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撰写报告,我们可以对过去的成果进行梳理,分析问题的根源,提出改进措施,推动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
最新教师需求报告及图(案例14篇)篇一
为总结第三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研究部署“”培训,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开展“”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调研工作的通知》精神,我们于近期组织了我县“”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我们根据省厅调研文件要求,组织专人分别深入县城区、圩区和山区的中小学(幼儿园),采取分区、分层抽样方法,对从幼儿园到高中的不同参训对象开展培训需求调研。调研期间共组织召开座谈会3场,××区、××区部分学校教师和全县部分中小学校长、业务指导人员座谈会各一场,参加座谈人员48人;发放调研问卷106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其中:高中25份、初中24份、小学37份、幼儿园11份、培训者3份。
在提交问卷的100名培训对象中,教龄在2019年以上的有84人,这些人基本上都全程参加了我省组织的前三轮继续教育,对继续教育工作的沿革发展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他们的态度和建议有利于对培训工作的全面审视和规划;县城学校教师48名,乡镇学校教师52名,校级以上骨干教师47名,普通教师53名,两种不同地区、不同身份的培训对象人数基本持平,中层以上干部、校长21人,普通教师79人,他们的意见应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适性。
二、对调研问卷的数据分析。
(一)对2019年至今的培训评价。
在对2019年开展至今的第三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总体评价中,有61人选择的是“满意”或“比较满意”,32人认为“一般”,说明大家对过去一轮的培训是基本认可的,但培训的满意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在培训内容上,老师们觉得对自己最有帮助的是“上好课”专题的学习,占49%;其次是“评好课”专题,占21%;再次是“备好课”和“育好人”专题,各占17%;“命好题”专题仅有占2%的人选择。由此可见,老师们对那些与课堂教学直接关联的,对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操作性相对较强的培训内容较为感兴趣,同时,对未能开展的“育好人”专题仍抱有一定的期待。
在培训模式上,认为效果最好的培训模式选项中,“以远程为依托,整合集中和校本的混合学习模式”以微弱优势排在首位,占24票,“集中培训”和“集中与校本结合”的模式分别以21票和20票紧随其后,“远程与校本结合”、“校本培训”分别为14票和12票,“远程培训”仅为8票。大家对不同培训模式认识的分化,说明目前尚无一种模式能够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各种模式的优点和不足同样是突出的。从排在前三位的情况来看,集中、校本、远程相结合可能大家认为更有利于各种模式的扬长避短,因而大家更乐于接受。
在培训的方式上,大家认为最有效的是“名师带教”和“观摩考察”,分别占36%和35%,“案例研讨”占19%,选择“经验交流”、“专题讲座”、“自主研修”方式的均不到10%。无独有偶,培训方式与培训内容相似,相对集中在实践性、指导性、可操作性较强的几种方式上,老师们需要更多的是面对面的直接指导和借鉴。
在培训时间安排上,有70%的人希望在“学期中”组织培训,26%的人愿意在“暑假”接受培训,愿意在“双休日”和“寒假”接受培训的仅各占1%。这样的数据说明老师们一方面工作负担和家庭负担较重,仅有的休息时间(尤其是双休日)需要休息调整或用来处理个人的一些事务,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老师们的自我权利意识增强,国家法定的节假日,他们希望能够得到充分享受。
在最需要的培训内容方面,“教育实践与教学新技能”以52%的得票位列各项之首,“专业发展与教科研能力”以26%居其次,“教育理论与学科新知识”得票数占18%,“教育政策与法规”和“职业道德与素养”仅占4%。与前述有关数据相一致,老师们还是迫切希望得到“教育实践、教学技能”等课堂教学实践、操作能力方面的培训,对“专业发展与教科研能力”、“教育理论与学科新知识”等涉及个人专业发展的理论、知识和能力也有一定的需求。
在最希望的培训教师方面,“名师”、“教授和专家”、“骨干教师”分别以38、25、19票位列前三,“优秀教研员”和“进修学校教师”分别以11、7票居后。说明一方面老师们希望得到既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又能将实践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的“名师、专家和骨干教师”的培训引领,另一方面,“教研员”和“教师进修学校教师”的水平和能力亟待提高。
在培训的考核方式上,大家最认可的选择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29票;实践观察与测评22票;作业练习20票;实践技能测试10票;统一笔试9票;竞赛评比4票。说明大家在接受“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这个大的考评原则的同时,对注重实践的“实测评价”方式也较为认可,通过提交“作业练习”的方式进行考评也能部分接受。
三、座谈会的情况综述。
在召开不同地区、不同层面人员参加的座谈会中,我们把调研问卷所列的“参加培训的最大困难,教师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新一轮教师培训的期待”等议题作为座谈的主要内容,以期达到总结反思过去的培训工作,了解今后培训需求的目的。通过座谈,我们发现:
老师们参加培训的困难主要集中在如下两个方面:
困难之一是工学矛盾。我县中小学大多分布在农村山区,尽管学校规模小,班额小,但班级个数并不少,因此这些学校的教师教学负担仍很重,全天包班的现象很普遍,正常教学日全在课堂,基本无暇参加培训,即便是校本培训组织交流研讨,也必须在放学后开展。农村教师大多在居家所在地附近学校工作,放学后或双休日有一定的家务琐事,因此很难或不愿再抽出时间投入培训。
困难之二是老年教师现状。由于近十年间,新进教师较少,中小学(尤其是农村地区)教师老年化(50岁以上)现象较为普遍,这部分老师因视力、记忆力减退和精力不济,参加学习,尤其是理论性较强或操作上有特殊要求(如远程培训)的培训,他们感觉困难较大。
培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五大方面:
一是认识的问题。这里既有领导重视的问题,也有教师认识上的问题。领导重视不够,对培训工作缺乏强有力的管理措施和激励机制,造成教师参训主动性不够。教师认识不到位,形成了对培训应付了事的现象。
二是内容的问题。过去培训内容的确定,主要是自上而下确定的,教师们主要是被动接受。第三轮培训尽管增加了调研和问题反馈环节,但是重理论轻实践的成分还是很大,培训的内容往往与教师的需求还是两张皮,培训的针对性还不强,对实践的指导还不够。
三是方式的问题。过去的培训主要是集中培训、校本培训、远程培训。集中培训主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组织开展,一人讲,数百人(甚至上千人)听,方式单一,受训者被动接受,效果不好。校本培训由于缺乏有效的互助和真正的专业引领,没有落到实处,往往变成了枯燥的读书和填写报告册,校本流于形式,成为教师的负担。远程培训由于缺乏有效的监控,以及在农村学校还受到条件制约等因素的影响,实际效果也大打折扣。
四是成果转化的问题。各种培训的训后跟进不到位,形成了培训结束,就画上了“圆满”句号的现象,使得有限的培训成果失去了及时转化为自己或指导他人实践的最佳时机,训了就“训了”。
五是培训者的问题。大多数培训的培训者主要由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教师和县教研室的教研员担任,他们在理论上和实践方面都难以称得上是最优秀的,且长期往复承担培训任务,难以让参训教师信服,产生排斥心理。
老师们对新一轮培训的期待主要有:
二是希望培训的内容紧密联系当前的课堂教学,理论的学习要易于内化为实践,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既立足于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又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是希望进一步丰富培训形式,让老师们自己选择符合自己实际的培训方式,大多教师非常希望到名校观摩学习,得到名师的指导和培训,有条件的教师也很欢迎远程培训。
四是希望能够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和要求,开展分层、分类培训。如老年教师的特殊要求,幼儿园、音体美等教师的特殊要求等,不能大一统、大呼隆。
五是希望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组建名师讲学团,开展巡回教学指导,同时要加强县、乡、校三级培训指导网络建设,加大对学校层面业务指导人员的培训力度,因为他们是校本培训的最基层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他们是校本培训能否落到实处的关键。
六是希望加强县级教师培训远程支持服务平台建设,为教师提供方便快捷的交流展示的平台,促进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对新一轮培训的思考和建议。
通过调研,我们梳理了过去教师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了解了教师对新一轮培训的期望和需求,探讨了新一轮培训中需要完善和改进的重点。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教师培训制度,加大督导检查力度。首先,既要落实约束机制,又要建立激励机制,要通过制度的完善落实来提高教师参训的积极性、主动性。其次,要加强对教师培训工作的督导评估,将其纳入到教育督导工作中(如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考核),并作为主要内容之一,以推动教师培训工作的持续开展。再次,要对县级教师培训工作进行年检,评出等级,结果在全省通报。
二是要真正从教师的现实需要出发,设计培训内容。培训实施过程中,老师们最喜欢向培训者提的一个要求就是“请你告诉我该怎么做?”,其实老师们的需求很具体,但我们在培训的时候关注了过多的“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而到了关键的“怎么办”时,又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教师们当然不满意。当前,课程改革正进入深水区,课堂教学正在向追求“有效”、“高效”的方向发展,教师如何转变自己的角色,引导、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成为广泛关注的焦点,也是广大一线教师最普遍、最迫切的需求。因此,新一轮教师培训围绕“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这个核心设计内容,无疑是对路的,与第三轮培训也是紧密衔接的。但实施过程中一定要突出“做”字来做文章,强调在“做中学”,只有老师们行动了,才可能有改进、有转变、有提高,才能改变过去培训中的“听了激动,回去不动”的现象,培训才有实效。当然,除此以外,顺应当前教育改革发展形势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其他培训内容也是必需的,如:规划纲要专题、师德专题、班主任工作专题、专业知识更新和学科素养提升(学科知识pck等)等。
三是要创新丰富培训的模式和方法。从教师的希望和教师培训工作发展的趋势来看,集中培训、校本研修和远程培训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模式是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主要途径,但在实施过程中,三种方式一定要既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又能互相弥补各自不足,成为有机结合的整体。集中主要解决培训的组织部署、阶段性总结、交流研讨和问题指导等,远程主要解决专业引领、问题指导、交流展示等,校本主要解决“做”的问题。同时,要进一步丰富培训的方式,像名师讲学、脱产研修、案例观摩、送教上门等教师们喜闻乐见的培训方式,要作为常用的方式贯穿于教师培训的始终。
四是要大力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要以专兼结合的方式,从一线优秀教师中选拔部分骨干充实培训者队伍,组建名师讲学团。加强培训者培训,可通过外出学习、岗位研修、下校实践等方式,认真组织实施培训者每年72学时的培训研修,严格培训者的考核评价,提高培训者的施训能力。
五是要加大教师培训经费投入力度,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中的第24条规定,纳入教育督导考核,建立教师培训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加大对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适应教师培训形势发展的需要。
最新教师需求报告及图(案例14篇)篇二
