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计划中,我们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并通过分阶段的教学安排来达到这些目标。在这里,我们汇总了一些教学计划的精选范文,供大家深思和借鉴。
专业小学弟子规教学设计大全(14篇)篇一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时山西绛州人李毓秀所作。全书以《论语·学而》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开篇,以三字韵语的文字形式,教人应该怎样待人处世。
对弟子规的学习,让我找到了答案。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老师、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孝是没有条件的。
冬则温,夏泽凊。晨则省,昏则定。
冬天寒冷的时候要伺候父母,使其温暖,夏天炎热的时候则让父母凉快。早上向父母请安,晚上要伺候父母安眠。由此,我想到了一个故事:东汉年间的黄香,早年丧母,与父亲相依为命,冬天黄香首先睡在席子上,用自己的体温把席子弄暖和。然后,再让父亲去睡。夏天,黄香用扇子把席子扇的凉快一些。这样父亲就能安然入睡了。
“卧冰求鲤”同样讲的.是孝是没有条件的这个道理的。西晋时期的王祥,母亲早亡,他一直和父亲及继母生活在一起。而继母总喜欢在父亲面前挑弄是非欺负王祥。所以,王祥从小也就失去了父爱。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王祥仍然拼命满足继母的要求。有一次,继母病了想吃鲤鱼。可大冬天的,河里的水都结冰了,怎么办?于是王祥脱下衣服,趴在厚厚的冰上,用自己的体温去融化冰。我深深的被王祥的这种孝心感动了。回想自己平时跟妈妈说话时,经常用命令的口气说:“妈,你快去给我倒杯水”、“妈,你给我点零花钱”……学了《弟子规》之后,我发现我用“您”来称呼父母了。学着用商量的、请求的语气和父母说话了。
学习《弟子规》之后我学会了对父母的感念之恩,知道了如何做人,如何用《弟子规》这个家法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规范。我们从小就要养成尊敬父母、尊敬长辈、做一个尊师爱幼、懂礼貌、讲规矩的好孩子、好学生。
学习《弟子规》不仅仅是简单的背诵和学习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反思的、自我检讨的过程,这样才能做一个品德优良、全面发展的好孩子、好学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专业小学弟子规教学设计大全(14篇)篇二
一、教学内容: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二、教材分析:
此部分是“入则孝,出则悌”中的两句话。从和长辈交谈声音低和见长辈要快步向前两个方面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这些内容都和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实际,联系生活,对这些内容加深理解,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礼仪习惯。
三、教学目标:
1.了解《弟子规》一书的作者及内容;
2.结合生活实际,复习《弟子规》中的“总叙”;
3.能够诵读,能够明理,能够指导日常行为;
4.在学习过程中,提炼学法:读总叙——温旧知——学新文——习礼仪——练笔力。
四、教学过程:
(出示课件:音乐响起)。
(一)、师生礼仪展示,营造国学氛围,心平气和学国学(缓慢,国学味道)。
师:上课生:起立、鞠躬。
师:请(还礼)。
师: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而读书?
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二)、复习原作《弟子规》总叙。
师:同学们,我们学习《弟子规》有一段时间了。《弟子规》的作者是清朝的李毓秀。全文分为五个部分。我们已经学习了“一、总叙”“二、入则孝出则弟”。首先,让我们来读总叙。(板书:读总叙)。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三)、复习“入则孝出则悌”的内容。
1.孔子说:温故而知新,接下来,我们复习“入则孝出则悌”。
师:“入则孝出则弟”教育我们如何对待父母兄长。古人可孝敬父母了,有王祥卧冰求鲤、黄香温席的故事。今天,请小朋友再听一个贤孝故事:古代的时候有个皇帝叫汉文帝,他对待母亲可孝敬了。母亲生病三年,他常常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母亲所服的汤药,他都要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这个故事在《弟子规》中是怎么说的呢?(板书:温旧知)。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2.教师:古人对待父母是如此孝顺,当父母教导我们、责备我们的时候,《弟子规》又告诉我们可以怎么做呢?老师从你们的小眼睛里看到了答案。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师生分角色读:让我们演读一遍,老师读父母,你们读小朋友。
(四)、引入新知,多种方式诵读。
1.师:《弟子规》让我们懂得了不少礼仪之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新知识。
2.出示:《弟子规》。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师:先请同学们跟着老师读一遍。(老师示范读,学生跟读。)。
学生自己指着书本读一遍。不认识的字可以拼读拼音。
(同学们边读边指,读到哪就指到哪,看谁读得好,指得准)。
