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是社会组织的重要形式之一,是人们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场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单位管理经验,供大家参考借鉴。
热门容积和容积单位教案反思(汇总20篇)篇一
人教板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容积与容积单位一课。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是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而且体积和容积又是学生比较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因此,本课的设计理念是:
1、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
2、猜测、直观、体验是创造的基础。充分的操作、实验,利用直观进行思考,这也是培养空间观念的主要方法。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容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初步理解、容积的概念和容积单位。
2、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在教学本课时,我先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
(1)、将一瓶矿泉水倒在纸杯中,看看可以倒满几杯。
(2)、估计一下,一纸杯水大约有多少毫升,几纸杯大约是1升。
(3)、说一说,哪些物品上标有毫升、升。用做实验的方法来得到结论。通过理解容器,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一个容器的体积与容积的比较的过程,使学生理解容积与体积的区别。掌握了容积的概念和容积的计算方法。
回顾起来有如下几点体会:
1、在学生比较身边物体的体积、容积大小的过程中,产生怎样比较体积相近、容积相近物体体积、容积大小的问题,使数学问题的产生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实践,在启发学生设计实验的过程中,边观察、边思考、边表达,初步建立容积的概念,发展学生对空间的理解。
2、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进行练习,加深体验,拓展知识。
3、如果在课堂上老师的提问再少一些,再放手一些可能效果会更好。
4、如果学生能参加小组的直观实验活动,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总之,只有不断的学习、研究,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热门容积和容积单位教案反思(汇总20篇)篇二
《容积和容积单位》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
我首先复习了体积的概念和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并检查了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记忆为新课教学容积和容积单位做好知识铺垫。由于《容积和容积单位》是一个概念性的课,我采取让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学并小组内交流后教师针对教材知识挖掘文本后的隐藏的疑难点进行点拨释疑。学生只用了五分钟就把自学目标完成,剩下足够的时间通过有趣的实验和闯关活动对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可能出现的难点进行强化训练。通过释疑学生弄清楚了以下有趣的问题:
1、容器是有一定空间的空心物体,像魔方等实心物体就不是容器,就没有容积。
2、容积是容器所能最大限度容纳物体的体积,如果杯子中水没装满是200毫升,200毫升就不能称为杯子的容积。
钟就测算出来了。你们知道怎么测的吗?学生兴致很高,想到了给灯泡装满水,测水的体积就算出灯泡的容积了。这时我顺势抛出下一个问题:怎么测算这个灯泡的体积呢?为学习下一课《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打下伏笔。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测量、自学、合作交流、迁移类推等学习活动,整个过程学生兴趣盎然,较好地掌握了“容积”这一新概念,感受到1升和1ml的多少,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厘米。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
但也有以下几点需要改进:
1.课堂上教师语言不够幽默生动。
2.实验没有让全体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只在同学们讨论设计出实验方案后让小组代表实验操作了一下。
3、教师基本功不扎实,板书不精美简洁。
热门容积和容积单位教案反思(汇总20篇)篇三
今天在班上上“容积和容积单位”这一课,上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本以为这节课会上的很成功,哪知学生并没有学习的兴趣,课堂氛围很压抑,竟然有部分学生只顾在底下玩手中的盒子,似乎对这节课的内容漠不关心。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上完课后我仔细地想了想原来的教学设计。
原来设计的思路是“认识容积——学习容积计算——认识容积单位”,学生在观察教具中认识容积的意义,再让学生想一想要求木盒的容积就是求哪里的体积?它要怎样计算?通过自学知道容积的单位以及它和体积单位的关系,最后在练习中学会容积的计算。是按照教材思路处理的,和学生的生活环境距离比较远,学生学习兴趣不浓。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数学源于生活,因此,应让课堂教学贴近学生,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所以在备课时要认真钻研教材,又要能不拘泥于教材,有时要能突破教材的束缚。于是我又尝试进行了新的教学设计。
再观察这个空间是什么形状的,把你观察到的和大家交流一下,绝大部分同学观察出空间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这样就把空间转化成了图形。通过这一步,这时学生其实已经知道计算容积的方法是用计算体积的方法。在观察中让学生体验到自我的力量,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接着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量出盒子里面的长、宽、高,再计算出盒子的容积。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培养了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单一地呈现例题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自学书上的容积单位知识后,小组交流并整理自己所学的知识,再在班上交流……,最后布置学生在课后到超市调查标有容积单位的商品和它的容积是多少,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把这一设计在另一个班进行了教学,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学生根据测量解决问题,尝到了成功的乐趣。课外调查让他们在生活中去寻找、发现、认识数学及掌握数学。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都在实践中、交流中轻松地学习。
