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的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这是一些幼儿园大班教学的实用技巧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幼儿园教师教育论文大班范文(20篇)篇一
幼儿不诚实性格的养成是由于幼儿缺少担当、害怕被惩罚。幼儿的不诚实性格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一些家长为了使幼儿进行某种行为而随意哄骗、许愿但不兑现,导致幼儿对家长缺少信任,长此以往使幼儿自己也养成了不诚信的性格。另外,一些幼儿教师教育方法不当也会使幼儿说谎,幼儿做错事后为了躲避惩罚而说谎的现象频频发生。
2、幼儿内向的性格。
具有内向性格的幼儿不在少数。内向性格的幼儿不善于与人交往,对幼儿长大成年后进入社会极为不利。内向性格的幼儿寡言少语,不善于表达自己,遇到问题通常自己解决,不愿意与人分享,长此以往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幼儿长大之后在团体合作中会表现得较为吃力,不易融入集体,对其未来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
3、幼儿胆小的性格。
一些父母经常在幼儿面前打架、吵闹,逐渐使幼儿养成了胆小懦弱的性格。幼儿入园后一旦被其他幼儿欺负会加剧其胆小性格的发展。幼儿胆小性格并不利于幼儿今后的发展,也不利于与他人交往。因此,幼儿胆小性格是制约幼儿成长的问题之一。男孩子胆小、懦弱的性格使其缺乏责任感,没有担当意识。
4、幼儿冲动的性格。
幼儿冲动的性格对幼儿的成长极为不利。冲动主要表现为对事情没有进行全面的了解就下判断而采取行为。很多事实证明在冲动时做出的行为大多是不正确的。幼儿的冲动主要表现为与他人相处不融洽时采取暴力等措施来武力解决。这种冲动的性格不利于幼儿学习知识,对其未来的发展极为不利。
1、幼儿诚实性格的培养。
诚实指人的言行与内心保持一致,对幼儿进行诚信教育就是让幼儿说真话,犯错误要敢于承认,不撒谎、不逃避责任。幼儿诚实性格是在后天的教育中形成的。“曾子杀猪”的故事广为流传,曾子为了保持与幼子之间的信任,用实际行动予以证明,值得各位家长学习借鉴。家长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真诚信任,唯有此法才能使幼儿得到正确的家庭教育。幼儿教师同样需要对幼儿真诚,这样才能赢得幼儿的信任,培养幼儿诚实的性格。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需要采用正确的教育方式,使幼儿敢于承担错误。
2、幼儿外向性格的培养。
外向性格的幼儿在处事风格上更加积极活跃,喜欢与他人交往,善于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痛苦与快乐。幼儿外向性格的培养需要有意识地进行。
(3)采用正确的教育办法,幼儿教师对幼儿进行集体教育时应注意观察幼儿的性格特点,多与内向的幼儿沟通,帮助其融入集体,逐渐养成活泼的性格。
3、幼儿勇敢性格的培养。
勇敢指不怕困难、为了目标勇往直前的精神。人的勇敢和自信心是克服一切障碍的基础。幼儿勇敢性格的培养需要从小进行,家庭教育对幼儿勇敢性格的培养尤为重要,父母应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其在和谐的家庭环境中逐渐养成勇敢的性格。幼儿勇敢性格的培养,可以从在集体面前讲话、表演方面进行。家长可带领幼儿经常参加户外活动,让其选择喜爱的体育运动等。在户外实践中,会遇到各种情况,幼儿跟随家长一起克服种种困难,能使其逐渐锻炼坚毅勇敢的品质。第一,通过榜样力量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培养。幼儿勇敢的性格在婴儿时期就已经开始养成,在逐渐成长的过程中,成人对幼儿的教育是通过榜样的力量完成的,幼儿通过对成人行为的观察,耳濡目染逐渐养成幼儿勇敢的性格。例如:幼儿的父母是一个勇敢的人,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对其父母言行的模仿,也逐渐也成为勇敢的人。另外,在教育方式上,幼儿家长和教师要注意采取正确的办法,避免其在日常工作中随意指责、嘲笑甚至恐吓幼儿,对幼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避免幼儿养成胆小、懦弱的性格。第二,创造幼儿勇敢性格的培养机会。幼儿的良好性格需要在日常工作中进行有意识地培养,勇敢性格也不例外。所以,家长和幼儿教师需要为幼儿创造一切培养勇敢性格的机会,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有意识地培养幼儿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第三,通过对文学作品逐步引导幼儿成为勇敢的人。幼儿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向幼儿介绍文学作品中勇敢的人物形象,向幼儿讲解何为勇敢、何为鲁莽。例如《西游记》的讲解中,家长可以将孙悟空的勇敢和猪八戒的鲁莽结合,让幼儿有一个形象的认识。
4、幼儿冷静性格的培养。
幼儿的健康成长需要摆脱冲动性格,逐步培养幼儿冷静的性格。幼儿冷静的性格在幼儿学习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幼儿大多好冲动,冷静性格对幼儿是一种较高的追求,但对幼儿的成长有积极的作用。幼儿家长和教师要有意识地训练幼儿静心思考,使幼儿逐渐养成冷静的性格。四幼儿教育中性格塑造的重要性综上所述,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其性格的养成由自身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共同作用。幼儿家长和教师对幼儿的影响尤为重要,因此家长和幼儿教师应为幼儿树立正确的榜样,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去感染幼儿逐渐形成良好的性格。本文从幼儿教育中性格培养现状谈起,进而从四个方面阐述幼儿性格存在的问题,即幼儿不诚实的性格、幼儿内向的性格、幼儿胆小的性格、幼儿冲动的性格。最后揭示幼儿教育中性格培养对策。幼儿良好性格的培养与幼儿教育息息相关,通过本文的探索旨在使更多的人关注幼儿性格塑造的重要性。
精选幼儿园教师教育论文大班范文(20篇)篇二
一、用平常心,做平常事、做平常人,做不平常菜。
二、用心关注孩子,用心接纳孩子,用心体会孩子。
三、鼓励孩子发现问题,随后解决这些问题。
四、首先做研究者,其次才做管理者。
五、没有爱的教学,宛如无水池塘,终将群鲜枯竭。
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七、了解学生是成功教学的关键。
八、教师要拥有一颗宽容的公心,一双欣赏的慧眼。
九、要做孩子的老师,先做孩子的朋友。
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乃培优辅差之大策也。
十一、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十二、教师是学生的镜子,学生是老师的影子。
十三、俯首甘为孺子牛,挥蹄勇做千里马。
十四、把爱心献给孩子,诚心送给家长,信心留给自己。
十五、建一个陈列架,让孩子在上面充分展示自己的作品。
十六、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我们最大的希望。
十七、精彩的人生需要勤奋点亮。
十八、爱每一个孩子,他们的成长是我最大的快乐!
十九、生以求知为乐,师以从教为荣。
二十、爱心献给孩子,安心献给家长,忠心献给事业。
二十一、宽容别人等于祝福自己。
二十二、关爱童心、欣赏童趣。
二十三、给孩子一个房间或者房间的一部分,主要供孩子玩耍。
二十四、学生的满意,是最大的幸福。
二十五、以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
二十六、用爱心浇灌未来的花朵,用双手托起明天的太阳。
二十七、享受人文的课堂,享受动感的课堂,享受智慧的课堂。
二十八、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是好孩子。
二十九、教师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学生们在成长!
三十、如果你真的爱孩子,就该送他“出海经风浪”。
三十一、幼教事业是一座大花园,教师的奉献就是其中最美丽的花。
三十二、用心感悟每个孩子,用爱关注每一个孩子。
三十三、童心是绿色的种子,只有辛勤耕耘,才能有桃李缤纷满天涯。
三十四、教师的最大幸福就是把一群群孩子送往理想的彼岸。
三十五、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三十六、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既有苦,也有乐。
三十七、蹲下来倾听孩子说话,你看到的将是1个纯真无暇的世界。
三十八、用我的关爱滋润孩子的心灵,用我的智慧启发孩子的想象。
三十九、严于己,而后勤于学生,这个无愧为教师的天职。
四十、牵着孩子们的手,快乐地迎接每一天!
四十一、用“心”和“行”去教育、影响我们的孩子。
四十二、今日足金,明日是尘。
四十三、从来不对孩子说,他比别的孩子差。
四十四、在达到理智的年龄之前,孩子不能接受观念,而只能接受形象。
四十五、最伟大的老师是把孩子送到成功的彼岸。
四十六、交流构筑师生友谊,沟通融化师生隔阂。
四十七、满腔热情,承接幼教重任;灿烂青春,谱写育苗新篇。
四十八、教学相长,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会学到很多。
四十九、做本真教师,教本色语文,育世纪人才。
五十、向孩子说明,他本身已经很可爱,用不着再表现自己。
五十一、教师的工作是激发学生对人生无限的好奇心。
五十二、师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汇之处是爱的圣地。
精选幼儿园教师教育论文大班范文(20篇)篇三
在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进程中,“以幼儿的发展为本”的理念正日益受到普遍的关注和重视。处于青春期成长中的幼儿,有发展成长中的许多困惑。这些困惑如果不能及时予以疏导和帮助,将会对幼儿的成长及适应社会形成不利。因此,“发展性”教育在幼儿园的实施刻不容缓。在这里,笔者将就此作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发展性”教育的概述。
“发展性”教育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把幼儿园教育中若干要素,按照幼儿教育的规律与原理,以及幼儿发展的规律与需要,加以科学合理的组织,并转化为各种类型的教育活动,旨在帮助幼儿获得有意义的学习经验,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发展性”教育,从根本上说是基于幼儿成长发展的需要。人类个体出生后必须经过一系列发展阶段才能走向成熟,在幼儿阶段,这是个体加速发展的时期,幼儿由于缺乏必要的经验和充分的思想准备,在幼儿园会出现短暂的不适应,表现为哭闹、紧张、恐慌与不安,这些都会影响到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如何运用“发展性”教育来改变这一现状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二、“发展性”教育在幼儿园的实施途径。
“发展性”教育在幼儿园实施是势在必行的,实施的途径也是多元化的。在这里,我想先举一个幼儿厌学的案例,看看在“发展性”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我们究竟可以采取哪些途径:在苏州某幼儿园,有个叫彬彬的大班幼儿,他是班上很不起眼的幼儿。但以前他上小班和中班的时候,都是教师眼中的乖孩子、好宝宝。可到了大班,由于他父母的离异,他的性格也随之变的内向了,表现在平时寡言少语,对教师和同伴的交往态度也变的很尖刻。不是攻击其他的幼儿,就是对教师布置的教学内容强烈抵触,不配合。渐渐的,同伴们都疏远他,教师也开始冷落他。在这种情况下,他居然有1个月都借故生病不上幼儿园。
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典型的幼儿自卑症,以前他是乖小孩,得到教师的宠爱、同伴的羡慕、家长的呵护。然而进入大班,他的生活发生了改变,他的情绪低落,在家得不到爱,在幼儿园他同样也没有得到。所以他不喜欢幼儿园,不愿意来上课。我认为,这个幼儿在发展中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障碍。如何运用“发展性”教育多元化的途径来帮助这位幼儿呢?笔者在这里归纳了几点:
(一)教师与幼儿的交流。
教师与幼儿的交流是师幼互动的基础,师幼间如果缺乏交流,那么,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刚才例子中的幼儿彬彬,在大班出现问题以后,就开始不愿意主动和教师讲话,甚至对教师产生恐惧心理。这也是导致彬彬自卑的关键因素。因此进行“发展性”教育,关注每一个个体发展是很重要的。教师可以尝试做到如下几点:
1、学会尊重。
人是需要被尊重的。幼儿也有被尊重的需要。随意伤害幼儿的感情,扼杀幼儿的自尊心、自信心、上进心,那么这个幼儿就会失去学习积极性;在进行发展性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幼儿,尤其不要挫伤幼儿的自尊心,师幼间要互尊互爱。
2、学会鼓励。
幼儿还不善于调节自己的情感,所以情感的冲动性很强。一旦受到批评、冷遇就马上情绪低落、失去积极性。而教师的激励可以成为幼儿的动力。鼓励是设身处地去感受幼儿的喜怒哀乐,理解幼儿各种行为表现的动机,以鼓励性振奋性的语言来重新唤起幼儿的自信和希望。
刚才幼儿自卑的例子,我们就可以在尊重幼儿的基础上,鼓励幼儿,告诉他其实他是最棒的。老师一直都是最喜欢他的.。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给予他尽可能多的关心和呵护,让幼儿觉得在幼儿园可以得到关爱,可以得到安慰。结果显示当幼儿听了老师的鼓励和引导后,状态日趋的改善,并且在不久之后,他的情绪也恢复了正常,又变回原来那个又乖又聪明的彬彬了。笔者认为,这种“发展性”的教育不光对彬彬现在,对他今后的学习生活也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因此,教师运用尊重和鼓励相结合的方法,对激发幼儿的自信和乐观向上的品质有相当好的效果。