(五)、理解含义(从和长辈交谈声音要低和见长辈要快步向前两个面)。
(六)、小结。
在长辈面前讲话,声音要低,但回答的音量大小让人听不清楚,也是不恰当的,和颜悅色、柔和清楚最好。这是提醒我们时时要注意别人的感受。如果发觉孩子有哪些过失及表现不妥的地方,当下就要指导他们如何做才是最好的。
有事要到长辈面前,应快步向前,等到告退时,必须稍慢一些才合乎礼节。当长辈问话时,应专注聆听,眼睛不可东张西望、左顾右盼。如果与人相处都能遵守这些基本的礼节,回馈给我们的就是所有人都愿意帮助你、喜欢你。
专业小学弟子规教学设计大全(14篇)篇三
2、让学生了解在日常生活中说话最要紧的是要诚实讲信用;说谎话,说胡话,妄言取巧,都是不可以的。刻薄挖苦的话,下流肮脏的话,都不要讲;粗俗的小市民习气,千万要戒掉。
3、通过学习其中的道理来指导学生的言行。
通过诵读,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从而指导自己的言行。
课件(动画短片、ppt)。
一、复习导入。
1、今天,老师想请小朋友们给我们展示一下你们会被的《弟子规》。
2、我们学了《弟子规》的前三篇内容后,谁能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3、今天我们将接着学习《弟子规》新的内容——信。(板书课题)。
(出示课件:先从“信”字上解释信:人无信不立,人说话要讲信用。)。
二、学一学:
今天我们先学习以下部分,课件出示: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三、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一)故事一:《放羊的孩子》。
提问:
1、放羊的孩子做了什么?(撒谎、骗人)。
2、他为什么要那样做?(打发无聊、好玩)。
3、结果怎样?(大家都不再相信他,狼把他和羊吃掉了)。
小结: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二)故事二:《多嘴的同学》。
(举例班上的一些同学,每天话多,不照事实说话,妄言巧语,令人生厌。)。
提问:1这些同学是谁?(??)。
2他们做得对不对?(不对)。
小结: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三)故事三:《起得最早的兔子》;
提问:
1、母鸡大婶的店铺里卖的是什么?小动物们为什么来这里买东西?
2、白眼圈、白毛毛、灰毛毛、斑点点哪只兔子来得最早?
3、小兔子们知道了一个怎样的秘密?
4、小兔子们是怎么说母鸡大婶的呢?
5、想一想母鸡大婶的店铺最后会怎样?为什么?
小结: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四、理解句意:
1、出示句子“凡出言......切戒之”;
2、教师示范朗诵,学生跟读;
3、理解句子: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随便说出口;话多不如话少,说话实事求是,不要妄言取巧;刻薄挖苦的话,下流肮脏的话,都不要讲;粗俗的小市民习气,千万要戒掉。
五、讨论:
学习了今天的内容,那我们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做呢?
专业小学弟子规教学设计大全(14篇)篇四
学习《弟子规》,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一个人要孝顺父母,乌鸦尚知反哺,作为人更应该对养育自己的父母加以报答。一个人如果不孝顺父母,不热爱自己的家人,长大以后就谈不上热爱故乡,热爱祖国了。所以“守孝悌”是做人的根本。结合我的生活,我发觉有很多地方我做的不够,当妈妈爸爸批评我的时候,有时我明知道不对也要反驳;当我情绪不好的时候,有时我会对他们大喊大叫,不能做到“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通过了解此句的真正含义,我明白这是对父母的'不尊不敬。
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父母不孝顺、和兄弟姐妹朋友不和睦,那么他的孩子都会看在眼里,有一天他的孩子还会去学习,自己的行为不光会影响自己也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记得有一则小笑话是说,有个老人年纪大了,双手经常哆嗦,他的儿子儿媳嫌弃他,有一次吃饭的时候,老人打破了一个碗,老人的儿子儿媳非常生气,对着老人发了一顿火,从此之后,让老人用木碗吃饭。有一天,这对夫妇发现自己的儿子在玩木头,就问儿子在干什么,儿子说在给他们做碗呢,等到他们老的时候给他们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孩子最好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就是身教。
专业小学弟子规教学设计大全(14篇)篇五
一、教学内容: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二、教材分析:
此部分是“入则孝,出则悌”中的两句话。从和长辈交谈声音低和见长辈要快步向前两个方面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这些内容都和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实际,联系生活,对这些内容加深理解,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礼仪习惯。
三、教学目标:
1、了解《弟子规》一书的作者及内容;
2、结合生活实际,复习《弟子规》中的“总叙”;
3、能够诵读,能够明理,能够指导日常行为;
4、在学习过程中,提炼学法:读总叙——温旧知——学新文——习礼仪——练笔力。
四、教学过程:
(出示课件:音乐响起)。
(一)师生礼仪展示,营造国学氛围,心平气和学国学(缓慢,国学味道)。
师:上课生:起立、鞠躬。
师:请(还礼)。
师: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而读书?
