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给人们带来了新希望和新开始的感觉,许多人会制定新年计划和目标。在这里,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精心策划的春节亲子活动,让孩子度过一个充满欢乐的假期。
最新春节的家乡风俗六年级(案例19篇)篇一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如:重阳节、端午节、清明节……我们所说的过年指的是除夕、春节、元宵节……但我最喜欢的就是除夕。
除夕那天,一大早妈妈给我换上了新衣服。吃过早饭,我就帮爸爸妈妈贴春联、福字、门神。因为要去爷爷家,所以我们上午就把春联贴上了,妈妈和我去买了鞭炮、巧克力和好吃的。
接着我们就去了爷爷家,到了爷爷家之后,我看见爷爷做了一大桌子好吃的饭菜。吃过饭后,爷爷把饺子馅端过来,我就去洗了手,像大人一样带上围裙,我帮她们擀饺子皮。我又试着把羊肉馅放到饺子皮上,再把饺子皮合上,哇!一个饺子就这样包好了。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天黑了,我立刻拿着烟花去放,首先我放的是旋转升空类的,看着它在天上飞行的样子,我仿佛看到了春天,蝴蝶像喝醉了似的。喷花类的我不敢放怕烧到了手,就让爸爸放,我来看,哇太漂亮了!到了吃团圆饭的时候了,吃着我包的饺子比她们包的饺子还要好吃。
我回到家之后,妈妈准备了好多甜品,爸爸打开了电视,我们边吃边看着春节晚会,太精彩了!睡觉前,妈妈给我了一个大红包,说是给我们小孩压岁的',希望新的一年我能平平安安。我打开一看,哇!是1000元,我心里美滋滋的,心想:这回我可以买我喜欢的洋娃娃了。
过除夕真好,这就是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
最新春节的家乡风俗六年级(案例19篇)篇二
我们这里的春节在腊八就开始了,人人都要熬腊八粥,泡腊八蒜,真称得上色味俱全。
在腊月二十三这天过小年,无论男女老少都早早起了床,大人放鞭炮。俗话说“这天是送灶王老爷上天过年的日子”因此鞭炮声格外响亮。
二十五,一扫帚扫走所有的不吉利,扫走所有的不干净。大人小孩都要赶个年集,买一些糖果,买一些水果,然后买新衣服,买对联。在二十九下午,家家户户都揭下旧对联,贴上新对联,以表示新的一年喜气洋洋。使我想起“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在除夕晚上,五点钟就已经夜幕降临了,我们一群小伙伴欢快的玩耍,手里拿着一大把自己喜欢的鞭炮。大人们则聚在一起打打牌,一直到十一点钟,该散伙了。姑娘们跳起了优美的舞蹈,小伙们则在表演摔跤,女人回家煮饺子,男人在家放鞭炮,在天上炸开时,一朵朵七色花钻了出来,像彩虹一样,又像仙女在天上撒花。吃着香喷喷的饺子,沾着腊八蒜,别有一番风味。家家灯火通宵,热闹极了。
初一,我们穿上新衣服,迎接新的一年,我们去给长辈拜年,还给压岁钱呢!
