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得是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领悟的总结和概括,能够帮助我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下面是一些学习心得的案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启示和灵感。
专业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心得范文(18篇)篇一
刘松老师的课堂轻松风趣,看似搞笑,其实风趣中蕴含智慧,平实中体现深刻。课堂中妙语连珠,幽默诙谐,笑声连连气氛轻松,不经意间就将数学知识和方法沁入学生心间。
《乘法分配律》是一节枯燥的数学知识课,可在刘老师风趣幽默加肢体语言的点拨下,整个课堂充满着欢声笑语。一节课的只是在延伸,快乐在持续。乘法分配律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尝试中轻松达成,学生们能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乘法分配律,真是难能可贵。
整堂课,刘老师关注学生情感、兴趣,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无论课前的谈话还是课堂中的肢体语言都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让学生快乐着、探索者,并时刻体验着成功的快乐。数学单纯的数字与字母是苍白的、乏味的。可刘老师的“小李老师”、“您要坚持住”、“您好厉害吆”这些愉悦的话语常常让学生会心的微笑,所以融合了快乐和兴趣的数字与字母也就变苍白为鲜活。难怪下课后,学生还依依不舍,不愿离去。
张冬梅老师的一堂《米的认识》紧紧抓住了我,让我听得身临其境,不忍错过一个细节。
应该说,学生对“米”的认识是比较抽象的,张冬梅老师通过各种巧妙的活动设计,帮助学生建立了“1米有多长”的表象知识。而每一次的活动,学生们都完成的有序且有效。
大胆放手,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有效学习,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是这堂课最显著的特色,这也恰恰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纵观整个课堂,在老师的引领下,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小活动,所有的活动都是围绕教学重点展开的,且衔接的十分流畅自然,让学生沉浸在活动中的同时,不知不觉的加深了对“米”的认识。
她的课没有感人的情境,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热闹的课堂,有的只是朴实的语言,朴实的素材,朴实的课堂,但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那么贴近,真是润物细无声!
钱守旺老师上的《24时计时法》,在节目播报中学24时计时法,一天的时间里,你都在干什么?让学生做动作,发表看法,这样很好的诠释了数学与生活的完美结合,不得不让学生们把时间和生活结合起来,把数学和生活结合起来,数学眼光从中猛然而生。是啊,数学本性数。从长远的利益看,它作为一门工具学科,学生要用数学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作为一种语言,学生在利用它的符号语言时会感觉它是如此简约、精确、美妙。所以让学生以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是我们数学教师教学的使命,而要帮助学生建立这样的观念是长此久往要做的事!
王老师的课朴实无华,就像一杯西湖龙井茶朴实淡雅,细细品味清香甘甜,又别具一格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教学设计从小处入手,细微至致,教学方法独特,课堂平实、精辟、易懂,将知识难点细化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一一突破,一节课让听课老师和学生体会到水到渠成的感觉。
课还是老课,可是每堂承载的内涵却是不同的,名师的课百听不厌,那是因为你感受到的不是它的内容,不是它的流程,也不是它的结果,而是它的立意,它的导向,它带给学生的影响。
专业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心得范文(18篇)篇二
银色的十二月,我带着渴望知识,渴望提高,渴望发展的心情,来到了小学数学观摩研讨会。有幸听了z执教的《乘法分配律》、z执教的《米》、z执教的《鸡兔同笼》、z执教的《24时计时法》、z执教的《图形的旋转》,印象非常深刻,收获颇丰,感触良多。下面,就几节深有感触的课谈一下我自己的体会。
《乘法分配律》是一节枯燥的数学知识课,可在刘老师风趣幽默加肢体语言的点拨下,整个课堂充满着欢声笑语。一节课的只是在延伸,快乐在持续。乘法分配律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尝试中轻松达成,学生们能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乘法分配律,真是难能可贵。整堂课,刘老师关注学生情感、兴趣,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无论课前的谈话还是课堂中的肢体语言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让学生快乐着,探索着,并时刻体验着成功的快乐。如当一名学生概括乘法分配律就是把一个算式时,刘老师适时赞赏“你真厉害”,我想当学生听到老师这句话时,他的大脑会高速运转,心里比吃了蜜还甜。我终于明白:数学课要让学生爱学,乐学。老师首先要一切从学生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向刘老师那样让课堂变得轻松、愉悦、高效、成功!
应该说,学生对“米”的认识是比较抽象的,z老师通过各种巧妙的活动设计,帮助学生建立了“1米有多长”的表象知识。而每一次的活动,学生们都完成的有序且有效。
大胆放手,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有效学习,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是这堂课最显著的特色,这也恰恰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纵观整个课堂,在老师的引领下,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小活动,所有的活动都是围绕教学重点展开的,且衔接的十分流畅自然,让学生沉浸在活动中的同时,不知不觉的加深了对“米”的认识。
z老师的《24时计时法》,让我们感受到稳中求活,活中求实,实中求新,和谐自然的教学风格,有水平没架子的教育者。他借用陶行知的一段话说:“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
这次学习收获颇丰,给了我们一个新的教学上的起点,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关注每一个学生开始,从尊重每一个学生开始,从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开始,,从善待每一个学生开始,,从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开始,从改善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开始,从改善倾听能力开始,从改善教学策略开始,从提升自我生命质量开始......