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二)复习原作《弟子规》总叙。
师:同学们,我们学习《弟子规》有一段时间了。《弟子规》的作者是清朝的李毓秀。全文分为五个部分。我们已经学习了“一、总叙”“二、入则孝出则弟”。首先,让我们来读总叙。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三)复习“入则孝出则悌”的内容。
1、孔子说:温故而知新,接下来,我们复习“入则孝出则悌”。
师:“入则孝出则弟”教育我们如何对待父母兄长。古人可孝敬父母了,有王祥卧冰求鲤、黄香温席的故事。今天,请小朋友再听一个贤孝故事:古代的时候有个皇帝叫汉文帝,他对待母亲可孝敬了。母亲生病三年,他常常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母亲所服的汤药,他都要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这个故事在《弟子规》中是怎么说的呢?(板书:温旧知)。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2、教师:古人对待父母是如此孝顺,当父母教导我们、责备我们的时候,《弟子规》又告诉我们可以怎么做呢?老师从你们的小眼睛里看到了答案。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师生分角色读:让我们演读一遍,老师读父母,你们读小朋友。
(四)引入新知,多种方式诵读。
1、师:《弟子规》让我们懂得了不少礼仪之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新知识。
(板书:学新文)。
2、出示:《弟子规》。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师:先请同学们跟着老师读一遍。(老师示范读,学生跟读。)。
学生自己指着书本读一遍。不认识的字可以拼读拼音。
(同学们边读边指,读到哪就指到哪,看谁读得好,指得准)。
(五)理解含义(从和长辈交谈声音要低和见长辈要快步向前两个面)。
(六)小结。
在长辈面前讲话,声音要低,但回答的音量大小让人听不清楚,也是不恰当的,和颜悅色、柔和清楚最好。这是提醒我们时时要注意别人的感受。如果发觉孩子有哪些过失及表现不妥的地方,当下就要指导他们如何做才是最好的。
有事要到长辈面前,应快步向前,等到告退时,必须稍慢一些才合乎礼节。当长辈问话时,应专注聆听,眼睛不可东张西望、左顾右盼。如果与人相处都能遵守这些基本的礼节,回馈给我们的就是所有人都愿意帮助你、喜欢你。
声:指说话声。闻:听到。
趋:快步向前。视:视线。
专业小学弟子规教学设计大全(14篇)篇六
学习《弟子规》中“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四句,感受其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激发幼儿对经典诵读的兴趣。
故事:一个玩笑、抱憾终身;ppt课件。
幼儿复习朗读已经学过的《弟子规》内容。
1故事引入:一个玩笑抱憾终身。
2、播放课件,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3.幼儿欣赏。
4.教师帮助幼儿理解本小节内容。
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公物虽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亲知道了一定很伤心。
1.教师和幼儿一起读。
2.请幼儿轮流当小老师来领读。
3.打节奏读。
4.分组赛读。
师幼一起朗读学过的《弟子规》。
专业小学弟子规教学设计大全(14篇)篇七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此部分是“入则孝,出则悌”中的两句话。从和长辈交谈声音低和见长辈要快步向前两个方面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这些内容都和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实际,联系生活,对这些内容加深理解,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礼仪习惯。
2、结合生活实际,复习《弟子规》中的“总叙”;
3、能够诵读,能够明理,能够指导日常行为;
4、在学习过程中,提炼学法:读总叙——温旧知——学新文——习礼仪——练笔力。
(出示课件:音乐响起)。
师:上课生:起立、鞠躬。
师:请(还礼)。
师: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而读书?
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同学们,我们学习《弟子规》有一段时间了。《弟子规》的作者是清朝的李毓秀。全文分为五个部分。我们已经学习了“一、总叙”“二、入则孝出则弟”。首先,让我们来读总叙。(板书:读总叙)。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1、孔子说:温故而知新,接下来,我们复习“入则孝出则悌”。
师:“入则孝出则弟”教育我们如何对待父母兄长。古人可孝敬父母了,有王祥卧冰求鲤、黄香温席的故事。今天,请小朋友再听一个贤孝故事:古代的时候有个皇帝叫汉文帝,他对待母亲可孝敬了。母亲生病三年,他常常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母亲所服的汤药,他都要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这个故事在《弟子规》中是怎么说的呢?(板书:温旧知)。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2、教师:古人对待父母是如此孝顺,当父母教导我们、责备我们的时候,《弟子规》又告诉我们可以怎么做呢?老师从你们的小眼睛里看到了答案。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师生分角色读:让我们演读一遍,老师读父母,你们读小朋友。
1、师:《弟子规》让我们懂得了不少礼仪之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新知识。
(板书:学新文)。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师:先请同学们跟着老师读一遍。(老师示范读,学生跟读。)。
学生自己指着书本读一遍。不认识的字可以拼读拼音。
(同学们边读边指,读到哪就指到哪,看谁读得好,指得准)。
(从和长辈交谈声音要低和见长辈要快步向前两个面)。
在长辈面前讲话,声音要低,但回答的音量大小让人听不清楚,也是不恰当的,和颜悅色、柔和清楚最好。这是提醒我们时时要注意别人的感受。如果发觉孩子有哪些过失及表现不妥的地方,当下就要指导他们如何做才是最好的。