初二那天全家一起逛庙会,烧香拜佛,祈求佛保佑,平平安安。
在十五那一天的元宵节别提有多热闹了,晚上一起吃元宵,还有灯会,一个个漂亮的小姑娘举着灯笼走来走去,非常壮观。
十六便开学了,大人也开始劳动。
最新春节的家乡风俗六年级(案例19篇)篇三
屈原,为楚王宗室,担任楚王之左徒,博闻强识,志向远大。不料,却受了上官大夫的诬陷,被流放了。后来楚国的都城郢都为秦军所破,屈原悲痛不已,披头散发,抱着石头,投入汨罗江悲壮地死去。渔民们对屈原十分爱戴,怕一代忠臣之尸首为鱼虾所食,乃投米团喂鱼虾,名为粽子。
粽子本是用来喂鱼虾的,后来就成了供人食用的了,流传至今。粽子的制作材料只有艾叶和糯米。艾叶有些讲究,需又长又宽,不可枯黄,不可破损。而糯米也可佐以花生、腊肉等。粽子的制作方法异常简单,只需将粽叶裹起,倒入馅儿,封口,用线包起,放入锅中,俟粽子熟。
粽子熟了!淡青色的粽子,放在鼻前一吸,一股淡淡的清香漫入鼻中,略加糯米腊肉之味。拆开一看,艾叶上面早已沾满了黏糊糊的糯米,再把粽馅儿取出,放入碗中,就可以吃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粽子出了很多新品,如鲍鱼的、蛋黄的,皆是美味。端午节的粽味儿就更浓了。
最新春节的家乡风俗六年级(案例19篇)篇四
俗话说得好:“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春节到,家家户户真热闹!一年之中,过春节应该是大家最喜庆的日子吧。
按照我们广东的规矩,春节从扫尘开始了。扫尘顾名思义就是将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焕然一新!扫尘的传统风俗,由来已久。民谣说:“二十四,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南方称“扫屋”,北方叫“扫房”。在年节前扫尘,是中国人民一直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用青竹叶与柚子叶绑在杆上清扫屋顶天花、墙壁上的尘垢蛛网,谓之扫去“穷运”、“晦气”,来年清吉。
对联窗花,也是春节必不可少的吉祥物。大人们拿着崭新的对联,踩上凳子,将对联整整齐齐的贴在家门口。贴福字可还真有讲究,要把福字倒过来贴,寓意着福气到家。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情就是买新衣服。衣服、裤子、鞋子、袜子,样样俱全,焕然一新。即使没有鞋子和袜子孩子们也总会拥有一件新衣裳。第二件事就是买各式各样的零食饮料,薯片、饼干、利是糖等等各种零食。恐怕第三件事是买玩具或用品,特别是未成年的孩子们。
在我们老家有一个很特别的习俗。就是在吃完年夜饭后我们要用柚子皮熬的水来洗澡,从头淋到脚,寓意着将来年的厄运都统统洗掉。煮好的柚子水倒倒一个大盆中,放进浴室,香甜的柚子皮散发着迷人的味道,使人忍不住喝上一口。洗完澡换上新衣服新鞋子,拿上背包和同学们,朋友们,亲戚们在楼下玩耍。
大年初一,和弟弟妹妹哥哥姐姐,一起玩耍和同学朋友玩个够。吃好玩好睡好,真是又舒服又轻松啊!不过一年之中,也就只有这几天可以无忧无虑的玩耍啦!赶紧看这几天好好嗨皮嗨皮一下吧。
最新春节的家乡风俗六年级(案例19篇)篇五
我最喜欢的节日是端午节。因为端午节可以包粽子、吃粽子。
我家的粽子是三角形的,用粽叶裹着,里面是糯米饭,但是在米饭里你可以加一些东西,肉肉呀、枣子啊、甜枣啊……都可以加进去。还有一种三角形的,跟我们这里包法都不一样,很长。那个三角形头很长很长,粽叶是绿色的。
到了端午,奶奶老早就准备粽叶和馅儿,好包粽子。我本来是想学包粽子的,结果不仅没包成粽子,还弄得一团乱。
奶奶用熟练的手法包了一个粽子,我没看清,就叫奶奶再来放慢动作包。先将粽叶卷成一个三角形的样子,将馅儿放进去,再拿一个粽叶盖住,最后用绳子绑好。哇,这样就包好了一个粽子。
我拿来一片粽叶卷成了一个三角形,但是我加陷进去的时候,发现下面好大一个洞在漏馅儿。我马上把粽叶打开把馅儿弄出去,再重新包一个,这次包的非常的好,下面一点洞都没有。
放馅进去了,一不小心手一抖,米全撒了。奶奶生气地看了看我:“你是来帮忙的,还是在捣蛋呢?走走走,不要你包了啊。”
“奶奶,求你了,你就再让我弄一次嘛。”我哀求道。这样,奶奶才答应了。不知过了多久,我终于学会包粽子了。
晚上,奶奶将粽子从锅中端了出来,她随手拿了一个粽子剥开,放入嘴中,嘴巴一动一动的,脸上露出了享受的表情。我见奶奶吃得这么香,我也迫不及待地拿了一个既精致又好看的粽子。
可是,当我手一碰到粽子时,便被这高热的温度给烫到了,我立马将手缩了回去。奶奶怎么这么牛逼,居然能承受这么烫的温度,不愧是一双饱经风霜的手啊!
