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本是积累写作经验和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总结的技巧和方法。
专业新课标课程改革的感想大全(21篇)篇一
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在世界课程史上,科学与人文在分离、整和、对峙与结盟中,达成共识,形成统一,形成科学人文主义。用科学人文主义观点设计的新课程,既重视科学知识,又重视人文知识,以科学知识为基础和手段,以人文价值为目的,把各个学科和人的现实紧密结合起来。本次课改,在教育目标设计上体现了以人为本,在科学性的基础上弘扬了人文精神,体现自我,彰显个性,是本次课改的一个主题。这不仅仅是对以往的教育形式的挑战,更是对中国几千年文化传统的再认识,再取舍。从教育的角度提倡尊重人的主体性,实际上是对人的个性解放,从而使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通过一年来奋战在课改的第一线,我深深地体会到:面对新课改,一定要使自己成长为一名开放型教师。这样才能实现艺术教育的价值。也许,成长为一名开放型教师已成为新课改每一名教师的最高理想,当然,课改之初,也会有许多疑问,那么,怎样才能成长为一名开放型教师呢?我想谈谈我的拙见,供各位同行侃谈。
一、具有先进明晰的教学思想。
作为开放型需要具有反映时代要求、体现教改方向的先进教学思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音乐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对学生进行音乐基本素养的综合性训练,体现民主、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心理氛围,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创造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
要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就得在教学中切实转变过去的一些做法,如:重知识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重理解轻感悟等等。要做到:问题,让学生提出;目标,让学生明确;理解,让学生参与;疑难,让学生讲座;学法,让学生迁移;评价,让学生操作。
要创设民主和谐的师生合作的课堂教学情境,把教学当作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作为教师要充满真情、激情,让自己的一切活动都能真正地为学生服务。
二、具有娴熟高超的驾驭教材能力。
[1][2][3]。
专业新课标课程改革的感想大全(21篇)篇二
在课程改革之后,课堂教学更加强调要实施素质教育,从原有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去我们的传统教育,就是典型的应试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抹平了学生的个性。而之所以提倡素质教育,原因在于教师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全面和谐地发展学生的素质,教学过程切忌整齐划一、统一教学,教师应该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实施分层次教学,努力把因材施教发挥到极致。而且,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他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不是产品。在教学中要注意:
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平等地关注和尊重每一位学生,给他们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及表现、发展能力的机会,尤其对于外语教学来说,在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时,要多予以鼓励、肯定,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滋味。
二.在备课过程中,不仅仅要备教材,备教参,而且还要备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以及具体要实施的教学内容,来设计课堂教学,多思考如何才能用简练的语言,调动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在教学过程后,要及时对教学全过程进行反思,找出教学中存在哪些缺点与不足,从中悟出道理,总结经验,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高屋建瓴地指导自己的工作,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三.深入了解自己的学生,分析学生的学情,尤其教师要正视学生之间存在的智力差异,心理差异和人格差异,实行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提问以及布置课后作业等环节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不同学生,提出相关一些难易不同的问题,让他们基本都能回答上,从而体验一下成功的滋味。而且,在课前预习,课后辅导以及作业批改中存在的问题都要从层次性出发,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尤其对于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这是至关重要的。使他们能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中来,真正体现出他们的主体地位。
四.教师除了要传授给学生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教师在教学时,要多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使之能够积极主动地加以思考,并适时加以启发、引导,使学生最终能够积极进行思维活动,并且能够触类旁通。所以,和以往的教师角色不同,在教学实践当中,教师要转变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作用的转变。也就是说,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作用是导,启发,帮助,指引学生学习,使学生乐学,会学,肯学。教师用自己的巧妙高效的工作开启学生心灵之门,帮助学生建构一生受用无穷的能力乃至生活工作的创造能力。
教师在新的课改形势下,一定要具有课改理念,把学生放在首位,要让学生学得精彩,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才会不断的进步。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来创造我们教育的美好明天。
专业新课标课程改革的感想大全(21篇)篇三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所面对的是参差不齐的孩童,不同的年领,不同的阶段,就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当然,也有不同的衡量标准。新课标,就为我们提供了详细的不同阶段的语文学习的要求。
鉴于我执教年级为第三学段,因此,学习课标时,着重学习了第三学段。
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正在逐步脱离分析式的课堂,而抛弃了原先支离破碎的分析,我们的语文,又该走向何方呢?课标中,为我们指明了方向--“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确实,语文,就应该教学生感受作品的熏陶,跟随作者,跟随主人公,进行一次心灵的洗礼。不同的文章,不同的`含义,会让学生吸允到不同的营养,心灵得到不同的升华。
处于记忆黄金时期的孩子们,在这个阶段,背诵优秀篇目,经典篇章,也是自我文学修养与积累的一大途径,大量的阅读,也能够积攒孩子们的素材,增进知识。这些相关的细节,课标都给了我们明确的目标。
课标为每个阶段学生的发展指明的方向,提出了要求,但是,这只能说是最低要求线,到底能走多远,还要看教师解读课标的能力,还需我们共同的努力了。
专业新课标课程改革的感想大全(21篇)篇四
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积极地投人到课程改革之中,认真学习钻研,不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且积极创设教学情景,改变传统美术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精神和学习兴趣,现把一年来的实验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传统的教学,课堂是教师预设好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是非常有权威的。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一步一步来掌握知识,教学过程忽略了学生的存在。而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一堂课可以有不同的教法,但不管怎么教都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教学的成功,关键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豪感。同时也让学生参与评价,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在评价和被评价中树立自信心。
二、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三、团结协作,培养学生与人相处的能力。
“很难想象一个不会与人相处的人在当今的社会将如何生存。”美国商界某知名人士的这一感叹,无疑给教育提出了新的命题:必须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会交往的人。有分工、有协作的合作练习,不仅增长了学生的技能,提高了课堂效率,更重要的是在潜意识里教会学生如何与人相处,促进了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如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唯我独尊。开展合作学习,让他们并肩作战,一起完成任务,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对方的重要性,体会到集体智慧的力量,从而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好品德,让他们乐于与人交往,善于与人交往。
四、让学生“玩”得痛快,在玩中增长知识。
儿童最“喜”的莫过于玩了,我抓住他们的这一特性,让他们玩自己亲手制作的东西,在玩中增长知识。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能究其根源,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知识面。
五、在欣赏中引导学生学习彼此的长处。
在新课程“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欣赏可以是组织学生看展览,也可以是同学的优秀作业的相互观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欣赏同学的优秀作业更有价值。因为对于小学生来说,模仿同学更胜于模仿老师。这是因为他们的水平接近,更易于模仿。在课堂中巧妙地安排一些欣赏,让他们一起讨论、评价,取长补短,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种欣赏可以是课前的,也可以是课后的。我更多的是在课堂中间组织学生观摩,因为这样可以学习到别人的绘制过程和技巧,利于学生及时地对自己的实践进行调整,从而取百家之长,酿自家特酿。这对拓宽思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极有意义的。
总之,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才是课改的最终目标。
专业新课标课程改革的感想大全(21篇)篇五
在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感到教师要不断改变自己的传统教学观,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师角色。在新课程环境下我们外语教师的角色必须从传统的传授知识,教会学生掌握语言知识逐步转移到“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者,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和指导者”,在学生探知过程中起着合作者和参谋者的作用。用新的教学理念改革外语课堂教学:构建外语课堂“导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外语能力,使学生会学外语,从而真正学会外语。
一、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内驱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激发,在外语教学上就是要引起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帮助学生确立目标,鼓励学生立志,从而激发学生自觉探求语言知识的内驱力,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外语态度。学习外语需要动力,而动力又来源于动机。学习外语动机的心理因素包括:学习的需要、兴趣、爱好或习惯等。其中,学习的需要以及能使这种需要得到满足的目标,是学习动机的重要构成因素。学习成就是激励学习的基础,激励动因就在于学生成就的需要能否得到满足。学生对外语学习的兴趣爱好以及学习成就动机对其外语学习活动有激话,指向和增力作用。绝大多数学生不仅愿意主动参与外语课堂教学活动,而且期望自己的学习行为得到老师的理解、信任和帮助。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方法,使学生产生参与学习过程的愿望,并帮助他们获得成功,一次成功,就是一次成就感。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合作、共建,是教促学、互教互学,没有交往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要学生学好外语,教师要和学生交往,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通过交往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交往过程中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尤其不能伤害学生,要平等待人,以心交心。通过交往,了解学生,并注意激发他们学习外语的内驱力,提高他们学习外语的愿望,增强他们学习外语的兴趣,使之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二、引导学生主动探求语言知识,启开学生思维的门扉。
引导,就是帮助学生把握学习外语的方向。教师在外语教学活动中的导学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和启迪”(叶圣陶)。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很快进入角色,主动探索,获取知识,要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大胆尝试,积极进取,求新求异,学有特色,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和优势。教师要创设宽松的自主学习外语的课堂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大量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教师不要再通过讲授、灌输把知识和结论过早地告诉学生,而是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分层引导学生探究知识和结论,并帮助学生在不同的探索过程中获得各自的学习方法和规律。巧妙的引导会启开学生思维的门扉,让学生在兴致勃勃,情趣盎然中进入对新知识的求索过程。要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完成自己的目标,教师要善于激疑解惑。教师可以有意设置困难,激起学生的疑问。问,是自主探索知识的起点;疑,是发出问题的前题。教师善于激疑,也就是在平凡的知识中,启迪学生发现疑点,然后逐步启发,让学生自己加以解释。所为解惑,就是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惑和疑难。解惑不能简单地学生问、教师答,而要诱导得法,促其自得。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立即作出正面答复,而要针对学生产生问题的知识缺陷或理解错误之处,步步启发,层层引导,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有所琢磨,有所领会,然后自己解决问题。解题过程中,切忌急于告诉学生如何解答,而要启迪学生怎样思考,必要时可指引一条思路,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维去寻求解题方法。
三、指导学生学习外语的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
