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总结是教师进一步成长和提升的重要机会,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力之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工作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写作上的灵感和启发。
最热高二化学教学教师工作总结(案例18篇)篇一
本学期,我担任高三理科、高二理科四个班的化学教学工作。高三化学主要是进行总复习,高三复习是中学化学学习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高三化学总复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高考成绩。为了使学生对高三化学总复习有良好的效果,并且顺利度过这一重要的时期,为此我一学期来对高三化学教学有详细的计划,注重教学过程,常总结和反思,根据高三各个不同时期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训练方式。现对本人的工作作一个小结。
一、积极抓好日常的教学工作,研究信息,看准方向。
1.研究高考化学试题。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只要根据近几年来全国和广东高考形式,重点研究一下广东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就能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因此开学以来我不断研究了近五年各地高考,把握命题方向及命题特点,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2.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与以往教材、课程标准相比较,现在使用的新版教材和课程标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内容的调整,实验比重的加大,知识的传授过程渗透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增加了研究性学习内容和新科技、化学史等阅读材料。很显然,这些变化将体现在高考命题中,熟悉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这些变化,将有利于把握复习的方向和深难度,有利于增强复习的目的性。
3.熟悉考试说明。考试说明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尤其是考纲中变化的地方,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不仅如此,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要不断阅读,进一步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习的方向。
4.合理利用其他资料。除了高考试题、考试说明、教材、课程标准、化学教学基本要求外,获得信息的途径、方法还很多,如各种专业杂志、名校试题、网络信息等。但是,这些资料的使用必须合理,这样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师自身必须投入题海,然后才能筛选训练题和资料,以免干扰复习、浪费时间。
二、抓纲务本,摆正关系,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工作,使教研水平向更高处推进。
进入高三化学教学,很容易走进总复习的怪圈:“迷恋”复习资料,陷入“题海”。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效果不佳。对此,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处理好下面几种关系。
1.教材和复习资料的关系。教材是化学总复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在化学总复习中的抓纲务本就是指复习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复习,使中学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而复习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决不能本末倒置,以复习资料代替教材。在复习的过程中应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不断完善和深化中学化学知识。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在复习下一节之前完成基础知识部分,弄清自己的不足,上课做到有的放失。
2.重视基础和培养能力的关系。基础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基础,能力就缺少了扎根的土壤。正因为如此,化学总复习的首要任务之一是全面系统地复习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通常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分成五大块: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如对化学概念、理论的复习,要弄清实质和应用范围,对重点知识如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要反复记忆不断深化,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等规律性较强的知识,则应在化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总结、归纳,使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结构化、规律化,从而做到在需要时易于联系和提取应用。同时注意规范化学用语的使用(如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电离方程式以及化学式、结构式、电子式等),规范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力争使基础知识和技能一一过手。
3.练习量和复习效率的关系。练习是化学总复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再学习、再认识过程,也是促进知识迁移、训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练习量必须合理,以保证质量为前提,避免简单的机械重复和陷入“题海”。通过练习要达到强化记忆、熟练地掌握知识、找出存在的问题、弥补薄弱环节、扩大知识的应用范围和提高能力的目的,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三、多思善想,提高能力,加强业余时间的业务学习1.精读教材,字斟句酌。
系统复习,自始至终都应以教材为本,注意知识的全面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和应用性。对中学(初、高中)化学知识和技能都要一一复习到位;对教材中的关键性知识(我们常说的考点),进行反复阅读、深刻理解,以点带面形成知识结构;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使用和描述要科学、准确和全面,如规范地使用化学用语,正确、全面地表达实验现象和操作要点等(尤其适合中等以下的学生,利用年级组统一安排的基础加强课时间);对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前因后果。
2.学会反思,提高能力。
能力的培养是化学总复习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它通常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计算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能力的核心。值得注意的是,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天就能办得到的,要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有意识的培养。因此,在复习过程中,特别是做题、单元考试、大型考试后,要常回头看一看,停下来想一想,我们的复习有没有实效,知识和技能是否获得了巩固和深化,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复习和解题训练,而不是做完练习题简单地对对答案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进一步思考:该题考查了什么内容,其本质特征是什么,还有其他更好的解法吗?对典型习题、代表性习题更要多下功夫,不仅一题一得,更要一题多得,既能促使知识得到不断地弥补、完善,又能举一反三,从方法上领会解题过程中的审题、破题、答题的方式和奥秘等,以此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严密性、敏捷性、深刻性、创造性和广阔性)。
四、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1、新教材实验内容和实验要求很高,尤其高三还有大型探究实验,由于学校实验条件和规模还达不到新课程改革要求。尽管想尽办法,动足脑筋,但还是遗憾多多。
2、练习的训练量还是多了些,由于招生的原因,基础差的学生多,教学进度总是滞后,要做到段段清,节节过关就显得前宽后紧的局面。
五、下学期努力方向。
1、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2、加强守纪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学习,课下也要按校纪班规严格约束自己。
3、以平等的心态去和学生交流,以真诚的心去换取学生的信任,真正做到将心比心,不仅让学生敬畏你更要亲近你,打心眼里接受你爱你疼你。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完成学校各项工作指标。
最热高二化学教学教师工作总结(案例18篇)篇二
xx至xx学年度第一学期即将过去,回顾这半年的教学工作,可以总结和思考的地方很多,在这里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番梳理和总结。
一理念的转变。
相较于我刚接手普高化学的时候,这学期的教学工作有了很大变化,这一变化从根源上讲是源于理念的变化。
我以前的教学理念是"以重点中学、正规学校的高中化学要求为参照,要求学生达到这一水平"。这一理念的提出有其必然性。首先是我自己受的教育,作为重庆市顶尖名校的毕业生,我所能想到的第一参照系就是我自己的母校,换句话说,我当初的教学要求是什么样,我就会要求学生也达到。其次是客观条件,在那时我还在承担职高数学的教学工作,势必不能两头兼顾,而现成的最容易找到的普高化学资料几乎全部是名校、重点学校的资料,这也就使得我的教学无法降低知识难度。另外,我想讲的是这一理念提出除了有其必然性以外,还有其合法性。尽管来到菁华中学的学生生源差、底子薄,但只要学程设计得当、教学保障有力,是有可能取得进步甚至接近或者达到重点中学的要求的,这一点在我做课外辅导与重点中学和名校的学生接触中感受尤深,他们的底子确实扎实,但他们并不是高不可攀,他们仍然需要扎扎实实一步一步地学习和训练才能取得优异成绩,而这些扎实的工作恰恰是菁华的教学所难以达成的。
从这学期开始我辞去了职高数学的教学工作,专注于普高化学,这使得我终于有时间将一门学科研究得更加深刻和透彻。加之来自课外辅导工作的启发,我开始质疑之前所提出的理念的一些前提,那就是,这样的要求,即使是学生全部达到,这样的化学到底有多少意义。如果说重点学校或正规学校的学生将考学作为最大的意义,那么对于菁华的学生来说--他们中很多对此并没有执着的信念和想法--这种训练又有什么意义,这让我的思索回归到学习本身、知识本体。也就是说,如果学生不想升学,我们用"高考要考"这样的说辞已经没有任何恫吓学生的威力的情况下,学化学的意义是什么?让学生知道"麻黄碱是一种兴奋剂"到底对他们将来的工作生活的品质有多少的提升?有鉴于此,我提出了一种新的理念:"学能学会的化学,学有用的化学"。后来再加上一句:"学基本的化学素养"。
最后一句的提出是来自于如下的一些思索。科学是从不同的角度去解释我们身边的世界。物理从物体与力的角度,化学从物质变化的角度等等。而这个世界的化学解释有它自己的一套逻辑体系和语言体系,例如,化学认为物质变化于分子的分解和原子、离子的重新组合。换句话说,化学中分子、原子、离子等的微观粒子体系,和用这种体系来解释世界,是化学核心的部分,是化学的语言,掌握这样的体系是一个学生学没学化学标志。这便是我在理念中提到的"基本的化学素养"。这正如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开宗明义对化学的界定那样:"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
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之下,我利用两个多月的时间编写了《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过关》必修。
1、必修。
2、选修1三个分册。下面我就谈一谈这样的一份教辅资料是如何落实贯彻以上三方面理念的。
二解读《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过关》。
文末附有《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过关》第一版前言,在其中我已经对如何使用这一教辅资料和编写目的进行过较为到位的说明,在这里我从解答关于理念的三个问题的角度出发再次阐述如下:
1.《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过关》如何体现"学能学会的化学"。
得益于课外辅导的开展,我有了在教学实践中详细梳理包括初中化学在内的整个中学化学的知识体系和脉络的机会。并且通过对学生在学程中的观察与师生的交流,我更加清楚地感受和认识到他们关于化学知识的建构过程。理解教材编写者在这里如此编订的意图,了解学生是如何学会化学的相关知识的,这两点是能够贯彻"学能学会的化学"的先决条件,也是"能学会的化学"的具体内容。
在编写《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过关》的过程中,我在阅读教材时始终在想教材编写者到底希望学生掌握什么,想让他们获得什么知识和形成什么能力。然后,我将这些东西以提问、留空的形式留给学生去解答。这些问题于教材,但绝不超越教材。换句话说,只要学生去阅读教材和思索,是能够解答或者说从书本上找到绝大多数问题答案的。这就夺走了学生以"学不懂""基础差"为理由不学化学的合法性根据。如果说以前的化学确实要求很高,学生除非特别刻苦勤奋、废寝忘食地补上以前学习欠缺的漏洞才能够听得懂,那么现在的化学就不需要如此,仅仅需要学生用一些精力在读教材上,将教材上浅显的知识点记录、转述在学案上即可。
这份《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过关》同时也决定了这个学期考试试题的变化。为了与之配套,我自己编写了选修1四个单元的单元检测题和半期、期末考试题。在这些考试题中,重视基础,问题主要是《知识过关》。