弟弟很好奇:“姐姐,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呢?”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我想了一会儿:“是为了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包粽子是为了将粽子扔进屈原尸体所在的河里,防止鱼虾、螃蟹等吃屈原的尸体。”
“哇,你好厉害!你怎么知道的?”弟弟不可思议地说道。
“聪明人自然知道,而且这都是常识。”我不屑地回答。
端午可以包粽子,可以吃粽子,但是同时还带着一丝纪念!
文档为doc格式。
最新春节的家乡风俗六年级(案例19篇)篇六
我的家乡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这里朝鲜族的风俗尤为凸显。
们则是一位绅士。
在服饰中最具特色并至今仍为人们所喜欢的要数女装。朝鲜族女装分上下装。上装短衫多用色彩明快花纹漂亮的绸缎或纱缝制。衣襟很短只及胸部。袖口略瘦,不用纽扣,以前衣襟的两个彩色带系成蝴蝶形。夏装为宽松式的彩色高腰长裙,他裹在两三层内衣使之更加合身。
与这种服饰相协调,他们习惯上多穿白色或天蓝色的船型勾鼻胶鞋。这与服饰形成一体,显示出曲线美,显得端庄大方,古朴典雅。这种打扮如今只在各种喜庆节日盛会中所见。
家乡朝鲜族的服饰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宁晗宇。
最新春节的家乡风俗六年级(案例19篇)篇七
年年都过除夕,每到除夕,家家挂起了大灯笼,人们脸上都洋溢着欢乐的笑容。刚出生的婴儿,虽不会说话,但也“哇啦哇啦”乱唱;刚会走路的小孩,也疯了似的窜来窜去;刚上学的小朋友,也向长辈们讨要红包……大人们更是忙得不回开交:买菜的买菜;端菜的端菜;洗菜的洗菜;烧菜的烧菜,都忙着吃年夜饭呢!老人也收了儿女的礼物,开心得合不拢嘴。
家家都要吃年夜饭,我们也不会例外。一大早,我们全家就去买菜,采购零食,比如瓜子花生,还有灯笼什么的。下午,我们全家一起帮忙做菜,连刚上一年级的妹妹都要帮妈妈洗菜呢!
天黑了,放眼望去,农村里家家户户都在放烟花,那声音好像众仙在打鼓,“咚咚咚咚”的,爸爸也搬出他买的烟花点了火,“嘭啪嘭啪”地放了起来。
除夕真是个让人兴奋,快乐,开心的日子,怪不得小孩子这么爱过除夕!
最新春节的家乡风俗六年级(案例19篇)篇八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王安石笔下春节的习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杜牧诗歌中清明的习俗;“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这是文秀笔下端午的习俗。
正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节日习俗。我的家乡大连也不例外,这不,春节在人们的欢声笑语中走来了,大街小巷到处都洋溢着过年的气氛!每个人脸上都荡漾着幸福的笑容!
饺子,象征着团聚合欢,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生菜(财),代表发财……嘿嘿,是不是很有趣呢?吃完年夜饭,我们一家人就会其乐融融地围在电视机前观看精彩的《春节晚会》,等待着新年的钟声的敲响。
大连的元宵节,也很热闹。正月十五闹元宵,家家户户都得吃汤圆,“圆”含有团团圆圆的寓意,以前大街小巷都会挂花灯,晚上还得点蜡烛呢,家家都点。屋里,院子里,还有大门外面,都点上了蜡烛,从外面看,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一样。但今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就没有享受到那种热闹劲儿,一家人只能宅在家里看元宵晚会。当没关系,爷爷奶奶的脸上堆满了笑容,一家人在一起,就是一朵幸福快乐的花。
我爱我的家乡,更爱家乡的春节!