(二)幼儿互动。
1、游戏中的互相帮助。
幼儿园,游戏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在玩游戏这样的交往互动中,幼儿可以得到言语信息的交流、思维火花的撞击和情感体验的传递。[2]在游戏的互动中,幼儿能够不知不觉得到帮助并达到共同发展。
2、人际上的互相关怀。
幼儿阶段,归属感已经很强烈了。幼儿中人际交往也是个人归属心理的需求。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是幼儿活动顺利开展的保证,幼儿通过集体活动中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获得集体规范、伦理道德和各种学习生活能力。
彬彬的自卑,我们可以运用幼儿互动,也就是通过游戏上的互动帮助和良好人际关系,来帮助彬彬摆脱自卑的障碍。教师可以动员全班幼儿,亲近彬彬,并且给他鼓励和帮助。在一个拥有良好人际关系的环境里,能够使彬彬体验到归属感以及幼儿园的快乐和温暖,这样,在全班幼儿的互动帮助下,他很快找回了自信,他笑容又回来了。
因此,幼儿之间的互助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能让每个个体都能体会到集体的温暖,笔者认为这是幼儿达到共同进步的捷径。
(三)家长辅导。
家庭是幼儿教育的启蒙环境,家长的言行举止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成长。上面例子中的彬彬从小班到中班都是老师眼中的乖小孩,所以家长寄予她很高的期望,给予他的爱也很多。但当家庭发生重大事件,加上他在大班的表现滑坡,家长的心理反差太大,一时无法适应,错误的以为是她主观上的不听话,并且一腔怒火都发泄在孩子身上,把孩子当出气桶是。如此过重的压力,只上大班的彬彬小小的心灵是很难承受的,这也是导致他自卑的重要原因。所以,家长要配合幼儿园开展“发展性”教育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教育者先受教育。
家长应该重视自己文化素质的提高。积极只动地参与各种渠道的文化知识的学习,如进修自学、家长学校等,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为子女树立“勤劳好学”的良好榜样。这样,孩子眼中的家长就是有素养讲道理的,他们也会相应的配合家长的努力,使自己健康成长。
2、注重言传身教。
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模仿他人就是从模仿家长开始的,家长的言行、思想、品德、作风都会对孩子的人格形成产生极大的影响。家长应该对自己的言行有高度的重视,不在孩子面前争吵,不把孩子当“出气桶”,努力创造和睦、向上、公平、爱学习的家庭气氛并坚持正面教育。
3、学会和孩子的沟通。
家长和孩子的沟通,实际是几个生命的碰撞。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提供了表达爱、交流思想感情和增进相互了解的机会。家长要在尊重的基础上,通过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并帮助他们扫除内心的阴霾。每一位家长在和孩子沟通上,不要满足于初见成效,而应该学习教育的艺术,不断提高沟通的层次,使亲子关系达到更高的境界。
在这里,我们依然来看彬彬自卑的例子。教师得知彬彬这样的家庭状况,通过家访,希望家长能运用“发展性”教育提供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后来,我们很欣慰的看到,家长态度的转变,从先前的不理解、不耐心、非打则骂的态度,转变为关爱孩子了,并且每天都抽出时间和彬彬沟通谈话。渐渐的,彬彬的情绪稳定了,又变成一个可爱的乖孩子了,彬彬和他家长的脸上都展现出了灿烂的微笑。
因此,家长应该意识到自己不仅是家长,还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要尽量意识到自己应该自觉的把各种教育溶于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配合学校开展的“发展性”教育来提高自身的道德文化修养,在无形中为孩子树立榜样、在沟通中掌握孩子的信息,更有效的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总之,幼儿时期的发展对人一生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在了解幼儿心理素质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以后,就要对症下药,坚定“发展性”教育在幼儿园开展的必要性,并采取多元化的实施方式来达到“发展性”教育的目的。愿“发展性”教育能真正为幼儿们的成长提供一些切实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吴玉国.教会幼儿向同伴学习.[j].学科教育,(8):61.
[2]周玉荣.浅谈同伴交往互动的语文教育功能.[j].学科教育,(8).
[3]张玉勤.试析人际交往与教育价值.[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1995(4).
[4]沈扬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幼儿心理健康.[j].广西教育,(31).
精选幼儿园教师教育论文大班范文(20篇)篇四
书是知识的宝库,早期阅读不仅能丰富幼儿知识,还能开启智慧、发展个性,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等,因此,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会使他终生受益。新《纲要》也提出:“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的书写技能。”
快乐是幼儿学习的核动力,如果幼儿觉得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情,那么他就会对阅读充满了兴趣,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注意运用以下方法引导幼儿快乐地阅读,让幼儿在快乐的阅读过程中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引人入胜法。
引人入胜法就是要让图书来吸引幼儿,让阅读成为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我就从精心选择图书入手,以期让图书来吸引幼儿。
在观察中我发现,幼儿看比较陌生又不太容易理解的图书时速度很快,往往只浏览一下画面,一本书不到两分钟就看完了,而让他们讲书里的内容却一点也讲不出,看比较熟悉和容易理解的图书会读得津津有味,边看边讲,看来图书的选择非常重要。
在选择图书时,除了注意挑选那些色彩鲜艳、图文并茂、画面清晰的儿童读物外,我还会选择在整合活动中熟悉和感知过的故事和科普图书,供幼儿阅读。如:《金色的房子》、《小水滴旅行记》等等都成为了幼儿喜爱的阅读对象。
幼儿喜爱什么样的图书呢?我会从与幼儿、家长的谈话中了解,并鼓励幼儿从家中自带喜爱的图书来园与同伴分享。
二、自主阅读法。
自主阅读法就是让阅读成为幼儿“我要做”的一件事,而不是“要我做”的一件事,班级里一般都有图书角,我班也不例外。除了将图书摆在幼儿随手可得的位置外,在阅读的时间上我没有硬性规定,除了固定的集体活动时间,我允许幼儿在晨间活动、饭后时间和游戏活动时都可以随时翻阅,让幼儿与图书亲密接触。例如:我们班有几个调皮鬼在集体阅读活动时不是特别投入,却喜欢在饭后阅读,有什么看不懂的地方,就会来向我“求救”,这是一个极好的教育契机,我就经常和他们打成一片,为他们提供阅读方面的指导和帮助,慢慢地,他们对阅读的兴趣越来越浓了,师生的关系也更融洽了。游戏活动时,我也会充分满足部分幼儿的阅读需要,开设“图书馆”游戏,引导幼儿分配角色,鼓励幼儿遵守规则,幼儿在游戏的情境当中情绪非常好,看书时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较长。
三、互动交流法。
有研究表明,婴幼儿在集体环境中学习阅读,可以与同伴一起分享早期集体阅读的快乐,从而提高他们参与阅读的积极性。
师生互动。幼儿的年龄小,亲子共读的特征很明显,老师介入阅读过程,并言语讲解是幼儿理解读物内容的关键因素,在日常生活中,我尽量挤时间和幼儿一起阅读,如:饭后,我会邀请幼儿围坐在身边一起看图书,这时候幼儿阅读的兴趣就会很高,他们会向我提出问题,我也会提问考考他们;午睡前,当幼儿一个个乖乖地躺在床上,我的故事会陪伴他们进入甜美的梦乡。
观察比较,发现某些婴幼儿阅读的特别需要,提供及时、恰当的帮助。
我还注意培养生生互动的意识和能力,鼓励幼儿结伴阅读。如:有的幼儿不管是看书还是玩玩具,都喜欢一个人,尤其是自己家里带来的图书,更是爱不释手,即使看完了也也舍不得放下,我就对幼儿启发诱导,我先拿一本书看,说:“我的图书很好看,谁想跟我一起看书?”幼儿纷纷举手说:“我跟你一起看!”以后,他们也会两两一起看书,用此方法,还教幼儿两两交换看书,幼儿间的相互合作和交流,使幼儿产生了阅读的愉悦、快乐之感。
四、动静结合法。
动静结合法就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动静交替,使幼儿对阅读活动保持兴趣的一种方法。如:因为阅读是一件安静的事,每天我会利用零星、间隙的时间举行“故事大王”比赛,为提供幼儿动的`机会,让幼儿有充分的说的时间,每到这时,幼儿都会很兴奋,他们会把阅读材料的内容转化为口头语言,以此来锻炼自己的胆量和口语表达能力。
角色表演更是幼儿喜爱的形式之一,他们通过扮演角色、表演故事,让幼儿在松弛的状态下体验表演的乐趣。有时候我还会参与表演,教师的参与也会大大提高孩子参与的积极性。
另外我还会安排排图活动、图书制作等活动,让幼儿动手动脑、动静交替。
五、想象创编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让学生体验到快乐的情感,才能学好”。怎样让幼儿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呢?幼儿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如果鼓励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大胆想象与创编,会大大提高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如:在幼儿的阅读过程中,我会鼓励幼儿通过观察,以自己的理解来创编故事,不强求与标准答案一致,在阅读图书《转不停的小狗》时,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创编出了许多有趣的故事,有一个小朋友说,这是一只马戏团里的小狗,经过训养员的训练,它会表演转圈圈的节目……;也有小朋友说,一只小狗看见果汁机转转转,和面机转转转,它就在想,为什么这些机器会转呢?我说:小朋友编的故事都非常棒,老师也编了一个好听的故事,你们想听吗?幼儿都非常感兴趣,这样,我们就编出了许多好听的、有趣的故事,幼儿就觉得阅读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就更浓了。
总之,在日常生活中,我让幼儿亲近书、喜欢书,亲近阅读、喜欢阅读,然后使阅读成为幼儿生活中的一个习惯,让阅读伴随着幼儿的成长,使每个孩子受益无穷。
精选幼儿园教师教育论文大班范文(20篇)篇五
俗话说得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幼儿良好的常规也是要从幼儿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这里提到的常规其实是很广泛的,它包括了生活常规、学习常规,而生活常规隐含了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集体规则意识的培养等等。
实际上,常规它本身不是目的,也不是仅仅为教师完成自己预设的教育活动提供便利,它不应单纯是为教育活动提供服务,而更是应为幼儿主体服务。我们所提的常规教育,它的根本价值和终极目的应在于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我们不能用孩子心灵、想象的自由来换取所谓的整齐划一的常规纪律。
精选幼儿园教师教育论文大班范文(20篇)篇六
幼儿园的教师,是除去父母以外,第一个带领孩子去认识世界的角色,幼儿园阶段的教育,对孩子的观念、思维、性格及习惯等多个方面,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也是关乎孩子未来学习与发展好坏的核心环节,所以家长与教育行业对于幼儿教师的要求也更高,作为幼儿教师,其自身的知识素养、教育心态及课程意识等多方面的素质,是教育部门和家长最为关心的方面,特别是在课程意识上,教师只有对孩子的心理活动及性格特点有足够的了解,对课程设计方面有足够的敏感度,能够设计出更加有趣、更加有实效性的幼教游戏活动,才能够真正得到教育部门及家长的认可。
一、课程意识的内涵。
课程意识主要指代的是教师对于课程的敏感程度,其中包含着对课程资源的研发意识与课程理论的自主构建意识、一个教师自身课程意识的强弱,通常决定着其教学质量是否理想,也决定着其教育改革工作的效果。
二、教师课程意识与幼儿主题游戏教育。
(一)现今主题游戏教育的现状与重点。
主题游戏的教育模式,自开始在幼儿园教育当中进行运用,便得到了较好的回馈,教师依据不同课程主题,可以选择相应的趣味游戏,让孩子在玩乐当中,学到更多知识,这是对于孩子来说最为有效的教育方式,但主题游戏的设置是与教师自身的课程意识息息相关的,教师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求有所了解,能够合理的依据幼儿的兴趣进行游戏设置,才能使主题游戏教育发挥其真正的效果,但如果教师的游戏设计偏离了主体或失去了趣味性,便会适得其反,不但无法让学生兴致勃勃,也偏离了课程的本身主旨。
(二)优秀主题游戏教育的基准。