2.《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过关》如何体现"学有用的化学"。
化学应该是有用的。这一点来自于职业教育的启发。在过去的普通中学教育中强调学科体系,强调各种复杂的变形、计算,而恰恰忽略了对身边化学现象的解释和关注。学生只有做题计算的能力而缺少对身边事物的观察、缺少生活经验的积累。
例如我辅导的一个鲁能巴蜀中学的高一学生,他能够很顺利地进行结合化学方程式的复杂计算,却无法回答"加工铝箔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这样的常识问题。即是说明在他的日常学习中,教师并不注重知识与生产实际的联系,而学生在这种培养模式下仅仅学会了应付考试难题,而并没有办法提升自己对身边事物的理解和适应能力。这恰恰是化学"有用的"部分。
所谓有用,并不是应考这样急功近利的角度定义的,而是从学生未来人生的适应能力的角度出发去界定。在他将来的工作生活中更多地会接触到直观的、直接的现象,而不是命题人精心设计好的文字叙述的应用题,他们如何能够运用自己所学去解释这一现象,从而降低对未知世界的恐惧感、紧张感,提高适应性、提高生活工作的效率和品质,这便是"有用"在何处。
也因此,我在编写过程中,将普通教学中往往一笔带过或忽略的例如用途、实践中的应用的知识也纳入了其中。
3.《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过关》如何体现"学基本的化学素养"。
这个问题可以说是对中学化学课为什么开课的追问。课程标准对其必要性是这样阐述的:"高中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必须构建新的高中化学课程体系。"。
如果说之前的"有用"是偏重于提升学生基本素质,希望学生能够做一个更高品位、更有涵养的人。那么"基本的化学素养"则是针对想要在化学或者别的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学生,化学课应该让他们掌握基本的研究工具,具备基本的知识能力。换句话说,我在理念中并没有抛弃掉学科,将中学化学课完全变成科普常识讲座的意思。恰相反,我认为学科基础非但不是要弱化,反而应该强化。这个基础并不仅仅是知识的识记,而更重要的是一种学科思维的构建,正如之前所谈到的那样,化学是用原子分子的变化来解释自然界的现象,那么我们就应该培养学生解释现象的能力。这其中包括,用原子分子的理论进行思维和推演和将这样的思维推演过程形成文字或进行口头表达的能力。后者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看懂和能写化学方程式,能够用化学方程式来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培养化学式的思维和使用化学语言的能力,我想这是我们过去一直被忽略而新课程所要求的。也因此,我在编写的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简答题,需要学生阐述这个反应之后的道理,需要他们学会诸如"过量""适量"等等定量描述的语言。除此之外,一如我在前言中所说,对于教材中一些非化学重点掌握的点,我认为同样可以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也一并纳入。例如浓度,在选修1第75页资料卡片中,温室效应气体浓度数据采用的是每立方米多少毫升这样一个体积浓度的单位。在这里我想让学生将学过的几种浓度--质量浓度、物质的量浓度--并置并加以比较各自的差别。
另外这里所说的"基本"也有之前"学得会"的含义。在以往的应试教学中,对解题法、解题术、公式套用的讲解过多,而对基本方法的关注不够。其实化学计算中的差量法、十字法等都是在基本方法之上提出的一套简便方法,将以前需要两三步做出的事情一步完成。这些方法当然可以使得计算更加简单,但如果忽略了对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讲授和训练就直接传授这种"中间步骤""二手公式",是令教学陷入低效、反复讲授学生却仍然不懂的元凶之一。很多情况下,学生只知用这个方法,却不知如何去用、为何要用。这样的教学学生是越学越死,只要题目稍加变化,或者出现无法直接套用的情形,学生便会不知所措。究其根本,还是对基本的原理认识不清、对基本方法体会不深。在我编写的过程中,这种需要所谓"简便方法"的题目尽量不涉及,即便涉及,我也不会按照这种方法去进行教学。简便方法是来自于基本解法熟练掌握之后自动生发的,所谓熟能生巧,但如果直接跳过基本的方法,就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只能导致盲目地、机械地套用。这也是学生普遍对化学学习缺乏兴趣,觉得化学难学、枯燥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在实际教学中我还总结出了基于《基础知识过关》的三步教学法。
三三步教学法。
三步教学法第一步是做《基础知识过关》。这份资料既可以用作课后及时巩固的课时作业,也可以作为教师授课时学生手中的学案使用,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弄懂课堂知识。
第二步是章末标准测试初测,也就是所谓的形成性考试。在做完《基础知识过关》的基础上,进行第一次的章节标准测试。标准测试是对课堂知识的一些综合运用和扩展。我为这个测试订立了量化标准,如果学生能够达到及格分数,说明基础部分已经过关,他需要做的就是认真听这份试卷的评讲。而如果低于及格分比较多,则说明基础知识仍有漏洞,需要回到《基础知识过关》再次巩固某些基本知识。这样量化的作用是为学生自己把握自己的学情,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策略服务的。简单地说,过去的学生学与练都是稀里糊涂的,是在教师的严格控制之下的,他们自己对自己的学习调控的机会不多,更谈不上能力的培养。而这样的量化使得学生自己能够对自己的学习现状有一个把握,并自己意识到可以努力的方向。
在经过初测评讲之后,第三步是同一章节的再测,这次是学业验收考试。同样,这次考试也有量化标准,如果能够考到良好以上,则说明这个章节的平时学习即可告一段落,可以走入下一章节。如果不能,则需要反思第二步和第一步是否扎扎实实地完成。实际上,初测与再测在很多知识点上是重复的,而学生如果一而再地犯这样的错误,则一定是在听评讲的时候不到位。这也很好地提示学生,不要重练题轻反思,练题不在多,而在于练过、讲过之后是否真的弄懂,并且学生自己要为自己的学业负责,每一次的练习和听评讲都应该专心致志。
四对《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过关》和三步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暴露的问题的反思。
尽管对教学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和创新尝试,并且教学效果取得了相当大的提升。但在实际教学中无论是《知识过关》还是三步教学法都遭遇到了一些我之前并没有预想到的困局。
就《知识过关》而言,因为答案几乎全部来自于书本,学生出现只知道照着书本抄答案而不加思考,而对于那些需要进一步思考,书上没有直接答案的,则干脆选择放弃不做的现象。这样的结果,实际上《知识过关》也就失去了自己该起的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探索新知的作用。其实这一点跟学生长期养成的被动学习习惯有很大关系。我们的学生过于习惯被动接受知识,怕出错,怕老师看不起自己,长期处于自卑的、缺乏自我效能的学习状态中。解决的方法是可以尝试将它作为教师讲授新课时的学案纳入当堂课程设计中来。也就是按照学案上的问题展开教学和学生自学、讨论,并及时记录。而实际上对于自学能力强的、主动探究意识强的学生来说,《知识过关》是完全可以作为课后作业的。例如我前一段辅导的一个在新加坡读书的重庆留学生,他完全可以在我不讲授任何知识的情况下,通过这份导学方案,结合进行自学,而我仅仅需要进行纠错和重难点的点拨。
在三步教学法的实践中,我也同样遇到了类似水土不服的问题。学生在第一步过于刻板地照书抄答案,而初测听讲过程中又缺少反思,致使验收考试不理想的情况也常见到。三步法最成功的案例是鲁能巴蜀中学的一位刘同学,在第一章的考试中,初测67分,再测96分。而菁华的任力同学,初测约50分,再测86.5分。这说明了三步走的策略是一种非常理想化的教学法,只有针对学习特别努力、踏实、有相当基础、一点就透的学生才效用明显。而对于其他学生来说,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去适应这种精耕细作的、有悖于以往广种薄收的教学方式。
以上就是我对这学期教学工作几个主要方面的总结,挂一漏万,并且囿于我的水平错讹之处在所难免,还请领导及各位同行不吝赐教。
1、必修2以及选修1第一、第二章的内容,预计余下的工作也会在今年年末完成。
身为一名工作在一线的高中化学教师,编者为自己能够成为本轮新课程改革的亲历者而感到庆幸,同时,也感到压力空前。编者思考最多的是,在当前这个改革的大背景下,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能够做些什么来为改革添一把柴。这份《化学基础知识过关》既是编者从事高中化学教学一年多以来的全面总结,也是献给改革的一份薄礼。
面对如今各大书店里琳琅满目的各种教学辅导资料,为什么编者还要再编一本,这本书究竟有何不同,编者又希望它能够起到哪些作用,在下面给予说明。
首先是为什么要编这本书?与市面上的各种辅导资料比起来,本书的最大特点就是起点极低。相较于各种资料以"拔尖"作为第一目的的编写思路不同的是,这本书的编写对象主要是面向基础薄弱的学生或者只是希望通过化学毕业会考的文科生。实际上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育应该逐渐走出传统的以人才选拔为目的精英教育的怪圈,而走向以普及科学文化素养、让所有受教育者都能够在学科上有所发展为目的的普及教育。事实上,能够成为顶尖人才的始终是少数,而在我们当前教育资源分配还很不均衡的现实下,在某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的低质量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编者希望能够为教学落后的地区的学生、学习化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一份专门针对他们编写的教辅书。
这本书的作用在编者看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它可以作为学生课前课后自学的方案。本书的大部分内容都是书本的基础知识,有相当多的考查点都是可以通过阅读教科书直接找到答案的。这样的编写其实也是希望训练基础薄弱的学生阅读书本的能力。相当多的学困生实际上在阅读方面是有严重缺陷的,他们之所以学习有那么大的困难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对文字信息的理解能力较差。
第二,它可以作为学生上课的同步学案。本书的另一大特色是紧扣着人教版新课改实验教材,很多知识点都是以提问或者留空的方式进行编排。这也就便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同步完成相应的一些练习或组织讨论。
第三,它可以作为教师备课的参考用书。编者在编写过程中把握的一条原则就是--围绕课标规定的内容标准,并进行适度的引申。可以说在这里出现的即使是完全重复书本的填空题,编者放在这里也是有自己的意图的,编者希望各位教师能够注意到教材的这些貌似非重点的地方并且加以挖掘。化学教学不应只是原理的教学,在新教材中有很多科普性的、文字阐述的内容,其实这些地方与生产生活、化学以外的别的学科或者普通科学素养结合紧密。作为教师不应该轻易放掉任何一个可教的点。
由于编者执教化学的时间还很短,对教法及学科的认识必定还有诸多浅薄乃至于讹误之处,还请各位本书的使用者提出宝贵的批评和建议,让本书在以后的修订中可以日臻完善。
最热高二化学教学教师工作总结(案例18篇)篇三
这一学期我继续担任8、9班两个理科班的化学教学工作。
把握课程目标,使知识技能与学生生产生活实际及应用相结合;使学生的体验、感悟与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积累相结合;使化学在人类进步中的作用与学生立志化学研究为化学的发展而努力的志向相结合;逐步转变以知识教学为主的备课模式,实现教学观念的彻底变革。
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那些材料,怎样才能教好。
己经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教学的关系从本质上讲,学为主体,教为客体。教如何实现客体适应于主体特点,从学生为本源的思维策略去实施教学,才是培养有特色、有创新、有发展的新人才观的根本要求。
化学学科的特点是,对象为微观粒子,看不见,模不着,学习中增加难度,从思维的角度看,对学生抽象思维要求很高,特别是高中教学,这种问题更加明显。如何建立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联结点,只有充分发挥实验的优势效应。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抓了实验教学的实践与训练,除了教材中安排的演示实验保证高质量完成,还结合知识系统的具体情况,适当增加部分演示实验,保证学生实验的做出率100%,对于某些用品,发动学生自己想办法,使用代用品,或者缩小实验用品的比例,或者采用微型实验,实验中,随时引导学生养成节约、勤俭的良好习惯。
既学习了知识,又增长了才干。鼓励学生“收集不同种类的材料,并制成材料实物标本”,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感受、动手、对比、判断,增强对材料的理解,体验化学对生活的促进作用,培养学习化学的情感。在能源利用的教学中,指导学生对家庭燃料的构成、性能、价格、资源及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实际调查、分析,提出自己对燃料利用的见解。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个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本学期,本人坚持进行个人教育理论与业务研修,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学习和培训,坚持向同行学习,充分利用学校各种资源,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修养,教学中对于生成性的资源及时反思和积累。通过教学反思与教研活动的开展与积累,我觉得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教学组织与调控能力、学科系统知识水平、教学科研与教育评价理念都有不同程度的深化或提高。
在高二化学的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对少数学生的学习基础的提高做得还不到位,问题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提高一直是自己一块心病,但措施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探索与实践。
最热高二化学教学教师工作总结(案例18篇)篇四