指导,就是指导学生学习外语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外语。在导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学习外语的方法研究作为导学模式探讨的基础。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中不再是支配者和统治者,而是指导者和帮助者。教师要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学习任务和目标,自己选择学习的策略和方法,自己控制和调节学习的速度。教师不再花大量时间去详细讲解语言点,并要求学生机械地记诵。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构建语言知识,语言知识的结构化、系统化本身还存在不同层次。结构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应该是一个立体的结构,不应该是一个平面。它包括陈述性知识(基础知识),程序性知识(基本技能)和策略性知识(学习方法)等。我们传统的英语教学往往在陈述性知识即基础知识上倾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效果往往不能令人满意。语言是积累之学,基础知识完全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按照自己比较熟悉的归类方式,点点滴滴地积累和组织起来。不必拿出大量时间详细讲解,和机械地记诵。外语课堂教学应该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和运用外语语言知识的过程。尽可能避免在个别的具体知识上花费过多时间。语言知识结构与系统靠教师讲是教不会的,它只能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实践和领悟,整理和组织,逐步从学会到会学。在外语课堂教学中,与其将一篇课文通过分析讲解语言点弄得支离破碎,与其让学生把宝贵的时间花在大量的语法练习题中,不如节省一些时间让学生多听、多说、多读、多写。语言的学习,关键在于读得多,听得多,感受得多,语感自然就增强了。少一点讲解和练习,多给学生一点宽松的自主学习氛围,让学生自由地发展,自在地领悟知识。德国著名语言学家洪堡持曾经说过:“一个人不可能真正教会一种语言,而只能提供条件,在这种条件下,语言将按着他自己的路子自然而然地发展。”这段话,其实是在告诫我们外语教师不要认为是我们教会了学生的外语。我们外语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起的只是“导学”作用。“导”比“教”更重要,更有效。
四、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实施全方位差异指导。
传统教学强调教师如何教,要求学生要适应教师的教学,要配合教师的教学,要完成教师设计的教学计划。因此教师要在教“懂”、教“好”上下功夫,学生要在听“懂”、学“会”上做文章。这样学生学习外语自始至终在教师预设的轨道上运行,不仅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长期受到了压抑,而且无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抑制了学生个性发展。外语课堂“导学”模式使“教”为中心转移到以“学”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强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求发展。教师相信人人都有自主学习的潜能,人人都能得到超越自我的发展,并体现出一定的独特外语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但学生良好的学习外语策略的形成和获得,往往受到他们原有的水平、能力差异等自身因素的制约。因此教师在导学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全方位地实施差异学习指导,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的保证,营造主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全体学生都积极投入自主学习活动,通过自主探索,分别达到不同层次的目标,求得最佳的差异发展。在导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关注三个主要阶段:
1、了解学情,精心备课。《学记》中说“学者有回失,教者必知之”,学生的学习具体情况,教师必须了解,才能因势利导。所谓了解,包括认知和分析。学生中确实存在知识程度的优劣,智商水平的高底,能力表现的强弱,身心状态的差别,学习态度的不同,生活习惯的个异。如果教师了解了学生的这些差异,在导学备课过程中就能区别对待,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提出不同层次目标,并精心研究策划不同层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要求,提供自主学习过程中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建议和学习所需要的条件、时空等,精心组织、协调不同层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给予他们制造或提供自主学习成功的机会。
2、目标分层,各得其所,各展所长。每个学生,包括学习困难的学生都具有学习的潜能,教师的教学目标要有利于发展与开发学生的潜能。在了解并研究了不同层次学生客观存在的水平差异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在每个章节或每个单元的教学中,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跳一跳能把果子摘下来”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基础性目标,提高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指导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定自己的层次目标,提出自己的选择。这样不仅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难易不同,要求分层的自主学习活动中各得其所,各展其长,而且能给所有学生多种尝试、选择、发现和发展的条件和机会。
3、个别自主学习,差异分层指导。在外语课堂教学中可实施学生的个别化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差异分层指导。选择基础性目标的同学可以适当放慢速度降低要求在教师的直接帮助下进行自主学习活动(控制或半控制学习),选择提高性目标和发展生目标学生可按照老师的建议和提供的学习资料,自己独立去探究(开放性学习),整个课堂的教学是教师的导学和学生自己的悟学相结合。在学生自主学习外语活动中,教师应巡回指导,了解学情,及时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虽是学生自主学习,但教师要精心组织、协调学生学习活动,给学生创设自我表现,自我发现的空间和时间,提供适时而有效差异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求新求异,学有所得,在超越自我的同时争取超越别人,使外语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所有学生迈向会学外语的阶梯。
参考文献:
1、章兼中《外语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1。
2、“关于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中小学外语教学》第1期。
3、北京师大外语系“对学习者策略的研究”,《中小学外语教学》20第。
专业新课标课程改革的感想大全(21篇)篇六
为期五天的新课程培训和岗位竞聘承诺,使广大教师对课程改革迸发了前所未有的激情和关注。作为一位课改工作小组成员,对亲自参与研究出台的方案能得到老师们的肯定和接受,能为我校的发展尽微薄之力,感到非常欣慰。同时坐在讲台下,亲自聆听各位主任的细致解读及各位校长的总结尤其是梁校长的精彩总结,使我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教学工作方面:
1、《关于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体现了继承与发展的特色,成为我们有效开展教学工作的指针。从课时设置、计划总结、教材整合、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教研活动、考试,教师的专业发展和青年教师的梯级成长方案等各方面都做了科学细致的阐释,充分体现了我校精细化、科学化的管理目标,使我们有章可循,可操作性强。但要真正落实,使之开花结果,则需要学校坚持不懈地并坚决的推动和督导,需要教师自觉转变观念,对新课程产生思想、观念、情感上的认同感,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实践。即做到:
(1)转换角色,自己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育教学的引导着和策划者。以人为本,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学生的情感态度,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唤醒、点燃和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真正成为生命的陪护者,潜能的开发者,信念的培养者;成为培养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全面发展的领跑者,人类文明的促进者。
(2)科学整合教材,形成实用性、高效性的教学素材。以新课标为依据,以考纲为指南,以教材为依托,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打破教材章节顺序,按调、删、联、融的标准进行整合,以考点为依据,按单元、章节、模块顺序进行整合,理清学科体系,构建知识网络,为编写具有实用性、科学性的导学案打好基础。
(3)把好编写科学导学案关,为构筑自主高效课堂奠基。导学案是构筑自主课堂的指南针和方向盘,是保障自主课堂高效的路线图,编写科学导学案至关重要。因此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要做到两体现、三突出,即体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提炼要点、点拨疑点;体现“导、引、点、组、联”;突出自学、突出问题、突出展示。为有效实施“三环六步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奠基,从而打造自主高效课堂。
(4)科学把握“三环六步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有效高效教学。做好自学指导,使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及时反馈自主学习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并对此进行教学设计。设计激趣导课、探究展示、讨论质疑、精讲点拨、检测小结六环节的操作思路,充分体现“知识体系、思想体系、方法体系和能力体系”建设要求,努力提高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做一只机警的鹰司机而发,随时把握和调节学生学习的环节和节奏,随时给学生帮助和点拨,促进知识的生成和能力提升,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启发者、点拨者、诱导着和组织者,成为高校课堂灵魂的主导,实现有效高效教学。
(5)教师梯级成长方案和听课巡课专家指导小组构建,为学校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既调动了青年教师的积极性,搭建了他们成长的舞台,同时也调动了老教师的积极性,使我们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经验,推动“三环六步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落实,打造高效课堂,发挥传帮带作用,为我校长远发展贡献力量。
2、“一绳捆”的考核评价机制,体现了集体精神,科学合理。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均丢弃了原有的单打独斗、恶性竞争的弊端,又有利于促进团结协作、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有利于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二、自主管理方面:
《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章程》,高度体现了尊重学生作为“人”的所有属性,充分体现了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的科学理念,使学生学得有尊严。但要真正落实此章程,实现梁校长讲的“自主管理展风采,八项自主成特色”,需要我们做到:
(1)切实转变育人观念。不把学生作为私有财产而严格管制,更不把学生作为“敌人”而严加防范,而要全面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发掘学生的潜能,以学生自主管理为核心,把管理落实到极致,让自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真正的最大限度的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与主动性,完全使学生以主人翁形象融入到学校与班级之中。让管理在自主中回归自然,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
(2)加强指导和监督。自主管理,不是老师对学生全面放手,不管不问,对学生的一切放任自流,不批评,不约束,不督促,期待“树大自然直”,等待学生的自我完善,尤其是对于我们学生目前现状,我们更应全方位的给与指导和监督,加大检查力度,逐步引导,善待他们原始向上力,点燃,激励,引导进步,促其提升,他们尝到了其中的乐趣和成就感,后续上进力才会源源不断,最终让六大系统完美化,让优势扩大化教育得到升华,让自我教育全面落实,真正让自主管理、自我发展开花结果。
三、阳光体育和疯狂英语活动令人神往。
我们期待着在我们学生身上也能展现出阳光自信的精神风貌,听到奋进昂扬的口号声和诵读声,见到那种排山倒海的气势。
总之,新课改需要我们用勇敢探索、锐意创新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去反复实践、总结提高。我们相信:有梁校长为核心的睿智领导集体的领导,有“勇于创新、自强不息、敬业爱生、无私奉献、事争一流”的教师精神做支撑的二中人,二中定会走出困境,成为学生向往的学习天堂,实现我们二中人的强校梦,让我们的学生享受幸福的教育,让我们的老师享受教育的幸福。
专业新课标课程改革的感想大全(21篇)篇七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通过教学实验,慢慢理出一点头绪,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2、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课改: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拔?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生物学科与自然界紧密相联,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灵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判断。
专业新课标课程改革的感想大全(21篇)篇八
开学初,学校至上而下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课堂教学理念改变改革的热潮,最近我听了圭峰和福建大田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课,在网上还观看了杜郎口中学的几节教学视频,我感受到了杜郎口精神的实质就是充分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渴求欲望,实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整个学校形成了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
杜郎口的课堂活了,真正告别了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学生当之无愧的成了学习的主人,走进课堂,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渴望求知、渴望解惑的充满激情的人,正象杜郎口人说的那样“主动是学习之本,活跃是课堂之魂”。
我平时还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学生到了游戏厅里不需要任何人教,学生就能很快地学会打游戏,并沉溺于游戏中不能自拔?为什么课本知识在课堂上不能得到很好的掌握?通过观看杜郎口中学的教学视频,我发现我把学生管得太死了,总是规定学生做我教过的操作,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气氛不活跃。
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结合自身与学校实际,学其精髓,把握内涵,深刻领会,提高课堂效益。在教学中,我要尝试让学生自己来实践知识的获得过程,自己对照课本进行自学,并且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找到自我。学习是一种快乐,我们也“学着乐,乐着学”,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活动的课堂、自由的课堂、和谐的课堂、激情燃烧的课堂、回旋着生命旋律的课堂。
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一个足够的空间,从而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功地快乐,进一步激发求知的欲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以上是我对实施新课改的一点初浅体会,新课改让教师原有的角色发生变化,新课改也为教师发展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相信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激发自身的活力,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创新,一定会使学生向“学会学习”这一最高目标迈进。相信自己也会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成长,只要我们不断学习,在教学中努力贯彻新课程的理念,不断进行教育教学上的创新。
专业新课标课程改革的感想大全(21篇)篇九
通过初中数学新课改教学,我有以下几点粗浅体会,在教学中一定要:
一、激发学生潜能,鼓励探索创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家长、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主动地采用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觉得每项知识都是他们实践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