专业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心得范文(18篇)篇三
20xx年x月x日至xx日,实验学校选派青年教师xxx、xxx在西安空军工程大学体育馆参加了“名师之路”20xx年春小学数学教学“未来课堂与问题化教学”观摩研讨会。
会议历时三天,俞正强、唐彩斌、牛献礼、刘延革等15名小学数学界专家做了数节精彩纷呈的示范课和报告,他们流畅的课堂教学、愉快的课堂气氛、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无不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俞正强老师执教的五年级《植树问题》,抽丝剥茧,把看似抽象难懂的`几个公式归类到“段”和“点”的关系上,把最本质的东西简单、实在的教给学生。在学生不能及时举出例子的情况下,鼓励他们联系生活,让每位同学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使学习不再枯燥乏味。应用环节也能紧靠生活,让学生亲身去体会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又印证了不变的规律:占了几个“点”,少种几棵树。在巧妙的问题设计和恰到好处的引导下,带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解决生活中的“一类”问题。
牛献礼老师执教的五年级的《打电话》一课,是对“以学定教”的充分体现。把教材中的“15人”改成3人,如何尽快通知到所有人的问题就变得简单易分析,学生能更快地接触到问题的本质。学生经历了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汇报展示和教师引领的过程,自己得出重点知识“知道消息的人都去通知”,从而进一步验证猜想、发现规律。整节课始终围绕着学生的学习展开教学,教师的每一次追问都是为学生的学习体验做铺垫,最后的.计算部分就显得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充分印证了体验式学习是为学生提供感兴趣且有意义的数学活动。
秦莹老师的《一分有多长》,亲切自然,美妙的就像一首歌。课前的“经典咏流传”是前奏,引出关于用时的问题;精美的课件展示出的钟表是渐进,带领学生一步步体验秒针的变化规律;孩子们的两个活动是高潮,让学生体会到一分钟是多少秒、以及时间不以人的感受做转移;深情的话语小结是尾声,温柔且坚定的语气,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有了更好的收获;几个小练习的设计结束,贴近生活的练习,巩固了所学,同时结束亦是开始,学无止境,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整节课浑然一体,堪称享受。
周卫东老师的《小鸭在哪里》则让我们看到了学生创造力的惊人之处。整节课的风格极具童趣,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小鸭的例子,给予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其自由生长,继而引导学生一步步探寻深化、收获成功。这样的学习才能让人真正看到孩子学习的模样,体会到他们知识的增长,相机诱导、顺势而为,做到让学习真正发生。
这些专家名师们的课各具特色,但同样的都做到了紧贴教材和生活。同样关注了学生数学素养的生成,培养了孩子们优良的学习品质。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亲自体验,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明白所学的本质道理。精彩的专题讲座更是一个个先进教育理念的呈现,给我们的灵魂以不同程度的冲击和洗礼。让人深刻感受到思考和成长。
会议的一首插曲令人印象深刻,歌名叫做《梦在前方》。“没有什麼能阻挡,风浪再大又怎样;只需要一双手掌,就有征服的力量。”对于年轻教师来说,这些专家前辈们用他们丰富的经验和阅历,为我们的专业成长提供助力;对于学生来说,我们又何尝不是他们背后的推手呢?要想传授给学生知识和能力,作为教师就应努力提升自己,引领学生体会思维成长的快乐,帮助他们完成自己的人生梦想。
走近名师、聆听名师,这次观摩学习让人深切领略到了大师们别样的人格魅力和课堂风采。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则是用心创造、执着追求,坚持不懈。成功无止境,起点总是零。教师易,名师难。我们坚信,风雨之后必能见彩虹!
专业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心得范文(18篇)篇四
习作最能反映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长期以来,习作却是困扰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教师愁教,学生愁写。
我们的教材编排顺序是学习四篇课文后写一篇习作,虽然规定写的这篇习作大多可以仿照前面课文的语言特点、表达方式,教师在课文讲解过程中也注重了作者的构思、遣词造句等写作方法的渗透,但学生写起来还是“皱起眉头”,百思不得其法。勉强写出来的习作有记流水账的,有东拼西凑的,有完全抄袭作文书的。总之内容空洞,毫无感情,甚至选取事例根本与主题不符,“驴唇不对马嘴”。我们曾有过疑惑,想去寻求出路,但是收效甚微。
而此次的山东省小学习作教学观摩研讨会为困顿于此,踌躇于此的我们开启了一扇天窗,临朐县的习作教学改革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小学阶段是学生进行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的关键期,在作文教学中无论什么问题的习作,都来源于学生亲身生活的体验与实践,没有与阅读教学进行有机接轨,学生就难为无米之炊,学生的习作兴趣也就无从谈起。他们每所学校都深入解读《语文课程标准》,然后根据制定各个年级的具体习作目标,构建年级序列主题。学生的天性是玩,于是他们就顺应孩子的天性,在游戏和活动中,和孩子“玩”作文。教师把生活搬进课堂,和学生和面粉,包饺子;做游戏,掰手腕……凡是教师们能想到的游戏、活动,一个不落的搬进课堂。在师生花样繁多的玩乐中,学生爱上了写作。是啊,在自己喜欢的活动过后,谁不想一吐为快?学生在玩后写出了精彩纷呈的作文,教师在玩后把这珍贵的.课程资源进行归整,并把科学课、综合实践活动课、品德课、体育课的部分活动整合进语文课,构建独具特色的校本作文课程体系。根据生活化习作先玩后写、玩中点拨、赏评提高、自由展示的过程与原则,他们开发了三种主要课型:习作指导课、习作赏评课、习作展示课。
虽说“创新”的火花最璀璨耀眼,但是创新也需有深厚的根基做基础,也需要厚积而薄发。正如与会的一位专家所说,人生是从“模仿”开始的,我决定以此次学习为契机,在模仿中探索、实践,继而创新出自己的“教学之法”。
专业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心得范文(18篇)篇五
刘松老师的课堂轻松风趣,看似搞笑,其实风趣中蕴含智慧,平实中体现深刻。课堂中妙语连珠,幽默诙谐,笑声连连气氛轻松,不经意间就将数学知识和方法沁入学生心间。
《乘法分配律》是一节枯燥的数学知识课,可在刘老师风趣幽默加肢体语言的点拨下,整个课堂充满着欢声笑语。一节课的只是在延伸,快乐在持续。乘法分配律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尝试中轻松达成,学生们能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乘法分配律,真是难能可贵。
无论课前的谈话还是课堂中的肢体语言都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让学生快乐着、探索者,并时刻体验着成功的快乐。数学单纯的数字与字母是苍白的、乏味的。可刘老师的“小李老师”、“您要坚持住”、“您好厉害吆”这些愉悦的话语常常让学生会心的微笑,所以融合了快乐和兴趣的数字与字母也就变苍白为鲜活。难怪下课后,学生还依依不舍,不愿离去。
张冬梅老师的一堂《米的认识》紧紧抓住了我,让我听得身临其境,不忍错过一个细节。
应该说,学生对“米”的认识是比较抽象的,张冬梅老师通过各种巧妙的活动设计,帮助学生建立了“1米有多长”的表象知识。而每一次的活动,学生们都完成的有序且有效。
大胆放手,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有效学习,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是这堂课最显著的特色,这也恰恰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纵观整个课堂,在老师的引领下,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小活动,所有的活动都是围绕教学重点展开的,且衔接的十分流畅自然,让学生沉浸在活动中的同时,不知不觉的加深了对“米”的认识。
她的课没有感人的情境,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热闹的课堂,有的只是朴实的语言,朴实的素材,朴实的课堂,但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那么贴近,真是润物细无声!