有事要到长辈面前,应快步向前,等到告退时,必须稍慢一些才合乎礼节。当长辈问话时,应专注聆听,眼睛不可东张西望、左顾右盼。如果与人相处都能遵守这些基本的礼节,回馈给我们的就是所有人都愿意帮助你、喜欢你。
声:指说话声。闻:听到。
趋:快步向前。视:视线。
专业小学弟子规教学设计大全(14篇)篇八
1.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弟子规》中“孝”的含义,并能结合自身的情况加以体会,并对自己今后的生活形成指导。
2.通过朗读国学经典《弟子规》,感悟从古至今的真理,体会做人的道理。
3.通过情感教育,让学生知道尊重自己的父母,热爱人生,懂得为人子女的本分。
4.在国学经典的诵读中,培养学生悠长气息呼吸法,使学生心灵平和,在音乐中净化心灵,感受中国国学经典作品的美感。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弟子规》中“孝”的含义,并能结合自身的情况加以体会,并对自己今后的生活形成指导。
在国学经典的诵读中,培养学生悠长气息呼吸法,使学生心灵平和,在音乐中净化心灵,感受中国国学经典作品的美感。
课前放音乐
互相敬礼 (塑造国学氛围)
一 、复习
学生拍手背诵《弟子规》的总论部分。(拍出节奏和韵律)
二 、导入:
课件播放《弟子规》的第一篇——“入则孝”(动画版)
三、学习《弟子规》的第一篇——“入则孝”
1.通读
师:你能自己试着读一读这段话吗?注意要有停顿。
经文: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学生自行通读经文。(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互读,纠正字音,不认识的字要借助拼音
师:从这一篇的题目中,你觉得,孔子想告诉我们些什么吗?(生:要孝敬父母)
师:刚才大家读得真不错,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比一比读的美而平和。(教师与同学一起来读)
师:大家读得真棒!可是,仅仅通过读,很多同学都难以理解经文的含义,没关系,让我们先来看一个小故事吧。
2.《汉文帝尝药》
课件出示:动画“汉文帝尝药的故事”
师:看了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师:大家说得都不错,你能在弟子规中找到描述这个故事的原文吗? 生: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评价:有感情读,体会意思 指名1—2人读,再齐读。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吧!
师:当父母生病了,我们就要昼夜侍奉,不离开床边。如果父母去世了呢?
生: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师:我们齐读这一部分。
课件出示: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3.《黄香温席》
课件出示:动画《黄香温席》的故事。
师:看了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生1:黄香真孝顺。生2:黄香用自己的体温来为父母温席,都不怕自己生病)
师:大家说得都不错,弟子规中的那段话就是说这个小故事呢?
生: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齐读)
4.身边的故事 找找谁的错。
看了这么多古代小故事,我们也来看看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吧!
(1) 课件出示:
生答: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2)、父亲昼夜打麻将,小明与他大吵大闹。
生答: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四、小组讨论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评价:你们不仅读得好,理解了(入则孝)它的意思,还能运用了。
五、想一想:
六、巩固
师:孩子们,你们想不想唱一唱《弟子规》呢?那就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唱一唱吧!
播放音乐。
专业小学弟子规教学设计大全(14篇)篇九
学习目标:
诵读《弟子规》感悟古典诗文中的做人道理;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学习重点:
采用各种方法诵读《弟子规》,演译《弟子规》,领悟《弟子规》的内涵。
学习难点:
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
学习过程:
一、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你们知道的经典性的诗文有哪些呢?
(板书:孝、涕、谨、信、爱、仁、学文。)。
二、背诵《弟子规》。
1、齐背“总叙”。
2、轮背。
三、走进《弟子规》。
第一关,我最欣赏的一句弟子规。(并说一说欣赏的原因)。
第二关:弟子规对对碰:学生说一句弟子规,任意找一同学说一说意思。第三关,每个同学都准备了一个有关弟子规中的故事,把你想讲的故事讲给同学和后面的老师听。
第四关,我唱我演《弟子规》。
四、生活与《弟子规》。
《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典范,这本书是根据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它告诉我们许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谨慎。看见别人有了进步,就要虚心向他学习,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慈等。今天,我把其中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句子选了出来。对照这些句子,同学想一想,你平时都做到了吗?(把打印稿每人一份)。
屏幕出示: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出必告;返必面。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借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
凡出言,信为先。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
1、请你针对上面的句子,想想自己在某个方面做的好或不好,在做的好的。
括号里画笑脸。
2、说一说你做到了哪些,还有什么不足,以后打算怎样改进?
