毕业论文是学生对所学领域进行深入探究和学术交流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学术思维和写作能力。如果你面临写毕业论文的困惑,不妨看看以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范文,或许能够解决你的问题。
热门学前教育大专毕业论文表(通用16篇)篇一
学前教育是针对幼儿为对象开展的教育,是幼儿成长的基础教育,但是目前在农村中由于幼儿园课程建设不足,制约了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
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农村学前教育机构不重视利用农村本体资源,学前教育机构设置的课程较多,游戏少且单一,不利于农村幼儿的身心全面健康成长。
因此要把本土资源合理的运用于农村学前教育游戏开发中,能够丰富学前教育游戏课程,让幼儿在游戏中不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计数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一、本土资源应用与农村学前教育游戏开发中的意义。
本土资源从其含义上来讲是非常广泛的一种概念,根据其字面的意思来看可以解释为从成长的土地上获取生产或者是生活资料的来源。
本文本土资源指的是开发农村的资源并运用于农村学前教育游戏当中,从而创新本土教育特色,解决农村学前教育落后的现状,促进农村教育的顺利发展。
本土资源应用于农村学校教育游戏开发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利用农村特有的资源、材料等能够解决农村学前教育中存在的玩具或者教具不足的现状。
比如说:农村具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可以利用这一特点,使幼儿园的数量或者是规模得到扩大,解决农村中学前教育机构不足的现状。
其次;利用土本资源可以创办特色教育模式,创建适合农村幼儿园发展的课程游戏,更加贴合农村学前教育的特点,不仅能促使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而且能够改变农村学前教育落后的现状。
再次,利用农村本土资源应用于农村学前教育中,使城乡学前教育公平的发展,使城乡人口素质的差距减少,同时又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最后,有利于农村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促进幼儿反应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提升以及身心全面健康成长。
二、本土资源在农村学前教育游戏开发中运用的注意事项。
目前农村中的幼儿园存在主要问题是幼儿的游戏简单、单一,幼儿园设置的游戏,主要是老鹰抓小鸡、丢手绢等游戏,而且大多数幼儿园更注重孩子的学习,而给幼儿加大上课量,主要由于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首先教师不善于开发游戏;二是幼儿园中缺少玩具。
如果能够把农村中丰富的本土资源充分的融入幼儿园教育开发中,不仅能够充分的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而且可以使幼儿园的游戏更加的丰富多采,更好的提升幼儿的反应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一)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对本土资源的利用引起充分的重视。
农村中有优良的自然条件资源,风景秀丽、空气怡人,这都是农村中丰富的本土资源,我们可以成分的利用这些本土资源去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机会让幼儿更了解家乡,更热爱家乡文化。
但是目前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并没有认识到本土资源多发挥出的教育作用,因此为了让农村本土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
首先我们要改变自身的认识。
充分的认识到本土资源的重要性,比如说:可以带孩子走进田间地头让孩子尽情的感受自然,在自然中接受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当然,对幼儿的教育并不是盲目的,而是需要有计划、有目的的。
可以对农村中的本土资源进行开发、加工。
从而设计成适合幼儿游戏教育的素材。
(二)注意搜集民间传统游戏。
只有学前教育机构有足够的场地就可引导幼儿玩起来,但是这些游戏有可能存在着一些不安全的因素,幼儿教师可以根据学前教育机构的实际情况进行改编。
另外农村还有一些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计数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游戏,比如说:接龙游戏、拍手歌以及猜拳游戏等,能让幼儿的反应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得到很好地锻炼,幼儿教师可以加以整合,把这些本土资源游戏融入到学前教育机构的游戏开发中,从而使幼儿得到更好的培养与锻炼。
(三)充分的利用废旧资源,提高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创造。
在学前教育阶段主要是激发探究幼儿的兴趣,可以让幼儿体验探究的全过程,逐步形成探究能力。
学前教育机构可以对本土的废旧资源进行开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可以通过废旧物品进行收集和保存以便把这些物品再利用起来。
(四)灵活的运用本地资源。
乡村文化也是农村中徒具特色的本土资源,学前教育机构可以对乡村文化进行收集整理,并融入到学前教育中的各环节,总之:本土资源也能用于学前教育的游戏开发中是学前教育发展的永恒课题,需要学前教育机构对本土资源合理利用起来,从而形成农村学前教育的特色。
在本土资源利用的同时要坚持三项原则:符合发展原则,必须能够有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要符合科学性,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同时又要符合安全原则,不能给幼儿的身心健康带来危害,在三个原则基础之上更加合理的运用农村本土资源,更彰显了本土化创新教育的特色,推动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
作者:xx单位:xx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占兰。农村学前教育是未来十年发展的重点——《规划纲要》确定普及学前教育的重点与难点[j]。学前教育研究,2010(12)。
热门学前教育大专毕业论文表(通用16篇)篇二
由于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提高,仅仅是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已经不是未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优秀教育人才。其中音乐技能在中职学前教育人才综合素质结构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结合目前来看,我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教学模式、方法、内容与培养目标难以达标,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职院校音乐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现代音乐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世界的音乐教育体系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一教学理论中,音乐教学的观念和体系是最为重要的部分。奥尔夫的音乐教育理论强调从原本性出发的教学方式,这一教学理论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设备等也产生了相应的影响。
1.1多元性。在奥尔夫的音乐教育中不断引用“原本性”的原则和理念。是将多种元素性的艺术行为有机地组合成为一种作品,使该作品具有多远教学的意义。所谓的“原本性”是指充分利用音乐表现方式中的所有元素,其中包括音乐的艺术性、技能性、元素性、教学材料的元素性、教学模式的元素性等。奥尔夫理论下采用的教材通常在形式上十分的简洁、朴实,音乐素材贴近生活,不多带华丽的装饰。例如,采用五声调式旋律更让学生容易上口,采用固定节奏不断反复并且简单的音乐素材等。
1.2综合性。在奥尔夫的音乐理论中,原始的音乐形式并不是与其他艺术表现形式割裂的,而是与语音、舞蹈等表现形式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丰富、综合的艺术形式。正是考虑到这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综合性,奥尔夫在组织音乐教学活动时也强调活动形式和类型的综合性,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也是十分多变丰富的。如将舞蹈、游戏、故事、表演等融入音乐中,再进行整体的配乐编排等,所有的教学内容都与音乐相互密切联系,但是不是直接进行音乐的技巧性灌输。这充分体现了在音乐教育中,综合性教学的重要性和创新性。培养了学生音乐在各个艺术表现领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艺术的意识。因此,奥尔夫体系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以综合性的音乐教育形式实现对学生的培养。
1.3即兴性。在奥尔夫的音乐教学理论中,即兴创作被看做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同时也是最具有自由性的一种创作形式,是提高音乐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即兴创作的过程中能够提高自身的肢体表现能力,与此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理解和领悟音乐的艺术魅力。通过这种即兴演出的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还不断的进而引发学生对音乐知识强烈的求知欲。
2.1突出综合性,展现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特色。音乐教学在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中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而是通过多学科的综合教育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当前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课程中,单纯的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音乐的技巧必然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埋下隐患,使得培养出来的艺术教师没有艺术性的教学方式,只是单纯的让学生记忆音乐的公式,没有了音乐的艺术感。结合目前的教学状况我们应当清醒的认识到,我国目前的中职音乐教育课置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例如课程内容单调、教学层次不够分明、学科综合性以及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较弱等问题。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建立为中职学前教育中的音乐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这一教学理念强调的是提倡学科的综合性,十分符合当前中职学前教育学生的要求和特点,能够有效的提高中职音乐教育的综合性,完善音乐教学体系,并提高其可操作性。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多种教学方都得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得以实施。
2.2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与本土性音乐结合起来。中职音乐教育不仅承担着为培养优秀的幼儿音乐教师的重任,同时也承担着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民族音乐的责任。过于重视西方音乐文化的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传统民族音乐这一财富。
2.3用即兴演出性培创新能力。我国基础教学中最重视的是素质教育,其中最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领域中,为满足未来幼儿教育对高素质师资力量要求,中职教育者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根据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的理念,教师应该应该重视即兴演出的能力。因此不断培养中职学生的即兴演出能力,对于今后的幼儿创新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通过实践的方式,使同学们在实践中接触音乐,培养音乐的艺术感,从而热爱音乐,寓教于乐,老师和同学都是音乐教学的主体。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内容上不局限于音乐,在目的上不是单纯的提高学生的音乐技巧,而是对提升学生对艺术的喜爱,和对艺术的创造性。
热门学前教育大专毕业论文表(通用16篇)篇三
摘要: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担负着幼儿教育的重任,必须具备良好的数学思维,以适应不断提高的幼儿教育水平和幼儿教师的文化素质的需要.因此,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师必须优化课堂管理,以保证数学教师与幼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课堂氛围的和谐以及数学学习效率的提升.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在课堂管理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结合实例谈谈优化数学课堂管理的一些举措.
学前教育面对的是0~6周岁的幼儿,其表达能力、思维方式、自控能力以及行为习惯等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而且活泼不易管束,模仿能力强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因此,幼师肩负着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重任,这就要求幼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全面的文化知识与专业技能,还必须具备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尤其是课堂管理能力,以保证幼儿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更多的是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要求幼师生会唱会跳,而往往忽视对文化课程的重视,尤其是数学学科的课堂管理存在很大的漏洞,学校的学习计划安排不合理,要求不严格,幼师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厚,这样幼师生走向工作岗位,对幼儿数学课堂的管理产生不良的影响,甚至会耽误幼儿数学的学习以及数学思维的培养.新一轮课程改革也对优化和完善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堂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存在问题分析。
课堂管理目标是开展课堂管理的“方向盘”,决定着课堂管理的实施方向、学习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选择及所要达到的目的等.新课标规定,课堂管理的目标应当包括长远目标、基本目标、中心目标三个方面的内容.长远目标是指课堂管理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根本”,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本目标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良好的课堂氛围要求师生良好的关系,教师成为学生“亦师亦友”的合作伙伴,师生成为共同学习、成长的伙伴,彻底改变过去紧张、单调、沉闷的课堂环境,构建活跃、宽松、自由的课堂管理环境.中心目标是实现教学的最优化.课堂管理的一个中心思想是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保证学生按照教师授课要求,在知识、技能、思想、能力等方面有所提升.在课堂管理中,长远目标、基本目标、中心目标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然而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堂管理目标并不完善.一方面,数学教师在学前教育专业课堂管理过程中,对于远期目标的关注较少,过分压制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单方面的强调数学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的完成,忽视了幼师生从事幼教工作的长远规划,缺乏对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和引导,导致未形成师生共同的长期的、宏观的、共同的愿望.另一方面,在数学课堂上,教师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对于其过程与方法和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培养重视度不高,尤其对幼儿园需要具备怎样幼儿数学教师考虑不充分,造成学前教育专业的数学课堂管理目标、教学任务等与幼儿园的实际需要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2.课堂主体定位不准确。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辅助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帮助者、合作者.在课堂管理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学好数学提供“服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自我探索和互动交流中领会并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但现实生活中,课堂管理往往以教师为中心,主宰着课堂管理中的各个环节,比如教师布置课堂任务、安排课堂教学的进度等,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时间是“教师主动灌输、学生被动学习”,教师并没有考虑学生的意愿和接受程度,学生在课堂上的“话语权”被剥夺,只有在教师点名提问时,才会有学生“发声”,但往往也是回答课本上的知识,而不会提出自己对于课堂目标、教学任务、教学过程等的看法.这样往往导致出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师为准备教学任务付出了很多心血,但得不到学生的认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较差.二是在课堂中能够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课堂上表面“井然有序、有条不紊”,但在学生心中大多有“怨言”,对教师产生恐惧、紧张的情绪,这样就会逐渐疏远师生之间的关系.三是在教师“高压”的课堂环境中,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与独立思考能力,完全是在教师的掌控中机械的学习,对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索能力无疑是一种扼杀,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学生的身心健康.
3.课堂氛围缺乏生机。
课堂氛围是教学成败的关键,轻松、自由、愉悦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师生提前进入“教”与“学”的状态,促使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情绪高涨,思维敏捷、“教”与“学”的效率提高;但如果处于紧张、消极、沉闷的课堂环境,教师产生厌烦情绪,对于教学任务“草草了事”,“心不在焉”,严重阻碍教师真实教学水平的发挥;而处于压抑环境下的学生,往往也会呈现出消极的学习态度,兴奋度不高,注意力分散,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课堂氛围是师生、生生共同配合产生的学习氛围,是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是否融洽的重要表现形式.在对一所幼师学校的问卷调查中发现,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和同学之间的关系融洽,但是有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自己和老师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改善.在课堂观察中,我们也发现整个教学过程秩序井然,各个环节安排的紧张而有序,但教师“讲解、提问”的过程占了大部分时间,学生的回应和师生之间的互动出现较少,老师对于学生的评价也就是一个简单的好字,课堂氛围略显压抑、沉闷,缺乏生机,这表明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堂忽视了对师生关系的处理,缺乏对于课堂氛围的重视,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关注较少.
二、优化策略浅析。
1.因材施教,明确课堂目标与计划。
课堂管理目标是课堂管理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决定着学习内容、活动设计、教学方法等.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说:提高学习效率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了解学生学习经验,并以此制定教学目标与计划.尤其是数学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一个知识点关联着另一个知识点,因此,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了解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找到适合每名学生的课堂管理目标和课堂管理计划.苏联心理学家克鲁捷茨基曾指出: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取决于性格因素特别是意志因素的影响.良好的性格是培养数学能力和数学思维的重要因素,不同性格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悟能力和注意力都有所不同,思维的灵活度和理解能力也有所区别,因此,在教学前,教师要善于发现和了解学生的性格,根据每名学生的性格特点,规划课堂管理目标和管理计划.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教师与学生是课堂管理的两个最主要的方面,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了课堂管理的成败,教师与学生是最亲密的,同时教师与学生之间也存在着冲突与矛盾,因此,师生关系是课堂管理中最纠结、最复杂的关系.只有教师正确地认识师生之间的矛盾,并巧妙地化解冲突与矛盾,建立和谐共处的师生关系,促使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理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才能保证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堂管理取得成效.每名学生都是不可代替的独特的个体,在课堂中,教师要学会尊重每一名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改变传统中教师高高在上的“威严”,要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是可亲可敬的人.因此,一方面教师要相信每一名学生,相信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将学生当作与教师同等地位的人,而后才是需要督促、需要爱护的孩子.另一方面,教师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让学生充分信任教师.
