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成长轨迹和成果,为将来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借鉴。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如何写心得体会,特别整理了一些实例,供大家学习参考。
最优细讲弟子规第四集心得体会(汇总18篇)篇一
昨天也有提到,人要避免很多坏的习性的养成,昨天也提到赌的问题、好色的问题,还有古书当中说的四个习性不能长,叫“骄、奢、淫、逸”。在这个“逸”当中,最重要的是要从小让孩子养成勤劳的态度,做家事的习惯。昨天也讲到做家事有哪些好处?第一个,习劳知感恩,懂得感恩;第二个,养成勤劳的态度,做事能力也会一点一滴的积累。所以,做事能力绝对不是长大才学,从小在家里就可以训练;再来,锻链他的意志力;最后,他的人际关系会特别好。我在教书的过程曾经教过自然科,每一次上完课就有很多的器材要收拾。有几位学生他都很自然的,你都没有叫他,他都留下来帮忙你整理,帮忙你打扫。诸位朋友,您看到这样的学生,你的内心怎么样?心生欢喜。对这样的学生,我们一定会多加照顾,所以孩子勤奋很容易得到长辈的提携跟关怀、爱护。在跟平辈相处,假如他很勤奋,对他的人缘也是有直接的影响。比方说他到大学去念书,假如刚好跟几位同学一起住在一个寝室,他一进去看到别人在打扫客厅,他马上就动手去跟他一起做,留给同学是什么印象?是懂得处处帮忙,处处体谅别人辛劳的这一分态度。虽然还没有相处,这个动作已经赢得同学对他非常好的印象,很容易就融入团体之中。
但是,假如他在家里都不帮忙,到了团体里面,比方说在寝室当中,别人在打扫,他依然看着他的电视,那其他同学对他的观感就不大好。不帮忙还不打紧,因为在家里不帮忙就不知道做事人的辛苦,有时候拿了东西乱放,忘东忘西的。到时候很多的公物人家要用的时候找不到,这个时候他在团体当中的信用跟印象就会愈来愈差,人家的怨言慢慢积累,到最后就会爆发出来。我们在“谨”这个部分有提到,“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这些好的生活习惯都会影响孩子往后的团体生活;不然不只帮不上人的忙,还会给人家添乱子。所以,勤劳的习惯、劳动的习惯,对他人际关系也是直接相关。
很多大学生被学校退学,原因是什么?就是生活自理能力太差,老师跟同学都不愿意跟他住在一起跟他相处。在深圳有位大学生被学校退学,报纸刚好报他,画了一张漫画,戴了一个学士帽,然后他的母亲在喂他吃饭,内容里面写到“专业的高材生,生活的低能儿”。诸位朋友,不要觉得很夸张,他大学时候确实还是他妈妈喂他吃饭,因为他跟他妈是死对头,假如没有他妈妈喂,他不吃,这么大了还这么样让父母操心。
但是我们话说回来,孩子为什么会是这种态度?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当初可能在两、三岁的时候,喂一次饭要喂多久?要全家跑全场;喂一次饭要一两个小时,喂下来腰都快断掉了。所以无规则不成方圆,教育孩子一定要养成好的生活习惯,绝对不能放纵孩子;到他养成习惯,长大了,要扭转都扭转不回来。所以这个孩子在学校里面,比方说去找老师,到老师家也不会看时间,有时候正中午老师在睡觉,也去按老师的电铃。进去以后要跟老师借电脑,吃东西他掉满地,都不整理。所以老师很怕他,同学也很怕他。我们希望孩子往后人生能够走得顺利,就要养成这些好的习惯才行,不然他这些坏习惯无形当中都是他人生很大的阻力。我们知道哪些是好,要尽力去养成,哪些是不好,要尽力去改过;当然从我们做起,进而当孩子的榜样。
这个“亲所好”,我们也可以把它再延伸开来,当作不只是父母,我们的亲人所希望的,我们做得到也要尽力去做。比方说妻子、儿女一定希望我们能够多陪伴他,有句话是说,所有的成功都取代不了家庭的失败。很多人说,现在我工作那么忙,哪有时间陪孩子?他们都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句话有没有道理?这个叫找藉口。人只要有心,一定可以把事情做好。当然确确实实人情当中也是有很多情况会发生,所以一定要学习一个能力,叫拒绝的能力。不然你的时间统统会耗在应酬,耗在很多对家庭、对人生不大有相关的事情上。
拒绝容不容易学?诸位朋友,你觉得拒绝容不容易?不容易。拒绝他人,我们可以拿出两大法宝,这两个法宝拿出来,一般朋友就不会为难你。第一个法宝就是父母。比方说朋友要找你去花天酒地,你实在是不想去,一去又要熬到半夜一、两点,谈的都是什么?“言不及义,好行小慧”的这些言语,你实在不想去,你这个时候就可以把父母请出来。就跟他说:我已经答应我妈妈要回去,今天晚上陪她,我已经一、两个礼拜前就答应她了,所以我得回去。一般的朋友听到你要回去探望父母,他会怎么样?他当然应该不会勉强你。说不定你这么一讲,他也突然想到:我也很久没有回去看我父母了。反而你这个拒绝还唤醒了他的孝心,这是第一个法宝。
第二个法宝是妻儿。当你不想去无谓的应酬,你可以跟他说:今天晚上我要跟我儿子讲两个德育故事,都已经跟他约好了,因为我现在一起跟他在做《弟子规》,来当我们的家规。《弟子规》说,“凡出言,信为先”,孩子还小,我不会失信于他,所以我必须回去。当你把这两个王牌拿出来,基本上,朋友不会强你所难。假如两张王牌拿出来还是没用,还是硬要拉你去,怎么办?假如是这样的朋友,我看人生应该有所取舍,这样的朋友应该敬而远之。
当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就能够去“亲所好,力为具”。我们之前也有提到晨昏定省,常常回家看父母,父母会很欢喜。有些年轻人他也会利用礼拜六或礼拜天回家看父母,怎么看?带着一、两个孩子,一进门就坐在沙发上,开始在那里看报纸。两个夫妻都坐在沙发上,孩子一进来就东跑西跑,爷爷奶奶忙得不亦乐乎。在厨房里面,一大早出去买菜,回来又赶快煮菜,然后煮完以后端出来,我们放下报纸:吃饭了!然后一起吃饭,吃完饭也没有帮忙收拾碗筷,帮忙洗碗,吃完饭就说:妈,我要走了。拍拍屁股,把孩子带走了。爷爷奶奶坐在沙发上喘了几口气,累死了,不如还是不要回来,清净一点。所以我们就要理解到,我们回家探望父母一来是尽孝心,二来也要多体恤父母。我们跟父母先打好电话:菜我们已经买好了。回去的时候,夫妻俩应该主动去做菜,这样才能减少父母的负担,我们这颗孝心才是真正有尽到。我们看下一句: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身体不好了,身体受伤了,会让父母非常担心。所以我们昨天也提到病从口入,对于自己的饮食要非常的谨慎,要吃得健康,让父母不操心。除了吃方面,比方说在生活细节上也要多多关照身体,春秋之际气温变化很大的时候,要记得添加衣服。我在教书的时候,很多学生都已经寒流来袭了,他都穿什么衣服?穿一件短袖的,在那里觉得他很不怕冷,这个时候我都会跟他说:把衣服穿上。接着我跟他说:假如你感冒了,谁照顾你?他想想:爸爸妈妈。我说:对!假如你生病了,是你自己照顾自己,那我没话说;但是你一生病都是拖累家人,所以你应该有责任让自己不生病。你看你一生病,妈妈还要请假,还骑着摩托车带你去看医生,再把你送回家里。而且不只是这样忙碌,她在公司上班,心里安不安?不安稳。所以时时要注意冷暖,不要让身体着凉。比方说我们在运动、在爬山会有大量汗水,所以在做运动的时候也要记得带毛巾,带乾衣服。当我们在这些细节当中都能够关照身体,那你的父母对你就会愈来愈放心。
