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本是各类文章的写作样板,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范文范本,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
最新高考历史论文大全(13篇)篇一
作为师生都颇感棘手但又代表命题趋势的高考历史小论文题,在高三复习教学中理应引起教师、学生高度的关注并进行针对性的强化。除了日常复习教学中的讲、练、析中渗透小论文题所考查的主要能力的培养之外,教师单独安排针对小论文题型的专题复习也很有必要。教师可选择历年高考小论文题,分析其命题思路与特点,指导学生答题要领与流程,特别是通过对答题标准的解读及部分考生答卷与得分情况的反馈,给学生提供切实的指导。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给学生提供适度的仿真演练,并倡导学生及时自我总结反思。在该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优化题型专项分析。
教师可以结合高考真题,就小论文题型的基本类型、命题特点、考查思路与价值、基本答题要领与规范、历年评分标准与范文、可能命题视角与趋势等进行分析与指导。首先,对于历史小论文题型的解答要求,教师必须强调,既要符合写“论文”的一般要求,即必须具备小论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又要体现“历史味”,要言必有据、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力求观点与材料的统一。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论证的方法,通过具体题目的训练与分析,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举例论证、分析论证、引证论证、对比论证和类比论证等方法。第三,教师要相机给学生传授不同类型小论文题型的答题要领与技巧。比如,史料题的答题要领是:论题新,论点明,论据实,论证密。史论题的答题要诀是:先表态,得观点分;想论点,得分论点分;找史实,得历史史实分;作结论,得整体印象分;排好版,注意逻辑联系。小论文题型的答题要力求实现试题材料与所学知识的结合、具体史料与宏观背景的结合、论点与论据的结合以及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2.深化答题标准解读。
历年高考小论文题型的评分标准和参考答案的解析,对于提升小论文题型复习效益具有明显的指导意义。通过评分标准和参考答案的解读,可以使学生对小论文题型的要求与解答有直接的感性认识,以便有的放矢地训练与强化学生学习。比如,自2011年起,江苏省小论文题阅卷更细化结构层次评分。具体标准为:前结构层次:考生完全读不懂材料,不能提供一个有效信息者,得0分;单点结构层次:参考答案提供了6个有效信息点,考生只要答对其中一个,就可以得1分;多点结构层次:参考答案提供了6个有效信息点,考生答对了几个给几分;关联结构层次:参考答案的第二层次提供了3个结论,任何一个结论都是在第一层次的6个知识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考生只要能答出其中一个结论就可以得3-4分;抽象拓展层次:考生能够回答出第二层次的3个结论,表明对整个近代经济生活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可以得5-6分。可以看出,这些权威参照,对学生的帮助意义是明显的。
3.量化范文借鉴意义。
最新高考历史论文大全(13篇)篇二
主要变化有:
历史科目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6个选考模块分别为“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和“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删去选考模块“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探索历史的奥秘”和“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其余3个选考模块内容和范围都不变,考生从3个模块中任选1个作答。
最新高考历史论文大全(13篇)篇三
1.报名期间,各报名点和各普通高中学校应根据报考条件和有关要求,对考生的报考资格进行初审,指导考生了解学业水平测试网报的有关政策与方法,正确填写有关表格和进行网报,按规定进行信息采集,并要求考生须对所填报的信息进行核对并签字确认。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须按照报考条件对考生的报考资格认真进行审核,市、县(市、区)招办最后对每一位考生的报考资格进行确认。
2.所有已取得考籍号考生的姓名、性别、民族、身份证号等四项信息必须由省教育考试院进行修改。考生在网报前如发现现有的上述四项信息与事实不符,应立即逐级上报,最终由省教育考试院对各市上报信息在网报系统中进行修改并确认。考生所上报的修改信息中如户口簿与身份证一致的,以身份证复印件为准;如户口簿与身份证不一致的,则须出具考生户籍所在地派出所的有关证明。
3.关于网上支付。考生报名信息网上提交成功后,系统将根据考生实际所报考科目自动生成应缴纳考试费金额,通过网报系统进入银行系统,按照核定金额支付考试费。网上支付成功后,考生方可到规定的报名点签字确认报考信息。
4.学业水平测试网上报名的实施工作,参照高考网上报名实施的有关办法执行。
5.在发放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准考证时,要求每位考生必须阅读《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有关条款,并签订江苏省20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
最新高考历史论文大全(13篇)篇四
历史,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变。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考历史知识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西周的兴衰。
2、分封制的内容、实质。
3、全面理解和说明春秋到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由奴隶社会瓦解到封建制度确立,分裂割据走向统一集权,民族融合局面出现的历史发展趋势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表现。
4、正确评价春秋战国期间的兼并战争。
5、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作用和实质(是在经济,政治上确立了封建制度。是怎样体现和完成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发展趋势)。
6、战国时封建经济发展的具体成就(铁器、牛耕、水利、手工业和商业)。
7、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流派,内容,结局。注意儒家,道家和法家。
8、天文、医学和诗经。
9、孔子(重点)、荀子,孟子,韩非和屈原。
说明:先秦时期多年未出大题,一定要注意复习到位,特别是百家争鸣,春秋战国的社会发展趋势。此阶段也可以和秦汉或者明清时期结合起来考察。
2
秦汉——多民族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形成、巩固、问题和演变成分裂
1、秦统一天下的必然性和条件。
2、秦始皇建立和巩固统一和中央集权的措施。
3、从正反面分析秦亡汉兴的原因。
5、秦皇、汉武多方面的活动。
6、理解和评价焚书坑儒、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思想背景,内容,作用。
7、自春秋、战国经秦到西汉治国思想的变动和影响。
8、秦汉与匈奴,西域,越族的关系。
9、张骞和班超的贡献:丝绸之路。
10、造纸术,地动仪,张衡,华佗,王充,司马迁和《史记》,数学和封建教育。
11、秦汉出现的封建社会的社会问题及表现。(土地兼并、暴政、思想专制)
12、秦汉是对后世具有开创性的朝代,秦汉奠定了我国后来2000年封建社会的基本格局,基本特点。
如何理解?有那些史实?