钱守旺老师上的《24时计时法》,在节目播报中学24时计时法,一天的时间里,你都在干什么?让学生做动作,发表看法,这样很好的诠释了数学与生活的完美结合,不得不让学生们把时间和生活结合起来,把数学和生活结合起来,数学眼光从中猛然而生。是啊,数学本性数。从长远的利益看,它作为一门工具学科,学生要用数学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作为一种语言,学生在利用它的符号语言时会感觉它是如此简约、精确、美妙。所以让学生以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是我们数学教师教学的使命,而要帮助学生建立这样的观念是长此久往要做的事!
王老师的课朴实无华,就像一杯西湖龙井茶朴实淡雅,细细品味清香甘甜,又别具一格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教学设计从小处入手,细微至致,教学方法独特,课堂平实、精辟、易懂,将知识难点细化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一一突破,一节课让听课老师和学生体会到水到渠成的感觉。
课还是老课,可是每堂承载的内涵却是不同的,名师的课百听不厌,那是因为你感受到的不是它的内容,不是它的流程,也不是它的结果,而是它的`立意,它的导向,它带给学生的影响。
专业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心得范文(18篇)篇六
有幸参加了在z举办的“全国名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观摩会”,又一次感受到了大师的风采。
在没参加工作之前,一直幼稚的以为,教小学数学是很简单很轻松的事,现在想想真的错了。因为太没有工作的经验,参加工作的三个多月以来,磕磕绊绊,诸多困难。特别是参加这次的观摩会,更让我受益良多:
1、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学改革,十分注重情境的创设,学情境中的数学,学生活中的数学。教学时,我们往往是从情境中提炼数学信息,从而构建数学模型,最后还要在实际中应用。特别是第一堂课中,z老师在与学生交谈的轻松氛围中,借助于学生交朋友的情景,由一句话变两句话,两句话变一句话引出数学中类似有趣的一个定律--乘法分配率。这让我印象深刻也让我为之感动和敬佩。
2、以生为本。如今信息社会中不断创新才能让一个企业一个民族得以生存和发展。作为育人工作者,要以发展的眼光,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学习基础知识的小学生而言,我们的教学不能生搬硬套,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起点。作为一名新教师,总认为因为知识“过于”简单,所以认为这对于学生而言也很简单,但是我的认为还是错的。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并不成熟,接受新事物复杂程度的能力是有限的,那些我们自认为简单的事情,其实对他们来说并不是简单的事。以我“新手上路”时讲的公开课“倍的认识”为例,很有幸的是,观摩课上,z老师也提到了她讲过的三版“倍的认识”,听着她的思考和一步步的改进,我惭愧了。她在思考的是怎样能让学生理解到倍的本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经过了深思熟虑的严谨的思考,所出来的结果也是有创造性有感情的,那一刻,我觉得自己被震撼了,觉得自己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太多太多。
3、学习方法的渗透。学习方法的引导,常常体现在新知的授课部分。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慢慢的学会预习和复习,从导学到自学,这是很重的学习方法引导的开端,这具有深远的意义。
4、作为一名新教师,要多看书,多听课,多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和能力,让自己的教育之路越走越宽。
通过这次观摩课,,我学到了很多。他们在课堂上精彩绝伦的“表演”,他们娴熟的驾驭课堂的能力,以及对新理念纯熟运用的能力,都将成为我今后奋斗的目标。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努力实践,不断探索,让自己尽快成长起来。
专业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心得范文(18篇)篇七
《毛毛虫的故事》是一篇富于想象,寓意深远的童话故事。本节课进行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共分为两部分内容:
一、在识字教学中,因为这8个生字比较简单,所以更多的侧重于自主识字,并汇报各自记字的方法。
二、在教学第一、二自然段内容时,一方面以毛毛虫情感的变化为主线,穿插理解词语的方法。如理解“羡慕”一词,学会联系上下文解词的方法。“大惊小怪”学生似懂非懂,让他们把自己想象成小瓢虫,入情入境地读,会读了,意思自然就懂了。另一方面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课堂中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利用多种形式并逐次提高要求,从而让每名学生借助自己的`经历体验在诵读中感悟,实现与文本的对话。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昆”、“笨”二字。
2、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感受毛毛虫内心情感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词语,感受情感的变化。
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欣赏蝴蝶图片,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l、初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对照书后拼音自己学习。
2、多种形式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3、指导书写“昆”、“笨”二字。强调“昆”字的结构、笔顺。
4、指读生字带出的词,强调易错字的读音。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l、自读课文,要读准字音,句子读通顺。
2、指名读,纠正易错字读音。
说一说通过读文你都知道了什么?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找出最能表达毛毛虫心情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羡慕”的意思。
3、体会毛毛虫的心情,有感情朗读。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l、毛毛虫的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伤心)。
2、通过读文理解,毛毛虫伤心的原因是:
小瓢虫大‘惊小怪地叫;
大伙各种各样的议论。
3、通过创设情景,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大惊小怪”的意思。
4、联系—上下文说一说会有哪些议论,体会毛毛虫难堪的处境。
5、齐读瓢虫妈妈的话。
六、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毛毛虫的故事。
羡慕。
大惊小怪地叫。