通过这节课,我体会到教师应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有目的地对教材内容进行改编和加工,使教材变得生动,更贴近学生实际。例如课本上是在认识容积和容积单位后学习容积的计算的,而在后面的设计中我让学生先观察自己手中的盒子(自备的墨水盒、饼干盒等)的空间形状,再动手操作量出盒子里面的长、宽、高,并计算出盒子的容积。这就变成了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的欲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热门容积和容积单位教案反思(汇总20篇)篇四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体积单位之后,进一步学习容积和容积单位。
容积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教材重视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理解它们的意义。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容积的概念。
在教学容积单位:“升”和“毫升”时,为了让学生的感受深刻,课前让学生准备了一些生活用品,观察他们的容积多少,在同学互相介绍的过程中,了解1升和1毫升的大小。
接下来教学容积的计算方法:对于规则物体如:长方体和正方体容积的计算方法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下相同,但不同点是,计算体积的数据需要从外面量,计算容积的数据需要从里面量。采用教师教授,学生练习巩固的方式。
不足之处:
在计量容积的单位时,可以用体积单位,但表示液体一般用“升”和“毫升”。部分学生在实际表述物体的容积时,不能很好地灵活运用。
学生对升和毫升的大小还不能很好的理解,应该让学生小组之内活动,自己实践一下,加深学生的理解。
热门容积和容积单位教案反思(汇总20篇)篇五
《容积和容积单位》属于第二学段“空间和图形”这一领域里的内容。依据课程标准,本课的具体目标是:“通过实例,了解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升和1毫升的实际意义。
《容积和容积单位》是这一单元第三节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中的第六课时,它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含义和计算以及体积单位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一节数学概念课。教材把这一内容安排在“体积和体积单位”的后面,意图就是让学生运用体积的概念、单位和计算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容积的概念、单位和计算方法。
教材首先用描述和定义的形式说明了什么是物体的容积,计量物体的容积,就用体积单位。接着教材出示了生活中常见的药水瓶、饮料瓶上的容积单位,介绍了计量液体的体积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以及它们与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并设计了一个小组活动,让学生利用瓶装矿泉水和量杯来感知升和毫升的实际大小,最后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品上标有升和毫升。这一意图不仅是让学生深刻地感知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也能体会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学生们第一次接触容积和容积单位,对学生来说怎么样更好的理解容积的意义是重点,也是下一步学习容积的单位和计算方法的基础,还能更好的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体积,所以根据这点我们制定了以下几点教学目标:
1、经历容积概念的理解过程,体会容积和体积的联系与区别。
2、掌握升与毫升间的进率以及它们和体积单位的关系,并通过实践活动感知1升和1毫升的实际意义。
3、在观察和比较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及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是了解容积和体积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概念的理解是概念教学的中心环节。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复习体积的有关知识,并计算牛奶盒的体积,为容积的学习做好铺垫。接着通过估一估、看一看、说一说体会牛奶盒的容积和体积的区别,进而揭示出容积的含义。教学容积单位时,先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找标有升和毫升的物体,并出示一个装有1立方分米的纸盒,让学生体会计量容积一般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的体积时用升和毫升,并通过实验让学生体会容积单位之间的关系,最后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感知容积单位的大小,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在学法指导上,采用了模仿记忆、小组合作和动手操作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体会牛奶盒的体积和容积的区别后,揭示出了牛奶盒所能容纳牛奶的体积就是这个牛奶盒的容积,让学生模仿这个含义说说其它容器容积的含义,并归纳出什么是容积。这节课中预设了三次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启迪,多向交流,互补完善,增强自信。动手操作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学习方式,本节课有三次动手操作,每次操作都要经历猜测——讨论实验方案——合作实验——汇报成果三个过程,杜绝实验的盲目性,让学生带着问题和目标动手。
一、复习旧知。
1、回忆知识要点: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学习了体积和体积单位,你有哪些收获呢?
