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定计划书之前,我们需要对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或学习进行充分的回顾和总结,以便更好地把握未来方向。计划书范文中的成功案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计划书的写作方法。
2023年数学项目化教学设计方案(汇总13篇)篇一
一、教材依据。
《代数式》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七年级《数学》(上)中第三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教材的编排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了解代数式的定义,能辨别代数式,并能正确地书写代数式以及理解代数式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设计思想。
2、设计理念。
1、依据创新型学习原则,以建构主义学习论为支点,以学习者为中心,在活动中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构建知识的意义,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完成学习目标,体现数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激发学生兴趣,促进思维的发展。
2、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与学生活动有机地结合,可以为数学教学提供满足不同层次需要,信息含量丰富的课堂学习材料,并通过优良的交互性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辅导和及时反馈、评价,以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便于让学生都掌握有用的数学知识,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各有所得。
3、通过“朗诵儿歌”,“概念发展法”、“人人来当老师”等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好奇性,再通过开放例题中的条件,去拓展学生的开放思维,让学生自己编数学题,让每个学生走近数学、走进生活,培养想象和创新能力与同学的合作能力,把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推向高潮。
3、教材分析。
在上节课中我们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或数量关系有了这样的基础本节教材首先就给出”代数式”描述性的概念同时说明单独一个数或或单独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议一议中再次感受用字母表示数或数量关系得出0.9a0.8b2a2a215×1.5m这些代数式在此基础上引入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多项式、整式的概念。做一做后,给我们带来了思考,通过与同学的交流,我们可以发现5a8b这个代数式在不同的背景中,有着不同的意义,这也就说明用字母表示数具有任意性和抽象性,我们还可以对代数式5a8b给出其它背景下的含义。在此基础上我们对给出抽象的代数式2xy赋予一个实际意义,从另一个方面来对字母表示数有更深入的理解。代数中列代数式是中考中的考点,列代数式也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所以要深入理解代数式及其含义。
4、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具有好奇、好强、男生积极踊跃参与性高,女生内秀害羞不善言谈但踏实认真,班级中已形成了合作交流、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勇于发现的良好学风,学习气氛浓厚。
三、教学过程课题代数式课型新授课。
1、知识与技能了解代数式、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多项式、多项式的次数、整式的概念。能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
2、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通过具体例子感受“同一个代数式可以表示不同的实际意义”,“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会列代数式,并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
一、情论,操声跳下水;林斯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境导作、思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扑通2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入声跳下水;考,合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扑通3作探究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声跳下水;…………………………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惫。
问题:
问题一:和上一节紧密联系,起。
1、你能发现儿歌中的数字规律吗?到知识前后连贯的作用。
2、你能流利快速地将这首儿歌续唱下去吗?
问题二: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及。
问题三: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知识回顾字母表示数(见课件)。
二、引入新课。
从实际生活背景常见图形、几何学生独体的面积、体积的表示等学生已立完成知的知识入手,引入新知,自然课本感受新知。用抢答的形式调动学p66页生的积极性。为列代数式做铺垫。的议一也为引出代数式的定义及学生探议索代数式的特征作好引例1.观察分析以下各式有什么特点:sb从接触过的知识引入新概念,体n-20.8a2n500abc2ab2ac2b5a会到有的新知识是建立在旧知识c的基础上的。
三、代数式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尝试练习通过具体例子巩固新知,同时让例。
意义,4表示数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数学。多少万元?和数量例。
三、拓展开放思维。
五、随堂练习(备用)。
1.请同学们说一说代数式6p可以表示什么?