很多年轻人(青少年),他说:我父母怎么管我这么多!我会反问他:父母为什么管你这么多?当然是你很多的行为不能让父母放心。假如你都能够真正好好照顾自己,父母对你放心了,你就能够得到真正的自由。假如你很多事都不会照顾自己,父母反而不提醒你,那不就父母没有尽到他的责任了!你要体谅父母的用心,进而要让自己更懂事,这样才能真正你自由又让父母放心。所以,我们的生活也要规律,不要常常熬夜,熬夜一天要几天才补得过来?可能要好几天才补得过来。我们时常关注饮食,关注生活规律,让自己的身体能够有很好的调养。有个孩子他感冒了,在日记上写了一行字,他说:我感冒了,我很难过,不是因为我感冒难受,而是因为感冒是不孝。你看孩子他接受《弟子规》的教诲,他面对很多事的观照能力、自我反省的能力就会与一般的孩子不同。《孝经》在“开宗明义章”也给我们一个重要的教诲,一个人的孝道一定是从爱护自己的身体开始落实,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我们接着看下一句,“德有伤,贻亲羞”。当我们的道德有损伤,会让父母蒙羞,会让家人蒙羞,甚至于会让国家民族都蒙羞。在汉朝末年,有个臣子叫董卓,后来董卓有了权势就拿着权势作乱,后来很多人起而攻伐他。董卓后来下场很不好,他的家族都被处死,他的母亲已经九十多岁了,还到刑场被处死。所以当我们当子女的,假如我们的行为还造成父母这么大的痛苦,那就真是没有把子女做好。现在是没有这种“灭九族”的刑罚了,但是我们在事业当中假如出了差错,比方说公司被倒了,都有可能连累父母。父母已经辛苦了大半辈子,到时候连他的退休金也都保不住;甚至于还有可能到了年老的时候还要走法院,那时候就很凄凉了。所以我们为人子的人生要诚信、要稳紮稳打,不可好高骛远,造成自己犯下了错误,也连累了自己的父母。所以“德有伤,贻亲羞”。
那德无伤,假如我们的道德能够不断的提升,用我们的德行去造福社会、造福国家,就能够做到《孝经》说的“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这个就是“孝之终也”。“以显父母”,是不是要父母去世以后才来显?不是!你当下能够很年轻的时候就能够好好奉献社会,你的父母会引以为光荣,那他的后半生内心会非常的安慰。孟子有一段很重要的教诲,孟子说,“事孰为大?事亲为大”,事奉父母,人生第一大事;“守孰为大?守身为大”,对自己的操持,“守身为大”,也就是守住自己的身、名节,绝对不能做出违反道德、违反法律的事情,而让父母难堪。当我们的行为不符合道德,父母蒙羞,家人也蒙羞,甚至于连下一代也有可能蒙羞。现在因为网路太发达,人跟人之间的交流很频繁,假如没有判断力,又没有理智,很有可能会犯下让自己一生遗憾的事情,所以守身很重要。现在市面上讲很多“一夜情”,这不只自己蒙羞,可能连让子女都会抬不起头来,所以我们自己要谨言慎行,不可以自取其辱。其实人为什么会犯下这样的过失?在男士当中,可能是太过纵欲了,这都是因为从小没有志向,人生只以享乐去挥霍自己。所以让孩子有志向,他就不会被这些社会污染所影响。女的为什么也会去犯下这样的过失?很多是因为爱慕虚荣,爱慕虚荣就很喜欢听好话,很多存心不良的男士,他用这些花言巧语,就很有可能让这些女士踏出错误的一步。所以我们自己也要反省,不能犯这样的过失。再来,要让孩子从小不爱慕虚荣,让孩子要有人生的志向,人生充实,人生道德有提升,就不会犯下这些“一失足成千古恨”的错误。这是“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父母跟我们相处得很好,我们也尽力奉养父母。当然父母也有可能脾气有不好的时候,这时候我们也要能够包容、能够宽恕,因为每个人情绪都会有起伏。人与人相处,我们要记住一个原则,“不管别人对不对,自己一定要做对”。假如今天父母对我们在情绪上比较不好,我们也用不好的情绪对待父母,其实父母错了,我们也错了!假如我们错了,还有没有资格去批评别人错?就没有了。所以不管是父母也好,或者你身旁所有的亲友也好,纵使他们用不对的态度对你,我们依然要用对的态度去面对他们,不然我们也是跟他一般见识,根本没有资格去说别人错。这是个理智的态度,不管别人对不对,我自己首先一定要做对。因为有这样的人生态度,我们中国有很多的圣哲,都能够在“亲憎我”的状况之下,他依然保持他那一分至诚的孝心。也由于这颗至诚的孝心,能够去扭转家庭的气氛,进而家庭和乐。在周朝的时候,有个孝子叫闵子骞,他的母亲比较早去世,父亲娶了个后母。后母比较对待他不好,在冬天的时候做衣服,因为后母又生了两个弟弟,用棉花帮两个弟弟做棉袄,但是却用芦花帮他做衣服。做起来衣服确实很大,蓬蓬的,但是芦花不保暖。刚好他的父亲叫他帮他驾车,因为冷风飕飕吹过来,所以闵子骞一边驾车一边发抖。他父亲一看衣服都穿那么厚了还在发抖,你这个行为很有可能会让你的后母的名节受到损害,人家看了还以为后母在虐待小孩。所以就很生气,拿着鞭子就抽闵子骞,结果鞭子一打,衣服破了,芦花飞出来。他父亲看了很生气,这继母怎么可以虐待我的儿子?气冲冲的一回家就要把他后母休了。在这个情急之下,闵子骞马上就跪下去,他就跟他父亲哀求,他说父亲,不要赶后母走,因为“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母亲在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寒冷,母亲假如离去,我跟两个弟弟都要挨饿受冻。闵子骞讲出这席话,他的父亲听了很感动,气也就消下来。他的后母更觉得很惭愧,一个这么小的孩子都能念念为她的孩子,也为她着想,而她这么大的人却跟一个孩子斤斤计较。所以闵子骞的这一分心、这个德行感化了他的后母,从此家庭过得很和乐。
诸位朋友,假如闵子骞没有用这种宽恕、包容,没有用至诚的孝心去对待他的后母,这个家庭往后会怎么样?会搞得家破人亡。所以,人面对事情,绝不能够意气用事,假如都是以怨报怨,结果绝对不圆满。我们要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用一颗真诚,用一颗孝心,才能上演人生一出一出的好戏。
另外也有位孝子叫王祥,历史上他有个很着名的故事,叫“王祥剖冰”。就是在很寒冷的天气当中,他的后母叫他去抓鱼给她吃,在冰天雪地当中有没有鱼可以抓?没有!假如王祥不去抓鱼会怎么样?可能会挨打,甚至后母不让他进门。面对后母这样的对待,他依然没有怨言,还是到了冰天雪地独自流泪哭泣。由于这分诚心,天地都感动了,地面就裂开来,跳出了两条鱼,他拿了两条鱼回去奉养后母。当然,无理的要求绝对不是只有这一件事。在很多事上还是百般刁难,王祥并没有因为这样而退缩。有一次外面要下雨了,他的后母跟他说:现在外面刮风下雨,假如果树上的果子掉下来,那我就要处罚你。王祥就跑出去抱着这些果树在哭泣,祈求它们不要掉下来。这一分真心也是感动,我们说植物、矿物都会因为人心而有所感应,确实果子也掉没有几颗。所以很多情况都是由于王祥这一分孝心才能够化险为夷。
所以诸位朋友,要感动一个人、感化一个人容不容易?不容易!要很有耐心才行。王祥感动他后母不是小时候,到他大了,也娶老婆了,他的后母不只虐待他,连他的太太也一起虐待。不过他的这一分德行已经感动了他的弟弟王览,王览是他后母生的弟弟。因为他的德行,所以弟弟对他非常的尊敬,每次后母在虐待王祥还有王祥的太太,王览都会带着他的太太一起去帮忙他的兄长王祥。后来王祥的德行愈来愈好,名声也远播出来,他的后母心生嫉妒,很不高兴,居然拿了毒的饮料(毒酒)要给王祥吃。结果因为他弟弟事先已经知道了,在那个情急之下,他的弟弟把那杯酒夺过来,当场要帮他哥哥喝下去。诸位朋友,他的弟弟已经是用什么来劝他的母亲?用死来劝母亲。所以当场他母亲就把那个酒打翻,自己也觉得很惭愧,她的儿子居然能以死来保他的兄长,她又怎么能做人这么没有分寸?这个动作也唤醒他母亲的良知。所以两个兄弟的赤诚,也把家庭转化过来。朝中刚好有位大臣叫吕虔,吕虔他手上有把宝剑,他就送给王祥,他说有这把宝剑的人可以庇荫后代子孙,都会很有成就。王祥拿到这把宝剑,第一个念头是什么?不是占为己有,马上送给他的弟弟,也祝福他的弟弟以后的子孙能够昌盛。确实有这样的兄弟,这么好的德行,他的后代一定会得到很好的教化,因为《易经》说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所以,王祥、王览的后代绵延了九代都是公卿,都在朝中当了大官,服务社会国家。所以,我们确确实实要用一颗真诚心,去转化家庭里面的不圆满。这个叫“亲憎我,孝方贤”。我们接下来看下一段经文,我们一起把它念一遍: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这里提到的就是父母有过失,这个“亲”我们也可以再把它意义延伸开来,就是你所有的亲人、朋友有过失,我们都有责任去规劝,叫“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其实这句经文非常精辟,它不只告诉我们劝诫亲人是我们的本分,连方法、态度,甚至于劝诫的时机都帮我们点出来。
