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和提升自己。下面是一些优秀心得体会的范文,读后可以给我们的写作提供一些建议和启示。
精选朱治国事迹心得体会(案例12篇)篇一
22年工龄,25年党龄,朱治国以勤勉浇灌信念,用担当书写忠诚,为党的组工事业燃尽生命,交出了一名组织部长的“生命答卷”。追忆朱治国,不禁为他鲜明的政治品格所深深折服,他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对组工事业的无限热爱。从朱治国“甘做苦事”“常做实事”“勇做难事”的政治担当中读懂“大情怀”,广大党员干部当坚守信仰、锤炼本色,以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之姿共赴“山海”、同向“远方”,开拓向前、全力奋斗,以先锋本色砥砺“赶考心”,在崭新的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轨迹。
品味“甘做苦事”的信念味道,砥砺“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之心。
从柴达木盆地东南隅的小城都兰,到荒漠戈壁上拔地而起的新城格尔木,再到省城西宁......朱治国把时间“这杯水”倾注在事业上,岗位责任必须扛起,群众之事不能耽搁,他用日复一日的行动诠释着对党的忠诚,不怕吃苦、甘于吃苦是他担当敬业的本色。“苦”中有时光的沉淀,“苦”中有励志的寄语,“苦”中有干事成事的密码。党员干部要俯身尝“苦”,细品“苦”中的信念味道,在实践中不怕吃苦、亲身尝苦,在赶考之路上增强一往无前的信念和风雨无阻的信心。党员干部要主动“找苦”,融入到实践中经受“磨”与“炼”,在“千磨万击”中磨出一股不胜不休的“劲”,在“熔炉”冶炼中炼出能战大风大浪的“硬功夫”。要将信仰内化在心,在“忆苦思甜”中坚定前进的方向,在“知重负重”中扛起时代赋予的使命,砥砺“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以不负韶华、只争朝夕的劲头拿稳“接力棒”,在新征程上创造出不凡的业绩。
品味“常做实事”的初心味道,砥砺“枝叶总关情”的奉献之心。
“休息”二字仿佛与朱治国无缘,“不定路线,见村就看”是他的工作态度,“日复一日,尽职尽责”是他的工作作风,四五十本笔记本的背后是他做工作的章法,朱治国以勤勉浇灌信念,用实干书写业绩,把一生奉献给党的组工事业。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党员干部要以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的奋斗姿态为民造福,民之所盼必行之,民之所忧必解之,民之所乐共享,行之风雨共担,涵养“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的赤子情怀,以积极主动的作为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以俯身向下、真抓实干回应群众的现实关切和需要。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党员干部要做心中有民、一心为民的实践者,在“读万卷书”中提炼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经验,在“行万里路”中增强扬帆远航、弄潮搏浪的本领,守护好“万家灯火”,把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解决好,托举起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以奉献之心擦亮为民本色。
品味“勇做难事”的斗争味道,砥砺“无惧风浪急”的勇毅之心。
“少说‘干不了’,多想‘怎么干’”,朱治国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从深入调研到突破瓶颈,从无米之炊到破零工程,他勇做难事、不怕难题,把党员力量拧成“一股绳”,理清党员职责,强化管理监督,真正让农村基层党组织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心骨”。恢弘气象在顽强拼搏中激荡,伟大成就在不懈斗争中创造。迈步新征程,在前进的道路上有“霜雪大”“风雨急”“潮浪涌”,无论面对什么样的现实考验,党员干部都要以如磐之心去面对,都要以不移之志去斗争,树牢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不迷航于复杂形势,不退缩于艰巨考验,不止步于艰难险阻,把斗争的“主动仗”打好。要发扬艰苦奋斗、实干担当的精神品质,有见微知著的一双慧眼,有挺身而出的主动作为,以“勇毅之心”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大的胜利。
精选朱治国事迹心得体会(案例12篇)篇二
当每个人都心怀大家,才有每个人的安身立命之处。仰望历史长空,无数英雄为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而不懈奋斗,甚至付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在如今这个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仍然不乏心怀大家、无私奉献的人民好干部,朱治国部长就是其中一位。在青海西宁最好的季节,在他的43岁,在一个普通的礼拜六上午,本要准备去加班的朱治国部长却因心绞痛而离开了人世。朱治国部长的离世不仅带给了亲人巨大的悲痛,更是当地人民莫大的遗憾。在他任职期间,立足岗位实际,担当务实,为当地群众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更要学习朱部长的优秀品质,争做人民好干部。
做人民好干部,要有无悔的选择。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干部选择扎根基层,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自己的青春与热血,但我们也能看到,有些基层岗位条件艰苦,实践锻炼复杂多变,年轻干部要面对许多急难险重的时刻,在这种时候,更要坚守自己的选择,不畏眼前的困难险阻,将它们转换为工作当中的动力。
做人民好干部,要有实干的精神。自古以来就有实干兴邦的工作要求,对于年轻干部来说,更要有实干的精神。年轻干部要强化使命担当,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站位,扎实履职尽责,以最坚决的态度、最迅速的行动、最有力的举措在工作中狠抓落实,在工作中做到有担当、有作为、有贡献。
做人民好干部,要有坦荡的严守。青年干部要坚守底线思维,树立红线意识,以更高的政治站位和更强的责任感,狠抓责任落实。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为蝇头小利而丧失自我,自觉抵制不良风气的侵蚀,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要始终以更强的政治素质、更严的纪律作风、更好的精神状态,坚守初心使命,忠诚尽责履职。
新时代的干部,必须勤练内功,主动提升自身素质,练就坚定的理想信念,练就精湛的业务本领,练就担当实干的的精神,时时牢记榜样的力量,从榜样身上汲取智慧和经验,努力提升为民服务的本领,加强理论学习,用科学理论和丰富的知识武装自己,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为祖国绘就最新最美丽的画卷!