伤心。
各种各样的议论。
文档为doc格式。
专业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心得范文(18篇)篇八
名师观摩课在x教育学院如期举办,听了名师们精彩的课,受益匪浅。尤其是x老师的《乘法分配律》及x老师的《米的认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早就听说x老师的课幽默诙谐,课堂融洽,气氛活跃,今天一听,感受彼深。上课伊始,刘老师以诙谐的语气与学生进行交流,通过认识学生,让学生用一句话“某某”和“某某”都是我的好朋友。或一句变两句“某某”是我的朋友,“某某”也是我的好朋友。但两者表达的含义相同,体会中国语言的美妙,奇特。话锋一转:"美丽的数学世界有没有这样的神奇的事情呢?"刘老师以“趣”引领,此时,学生的“胃口”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刘老师的课堂语言艺术令人佩服,把学生称为先生和女士,还很时尚!教师的语言有点象大兵的声音特点,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整个教学,孩子们都在刘老师诙谐幽默的语言引领加上“特定”的肢体语言,轻易地解决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色笔和反复的改写,描述,孩子们对乘法分配率已经有了深刻的理解,运用的得心应手。
这样的课堂真有趣,孩子们在学习着,也在享受着。学生从开始的无所适从到后来的心有灵犀,无不体现着刘老师驾驭课堂的游刃有余,每一个与会者都被刘老师的幽默诙谐,睿智所折服。
而x老师的课则有另一番韵味,作为学生对“米”的认识是比较抽象的,x老师通过各种巧妙的活动设计,帮助学生建立了“1米有多长”的表象知识。而每一次的活动,学生们都完成的有序且有效。
大胆放手,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有效学习,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是这堂课最显著的特色,这也恰恰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纵观整个课堂,在老师的引领下,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小活动,所有的活动都是围绕教学重点展开的,且衔接的十分流畅自然,让学生沉浸在活动中的同时,不知不觉的加深了对“米”的认识。
本节课的高潮在于课的结尾部分。老师将自己装扮成智慧爷爷的形象,将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提升了上来。而随着“谁愿意站在离智慧爷爷1米远的地方?”话语一出,学生们将老师围在中间。多么巧妙的设计,多么感人的情景。课虽已结束,我却意犹未尽。
张老师的课堂亲切自然,所有的活动都辗转自如,仿佛一切都是那么的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听课的感觉就是享受。特级教师的风采令人赞叹,说不羡慕是假的,想追逐确是不易的。一步一个脚印,才是我能做到的。
专业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心得范文(18篇)篇九
有幸参加了在xx举办的“全国名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观摩会”,又一次感受到了大师的风采。
在没参加工作之前,一直幼稚的以为,教小学数学是很简单很轻松的事,现在想想真的错了。因为太没有工作的经验,参加工作的三个多月以来,磕磕绊绊,诸多困难。特别是参加这次的观摩会,更让我受益良多:
1、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学改革,十分注重情境的创设,学情境中的数学,学生活中的数学。教学时,我们往往是从情境中提炼数学信息,从而构建数学模型,最后还要在实际中应用。特别是第一堂课中,z老师在与学生交谈的轻松氛围中,借助于学生交朋友的情景,由一句话变两句话,两句话变一句话引出数学中类似有趣的一个定律——乘法分配率。这让我印象深刻也让我为之感动和敬佩。
2、以生为本。如今信息社会中不断创新才能让一个企业一个民族得以生存和发展。作为育人工作者,要以发展的眼光,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学习基础知识的小学生而言,我们的教学不能生搬硬套,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起点。作为一名新教师,总认为因为知识“过于”简单,所以认为这对于学生而言也很简单,但是我的认为还是错的。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并不成熟,接受新事物复杂程度的能力是有限的,那些我们自认为简单的事情,其实对他们来说并不是简单的事。以我“新手上路”时讲的公开课“倍的认识”为例,很有幸的是,观摩课上,xx老师也提到了她讲过的三版“倍的认识”,听着她的思考和一步步的改进,我惭愧了。她在思考的是怎样能让学生理解到倍的本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经过了深思熟虑的严谨的思考,所出来的结果也是有创造性有感情的,那一刻,我觉得自己被震撼了,觉得自己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太多太多。
3、学习方法的渗透。学习方法的引导,常常体现在新知的授课部分。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慢慢的学会预习和复习,从导学到自学,这是很重的学习方法引导的开端,这具有深远的意义。
4、作为一名新教师,要多看书,多听课,多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和能力,让自己的教育之路越走越宽。
通过这次观摩课,我学到了很多。他们在课堂上精彩绝伦的“表演”,他们娴熟的驾驭课堂的能力,以及对新理念纯熟运用的能力,都将成为我今后奋斗的目标。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努力实践,不断探索,让自己尽快成长起来。
专业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心得范文(18篇)篇十
20xx年4月20日至22日,实验学校选派青年教师郑莎莎、孙亚灵在西安空军工程大学体育馆参加了“名师之路”20xx年春小学数学教学“未来课堂与问题化教学”观摩研讨会。
会议历时三天,俞正强、唐彩斌、牛献礼、刘延革等15名小学数学界专家做了数节精彩纷呈的示范课和报告,他们流畅的课堂教学、愉快的课堂气氛、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无不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俞正强老师执教的五年级《植树问题》,抽丝剥茧,把看似抽象难懂的几个公式归类到“段”和“点”的关系上,把最本质的东西简单、实在的教给学生。在学生不能及时举出例子的情况下,鼓励他们联系生活,让每位同学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使学习不再枯燥乏味。应用环节也能紧靠生活,让学生亲身去体会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又印证了不变的规律:占了几个“点”,少种几棵树。在巧妙的问题设计和恰到好处的引导下,带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解决生活中的“一类”问题。