(统一的国家格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格局;多种土地制度基础上的的封建小农经济格局;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融合的多民族格局;对外交流的开放格局;以儒家为主体重伦理的思想格局;以应用技术为主的领先世界的传统科技与文化格局。)
隋唐——封建社会的盛和衰
1、隋大统一的历史原因。秦和隋的相似性。
2、隋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
3、全面细致的识记大运河的分段、起止点、沟通河流。理解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影响。正确看待历史上不同人物对大运河的'评价。
4、多方面(从统治者作为,从制度,从科技,从水利,从民族交往,从中外交流等)分析唐朝前期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启示。
5、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活动和评价。
6、深入理解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均田制,租庸调制的实施原因、目的,作用和其间的联系,后来的破坏。
7、全盛时期的表现(经济、政治、民族、对外、文化。)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8、长安和扬州。
9、唐中央政权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史实,共性。与汉民族关系的异同点。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10、唐朝对外交往和汉的不同之处及其成因。对外交流的具体史实。
11、深刻理解两税法的实施和影响。
12、多方面分析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原因和启示。
13、唐文化:唐诗、韩愈和柳宗元。莫高窟,绘画,书法,封建教育,医学,孙思邈和《唐本草》。
最新高考历史论文大全(13篇)篇五
第一维度必备知识,这是备考的基石,但这并非最核心考察要求。最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纯知识性考察,可以说逐年递减。考生仅需要对核心主干史实有准确把握,对关键历史概念有明确解读,对重大历史现象有合理认识即可应对考试要求。大规模的死记硬背并不能有效提高考试分数。这次修订中删除了三个无关痛痒的选考版块目的也在于希望考生集中精力强化核心知识的习。
对策:建立合理知识框架体系,强化主干知识点理解。
第二维度——关键能力,这是备考的趁手工具。高考历史对考生注重四个基本能力的考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简单说要读的快,评的准。近年考题多注重特点归纳、现象说明和素材评价,需要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取正确的信息进行符合学科特征的评价。首先就要求考生能快速阅读,然后能结合核心知识进行合理评价,这就涉及第三层级的话题,学科素养。
对策:强化阅读能力培养,坚持一定量的刷题训练(练习建议:每分钟一道选择为标准时间,每天12题;每分钟300字为标准,每周两个以上大题)。
基本史学方法论则要求考生能具备基本的史料可信度辨析能力和观点合理性论证能力,能识别史料可信度,能认识观点形成合理性;历史意识要求考生能用历史的标准而非个人的主观标准去分析问题,能准确的运用文明史观、全球观、现代化史观等观念去认识历史现象。这是当前历史高考中最为侧重的学科考察方向。
对策:注重史学常识的积累;注重方法论类历史题的练习。增加人文社科类文章的阅读,培养学科分析能力。
第四维度——核心价值,这是备考的灵魂。简单的说三观要正。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高考命题的核心灵魂,考生备考自然不能脱离核心价值。比如民主法治、公正平等,必修一中相关政治制度、必修三中相关思想进步历程就必须核心关注;再比如敬业诚信、文明富强,必修二中相关经济制度的完善,近代化历程的发展就必须核心关注。
1.科学对待历史和运用历史。
(1)历史知识。从历史素养的高度看,历史知识既是具体的,也是整体的,既是独立的,也需要前后贯通、上下相连、左右相逢,既要保证知识的完整和独特,也要对它进行消化、加工、提炼。知识与知识的“酶化”,是历史素养要求的知识观。
(2)学科能力。历史素养所要求的能力和历史学科能力是一致的,即准确描述与区分历史事实的能力,进行历史思维与按照历史规律进行阐释的能力。前者着重于史实的存真和历史脉络的厘清,强调真实以及对历史存在的敏感;后者着重于在运用史实基础上的思考和对历史的说明、解释,强调言之有据、论从史出。由此可知,具体的能力要求背后,都是在塑造学生对待历史的态度。
(3)历史意识。历史素养所要求的历史意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学习历史的价值有明确的意识,二是思考问题的角度与习惯、价值衡量标准以及情感文化认同等。对一个问题,习惯于从具体材料出发,着眼于社会发展的宏观大势,结合古今中外的经验教训,遵循诸如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对立统一、矛盾转换的辩证思路,就是具有历史意识的实际表现。
(4)历史价值观。这里的价值观不是抽象的要求,而是渗透在素养培养的全过程中。历史素养所要求的能力,是在塑造对待历史的态度。新课标高考试题中对现实热点历史性的思考,体现了以正能量引导学生的情感价值观。
2.全面认识学科能力考查的视角和方法。
(1)注重历史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2)强调批判性历史思维的运用。一要重视史料,具有证据意识。史料是构建历史事实的材料,是进行历史研究的基础,没有它历史认识就是无本之木。二要关注历史细节,还原历史现场。三要具有多重视角,强调求异思维。
(3)强调对历史信息的整合与重组。它不是对既有观点的背诵,也不是对史实的简单堆砌,而是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重新构建历史体系的过程。
3.在复习中,要学会整合历史知识、探求并解决历史问题,这是今后高考考查重点。
4.以“一点四面”为灵魂。
(1)以“一点四面”为灵魂:一点——立德树人;四面——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依法治国、创新能力。
(2)合适的复习模式:专题+通史、必修+选修。
(3)知识体系化:历史要素的完整(时空、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影响、性质、内涵、外延等);纵向线索与阶段特征的梳理(小专题、单元);横向联系的挖掘;主干知识及拓展。
(4)狠抓关键能力:尤其是读懂试题的图文情景和要求;知识和信息的综合调动与运用;概括、分析、比较、评价、说明、论证、表述等能力。
(5)关键方法过手:认识历史的方法(唯物史观与多元史观);历史思维的方式(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阶段分析、逻辑推理等);历史的技能——阅读史料(包括文字、地图、图表等)的方法(材料的真实性、材料的中心、材料的有效信息、材料的关键信息材料的立场等);答题的技巧等。