2022年6月11日,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省委两新工委原书记朱治国同志,因突发心肌梗塞不幸离世,年仅43岁,他用短暂的生命生动的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责任与担当。朱治国同志扎根基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使人动容,向我们展现了一名平凡而优秀的干部形象。中共中央组织部追授朱治国同志“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称号,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向其学习,要以朱治国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厚植家国情怀,始终对党忠诚。朱治国同志出生在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在大城市读书生活四年,本可以留在大城市,有更好的就业选择,但他毅然选择前往距离西宁市800公里以外的戈壁乡镇工作,扎根基层,下乡入户、研究党建、深入调研、写报告、拟方案等等,每天从早干到晚,把个人的未来与国家理想紧密结合,把对党和国家的忠诚融入到工作中。
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作为。理想信念坚定才能对党忠诚,信仰、信念、信心在任何时候都尤为重要!朱治国同志参加工作22年,党龄25年,他时刻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遇到困难不逃避,不怕担责,曾任职的每个岗位始终坚守初心、信念坚定、勇于担当,坚持在实干中不断求索,把为党工作作为毕生追求。
朱治国同志的先进事迹是广大党员干部的一面镜子、一个标杆、一盏明灯,是一名共产党员初心和本色的体现,他身上的榜样力量,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在思想上,坚守初心,坚定信念,坚持学习,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在工作中,立足本职岗位,勇于担当,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精选朱治国事迹心得体会(案例12篇)篇三
一切,竟是这么突然!
朱治国走了,年仅43岁。
如果说,20余年的组织工作是一种历练,他在这历练中锻铸了两个字——。
忠诚。
对党忠诚,是对组工干部第一位的政治要求,而且是惟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必须一心一意、一以贯之,用一生乃至生命坚守、捍卫的忠诚。
朱治国常说,做党的干部,从事组织工作,必须讲党性、讲政治,懂规矩、讲规矩,按规矩办事;要毫不犹豫服从组织安排,尽心竭力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不跟组织谈条件、讨价钱。
这是朱治国生命中最后的几个月——。
为了筹备好省第十四次党代会,4月以来,朱治国和同事们投入了紧张有序的筹备工作。赶上疫情,吃住在单位,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十几个小时。会议期间,带着组织组成员一遍一遍审核选举程序、核对人选名单,一次次组织演练、打磨细节,有时加班到凌晨三四时。“100多份材料都得从我们这儿过,来不得半点马虎。”
这项重要工作结束了。紧接着,又马不停蹄地到西宁、玉树开展领导班子调研,他总是把自己的日程安排得满满的。
省委“两新”工委专职副书记刘志德清晰地记得他和朱治国的最后一次对话:
“6月9号下午开部务会,朱治国和我一起进会议室,他拍了拍我的肩膀,我看他脸色发黑、嘴唇发紫,说话声音略带沙哑。”
“不知道咋回事,这趟去玉树睡不着觉!”
“前段时间太累了,你得好好休息休息!”