2、计算牛奶盒的体积:请同学们利用尺和计算器算出桌上牛奶盒的体积,比比哪一小组最会合作。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牛奶盒。
体积265。848(cm)二、探究新知。
1、教学容积的概念。
(1)估一估:这个牛奶盒能装多少牛奶呢?你为什么估得比这个数据小?(因为包装纸占了空间,牛奶盒的包装纸有厚度。)。
热门容积和容积单位教案反思(汇总20篇)篇六
引发学生回答:容积与体积、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之间应该有某些联系。
学生回答了以上问题之后,带领学生回忆体积的含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物体的体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冰箱的体积就是冰箱所占空间的大小,让学生比划一下冰箱的体积:从外面量出它的长、宽和高。
回忆了体积的有关知识,然后顺势利导:老师打开冰箱的们,把冰箱里面的空间放满实物,这些实物的体积是冰箱的体积吗?这些食物的体积是冰箱的什么?引出容积的概念。
容积中,容是什么含义?积呢?可以理解为:容纳物体的体积。
继而思考:谁容纳物体?引出容积的概念: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就是它的容积。
以冰箱为例子,说出冰箱的容积和体积分别指的那一部分?继而找出体积与容积的不同:
体积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从外面测量体积,容积是它所容纳物体的体积,从里面量,同一个物体,体积要比容积大,因为容器有厚度。
马上有学生回答:“容积单位有升和毫升。”
再次指导学生一字一字地读,根据书上说的“计量容积一般用体积单位”,让学生理解容积单位不仅有升和毫升,还包括立方米、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只有计量液体的的集体,采用升和毫升做单位。
一升水有多少?一毫升水有多少?建立相对应的容积单位,对孩子来说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虽说学生经常喝的奶和常用的墨水瓶上都有容积单位,但是毕竟留心的没有多少个。在这里,重在找学生常见的容器,先初步了解。然后正式介绍,一升就是1立方分米,1毫升就是1立方厘米。然后让学生自己推出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整体回顾这节课,感觉思路是很清晰的,课堂效果也很好,但是,在读书和审题方面,力度还是不够,尤其是准备的学具方面,还是不到位,提前让学生照一个打针用的针管,看看刻度,效果更好。
热门容积和容积单位教案反思(汇总20篇)篇七
这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进率之后学习的,是建立在学生对“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上课之前,我先让学生搜集一些饮料瓶、药瓶、牛奶盒等容器,学生已有初步认识,再通过操作演示,让学生直观感知“升”与“毫升”的区别和联系后,理解了“1升=l000毫升”。
通过教后反思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教学注意:
先是引导学生对已学的体积知识进行复习,然后通过出示实的长方体和空的长方体,向学生暗示“体积”与“容积”这两个概念,并引出了今天的课题。
首先,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容积,接着让学生自学课本,使学生知道计量液体的体积一般用“升”和“毫升”作单位。并进行了以下活动:(1)将一瓶矿泉水倒在纸杯中,看看可以倒满几杯。(2)估计一下,一纸杯水大约有多少毫升,几纸杯水大约是1l。(3)说一说,哪些物品上标有毫升和升。用做实验的方法来得出结论。然后,教学了例5,让学生明白,长方体和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要从里面量长、宽、高。这也是求它本身体积的区别之处。最后,教学了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如西红柿、梨??)怎样求得它们的体积。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操作、测量、看书、迁移类推学习活动,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地位。教学效果还可以,回顾起来有如下几点体会:
1、理解容器,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一个容器的体积与容积的区别时,新概念与旧概念的区别和联系上所花的时间较少。特别是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这句话,我只是一句带过,要是能举例,如(计量这个长方体的容积就用立方分米??)。
2、容积单位(l和ml)的建立,由于做试验,时间稍长了点。特别是让学生产生了容积单位只有l和ml,在做书练习九的第3题时,“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返回舱的容积为6,班上有一半的学生误填了“升”。要是在一开始,就讲明,计量容积,常用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如果是液体,还有另一种单位l和ml,效果会更好。
3、练习题的一题多解时,(书52求珊瑚石的体积是多少)对于简便算法讲解得还应放慢点,让学生理解底面积不变,水位上升的高度之差与底面积的乘积就是珊瑚的体积时,老师应该板书,并指正学生的板书1×8×8=64(立方厘米),不易理解,而是用v=sh,8×8×1=64(立方厘米)更好。
热门容积和容积单位教案反思(汇总20篇)篇八
体积与容积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内容是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概念的重要载体。教材非常重视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理解它们的意义。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本着“依据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的原则,对教材进行了处理;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发展,在学生在观察、操作、比较中充分感受体积与容积的意义,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
课的开始,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观看动画片《乌鸦喝水》,从中提出蕴含的数学问题---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学生在观察中初步感知乌鸦喝到水的原因――石子挤压了水的位置,水面升高了;同时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我让学生比较两个容易分清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在教室里找一找、比一比,哪些物体占的空间大?哪些物体占的空间小?”进一步把“占空间”、“大小”这些词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唤起学生对日常所见事物的表象和感受。最后比较两个难以分清的物体所占空间大小。