牛献礼老师执教的五年级的《打电话》一课,是对“以学定教”的充分体现。把教材中的“15人”改成3人,如何尽快通知到所有人的问题就变得简单易分析,学生能更快地接触到问题的本质。学生经历了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汇报展示和教师引领的过程,自己得出重点知识“知道消息的人都去通知”,从而进一步验证猜想、发现规律。整节课始终围绕着学生的学习展开教学,教师的每一次追问都是为学生的学习体验做铺垫,最后的计算部分就显得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充分印证了体验式学习是为学生提供感兴趣且有意义的数学活动。
秦莹老师的《一分有多长》,亲切自然,美妙的就像一首歌。课前的“经典咏流传”是前奏,引出关于用时的问题;精美的课件展示出的钟表是渐进,带领学生一步步体验秒针的变化规律;孩子们的两个活动是高潮,让学生体会到一分钟是多少秒、以及时间不以人的感受做转移;深情的话语小结是尾声,温柔且坚定的语气,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有了更好的收获;几个小练习的设计结束,贴近生活的练习,巩固了所学,同时结束亦是开始,学无止境,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整节课浑然一体,堪称享受。
周卫东老师的《小鸭在哪里》则让我们看到了学生创造力的惊人之处。整节课的风格极具童趣,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小鸭的例子,给予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其自由生长,继而引导学生一步步探寻深化、收获成功。这样的学习才能让人真正看到孩子学习的模样,体会到他们知识的增长,相机诱导、顺势而为,做到让学习真正发生。
这些专家名师们的课各具特色,但同样的都做到了紧贴教材和生活。同样关注了学生数学素养的生成,培养了孩子们优良的学习品质。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亲自体验,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明白所学的本质道理。精彩的专题讲座更是一个个先进教育理念的呈现,给我们的灵魂以不同程度的冲击和洗礼。让人深刻感受到思考和成长。
会议的一首插曲令人印象深刻,歌名叫做《梦在前方》。“没有什麼能阻挡,风浪再大又怎样;只需要一双手掌,就有征服的力量。”对于年轻教师来说,这些专家前辈们用他们丰富的经验和阅历,为我们的专业成长提供助力;对于学生来说,我们又何尝不是他们背后的推手呢?要想传授给学生知识和能力,作为教师就应努力提升自己,引领学生体会思维成长的快乐,帮助他们完成自己的人生梦想。
走近名师、聆听名师,这次观摩学习让人深切领略到了大师们别样的人格魅力和课堂风采。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则是用心创造、执着追求,坚持不懈。成功无止境,起点总是零。教师易,名师难。我们坚信,风雨之后必能见彩虹!
专业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心得范文(18篇)篇十一
《乘法分配律》是一节枯燥的数学知识课,可在z老师风趣幽默加肢体语言的点拨下,整个课堂充满着欢声笑语。乘法分配律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尝试中轻松达成,学生们能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乘法分配律,真是难能可贵。
整堂课,刘老师关注学生情感、兴趣,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无论课前的谈话还是课堂中的肢体语言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让学生快乐着,探索着。刘老师带领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寻找乘法分配律的“踪影”(二年级的乘法口诀,长方形的面积),学生“温故而知新”,再一次让学生充分体验,经历学习的成功,进一步的加深了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应用。整堂课学生都在兴奋、积极中与教师紧密配合,学生思维得到充分表现,享受着学习的快乐。
联想自己的课堂教学,我终于明白:数学课要让学生爱学,乐学。老师首先要一切从学生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向刘老师那样让课堂变得轻松、愉悦、高效、成功!
张老师的课堂亲切自然,所有的活动都辗转自如,只有像张老师那样把课堂交给学生,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鸡兔同笼》问题一直是小学阶段学生的弱点,学生难理解,难掌握,难运用。z老师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从浅入深,从易到难,从抽象到形象,层层善诱,方法多样,引导学生步步了解,层层解决,深切了解到多种解题方法,从不同方法,不同角度帮助学生剖析解题思路,让学生深切了解了“鸡兔同笼”的理念,学生再面对这样的问题将迎刃而解了。
杨老师授课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表扬和激励学生,这极大的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对学生进行鼓励教育,能使不同差异的学生都能在愉悦和谐的学习状态中,教学环境中茁状成长。
《图形的旋转》是小学数学中较抽象的一节课,而z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化抽象为具体,很好的完成的这节课的教学。王老师对多媒体课件的准确运用,使旋转的表象在学生的头脑中形象、生动地建立起来,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练习、训练到位,使学生对知识学以致用,得到了巩固和提高;较复杂图形的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王老师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亲切。整堂课,王老师始终面带灿烂的微笑,对于学生漂亮的发言,给予肯定和赞扬,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于回答不出或回答不完整的学生,王老师耐心地加以启示、引导和点拨,让学生处处时时感受到老师的温暖,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缩短师生心理距离,营造了宽松和谐、自由活跃的课堂氛围。
专业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心得范文(18篇)篇十二
名师观摩课在z教育学院如期举办,听了名师们精彩的课,受益匪浅。尤其是z老师的《乘法分配律》及z老师的《米的认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早就听说z老师的课幽默诙谐,课堂融洽,气氛活跃,今天一听,感受彼深。上课伊始,刘老师以诙谐的语气与学生进行交流,通过认识学生,让学生用一句话“某某”和“某某”都是我的好朋友。或一句变两句“某某”是我的朋友,“某某”也是我的好朋友。但两者表达的含义相同,体会中国语言的美妙,奇特。话锋一转:"美丽的数学世界有没有这样的神奇的事情呢?"刘老师以“趣”引领,此时,学生的“胃口”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刘老师的课堂语言艺术令人佩服,把学生称为先生和女士,还很时尚!教师的语言有点象大兵的声音特点,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整个教学,孩子们都在刘老师诙谐幽默的语言引领加上“特定”的肢体语言,轻易地解决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色笔和反复的改写,描述,孩子们对乘法分配率已经有了深刻的理解,运用的得心应手。