3.强化课后反思,提高管理水平。
课堂管理不仅仅局限于课前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的设置以及课堂上对教学计划的实施和课堂纪律的维持,还应当关注课后学生反馈信息和教师的反思.通过与学生交流以及学生的作业、考试成绩可以了解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同时教师应当不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不断提升自己的课堂管理水平.比如编写课堂日志可以较为全面地记录教师在课堂管理的全过程,将自己的“闪光点”和“失败之处”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既可以加深印象,又可以作为自己教学成长的记录.通过对课堂管理中的经验与教训的总结,不断反思自己教学方法、管理方式,逐步提升自己的课堂管理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对课堂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领会先进的教学理念,促进教学实践与教学理念的充分结合,培养教师敏锐的.观察能力、领悟能力,提高教师实践反思能力,进而提升专业水平;另外.在对课堂管理案例进行分析研究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师对课堂管理的反思,还要重视学生的参与,让学生提出自己对于课堂管理案例的看法,并提出自己的建议.通过师生对课堂管理案例的共同分析与反思,制定新的课堂管理目标和适用新的课堂管理方法.
4.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建立多元化的课堂管理评价机制。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堂管理评价机制使学生处于课堂管理的被动地位,不能满足现在新课改的要求,必须完善学校管理水平,建立多元化的课堂管理评价主体.一是数学教师之间的评价.数学教师之间具有相同或是相似的知识背景,熟悉、了解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重点知识、学生的基本概况等各方面的内容,能够提出具体而切合实际的评价意见.另外,教师之间的评价还可以看作教师之间互相分享经验、互相学习、互相提高,促进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教师之间形成“竞争+合作”的良性循环.二是学生的评价.学生是课堂管理的主体,也是教师课堂管理方式的最直接“接触者”,因此,学生对教师的课堂管理方式最具有“发言权、评判权”.通过学生的评价可以反映出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融洽,也可以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否得到学生的认可.
5.重视实践作用,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堂管理观念与幼师生未来的职业要求相差较远,因此,在数学课堂管理中要重视实践的作用,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一是“课前练教”,在课堂教授新知识前,先挑选一名学生带领同学们复习上节课的知识点,这样既可以检验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可以提升学生的教课能力.二是充分利用仿真模拟教室.目前师范学校都配备了仿真模拟教室,在仿真模拟教学环境下,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自己查找资料,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作教师的意识.三是组织见习实习.为了保证学生直观地感受幼儿教育工作,教师可以适时的安排学生到幼儿园实习,观摩幼儿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或者直接给幼儿讲解数学知识,让学生感受到作为幼儿教师的责任与应当具备的素质,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与择业能力.总之,数学课堂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和数学教师共同学习、成长的地方,对于教师和学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一轮课堂改革对于数学课堂管理提出的“一切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下,只有不断优化现有的课堂管理模式,不断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才能使课堂教学焕发更多的生机.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郑健成.学前教育学[m].上海市:复旦大学出版社,(09).
[3]张金福,刘翠兰.新课程与课堂管理[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4]宋秋前.课堂管理问题问诊与矫治[j].教学与管理,2002(4).
[5]张东,李森.“课堂管理创新:内涵、方向、策略”[j].教育探索,(10).
热门学前教育大专毕业论文表(通用16篇)篇四
幼儿的学前教育是教育的基本任务,也是影响孩子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阶段孩子没有自控的能力,所以只有靠教师来引导、教育幼儿,培养幼儿的认知和感知能力,所以幼儿学前教育是我们不容忽视的理由。幼儿学前教育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从主观的幼儿本身为出发点进行探讨。
1.把握好幼儿的心理特征。
幼儿是一个特殊的个体,他们的心理与有着非常大的差异。幼儿教师要认识到这个理由,清楚的知道幼儿的心理特点来进行教学工作的开展。幼儿的心理特征主要有活泼好动、好奇心较强、抽象性很差、模仿能力较强、行为随意性较强几个方面。针对孩子在心理上诸多的特点,要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在回答孩子提问的时候,一定要做到耐心而细致,随时关注孩子的理解程度。幼儿时期的孩子善于模仿,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发育和成长。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教学语言的应用,不要让孩子在大人口中学会一些不良的脏话、口头禅等。因此,加强对幼儿教育时的文明语言和优良行为的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2.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幼儿时期非常容易模仿别人,好的不好的、善的与恶的孩子都会模仿,那么要想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教师和家庭的正确引导。孩子对于现代的家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父母长辈们都会给予了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这也就造成孩子在生活中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很少去关注其他人的感受,且对父母产生了过分的依赖。但是,这时候的幼儿身心发展都还处于可塑阶段,如果对其进行及时的纠正,还是够使其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当孩子在接受幼儿教育的时候,教师会对其灌正确的行为思想,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这还是需要与家长相互配合,要不然一切努力都将会徒劳无功。幼儿园应该对对家长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要求家长督促幼儿严格执行,积极鼓励幼儿。还要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以便让家长亲眼目睹幼儿在学校的表现,了解自己孩子与其他幼儿之间的差距与不同,同时也可以增加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家庭也要有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3.培养幼儿审美感知能力。
良好的审美观能够帮助一个人对事物进行正确的判断与认知。审美的感知能力是审美心理构成的重要成分,所以对幼儿进行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使其对接触的事物有一个正确的判断。
(1)帮助幼儿接触并感受艺术的美感。对幼儿进行美术教学工作,这并不意味着让他们能够成为伟大的艺术家。这是要让孩子在学习美术中感受到美好的事物,对他们进行艺术上的熏陶。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要设计出符合孩子身心特点的课程与活动,使孩子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使其展现出对艺术的独特理解。不仅仅是美术课程的学习,与此同时音乐对于孩子的艺术审美观的培养也是具有重要作用的。孩子在唱歌与跳舞的过程中能够提高自身的智力水平和身体的灵活性,同时也能够对美好的事物更多的接触和体验。
(2)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孩子能够高品位的游戏中感受到美丽的存在。但是为了能够让孩子在多种多样的游戏当中,真正的做到对美的正确认识,教师就要下一番功夫了,只有好的游戏才能创造出美好的东西,才能真正的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
(3)让孩子在大自然中感受美的存在。为了使孩子的情感培养更加浓厚,让幼儿们充分的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孩子了解更多的新鲜事物、去亲近自然,在自然中感受到他们的质朴和美,以此来激发他们更多地了解大自然。
二、从客观的生活环境进行探讨。
1.大力开展“三化”教育工作。
“三化”教育是指建立教育工作的化、环境化和个性化。
(1)化教育。对于幼儿时期的学前教育而言,进行化教育主要是给幼儿更多自由发言的机会,制定一些规定并且试图能够与孩子们商量进行,这样不仅能够确保幼儿自觉遵守规定,而且要能够使幼儿的学习能力提高。对于表现较好的幼儿奖励,激励更多的幼儿。
(2)环境化教育。幼儿在学校学习的环境主要有教室、卧室、图书室和洗手间等,学校可在教室中制作一个文化墙,将优秀的孩子的照片贴在上面;在卧室中画一些能够有助于好好休息的图画与宣传语;在图书室中张贴一些认真看书的画面与标语;在洗手间中粘贴一些节约用水以及常洗手的标语,通过这些实质性的熏陶,让孩子对此产生一定的反应。
(3)个性化教育。在幼儿学前教育中,幼儿年龄较小,其理解能力也很有限。将每个孩子的个性充分的展现出来,是非常困难的,但是这对于个性教育是非常关键的。在个性化教育时,教师要对孩子进行帮助帮孩子们制定符合他们的计划,并且根据不同幼儿的个性来采取不同的方案。
当代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就是本土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定要求也是本土化的加强。幼教界的教育改革,首先要以教育实验为主导,从教育目标、课程体系与师资培训三个方面出发,建立了适合中国幼儿学前教育的体系,然后才能进一步推动了幼教界的本土化的发展。我国近代学前教育经历了百年的历史发展,他经过了模仿性学习、适应性学习以及自主发展性学习三个阶段。需要引入国外成功教育理念,然后根据我国的国情进行不断调整,最后发展成完全适应我国的学前教育。
三、结语。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本文对学前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但更大作用上是为了能够说明对于幼儿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让孩子能够在学前教育中培养出应该具备的能力与品质。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和锻炼,所以做好幼儿学前教育是功在当代,立在千秋的事情,我们应该高度的重视,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多做贡献。
热门学前教育大专毕业论文表(通用16篇)篇五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工具性学科,不仅是培养学生表情达意能力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未来的服务对象是幼儿园的孩子。与孩子们进行有效沟通,将教育、生活和情感信息高效传达给孩子们,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然而,中职学前教育偏技能培养、轻文化教育的倾向,使得学生的语文表达及写作能力越来越差。通过语文课程,多途径培养和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学前教育职业岗位的需要
培养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是适应职业岗位的需要。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目的是培养出适应幼儿园教师岗位的职业人才。作为教师,无论从哪个角度而言,“传道、授业、解惑”始终是其岗位的核心内容。运用语文综合能力,有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是幼儿教师能力的直接体现。幼儿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基础阶段,要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写作水平。在这种条件下,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二)学生个体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中职学历,对于许多学生而言,并不是终点。学前教育“国十条”的颁布,学前教育师资入职门槛的提高,更是对学前教育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进一步提升学历,获得幼儿教师资格是摆在学前教育学生面前绕不过的坎。目前,学生可以通过参加普通高考、成人高考、对口入学招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五年一贯制大专招生等形式升入高校,学习更深层次的知识,获得更高的学历。但无论在哪一种形式的考试中,语文几乎都是必考科目,写作考试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为了学生未来的发展,需要培养学生语文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中职学前教育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困境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观念,导致中职教学重技术、轻文化
毋庸讳言,中职教育培养的是社会所需的基础型、即战型人才,需要培养对象具有对岗位的适应能力和无缝对接的能力,但狭隘地把中职教育理解为就业教育却是十分有害的。在这种“就业第一”的功利性教育思想和理念的指导下,教育逐渐演变为“技术培养”,教师的角色逐渐演变为教练的角色,学生的角色逐渐演变为学徒的角色,中职教育无可避免地走向重职业技术培养、轻文化熏陶的窘境。
(二)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的偏颇,导致语文学科地位的弱化
中职学校一个不容忽视的实际情况是学生学习兴趣较弱,基础课业成绩相对较差,很多学生是因为考不上普通高中而被迫选择中职学校就读。相对于其他专业而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基础相对略好,有一定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但在“能力为重”的前提下,学前教育专业在进行学科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时,把音乐、舞蹈、美术、钢琴等学科课程放在了首位,学时比重较大,实现重点考核;把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放到从属位置,压缩其学时设置,有意无意忽略了对基础课,特别是对语文课的重视和考核,直接导致语文学科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地位的弱化。
(三)教师教学思想的倦怠,教学手段的老化,导致写作课堂的寡淡
文以载道,文以传情。无论持何种语文教学观点,语文都应该是心中有“文”的教学,都应该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在中职学校,语文课被边缘化,学校不重视,学生也不重视。教师由于本身的职业倦怠,学生管理上的压力,思想的懒惰,绩效工资的消极影响等原因,久而久之连语文教师自身也不再重视语文课了。在进行写作教学时,目的在于应付学校检查,完成任务,教学没有针对性,只是介绍传统的写作知识,不将写作与学生所学的学前教育这个专业结合起来,课堂信息跟不上时代节奏,教学手段老化陈旧,语言粗鄙缺少激情,课堂寡淡无味,导致课堂从根本上失去了应有的生命力。
(四)学生写作学习动机的缺失,导致学习收效甚微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认为学好音乐、钢琴、舞蹈等专业知识和技能是最重要的。因为掌握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未来的职业岗位竞争中,就会抢得先机。基于这种认识,很多学生把学习语文等基础课的时间花在专业课程上,加之许多学生在初中学习时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写作训练,对写作认识不清晰,害怕写作,因而不重视自己写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写作动机的缺失,导致写作学习收效甚微。
三、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学校全局把控,激活写作元素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是现实的状况却是学生对写作没有兴趣。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学生学习课程多样,学习任务繁重,在学习时间的安排上也非常困难。学校要从全局出发,把控学校中的写作教学。首先,学校要实行宏观调控,合理调整课程及学时安排,改变教学部门重技术轻文化的不良倾向;其次,学校领导班子要开展突击听课活动:通过关于语文写作课程的突击听课,了解课堂中师生的互动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热情如何;开展听课、评课活动,评价教师的教学方式、课堂师生配合等情况。与此同时,学校领导班子还要召开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会议,同教师探讨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写作水平的切实提高,增加教师对写作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学校通过研究和召开教师会议,明确进行写作教学的重要性。只有让语文教师感受到自己是学前教育专业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激发语文教师的教学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写作教学的探讨和实践,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语文写作能力才有可能稳步提高。
(二)结合语文特点,优化写作教学
学前教育专业的语文课程教学任务,是依托《阅读与写作》来完成的。写作,是语文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应根据教学实际,增加学生写作训练的机会。例如,学习《故都的秋》时,首先,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将自己认为写得精美的词句摘录下来,学会词句的积累;其次,学习修辞手法时,让学生运用相同的修辞手法造句;再次,学习对比写作手法时,让学生对景物描写的段落进行仿写,学习作者在景物描写中将视觉与听觉形象化的写法;最后,布置课后作业时,要求学生找到一片“有故事的叶子”,为下一次语文课深化写作做准备。后来,围绕“有故事的叶子”专门组织了一场主题作文课,通过“讲叶子的故事、看叶子的颜色、听叶子的声音、尝叶子的味道、悟叶子的一生”等环节展开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启发学生发散思维,达到讲出来写出来的目的。平时对作文有着天然抵触心理的学生,经过这样的专题课,都顺利交出了自己的“作品”。通过语文基础知识学习引申出写作练习,从故事的讲解中悟出道理等训练方式,减轻学生对写作的抵触心理,顺利实现写作教学的目标。
(三)结合专业特点,渗入写作教学
从专业定位、课程设置及培养目标的角度来看,学前教育专业与其他专业有本质的区别。由于培养的是未来的幼儿园师资,它更强调培养对象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学前教育专业特色明显,它不仅要求培养对象具有音乐、绘画、舞蹈、讲故事等技能,同时需要培养对象具有良好的写作能力,以适应未来岗位的需要。结合专业特点,将写作教学渗入其他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把写作训练扩展到整个学前教育的教学过程中,非常必要。例如,在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教学中,要求学生将故事《项链》情景化,用角色表演的形式将故事浓缩为一个小剧本,然后分角色表现出来。接下来进一步提高,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编写主人公马蒂尔德知道了项链是假的之后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她在回家的路上偶遇当年的马车夫等情节,形成一个新的故事。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再如,学生到幼儿园进行教学实践活动时,可以要求学生每天做好实习记录和反思,学习结束时,要求学生提交最有体会最有感触的故事等。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思路贯彻到学前教育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教育实践活动中得到写作训练的机会,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身的写作能力。
(四)举办写作活动,营造写作氛围
写作是一个带有创造性的艰苦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要让学生从抵触变为喜欢,写作过程才能持续下去,学生的写作水平才有可能真实地提高,而不是在“编辑”者的角色上停步不前。在学前教育的整体教学过程中贯彻写作练习,增加学生写作的机会,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种途径,但仅仅只是增加写作的机会是不够的,学校需要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创造写作条件,营造写作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开展写作活动,提升写作水平。例如,校园文学社、广播站经常设置一些适合且学生喜欢讨论的话题,举办有奖征文、写作交友等活动。学生通过书面形式表达自己对某些问题的见解和观点,通过书信形式表达自己交友的意愿。在愉快的交流活动中,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同时,可以通过学校微信平台、校园网站推出学生成长故事专栏,让学生自己写自己的故事,自己讲述自己的故事。对于出彩的学生故事,可以通过学校和教师层面向报刊推送,以扩大在学生中的影响,多途径多手段激发学生持续写作的热情和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写作活动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也是最难突破的一个环节。培养和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仅要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学校层面而言,还要适当矫正“就业第一”“技术第一”的教育思想,创造人文关照的氛围,为写作教学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为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创造条件。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是非常必要的,虽然在培养的过程中仍有许多方面的问题,但是随着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会得到提高。
作者:吴和清 单位:广州市番禺区工商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2]李蓉蓉.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业设计的思考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11.