“一堆事儿呢!下周还得去趟黄南……”
让朱治国一刻不敢耽搁的,何止是这一次。
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是全省基层民主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组织部门的一项重点工作,政治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为了组织实施好2021年村(社区)“两委”换届,朱治国带领分管处室提前半年开始谋划,搞调研、定思路、拿方案,仅一个《换届工作指导意见》前前后后改了十几稿……细细推敲、字斟句酌。
时时放心不下、事事放心不下,是朱治国一贯的作风。
2021年1月1日至3日,是全省村(社区)党组织集中换届选举的日子,也是朱治国最牵挂的日子。“志德,元旦放假咱们别休息啦,到海东(省委组织部里联系海东市)看看村党支部换届吧,咱俩各包3个县。”
“3天下来朱治国和我跑了50多个村。按照约定,每天晚上朱治国都要和我通个电话,互相通报一下当天各自观摩的情况。针对发现的问题,他会及时编发信息,在全省村级换届微信群中提醒各地。”刘志德回忆着去年元旦和朱治国在海东的3天。
最终,全省4149个村和515个社区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换届工作。
严慎细实优的作风不是一日之功,靠的是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强烈的责任心,在每一件事情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才能百炼成钢。
实干。
如何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就是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
熟悉朱治国的同事都说,对于工作,他从来没有得过且过的想法,更不存在差不多,在他看来,“无功就是过,平庸就是错”。
这种近乎苛刻的要求和严谨细致的作风,在朱治国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注重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听取各方意见。“搞基层党建的同志,不能老坐到办公室,要迈开步子、沉下身子,多到基层听听党员群众的呼声。”到省委组织部工作以来,全省366个乡镇,都留下朱治国的足迹;4149个村子,他走过一半以上,他对很多村子的情况了如指掌;他谋划工作注重底线思维、闭环思路,推动工作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搞基层党建不可能‘吹糠见米’,看准了的事情不要经常换频道,坚持做下去,一定能够见成效。”正是靠着这股韧劲,全省基层党建工作取得了一项又一项骄人的成绩;他对工作高度负责,对经手的文稿材料极端认真,以“文过我手无差错,事经我办请放心”的高标准要求自己和同事。他写过的材料、修改过的文稿,很多都成为同事和基层组织部门同行学习借鉴的范本。
在中央党校学习时,朱治国作了一次题为《自觉把实事求是作为人生信条》的发言,给班上的同学留下了深刻印象。文章中谈到:“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是工作方法,也是党性问题。做人要实,干工作更要务实。”
党中央部署实施脱贫攻坚以来,按照部务会的要求,朱治国带领处室同志调查研究、谋划思路、研究政策、制定措施、沟通协调,省委组织部从全省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先后选派1.49万名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下沉1622个贫困村。带领同志们创造性地出台了一系列务实管用的管理服务保障措施,为推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做出了积极努力。他大力选树、宣传驻村干部典型经验,主持拍摄了《我叫第一书记》《他叫第一书记》纪实宣传片,真实反映了驻村干部投身脱贫攻坚的感人事迹,受到广大驻村干部的一致称赞。
“很多事在我这可能是一件小事,但对一名干部、对事业来说都是大事。”翻开朱治国的读书笔记,有这样一段话:对领导干部来说,无功就是过,不干事是最大的错误。
凡事精益求精,需要大把的时间。朱治国把自己当成了海绵,挤了又挤。当了副部长后,朱治国更忙了,每天像个陀螺一样连轴转,几乎没有一个周末是完整休息的。一本又一本的工作日志里面,详细记录着一个时期需要重点推动的工作和解决的问题。
也有同事问他:“天天没日没夜干工作图个啥?”