主题游戏教育的应用逐渐广泛,但并不代表所有幼儿教师都能够对主题游戏教育进行合理的利用。而设计不合理的主题游戏教育,甚至会降低孩子的兴趣与热情度,所以教师需要深入了解,优秀的主题教育应当符合哪些基准,其一是教师对幼儿阶段学生的兴趣及需求要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够设计出更加具有趣味性的游戏及活动,让孩子深入其中。其二是尊重学生意愿,调节游戏内容,在教育当中,学生是永远不变的主体,所以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对孩子不喜欢或不愿参与的游戏,要找出其不受欢迎的原因,并进行及时的调节。其三是游戏要有所创新,孩子对于已经了解而且参与过很多次的游戏,兴趣度会大幅降低,所以教师就需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创新思维及课程意识,设计出更加具有趣味性的新游戏,让孩子每天都以趣满满的状态参与到课程活动中。
(三)主题游戏教育的最终目的。
主题游戏教育是教育改革过程中,教育部门、教育机构及教师队伍,对幼儿时期学生的各方面特色进行充分分析之后,得出的高效幼儿教育模式,依据幼儿时期孩童的。特点来看,其普遍具有爱模仿、爱动、思维图像化、好奇心强等特征,而利用这些特征,开发出能够创建教学情境,促进孩子想象,提升孩子兴趣度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在玩乐中获得更多知识,便是主题游戏教育的最终目的,比如在大班课程中,教师可以开展“商店”主题的游戏,找出在“商店”中销售各种物品的小朋友,给予其相应数目的产品卡片及钱卡片,之后让其他扮演顾客的小朋友到商店中挑选自己喜欢的商品,让作为商家的小朋友,对自己的“商品”进行销售及推荐,并在“顾客”购买后,给其找出零钱。在这样的玩乐中,孩子不但能够体验到小店员与小顾客的角色扮演乐趣,也对经商小知识有了基本的了解,这样寓教于乐的课堂,不但孩子喜欢,教师教起来也更加顺利。
(四)主题游戏中的教师能力提升。
主题游戏的教育模式,不但对于孩子来说是很好的教育方式,对于教师来说,也是拓展其教育思维,提升其课堂意识的有效途径。教师想要让学生爱学,首先就要提升自己对信息的洞察力与敏感度,比如教师发现许多孩子最近都十分喜欢的动画或玩具,便可以作为主题,来制定出符合孩子兴趣的游戏,这样会让孩子更加喜欢。其次,教师还要着重提升自身思维的清晰度,例如在环保主题之下,教师就应当找出促进孩子环保意识,帮助提升孩子环保理念的游戏,避免偏离主题。最后,教师还要对自身的把控能力进行提升,幼儿时期,学生的秩序意识并未建立,所以在游戏时,教师要对秩序进行掌控,避免游戏场面一片混乱的问题。只有提升了自己的能力,才能给孩子更好的课堂。
【结语】。
课堂意识,是教师的教育意识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主题游戏教育,是对于幼儿园学生最为有效的教育方式,时代发展加快,社会对于教育业的要求也更高,所以幼儿教师只有提升自身的课堂意识,对游戏教育进行进一步的改善,使其更加符合孩子的兴趣及发展需求,才能打造出更加有效的幼教课堂。
【参考文献】。
【1】吴光东。论幼儿教师课程意识的生成机制及路径【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1)。
【2】汤慧丽。困境的呐喊――幼儿教师课程意识的缺失与重构【j】.当代幼教,(7)。
精选幼儿园教师教育论文大班范文(20篇)篇七
摘?要:提问是支持幼儿园语言教学的有效工具,其本质是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本文对当前语言教学中的提问现状进行简单梳理,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以期对语言教学有一定启发作用。
关键词:语言教学;有效提问;幼儿语言。
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的教师有效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语言教学活动的目标和内容,在语言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的提问,能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
一、当前语言教学中提问的现状分析。
1、提问过于简单,缺少启发性,问题缺乏思考价值。
如故事《母鸡萝丝去散步》中问:“母鸡萝丝是不是去散步?”“母鸡萝丝聪明吗?”虽然幼儿能很快做出正确回答,但不用思考,更不需要做出思考和探索。这种缺乏启发性的问题,无助于幼儿思维发展。另外,这种封闭性问题也是教师习惯的提问方式,“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这种为提问而提问的现象尤为普遍,无助于孩子思维的发展。
2、提问缺乏目的性,直接表现为不会提问。
有的教师只是把提问当作课堂教学的必需部分,而对为什么要提问并不是很明确。其实,好的提问,可以考查幼儿是否理解了新的内容,把握教学的进程;可以引发幼儿思考,更深入理解教学内容;可以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保持对教学活动的高度投入。因此,在提问之前,老师首先要明白提问的目的是什么,即是为了引发兴趣还是为了引发思考,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
3、提问过于笼统,幼儿不知如何应答。
提问的内容概括而不分明,难以表达确切的意思。如在生活经验提升的环节问及孩子的感受,老师往往很难把握,如问到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道理,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这一提问的内容包括范围比较广,幼儿感到无边无际,结果重复提问几次,幼儿也不知道怎么回答,或者答非所问。
4、提问缺乏层次性,幼儿难以形成系统思考。
有的教师在提较难问题之前缺乏简单问题的铺垫,没有一个从易到难的过程。例如在多数语言活动中,老师讲完故事后,会就故事的内容进行提问,如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里有谁,结果怎么样,他们都做了什么等等。让孩子思维跳跃,一会思考开头一会思考结尾。教师缺乏对故事进行系统的梳理,没有形成问题层层递进的意识,也无法养成幼儿由分到总的思考习惯。
5、提问的形式单一,问题高度重复。
每次教学活动提问都是一个模式,没有变化。有些教师凡是故事教学都是“三部曲”,即讲完故事后便问:故事的名称叫什么?故事中有谁?它们在干什么?每次的形式、程序、内容几乎都一样,这清一色的提问很难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二、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提问是教学活动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它既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又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开启幼儿智慧之门的钥匙;是沟通教师和幼儿思想认识和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只有对提问进行巧妙的设计,并加以灵活运用,才能达到提问的应有之效果。有效性提问应遵循以下5条原则。
原则1:问题要具有开放性,给幼儿思考的空间。开放式问题的特点,是答案不固定、不确定,能给幼儿更多思考的空间,更多推理、判断、假设、分析的机会。开放式提问比封闭式提问具有更强的导思功能。在幼儿园教学中,我们应鼓励教师尽可能地多提“为什么、怎么样”等开放式的问题,鼓励幼儿动脑思考,培养幼儿思维品质。
原则3:提问要有递进性,引发幼儿层层思考。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教师在提问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注意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如在《聪明的小鸡》的教学中,教师提问“小鸡出门遇到了谁?”“小鸡遇到狐狸之后,它是怎么做的?”“它们都进行了哪些比赛?小鸡为什么要和狐狸进行那些比赛呢?”“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鸡?”这样逐层递进、由浅入深地提问,最终让幼儿明白故事的发展过程,从而总结出小鸡的性格特点。通过层层分析、步步深入的问和答,使幼儿进入顺畅的思维轨道,从而形成系统思考能力。
原则4:提问应具启发性,激励幼儿的思维。如果将一些故事中的“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改为“会说些什么?可能怎么做?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你身边有这样的事吗?结果如何”,孩子们的答案就不会仅仅局限于故事原文,他们可以凭借日常生活中的积累,大胆想象,认真思考,拓展思维。如《母鸡萝丝去散步》的故事中,将“故事中都有谁?他们都经历了哪些事?最后母鸡萝丝成功摆脱狐狸了吗”改为“母鸡螺丝是怎样摆脱掉狐狸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如果你是母鸡萝丝,你会怎么做”,引导幼儿经过分析、推理,将故事中的角色经历和生活中的自我经历联系起来。这样的提问,不仅能引导孩子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而且加深了孩子对问题的理解。
原则5:提问要有多样性,从内容到形式要有新意。单一性的提问,孩子不需要做过多的思考,容易造成孩子思维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而多样性的提问即为突破常规的问题、预想后果的问题、替换取代的问题等,则能使幼儿学会从多种角度了解事物,开阔思路,形成多种答案,并在一定程度上增添活动的情趣,激活孩子的情感与思维。提问还可以根据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如复习性的内容可以用抢答式进行提问,如“为什么叫淘气的小狗?”探索性的提问可用争辩式,如“哪种垃圾是可回收的,哪种是不可回收的?”鼓励孩子通过辩论解决问题。同时还可以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采用轮答式、齐答式、追问式及补充式等形式。
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提问的方式、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需要我们教师在不断实践、反思中调整与改进提问策略,让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提高,让师幼关系和谐,从而保证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李季湄,肖湘宁。幼儿园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周?兢。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单位:福建省仙游县实验幼儿园)。
精选幼儿园教师教育论文大班范文(20篇)篇八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贯彻实施,学前教育得到蓬勃发展,然而全国各地以及西南地区还有很多幼儿园无户外活动场地、硬件软件设施不达标、对幼儿园投入的玩教具设备不够,大都以资金困难、条件限制等理由对幼儿教学设施设备投资少之又少,使得幼儿园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困难重重,特别是教玩具的缺失使教学活动变得乏味无趣。如何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如何改变幼儿园“小学化”或“盲目跟风”的教学方式?作为幼教工作者的我们除了给予孩子关心关爱外,自制玩教具的有效运用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
我们的教育资源极其贫乏,学前教育发展相当滞后和缓慢,教育质量不高,教育发展不均衡,我们只有充分利用周边的丰富“废品”,根据本地区孩子生活的实际状况,创造、自制一些符合本地区、本民族孩子年龄特点的玩教具。如利用纸箱、塑料瓶、盖子、布料等废旧物品制作的车子、喷壶、积木、象棋等玩教具是值得提倡和鼓励的。特别在教学和游戏中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制作,既可以增加幼儿的活动兴趣,又丰富幼儿园教育资源,自制玩教具成了幼儿园老师的一项工作法宝,也是近年来许多幼儿园作为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一种手段,因此,自制玩教具对幼儿园教育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下面结合自己长期的实践教学经验,简析如下:
一、自制玩教具解决了幼儿园玩教具稀缺的困难。
在国家大力推进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全国各地在各乡镇建设了一大批幼儿园,较好地补充了公办幼儿园资源不足的现状,解决当地存在的“入园难”问题。但幼儿园教育光有这些硬件设施还是不够的,幼儿园不仅需要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幼儿园教师队伍,更需要的是老师们锐利的眼睛去发现、挖掘周边的“废旧”物品,并发挥自己的创意制作成很多不同作用和玩法的自制玩教具,这些玩教具可以在生活和教育教学活动中使用。自制玩教具不需要太大的玩具,也不需要多么贵的制作材料,只要我们平常使用的一些日常用品,如:箱子、旧报纸、药盒、卷纸硬壳、石头、纽扣、树叶、竹子、瓶盖等等都可以。例如:我们老师设计的《好玩的瓶盖》(如图1所示)就具有开动脑筋的玩具之一;我们以各种大小不一、高矮不一、形态不一、颜色各异的瓶盖为主要制作材料,以彩色即时贴、铁丝、扭扭棒、小木棍等为辅助材料。通过对各种瓶盖富用创造性地改造,结合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及发展水平而制成的具有多种功能的系列玩具。