最新春节的家乡风俗六年级(案例19篇)篇九
我国的风俗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异常。在我的家乡,过春节时就有着别样的风情。
正月初一子时,新年开始,家家户户燃放鞭炮,称为“开正”。人们要吃点红糖线面汤,糖寓意“甜蜜”,线面意味“长寿”,有祈求全家幸福长寿的意思。还要在门前备茶和糖果,在香炉里焚香。
初一这一天,每个人都早早起床,穿上新衣服,并在祭祀祖先的桌前烧香点蜡烛,祭拜天地祖先。在这一天,人们不能说不吉利的话,如果说了必须要用纸巾擦嘴。也不能吵架,或者是摔碎东西,万一这样的事情发生了,便要将碎的东西收藏起来,同时口中念着“岁岁平安”。
长辈们会把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象征着好运。所以小辈们不能当着长辈的面拆开红包,这是不礼貌的做法。
春节时是不能吃粥的,是为了避免往后出门遇到雨。也不能扫地或往门外倒垃圾,即“财气外泄”。此外,还有很多禁忌,如:无论生活多么困窘,都不能到外面去讨债。大人无论怎么生气,也不能打骂孩子等。
怎么样,我们家乡的春节既讲究,又别有一番风趣吧!
最新春节的家乡风俗六年级(案例19篇)篇十
春节到了,大街小巷都燃放起了鞭炮,好不热闹,又是一个欢乐的春节。
早上,人们都去买对联,超市里面人山人海,对联不一会儿就被抢光了。
贴完对联后,我们来到小区的一块空地,挑起一串鞭炮,挂在绳子上点燃,鞭炮便“啪”地响起来,鞭炮声一声接着一声,一声比一声响亮,配合着孩子们的笑声,就像一首欢快的小曲。
中午吃完团圆饭,吃团圆饭一定少不了鱼,小孩子们最喜欢吃鱼了,寓意着:万事如意,年年有余。吃完团圆饭之后,我们又吃起年糕,寓意:年年步步高升。
下午,大人们开始大扫除,大扫除寓意着:避邪迎福,小孩们还会来帮忙擦桌子,椅子,玻璃等等。
到了晚上,一家人还会围坐在一起,吃汤圆,吃汤圆寓意着:团团圆圆。汤圆有很多馅,花生馅、芝麻馅等。吃完汤圆后,我们来到家门前的一片空地上放烟花,胆子比较大的孩子抱着大人们的腿,看着烟花飞向空中,最终爆炸,火花就像一朵美丽的花朵在空中绽放开来,有的孩子躲在门窗后面,静静地驻足观看。
到了晚上十二点,只有很小的小孩睡着了,其他人都没睡,都要守岁,寓意着:辞旧迎新。
过来春节,我们的年龄又大了一岁,我们的美好愿望终究会随着烟花在空中绽放实现,希望下一年的春节能够更加热闹。
最新春节的家乡风俗六年级(案例19篇)篇十一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穿上新衣、贴好对联、准备鞭炮、迎接新年。春节将至,鲜红的装饰与喜庆的歌谣遍布全中国,各地都有着不一样的过节风俗呢。
在广东阳江,祭祖是人们尤其重视的事。在各个村镇里,每户人家需要做的是,选出一两名代表去上香走村。
集结成近百人的队伍之后,再将上香、挑担、拿花篮、举锦旗等工作分配给每个人。
待到初六,大家披上新衣裳,系上标志性的红腰带,就能提上道具物品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一路上鞭炮声连绵不断,各家的祭祖神台摆放在门外,盛满熟食的盘子放在神台两边,留下中间那个“灶台”上香。街坊邻居都站在门外,与队伍中的人们互相招呼拜年。
有些胆大的孩子,还常常跟在队伍后边,揣着几个小鞭炮,一个脚印炸一下,好不热闹。