2.(1)一个两位数的个位数字是a,十位数字独立思。
六、课堂小结学生总。
1、谈谈收获,写出一些代数式,并指出哪结,各课堂小结通过谈收获使学生增加些是单项式,哪些是多项式?说明单项式与多项小组派成功感。
2、你能说出其中一个代数式的实际意义答,其活动来增加学生、师生合作交流作业吗?余互相机会。
3、解疑补充课后作业课本68习题3.2。
1、2、3四、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本节课通过富有吸引力、生动有趣的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以达到新的课标要求。通过探究性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和好奇性,加强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并重视培养学生语言描述,引导交流形成规范语言和格式。通过“朗诵儿歌”,“概念发展法”、“人人来当老师”等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好奇性,再通过开放例题中的条件,去拓展学生的开放思维,让学生自己编数学题,让每个学生走近数学、走进生活,培养想象和创新能力与同学的合作能力,把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推向高潮。本人认为在导入和引导学生怎么探究及教态是本节课的最成功之处。整个课的活动设计我立足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以及已经掌握的有关数学内容,从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大量存在的代数式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并且自主解决实际问题。
不足之处:如果我再能注意以下几点效果会更好一些:
1、由于学生的层次各异,在总结问题时,中等以下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明显觉得信心不足,要注意和他们交流、帮助他们把复杂的问题化为简单的问题。
2、在学生编题时老师能给以适当点拨,从而充分挖掘出自己的解题能力,效果会更好。
2007年3月20日。
2023年数学项目化教学设计方案(汇总13篇)篇二
1、初步学唱弱起的歌曲。尝试根据前奏的速度变化反映并歌唱。
2、发现“顺序”在记忆中的作用。
3、在根据歌词拍打自己身体部位的过程中感受韵律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会表演唱歌曲《幸福拍手歌》。
2、幼儿会唱歌曲《头发肩膀膝盖脚》。
活动过程:
1、音乐律动《头发肩膀膝盖脚》。
(1)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的节奏,边唱边摸自己身体的相应部位。
(2)改变音乐的速度,幼儿用缓慢、正常、快速三种速度,表演唱《头发肩膀膝盖脚》。
2、幼儿学唱歌曲《快来拍拍》。
(1)教师范唱歌曲一遍。
教师在演唱的过程中不做动作,以避免动作干扰幼儿倾听歌曲。
(2)教师引导幼儿回忆歌词内容。
教师:我唱的歌中,拍了身体的哪些地方?
(3)教师再次示范唱歌曲,引导幼儿找出歌词排列的规律。(从头到脚)。
(4)教师引导幼儿边唱歌边做动作。教师用点头的动作提前暗示幼儿歌曲即将开始。
3、教师尝试用与前奏一致的速度唱歌,做身体动作。
(1)引导幼儿随钢琴弹的不同速度边做动作边唱歌一遍。
(2)教师引导幼儿解决“跟不上”的困难。
教师:这次,我们不仅要把歌曲出来,还要跟着钢琴的速度做动作。如果你觉得自己跟不上,可以怎么办呢?(教师引导他们听前奏并看教师动作的暗示)。
4、教师与幼儿将歌词中的部分不唱,改成用拍手的方式玩唱歌游戏。
(1)教师指导幼儿以较慢的速度玩歌唱游戏。
教师:这个歌曲还可以玩更好玩的唱法,我们来试试吧。当唱到“脚”的时候,我们忍住不唱,而是用拍手的方法来代替。
(2)教师与幼儿尝试用正常地速度玩唱歌游戏。
教师:我们的伴奏音乐要快一点,大家试一试能不能跟得上呢?
5、音乐表演《幸福拍手歌》。
2023年数学项目化教学设计方案(汇总13篇)篇三
第43页例2及练习十一。
1、使学生根据简单的统计表求平均数。
2、让学生体会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作用。
3、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两个篮球队的身高统计表,让学生根据统计表说一说谁最高,谁最矮。
2、如果两个篮球队进行身高比较,你认为哪个队队员身高高些?
3、讨论:怎样比较两支球队的整体身高情况。
二、引导学生探究新知(引导学生探索用平均数的方法比较)。
1、合作学习。
让学生自己进行平均数计算。
2、提问:142厘米表示什么?它是指欢乐队某个队员的身高吗?
3、144厘米表示什么?它是指开心队某个队员的身高吗?
4、你能告诉我们两个队的总体身高比较情况吗?
虽然欢乐队中的王强是两个队中最高的,但欢乐队的总体身高情况不如开心队,体会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总体情况的一个很好的统计量。
说一说我们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也需要运用“平均数”知识来解决问题?
出示上两周课堂评分。
[板书:100分98]。
[板书:99分99]。
[板书:98分99]。
[板书:100分100]。
[板书:96分98]。
[板书:98分100]。
你们认为第一周课课堂评分肯定比几分多,比几分少?
师生共同演算:
平均分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课本练习十一。
四、全课小结。
第五课时、练习十一练习题。
一、练习内容:第44页至第45页的练习。
二、练习要求:运用本单元所学过的知识灵活运用到练习中,不明白的可以互相讨论。
三、练习题:
第一题,是一道实践活动题,要让学生在进行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再估算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每个小组计算完了以后,再在小组间对比一下,并和第39页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进行比较,看看能发现什么信息。
第二题,先让学生根据图中的温度记录理解什么是最高温度,什么是最低温度,再把统计表补充完整,最后计算出一周平均最高温度和一周最低温度。
学生了解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一周平均最高温度、平均最低温度等概念后,再让学生实际记录本地一周的'气温情况,再计算出一周平均最高温度和平均最低温度。学生记录气温的方式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获得信息。
第3题,也是一道实践活动题,通过收集、整理数据、计算平均等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
第4题,让学生根据甲乙两种饼干第一季度的销量统计图,先比较他们第一季度月平均销量的多少,然后分析一下乙种饼干销量越来越大的原因,让学生初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挖掘数据背后隐藏的现实原因。第三小题是开放题,让学生根据统计图进一步发现信息,如学生会发现两种饼干二月份的销量是相同的,但甲种饼干的销量逐月下降,乙种饼干的销量逐月上升,也可以预测一下两种下个季度的销售情况。
第5题,让学生明确,王叔叔走的路程分为4段,一共骑了3天,而所求的是平均每天骑的路程,所以除数应是3而不是4。
2023年数学项目化教学设计方案(汇总13篇)篇四
第43页例2及练习十一。
1、使学生根据简单的统计表求平均数。
2、让学生体会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作用。
3、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
1、出示两个篮球队的身高统计表,让学生根据统计表说一说谁最高,谁最矮。
2、如果两个篮球队进行身高比较,你认为哪个队队员身高高些?