本学期我任高二(1)、(2)(3)班共三个班的化学课,其中3班是理科班,1、2班是平行班。经过半学期的紧张工作,随着期中考试的结束,现对本学期上半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从开学到现在的教学内容基本涵盖了高中化学几个重要的理论知识。如:第一章中包括中和热的测定实验;反应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反应热,中和热,燃烧热的计算;盖斯定律等。相比必修二而言,知识的难度的增加,课程的数目的增多,都让学生有些难以适应。所以,在教学中一直都感觉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像是一直在赶进度,加深难度一样。学生情况感悟:
(3)班学生基础相对较好,学习自觉性要好一些。但是,初中遗留下来的一些坏习惯仍然不能及时的加以纠正。比如:在预习、自学习惯方面还没有养成好习惯,学案的完成还不能自觉自主。所以,本学期的教学中,用了很多的功夫对学生慢慢的培养,教育,监督。就单科成绩而言,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自觉性都不够好,学习目标不明确,自学意识,主动学习愿望都很弱,还有书写习惯不规范是整个学生的通病。所以,本学期的教学中,除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之外,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让学生尽快的适应高二的生活和学习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之中了。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学生适应了高二的学习生活,也养成了的很多好的学习习惯。感悟:通过本学期的努力有如下收获和感悟:在工作中的收获:
3、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和反思,并加以及时的改正;
4、做好每周或者两周一次的测试以及月考试卷的批阅,并做好对应的补偿性训练;
5、从心灵上靠近学生,做学生真正的良师益友。尽可能多的理解帮助他们,不随意的不伤害学生。
组内学习收获和感悟:在高二组内公开课上。为了给自己一个改变思想、适应新课改理念的机会。我认真拜读、参看了《新课改中教师行为的变化》和学校发给老师的一些教学视频资料。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感触,给了学生一个深刻的教育启示。虽然,那一节课的结果和效果不一定很理想,也不一定是一节很成功的课。但是,通过自己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我们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习上的,还有心灵的。
不足之处:刚刚接触新课改知识,对于课程中涉及的知识点和难度把握的不是很准,不知道扩展到什么程度,不能够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适度的调整难度和知识点。改进措施:
(1)夯实基础。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化学测试,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总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任何题目的编制总离不开一定的化学知识背景,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化学基础知识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把握化学上的核心概念,形成良好的知识网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2)精讲精练。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苦干,更要注重巧干,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阵地,这一块必须牢牢抓住。教学质量的高低与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息息相关,认真备课,提高课堂效率是搞好教学的关键环节,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到精讲。当然,光做到精讲还是不够的,讲与练应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做到精讲的同时,一定还要做到精练。我们的练习一定要精选,一定要有针对性,一定要能覆盖我们所讲的化学核心知识,又要能够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练习的选取,既要有一定的深度,也要有一定的广度,要有一定“变”的前提与可能。
(3)注意发散。我们不管是讲知识点,还是评讲习题,尽可能做到不要就事论事,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与衔接,所讲知识要有一定的跨度,这样才能使学生形成一种整体的观念,才能较好地形成比较完整与系统的知识网络,对知识的理解也才有可能比较深入。习题的讲评,如果能做到一题多变,或一题多讲,长此以往,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化学知识的巩固无疑是大有好处的。(4)加强研究。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是否要注意关注如下几个问题: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情;研究考试说明;研究习题;研究高考。做好这样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对平时的教学应当还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的。诚然,搞好中学化学的教学工作,不能一躇而就,需要付出很多的汗水,只要经过我们师生的共同的努力,化学教学工作必定会更加美好的!
任课教师:胡素红。
日期:2018年1月15日
最热高二化学教学教师工作总结(案例18篇)篇五
8、10两个理科班和高二2班文科班共三个班级的化学教学工作。本学期主要的教学任务是文科班完成“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的教学任务,而理科班要完成“选修模块五-有机化学”,它是继必修课程《化学1》、《化学2》之后的选修课程,对于这个模块的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有一定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来展开教学的,这一个学期高二的教学中的确面临了很大的压力和问题,同时又是一个收获的学期,下面我对本学期的教学做以下几点的总结:
一、采取的措施:
1、能认真完成学期初制定的教学工作计划,完成备课组的教研活动,在每一次上课前能认真备好课,在课堂上能上好每一堂课。因为高二的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相对来说比较薄弱,而化学反应原理又比较抽象,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达到教学的效果和目的。
2、这一个学期的教学虽然是一个选修模块的教学,但是从高考考试大纲的要求中,知道这一部分在高考中属于必考的内容,而且占的比重也是比较大,所以在高二年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向高三年的老师借了相关的资料和考试大纲,再结合我们教学大纲,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并能在原有教材的教学上补充了高考所要求的内容。
3、有时间我就去听同组老师的课,在听课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及时纠正了自己教学上的不足之处。作为一个老师经验和方法非常重要,在平时教学中要不断给自己充电,不断提高自己,不能有所怠慢,学生的问题不能忽视,他们的问题提出,不仅体现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另一个方面也是对我的提高。
4、在对学生作业的批改过程中,采用多种方式,比如面批,学生在对化学用语这一方面经常出错,所以在这一方面我下了比较大的工夫,在布置学生作业之前我总是先进行题目的筛选,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有所收获,5、在本学期高二基础年段的教学中,我能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的知识,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桥梁”,设置了一系列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讨论,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应用知识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二、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1、新教材实验内容和实验要求很高,尤其在高考中还有大型探究实验,由于学校实验条件和规模还达不到新课程改革要求。尽管想尽办法,动足脑筋,但还是遗憾多多。
2、练习的训练量还是多了些,由于学生生源的原因,基础差的学生多,教学进度总是滞后,要做到段段清,节节过关就显得前宽后紧的局面。
三、下学期努力方向。
1、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2、加强守纪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学习,课下也要按校纪班规严格约束自己。
3、以平等的心态去和学生交流,以真诚的心去换取学生的信任,真正做到将心比心,不仅让学生敬畏你更要亲近你。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完成学校各项工作指标。
最热高二化学教学教师工作总结(案例18篇)篇六
第一学期即将过去,回顾这半年的教学工作,可以总结和思考的地方很多,在这里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番梳理和总结。
相较于我刚接手普高化学的时候,这学期的教学工作有了很大变化,这一变化从根源上讲是源于理念的变化。
我以前的教学理念是"以重点中学、正规学校的高中化学要求为参照,要求学生达到这一水平"。这一理念的提出有其必然性。首先是我自己受的教育,作为重庆市顶尖名校的毕业生,我所能想到的第一参照系就是我自己的母校,换句话说,我当初的教学要求是什么样,我就会要求学生也达到。其次是客观条件,在那时我还在承担职高数学的教学工作,势必不能两头兼顾,而现成的最容易找到的普高化学资料几乎全部是名校、重点学校的资料,这也就使得我的教学无法降低知识难度。另外,我想讲的是这一理念提出除了有其必然性以外,还有其合法性。尽管来到菁华中学的学生生源差、底子薄,但只要学程设计得当、教学保障有力,是有可能取得进步甚至接近或者达到重点中学的要求的,这一点在我做课外辅导与重点中学和名校的学生接触中感受尤深,他们的底子确实扎实,但他们并不是高不可攀,他们仍然需要扎扎实实一步一步地学习和训练才能取得优异成绩,而这些扎实的工作恰恰是菁华的教学所难以达成的。
从这学期开始我辞去了职高数学的教学工作,专注于普高化学,这使得我终于有时间将一门学科研究得更加深刻和透彻。加之来自课外辅导工作的启发,我开始质疑之前所提出的理念的一些前提,那就是,这样的要求,即使是学生全部达到,这样的化学到底有多少意义。如果说重点学校或正规学校的学生将考学作为最大的意义,那么对于菁华的学生来说--他们中很多对此并没有执着的信念和想法--这种训练又有什么意义,这让我的思索回归到学习本身、知识本体。也就是说,如果学生不想升学,我们用"高考要考"这样的说辞已经没有任何恫吓学生的威力的情况下,学化学的意义是什么?让学生知道"麻黄碱是一种兴奋剂"到底对他们将来的工作生活的品质有多少的提升?有鉴于此,我提出了一种新的理念:"学能学会的化学,学有用的化学"。后来再加上一句:"学基本的化学素养"。
最后一句的提出是来自于如下的一些思索。科学是从不同的角度去解释我们身边的世界。物理从物体与力的角度,化学从物质变化的角度等等。而这个世界的化学解释有它自己的一套逻辑体系和语言体系,例如,化学认为物质变化来源于分子的分解和原子、离子的重新组合。换句话说,化学中分子、原子、离子等的微观粒子体系,和用这种体系来解释世界,是化学核心的部分,是化学的语言,掌握这样的体系是一个学生学没学化学标志。这便是我在理念中提到的"基本的化学素养"。这正如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开宗明义对化学的界定那样:"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
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之下,我利用两个多月的时间编写了《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过关》必修1、必修2、选修1三个分册。下面我就谈一谈这样的一份教辅资料是如何落实贯彻以上三方面理念的。
文末附有《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过关》第一版前言,在其中我已经对如何使用这一教辅资料和编写目的进行过较为到位的说明,在这里我从解答关于理念的三个问题的角度出发再次阐述如下:
1.《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过关》如何体现"学能学会的化学"。
得益于课外辅导的开展,我有了在教学实践中详细梳理包括初中化学在内的整个中学化学的知识体系和脉络的机会。并且通过对学生在学程中的观察与师生的交流,我更加清楚地感受和认识到他们关于化学知识的建构过程。理解教材编写者在这里如此编订的意图,了解学生是如何学会化学的相关知识的,这两点是能够贯彻"学能学会的化学"的先决条件,也是"能学会的化学"的具体内容。
在编写《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过关》的过程中,我在阅读教材时始终在想教材编写者到底希望学生掌握什么,想让他们获得什么知识和形成什么能力。然后,我将这些东西以提问、留空的形式留给学生去解答。这些问题来源于教材,但绝不超越教材。换句话说,只要学生去阅读教材和思索,是能够解答或者说从书本上找到绝大多数问题答案的。这就夺走了学生以"学不懂""基础差"为理由不学化学的合法性根据。如果说以前的化学确实要求很高,学生除非特别刻苦勤奋、废寝忘食地补上以前学习欠缺的漏洞才能够听得懂,那么现在的化学就不需要如此,仅仅需要学生用一些精力在读教材上,将教材上浅显的知识点记录、转述在学案上即可。
这份《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过关》同时也决定了这个学期考试试题的变化。为了与之配套,我自己编写了选修1四个单元的单元检测题和半期、期末考试题。在这些考试题中,重视基础,问题来源主要是《知识过关》。
2.《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过关》如何体现"学有用的化学"。
化学应该是有用的。这一点来自于职业教育的启发。在过去的普通中学教育中强调学科体系,强调各种复杂的变形、计算,而恰恰忽略了对身边化学现象的解释和关注。学生只有做题计算的能力而缺少对身边事物的观察、缺少生活经验的积累。