队伍挨家挨户拜神祭祖,走完村子可还没结束。担子上的供品可不只是走场子用的,它总得提前有个盛大的归处。而这样的地方,无疑是寺庙了。而放供品,也是要再祭拜一轮了。
不同的规矩,不同的风俗,不同的热闹,也有不同的欢欣。
最新春节的家乡风俗六年级(案例19篇)篇十二
新年,是大家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过新年可以让大伙团圆,可以吃年饭,还可以放鞭炮、讨红包。
大家除夕回到了湖北,因为湖北有一个风俗,就是嫁出去的女儿除夕晚上不能回娘家住。所以当天,我和母亲去宾馆住了一天。虽然我觉得这种风俗不好,刚回来又不能回娘家住,还不能和亲朋好友团聚。但是入乡随俗,大家还是在母亲同学开的五星级酒店里住了一晚,也是很好的。
年初中一年级,大家坐舅舅的车来到了乡下。我特别高兴,由于我可以见到姥爷姥姥了。到了姥爷家,只见姥爷姥姥正在厨房里忙着,忙得不可开交。我挤过去一看,呀!是珍珠丸子、红薯丸子,还有可乐姜,都是我的最爱。珍珠丸子是用猪肉剁成碎,做成一个个小丸子,外面裹上一层晶莹剔透的糯米,好似孩子子穿上了一件白棉衣,之后放入蒸笼里蒸熟。红薯丸子是把熟红薯弄成红薯泥,加入糯米粉揉均匀,然后搓成丸子的模样放入油锅里炸。这个时候一股香味飘了过来,把我肚子里的馋虫叫醒了,我忍不住拿起一个刚炸好的红薯丸,不考虑脏手、不考虑烫嘴,直接向嘴里塞。母亲笑着说:“真是个小馋猫。”
年初中三年级,我跟着母亲来到了姑奶奶家拜年,表哥表姐携带我到处玩,我还讨到了几个红包,我打开一看“全是整百的。”我高兴地大叫。我还想:这过新年会让我发财的。
新年那几天,大家几个孩子叫爸爸妈妈帮买鞭炮回来放。弟弟买了一大盒摔炮,哥哥买了两排大鱼雷,我买了五盒蜘蛛炮。弟弟把所有些摔炮都拆开,一包一包地扔。弟弟和哥哥开战了,弟弟扔了一包在哥哥身边,“砰”的一声把哥哥吓一跳,哥哥火了,点燃一个大鱼雷到弟弟身旁,一声巨大的“砰”把弟弟吓得团团转。我点燃两个蜘蛛炮,扔到他们各自的脚边。“砰”地一声,把他们吓进了房屋里,最后的赢家是我。
那几天我特别高兴,我多么期望天天都是新年。
最新春节的家乡风俗六年级(案例19篇)篇十三
端午节有包粽子和赛龙舟的风俗。我们淳安县虽然不赛龙舟,但还总是包粽子吃呢!
对我们淳安来说,粽子不仅在端午节包,在其他时候也包。不过,在端午那天会包多一点,有时吃到明年都不稀奇。
粽子是种吃食,主要由糯米、粽叶、五花肉、枣、栗来做。有时包腊肉香肠,少时还会放红豆排骨。粽子是从古代屈原跳江之后有的食物。传说,屈原跳江以后。楚国百姓怕鱼把屈原吃了,就包了粽子投进江中,希望鱼吃粽子就不吃屈原了。所以,粽子就传到至今。
我喜欢粽子。不仅仅是因为粽子的美味,粽子的多样。还因为这表达了楚国百姓对屈原的敬爱与赞美。屈原不在了,但粽子却从两千多年前,一直传到今天。
我们家经常包粽子。首先是准备好原料。把肉切块放盐和老抽腌渍一个晚上。把绿豆和糯米混合原料基本准备好了。将两张粽叶卷成一个斗状。往其中加糯米,尽可能填满,放上小块的腌肉。盖上,抓紧,手不能松。如果折口太小,还能再加一张粽叶。拿根绳子,要足够长,首尾相连。把绳子尾巴的那两股扭在一起,然后开始绕。绕到最后在另外两个角上打个八字形。最后抽绳首,拉紧就好了。
还有一个步骤,就是品尝粽子。粽子虽然有点难做,但吃起来却很美味。单看那样子,闻闻那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口大口的吃着,在嘴里品尝着人间美味呢!
我相信,家乡包粽子的风俗,会一茬茬往下传,直到永永远远!