3、讨论:怎样比较两支球队的整体身高情况。
1、合作学习。
让学生自己进行平均数计算。
2、提问:142厘米表示什么?它是指欢乐队某个队员的身高吗?
3、144厘米表示什么?它是指开心队某个队员的身高吗?
4、你能告诉我们两个队的总体身高比较情况吗?
虽然欢乐队中的王强是两个队中最高的,但欢乐队的总体身高情况不如开心队,体会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总体情况的一个很好的统计量。
说一说我们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也需要运用“平均数”知识来解决问题?
出示上两周课堂评分。
[板书:100分98]。
[板书:99分99]。
[板书:98分99]。
[板书:100分100]。
[板书:96分98]。
[板书:98分100]。
你们认为第一周课课堂评分肯定比几分多,比几分少?
师生共同演算:
平均分是多少?
课本练习十一。
第五课时练习十一练习题。
一、练习内容:第44页至第45页的练习。
二、练习要求:运用本单元所学过的知识灵活运用到练习中,不明白的可以互相讨论。
三、练习题:
第一题,是一道实践活动题,要让学生在进行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再估算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每个小组计算完了以后,再在小组间对比一下,并和第39页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进行比较,看看能发现什么信息。
第二题,先让学生根据图中的温度记录理解什么是最高温度,什么是最低温度,再把统计表补充完整,最后计算出一周平均最高温度和一周最低温度。
学生了解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一周平均最高温度、平均最低温度等概念后,再让学生实际记录本地一周的气温情况,再计算出一周平均最高温度和平均最低温度。学生记录气温的方式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获得信息。
第3题,也是一道实践活动题,通过收集、整理数据、计算平均等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
第4题,让学生根据甲乙两种饼干第一季度的销量统计图,先比较他们第一季度月平均销量的多少,然后分析一下乙种饼干销量越来越大的原因,让学生初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挖掘数据背后隐藏的现实原因。第三小题是开放题,让学生根据统计图进一步发现信息,如学生会发现两种饼干二月份的销量是相同的,但甲种饼干的销量逐月下降,乙种饼干的销量逐月上升,也可以预测一下两种下个季度的销售情况。
第5题,让学生明确,王叔叔走的路程分为4段,一共骑了3天,而所求的是平均每天骑的路程,所以除数应是3而不是4。
2023年数学项目化教学设计方案(汇总13篇)篇五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欣赏。
1、导入。
师:同学们,课间你们都玩些什么游戏?
生:“打乒乓”;“跳绳”;“贴大饼”;“捉迷藏”;“抓人”……。
[从学生最贴近的生活入手,强调学生的生活经验。]。
2、初听。
师:现在老师播放一段音乐(《陀螺》),听完告诉我,你认为这段音乐表现的是你玩的什么游戏,并说出原因。
生1:我认为是跳绳,因为音乐一会儿高一会儿低。
生2:我认为是在打乒乓,因为音乐比较活跃,打乒乓时要来回走动。
……。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现在我们来听下一首(《骑竹马》),听听看这回表现的是什么游戏,当然也要说出原因。
生:我认为是骑马,因为音乐像马蹄声。
师:同学们说得有道理,现在我们再来听一首乐曲(《跳绳》),听听看这回表现的是什么游戏,说出你的原因。
生1:我认为是跳高,因为音乐一会高一会低。
生2:我认为是捉迷藏,因为捉迷藏要逃来逃去,我觉得音乐像。
……。
师:同学们很会想象,下面我们来听最后一首乐曲(《捉迷藏》),这回表现的是什么游戏,同样请你说出原因。
生1:我认为是“贴大饼”,因为“贴大饼”要跑来跑去,音乐比较快,很象。
生2:我认为是“捉迷藏”,因为“捉迷藏”也要跑来跑去。
……。
[音乐是想象的艺术,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复听分析。
师:同学们听得很仔细,现在请你们打开书本,看着书上的标题和插图,我们再次把刚才的音乐欣赏一遍。
(1)听《陀螺》。
师:你认为老师播放的音乐表现的是什么游戏?为什么?