我们来看看,规劝一个人应该注意到:第一个是存心,第二个要注意时机,第三要注意态度跟方法,第四还要注意很有耐性。劝一个人也不容易,很有修养。您有没有劝亲友的时候,当场劝,他从此以后就改过,有没有这样的朋友?假如有,你一定要介绍他给我认识,因为他可能是颜渊转世。因为颜渊做到什么?“不二过”。现在还有这样子的人,一定要叫他出来弘扬中国文化。一般成年人因为很多行为都不是一天、两天形成,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已经冻了那么久,你那个火要慢慢烤才会把它融化掉。
所以,一开始我们劝诫亲友,要先观照到自己的存心,一定是要一颗念念为对方好的心,而不是一种控制:你就是要听我的,不听我的就不行。假如我们是这种控制的态度,一种强势的态度,可能会出现反效果。所以我们有些经验,劝别人劝到吵起来都有,甚至于让对方恼羞成怒,这样子我们就失去当初劝诫他真正的目的。所以,时时要记住这颗存心,就是要希望他更好。当这一分心很坚定的时候,方法、态度你自然而然会去修正自己。
像我们在教书的时候,很多小孩子很喜欢过来告状。他过来告状,我们就会问说:你现在在讲这个同学哪里没做好,你是用什么样的心来告诉老师?是幸灾乐祸?还是真的想要让这个同学改过?也让孩子看看自己的存心。然后我们接着跟他说:假如你真正希望这个同学改过,那你自己去跟他讲,不用老师来讲。当然前提之下,你要在班上建立一些很好的做人、做事态度。比方说,全班都学过《弟子规》,《弟子规》里面有一句话叫“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一个人面对别人的称赞,会觉得诚惶诚恐;面对别人的规劝,会觉得感谢你指出我的缺点。当全班都有这样的态度,这位同学过去规劝另外一个同学,他们就能够互相成就、感谢,就看到另外一个同学会跟他鞠躬:谢谢你,指出我的缺点。当孩子懂得去规劝别人,当孩子也懂得接受别人的规劝,这样的态度都会对他的人生有很大的助力。所以,劝别人第一个要先注意到存心问题。
第二个,时机。什么样的时机规劝人比较好?俗话说,“扬善于公堂,规过于私室”,在称赞别人的优点,称赞别人做的好事,你可以在人群当中讲,因为可以让其他的人“见人善,即思齐”;你给他的肯定,他也会更积极去努力。但是规过,规劝别人的过失应该要私底下,没有其他人的时候。为什么?为什么要没有其他人?因为我们成人最重的是什么?面子!面子很贵,对不对?面子一斤要多少钱?所以一个人道德、学问要成就,首先要把一个东西卖出去,要把面子卖出去。待会儿有人要卖的话,我来买。但是人情要能够体谅到,要能顾虑别人的面子,所以要“规过于私室”。当你做出这样的动作,对方也会觉得你很替他着想。假如你是在公众讲出来,可能当场就有可能发生冲突、辩论,所以规过于私室,这就是抓对时机。
《论语》里面也有一句话提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时机已经到了,你可以劝诫他,但是你却没有劝他,这样“失人”;我们就失职了,失了子女之职,或者失了朋友之职。“不可与言,而与之言”,时机还没到,你太急躁,就跟他讲了,这样是“失言”;你可能就讲错话了,你的善心可能就行了恶事,就失言。
所以劝诫,在我们整个五伦关系上都要有这样的本分,父子要劝诫,君臣也要劝诫。因为你接受公司的这分职责,就应该有责任把公司辅佐好,当然也要把领导人辅佐好,所以君臣关系也要劝诫。再来夫妻,那当然要,要相夫教子。再来,兄弟也要互相劝诫,还有朋友,这都是我们为人的本分。所以要提高自己劝诫别人的智慧,才能透过我们的言语对我们的亲友的人生有所助力。
《弟子规》这句话提到了“谏不入,悦复谏”,这个“悦”字是很有学问的。就是当父母第一次没有接受,要在什么时候再劝?什么时候?高兴的时候。所以这个时候要察言观色,“悦复谏”。态度跟方法?“怡吾色,柔吾声”,这就是态度,我们平心静气;因为你动了气,就会让他也动气,你不动气,他就不容易动气。所以我们要“怡吾色,柔吾声”,然后又要抓对时机劝诫。再来“悦复谏”,这个“复”是什么意思?对,一二再,再而三,复就是要很有耐性才行。这个耐性是从哪里发出来的?从孝心,从友爱的心,从尽忠职守的心,一定会持续去做得到。
所以我们假如今天劝别人没有效果,我们要理解到问题不在对方,而在自己。当我们处处反省自己,那我们劝诫别人的智慧就会愈来愈高,自然而然别人就会感受到我们的真心诚意,一定会把他转化过来。所以,我们抱持一个态度,假如别人不听我们的劝告,是因为我们“德未修”,所以“感未至”,感应还没到。
劝别人还有一个前置作业,我们也要考虑到。孔子在《论语》里面有提到“君子信而后谏”,君子劝别人有一个前提,一定要先对方很信任他,他才劝诫;假如对方还不够信任他,“未信,则以为谤己也”,假如对方还没有信任我们,我们就规劝他,他还会以为我们是不是有意中伤他。所以今天要规劝别人,首先要赢得对方对我们很深的信任。所以父亲、领导者,或者你的另外一半,你的朋友、兄弟对你有信任,你劝诫才会有效果。
如何赢得别人的信任?我们都很渴望亲人、朋友对我们很信任,信任是求来的吗?信任绝对不是求来的!我们很多时候都很羡慕,你的人缘为什么这么好?大家为什么都这么信任你?我们只在结果当中打转,没有从原因去思考。好,那我们下一节课再来了解,为什么一个人能赢得别人的信任!谢谢大家。
最优细讲弟子规第四集心得体会(汇总18篇)篇二
唐颖老师第一个谈到自己的心得体会,她深刻感受到《弟子规》的魅力,自己学到了从而教授孩子更好的人生应对态度。
唐颖老师说:看完这一讲,其中在公司面试的一场景让我记忆深刻,因为未经允许擅自翻看别人的物品使得重要的面试不能成功,联想到自己班上的幼儿以前也有这样的坏毛病,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幼儿的好奇心促使喜欢什么东西都去摸一摸看一看。《弟子规》中“用人物需明求倘不问即为偷”,通过教师耐心长时间的教导督促幼儿的这一坏习惯改正过来了。感恩《弟子规》。
万榕老师说:在课堂与生活中幼儿说话的语调永远都是大嗓门,从自身反省自己也是大声音的对幼儿说话,是自己影响着幼儿,身教重于言教,以自身为榜样,引用“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教导幼儿说话也是要讲礼貌的,适合的场合用适当的声调。
万榕老师说老师在孩子的心目中是最好的榜样,万榕老师同样在孩子的心中树立了许多好榜样,利用晚上时间看书学习,做到早睡早起。