朱治国回答很简单:“在组织部,只有苦干、实干才能对得起组织。”
在最吃紧最吃劲的时候,最能考验人;在最困难最危险的时刻,最能看出一名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面对工作中的难题,朱治国没有丝毫畏惧和退缩,而是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敢做“热锅上的蚂蚁”,敢接“烫手的山芋”,敢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精选朱治国事迹心得体会(案例12篇)篇四
日前,中共中央组织部作出决定,追授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省委两新工委原书记朱治国同志“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称号,并在组织系统广泛开展向朱治国同志学习活动。
甘为人梯是组工干部党性的具体体现,是组工干部特有的一种内在品质。从事组织工作近20年,朱治国用生命在青藏高原上搭建起一架“人梯”。新时代新征程,广大组工干部,要以朱治国同志为榜样,涵养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扛起改革发展的责任担当,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以一个让国家放心、让群众信赖的“人梯”形象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致敬他以“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甘为人梯”,从“党让干啥就干啥,接过来就必须干好”中砥砺忠诚品格。
组工干部当“人梯”,坚守的是理想信念,淬炼的是党性修养,彰显的是政治品格,容不得半点淡漠动摇。朱治国18岁入党,党龄比工龄更长。他用日复一日的行动,诠释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在他生前最后两个月,为筹备青海省第十四次党代会,连续30多天吃住在单位,每天工作到深夜一点;率队到平均海拔超过4200米的玉树藏族自治州调研,忍受着高海拔缺氧带来的头痛、失眠,每天马不停蹄地调研、座谈……出差完,他没有一次直接回家,在办公室睡坏了4张行军床。每天准时上班,从不准时回家,当别人问他“你天天没日没夜干,图个啥?”他严肃地说:“党让干啥就干啥,接过来就必须干好!”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新时代组工干部,要以朱治国同志为榜样,学习他信念如磐、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保持对党绝对忠诚、对事业绝对热忱,以坚定的信仰、如磐的信念走稳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致敬他以“舍我其谁挑重担”的决心“甘为人梯”,从“少说‘干不了’,多想‘怎么干’”中练就“铁的肩膀”。
组工干部当“人梯”,肩扛的是时代重担,担当的是历史使命,彰显的是实干精神,容不得半点敷衍懈怠。从柴达木盆地东南角的小城都兰,到荒漠戈壁上拔地而起的新城格尔木,再到世界高海拔省会西宁,从事组织工作近20年,朱治国始终勤勉敬业、恪尽职守。为解决好村“两委”班子成员学历偏低、能力不足问题,创新实施青海“党支部书记能力提升工程”“村(社区)干部学历素质提升工程”让3200余名村干部走进校园,提升文化素质和履职能力,为乡村振兴打下了良好基础。面对青海省近80%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问题,牵头制定出台《关于实施全省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的指导意见》,提出了集体股份分红型、盘活集体资产型等7种发展模式。2020年底,青海省行政村村集体经济全部实现“破零”。新时代组工干部要以朱治国同志为榜样,面对困难挑战,切实做到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在摸爬滚打中练就过硬本领,在抵御重大风险、应对重大挑战中磨炼出“铁的肩膀”,不仅让人民群众“踩”得放心,更让自己在“甘为人梯、勇于担当”的实践之中成为可堪大用、能担大任的栋梁之才。
致敬他以“只留清白在人间”的淡然“甘为人梯”,从“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田’,不是‘自留地’”中读懂廉洁本色。
组工干部当“人梯”,支撑的是党的事业,承载的是组织重托,彰显的是清廉本色,容不得半点私心杂念。朱治国在组织部门工作多年,手中的权力,一尘不染。他与妻子异地分居两年,却没为妻子调动找过一个人;他与厅级干部的表哥约定“在家称兄弟,外面称职务”;他下乡返程前,上车前都要检查,有东西就当面退回去。他常告诫下属,“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田’,不是‘自留地’。从事组织工作近20年来,朱治国始终奉行“勤勤恳恳做事、清清白白做人”的信条,一生坚守为官从政的底线,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自己水杯刻着的“以正治国”四个大字。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以朱治国同志为镜,怀德修身、严以律己,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以不卑不亢、淡泊名利的优良品质涵养一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淡然初心,化身成为“愈长愈稳、愈久愈坚”的时代“人梯”,书写无愧于党和人民的精彩人生。
精选朱治国事迹心得体会(案例12篇)篇五
近日,《一名组织部长的生命答卷——追记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朱治国》一文在全社会范围内引发了热烈的反响。这位有着22年工龄、25年党龄的组工干部,以忠诚为笔书写“民生答卷”,以务实为墨书写“实干答卷”,以廉洁为纸书写“廉政答卷”,将一生献给了党的组工事业。广大组工干部要主动对表对标,传承好、运用好这份“生命答卷”,不断锤炼忠诚之心、勤勉务实之风、廉洁自律之志,用心追寻榜样之光,绘就多彩“组工图鉴”,擦亮组织部门“金字招牌”。
执“愿得此身长报国”的“忠诚之笔”,从“民生答卷”中绘就“一心向党、对党忠诚”的信仰图鉴。
21岁从大学毕业的朱治国没有留恋城市,通过考录后服从组织分配,到距离西宁市800公里以外的戈壁乡镇工作,不挑活儿,入户填表、农田调研、写简报、接待群众,每天“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毫无怨言。从柴达木盆地东南角的小城都兰,到荒漠戈壁上拔地而起的新城格尔木,再到世界高海拔省会西宁,截至离世前,朱治国的足迹已遍布青海各地。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党员干部“党让干啥就干啥,接过来就必须干好”的铮铮誓言,用生命坚守了共产党人“在党为党、在党爱党、在党忧党”的精神高地,以许党报国的忠诚信念染红着红色的“生命答卷”。作为新时代的组工干部,我们要积极汲取朱治国同志“对党忠诚”的精神力量,真正燃起作为组工干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练就“真本领”、挑起“重担子”,用实际行动诠释对党忠诚的“纯粹”底色。要坚持把理论武装摆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做到真学真懂、笃信笃行,切实把对党忠诚铸入思想、融入灵魂、化为信仰。