生:是《陀螺》。因为音乐上下跳动,好象陀螺在旋转,开头的响声好象是在抽陀螺。
师:回答得很好!谁来说一说这首乐曲的节奏和速度是怎样的?
生:这首乐曲的节奏比较跳跃,速度是快速。
师:很好。老师这里有陀螺,请一位同学玩一玩,体验一下。
师:现在让我们跟着音乐模仿玩陀螺。
[在聆听中体验。]。
(2)听《骑竹马》。
师:这首乐曲你们刚才已经听出,是《骑竹马》。那么这首乐曲的节奏和速度是怎样的?
生:这首乐曲的节奏是比较紧凑的;速度也是快速。
师:好的。老师和你们一起玩一玩“竹马”。(播放《骑竹马》)。
[在聆听中体验。]。
(3)听《跳绳》。
生:这首乐曲是《跳绳》。
生:音乐的节奏也比较紧凑,速度是稍快。
师:你们平时跳绳有几种跳法?
生:有“双飞”、“跳长绳”、“双人跳”……。
师:我请同学们上来示范一下。
师:现在老师分四大组,你们自己商量一下,然后老师播放音乐,你们边听边跳绳。
[在聆听中体验。]。
(4)听《捉迷藏》。
师:这首音乐表现的是什么游戏?为什么?
生:是《捉迷藏》。因为音乐忽快忽慢,比较快,好象一个小朋友在抓,其他小朋友在逃。
师:音乐的节奏、速度是怎样的?
生:节奏很连贯,紧凑,速度较快。
师:现在老师再播放一遍,你们藏好了,老师可要来抓你们了!
4、小结:《跳绳》的作曲者是丁善德,是位有名的作曲家,写过许多反映儿童生活、学习的钢琴小品,是上海音乐学院的教授;《捉迷藏》的作曲者是德国的舒曼,也是一位有名的作曲家,写过《梦幻曲》等有名的作品。
5、总听:颠乱乐曲次序,让学生听辨乐曲,并模仿游戏。
[遵循聆听——聆听——再聆听的原则,让学生通过反复聆听加深对乐曲的记忆、理解]。
三、总结:
这四首乐曲组成了《快乐的童年》的组曲,这几首乐曲惟妙惟肖地表现出了我们游戏时的情景。音乐可以通过节奏、速度、音色、音区的不同来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所以音乐的表现力是非常丰富的,我们只有通过自己的听辨、想象、思考来理解乐曲。
2023年数学项目化教学设计方案(汇总13篇)篇六
为推进常州市教科院新版“中小学教学建议”(小学数学)的学习与实施细化,积极探索“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的数学教育”的学科追求,不断提高乡村学校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及课程实施水平,促进乡村数学学业综合质量提升。近日,常州市小学数学乡村骨干教师教学研修暨“解决问题的策略”专题在线教研活动如期举行。
线上教学研修现场。
据介绍,本次云教研受到了广大一线数学教师的关注,百余所学校教研组集中线上观摩,近20_人围绕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从“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本质”“策略如何内化”等,展开在线研讨,以实践智慧碰撞,探寻提升学生问题解决意识与能力,促进学科关键能力发展。活动由市教科院小数教研员蒋敏杰老师主持,市级学科中心组及学科教研员全程参与本次线上教研。活动共分课堂展示、互动评课、总结提升三个环节。
活动首先进行在线课堂观摩,三位来自乡村的一线教师同题异构,以不同的思路展开不同时段的策略教学。新北区孟河实验小学的陈雨老师执教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陈老师注重学生体验,让学生主动建构解决问题策略的一般步骤;常州经开区横山桥中心小学蒋文老师执教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蒋老师充分预设,精编习题,重视对学生困难的指导,引发由问题架构条件的思路;溧阳市燕湖小学的彭琪老师执教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灵活选择)》,彭老师注重学生不同思维路径的引导,让学生逐步掌握和接受策略。
线上教学研修现场。
研讨环节,三位乡村教师结合课堂观察,进行主题评课。新北区孟河中心小学的张思月老师以“厘清解题思路,促进思维提升”为主题,天宁区郑陆实验学校恽洁老师以“理解解题思路,促进思维提升”为主题,溧阳市河心小学的王佳玲老师以“经历体验,感悟提升”为题进行了互动评课,三位老师围绕“策略”学习中儿童的学习心理及思维过程,以课堂教学组织的视角,阐述了对学与教,思维迁移内化的理解。
其后,在线研讨开启互动环节,老师们针对每一节课的具体环节,展开了具体而准确的评析思考,不时还提出自己的疑问以供专家解答。从视频中可见了,有的学校年级备课组围拢,有的则以学科组为单位,边听边想、边听边研、边听边议,研讨氛围异常热烈,研究效果非常好。
江苏省特级教师溧阳市教师发展中心苏瑜老师上线交流。她指导大家思考以下问题,并给出了实施建议:如何理解这三节课在策略教学中的价值,如何帮助学生形成策略,如何依据教材特点建构解决问题的教学框架。她强调教师应重视“策略的形成”而不是“具体的问题解决”。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潘小福副院长围绕解决问题的策略“教什么,怎样教”展开论述,他强调教师应重视策略教学的一般结构:“产生策略需求——明晰策略步骤——灵活运用策略——内化掌握策略”。同时,潘院长还对我们这次线上专题研讨的模式提出表扬,他鼓励常州市各小学创新教研模式,多加展开专题研讨,形成自己的教研成果,为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数学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3年数学项目化教学设计方案(汇总13篇)篇七