例如“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节的教学,我先复习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知识,然后提问:我们如何利用已有的三角形知识来解决多边形的内角和问题?学生经过讨论不难得出:(1)想办法把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2)具体转化方法采用添线来分割多边形,使之成为若干个三角形。在此基础上,我继续提问:(1)你们有哪些具体的分割方法(从一个顶点出发连对角线、从一边上任一点出发连不相邻的顶点、从多边形内任一点出发连各顶点等)呢?(2)从一个顶点出发连对角线可以有多少条?那么一个多边形一共应有多少条对角线?(3)根据对角线的条数你能确定是几边形吗?(4)你还能得出其他结论吗?通过学生思考探索,他们总结出许多解决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方法,还因势利导探索多边形对角线的有关知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转变教育观念,发扬教学民主。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学生能自己做的事教师不能代劳。教师的主要任务应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恰当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即教师扮演好导演角色,学生扮演好小演员角色。
例如在学习同类项概念时,我针对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找同类项朋友”的游戏。具体做法是这样的:把事先准备好的配组同类项卡片发给每个学生,一个同学找到自己的同类项朋友后,被“挤”出座位的另一个学生再去找自己的同类项朋友,比一比谁找得既快又准。这种生动的形式和有趣的方法能使学生充分活动,学习兴趣大增,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掌握了确定同类项的方法和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习兴趣。
某些学生不想学习或讨厌学习,是因为他们觉得学习枯燥无味,认为学习数学就是把那些公式、定理、法则和解题规律记熟,然后反反复复地做题。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我们身边的数学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列举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素材和形象的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经常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学习上要及时总结表彰,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要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乐学、愿学、想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值得为学习而勤奋,不会有一点苦的感觉。
例如在学习“实践与探索”中的储蓄问题时,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到本县的几家银行去调查有关不同种类储蓄的利率问题。教学中,让每个学生先展示自己所到银行收集到的各种各样有关储蓄的信息,然后再按每四人一组根据收集到的信息编写有关储蓄的应用题,教师可以有选择地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全班学生相互讨论、合作攻关,最后选派一些小组的代表作总结发言,老师点评,对做得较好的同学进行表扬。通过这样教学,学生在愉快中学到了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新教材中编排的有关内容,如“地砖的铺设”、“图标的收集”、“打折销售”等等,教师都可以充分利用,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关注个体差异,促使人人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即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这种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新教材设计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讨论”、“观察”、“试一试”、“做一做”等问题,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成员的安排上优、中、差各级知识水平学生要合理搭配,以优等生的思维方式来启迪差生,以优等生的学习热情来感染差生。在让学生独立思考时,要尽量多留一些时间,不能让优等生的回答剥夺差生的思考。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也可另外选择一些较灵活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探究,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数学成绩。
五、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提供更为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
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坚持利用新课程的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善于运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方式和教学手段,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得到不断加强,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全面的提高与发展。
专业新课标课程改革的感想大全(21篇)篇十
一、引子。
走进新世纪,中国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改革的大手笔就是基础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课程改革。大手笔来自大思考、大决心,这种大思考、大决心就是在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为,任何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往往都起步于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重大改革。谁拥有了21世纪最先进的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谁就拥有了21世纪。从某种意义上说,基础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课程改革事关中华民族的未来。党和国家要把一个民主、科学、充满生机的新课程献给新世纪的中国的亿万儿童,目的是让他们拥有一个自主独立、健康幸福的明天。
新课程与旧课程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理念。新课程所蕴含的先进的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理念反映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特点,体现了世界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发展的趋势,折射出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新课程发展的核心是新课程理念的落实。能否把国家的意志、专家的思想变为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行为,这是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从各国课程改革的历史看,一些重大的课程改革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问题基本上都出在课程理念与教师行为的转化上。从理念到实践之间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尤其是对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来讲更要经过一个艰难的转化历程。前不久,《中国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报》记者在报道中所反映的“课程标准是新的,教材是新的,然而课堂教学涛声依旧”的现象就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个问题。在新课程改革师资培训的通识培训和课程标准学习中最重要的任务是让教师接受新的课程理念,然而,接受只是一种认同,还没有成为教师的一种素质。要把一种理念变成人的素质光有对这种理念的认同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对这种理念的进一步的感悟,而这种感悟只有在实践中才是最有效的。我们的理论辅导不仅要说清是什么、为什么,更要讲清如何做,把功夫下在理念向行为的转化上。要让教师在转化中进一步认识理论,在转化中感受理论的魅力,品味理论指导教学带来的甘甜。
二、课程理念是课程的灵魂。
(一)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本质区别是理念的不同。
所谓理念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准备付诸行动的信念,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理念是人们在对某一事物现实的深刻分析和未来的展望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因此,任何理念都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是两者的统一。课程理念是课程设计者蕴含于课程之中,需要课程实施者付诸实践的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教学的信念,它是课程的灵魂和支点。
[1][2][3]。
专业新课标课程改革的感想大全(21篇)篇十一
新课程改革让我体会到了教学的生命过程。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唯一标准。通过教学实验,慢慢理出一点头绪,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注重学习、转变观念、以推动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新课程改革首当其冲的就是一种观念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但在于新课程本身,更重要的是让任教的老师真的运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去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传统教育模式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单向传输的过程。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这种认识受到了挑战,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熏陶。教师要创造性选择和应用教学材料,而不能跟在资源后面跑,受其所困。新教材大力提倡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学生理解、学会和掌握新的知识并不是像填鸭般地被填塞,而是一种重构,在他已有知识、经验和观点上的重构。以上这些变化,必然引起教学评价体系的转变,而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对学生的正确全面评价,又能体现教育的客观性,达到教育的量化标准。因此适时的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是我们面对新课程改革首先必须理清的关键。
二、开展课改实验、走进新课改。
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数学教学采取了提出问题——实验探索——引导观察——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实验教学法。传统的教师泛泛而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已被生动活泼的讨论式,合作学习的方式所代替,教师的关注由单一的学习效果转为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在教学中,还应该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课改: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拔?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数学学科与日常生活,生产密切相关,要使学生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模型的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具体做法是:
1、确立一个思想,即“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做准备”的思想。
学生的发展,我们主要强调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应该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重智力轻其他;应该是个性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应该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限于当前的发展,教师的每节施教必须从这点做起,这是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2、落实两个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当一个人他要把想到的事情准备付诸行动时,他才有动力,有激情,而当他想到的事情准备付诸行动时,那就激活他创新,所以在课改中我们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去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去做。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3、进行三个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
(2)、学生地位的转变;。
(3)、教学手段的转变;。
4、采取四种方法。
(1)、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性。
(3)、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4)、面向全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1、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教师认识到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教师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计地利用教材启发拓展。课堂教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能把平时积累的知识有机地融进课堂,重视研究性学习。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2、教师意识到课改形势逼人,教师自身知识水平,业务能力的提高,掌握必要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等已迫在眉睫。所以教师的自我学习提高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教师们都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在职进修,业务培训或加强教师基本功的自我训练。教师们能积极地开动脑筋,进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如自制课件,集体备课等,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探索、研究热情。
3、课堂教学氛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重知识的掌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另外,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不同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把给予学习者取得成功的欢乐看作是教育工作的头一条金科玉律”。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给他们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的机会,达到要求时给予肯定和赞扬,并不断鼓励他们,要让学生经常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课堂上,教师本身应举止庄重、文雅。提问时,要面带微笑,语言亲切,多用礼貌用语。教师良好的素养、专业水平和教学方法,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等各方面的言传身教,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下一代的成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应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在新课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已不仅仅是新课标、新理念,它已经与协作、创新、探究、激情、希望、未来这些滚烫的字眼紧紧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为孩子们每一天的成长而快乐着,愿我们的课堂呈现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与展现,成为情不自禁的从心灵深处,淌出不断滋润精神之园的丝丝甘泉。