热门学前教育大专毕业论文表(通用16篇)篇六
摘要: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越来越多。企业在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中必须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的机构,才能很好地应对社会的各种变化。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是企业运行中很重要的环节,会计成本核算的内容和方法对企业至关重要。本文就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就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
企业会计成本核算;问题;解决对策。
所谓企业成本核算就是指通过利用会计所学的的原理知识,借助各种计算设备,对企业的各种经济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的方法,是对企业运行情况的一种计算,是企业正常稳定运行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是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企业通过会计成本核算了解自身的发展情况,并对今后的发展进行适当的调整,因此,企业的成本核算是否正确、合理,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企业的成本决策和经营策略有着巨大的影响。
一、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1、企业中会计成本核算工作的管理不到位。
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是对整个企业的发展过程的一种工作,会计成本核算不仅仅是在费用产生前和费用产生后对企业中各项收支的管理和控制,还包括企业的各种费用在产生过程中,会计对这些费用的监督和管理。但是,很多时候由于会计在进成本核算的时候忽略或者是对费用产生过程中的各种收支监管不到位,导致企业的各项费用在经过成本核算出现超出企业预算的现象,给企业的资金造成巨大的浪费。企业很多不清楚的收支情况都是由于企业会计在成本核算的时候管理不够造成的,会给企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2、企业中会计成本核算的内容不够全面。
企业中会计成本核算的内容不够全面是现在企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企业在日常运行中出现的比较严重的问题,这类问题的出现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是有很大影响的。现如今的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经济挑战,市场竞争的激烈使得企业中会计成本核算显得越来越重要。但是,企业是一个很大的集团,其中所包含的机构很多,企业中每天都有很多部门的同时运行,都在做自己的分内工作,每个部门都有各自部门的费用的收支,更不用说是跟财务比较密切的一些部门了。因此,会计在成本核算时就会出现核算的内容不够全面的问题,使企业在收支方面账目不对,严重阻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
3、企业中会计成本核算的方法不够科学合理。
现代企业会计在进行成本核算的时候大多采用两种方法:分步法和品种法。这两种方法已经是各大企业经常使用的方法。但是,首先很多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的时候,没有很好地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去选择适合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而是很随意地选择一种方法进行计算。殊不知,每一种方法都有其利弊,都不是完美的成本核算方法,因此,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适合不同的企业,甚至同一个企业在不同的方面适合不一样的成本核算方法。其次,企业会计在进行成本核算中,没有对这一项工作很谨慎,而是很随意地进行,没有对企业的复杂性进行一定程度的评估。这些人为的原因,导致企业在成本核算的时候不能够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二、企业会计成本核算问题的的解决对策。
1、企业要加强对会计成本核算工作的`管理力度。
前面已经提到过,企业中会计成本核算工作对企业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对会计成本核算工作的管理力度。首先,企业要从内部抓起,要先对企业中的会计进行企业成本核算的意识培养,使会计和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意识到成本核算对企业以及对自身的巨大影响力。在企业内大力宣传成本管理的理念,使企业所有工作人员都能够参与进来。再次,在企业内部进行大范围的宣传之后,要真正开始进行企业成本核算管理,要将管理的工作落到实处。不仅要对会计进行成本核算的管理,还有鼓动企业内的所有工作人员参与到企业成本核算的工作中来,实现核算过程的管理。除此之外,对于和企业的生产和发展有密切合作关系的其他企业也要积极进行成本核算,要管理好企业产业链的成本核算,双管齐下,使企业的发展得到内外的很好配合,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
2、企业要加强会计成本核算的内容的全面性。
企业的内部是有很多的机构和部门组成的,所有的部门和机构的同时运行,都会是企业成本的一部分内容。所以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时候很可能会出现片面性或者在某些方面不够完善。特别是企业在对无形资产进行管理与核算的时候,也要注意对无形资产的分类。这些无形资产在一定程度上都会造成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内容不完善。因此,企业会计进行成本核算的时候要多方面考虑,不仅要考虑到企业的有形资产,还要特别注意到企业的无形资产。另外,会计成本核算时还需要注意对知识资源的核算,这是一种特殊的无形资源,是很容易被工作人员遗漏或是核算不到位的地方。这样才能实现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内容的全面性。
3、企业要培养会计掌握成本核算的科学方法。
企业在进行会计成本核算的时候,有很多方法可以用,比如,定额法、分批法与品种法等。但是,不是每一种方法都适合企业的成本核算。每一种企业成本核算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企业也有自身的特点。因此,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时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仅要考虑企业的自身的特点,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还要考虑企业成本核算方法的特殊性,在选择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方法时要综合考虑到这几方面的因素,努力掌握成本核算的科学方法,用科学的方法实现企业越来越好地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在面对竞争激烈的国际国内环境,在各种残酷的竞争中努力获得企业的发展。但是现在企业会计成本核算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还需要企业在探索中前进。企业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要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努力实现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在管理上的合理性、内容上的全面性以及方法上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祁虹.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1,13:176+178.
[4]刘懿德.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中国外资,2013,08:86+89.
热门学前教育大专毕业论文表(通用16篇)篇七
宿迁高等师范学校五年制专科生毕业论文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及健康教育作者:
王肖储所在系部:
高幼10(33)指导老师:
提交时间:
2015--06--04宿迁高等师范学校教务处制。
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及健康教育高幼10(33)王肖储内容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目前现代教育关注的终端问题之一。由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不断突出,从而引发社会对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视。特别是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将会对他们今后的品德和个性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基础阶段,是小学准备阶段,也是人生发展的起始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竞争压力愈发紧张,要求下一代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智力条件,还要有一定的心理素质来面对挑战,从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的定义出发,浅谈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以及我国学前儿童的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学前教育;心理健康问题;对策;途径对于3-6岁的小朋友来说,这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和成长以及人格形成的最为关键时期了,其主要的表现是可塑性强,心理发展不成熟,对于自我心理调节和控制水平较低,自我意识薄弱,且极易受到不良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的好坏,将会对他们的认识、情感、个性、道德的发展和社会适应等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由于我国受传统教育观念、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忽视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培养,致使在儿童中普遍存在着独立性差、心理脆弱、怕苦畏难、任性、不懂得关心人、缺乏创造性、缺乏合作交往意识和能力、自控能力差等问题,不少儿童还存在诸多心理和行为偏差,如孤僻、攻击性行为、胆怯、多动、吸吮手指、情绪障碍等等。这种状况如不加以重视,势必影响终身的发展。重视和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正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同时幼儿园教育作为国民素质教育的基础,我们应共同努力,为孩子的成长培养健全的心理和人格素质。
一、学前儿童的心理特征。
儿童心理发展是一个过程。它是完整、连续的并且有自身规律的。整个过程中,有不同的阶段对应着不同的特点,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在不同阶段所表现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比如1-3岁的儿童开始表现出自我意识萌芽———开始认识自己,进而表现出独立性,什么事都要自己做。还有就是:一岁前的儿童,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朋友的”,彼此只是看看,笑笑,没有实际的接触。这个年龄阶段的单方向的社会性发展。在儿童心理过程、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过程中,总是有着年龄的特点。为了更好的理解年龄特征,我们要先弄清楚三个问题;年龄阶段、年龄阶段划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与可变性。
(一)年龄阶段—用生活时间标志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同样,年龄也是生理成熟、生活经验的时间标志。作为影响心理发展的客观因素的生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在生活时间中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着作用。年龄本身不影响心理发展。而是不同年龄的生理成熟,或是不同年龄所受到的环境影响心理发展。
(二)我国心理学者依据我过教育制度界定的年龄阶段是两个时期:学前期,学龄期。
(三)稳定性与可变性在一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心理发展的阶段顺序,每个阶段变化的速度;不同文化条件下,儿童心理发展的共同性。例如手动作的发展。这种稳定性的三个原因导致:
1.大脑机能大脑结构和机能的发展变化,是由遗传因素制约的,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完善成熟的。
2.知识经验是由表及里,由简单到复杂,由千层到深层。例如英语的学习:先学字母、单词,句子,文章,最终达到听说读写译。
3.身体的心理特征发生变化,要经过数代的种系变化。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特别是教育条件下、心理发展的速度的变化。不同社会条件下21世纪儿童的智力水平比上个世纪提高很多。
教学。
条件的落后常常致使许多家长忽视教育,传统观念的重男轻女等等观念,对山区、农村的孩子产生了深远的不良影响。
另外,儿童心理的变化是以有一定阶段顺序,并且有着发展的共性与个别性。但发展是什么呢?发展有什么特点呢?(一)发展的含义发展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条件下、反映客观现实的心理活动不断的完善、改进和复杂化。在个人身上是一种连续、稳定的变化。这种发展、与身体生理的变化有所不同。后者指的是量增长;心理的发展量、质都有。对数的理解、最初只是点数,不知道数的意义。不知道数的组合,和拆分,到最后的能过进行乘除法的运算。总体上是,进步的,提高的。
(二)发展的特点1.连续性发展的连续性。在发展没发展质的飞跃时,都是在连续的量化并且是微弱的。主要表现在:
(1)先发展的是后发展的基础,后发展是先发展的结果;(2)原先发展的不是消失,而是被包容在新发展的水平中。
2.阶段性在环境、社会不断向个体提出新要求的基础上,否定原有水平并有新的需要。这种矛盾性使得心理发展有着阶段性。
3.发展的定向性儿童心理发展总体上是不断进步、提升的。这种积极向上的趋势表现在两个方面:
(1)简单到复杂、不断进步;(2)各个阶段顺序、方向不可逆转,婴儿期与幼儿期不会颠倒;也不能省略,从婴儿期直接到老年期。
4.发展的不平衡性(1)不同阶段、发展速度不同。婴儿期、青春期;(2)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发展速度不同。注意能力的发展、要比思维的发展要快;(3)不同的儿童、发展速度不同。关键期:在某一年龄,儿童对某些知识行为比较敏感、容易学习,如果过了这个时期,学习困难,影响终身。危机期:心理发展出现紊乱、出现反抗敌对行为。
5.发展的差异性不同的儿童不同的优势。有的语言表达能力强,有的动手能力强,有的人际交往好。
(三)发展的趋势。
从简单到复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从不完备到完备,儿童出生后,各种心理过程并不完善,要经过一点的阶段,在环境教育的作用下,得到完善;2.不分化到分化(1)从具体到抽象:心理这种反映客观现实的机能,最初是对客观事物外部属性,或者是非本质属性的反映。发展到能够解释事物本质特征,并能概括、推理和归纳。
(2)从主动到被动:年龄越小,受到生理制——大脑的抑制机能约性越强、对自身控制力就低。无意识记,无意注意。情绪的变化,只要生理满足,就会高兴;随着年龄大了,他们情绪更会其他人对他的太好,好坏影响,对他的评价高低的影响。
(3)从对事物态度稳定到不稳定:不稳定,主要是儿童的心理活动之间的联系太少,容受到环境的影响。母亲离开时,大哭大闹,马上给个玩具就忘了!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幼儿园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也是通过各种途径,需要有目的的去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调节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维护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教学活动。
体性等特性。但它又与一般的活动课程有所不同,心理健康活动课是把心理训练的内容放在活动中,让孩子在活动中感悟、体验、接受行为训练,在具体的活动中,吸收团体辅导的一些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孩子心理素质的目的。
(二)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1.与活动的融合幼儿园心里健康教育中,游戏是幼儿的最为常见的活动了,游戏也是合群性的养成习惯、独立性培养的极好手段之一。当在自主游戏中,幼儿通过对游戏主题的确立、角色的选择、情节的发展等过程中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有利于自我意识,开朗性格,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在规则性较强的游戏中,幼儿学会克服困难,面对挫折,能较好的促进其意志品质的发展。