最新春节的家乡风俗六年级(案例19篇)篇十四
“来了,上菜喽!”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独特的春节,而我最喜欢的还是老家的春节。
清晨,外面雨刚停,清新的空气扑鼻而来,我深深地打了个哈欠,伸了个懒腰,来到厨房。“来来来,快给灶王拜一下!”我走过去,没错,绍兴就要拜灶王。绍兴不仅拜灶王,还要拜车头王,希望来年继续保护我们的车。
中午,家中来了客人,外婆开始上菜,我抬头一看,谁这么调皮,往水里放了金桔?外公看出了我的不解,哈哈大笑,解释道:“水里放金桔是这里的习俗,寓意我们来年万事如意。”“哦,原来是这样!”
“来,吃饭了!”外公端上菜招呼我们,饭桌上菜品十分丰富,有切开的红膏炝蟹,经过冷藏味道鲜美,入口即化,“红膏”鲜美无比!还有绍兴的梅干菜扣肉与扎肉,肥而不腻,十分美味!我迫不及待地解开了扎肉上的线,一口咬下去,肥肉与精肉相互碰撞,那浓厚的肉香在我舌尖扩散开去,令人停不住。此时,鲤鱼上来了,这鲤鱼是现抓现做,这也是我们这的风俗,从后面鱼塘捕上了鲤鱼现做,味道鲜美,肉质绵绵的。
绍兴的春节是严肃的,是美味的,更是怀念的……
最新春节的家乡风俗六年级(案例19篇)篇十五
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有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菖蒲的.风俗,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在中秋节,我国有赏月、吃月饼的习俗。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放等等。重阳节也是尊老、敬老的老年人的节日。下面就让我介绍一下我们最重要的节日——春节。
春节是我国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每当春节一到,家家喜气洋洋,挂上红红的灯笼,粘上红红的春联,个个都满面春风的,到处洋溢着一派喜庆的气氛!就先说除夕夜吧。一家人都团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边看春节联欢会边聊天。吃完晚饭,我们小孩便可以拿着烟花的外面尽情地玩,而大人也会聚在一起打打牌、看看电视、聊聊天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会绽放出一朵朵美丽的烟花,真是五彩缤纷啊!直到很晚,我们才上床睡觉。有的大人还守年岁的呢。
还有,在我们这里除夕夜要放“关门炮”的。这鞭炮一放要放到年初一早上,持续不断地,这是“开门炮”。中国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放爆竹,一阵阵爆竹声接连不断,噼里啪啦的,热闹非凡。新的一年就在这爆竹声中开始了。我最喜欢过春节了,不仅可以尽情吃,尽情玩,可以穿新衣服,还有一个更主要的原因,那就是我的口袋便变得鼓鼓的,都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亲戚给的压岁钱。据说我们得到这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你们家乡的风俗是怎样的呢?相信你们一定也有自己也有独特的风俗习惯。
最新春节的家乡风俗六年级(案例19篇)篇十六
离家三里远,别有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习俗。
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九或三十就是春节,春节是个团圆的日子,家家户户包饺子吃团圆饭,吃完年夜饭家长们就会给小孩子发红包。传说是为了压一个叫岁的神兽,所以又叫压岁钱。
农历初一就是春节了,凌晨家家户户开大门放鞭炮,寓意日子红红火火。男孩子们喜欢放爆竹,听着砰的一声,有的胆小的孩子被吓了一跳,放爆竹的小孩笑了起来,也有的男孩喜欢把钱用来买些吃的,相比男孩,女孩的小玩意就更多了,勇敢的女孩子会买一些烟花,仙女棒棒。用祭神的香一点,散开火花别提多好看了,还有一些女孩子会买布娃娃等等的小玩意。
而大人呢就会聚在一起喝点小酒,吃点下酒的花生瓜子,有的在一起打牌、打麻将,唠唠嗑悠哉悠哉都闲得很。
老人就会去祭祖,上香,有些会和小孩一起去庙会。
春节是代表了新年新气象,新的一年又开始了,告别了旧的一年。
最新春节的家乡风俗六年级(案例19篇)篇十七
每到冬至,我们家里都会包饺子,吃饺子,这是家里常有的习俗。因此,冬至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节日。
包饺子当然先要把食材准备好,有猪肉、芹菜、白菜、香菇……把它们一个个的放进榨汁机里炸碎,放上盐、味精等一些调味的东西,将他们在大碗里搅和一下,包饺子用的馅儿就做好了。
现在我们开始包饺子了。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拿起一片面皮摊在手上,在面皮的周围沾上水,再放入肉馅。奶奶说:“看!像奶奶这样包的饺子准好看!”