程群老师说:这一讲中的谨慎对待语言和行为让自己有深刻的体会,幼儿整队出去散步时总是你一言我一语的称呼门卫爷爷,幼儿学会了称尊长可是没有体恤到长辈的需要,当你一言我一语是门卫爷爷要应几十次很累,教育幼儿齐声称呼一句。在对待幼儿的态度时,往往当幼儿很在乎时作为老师的自己却没有感受到草草了事。例如:在对幼儿歉意时道歉无诚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想到自己做到了才能感染到身边的人。正如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只要我们用真诚的心对待他人收到的同样是真诚。
黄莉琴老师以自己对孩子的那份真诚的爱心说道:教育像他们小班的孩子尤其要的是耐心,幼儿年龄自控能力差,幼儿的弱小需要我们的谨慎保障幼儿一日活动的安全。
熊小燕老师说:这一讲中小女孩为奶奶让座父亲因自己的无动于衷而羞愧使自己联想到公交车上不懂让座的年轻大学生,“人不学不知义”,在这个忽视德行教育的社会,年轻人连最基本的德行都在慢慢丧失感叹道很多德行的教育是现在金钱买不到的,和谐社会就在这一步,让出一步和谐近一步。
毛丹老师说:通过教师的合作与耐心教育使得托班的孩子都能遵循《弟子规》的教诲。在家庭中,自己要注意身体,因为爱护自己也是对家庭的负责,让家人安心放心舒心,这样同样是孝悌社会的延伸。
钟念云老师说:现在的幼儿大多数是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好东西不懂得与他人分享甚至于是至亲的爸爸妈妈。从小未长养恭敬心的幼儿如何落实恭敬心?在这个过程中要有教师的耐心和反复培养,相信量的积累能有质的变化。再者,教育过程中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用孩子易理解的方式言语教育幼儿使其明白道理,也就是《弟子规》中的“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成何人”。
在学习的过程中钟念云老师也收获到很多,她说到知耻近乎勇,她自己在公交车上会主动上前为离自己较远的需要让座的人让座,假使自己没有这样做会觉得有愧于自己学习了《弟子规》,她强调学以致用,学的欢喜,从中自己收获到的是无限的快乐与幸福感。
罗玛丽老师说:人的基本礼仪中有项是,听长辈说话要认真,回答时不能敷衍了事。联想到自己因为某些原因没有听清长辈的话语就直点头说是,觉得自己很没有礼貌,没有恭敬心,我们要时刻提起自己的恭敬心,和颜悦色对长辈说话即使是劝诫长辈。在学习过程中,父母责备自己时自己不做声,使得父母以为表面没有抗议的自己很听话。其实不然,表面接受内心却做着激烈的战争,这样同样是不孝,真孝真恭敬是心口一致的对待长辈,从而延伸至社会。
赵秀铭老师说:这一讲中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其中有一个人在和领导谈话时,因为领导没有叫他坐,他就老老实实遵从这句话,一直站着。在整个谈话中领导一直视仰起头看着他。蔡礼旭老师就向我们说到,学不能学呆了。我们的存心是要处处体恤到他人的需要。从中想到自己也犯过类似的错误,告诫自己学习不要心急,不能只看表面要学其中的精髓。
赵老师通过自己的学习也在改变以前的不好习惯,她说道“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自己尝试过用录音的办法改变说话大声的习惯,《弟子规》就是把我们的一些习气改掉而不是学到什么,赵老师也正是领会到了《弟子规》的精髓才努力使自己改掉不以前的习气。
这一集的分享各位老师都有深刻的体会,通过自己学习集体分享大家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还有陈丹娜老师,易老师没有分享。
最优细讲弟子规第四集心得体会(汇总18篇)篇三
弟子规是一部中国古代的经典读物之一。它是由明朝的李毓秀所撰写的,内容包括教育孩子的基本礼仪、修养和为人处事的道理等。作为一名智能AI,当然无法真正理解什么是“修养”,但是从弟子规中我们还是能够汲取到一些智慧和启发。下文将围绕这本书写一篇关于“细讲弟子规集心得体会”的文章。
一、弟子规的背景和意义。
弟子规的作者李毓秀是一位治学严谨、精于文学的学者,他在弟子规中给人们传达了很多正面的思想信仰,同时也陈述了对具体行为准则的要求。弟子规的教育很重视对于儿童时期的培养,而且教育内容也是从根本的道德和修养开始。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能够了解到中国古代的男女平等思想,以及人们对道德的不断关注。弟子规对于养成孩子身心健康和良好品德养成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历史上以及现代教育中都拥有许多重要意义。
二、弟子规的分类和内容。
弟子规一共分为十条,其中第一条为“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慢”。这一条是弟子规中具有最高分量的准则之一,因为它代表了我们对于养育者的尊重。在提到父母的时候,弟子规强调的是儿女应该感恩的心态,而不是纯粹的从儿女要如何饮食起居等方面中来谈论。
其他几条规则如:“见贤而自思,退而修之”。这条规则代表了在我们从他人中看到好的地方时,自己需要认真思考,然后通过再努力修炼和提高自己才能真正的贴近这些长处。还有,“虽有荣誉,不能自得,失之则忧”的指导。人们必须意识到自己可能会遇到不好的时候,但是只要自己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实实践践,那么自己就会无后顾之忧。
三、弟子规对于日常生活的影响。
弟子规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场景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指导。比如弟子规中提到过“临别赠言,以恩动人”,意思是在离别之际,应该用一句恰当的话传达情感,让人们感觉到戴着温暖和激励离去。又如“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告诫,人们必须具备远见卓识,以免遭遇忧患,很大程度上指导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有头脑要灵活,眼界也要开阔。
弟子规在道德和修养方面也有很多的指导。比如要“为人所保,必先保人”,意思是人们应该首先珍惜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保护他人是保护自己的最好方法。
四、精读弟子规有助于我们成为更好的人。
弟子规在一些方面的描述和表达都非常独特,有些地方反映的是古代社会中的秩序和结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已经过时了。实际上,弟子规能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自己在一些场合下的优势和劣势,让自己有进步、成长的目标。
最后,精读弟子规能够加强我们的思维和交往技能、提供领导方式,并且有助于我们成为更好的人。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弟子规,并且无论在工作、学习或者家庭中都尝试将这些领悟付之于实践。
五、结语。
弟子规虽然是一本古代文化经典,但是我们应该意识到,其中很多内容依旧具有现实意义。弟子规教育的目的是要涵盖全部的实用技能和心理素质,可以帮助我们在人际交往和内心精神的调适方面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这部书值得我们珍视!