3、这里我还想创造一个机会,请你对生活中的一些行为也利用弟子规来说一说。
(1)当家长或朋友说话算话,你可对家长说:凡出言,信为先。
(2)当家长饮酒喝醉了,用哪一句劝说家长?(饮酒醉,最为丑)。
(3)当家长无心犯了个错,你可以说:“无心非,名为错”
五、课堂拓展,深化认识。
1、老师推荐名句: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5)吾日三醒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学生带读,然后齐读。
3、老师给大家一些寄语:
忠心献给祖国,
孝心献给父母,
爱心献给社会,
诚心献给伙伴,
上进心留给自己。
专业小学弟子规教学设计大全(14篇)篇十
3、将课堂延伸到早读,延伸到课外。
训练为主,做到参与面广;加强诵读。
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明白勤学好问、有所作为,人生才有意义的道理。
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多读经典,多加积累。学习经典中的积极之处,好好做人做事。
一、复习闯关
教师:同学们,我们学习《弟子规》有一段时间了。我们打算分成两组,采用竞赛闯关形式复习一下前面学习的内容。
1、第一关:我会背。
2、第二关:接龙轮背。
2、第三关:快速抢答
a、做人要有爱心,应该多亲近那些道德高尚的人;精力有余,时间充足,应该多读书学习。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
c、古人对待父母是如此孝顺,当父母教导我们、责备我们的时候,《弟子规》又告诉我们可以怎么做呢?相应的《弟子规》中的语句是:
d、子女要孝敬父母,冬天要让他们暖和,夏天要让他们凉爽;早上要恭恭敬敬地请安,晚上要伺候他们睡下。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
e、把财物看轻了,相互之间的怨恨从哪里产生呢?说话互相忍让,愤恨自然就消除了。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
f、对待长辈要懂得礼貌,吃饭时要让长辈先动筷;落座时要让长辈先入座,而走路时也要让长辈在前,晚辈在后。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
g、遇到长辈时,骑着马就要下马,坐着车就要下车;长辈走过去时,要在原地待上一会儿,待长辈走出百步后才可以离开。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
二、引入新知,多种方式诵读
1、教师:《弟子规》与我们平时的生活礼仪有紧密的联系。今天我们要用弟子规来习礼仪(板书:习礼仪)。
2、创设情境:大家一定看过《喜羊羊与灰太狼》,你知道哪些人物呢?(指生答)你最喜欢谁呢?(生答)今天,就让我们结合《弟子规》给喜羊羊评评星级吧。
3、惜时方面:
(1)教师描述:清晨,鸟儿唱着歌儿,空气多么清新,阳光多么温暖,新的一天开始了,喜羊羊早早地起床在诵读《弟子规》了,可懒羊羊还在睡懒觉,他这样做对吗?那应该怎样做呢?(出示懒羊羊睡懒觉的图)用《弟子规》中的话就是:出示“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师范读)
师生对读,指名对读。
教师:是啊,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古代的时候,有不少关于珍惜时光的故事(列举:闻鸡起舞等2个故事,出示视频)
教师:同学们要珍惜时光,切莫“老大徒伤悲”。
出示珍惜时间的名言。
4、着装方面:
(1)教师:吃完早饭,喜羊羊穿戴整洁,背着书包出发了,看他多精神。路上遇到了衣冠不整的“邋遢大王”,你们喜欢和谁做朋友呢?(指名说)
(2)教师:是啊,《弟子规》中也说:
出示:“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教师:这里四个字特别难读,请个别学生来读,齐读。
教师:你能和平时生活中的物品连连线吗?
教师:是啊,大家一定要注重服装外貌的整齐清洁,戴帽子要端正,衣服扣子要扣好,袜子穿平整,鞋带应系紧。这样的学生人见人爱。
师示范读,生跟读。
两人一组表演读。
5、饮食方面:
(1)教师:快吃午饭了,今天的午餐真丰富。喜羊羊吃得可真香,可美羊羊却有些不情愿。看她皱着眉头,嘟着一张小嘴。这个情景被喜羊羊看见了,喜羊羊告诉美羊羊弟子规中说过:
出示:“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2)教师:谁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3)教师:同学们拍手齐读。
6、行走方面:
出示:“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2)教师:同学们走路时步伐应当从容稳重,不慌不忙;站立时要抬头挺胸,精神饱满,不可以弯腰驼背,垂头丧气。
(3)教师:同学们一起拍手读。(全体起立,把手放在身后,注意“立端正”“读缓慢”)
五、小结
1、喜羊羊一天的学习结束了,现在我们给他评评星级吧。指生填写表格,并说说理由。
2、其实,这四句话是《弟子规》“三、谨而信”中节选的,“谨”的其他内容我们将在“经典早读课”上诵读。
六、师生配乐朗读这节课的内容。
1、师:弟子规都是三字一句,四句一组,读起来朗朗上口,还押韵呢,就象我们小时候唱儿歌一样非常好听,让我们一起边拍手边念吧!