例如我辅导的一个鲁能巴蜀中学的高一学生,他能够很顺利地进行结合化学方程式的复杂计算,却无法回答"加工铝箔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这样的常识问题。即是说明在他的日常学习中,教师并不注重知识与生产实际的联系,而学生在这种培养模式下仅仅学会了应付考试难题,而并没有办法提升自己对身边事物的理解和适应能力。这恰恰是化学"有用的"部分。
所谓有用,并不是应考这样急功近利的角度定义的,而是从学生未来人生的适应能力的角度出发去界定。在他将来的工作生活中更多地会接触到直观的、直接的现象,而不是命题人精心设计好的文字叙述的应用题,他们如何能够运用自己所学去解释这一现象,从而降低对未知世界的恐惧感、紧张感,提高适应性、提高生活工作的效率和品质,这便是"有用"在何处。
也因此,我在编写过程中,将普通教学中往往一笔带过或忽略的例如用途、实践中的应用的知识也纳入了其中。
3.《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过关》如何体现"学基本的化学素养"。
这个问题可以说是对中学化学课为什么开课的追问。课程标准对其必要性是这样阐述的:"高中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必须构建新的高中化学课程体系。"。
如果说之前的"有用"是偏重于提升学生基本素质,希望学生能够做一个更高品位、更有涵养的人。那么"基本的化学素养"则是针对想要在化学或者别的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学生,化学课应该让他们掌握基本的研究工具,具备基本的知识能力。换句话说,我在理念中并没有抛弃掉学科,将中学化学课完全变成科普常识讲座的意思。恰相反,我认为学科基础非但不是要弱化,反而应该强化。这个基础并不仅仅是知识的识记,而更重要的是一种学科思维的构建,正如之前所谈到的那样,化学是用原子分子的变化来解释自然界的现象,那么我们就应该培养学生解释现象的能力。这其中包括,用原子分子的理论进行思维和推演和将这样的思维推演过程形成文字或进行口头表达的能力。后者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看懂和能写化学方程式,能够用化学方程式来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培养化学式的思维和使用化学语言的能力,我想这是我们过去一直被忽略而新课程所要求的。也因此,我在编写的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简答题,需要学生阐述这个反应之后的道理,需要他们学会诸如"过量""适量"等等定量描述的语言。除此之外,一如我在前言中所说,对于教材中一些非化学重点掌握的点,我认为同样可以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也一并纳入。例如浓度,在选修1第75页资料卡片中,温室效应气体浓度数据采用的是每立方米多少毫升这样一个体积浓度的单位。在这里我想让学生将学过的几种浓度--质量浓度、物质的量浓度--并置并加以比较各自的差别。
另外这里所说的"基本"也有之前"学得会"的含义。在以往的应试教学中,对解题法、解题术、公式套用的讲解过多,而对基本方法的关注不够。其实化学计算中的差量法、十字法等都是在基本方法之上提出的一套简便方法,将以前需要两三步做出的事情一步完成。这些方法当然可以使得计算更加简单,但如果忽略了对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讲授和训练就直接传授这种"中间步骤""二手公式",是令教学陷入低效、反复讲授学生却仍然不懂的元凶之一。很多情况下,学生只知用这个方法,却不知如何去用、为何要用。这样的教学学生是越学越死,只要题目稍加变化,或者出现无法直接套用的情形,学生便会不知所措。究其根本,还是对基本的原理认识不清、对基本方法体会不深。在我编写的过程中,这种需要所谓"简便方法"的题目尽量不涉及,即便涉及,我也不会按照这种方法去进行教学。简便方法是来自于基本解法熟练掌握之后自动生发的,所谓熟能生巧,但如果直接跳过基本的方法,就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只能导致盲目地、机械地套用。这也是学生普遍对化学学习缺乏兴趣,觉得化学难学、枯燥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在实际教学中我还总结出了基于《基础知识过关》的三步教学法。
三步教学法第一步是做《基础知识过关》。这份资料既可以用作课后及时巩固的课时作业,也可以作为教师授课时学生手中的学案使用,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弄懂课堂知识。
第二步是章末标准测试初测,也就是所谓的形成性考试。在做完《基础知识过关》的基础上,进行第一次的章节标准测试。标准测试是对课堂知识的一些综合运用和扩展。我为这个测试订立了量化标准,如果学生能够达到及格分数,说明基础部分已经过关,他需要做的就是认真听这份试卷的评讲。而如果低于及格分比较多,则说明基础知识仍有漏洞,需要回到《基础知识过关》再次巩固某些基本知识。这样量化的作用是为学生自己把握自己的学情,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策略服务的。简单地说,过去的学生学与练都是稀里糊涂的,是在教师的严格控制之下的,他们自己对自己的学习调控的'机会不多,更谈不上能力的培养。而这样的量化使得学生自己能够对自己的学习现状有一个把握,并自己意识到可以努力的方向。
在经过初测评讲之后,第三步是同一章节的再测,这次是学业验收考试。同样,这次考试也有量化标准,如果能够考到良好以上,则说明这个章节的平时学习即可告一段落,可以走入下一章节。如果不能,则需要反思第二步和第一步是否扎扎实实地完成。实际上,初测与再测在很多知识点上是重复的,而学生如果一而再地犯这样的错误,则一定是在听评讲的时候不到位。这也很好地提示学生,不要重练题轻反思,练题不在多,而在于练过、讲过之后是否真的弄懂,并且学生自己要为自己的学业负责,每一次的练习和听评讲都应该专心致志。
尽管对教学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和创新尝试,并且教学效果取得了相当大的提升。但在实际教学中无论是《知识过关》还是三步教学法都遭遇到了一些我之前并没有预想到的困局。
就《知识过关》而言,因为答案几乎全部来自于书本,学生出现只知道照着书本抄答案而不加思考,而对于那些需要进一步思考,书上没有直接答案的,则干脆选择放弃不做的现象。这样的结果,实际上《知识过关》也就失去了自己该起的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探索新知的作用。其实这一点跟学生长期养成的被动学习习惯有很大关系。我们的学生过于习惯被动接受知识,怕出错,怕老师看不起自己,长期处于自卑的、缺乏自我效能的学习状态中。解决的方法是可以尝试将它作为教师讲授新课时的学案纳入当堂课程设计中来。也就是按照学案上的问题展开教学和学生自学、讨论,并及时记录。而实际上对于自学能力强的、主动探究意识强的学生来说,《知识过关》是完全可以作为课后作业的。例如我前一段辅导的一个在新加坡读书的重庆留学生,他完全可以在我不讲授任何知识的情况下,通过这份导学方案,结合课件进行自学,而我仅仅需要进行纠错和重难点的点拨。
在三步教学法的实践中,我也同样遇到了类似水土不服的问题。学生在第一步过于刻板地照书抄答案,而初测听讲过程中又缺少反思,致使验收考试不理想的情况也常见到。三步法最成功的案例是鲁能巴蜀中学的一位刘同学,在第一章的考试中,初测67分,再测96分。而菁华的任力同学,初测约50分,再测86.5分。这说明了三步走的策略是一种非常理想化的教学法,只有针对学习特别努力、踏实、有相当基础、一点就透的学生才效用明显。而对于其他学生来说,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去适应这种精耕细作的、有悖于以往广种薄收的教学方式。
以上就是我对这学期教学工作几个主要方面的总结,挂一漏万,并且囿于我的水平错讹之处在所难免,还请领导及各位同行不吝赐教。
经过编者近两个月的努力,《化学基础知识过关》的前期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已经完成的有必修1、必修2以及选修1第一、第二章的内容,预计余下的工作也会在今年年末完成。
身为一名工作在一线的高中化学教师,编者为自己能够成为本轮新课程改革的亲历者而感到庆幸,同时,也感到压力空前。编者思考最多的是,在当前这个改革的大背景下,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能够做些什么来为改革添一把柴。这份《化学基础知识过关》既是编者从事高中化学教学一年多以来的全面总结,也是献给改革的一份薄礼。
面对如今各大书店里琳琅满目的各种教学辅导资料,为什么编者还要再编一本,这本书究竟有何不同,编者又希望它能够起到哪些作用,在下面给予说明。
首先是为什么要编这本书?与市面上的各种辅导资料比起来,本书的最大特点就是起点极低。相较于各种资料以"拔尖"作为第一目的的编写思路不同的是,这本书的编写对象主要是面向基础薄弱的学生或者只是希望通过化学毕业会考的文科生。实际上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育应该逐渐走出传统的以人才选拔为目的精英教育的怪圈,而走向以普及科学文化素养、让所有受教育者都能够在学科上有所发展为目的的普及教育。事实上,能够成为顶尖人才的始终是少数,而在我们当前教育资源分配还很不均衡的现实下,在某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的低质量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编者希望能够为教学落后的地区的学生、学习化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一份专门针对他们编写的教辅书。
第一,它可以作为学生课前课后自学的方案。本书的大部分内容都是书本的基础知识,有相当多的考查点都是可以通过阅读教科书直接找到答案的。这样的编写其实也是希望训练基础薄弱的学生阅读书本的能力。相当多的学困生实际上在阅读方面是有严重缺陷的,他们之所以学习有那么大的困难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对文字信息的理解能力较差。
第二,它可以作为学生上课的同步学案。本书的另一大特色是紧扣着人教版新课改实验教材,很多知识点都是以提问或者留空的方式进行编排。这也就便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同步完成相应的一些练习或组织讨论。
第三,它可以作为教师备课的参考用书。编者在编写过程中把握的一条原则就是--围绕课标规定的内容标准,并进行适度的引申。可以说在这里出现的即使是完全重复书本的填空题,编者放在这里也是有自己的意图的,编者希望各位教师能够注意到教材的这些貌似非重点的地方并且加以挖掘。化学教学不应只是原理的教学,在新教材中有很多科普性的、文字阐述的内容,其实这些地方与生产生活、化学以外的别的学科或者普通科学素养结合紧密。作为教师不应该轻易放掉任何一个可教的点。
由于编者执教化学的时间还很短,对教法及学科的认识必定还有诸多浅薄乃至于讹误之处,还请各位本书的使用者提出宝贵的批评和建议,让本书在以后的修订中可以日臻完善。
最热高二化学教学教师工作总结(案例18篇)篇七
本学年我担任高二(九、一十、11)三个班的化学课(下学期教一十、11班),同时承担了高二备课组组长。在领导的指导、同事的帮助下,我顺利地完成了一年的工作任务,并带领高二化学组全体老师在会考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1、高二化学备课组是团结奋进的集体,在20xx年春季会考中,我校化学科不及格的学生为23人,及格率96.17%,仅比二中低0.3%,远远超过十中。我们相信只要化学组坚持集体备课,努力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今后一定能够超过二中。
2、我精心指导高二化学组教师参加市、区两级举行的教学竞赛,把参赛当成全组的事情,教学设计上勇于创新,反复听课并修改。在“白板”录课比赛、“网络整合”教学实录比赛中,我组的成员积极参加,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顺义区基本功笔试中,全组成绩合格,丁立平老师还被选拔到区里参加培训,为参加市级比赛做准备。
1、在20xx年春季会考中,我所教的三个班(1个实验班,2个平行班),取得了会考及格率100%的好成绩,得到了领导和老师们的好评。
2、20xx年4月,在北京市化学会组织的高二化学竞赛中,我所教的学生张迪获市级一等奖(张立文、焦阳获市级二等奖,张楠、胡胡子健获市级三等奖。
3、一年来,我努力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模式,不断向名师、同事学习。在20xx年5月26日,我在阶梯教室上了一节“全校示范课”,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都得到了领导、老师的赞赏。
4、教育进修、教育科研、社会工作、论文获奖。
我是第二届“顺义区名师工作室”的一员,在赵向军老师的带领下,工作室的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着。这一年,我完成了高三二轮、冲刺题目的编写工作;完成了选修四第四章的教学设计任务。在名师的带动下,我学习了很多理论知识,进行了实践探究。我们听讲座、开研讨会、课堂设计和实践,虽然紧张忙碌,但是也非常充实,我的教学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20xx年11月,我被选拔参加了首都师范大学与顺义区联合举办的“骨干班主任研修班”,每周六都要参加研修培训。在众多专家和优秀班主任的引领下,我的教育观、学生观与时俱进,理念引导了方法,做学生思想工作时效果更好。
1、20xx年4月,我撰写的教学设计《“盐类水解”的教学设计》获第五届“全国实验区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成果”二等奖。
2、20xx年1月,我的文章《做专业、智慧的班主任》获全国“和谐德育与班主任治班方略”论文评比一等奖。
3、20xx年6月,我被评为顺义区“十一五”继续教育“先进培训教师”。
最热高二化学教学教师工作总结(案例18篇)篇八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3)班(理科)、(12)班(文科)两个班化学课教学和教务处副主任工作,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按照教学计划,以及新的课程标准,我已经如期地完成了化学选修1(化学与生活)、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的教学工作,在新课教学中注意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情操;以素质教育为前提,转变课程理念,积极进行教法与学法的探索与实践,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结合学科知识,使学生感受化学对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看得见、模得着的事实,增强对化学学习的激情与原动力。在实践中疏理思路、寻求突破、挖掘本原、激活灵感、疏通链接、创建新起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学期文科班还面临参加全省学业水平基础会考,为了使全班学生都能顺利通过会考,从学生实际出发,订立了合理、科学、可行的复习计划,按计划有条理的实施教学,通过紧张而有秩序地复习,学生们利完成了课程计划的各项任务。理科班本学期的主要任务是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学习,这一部分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涉及的难度也会比较大,是高考化学科的重点,整个学期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大纲,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并能在原有教材的教学上补充了高考所要求的内容,使学生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