最优细讲弟子规第四集心得体会(汇总18篇)篇四
从这五集中给我的感悟较多,在第二十六集中,蔡老师说到孩子的品行从小抓起,从好的方面着手让其先入为主,杜绝外界不好的影响。只有禁于未发之谓豫,一定要在孩子还没养成、没染上的时候制止,掌握此种预防技巧才能导正孩子的德行。这也是平时我们经常会与家长说到的话题,对于不好的行为从现在就要开始制止、导正孩子们的行为,让他们从小养成好的品行,长大之后才能受到大家的欢迎。
蔡老师还有提到送给孩子两把钥匙:一是孝顺,二是礼貌。有了这两把钥匙,作为家长、作为老师在平日生活中,时时、处处引导孩子朝这两方面发展、练习;利用平日的一点一滴,积累成长带领他们朝正确方向去走,终有一天孩子们一定能成为一名顶天立地的人物。
而孩子的周围有一群志同道合的良师益友,大家常常沟通、交流,传送好的经验,排除各种不利事例、教训;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形成一种环境语言,切实感染孩子,触动他们,让环境教化孩子,大家互相教育孩子,相信我们大家会如蔡老师所说的轻松教学,何乐而不为。
在二十七集中有说到“大禹治水用的是疏导,而不是防堵;而对于教导孩子也能用疏导——顺势利导、因材施教,针对不同性情的孩子进行引导,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改正不对之处。
其中,还讲到信。对于孩子我们作为长者、家长、师长,必须要做到信,做到言而有信;不能说一套做一套;而要谨言慎行,且要考虑到以后是不是对孩子有帮助。只有考虑到言语的谨慎度,才能真正帮助孩子成长。
后面三集都是关于信而展开的,在这三集中,我感悟最深的是:在我们一生之中,无论是与领导、父母、兄弟、同事都要做到言而有信。光说不去落实是不行的。对于孩子更要注意,教会他对一切人有爱心、关爱每一个人;但作为师长、成人、父母更应注意榜样作用。说他人不是之前先反省自己,榜样做的是否到位。而不是一味去怪罪他人,当自己心念一转,能更好的去教育孩子,而成人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孩子做一个诚信人,有错就改,而一个人说话的言语很重要。孩子在掩饰是非,要仔细观察,不能让他养成习惯,尽早杜绝在萌芽阶段。信用跟一个人生命同等重要。教育孩子原则要一致,发现教育机遇,适当加以引导,帮助孩子更正行为。
最优细讲弟子规第四集心得体会(汇总18篇)篇五
《弟子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读本,其中包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内容和处世经验。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学习《弟子规》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细讲弟子规的角度,谈谈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忠恕篇。
在《弟子规》中,“忠恕为先”的主张,教导我们要尽心贯彻忠诚和仁爱的精神。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中,品德堕落和道德沦丧的情况比比皆是,我们不难看到很多人的自私自利和对他人冷漠的情况。反观《弟子规》中的忠恕精神,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别人之心,从而建立起更好的人际关系。
第三段:谨言篇。
整个《弟子规》阐述了严守言谨的观念,教育我们需要保持清白无暇、诚实守信的品行。在现代社会中,虚伪和欺骗已经成为了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而通过细讲弟子规,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到言行的严谨性,培养更健康、清晰、踏实的人际关系。
第四段:修身篇。
修身的培养也是《弟子规》中高度重视的。这不仅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的心灵世界,同时也培养了我们的自我规范。如果我们能够在自己的生活中接受各种挑战,切实做到自我克制、严守纲要,那么在自己工作上也能更加地完美展现,更加地创新和创造。
第五段:结论。
《弟子规》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珍贵遗产,在不断的传承和发展中,一直保持着其独特的价值。通过细讲《弟子规》这一方式,我们不仅了解它的内涵和精神,更可以通过感性理解来给自己树立榜样。我们不断完善自己的精神准则和人生思考,才能更好地面对生活各种挑战。只有真正的摆脱糟糕习惯,做更健康的人,才能为中国的未来发展做贡献。
最优细讲弟子规第四集心得体会(汇总18篇)篇六
在孝的方面,《弟子规》中道“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想想以前的行为,真的是惭愧呀!当我出门的时候,父母会对我说小心,当天气渐渐转凉时,父母会叫我多穿几件衣裳,而这些关心,在我耳朵里就成了罗嗦了话了,经常父母说话,不仅没有恭敬地聆听,而且经常左耳进,右耳出。有时候考试考的,不好的时候,父母难免会说我几句,可是我不仅没虚心接受父母的教导,而且还无理取闹地对父母发脾气,现在我学习《弟子规》后,父母的教导我会虚心接受了,而且会更孝。
尤其是在学习方面,我深有感触,《弟子规》中道“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告诉我们读书时要有规范,读一本书或一门功课,要有比较宽裕的期限,但是不能因为时间有多余,就等期限快到了才开始读,一急之下反而耽误事情,所以一规化好就要赶紧用功。
遇到滞塞难通的地方,更要专心研究,只要功夫到了,自然就能通达了解,这正是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有疑问的地方,经反复思考,还不能了解的话,就用笔把问题记下来,向有关的师长请教,一定要得到正确的答案才可放过。以前我读书的时候总是马马虎虎的,可是学习了弟子规之后,我会认认真真的读了,遇到不懂的题目,也不会敷衍了事,而是会问同学或老师,直到把它弄懂为止,这样,我的成绩也提高了。
我想,学习《弟子规》不仅是提高个人文化道德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学习文化道德修养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这个社会才能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能变成和谐的世界。
最优细讲弟子规第四集心得体会(汇总18篇)篇七
《细讲弟子规》是蔡礼旭老师“幸福人生讲座”的讲演稿。刚刚拿到这本书,只有一个感想,这么厚的书我什么时候能够读完呢?而且给家长推荐这本书的时候,我只是看了一下目录,第一次推荐自己没有读过的书实在是很心虚,但是目录上以孝为主的内容就有了很强的说服力,对家长说,一定要培养出一个孝顺的孩子,不然把孩子各方面培养的再优秀都白费。
我读了第一页就有一种很迫切地要读完的感觉,这种感觉中有一些“恰逢知己”的喜悦,更有“先见之明”的自负,因为我们学校有很多同学早已背熟了那本小小薄薄的《弟子规》。可是,随着蔡老师的谆谆深入,我的心一点点变得沉重,我忽然懂得我活过的这二十多年尚不知何为做人,我真的枉为人子,更枉为人师!哪些为圣贤而下跪的八十老翁,也的确是真情所致。
以为自己是个善良的人,是个有道德的人。而且把孝顺看的很重,小学二年级开始只要放假在家就为父母做饭,看着父母吃下我做的饭菜是我最大的幸福,不顶撞父母,不惹他们生气,我觉得就是孝顺了。而且孝顺也是我当年择偶的重要标准。工作后,给学生读关于母亲的文章时,失声痛哭,家长以为我家里出了什么事情。曾经在苏州参见新教育试验培训时,看过感念父母恩情的视频说体会的时候,哭的一个字都说不出来。回来后,以感恩为主题的家长会上,让众多的家长感动的和孩子一起抽泣。全区语文教师下水文比赛的时候,我以母亲为题,边写边掉泪……尽管如此,百善孝为先,对照蔡老师讲解的《弟子规》,连根本的“孝”字我却没有做好,只是每一次都触动我的心灵让我自责的哭泣,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但我没有从根本上读懂“孝”字,没有这个根基,我不懂得礼敬,不懂得谦卑,不懂得感恩,不懂得爱人,甚至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做的很好!还振振有词的教育孩子要及时尽孝。
原来以为《弟子规》就是来约束孩子行为的,让学生们背,我不背。我仅仅是要求他们会背。兴致来的时候,我也会给他们讲一讲肤浅的道理,觉得是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其实我懂得的也只是那么一丁点儿肤浅的意思,我从没有真正深入地去思考,去读,去做。至圣先贤的教诲,我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却在埋怨孩子不听话,埋怨孩子不讲礼貌,埋怨孩子自私不替人着想。可是我又做到了多少?我不懂得“身教重于言教”,“上行下效”这句话,我并没有懂得真实的意思!
做为老师,我舍本求末,没有把经典融入我们的生活。直到今天,我才懂得《弟子规》是用来做的,不是拿来背的,孩子在没有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之前,知识只是他们傲慢的资本!