2.与教育资源的融合对于目前幼儿园心里健康教育中幼儿园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比如说从幼儿家庭、社区到课程、教师、幼儿这些教育资源中蕴含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这些资源通过相互的统整,发挥各自的优势,则能有效地丰富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形式、手段。教师与家长作为幼儿成长的启蒙老师,在幼儿阶段对其健康心理的形成的作用毋庸臵疑,因此他们的人格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只有家园一致,通过周围良好心理氛围的营造,以及对其行为潜移默化的影响,才能使心理教育事半功倍。
对于当前,在幼儿园在课程设臵当中,一直没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从而导致这方面很匮乏,而多数教师尚未接受专门的心理教育培训,致使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缺乏明确的目标、心理教育的内容比较零散,更不要说构建心理教育体系了。教师们对心理健康的知识是零星的,缺乏系统性,也缺乏相对固定的教育时间保证,对什么是心理健康,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幼儿容易出现哪些常见的心理问题,如何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何评价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教师们很茫然,虽然想对孩子进行心理维护,却因相关知识的缺乏而无从下手。实际上,心理健康教育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或成为一种时髦的口号,却没能扎实地实行,当有心理问题的孩子出现时,教师们或熟视无睹,或束手无策,进一步加剧了幼儿不良的心理。
(二)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在过去,很多人总是认为只有吃得好,睡得好,没有任何疾病就是非常健康的。可是在近些年来以来,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发生很大的变化了,即由原先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为健康或疾病是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因素不断互动的结果,任何一种因素都与其他因素有关且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幼儿健康意味着幼儿身心健康。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就曾指出,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具体到幼儿健康我们认为应包括幼儿身体各个器官、各个组织的正常生长发育,没有身体缺陷,具有开朗、乐观等健康的心理品质及对环境的较快适应能力。但目前在我们一些幼儿园中危害幼儿心理健康发育的问题不少。据新闻报道,有的教师常体罚辱骂孩子,使得儿童在行为、情绪、注意力、性格等方面形成心理障碍。心理卫生问题:小儿多动症、社会行为问题、性格问题、情绪问题、不良习惯、学习上的问题。心理学家指出,许多成年后出现的心理问题,都可以追溯到幼年时期。我们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许多幼儿园没有心理健康档案,更没有幼儿心理咨询中心,教师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水平模糊不清。这一问题和心理健康看不见、摸不着、不好判断的特点有关,同时也和人们不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有密切的关系。
(三)家庭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上的不同步性现在我国出现这样一个普遍现象,现在很多家庭常常是“四二一”家庭,何为“四二一”家庭呢,简单的说就是,男方双方父母,女方双方父母,四个人,自己和老婆以及孩子是“二和一”,这种模式直接导致独生子女是家庭中的掌上明珠,家长们呵呼备至,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娇宠溺爱,有求必应;同时,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极大提高,父母对幼儿的期望值不断上升,幼儿在物质的极大满足中却承受着越来越重的心理负担。部分家长忽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对幼儿的心理健康知识模糊不清或知之甚少。家庭生活的环境不良,人际关系的紧张,不正确的教养态度,常会引发幼儿不同的心理问题和社会行为问题,如爱发脾气、恶作剧、不能和别的儿童友好相处、任性、退缩、易哭泣、过分敏感等;幼儿园中也常见到一些有不良习惯的幼儿,如吸吮手指、咬指甲、眨眼、挖鼻孔、耸肩、咬衣服、攻击性强等;而家长们并不认为幼儿的心理出现问题,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上明显滞后。
们的组织性纪录性。据报道某地发生幼儿园老师用剪刀剪小朋友的事件,后来在调查这件事的时候,又有个别的孩子说“老师也用剪刀剪过我”、“老师剪是没有真剪过,可是经常吓唬我”。试问,我们成人面对剪刀指向我们时,我们也害怕被剪刀戳伤,何况幼儿园的孩子,他们的心理能不受到伤害吗?我想这件事对这位小朋友的伤害决不仅仅是表面的伤害,而是内心深处的伤害,正是这一伤害,使得本来很活泼的一个孩子变得内向沉默。如果那位教师冷静一些,就不会让孩子的心长久地痛了。偏爱是指教师不能把爱公平地撒向每个幼儿而出现的厚此薄彼的一种感情倾向,每一位幼儿从幼儿园回到家,家长肯定会问一个问题:“老师喜欢你吗?”如果听了孩子说“某老师喜欢我。”那么家长显然心里是高兴的;如果听到孩子说“老师对我一点都不好,他们都喜欢某某小朋友”时,家长和孩子的心里肯定是失落的,有一种不被别人重视的感觉。在以上这样的情况下,孩子的心理可能就会出现变化,他们会觉得反正老师不喜欢我,我做什么事情她们都不会表扬我,然后在幼儿园的表现就不能象好的孩子学习,动手打人、上课不专心这样的现象就会层出不穷。而有些老师喜欢的幼儿,他们会可能因此而骄傲,他们会认为反正老师喜欢我,我做什么事情她们都不会批评我,以前各方面表现都好的幼儿也会因此而退步。偏偏幼儿心理带来的影响是最大的,由于偏爱而导致我们的教育行为失当,进而影响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现象在幼儿园也是十分普遍的。因此不管孩子们的性格、长相、能力、背景如何,我们都应一视同仁、公平地关爱每个幼儿,把爱撒向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在爱的雨露下健康成长。
(五)教师的言语不恰当。
1、先入为主在平时的教育过程当中,常常带着先入为主,以点带面的看法和做法。下面本人就简单的举一个例子吧。每个班里都会有几个平时表现特别不好的、调皮、捣蛋,经常会出现一些违规行为的幼儿。教师似乎因为这些行为已经“看死”了这些幼儿,如果今天他与别的小朋友吵架或发生矛盾了,那我们的许多教师在处理时就会带有偏见,潜意识里认为一定是他错了,有的则不分清红皂白,马上在其他幼儿面前批评指责一番。此时,下面的孩子一定是积极的地拥护老师。有的会说“把他送到小班去”,有的会说“告诉他的爸爸妈妈”、有的会说“我们都不要和他好了”,还有的会乘机嘲笑。到最后有些老师还会来个。
总结。
:“你呀,看看谁,他多少乖,你该向他学习”。我们都知道,这位老师是想通过集体让他的行为有所改变,但是这样的教育对那幼儿的心理造成了伤害,并且这样的教育对其他没有犯错误的孩子来说,也不是件好事,它会误导他们——当别人犯错误时,我们可以羞辱他。
到了自己不如别人,他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而我们的教师却还浑然不知。
3、不注意自身的言行如果说教师在无意中的话会幼儿的心理,那么还是有点值得原谅,因为毕竟是无意的,反之如果有意呢?是不是也应该值得原谅呢?就像有一位幼儿在拿积木时,不小心没有拿稳,结果积木洒了一地,这时候如果老师只是叫他捡起来就没事了,但是有一位老师却说“这点事情都做不好,早饭没有吃呀,真不知爸妈是怎么生你的?”,这样的话对于这样的幼儿来说是多么难受呀!所以,对于幼小的儿童来说,教师尤其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一次不经意的谈话,一不小心的失误都会成为影响儿童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而这一点往往没被许多幼儿教师所意识到。我们教师对自己的言行,甚至是一贯认为正确的做法也应做深刻的反思,以免在不经意中多幼儿的心理造成伤害。
合群的愉悦,增强合群意识,提高合作的能力。在角色游戏中,让儿童体验合群的愉悦,增强合群意识,提高合作的能力。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对游戏主题的确立、角色的选择、情节的发展等活动中,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自我意识的良好发展、合群情感的发展,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协调发展,无疑是有意义的。例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幼儿可以充当爸爸、妈妈、孩子等各种角色,教师适时地参与游戏,引导幼儿模仿爸爸去买菜、妈妈给孩子喂饭、爸爸妈妈一起带孩子去公园等,既培养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合作意识,发展了语言,又使得幼儿心情愉快。在《我找到了小花猫》游戏中,幼儿扮成各种小动物,帮助猫妈妈找孩子,在教师的指导下,“小动物”将在不同地点找到的小猫送到家里,并高兴地告诉猫妈妈自己是在哪里找到小猫的。当猫妈妈对“小动物”表示感谢时,“小动物”愉快地表示不用谢。它培养了幼儿为别人着想、助人为乐和礼貌待人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个别幼儿心理健康辅导在幼儿园,除了对幼儿进行整体的健康教育外,还要针对幼儿的个别情况,尤其是个别心理健康辅导具体内容。利用强化法、惩罚法、消退法、间歇法、行为塑造法、模仿法等针对幼儿的任性、说谎、自闭、攻击、焦虑等不健康行为问题进行辅导。
(三)坚持正面引导1.自我意识理解自我意识也就是自身的意识,对于渗透进主题本身的一种行为意识。对于自我意识的理解是主观的,有可能跟自己未必符合。自我概念和理想的自我之间的差异代表了个人心理适应的一个指标,两者越接近,个人的适应就越好,心理就越健康。自我意识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起着调节作用。幼儿自我意识受各种因素影响,不成熟、不稳定。教师应积极引导,帮助幼儿建立健康的自我意识。首先,教师要结合本班实际发展水平、经验及个体差异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目标,选择适合的活动内容,并认真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物质准备和知识准备。
2.自我评价理解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为幼儿营造平等、宽松、支持的心理环境,多用鼓励的方法,因人而异地指导幼儿,使幼儿表现自信、主动,容易获得成功。其次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自我评价的发展。幼儿受认识水平影响,自我评价能力不高,常依赖于成人的评价,幼儿学习评价主要通过成人正确评价的示范,教师要广泛搜集幼儿在幼儿园、家庭中有关教育信息,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幼儿,客观、具体、明确地评价幼儿。如:利用入园、离园、家访、开放活动等时间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情绪、行为等方面的表现,及时肯定幼儿的优点。日常活动时经常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和同伴在哪些方面有进步,对幼儿的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同时引导幼儿少于别人比,多与自己比,既指出他人优秀的地方,又要指出他人的不足。使幼儿能正确的自我评价,形成健康的自我认知意识。
(四)幼儿一日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对于现在的心里健康教育的方式不是那种一日活动的形式,也不需要那些把原有的活动替代掉的那些,应该是根据幼儿的心里想法和潜在的能力更好的发挥出来,应当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以及发展的需要方式,来更好地发挥教学活动的心理健康活动的教育作用,而不是就事论事,“阳春面浇头”式的,也不是对原有材料中内含的心理因素视而不见,不考虑儿童的心理反应,一味地灌输或是把各类教学活动互相割裂开来教学。在语言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合群性;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等。在活动组织形式上采用融合模式,打破班级界限,由小、中、大班各级组间、各班级间幼儿互相参与活动,从单一的同龄伙伴交往发展到混龄伙伴交往,扩大了儿童交往场合和机会,提高了他们的合群性。日常活动是儿童人际交往相对频繁和心理品质自然显露的时刻。生活需要合群,合群性可以在生活中培养。我们利用幼儿园的生活活动进行随机教育。设立生活角,开展编织、绣花、擦皮鞋等活动,使儿童在共同合作中锻炼能力,感受一种群体的氛围。
五、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针对造成幼儿心理疾病的几个主要方面,我们要抓住根源,切实的做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父母一定要摆正自己的态度,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是孩子们首先接触并赖以生存发展的场所,也是形成孩子的性格和人格的场所,家庭是否和谐直接关系到孩子积极或消极的情绪。然而现在很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幼儿心理健康问题,更没有认识到自己对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因此家长需要有所认识才能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心理。
(二)让家长认识到幼儿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让他们知道幼儿时期的心理健康会指引着孩子的未来发展,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就是父母,只有父母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给孩子做出表率,才能为幼儿形成良好的身心打好基础。长环境,家庭和睦、邻里友好,都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拥有良好的人格,陶冶幼儿的情操。作为家长,一定要有自己的目标并为之奋斗,让孩子看到只有努力才能有好的结果。生活中要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宽容待人、乐于助人、言传身教,给孩子树立一个光辉的形象。这样孩子这样的氛围里成长也会更加快乐、开朗。
(三)在教育孩子方面,避免出现过度教育,让孩子接触更多新鲜的事物,让他们明白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决不能大声呵斥孩子。尊重幼儿的自然发展,在恰当的时机指正幼儿的错误,而不是开始就阻止幼儿,在关键时刻恰到好处的发挥自己的作用。父母双方都有教育子女的权利,应该有一个合理的方式来共同管理孩子,增强家人之间的沟通,减少不必要的矛盾,父母双方共同创建一个美满的家庭。对于孩子所犯的错误,家长有义务指正孩子的错误行为,从中培养孩子对事物、行为的认知,培养孩子的判断能力。尊重孩子的选择,不把个人的意志强加到孩子身上,尊重孩子的个性,家长只是起到指引方向的作用,孩子的未来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让孩子对未来充满期待。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绝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孩子们都是有想法的个体,有自己独特的兴趣爱好、理想、愿望,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个性,允许失败,但是不允许气馁,要找出失败的原因加以改正。家长应该多多的发现孩子的优点,让孩子们不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失去信心,及时的加以鼓励增强信心。
展。很多家长把孩子当成掌上明珠,不让孩子受一点苦,这并不是为孩子好,而是害了孩子。能在这样纷繁的社会中生存才是孩子最需要的能力。
六、结论在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中,确实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只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持之以恒,对幼儿实施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才有益于幼儿健康心理的形成,为幼儿拥有健康、幸福的人生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1]刘晶。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j].学理论,2012(29)..[[22]]王玲凤。隔代教养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10)..[[33]]严仲连。陈时见中大班幼儿亚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06)..[[44]]方丰娟。关于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6,2006年..[[55]]王芳芳,叶广俊,王燕。
幼儿园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02000(01))..[[66]]王晓娟,于海波。打造教师的精神家园——教师文化[n];吉林日报,02010年..