大课堂教学有利于教师为中心的讲解,但不利于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要想真正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中心地位,不改变长期延续的大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是很难办到的。为此,我们积极探索班级、小组、个人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的组织形式,重点加强小组研讨的学习方式,相对削弱大课堂讲解的学习方式。在这样的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动的空间和广泛交流思想的机会,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相互研究,大胆发表创新见解。在改革组织形式的探索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培养学生探讨问题、动手实践和互相协作的能力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不仅要有教师的好心,还要有科学的引导方法,建立适应学生心理特点的激励机制和组织严密的管理措施。学生经过了较好的培养,就能充分发挥个人在小组中的学习潜力和管理才能。小组中的骨干成员不但能把同学很好地组织在一起,还能把握讨论问题的方向和深度,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组织形式的变化,教师的主导作用显得更加重要了。这主要表现在教学情景的设计要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过程中引导、点拨、释疑、理论升华的“火候”掌握要适时、适度。因此,给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但要有扎实宽厚的基础知识,而且要有较高的教学机智、教学艺术和师德修养。我们也有这样的教训:教师做了大量工作,学生研讨问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提出这样、那样一大堆问题,教师不知该如何“收场”了,就出现了“短暂繁荣”和“华而不实”的现象。学生的学习越是开放,教师的主导作用越重要。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是关系到课堂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
思维发散法―开拓思维、问题引导。
思维发散法即通过不同问题各方向的发散,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开拓,并对问题进行引导,以思维发散促进开拓思维及问题的解答。思维发散法在运用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即第一思维考察的问题数据不宜过多,过多的问题会让学生疲于应对,并且找不到解答的方向,分散注意力,不利于思维的培养。
第二是思维考察问题的难度不宜过难或过易,即提出的问题要适中,过难会打击其积极性,过易也会消解其积极性,让它认为过于简单,在适当问题引导中开拓其思维。第三是给足思考问题的时间与空间,思考问题不能操之过急,以免出现惰性思考的坏习惯,也不能太拖泥带水,以免出现拖拖拉拉的坏习惯,思维发散法即在开拓思维中引导学生,从而提升数学的学习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3年数学项目化教学设计方案(汇总13篇)篇八
“思起于疑,疑能引思,思则生趣”,疑问是学生思维的触发点,思维一般都从问题开始。在导入新课时,适当创设“问题意境”,提出疑问设置悬念,造成学生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从而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引起学生积极主动思维,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得到培养。
例如:在讲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时,以一个趣味语音小短片引入,短片内容:三个臭皮匠和诸葛亮比试解题,诸葛亮独自解出问题的概率为0.8,臭皮匠老大、老二、老三独自解出问题的概率分别为0.5、0.45、0.4,三个臭皮匠和诸葛亮谁胜的可能性大?请同学们帮忙做一回裁判。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今天要学的知识,这样顺势导入新课,妙趣横生,激起学生兴趣,使学生乐于接受新知识,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按教师的要求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思索。教师在课堂前就紧扣教学内容设置悬念,提出疑问,让他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无疑将为下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铺垫。
经验性导入。
所谓经验性导入,即是通过学生现有的学习经验来启发学生,使学生对新知识有初步的理解.经验性导入的方式可以是回忆、设问、谈话等多种方式.下面是笔者在工作中的教学实例.