同时也可以根据本地的材料自制一些有教育意义实践的玩教具。我曾自制的《造新房》、《小小编织机》玩教具曾荣获全国一等奖,本人荣获全国自制玩教具能手称号,这些作品体现了苗族人民的聪明智慧也让我们幼儿园的小朋友从小学习祖辈们的聪明才智和民族文化,这对培养幼儿爱祖国、爱家乡就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还有,乡镇幼儿园的老师们可以利用周边的石头、木头、松果、竹子、泥巴、细沙等自然材料自制或直接投放给孩子们玩,这些材料简单、环保,容易找,质量安全、成本低廉,经济适用,孩子们喜欢,还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看!这是我指导帮扶幼儿园自制的一组户外运动器械玩具,11月份参加在浙江温州举行的全国第三届幼儿园优秀玩教具荣获全国二等奖。
其实,只要我们有心,就可以研究出很多有教育意义的玩教具,这些看似简单教玩具其实就是我们老师的教材、孩子参加游戏活动的道具(为防止“小学化”,不准订幼儿用书),这些通过老师的心灵巧手加工后制作出的玩教具运用在教学和游戏活动中,解决了幼儿园玩教具稀缺的困难。
二、抓住幼儿好玩特点,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游戏的兴趣。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老师可以抓住这一关键点,运用自制玩教具来抓住孩子好玩的心理,把要学习的主题贯穿在教学和游戏里,让孩子产生愉悦的心情,在欢声笑语中掌握知识技能,把枯燥乏味的学习内容转变成有趣好玩的玩具使用中,就会取得非常不错的教学效果,因为孩子只有在产生兴趣的情况下才会主动去学习,主动配合老师的教学活动,而且幼儿园的孩子专注事件的时间很短,我们只有抓住孩子的特点及需要,组织活动起来才不吃力。现在外出旅游的机会可以说很方便了,但对于黔东南的。小朋友来说不是人人都有条件去实习这个愿望,因此学习到有关于风景或者建筑的主题时只能通过观看图片、想象之类的方法,但是这些方法效果很差,没有亲身体验,看几张图片就没有兴趣了。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运用拼图的游戏进行,让幼儿观看整幅图的形状,然后跟着拼图的景区路线找到景点,再请幼儿说出所到地点名称,并把景点的特色以图片或实物的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就体验到这些美丽风景区。这看似简单的教学,却远远比干巴巴的讲解效果更适合幼儿,而且这些工作是我们一线老师根据自己的条件,灵活地自制一些有助于教学的玩教具,简单又实用,很受孩子们喜欢。
三、在教学和游戏中锻炼幼儿的动手动脑实践能力。
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同年龄的孩子喜欢的玩教具是不同的,小班孩子喜欢的是大件、颜色鲜艳、美观的玩教具,而中大班的孩子喜欢的是半成品的玩教具,他们不仅喜欢运用老师制作的玩教具进行游戏,还喜欢积极地参与,从中懂得“废品”也可以再次被利用制作出很多好玩的玩具。很多孩子天生就好动坐不住,如果把这种好动行为转变成自己动手制作,不失是一件好事。孩子的脑子里总是会有很多奇思妙想,这就是孩子们所谓的“创意”。只要有想法再加上实践操作,这对孩子的成长有极大的意义。对于不好动的孩子,老师可以把制作玩教具的过程呈现在孩子们面前,让孩子们亲眼看到整个制作过程,并耐心地解答孩子提出的“十万个为什么”,这个过程也是孩子了解和学习的过程。比如,去年我园老师进行玩教具比赛过程时,我们就当孩子的面进行操作,有些孩子不太关注老师在干什么,而是喜欢围在老师旁边热情的“帮忙”,小嘴巴中不断问着不解的问题。制作完后,好多孩子还会主动要求老师将剩余的材料送给他们,第二天他们会将模仿老师制作的玩教具带来幼儿园向老师展示。通过这一举动我们发现老师制作的过程也是幼儿学习、观察的过程,更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孩子们对自己亲手制作出来的玩教具,自己玩起来兴趣更浓厚,满意度更高,自己更加自信和快乐。
四、增强教师技能,夯实教学基础。
根据新出台的《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要求,“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和条件,也就是说音乐、美术(手工)、舞蹈、弹琴、讲故事等技能,样样都要精通,才能全面地做好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导者。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地积累知识经验才能更好地为幼儿服务。自制玩教具的制作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锻炼观察力和创造力,增强教师的技能训练,夯实教师的专业基础。自制玩教具有利于教师组织幼儿活动、有利于幼儿产生学习兴趣,教师在平常的工作中就会认真注意地去做一个“废品王”,只要视线能目击到的废旧物品就有可能成为有用的教玩具材料。当然,幼儿园得有一间储藏室,随时做好材料收集的准备,并做好消毒卫生工作,每学期开学时要召集老师们来对材料进行分类,利用纸盒、竹子、瓶子、盖子、木棍、石头等材料加工成教师组织活动的教材。同时,在制作的原则上要求老师根据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和经验,认真、仔细、耐心地钻研“教具材料”,充分地挖掘出它的使用价值和教学潜能,制作出适合本班幼儿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的玩教具,为幼儿更好地掌握知识和学习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这样,即能保证幼儿学习成果,又能增强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夯实教学基础。
“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成长”,幼儿教师应该将自制玩教具作为组织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教学技能,提高自身的洞察力和制作水平,发挥设计制作、巧妙运用自制玩教具的科学性、安全性、多样性、灵活性与创造性,为幼儿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生活环境,满足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的多种发展需要,增强幼儿废旧物品再利用的环保意识,促进幼儿健康发展。乡镇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更应该利用好周边的丰富“废品”,为孩子做一些有效、实际的玩教具制作,让我们的“玩具教材”能丰富孩子们的生活,给孩子们的游戏活动增添欢乐、带来智慧。
【参考文献】。
[1]林茅。重视对自制玩具的研究[j].学前教育,(03)。
[2]毛菊。幼儿教师玩教具制作现状审思[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04)。
[3]范元涛。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1。
精选幼儿园教师教育论文大班范文(20篇)篇九
幼儿期是礼仪行为养成的关键时期,幼儿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因此,在幼儿园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开展礼仪教育的方法是什么呢?文章从幼儿园目前礼仪教育的现状入手,分析幼儿园礼仪教育的重要性,整理幼儿园礼仪教育的内容,探索可操作性强的礼仪培养方法。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被世人称为“礼仪之邦”。讲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长期以来,懂得基本的礼仪之道成为衡量国家进步的道德标尺,也是体现国民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让幼儿园的孩子从小知礼仪、懂礼仪、会礼仪,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才能得以传承。因此,礼仪教育这需要我们从娃娃抓起。
一、目前幼儿的礼仪现状分析。
当前,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在“四二一式”的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溺爱现象很严重,孔融让梨式的历史美谈渐渐淡去,从而渐渐导致孩子从小形成“唯我独尊”的秉性。这现象和礼仪教育的“尊重、关爱他人”的核心思想是格格不入的。许多家长自身缺乏礼仪行为的认识,也不懂得去引导幼儿学习礼仪言行。由此导致了目前许多孩子在礼貌用语、仪容仪表、体态行为等方面的弱化发展。
二、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期是进行礼仪教育的最关键的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而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事,要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从家长培养的孩子良好习惯开始,从老师用人格的魅力潜移默化影响孩子开始。在孩子发展的敏感期教师应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孩子就会得到与平时发展事半功倍的效果。蒙台梭利博士提出的:抓住了幼儿的敏感期就是抓住了健康、快乐、和谐的一生。所以,礼仪教育是人之初的必修课。
1、个人礼仪:幼儿个人礼仪一般来说包括仪表仪容、形体姿态等内容,仪表仪容主要是梳洗打扮(包括洗脸、刷牙、漱口、咳嗽、打喷嚏、抠鼻孔)、穿衣着装(包括穿衣、戴帽、穿裤子、穿鞋子的技能及装饰美化)等方面,形体姿态主要是坐、立、走、躺、吃、喝、拉、撒、睡等方面的。细节规范。
2、亲子礼仪:幼儿亲子礼仪主要是幼儿在家庭生活中与家庭成员(包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与兄弟姐妹)相处时应该注意的礼仪规范,包括请求、应答、敲门、就餐、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感恩长辈、体贴关爱、招呼告别等内容。
3、师幼礼仪:幼儿师幼礼仪主要是幼儿在幼儿园生活中与幼儿教师交往时应该注意的礼仪规范,包括入园问好、认真听讲、举手发言、听从教导、请求帮助、感恩老师、离园告别等内容。
四、实施幼儿礼仪教育的方法。
(一)宣传礼仪。
充分利用幼儿园内的公共区域宣传板、宣传栏和家园共育窗口来创设礼仪教育园地。如在幼儿园的内围墙及走廊上进行宣传板或宣传栏创设“礼仪长廊”,设置礼仪教育课题介绍,家长、教师、幼儿的礼仪规范,张贴礼仪图片,主要是创造园内的礼仪教育气氛,给家长视觉上的冲击,并通过宣传板让家长和孩子耳濡目染地受到礼仪的渲染。
(二)三位一体学礼仪。
1、教师学礼仪:教师是幼儿的镜子,幼儿是教师的影子。幼儿对教师的高度崇拜心理,使他们对教师的各种行为表现都能认真地模仿和学习,可见教师对幼儿礼仪行为的形成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幼儿园对幼儿开展礼仪教育之前,幼儿园首先要对全园教师进行礼仪培训,教师首先要详细了解幼儿园礼仪的各项细化内容及礼仪标准化言行举止。
2、家长学礼仪:幼儿园在学期初首先要召开一个礼仪教育家长学校:通过这个活动让家长能够明白为什么要在幼儿园开展礼仪教育,礼仪对幼儿的将来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礼仪教育可以使家庭、幼儿园及社会都能得到哪些好的发展。使家长从意识上感到礼仪教育的重要性,从行动上来支持幼儿园开展礼仪教育。同时组织家长学习成人基本礼仪,从而更好地监督幼儿的行为,使幼儿养成自己的习惯。
3、幼儿学礼仪:
(1)活动室内礼仪公约布置。每个班级都可以依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创设班级礼仪公约,将适合本班孩子的礼仪内容布置到墙面上,让孩子时时都能看到,巩固幼儿的礼仪常识并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将这些礼仪常识内化变成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2)区域游戏中礼仪言行的渗透。充分利用活动室里的区角,如娃娃家、表演区、美工区等与礼仪主题相结合。在娃娃家可以让幼儿从邀请同伴的游戏中学习如何接待客人,从人物的扮演中感受父母的爱,学习成人为人处事的语言、行为等,在过家家的游戏中体验进餐的礼仪习惯等。
(3)我是礼仪小天使。组织优秀幼儿开展礼仪小天使值日工作,入园离园环节在班级门口和老师一起迎接和送别同伴和家长们,培养幼儿主动与人问好、再见、鞠躬敬礼的师幼礼仪、幼幼礼仪言行;进餐环节作为幼儿进餐礼仪典范带领同伴安静、整洁用餐,发挥同伴的榜样力量逐渐带动大家都形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4)一日生活中的礼仪随机教育。为了更好地实施礼仪教育,还应把礼仪教育融入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良好礼仪行为习惯培养的好机会,教师应在每一个环节随时关注幼儿,抓住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总之,家园共育,齐抓共管是实施礼仪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园我们是孩子的镜子,在家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因此在幼儿园里,幼儿的礼仪由教师负责,而家庭和社会中的礼仪就需要我们的家长来负责。只有我们每位孩子身边的成人做出自己礼仪的表率,才能潜移默化、一点一滴地影响孩子逐渐成为一个知礼仪、懂礼仪、会礼仪的人。
【参考文献】。
[1]北京小红花图书工作室。幼儿礼仪教育1[m].北京:新时代出版社,2011.