为总结第三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研究部署“xx”培训,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开展“xx”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调研工作的通知》精神,我们于近期组织了我县“xx”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我们根据省厅调研文件要求,组织专人分别深入县城区、圩区和山区的中小学(幼儿园),采取分区、分层抽样方法,对从幼儿园到高中的不同参训对象开展培训需求调研。调研期间共组织召开座谈会3场,××区、××区部分学校教师和全县部分中小学校长、业务指导人员座谈会各一场,参加座谈人员48人;发放调研问卷106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其中:高中25份、初中24份、小学37份、幼儿园11份、培训者3份。
在提交问卷的100名培训对象中,教龄在15年以上的有84人,这些人基本上都全程参加了我省组织的前三轮继续教育,对继续教育工作的沿革发展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他们的态度和建议有利于对培训工作的全面审视和规划;县城学校教师48名,乡镇学校教师52名,校级以上骨干教师47名,普通教师53名,两种不同地区、不同身份的培训对象人数基本持平,中层以上干部、校长21人,普通教师79。
1欢迎下载。
人,他们的意见应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适性。
二、对调研问卷的数据分析。
(一)对xx年至今的培训评价。
在对xx年开展至今的第三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总体评价中,有61人选择的是“满意”或“比较满意”,32人认为“一般”,说明大家对过去一轮的培训是基本认可的,但培训的满意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在培训内容上,老师们觉得对自己最有帮助的是“上好课”专题的学习,占49%;其次是“评好课”专题,占21%;再次是“备好课”和“育好人”专题,各占17%;“命好题”专题仅有占2%的人选择。由此可见,老师们对那些与课堂教学直接关联的,对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操作性相对较强的培训内容较为感兴趣,同时,对未能开展的“育好人”专题仍抱有一定的期待。
在培训模式上,认为效果最好的培训模式选项中,“以远程为依托,整中和校本的混合学习模式”以微弱优势排在首位,占24票,“集中培训”和“集中与校本结合”的模式分别以21票和20票紧随其后,“远程与校本结合”、“校本培训”分别为14票和12票,“远程培训”仅为8票。大家对不同培训模式认识的分化,说明目前尚无一种模式能够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各种模式的优点和不足同样是突出的。从排在前三位的情况来看,集中、校本、远程相结合可能大。
2欢迎下载。
家认为更有利于各种模式的扬长避短,因而大家更乐于接受。
在培训的方式上,大家认为最有效的是“名师带教”和“观摩考察”,分别占36%和35%,“案例研讨”占19%,选择“经验交流”、“专题讲座”、“自主研修”方式的均不到10%。无独有偶,培训方式与培训内容相似,相对集中在实践性、指导性、可操作性较强的几种方式上,老师们需要更多的是面对面的直接指导和借鉴。
在培训时间安排上,有70%的人希望在“学期中”组织培训,26%的人愿意在“暑假”接受培训,愿意在“双休日”和“寒假”接受培训的仅各占1%。这样的数据说明老师们一方面工作负担和家庭负担较重,仅有的休息时间(尤其是双休日)需要休息调整或用来处理个人的一些事务,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老师们的自我权利意识增强,国家法定的节假日,他们希望能够得到充分享受。
在最需要的培训内容方面,“教育实践与教学新技能”以52%的得票位列各项之首,“专业发展与教科研能力”以26%居其次,“教育理论与学科新知识”得票数占18%,“教育政策与法规”和“职业道德与素养”仅占4%。与前述有关数据相一致,老师们还是迫切希望得到“教育实践、教学技能”。
3欢迎下载。
等课堂教学实践、操作能力方面的培训,对“专业发展与教科研能力”、“教育理论与学科新知识”等涉及个人专业发展的理论、知识和能力也有一定的需求。
在最希望的培训教师方面,“名师”、“教授和专家”、“骨干教师”分别以38、25、19票位列前三,“优秀教研员”和“进修学校教师”分别以11、7票居后。说明一方面老师们希望得到既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又能将实践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的“名师、专家和骨干教师”的培训引领,另一方面,“教研员”和“教师进修学校教师”的水平和能力亟待提高。
在培训的考核方式上,大家最认可的选择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29票;实践观察与测评22票;作业练习20票;实践技能测试10票;统一笔试9票;竞赛评比4票。说明大家在接受“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这个大的考评原则的同时,对注重实践的“实测评价”方式也较为认可,通过提交“作业练习”的方式进行考评也能部分接受。
三、座谈会的情况综述。
在召开不同地区、不同层面人员参加的座谈会中,我们把调研问卷所列的“参加培训的最大困难,教师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新一轮教师培训的期待”等议题作为座谈的主要内容,以期达到总结反思过去的培训工作,了解今后培训需求的目的。通过座谈,我们发现:。
4欢迎下载。
老师们参加培训的困难主要集中在如下两个方面:
困难之一是工学矛盾。我县中小学大多分布在农村山区,尽管学校规模小,班额小,但班级个数并不少,因此这些学校的教师教学负担仍很重,全天包班的现象很普遍,正常教学日全在课堂,基本无暇参加培训,即便是校本培训组织交流研讨,也必须在放学后开展。农村教师大多在居家所在地附近学校工作,放学后或双休日有一定的家务琐事,因此很难或不愿再抽出时间投入培训。
困难之二是老年教师现状。由于近十年间,新进教师较少,中小学(尤其是农村地区)教师老年化(50岁以上)现象较为普遍,这部分老师因视力、记忆力减退和精力不济,参加学习,尤其是理论性较强或操作上有特殊要求(如远程培训)的培训,他们感觉困难较大。
培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五大方面:
一是认识的问题。这里既有领导重视的问题,也有教师认识上的问题。领导重视不够,对培训工作缺乏强有力的管理措施和激励机制,造成教师参训主动性不够。教师认识不到位,形成了对培训应付了事的现象。
二是内容的问题。过去培训内容的确定,主要是自上而下确定的,教师们主要是被动接受。第三轮培训尽管增加了调研和问题反馈环节,但是重理论轻实践的成分还是很大。
5欢迎下载。
培训的内容往往与教师的需求还是两张皮,培训的针对性还不强,对实践的指导还不够。
三是方式的问题。过去的培训主要是集中培训、校本培训、远程培训。集中培训主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组织开展,一人讲,数百人(甚至上千人)听,方式单一,受训者被动接受,效果不好。校本培训由于缺乏有效的互助和真正的专业引领,没有落到实处,往往变成了枯燥的读书和填写报告册,校本流于形式,成为教师的负担。远程培训由于缺乏有效的监控,以及在农村学校还受到条件制约等因素的影响,实际效果也大打折扣。
四是成果转化的问题。各种培训的训后跟进不到位,形成了培训结束,就画上了“圆满”句号的现象,使得有限的培训成果失去了及时转化为自己或指导他人实践的最佳时机,训了就“训了”。
五是培训者的问题。大多数培训的培训者主要由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教师和县教研室的教研员担任,他们在理论上和实践方面都难以称得上是最优秀的,且长期往复承担培训任务,难以让参训教师信服,产生排斥心理。
老师们对新一轮培训的期待主要有:
一是希望加强培训工作的组织管理,建立健全教师培训工作的激励奖惩制度,进一步调动教师参训的积极性,让老师们在参加培训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精神鼓励和实惠;。
6欢迎下载。
二是希望培训的内容紧密联系当前的课堂教学,理论的学习要易于内化为实践,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既立足于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又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是希望进一步丰富培训形式,让老师们自己选择符合自己实际的培训方式,大多教师非常希望到名校观摩学习,得到名师的指导和培训,有条件的教师也很欢迎远程培训。
四是希望能够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和要求,开展分层、分类培训。如老年教师的特殊要求,幼儿园、音体美等教师的特殊要求等,不能大一统、大呼隆。
五是希望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组建名师讲学团,开展巡回教学指导,同时要加强县、乡、校三级培训指导网络建设,加大对学校层面业务指导人员的培训力度,因为他们是校本培训的最基层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他们是校本培训能否落到实处的关键。
六是希望加强县级教师培训远程支持服务平台建设,为教师提供方便快捷的交流展示的平台,促进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对新一轮培训的思考和建议。
通过调研,我们梳理了过去教师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了解了教师对新一轮培训的期望和需求,探讨了新一轮培训中需要完善和改进的重点。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教师培训制度,加大督导检查。
7欢迎下载。
力度。首先,既要落实约束机制,又要建立激励机制,要通过制度的完善落实来提高教师参训的积极性、主动性。其次,要加强对教师培训工作的督导评估,将其纳入到教育督导工作中(如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考核),并作为主要内容之一,以推动教师培训工作的持续开展。再次,要对县级教师培训工作进行年检,评出等级,结果在全省通报。
二是要真正从教师的现实需要出发,设计培训内容。培训实施过程中,老师们最喜欢向培训者提的一个要求就是“请你告诉我该怎么做?”,其实老师们的需求很具体,但我们在培训的时候关注了过多的“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而到了关键的“怎么办”时,又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教师们当然不满意。当前,课程改革正进入深水区,课堂教学正在向追求“有效”、“高效”的方向发展,教师如何转变自己的角色,引导、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成为广泛关注的焦点,也是广大一线教师最普遍、最迫切的需求。因此,新一轮教师培训围绕“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这个核心设计内容,无疑是对路的,与第三轮培训也是紧密衔接的。但实施过程中一定要突出“做”字来做文章,强调在“做中学”,只有老师们行动了,才可能有改进、有转变、有提高,才能改变过去培训中的“听了激动,回去不动”的现象,培训才。
8欢迎下载。
有实效。当然,除此以外,顺应当前教育改革发展形势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其他培训内容也是必需的,如:规划纲要专题、师德专题、班主任工作专题、专业知识更新和学科素养提升(学科知识pck等)等。
三是要创新丰富培训的模式和方法。从教师的希望和教师培训工作发展的趋势来看,集中培训、校本研修和远程培训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模式是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主要途径,但在实施过程中,三种方式一定要既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又能互相弥补各自不足,成为有机结合的整体。集中主要解决培训的组织部署、阶段性总结、交流研讨和问题指导等,远程主要解决专业引领、问题指导、交流展示等,校本主要解决“做”的问题。同时,要进一步丰富培训的方式,像名师讲学、脱产研修、案例观摩、送教上门等教师们喜闻乐见的培训方式,要作为常用的方式贯穿于教师培训的始终。
四是要大力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要以专兼结合的方式,从一线优秀教师中选拔部分骨干充实培训者队伍,组建名师讲学团。加强培训者培训,可通过外出学习、岗位研修、下校实践等方式,认真组织实施培训者每年72学时的培训研修,严格培训者的考核评价,提高培训者的施训能力。
五是要加大教师培训经费投入力度,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中的第24条规定,纳入教育督导考核,建立教师培训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加。
9欢迎下载。
大对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适应教师培训形势发展的需要。
10欢迎下载。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11欢迎下载。
最新教师需求报告及图(案例14篇)篇三