专业新课标课程改革的感想大全(21篇)篇十二
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和谐的氛围,设计好的教学情境,设置能启发学生创新性思维的题型,实现现代教学技术与数学的整合等,可以充分开发和发展学生的潜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进人最佳思维状态,使他们的数学学习有趣、有效、自信、成功。
1、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
现代教育学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因此课堂活动应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积极营造一种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的心理隔阂,促进学生主动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要注重课堂教学方式创新,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与空间。教师在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过程中,尽可能要让所有学生主动参与,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可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通过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对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学生在这样的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但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首先都要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潜能,要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进行合理的分工和组合,在小组内部责任要确定到每个学生;其次要注意调控,按照最近发展区原理,循序渐进,通过设置分级学习目标,让师生在合作学习中都要有作为,开展有效地讨论。
2、创设促进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
当今流行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当信息渗透于有意义的情境之中的时候,当创设隐喻和类比的时候,当给学习者提供能够使其产生与其个人相关联的问题的机会的时候,学习者就能够进行理想的学习。赫尔巴特等也提出,应该让学生就学科内容形成问题,想知道“事情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然后再去探索,去寻找答案,解决自己认识上的冲突,通过这种活动来使学生建构起对知识的理解。问题解决活动有可能使学生更主动、更广泛、更深人地激活自己的原有经验,理解分析当前的问题情境。高中数学新的课程标准也指出:“通过典型例子的分析和学生自主探索活动,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结论逐步形成的过程,体会蕴涵在其中的思想方法”。我们强调把数学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合作解决真正的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数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因此,我们认为,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认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其次,积极开展合作探讨,交流能得出很多结论。当学生所得的结论不够全面时,可以给学生留下课再思考、讨论的余地,这样就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培养他们自主动脑、力求创新的能力。教师要注意的是,要从教学目标和内容来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切忌牵强附会。
3、设置能启发学生创新性思维的题型。
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要想创新,就应指导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批判,敢于向权威挑战。然而学生认为教师和教材的权威性是不可侵犯的,都习惯于接受教师和教材讲述的一切,不会去思考、怀疑、批判,所以很难有创新意识。同时,教师在课堂提问中,提出的问题大多是陈述性问题,并让学生围绕某一知识点进行大量的题海战术,缺少了对开放性创新题型的设置。我们认为,只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数学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上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让学生发现和寻找数学的规律及其表现形式;要把包括概念形成、结论的寻找推导、方法的思考过程作为教学的主要过程,改变那种忽视这一过程,过分强调应用的状况,从根本上改革课堂教学。在课堂上有意设计创新性的新题型,改造旧题型,使练习、测试与培养开放思维相结合。另外还要注意将数学学习与现实世界、学生的数学现实相联系,不过早进人封闭性的演绎推理,在重视数学知识产生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4、实现现代教学技术与数学的整合。
改革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质量也势在必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与数学的整合,是解决课堂效率的有效方法。多媒体教学具有许多十分突出的优点,如声、文、图并茂,动静结合,能使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公式形象化。在这样一种教学环境中,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感官同时接受信息,因而大大增加了课时的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学生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学习,不再感到单调枯燥,相反会越来越有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开学初,学校至上而下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课堂教学理念改变改革的热潮,最近我听了圭峰和福建大田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课,在网上还观看了杜郎口中学的几节教学视频,我感受到了杜郎口精神的实质就是充分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渴求欲望,实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整个学校形成了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
杜郎口的课堂活了,真正告别了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学生当之无愧的成了学习的主人,走进课堂,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渴望求知、渴望解惑的充满激情的人,正象杜郎口人说的那样“主动是学习之本,活跃是课堂之魂”。
我平时还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学生到了游戏厅里不需要任何人教,学生就能很快地学会打游戏,并沉溺于游戏中不能自拔?为什么课本知识在课堂上不能得到很好的掌握?通过观看杜郎口中学的教学视频,我发现我把学生管得太死了,总是规定学生做我教过的操作,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气氛不活跃。
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结合自身与学校实际,学其精髓,把握内涵,深刻领会,提高课堂效益。在教学中,我要尝试让学生自己来实践知识的获得过程,自己对照课本进行自学,并且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找到自我。学习是一种快乐,我们也“学着乐,乐着学”,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活动的课堂、自由的课堂、和谐的课堂、激情燃烧的课堂、回旋着生命旋律的课堂。
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一个足够的空间,从而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功地快乐,进一步激发求知的欲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以上是我对实施新课改的一点初浅体会,新课改让教师原有的角色发生变化,新课改也为教师发展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相信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激发自身的活力,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创新,一定会使学生向“学会学习”这一最高目标迈进。相信自己也会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成长,只要我们不断学习,在教学中努力贯彻新课程的理念,不断进行教育教学上的创新。
专业新课标课程改革的感想大全(21篇)篇十三
期间,我深入学习了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内容、目标、和理念,深切感悟到学习新课标是适应教材改革的需要,更是教育改革发展潮流的需要。通过学习,我对以下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一、小学英语教学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
小学英语属于英语启蒙教育,学生通过听、说、读、演、唱、玩等方式获得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进而获得初步的听说能力和一定的语感。由于小学生天性爱玩的特点,课堂教学必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感到英语很好学,也很乐学,帮助他们建立起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二、课堂教学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新教材的教学必须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创建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力求采用听、说、读、演、玩等多种方式,将英语知识先输入学生的大脑,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大胆表达,将英语知识输出大脑。课堂内容也应该丰富多彩,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习得知识。
三、课堂教学应以创新为特色。
教学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框架供我们套用,只有教师潜心学习,精心钻研,不断探索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才能创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精彩的课来。
通过学习新课标,我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认识到今后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要大胆运用新理念、新方法,用自己的教学热情去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专业新课标课程改革的感想大全(21篇)篇十四
苏州工业园区第二高级中学潘晓霞邮编215121。
关键词:阅读教学善导激趣引思精讲。
一、问题的提出。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经典模式是3p,即presentation(讲授)practice(操练)production(产生),这种模式对教师来说“安全可靠”,充分体现了教学的终极目标,也体现了教师的作用和权威,它虽然在传授系统语法知识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方面有一定优势,但它在一定方面尤其是在培养目标上存在统一模型化的倾向,否定了学生的独特性、自主性,极大地压抑了学生追求自主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就是阻碍了学生个性素质的养成,扼杀了学生创造意识和能力的养成,因此英语阅读效率不高。
根据专家对英语教师阅读教学过程的调查,发现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上还是以传统的“串讲”和教师的“讲”-“问”,学生“听”-“答”为主,阅读课的目的仅仅是借助于所读课文的语音材料来学习语音、语法和词汇,结果是教师重点讲授语言点、句法结构,而学生则以为阅读就是熟记单词、语言点,弄清每句话的语法结构,从而陷入“高投入,低产出”的学习怪圈。
就英语阅读课上问题来源状况调查显示:在英语阅读课上问题主要来源在教师,只有少数问题来源于学生自己。其实,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要塞满的容器,而是一把要点燃的火把,点燃火把,使其放出美丽的火花,是教师的使命,这就需要教师选择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思维活动,使不爱思考的学生想思、爱思、会思,让爱思考的学生多思、善思、深思。课堂活动中,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是逐步提高的。起初学生提问往往停留在表层,这就需要老师的步步的引导,持之以恒的培养,学生才会发问,布鲁巴卡说过:让学生提问题,是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
如何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从“教”的方面来说,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培养,应当以引导和激励为主攻方向,必须从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兴趣入手,促使学生在英语学习活动中确立自主探究意识,开展自主实践,掌握自主学习的策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从自主探究走向大胆创新。
从“学”的方面来说,学生必须在老师的逐步引导下,在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学习策略的实践中,不断增强自主意识,确立自信心,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英语阅读课堂上,教师必须紧紧抓住“善导”、“激趣”、“引思”、“精讲”这四项教学要素,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协调统一。
二、问题的解决。
1.善导--指导学生有序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善“导”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服务,不能强迫学生适应自己,而应研究学生心理、原有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个性特点,使自己的教学适应学生的需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参与探究和讨论,使学生学得主动、生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牢记苏霍母林斯基的告诫,策略的选择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选择适合儿童的教育。
2.激趣--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激趣,即激发情趣,激起兴趣,其目的在于为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情绪背景,使学生兴趣勃勃,兴趣浓厚,兴高采烈,借此吸引学生注意,营造起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因此,教师要充满情感,善于搭建师生感情的桥梁,其次要积极利用现代技术和手段,千方百计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情趣,并不断地引导学生去思考,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心理学家认为:思维从疑问而始,培养学生由问题而思考,由思考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所在,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有序设置能把学生思维逐步引向深入的问题的台阶,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甚至辩论,从而形成正确观点。
3.引思--创设探索意境,激发学生求索意识。
英语阅读课文涉及内容题材很广泛,可以说包罗万象,有科普、小说、人物、历史、天文、地理,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的角度出发,突破课文的束缚,创设可供学生求知探索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高一教材earthquake一课中,教师可以设置以下思考题:让学生思考,分析,研究。最终了解地震的一系列情况。
1、whydoearthquakeshappen?