[2]刘海燕。礼仪常识[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
精选幼儿园教师教育论文大班范文(20篇)篇十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一生都在奉行着爱的教育,其致力于建造真诚、和谐以及博爱的教育的氛围。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就更需要加强爱的教育,让幼儿能够从小处于真善美的环境中,对幼儿进行爱的关怀,让幼儿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同时也会用充满爱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一、营造充满爱的教学氛围。
幼儿园的小朋友在对事物进行体验的时候,主要是依靠自己的主观感受,在主观感受的引导之下幼儿才会接受他人的意见,因此为了让幼儿体会爱自己、爱他人的内涵,就需要在整个园内营造出充满爱的氛围。师:同学们,最近我们班的乐乐同学病了,已经有一周没有来上学了,你们想乐乐同学吗?生1:非常想,我和乐乐最要好,我买了新的故事书还想和乐乐一起来看呢。生2:是啊,我还要和乐乐一起做游戏呢。师:看来同学们都非常想念乐乐,我刚刚和乐乐的妈妈通了电话,乐乐后天就可以来学校了。为了庆祝乐乐回到学校,我们是不是应该做些什么呢?生1:可以做些什么啊?我们又不能代替乐乐生病。师:生1同学还挺幽默的,我们虽然不能代替乐乐生病,但是我们是不是可以给乐乐举办一个欢迎会呢?欢迎乐乐健康归来。生: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生1:那我可不可以给乐乐表演节目呢,前段时间我刚学习了一个舞蹈,乐乐还没有看过呢,我想表演给他看。生2:我还可以给乐乐拉小提琴。师:同学们的想法非常多啊,真棒。看来同学们已经将乐乐当做了我们这个班级大家庭的一员,我们要对这个大家庭中每个成员用爱来进行对待,学会善待他人,这样他人也会用同样的爱来回报我们。通过让幼儿齐心来举办生日会,这样就会在班级中营造出一种爱的氛围,让幼儿对自己所在的班级充满归属感,用爱的眼光来看待同学和教师,怀着爱心进行成长。
二、体验充满爱的传统文化。
我国拥有五千年的文化,爱传统文化中也蕴含着各种各样的爱,对父母的爱、对老师的爱、对朋友的爱、对家乡和对祖国的爱等,因此教师就可以将传统文化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主要是利用节日来开展爱的教育,让幼儿从小对传统文化有较强的认同。师:端午节快到了,你们想怎样度过端午节呢?生1:在端午节的时候,我们全家会在一起做粽子,感觉非常的温馨。生2:我奶奶会给我做香包,佩戴在身上,感觉特别漂亮。师: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要过端午节呢?端午节的时候还有什么风俗呢?生1:我知道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生2:在端午节的时候还要赛龙舟呢,我在电视上看过赛龙舟的情景,感觉特别有气势。师:看来同学们对端午节的了解还是挺多的,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者屈原而设立的。那么同学们知道屈原有哪些事迹吗?为什么要纪念屈原呢?(幼儿面面相觑。)师:没关系,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来学习为什么要过端午节,以及纪念屈原的缘故。在我国古代是有春秋这个一个时期,在春秋以前就有端午节了,但是当时的端午节是一个祛病防疫的节日,后来因为屈原在这一天投江了,所以就变成了纪念屈原和缅怀华夏民族高洁情怀的节日,人们在这一天的时候,一边吃着粽子,一边对屈原进行回忆。生:那屈原为什么要投江呢?师:这主要是因为屈原很爱自己的国家,就给国家的君主提出了意见,但是君主不听取屈原的意见,也不重用屈原,因此屈原就以死明志,表达自己对国家的爱。教师利用端午节来进行引导,让幼儿对端午节的来源进行了解,然后幼儿就会理解屈原身上那种爱国主义情怀,幼儿就会从小在心里埋下爱国家的种子,长大也能够爱国家。
三、实施充满爱的实践活动。
教师还的可以让幼儿参与一些实践过程,在实践中来体会爱。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去参加一些社会实践过程,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幼儿在活动中就能够了解自己身上的责任,会用爱心来对待他人。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同学们都想好去哪里玩了吗?生1:爸爸妈妈带我去旅游。生2:爸爸妈妈带我去游乐园。师:看来同学们都很幸福,有爸爸妈妈的爱。但是有一些小朋友没有爸爸妈妈,他们和你们一样大,住在孤儿院里面,也没有爸爸妈妈的爱,因此今年六一儿童节的时候,老师带你们去看这个小朋友好不好?生:好,我们愿意去,这些小朋友太可怜了,我要帮助他们。师:同学们都是有爱心的孩子,非常棒。生1:老师,我想把我的故事书送给那些小朋友,我有许多故事书,我可以和那些小朋友分享。生2:我可以把我的油画棒送给那些小朋友,他们就可以画美丽的画了。生3:我把我的漂亮裙子送给他们。师:同学们真是有爱心的天使,那些小朋友一定会非常开心的。教师让幼儿去孤儿院里面去进行献爱心的活动,幼儿在实践中就会发现自己其实一直被浓浓的爱包围着,幼儿也会伸出自己的手去帮助那些小朋友,去践行自己的爱心。综上所述,幼儿园的教育主要是让幼儿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而爱的教育是不可缺失的,在爱的引导下幼儿才会怀着温暖善良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世界。
精选幼儿园教师教育论文大班范文(20篇)篇十一
作为一种愉快与自由、创新与继承、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产物,游戏不仅是幼儿活动的重要存在方式,同时也是一项幼儿进行认知社会、感知世界的一项基本权利。然而在实际的幼儿教育环节中,幼儿游戏的异化现象可以说有越演越烈的趋势,所以我们必须要从幼儿教师自身授课情况入手来查找问题的根源,通过对呼唤幼儿游戏理性回归入手,通过对这种缺失的重建不补充来提升整体的幼儿教育水平。
1.良好的幼儿教育游戏精神不仅包括了实现教育管理的自我超越,同时还包括对幼儿的游戏地位进行重新确认,帮助每一名游戏参与者都能够在树立良好的互动型师生关系的同时,达成一种双向共赢。
愉悦与自由的精神的缺失。作为游戏的主人,幼儿在展开游戏活动的同时我们教师必须要为他们提供一种开放、全新的自由世界,通过摆脱传统的教育手段约束为出发,帮助每一名幼儿都能够在喧闹与纷杂的环境中走出来,成为一名真正的“自由游戏人”。然而在这种环境中,我们还应当重视幼儿游戏的选题、规则制定与相关的游戏材料搭配,从幼儿产生的相关思想出发寻求一定的合作,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这种游戏活动很多情况下都是通过教师的“导演”来开展的,如此一来便缺少了本应当有的幼儿之间的沟通,无形之中又将幼儿的主体地位进行了转移。
2.游戏精神中的教学化倾向问题。游戏教育的意义主要在于通过游戏来搭建一条连接知识与学生的平台,来传递给学生一种知识的理解,然而在现阶段的幼儿教育中这种游戏精神中依旧包含了较强的教学化倾向。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很容易为了幼儿能够在短期时间来实现既定的知识技能,久而久之幼儿便失去了最为基本的主导权。
3.游戏的极端化倾向严重。在日常的游戏教学环节中,幼儿教师由于思想上的转变并不及时,很容易导致因为幼儿指导策略所造成的幼儿游戏中断或者无法进行。而还有一部分幼儿教师会由于对学生的管理过于宽松,而无法科学的把控好游戏现场的秩序,只要学生不出现安全事故教师便完事大吉,无论是前面的“一言堂”游戏教学还是后者提到的“放羊式”游戏教学都无法对新时期下的幼儿发展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
1.转变思想重新树立幼儿的“主体游戏人”地位。游戏精神作为一种和谐、自由的理念体现,同时也是最大程度上体现了“过程便是结果”的超功利精神。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每一名幼儿教师都应当格外重视游戏精神的重建工作,利用转变思想来强调自我超越与自我修炼,以此来将游戏的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们。在这个环节中幼儿教师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状态,理性的组织幼儿教学游戏互动,从摆脱功利主义教学思想的束缚入手来扭转不利局面。其次,要捍卫好幼儿在游戏环节中的权利与地位,帮助每一名幼儿都能够在游戏场上不断挖掘自己优点、发现自己的潜能。
2.教师做好游戏互动的“玩伴”角色。在幼儿阶段的游戏教学中,教师与其他环境、道具、空间设施等一样重要。在这种状态下每一名幼儿教师都必须要做好孩子们的“玩伴”通过协助哟而进行玩耍与游戏,来杜绝传统教学手段的“越俎代庖”,最终发挥幼儿教师在游戏精神教学环境下的最大智能与功效。只有这样我们的幼儿学员们才能够在不断的游戏教学中产生无限的灵感与冲动,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学习角色中来。
3.构建良好的合作与对话互动关系。与传统教学手段最大的差异便是幼儿游戏精神充满了对孩子们的终极关爱,也从教学本质上实现了幼儿游戏精神的理性回归。现阶段的师生关系中最大的问题便是由于教师与幼儿之间权利不对称所产生的话语权失衡,而游戏精神下的教学则是能够很好的改变这种困境。而在这种环境下所建立的师生关系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给予”和“被动接受”的关系,更多的是一种多向性、多边性的互动师生关系。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中幼儿的天性才能够得以释放,他们的激情与梦想才能够伴随着时间的流失而变得现实而具体。
记得德国的加达默而曾经说过,人类的每一项游戏活动均玩味着某种东西,而“某种东西”指的就是我们本文提到的“游戏精神”。游戏作为世间被喜闻乐见的东西,无论是处于萌芽阶段的幼儿还是成年人都乐此不彼。特别是对于现阶段的幼儿教育来讲,游戏不仅仅是孩子们纯洁、天真、快乐的抒发渠道,同时也是帮助他们打开一扇全新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我们必须要从良好的智力培养与有效引导入手,帮助每一名孩子们都能够通过无限的潜能来挖掘他们内在的优点。所以,我们必须要通过这种游戏精神来帮助每一名幼儿学员都能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学会如何去拥抱这个多彩的世界。
参考文献:
[1]韩瑞敏。幼儿教育中游戏精神的缺失与重建[d].河南师范大学,2016.