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农村小学教师培训需求调研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为总结第三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研究部署“十二五”培训,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开展“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调研工作的通知》精神,我们于近期组织了我县“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本次调研,我们根据省厅调研文件要求,组织专人分别深入县城区、圩区和山区的中小学(幼儿园),采取分区、分层抽样方法,对从幼儿园到高中的不同参训对象开展培训需求调研。调研期间共组织召开座谈会3场,××区、××区部分学校教师和全县部分中小学校长、业务指导人员座谈会各一场,参加座谈人员48人;发放调研问卷106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其中:高中25份、初中24份、小学37份、幼儿园11份、培训者3份。
在提交问卷的100名培训对象中,教龄在15年以上的有84人,这些人基本上都全程参加了我省组织的前三轮继续教育,对继续教育工作的沿革发展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他们的态度和建议有利于对培训工作的全面审视和规划;县城学校教师48名,乡镇学校教师52名,校级以上骨干教师47名,普通教师53名,两种不同地区、不同身份的培训对象人数基本持平,中层以上干部、校长21人,普通教师79人,他们的意见应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适性。
在对xx年开展至今的第三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总体评价中,有61人选择的是“满意”或“比较满意”,32人认为“一般”,说明大家对过去一轮的培训是基本认可的,但培训的满意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在培训内容上,老师们觉得对自己最有帮助的是“上好课”专题的学习,占49%;其次是“评好课”专题,占21%;再次是“备好课”和“育好人”专题,各占17%;“命好题”专题仅有占2%的人选择。由此可见,老师们对那些与课堂教学直接关联的,对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操作性相对较强的培训内容较为感兴趣,同时,对未能开展的“育好人”专题仍抱有一定的期待。
在培训模式上,认为效果最好的培训模式选项中,“以远程为依托,整合集中和校本的混合学习模式”以微弱优势排在首位,占24票,“集中培训”和“集中与校本结合”的模式分别以21票和20票紧随其后,“远程与校本结合”、“校本培训”分别为14票和12票,“远程培训”仅为8票。大家对不同培训模式认识的分化,说明目前尚无一种模式能够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各种模式的优点和不足同样是突出的。从排在前三位的情况来看,集中、校本、远程相结合可能大家认为更有利于各种模式的扬长避短,因而大家更乐于接受。
在培训的方式上,大家认为最有效的是“名师带教”和“观摩考察”,分别占36%和35%,“案例研讨”占19%,选择“经验交流”、“专题讲座”、“自主研修”方式的均不到10%。无独有偶,培训方式与培训内容相似,相对集中在实践性、指导性、可操作性较强的几种方式上,老师们需要更多的是面对面的直接指导和借鉴。
在培训时间安排上,有70%的人希望在“学期中”组织培训,26%的人愿意在“暑假”接受培训,愿意在“双休日”和“寒假”接受培训的仅各占1%。这样的数据说明老师们一方面工作负担和家庭负担较重,仅有的休息时间(尤其是双休日)需要休息调整或用来处理个人的一些事务,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老师们的自我权利意识增强,国家法定的节假日,他们希望能够得到充分享受。
在最需要的培训内容方面,“教育实践与教学新技能”以52%的得票位列各项之首,“专业发展与教科研能力”以26%居其次,“教育理论与学科新知识”得票数占18%,“教育政策与法规”和“职业道德与素养”仅占4%。与前述有关数据相一致,老师们还是迫切希望得到“教育实践、教学技能”等课堂教学实践、操作能力方面的培训,对“专业发展与教科研能力”、“教育理论与学科新知识”等涉及个人专业发展的理论、知识和能力也有一定的需求。
在最希望的培训教师方面,“名师”、“教授和专家”、“骨干教师”分别以38、25、19票位列前三,“优秀教研员”和“进修学校教师”分别以11、7票居后。说明一方面老师们希望得到既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又能将实践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的“名师、专家和骨干教师”的培训引领,另一方面,“教研员”和“教师进修学校教师”的水平和能力亟待提高。
在培训的考核方式上,大家最认可的选择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29票;实践观察与测评22票;作业练习20票;实践技能测试10票;统一笔试9票;竞赛评比4票。说明大家在接受“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这个大的考评原则的同时,对注重实践的.“实测评价”方式也较为认可,通过提交“作业练习”的方式进行考评也能部分接受。
在召开不同地区、不同层面人员参加的座谈会中,我们把调研问卷所列的“参加培训的最大困难,教师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新一轮教师培训的期待”等议题作为座谈的主要内容,以期达到总结反思过去的培训工作,了解今后培训需求的目的。通过座谈,我们发现:
老师们参加培训的困难主要集中在如下两个方面:
困难之一是工学矛盾。我县中小学大多分布在农村山区,尽管学校规模小,班额小,但班级个数并不少,因此这些学校的教师教学负担仍很重,全天包班的现象很普遍,正常教学日全在课堂,基本无暇参加培训,即便是校本培训组织交流研讨,也必须在放学后开展。农村教师大多在居家所在地附近学校工作,放学后或双休日有一定的家务琐事,因此很难或不愿再抽出时间投入培训。
困难之二是老年教师现状。由于近十年间,新进教师较少,中小学(尤其是农村地区)教师老年化(50岁以上)现象较为普遍,这部分老师因视力、记忆力减退和精力不济,参加学习,尤其是理论性较强或操作上有特殊要求(如远程培训)的培训,他们感觉困难较大。
培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五大方面:
一是认识的问题。这里既有领导重视的问题,也有教师认识上的问题。领导重视不够,对培训工作缺乏强有力的管理措施和激励机制,造成教师参训主动性不够。教师认识不到位,形成了对培训应付了事的现象。
二是内容的问题。过去培训内容的确定,主要是自上而下确定的,教师们主要是被动接受。第三轮培训尽管增加了调研和问题反馈环节,但是重理论轻实践的成分还是很大,培训的内容往往与教师的需求还是两张皮,培训的针对性还不强,对实践的指导还不够。
三是方式的问题。过去的培训主要是集中培训、校本培训、远程培训。集中培训主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组织开展,一人讲,数百人(甚至上千人)听,方式单一,受训者被动接受,效果不好。校本培训由于缺乏有效的互助和真正的专业引领,没有落到实处,往往变成了枯燥的读书和填写报告册,校本流于形式,成为教师的负担。远程培训由于缺乏有效的监控,以及在农村学校还受到条件制约等因素的影响,实际效果也大打折扣。
四是成果转化的问题。各种培训的训后跟进不到位,形成了培训结束,就画上了“圆满”句号的现象,使得有限的培训成果失去了及时转化为自己或指导他人实践的最佳时机,训了就“训了”。
五是培训者的问题。大多数培训的培训者主要由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教师和县教研室的教研员担任,他们在理论上和实践方面都难以称得上是最优秀的,且长期往复承担培训任务,难以让参训教师信服,产生排斥心理。
老师们对新一轮培训的期待主要有:
二是希望培训的内容紧密联系当前的课堂教学,理论的学习要易于内化为实践,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既立足于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又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是希望进一步丰富培训形式,让老师们自己选择符合自己实际的培训方式,大多教师非常希望到名校观摩学习,得到名师的指导和培训,有条件的教师也很欢迎远程培训。
四是希望能够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和要求,开展分层、分类培训。如老年教师的特殊要求,幼儿园、音体美等教师的特殊要求等,不能大一统、大呼隆。
五是希望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组建名师讲学团,开展巡回教学指导,同时要加强县、乡、校三级培训指导网络建设,加大对学校层面业务指导人员的培训力度,因为他们是校本培训的最基层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他们是校本培训能否落到实处的关键。
六是希望加强县级教师培训远程支持服务平台建设,为教师提供方便快捷的交流展示的平台,促进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
通过调研,我们梳理了过去教师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了解了教师对新一轮培训的期望和需求,探讨了新一轮培训中需要完善和改进的重点。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教师培训制度,加大督导检查力度。首先,既要落实约束机制,又要建立激励机制,要通过制度的完善落实来提高教师参训的积极性、主动性。其次,要加强对教师培训工作的督导评估,将其纳入到教育督导工作中(如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考核),并作为主要内容之一,以推动教师培训工作的持续开展。再次,要对县级教师培训工作进行年检,评出等级,结果在全省通报。
二是要真正从教师的现实需要出发,设计培训内容。培训实施过程中,老师们最喜欢向培训者提的一个要求就是“请你告诉我该怎么做?”,其实老师们的需求很具体,但我们在培训的时候关注了过多的“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而到了关键的“怎么办”时,又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教师们当然不满意。当前,课程改革正进入深水区,课堂教学正在向追求“有效”、“高效”的方向发展,教师如何转变自己的角色,引导、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成为广泛关注的焦点,也是广大一线教师最普遍、最迫切的需求。因此,新一轮教师培训围绕“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这个核心设计内容,无疑是对路的,与第三轮培训也是紧密衔接的。但实施过程中一定要突出“做”字来做文章,强调在“做中学”,只有老师们行动了,才可能有改进、有转变、有提高,才能改变过去培训中的“听了激动,回去不动”的现象,培训才有实效。当然,除此以外,顺应当前教育改革发展形势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其他培训内容也是必需的,如:规划纲要专题、师德专题、班主任工作专题、专业知识更新和学科素养提升(学科知识pck等)等。
三是要创新丰富培训的模式和方法。从教师的希望和教师培训工作发展的趋势来看,集中培训、校本研修和远程培训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模式是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主要途径,但在实施过程中,三种方式一定要既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又能互相弥补各自不足,成为有机结合的整体。集中主要解决培训的组织部署、阶段性总结、交流研讨和问题指导等,远程主要解决专业引领、问题指导、交流展示等,校本主要解决“做”的问题。同时,要进一步丰富培训的方式,像名师讲学、脱产研修、案例观摩、送教上门等教师们喜闻乐见的培训方式,要作为常用的方式贯穿于教师培训的始终。
四是要大力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要以专兼结合的方式,从一线优秀教师中选拔部分骨干充实培训者队伍,组建名师讲学团。加强培训者培训,可通过外出学习、岗位研修、下校实践等方式,认真组织实施培训者每年72学时的培训研修,严格培训者的考核评价,提高培训者的施训能力。
五是要加大教师培训经费投入力度,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中的第24条规定,纳入教育督导考核,建立教师培训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加大对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适应教师培训形势发展的需要。
最新教师需求报告及图(案例14篇)篇四
见习目的;真实感受小学教育,增强师范技能,学习经验。
见习时间:20xx年4月13日---20xx年4月17日
见习地点:文澜镇中心学校
见习是大学教育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见习,使我们在社会实践中接触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增强感性认识,培养和锻炼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我们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可以检验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积累经验,并为自己能顺利与社会环境接轨做准备。当然我根本没有想到,在之后的一个星期里,我会在这里收获一段快乐而难忘的时光。我不仅从各个老师和学生们的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而且和他们成为朋友,更重要的是,我在见习过程中感觉所学的到东西远远要比四年里在校园里学到的丰富、精彩。当然,这并非否定老师的教学和自己的学习,只是实践中收获到的远比书本来得真切和实在。