(6)关于开放性试题(41题、选考题):开放性试题形式多样,其本质是考查创新能力、历史解释能力。注重训练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方法独立解决问题、独立得出结论,并组织语言进行表述的能力;注意41题的答题格式训练。
最新高考历史论文大全(13篇)篇六
论文摘要: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成就,现已收为重庆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彭水的竹板桥造纸术通过代代相传而延续至今,它是蔡伦古法造纸的再现,但这份遗产眼看就将要失传。本文通过对该技术的实地调查和相关资料的收集,探究了该技术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分析了技术失传的原因,并对此提出了保护与开发的措施。
关键词:彭水;蔡伦造纸术;保护。
彭水是一个位于重庆东南部的小县城,而在彭水的深山里的一个叫竹板桥的村落,还保留着一项最原始的民间工艺——蔡伦造纸术。
由于现代的文化正不断地对古代文化进行猛烈的冲击,使得不少的文化遗产面临着灭绝的危险,彭水的蔡伦造纸术也不例外。所以,我们要加紧其保护的步伐,在结合当地的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以找到一个同时具有保护和开发的方法。
一、蔡伦造纸术的历史渊源。
东汉时,农业发达,国力强盛。蔡伦于东汉元年发明了用植物造的纤维纸,起初蔡伦造纸的原料多为树皮、破布、旧鱼网、麻头等造出的纸既轻便又美观。1蔡伦把这一重大发明上报了朝廷,受到嘉奖,并通令全国一律通用[1]p430。从那以后,纸张便以新的姿势进入了社会文化生活中,并逐步在中国大地上传播开来。社科论文到公元3,晋文帝司马睿迁都金陵(南京),随即使造纸术从黄河流域传到了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2]p591。
据竹板桥的造纸术传承人刘开胜介绍:早在清朝康熙年间,为了避难,他的先祖刘国伦从江西举家从江西西迁,在途经彭水县朗溪乡的竹板桥时,因看到这个大峡谷有山有水,山高竹茂,谷间河水清澈,两岸竹林青翠,形成一条有长约10公里的绵延的竹海,于是决定扎根下来,世代繁衍,以祖籍相传的造纸术为生,营造家园。从那以后,彭水竹板桥的蔡伦造纸就成了一个永恒的话题。到如今已有3的历史了。
二、蔡伦造纸术的社会文化价值。
1、保留传统文化的生产工艺。
刘氏造纸术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老造纸术的传统工艺,代代相传,不断改进,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一是保留了当年蔡伦造纸的传统72道工序而成纸的工艺。原始的`造纸工序大致有打浆、调料、上浆准备、流送布浆、脱水成形、压榨脱水、烘干成纸、表面处理[3]p585。在竹板桥主要的工艺工艺流程有:取料(主料竹子,辅料石灰)、制料(浸泡,发酵)、制浆(碾碎,踩料,搅浆,制备桦叶)、成型(舀纸,榨干,打光上色)、干燥(揭张,晾晒)、包装保管六大工序。二是发展了传统的造纸法,自上世纪70年代起,改变了原始张型,从原来的每张30*50厘米逐渐改进为现在的规格,提高了产品的经济价值。三是保留了传统的文化艺术,在每年开始伐竹进厂前,要祭祀蔡伦、山王菩萨、土地菩萨,在春节、月半这样的传统节日里也要将他们与自己的祖先一同祭祀;在劳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劳动号子、山歌,现今仍在传唱;同时还保留着多种禁忌,加重了它的神秘感,增添了更多的魅力。据村中刘开胜介绍:以往蔡伦先师发明造纸时,他造出来的纸张极不均匀,结构性也不强,很容易被扯破,长期以来也没有找到解决的办法。有一个晚上观音菩萨托梦给刘国伦,让刘国伦在纸浆中加入桦液(桦叶碾碎)便能使纸张成型。事实果真如此,于是这技术便成了竹板桥人的“专利”。
随着行业资本、技术、规模、品牌等全面竞争阶段,造纸行业的现有规模、素质、结构必将逐步升级。技术发展将是引进开发并举,重点在原料、产品、环保、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等方面的适用技术[4]p145。竹板桥的造纸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没有任何机械动力,也不加入化学原料,其生产过程既节能又清洁环保,是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体现。
2、见证古代文明的“活化石”
从造纸的工艺流程来看,企业管理论文72道工序道道都是就地取材,生产工具也全部来自于大自然,这就和古代的不发达的工业相吻合。而它能够奇迹般地传承到至今,还依然不被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所取代,这充分证明了该工艺是古代造纸文化的辉煌。
村中刘开胜说:我要与这个部落同在,死后也要埋在这里,和先祖们一起守候家园。我决不能让这个祖传的“传家宝”断根,我要把造纸的72道工序的秘诀记载下来。作为“遗产”留给后人,让竹板桥原始造纸成为见证蔡伦造纸的“活化石”。
3、蔡伦造纸术的现实意义。
首先,在工业还不发达的时候,这种草纸就是人们的生活用纸的最佳选择,尤其是女性。
其次,它还是巫文化传播的载体:在彭水,从贫到富、从民到官,都会用到这种草纸。人们或是对先祖的尊敬、或是对财神爷的崇拜、或是向上天祈福、或是对死人烧钱化纸,基本上都用这种草纸,这也使得巫文化在少数民族地区得以兴盛。
再次,它还能增加收入。在竹板桥土法造纸是他们的惟一的农业以外的经济收入[5]p298。草纸生产出来并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而更多的是走向市场。据刘开胜介绍,大约半年的时间方能生产出来一批纸,这批纸大致能卖到5000-6000元不等,这也增加了他们的收入,扩大了他们的经济来源。
三、蔡伦造纸术的保护与开发。
(一)濒危的现状及原因。
竹板桥是一个大山深处的几乎与世隔绝的自然村落。竹板桥的造纸在300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的注入新的元素,县、乡政府也在给予大力的支持,但如今的造纸术依然面临着灭绝的危险,村中现已还剩下两家还在做纸,眼看该技术就要失传了,其主要原因有:
1、土纸赖以生存、发展的社会基础发生了变革。自魏晋以来,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以竹子为原料生产的草纸大量被用来制作祭祀和迷信活动用的纸钱,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大量印刷品占领这一市场,土纸的生存空间日渐萎缩。虽然竹子的间伐有利于竹林的更新换代,但在实行封山育林、严禁砍伐的政策下,其原材料的来源已突显矛盾。
2、科学技术的进步,限制了更新发展的空间。随着机制纸、卫生巾、纸巾等的广泛使用,草纸已退出了作为生活用品的市场。
3、受市场和经济收入效益的影响,后继乏人,生存困难。土纸全用手工,生产工序繁复,效率低,每斤竹子产值仅有1元钱,青年人不愿再居住在闭塞的山沟里学技艺,纷纷外出打工,使得竹板桥造纸术有断代遗弃的危险。
4、政府的拨款迟迟未到,这使得村中的人对政府有些迟疑,论文网都不愿意从事造纸的行业。