执“但愿苍生俱保暖”的“实干之墨”,从“实干答卷”中绘就“一心实干、久久为功”的奋斗图鉴。
面对农村干部普遍文化水平低的问题,朱治国创造性提出村(社区)干部学历素质提升工程,让3200余名村干部走进校园;面对基层干部待遇低的问题,朱治国连日加班,牵头写报告、拟方案,让青海省村干部报酬调整方案仅仅两个多月出炉并实施;面对村集体经济难的问题,朱治国牵头实施全省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让4149个行政村实现村集体经济“破零”。这份“一心实干、久久为功”的实干担当正是朱治国干部生涯最亮丽的底色,他以实干为先的进取精神滋养着绿色的“生命答卷”。作为新时代的组工干部,我们要发扬朱治国同志“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奋斗精神,摒弃“干多干少一个样”“好办难办不一样”的消极心理,多想“怎么办”“怎么办得好”,多当几次“热锅蚂蚁”,多接几个“烫手芋头”,以“偏向虎山行”的勇气、“敢啃硬骨头”的韧劲、“勇做排头兵”的胆识,挑梁负重、实干耕耘,把“问题清单”转化为“履职指南”,以辛苦指数升级群众的幸福指数。
执“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廉洁之纸”,从“廉政答卷”中绘就“一尘不染、严以律己”的纪律图鉴。
异地两年,他没为妻子调动工作找过一个人;在亲友面前,他绝不会在公家事上多说一个字;和朋友聚餐吃饭,他要求绝不许带“一个外人”;从业22年,他没让亲友们“沾”到一点“光”;在干部工作中“零污染”,“跑关系”在他这里都走不通……朱治国在组织部门工作多年,手中的权力,一尘不染。他一生践行“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田’”的信条,一生坚守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行,以廉洁从政的执着操守守护着白色的“生命答卷”。作为新时代的组工干部,我们要以朱治国同志廉洁奉公的高尚品德行为为“镜”,坚持把“打铁必须自身硬”和“正人先正己”体现到组织工作与日常生活的全过程、各方面。拉起“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固防线,紧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底线,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关牢防止思想行为越界的最关键“闸门”,拧紧清正廉洁、秉公用权的“心弦”,做到不为人情关系所缚、不为歪风邪气所扰、不为个人得失所困。
精选朱治国事迹心得体会(案例12篇)篇六
在青海西宁最好的季节,43岁的朱治国因长期的一线奔波和超负荷的工作,身体严重透支,突发心源性猝死,永远离开了这片他深爱的青藏高原。朱治国用有限的生命诠释了一名组工干部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人民的无比热爱。党的事业永远在路上,组织工作永远在路上。作为新时代的组工干部,我们必须坚定如山信仰、坚守如磐初心、坚持如水情怀,用忠诚、担当、干净,书写好赶考路上的“政治答卷”“民生答卷”和“廉洁答卷”。
坚定如山信仰,书写忠诚可靠的“政治答卷”。作为21岁的优秀大学毕业生,朱治国没有留恋城市,通过考录后服从组织分配,到距离西宁市800公里以外的戈壁乡镇工作,把根深深扎入基层。他立志走完青海所有的村庄,只要下乡,他都翻出地图勾画标记,参加工作20多年,“全省4149个村庄,已走完一大半”。朱治国把对信仰的执着追求和对党的忠诚坚守落实到基层工作中。作为新时代的组工干部,要坚持“心”近基层、“身”入基层,紧紧围绕从严治党、从严治吏、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中心任务,持续在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抓基层、打基础上倾情倾力,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特别是要下大力气解决好人民不满意的问题,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不断推动组织工作与中心工作跟得更近、贴得更实,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坚守如磐初心,书写实干担当的“民生答卷”。在青海省广阔的农村牧区,让成百上千村“两委”干部迈进校门、获得学历,成为有文化懂技术的带头人,是朱治国心心念念的“大事”。为此,朱治国展开深入调研,联系多部门着手解决,不到三年,青海培训基层干部35.29万人次,3000余名村(社区)干部参加学历教育。这些基层干部后来成为脱贫攻坚的骨干力量。朱治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时刻践行着组工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作为新时代的组工干部,要躬身基层,深入一线,展开实践,以民心为我心,倾听民声民意、辨别民生需要、掌握民生动态,获取“一手资料”,把握好问题本质与矛盾源头,勤思为民之策、多谋利民之举,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每一件事,始终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以实际行动提高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让组织工作为党赢得民心。
坚持如水情怀,书写干净坦荡的“廉洁答卷”。朱治国在组织部门工作多年,手中的权力,一尘不染。2004年底从格尔木市调到省委组织部工作,妻子屈敏还在格尔木的电视台当播音员兼记者。异地两年,他没为妻子调动找过一个人。“唯有心如止水,才能至清至洁,阻击诱惑,永葆清廉。”朱治国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组工干部的廉洁本色。作为新时代的组工干部,要坚持不徇私情、不谋私利,从权力干扰、利益惯性和不正之风中解脱出来,公平地对待人,公正地评价人,公道地选用人,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组工干部要严格要求自己,坚决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坚决守住底线,时刻提醒自己要守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努力做“既干净、又干事”的正气表率。老老实实做人,规规矩矩做事,真正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
精选朱治国事迹心得体会(案例12篇)篇七
第一段:引言(120字)。