见习学校地处文澜镇东村,在校生500多人,教职工39人,是一所校风正、城郊结合、教学质量优秀、办学历史悠久小学。见习班级及其基本情况:见习班级为三年级(2)班,共有男生25人女生25人,合计50人。这是一个学生表现优异的班级。班主任马老师和杨瑶文老师分任数学、语文,他们都是年轻女教师,教学经验相对丰富,各具特色,对见习生指导热心细致、负责到位。
在我心中“见习”是一个严肃的词,教育见习,对我们来说也一样,和真实的`三尺讲台零距离接触。怀着几分新鲜和激动的心情,整理师容师纪和小组前往见习学校——文澜镇中心学校。
第一天的见习就在这唧唧喳喳的吵杂中结束了,当学生们放学后,我被吵的弄不清楚东西南北了,在小学见习什么都没有做可不知道为什么觉得特别累,躺在床上一动不想动,只觉得头晕目眩。也许是因为我们要从红河学院骑车走差不多两公里的路才能到达东村小学的原因吧。
第二天,我们对学校环境熟悉了,可没有了新鲜感觉,掌握了小学的作息时间后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生活更好地把握了。我个人认为小学教育特别讲究艺术性,就象一个演员,说哭就哭,说笑就笑,特别是语文教学,表演性更强,而小学老师那语言表达不是等闲之辈所能承受的,对我这个男生来说是相当痛苦的。可那是教语文必备的。这个艺术性我们男生怎么样去换一个新的方式去表达,那样和女老师的纤柔结合起来,小学生的心理成长就会更健康。
第三天和以后的几天一样就是听,经验的吸收。可我总觉得后排的几个学生不怎么发言很沉闷,可下课了又特别活跃。总之就是这样,上课不发言,讨论中调皮捣乱。我开始认真的注意这些学生的一举一动,可他们种种行为又反映着什么信号呢---不自信。而这种不自信又是什么原因所致,这种不自信又会导致学生的性格发展倾向,看看这些孩子,我的心一阵酸楚,因为心理学理论上来讲,小时候的某种心理会影响孩子的成长与学习,生活,以及自己概念的发展状况等等,小孩子这么早就要承受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哪能不让人辛酸?在这个问题上我有很多思考,并想从中找到一些方法帮助学生。把他们从苦难的泥潭拉出来。
见习,可以说有得有失,有喜有悲,有苦有甜,让我明白,有些东西可以选择,有些东西无法改变,今天把握好属于自己的机会,尽力做好每一件事,认真、踏实、坚持,或许会让自己的昨天少一点遗憾,明天少几分后悔。
一个旅程已经结束,揣着昨日的收获,开始我今日的旅程,出发!。
最新教师需求报告及图(案例14篇)篇五
xx小学下辖xx村、xx村、xx村,生源半径10公里。学校现有7个教学班,81名学生,教职工11人。是所规模较小的完全小学。从教师队伍来看,有四个问题比较突出:
一是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30岁以下教师2人(9月新进的特岗教师),占教师总数的18.2%;30-45岁教师2人,占18.2%;45岁以上教师7人(其中女2人、1人即将退休),占63.6%。
二是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工作量过大。
教师学历全部达到中师以上,中师学历2人,占18.18%;大专学历5人,占45.45%;本科学历4人,占36.36%。
从数据上看,81.82%的教师在合格学历的基础上提升了学历层次,但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专业学科发展不平衡。按《安徽义务教育实验课程设置安排表》“开齐开足开好课程”的要求,小学各个年级必须开齐音乐、体育、美术和社会实践活动课,小学三年级以上必须开设英语、计算机课,这些学科都需要专业对口的教师执教。现有教师中体育专业教师1人,英语专业教师1人(均为20新补充的特岗教师)。七个教学班共有每周共有210课时,人均19.1课时,每天近4节课,还要备课、批改作业、班主任工作等,工作量超负荷。由于教师缺乏,教非所学、学非所教以及一人代多科的现象不可避免。另农村教师多是“半边户”,“上有老、下有小”,工作之余还要回家干农活,由于长时间超负荷运转,使得教师疲惫不堪,身心疾病增加,心理负担沉重。
三是现有教师编制不适应学校发展需要。
根据中央编办发[]72号(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通知)规定的师生比例核编,只能配备4名教师,严重超编。
四是教师培训机制难以形成,培训效果不佳。一是教师少,教研、培训学习氛围难以形成;二是工作量过大,教研、培训时间难以保障,外出培训学习机会少;三是“萝卜煮萝卜式”的教研模式,重实践轻理论,缺乏针对,缺乏专业引领,不利于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
四、几点建议。
(一)探索并改革教师补充机制。
现有的.教师补充机制已在逐步解决农村教师队伍逐步解决师资在年龄、来源、学历、专业、职称等方面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农村学校地处偏远山区,新补充留用难度较大。
六十年代的“侯王建议”顺应了当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其中“教师都回本大队工作”对当下农村教师“补充易,留住难”的现状有借鉴意义,大力实施教师本土化培训。要加大优秀师范毕业生的储备,对学校核定编制时另外增加一定比例的后备师资储备编制,实施定向培训,吸引本地优秀大中专毕业从教。同时要建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激励机制,在教师职务评聘、评优评先、年度考核等活动中向农村教师倾斜,不断提高农村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改革农村学校教师编制标准。
我乡农村小学何家坊小学、xx小学、教学点师生比分别是1∶11.94、1∶7.36、1∶4.9、1∶7.85,师生比远高1∶19。班师比分别是1∶1.59、1∶1.66、1∶1.72、1∶1.79、1∶1.84、1∶1.91、1∶1.98、1∶2.04、1∶1.86、1∶1.86。班师比分别1:2:43、1:157、1:1.67虽然中央编办发[2014]72号等文件没有对农村小学的班师比作出明确规定,但班师比明显偏低,农村小学教师实际却属缺编。
受现行的编制依据师生比影响,农村中小学教师虽超编,但其工作量重(每周19.1节课)。教学点班多学生少,多以复式教学,以师生比或班师比都不能很好解决解决这一矛盾。建议配置师资时应该考虑班师比、师生比、教师课时数等多个指标,充分考虑到了学校在校生数、班级数(年级数)、课程数、教师课前课后工作量等影响因素。综合考虑教师工作量来配置师资能够做到因校而异,同时还能够实现教师编制的动态管理。
(三)要加大培训和支教的执行力度。
一是农村小学教师培训应尽可能安排在节假日进行,以便解决工学矛盾。二是加强农村中小学紧缺学科老师培训,针对农村小学存在学科薄弱的特点,开展针对性培训,培训一专多能型教师,满足农村教育需要。三是以教科研为载体,着力培养骨干教师,并向农村倾斜,使其成为新一轮农村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力量,发挥其专业引领作用。四是加强远程培训管理测。网络学习的平台应开发移动设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应用程序,既解决培训硬件条件不足问题,又能随时随地开展学习,较好地解决工学矛盾。施训单位、地方教师培训机构与受训教师任职单位之间的应建立联动机制,加强过程管理,对参训教师采取多方参与的全程综合测评考核,提高培训效果。
最新教师需求报告及图(案例14篇)篇六
为了进一步提高2014年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校开展了小学教师培训需求调研工作,根据学校安排,我组(xxx、xx、xxx、xxx)到xx小学、xx小学、xx小学、xx小学调研。所到学校无论硬件建设、师资配备都是所在校区最好的学校。调研期间听课8节,组织召开座谈会4场,发放调研问卷80份。现将我组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听课情况。
8节课,语文、数学各四节,授课教师年龄在30—40岁,其中仅一位是男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的四位。使用了分组教学模式的两位。8位教师都能做到教学目的明确、教学思路清晰,通过问题展开教学,课堂气氛活跃。但存在问题也不少,使用演示文稿的老师,制作上仅停留在图片、文字的使用上,音乐和视频的插入都没有。使用多媒体,就忘了板书。大多忽视教学生成,忽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很少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体验中学习新知识。个别教师使用了分组,但是利用程度不高,流于了形式。
二、对调研问卷的数据分析。
综合问卷分析。
1、100%教师参加过不同形式的培训。
2、90%的教师最需要对新课标、新教材的理解和把握。
3、92%的教师认为目前最欠缺的是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教学能力。
4、100%的教师赞同对小学生开展学校心理辅导。
教育技术问卷分析。
1、不会操作电脑的教师为0。能简单操作的为30%,掌握的60%,精通的为10%。
2、90%的教师掌握网络上信息及资源的搜索。
3、95%的教师能够使用电子邮件。
4、100%教师能简单使用word。90%的教师能简单操作excel。
5、95%的教师不会对音频处理,85%的教师不会图片处理。
6、90%教师能简单操作多媒体设备。
音乐问卷分析。
1、95%的教师没有接受过演唱训练或学习过歌唱的方法,还是自我感觉来唱。
2、90%能简单使用键盘,但仅限于右手但旋律。
3、70%的教师获得新知识的途径是通过网络。
4、90%的教师不具备音乐软件的使用。
5、95%的教师没有指导过课外小组的活动。
6、100%的教师没有见过2011年新课标。
三、座谈会的情况综述。
通过座谈,我们发现:
音、体、美教师严重不足,兼职教师因专业知识或升学压力多数不上,换成了自己的主课。
新配发的教学设备,因不会使用多闲置。
老师们参加培训的困难主要是工学矛盾。学校的教师教学负担仍很重,特别是远离县城的边远小学,师资短缺。并且现在的培训有时扎堆,再加上主题调研,让老师基本无暇以对。农村教师大多在不能住校,放学后或双休日有一定的家务琐事,因此很难或不愿再抽出时间投入培训。
老师们对新一轮培训的期待主要有:
一是希望培训的内容紧密联系当前的课堂教学,理论的学习要易于内化为实践,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既立足于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又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是大多教师非常希望到名校观摩学习,得到名师的指导和培训。
三是希望能够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分层培训,因材施教,不能大一统,一概而论。
五是希望能够送教下乡,让老师在家门口参加培训。
最新教师需求报告及图(案例14篇)篇七
通过培训,感觉以前所学的知识太有限了,看问题的眼光也太肤浅了。过去,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但是,经过培训后,我觉得教师绝对不是一桶水这么简单,它应该是一条有源头的溪流。教师只有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教育思想,才能跟上时代前进和知识发展的步伐,才能胜任复杂而又富有创造性的教育工作。“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否定自己,才能不断进步,而不只是可怜的“一桶水”了。
2、加强了学习。
以前培训也较多,对新知识也有一定的认识,但通过这次培训,我才发现自己的认识不系统、不全面,有差距。培训其实是一个反思、进步的过程,与优秀老师、与教学大师相比,自身不足很明显。今后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才能不虚此次培训。
3、解决了一些不惑。
当老师的确有些问题总解决不好,我也一样,如新理念的实施,怎样减轻压力,当好老师等问题也让我困惑不解,这次培训使我在这些方面有了一些新认识,解决了很多疑惑。
4、培训反思。
这次教师的培训,给我带入了一种求学的氛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在教学这片土地上找到自己的乐园,学习才是的路。我在前几年的工作里,很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到教学这一块,备课、上课、课后总结、批作业、辅导,几乎每天都在重复这样的五步曲。随着培训的深入,我深深地意识到: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要努力地提高自身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所以我要更加努力,不断搜集教育信息,学习教育理论,增长专业知识。更加注重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从而更快达到真正提高自己的目的。
5、培训虽然结束了,但学习和思考并没有停止,我将不辜负学校领导的关心和帮助,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改善,勇敢迎接更多挑战。
最新教师需求报告及图(案例14篇)篇八
20_年_月我参加了骨干教师培训学习。我珍惜这次学习的每一天,不放过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无论是有关教育教学理念的讲座,还是走进课堂,听优秀教师给我们展示的常规课。自始至终,我都在努力地学习,力争做到不辜负学校领导的期望。在学习过程中我慢慢地认识到了自我的贫乏与稚嫩,学习又逐渐地使我变得充实与干练。是的,在培训学习的每一天都能让人感受到思想火大学的撞击与迸发,整个培训的过程就好像是一次“洗脑”的过程,给了我太多的感悟和启迪!同时又仿佛是一剂“兴奋剂”,给了我无限的工作活力和留下了太多的思索!