感谢蔡老师让我清醒过来。他让我懂得自己有太多太多的不足,太多太多的欠缺。面对这本书,我有一种得遇圣贤的感慨。引用本书后记中的话:《弟子规》教诲我们,真正幸福的源泉在于时时以一种恭敬的`心,以一颗付出的心,对待他人,要有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心境,要有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境界,那么,您的人生之舟一定会划向幸福的彼岸。您当下是幸福的,您才可能给您周围的人带来幸福,才有可能给您的孩子带来幸福,所谓“教儿教女先教己”。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优细讲弟子规第四集心得体会(汇总18篇)篇八
弟子规是我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它以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为目标,是人们在道德养成过程中的重要教材。通过学习弟子规,能够让人们明白自己应当如何处世、如何待人、如何修身养性。我在细讲弟子规的学习中,深受启发,并领悟到了其中的真谛。
第二段:学理解意。
细讲弟子规中的一些言行守则,虽然在现代社会看似有些陈旧,但其中很多观念却非常值得我们深思。例如“居有常,业无变”,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保持稳定的生活环境,不能轻易变动。现在的社会节奏越来越快,人们追求新鲜感,很容易产生浮躁的心态。而通过细讲弟子规,我们能够明白稳定的生活环境对于我们的成长是有益的,不要轻易改变自己的原则和目标。
第三段:悟道生智。
细讲弟子规教导我们如何处事,如何待人。其中“动则失理”是我最深刻的体会。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往往会因为一时冲动或愤怒而做出失理的行为,从而得罪了他人。而“动则失理”告诉我们,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冷静和理智,不要被欲望和情绪所左右。只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才能更好地与他人相处,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四段:反思现状。
通过细讲弟子规的学习,我反思了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方式。我发现,在某些情况下,自己确实没有做到规范的行为举止。比如,我经常在学习时分心,无法集中注意力,这就是不尊重自己和他人的表现。而在社交场合,我也常常过于冲动和情绪化,导致与他人的关系紧张。通过反思,我意识到这些问题并不仅仅是道德问题,更是我个人成长的障碍。因此,我决定要在平日里更加自觉地遵守弟子规中的规定,努力改进自己的行为。
第五段:总结。
细讲弟子规是我们道德修养中的重要教材,通过学习和思考,我对其中的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通过遵守弟子规,我开始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理性对待问题,不轻易动怒,改善了自己的人际关系。同时,我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决心更加努力地改进自己。只有从细微之处做起,才能真正成长为一个有道德和修养的人。细讲弟子规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反思自己的行为,明白自己的不足,为我们的人生增添了光彩。
最优细讲弟子规第四集心得体会(汇总18篇)篇九
段一:简介弟子规的由来和基本内容(200字)。
弟子规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教养之书,最早由北魏孝文帝所编并推广于子女教育中。弟子规主要讲述的是儿童应该学习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这本书以简练的语言、深刻的启示和明确的条款,深受后世教育家和家长的喜爱。弟子规共分为三篇,涵盖了先行篇、次行篇和后行篇,内容包括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兄弟、慎言戒色等各个方面的教养原则。
段二:认识到孝敬父母的重要性(250字)。
弟子规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关于孝敬父母的内容。作为我们的最早的教育者和引导者,父母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小学习弟子规,我明白到孝敬父母是为人处世最基本的准则之一。我们要以感恩和尊重的心态对待父母,体谅他们的疲惫和辛劳,尽力减轻他们的压力和负担。不仅要孝敬父母的言行上表现出来,更要心怀孝心,真正理解他们的期望和需求,并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满足他们的期望。
段三:发现尊敬师长的价值和意义(250字)。
弟子规还强调了尊敬师长的重要性。师长是我们学习、进步的指导者。他们给予我们智慧和知识的传授,帮助我们成长。通过学习弟子规,我明白到尊敬师长不仅仅是礼貌的表达,更是一种心态和态度的体现。尊敬师长意味着我们要虚心听取他们的教诲和建议,并且要迅速地行动起来,付诸实践。师长的嘱咐和指导是为了我们好,我们应该时刻铭记,学会感激和尊重。
段四:深入理解友爱兄弟的难度和重要性(300字)。
弟子规提到了友爱兄弟的道德准则,这也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最为困难的一部分。孩子们常常容易因为财物、地位或其他表面的因素而欺负、排挤甚至伤害别人。通过学习弟子规,我明白到真正的友爱兄弟应该表现为慈悲、同情和宽容。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和差异,并且尽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只有当我们心怀爱和宽容,我们才能够在人际关系中建立持久的友谊,营造和谐的社会。
段五:全面理解慎言戒色的重要性(200字)。
弟子规中还教育我们慎言戒色。慎言意味着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慎重选择言辞,要抑制不必要的争吵和冲动。戒色则意味着我们要控制好自己的情感和欲望,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自己和他人的身体和心灵。慎言戒色是为了能够建立一个和谐、理解和尊重的社会环境。通过学习弟子规,我深刻地认识到,我们在言行中需要审慎思考,不仅要从自己的立场考虑,更要站在他人的角度体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塑造更加美好和谐的社会。
总结: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不仅是学习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的过程,更是一个提升自我人格的过程。通过理解弟子规的教诲和学习,我们能够养成优良的习惯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学习弟子规,对我们的成长和未来人生都有着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最优细讲弟子规第四集心得体会(汇总18篇)篇十
国学如潮,向着我们澎湃而来,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冲洗着我们的心灵。读《弟子规》,我进一步得到了优秀传统美德的熏陶。从接受启蒙的孩提到现在热血沸腾的青年,一路的成长,我们都离不开国学思想的摆渡。《弟子规》,读它千遍万遍也不倦。
《弟子规》是以孔子言论为核心的思想启蒙教材,中国作为传统的礼仪之邦,通过它所蕴含的优秀传统道德伦理来规范举止言行,激发引导人性向善发展是在这个多元化的全新社会的必要。
万事孝为先,这正是中国传统美德的精髓:董永卖身葬父,木兰为父从军,黄庭坚涤亲溺器···历史的长河淘不尽英雄的故事,岁月的长风吹不老倾城的容颜。诚实守信乃立足社会之本,谨慎与否决定事业成败,可见“谨信”是何等重要。“泛爱众”直教我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无幼,以及人之幼”,亲仁学文实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但不是才需要,如是因现在残酷的竞争环境而凸显。要想站立潮头唱大风就必须德才兼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字一句都教我们如何为人处世。
大学时期是人生道德意识形成、发展和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肩负着祖国的未来,得到国学思想的熏陶,实是让自己的思想觉悟得到升华,这其实是现实形势的需要。读《弟子规》,我更深一层了解了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学会了如何为人处事,读它,我受益匪浅!