朱治国同志是一位久经考验的老党员,他在长期的工作和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心得。他不仅为党的事业献出了辛勤的汗水,还以其智慧和勇气为党员们树立了榜样。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朱治国同志的心得体会,以期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第二段:勇于担当,奉献精神(240字)。
朱治国同志心得体会的第一个重点是“勇于担当,奉献精神”。他深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责任重大,任务紧急。在面对重大决策时,他始终能够临危不惧,冲锋在前。一次,他在工作中遇到了一系列问题,需要快速解决。朱同志没有再思考半点时间,而是果断采取行动,直面挑战。通过他的努力,问题得到了解决,工作顺利完成。朱同志的经历告诉我们,只有勇于担当,才能为党和人民作出更多的贡献。
第三段:坚定信念,艰苦奋斗(240字)。
朱治国同志心得体会的第二个重点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他深知在党的事业中,能力和智慧并不是唯一的因素。更为重要的是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奋斗精神。一次,朱同志面临着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他并没有放弃。相反,他鼓起勇气,克服了一个个困难,最终光荣地完成了任务。朱同志的经历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信念,才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第四段:锐意进取,不断学习(240字)。
朱治国同志心得体会的第三个重点是“锐意进取,不断学习”。他深知知识的力量和自我提升的重要性。在他的工作生涯中,他始终保持对新知识的好奇心,不断学习新的思想和理论。这使他与时俱进,更好地适应了工作中的变化。朱同志的经历告诉我们,只有实现自身的不断成长,才能更好地为党和人民服务。
第五段:影响他人,传递正能量(360字)。
朱治国同志心得体会的第四个重点是“影响他人,传递正能量”。他深知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通过影响他人,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价值。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朱同志时刻保持正能量,积极与他人交流和分享。他的言行影响了许多人,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奉献精神。朱同志的经历告诉我们,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言行,才能影响他人,推动党和社会的发展。
结尾(120字)。
朱治国同志心得体会是一面镜子,让我们深刻反思自己的成长和发展。通过了解他的经历和心得,我们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为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作出更大的贡献。让我们继续努力,不断学习和进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精选朱治国事迹心得体会(案例12篇)篇八
朱治国,生于1973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他以深厚的学识和独到的见解在学术界享有盛誉。近期,我有幸参加了朱治国先生的一次学术讲座,并且深受启发。在这篇文章中,我打算分享一些我从他的讲座中学到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朱治国先生在他的讲座中强调了学术研究的重要性。他指出,只有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我们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他呼吁年轻人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以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这让我意识到,学术研究既是一种自我提升和成长,也是对祖国文化的贡献。
其次,在讲座中,朱治国先生提到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播。他强调,传统文化的价值在于其内涵深远和丰富多样。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一种学问,更是一种精神和道德的指导。朱治国先生鼓励我们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注重内心的感悟和体验,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准则。这让我意识到,学习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为了了解历史,更是为了寻找我们的人生价值和道德底线。
在最后一段,朱治国先生着重介绍了传统文化的实践。他强调,学习传统文化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要将其运用于实践,为社会做出贡献。他列举了一些例子,如传统医药的研究和应用、古建筑的保护和修复以及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创新等。这让我意识到,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一种学问,更是一种文化责任和担当。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丰富性。
通过参加朱治国先生的学术讲座,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和体会。学术研究的重要性、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播以及传统文化的实践,是我从讲座中得到的重要启示。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学识水平,为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而言之,朱治国是一位值得敬佩和学习的学者,他的讲座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启示。通过学习朱治国先生的心得体会,我更加坚信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将其运用于实践的必要性。我将继续深入研究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繁荣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精选朱治国事迹心得体会(案例12篇)篇九