在本次培训中有幸让我们听到了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对教育方面的前沿的思考、精辟的理论、独到的见解,对生活、对工作、对事业、对学生独特的感悟,激起了我内心中的心弦,触及到我思想的深处,我一次次禁不住问自我我该怎样做、做什么样的教师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怎样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从他们身上,我学到的远不只是专业的知识和做学问的方法,更多的是他们执著于教育事业、孜孜不倦、严谨勤奋、潜心钻研、尽心尽责的那种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的高品位的生命形式;作为一个学者,他们那闪光的人格魅力令我震撼!让我感染!学生教学管理如何做?几年来的辛苦探索,留下太多的茫然与困惑!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育教学的相关讲座,还是专业知识的授课,无论给我们上课的是知名教授,还是普通的教师,没有那一个不是兢兢业业的。这些,让我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转变了观念,促使我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反思以前的工作,更严肃地思考此刻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更认真地思考未来的路如何去走。在那里就从听取的报告中浅谈几点自我的感悟。
一、教师必须多读书、丰富自我的知识、提高自我的修养。
本来一向感觉自我是一名语文教师。所以总是很放松自我。可是在我听完讲座之后,让我深有感触。我们的教师需要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专业知识、更需要的是渊博的知识、教育的智慧,我们要改变的是过去的.教师的形象,我们要做一个有智慧、有爱心、让自我欢乐也要让学生欢乐得人,要想让自我的课讲的更好,更加的吸引学生。就必须提高自我的个人素质。有一句话讲的十分好。“什么是教育?教育首先就是爱。爱他的学生,没有爱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培养对学生的爱就是要帮忙他(帮忙学生克服成长的障碍,帮忙他就要成全他,成全他拥有完美的生活,获得走向幸福的本事)”教授的一个个独特的观点真的是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我们在应对学生的时候过多的关注的使学生的成绩,学生在繁重的学业负担下似乎也变得麻木,没有动力,如果我们能让学生感受到他今日的努力就是明天获得完美生活的本事,拥有幸福的本事,那学生就会更多的发挥他们自动自觉的一面;一个素质好的教师,讲课在差也差不到哪去。一个素质差的教师,讲课在好也好不到哪去”我对这句话是十分的同意的。仅有课堂上的生动语言和有深度的提问才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仅有提高了自我的文学修养,才能讲出生动的一课。听到了教授的报告,才明白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的一点是必须要多读书,读好书。不但这样他们都同时读了许多课外的读物来丰富自我的知识。我也从中立志要多读书来提高自我的各方面的素质。努力让自我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二、尝试多种教学方法,改变课堂,创造多彩课堂。
教师就必须在各个方面提高自我。尤其是在教学方面,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会上课单一,而是要有多种多样的课堂方式,仅有形式多样的课堂,才能更好的吸引学生,让学生喜欢上课,从而在各个方面提高自我的水平。在讲座中说:一堂课下来,教师必须要明白在教学生什么,学生发展了没有,改变了没有,学生走出教室与走进教室有无变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的时候绝对不仅仅是在备教材,更多的是要关注学生,关注学生能学会什么,是否发展了。这也就要求我们的教学是面向全体的教学,我们的教学要采用更多的学习方法、教学方法,那里说的方法也不仅仅是单纯表面意义的活跃,而是要看课堂有没有深度,好的课堂应是有生成感,推进感的课堂,教师不仅仅准备给学生什么样的挑战,好要看学生能提升什么,突破什么?我们要使课堂变成思维的舞蹈者。同时我们还应当在科学的理念指导下改革教学方法的,老的教学方面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社会的需求了,同时也不可能满足我们新一代的学生了,所以作为当代的教师不能只满足目前的状态,应当从此刻开始学会适应社会、适应学生。所以了就应改在科学的理念指导下,改变教学方方法。不能只是单纯的像以前那种教学的方法,我教你学。也不管学生会不会。此刻要多学习。
最新教师需求报告及图(案例14篇)篇九
此需求规格说明书对《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做了全面细致的用户需求分析,明确索要开发的软件具有的功能、性能与界面,是系统分析人员及软件开发人员能清楚地了解用户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概要设计说明出和完成后续设计与开发工作。编写该书的目的是为能够更加准确的明白该系统的需要,对所开发的软件的功能、性能、用户界面及运行环境等做出详细的说明。
本说明书的预期读者为客户、业务或需求分析人员、测试人员、用户文档编写者、项目管理人员等。
1.2背景。
1.3术语。
系统采用的是c/s结构,即客户端和服务器架构,示意图如图2-1所示。客户端端提供用户操作界面,接受用户输入的各种操作信息,向服务器发出各种操作命令或数据请求,并接收执行操作命令后返回的数据结果,根据业务逻辑进行相关的运算,向用户显示相应的信息。服务器端接收客户端的数据或命令请求,并请求数据库服务器执行数据库操作得到相应的数据集,对数据集进行相应的处理,然后将数据集或处理后的数据集返回给客户端。
c/s结构:即客户端和服务器架构。
1.4参考资料。
《软件工程导论》。
2.1目标。
项目开发意图:为了方便管理学生信息,加强学生交流,让大家及时了解班级动态,提供一个人性化的便捷管理平台。
应用目标:学生信息管理主要针对自己所在的班级所有学生而制作的管理系统。
作用范围:学生导师、辅导员、管理员、学校管理人员等。
2.2用户特点。
用户要具备电脑的基本操作,懂得上网浏览网页,管理人员要添加、更新、删除信息等操作,学生只有查询、修改基本信息、修改登录密码权限。技术人员要负责数据库的管理、网站的维护。
2.2假定和约束。
假定:开发周期:30天。
约束:时间比较仓促、掌握的专业技能有限、社会经验不足、项目完成经验不足。
3.1功能分析。
3.1.1对功能的分析。
1:学生的需求。
(1)在第一时间查询自己所有的成绩(自己的平均成绩,总成绩)。
(2)查询某一科成绩,该科平均成绩,最高成绩,最低成绩。
(3)打印和下载自己的成绩。
2:老师的需求。
(1)查询某一学生的所有成绩(平均成绩,总成绩)。
(4)对某一科成绩进行统计(及格人数,及格率,不及格人数,不及格率,优秀人数,优秀率,某一分数段的人数)。
(5)录入成绩和修改更新成绩(自己所教授的那一科成绩)。
(6)打印统计出的结果。
3:管理员的需求。
(1)查询某一学生的所有成绩(平均成绩,总成绩)。
(2)查询某一学生某一科成绩,该科平均成绩,最高成绩,最低成绩。
(3)查询某一班级的成绩。
(4)对某一科成绩进行统计(及格人数,及格率,不及格人数,不及格率,优秀人数,优秀率,某一分数段的人数)。
(5)录入成绩和修改成绩。
(6)打印统计出的结果。
(7)用户管理。
(8)数据库管理。
3.1.2对功能的要求。
1.功能划分和描述。
学籍管理、成绩管理、奖惩管理、奖学金管理、困贷管理其下的查询、编辑、插入、删除模块均实现其相应管理的具体功能。
2.进一步功能描述。
模块名称:学籍管理。
输入数据流:学籍控制信息。
输出数据流:学籍返回信息。
简要描述:主要负责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身份证号码、党团关系、系别、专业、级别、学制方面的信息管理。
块名称:成绩管理。
输入数据流:成绩控制信息输出数据流:成绩返回信息。
3.1.3系统功能层次模块图。
3.2性能分析3.2.1精度。
为了查询完整,尽量让所有相应域包含查询关键字的记录都能查到。由于通常有文件的记录很多,所以本系统采用两种查询:直接查询和模糊查询。
3.2.2容错要求。
为了保障系统能正常运行,尽量使得服务器数据库的数据合法化,以及前台能有效操作和浏览系统。
3.2.3灵活性。
1)当执行查询时,查询完后提供返回按钮可继续查找;
2)用户处于一定时间的“不操作”,服务器可以不再相应对数据库的请求,
除非再次登录;
3.3安全性分析。
1)数据库连接采用jdbc方法进行连接,从而提高数据库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
2)对于某些页面进行强制用户登陆后方能进行操作;
3.4故障处理要求。
软硬件故障:
1)用户使用电脑系统有问题,或者浏览器有问题;
2)数据库建立有问题;
3)内存太小会影响运行速度;
4)对于各类突发事件要注意避免;
3.5其他专门要求。
保密性:数据库要做好保密,避免数据的丢失或者盗取;
间接性:用户的操作界面必须要做到简单明了,不能有太复杂的设置或者操。
作。
可更新性:对于系统可以根据用户需要进行更新,维护等操作,扩展其功能,
并使系统稳定。
第一层。
数据流图(dfd)。
1.1第二层。
4.3数据字典。
5.1设备。
开发建议使用的设备:
从网络传输需网卡,品牌机最好,组装机需性能好一点的,以防对大量操作时出现反应不过来等不良现象。
5.2接口。
软件接口:运行于xp以及更高版本;硬件接口:本系统不需要特定的硬件和硬件接口运行支撑;内部接口:内部接口方面,各模块之间采用函数调用、参数传递、返回值的方式进行消息传递。接口传递的信息将是以数据结构封装了的数据,以参数传递或返回值的形式在各模块间传输。
最新教师需求报告及图(案例14篇)篇十
到服装企业找负责人了解服装企业对人才需求方面的信息并且完成“关于企业人才需求的调查问卷”。
调查集中在7月6日、7月7日、7月8日,这3天进行。
目前,服装行业发展势头猛进。通过走访调查显示,服装设计人员为数不多,高档的服装设计人才更是微乎其微,从走访的温州服装企业所了解现有的服装设计人员其中本科生占极少的比例,毕业生的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工作能力都还有待于提高。这种状况,对于服装行业向着更高、更远方面发展是一种阻碍。厂家们反映,毕业生,掌握了理论知识,又会操作,技术比较全面,但技术熟练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缺乏实践。这说明在校训练的机会少,应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这要求教学内容要更新,这就建议让学生应拓宽视野多参加实践。我们应该把握自己的优势——在学校重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切不可浪费时间!我们比很多人都幸运,有良好的学习机会。在大学这个小型社会学习沟通能力,加强人生观,职业道德和劳动态度方面的修养。
调查问卷显示企业对本科生的需求呈上升趋势。但在调研中发现:如今,在温州一些企业里已开始“淡出”学历、资历、经验方面的框框,主张“适用才是硬道理”,将拥有业绩、成果、具备真才实学、为市场检验证明具有创新思维和发展潜质的人才,纳入引进的主视野。如果拥有高学历但无法在起职位为企业创造价值,那么对企业来说是无用的。只要略加留意温州的报纸、网络和琳琅满目的招聘广告,经常可见“至少2年以上工作经验”、“无工作经验免谈”等招聘内容,“有工作经验”常常成为了应聘的门槛。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在人才的选择中,既要注重人才的文凭、证书及身体状况,更注重人才能力及综合潜质等,不同岗位有不同的需求,最重要的是适用。事实上,采用了“适用即人才”的标准,是企业务实发展思想的回归,这也代表了目前许多企业的用人策略。
访问的服装企业对大学生最多的评价是:大学生在学校所学与社会需求脱轨,但要求高,又缺乏实际能力。其实现在的企业都很现实,看重工作经历和技术,希望员工能尽快为公司创造价值。有谁希望把自己的企业给员工当练兵场呢?因此在校大学生要有危机感,不要以为一步入社会就能找到满意的工作。应明确自身的价值和定位,你有什么能力能让你找到好工作。很多大学生找工作都存在这样的误区:一个方面是自己眼高手低,自己根本自身素质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另一方面是自己没有给自己一个很好的定位,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这是大多数企业给我们大学生的忠告。
我们只要了解了社会的需求和自己所长,就会很快找到自己社会中的位置打好人生中漂亮的一仗。现代大学生缺少社会知识和信息,在学校时从不关注社会中的情况,甚至连新闻都懒得看,更不用说社会锻炼,所以当他们迈出校门的那一刻就迷失了方向,拿着自己的简历不知何去何从,只知道自己学的是什么专业,却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以至于很多大学生毕业后都找不到工作;因为大学生缺少社会锻炼,空一肚子墨水却不知如何用,很多用人单位不愿招聘应届毕业生,都愿吸取有工作经验者,因此大学生的就业率也越来越低!有的学生辛辛苦苦学了数十年的专业当走进社会时却找不到任何与所学专业有关的工作,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这就是不了解社会的需求所造成的。
所以我们要发起倡议,为了我们今后更好更快地投入到社会当中去,为了我们早日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为了能够更顺利的工作用自己的所长服务于社会,让我们积极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吧!