热门学前教育大专毕业论文表(通用16篇)篇八
学前教育是针对幼儿为对象开展的教育,是幼儿成长的基础教育,但是目前在农村中由于幼儿园课程建设不足,制约了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
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农村学前教育机构不重视利用农村本体资源,学前教育机构设置的课程较多,游戏少且单一,不利于农村幼儿的身心全面健康成长。
因此要把本土资源合理的运用于农村学前教育游戏开发中,能够丰富学前教育游戏课程,让幼儿在游戏中不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计数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一、本土资源应用与农村学前教育游戏开发中的意义。
本土资源从其含义上来讲是非常广泛的一种概念,根据其字面的意思来看可以解释为从成长的土地上获取生产或者是生活资料的来源。
本文本土资源指的是开发农村的资源并运用于农村学前教育游戏当中,从而创新本土教育特色,解决农村学前教育落后的现状,促进农村教育的顺利发展。
本土资源应用于农村学校教育游戏开发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利用农村特有的资源、材料等能够解决农村学前教育中存在的玩具或者教具不足的现状。
比如说:农村具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可以利用这一特点,使幼儿园的数量或者是规模得到扩大,解决农村中学前教育机构不足的现状。
其次;利用土本资源可以创办特色教育模式,创建适合农村幼儿园发展的课程游戏,更加贴合农村学前教育的特点,不仅能促使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而且能够改变农村学前教育落后的现状。
再次,利用农村本土资源应用于农村学前教育中,使城乡学前教育公平的发展,使城乡人口素质的差距减少,同时又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最后,有利于农村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促进幼儿反应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提升以及身心全面健康成长。
二、本土资源在农村学前教育游戏开发中运用的注意事项。
目前农村中的幼儿园存在主要问题是幼儿的游戏简单、单一,幼儿园设置的游戏,主要是老鹰抓小鸡、丢手绢等游戏,而且大多数幼儿园更注重孩子的学习,而给幼儿加大上课量,主要由于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首先教师不善于开发游戏;二是幼儿园中缺少玩具。
如果能够把农村中丰富的本土资源充分的融入幼儿园教育开发中,不仅能够充分的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而且可以使幼儿园的游戏更加的丰富多采,更好的提升幼儿的反应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一)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对本土资源的利用引起充分的重视。
农村中有优良的自然条件资源,风景秀丽、空气怡人,这都是农村中丰富的本土资源,我们可以成分的利用这些本土资源去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机会让幼儿更了解家乡,更热爱家乡文化。
但是目前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并没有认识到本土资源多发挥出的教育作用,因此为了让农村本土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
首先我们要改变自身的认识。
充分的认识到本土资源的重要性,比如说:可以带孩子走进田间地头让孩子尽情的感受自然,在自然中接受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当然,对幼儿的教育并不是盲目的,而是需要有计划、有目的的。
可以对农村中的本土资源进行开发、加工。
从而设计成适合幼儿游戏教育的素材。
(二)注意搜集民间传统游戏。
只有学前教育机构有足够的场地就可引导幼儿玩起来,但是这些游戏有可能存在着一些不安全的因素,幼儿教师可以根据学前教育机构的实际情况进行改编。
另外农村还有一些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计数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游戏,比如说:接龙游戏、拍手歌以及猜拳游戏等,能让幼儿的反应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得到很好地锻炼,幼儿教师可以加以整合,把这些本土资源游戏融入到学前教育机构的游戏开发中,从而使幼儿得到更好的培养与锻炼。
(三)充分的利用废旧资源,提高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创造。
在学前教育阶段主要是激发探究幼儿的兴趣,可以让幼儿体验探究的全过程,逐步形成探究能力。
学前教育机构可以对本土的废旧资源进行开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可以通过废旧物品进行收集和保存以便把这些物品再利用起来。
(四)灵活的运用本地资源。
乡村文化也是农村中徒具特色的本土资源,学前教育机构可以对乡村文化进行收集整理,并融入到学前教育中的各环节,总之:本土资源也能用于学前教育的游戏开发中是学前教育发展的永恒课题,需要学前教育机构对本土资源合理利用起来,从而形成农村学前教育的特色。
在本土资源利用的同时要坚持三项原则:符合发展原则,必须能够有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要符合科学性,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同时又要符合安全原则,不能给幼儿的身心健康带来危害,在三个原则基础之上更加合理的运用农村本土资源,更彰显了本土化创新教育的特色,推动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
作者:xx单位:xx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占兰.农村学前教育是未来十年发展的重点——《规划纲要》确定普及学前教育的重点与难点[j].学前教育研究,(12).
【二】论游戏中幼儿主体性的发挥。
[摘要]:幼儿正处在创造力的启蒙时期,教师应更新观念、重视在各种活动培中幼儿有真正的机会充分表达自己。
是一种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积极主动、创造性反映现实生活的;通过角色游戏活动,幼儿从中能获得全面发展。
因此,研究如何在角色游戏中发展幼儿创造力。
充分发挥孩子们在角色游戏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孩子们的兴趣和需要得到满足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时开展角色游戏中要以遵循幼儿教育的发展规律,来体现幼儿教育中的主体性,从而来实现幼儿教育的自身的价值。
[关键词]:幼儿教育主体性角色游戏。
在知识和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对人的整体素质的要求超过任何代,这种整体素质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全面发展,而且具有高度的“主体性品质”:积极主动、独立自主、富有创造精神。
可以说,主体性教育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
角色游戏就是通过角色扮演,模仿和想象,幼儿再现自己的现实生活经验和创造自身的生活,其实体现了幼儿、教师、材料三向交流的可能性,为实现幼儿的主体性发展创造了自己学习的物质条件和形式,是幼儿主体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
一.角色游戏在幼儿主体性教育中的作用。
(一)角色游戏能激发幼儿的能动性,让幼儿主动去学习。
能动性是构成主体性的根本特征,人的能动性是和动物消极适应环境的被动性相对而言。
能动性表现在人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目的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去改革客体,人是主观能动的,幼儿也不例外。
能动性强的幼儿往往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能作出积极的反应,主动地参与活动,从而提高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在角色游戏中能充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
有了好奇心,就会去探索去创造。
游戏前让幼儿自己去探讨确定游戏的主题,主动构思主题如何去延伸,再加上教师适时适度的指导,一次有趣的角色游戏就能在幼儿积极主动的氛围中开展下去。
如:游戏“超市”,就是在孩子们七嘴八舌的情况下产生的,他们本来对现实生活中的超市就非常好奇,很想像爸爸妈妈那样去买东西,像服务呐喊那样去卖东西。
所以孩子们的积极性特高,主动为超市取名、布置环境、制定工作人员职责等等,教师在一旁适当地给他们出谋划策,他们玩得可开心了。
那一次的。
游
戏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由此可见,角色游戏能充分满足幼儿的需要,从而发挥了幼儿的能动性,使幼儿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促使他们不断尝试探索,获得更多的成功,学习更多的知识。
(二)角色游戏能促使幼儿的社会性,让幼儿主动与人交往。
社会化是人所必需的,如果个体不接受社会,不学习和适应他所处的社会和文化所需求的规范、规则和方法,他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
幼儿来到这个社会,就必然要学习这个社会和文化所要求的各种规范、规则和方法,学习这个社会的语言、思维和行为方式,包括如何称呼他人、如何与他人交往、如何使用餐具、如何对待事物、如何处理问题等。
角色游戏是最能体现幼儿的社会性,角色间的交往在游戏中是必不可少的。
如:在快餐店中店员必须要主动去招呼顾客”,热情大方地介绍有什么吃的,这样才能吸引顾客,开好店子。
在游戏过程,就连班上最不爱说话的幼儿,在这里当顾客也都能大胆地说出自己要吃什么,可见,幼儿是自然而然地融入了与他人交往的角色中,由此培养了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表达能力,以及主动交往能力。
(三)角色游戏能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让幼儿主动克服困难。
我们把重视因势利导、启发想象、引导创造这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称为诱导天使的灵感。
一个轻松、活泼,富有启迪性的氛围,可引导幼儿的想象,产生创造的欲望。
在幼儿园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利用角色游戏是教师营建这种氛围的关键,因为想象、创造是角色游戏的特征。
在游戏中多数是以物代物来满足幼儿对材料的需求,替代材料越丰富,幼儿选择余地越大,想象、创造的空间也就越大。
如餐厅的顾客”提出要吃牛排,在讨论中幼儿提出可以用泡沫切成一块一块,涂上颜料来替代牛排,很快就解决了这一困难。
又如:菜场的顾客要买“海带,可正缺货,于是孩子们自己想办法,寻找合适材料(如纸条或布条)来替代或制作,由此激发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动性,同时又充分发挥了幼儿想象、创造能力。
二、角色游戏影响幼儿主体性发挥的原因。
考察当前的幼儿教育实践,教育活动的主体问题并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这是影响幼儿主体性发挥的主要原因。
不少教师严然以教育活动主宰者的身份出现,与孩子不是朋友关系、知心人的关系,而多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
在开展幼儿。
角色游戏的过程中,许多教师往往包办代替,超出主导范畴,即由教师确定主题,分配好角色,讲解各角色的玩法、规则,而在游戏开展的过程中又过多干涉,让幼儿的思维随教师走。
结果,角色游戏成为了教师导幼儿演”的表演活动,幼儿在游戏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不到发挥,这样忽视幼儿主体性的活动,达不到其教育的作用。
上述种种,突出地反映为孩子还没有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更没有成为发展的主体。
孩子的主体性是一种自身的自然存在,3至6岁是孩子主体性发挥与发展的黄金期。
视幼儿教育活动是一种我教你学”的过程,必将限制孩子主体地位的到位与主体性作用的释放,其主体性的发展尽管有其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难以真正成为现实。
因此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树立幼儿是游戏主体的思想,在游戏中更好地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三、如何在角色游戏中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一)创设适宜的环境,提供开放的活动空间,促进幼儿主动参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热门学前教育大专毕业论文表(通用16篇)篇九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许许多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送孩子们到幼儿园,最高兴的莫过于孩子识了多少字,会算多少题,能背多少诗歌等,而对幼儿园组织的游戏常常会不假思索地说:“不就是玩吗?”其实,玩是幼儿期的一种固有的、自发的和快乐的活动。著名教育家马斯洛认为:“幼儿期是奠定智力发展基础的最有效的时期,游戏的过程正是智力发展的非同一般的过程,这就是游戏作用之所在。”我认为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不可低估。
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指出:游戏是儿童生活的基础,是童年幸福的主要条件,游戏是儿童认识周围世界的手段。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是幼儿生长发育和心理发育的需要,因此幼儿教师就要根据幼儿年龄大小的特点,在游戏中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幼儿时期是幼儿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因为这个时期幼儿身心健康,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是关键时期,也容易接受成人的教育引导和训练。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们的一日生活离不开游戏,教师必须有目的地创设游戏条件,组织多种游戏活动,如通过“抢椅子”“拉大锯”“木头人”等游戏,使孩子在玩耍中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逐渐形成坚强的意志和不怕失败的品质。
幼儿游戏有一定的游戏规则,只有教育幼儿遵守游戏规则,才能使游戏顺利开展,在鼓励遵守游戏规则的同时,对个别违反规则的幼儿不能视而不管,要耐心地培养他们自觉排队,不推不挤,不乱扔游戏器材,有秩序地开展游戏活动。习惯培养,贵在坚持,幼儿教师还要掌握幼儿的心理,注重幼儿游戏的时间、内容和形式上的变化和创新,不断激发幼儿的兴趣,从而使幼儿在游戏中形成良好的习惯。
幼儿的感知觉是在游戏活动中发展起来的,幼儿在游戏中模仿对周围事物的态度,反映成人的思想感情、行为准则和道德风尚等,因此,游戏对幼儿有着不可忽视的教育作用,幼儿教师就要因势利导,抓住幼儿游戏这一大好时机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我在教幼儿玩“乘公共汽车”的角色游戏时,创设了“售票员”买车票、报站名;帮抱小孩的阿姨找座位、搀扶“老大爷”“老大娘”上车;为“病人”让座、拿东西等情景,使幼儿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合作的关系,到达了“寓教于玩”的目的。