朱治国是中国历史学家,著名的历史翻译家和教育家。他曾经主持翻译了《简明世界历史》、《中华文明简史》等著名历史参考书籍。他的学术成就广泛影响了中国和世界,并对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习朱治国的心得体会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和学术研究的意义。
学习朱治国带给我很多启发和思考。首先,他的历史翻译工作让我明白了历史不仅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宝库,也是人们认识和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通过学习朱治国,我体会到了历史的重要性,以及个体和社会在历史演进中的作用。
学习朱治国的心得体会并不仅仅在于了解他的贡献,更重要的是学习他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朱治国在历史翻译的过程中,注重对原文的准确理解和精炼表达。学习他的方法和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文献,从中获取思想启示,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学术研究中。
通过学习朱治国的心得体会,我意识到学术翻译并不仅仅是将一种语言转化成另一种语言的过程,更是对历史和文化的理解与体验。朱治国通过深入研究和反思,以及对历史背景的了解,才能够在翻译中做到传神传译。这给我很大的启示,让我明白了在学术研究中注重深入思考和跨文化的交流是多么重要。
通过学习朱治国的心得体会,我希望能够将他的方法和技巧应用到自己的学术研究中,提高自己对历史文献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希望能够通过他的学术成就,引导更多的人关注历史和文化,从而加强人们对世界和自身认知的深入思考。
总结:通过学习朱治国的心得体会,我对历史和学术研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体会。他的贡献和方法让我明白了历史的重要性以及学术研究的意义。学习朱治国的心得体会将激励我更加努力地学习历史和研究方法,以便能够为社会和人类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精选朱治国事迹心得体会(案例12篇)篇十
2022年6月11日,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省委两新工委原书记朱治国同志,因突发心肌梗塞不幸离世,年仅43岁,他用短暂的生命生动的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责任与担当。朱治国同志扎根基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使人动容,向我们展现了一名平凡而优秀的干部形象。中共中央组织部追授朱治国同志“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称号,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向其学习,要以朱治国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厚植家国情怀,始终对党忠诚。朱治国同志出生在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在大城市读书生活四年,本可以留在大城市,有更好的就业选择,但他毅然选择前往距离西宁市800公里以外的戈壁乡镇工作,扎根基层,下乡入户、研究党建、深入调研、写报告、拟方案等等,每天从早干到晚,把个人的未来与国家理想紧密结合,把对党和国家的忠诚融入到工作中。
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作为。理想信念坚定才能对党忠诚,信仰、信念、信心在任何时候都尤为重要!朱治国同志参加工作22年,党龄25年,他时刻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遇到困难不逃避,不怕担责,曾任职的每个岗位始终坚守初心、信念坚定、勇于担当,坚持在实干中不断求索,把为党工作作为毕生追求。
朱治国同志的先进事迹是广大党员干部的一面镜子、一个标杆、一盏明灯,是一名共产党员初心和本色的体现,他身上的榜样力量,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在思想上,坚守初心,坚定信念,坚持学习,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在工作中,立足本职岗位,勇于担当,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精选朱治国事迹心得体会(案例12篇)篇十一
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作出决定,追授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省委两新工委原书记朱治国同志“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称号,并在组织系统广泛开展向朱治国同志学习活动。
朱治国同志在干事中铸造了忠诚,在坚守中诠释了本色,在求索中找到了难题办法。广大党员干部要向朱治国同志看齐,主动对表对标,不断锤炼忠诚之心、实干之风、自律之志,用“笔墨纸”,书写“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生命答卷。
执“信念之笔”,书写“一心向党、对党忠诚”的初心答卷。
从21岁通过考录后服从组织分配,到远离城区的戈壁乡镇工作,3年内成长为格尔木市郭勒木德乡(现郭勒木德镇)党委副书记,再到青海省委组织部办公室主任,后来又任副部长,朱治国人生履历中的每一个经历都有坚持真理,求真务实的足迹;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守,用碧血丹心的信念诠释了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事业的无限热爱,用行动践行了“党让我干啥就干啥,接过来就必须干好”的初心誓言,用生命坚守了共产党人“在党为党、在党爱党、在党忧党”的精神高地。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朱治国同志为标杆,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做到政治方向不偏、政治站位不错;要深入学习贯彻__,切实把__铸入思想、融入灵魂、化为信仰,做到真学真懂、笃信笃行;要积极汲取朱治国同志“对党忠诚”的精神伟力,不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挑起重担、练就本领,用实际行动诠释“一心向党”的初心使命。
着“实干之墨”,书写“全心为民、求真务实”的民生答卷。