这样的课堂真有趣,孩子们在学习着,也在享受着。学生从开始的无所适从到后来的心有灵犀,无不体现着刘老师驾驭课堂的游刃有余,每一个与会者都被刘老师的幽默诙谐,睿智所折服。
而z老师的课则有另一番韵味,作为学生对“米”的认识是比较抽象的,z老师通过各种巧妙的活动设计,帮助学生建立了“1米有多长”的表象知识。而每一次的活动,学生们都完成的有序且有效。
大胆放手,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有效学习,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是这堂课最显著的特色,这也恰恰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纵观整个课堂,在老师的引领下,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小活动,所有的活动都是围绕教学重点展开的,且衔接的十分流畅自然,让学生沉浸在活动中的同时,不知不觉的加深了对“米”的认识。
本节课的高潮在于课的结尾部分。老师将自己装扮成智慧爷爷的形象,将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提升了上来。而随着“谁愿意站在离智慧爷爷1米远的地方?”话语一出,学生们将老师围在中间。多么巧妙的设计,多么感人的情景。课虽已结束,我却意犹未尽。
张老师的课堂亲切自然,所有的活动都辗转自如,仿佛一切都是那么的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听课的感觉就是享受。特级教师的风采令人赞叹,说不羡慕是假的,想追逐确是不易的。一步一个脚印,才是我能做到的。
专业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心得范文(18篇)篇十三
银色的十二月,我带着渴望知识,渴望提高,渴望发展的心情,来到了小学数学观摩研讨会。有幸听了z执教的《乘法分配律》、z执教的《米》、z执教的《鸡兔同笼》、z执教的《24时计时法》、z执教的《图形的旋转》,印象非常深刻,收获颇丰,感触良多。下面,就几节深有感触的课谈一下我自己的体会。
《乘法分配律》是一节枯燥的数学知识课,可在刘老师风趣幽默加肢体语言的点拨下,整个课堂充满着欢声笑语。一节课的只是在延伸,快乐在持续。乘法分配律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尝试中轻松达成,学生们能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乘法分配律,真是难能可贵。整堂课,刘老师关注学生情感、兴趣,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无论课前的谈话还是课堂中的肢体语言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让学生快乐着,探索着,并时刻体验着成功的快乐。如当一名学生概括乘法分配律就是把一个算式时,刘老师适时赞赏“你真厉害”,我想当学生听到老师这句话时,他的大脑会高速运转,心里比吃了蜜还甜。我终于明白:数学课要让学生爱学,乐学。老师首先要一切从学生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向刘老师那样让课堂变得轻松、愉悦、高效、成功!
应该说,学生对“米”的认识是比较抽象的,z老师通过各种巧妙的活动设计,帮助学生建立了“1米有多长”的表象知识。而每一次的活动,学生们都完成的有序且有效。
大胆放手,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有效学习,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是这堂课最显著的特色,这也恰恰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纵观整个课堂,在老师的引领下,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小活动,所有的活动都是围绕教学重点展开的,且衔接的十分流畅自然,让学生沉浸在活动中的同时,不知不觉的加深了对“米”的认识。
z老师的《24时计时法》,让我们感受到稳中求活,活中求实,实中求新,和谐自然的教学风格,有水平没架子的教育者。他借用陶行知的一段话说:“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
专业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心得范文(18篇)篇十四
12月3日、4日我有幸参加了全国名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观摩会,x老师执教的《乘法分配律》、x老师的《米》、我校x老师的《鸡兔同笼》、钱守望老师的《24时计时法》以及x老师的《图形的旋转》,名师们精彩的课堂演绎,让我一次次沉浸其中。课后几位老师又做了专门的主题报告,让我们再次走进课程标准,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静心研究即将出版的课程标准。还有几位老师针对数形结合的思想、运算律教学的若干思考、以及新课程标准都谈了自己不同的观点。下面我就为期两天的学习谈一下自己的几点感受:
对于教学前测的理解原来认为是只是教师简单了解学生已有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就可以了,很多时候都是凭借已有经验判断的。但听了几节课之后,认为这是教学之前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是对本节教学内容以科学、具体的问卷形式进行调查,目的是了解学生真正易错的“问题”在哪里,之后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精心设计。这样我们就不会出现学生会了的还在讲,学生能学会的还是讲,怎么讲也不明白的还想讲。 “三讲”就是讲易混点,易错点,易漏点,教学前侧就是起到了这样的作用。我想,我们不妨试试,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进行教学前侧,可能会受到意想不到的后果。
想象是孩子能力发展的一个标志,孩子需要想象,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给孩子留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的想象力得以充分、最大限度的发展。如x老师的《乘法分配律》一节,学生在初步理解了乘法分配律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我会写”的环节,给学生留足了想象的空间,学生设计出来的题目有:3×8+3×21=3×(8+21)等,这样学生思考的空间顿时加大了,还有学生出现7×(4+2)后,刘老师并没有着急把后半部分呈现出来,而是问学生:你想象一下,右边变成什么样子了?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努力想象,在头脑中慢慢建立了乘法分配率的模型。
一个数学老师在机场乘时看到时间表第一反应想到24时计时法,那他是一个生活中的数学人,看到一根木材会在头脑中马上浮现出圆柱体,并想到从中间锯开它的体积不变而表面积会增加,那他是生活中数学人,当走到超市买东西在售货员打单子时,已经算出了总价,那它是生活中的数学人……作为一个数学老师就应该在生活中有这样一种敏锐的数学能力,包括随时、无意识的积累生活中的数学资源,无意识的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发现解决数学问题意识等。