2、whataretheresultsofanearthquake?
4、whatshouldwedowhenanearthquakehappens?
4.精讲--体现主导地位,形成学生能力。
精讲要求教师课堂讲授须扼要,突出重点,说明难点,把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讲得精确,精练,并富于启发性,耗时要少,效率要高,所谓“精讲”并不是说讲得越少越好,少不等于精。“精讲”首先在内容上要得其精要,抓住要点、重点,其次在方法上要得其精巧,要做到反思导跃,收发自如,再次训练上要精当,练其重点,练其拓宽,练其迁移,一言以蔽之,“精讲”要落实到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落实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上。
总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教的目的不为了让学生会学,要使学生愿意学,真正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要记住:方法的掌握必须在主体性的实践中实现。因此,教师必须把教学重点由传授知识为主,转移到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上来,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自主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起自主学习习惯,真正达到让学生“自求得之”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魏所康,主体教育论,河海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
2、袁金华,课堂教学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
3、国家教委,英语教学大纲,1998。
专业新课标课程改革的感想大全(21篇)篇十五
教育改革是科学的,应该按照科学规律办事,否则要受到规律的惩罚。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教学中充分考虑英语的学科特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同水平、不同爱好学生的学习需求,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把握英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它们所体现的思想方法,发展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对英语教学有较为全面的熟悉,提高英语素养,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为未来发展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初中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时代的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初中课程的改革总体来说应能更好地适应时代进步、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而教材则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和使用合适的教材是完成教学内容和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前提。高水平、高质量的教材对教师、学生、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结果都起着积极的作用。通过学习,我体会到认识到要上好英语课,我们教师非下苦工夫不可。为了适应英语新课程改革需要,尽快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我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反复学习新课程标准理念,深刻领会英语课程的要求。
我要不折不扣地按照上级的要求,学习有关文件精神,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内容,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研究英语教学的规律,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需要以及当地客观条件,积极地和有创造性地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加强中外文化修养,拓宽知识面,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能在自己的继续学习和实际教学之中加以运用。
二、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应该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为此英语教师要做到:。
1、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3、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
三、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尽量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促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积极鼓励学生把活动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四、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是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我们应做到:。
1、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制订阶段性学习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采用推测、查阅或询问等方法进行学习;。
3、设计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4、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
5、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
五、要树立新的学生观和教学观,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展现才能,例如可以利用第二课堂的时间开展英语对话朗诵、唱歌、讲故事、演讲、表演等英语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
六,教师必须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新课程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教师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学生相关的能力的提高和新课程目标的实现。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同时,教师还必须学习新的知识,发展新的教学策略,研究如何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文化知识,通过英语课程促进学生积极的情感和价值观的形成。
通过这次初中英语新课程的学习,使我受益非浅,并要求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做到与学生共成长,不断追求新的自我。我会不断充实自己并且及时总结和借鉴经验,使英语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专业新课标课程改革的感想大全(21篇)篇十六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是21世纪初我国基础英语课程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基础英语课程改革的方向目标。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xx年最新英语新课标学习心得感想,供你参考!
我在网上下载了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并利用工作之余进行了仔细的研读,读过后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小学英语教学的艺术性、重要性和小学英语教学的基本理念是什么以及应该用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去进行小学英语的教学。
小学英语课可以看成是技能课,应该在培养小学生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上下功夫,关注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态度、自信心等问题。更重要的是要使小学生能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拥有学习英语的兴趣。一定要关注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既要从事教学活动,又要从事教育活动。在教法设计时要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考虑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考虑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要求与个体差异,不要把英语课上成知识传授课,不要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在教学过程中,我应该以小学生的朋友、帮助者的身份出现,尊重每一个学生。并且要注重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因为我们要面对的是千差万别的不同个体,学生与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把学生作为“独立的人”来看待,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会把学生作为“发展的人”来认识。在教学中,多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倡导体验参与,这样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处理人际关系,在参与中学会如何与人合作。
小学英语教师还应注意课堂的评价语言,采用多种手段,多种方式,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应明确课程资源的应用,拓展学用渠道,在教学中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使学生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感受和体验英语语言,提高英语的运用能力。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目前该做的是明确教学理念,创建良好的课堂氛围,为小学生学习英语打开一扇快乐学习的大门。
高效的课堂,这个名字对教师来说一点都不陌生,有效、高效的课堂教学永远是教师的追求。在一个相当长时期中,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高耗低效,是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在倡导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课堂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有效的课堂教学也是学校的生命。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各校对有效教学的理念、策略及实践等相继作出了更为科学的应答。然而,英语作为小学的一门“副课”,如何在人少、学校重视相对薄弱的情况下,进行有效课堂的研究与实践,是我们小学英语教师现在面临的重要任务。怎样才是高效的课堂呢?我觉得高效率的课堂,不仅是学生学有所获,更是投入和产出比较合理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乐学:不仅掌握了知识,更增长了能力;老师乐教:不再声嘶力竭,而是师生互动,适时点拨,少讲精讲。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课堂效率呢,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我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营造英语氛围。
学习一种语言一定要有语言环境才能学得好。比如,我们南方人学普通话,若能到北方生活一段时间,受到地道的普通话的熏陶,胜过读书、学习几年。我们的母语不是英语,学习英语是在汉语的氛围下进行的。没有英语环境,教师就要刻意创造英语环境。如我对四年级学生,课堂用语都是用英语说的。例如:it'stimetostartyourbooksonpage'slistentothetapereadafterme.当有些学生在窃窃私语时,我会说:bequiet!根据学生读书、回答的完善程度,我会分别用good/verygood/wonderful/excellent等等来激励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
二、创设真实的交际情景。
英语情景教育就是把“快乐学英语”的理念融入英语教学中,让孩子们不知不觉地置身于英语的环境中,感觉到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外语教学中,情景教学法不仅活泼生动,能够营造氛围和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更易于创造、模拟母语学习环境,使外语教学在科学而且正确的方向上施行。因此,英语教学必须从交际的情景出发,根据教材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学生受到情景的感染,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情景的创设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作了尝试,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课前准备时利用englishsongs,chants,guessinggames等活动来调动学生的情绪,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愉悦感,从而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
2、利用卡片、实物、图画、简笔画等手段教学词、句,体现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让学生轻松地掌握所学内容。
在英语课堂上,有时我还利用自制的头饰,组织学生参加角色扮演活动,教室中的学生可以欣赏到台上学生的表演,同时自己也想跃跃欲试,这样一种十分融洽而和谐的课堂氛围就形成了,学生中也形成了一种你追我赶的局面。