在本学期教学中我努力做到:
1、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
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3、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全批全改。
面对新课程的新的教学理念,需要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树立了学生主体观,构建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条件的理念落到实处。
本学期在参加了新课程培训的基础上,坚持进行个人教育理论与业务研修,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学习和培训,坚持向同行学习,充分利用学校各种资源,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修养,教学中对于生成性的资源及时反思和积累。通过教研活动的开展与积累,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教学组织与调控能力、学科系统知识水平、教学科研与教育评价理念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别是在进行《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化学科学生作业设计与应用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总结过程中,初步形成符合我校实际的“531”(5分钟知识准、30分钟知识讲授、10分钟巩固训练)化学课堂教学模式,下学期在实施中进一步完善。
本学期我参加了晋江市中学教育科研骨干培训班的学习,使自己在如何进行教育科研方面的能力和理论水平有了一定提高,并在前期进行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新课程背景下化学科作业评价研究”的新课题,经过一定的准备后将开展此课题的研究工作。
1、新课程的实施是一项长期的持久的系统工程,需要的是坚韧、意志、责任和信念。只有思想,没有行动、措施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的扎扎实实的实践,新课程才会有生命力。
2、在高二化学的教学中,教法不灵活,不能吸引学生学习,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不足。对少数学生的学习基础的提高做得还不到位,问题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提高一直是自己一块心病,但措施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探索与实践。
3、教学中处理好教与学关系方面还没有真正体验新课程理念。放不开手脚,改革的步子不大。
4、自身的理论修养与业务能力的不断提高仍然是自己今后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养成终身学习习惯,不断学习,使自己的工作逐步得到完善。
最热高二化学教学教师工作总结(案例18篇)篇九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3)班(理科)、(12)班(文科)两个班化学课教学和教务处副主任工作,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按照教学计划,以及新的课程标准,我已经如期地完成了化学选修1(化学与生活)、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的教学工作,在新课教学中注意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情操;以素质教育为前提,转变课程理念,积极进行教法与学法的探索与实践,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结合学科知识,使学生感受化学对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看得见、模得着的事实,增强对化学学习的激情与原动力。在实践中疏理思路、寻求突破、挖掘本原、激活灵感、疏通链接、创建新起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学期文科班还面临参加全省学业水平基础会考,为了使全班学生都能顺利通过会考,从学生实际出发,订立了合理、科学、可行的复习计划,按计划有条理的实施教学,通过紧张而有秩序地复习,学生们利完成了课程计划的各项任务。理科班本学期的主要任务是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学习,这一部分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涉及的难度也会比较大,是高考化学科的重点,整个学期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大纲,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并能在原有教材的教学上补充了高考所要求的内容,使学生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
在本学期教学中我努力做到:
1、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
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3、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全批全改。
面对新课程的新的教学理念,需要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树立了学生主体观,构建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条件的理念落到实处。
本学期在参加了新课程培训的基础上,坚持进行个人教育理论与业务研修,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学习和培训,坚持向同行学习,充分利用学校各种资源,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修养,教学中对于生成性的资源及时反思和积累。通过教研活动的开展与积累,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教学组织与调控能力、学科系统知识水平、教学科研与教育评价理念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别是在进行《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化学科学生作业设计与应用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总结过程中,初步形成符合我校实际的“531”(5分钟知识准、30分钟知识讲授、10分钟巩固训练)化学课堂教学模式,下学期在实施中进一步完善。
本学期我参加了晋江市中学教育科研骨干培训班的学习,使自己在如何进行教育科研方面的能力和理论水平有了一定提高,并在前期进行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新课程背景下化学科作业评价研究”的新课题,经过一定的准备后将开展此课题的研究工作。
1、新课程的实施是一项长期的持久的系统工程,需要的是坚韧、意志、责任和信念。只有思想,没有行动、措施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的扎扎实实的实践,新课程才会有生命力。
2、在高二化学的教学中,教法不灵活,不能吸引学生学习,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不足。对少数学生的学习基础的提高做得还不到位,问题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提高一直是自己一块心病,但措施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探索与实践。
3、教学中处理好教与学关系方面还没有真正体验新课程理念。放不开手脚,改革的步子不大。
4、自身的理论修养与业务能力的不断提高仍然是自己今后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养成终身学习习惯,不断学习,使自己的工作逐步得到完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热高二化学教学教师工作总结(案例18篇)篇十
本学期我校对高二学生进行了选科分班,化学课有十个班为必修,针对我校学生的情况,我们高二化学备课组5位教师根据本学期期初的备课组计划,共同努力,积极开展工作,在狠抓教学常规的基础上,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各方面工作达到了预期的结果,备课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1、课程安排:
选修班《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
必修班《化学选修2》全册、必修1复习。
2、集体备课:坚持每周一次的备课组活动,进行集体备课,一起讨论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及技巧,利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提高整个备课组老师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切实把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落到实处。同时统一进度,统一作业,统一课堂外的补充练习,固定学生实验时间,抓教学常规,采用以老带新,使全组教师共同进步。
最热高二化学教学教师工作总结(案例18篇)篇十一
我教的班级中,大部分同学上课还是很认真,学习劲头也较浓,只是个别班后进生面太大了,后进生基础太差,考试成绩也就差,有些学起来就没信心,更不想去学。针对这种情况,我通过找他们个别谈话和分析他们的作业、试卷了解原因,对于对化学不感兴趣的,我就用一些实际例子跟他们说说学习化学的重要性,或聊一些有趣的化学故事,提高他们的兴趣;对于没有努力去学的学生,我提出批评以后再加以鼓励,并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时时督促他们,帮助他们;对于由于基础太差,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或过分自卑,考试怯场等一类的学生,我就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并且要在平时多读多练,多问几个为什么等等。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同时,后进生一有进步,即使很小,我也在作业或练习或在课堂上及时地表扬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绝大部分的同学都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我的体会是要想教好书,尤其是要上好新课标的课,得不断的充电和不断的学习,尽快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优化处理教材的能力、进行资源优化整合的能力以及进行良好课堂教学设计的能力。在教学中,平时多阅读一些不错的化学杂志,如《中学化学教与学》、《化学教育》等,学习其他化学同行的先进经验和进行教学交流;同时认真进行教学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及时整理有关资料,积极撰写教学论文,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在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教学经验不足,在教材处理和难度控制上有时不当;有时时间较紧,上课语速过快,学生消化不及等。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改进不足之处,争取更大的进步!
最热高二化学教学教师工作总结(案例18篇)篇十二
一学期来,在学校各位领导和老师的热心支持和帮助下,本人认真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积极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等方面做了一定的努力。下面我把这一学期的`工作做简要的汇报总结。
化学虽属于理科,但又不同于数学和物理,它研究的是物质的个性,知识显得比较杂乱,而且化学教材大多属于叙事式写法,例题少、公式少,但高考中的计算却在逐年增多,同时,该学科的学科特点明显,化学用语多。针对这些,我从一开始就把打基础,强化学科能力放在了第一位。
我结合多年从事高中教学的经验和高考试发展的实际情况,从题型、方法和知识等角度出发,将高中化学的全部内容整合成二十三个专题进行复习。在每个专题的复习中,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梳理,再提炼出知识要点和题型方法,然后,通过例题分析,引导学生将悬空的知识和技能再次细化,此后让学生练习感悟,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形成每一专题的知识、题型和方法。在整体内容的安排上,我将工具性知识、理论性知识靠前安排,而将载体性知识、自成体系的知识靠后安排。通过这一流程的复习,学生不再感觉到化学是那么凌乱,面对题目的时候,不再感觉到茫然。为学生构建起扎实的完整知识体系。
课堂仍然是复习的主阵地,丢了课堂就等于丢了复习。抓课堂是实施有效复习的关键。这对我们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关于这一问题,我在前面已经谈过了。我在复习中狠抓限时练习和综合考练。我将作业根据题量和难度,让学生限定时间来完成。同时,我们认真命制或选择了年级组织的十五次考试所需的试题,在第二学期,我还自己选择命制了十二套化学试题,利用晚自习等时间进行检测。这些做法,使教学得到了充分的落实。
16届高考已经结束,对化学复习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探讨:
1、知识复习中,如何构建知识框架和体系,再由此上升为学生的解题能力?