最新教师需求报告及图(案例14篇)篇十一
就我县农村来讲,收入主要有经济作物收入、外出打工收入两大块。单纯靠农业收入(经济作物为主)的农民不到总数的一半。经济作物发展起来的镇(街道),农民收入主要是靠销售苹果、樱桃、葡萄等经济作物,经济作物没有发展起来的镇(街道),农民收入主要靠在当地或外地企业打工工资。
我县是山区县,也是农业大县,农民在人口中占比达到70%,增加农民收入是增加我县居民消费能力的重要举措。
全面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还是增加农民从土地上的收入。就我县来说种植经济作物,经济效益不错,有部分农民依靠勤劳吃苦走上了富裕的道路。但是从整个面上来说,农民整体收入不高。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县是山区县,人均土地少;二是机械化程度低,农民生产效率低,经济作物效益还好,种植粮食基本是亏本;三是土地流转规模小,没有规模化生产优势。目前我县种植小麦不到5000亩,在没有发展经济作物的镇(街道),大批良田闲置或者荒废。
我县是山区县,通过近十几年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农业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但是由于我县人均耕地少,土地分散,种植农艺粗放,农业机械使用效率并不高,作用也仅仅是替代了原来的镢头和锄头。
土地流转是改变土地分散的办法,但是目前由于土地种植效率不高、农民固有观念、流转政策等因素影响,土地流转规模并不大。
以上情况都影响了农民收入,进而影响农民消费能力。
(二)农业机械方面拉动消费的亮点。
目前来说,我县农机购置补贴供需基本稳定,历年上级农机部门下达的资金任务基本完成,拉动资金投入约在*****万元/年,其中,20xx年剩余补贴资金****万元,应补未补的现象没再出现。
近两年,农机方面一个新的消费拉动点主要出现在无人机的购买和使用上。
从20xx年农机化统计年报上来看,我县无人机保有量仅为***台,自20xx年省里印发《**省20xx-2020年农机新产品购置补贴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后,一年的时间,我县无人机保有量已增至***台,上涨幅度达到了***%,而且20xx年数字会继续攀升。
20xx年,已经先后有**家合作社、农机大户来县农机部门咨询无人机购买及补贴事宜,其中,位于**街道**村的**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已购入益佳品牌yjnf―f16型号无人机***台,价格**万元/台,根据“先购机、后补贴”的政策,预计可享受农机补贴***万元/台,补贴比例在40%,可节省资金**万元,大大减轻了购买农业合作组织的经济压力。
在我县之所以会出现无人机购买积极性大涨的现象,除了国家出台了补贴政策之外,还有一条重要原因,归功于我县对现代农业的扶持,2月份,县政府印发了《关于印发**县现代农业扶持办法的通知》,里面第五条明确规定了农用无人机飞防作业扶持条件及补助标准,即“新型经营主体引导植保无人机,在县域内进行农作物飞防作业的,按照**元/亩次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助。”**县此项无人机飞防作业扶持政策的出台在全市、乃至全省尚属首次。补贴的政策出台实施将进一步推进全县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工作,助力农药零增长行动,使广大农户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农用无人飞机植保飞防作业的实施将会为全县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县域林果增产、农业增收做出更大贡献。
为了确保我县飞防作业的顺利进行,我县农机部门将专业合作社确定为我县的无人机试点合作社,目前,已先后为***名社员***余亩果园进行了飞防作业,为我县规模化开展飞防作业积累了经验,为推进山区飞防作业奠定了基础。
(一)无人机方面。一是增加无人机补贴额度。20xx年,上级农机部门对我县无人机数量补贴上限为***台,尽管有多家合作社或者农机大户咨询购机情况,但因补贴额度已经用完,购买意愿大减。植保无人机的出现以其高质量、高效率、高环保的作业方式,得到许多农户的青睐,但由于价格高,对农户来说,购买成本过高,建议增加补贴额度。二是加大研发力度。随着农业植保无人机的普及和应用,建议国家引导各大农药生产厂家研发、出品与无人机植保结合的专用低毒低残留低污染药剂,通过进行无人机飞防作业,降低农药使用量,既能解决农药企业未来的市场转型问题,又能有效降低农作物农药残留和污染。三是严肃行业标准。我国植保无人机产业已经起步,但是目前业内并无明确的行业标准,包括无人机自身技术、性能标准和植保标准等,这不仅使得无人机企业鱼目混杂,同时也不利于政府出台确切的支持和扶持政策,阻碍植保无人机作业的发展。
(二)其他方面。一是增加农业补贴。增加农业补贴是增加农民收入、增加粮食产量、助力农村扶贫的重要举措,整合农业项目资金,规范地增加农业补贴,是改变种植粮食不赚钱的有效途径,也是增加农民收入,减少贫困人口的重要措施之一。二是继续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制定计划,完善政策,多管齐下,逐步增加土地流转,建立以农业合作社为主体的农业服务组织,形成规模化经营,增加农业机械的使用率。流转土地的农民也可以成为合作社的员工,可以通过在合作社打工获得收入,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
最新教师需求报告及图(案例14篇)篇十二
当前,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经济形势出现了回暖迹象,在进出口下降的情况下,支撑经济增长的是投资与消费。我市作为一个欠发达地区,经济外向度和依存度都不高,扩大投资与消费需求仍是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主要措施。鉴于我国经济管理体制,重要投资项目和财政信贷政策的决定权在政府手中,扩大投资需求主要由政府主导,而消费意愿与消费行为是由居民个人决定,扩大消费需求更多的是市场行为,政府的作用主要是助推和引导消费并创造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
消费需求通常是居民消费和公共(政府)消费,既包括物流消费也包括服务消费。对于政府来而言,扩大消费需求是不需要政府花费太多成本的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是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促进经济发展的经济发展方式。根据当前我市宏观经济政策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我们认为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需要从产业导向、财政与信贷政策、社会保障与就业、培育消费热点与开拓农村市场等多个层面着力,扩大投资和培育消费热点创造消费需求,确保城乡劳动力充分就业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开拓农村市场释放农民消费活力,发放消费券以“四两拨千斤”带动城乡消费,强化信用消费促进全社会放心消费。
项目是扩大投资需求的载体,决定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因此,加快项目建设,不仅可以扩大社会有效投资需求,解决金融危机下社会总需求不足的问题,而且还可以培育经济发展后劲,促进消费需求提升。
从项目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看,投资性项目是实现扩大再生产的重要途径,对重要项目的决策权在政府手中,随之就是配套的财政政策与信贷政策的到位实施,一经决策就可以对经济增长产生直接的作用,因此在金融危机下,加强项目投资是对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实施最容易也最直接的表现方式,比扩大消费需求的宏观政策效果来得更直接、更明显。同时,扩大投资需求,可以蓄积发展后劲,有效地间接扩大消费需求,必须不失时机的实施项目带动战略。
从扩大内需对经济结构调整看,支持和推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特别是十大振兴规划的产业项目,鼓励和引导各地有效承接具有良好前景的产业项目,可以使我市能够获得更多的产业政策支持,加快培育产业集群。20xx年统计公报显示,我市主要工业产品为纱、布、化纤、白酒、啤酒、能源生产总量、原煤、发电量、原油加工量、汽油、柴油、水泥、化肥、化学农药、合成洗涤剂15类产品,其中:日用消费品只有6种、能量6种、生产资料3种,而且价值、附加值都不高。根据来自消费市场的判断,在我市较为优势的产业集群中,由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消费性产品少,国家鼓励扩大消费的促进政策对我市生产性企业直至全市经济的增长收效甚微,因此发展适应现代消费特征、更具有高成长性和良好发展前景的投资项目十分必要。
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看,有利于改善消费环境,提高流通的组织化程度,拓展新的消费领域。由于历史的体制的原因,我市商贸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帐太多,制约了大型商贸物流企业的发展,国内外众多知名商贸企业到我市发展找不到发展平台,使我市城市商业发展的集中度不高,城市的接纳能力、消费能力因此受限。
解决消费需求不足,是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我市建设商贸物流中心的重要内容。我市最终消费率多年徘徊在34%,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20个百分点,甚至还低于全国居民消费率10个百分点。如果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以我市20xx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计算,当年可以增加140亿元,如果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社会最终消费规模将在现有水平的基础上翻一番多,达到570亿元,这些都表明我市扩大消费需求有着巨大的空间,也表明扩大消费可以帮助商贸流通业提高社会贡献度,对保障就业、增加税收、促进城乡市场建设产生较大的积极作用。
新兴消费的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在消费需求,对促进就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开拓农村市场都具有现实意义,也表明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空间巨大。随着生活节奏和商务活动频度的提高,家务劳动社会化有新的消费需求,现代化的大型家政服务中心、经济型快餐业、婴幼儿护理、婚庆与家庭等有着良好的消费需求。人们追求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文化娱乐、休闲旅游、教育健身、观光农业等新兴市场已经成为新的消费时尚,而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生态农业和无公害食品的消费需求不断上升。而市场竞争加剧了企业对创意产业、3g业务、3c业务、信用评估、规划策划等中介组织、职业教育和人才培养等市场需求也在与日俱增。
保就业是保增长的重要基础,不有充分就业是不可能持续保持消费快速增长。我市作为农业大市,人均耕地不足0.7亩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而同时我市人口密度大于全国、全少平均水平,既表明我市有潜力巨大的市场需求,又表明有大量富余劳动力,形成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处理得好可以相互促进,处理得不好将激化矛盾上升。据农业部门统计,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约130万人次,劳务经济收入占到了农民收入的60%以上,劳务人员收入占其家庭收入的近70%,劳动力转移就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渠道。但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自去年9月份至今年元月25日(春节前),我市返乡农民工达110万人;截止目前,外出务工人员90万人,尚有10余万返乡农民工滞留未外出务工。可想而知,确保农民工就业,是保农民增收、促进农村消费需求的前提。