2、过渡:哎,读着背着,弟子规有没有走到你的心里去?我们班的同学不仅学习了弟子规,在生活还要运用《弟子规》中的话来要求自己,而且有的同学在诵读中还有不少感触,他们把自己对《弟子规》的理解运用到实际中。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指生答,对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
3、师: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不仅把《弟子规》背好,在生活中还要按《弟子规》中说的那样做,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希望,同学们在读了《弟子规》后,能够自觉而快乐地去阅读更多的经典,把礼仪之风,文明之风带到校园的每个角落。
专业小学弟子规教学设计大全(14篇)篇十一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所作。
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七个部分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我们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童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由于课时限制,本课以弟子规中最为经典的总叙和入则孝部分为重点,而把其余部分作为推荐阅读内容。
《弟子规》中既有国学精华,也存在不符合时代精神的内容,在教学中,应注意内容的选取与辨别。
青春期是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对《弟子规》的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还能时刻将《弟子规》的精神渗透进学生的思想中,促使其人格更加完善,心灵更加健康充实。
知识与技能:
理解弟子规主旨大意,背诵总叙,熟读入则孝;
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解释及用法。
通过熟读背诵、课堂讨论、亲身践行等方式学习对仗法、扩词法等古汉语翻译方法;
将《弟子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促进学生养成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小心谨慎、诚实守信、博爱众人,勤奋学习等传统美德。
重点
《弟子规》文本的理解;
总叙的背诵与《入则孝》的诵读。
难点
古汉语字词的读音、解释及用法;
孝敬父母的亲身践行。
一、视频导入
播放《中华弟子规》动画片,让学生对弟子规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二、新知学习
1.《弟子规》简介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
提问:“规”是什么意思?(规矩、规则)
“弟子”指的是谁?(为人弟和为人子,古代泛指后生晚辈。不仅指孔子的弟子,也是针对我们每个人而言的。)所以《弟子规》中所谈到的规矩礼节是我们所有同学包括老师都应该遵守的。
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篇古训——《弟子规》。今天我们学习《总叙》部分和《入则孝》部分。
请同学们注意,《弟子规》中的观点并非完全正确,有的观点只适合古代,而不适用于当今社会。同学们在学习弟子规中要注意辨别、独立思考。
2.总叙部分
(1)朗读全文,认识字词。
读完一遍后,请同学们抄写到本子上。教师在黑板上写。
(2)讲解字词,疏通文意(配合板书与提问)
弟子:为人弟和为人子
规:规范
圣人:品德高超、人格完美的古圣先贤。
孝弟: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弟,通“悌”,敬重顺从兄长。
次:第二重要。
谨信:小心谨慎、诚实守信。
泛爱众:博爱众人。泛,广泛。
而:而且。
亲仁:亲近有仁爱之心的人。
余力:剩余的心力。
则:就。
学文:研究学问。主张德育重于智育,要先养成良好的品德,还有时间再学习其他各种学问。
提问:请一位同学试着翻译这句话。
答案:《弟子规》这本书,是根据圣人孔子的训导编成的。首先,我们在家里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其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言行要谨慎,对别人要讲信用。我们要博爱众人,亲近有仁德之心的人,向他们学习。如果这些我们都做到了,还有余力的话,就去学习圣贤的经典。
提问:“圣人”指谁?请举例
指被大众认为具有特别美德和神圣的人。
孔子、尧、舜、周文王等
讨论:“有余力,则学文”一句如何理解?你认为品德和知识的关系如何?
(3)反复朗读,强化记忆。(争取课堂背诵)
3、《入则孝》节选
(1)朗读全文,纠正发音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老师带领同学读完一遍后,提问学生朗读。注意语调与节奏。
(2)解释字词,疏通文意
解释之后,及时提问以巩固知识。
讨论:“应”“教”是几声?
明确:应是四声,与行对应,翻译为回应
教是四声,翻译为教道、教诲。
引导学生从对仗、平仄、释义、通假等方面分析发音。
讨论:文中哪些观点你非常认可?哪些观点你不同意,为什么?