(二)保护与开发措施。
作为一份十分珍贵的即将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势在必行:
1、打通村级道路,基本解决行路难和造纸的原材料来源问题,保证有可靠的材料来源。
2、寻找传承人。初步确定1至2家给予重点保护,让青年人对此技术加以学习,使得让该技术得以顺利传承。目前,关键的问题就是老一代与青年一代之间的技术断代,寻找的新的继承人保护的最佳方法。
3、政府切实搞好拨款问题,在保留原来的特色的同时加强造纸术的技术革新,用技术创新尽快、更好的提升竹板桥的知名度,以创新求市场、求发展。同时作为一个“大山深处的蔡伦部落”,它不仅是竹板桥人的劳作结晶,还是重庆的一份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它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故政府要加强调查、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知晓这份宝贵的遗产。
4、政府扶持竹板桥村修建专门的房子,在堂屋的中央建立“蔡伦祠堂”,并塑造一尊“蔡伦”的雕像,在屋子里陈列竹板桥的相关造纸工艺成果。同时对竹板桥造纸工艺实施建档,并将其收为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名录中,以物质资料的形式保存下来。
四、结语。
蔡伦造纸是展现中华民族文化创造力的宝贵遗产:从造纸的原料看,它是古代造纸术的延续;从工艺流程看,它是造纸发明初期的历史再现;从应用范围看,它是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它不但具有促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历史作用和增强民族团结及社会稳定的媒介作用,而且还有促进对外交流的纽带作用。因此,对这份宝贵的遗产,我们应倍加珍惜,切实保护好它。
参考文献:
[1]中国小百科全书编纂委员会.中国小百科全书.科学技术[z].北京:团结出版社,1994.
[2]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造纸技术史[z].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
[3]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轻工[z].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
[4]赛云秀.县域经济中的工业化问题[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5]雷亨顺.彭水——即将崛起的武陵山区经济高地[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最新高考历史论文大全(13篇)篇七
一、填报志愿的时间。
从各地报考志愿来看,报考时间大体分为三种,一种是考前填报,如上海和北京。第二种为考后估分填报志愿如黑龙江、山西等省(区市)。第三种方式是考后知分填报志愿,这是大部分省(区市)采取的志愿填报方式,如河北、广东、安徽、浙江等省(区市)。
作为考生要对自己所属省(区市)填报志愿的方式及特点要准确把握。如果是北京或上海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注意的一个重要环节首先是准确定位,即根据几次模拟考试成绩以及在学校或所在区里的名次来找准自己的位置。这里还需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当年的招生录取比例和往年相比的变化,二是根据自身情况,对自己还有半个多月的提分空间做一个大体的估计。而作为家长,应在填报志愿前做大量的基础准备工作,并在此基础上与孩子一起设计出两到三套志愿方案,最后由孩子做出决断。家长的准备工作要细致,但当孩子确定志愿时要快速决断,因为在备考复习关键阶段不能犹豫不决,以免影响孩子正常复习。同时,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帮忙不添乱,既要服务到位但也不能越位,谨防家庭成员因志愿方面的分歧,造成孩子情绪波动,从而影响考试的正常复习。
而对那些考后估分填报志愿的考生而言,就要了解估分填报志愿的特点,科学准确估对分数就是填报好志愿的关键。在估分时除了要进行专项训练、把握技巧之外还要特别注意情绪的影响。感觉自己考得比较顺,当自己情绪好时要谨防估高,因为人在得意时往往容易“马失前蹄”,当自己感觉发挥不理想、情绪低落时,易人为压低自己的分数。一般来说,男孩外向,感觉考得比较顺的考生易把分估高,而性格内向的女生则容易把分数估低。因此,对于感觉自己估分不准的考生在估分时可以请教相关科目老师,老师们对高考试卷的判卷和得分点比较熟悉,估分相对比较客观、准确,从而可以帮助考生准确对自己进行定位。
而对考后知分填报志愿的考生而言,知道了自己的分数,甚至知道了自己在全省(区市)考生中的排名,省去了估分环节,但也要看到这种志愿填报方式容易造成考生志愿填报扎堆、撞车。因此,考生填报志愿参考分数时就不要参考学校往年录取的最低分,而应是平均分。参考学校录取数据时也不能只看某一年的,而要至少参考院校连续三年的数据,是五年,因为你参考院校录取数据的年份越多越能发现院校的录取规律。
二、是否实行平行志愿。
从填报方式上来讲,主要有平行志愿和传统顺序志愿两种方式,平行志愿又分为完全平行志愿和不完全平行志愿。完全实行平行志愿的主要有湖南、江苏、浙江、上海、重庆等22个省(区市);实行不完全平行志愿的主要有北京、山西等7个省(区市)。仍然实行传统顺序志愿的主要有黑龙江等省(区市)。由于各省(区市)在填报志愿上的方式差异性,就决定了各地填报志愿的规律性也有所差异,考生必须要把握好自己所在地的填报方式,熟悉该种方式的特点,从而规避志愿风险。以四川考生为例,在本科一批共有五个平行一志愿,这样就会使本科一批的院校满足率提高,降低了考生的风险。由于高分段考生落榜率降低,同时由于高分段考生落入本科二批的人数减少,会使二批一些学校分数很高的现象也随之减少,招生录取中的“大小年”现象大为降低,因此考生只要按照平行志愿填报的规律,平行a“冲一冲”、平行b“稳一稳”,平行c“保一保”,平行d“垫一垫”,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按照考生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学校的专业,就能填出一个相对比较理想的志愿。
而采取传统顺序志愿填报方式的考生,要重点填好第一志愿,兼顾第二志愿,关注征集志愿。相对于那些实行完全平行志愿的考生而言,这些考生只有一个第一志愿,因此这个一志愿就格外重要,它是填报志愿成败的关键,必须给予格外的重视。考生在填报第一志愿的院校时,必须认真分析拟报考院校往年的录取数据,最稳妥的方式就是填报往年录取分数比自己的高考分数或者高考估分略低的院校,并服从专业调剂。这样报考的第一志愿院校相对比较稳妥。而如果想保证专业,所报的院校层次就要稍微降一点,以达到自己上心仪专业的愿望。报考第二志愿时,考生就选择那些往年录取分数比第一志愿院校录取分数低并且往年招收过第二志愿考生的院校。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合理拉开梯度,考生志愿填报的风险也会降到最低。
高考志愿填报技巧盲区。
填报高考(论坛)志愿对考生和考生家庭来说都是一件大事,但每年总有一些考生因为填志愿的指导思想出现偏差,造成报考中的遗憾。专家表示,有几种情况是家长和考生容易出现的误区。