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是扩大内需的应对策略。一方面农民工回乡创业,不需要扩大投资需求,同时还要吸纳劳动力就业,既可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另一方面,大量农民工回乡创业,可以有效地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将在沿海地区务工收入转回家乡投资,带回信息、技术和市场,使大量农民工实现离土不离乡,由于这部分劳动力既是创业主体,又是扩大消费的主力。对于扩大消费需求十分有益。近年来,我市农民工返乡创业呈现喜人态势,据初步统计,已有2.5万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创办经济实体4500多个,带动当地农村劳动力近8万人实现就业。
支持开发区、工业园区建立农民工创业园、大学生创意产业园区,开展技术创新,发展新型产业,推进产学研结合,逐步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支持有条例的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吸纳大量返乡人员参股,通过新的项目实现新的创业。鼓励企业将闲置的资产支持大学生创业。
消费券通过政府以转移支付的方式,引导和刺激消费需求,以激活消费市场,保持最终消费持续增长。发放消费券是一个种政府行动,是运用政策来促进消费需求的扩张,创造新的市场需求,从而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为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起到“减震”作用。
从政府的立场看,算是花小钱办大事,既可以减少经济社会发展可能出现的“振荡”,又能促进经济有序发展。家电下乡政策,政府为最终销售价格的补贴13%给农民,农民受益了,也扩大了农民认识世界的视野,但从整个产品的生产链上看,13%的补贴低于产品的17%增值税,相当于政府对企业实行减税政策,只是将减税的部分让渡给农民,而在整个产业链的上游各企业、职工都还在持续缴纳税收,同时各企业能够持续发展就可以保就业、保增长,企业就能不断进行产品研发、开拓市场,职工下岗和再就业、社会稳定等各种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不再成为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因此,政府最终还是获益的,稳定了财源,稳定了企业发展。家电下乡虽不是直接发放消费券,由此可见发放消费券的功效。
消费券与家电下乡政策异曲同工,都可以起到点亮消费市场的作用,带动相关产业的产品生产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家电下乡是通过消费补贴的方式,发放农村居民,因此建议消费券发放给城市居民。
消费券不同家电下乡政策,在于政府运用财政政策先转化为消费,城市居民的消费不完全局限于特定的商品。消费券的功效实质上同家电下乡政策一样,取决于政府的实际承受能力、发展对象和范围、使用领域和有效期限。
消费券的使用范围,从**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可用于困难职工购买日用消费品和餐饮、旅游业,特别是对餐饮、旅游业的指向作用,可以更好地引导其发展,并对促进产业发展。我们主张消费券定点、有限使用,鼓励商业零售和服务型企业对使用消费券实行价格优惠,以增强消费券的扩张力。以旅游业为例,若消费券限于购买门票,就可以带动餐饮、交通、旅游商品等消费;如果用于定点酒店,若每桌限于一券,就可以带动相关产品和服务消费;若用于消费我市品牌生活用品,就能间接促进我市工业企业生产。
消费券的发放对象,原则上主张全民享用,视财政状况也可只对困难家庭。鼓励有条件的居民家庭将消费券捐赠出来,支持城乡困难家庭,培育社会公众的爱心,发展慈善事业。虽然政府增加支出,但通过捐赠等方式,经过二次分配到困难家庭,又可以减少政府对困难家庭救助的补贴。
消费券的使用期限,我认为不宜集中消费使用,要有一个时间界限,时间过长,不利于达到公众所期待的社会效果,时间过短,会使居民盲目而集中消费,原则上以半年期为好。由于只有货币特定的支付职能,而没有货币的流通职能,居民在使用消费券时会更加审慎,会在经过比较后作出购买决策。而对于企业来说,需要时间对其经营策略作出调整,吸纳持券消费者购买其产品和服务。
我们主张,有条件的企业购买政府消费券,发放给困难职工,或通过慈善捐赠的方式对弱势群体进行扶持,也可以鼓励所有者购买其经营的产品和服务。
信用消费信用消费作为一种消费形态或者消费模式,是现代文明和社会进步的标志,有助于扩大内需。以信用卡为例,根据国际经验,银行卡支付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可以拉动gdp增长0.5~0.8个百分点。如果我们充分挖掘信用消费的潜力,将其在消费者零售总额中的占比提升60个百分点,将拉动gdp增长3~4.8个百分点,以20xx年我国gdp总量25.7万亿元计算,将拉动gdp增长0.77万亿元到1.24万亿元。
美国信用消费占总消费额的2/3左右,日本信用消费占总消费额的1/3以上,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的信用消费也非常普遍。据测算,我国信用消费比例不到2‰,20xx年中国人均gdp为2461美元,这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信用经济时代,我国目前已经具备了发展信用消费的条件。
信用消费的形式除分期付款消费之外,还有试用消费、赊账消费、“返本销售”等等。早有商家针对特定消费群推出“信用消费”,并和银行联手推出分期免息服务。信用消费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需要规范,引导发展。
发展信用消费,我认为,需要政府运用政策引导,鼓励金融部门加强与企业合作,研究制定扩大消费信贷的政策举措。鼓励居民扩大对住房、汽车等大件耐用消费品信用消费。发展典当业,鼓励居民通过典当方式,扩大消费需求,拓展信用消费领域。对住宅、商铺、机械设备等重要商品实行分期付款、赊销等信用消费。支持银行与零售企业开展“刷卡消费无障碍”活动,组织大型零售企业、宾馆酒店、旅游景区、教育等产业建立“银联”pos点,鼓励居民持卡采购、旅游、结算。
最新教师需求报告及图(案例14篇)篇十三
1998年9月中旬,乌鲁木齐铁路局团委深入民航局、上,走访调查了中长途旅客运输市场。此次调查综合采用问卷、观察、询问、座谈方法进行,共调查不同层次旅客800余人,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收回920份,有效问卷887份。
1.1当前中长途旅客运输市场现状
新疆的航空网已覆盖全国近30个大中城市,航空公司旅客发送量逐年递增。自治区中长途旅客发送量民航约占25%,铁路约占73%,公路仅为2%。运输收入航空基本达到铁路的一半,并呈缓慢攀升之势。
1.2航空、铁路运输市场客源主体
旅客选择运输方式是据个人经济能力及社会层次而决定。自治区中长途旅客划分为两大阵营:乘坐飞机的旅客大部分是具有中高收入、较高的知识结构且机票可以报销的国有企事业单位的机关干部及商业人员,而收入微薄、知识水平不高、自己花钱旅行的工人、农民则成为铁路运输客流的主体。
2.1从宏观环境上看,与民航相比较,铁路客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长途旅客运输主体的地位与发展严重滞后的矛盾。兰新铁路是自治区联系内地的首选交通通道,但和民航、公路相比,近年来国家、铁道部投入建设、改建资金与其所处地位不相匹配。铁路运输能力相对不足,突出表现在客运高峰期有流无车,铁路设备陈旧落后,铁路运行速度远不如内地。
落后的营销机制与铁路开拓市场之间的矛盾。一是营销体系还未建立,虽然许多单位设置了营销机构,但大部分职能虚化,难以承担营销责任;二是营销部门与铁路各部门之间配合、协调不紧密;三是激励约束措施不力,职工收入与营销业绩相脱节,营销责任落实不到位。
人员素质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许多铁路职工没有危机感和市场意识,办事敷衍拖拉,态度冷淡,服务质量意识差,实际情况成为铁路走向市场的重要障碍。
2.2从微观环境上看,铁路与民航在旅客运输市场竞争中的焦点
2.2.1票价高低是旅客选择运输方式的首要前提
抵达同一目的地,飞机票价明显高出火车卧铺票价3~5倍,高出硬座票价6—10倍。调查中几乎所有旅客回答如果飞机票价高出火车票价格不是太多,那么出行首选是乘坐飞机。因为乘飞机不仅速度快,也是身份地位的体现。
2.2.2速度快慢是旅客选择运输方式的必要条件
飞机运行速度与铁路相比具有绝对优势,但速度并不是旅客选择出行方式的决定因素。调查旅客消费动机,结果显示:有50%的旅客乘机出行的目的是出差,也就是说有一半的旅客公务在身,急于赶时间,希望尽快到达目的地。而在对铁路旅客的调查问卷中显示:有47%的旅客出行目的为探亲、返乡;其次为经商,约占22%;出差旅客只占15%;旅行、其它各占8%。调查旅客出行需求,排序依次为:买票方便、候车(机)时间短、安全正点。在选择乘坐飞机直接原因这个问题的回答中有75%的旅客回答为速度快捷。
2.2.3服务质量好坏是旅客选择运输方式的重要依据
广大旅客已不再满足于能顺利、安全地到达目的地,更要求旅途中有一个舒适、便利、温馨的服务环境。铁路部门虽然软硬件条件不如民航,在服务工作方面和民航相比离旅客需求还有一段距离,仍有86%的旅客认为铁路客运服务工作方面较前期有了明显提高。
2.2.4安全系数大小是旅客选择运输方式不可缺少的因素
旅客在旅途中考虑第一位的是安全,约占44%,其次为快捷30%,舒适26%。现在广大旅客对安全的要求不仅是平安到达目的地,而且要求旅途中有一个良好的秩序和治安环境。铁路的安全优势正逐渐失去。有38%的旅客认为随着民航部门科技水平的进步和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铁路与民航安全事故率除特定因素外基本一致。在进一步的调查中有38%的旅客认为乘坐同安全系数比坐火车更高。
3.1与民航相比,铁路售票方式单一、缺乏竞争力
认为买飞机票较为方便的旅客比率为71%,占明显优势;认为飞机票和火车票方便程度差不多的旅客占22%;而认为买火车票要比买飞机票方便的旅客只占调查人数的6%。
3.2与民航相比,铁路部门营销宣传滞后、泛力
有93%的旅客对铁路部门“十·一”提速调图及兰新线运价调整等利好消息不了解,甚至没听说过。
3.3与民航相比,铁路部门整体形象需进一步改善
绝大多数旅客认为民航部门人员素质、服务质量、工人缃对较高;而55%的`旅客对铁路部门印象一般;只有2%的旅客选择了印象较好;而对铁路部门印象较差的旅客占17%。票贩子现象仍然是广大旅客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其它反映强烈的问题依次为站车服务态度、餐车饭菜质量、旅途治安情况、卫生状况。
4.1推行资产经营责任制,促进铁路企业扭亏增盈
明确企业资产经营责任制,建立资产结构合理调整以及资源优化配置的激励、约束、监督机制,实现铁路企业资产保值增值。
4.2推进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减轻铁路企业负担
乌鲁木齐铁路局现有职工6万余人,新疆航空公司共有5千余名职工,但两个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却相差不多。当前,铁路企业庞大的职工队伍是经济效益低下的重要原因,铁路企业应广开分流渠道,多渠道地开展职工下岗培训,以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4.3开展营销宣传,扩大铁路影响,促进社会认知
逐步增加营销宣传的支持与投入,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范围。在商业中心、长途汽车站等人员密集地散发宣传品,利用报刊、杂志、电视、广播、包装、橱窗、招贴、路牌、霓虹灯等媒体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活动,广泛宣传铁路运输的安全、正点、便捷、经济优势,宣传铁路的改革动向、新举措、新的服务信息。
4.4建立完善面向市场的营销机构和队伍
一是客运、货运多集经系统应尽快完善与市场相适应的营销机构,制定相应的制度和考核激励办法,并给予人、财权限,明确职能,加大考核力度,确保营销目标的完成。二是要迅速建立一支具有专业知识、懂经销、会经营的专、兼职营销队伍,调查客源,分析市场,制定对策,最大限度地争取客货源。
4.5优化服务质量,改革服务方式,努力塑造铁路运输的良好形象
铁路要争取客流扩大市场份额,除速度和价格因素外关键是要提高服务质量。首先,要深入进行市场经济形势教育,积极开展承诺服务及服务竞赛,缩小与航空的差距。其次,要加强对客运人员的培训、管理和教育工作,不断强化路风教育,规范服务行为,细化服务项目,增加服务内容,努力提高服务人员综合素质。三是加强旅途包含供应管理工人保证饭菜质量。四是在特快列车上组装闭路电视,改善列车旅途文化娱乐条件。
4.6拓宽客票销售渠道,完善销售网络
除在商业中心、厂矿、宾馆、生活区等人员密集地增设定时、定点售票处,开行流动售票车,方便旅客就近购票外,同时应完善电话订票措施,延长预售票发售时间,尽可能扩大送票范围,以减少旅客购票时间。应与长途汽车站、大宾馆开展联营业务,为大型会议、旅游团体、农民工客流,提供上门售票服务,形成订、售、送票服务为一体的客票营销系统。
4.7采取适当的价格策略
旅客对铁路运输的需求带有明显的时间性,在旅客运输市场运能与运量相对埋,应依靠价格变动来调节。客流高峰期,可适当提高票价;而市场低迷时,应适当降低票价。当然,票价上下浮动的幅度应大体一致,差价的实行必须以平均价格大体稳定为前提。
4.8严格票务管理
为维护运输市场竞争秩序和铁路企业形象,应细化完善列车客票销售管理办法,对不规范客票销售等行为予以严厉打击。
最新教师需求报告及图(案例14篇)篇十四