有人说,现在人们的生活富裕了,独生子女却越来越自私了,其实情况并非如此。《中国教育报》有一篇《对幼儿助人行为调查研究》显示:幼儿的助人行为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小班只有22%,大班上升为67%,关键是教育影响。幼儿期是形成良好情感的重要时期,开展感恩教育不仅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而且能培养他们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品德。如通过“理发店”理发师要对顾客进行洗头、理发、护肤等一系列热情服务的游戏,孩子们真切体验到不同角色的不同付出,在游戏中体验并学会感恩。我们幼儿教师更应重视教育的作用,充分利用游戏活动,帮助幼儿克服自我中心,学会关心、帮助他人,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可以养成公民应有的品质,各种高尚的道德都可以从游戏中学得,如自主独立、共同协作等美德的养成,没有比游戏得来的快,来的切实。”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途径,幼儿游戏主要是围绕集体活动来完成的,游戏具备一定的规则,从内容到形式,从方法到要求,都具有较强的集体性,这就要求幼儿为达到游戏目的必须互相配合、机智勇敢、充分施展本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同时又能克服自我,注意为伙伴着想,发挥别人的作用。在游戏中教师要对那些不愿意参加游戏,或参加了游戏,但玩得不起劲的幼儿积极引导、热情鼓励,使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人交往,培养友谊感、责任感、荣誉感。作为教师,我们也应主动参与到游戏中去,在游戏中扮演主要角色,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跟着我们一起游戏,用积极的情绪去带动孩子主动参加到活动和游戏中。
例如,在游戏猫捉老鼠中,我会告诉幼儿:“里面的老鼠好饿呀,得赶快出去找食物,可是花猫更饿,一定要盯紧老鼠哦。”孩子们一听一个个都跃跃欲试。在抓住老鼠以后,我会带孩子们一起去分享美味的肉,孩子们也都会高兴地分享自己“劳动成果”,被抓住的小老鼠们也会乐在其中。在玩障碍接力的游戏中,教师也会分别率领两队进行激烈的决战,孩子们不仅热情很高,也调动起了孩子的集体荣誉感,他们会因为自己队伍里小朋友掉队而紧张,会因为自己的胜利而抱团狂欢。就这样,教师积极愉快的情绪感染了幼儿,他们在游戏和运动中,尽情地玩、尽情地笑、尽情地跳,交往逐渐频繁了,游戏也主动了。
幼儿身心的各个器官,系统尚处于不断发育的过程中,机体组织比较柔嫩,发育不够完善且易受损伤,易感染各种疾病。同时,幼儿的认知水平较低,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不知道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加之无拘无束,活泼好动,因此,极容易发生伤害事故。所以教师必须加强幼儿安全教育,把各项安全教育活动渗透到每个游戏活动中,如在“过马路”游戏中,我先教孩子认识红灯、绿灯、路牌、路标、斑马线,再让孩子们知道基本的交通规则,如“红灯停,绿灯行”,上街走路靠右行,不横穿马路,不在马路上玩耍、打闹等,最后经过反复演练,使幼儿有了交通安全意识,逐步养成了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
在多年的幼教实践中我发现,那些在游戏中积极主动、能够独立完成多种游戏的幼儿,获得的成功经验较多,具有较强的自信心,相反,那些动作迟钝、身体活动能力较差的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常常会遭受失败,表现为缺乏自尊和自信、胆小怕事,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因此,幼儿教师要注重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让自信心较强的幼儿能发现和尊重别人的进步和优点,让自信心弱的幼儿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优点,树立自信心,在游戏活动中多用鼓励和肯定的语言,使幼儿体验到游戏活动的快乐和满足,激起幼儿喜爱游戏、乐于上进的愿望。尤其对那些活动能力差的幼儿,要在语言和情感上给予鼓励和支持,使他们逐渐学会保持自信,特别要他们建立起这样的信念——只要不懈地努力,总会获得成功。
热门学前教育大专毕业论文表(通用16篇)篇十
能力,发展幼儿认识事物能力还有幼儿的自制能力,意志能力,身心健康等等。
常言道:“三岁定终身”,在幼儿时期是施以教育的至关重要的时期,早期教育决定幼儿的未来,所以,学前教育对儿童发展起着重大的决定性作用。
何谓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就是由家长及幼师利用各种方法、实物为开发学前儿童的智力,使他们更加聪明,有系统、有计划而且科学地对他们的大脑进行各种刺激,使大脑各部位的功能逐渐完善而进行的教育。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学前阶段是儿童神经系统迅速发展的关键期。
这一时期的教育对儿童发展起着重大的决定性作用,也是其发展智力,潜力的必要条件。
学前教育是对学前儿童进行教育的过程,实施适应儿童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可有效地促进儿童发展,促成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协调与联结,形成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互动关系。
幼儿如果能在学前教育中得到很好的发展,那也就为他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是一个复杂,动态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过程。
我认为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诱导作用,是儿童发展的必要条件,对儿童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学前教育的目的是让孩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学习对和错,形成初步的判断对与错的能力:对外部世界和对所处环境进行初步认知和探索(学习探索,试验和观察):学会简单与社会交往(学习聆听,分享和合作):形成健康情绪,让他们经常进行正面的情绪体验(建立自信,学习与同伴和家人沟通):获得健康的体魄(通过活动锻炼身体)。
三、学前教育的任务。
根据统一的教育目的,结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水平而提出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具体内容如下:
1.让儿童独立地、主动地成长;。
2.发展自我控制,自我训练及自我指导的能力,而不是只受成人的控制;。
4.学习与别人交往的技能,并获得快乐的、积极的体验;。
5.使男女儿童同等地发展个性与才能;。
6.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能注意到健康、卫生和营养;。
7.发展与练习大肌肉动作与小肌肉动作;。
9.发展语言,学习新的词汇,并理解别人的语言;。
10.发展对周围环境的积极情感,发展积极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
1.从胎教开始适应各年龄发展和个体发展的教育;。
2.促进学前儿童体、智、德、美的良好发展与个性的健康发展;。
3.成人对学前儿童的照管与教育相结合;。
4.以兴趣诱发,在游戏中成长;。
5.创设适宜的环境,发挥其教育的功能。
(一)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我国思想家陶行知曾说“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
揭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应及早抓起的必要性。
(二)多让孩子接触大自然,是必要的。
乡村都市有土、洋之分,虽然都是在同一片天空底下,然而无论景观、房舍、建筑,都有差别。
久居都市的孩子,每天所风的无非是几幢大的房屋、川流不息的车辆,想要玩玩“官兵捉强盗”的游戏,恐怕都找不到足够的空间,父母应多带孩子们到乡村、田园玩玩。
若做不到,则家中若有院子或空间,可放些砂石、野草,虽无大自然之宝,但也聊胜于无,依然可以让孩子玩得不亦乐乎。
不要怕孩子弄脏衣服、身体,弄脏了还可以洗,最重要的,从中玩出野性,常能影响未来的雄心壮志及达观进取的精神,这些不是一些斯斯文文的积木可以培养出来的。
热门学前教育大专毕业论文表(通用16篇)篇十一
摘要:利用各种废旧生活材料或自然材料制作的玩具既能节能减排废物利用又能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是一种全新的玩具观念。自制教玩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能让幼儿在自制过程中发展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让幼儿在充分的活动中得以满足,获得知识,提高技能。一个成功的自制玩教具,必备的因素有合适的材料、巧妙的设计方法以及研究的教育设计策略和可行的教育措施。同时自制的玩教具的设计要能充分的发挥教育的优势,要根据幼儿发展需要和教育需求加以巧妙的设计,已达到有效的开展教育活动,以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玩教具;自制;设计;开发。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幼儿教育的现状直接影响到未来人材资源素质,幼儿教育应受到全社会高度重视和关注。然而与此同时幼儿园的玩教具成为了幼儿教育中重要的学习资源,也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和认知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为幼儿对玩教具材料的操纵活动,是幼儿感知和发现问题的途径,可以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能形成多种操纵性学习方式,能开展创造性学习活动,同时也是幼儿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
幼儿园自制玩教具,是一种教学或辅助教学的用品,它是教师根据教育需要和幼儿发展需求,对各种自然资源和材料,进行收集、分类、加工、改造、组合,重新进行玩具教育因素设计后的产物。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由于材料的形状、用途的不固定和玩教具玩法的不受限制。这样启发性较大,联想的.范围较大,探索余地较宽,容易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行为。从改革教学方法的角度看,它会比一般的教具更具有教育的针对性,更能体现幼儿的发展需要。这样的特点既发挥了师幼的主动性、创作性,又提高了幼儿活动的兴趣,便于幼儿的身心发展,这对幼儿园开展园本课程和特色校园的文化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从幼儿的角度看。
第一,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能通过长时间静坐听讲,需要以观看教师演示的方式来学习。
第二,幼儿在使用玩教具的过程中,遇到困难需要解决时,要通过不同的实验反复解决问题,这个决定问题的过程就锻炼了幼儿小制作活动的基本能力。在反复操作中,也可以培养幼儿的良好个性,而且可以增加求知欲和增强自信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都有较好的发展和重要的作用。
第三,教师在指导幼儿自制玩教具的过程中,引导幼儿收集资料,可以使幼儿辨认、分类、准备和了解废旧材料的回收使用价值。
第四,自制玩教具的过程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幼儿制作玩教具是在教师和家长的配合下完成的,教师或家长便成为了幼儿的合作伙伴。这样幼儿通过交流合作,就会学着谦让、谅解、友善和团结互助。这样可以帮助幼儿在其他活动中更好的与伙伴交往与合作。
(二)从教师的角度看。
1.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师在让幼儿制作玩教具前要做多种准备活动,这样就要求教师应了解各种玩具和研究玩具等,课下不断的充实自己,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然后根据自己所带班级幼儿的发展水平制作出适合的玩教具,这个制作的过程就是教师提高自我专业水平的过程。
2.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自制玩教具是教师了解当前幼儿各方面的发展状况的过程。在制作玩教具的过程中,通过教师传授制作方法、经验和共同制作,成为幼儿的指导者和合作伙伴,便于更好的与幼儿沟通,也让幼儿更多的了解教师,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三)从家长的角度看。
1.家长和教师的交流合作。自制玩教具对家长来说是家园同步。幼儿在幼儿园的自制材料很多都是由幼儿家长带来的,这有利于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了解游戏对幼儿的重要意义。
2.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自制玩教具就给家长提供了一个与幼儿沟通的桥梁,在制作的过程中通过互相的探讨、研究、交流,家长开始了解幼儿的想法,鼓励幼儿积极思考,能够自己独立地解决困难。家长在引导幼儿的过程中应多鼓励幼儿,要让幼儿体会到与父母在一起做玩具的乐趣,从而增进亲子之间感情。
(一)教育性。
教师可以通过自制玩教具可以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这样有益于幼儿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教师在制作前要根据课程教材考虑自制玩教具适宜的“用途”,把“做”和“用”相结合才能发挥自制教玩具的真实价值。
(二)科学性。
教师在设计构思自制玩教具时,应注意知识,概念与原理的正确性。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水平。这样设计出的自制玩教具才会科学合理,适合幼儿的成长与发展。
(三)趣味性。
学习的第一步是兴趣,这要求自制玩教具要符合幼儿的审美情趣,来源于幼儿的生活,能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这样幼儿才能积极配合,有助于教学过程的进展。
(四)创新性。
自制教玩具是为了弥补成品玩具的不足而设计的,单纯的模仿只会让自制玩教具变成一种摆设。那就要求自制玩教具构思要新颖,外形要独特,这样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和创造。
(五)简易性。
教师就应注意就地取材,成本低廉。以最低的成本制作成最适合教学的玩教具。而且制作方法应简单,不能浪费过多的精力,这样也会耽误其他的正常工作。至于使用方面,应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制作方便、可操作的实用性玩教具。
(六)安全性。
由于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与教玩具接触机会很多,可能会使幼儿受到伤害,还可能成为传播疾病的媒介。所以一定要符合安全标准和卫生要求。
自制玩教具最重要的就是选材,那就要求教师有充分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生活中的“废垃圾”变成人见人爱的玩教具。选材虽然重要,但是堆了好多材料后,教师就应区分这些收集的材料,并分类,根据材料来研究制作的方法了。
(一)自然类材料。
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有许多,例如:沙土、水、树叶、果蔬皮、壳、树叶、树枝、花瓣、菜根等,教师可以根据它们各自的特性,稍加制作,就可以分别运用于不同的教学活动中了。例如:幼儿可以制作树叶书签;贝壳和石子上可以作画,也可以做粘贴的壁画;菜根也可以做成印章,既可以运用于教学,也可以适用于游戏活动中,都是很好的选择。
(二)纸制品、印刷类材料。
教师可以在生活中收集的纸盒、礼品包装盒、报纸、纸箱、纸质手提袋等。这也便于自制玩教具的制作和运用。例如:在语言领域,多选用图片类的玩教具,教师在自制过程中应做到尺寸适宜、形象逼真、色彩鲜艳。制作方法可以运用纸张来绘画,然后裁剪或粘贴等。图片类玩教具种类多样,根据页数分类分为:单幅单张和多幅连续两种。利用废旧的纸盒可以制作单幅单张的字卡,可以帮助幼儿学习单词和生字;也可以制作多幅连续的图片,这样适合幼儿进行故事欣赏、句型练习、对话练习、讲述复述等。这样既丰富了活动,也增加了教学和生活的趣味性。
(三)布、线类材料。
作为幼儿园搜集这类材料比较困难,但是教师可以留意搜集一些旧衣、旧床单、旧毛线、旧t恤、孩子的小白鞋等材料。教师可以运用这些素材,使各个教学领域的活动环节变得顺畅和有趣味性。例如:在社会领域教学时可能因为玩教具的缺乏,导致课堂教学难以理解,教师应自制一些符合教学题材的玩教具,就可以使抽象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教师可以利用布、线制作成玩偶类的玩教具。玩偶具有可爱、生动、操作性强的特点。这样可以是乏味的道理充满趣味性。
(四)塑料类材料。
生活中塑料制品比较容易搜集到,塑料杯、塑料瓶、塑料盆、筐篓、塑料袋等也比较常见。教师可以根据塑料的防水和可塑等特性,将其制作为具有特色的玩教具。例如:在科学领域教师利用自制的科学玩具,可以让幼儿在玩中感知身边的科学。例如:讲述空气这个抽象的名词,教师可以用铁丝、塑料瓶、细线、纸做的小鸟等,通过实验使幼儿了解空气的存在。
[参考文献]。
[2]苏婷.让自制玩教具成为“常青树”[n].中国教育报,2004,(6)。
[4]谢宁.基于游戏共同体的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9)。
[5]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3。