我慢吞吞地将手中的饺子拿起来说:“奶奶……我这饺子……吃的好像……有点多。”
奶奶哈哈大笑:“你这的确是吃得有点多啊!连它的小肚皮都给撑破了呢!少放一点馅儿,这样就不会破啦。”我点了点头,继续拿起一片饺子皮,专心致志地跟着奶奶学。
先是按之前沾水、包馅,这次包的馅不多不少,没有撑破。我小心翼翼地将皮边黏合,我很有成就感地说:“看看我!竟然包出了一个完美无瑕的饺子!”
奶奶一看:“你那是饺子吗?一点形状都没有。”
每到冬至,都有饺子吃。饺子皮薄馅大,舌尖上的美味,真是让人回味无穷啊!因为饺子,我喜欢冬至。
最新春节的家乡风俗六年级(案例19篇)篇十八
除夕,这个并不陌生的名字,虽然只有两个字,但寓意不小呢。
听爸爸讲,传说,有一个怪兽,人们管这怪兽叫作“夕”,夕每年的最后一个夜晚就会出没,去偷吃人们的食物,还会把人弄伤,所以人们都很害怕它。但是,这个怪兽有两个缺点,一是怕红色的东西,二是怕巨大的响声,这让一个村民想出了办法:贴春联,放鞭炮。在门口两边贴上红红的春联,门前还摆了几根硕大的红鞭炮,等到除夕的夜晚,家家户户都把鞭炮燃放,然后来到屋子里吃团圆饭,这样夕就会害怕,也不敢擅自去伤害别人了。而这天就叫除夕,把夕除掉嘛,去迎接新的一年。
现在也是一样,一到除夕,家家都会挂起红灯笼,贴上春联和放爆竹,只是因为空气污染的原因,不能再去燃放了。但也少不了过春节的气氛:吃年夜饭。大清早,人们就来到集市上购买新鲜的食物,为晚上的年夜饭准备的,再顺便给孩子买些杂拌儿就赶紧回家了。眨眼的功夫就会到晚上,得赶快预备好才行啊。
一擦黑儿,大家就都团聚在家里吃年夜饭,不亦乐乎,别提有多开心了。门口亮着红灯笼,贴着春联,多么有年味儿。
吃过丰盛的年夜饭,有的人会去串串门,玩一玩,小孩子有的会睡觉,但大孩子们可睡不着,要守岁。
除夕,就是把旧的一年,包括烦恼、伤心、忧虑、焦急通通都丢掉,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更大的收获!
最新春节的家乡风俗六年级(案例19篇)篇十九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新年里,我的家乡一陆丰,也有不一样的习俗。
在我的家乡准备过年时,家家到几十里买年货,要准备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号在新年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八就开始大扫除了,家家都忙得不亦乐乎。将垃圾、灰尘扫走后,就把买的吃的摆上桌,让客人和家人吃。在这一天,已经渐渐会有客人来做客了,无论是隔一面墙的邻家亲戚,无论是百里相隔的朋友,都会赶来做客。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海鲜与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这一夜,在广场上会演“潮剧”,会有很多人前往观看。不仅如此,在广场上还会有人在赌“鱼虾蟹”,时不时连孩童子也会拿着十块、五块前往去赌一赌,因为过年开心。此时此刻,大部分店铺已经关门,因为都去看戏了。
正月初一与除夕截然不同。这一天,大人们都在家中看看电视什么的,只有孩童偶尔去找朋友一起玩。
元宵到临,有一个高潮到了,许多的人都蜂拥而至、三五成群到自己的亲戚家拜年,孩童子都应接不暇,嘴里不停说着“新年快乐”等吉言,然后不停收着红包,到下午时会有舞狮不断进入一户户人家,舞狮代表吉祥,意味福气来了,大家都十分乐意它们进入自己家中。
一眨眼,新年就要过去了。在正月十七过去,家乡的新年也就算过去了。学生们该去上学,大人们又去照常工作了。虽然新年过去了,但孩童还会放放鞭炮,还有零零散散的客人前来做客,大家都不舍得新年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