盲目攀比选报过高。有的考生容易“跟着感觉走”,听说哪所学校好、哪个专业“热”,就跟着填。有的考生见别人填的学校层次高,感到自己填低了没面子,也就跟着“摸高”。
与盲目攀比相反,另一种情况是信心不足,只求稳妥保险,怕高就低,往往造成高分低就。这种事情往往发生在平时成绩处于中上水平的考生中。
还有人以为,收费高的专业一定“走俏”,收费低的不行。其实这样看问题是很不可靠的。有些专业是国家大量需要,大有发展前景的,为了吸引更多有志青年报考,收费标准相对低一些,同时奖、助学金金额也较高。有些院校和专业收费相对较高,但并不说明该院校、专业就比其他专业一定好些。
重庆一中张群力老师为考生们填报志愿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
首先,要重视第一志愿。第一志愿最为关键,要将自己的分数与相应层次的院校相对应,判断风险高低,不能盲目攀高;后续志愿的填报应注意与第一志愿拉开梯度,仔细研究相关院校招生章程中对录取非第一志愿考生的相关规定,选择最有把握的学校。
其次,同一批次院校不同志愿之间拉开“梯度”是非常重要的。所谓志愿“梯度”,是指在同一批次的学校,由于多种因素,录取分数高低不同而形成的差异。志愿梯度还包括专业梯度,是指在同一院校中的各个专业,在录取时形成的分数之间的差异,这种分数高低的差异被称为“专业梯度”。张群力说,梯度之间拉开30分,梯度越大,保险系数越高。
第三,在学校与专业选择时,首先选学校,如果学校差别不大则要选好专业。一般来说,一类院校挑名气,二类院校重专业。
需要特别提醒考生们的是,选择“服从调剂”可以增加录取的机会,降低因第一志愿落空带来的风险,这对考分竞争优势不明显的考生应该是有利的。
最新高考历史论文大全(13篇)篇八
一、第一阶段:单位时间内的小专题复习、通史复习与训练相结合,做到稳扎稳打。要以课本单元为单位,结合时间顺序,注重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将学生已有的知识融于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将学生零星的、孤立的知识与历史发展主线相结合,力争做到“点透、线通、面全”,以逐渐形成固定而扎实的知识体系网络。要重点落实关键问题,概念问题,主干知识等,让学生明白何为主,何为次。
要以提问、课堂小测,个人谈话、单独小测等形式,督促学生及时落实,要仔细深入分析引导,让学生明白从小做起,从简单做起的观念,避免好高骛远学习做法的产生。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去看书、背书,哪怕是最原始的笨办法——“默写”。
要克服好高骛远的教学思维,争取将知识讲得线出易懂;要树立扎实的教学作风,做到知识点及时落实,教学问题及时解决;教学方法能因时因情而调整。
要以两周时间为单位,及时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训练测试。通过训练测试,加强对该段历史基础知识的巩固、拓宽和延伸。要科学严格筛选题目、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难易适中,有梯度,在照顾大部分的学生的同时,也要增强学生的信心。
要加强备课的研讨活动,充分利用教研组的集体智慧,发挥团体协作精神,共同备课,共同分析,找出共性,针对差异,努力做到备课组齐头并进;坚决杜绝“不管哪个班,哪个学生”思想的产生。
二、第二阶段:打破教材的大专题复习与综合性的专题训练测试,努力提高学生运史,用史,析史能力。
要引导学生从全新的、应用的角度进行思考,本着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的思路,去寻找所需要的、有用的方法和技能;本着解决问题的目的,将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组,加强对专题中知识的因果关系的分析,横向拓宽,突出空间的延伸,引导和促使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知识的重组,掌握有关专题历史现象的发生、发展、变化和消亡的过程,重点突出它的阶段特征。并从横向分析形成有关特征的背景和影响,得出一般规律性的历史启示。要引导学生,学会归纳知识的共性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归类整合,使历史知识更适合识记,理解,掌握。
要依据《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重新审视高三历史知识复习的标高问题,将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标高,适当降低教学难度,以能力的培养作为这一阶段历史备课的中心环节。要立足于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注重培养再认、再现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的分析方法。
要本着一个专题一次测试的原则,结合周考,月考,加强落实与训练,注重问题与解决,讲究时效与质量,一步一个脚印做好工作。
三、第三阶段:关注实事,分析大局,做好热点复习与专项训练工作。回归课本,再抓基础。
要关注时事热点,深入分析,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热点,要深研《考试说明》,把握今年高考的命题意图、教育理念和命题思想,从而使复习更有针对性、时代性、高效率。要找准热点问题与所学知识的结合点,多角度、多侧面引导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综合分析能力。要努力将热点融入到平时的测试中去,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知识在现实的考试中如何用,以便更有效进学习。
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课本的作用,克服考前将书本放一边错误做法的产生。要采取适当,必要的做法,如以填空式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到课本中去。
当然,在强调高三历史复习计划与方法重要的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高三历史复习计划与方法的局限性。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也将根据学情的变化,加以调整也完善,以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最新高考历史论文大全(13篇)篇九
二战后的世界二战后的历史总的说来是在二战和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下的历史。二战后的历史三个阶段:第一是战后初期两极格局的形成(1944--1954);第二阶段是60-80年代冷战和世界的深刻变化(多极划趋势出现);第三阶段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巨变后世界政治,经济的新走势。二战后的历史四条线索:其一是资本主义阵营的稳定,高速发展,不平衡到趋于多元;其二是社会主义阵营的壮大,改革,解体到剧变,曙光(曲折发展。);其三是民族解放大胜利,殖民体系大崩溃,第三世界兴起;其四是国际关系领域两极格局到美苏争霸,两大阵营瓦解,再到冷战结束后多极化的明朗。