2、例题、习题的选择讲解,要精心设计,要有梯度,要有逻辑;。
3、要注意提升学生的信心和兴趣,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以促进课堂教学的效果;。
4、要强化学科规范,要强化化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5、考前一周,最好能将重点知识、重要题型、重要方法引导学生回顾一下;。
6、综合成绩的好坏对学生的高考总分至关重要,建议从十二月开始每周能给综合科目排一次大练习。
7、在我省明年高考方案没有出台之前,要认真研读新课标下的高考试题以明确组织复习的方向。
最热高二化学教学教师工作总结(案例18篇)篇十三
本学年我担任高二(xx、xx、xx)三个班的化学课(下学期教xx、xx班),同时承担了高二备课组组长。在领导的指导、同事的帮助下,我顺利地完成了一年的工作任务,并带领高二化学组全体老师在会考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1、高二化学备课组是团结奋进的集体,在20xx年春季会考中,我校化学科不及格的学生为xx人,及格率xx%,仅比二中低xx%,远远超过xx中学。我们相信只要化学组坚持集体备课,努力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今后一定能够超过xx中学。
2、我精心指导高二化学组教师参加市、区两级举行的教学竞赛,把参赛当成全组的事情,教学设计上勇于创新,反复听课并修改。在“xx”教学实录比赛中,我组的成员积极参加,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xx区基本功笔试中,全组成绩合格,xx老师还被选拔到区里参加培训,为参加市级比赛做准备。
1、在20xx年春季会考中,我所教的三个班(xx个实验班,xx个平行班),取得了会考及格率xx的好成绩,得到了领导和老师们的好评。
2、20xx年xx月,在北京市化学会组织的.高二化学竞赛中,我所教的学生xx获市级一等奖(xx、xxx获市级二等奖,xx、xxx健获市级三等奖。
3、一年来,我努力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模式,不断向名师、同事学习。在20xx年xx月xx日,我在阶梯教室上了一节“全校示范课”,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都得到了领导、老师的赞赏。
我是第二届“xx区名师工作室”的一员,在赵向军老师的带领下,工作室的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着。这一年,我完成了高三二轮、冲刺题目的编写工作;完成了选修四第四章的教学设计任务。在名师的带动下,我学习了很多理论知识,进行了实践探究。我们听讲座、开研讨会、课堂设计和实践,虽然紧张忙碌,但是也非常充实,我的教学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2、参加xx区骨干班主任研修班。
20xx年11月,我被选拔参加了xx大学与xx区联合举办的“骨干班主任研修班”,每周六都要参加研修培训。在众多专家和优秀班主任的引领下,我的教育观、学生观与时俱进,理念引导了方法,做学生思想工作时效果更好。
3、论文获奖:
20xx年4月,我撰写的教学设计《xxx》获第五届“xxx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成果”二等奖。
20xx年1月,我的文章《xxx》获xx论文评比一等奖。
20xx年六月,我被评为xx区xx先进教师。
这一年的工作快乐而又充实,点滴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领导的支持和同事们的帮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为xx中学的教育事业做更大的贡献。
最热高二化学教学教师工作总结(案例18篇)篇十四
欢迎大家阅读。喜欢的可以收藏一下哦。
过去的一年,在学校领导的关怀和同事的帮助之下,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也获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政治思想方面。
本人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热爱党的教育事业。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关心时事,积极要求上进。在工作中,始终把“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始终以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自己的工作理念。平时我能严格要求自己,注意师表形象,敬业爱岗,奋发向上,把热心献给事业,把爱心留给学生。工作至今,依然保持着高度的教育激情,始终以强烈的责任心、使命感投身于教育事业。工作两年来,自己勤恳的工作态度,过硬的教学能力,优良的教学成绩,得到学生、同事、家长、领导的一致认同和肯定。
我能认真踏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圆满完成学校教给的各项任务,具有扎实的化学教学基本功,能够胜任高中化学教学。任教两年多来,我认真钻研,虚心请教,认真研读教学理论,深入学习新课程理念。教学实施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自己甘做“配角”,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重视师生的互动、交流,还在实验教学中通过学生的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我的教学手段灵活多边,课堂注重实效,所带班级化学成绩常名列前茅。新课程实施以来,认真钻研新课标,并在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积极创新,摸索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本人还注重教后反思环节,并不断的记录下自己的教学感悟,长久坚持对自己的教学风格起到良好的塑造作用。
三、德育工作方面。
工作以来一直1010班的班主任工作,在工作中,虚心学习,认真钻研,积累了一定的班级管理经验。在教育工作中秉着耐心、细心的原则,用心灵去倾听心灵,做学生的“知心人”。平时,我耐心找学生谈心,交流,了解我所带班级的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真诚的走进学生的内心,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引导他们,帮助他们探寻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日久见人心”,从一开始我主动找学生谈心,到后来学生主动向我交心,自己真正成为学生的知心人。德育工作离不开理论的支撑,为了进一步的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我平时还认真研读《班主任》、《班主任之友》等德育类杂志,并认真的做好。
读书笔记。
四、教科研方面高。
自古以来教学相长,“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而且是一桶不断更新的活水。”,我深知此中的道理,平时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完善,紧跟时代的步伐,适应新时期教育的发展趋势。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和生活中,我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钻研业务,总结经验,撰写。
心得体会。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通过多年的努力本人在教育教学的领地上收获了一些成绩,也得到了学校的认可。当然成绩永远属于过去,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在工作中争取不断进步。
第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已经结束,想想本学期的化学教学工作,有得有失,为了更好地完成今后的教学工作,我就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这学期,我担任了高二年级四个班级的化学教学工作,所以教学任务重,但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绩,得到了所担任班级学生的好评和尊敬,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生会学习的方法。这就需要教师更新观念,改变教法,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终身受益。下面,浅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1、注重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在课前做不做预习,学习的效果和课堂的气氛都不一样。为了做好这一工作,我经常会在本节课结束时给学生留一些问题,在第二堂课我会及时提问,还会让一些同学站起来给大家讲一讲,通过这些措施督促学生在课后做好预习工作,一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2、注重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主要渠道。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也应与时俱进,改变以往的“满堂灌”,老师知识一味的讲,学生只是坐着听,记笔记,灌输式的的教学方式。我一直都很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老师应该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而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要想办法让每一位学生都动起来,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注重知识的传授过程,而不是只注重结论。为了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我也做了很多的工作:
(1)让学生积极的发言。认真、耐心的听学生讲,然后针对学生讲的做点评,有时候点评也让其他同学进行,最后给予鼓励,肯定。
(2)课堂尽量给同学们充足的时间,让他们来解决一些问题。让同学上黑板做题,讲题。
(3)充分利用化学学科的特点,组织好化学实验。通过实验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我也曾经让学生自己到黑板上来做课堂演示实验,结果学生很积极,教学效果很好,我觉的这种方法应该继续运用下去。
(4)尽量的设置一些有意义的问题。我一般是会设置好几组问题,问题的设置遵循有简单到难,由浅到深的原则,而且,我也很注重提问题的方式,语气等,尽量做到每个人都积极的思考。
(5)通过几年来的教学,我发现好多学生已经具备了一种很有趣的能力,他们会听老师的语气来回答问题,比如说“是不是!”他们就会回答“是!”,“对不对”他们就会回答“错!”等,所以我也经常的在语气上误导他们,为的就是让每一位同学都积极的思考,而不是经常的滥竽充数。
(6)我也经常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一定要独立的思考,老师讲的不一定对,也许那一天我讲的就是错的,所对老师讲的知识要大胆的质疑,有问题就问,要勇敢的坚持自己的看法观点,不要一味的符合别人,以来别人。
通过以上的一些措施,我的目标也基本上达到了,现在好多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我觉的这是对学生来说最大的收获。
3、注重课后作业和课后复习。
我也经常给学生讲课后一定要及时的复习,每天都要花一定的时间复习当天的知识,每门课只要花5-10分钟每天就可以了,只要天天坚持下来,复习的效果绝对是很好的。
通过种种的措施,完成了一学期的化学教学工作,对化学的教学工作,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还将会用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争取以后的工作干的更好。
本学期,我担任高三理科、高二理科四个班的化学教学工作。高三化学主要是进行总复习,高三复习是中学化学学习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高三化学总复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高考成绩。为了使学生对高三化学总复习有良好的效果,并且顺利度过这一重要的时期,为此我一学期来对高三化学教学有详细的计划,注重教学过程,常总结和反思,根据高三各个不同时期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训练方式。现对本人的工作作一个小结。
一、积极抓好日常的教学工作,研究信息,看准方向。
1.研究高考化学试题。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只要根据近几年来全国和广东高考形式,重点研究一下广东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就能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因此开学以来我不断研究了近五年各地高考,把握命题方向及命题特点,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2.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与以往教材、课程标准相比较,现在使用的新版教材和课程标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内容的调整,实验比重的加大,知识的传授过程渗透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增加了研究性学习内容和新科技、化学史等阅读材料。很显然,这些变化将体现在高考命题中,熟悉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这些变化,将有利于把握复习的方向和深难度,有利于增强复习的目的性。3.熟悉考试说明。考试说明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尤其是考纲中变化的地方,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不仅如此,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要不断阅读,进一步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习的方向。
4.合理利用其他资料。除了高考试题、考试说明、教材、课程标准、化学教学基本要求外,获得信息的途径、方法还很多,如各种专业杂志、名校试题、网络信息等。但是,这些资料的使用必须合理,这样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师自身必须投入题海,然后才能筛选训练题和资料,以免干扰复习、浪费时间。
二、抓纲务本,摆正关系,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工作,使教研水平向更高处推进高二化学教学工作总结进入高三化学教学,很容易走进总复习的怪圈:“迷恋”复习资料,陷入“题海”。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效果不佳。对此,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处理好下面几种关系。