[6]沈晓燕.幼儿园活动区自制玩学具及其效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5)。
通过此次毕业论文撰写,弥补了以前学习过程中很多的不足。作为一个学前专业学生,由于经验匮乏,难免有许多考虑不周的地方,如果没有指导老师的督促指导,想要很好地完成是有难度的。
我要感谢所有的老师,为我们打下了专业知识的基础。同时和要感谢所有的同学们,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的支持和鼓励,此次毕业论文能顺利完成。
热门学前教育大专毕业论文表(通用16篇)篇十二
2-3岁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研究。
3-6岁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特点的实验研究。
3-6岁幼儿告状行为现状的研究。
3-6岁幼儿家庭中早期阅读的调查研究。
3-6岁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发展的调查研究。
3—6岁幼儿对动物死亡概念认知发展的研究。
3—6岁幼儿同情心的调查研究。
5-6岁儿童合作意识的培养研究。
5-6岁幼儿特长班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5—6岁幼儿学习品质与幼小衔接的调查研究。
案例研究利于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暗示教育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及实施策略的研究。
表扬法在幼儿园教育中运用状况研究。
不同类型幼儿园对家庭亲子阅读指导的现状研究。
不同年龄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的现状调查研究。
常规教育中幼儿权力与地位的研究。
成人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应对策略研究。
城市学前班:问题及存在的原因分析。
大班益智区材料选择与投放研究。
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研究。
大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调查研究。
大班幼儿区域活动现状调查。
大班幼儿同伴交往对象选择的研究。
大班幼儿同情心研究。
动画片《虹猫蓝兔》对大班儿童攻击性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
独二代学前儿童饮食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以南开区第十八幼儿园为例。
对天津市3-6岁儿童膳食习惯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对小班游戏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研究。
对学前教师入职适应状况的调查研究。
对幼儿音乐考级现象的调查及分析。
对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提问方式的研究。
父母教养方式对大班幼儿同伴关系影响的研究。
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幼儿社会行为发展的研究综述。
隔代教养中祖辈家长的幼儿教育观念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隔代教育的弊端及其应对策略。
故事讲述对幼儿语言发展影响的研究。
关于天津市工薪家庭幼儿教育投入的个案研究。
关于幼儿家园表现差异的研究。
集体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理答行为的研究。
家长对学前儿童自闭症的早期发现鉴别及家庭干预对策研究综述。
如需以上论文,请联系qq1549984848。
热门学前教育大专毕业论文表(通用16篇)篇十三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工具性学科,不仅是培养学生表情达意能力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未来的服务对象是幼儿园的孩子。与孩子们进行有效沟通,将教育、生活和情感信息高效传达给孩子们,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然而,中职学前教育偏技能培养、轻文化教育的倾向,使得学生的语文表达及写作能力越来越差。通过语文课程,多途径培养和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培养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是适应职业岗位的需要。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目的是培养出适应幼儿园教师岗位的职业人才。作为教师,无论从哪个角度而言,“传道、授业、解惑”始终是其岗位的核心内容。运用语文综合能力,有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是幼儿教师能力的直接体现。幼儿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基础阶段,要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写作水平。在这种条件下,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二)学生个体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中职学历,对于许多学生而言,并不是终点。学前教育“国十条”的颁布,学前教育师资入职门槛的提高,更是对学前教育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进一步提升学历,获得幼儿教师资格是摆在学前教育学生面前绕不过的坎。目前,学生可以通过参加普通高考、成人高考、对口入学招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五年一贯制大专招生等形式升入高校,学习更深层次的知识,获得更高的学历。但无论在哪一种形式的考试中,语文几乎都是必考科目,写作考试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为了学生未来的发展,需要培养学生语文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中职学前教育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困境。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观念,导致中职教学重技术、轻文化。
毋庸讳言,中职教育培养的是社会所需的基础型、即战型人才,需要培养对象具有对岗位的适应能力和无缝对接的能力,但狭隘地把中职教育理解为就业教育却是十分有害的。在这种“就业第一”的功利性教育思想和理念的指导下,教育逐渐演变为“技术培养”,教师的角色逐渐演变为教练的角色,学生的角色逐渐演变为学徒的角色,中职教育无可避免地走向重职业技术培养、轻文化熏陶的窘境。
(二)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的偏颇,导致语文学科地位的弱化。
中职学校一个不容忽视的实际情况是学生学习兴趣较弱,基础课业成绩相对较差,很多学生是因为考不上普通高中而被迫选择中职学校就读。相对于其他专业而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基础相对略好,有一定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但在“能力为重”的前提下,学前教育专业在进行学科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时,把音乐、舞蹈、美术、钢琴等学科课程放在了首位,学时比重较大,实现重点考核;把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放到从属位置,压缩其学时设置,有意无意忽略了对基础课,特别是对语文课的重视和考核,直接导致语文学科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地位的弱化。
(三)教师教学思想的倦怠,教学手段的老化,导致写作课堂的寡淡。
文以载道,文以传情。无论持何种语文教学观点,语文都应该是心中有“文”的教学,都应该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在中职学校,语文课被边缘化,学校不重视,学生也不重视。教师由于本身的职业倦怠,学生管理上的压力,思想的懒惰,绩效工资的消极影响等原因,久而久之连语文教师自身也不再重视语文课了。在进行写作教学时,目的在于应付学校检查,完成任务,教学没有针对性,只是介绍传统的写作知识,不将写作与学生所学的学前教育这个专业结合起来,课堂信息跟不上时代节奏,教学手段老化陈旧,语言粗鄙缺少激情,课堂寡淡无味,导致课堂从根本上失去了应有的生命力。
(四)学生写作学习动机的缺失,导致学习收效甚微。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认为学好音乐、钢琴、舞蹈等专业知识和技能是最重要的。因为掌握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未来的职业岗位竞争中,就会抢得先机。基于这种认识,很多学生把学习语文等基础课的时间花在专业课程上,加之许多学生在初中学习时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写作训练,对写作认识不清晰,害怕写作,因而不重视自己写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写作动机的缺失,导致写作学习收效甚微。
(一)学校全局把控,激活写作元素。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是现实的状况却是学生对写作没有兴趣。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学生学习课程多样,学习任务繁重,在学习时间的安排上也非常困难。学校要从全局出发,把控学校中的写作教学。首先,学校要实行宏观调控,合理调整课程及学时安排,改变教学部门重技术轻文化的不良倾向;其次,学校领导班子要开展突击听课活动:通过关于语文写作课程的突击听课,了解课堂中师生的互动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热情如何;开展听课、评课活动,评价教师的教学方式、课堂师生配合等情况。与此同时,学校领导班子还要召开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会议,同教师探讨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写作水平的切实提高,增加教师对写作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学校通过研究和召开教师会议,明确进行写作教学的重要性。只有让语文教师感受到自己是学前教育专业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激发语文教师的教学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写作教学的探讨和实践,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语文写作能力才有可能稳步提高。
(二)结合语文特点,优化写作教学。
学前教育专业的语文课程教学任务,是依托《阅读与写作》来完成的。写作,是语文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应根据教学实际,增加学生写作训练的机会。例如,学习《故都的秋》时,首先,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将自己认为写得精美的词句摘录下来,学会词句的积累;其次,学习修辞手法时,让学生运用相同的修辞手法造句;再次,学习对比写作手法时,让学生对景物描写的段落进行仿写,学习作者在景物描写中将视觉与听觉形象化的写法;最后,布置课后作业时,要求学生找到一片“有故事的叶子”,为下一次语文课深化写作做准备。后来,围绕“有故事的叶子”专门组织了一场主题作文课,通过“讲叶子的故事、看叶子的颜色、听叶子的声音、尝叶子的味道、悟叶子的一生”等环节展开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启发学生发散思维,达到讲出来写出来的目的。平时对作文有着天然抵触心理的学生,经过这样的专题课,都顺利交出了自己的“作品”。通过语文基础知识学习引申出写作练习,从故事的讲解中悟出道理等训练方式,减轻学生对写作的抵触心理,顺利实现写作教学的目标。
(三)结合专业特点,渗入写作教学。
从专业定位、课程设置及培养目标的角度来看,学前教育专业与其他专业有本质的区别。由于培养的是未来的幼儿园师资,它更强调培养对象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学前教育专业特色明显,它不仅要求培养对象具有音乐、绘画、舞蹈、讲故事等技能,同时需要培养对象具有良好的写作能力,以适应未来岗位的需要。结合专业特点,将写作教学渗入其他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把写作训练扩展到整个学前教育的教学过程中,非常必要。例如,在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教学中,要求学生将故事《项链》情景化,用角色表演的形式将故事浓缩为一个小剧本,然后分角色表现出来。接下来进一步提高,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编写主人公马蒂尔德知道了项链是假的之后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她在回家的路上偶遇当年的马车夫等情节,形成一个新的故事。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再如,学生到幼儿园进行教学实践活动时,可以要求学生每天做好实习记录和反思,学习结束时,要求学生提交最有体会最有感触的故事等。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思路贯彻到学前教育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教育实践活动中得到写作训练的机会,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身的写作能力。
(四)举办写作活动,营造写作氛围。
写作是一个带有创造性的艰苦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要让学生从抵触变为喜欢,写作过程才能持续下去,学生的写作水平才有可能真实地提高,而不是在“编辑”者的角色上停步不前。在学前教育的整体教学过程中贯彻写作练习,增加学生写作的机会,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种途径,但仅仅只是增加写作的机会是不够的,学校需要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创造写作条件,营造写作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开展写作活动,提升写作水平。例如,校园文学社、广播站经常设置一些适合且学生喜欢讨论的话题,举办有奖征文、写作交友等活动。学生通过书面形式表达自己对某些问题的见解和观点,通过书信形式表达自己交友的意愿。在愉快的交流活动中,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同时,可以通过学校微信平台、校园网站推出学生成长故事专栏,让学生自己写自己的故事,自己讲述自己的故事。对于出彩的学生故事,可以通过学校和教师层面向报刊推送,以扩大在学生中的影响,多途径多手段激发学生持续写作的热情和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写作活动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也是最难突破的一个环节。培养和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仅要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学校层面而言,还要适当矫正“就业第一”“技术第一”的教育思想,创造人文关照的氛围,为写作教学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为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创造条件。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是非常必要的,虽然在培养的过程中仍有许多方面的问题,但是随着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会得到提高。
作者:吴和清单位:广州市番禺区工商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2]李蓉蓉.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业设计的思考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11.