体积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借助操作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新课教学中我设计了两个操作活动。一是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进一步感知物体是占有一定的空间。如让学生猜想:把一个土豆放入装满水的杯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然后让学生明白为了验证猜想,必须得验证,培养学生对科学严谨的态度。通过验证得出,土豆也占有一定的空间。二是通过“水面升高了”来体验“土豆也占有一定的空间”,使“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变得可观察、可感受。师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边观察、边思考、边表达,逐步建立起体积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在巩固练习中让学生利用小正方体按要求“搭一搭”,让学生在操作中加深了对物体的体积的理解。
对容积概念的教学,我还是采用观察的方法,在观察中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容器”,明确了什么是容器后,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所能容纳”,这时我利用水杯中装有一些水的例子来说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观念。容积与体积的意义有什么区别是本节课的难点,我为了能让学生区别体积与容积意义的不同,我做了一个实验:用两个瓶子,一个瓶子里装满水,一个瓶子里装了一些水,让学生说说哪个瓶子里水的体积就是瓶子的容积。我还让学生结合课件说说冰箱的体积与容积分别指什么;我又找了两个外形一样大小,但容积相差很大的盒子,让学生知道体积一样大,容积不一定一样大,让学生在辨别中区别体积与容积的意义。
我安排了玩一玩:一团橡皮泥,小明第一次把它捏成长方体,第二次把它捏成球,捏成的两个物体哪个体积大?为什么?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对橡皮泥任意变形,深化对“形状改变,体积未变”这个比较抽象内容的认识。
为了加深学生对体积与容积的深层次理解,设计了“判断题和选择题”这一教学环节,2个习题非常有针对性,进一步理解体积与容积的意义,选择题将“物体的表面积、体积、容积”三者融为一体,让学生在似乎探险的历程中,进一步感受表面积、体积、容积三个概念各自不同的内涵,再次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但这节课也有一点遗憾:1.教学体积、容积的概念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自主学习,由教师把概念直接拿出,没有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教师的提问欠缺有效性,导致学生难以回答。
热门容积和容积单位教案反思(汇总20篇)篇九
如果问某一个成年人1升水和1毫升水是多少?或者让其估计一下某一个物体的容积,我想大部分人不会有很大的把握来回答。也许有些人根本就不知道1升水和1毫升水是多少,只知道其进率是多少。为什么会这样,我想有两个原因,一是:我们成人在小的时候完全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师采用的是灌输的方法,没有让学生进行真实的体验。二是:在日常生活中只看到商标的标识,而没有工具进行称量。《容积和容积单位》是五年级下册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体积和体积单位及体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了能够避免上述出现的问题,我在设计教学时融汇了北师大版和人教版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处理,选取了两套教材中较好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及呈现方式,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知道容积的含义,认识容积单位,建立1升和1毫升的表象,并且能比较准确地估计出物体的容积是多少。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在课堂中我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大量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所以本节课学生能做的教师决不代替做,学生能说的教师决不提前说,把大量的时间还给学生。因此学生对容积概念的理解,体会容积和体积之间的关系,推倒容积单位之间的关系等,都是通过学生自己去概括总结,发现获得。教师真正起到的是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
美国华盛顿一所学校,一进门有这样三幅横帘:“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这些都是强调学生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心理学研究表明,经过学生个人亲身探索和发现的过程,更能把已知的真理变成学生的真知。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人人动手参与操作,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探索,自己发现。与其指示学生如何做,不如让学生自己试着做,边做边想。在教学容积和体积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时,我让学生做一个实验:把1升水到入1立方分米中,把1毫升水到入1立方厘米中,看看同学们有什么发现?通过亲自动手,亲自观察,我相信会给学生一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学过程中,我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这会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获取知识。这样,学生对知识就会有更深入的理解,各方面素质也会得到和谐发展。
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往往不需要非常精确的结果,有时受条件的限制我们也无法得出精确的结果,这就需要人们进行比较准确地判断。因此估算就显得尤为重要。本节课的内容在现实生活中更是难以像质量那样很容易的得出精确的数据。因此在学生建立1升和1毫升表象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进行充分的估算。让学生能比较准确地估计出物体的容积是多少。同时为了让学生感受所学内容的应用价值,我选取的物品都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如:牛奶,饮料,洗发液等。又让他们对自己经常用的水具进行估计,知道自己一天喝多少水。而且我也让学生知道人一天大约要喝1000—20xx毫升的水。使他们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有这样密切的关系。从而激发学生学好估算的兴趣。
热门容积和容积单位教案反思(汇总20篇)篇十
通过教后反思认为有以下教学注意点:
1、根据体积计算公式,求得的结果应带体积单位。如果要求的容积结果是“升”或“毫升”,必须化单位。
2、做一做第2题要注意算法多样化。除用现有体积-原有水的体积=珊瑚石的体积外,还可以利用转化思想,根据增加的水的体积就是珊瑚石的体积来列式。
两天的教学也并非一帆风顺。主要有以下一些困惑:
1、升(l)与毫升(ml)这样表示对吗?