1、雅尔塔体系形成的背景,体系的内容(处置法西斯;建立联合国;划分美苏的势力范围)体系中的矛盾。体系的评价(积极为主--三个有利于;消极之处明显。国际格局巨变)。
2、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注意其国家。
3、深刻理解战后美国采取冷战政策的原因,表现,和影响。重点分析马歇尔计划的原因,特点,(两个结合)作用。
4、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形成(互相对峙的两大集团历史上共出现过三次:同盟国和协约国;轴心国和盟国;北约和华约。注意其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5、战后资本主义黄金时代的原因(四方面:科技;国家宏观管理;安定环境;剥削落后地区。)1973年危机的原因,特点,启示。
6、欧共体建立的原因,发展的趋势,产生的影响(对欧洲,美国,世界)。
7、美国霸主地位动摇的原因,表现(经济,政治)。
8、苏共二十大的内容和影响(对苏,东欧,中国,资国,世界)。
9、东欧改革失败的原因。对比东欧和西欧的经济,政治,外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10、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双方的态势,成因。在争霸的不同阶段两强和中国的关系变化。从两强争霸中得出的启示。
11、亚洲新加坡、韩国等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潜在的隐患。
13、理解苏东剧变的实质和原因。正确认识之。
14、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是总体政治和经济形势的特征和表现。本次国际格局变动的特点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15、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现代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
16、注意近代物理学的突破,其他著名科学家的贡献。牛顿,居里夫妇,爱因斯坦,拉瓦锡,门捷列夫等。
17、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原因、特点、影响。
拓展:
高考历史学习方法及窍门熟记课本基础知识。
高考命题的根本和依据是课本,也是学生答题的前提,要取得理想的成绩,就必须回归课本,强化基础。
高三历史知识面覆盖广、层次深、能力标准要求高,熟记课本的基础知识,每一个知识点。阅读至少要达到五、六遍以上,还要过好“背”这一关。知识才能运用自如熟能生巧。
全面掌握课本中的目录、正文、小字、注释、课本插图、年表、课后习题。还应包括其涉及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历史事件及其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
知识专题化、系统化。
高三历史知识的归纳与整理,是高三学生在复习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归纳的过程中,要尽量做到专题化、系统化。
可分别建立章节知识结构、单元知识结构、单元内专题知识结构、模块式专题知识结构、热点问题知识结构等。这样有了知识间的联系线索。
同学交流共同进步。
在学习中,与同学交流也是我们夺取优异成绩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交流,我们可以发现自已的不足,还可以学到他人的长处。在轻松的交流中得到经验共同进步。
最新高考历史论文大全(13篇)篇十
没有计划就会乱了方寸,虽然我们早已对复习的进度和时间进行了计划安排,但是为了能进行更有效复习,还是应结合实际调整复习内容,每一个学生都应该自己或在老师的帮助下对考前的一个月的时间进行再次合理的细化分配。只有如此,才能让有限的时间创极大的价值。
2.知识点要照旧落实,不能漏。
一轮复习用了六七个月的时间,周期最长;二轮复习又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周期比较长;三轮复习大约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周期最短。复习周期长,掌握的知识就会出现复习后边忘前边,周期短就不容易遗忘,回归教材就是要解决“遗忘”的问题。通过一、二轮的复习教材和做题训练,同学们肯定清楚哪些是自己熟悉的,哪些是自己陌生的,知道哪些内容曾经考过,将来还可能考,这样就会有针对性的去复习教材,从而做到查漏补缺,即带着题眼儿去看书。
在回归教材前,一定要有计划地安排好,历史教材大约每周一本书,平均到每一天复习多少页,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因为每一位同学对各章节的熟悉程度不一样,所以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切不可盲从。计划一旦制定,就必须按计划完成,切不可随意更改计划。
3.练习要接着练,不能停。
俗话说,三天不练手生。在这一复习阶段,练习则显得非常关键。在前两轮复习,很多教师为了达到所谓的练习目的搞题海战术,甚至有些完全脱离高考要求而使学生湮没在浩瀚的题海当中,实践则证明这是不可取的,尤其是历史科。高考历史复习练习不可或缺,但是得有度,尤其在第三轮复习。
20xx年山东高考历史部分满分100分,分解成为11道单选题和三道材料题,题型题量与以往完全不一样。所以,这一阶段的题目练习要在数量、难度、新颖度等完全与高考匹配,完全针对高考。按照《考试说明》样题要求,筛选、编制试题,进行模拟训练或仿真考试。
4.方法要熟练,不能忘。
在这个阶段我们所强调的方法就是应试技巧。应试技巧从哪里来?它是从平时的练习中得来。教师也不应该一味的让学生做题,然后核对答案。而是应该在练习中给学生传授各种解题技巧。如审题的技巧;如选择题在提问根本原因、重要原因、主要原因、客观原因、主观原因等时应该怎样选的技巧;主观题的答题要领、答题规范等等。
在这一阶段的复习当中,教师都应该就应试能力培养上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训练、指导与强化。因为这也是多拿分的关键。
5.心态要稳定,不能慌。
随着时间的推移,高考一天天来临。加之今年是山东省高考第一次实行这种文综考试模式,学生心理上难免会有忧虑。而且在这一复习阶段学生心理、情绪等最容易受外部环境影响。
最新高考历史论文大全(13篇)篇十一
(1)夏朝: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和王位继承的传子制度。
(2)商朝:内外服制度是主要政治制度。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为强化王权,商王垄断神权。
2、西周分封制。
分封制的内容和影响。
(1)内容:王族功臣和贵族,齐鲁燕卫与宋晋。地方诸侯多义务,贡赋听命随军征。
(2)影响:土地人口遭“瓜分”,分封诸国后变更。巩固统治拓疆土,东周混战国裂分。
(3)类型:同姓亲族建立的封国,如晋、鲁、卫等;功臣、姻亲建立的封国,如齐国;商代降族建立的封国,如宋国。