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要使学生爱学、乐学、好学。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情景教学”这一重要方法扩展教学形式和方法,创设一种宽松、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培养、维持和发展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最优的教学效益。
三、进行游戏教学。
小孩子天性好动,乐于参与游戏活动。若能将知识溶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游戏中练习所学的知识,在蹦蹦跳跳中学习英语,学生是非常愿意接受的。虽短短几分钟,但却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我在教人体部位的单词face,mouth,nose,ear时,我将几个学生叫到黑板前,让他们做"touchyourface/mouth/nose/ear"等动作,做对的,下面的同学说,"yes!"做错了,下面的同学就说,"no!"也可以由教师说:"touchyourface."让全班同学做动作。通过这一游戏,学生就很容易地掌握了这些单词。又如在练习26个字母时,可预先将26个字母的卡片分别放在26个同学的手里,让其收藏起来,当老师说:whereism?拿m卡片的同学将卡片高举过头,大声地读:m!m!学习数词时,可设计"findyourneighbour"的游戏来练习。教师把一些数字卡片如“36、37、38、40、42”等发给一些学生,让他们自由组合,拿着“36、37、38”卡片的学生就会挨在一起,高举卡片分别说“thirty-six,thirty-sev-en,thirty-eight”,接着一起说:weareneighbours.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活泼有序,学习兴趣趋于浓厚,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坚持激励性评价原则。
在进行课堂评价时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通过课堂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课堂学习状态,体验进步与成功,从而产生进步的动力。衡量课堂评价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学生是否喜欢评价。如果学生害怕评价,丧失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兴趣,评价的教育功能也就难以真正发挥了。因此,在进行课堂评价时,必须坚持激励性评价原则。
通过对《20xx年版初中英语课程标准》的学习,我对新课标的内涵有了更深的理解,特别是开拓了我们初中英语教师今后的教育教学的思路。专家们的话语里还蕴含着对英语教师的殷切期望,让我们一线英语教师信心倍增,受益匪浅。但是,要对经历了十年才修订的英语课程标准进行重新的认识和把握,对于我们所有的教师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新旧课标有10%的变化,90%是不变的。新课标是在旧课标的基础上补充修改了一些内容,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教学更加易于操作,更加简单化。下面我想谈一谈20xx版和20xx版英语课标的一些变化以及个人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新版英语课程标准更具学科特点。
修订后的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整体设计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优化评价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英语学习渠道。新旧课标中教育教学理念的对比,改变了原来课程理念也适用于其他学科的普适性问题,使理念更加具体,更加具有针对性。有利于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把握、理解和落实。
二、20xx版英语课程标准调整了英语课程的双重特点。
英语课程的工具性:通过英语教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
英语教程的人文性: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新版英语课标更清晰地阐明了英语课程的目的。
为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打基础,为学生继续学习英语和未来发展打基础。
四、在新版课标中提出了“心智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有利于正确地理解语言和得体地使用语言;有效的学习策略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利于促进主动学习和持续发展。过五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发展语言运用能力,又有利于学生发展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
五、新版课标对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更包容。
在新版课标教学建议部分将“倡导任务型教学途径”改为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这无疑是鼓励教师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活动,也是对其他教学途径和方法的包容和认可。
旧课标中五级要求中说“根据读音拼写单词或短语”,新课标改为“根据读音规则和音标拼读单词”,这明确了音标教学在初中阶段的定位。突出了词汇教学中通过运用的要求,对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和综合运用,能力提高有极大的帮助。新课标语法目录进行了调整,语法难度降低了,要求更清晰了。如:减少了功能意念项目和话题项目;删掉了反义疑问句,现在完成进行时这两个语法点;被动语态只要求学生学会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非谓语动词只要求掌握不定式做宾语、宾语补足语目的状语用。能辨认带有thatwhichwho引导的限定性定语从句,从而理解句意。这对教师把握教学深度、难度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对推动素质教育减轻学生的负担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专家强调我们一线的老师不要只关注变化的,忽视不变的东西。
六、新版英语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
课程标准倡导体验、参与、实践、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以描述学生“能做什么”为主线,强调学生用所学的英语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交流与合作能力。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如何将学习内容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之中;应更加关注如何为学生提供最有利于语言学习的环境和尽量真实的语境;同时必须关注学校的整体课程设置与实施在行为养成上做了什么,是怎么做的。
七、新版英语课程标准更加需要创新型教师。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以创新的精神寻求优良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我想,要做一个创新型教师,至少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在使用教材上要创新。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和学习的情况,对教材的顺序做出适当的调整,将教学内容重新组合和不断补充扩展。我们要依靠教材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2、教法上要不断创新。在积极进行课改的过程中,我们要增强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使静态的文字变成生动活泼的语言实践活动,积极创设情境教学,使学生在情境中用,在运用中不断学习。3、要有新型的师生关系。我们在整个教育教学中要始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创建民主、融洽的师生交流渠道,当好学生的良师益友。师生之间要有互动,既互相帮助又互相鼓励,形成一个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的新局面。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更加认清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在新的理念指导下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切切实实地以新的角色和学生相处,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教育的主体和获得知识的主动者,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让学生学会学习英语的方法,通过英语学习了解世界,为培养学生开放、包容的性格,发展跨文化交流的意识与能力尽一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尽一份心。
专业新课标课程改革的感想大全(21篇)篇十七
经过多次的新课程培训及自己在实际教学的实践,结合最近对新课标的重新学习和认真总结,本人感触颇深,体会如下:新课标用高度概括的语言,表述了生物学的基础性重要性。生物新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生物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生物新课程的内容要满足了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生物课程应具有开放性,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新课程三维目标。具体心得总结如下。
生物课的教学要注重初中学生与生俱来的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兴趣和需要,强调用符合初中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要注意把对学生“学”的关注转向对学生周围世界的关注。要进行科学探究方面的训练,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原理、方法、要点,认识科学探究的性质及在科学中的核心作用等。同时还要给他们补充必要的生物基础知识,所以生物教师必须具有精深而广泛的基础知识,必须了解主要的生物学基本事实、理解其基本概念,通晓和弄懂某些辅助性的实验知识和理论知识。此外,教师还要对基础内容、学习方法、教学方法、学生情况等各个方面都有所了解,并把这些知识应用于生物教学。而且生物教师还应该具有指导学生所提问题而进行的探究活动所需要的种种技能,以及改进教学、评价和课程设置等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古人讲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所以,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思考和总结,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
江泽民讲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新课标和新教材就注重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努力为学生创设宽容、理解、和谐、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尽管讲得滔滔不绝,头头是道,分析得有板有眼,入木三分,但由于忽视了综合、归纳、渗透,结果造成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严重不足。而新教材的内容与时俱进,图文并茂,精选了一些反映生命科学最新进展并与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健康等息息相关的内容,尽可能精简课堂讲授时间,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探究、观察、操作、思考、表达、交流的机会,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了更广阔的时空。例如“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的实验,通过分组做发豆芽的实验,再分组讲出由学生自己归纳的关于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水分、空气、温度。在做发豆芽的实验的同时,请学生注意观察自己发的豆子有多少发了芽,又有多少不发芽,同时计算出种子的发芽率。通过探究实验的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动手、观察能力,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培养了操作技能,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标和新教材强调注重知识形成过程的分析,把握知识系统内部的关联和转化,促进知识、技能、思维的迁移,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以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
生物学教学要求大胆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倡和积极实践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式、探究式教学,加强生物学实验教学,积极采用计算机网络等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生物学和信息技术整合,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互动起来。同时注重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使每个学生都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新课标和新教材很好地体现了上述的精神。
教育信息化,使得教育资源共享变成现实,计算机网络作为知识传播的有效途径,正得到前所未有的应用,未来的经济将转变为网络经济,知识经济的产业发展日益全球化和网络化。