实例3,在学习高中数学中集合这一部分时,笔者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经验导入数学知识,化抽象为具体,便于学生们理解.上课后教师对学生们说:“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知识与它有关.”教师一边说话一边拿出一个哨子,然后教师幽默地说:“大家不会告诉我你们不知道这是什么吧.”这时学生们十分活跃,都知道这是哨子.接下来教师说:“哨子是你们体育课上常见的器材,你们知道它与数学知识有什么关系吗?”随后学生们便众说纷纭,这时候教师可以问学生:“体育课上,你们正在自由活动,体育老师吹响哨子,代表什么?”有学生回答:“集合.”教师引入重点:“对了,是集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集合.”然后教师继续发问:“当你们听到集合哨后,咱们班的同学都来集合,别的班的学生也来咱们的队伍里集合吗?”学生们回答:“不来.”此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介绍有关集合的知识:“我们班的学生们就是一个集合,班里的每一名学生们都属于这个集合,而别的班的学生则构成了另一个集合……”综上所述,教师通过经验性导入可以将数学知识联系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使学生们很容易理解知识点,加深学生们对知识的印象.
2023年数学项目化教学设计方案(汇总13篇)篇九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的开始,我借助小猴为“分苹果”发愁的画面引入教学,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标倡导:“学生的数学学习必须是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的学习方式。”本课让学生动手分,自主观察,记录分法。然后交流,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激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
3.注重改变教学方式,利用学生对游戏极大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既强化10以内的加减法,又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同时激发了学生不断创新的能力。通过学儿歌,给数字卡片找朋友,师生、生生的伸手对口令游戏,学生学习热情异常高涨,每张小脸都洋溢着兴奋的表情,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4.通过“爬台阶”看图提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鼓励学生想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5.教材的设计不但能开发学生的智力,还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例如:第41页第4题“说一说,填一填”,完成这个要求对学生来说远远不够,学生抢着说:我和他们想得不一样。结果学生从鱼的颜色、游的方向、翘尾巴的方向、吹泡泡、张开嘴巴和身上画虚线等不同的观察角度,列出好多有关10的加减法算式,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2023年数学项目化教学设计方案(汇总13篇)篇十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并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2.在活动体验中学会观察方法,积累观察经验,发展数学思考,养成良好的合作、交流的习惯。
二、制定依据:
1.内容分析。
教材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长方体形状物体的观察,引导学生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在观察活动中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的三个面。练习活动中,通过对正方体的观察,体会到正方体的每个面的形状都是正方形,通过对拼搭后的物体的观察,感受视图的形状是随着观察角度而变化的,为下一段的学习作好铺垫。
2.学生实际。
二年级时,学生已接触过从物体的前、后、左、右等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初步掌握了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但三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要由只关注物体的一个面发展到同时观察两个面、三个面,还具有一定的难度。在表述自己的观察方法或结果时也会出现叙述不清的状况。
时间。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6---7分钟。
一、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1、出示图书箱,引导学生:从你的位置观察,你能看到什么?
2、让学生在盒子上指认。
3、指名介绍。
活动一: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1、观察图书箱,说说在自己的位置上能看到的,随机认识它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2、找找自己带的盒子(长方体形状)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3.交流中感悟“正面”的不同含义。
以学生熟悉的图书箱为观察对象,在看、说、指等一系列活动中,调动多种感官,协同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并初步感受到因为观察的位置或角度不同,看到的面的个数也是不同的。
25。
分钟。
二、在不同的位置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盒子,体会观察结果的不同。
1、布置观察任务,
明确观察要求,
指导观察方法,
2、教师巡视,注意收集不同的资源。
3、组织交流与评价。
随机引发思考:从一个位置观察,最多能看到长方体的几个面。
4、引导小结。
活动二、从不同位置观察盒子,体会观察结果的不同。
1、学生观察,记录观察结果。
2、交流观察结果,检验观察方法。
3、感悟小结。
这个大问题的设计是在学生前一次的初步观察体悟的基础上提出的,这样,每个学生都有独立观察,解决问题的时间与空间,而不同层次的学生所展示出来的“差异资源”又为互动生成提供了可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多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6---7分钟。
三、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观察,鼓励学生不断挑战。
一、1、从正方体的三个面观察。
2、观察老师拼搭的两个正方体,想象后与视图连一连。
二、按要求摆图形。
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初步体会正方体的每个面的形状都是正方形,通过想象与观察结合,学生初步感受图形与视图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1―2分钟。
四、全课总结。
学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
自我评价。
四、课后反思重建:
2023年数学项目化教学设计方案(汇总13篇)篇十一
教学目标:
知识: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理解9个词语的意思;了解多义词“生、开”在句子中的意思。
能力:能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根据段落大意,并能借助课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知道什么是中心思想,初步学会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情感:懂得农村经济发展快,农民生活富裕,靠党的经济政策好。
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是中心思想,初步学会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
1、知道什么是中心思想,初步学会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2、懂得农村经济发展快,农民生活富裕,靠党的经济政策好。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题,齐读。
2、同学们,看了课题,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3、你还有哪些问题想知道?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放声自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边读边思考自己想知道的问题。
2、读后交流。
说说自己已经发现了什么?