[3]黄甜。幼儿园教育中游戏精神的缺失与合理应对思考[j].科普童话:新课堂,2017(12).
精选幼儿园教师教育论文大班范文(20篇)篇十二
摘要:幼儿教育环境是幼儿教育的前提条件,制约和影响着幼儿教育的发展。这里的幼儿教育环境不仅指幼儿园的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还包含了幼儿的家庭教育环境和宏观的社会人文环境。所以,在幼儿教育中,不仅要为幼儿创设多样化的幼儿园教育环境,还要营造温馨健康的家庭环境,更要创设融洽和谐的宏观社会人文环境,使幼儿在多元开放的环境中自由发展,快乐成长。
关键词:创设;幼儿教育;环境。
幼儿是发展尚不成熟的个体,主要思维形式还是具体形象思维,由此可见,人的年龄越小受生存环境的影响越大。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强调了环境对人一生发展的影响。以幼儿为主体,创设多元开放的教育环境有利于孩子的个性品质开始萌芽并逐渐形成,对于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至关重要。多元开放的教育环境为幼儿自我发展创造了有利时机,也营造出一种温馨和谐的生活氛围,在这种时机和氛围中幼儿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索和思考。幼儿教育环境包含了幼儿园教育环境、家庭教育环境和宏观社会人文环境,三个方面相辅相成,是幼儿教育成功的重要条件。
一、创设多样化的幼儿园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一)创造丰富多彩的幼儿园物质环境。
首先,要丰富幼儿教育活动的材料环境。当每个孩子以自己的“特有路线”学习时,操作材料是学习的媒介,教师要精心安排,巧妙提供操作材料,孩子通过对材料的反复操作,以自己的方式探索未知,积累经验。加德纳指出:“要想知道个体人脑的活动,就必须提供能够激发单一智能或多种智能的机会。”这里的“机会”就是指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活动材料,因为操作材料能引发孩子大量的、不同的学习探索活动。其次,要营建清新舒适的幼儿园室内外环境。加德纳认为:在学前期应该尽量向幼儿提供机会,他们往往就是在这一阶段和年纪,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东西和能力最强的领域。这里的机会就有赖于幼儿教师创设的特定教育环境,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启发幼儿的多种能力。在活动室内,教师要开设各种自选活动角,以便幼儿自由、自发地深入到活动中,如在“图书角”中激发幼儿语言文字能力、视觉空间能力;在“自然角”中激发幼儿感官的敏锐性,发展自然观察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在“结构角”中激发幼儿的空间、身体运动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等等。
(二)营造快乐和谐的幼儿园精神环境。
幼儿园的精神环境是一种隐性的心理环境。幼儿园应该积极创设良好的园风园貌,营造“幼儿园是我们共同的家”的浓厚氛围,幼儿与教师之间团结友爱,教师尊重幼儿个性并与孩子形成稳定和谐的“亲子关系”,形成良好的心理环境,使空气中洋溢着快乐温馨,这对幼儿的发展特别是情绪情感和个性品质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二、建设有良好家风的温馨健康的家庭教育环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幼儿生活中关系最密切的生长环境,幼儿就是一面“镜子”,他们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反映家庭成员的思想和行为,所以建设有良好家风的温馨健康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幼儿的发展至关重要。首先,家长应该把幼儿当做个性发展的主体,摒弃功利,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不能想当然地为孩子“谋划”未来。其次,父母要营造宽松的家庭教育环境,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和教育过程中统一教育思想,团结一致的教养方式也很重要,自由又充满爱的教养方式更容易培养出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最后,教师要通过建立家园电子平台、家访、家园交流册、家长学校等多种家园共育方式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促进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
瑞典教育家爱伦凯指出:良好的环境是孩子形成正确思想和优秀人格的基础。社会环境是幼儿密切接触的一个生动有趣的大课堂,是达成园内外教育力量整合的最佳途径。让孩子们走进校园、农场、社区等场所,进行参观劳动、联谊表演等活动,使幼儿了解社会,进而理解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感受奉献与索取的关系,感受爱与被爱的幸福,感受社会的发展与变化,激发孩子对生活、对生命、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案例:小博士幼儿园是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所属幼儿园。依托农林高校的人文环境,幼儿园享有独特的学院资源,幼儿在学院日光自控温室观察植物的发芽生长,自己动手种植采摘;在棚网式养殖场里孩子们观察猪、鸡、兔子等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了解奶牛产出牛奶及消毒灌装的程序。孩子们到汽车驾驶学校参观体验,初步了解交通规则和简单的交通标识,既增长交通知识又接受了安全教育。孩子们走进农林街社区进行义务劳动、帮扶老人,参加学院和社区的节日演出等。宏观开放的社会环境展现了真实的生活氛围,使孩子体验到了愉悦的情绪,积极表达生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幼教改革的深入,幼儿教育环境被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为幼儿营造身心快乐的活动天地,让孩子徜徉在金色的阳光中,走进学校,走进社会,以健康的心态不断造就自己,迎接各种挑战,使孩子获得幸福人生。
参考文献:
[1]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
[2]joya。palmer。21世纪的环境教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精选幼儿园教师教育论文大班范文(20篇)篇十三
摘要:
幼儿教育是一项学问深远的教育,随着家长对于早教的重视程度提高,幼儿过早的接触音乐、游泳、数学等项目,虽然培养了人才,但是很容易忽视孩子的兴趣,适得其反。笔者认为,对于幼儿基础教学和技能学习过程中,游戏的开展有助于幼儿个性的培养,增加其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就目前幼儿教育中游戏开展现状展开分析,阐述了这一教学方式的实施过程。
关键词:
幼儿教育;游戏教学;实效性;措施。
幼儿教育阶段的教学效果对于孩子未来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引作用,为此,应在这一教育阶段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尤其是针对传统教学中过于满的内容安排,进行改革。游戏是孩子喜欢的教学方法,在幼儿教育中,结合游戏这一教学方法,应制定完善的教学措施,才能推进教学的开展。幼儿教学应正确的选择游戏的形式,游戏的内容,将其与教学活动结合在一起,以推动我国幼儿教育的顺利发展。
一、幼儿游戏形式的选择。
有效形式的选择要从幼儿的需求出发,正确选择幼儿游戏,使游戏能够激起孩子的兴趣,使其主动参与游戏,并在游戏中完成教学目标。具体应从幼儿的兴趣和与教育内容相关两个方面入手。
(一)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形式。
孩子的兴趣是教育的起点,只有满足兴趣才能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尤其是幼儿阶段,错误的教学方式很容易导致孩子走神,甚至是哭闹。因此要正确发挥游戏的作用,使游戏符合孩子的心理,我国大量的教育专家提出了一些适合孩子的教学课程,当然幼儿教师作为教学主体之一,还应在教学中针对孩子的个性正确地运用,对游戏内容进行调整。一方面使游戏具有可行性,不可难度过大,要对孩子起到激励作用。使孩子既可以独立完成,又可以通过伙伴们的相互帮助完成,总之要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
(二)选择与教育内容相关的游戏形式。
游戏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教学目标,虽然幼儿阶段学生要学的东西本应不多,但是依然要明确教学目标,选择正确的游戏形式,使其与学习内容紧密相关,如选择看图识字,可以选择与孩子年龄段相符的图片内容,并且采用举手竞猜的方式,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起到引导和助推作用,完成教学过程,促进教学的良性发展。同时,幼儿教师在教学中所选择的游戏较多,应正确分析,采用具有指导意义的游戏,并采取游戏的形式使其发挥积极作用。
二、幼儿教育中的游戏教学内容调整。
对于幼儿教育中的游戏,应采用合理的内容,当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提高对游戏的重视程度,并且要与教学相结合,明确教学目标,并丰富教学内容。
(一)游戏教学应明确教学目标。
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并结合幼儿的发展和喜好,来调整基本的教学内容,才能使教学更加合理,保证其执行效果。游戏固然重要,但是不能贯穿始终,否则浪费孩子的精力,又不利于其知识的掌握。
(二)游戏教学应丰富教学内容。
在教学目标明确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对于幼儿阶段的教学内容,应坚持多样性,游戏不断的变化才能满足幼儿的喜好,并且在内容选择上应循序渐进,不应起步就选择过难的游戏。根据幼儿的年龄,游戏的选择也应不同,发挥游戏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另外游戏还应体现团队的作用,独立完成的作用,要具有多个环节,丰富的内容才能保证这一教学效果。
三、明确教学对象,提高游戏的针对性。
对于幼儿教育中的游戏,应具有针对性,明确教学对象是幼儿,从幼儿的特点出发,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内容合理,教学的形式多样化,因此明确教学对象是游戏教学实施的基础。从这一角度出发,对于幼儿游戏教学做出如下要求和调整。
(一)游戏教学应以幼儿为主要对象。
将幼儿作为主要的对象,可以保证教学效果。一方面,将幼儿作为教学对象才能促进下一步教学的实施,也使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在游戏和其他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始终从幼儿的需求出发。对游戏的足够重视不代表所有的教学内容均以游戏开始和结束,而是要灵活运用,教师除了通过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还应对幼儿学生具有指导和管理能力,保证课堂纪律和学生的安全,是以幼儿为对象的教学要求之一。将幼儿作为教学对象也是其兴趣被挖掘的主要手段,每个幼儿具有自己的兴趣,尽早的挖掘孩子的兴趣,对于其特长培养具有积极作用,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二)游戏教学应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游戏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方式,不仅在幼儿阶段,小学阶段,甚至在高中阶段均使用,但是幼儿阶段也处于特殊阶段,游戏的选择要具有代表性,创新在这一过程中十分重要,重复的游戏最容易使孩子失去兴趣。当然,教师的重点还应放在孩子的应变能力、思考能力提高上,而不是刻意的去编制游戏,经过验证的游戏可以根据现实需求进行适当的修改,甚至可以引入,只要能够满足幼儿需求,并且能够促进教学的发展便可以应用。
(三)分层次的进行教学。
我国教育中越来越重视幼儿教育这一部分,尤其是家长,甚至将早教作为培养孩子的唯一出路,这种过于重视的教育使得幼儿教育走入误区,现代很多幼儿园开始大量的学习英语,游泳甚至是钢琴等教学内容,对于这种现象应正确对待,一方面教师和家长都应认真对待这种现象,根据孩子的能力去选择项目,并且尽量不要多项选择项目,要注重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才能达到教育的最终目标,在不偏离主方向的基础上去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特长,才符合幼儿教育的发展。
四、总结。
幼儿教育阶段,游戏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在游戏过程中,应注意方式和内容,才能符合教学发展的需求。教师作为重要的组织者,要对游戏正确的掌握,并对幼儿起到引导作用,顺利完成游戏,并在游戏中掌握教学内容。
精选幼儿园教师教育论文大班范文(20篇)篇十四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学教育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热门的话题,而游戏又是科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幼儿进行全面教育的重要形式。所以游戏在幼儿园中的地位居上,它既是幼儿身心发展快乐、自主的实践活动,也是儿童所特有的一种学习方式,从游戏中可以感知到幼儿的身体机能、言语、情感、想象等的发展,在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而本文论述了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从追溯游戏的历史到现在游戏发展的形式对幼儿有这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幼儿的游戏特点看出游戏对教育的实质意义。提出了游戏在幼儿园中所存在的问题,通过以上的问题和提出总结出了游戏的指导和策略,以及概括出了游戏对幼儿园基本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
幼儿;基本教育活动;游戏;重要形式。