知识经济的这些特点呼唤“开放式”教育,以培养一大批具有广博知识,有较强摄取知识能力和具有开放思想的人才。新课标和新教材就是适当引进了合作式教学,加大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力度,实现了生物学课堂的开放性。例如,探究“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的实验,课前教师布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习方式后,学生回家调查自己的家族、亲人的性状特征。课堂上就会相互协作,分小组学习,学生们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热烈地议论,相互鼓励和帮助,课堂的知识信息多向传递,学生学得轻松、活泼、愉快。在这种开放式课堂中,学生学会了相互协作,学会了在和他人交流中获得信息的方法,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开放思想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新课标要求学生由过去被动、机械、僵化的学习方式变为主动、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由过去“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如何实现这一转变,关键是课堂是否能真正交给主体的学生,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统治者、演讲者,而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例如:《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因素》一节进行到种子萌发需要哪些外界因素时,一名学生问到:"老师,我认为种子的萌发一定要土壤,因为我见过农民种小麦、玉米、黄豆等种子时,都是把种子埋入土壤里,种子才能萌发出来?"我认为种子萌发不一定需要土壤,因为我妈妈生黄豆菜时,是把种子捂在被子下的潮湿的脸盆里。"另一名学生紧接着辩解到。需要探究的问题在学生的疑问中产生了。经过学生的讨论分析,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解决了有争议的问题。在新课程课堂上象上述这种针锋相对的提问情况经常出现,老师趁机发动全体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就这样开始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在激烈的争论分析中,既解决了问题,又学到了知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强调深入到学生的认知世界,通过参与学习过程,在看、听、说、闻思全方位得到深刻的体验。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是学生成长的舞台,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有了认知的过程、学习兴趣、热情、动机得以加强,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得到了丰富,有了亲身的体验,学习态度和责任,对个人价值的认识,就可能有进一步发展。新课程指导下的学生不应是“我的眼中只有自己”,而应是关爱他人,通过和他人的接触、交流、沟通,懂得尊重人、体谅人。新课标要求寓教于乐,寓教于情,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例如:在讲保护环境的内容时,从我们身边的环境说起,每个人生活都离不开环境,每种生物生活都离不开环境,整个宇宙只有我们地球有生命存在,在有限的资源里,为了我们人类自己,难道我们还不该保护地球、保护环境吗?我们身边污染的河流,湖泊中死去的鱼类,看看我们人类由于重金属污染出生的畸形儿,看看我们乱砍乱伐树木造成的恶果;许多珍稀动植物品种濒临灭绝;山洪暴发,洪水泛滥;厄尔尼诺现象频频出现,臭氧层出现空洞,冰川融化等等,这都是由于我们人类无知造成的,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吧,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实验用过的小动物要及时放回大自然,路边的一草一木不要随意践踏,要注意保护我们身边的庄稼和树木,它们都凝聚着农民伯伯、林业工人的辛勤汗水等等。这些学生都能够亲眼看到,体会到的东西都包含着很深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做中体会到整个自然界中人与人,人与动物、植物,动物与植物之间和谐的情感,从而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实验要求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能力,不光重视实验的结果,更要重视实验的过程,要求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这也是新课程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实验材料、用具等发动学生自己准备,学生准备的过程就是学习思考的过程,分析辨别的过程。如:"植物的开花"一节,学生从田野、路边、山上采集的各种花朵,汇集在课堂上,极大的丰富了课程资源,各小组之间分工合作,互相观察、解剖,做到资源共享。各种花的形态结构、颜色、气味等学生直观形象生动的掌握了,比老师用语言描述学生静坐听讲效果要好的多,类似这样的例子还很多,比如:学生养植家蚕、搜集鼠妇、蚯蚓、捕捉蝈蝈、蝗虫等,不再一一列举。这种实验方式,注重了实验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整个实验活动过程中学会了分工合作,主动参与,学会了观察分析,老师的负担减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增强了。
紧密联系传统教学往往只重视知识的获得,而对于知识的获得过程和获得知识后的应用重视不够,因此造成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学习状况,学到的知识是死知识,不能付诸于实践。现在的课堂无论是学生提出问题,还是老师和学生合作学习,都离不开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至用吗,让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实际中体会到生物知识的重要性。比如:在播种种子之前为什么要浇地、翻地?为什么每个品种都有它固定的播种季节?为什么在小麦的"扬花期"遇到阴雨天会减产?移栽树苗时为什么要多带些土坨?为什么在小麦即将成熟时下一场雨也会造成减产?贮藏粮食时,为什么要晒干?为什么新疆的哈蜜瓜格外香甜等等问题,学生平时经常遇到的困惑问题,在课堂上经过讨论、争论、在老师帮助解决了,学生的那种成就感溢于言表。
学生学习积极主动传统教学只注重期末考试、升学考试这些终结性评价,忽视了过程性评价,这样造成学生轻视学习过程,只重视学习结果,学习的主动性和合作性差,课改后的评价落实到每节课上,无论学生的提问,回答问题,搜集资料,做实验的过程等,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把课上课下的每一节环节都做的很认真、很投入,从而强化了学习过程,间接影响了学习结果,使学生的各种技能和能力得到广泛培养和提高。
专业新课标课程改革的感想大全(21篇)篇十八
xx年9月12至14日,我有幸参加了“学课标、通教材教师全员培训”迎泽区的薄老师对课标的精彩解读,让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下面谈谈我肤浅的理解: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人研究。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
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心理学家早有实验结论:多种分析器官协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阅读教学的教学建议部分,又作了这样说明:“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彻底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实施开放性教学,倡导个性化的阅读思考,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上学期,我们有幸参加“少教多学灵动课堂”活动,聆听了两位老师颇有质量的课,感受颇深。下面我将结合活动中所听的几节课,结合这次的培训活动来谈谈我的粗浅认识。
1、倡导学生个性化的学习。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成为知识的创造者。”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有在受到充分的信任和尊重时,才能把自己的干劲和聪明才智充分地发挥出来。小学阶段的少年儿童,自尊心日益增强,他们喜欢受人尊重,渴望获得人们的信任;进入高年级后,更是什么都想自己独立地试一试,干一干,这时正是他们的个性与创造力萌发和发展的好时机。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如果你多问问学生的意见,多采取他们提出的建议,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崔老师在教学《白鹅》一课时,抓住漫画特点进行教学,让学生找中心句把书读薄,还有他扎实的字词教学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讲得生动有趣,学生配合默契。
2、珍视学生个性化的表达。
语文教学要关注人的自然发展,生命的健康成长,承认个体差异,重视情感的熏陶感染,尊重个体的独特体验。每个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会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呈现出千差万别、色彩斑斓的审美情趣,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千万不可刻意追求“标准答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如李老师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围绕重点词“不可估量”进行教学,一堂课以读代讲,注重学生读的层次性和循序渐进,而且注意了教学资源的整合。学生在品读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思维得到了发展,语言表达能力也有了提高。
通过培训,我还明白了语文课文为教学提供了进行语言实践活动的具体情境,阅读课文也是语文的实践活动,然而语文实践活动不仅仅是阅读,借助课文内容和情境设计各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这样的实践活动对学生掌握语文工具来说,显得更加重要。语文课主要应该由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构成。要让学生通过听听、读读、背背,动嘴说说,动笔写写,在多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课文中规范的语言,通过模仿或创造性地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或表达方法,提高表达运用的能力。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真正体现我手写我心。“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从学生的生活出发,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言发展规律。写作课程的设计,写作教学的过程,都要从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关注写作过程的愉快,让他”愿意“”高兴“”能够“”容易“进行书面表达。就如专家说的那样,给孩子一百分的作文那又如何?只要孩子愿意学、乐学,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今后,我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通过改变新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在实践工作中,应不断总结反思,经常撰写教学日记、教学案例、教育随笔、教学心得等;并和同事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积极探讨,总结经验,积极推广。
时代赋予我们的是机遇、是挑战。我们要不断学习,积极进取,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体验。让我们把40分钟上得有活力,上得精彩,上得更有价值,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乐园。“构建灵动课堂实现教学增值”——这是我们一线语文教师的最终目标。让我们携起手来,使语文课堂凸现生命的灵动,焕发生命的活力,展示生个性的飞扬。
专业新课标课程改革的感想大全(21篇)篇十九
学习新课标,我从中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加深了对教育改革的理解和体会,进一步感受到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新课标更多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自身发展对年段要求进行一些微调。虽然是微微的小调整,但是作为一线语文教师的我来说,感觉新课标真的是替学生着想的。比如:新课标对中段学生的要求,在阅读方面为“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关于让学生学会默读,不出声,不指读。这原来属于第一学段的要求,而这样的要求,说实话对于低段学生来讲,确实比较困难,过早让学生学习默读,只会让学生养成走马观花的阅读习惯,文章中的一些重点词语,他们只能知道得事实而非,甚至还会挫败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而现在的.新课标将此要求下放到中段,这样孩子能有更长的时间来学习、练习默读,新课标把难度适当降低,有利于保护学生阅读积极性和阅读兴趣,在循序渐进中,自然而然地学会默读这样一种阅读方式。
新课标更加注重保护学生的个性。学生是独立的有思想、有主见的行为个体;也在低段口语交际中,增加了一点“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的要求,老课标中为“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老课标重在学生发表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非常有想法,但是一当需要讨论交流时,就沉默了,不愿意在众人面前展露自己的口才,或者是别人讨论的题他都没有兴趣。而新课标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胆量,只要敢于站起来发言,就给予肯定,至于发言内容是否精彩我们暂且不要求,把学生的胆量锻炼出来了,发言内容是可以在不断训练中越来越切中要害的,说白了,有胆量的孩子,以后成功的概率都大许多了。
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专业新课标课程改革的感想大全(21篇)篇二十
自九十年代初以来,我国美术教育的改革一直轰轰烈烈地进行着。美术新课程标准__版出台后,网上也陆续看到了一些专家对新课标的解读,相比__年颁发的课标实验稿,本次课程标准的修订,总方针与主要内容没有大的变化。比较旧版实验稿,《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__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方向更明确、文本更精练、内容更具体,表述更理性。修订体现了美术教育专家学者在美术新课程实施若干年后,对课程标准的重新梳理,并在反思的基础上明确了发展方向。学习了一些专家的观点后又通过教育局安排的美术新课标培训,更为清晰地认知和把握修订后的美术课程标准的宏观定位与具体内容。让我理清了些思路。现具体实谈谈此次学习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学科本位是基矗。