教材明确将升用大写字母“l”表示,而毫升却用小写字母“ml”表示。这与以往千克(kg)与克(g)明显不同。有学生质疑“升用小写字母l表示行吗?”、“毫升(ml)这样写对吗?”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升(l)与毫升(ml)这样表示都对。
由于本课重点是认识容积,对升和毫升强化较多,因此教材第3题填“航天飞船返回舱的容积”时,许多学生还局限在液体容积单位的选择中,没能正确选择合适的容积单位填空。当我以教材50页“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的体积,如水、油等,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向学生解释时,他们例举书上习题反问我。
生1:第10题是求微波炉的容积,微波炉一般是用来热食物的.,又不是用来装水的,为什么问题是容积是多少升呢?”
师:微波炉可以用来热汤、加热液体,所以它的容积用升作单位。
生2:那微波炉还不是可以用来加热饭、馒头。返回舱里还不是可以放水。
虽然,我出示1立方分米的教具帮助学生通过逻辑推理得出航天飞船返回舱的容积是6升(即6立方分米)太小,不符合生活实际。说明当容积太大,无法用“升”或“毫升”表示时,可选用体积单位“立方米”。但是在具体应用中,学生仍旧反映除液体外,他们还是分不清哪些计算结果要化成容积单位升或毫升,什么时候该填体积单位或容积单位。如53页第5题求冰柜的体积,如果题目没写明容积是多少升,学生就很可能只算到立方厘米就结束了。在课堂作业中要学生填单位名称:一个游泳池的容积是1500。很多学生看到是水池,就填写了“升”。
热门容积和容积单位教案反思(汇总20篇)篇十一
“容积和容积单位”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操作演示,充分感知,从生活实际入手,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实物进行直观操作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容积的意义,建立1升、1毫升液体的量是多少的表象,理解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使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内容具有理性的认识。
本节课首先完成的教学目标是理解容积的概念,理解容积单位要联系生活的实际,不仅只限于教材提出的的油桶、箱子、仓库更重要的,有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找出自己身边的容器,要通过小组展示,只有这样才能打开学生的思路,比较出容器和实物的区别。这个环节学生是非常喜爱的,所以非常气氛非常活跃,教学而效果也非常好。
第二个学习目标是认识和掌握体积单位,学习中首先要联系实际在哪里见过l、ml,这些容积单位,这些单位是在哪些商品上见到的,要通过小组展示,班级展示,通过展示使学生认识到容积单位的用途之广,认识到容积单位是计量液体的体积的。教学中我们使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学习容积单位的。学生认知容积单位还要联系体积单位,通过知识的迁移理解一升、一毫升的大小,掌握知识之间的进率。学生理解升和毫升还要通过实验的方法,小组结合用量筒或量杯度量液体的体积,在实践的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进一步认识容积单位。
第三个学习目标是如何计算容器的容积,学习中,学生要通过实验操作的方法,去达成学习目标,去量一量一个方体容器的长宽高,通过操作测量,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容积是求容器里面的的体积。这个环节的教学注重了学生的形成过程,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联系实际,通过比较、测量、计算,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体积与容积、体积单位与容积单位的区别,让学生明确体积与容积,体积单位与容积单位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是本节课达成目标的主要的教学方法。
热门容积和容积单位教案反思(汇总20篇)篇十二
《容积和容积单位》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体积的概念及常用的体积单位,明确了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并且能够较熟练地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而且,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在教学了本节课之后,我对本课进行了反思。
在教学设计上,依据20xx版新课标的要求,我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学段特点,我在课上多次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实验、等数学活动,注重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让学生充分动手、动脑,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在课的开始,我利用“猜猜那个盒子装的多?”的小游戏来导入,在学生不同的猜测下,教师进行验证。学生看到结果与自己的想像不同,从而感受到体积大的物体不一定装的东西多。教师顺势指着盒子的内部空间,揭示容积的概念,导入本节学习内容。通过这个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让学生感受容积的概念,理解容积表示的具体含义,并能初步辨别容积与体积概念上的不同。
在探究容积单位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掂一掂1l水,然后教师出示容积是1立方分米的盒子,让学生猜想如果把这1升水倒进这个盒子里,可能会发生什么现象?根据学生的猜测,教师演示:将1升水慢慢倒入盒子中,使学生直观发现1升=1立方分米。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在猜想、验证的活动中,建立了1升和1立方分米的等量关系,为后面的单位换算奠定了基础,丰富了学生的数学经验。