古往今来,幼儿的游戏流传至今。从古书上记载,我国《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没礼容。”描述了当代孔子在孩提时代做学习礼节的嬉戏。在2300多年前的西欧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也曾描述了当时儿童的一种追逐游戏。
近几年来,各项公约、宣言已经把游戏与娱乐规定为儿童基本权利,而1990年召开的国际会议通过了《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明确提出了“游戏作为儿童的基本权利,不应当仅仅理解为娱乐与消遣的权利,应当把他看作为是幼儿的发展权。”
在21世纪的现在,对幼儿来说,游戏就是生活本身要具有的。游戏赋予心,赋予思想、情感和身体中,一个会玩游戏的孩子是富有创造力,自由和快乐的,在不同的游戏环境中,学习和发展,多年来科学家话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研究了儿童的教育教学的活动关系,提出了各种游戏的发展方向和理论依据,而幼儿正视这种教育的开端,游戏就是幼儿生活和学习中沟通的语言,也是对幼儿进行全面教育的重要形式。
幼儿游戏是指幼儿运用一定的知识和语言,借助各种物品,通过身体运动和心智活动,来反映并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活动形式,也是对人的社会活动的一种触及模拟。它是适合幼儿发展的独特活动形式,这可以从幼儿游戏的特点中体现出来。
(一)幼儿游戏的特点。
1、幼儿游戏是自主的进式。
游戏是幼儿自愿自主的活动,幼儿游戏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和愿望,由于游戏形式、材料和过程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要求,因此幼儿对游戏感兴趣,主动进行游戏,游戏中没有强制性,可以随自己的意愿更换游戏、进行游戏等,从游戏中得到快乐并能充分发展。并能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不断去深化,改造和创造新的游戏形式,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才是真正的游戏。
2、游戏带给幼儿趣味性。
游戏中带有趣味性,它带给幼儿许多快乐,它不同于劳动,也不同于死板的学习,也不是达到物质目的的要求。它始终可以愉快地参与游戏并获得快乐,积极的游戏结果为目的,所以游戏是一种没有负担的活动,是人们享受精神快乐的过程。
3、游戏在进行时有假想性。
游戏具有一定的假想性,它是以现实生活为一个侧面标准,用游戏的方式来表达出来,幼儿则把这种性质称为“玩”,幼儿在现实社会中不能充当的,例如:妈妈、医生、司机、售货员等人物。也可以充当各种小动物,把幼儿园和日常生活中玩的积木、玩具,泥沙、座椅等物品当作针、汽车、菜肴等,把幼儿需要表达的情感和狭小的空间变成广阔的天地。
4、游戏具有社会性。
游戏是人类社会活动生活的产物,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活动,它受社会生产方式、观念、习俗、道德一级自然环境的影响,表现在游戏的种类、内容、玩法的变化而变化。
游戏是对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特殊反映,游戏的各种形式上能体现出社会性。例如:游戏的内容和主题是幼儿的真实生活的再现;游戏的规则也是反应生活中的实际要求;游戏中运用的玩具或材料也随社会的变化而变化。
5、游戏具有实践性。
游戏在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是一种非常具体、特殊的实践活动。在游戏中有动作、语言、角色、有玩具材料。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要身体力行、实际的练习游戏才能发展自身的各种能力,在游戏中,不断地积累有关的社会生活的知识经验,使自己逐步的走向社会。
(二)游戏对幼儿成长的价值与教育意义。
游戏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身体、认知、社会性和情绪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有人指出,游戏对婴幼儿来说,它的重要性仅次于母乳喂养和母爱,足见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
1、游戏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途径。
游戏有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游戏是幼儿从事社会性交往的主要形式,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途径。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学习和掌握社会性交往的技能,有助于幼儿从他人的角度去理解和思考问题,有利于幼儿学习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这会为幼儿未来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2、游戏对促进幼儿身体发育至关重要。
在幼儿时期,幼儿的身体还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是每个部位关键的成熟时期。此时,就是锻炼幼儿身体机能的重要阶段,对幼儿今后的发展也十分有利。教师平时的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幼儿“好动好玩”的特性,而游戏就是活动身体的主要方式。在游戏中,能给幼儿带来愉快的心情。在游戏过程中,能让幼儿自主的进行游戏,自住的去探索,必须亲自动手,体验把游戏进行下去。让幼儿的身体各个部位来完成,这样游戏对幼儿的身体进行了锻炼。
3、游戏促进幼儿的心理发展的健康。
研究表明,现代社会中的幼儿有许多心理障碍的产生,导致他们无法在社会中学习,社交贫乏,幼儿时期他们的心理还处于初萌状态,而更需要的是一种她们的方式来与外界的世界交流而之相对应的就是游戏,所以幼儿必须通过游戏互相交流才能更好的把顺利完成。在游戏中,幼儿的成功体验多于失败的体验,这有利于使幼儿产生成就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另外,通过对漂亮玩具的认识和摆弄,通过在美化了和人性化了的环境中的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对自然、对社会生活、对艺术的认识和感受能力,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角色游戏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和移情能力,一些需要大肌肉群参与其中的游戏还有利于使幼儿释放他们的焦虑、愤怒和紧张等消极情绪。让幼儿建立起良好的健康的情绪情感,才是幼儿心理健康的保证。在幼儿园中,以游戏的方式来进行各个科目的教学,让孩子以快乐、轻松的方式来学习从而减轻幼儿的负担。
著名的前苏联阿尔金称游戏为:“儿童的心里维生素”幼儿游戏具有许多的特性,而幼儿在幼儿园中不适宜单调的某种或某项教学,往往在幼儿园中,存在那种缺少活动性、趣味性的教学义务,幼儿对于那种需要长时间集中注意去听授讲课的方式不适应,所以在幼儿园中游戏在平常的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一)家长和教师对游戏的偏见。
在日常生活和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家长和教师无非想让幼儿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而他们认为知识技能都是在课本、读书、写字上。把这些东西死板的教授与幼儿,倾向于小学化和成人化的教学。然而幼儿正出于心里未成熟的阶段,他们在学习的时候需要一种欢快,愉悦的场所,而游戏就是幼儿表达心里想法和学习的重要形式。
(二)幼儿在缺乏自主游戏的经验。
(三)把游戏单纯的工具化和模式化。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通常把教育的形式片面化。游戏在教学活动中纯粹的一种教学活动工具,教师为了能用这个方式来调动幼儿的兴趣,所以采用了游戏这个形式,让游戏成为了一种单独的工具在使用。此外,我国青少年在形态发育上的一个重要缺欠是,身高、体重增长较多较快,但耐力、柔韧性等素质指标明显较差,机能指标如肺活量也呈下降趋势。这和近些年幼儿“玩”的不够和“玩”的形式的不恰当不无关系。过去,幼儿们的游戏大多是在室外并且是和小伙伴们一起进行的,所以其游戏同时还有运动的功能。现在的游戏和玩具只偏重于智力的开发,只强调动手动脑,一个人在家就能玩上一天,所以就更没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了。有益智功能的大型玩具虽然色彩鲜艳、功能较多较好,对孩子很有吸引力,但却不能满足幼儿成长过程中对活动、运动及相互交往的需要。
承认游戏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基本需要并切实保证满足幼儿的这种需要,已经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和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之一。改变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中游戏缺失的状况,充分发挥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需要家长和幼儿教师的共同努力,需要家庭、幼儿园和社会的共同关注与全方位的配合。
(一)发挥游戏对于幼儿在幼儿园中教育起主导作用。
(二)幼儿园游戏的多样化。
它们对幼儿身心发展都有积极作用,各类游戏应恰当配合进行。游戏的组织也要多样化,可以是分散的、集体的、个人的或者是小组的。但是无论何种形式的游戏,都应使幼儿真正的快乐起来,这是幼儿在游戏中接受教育的前提条件。幼儿能在幼儿园里用游戏的形式发挥美的创造力以及学到社会经验的积累,幼儿从接受教育开始,接触外界的事物也多了起来,他们思想都还没有成熟化,游戏是幼儿的左右手,在他们生活中无时无刻都存在着,玩的性质满足了幼儿好学、好问、好奇、好模仿的心理需求。身为教师必须掌握幼儿园里教育幼儿的实际心理发展特点和水平,根据实际需求选择自己班上幼儿的游戏,游戏难度要适中,让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发展。
在幼儿园中针对幼儿年龄的不同特征采取不同的指导方式,在幼儿园不同年龄班的幼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也可采取游戏的方式进行学习指导,这样能更好的让幼儿在游戏的愉悦中等到知识的汲取。幼儿园中游戏对幼儿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我认为,在幼儿园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以游戏的形式教授与幼儿,在教学中贯穿“玩”为主要形式,让幼儿在快乐中学到知识,能在日常生活中主动的去游戏,自己创造游戏。
(三)幼儿园游戏指导注重观察。
维果斯基曾在《教育论著选用》中一再强调:儿童教育的特点是这一年龄段的儿童,按照他们的大纲进行学习的,教师要做到按大纲来组织活动,这就需要仔细观察儿童悉心研究幼儿,对于教师而言,要学会制定计划、有目的、有计划的直到有而开展游戏,教师指导应该依赖于幼儿对游戏的观察,让幼儿运用各种观察法,教师并在旁边给予指导,让幼儿较好的开展游戏。
幼儿的游戏收到许多的因素的影响。,在幼儿园进行游戏的时间安排、场地的选择和利用、游戏材料还有游戏的准备一级教师对各类游戏的直到水平等。游戏有利于心理和身体各方面的发展,为了能更好的发展幼儿多方面的能力,有效的培养幼儿在游戏上情感,充分发挥游戏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因此,教师因针对幼儿游戏的各个环节进行认真的准备,并根据幼儿年龄的特点灵活的加以指导。游戏在幼儿园基本活动中,幼儿紫游戏中学会学习,获得经验,与人交往,所以,幼儿游戏中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四)幼儿园游戏发展的主动性。
众所周知,幼儿期是幼儿的“游戏期”幼儿常常会在幼儿园中和日常生活中模仿教师和成人的动作、语言等。在游戏中要让幼儿出于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伙伴和决定使用的游戏材料和活动方式,让自己知道和谁玩,怎么玩,教师应该积极的指导幼儿,帮助幼儿,扩展幼儿的知识经验和语言的发展。
(五)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征指导游戏。
每个幼儿在幼儿发展期的心理发展和身心发展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发展状况指导幼儿在幼儿园游戏,教师要注重幼儿的个别差异性,教室在幼儿园中对如何针对不同年龄班的幼儿在活动游戏中的指导是一大困惑,为解决这一大困惑,要对各年龄班的幼儿的活动进行认真和深入的研究,继而归纳出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对接受游戏和特点进行指导。
[1]黄人颂、学前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孙元涛,等、虚拟体验:一种教育学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5(3)。
[3]李季湄、幼儿教育学基础[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冯晓霞,朱细文、让教师成为教学的主人[j]、学前教育,1999(9)。
[5]濯理红、学前儿童游戏教程[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8。
[6]刘炎、幼儿园游戏教学论[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1、5。
[7]林茅、幼儿游戏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2。
精选幼儿园教师教育论文大班范文(20篇)篇十五
发现创新火花培养创新能力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我国幼教事业得到了迅速健康的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创新”又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的,传统的教育已经在不断改革和完善,素质教育逐渐代替应试教育。这也是教育中的“创新”。教育要发展,离不开创新,可见创新的重要性。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强化问题意识,是造就创新人材的一个关键。爱因斯坦认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而在传统的教学中只学“答”,不学“问”,这样培养出来的人,往往做的是死学问。