3、试着用自己的话把这件事讲给同学听。
4、说说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1、浏览课文,结合我们刚才的讨论,请你给课文分段。
2、同桌交流。说说分段理由。
3、集体交流。并说说各段的大意。
四、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看看从第一段中你能有什么发现?
2、划出自己有所发现的句子,好好地读一读。
3、读后交流:
重点理解:
“瞧,满桌的菜,竟是个蛋的天下:青椒炒鸡蛋,油煎荷包蛋,还有蛋面、蛋糕、蛋汤……”
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读好这句话,读出菜多,蛋多。
五、课堂作业:
完成作业本一、二两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学习了《数鸡》的第一段,现在谁来说说这一段主要讲什么?
过渡:
外婆家哪来这么多的鸡蛋呢?今天我们继续往下学习。
二、研读第二段。
2、抽生读这一段。
3、提问:
你知道“我”在外婆家一共数了几次鸡?
4、生自己站起来回答,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5、统一意见,明确理由。
“……一有空就去数鸡。”看出“我”数了很多次鸡。
6、再看看课文具体写了几次,分别用了什么方法数?
(1)自由读。
(2)交流。
7、再找找,“我”还用了哪些方法数鸡?
8、“我”数了这么多次鸡,数清了吗?
你从哪里看出“我”还没数清?(找出多处理由)。
9、同学们,假如给你一个机会去数鸡,你会用什么方法去数鸡?你觉得你能数得清吗?
不管是数得清,还是数不清,总之“我”是没数清,为什么“我”不写自己把鸡数清了呢?
(突出鸡多)。
10、再找一找,这一段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鸡多?
生读书,找句子。
交流:引导读出鸡多。
(1)啊,满满一箩筐蛋:白的,粉红的。
(2)院子里,公鸡、母鸡、白鸡……使我眼花潦乱。
(3)鸡听见这熟悉的声音一窝蜂似地拥来。
(4)并排十几个鸡筐里都有鸡在生蛋。
……。
并说明自己的理由。
11、思考:
三、研读第三段。
1、自由读这一段,思考:
从这一段中,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2、交流:
(1)重点体会外婆的话。
(2)我的心理乐滋滋的.仅仅是因为带回了三只小鸡和一篮鸡蛋吗?
句中的省略号表示什么?
用自己的话说说“我”心里为什么乐滋滋的。
四、学习“学习提示”。
1、默读提示,思考:这一学习提示告诉我们什么?
2、交流:
你从学习提示中读懂了什么?
3、小结:今后,我们要运用这样的方法去理解、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教后记:
本课教学设计,我觉得比较满意的有两处。一处是我让学生来数鸡,看他们是否数得清。反过来讨论“我”为什么数不清,说明了什么。这样欲扬先抑,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另一处是我的板书设计,从数鸡到一有空就去数,再到运用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数,最后到数不清,得出结论“党的政策好,农村发展快”。条理清晰,易于学生读懂、理解。最后一条曲线连回来,说明了只有党的政策好,才能有外婆家这么多的鸡数,才能有农村人民生活的富足。
不过,我也有个疑问。如果没有学习提示,学生是不是能领会到本课的中心思想呢?我看有困难。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2023年数学项目化教学设计方案(汇总13篇)篇十二
《课程标准》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在本节课中,我给学生创设了生活情景(装在杯子中的水的体积你会求吗?)学生听到教师提的问题训在身边的生活中,颇感兴趣。学生经过思考、讨论、交流,找到了解决的方法。而且此环节还自然渗透了圆柱体(新问题)和长方体(已知)的知识联系。在此基础上教师又进一步从实际需要提出问题:如果要求某些建筑物中圆柱形柱子的体积,能用刚才同学们想出来的办法吗?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从问题中思考寻求一种更广泛的方法来解决圆柱体体积的欲望。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因此,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在本节课提示课题后,我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要解决圆柱的体积问题,可以怎么办?学生通过思考很快确定打算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那么怎样来切割呢?此时采用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同学们有了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经验,经过讨论得出:把圆柱的底面沿直径分成若干等份。在此基础上,小组拿出学具进行了动手操作,拼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同学们在操作、比较中,围绕圆柱体和长方体之间的联系,抽象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这个过程,学生从形象具体的知识形成过程(想象、操作、演示)中,认识得以升华(较抽象的认识——公式)。
不足之处:
在学生们动手操作时,我处理的有点急,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探究的时间。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优化课堂教学,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数学知识的教学,必须抓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遵循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圆柱体积的教学,要借助于学生已经学过的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分析、推导、演示,发现新知识。推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实现教学目的。圆柱的体积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在有了圆柱、圆和长方体的相关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知识和技能上,通过对圆柱体积的具体研究,理解圆柱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计算圆柱的体积;在方法的选择上,抓信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想象、实际操作,从经历和体验中思考,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解决问题,体现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善于探究。在新的课改形势下,死记硬背这种肤浅的、教条的、机械的学习方式已经完全不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不利于学生健康的成长发展的需要,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去探索,思考,发现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觉得在练习设计上还可以下一番功夫。比如可以设计开放性习题:给一个圆柱形积木,让学生先测量相关数据再计算体积等等。
三、教师的语言非常贫乏。