第二次听钱守望老师的《24时计时法》,震撼、佩服、惭愧油然而生。震撼、佩服……生活中存在太多太多关于24计时法的例子,天宫一号、神舟七号的飞天等,这些信手拈来的资源却被们老师忽视,不会随时积累。等到我们讲课时,匆匆到网上搜集几张图片勉强来用,有时还很不合适。钱老师却是留心生活中的小细节,做生活中的数学人,随时收集数学资源慢慢积累,他的课容量大、资源多、信息广,但听起来感觉却是那么舒服,并没有因为资源的容量大而感觉生硬。惭愧……一个特级教师时刻具备一种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当钱老师看到一个世界计时表时,会立即把图片拍下来,不忘带回来给孩子们看,那是一种何等的精神。回想踏上讲台几年过去了,自己还能保留当初的激情与梦想吗?我不敢肯定。教育如读书,每天都是新的一页,每页的主题都不一样,几年之后如果我们还像踏上讲台第一天那样激情盎然,每时每分保持新鲜、活力、灵性,那我们就会拥有诗意的教育人生。
专业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心得范文(18篇)篇十五
12月3日,听了刘松老师的课《乘法的分配律》以及他的报告《有效教学的策略》,以下是我的一点感受与思考。
刚刚走上讲台、成为教师的那一段时间里,每次都是在上课前都做好精心的准备,上课时也总是不敢放手让学生自由的动手实践,自由的说说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唯恐学生的思维跑出之前的预设,唯恐控制不了课堂秩序……。那个时候,总是着急的怕学生说不出预设的内容而着急把一切正确无误的知识告诉学生,虽然那样的教案设计滴水不漏,虽然各个教学环节进行的顺畅无比,但现在来看,那样的课堂是缺乏生机的课堂,是没有生命力的课堂。
叶澜教授曾说过:“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在执教一年级上册《统计的初步认识》一课时,以下图作为情境图引入。
图1。
当做好一切铺垫,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统计后,我选择了几个孩子的作品投影展示,其中一个孩子是这样填写的表格:
盒子。
一个盒子一个盒子。
娃娃。
一个娃娃一个娃娃。
汽车。
一个汽车。
魔方。
一个魔方一个魔方。
当我在投影仪上投出这个孩子的作品时,孩子们都笑了。于是我和其中的一个孩子有了以下的对话:
教师:请问你为什么笑呢?
学生:他没统计完。
教师:哦,还真是,不错!那你统计完了吗?你用的什么方法呢?
学生:我统计完了,我用的画圆圈的方法来统计的。一个圆圈就代表上面的一个玩具。
教师:真棒!那你能说说这个同学的问题在哪吗?是时间不够吗?
学生:是他这种方法太麻烦了,用圆圈表示比较简单。
曾经有位老师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让学生折出一张长方形纸片的二分之一,可有两个学生折出了四分之一,这时老师就问学生:“对这件事你们怎么看?”大多同学都持反对意见,可这位老师却评价说:“你们真有创造力。”简单的一句点评,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宽容,也体现了老师对学生充分的尊重。接着,这位老师以此为契机,让学生折出自己想到并喜欢的几分之一。到了课的最后,老师又说:“老师教出了一个二分之一,你们却创造出这么多的分数,首先该感谢谁呀?”自然而然,两个看似“不听话”的孩子就成了这节课上的英雄,这个教学环节就成了亮点。
生成的课堂是美丽的。新课程倡导建立“开放”、“有活力”的课堂教学结构,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多向发展和多元感受。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依照课改精神,还要具有教育机智和学科智慧,能极时地根据教学情况和学生反馈,敏锐地捕捉到这一课堂生成性教学资源,并有效地加以利用、引导,来借“机”施教,使朴实的数学课堂因有价值的动态生成而彰显无穷的教学魅力。
专业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心得范文(18篇)篇十六
《毛毛虫的故事》是一篇富于想象,寓意深远的童话故事。本节课进行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共分为两部分内容:
一、在识字教学中,因为这8个生字比较简单,所以更多的侧重于自主识字,并汇报各自记字的方法。
二、在教学第一、二自然段内容时,一方面以毛毛虫情感的变化为主线,穿插理解词语的方法。如理解“羡慕”一词,学会联系上下文解词的方法。“大惊小怪”学生似懂非懂,让他们把自己想象成小瓢虫,入情入境地读,会读了,意思自然就懂了。另一方面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课堂中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利用多种形式并逐次提高要求,从而让每名学生借助自己的`经历体验在诵读中感悟,实现与文本的对话。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昆”、“笨”二字。
2、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感受毛毛虫内心情感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词语,感受情感的变化。
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欣赏蝴蝶图片,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l、初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对照书后拼音自己学习。
2、多种形式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3、指导书写“昆”、“笨”二字。强调“昆”字的结构、笔顺。
4、指读生字带出的词,强调易错字的读音。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l、自读课文,要读准字音,句子读通顺。
2、指名读,纠正易错字读音。
说一说通过读文你都知道了什么?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找出最能表达毛毛虫心情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羡慕”的意思。
3、体会毛毛虫的心情,有感情朗读。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l、毛毛虫的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伤心)。
2、通过读文理解,毛毛虫伤心的原因是:
小瓢虫大‘惊小怪地叫;
大伙各种各样的议论。
3、通过创设情景,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大惊小怪”的意思。
4、联系—上下文说一说会有哪些议论,体会毛毛虫难堪的处境。
5、齐读瓢虫妈妈的话。
六、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毛毛虫的故事。
羡慕。
大惊小怪地叫。
伤心。
各种各样的议论。
专业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心得范文(18篇)篇十七