(4)分布特点:王族占据战略要地及富庶地区,是分封制的主体,直观地反映了“拱卫王室”的分封意图。
(5)分封制的作用。
(a)积极作用:西周初期,周王有较高的权威,周王对诸侯国有较强的号召力和向心力。诸侯国对周王室起到拱卫作用,使周朝不仅巩固了统治,而且扩大了疆域,成为地域空前广阔的奴隶制国家。
(b)消极作用:诸侯在封地内有权分封卿大夫、设置官员、建立武装、扩大统治区域等,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为分裂割据提供了条件。
3、宗法制度。
宗法制的特点。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主要特点,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宗法制理解中的几个要点。
(1)一个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2)两个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3)三个宗法形式:家谱、宗祠、族规。
(4)四个重要观念:“亲亲尊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男尊女卑”“裙带风气、荫庇心态”。
最新高考历史论文大全(13篇)篇十二
高三历史复习,是在已经学习了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的基础上进行的,必须防止简单地进行历史知识的重复学习,正确的指导思想应当是以能力培养带动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在基础知识的掌握方面,复习时不要把主要精力放到时间、地点、人名、事件的死记硬背上,而是要集中力量准确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理清历史发展线索、明确历史发展各阶段的特征和掌握各个专题的知识结构。
与历史概念、发展线索、阶段特征和知识结构关系密切的知识点,才是考试的重点。如何在高三的复习阶段,快速、高效地掌握这些内容,就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复习方法,下面是我们总结出来的高三历史三轮复习法。
三轮复习法中把高三的复习时间大致分为三段,每段时间里的本站复习目的各有侧重,时间长短也各不相同。在大约10个月的时间里,科学安排好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约6个月,进行基础复习,以教材内容为主,包括教材标题、具体内容,做到事无大小、轻重,均一一过目,理清各标题之间的关系。
目录是知识的框架,只有把握了历史框架,才能将零碎、无序的具体知识点归属弄清楚。这样理清重点、难点,夯实基础,掌握基本的答题方法。第二阶段3个月左右,以理清历史线索并进行知识拓展为重点。第三阶段近1个月,进行综合复习,查漏补缺,强化训练,注意跨学科综合、热点问题等。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是历史教学的最终目标,也是检验复习效果是否理想的主要手段。
一、第一轮复习。
第一轮的复习目标是要重视基础知识,突出主干知识。这一阶段的核心是“回归教材”。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彻底扫除本站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在这一基础上,对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同时配以单元训练,提高应用能力。掌握基础知识的具体操作,强调三点:
1、少量多次的不间断学习。
必须保证每天持续不断地学习,不可一曝十寒,许多天不学习历史,将大量的学习内容集中在一两天突击完成。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们在学习了新知识以后,遗忘速度最快的是学习后的24小时之内,一半以上的学习内容会在这一时间段内遗忘。每天坚持不断的学习实际上是克服遗忘的最好的,也是唯一的办法。每天学习一门课程的时间不要太长,以保证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的效率。
2、加强熟读与记忆,夯实基础知识。
第一阶段的复习应强化对历史教材的熟读,并牢记其中的重点内容。理解是增强记忆的秘诀。反复琢磨,是加深记忆的好办法。
(1)通过主动地作用于教材形成记忆。历史教材中的文字表述通常可以分为语法成分和知识成分。所谓主动地作用于教材,就是我们要在学习中去区分教材中的这些不同的成分,知识成分通常是解答问题的关键,也是高考阅卷中的“采分点”,应该准确地把握,而语法成分在表述上是有很大自由度的,只要能把知识成分正确地串联起来,无须拘泥于特定的说法。因此,在学习中主动地思考教材表述中的语法成分和知识成分,在这样的理解和甄别过程中,理解和记忆也就开始形成了。我们通常说的通过理解来记忆,其含义当然比较复杂,包含多方面的问题,但是,我们现在讨论的这种方法无疑是非常重要和有实效的一个操作手段。我们可以看这样一个简单的实例,教材中表述道: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在这句话中,可以作为采分点的内容只能是“反封建”“反侵略”“农民”这三个词。可以把这样的词叫做“核心词”,这种方法也可以称为甄别和记忆核心词的方法。从上例中可以看到,经过甄别以后的记忆内容精炼紧凑,记忆量仅有原先的。
(2)通过复述的方法检验和强化记忆。
复述知识要点的方法是强化对知识的记忆和提高再认、再现能力的一个有效的手段,复述时可以先确定一个复述的依据,以此为提纲,逐条回忆和落实。尽量不去翻看教材,实在难以回忆起来的知识点,再通过教材来解决问题。
(3)其他几种方法。
联想记忆方法,既注意不同阶段历史内容的纵向联系,又注意中外历史的横向联系,培养一种动态时空历史观念;浓缩记忆法,抓住复杂的历史内容的主要头绪,紧扣关键性字眼,把繁杂的材料加以概括和压缩;图示记忆方法,把历史凝聚成点,化点为面,一目了然地反映历史的演变轨迹;特点分类记忆法,抓住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自身的特点,把所学知识,按内容性质、特征归纳分类,使本来分散的历史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二、第二轮复习。
第二轮复习要明确重点、难点。深刻理解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重点,突破难点,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同时进行解题训练,提高应战能力。在掌握住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为了提高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必要进行关于知识的整合、迁移和运用的训练。关于知识的整合和迁移的方式,大体上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总结重要的历史专题。
例如:
(1)中国古代政治军事史: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中国古代赋税制度,重要兵制,重大战事。