1.教材和复习资料的关系。教材是化学总复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在化学总复习中的抓纲务本就是指复习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复习,使中学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而复习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决不能本末倒置,以复习资料代替教材。在复习的过程中应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不断完善和深化中学化学知识。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在复习下一节之前完成基础知识部分,弄清自己的不足,上课做到有的放失。
2.重视基础和培养能力的关系。基础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基础,能力就缺少了扎根的土壤。正因为如此,化学总复习的首要任务之一是全面系统地复习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通常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分成五大块: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如对化学概念、理论的复习,要弄清实质和应用范围,对重点知识如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要反复记忆不断深化,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等规律性较强的知识,则应在化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总结、归纳,使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结构化、规律化,从而做到在需要时易于联系和提取应用。同时注意规范化学用语的使用(如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电离方程式以及化学式、结构式、电子式等),规范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力争使基础知识和技能一一过手。
3.练习量和复习效率的关系。练习是化学总复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再学习、再认识过程,也是促进知识迁移、训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练习量必须合理,以保证质量为前提,避免简单的机械重复和陷入“题海”。通过练习要达到强化记忆、熟练地掌握知识、找出存在的问题、弥补薄弱环节、扩大知识的应用范围和提高能力的目的,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三、多思善想,提高能力,加强业余时间的业务学习。
1.精读教材,字斟句酌。
系统复习,自始至终都应以教材为本,注意知识的全面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和应用性。对中学(初、高中)化学知识和技能都要一一复习到位;对教材中的关键性知识(我们常说的考点),进行反复阅读、深刻理解,以点带面形成知识结构;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使用和描述要科学、准确和全面,如规范地使用化学用语,正确、全面地表达实验现象和操作要点等(尤其适合中等以下的学生,利用年级组统一安排的基础加强课时间);对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前因后果。2.学会反思,提高能力。
能力的培养是化学总复习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它通常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计算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能力的核心。值得注意的是,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天就能办得到的,要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有意识的培养。因此,在复习过程中,特别是做题、单元考试、大型考试后,要常回头看一看,停下来想一想,我们的复习有没有实效,知识和技能是否获得了巩固和深化,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复习和解题训练,而不是做完练习题简单地对对答案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进一步思考:该题考查了什么内容,其本质特征是什么,还有其他更好的解法吗?对典型习题、代表性习题更要多下功夫,不仅一题一得,更要一题多得,既能促使知识得到不断地弥补、完善,又能举一反三,从方法上领会解题过程中的审题、破题、答题的方式和奥秘等,以此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严密性、敏捷性、深刻性、创造性和广阔性)。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完成学校各项工作指标。
最热高二化学教学教师工作总结(案例18篇)篇十五
文末附有《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过关》第一版前言,在其中我已经对如何使用这一教辅资料和编写目的进行过较为到位的说明,在这里我从解答关于理念的三个问题的角度出发再次阐述如下:
1.《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过关》如何体现"学能学会的化学"。
得益于课外辅导的开展,我有了在教学实践中详细梳理包括初中化学在内的整个中学化学的知识体系和脉络的机会。并且通过对学生在学程中的观察与师生的交流,我更加清楚地感受和认识到他们关于化学知识的建构过程。理解教材编写者在这里如此编订的意图,了解学生是如何学会化学的相关知识的,这两点是能够贯彻"学能学会的化学"的先决条件,也是"能学会的化学"的具体内容。
在编写《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过关》的过程中,我在阅读教材时始终在想教材编写者到底希望学生掌握什么,想让他们获得什么知识和形成什么能力。然后,我将这些东西以提问、留空的形式留给学生去解答。这些问题来源于教材,但绝不超越教材。换句话说,只要学生去阅读教材和思索,是能够解答或者说从书本上找到绝大多数问题答案的。这就夺走了学生以"学不懂""基础差"为理由不学化学的合法性根据。如果说以前的化学确实要求很高,学生除非特别刻苦勤奋、废寝忘食地补上以前学习欠缺的漏洞才能够听得懂,那么现在的化学就不需要如此,仅仅需要学生用一些精力在读教材上,将教材上浅显的知识点记录、转述在学案上即可。
最热高二化学教学教师工作总结(案例18篇)篇十六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c236,c243,c251三个班化学教学工作,现就一学期来的主要工作做以下总:
把握课程目标,使知识技能与学生生产生活实际及应用相合;使学生的体验、感悟与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积累相合;使化学在人类进步中的作用与学生立志化学研究为化学的发展而努力的志向相合;逐步转变以知识教学为主的备课模式,实现教学观念的彻底变革。
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那些材料,怎样才能教好。
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的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教学的关系从本质上讲,学为主体,教为客体。教如何实现客体适应于主体特点,从学生为本源的思维策略去实施教学,才是培养有特色、有创新、有发展的新人才观的根本要求。
化学学科的特点是,对象为微观粒子,看不见,模不着,学习中增加难度,从思维的角度看,对学生抽象思维要求很高,特别是高中教学,这种问题更加明显。如何建立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联点,只有充分发挥实验的优势效应。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抓了实验教学的实践与训练,除了教材中安排的演示实验保证高质量完成,还合知识系统的具体情况,适当增加部分演示实验,保证学生实验的做出率100%,对于某些用品,发动学生自己想办法,使用代用品,或者缩小实验用品的比例,或者采用微型实验,实验中,随时引导学生养成节约、勤俭的良好习惯。既学习了知识,又增长了才干。鼓励学生“收集不同种类的材料,并制成材料实物标本”,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感受、动手、对比、判断,增强对材料的理解,体验化学对生活的促进作用,培养学习化学的情感。在能源利用的教学中,指导学生对家庭燃料的构成、性能、价格、资源及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实际调查、分析,提出自己对燃料利用的见解。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个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者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种资源,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修养,教学中对于生成性的资源及时反思和积累。通过教学反思与教研活动的开展与积累,我觉得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教学组织与调控能力、学科系统知识水平、教学科研与教育评价理念都有不同程度的深化或提高。
在高二化学的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对少数学生的学习基础的提高做得还不到位,问题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提高一直是自己一块心病,但措施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探索与实践。
最热高二化学教学教师工作总结(案例18篇)篇十七
本人本学期担任高二化学教学,教23和24俩个教学班的教学任务。按照教学计划,以及新的课程标准和学校的四层六部教学法的要求,本人已经如期地完成了高二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教学工作。为了总结经验,寻找不足,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积极进行教法与学法的探索与实践,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结合学科知识,使学生感受化学对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看得见、模得着的事实,增强对化学学习的激情与原动力。
1、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参与集体备课讨论,认真编写个案教案,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3、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面批面改。
面临新课改,对我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课改就出现新的教学理念,这就需要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树立了学生主体观,贯彻了民主教学的思想,构建了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条件的理念落到实处。
通过教学反思与教研活动的开展与积累,我觉得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教学组织与调控能力、学科系统知识水平、教学科研与教育评价理念都有不同程度的深化或提高。反思自己的工作,仍然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
1、新课程的实施是一项长期的持久的系统工程,需要的是坚韧、意志、责任和信念。只有思想,没有行动、措施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一线教师的扎扎实实的实践,新课程才会有生命力。
2、在高二化学的教学中,对少数学生的学习基础的提高做得还不到位,问题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提高一直是自己一块心病,但措施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探索与实践。
3、教学中处理好教与学关系方面还没有真正体验新课程理念。放不开手脚,改革的步子不大。
4、自身的理论修养与业务能力的不断提高仍然是自己今后工作中的一个
重要课题,养成终身学习习惯,不断向有特长的同事学习,使自己的工作逐步得到完善。
1、教材挖掘不深入。
2、教法不灵活,不能吸引学生学习,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不足。
3、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学习不深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缺乏理论指导。
4、后进生未抓在手。由于本学期学生面临学业水平测试,后进生难度较大。
5、教学反思不够。
1、加强学习,学习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
2、学习新课标,挖掘教材,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和考点。
3、多听课,学习同科目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的教学理念。
最热高二化学教学教师工作总结(案例18篇)篇十八
2019高二学期即将过去,回顾这半年的教学工作,可以总结和思考的地方很多,在这里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番梳理和总结。
一理念的转变。
相较于我刚接手普高化学的时候,这学期的教学工作有了很大变化,这一变化从根源上讲是源于理念的变化。
我以前的教学理念是“以重点中学、正规学校的高中化学要求为参照,要求学生达到这一水平”。这一理念的提出有其必然性。首先是我自己受的教育,作为重庆市顶尖名校的毕业生,我所能想到的第一参照系就是我自己的母校,换句话说,我当初的教学要求是什么样,我就会要求学生也达到。
其次是客观条件,在那时我还在承担职高数学的教学工作,势必不能两头兼顾,而现成的最容易找到的普高化学资料几乎全部是名校、重点学校的资料,这也就使得我的教学无法降低知识难度。
另外,我想讲的是这一理念提出除了有其必然性以外,还有其合法性。尽管来到菁华中学的学生生源差、底子薄,但只要学程设计得当、教学保障有力,是有可能取得进步甚至接近或者达到重点中学的要求的,这一点在我做课外辅导与重点中学和名校的学生接触中感受尤深,他们的底子确实扎实,但他们并不是高不可攀,他们仍然需要扎扎实实一步一步地学习和训练才能取得优异成绩,而这些扎实的工作恰恰是菁华的教学所难以达成的。