题记:“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知道的。”
――毕达哥拉斯。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3月17日―18日,我有幸参加了滨州市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观摩研讨会,有幸聆听了10位优秀教师智慧与魅力结合的观摩课,让我这个因怀疑探究的操作性而不时停足不前的人顿悟-----教育不再是一种“告诉”,还有一种爱叫做放手。
下面谈谈通过学习自己最大的感受和一点思考:
一、教师的人格魅力。
不知为什么,听完这10位教师的课,“气场”这个词一下子就闪现于脑海。他们中的任何一位,只要往学生面前一站,那种“自信”、那种“亲和”一下子就会把学生的目光聚拢,然后当他们温和、风趣的话语一出,学生的激情就会跳跃。当课开始后他们的文化底蕴、语言表达及课堂的调控更是让学生的思维得以最大化发散又集中。于是就想到了来学习前看到的他们的介绍,知道了为什么是他们成为了优秀教师。特别是在听王晓芳老师和高春霞老师的课时,我感觉这就是享受----享受智慧和魅力,享受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美的东西、为此我的笔记本上记录了“无章可循,因为这是魅力,魅力!!”的话语。
二、教师的课堂语言魅力。
数学课堂语言讲求:科学、严密;准确、精练;形象生动、有启发性和幽默、风趣。应该说授课的老师都很注意这几点。
比如当学生面对很多的数学信息而准确提出“1毫米有多长”时,耿静老师说:“你能提出一个像他一样的问题吗”就是这启发性的话语让孩子们很快提出了“1分米有多长?”等课堂需要探究的问题。还有就是耿老师的过渡语言也运用的很形象生动,比如在出示练习前,她说:“孙悟空有一项最强的本领―七十二变,看,它变出了什么?”这样的用语,让学生在玩中就巩固了所学。还有庞玉波老师,当他让学生猜测自己是怎样的时,有一学生说“我曾猜你是女的。”“可我是什么的”就是这风趣幽默的话语一下子就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
“说有用的话,不拖泥带水”是我一直追求的,可是无论如何实践,总不是那么顺畅。很多时候感觉不多说那么一句两句就不能让学生很好的明白我要表达的意思。通过学习我知道这是我没有提前把语言进行锤炼的原因,更是自己素质需要提高的信号。
三、教师对学生心理的准确把握魅力。
“不要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我在备课时时常用学生的思维来思考,考虑他们知识的现状、心理的特点,然后再用老师的身份去设计。通过学习我更意识到这样做的必要性。
四、教学设计的巧妙。
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由6位教师执教,每节课都有想不到的惊喜。用我同事的话说“听了高春霞老师的课后其他的就很无味了”,我也比较赞同,因为听课中我多次被她的精巧设计而震撼。比如“师生对擂”环节,数的由易到难,既能让学生利用已有经验体验成功,又能让其意识到自己知识经验的欠缺,而老师的既快又对的“诀窍”很是吸引学生,为接下来探究的必要性铺下路子。另外珠子和计数器的利用一下子把学生引入了“各个数位”的探索,得出结论就成了显而易见。最后课件的形象演示阐释了结论的根底。记得我在听课时因为感觉设计的太美,老师对每个环节的设计处理、过度的巧妙而不能在笔记本上记录。
五、我的思考。
我之所以很少上探究课,除了学生很多时候探索不出什么课堂想要的结果,还有就是上一节这样的课我得需要准备很多的东西---必要的学具、形象的课件。今天想来,自己就是在为懒惰寻找借口。通过学习我意识到或许就是自己的这种懒惰,学生学到的只是“死”知识,而创新的翅膀就很难成长。是时候放弃“告诉”的课堂了,给孩子们更多放飞希望的翅膀才是更重要的。也许一个学期实践不了几次,可是时间久了,效果应该是不一样的。
另外,我一直比较注重学生的自我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结合。通常在小组合作前我都会先让学生进行自我思考。因为我认为只有在自己充分的思考后才可能在和他人的交流中吸取更多的智慧和知识。而在我所观摩的课中这一点似乎没有得到体现。
学习后血是热的,心是积极的。在以后的日子里让这种热和积极持续是我要做的。我现在要做的`是再上探究课时要记得“有一种爱叫做放手”,自己需要做的只是引导。
专业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心得范文(18篇)篇十八
近日,我镇安排参加“第十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的十名教师进行学习汇报交流,及时把教育专家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传递给每位教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xx月xx日上午,我镇语文教师在中心小学举行学习交流活动,参加淮安学习的五名骨干教师以还原专家的课堂教学、听课研讨、教学报告等形式请进了先进教育经验。xx老师执教了《数星星的孩子》,全镇一二三年级语文教师进行了听评。xx老师执教了《桂林山水》,全镇四五六年级语文教师听评。五位教师根据学习内容,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举办了精彩的讲座,全体语文教师收获多多。
xx月xx日下午,全镇数学教师在中心小学进行学习交流活动。首先听评研讨了王文龙执教的《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和周德花执教的《用字母表示数》。两位教师很好的把教育专家的先进教育理念请回来,和全体教师一起分享。xx、xx、xx和xx四位教师的讲座,思想前沿,理念先进,让广大教师享受了精神大餐。
xx老师执教的《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模仿xx老师的课堂教学,能把xx老师的课堂理念体现的淋漓尽致,是一节较为成功的课。在课堂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期待学生问题的生成。让学生在玩中慢慢的进入思考数学的境界,学生边操作边思考,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理解。xx老师用了三年级的学生学习四年级的内容,有些学生学习效果不好,教师的课堂语言有些不流畅。但不管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让我们收获很多。
xx老师作为年轻的教师,能在工作很短的时间内迅速成长起来,实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她执教了《用字母表示数》结合了专家的理念和自己的教学经验,让大家很好的分享她的`教学艺术。
四位教师的讲座,非常的朴实,观点鲜明,理论超前,让广大教师受益匪浅。xx老师的《走进名师,聆听“现代与经典”》,把在淮安学习的感受最深的名师的课堂教学瞬间,形成文字,传达给我们的教师,让教师眼界大开。xx老师《我心目中的高效课堂》能结合我镇的高效课堂,结合对名师的学习重新认识,让广大教师获益不少。xx老师《我的“高效课堂”随想---淮安学习有感》,提出了自己对高效课堂的独到见解,可谓观点鲜明,论据有力。xx老师《师者若水》,从课堂设计的追求,到课堂出现问题的分析,论据有力,解决了困惑教师的疑难问题。传达了xx老师的《师者若水》的讲座精神,让教师耳目一新。
最后,教研室的糜主任进行了活动总结,总结高屋建瓴。即对讲座进行了提升,又对教师提出了学习思考的要求。确实是本次活动效果好,让教师满意,让活动达到了预期目的,把外出学习的先进经验请回来,让骨干教师和全体教师一起成长,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