在感受1毫升水时,我设计了学生的小组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这样的小组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思维活动,而亲身实验得到的结论会使学生的记忆更深刻。实验后,学生得到1ml=1cm3。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与观察对比中体会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的关系。在小组合作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增强学生的动手意识。
在对升和毫升的关系这一教学环节中,我并没采取直观实验的方法,而是让学生根据1l=1dm3,1ml=1cm3来试着对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来进行推导。由于有了前面实验的基础,以及对旧知识的迁移,学生能够很快地推导出1升=1000毫升,而且学生能够清楚的表达出自己的思考过程。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充分发展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及合情推理能力,并且使学生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在本课的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教学容积的计算方法时,我采用的是教师直接揭示的方法。而课后经过反思,我认为,如果这部分知识采取让学生自学的方式,学生学习的效果也许会更好。
热门容积和容积单位教案反思(汇总20篇)篇十三
“容积和容积单位”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操作演示,充分感知,从生活实际入手,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实物进行直观操作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容积的意义,建立1升、1毫升液体的量是多少的表象,理解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使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内容具有理性的认识。
本课新授阶段,让学生自己动手量,计算,运用体积知识导入的。这样让学生去体会容积和体积知识的内在联系。新授中,教师根据知识迁移的规律,让学生运用有关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知识学习容积和容积单位,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通过比较、测量、计算,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体积与容积、体积单位与容积单位的区别,使学生明确体积与容积,体积单位与容积单位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练习的设计,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本课的教学,为学生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热门容积和容积单位教案反思(汇总20篇)篇十四
《容积和容积单位》教学反思五年级数学容积和容级单位教学反思容积和容积单位的教学是在体积和体积单位之后,学生对体积有了一定的认识,体积单位已掌握,明白其大小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能用其解决问题。容积的概念较抽象,理解是重点,鉴于此,让孩子带着问题去预习,上课直奔主题“通过预习,你知道什么是容积了吗?”孩子都能找到答案,但都是在照本宣科。所以老师要求“通过别的例子说明什么是容积”,学生举得例子都很好,这说明一是他们的预习奏效了,二是生活经验对他们很重要。然后找到学生所举物体的共同点“容纳别的物体”,继而抽象出容积的概念,为了加深理解我们还讨论了“所能容纳”的意思。
用实验1升或1毫升究竟是多少,就不是只靠看书和老师讲解就能感受的到的,有句话说得好“我听过了,我就忘记了;我看过了,我就记住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强调的就是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在数学学习中,我们好多时候需要动手操作来理解知识。
本节课的另一个任务就是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容积,其实一部分同学通过对容积意义的理解和一定的生活经验是知道容积的计算方法的,另一部分同学是可以通过细心阅读课本发现的,不仅如此,还可以读到体积和容积的联系与区别。
总之,这节课是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通过操作、观察、演示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猜测,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简单的判断和推理。有意识地创设了各种情境,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使学生产生了数学学习的成功感。
热门容积和容积单位教案反思(汇总20篇)篇十五
先是引导学生对已学的体积知识进行复习,然后通过出示实的长方体和空的长方体,向学生暗示“体积”与“容积”这两个概念,并引出了今天的课题。
二、学习新知,
共同探究。首先,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容积,接着让学生自学课本,使学生知道计量液体的体积一般用“升”和“毫升”作单位。并进行了以下活动:
(1)将一瓶矿泉水倒在纸杯中,看看可以倒满几杯。
(2)估计一下,一纸杯水大约有多少毫升,几纸杯水大约是1l。
(3)说一说,哪些物品上标有毫升和升。用做实验的方法来得出结论。然后,教学了例5,让学生明白,长方体和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要从里面量长、宽、高。这也是求它本身体积的区别之处。最后,教学了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如西红柿、梨)怎样求得它们的体积。
三、巩固练习,
针对不同的题,设计了单位换算,强化了容积和体积的概念,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操作、测量、看书、迁移类推学习活动,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地位。教学效果还可以,回顾起来有如下几点体会:
1、理解容器,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一个容器的体积与容积的区别时,新概念与旧概念的区别和联系上所花的时间较少。特别是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这句话,我只是一句带过,要是能举例,如(计量这个长方体的容积就用立方分米)。
2、容积单位(l和ml)的建立,由于做试验,时间稍长了点。特别是让学生产生了容积单位只有l和ml,在做书练习九的第3题时,“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返回舱的容积为6,班上有一半的学生误填了“升”。要是在一开始,就讲明,计量容积,常用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如果是液体,还有另一种单位l和ml,效果会更好。
3、练习题的一题多解时,(书52求珊瑚石的体积是多少)对于简便算法讲解得还应放慢点,让学生理解底面积不变,水位上升的高度之差与底面积的乘积就是珊瑚的体积时,老师应该板书,并指正学生的板书1×8×8=64(立方厘米),不易理解,而是用v=sh,8×8×1=64(立方厘米)更好。
热门容积和容积单位教案反思(汇总20篇)篇十六
了一定的认识,体积单位已掌握,明白其大小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能用其解决问题。容积的概念较抽象,理解是重点,鉴于此,让孩子带着问题去预习,上课直奔主题“通过预习,你知道什么是容积了吗?”孩子都能找到答案,但都是在照本宣科。所以老师要求“通过别的例子说明什么是容积”,学生举得例子都很好,这说明一是他们的预习奏效了,二是生活经验对他们很重要。然后找到学生所举物体的共同点“容纳别的物体”,继而抽象出容积的概念,为了加深理解我们还讨论了“所能容纳”的意思。
用实验1升或1毫升究竟是多少,就不是只靠看书和老师讲解就。
本节课的另一个任务就是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容积,其实一部。
还可以读到体积和容积的联系与区别(这也是这节课的一个难点)。
总之,这节课是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通过操作、观察、演示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猜测,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简单的判断和推理。有意识地创设了各种情境,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使学生产生了数学学习的成功感。
热门容积和容积单位教案反思(汇总20篇)篇十七
1、涉及新概念的新授课要把握好时间,前20分钟可以用来讲新课,后20分钟应该有练习题目。在练习题目中,涉及到新课的内容可以再次点出,再次让学生加深印象,这样就节约了时间。在常规课堂中,切忌概念的讲授花费很多时间,概念讲得越多,学生可能越糊涂。其实学生头脑里已经对新概念有所认识和体会,我们只需要把新概念与旧概念的区别和联系讲清楚就行。
2、心中要清楚上课的步骤、层次关系和逻辑关系。可以简单把课堂分成若干板块,要清楚每一板块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如果在课堂中,学生有提出不适合的问题,教师可以不必要迁就学生,一定不能忘记自己上课的步骤。可以把学生的提问牵引到自己要上的内容上,使得课堂结构流畅自然。
3、一定要点清楚:体积是从物体外面量,容积是从物理里面去量的,容积是所装物体的体积。这是体积容积的区别。还要点出,体积和容积是不一样的概念,只不过单位和进率类似而已。既要让他们意识到容积与体积的不同,又要让学生明白容积与体积相类似的地方。
4、设计的练习题目要有层次性,每一道题目都要与之前的题目同而有所不同,让学生一步步感觉变化。
5、练习题中,让学生会用l,ml表达液体的体积,也要会有立方米这一个单位,让学生明白容积的单位不仅仅有l,ml还有立方米。这一点很重要。
6、尽量使一节课的容量大些,这样有两个好处: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思考更多的问题;还能让教师上课的节奏感加强,不会拖沓,也能让课堂紧凑,让听课的人也有东西可听。
7、“填上合适的单位”与“转换单位”这两类题一定要把单位和进率都讲了后再练习,不要分开讲分开练。学会一个新的单位后,要马上让学生猜猜一些物体应该用哪些单位,再让学生想想生活中的物体有跟这单位适合的。比如。教了升,毫升后,可以让学生猜一猜一瓶矿泉水有多少毫升,然后让学生想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大约是一升。
8、举的例子尽量少,如果能从一个例子中引申推广出很多问题,这样的例子最成功。但是也要注意情境的变换也很重要。
9、上课时,老师尽量不要多站在讲坛上,要走到学生中间去,跟同学们一起思考问题,这样学生看到讲坛上没老师,也不会那么拘谨。
10、当学生在做练习题目时,找几个中下水平的同学研究,如果他们做错了,小声问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做,让他们及时改正错误。及时发聩非常重要。
12、现在提倡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就要让学生多讲,如果要让学生多讲,就要设计若干问题。把课堂中的重点、难点设计成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把难点、重点提出来,然后又让学生自己去做。这样效果不错。切忌老师一个劲的讲:这个很重要,这个非常重要。老师光说重要没用,学生体会不到,所以只能通过问题设计,让学生感受什么东西重要。好的课,学生会发表出非常多的意见,解题的思路是非常丰富的。
不知道哪个教育家说过: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可见反思极其重要。错过了两年半,希望这半年能补回来吧!
热门容积和容积单位教案反思(汇总20篇)篇十八
“容积和容积单位”这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进率之后学习的,是建立在学生对“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上课之前,学生根本不知道上什么内容,当我捧着水槽、量筒等教具走进教室的时候,还有学生问我“老师,你上科学课啊?”所以,我觉得,学生的疑惑的表情是非常正常和真实的。通过操作演示,让学生直观感知“升”与“毫升”的区别和联系后,理解了“1升=l000毫升”。
1、根据体积计算公式,求得的结果应带体积单位。如果要求的容积结果是“升”或“毫升”,必须化单位。
2、做一做第2题要注意算法多样化。除用现有体积-原有水的体积=珊瑚石的体积外,还可以利用转化思想,根据增加的水的体积就是珊瑚石的体积来列式。
两天的教学也并非一帆风顺。主要有以下一些困惑:
1、升(l)与毫升(ml)这样表示对吗?