为总结第三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研究部署“十二五”培训,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开展“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调研工作的通知》精神,我们于近期组织了我县“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本次调研,我们根据省厅调研文件要求,组织专人分别深入县城区、圩区和山区的中小学(幼儿园),采取分区、分层抽样方法,对从幼儿园到高中的不同参训对象开展培训需求调研。调研期间共组织召开座谈会3场,××区、××区部分学校教师和全县部分中小学校长、业务指导人员座谈会各一场,参加座谈人员48人;发放调研问卷106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其中:高中25份、初中24份、小学37份、幼儿园11份、培训者3份。
在提交问卷的100名培训对象中,教龄在15年以上的有84人,这些人基本上都全程参加了我省组织的前三轮继续教育,对继续教育工作的沿革发展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他们的态度和建议有利于对培训工作的全面审视和规划;县城学校教师48名,乡镇学校教师52名,校级以上骨干教师47名,普通教师53名,两种不同地区、不同身份的培训对象人数基本持平,中层以上干部、校长21人,普通教师79人,他们的意见应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适性。
在对08年开展至今的第三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总体评价中,有61人选择的是“满意”或“比较满意”,32人认为“一般”,说明大家对过去一轮的培训是基本认可的,但培训的满意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在培训内容上,老师们觉得对自己最有帮助的是“上好课”专题的学习,占49%;其次是“评好课”专题,占21%;再次是“备好课”和“育好人”专题,各占17%;“命好题”专题仅有占2%的人选择。由此可见,老师们对那些与课堂教学直接关联的,对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操作性相对较强的培训内容较为感兴趣,同时,对未能开展的“育好人”专题仍抱有一定的期待。
在培训模式上,认为效果最好的培训模式选项中,“以远程为依托,整合集中和校本的混合学习模式”以微弱优势排在首位,占24票,“集中培训”和“集中与校本结合”的模式分别以21票和20票紧随其后,“远程与校本结合”、“校本培训”分别为14票和12票,“远程培训”仅为8票。大家对不同培训模式认识的分化,说明目前尚无一种模式能够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各种模式的优点和不足同样是突出的。从排在前三位的情况来看,集中、校本、远程相结合可能大家认为更有利于各种模式的扬长避短,因而大家更乐于接受。
在培训的方式上,大家认为最有效的是“名师带教”和“观摩考察”,分别占36%和35%,“案例研讨”占19%,选择“经验交流”、“专题讲座”、“自主研修”方式的均不到10%。无独有偶,培训方式与培训内容相似,相对集中在实践性、指导性、可操作性较强的几种方式上,老师们需要更多的是面对面的直接指导和借鉴。
在培训时间安排上,有70%的人希望在“学期中”组织培训,26%的人愿意在“暑假”接受培训,愿意在“双休日”和“寒假”接受培训的仅各占1%。这样的数据说明老师们一方面工作负担和家庭负担较重,仅有的休息时间(尤其是双休日)需要休息调整或用来处理个人的一些事务,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老师们的自我权利意识增强,国家法定的节假日,他们希望能够得到充分享受。
在最需要的培训内容方面,“教育实践与教学新技能”以52%的得票位列各项之首,“专业发展与教科研能力”以26%居其次,“教育理论与学科新知识”得票数占18%,“教育政策与法规”和“职业道德与素养”仅占4%。与前述有关数据相一致,老师们还是迫切希望得到“教育实践、教学技能”等课堂教学实践、操作能力方面的培训,对“专业发展与教科研能力”、“教育理论与学科新知识”等涉及个人专业发展的理论、知识和能力也有一定的需求。
在最希望的培训教师方面,“名师”、“教授和专家”、“骨干教师”分别以38、25、19票位列前三,“优秀教研员”和“进修学校教师”分别以11、7票居后。说明一方面老师们希望得到既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又能将实践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的“名师、专家和骨干教师”的培训引领,另一方面,“教研员”和“教师进修学校教师”的水平和能力亟待提高。
在培训的考核方式上,大家最认可的选择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29票;实践观察与测评22票;作业练习20票;实践技能测试10票;统一笔试9票;竞赛评比4票。说明大家在接受“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这个大的考评原则的同时,对注重实践的“实测评价”方式也较为认可,通过提交“作业练习”的方式进行考评也能部分接受。
在召开不同地区、不同层面人员参加的座谈会中,我们把调研问卷所列的“参加培训的最大困难,教师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新一轮教师培训的期待”等议题作为座谈的主要内容,以期达到总结反思过去的培训工作,了解今后培训需求的目的。通过座谈,我们发现:
老师们参加培训的困难主要集中在如下两个方面:
困难之一是工学矛盾。我县中小学大多分布在农村山区,尽管学校规模小,班额小,但班级个数并不少,因此这些学校的教师教学负担仍很重,全天包班的现象很普遍,正常教学日全在课堂,基本无暇参加培训,即便是校本培训组织交流研讨,也必须在放学后开展。农村教师大多在居家所在地附近学校工作,放学后或双休日有一定的家务琐事,因此很难或不愿再抽出时间投入培训。
困难之二是老年教师现状。由于近十年间,新进教师较少,中小学(尤其是农村地区)教师老年化(50岁以上)现象较为普遍,这部分老师因视力、记忆力减退和精力不济,参加学习,尤其是理论性较强或操作上有特殊要求(如远程培训)的培训,他们感觉困难较大。
培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五大方面:
一是认识的问题。这里既有领导重视的问题,也有教师认识上的问题。领导重视不够,对培训工作缺乏强有力的管理措施和激励机制,造成教师参训主动性不够。教师认识不到位,形成了对培训应付了事的现象。
二是内容的问题。过去培训内容的确定,主要是自上而下确定的,教师们主要是被动接受。第三轮培训尽管增加了调研和问题反馈环节,但是重理论轻实践的成分还是很大,培训的内容往往与教师的需求还是两张皮,培训的针对性还不强,对实践的指导还不够。
三是方式的问题。过去的培训主要是集中培训、校本培训、远程培训。集中培训主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组织开展,一人讲,数百人(甚至上千人)听,方式单一,受训者被动接受,效果不好。校本培训由于缺乏有效的互助和真正的专业引领,没有落到实处,往往变成了枯燥的读书和填写报告册,校本流于形式,成为教师的负担。远程培训由于缺乏有效的监控,以及在农村学校还受到条件制约等因素的影响,实际效果也大打折扣。
四是成果转化的问题。各种培训的训后跟进不到位,形成了培训结束,就画上了“圆满”句号的现象,使得有限的培训成果失去了及时转化为自己或指导他人实践的最佳时机,训了就“训了”。
五是培训者的问题。大多数培训的培训者主要由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教师和县教研室的教研员担任,他们在理论上和实践方面都难以称得上是最优秀的,且长期往复承担培训任务,难以让参训教师信服,产生排斥心理。
老师们对新一轮培训的期待主要有:
二是希望培训的内容紧密联系当前的课堂教学,理论的学习要易于内化为实践,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既立足于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又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是希望进一步丰富培训形式,让老师们自己选择符合自己实际的培训方式,大多教师非常希望到名校观摩学习,得到名师的指导和培训,有条件的教师也很欢迎远程培训。
四是希望能够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和要求,开展分层、分类培训。如老年教师的特殊要求,幼儿园、音体美等教师的特殊要求等,不能大一统、大呼隆。
五是希望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组建名师讲学团,开展巡回教学指导,同时要加强县、乡、校三级培训指导网络建设,加大对学校层面业务指导人员的培训力度,因为他们是校本培训的最基层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他们是校本培训能否落到实处的关键。
六是希望加强县级教师培训远程支持服务平台建设,为教师提供方便快捷的交流展示的平台,促进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
通过调研,我们梳理了过去教师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了解了教师对新一轮培训的期望和需求,探讨了新一轮培训中需要完善和改进的重点。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教师培训制度,加大督导检查力度。首先,既要落实约束机制,又要建立激励机制,要通过制度的完善落实来提高教师参训的积极性、主动性。其次,要加强对教师培训工作的督导评估,将其纳入到教育督导工作中(如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考核),并作为主要内容之一,以推动教师培训工作的持续开展。再次,要对县级教师培训工作进行年检,评出等级,结果在全省通报。
二是要真正从教师的现实需要出发,设计培训内容。培训实施过程中,老师们最喜欢向培训者提的一个要求就是“请你告诉我该怎么做?”,其实老师们的需求很具体,但我们在培训的时候关注了过多的“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而到了关键的“怎么办”时,又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教师们当然不满意。当前,课程改革正进入深水区,课堂教学正在向追求“有效”、“高效”的方向发展,教师如何转变自己的角色,引导、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成为广泛关注的焦点,也是广大一线教师最普遍、最迫切的需求。因此,新一轮教师培训围绕“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这个核心设计内容,无疑是对路的,与第三轮培训也是紧密衔接的。但实施过程中一定要突出“做”字来做文章,强调在“做中学”,只有老师们行动了,才可能有改进、有转变、有提高,才能改变过去培训中的“听了激动,回去不动”的现象,培训才有实效。当然,除此以外,顺应当前教育改革发展形势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其他培训内容也是必需的,如:规划纲要专题、师德专题、班主任工作专题、专业知识更新和学科素养提升(学科知识pck等)等。
三是要创新丰富培训的模式和方法。从教师的希望和教师培训工作发展的趋势来看,集中培训、校本研修和远程培训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模式是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主要途径,但在实施过程中,三种方式一定要既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又能互相弥补各自不足,成为有机结合的整体。集中主要解决培训的组织部署、阶段性总结、交流研讨和问题指导等,远程主要解决专业引领、问题指导、交流展示等,校本主要解决“做”的问题。同时,要进一步丰富培训的方式,像名师讲学、脱产研修、案例观摩、送教上门等教师们喜闻乐见的培训方式,要作为常用的方式贯穿于教师培训的始终。
四是要大力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要以专兼结合的方式,从一线优秀教师中选拔部分骨干充实培训者队伍,组建名师讲学团。加强培训者培训,可通过外出学习、岗位研修、下校实践等方式,认真组织实施培训者每年72学时的培训研修,严格培训者的考核评价,提高培训者的施训能力。
五是要加大教师培训经费投入力度,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中的第24条规定,纳入教育督导考核,建立教师培训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加大对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适应教师培训形势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