(2)中国古代经济史:古代生产技术的进步,江南经济的开发,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货币的发展。
(3)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历代各少数民族的演变,中央对周边地区的管辖,民族融合的发展,少数民族的重要制度。
(4)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中国古代与古代各个朝代与周边国家的位置关系,交通路线,友好交往的史实,相互间科技文化的影响。
(5)中国古代文化史:中国古代科技史,中国古代思想史(儒家思想发展史),科举制度发展史,文学艺术发展史,政治经济背景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将教材上的知识依据一些专题重新组织起来,最好不要做成流水账的样子,高考不会出那样低水平的问题,应该根据历史发展的内在特点,找到发展的重大阶段和规律性的东西。
也可以把中国近现代史分为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世界近现代史部分分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国际关系、国际共产主义史等专题。
2、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会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来,这些阶段性呈现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历史横断面,这些横断面既是我们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相应的也就会成为考查我们历史知识和对历史现象认识的重要切人点。与考查历史发展的线索相比,考查一个历史横断面在命题上自由度更大,也就是说命题者在这种命题思路下有更多的思考和选择的余地,同时,多数这类题目的难度也要高于依据历史线索形成的题目。
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是要求我们正确的划分历史阶段,然后根据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的不同特点来确定应该从哪几个领域分析其特征。
中国古代史通常包括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五个方面。中国近现代史的近代史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可以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中国人民的救国和革命斗争三个方面来分析;建国以后部分主要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分析。世界近现代史部分主要是三条线索:资本主义发展史、殖民地问题和民族解放运动、社会主义运动;而其中的资本主义发展史涵盖了世界近现代史的大部分内容,在每一个阶段,可以根据情况涉及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科技文化几个方面。
3、把握热点与历史知识的有机联系。
一方面要联系时政热点,以史鉴今,史为今用,以历史知识、观点为基础,使热点和历史知识之间做到有机的联系;另一方面应针对题型变化、能力要求提高的趋势,在具备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加强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通过剪报、阅读、摘记、写概要等方法扩大知识面,拓宽视野,开阔思路,提高文字表述能力。
三、第三轮复习。
进入第三轮复习,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冲刺阶段复习。这一阶段的复习过程中,应合理地分配时间和精力,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具体到历史科的复习就应该:
1、越是临近高考越是要抓牢基础知识,将“应该拿的分”都拿到。每年都会有一些考生在考完后为丢了“应该拿的分”而捶胸顿足。这些应得分题,依据考生的实际水平,完全有可能答对,但若考生对其中的基础性知识识记欠准确,也极有可能丢分。因此,冲刺阶段仍然应该以基础知识为主,多做一些背诵和基本概念、基本定义方面的梳理工作,将掌握得不是很准确的内容记准记牢。
2、有针对性、计划性做地练习题,一定要讲究实效。要在老师指导下,针对教材的重点,易考的热点,自己的薄弱点,加强针对性训练,做到缺什么补什么。侧重对选择题的训练,因其不用书写,可以在短时间内做相对较多的试题;选择题是分数最大的题型,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他类型的试题,则需要有选择地做一部分。为了节省时间,简答题只要写上三言两语的要点。问答题可只写审题角度,历史小论文也要练习,但写上四五篇即可,不必用过多精力。
3、完整地做几套近几年的历史高考题。“热身赛”对考生很有帮助,一方面,能够帮助大家进一步掌握答题思路和技巧;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考生熟练把握答题节奏。此外,考生还可以通过实战积累心理调适的经验,如遇到不会做的题怎么办、遇到模棱两可难以选择的题怎么办、怎样化解紧张情绪等。
4、时间安排上也应该有个计划。考虑到历史高考一般都在上午举行,因此做题时最好也在上午训练,并且注意限时,完全按照高考的模式来。
5、整理笔记,仔细阅读以前做的练习试卷。这些笔记和卷子记录着你的学习过程,从中可以回顾史实,调整视角,了解如何审题,如何解答。对笔记中的特别记述要再认知,对做错的习题要多加审视,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最新高考历史论文大全(13篇)篇十三
事事不无原因。
1、中国古代史上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应分析7要素:历史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民族关系因素、对外关系因素、思想文化因素、个人主观因素。
如秦朝的统一:
历史因素——春秋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国家数目减少即局部统一。
政治因素——长期战乱,人民困苦,渴望统一。
经济因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秦国商鞅变法后逐步强盛起来,国富兵强。
民族因素——春秋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民族联系民族融合加强。
对外关系因素——远交近攻的战略策略。
思想文化因素——韩非子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思想。
个人主观因素——秦王嬴政本人的雄才大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