“少说‘干不了’,多想‘怎么干’”。朱治国同志参加工作这20多年来,坚持理论联系实践,时刻不忘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精神谱系。面对基层干部文化水平偏低的问题,他身体力行,积极下基层开展调研,跑过全省362个乡镇、大部分村(社区),创造性提出村(社区)干部学历素质提升工程,让3200余名村干部进了校园,有了知识提升的机会;面对基层干部待遇偏低的问题,朱治国连日加班牵头拟草报告和方案,出炉并实施了青海省村干部报酬调整方案,有效解决了干部待遇偏低的堵点问题;广大党员干部要向朱治国学习,困难面前不弯腰、压力面前不低头,认准的事,对党和人民事业大有裨益的事,再难也要勇向前,努力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要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敢为人先的志气,主动深入一线、联系基层,用脚下的泥土味察实情、听民意、解民忧,真实掌握群众所思、所想、所忧、所盼的第一手资料,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措施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成效在一线体现,力求把“问题清单”转化为“解决方案”。
选“作风之纸”,书写“一尘不染、严以律己”的廉政答卷。
在朱治国看来,权力是“责任田”不是“自留地”,是为民造福的“公器”而非为己谋利的“私器”,因此才对“身边人”“家里人”一以贯之的.严格要求,从源头上杜绝了踩“红线”、闯“雷区”和被“围猎”的情况发生,真正做到一尘不染、严以律己。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朱治国同志为镜,树立正确权力观政绩观,践行“贪生怕死莫入此门,升官发财请往他处”的职业操守,莫让“就一次”“一点点”的“小随意”麻痹、侵蚀和玷污自己;要补足共产党员的“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始终把纪律挺在前面,切实关牢思想越界的“闸门”,拧紧清正廉洁的“心弦”,做到不为人情世故所缚、不为歪风邪气所扰;要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的理念,勤掸“思想尘” 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以榜样引领前行,扣好扣实扣正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精选朱治国事迹心得体会(案例12篇)篇十二
朱治国同志,是我国一位杰出的国家领导人,也是我们党的杰出干部之一。多年来,他以崇高的政治理想和勤奋的工作作风,为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做出了杰出贡献。在他的领导下,我们国家在各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深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在我与朱治国同志亲密接触的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了他的心得体会。下面,我将结合我自己的观察和交流,将朱治国同志的心得体会分为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朱治国同志强调政治信仰。他认为,一个政治家首先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要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中。只有心怀信仰,才能坚定对党的事业的忠诚,才能坚定为人民群众谋福祉的决心。朱治国同志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始终坚定为中国共产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这也是他的政治力量的源泉。
其次,朱治国同志注重学习和实践。他深知作为一个干部,必须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在工作中有更好的发展。朱治国同志不仅在大量读书的基础上,还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他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与各级干部和人民群众交流经验,学习别人的优点,不断地反思和总结,不断地跟随时代的变化和发展。
第三,朱治国同志重视团结和合作。他深知,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通过团结和合作,才能实现更大的价值。朱治国同志善于发现人才,善于团结人才,建立起了一个团结合作的有效团队。他总是将自己的人际关系摆在最重要的位置,关心和尊重每一个人,始终保持团结合作的良好氛围。正因为他的团结和合作精神,他的领导团队才能团结一致地工作,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四,朱治国同志注重实践经验和务实精神。他坚持把论证与实践相结合,始终站在实际工作的角度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他的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塑造了实践和务实的形象。在他的领导下,我国的金融改革、农村发展、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他的务实精神不仅体现在经济建设上,也体现在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上,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做出了重要贡献。
最后,朱治国同志强调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始终坚守为人民谋利益的宗旨,在任何时候都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带领党和人民一起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服务。他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根本出发点在于人民的利益,为人民群众改善生活条件、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和就业环境,为人民谋福祉,为人民谋发展。
总之,朱治国同志的心得体会为我们树立了一种崇高的政治风尚和奉献精神。他的政治理念和领导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并将其转化为推动我国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以朱治国同志为榜样,秉承他的政治信仰、学习和实践、团结和合作、实践经验和务实精神以及人民至上的宗旨,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