从这学期开始我辞去了职高数学的教学工作,专注于普高化学,这使得我终于有时间将一门学科研究得更加深刻和透彻。加之来自课外辅导工作的启发,我开始质疑之前所提出的理念的一些前提,那就是,这样的要求,即使是学生全部达到,这样的化学到底有多少意义。
如果说重点学校或正规学校的学生将考学作为最大的意义,那么对于菁华的学生来说--他们中很多对此并没有执着的信念和想法--这种训练又有什么意义,这让我的思索回归到学习本身、知识本体。也就是说,如果学生不想升学,我们用“高考要考”这样的说辞已经没有任何恫吓学生的威力的情况下,学化学的意义是什么?让学生知道“麻黄碱是一种兴奋剂”到底对他们将来的工作生活的品质有多少的提升?有鉴于此,我提出了一种新的理念:“学能学会的化学,学有用的化学”。后来再加上一句:“学基本的化学素养”。
最后一句的提出是来自于如下的一些思索。科学是从不同的角度去解释我们身边的世界。物理从物体与力的角度,化学从物质变化的角度等等。而这个世界的化学解释有它自己的一套逻辑体系和语言体系,例如,化学认为物质变化来源于分子的分解和原子、离子的重新组合。换句话说,化学中分子、原子、离子等的微观粒子体系,和用这种体系来解释世界,是化学核心的部分,是化学的语言,掌握这样的体系是一个学生学没学化学标志。这便是我在理念中提到的“基本的化学素养”。这正如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开宗明义对化学的界定那样:“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
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之下,我利用两个多月的时间编写了《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过关》必修1、必修2、选修1三个分册。下面我就谈一谈这样的一份教辅资料是如何落实贯彻以上三方面理念的。
二、解读《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过关》。
文末附有《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过关》第一版前言,在其中我已经对如何使用这一教辅资料和编写目的进行过较为到位的说明,在这里我从解答关于理念的三个问题的角度出发再次阐述如下:
1、《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过关》如何体现“学能学会的化学”
得益于课外辅导的开展,我有了在教学实践中详细梳理包括初中化学在内的整个中学化学的知识体系和脉络的机会。并且通过对学生在学程中的观察与师生的交流,我更加清楚地感受和认识到他们关于化学知识的建构过程。理解教材编写者在这里如此编订的意图,了解学生是如何学会化学的相关知识的,这两点是能够贯彻“学能学会的化学”的先决条件,也是“能学会的化学”的具体内容。
在编写《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过关》的过程中,我在阅读教材时始终在想教材编写者到底希望学生掌握什么,想让他们获得什么知识和形成什么能力。然后,我将这些东西以提问、留空的形式留给学生去解答。这些问题来源于教材,但绝不超越教材。换句话说,只要学生去阅读教材和思索,是能够解答或者说从书本上找到绝大多数问题答案的。这就夺走了学生以“学不懂”“基础差”为理由不学化学的合法性根据。如果说以前的化学确实要求很高,学生除非特别刻苦勤奋、废寝忘食地补上以前学习欠缺的漏洞才能够听得懂,那么现在的化学就不需要如此,仅仅需要学生用一些精力在读教材上,将教材上浅显的知识点记录、转述在学案上即可。
这份《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过关》同时也决定了这个学期考试试题的变化。为了与之配套,我自己编写了选修1四个单元的单元检测题和半期、期末考试题。在这些考试题中,重视基础,问题来源主要是《知识过关》。
2、《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过关》如何体现“学有用的化学”
化学应该是有用的。这一点来自于职业教育的启发。在过去的普通中学教育中强调学科体系,强调各种复杂的变形、计算,而恰恰忽略了对身边化学现象的解释和关注。学生只有做题计算的能力而缺少对身边事物的观察、缺少生活经验的积累。
例如我辅导的一个鲁能巴蜀中学的高一学生,他能够很顺利地进行结合化学方程式的复杂计算,却无法回答“加工铝箔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这样的常识问题。即是说明在他的日常学习中,教师并不注重知识与生产实际的联系,而学生在这种培养模式下仅仅学会了应付考试难题,而并没有办法提升自己对身边事物的理解和适应能力。这恰恰是化学“有用的”部分。
所谓有用,并不是应考这样急功近利的角度定义的,而是从学生未来人生的适应能力的角度出发去界定。在他将来的工作生活中更多地会接触到直观的、直接的现象,而不是命题人精心设计好的文字叙述的应用题,他们如何能够运用自己所学去解释这一现象,从而降低对未知世界的恐惧感、紧张感,提高适应性、提高生活工作的效率和品质,这便是“有用”在何处。
也因此,我在编写过程中,将普通教学中往往一笔带过或忽略的例如用途、实践中的应用的知识也纳入了其中。
3、《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过关》如何体现“学基本的化学素养”
这个问题可以说是对中学化学课为什么开课的追问。课程标准对其必要性是这样阐述的:“高中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必须构建新的高中化学课程体系。”
如果说之前的“有用”是偏重于提升学生基本素质,希望学生能够做一个更高品位、更有涵养的人。那么“基本的化学素养”则是针对想要在化学或者别的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学生,化学课应该让他们掌握基本的研究工具,具备基本的知识能力。换句话说,我在理念中并没有抛弃掉学科,将中学化学课完全变成科普常识讲座的意思。恰相反,我认为学科基础非但不是要弱化,反而应该强化。这个基础并不仅仅是知识的识记,而更重要的是一种学科思维的构建,正如之前所谈到的那样,化学是用原子分子的变化来解释自然界的现象,那么我们就应该培养学生解释现象的能力。这其中包括,用原子分子的理论进行思维和推演和将这样的思维推演过程形成文字或进行口头表达的能力。后者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看懂和能写化学方程式,能够用化学方程式来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培养化学式的思维和使用化学语言的能力,我想这是我们过去一直被忽略而新课程所要求的。也因此,我在编写的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简答题,需要学生阐述这个反应之后的道理,需要他们学会诸如“过量”“适量”等等定量描述的语言。除此之外,一如我在前言中所说,对于教材中一些非化学重点掌握的点,我认为同样可以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也一并纳入。例如浓度,在选修1第75页资料卡片中,温室效应气体浓度数据采用的是每立方米多少毫升这样一个体积浓度的单位。在这里我想让学生将学过的几种浓度--质量浓度、物质的量浓度--并置并加以比较各自的差别。
另外这里所说的“基本”也有之前“学得会”的含义。在以往的应试教学中,对解题法、解题术、公式套用的讲解过多,而对基本方法的关注不够。其实化学计算中的差量法、十字法等都是在基本方法之上提出的一套简便方法,将以前需要两三步做出的事情一步完成。这些方法当然可以使得计算更加简单,但如果忽略了对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讲授和训练就直接传授这种“中间步骤”“二手公式”,是令教学陷入低效、反复讲授学生却仍然不懂的元凶之一。很多情况下,学生只知用这个方法,却不知如何去用、为何要用。这样的教学学生是越学越死,只要题目稍加变化,或者出现无法直接套用的情形,学生便会不知所措。究其根本,还是对基本的原理认识不清、对基本方法体会不深。在我编写的过程中,这种需要所谓“简便方法”的题目尽量不涉及,即便涉及,我也不会按照这种方法去进行教学。简便方法是来自于基本解法熟练掌握之后自动生发的,所谓熟能生巧,但如果直接跳过基本的方法,就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只能导致盲目地、机械地套用。这也是学生普遍对化学学习缺乏兴趣,觉得化学难学、枯燥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在实际教学中我还总结出了基于《基础知识过关》的三步教学法。
三、三步教学法。
三步教学法第一步是做《基础知识过关》。这份资料既可以用作课后及时巩固的课时作业,也可以作为教师授课时学生手中的学案使用,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弄懂课堂知识。
第二步是章末标准测试初测,也就是所谓的形成性考试。在做完《基础知识过关》的基础上,进行第一次的章节标准测试。标准测试是对课堂知识的一些综合运用和扩展。我为这个测试订立了量化标准,如果学生能够达到及格分数,说明基础部分已经过关,他需要做的就是认真听这份试卷的评讲。而如果低于及格分比较多,则说明基础知识仍有漏洞,需要回到《基础知识过关》再次巩固某些基本知识。这样量化的作用是为学生自己把握自己的学情,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策略服务的。简单地说,过去的学生学与练都是稀里糊涂的,是在教师的严格控制之下的,他们自己对自己的学习调控的机会不多,更谈不上能力的培养。而这样的量化使得学生自己能够对自己的学习现状有一个把握,并自己意识到可以努力的方向。
在经过初测评讲之后,第三步是同一章节的再测,这次是学业验收考试。同样,这次考试也有量化标准,如果能够考到良好以上,则说明这个章节的平时学习即可告一段落,可以走入下一章节。如果不能,则需要反思第二步和第一步是否扎扎实实地完成。实际上,初测与再测在很多知识点上是重复的,而学生如果一而再地犯这样的错误,则一定是在听评讲的时候不到位。这也很好地提示学生,不要重练题轻反思,练题不在多,而在于练过、讲过之后是否真的弄懂,并且学生自己要为自己的学业负责,每一次的练习和听评讲都应该专心致志。
四、对《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过关》和三步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暴露的问题的反思。
尽管对教学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和创新尝试,并且教学效果取得了相当大的提升。但在实际教学中无论是《知识过关》还是三步教学法都遭遇到了一些我之前并没有预想到的困局。
就《知识过关》而言,因为答案几乎全部来自于书本,学生出现只知道照着书本抄答案而不加思考,而对于那些需要进一步思考,书上没有直接答案的,则干脆选择放弃不做的现象。这样的结果,实际上《知识过关》也就失去了自己该起的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探索新知的作用。其实这一点跟学生长期养成的被动学习习惯有很大关系。我们的学生过于习惯被动接受知识,怕出错,怕老师看不起自己,长期处于自卑的、缺乏自我效能的学习状态中。解决的方法是可以尝试将它作为教师讲授新课时的学案纳入当堂课程设计中来。也就是按照学案上的问题展开教学和学生自学、讨论,并及时记录。而实际上对于自学能力强的、主动探究意识强的学生来说,《知识过关》是完全可以作为课后作业的。例如我前一段辅导的一个在新加坡读书的重庆留学生,他完全可以在我不讲授任何知识的情况下,通过这份导学方案,结合课件进行自学,而我仅仅需要进行纠错和重难点的点拨。
在三步教学法的实践中,我也同样遇到了类似水土不服的问题。学生在第一步过于刻板地照书抄答案,而初测听讲过程中又缺少反思,致使验收考试不理想的情况也常见到。三步法最成功的案例是鲁能巴蜀中学的一位刘同学,在第一章的考试中,初测67分,再测96分。而菁华的任力同学,初测约50分,再测86.5分。这说明了三步走的策略是一种非常理想化的教学法,只有针对学习特别努力、踏实、有相当基础、一点就透的学生才效用明显。而对于其他学生来说,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去适应这种精耕细作的、有悖于以往广种薄收的教学方式。
以上就是我对这学期教学工作几个主要方面的总结,挂一漏万,并且囿于我的水平错讹之处在所难免,还请领导及各位同行不吝赐教。
经过编者近两个月的努力,《化学基础知识过关》的前期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已经完成的有必修1、必修2以及选修1第一、第二章的内容,预计余下的工作也会在今年年末完成。
身为一名工作在一线的高中化学教师,编者为自己能够成为本轮新课程改革的亲历者而感到庆幸,同时,也感到压力空前。编者思考最多的是,在当前这个改革的大背景下,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能够做些什么来为改革添一把柴。这份《化学基础知识过关》既是编者从事高中化学教学一年多以来的全面总结,也是献给改革的一份薄礼。
面对如今各大书店里琳琅满目的各种教学辅导资料,为什么编者还要再编一本,这本书究竟有何不同,编者又希望它能够起到哪些作用,在下面给予说明。
首先是为什么要编这本书?与市面上的各种辅导资料比起来,本书的最大特点就是起点极低。相较于各种资料以“拔尖”作为第一目的的编写思路不同的是,这本书的编写对象主要是面向基础薄弱的学生或者只是希望通过化学毕业会考的文科生。实际上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育应该逐渐走出传统的以人才选拔为目的精英教育的怪圈,而走向以普及科学文化素养、让所有受教育者都能够在学科上有所发展为目的的普及教育。事实上,能够成为顶尖人才的始终是少数,而在我们当前教育资源分配还很不均衡的现实下,在某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的低质量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编者希望能够为教学落后的地区的学生、学习化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一份专门针对他们编写的教辅书。
这本书的作用在编者看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它可以作为学生课前课后自学的方案。
本书的大部分内容都是书本的基础知识,有相当多的考查点都是可以通过阅读教科书直接找到答案的。这样的编写其实也是希望训练基础薄弱的学生阅读书本的能力。相当多的学困生实际上在阅读方面是有严重缺陷的,他们之所以学习有那么大的困难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对文字信息的理解能力较差。
第二,它可以作为学生上课的同步学案。
本书的另一大特色是紧扣着人教版新课改实验教材,很多知识点都是以提问或者留空的方式进行编排。这也就便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同步完成相应的一些练习或组织讨论。
第三,它可以作为教师备课的参考用书。
编者在编写过程中把握的一条原则就是--围绕课标规定的内容标准,并进行适度的引申。可以说在这里出现的即使是完全重复书本的填空题,编者放在这里也是有自己的意图的,编者希望各位教师能够注意到教材的这些貌似非重点的地方并且加以挖掘。化学教学不应只是原理的教学,在新教材中有很多科普性的、文字阐述的内容,其实这些地方与生产生活、化学以外的别的学科或者普通科学素养结合紧密。作为教师不应该轻易放掉任何一个可教的点。
由于编者执教化学的时间还很短,对教法及学科的认识必定还有诸多浅薄乃至于讹误之处,还请各位本书的使用者提出宝贵的批评和建议,让本书在以后的修订中可以日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