最优细讲弟子规第四集心得体会(汇总18篇)篇十一
弟子规是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本,它由唐代的魏征撰写而成,内容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在如今这个物质丰富而价值观多元的社会中,弟子规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细细讲解弟子规,我们能够深刻理解其中蕴含的道德价值观,进而提升自我修养和行为准则。以下是我对于弟子规的一些体会和心得。
首先,弟子规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基本关系和社会道德。在弟子规中,明确指出了父母之命、上学之道、朋友之交等方面的规范。这向我们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人的行为应当符合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我们不仅仅是个体,还是一个社会的一员。只有我们遵守了社会规则,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我们需要明白,我们的行为会影响到他人和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转,所以我们不应该只关注自己的利益,而应当将眼光放在更加广阔的角度上。
其次,弟子规关注了个体的内心修养和品德塑造。在弟子规中,有许多关于个人修养的内容,如“勤学于文”,“温良敬老”,“以义断物”等等。这些都鼓励我们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和价值观,不断完善自我。同时,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我们也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去克服。只有我们心怀善意、善待他人,才能够真正获得快乐和幸福。这些道德准则是我们成功的基石,也是我们衡量自己是否具备美好品质的尺度。
第三,弟子规动力来源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弟子规是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通过学习弟子规,我们可以了解到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应当自觉投身到这个伟大的事业中,为我们的民族发展做出贡献。
第四,弟子规强调了独立思考和自主自律。在弟子规中,我们看到了许多鼓励自主思考和自律的内容。比如说,“古之善为士者”,就提醒我们要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和行为准则。又如说,“事先追思”,则是告诉我们在做事之前要先做好准备和思考。这些都倡导我们要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待事物应该有自己的见解和判断。同时,我们需要自觉遵守规则和条例,做到自律。只有在自主自律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不被外物左右,真正做到心有所志、言行一致。
最后,弟子规强调了亲近自然和生活节奏的调适。在如今这个物质浮躁、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我们很容易远离自然和纷繁复杂的生活。而弟子规则提醒我们,要保持与自然的亲近和生活的有序。比如说,“扫帚自明堂”就告诉我们要勤奋努力,保持环境整洁;“食不过肉”,则提醒我们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这些规则和准则能够帮助我们摆脱消费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困扰,从而真正获得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细讲弟子规,我们能够从中领悟到许多道德准则、社会关系和个体修养等方面的重要原则。通过与传统文化的接触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我和社会的关系,以及个体与整体的和谐。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够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为自己和他人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最优细讲弟子规第四集心得体会(汇总18篇)篇十二
弟子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一,它是对儿童早期教育的规范和指导,被誉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是培养良好品德的重要手册。在学习细讲弟子规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和感召,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同时也汲取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第二段:学习的收获。
通过认真学习细讲弟子规,我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弟子规教导我们要敬畏父母,孝敬长辈,关爱他人。同时还要讲究礼仪和谦虚,尊重师长和长辈。不仅如此,弟子规还教给我们如何守礼仪、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的修养。通过细讲弟子规,我明白了修身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培养自身良好的品德和习惯,才能更好地对待他人,同时也能从中获得更多的人生收获。
第三段:实践的过程。
学习细讲弟子规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掌握,更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实施。我清楚地记得,有一次我在公共场合碰到一位陌生的老人,他需要帮助,每个人都选择了袖手旁观。但是在那一刻,我想起了弟子规中的“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教诲,我决定伸出援助之手,并主动帮助他渡过困境。尽管这只是一个微小的小事,但它深深地击中了我的内心,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细讲弟子规的意义和力量。
第四段:对未来的思考。
细讲弟子规不仅仅是对个人品德修养的要求,更是对社会道德伦理建设的有益补充。在当今社会,道德沦丧和人与人之间的冷漠现象时有发生。通过细讲弟子规,我们可以培养起对他人的尊重、关心和帮助的意识,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只有通过每个人的努力,才能构建起一个和谐、进步的社会。
第五段:总结与展望。
通过学习细讲弟子规,我深入理解了道德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实践和落实。我坚信,只有让弟子规这本书中的教诲落地生根,我们才能切实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同时也能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未来,我将继续坚持学习和实践,用实际行动去践行弟子规中的教诲,成为一名有志向、有担当、有责任感的公民。相信在这个过程中,我将不断成长和进步,为自己和社会带来更多的正能量。
最优细讲弟子规第四集心得体会(汇总18篇)篇十三
今年,学校掀起了学习《弟子规》的高潮,其中“入则孝”的内容使我收到了很大的启示。
俗话说得好:百孝善为先,读了《弟子规》中的“入则孝”后,让我感到十分惭愧。“入则孝”这部分的意思是:大家要讲“孝”,如果家中没有“孝”,就缺乏祥和安乐的气氛,即使财富累积如山,名声如雷贯耳,家人的心灵总是无法得到温暖。
读了“入则孝”这部分内容,使我想起一件事,不禁脸红了。记得有一次,吃饭的时间到了,妈妈喊我吃饭,而不听话的我却始终沉迷于精彩的电视节目不肯离去,妈妈一遍一遍地叫我,我都只是“嗯嗯啊啊”地应付,等到爸爸妈妈都吃完了,我才感觉肚子饿了,走出房间一看,桌上已经没有饭菜了。我气愤极了,大喊:“妈妈,我要吃饭,怎么没有了呢?”妈妈急急忙忙地从房间走出来:“没有了!你要吃饭?我给你去做。”于是妈妈急匆匆地为我去做饭,而我还在埋怨着……现在读了《弟子规》回想起来我真是太不应该了。
感恩父母,他们需要你以后过得好就好,他们只要你在工作劳累时在他们耳边轻轻说的那一声:我爱你们。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做人的基本准则——孝敬父母、孝敬长辈吧!