热门学前教育大专毕业论文表(通用16篇)篇十四
1.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如今的农村幼儿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特别娇惯,只要孩子高兴要什么给什么,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和缺点不给予及时的纠正,以至于带入到幼儿园,在农村工作的幼儿老师特别难,班上孩子人数的超额工作量大,家长对老师的工作也不太理解,他们关心的是孩子每天学了几个字,谢了几个字,算了几道数学题,对孩子的行为习惯根本不怎么重视,他们不明白孩子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影响他们的一生,要想得到家长的重视必须要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中不是任意进行的,在教育过程中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什么样的教育观塑造出什么样的孩子,作为家长面对孩子的任性和无理取闹时一定要说不,同时要注意孩子的第一次因为这是良好习惯的开端,许多家长正是在教育过程中没有抓住一字关,不但没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反而给以后的教育带来了后患。
去年我所在的小班来了一名小男孩,父母不在身边一直由爷爷奶奶照顾着,当时他年龄较小还不到3岁,长得很结实个头也很大,第一天入园有些怕生,爷爷奶奶怕孩子吓着轮流抱着一直到放学,第二天也是如此,第三天所有的家长不允许陪伴孩子。
爷爷奶奶就不停的交代老师多抱抱他们的孩子,后来一个月后其他的孩子都已经熟悉并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了,可他还是每天哭闹着让一位老师抱着,就是因为他我们的工作增加了很多不便,如果第一天爷爷奶奶对他说别的孩子都没有抱,我们炜炜也很能干不需要抱多给他一些鼓励,更不会让老师抱习惯,他肯定会和别的孩子一样早点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在生活中家长只有不轻易的放弃第一次的教育,才会杜绝第二次、第三次。
2.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在孩子形成良好行为的过程中,家长的责任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给予引导,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耐心的培养,使他的一举一动逐渐向良好的行为发展,家长良好行为可以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让孩子自觉的接受,对于3到5岁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家长要做个有心人,要仔细观察对他的良好行为及时表扬赞许形成习惯,对不良的行为要表示不满帮助他学会识别的能力,而不要指责他,习惯的养成是行为积累的结果,孩子从某种行为中获得了成功感自然而然就会重复这种行为,从而变成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要从小开始,而且要从家庭开始。
3.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孩子最直接的榜样来自于成人,尤其是家长,蒙台梭利说:在孩子的周围,成人尽量以优美的语言,用丰富的表情去跟孩子说话。幼儿的行为习惯是在成人的影响和帮助下形成的,家长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那孩子就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从中熏陶,受到启发,从而形成好的习惯,家长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孩子的眼睛,必须以身作则,时时刻刻给孩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比如:
孩子礼貌的行为、早睡早起的习惯、整洁清洁的习惯、喜欢看书的习惯等等,都跟家长的日常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幼儿时期是是模仿力最强的时期,由于他们的认识能力、分辨是非能力有限,因此,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做出榜样,正面诱导是很重要的。
这次在武汉影子教师跟岗学习中,永红幼儿园小四班的孩子习惯培养特别棒,从入园到放学一日的生活中每个孩子每个环节都做的特别好,就连家长们也配合的很不错,在开运动会之前老师要给家长开个会,老师在上面讲活动的安排,没有一位家长和孩子讲话,家长很认真的听孩子们也学着家长很耐心的听。
农村的家长也可以为孩子树立榜样,比如:忙了一天从农田回来收拾好农具,把手脸洗干净,脏衣服不到处放,鞋袜摆放整齐,不要当着孩子面吸烟,不随地丢垃圾,说话不要带脏字等等,孩子受到这种行为的影响也会自觉的跟着学,长期坚持孩子就会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见榜样对孩子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4.在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中要注意方法和方式,切记简单粗暴
在农村幼儿园一线工作的老师可能遇到这样的情况,某位家长和老师交流:某某老师,我们家孩子特调皮不听话,在家他只怕棍子,在幼儿园做错了事情您尽管打他,我们家长不会介意的。
像这样的家长我们可以理解,他是想通过打来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但他不明白对孩子来说,孩子喜欢鼓励、夸奖,如果总是换来批评受指责和打骂,他的情感上接受不了会产生逆反心理,也可能更加激起他的不良情绪和更多不良行为。如果家长理解孩子了心理和需求,对他的想法给予鼓励、支持和肯定,再加以耐心的诱导和启发并坚持下去,良好的行为就会逐渐养成。
农村的家长应该多抽出一些时间注意创造机会,让孩子重复好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贯彻始终才有成效。
作为农村幼儿工作者,除了加强家园沟通还必须有比家庭更为系统的专业的方法和策略,保证让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首先幼儿园要建立一日常规进行系统化教育,3到6岁幼儿是个性品德形成的关键期,由于幼儿的可塑性很大,他们的个性品德在形成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反复,所以教育内容应该做的到系列化,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情况,制定幼儿一日活动常规,常规规定了孩子们在一日活动学习中应做到的、应遵循的一些规则,确定幼儿时期在衣、食、住、行、与人交往等方面应有的文明行为和习惯的标准。
如:坐要有坐姿、睡要有睡样、饭后会收拾餐具、活动结束会整理好用品等;三轻说话轻、走路轻、放下东西也要轻;午餐要求做到三净碗里干净、桌上干净、地上干净;午睡时要求幼儿自己穿脱衣服,自己整理衣服,翻好领子;教育孩子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学会的事情坚持做;还要对孩子进行各种节日的教育,三八妇女节爱妈妈的教育,六一儿童节的好儿童的教育,七一爱党的教育等等。
我们注重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如:对待性格怯懦的幼儿以培养勇敢品质为主,对待个性霸道的幼儿以培养宽容和谐与人为善的个性为主,对待贪占他人物品的幼儿以培养诚实品质为主等等。由于每个幼儿的家庭教育影响的环境和方式不同,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方法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我们观察了解幼儿不同的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有的放矢地教育。
热门学前教育大专毕业论文表(通用16篇)篇十五
在当前的幼儿园素质教育研究中,应该注意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所谓“小学化倾向”是指一些幼儿园为了适应部分家长的错误需要,提前对幼儿进行小学教育的不良倾向。在这种错误倾向的作用下,有些幼儿园为了提高经济的效益,纷纷办起了学前班,甚至有的幼儿园在学前班使用了小学教材,以满足家长“让孩子早识字”的错误要求。在这种错误作法下,幼儿欢乐的天性被了,以至于有些专家不得不发出呼吁“把童年还给孩子!”。因此,必须克服“小学化倾向”,让幼儿在的空间里获得最佳的发展。
一、“小学化倾向”的弊端。
首先,“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身体发展有害。幼儿正处于长身体阶段,用人单位看重动手能力。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幼儿如果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神经系统的,并引起心理上变化,如表情呆板等。过早、过多的规范性学习还能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不良症状产生。
其次,“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害。过早地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幼儿期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如果此时幼儿象小学生那样学习和做许多功课,他们的智力水平是跟不上的,如果学习过于吃力,幼儿会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从而会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再次,“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不利。在幼儿阶段所进行的小学式教育,其实进行的只是单项智育,由于这种做法只重视单项智育或某种技能的发展,忽视了全面性发展的要求,结果,幼儿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被削弱了,其它各育的发展要求被忽视了,导致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片面性。
第四,“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未来学习不利。由于一些学前班使用的是小学一年级教材,其教学内容和小学一年级是重复的。在幼儿阶段儿童如果学过了小学课本上的知识,他们刚上小学一年级时,不用花多大力气就可以获得好成绩,由于重复教育,使这些儿童养成了不动脑、不思考、生记硬背的不良习惯。当他们升入二年级以后,面对新的学习内容,一下子不能适应,结果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学习跟不上的情况都得以产生。
二、以《规程》和《条例》为指南,按照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办教育。
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身心素质。因此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小学有严格的区别,在幼儿园阶段进行小学式的教育是幼儿身发展所不允许的,也是国家幼教法规所的。
(二)遵循幼律,体现幼儿教育的特点。
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一切都是为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幼儿教育必须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体现了幼儿教育的特点。
第一,确立启蒙教育的目标。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其教育要求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为主,幼儿所学习的只能是其周围生活中的知识和技能,这是一个不能的原则。在幼儿园中,一切教育工作都应该围绕着启蒙教育的要求进行,按照启蒙教育的特点组织教育内容,安排教育活动,使幼儿在获得智力启蒙的同时,掌握其周围生活中的知识和技能。
第二,合理安排一日活动,体现幼儿发展特点。在国家的幼教法规中没有“课程”的概念,这是由幼儿教育的规律所的,因此幼儿园的一日活动要给幼儿以充分活动的,以幼儿的班集体活动为主,以幼儿的自主活动为主,以幼儿的趣味性活动为主。在安排一日活动时,应注意将一日活动的各环节有机结合,注意动、静交替,室内、室外活动的交替,集体活动和分散活动的交替。还要注意集体活动,自选活动和活动的结合,注意在一日活动中体现出整体性、节奏性、灵活性的特点,体现出一日活动的质量。
要尽力为幼儿开辟游戏场所,扩大游戏空间;
要根据教育目标选择游戏主题,广泛开展游戏区角活动。要注意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无论是游戏的创设,还是游戏内容的选择,都要充分考虑幼儿园的整体教育目标,以全面发展为目的,使幼儿的主动性、性获得充分的发展,并注意培养幼儿的各种良好品德。
(三)开展家长教育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教育的规律。
可见让家长了解和支持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是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重要方面。
总之,要克服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就必须按照国家的幼教法规办事,按照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安排好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使广大家长能够支持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才能使幼儿在欢乐和谐的幼儿园整体教育中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
热门学前教育大专毕业论文表(通用16篇)篇十六
摘要:大班幼儿由于身体、动作、智力的发展,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探索,竞争意识强烈而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薄弱,因而生活、学习中的不安全隐患也随之暴露。本文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实践教学活动、日常生活及家园合作方面来研究大班幼儿的安全教育及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的方法,提出幼儿应当掌握基本安全知识和简单的应急措施。
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是幼儿园工作最重要的内容,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的十分重要且必要的。根据统计,幼儿意外事故是这几年来幼儿死亡的第一位死因。大班幼儿年龄都在5-7岁之间,这年龄段孩子由于身体、动作、智力的发展,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探索,竞争意识强烈而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薄弱,大班幼儿更容易暴露在危险之中,意外伤害也随之发生。为了保证幼儿能够健康的成长,开展有效的安全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出于对幼儿安全的考虑,笔者从如何在教学、日常、家园方面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提出了一些看法。
教师应该抓住每次机会让幼儿接受安全教育,懂得自我保护。在笔者的实践教学中,大班上学期音乐活动《三只猴子》这是艺术领域的活动内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本次活动含有深刻的安全教育契机,于是我抓住这次机会,引导幼儿认识:不能像三只猴子一样在床铺上跳来跳去,如果在床铺上跳来跳去,摔下去的话,就会受伤流血。通过本次教学活动,笔者发现幼儿在户外活动时,乱跑乱跳的现象减少了。实践证明,幼儿对这些常识有一定的认识、了解后,在生活活动中幼儿也会加以运用。
1、大班幼儿由于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的发展,喜欢自己动手或帮助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但幼儿缺乏对危险的预测能力,同时又喜欢摸摸碰碰,极易发生危险。在笔者的班级中有几位幼儿喜欢帮老师盛水,但在盛水的过程中,幼儿总会盛的很满,一不小心很容易滑倒。这就存在两种的解决方法:1)让幼儿不去做危险的事情,限制幼儿的行为。2)鼓励幼儿的行为,教会幼儿一些避免危险的措施。两者比较,后者不但没有限制幼儿的行为,而且还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大部分会选择后者,教给幼儿安全常识:在盛水时,请幼儿把水杯放在水龙头的底下,不要盛太满,走时要慢,要端稳,这样水不会洒出,就会避免幼儿滑倒。
2、随着大班幼儿言语能力的发展,幼儿在进餐时喜欢开玩笑,边吃边讲。针对这一情况,笔者认为可以在日常的进餐前将一些安全事故告知幼儿,比如某某幼儿因为吃饭时边说边笑不小心将食物进入气管导致窒息的事例。这就让幼儿掌握了吃饭的良好习惯:吃饭不说话,要细嚼慢咽,不能狼吞虎咽。教师在幼儿每次吃点心时都要不断的重复,让幼儿在教师不断的提醒中掌握。
3、户外运动是幼儿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运动,也是幼儿活动的主要场所,而事故的多发点就是户外场所。大班幼儿身体、动作技能的发展,且竞争意识强烈,喜欢在活动时推挤,导致意外伤害的发生。比如在玩滑滑梯时,笔者在幼儿玩之前进行有关滑滑梯的安全规则教育,让幼儿意识到玩滑滑梯时应该是一个一个的滑,不推挤,或者让幼儿自己讨论在玩的时候应注意的一些问题,提高幼儿的主人翁意识,与幼儿共同建立规则。在幼儿玩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在旁提醒,让幼儿时时注意安全的防护。楼梯也是事故发生的频繁段。大班幼儿由于身体动作的发展,上下楼梯时总喜欢跑,或顺着扶手往下滑,一步多个台阶,拥挤推人,容易造成伤害。笔者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不时的重复,教育幼儿上下楼梯的规则:一步一个台阶,不拥挤,不推人,不在楼梯上跑,遇到楼梯有很多人时,要先让别人。或组织幼儿讨论生活中常见的不安全行为,放影片等让幼儿观察情景。
幼儿较多的时间是和家庭成员在一起的,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越来越多的家庭由于父母加班、忙等各种原因而把幼儿一个人留在家中,如果幼儿没有一定的安全意识,这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故家长在家庭中开展安全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在笔者实践的班级中有些家长对幼儿的安全教育没有足够的重视,对幼儿的好奇心和冒险心理没有防范,极易导致意外的发生。为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笔者在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意识的培养时,还利用各种形式提高家长意识,改变家长观念,如家长会、家园联系栏、接离园的谈话活动等。如果在家中没有同步的开展相关防范措施,幼儿的生命还是遭到威胁。所以说,家庭和幼儿园的合作对幼儿的安全教育的开展是十分重要的。
许多家庭中父母总喜欢担负起幼儿的安全责任,限制幼儿的种种行为。而大班的幼儿由于个性且处于好动、好玩、好探索的年龄,幼儿往往不听从家长的话,对家长的劝说置之不理。同时社会上的不安全隐患也无处不在,拐卖幼儿等现象的存在,所以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是十分必要的。
一)了解安全知识,加强自我保护能力。
随着大班幼儿智力的逐步发展,幼儿的记忆力也在发展。懂得保护身体的各个部分的器官,不随便和陌生人走或吃陌生人的东西。懂得拨打急救的电话110、120、119等。
二)让幼儿掌握一些简单的应急措施。
火灾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在幼儿园,教师可以告诉幼儿发生火灾时应如何逃生。比如在着火时,可以用湿毛巾捂住嘴巴,要关紧门窗以防火蔓延,懂得拨打119。在教学中进行一些演练,让幼儿获得实际经验。
在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中,看着无数的幼儿丧失生命,我们无不为之痛心。如果学校在平时大力的加强安全教育,进行有关的演练,幼儿及小学生的伤亡也会降低。所以说在幼儿园中进行有关地震的安全知识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向幼儿传授相关的安全知识,教会幼儿如何自我保护:比如在地震时,不要心慌,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要知道房子的紧急出口,要迅速跑到外面空旷的场地,避开建筑物、危险物。
总而言之,加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对幼儿的安全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大班是小学的重要的过渡时期,大多数的幼儿园及教师只注重幼儿知识的教育,往往忽视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对安全教育的实行也没有落实到底,对安全教育的力度还是远远不够。有的教师自身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使幼儿没有得到很好的教育,幼儿的生命也得不到保障。笔者认为应该结合社会、学校、家庭的资源共同来关注幼儿的安全教育,学校向家长传播一些有效的方法,让家长和幼儿园共同开展,学校也可以呼吁社会共同的来参与。
参考文献:
1、幼儿园安全教育指导纲要》2007。
2、柳惠英,浅谈幼儿园安全教育管理,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1。
4、曾小莉,幼儿园幼儿的安全保护和教育,贵州教育,2007,15.
5、朱良,幼儿园的安全管理与安全教育,学前教育研究,2003,12.
6、郭丽,浅议学前儿童安全意识的培养,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4,08.
7、茅秀君,幼儿园意外事故的成因与对策,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7,04.
8、曾燕波,儿童安全教育现状与思考[j]当代青年研究,2005,11.
9、温世平,防止幼儿园儿童意外伤害的研究,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