课程性质是对整体课程教学指导思想的宏观把握,是理解美术课程标淮的关键所在。__年刚刚开始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标的制定主要是基于对原有课程的反思,提出以往中小学美术课程中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过于关注专业知识和技能、脱离生活难以激发学生兴趣等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思考进入新世纪的基础教育美术课程变革。此次__版新美术课程标准的颁布,我觉得除了对原有内容的梳理和肯定外,其中一个重大的变化就是:__年颁布的美术课标提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这提高了美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学科地位,明确了美术学科的课程性质。但是,人文性质的宏观提法也导致了美术课程自身特征的模糊。__版的美术课标对课程性质给予了准确定位和深入阐述,对于义务教育美术课程人文性的认识更加清晰和丰满。__版美术课标修改为“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愈发凸显了其“视觉性”因素,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美术教育的一个根本性特点,即“物质材料的依赖性”和“直观形象性”的特点。把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落到了实处,同时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美术课程的工具价值进一步得到提升。这是因为,学科本体始终是理解美术教育的基础所在。
二、人文性质是出发点。
美术课程的人文性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一直的追求,美术教育不是单纯的技术教育,它孕育于丰富的人文背景之中。美术能对现实生活和自然界事物进行直接模仿,能形象的再现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各种不同社会生活场景和自然景象。美术通过可见、可触的具体形象,以静止、凝炼的画面和艺术造型来表现客观世界的美丑属性和作者的审美意识,给观赏者以审美的认识、教育和感染的作用。美术与时代、社会、艺术家的生活阅历以及阶级、民族、风俗等密切相关,美术具有的时代性、社会性、民族性等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因此“人文性”依然是美术课程所要追求的初衷。新课标对此也做出了着重强调,提出“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可以看出美术课标立足于21世纪的视觉文化时代要求,一方面看到了以往美术课程丰富的教育价值,另一方面看到了新世纪人才的视觉文化意识建构和创造力培养要求,基础教育的美术课程不是专业方式的学习,而是满足学生个体成长需要的素质教育,是学生人生发展不可缺失的精神营养。美术学科的价值,有效地包容了美术课程人文性和工具性两方面的特性。
三、素质教育是关键。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卡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醒、激发、鼓励”。两版新课标都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的重要性贯穿始终:课堂不是老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舞台。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是更应该探究知识的场所。课堂不是教师教学模式化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示的场所。成功的美术教学除了对美术学科的教学价值外,还对学生的品格、素质、能力、习惯、思维、毅力等非智力因素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润物无声给人是骨子里的东西,将伴随人的终身。
四、课程目标是导向。
课程目标决定了课程面貌,而课程面貌的具体呈现当然是课程内容。__版美术课标课程目标部分变动较大,具有明确的导向作用,充实和调整了总目标的内容,首先强调了“美术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随后调整了目标表述的文本结构,总目标下面分述了四个学习领域的目标,而且在每个学习领域中对三维目标进行分解,内容也依据三个维度来设立,条理更加清晰,内容更加全面。分目标由原来的表格式调整为文本表述,既避免了原目标中各个学段在同一学习领域中的目标重复,又使分目标的表述语言更精练。
课程内容的说明更简洁,各个学段的课程内容中有两个学习领域的变动比较大,一个是重新组织了“设计·应用”的内容。第二是增强了“欣赏·评述”的内容。除此之外,新课标将原来的“评价建议”调整为“评价要点”,内容不再以“是否”开头,这说明对学生的评价不再只是肯定或否定的,而是更加全面。对于应知应会的知识与技能,表述更加明确,教师把握不同年级不同学习领域的课程教学时,可以将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体系进行对照,既考虑到教学对象不同年龄发展需求选择三维目标的侧重点,又不以偏概全脱离美术课程总体目标的要求。这其实是对课程总目标的细化和丰富,是美术课程目标完整体系的一部分,从整体入手,然后分解阐述说明,最后在具体实施时回到整体把握。帮助美术教师深入地把握美术教学追求。
五、面向全体学生是核心。
__版新课明确指出标“面向全体学生”的核心理念,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面向学生的各个方面,通过美术这一活动形式来发掘孩子们自身的潜能,培养孩子们敢于追求美、勇于创造美的精神。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是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和任务。这种教学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紧紧联系客观环境。充分发挥学生各方面能力。因势利导、全面有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它不仅要求传授一般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还把审美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核心内容。必须从每个学生的不同素质和气质出发。进行灵活而具体的双边教学,才能因材施教,极大地调动学生对艺术的探索精神,培养和发展具有个性特征的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想。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学习和探索中得以健康发展。成为具有终身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六、培养创新能力是重点。
法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发出来……。”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步入21世纪的今天,一个国家人民的创新意识显得尤其重要。美术教育责无旁贷,因为美术教育被公认为是培养创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学科,是培养创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所以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美术的方法,将创意转化为具体成果。怎样发掘学科优势,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高素质人才,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的不断追求的目标。
七、体验性学习是手段。
从新课程标准划分的四个学习领域中,我们可以看出,新旧两版课程标体验性学习是美术教学的主要方式。尤其是__版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而教材内容则是固定的、静止的,为学生学习增加了障碍和困难,这时,教师的作用就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的特点,注入体验性学习的方式和方法,使教学内容成为具有趣味和充满活力的各种学习活动。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的体验,让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体验,这样,就有机地创设了体验学习地情景和体验学习气氛,使学生对活动产生兴趣,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获得了对学习美术的持久兴趣。
八、科学评价是保证。
美术教学评价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全面的美术教学评价不仅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心智及创造力的成长情况,及时给予学生启发和帮助,而且使教师明确学生表现自我时的需要并给与激励和支持。在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应该是,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重视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强化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以及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而在美术活动表现评价时,则要求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行为,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能力,探究能力,认知水平以及交流表达的能力等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这又是美术课程标准中对教学评价精辟的阐述。
面对这场深刻而全方位的新课程改革、日益复杂的学生思想道德,新课标的学习为我们这些在一线工作的美术教师做出了更为明确的教学指导,犹如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使我们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开朗,对美术教学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其真正的精华在于教师要以丰厚的教学技能,出奇制胜的教学设想和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把握住学生的兴趣点,叩开教育之门,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推动每一个学生终身美术素养的全面提高。
专业新课标课程改革的感想大全(21篇)篇二十一
有学生“乐学“才能”“好好学”,才能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
二、以“学”为主。
强有力的占据了化学课堂,对实验的操作,现象的观察,都需要学生自己主动探究才能真正让她们掌握知识。其次要让她们多观察多思考。要化学的头脑去看待生活中化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诱发他们向高层挑战的求知心里。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学好化学关键在于激发他们的兴趣!
化学学科培训心得新兴中学尉亚茹化学学科的培训,是我第一次参加,对于初代化学的我,此次培训有着不一样的意义,它让我脑中的很多疑问都有了答案!
首先,让我明白了化学学科的特点,以及如何去教。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之一,它有特定的概念和原理,以及专门的化学语言,还具有较强的经验性。对于这样的学科,我们旨在教会学生用专门的化学语言来描述生活中的化学变化!
其次,让我找到了复习的方法。
赵瑞玲教授的“记住它,提升它”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化学作为“理科中的文科”,需要识记的内容比较多,因此我们只有先让学生记住应有的一些基础知识,才能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的能力!其中的“分类整理法”“归纳提升法”为我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第三,让我明确了老师在课堂上应有的角色。
湯红妮师《做一个智慧型老师》的报告,给我感触最深的是她其中“解放自己,让学生动起来”这个观点,以学生为主体,天天都在喊,但实际却做不到,每次上完课,似乎都是老师喊得筋疲力尽,学生听得昏昏沉沉,看不到任何效果。听了汤老师关于“如何巧记元素符号和化合价”的案例,才恍然大悟,原来化学课可以这么上,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快乐!
最后,让我清楚了化学教学的方向。
郭新峰老师对初中化学新课标的讲解,让我明白了,今后化学。
学科课改的方向及其范围!化学实验要真正的走进课堂、走进学生;课堂教学要达到开放与实效的双赢;知识教学要转变观念和方式;评价要多样化、有发展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对化学的兴趣!
总之,此次培训,我收获颇多,对我今后的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
回顾以往的教学过程,感到自己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尤其在教学中时常会遇到这样的苦恼:学生不理解内容,自己还教得特别累。在新教学理念的支配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怎样才能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尊重学生个人的感受,一改以往语文教学孤立,封闭,僵化的局面,现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新课标》中的课程理念这一部分中,提到“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压抑学生兴趣和热情,影响学生发展思维和智力的状态,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的保持。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环境下,自主探索,讨论总结,获得成功。所以我认为,教学要实现学生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教师就必须彻底的转变教学观念,用新的教学观、教学方式去面对课堂、面对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首先,我们应认识到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不是被灌输的器皿,不是书本的奴隶,不是教师的“应声虫”,而是具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学生。因此,真正的教学应该从关注学生的实情,了解学生的需要开始。同时,还应特别关注全体学生,注意学生间的学习差异,并且承认这种差异,从而更有针对性的、更有效的采用不同的方法,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个人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要了解学生的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教师不仅要敏锐地发现这种变化,而且要有效地促进这种变化,永远要对学生满含期待。
我们只有切实地做到了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更多地欣赏和鼓励学生,将人生的美好前景展示在学生面前,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教育才会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