在课堂教学中,评价语言是非常重要,它总是伴随在教学的始终,贯穿于整个课堂,缺乏激励的课堂就会像一潭死水,毫无生机。而精妙的评价语言就像是催化剂,能使课堂掀起层层波澜,让学生思维的火花时刻被点燃。教师准确,生动,亲切的评价语言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激励中学、自信中学、快乐中学,让教师与学生零距离地接触,我想学生的心理更能感觉到更大的鼓舞。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数学语言。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教师语言的情感引发着学生的情感,所以说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我这节课最大的失误是语言没有发挥出调控课堂驾驭课堂的作用。
2023年数学项目化教学设计方案(汇总13篇)篇十三
1、教学内容本身要有科学性,要做到内容准确无误,符合科学规范。
2、在设计教学内容如何教的过程时,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形式设计趣味化
在教学中,凡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都应该是我们设计小学数学教学时所使用的载体。如小学生喜欢的卡通人物的主人公,神话故事里的人物,都可以借用过来进行教学设计。还有形式喜欢的活动或运动形式,也可以是用作载体的教学形式。
例如:二年级第一学期《小统计》
教师设计摸球游戏,规则:10个球,摸出3个红球的为一等奖,摸出2个红球的为二等奖,摸出1个红球的为三等奖。让学生进行统计,并画出统计图。
(三)结构设计生动化
将一节课的内容通盘考虑来进行设计,而不是一盘散沙式的。只有对整节课通盘设计,一节课的结构与主线才能富有逻辑性。只有设计出逻辑性强、结构严谨的整节课,再配合前面所谈的对内容与形式进行的巧妙设计,才能为那些善于语言表达的教师上好一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
1.树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2.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
3.引入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4.选用开放性的教学内容
5.采用多样性教学方法
6.展开参与性的教学过程
一要体现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倡导的基本理念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主要包括:
1、评价目标的多元化。教师、学生、家长等多方面评价。
2、评价内容的多维度。两个纬度:一是学生的数学素养四个要求,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二是教学内容四个领域,即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念、实践与综合运用。
3、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可采用书面考察和成长记录袋、表现性评价、自我反省、数学日记等评价方法相结合。
二要明确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具体要求
1.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2.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3.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4.重视评价结果的处理和呈现,定性与定量两类方式。
教学内容主要指“课标”的“内容标准”中所规定的数学知识及其由内容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教学内容解析的目的是准确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做到教学的准、精、简。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有效开展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学内容解析要做到:
(3)正确阐述当前教学内容的上位知识、下位知识,明确知识的来龙去脉;
(4)从知识发生发展过程角度分析内容所蕴含的思维教学资源和价值观教育资源。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和安排师生活动方式的依据,是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的依据。清晰而具体化的目标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的数学学习。教学目标的设置与陈述要做到:
(2)目标指向学生的学习结果;
(3)目标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避免抽象、空洞;
(4)要用清晰的语言表述学生在学习后会进行哪些判断,会做哪些事,掌握哪些技能,或会分析、解决什么问题等等。
(5)明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具体内容,避免泛化。
学生学情分析的核心是学习条件分析。学习条件主要指学习当前内容所需要具备的内部条件(学生自身的条件)和外部条件。学习条件的分析是确定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材料的前提。鉴于学习条件(例如,内部条件包括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的复杂性,本标准着重强调如下要求:
(2)分析达成教学目标所需要具备的认知基础;
(4)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教学难点,并分析突破难点的策略。
教学策略是指在设定教学目标后,依据已定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为解决教学问题而选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策略分析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从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教学策略分析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并做到具体且针对性强:
(1)对如何从学与教的现实出发选择和组织教学材料的分析;
(2)对如何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情况选择教学方法的分析;
(3)对如何围绕教学重点,依据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学生的思维规律,
设计“问题串”以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的分析;
(4)对如何为不同认知基础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机会和适当帮助的分析;
(5)对如何提供学生学习反馈的分析。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数学学习活动,包括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和实践两个方面。从操作层面看,教学过程就是由教师安排和指导的学生数学学习的活动步骤和方式。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注意说清设计意图。
对教学过程的要求是:
(7)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学生学习的需要,恰当选择和运用包括教育技术在内的教学媒体,有效整合教学资源,以更好地揭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本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