教材明确将升用大写字母“l”表示,而毫升却用小写字母“ml”表示。这与以往千克(kg)与克(g)明显不同。有学生质疑“升用小写字母l表示行吗?”、“毫升(ml)这样写对吗?”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升(l)与毫升(ml)这样表示都对。
由于本课重点是认识容积,对升和毫升强化较多,因此教材第3题填“航天飞船返回舱的容积”时,许多学生还局限在液体容积单位的选择中,没能正确选择合适的容积单位填空。当我以教材50页“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的体积,如水、油等,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向学生解释时,他们例举书上习题反问我。
生1:第10题是求微波炉的容积,微波炉一般是用来热食物的,又不是用来装水的,为什么问题是容积是多少升呢?”
师:微波炉可以用来热汤、加热液体,所以它的容积用升作单位。
生2:那微波炉还不是可以用来加热饭、馒头。返回舱里还不是可以放水。
……。
虽然,我出示1立方分米的教具帮助学生通过逻辑推理得出航天飞船返回舱的容积是6升(即6立方分米)太小,不符合生活实际。说明当容积太大,无法用“升”或“毫升”表示时,可选用体积单位“立方米”。但是在具体应用中,学生仍旧反映除液体外,他们还是分不清哪些计算结果要化成容积单位升或毫升,什么时候该填体积单位或容积单位。如53页第5题求冰柜的体积,如果题目没写明容积是多少升,学生就很可能只算到立方厘米就结束了。在课堂作业中要学生填单位名称:一个游泳池的容积是1500()。很多学生看到是水池,就填写了“升”。
热门容积和容积单位教案反思(汇总20篇)篇十九
容积和容积单位是本册教材三单元体积教学后的内容,看到这样的课题我开始犯愁了,概念教学历来是教学的难点。如何使抽象的容积和容积单位教学变得形象直观,便于学生去理解?备课时我想了许多创设情境的方法,最后试想,不能从课本提供的概念入手,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去创设情境,即让学生课前收集饮料桶、酒瓶、药瓶、纸箱、纸盒等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这些东西。课上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琢磨这些东西,看能发现什么信息,从许多的信息中发现升和毫升这样的单位,到底表示什么呢?从而激发起探究的欲望,课前我脑子里还没个头绪,然而课中学生的表现竟然出乎我的预料,探究的那么自然、那么有序,个个兴高采烈,从发现信息到研究信息,再到猜想、验证得出结论都是那么水到渠成,我着实感到如果给了孩子们思维的空间,探究的时间,孩子们并不笨,真的!尤其课堂上一个孩子的疑惑更是一石击起千层浪,当我不知道如何进行下一环节容积单位的教学衔接时,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探究过程中大家还有什么疑惑吗?这时一个孩子站起来说:老师,我怎么也弄不懂体积容积单位升和毫升怎么能和体积单位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相提并论呢?我想他可能对书上介绍的1升=1立方分米和1毫升=1立方厘米产生了疑问。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我趁势引导,是啊,老师也纳闷呢?他们怎么可以相提并论呢?一个导入下一环节的问题的情境这样产生了,我心里暗自高兴。佩服这位同学提出的这么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不仅帮了我的忙,而且抛出了探究问题。于是孩子们带着问题去猜测,去验证,又通过形象的多媒体演示,孩子们探究的不亦乐乎,豁然开朗,问题解决了。从他们满意的笑脸中,我感到了孩子们确实懂了。正是有这样的课堂问题的生成,才有了孩子们探究的欲望,渐渐地他们不会只是被动的接受课本中给出的结论了,凡事总要问个为什么。这正是“我的课堂我做主的体现”
于是课后备课我总结出了这节课学生经历的学习过程的五步法:
一、收集材料,目标展示。
二、观察材料,发现信息。
三、研究信息,提出猜想。
四、交流验证,发现困惑。
五、实验解惑,得出结论。要说这节课成功的经验,并非归功与备好的充分的让学生按我设计的程序学习的教案,而是课前的教学材料的收集、课堂情境的创设给孩子们提供了探究空间和时间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热门容积和容积单位教案反思(汇总20篇)篇二十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进率之后学习的,是建立在学生对“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容积的教学和体积的教学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彼此联系,相互交织。
2.加强动手操作,使学生明确升和毫升的进率。在教学中,我提供了一个500毫升的瓶子和一个1000毫升的瓶子,通过倒两次的直观操作,使学生深刻的体会到1升=1000毫升。然后通过课件的直观演示让学生发现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不足之处:
1.根据体积计算公式,求得的结果应带体积单位。如果要求的容积结果是“升”或“毫升”,必须化单位,但是个别学生就是不重视。
2.做一做第2题要注意算法多样化。除用现有体积-原有水的体积=珊瑚石的体积外,还可以利用转化思想,根据增加的水的体积就是珊瑚石的体积来列式。
进一步明确容积与体积单位的使用范围,明确体积和容积之间的区别与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