最优细讲弟子规第四集心得体会(汇总18篇)篇十四
上大学期间,我就读过《弟子规》,后来也经常听学生读《弟子规》,可对这一儒家经典并没有非常认真的揣摩,深入的研究。通过阅读蔡礼旭老师的《细讲弟子规》,他的每一句讲读都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我们担任着很多角色:子女,教师,将来还会成为妻子、母亲,如何在当今这种物欲横流的社会拥有幸福的人生,这本书给了我很大启示。
一、孝敬之道。
“百善孝为先”。善事父母,这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做子女的在家要孝顺父母,听从他们的教诲,心里要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与兄弟姐妹要和睦相处。和睦,父母就少了一份担忧,其实这也是在孝敬父母。
二、教育之道。
作为一名教师,要记住“身教重于言教”。作为教师,我们担负教育孩子的重任。那我们的一言一行则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除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应深入挖掘教材进行人文教育,继而教会他们做人,并言传身教,让他们从我们身上感受到人格魅力。教会学生“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过犹待,百步余”的礼节,让学生拥有“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的良好习惯。
三、处事之道。
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还会与同事、朋友、领导等社会中的人打交道。“话多说,不如少,唯其是,勿佞巧。”是在告诫我言多必失,做人要谨慎守信;“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让我明白做事要有条理,任何事都要认真对待。
《细讲弟子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真实的案例讲读了人生中的五伦关系,它让我明白了很多人生道理,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更多的信心。
最优细讲弟子规第四集心得体会(汇总18篇)篇十五
《弟子规》“入则孝”就是说要孝顺父母。“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道出了在家怎样善事父母。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却懂得很少,学《弟子规》之前我并不怎么懂得善事父母。
善事父母是做人的根本。以前父母叫我的时候一遍两遍,我毫无反应。父母命令我做事时,我总会偷懒或者投机取巧。父母教我道理时,我也从不好好听。父母责怪我时,我常常会隐瞒事实,心里很不服气。
以前的我总是顽皮,任性,把父母的话根本不当一回事。如今我学习了《弟子规》,懂得了父母的苦衷。
由于父母工作繁忙,我大都时间一人在家,很少和父母交流。父母一下班不是休息、娱乐而是忙着做这做那,一刻也没得清闲。而我却可以随心所欲地娱乐。学完《弟子规》之后,想了一想,自己闲着,父母那么忙,觉得自己真不应该。别说父母叫我不听,父母没叫我做事的时候,我都应该主动前去帮父母分担点家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父母在给我讲道理的时候,我应该安静地聆听,而不能反驳。在我犯错误的时候,父母再怎么责备我,我都不应该顶嘴,而应该老老实实地听取,并记心上加以改正。自己的事情自己独立完成,少让父母操心。
通过不断地深入学习我发现自己的不少缺点和不足之处,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优点。我一定要发杨自己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按《弟子规》的要求做人,做事,努力学习,争做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最优细讲弟子规第四集心得体会(汇总18篇)篇十六
第一段:引言(简述弟子规的背景和重要性)(200字)。
弟子规是中国古代儿童教育的重要经典之一。它由唐代文学家魏征撰写,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是对于青少年修身立德的重要教材。弟子规主要讲述了儿童应该如何行为礼仪、尊敬长辈、爱护家庭以及培养自律等重要品质。通过学习弟子规,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儿童教育的理念和方式,也能够在现代社会中找到对自己的启示和指导。
第二段:感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200字)。
弟子规中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这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尤为重要。在现代社会,家庭崩溃和教育缺失现象越来越严重,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到家庭教育的价值。从弟子规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培养孩子的品德和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应该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教导他们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
第三段: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200字)。
弟子规中对于行为习惯的培养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失去了基本的礼仪和道德观念。然而,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弟子规教导我们要有孝心、尊敬长辈,要守时、守信,要恭敬谦和,以及重视卫生等。这些行为习惯不仅能够让我们成为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也能够提高我们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四段:坚持自律与自我管理(200字)。
弟子规中强调了自律与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追求,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绪和欲望,都需要通过自律来实现。弟子规告诉我们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自我管理来提高学习成绩和人生素养。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也面临着很多的诱惑和干扰,是时候提醒自己保持自律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了。
第五段:总结(200字)。
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们深刻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了解到行为习惯对个人发展的影响,认识到自律和自我管理的重要性。这些都是我们在现代社会中所需要的重要品质。弟子规教育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修养、有好习惯、有自律和自我管理能力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实现个人的价值和成就。
总之,通过学习和理解弟子规,我们能够从中找到对于现代社会的启示和指导。我们需要重视家庭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坚持自律与自我管理,才能够成为一个有道德修养、有素养的人。弟子规教导我们应该尊重他人、守信用、恭敬谦和。这些都是我们在现代社会中所需要的重要品质,也是我们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应该追求的目标。
最优细讲弟子规第四集心得体会(汇总18篇)篇十七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古往今来,书一直是人最好的朋友。人们从书中增长知识,从书中懂得人生百态。书就像一道美丽的色彩,让人生多姿多彩;书就像一种美味的调料,少了它,人生的酸甜苦辣就会变得不完美。读书好,读好书,读一本好书能让人受益终生。从我认字起,就开始了阅读之旅,然而我读的众多书中,最令我受益匪浅的书是一本经典诵读——《弟子规》。
它告诉我们百善孝为先,如果一个人连孝顺父母都做不到,那么还能做什么呢?父母含辛茹苦地养育我们,教导我们。渐渐,我们越来越大,身体也越来越高。然而,他们却越来越老,背也弯了,他们不再英俊,不再美丽,然而饱经沧桑的脸上却写满了对子女的爱。
它告诉我们不仅仅是父母,兄长老师们也对我们充满了关心爱护。所以我们应该去回报他们,尊重他们。对于比我们小的弟弟妹妹们,我们也应该去呵护他们。此外,现在社会上的人越来越冷漠。在金钱的诱惑下,越来越多的人走上了歪门邪道。也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拜金主义,诚信变成了一种珍贵资源。所以作为学生的我们更应该诚实守信,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
这本书告诉我许多做人的道理,让我受益多多。
最优细讲弟子规第四集心得体会(汇总18篇)篇十八
本集印象最深的是蔡老师讲到蔡顺拾椹的故事,蔡顺将不同颜色的桑椹放在不同的篮子中,原因就是因为他的母亲喜欢吃甜的,所以将比较黑、紫、熟的放在一个篮子中,这是践行了“亲所好,力为具。”
老师在课程中所讲的故事,我们不能只是听听就好,觉得那是别人的故事,或许听的时候觉得很感动,但是过后也就不管了,这样听故事得到的利益不大,而是要起效仿之心,人家可以,我们也可以,因为孝心是超越时空的,无论哪个朝代、哪个地方的人都需要。
效法不一定要从事上去学习,学习了蔡顺拾椹的故事,到处去找桑椹,不是这样的,而是要效仿蔡顺孝敬之心。“亲所好,力为具”所蕴含的是孝敬心,时时将父母的喜好放在心上。日常生活中,父母亲喜爱什么菜,什么味道等等,我们不妨想想,自己能想起多少?特别是年龄较大牙齿不太好,在煮菜的时候,就不要以自己或孩子的喜好为中心,而是要考虑到父母的喜好,进食的时候要能方便些,这是日常饮食中要多为父母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