(3)反复朗读,内化于心。
三、拓展延伸
出示《弟子规生活力行表(部分)》,请同学们反思自己的行为。
请同学们根据以下问题,为自己的表现打分。0分为最低分,5分为最高分。
闹钟一响,马上起床。不赖床,不迟到。(朝起早,父母呼,应勿缓。)
出门前,向家人告别。回家后,向家人问好。(出必告,返必面)
路上见到长辈和老师主动问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说话要诚实谨慎,不能说谎。(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保护好自己人身安全,不打闹,不到危险的地方玩耍。(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衣服鞋子摆放整齐,不乱丢。(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做完功课再玩游戏。(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四、作业布置。
1、写一段关于《弟子规》的心得体会(200字以上),文体不限。
2、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
《弟子规》教学中,如何把握教育性与趣味性,平衡传统性与现代性,仍是一个问题。在此我采用生活力行表的形式,量化学生的行为。
在作业布置中,我希望学生不仅可以借写作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更要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且在下节课积极和大家分享,促进其学以致用、亲身践行。
专业小学弟子规教学设计大全(14篇)篇十二
2、让学生了解在日常生活中说话最要紧的是要诚实讲信用;说谎话,说胡话,妄言取巧,都是不可以的。刻薄挖苦的话,下流肮脏的话,都不要讲;粗俗的小市民习气,千万要戒掉。
3、通过学习其中的道理来指导学生的言行。
通过诵读,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从而指导自己的言行。
课件(动画短片、ppt)
一、复习导入
1、今天,老师想请小朋友们给我们展示一下你们会被的《弟子规》。
2、我们学了《弟子规》的前三篇内容后,谁能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3、今天我们将接着学习《弟子规》新的内容——信。(板书课题)
(出示课件:先从“信”字上解释信:人无信不立,人说话要讲信用。)
二、学一学:
今天我们先学习以下部分,课件出示: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刻薄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三、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一)故事一:《放羊的孩子》
提问:1、放羊的孩子做了什么?(撒谎、骗人)
2、他为什么要那样做?(打发无聊、好玩)
3、结果怎样?(大家都不再相信他,狼把他和羊吃掉了)
小结: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二)故事二:《多嘴的同学》
(举例班上的一些同学,每天话多,不照事实说话,妄言巧语,令人生厌。)
提问:1这些同学是谁?(??)
2他们做得对不对?(不对)
小结: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三)故事三:《起得最早的兔子》;
提问:
1、母鸡大婶的店铺里卖的是什么?小动物们为什么来这里买东西?
2、白眼圈、白毛毛、灰毛毛、斑点点哪只兔子来得最早?
3、小兔子们知道了一个怎样的秘密?
4、小兔子们是怎么说母鸡大婶的呢?
5、想一想母鸡大婶的店铺最后会怎样?为什么?
小结: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四、理解句意:
1、出示句子“凡出言,切戒之”;
2、教师示范朗诵,学生跟读;
3、理解句子: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随便说出口;话多不如话少 ,说话实事求是,不要妄言取巧;刻薄挖苦的话,下流肮脏的话,都不要讲;粗俗的小市民习气,千万要戒掉。
五、讨论:
学习了今天的内容,那我们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做呢?
专业小学弟子规教学设计大全(14篇)篇十三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复习《弟子规》中的“入则孝出则悌”;
2、学习“谨而信”中的四句话,能够诵读,能够明理,能够指导日常行为;
3、将课堂延伸到早读,延伸到课外。
过程与方法:
训练为主,做到参与面广;加强诵读。
情感与态度:
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明白勤学好问、有所作为,人生才有意义的道理。
行为与习惯:
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多读经典,多加积累。学习经典中的积极之处,好好做人做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闯关。
教师:同学们,我们学习《弟子规》有一段时间了。我们打算分成两组,采用竞赛闯关形式复习一下前面学习的内容。
1、第一关:我会背。
2、第二关:接龙轮背。
2、第三关:快速抢答。
a、做人要有爱心,应该多亲近那些道德高尚的人;精力有余,时间充足,应该多读书学习。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
c、古人对待父母是如此孝顺,当父母教导我们、责备我们的时候,《弟子规》又告诉我们可以怎么做呢?相应的《弟子规》中的语句是:
d、子女要孝敬父母,冬天要让他们暖和,夏天要让他们凉爽;早上要恭恭敬敬地请安,晚上要伺候他们睡下。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
e、把财物看轻了,相互之间的怨恨从哪里产生呢?说话互相忍让,愤恨自然就消除了。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
f、对待长辈要懂得礼貌,吃饭时要让长辈先动筷;落座时要让长辈先入座,而走路时也要让长辈在前,晚辈在后。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
g、遇到长辈时,骑着马就要下马,坐着车就要下车;长辈走过去时,要在原地待上一会儿,待长辈走出百步后才可以离开。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
二、引入新知,多种方式诵读。
1、教师:《弟子规》与我们平时的生活礼仪有紧密的联系。今天我们要用弟子规来习礼仪(板书:习礼仪)。
2、创设情境:大家一定看过《喜羊羊与灰太狼》,你知道哪些人物呢?(指生答)你最喜欢谁呢?(生答)今天,就让我们结合《弟子规》给喜羊羊评评星级吧。
3、惜时方面:
(1)教师描述:清晨,鸟儿唱着歌儿,空气多么清新,阳光多么温暖,新的一天开始了,喜羊羊早早地起床在诵读《弟子规》了,可懒羊羊还在睡懒觉,他这样做对吗?那应该怎样做呢?(出示懒羊羊睡懒觉的图)用《弟子规》中的话就是:出示“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师范读)。
师生对读,指名对读。
教师:是啊,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古代的时候,有不少关于珍惜时光的故事(列举:闻鸡起舞等2个故事,出示视频)。
教师:同学们要珍惜时光,切莫“老大徒伤悲”。
出示珍惜时间的名言。
4、着装方面:
(1)教师:吃完早饭,喜羊羊穿戴整洁,背着书包出发了,看他多精神。路上遇到了衣冠不整的“邋遢大王”,你们喜欢和谁做朋友呢?(指名说)。
(2)教师:是啊,《弟子规》中也说:
出示:“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教师:这里四个字特别难读,请个别学生来读,齐读。
教师:你能和平时生活中的物品连连线吗?
教师:是啊,大家一定要注重服装外貌的整齐清洁,戴帽子要端正,衣服扣子要扣好,袜子穿平整,鞋带应系紧。这样的学生人见人爱。
师示范读,生跟读。
两人一组表演读。
5、饮食方面:
(1)教师:快吃午饭了,今天的午餐真丰富。喜羊羊吃得可真香,可美羊羊却有些不情愿。看她皱着眉头,嘟着一张小嘴。这个情景被喜羊羊看见了,喜羊羊告诉美羊羊弟子规中说过:
出示:“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2)教师:谁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3)教师:同学们拍手齐读。
6、行走方面:
出示:“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2)教师:同学们走路时步伐应当从容稳重,不慌不忙;站立时要抬头挺胸,精神饱满,不可以弯腰驼背,垂头丧气。
(3)教师:同学们一起拍手读。(全体起立,把手放在身后,注意“立端正”“读缓慢”)。
三、小结。
1、喜羊羊一天的学习结束了,现在我们给他评评星级吧。指生填写表格,并说说理由。
2、其实,这四句话是《弟子规》“三、谨而信”中节选的,“谨”的其他内容我们将在“经典早读课”上诵读。
四、师生配乐朗读这节课的内容。
1、师:弟子规都是三字一句,四句一组,读起来朗朗上口,还押韵呢,就象我们小时候唱儿歌一样非常好听,让我们一起边拍手边念吧!
2、过渡:哎,读着背着,弟子规有没有走到你的心里去?我们班的同学不仅学习了弟子规,在生活还要运用《弟子规》中的话来要求自己,而且有的同学在诵读中还有不少感触,他们把自己对《弟子规》的理解运用到实际中。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指生答,对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
3、师: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不仅把《弟子规》背好,在生活中还要按《弟子规》中说的那样做,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希望,同学们在读了《弟子规》后,能够自觉而快乐地去阅读更多的经典,把礼仪之风,文明之风带到校园的每个角落。
专业小学弟子规教学设计大全(14篇)篇十四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凡出言......切戒之”的意思;
2、让学生了解在日常生活中说话最要紧的是要诚实讲信用;说谎话,说胡话,妄言取巧,都是不可以的。刻薄挖苦的话,下流肮脏的话,都不要讲;粗俗的小市民习气,千万要戒掉。
3、通过学习其中的道理来指导学生的言行。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诵读,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从而指导自己的言行。
教学准备:
课件(动画短片、ppt)。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老师想请小朋友们给我们展示一下你们会被的《弟子规》。
2、我们学了《弟子规》的前三篇内容后,谁能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3、今天我们将接着学习《弟子规》新的内容——信。(板书课题)。
(出示课件:先从“信”字上解释信:人无信不立,人说话要讲信用。)。
二、学一学:
今天我们先学习以下部分,课件出示: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三、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一)故事一:《放羊的孩子》。
提问:1、放羊的孩子做了什么?(撒谎、骗人)。
2、他为什么要那样做?(打发无聊、好玩)。
3、结果怎样?(大家都不再相信他,狼把他和羊吃掉了)。
小结: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二)故事二:《多嘴的同学》。
(举例班上的一些同学,每天话多,不照事实说话,妄言巧语,令人生厌。)。
提问:1这些同学是谁?(??)。
2他们做得对不对?(不对)。
小结: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三)故事三:《起得最早的兔子》;
提问:
1、母鸡大婶的店铺里卖的是什么?小动物们为什么来这里买东西?
2、白眼圈、白毛毛、灰毛毛、斑点点哪只兔子来得最早?
3、小兔子们知道了一个怎样的秘密?
4、小兔子们是怎么说母鸡大婶的呢?
5、想一想母鸡大婶的店铺最后会怎样?为什么?
小结: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四、理解句意:
1、出示句子“凡出言......切戒之”;
2、教师示范朗诵,学生跟读;
3、理解句子: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随便说出口;话多不如话少,说话实事求是,不要妄言取巧;刻薄挖苦的话,下流肮脏的话,都不要讲;粗俗的小市民习气,千万要戒掉。
五、讨论:
学习了今天的内容,那我们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