创新总是和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确立人的主体探索思想,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人的认识过程才能活跃起来,创新精神和能力才能有所发展。瓦特因对蒸汽冲动水壶盖好奇而质疑,发明了蒸汽机,巴甫洛夫对狗流唾液好奇而质疑,创立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
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要把他们培养成为勤于动脑,敢于质疑的“小问号”,勤于探索,独具慧眼的“小发明”,勤于动手,乐于实践的“小能手”。幼儿阶段是基础教育阶段,我们应该在充实孩子文化科学基础的同时,重视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动机,充分利用兴趣这个“启动器”的作用,想方设法点燃儿童探求新知的思想火花,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能力。随着他们生理和心理的迅速发展,他们的活动能力大增强,知识经验也逐渐丰富,这一切都为幼儿发展创新能力提供了可能。幼儿已经有了创新能力的萌芽,又值智力发展与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在幼儿期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1、巧妙创设情境·。
有利于创造的环境氛围,实施创造性的教育,这样的环境与教育正好是和创造学生的需要,可以使创造型学生如鱼得水。应以创造者的身份进入设置的课堂情境中去。为孩子创设敢想善思的创造性学习的良好情境。
然产生的灵感所带来的快乐时,无不感受到美的熏陶,成为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的巨大源泉。
2、允许插话。
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基的幼儿教育,强调营造有利于形成幼儿创新动机、创新兴趣、创造意识、创新精神等动力特征。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幼儿产生了心理安全感和获得了心理自由时,最有利于他们创新能力的发展和表现。
课堂教学生,在教师对孩子疑难进行解答,或对某一知识进行讲解,或对某一学生答问进行评价时,有可能遇到孩子插话,试对某一观点有不同意见而进行反问,这都是教风民主,气氛融洽的真正体现,也是学生创造思维,创新能力得以培植的活土,是学生独立个性得到特征。
善于观察,认真分析„„。
容之心来看待幼儿的各种创新行为,使幼儿敢想、敢说、敢探索、敢创造。诚然,发现问题,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对孩子们来讲是比较困难的。但只要我们加以培养,久而久之,他们就敢在课堂大胆质疑了。
3、鼓励质疑问难。
对孩子们的质疑,教师的态度应该是:鼓励,引导。通过鼓励,使孩子从不敢提问到“敢于’’提问。无论是课上、课下或是课后从“敢问”到“善问”是一个飞跃过程。教师要不断提高质疑问难的质量,认真研究孩子思路,教给他们提问方法,以带动全体,积极参与,促进积极主动的学习。培养和谐、融洽、健康的人际关系,使幼儿乐于和善于表达或交流思想和情感,保持自己的个性,使幼儿巨大创造潜能发挥出来。
泳。”“你怎么会觉得蚂蚁不会游泳?”为探个究竟我继续追问。他说:“在动画片上看过蚂蚁过桥,有人躺在桥上,它不小心掉到河里,却很使劲抓住了人的衣服,爬到了人的肚子上才过了桥。要是它会游泳,它就不怕掉下水嘛。”于是,我们与其他孩子商定抓只蚂蚁试试看,通过试验,我们发现蚂蚁真的不会游泳。从这件小事中,我看到保护孩子好奇心,鼓励他们积极探索,并加以正确引导,让孩子在观察探索中,获得更多的知识经验。
4、启发创造想象。
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无论创造想象还是再造想象,对培养孩子创造性思维,进行创造性劳动和掌握知识都是非常重要的。幼儿喜欢幻想,富于想象,他们的创新思维常常是由创造性想象引起的。
我也曾用一段很精彩,感人的导语,把孩子们引入情境,结合插图,让他们根据画面《司马光砸缸》中司马光的目光,神情,动作展开想象。这样,不但为孩子提供了想象材料,而且提供了想象空间。培养了学生想象力,遇到困难动脑筋想办法,进行了创新思维的训练。
因此,创新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并且要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以上所谈到了四种方法,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大胆提倡创新,积极开展创新活动都是我们幼儿教师应该做到的,也是在幼教事业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
精选幼儿园教师教育论文大班范文(20篇)篇十六
摘?要:提问是支持幼儿园语言教学的有效工具,其本质是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本文对当前语言教学中的提问现状进行简单梳理,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以期对语言教学有一定启发作用。
关键词:语言教学;有效提问;幼儿语言。
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的教师有效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语言教学活动的目标和内容,在语言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的提问,能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
一、当前语言教学中提问的现状分析。
1、提问过于简单,缺少启发性,问题缺乏思考价值。
如故事《母鸡萝丝去散步》中问:“母鸡萝丝是不是去散步?”“母鸡萝丝聪明吗?”虽然幼儿能很快做出正确回答,但不用思考,更不需要做出思考和探索。这种缺乏启发性的问题,无助于幼儿思维发展。另外,这种封闭性问题也是教师习惯的提问方式,“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这种为提问而提问的现象尤为普遍,无助于孩子思维的发展。
2、提问缺乏目的性,直接表现为不会提问。
有的教师只是把提问当作课堂教学的必需部分,而对为什么要提问并不是很明确。其实,好的提问,可以考查幼儿是否理解了新的内容,把握教学的进程;可以引发幼儿思考,更深入理解教学内容;可以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保持对教学活动的高度投入。因此,在提问之前,老师首先要明白提问的目的是什么,即是为了引发兴趣还是为了引发思考,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
3、提问过于笼统,幼儿不知如何应答。
提问的内容概括而不分明,难以表达确切的意思。如在生活经验提升的环节问及孩子的感受,老师往往很难把握,如问到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道理,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这一提问的内容包括范围比较广,幼儿感到无边无际,结果重复提问几次,幼儿也不知道怎么回答,或者答非所问。
4、提问缺乏层次性,幼儿难以形成系统思考。
有的教师在提较难问题之前缺乏简单问题的铺垫,没有一个从易到难的过程。例如在多数语言活动中,老师讲完故事后,会就故事的内容进行提问,如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里有谁,结果怎么样,他们都做了什么等等。让孩子思维跳跃,一会思考开头一会思考结尾。教师缺乏对故事进行系统的梳理,没有形成问题层层递进的意识,也无法养成幼儿由分到总的思考习惯。
5、提问的形式单一,问题高度重复。
每次教学活动提问都是一个模式,没有变化。有些教师凡是故事教学都是“三部曲”,即讲完故事后便问:故事的名称叫什么?故事中有谁?它们在干什么?每次的形式、程序、内容几乎都一样,这清一色的提问很难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二、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提问是教学活动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它既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又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开启幼儿智慧之门的钥匙;是沟通教师和幼儿思想认识和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只有对提问进行巧妙的设计,并加以灵活运用,才能达到提问的应有之效果。有效性提问应遵循以下5条原则。
原则1:问题要具有开放性,给幼儿思考的空间。开放式问题的特点,是答案不固定、不确定,能给幼儿更多思考的空间,更多推理、判断、假设、分析的机会。开放式提问比封闭式提问具有更强的导思功能。在幼儿园教学中,我们应鼓励教师尽可能地多提“为什么、怎么样”等开放式的问题,鼓励幼儿动脑思考,培养幼儿思维品质。
原则3:提问要有递进性,引发幼儿层层思考。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教师在提问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注意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如在《聪明的小鸡》的教学中,教师提问“小鸡出门遇到了谁?”“小鸡遇到狐狸之后,它是怎么做的?”“它们都进行了哪些比赛?小鸡为什么要和狐狸进行那些比赛呢?”“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鸡?”这样逐层递进、由浅入深地提问,最终让幼儿明白故事的发展过程,从而总结出小鸡的性格特点。通过层层分析、步步深入的问和答,使幼儿进入顺畅的思维轨道,从而形成系统思考能力。
原则4:提问应具启发性,激励幼儿的思维。如果将一些故事中的“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改为“会说些什么?可能怎么做?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你身边有这样的事吗?结果如何”,孩子们的答案就不会仅仅局限于故事原文,他们可以凭借日常生活中的积累,大胆想象,认真思考,拓展思维。如《母鸡萝丝去散步》的故事中,将“故事中都有谁?他们都经历了哪些事?最后母鸡萝丝成功摆脱狐狸了吗”改为“母鸡螺丝是怎样摆脱掉狐狸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如果你是母鸡萝丝,你会怎么做”,引导幼儿经过分析、推理,将故事中的角色经历和生活中的自我经历联系起来。这样的提问,不仅能引导孩子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而且加深了孩子对问题的理解。
原则5:提问要有多样性,从内容到形式要有新意。单一性的提问,孩子不需要做过多的思考,容易造成孩子思维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而多样性的提问即为突破常规的问题、预想后果的问题、替换取代的问题等,则能使幼儿学会从多种角度了解事物,开阔思路,形成多种答案,并在一定程度上增添活动的情趣,激活孩子的情感与思维。提问还可以根据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如复习性的内容可以用抢答式进行提问,如“为什么叫淘气的小狗?”探索性的提问可用争辩式,如“哪种垃圾是可回收的,哪种是不可回收的?”鼓励孩子通过辩论解决问题。同时还可以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采用轮答式、齐答式、追问式及补充式等形式。
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提问的方式、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需要我们教师在不断实践、反思中调整与改进提问策略,让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提高,让师幼关系和谐,从而保证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李季湄,肖湘宁。幼儿园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周?兢。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作者单位:福建省仙游县实验幼儿园)。
精选幼儿园教师教育论文大班范文(20篇)篇十七
作为一种愉快与自由、创新与继承、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产物,游戏不仅是幼儿活动的重要存在方式,同时也是一项幼儿进行认知社会、感知世界的一项基本权利。然而在实际的幼儿教育环节中,幼儿游戏的异化现象可以说有越演越烈的趋势,所以我们必须要从幼儿教师自身授课情况入手来查找问题的根源,通过对呼唤幼儿游戏理性回归入手,通过对这种缺失的重建不补充来提升整体的幼儿教育水平。
一、现阶段幼儿教育中游戏精神中的缺失。
1.良好的幼儿教育游戏精神不仅包括了实现教育管理的自我超越,同时还包括对幼儿的游戏地位进行重新确认,帮助每一名游戏参与者都能够在树立良好的互动型师生关系的同时,达成一种双向共赢。
愉悦与自由的精神的缺失。作为游戏的主人,幼儿在展开游戏活动的同时我们教师必须要为他们提供一种开放、全新的自由世界,通过摆脱传统的教育手段约束为出发,帮助每一名幼儿都能够在喧闹与纷杂的环境中走出来,成为一名真正的“自由游戏人”。然而在这种环境中,我们还应当重视幼儿游戏的选题、规则制定与相关的游戏材料搭配,从幼儿产生的相关思想出发寻求一定的合作,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这种游戏活动很多情况下都是通过教师的“导演”来开展的,如此一来便缺少了本应当有的幼儿之间的沟通,无形之中又将幼儿的主体地位进行了转移。
2.游戏精神中的教学化倾向问题。游戏教育的意义主要在于通过游戏来搭建一条连接知识与学生的平台,来传递给学生一种知识的理解,然而在现阶段的幼儿教育中这种游戏精神中依旧包含了较强的教学化倾向。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很容易为了幼儿能够在短期时间来实现既定的知识技能,久而久之幼儿便失去了最为基本的主导权。
3.游戏的极端化倾向严重。在日常的游戏教学环节中,幼儿教师由于思想上的转变并不及时,很容易导致因为幼儿指导策略所造成的幼儿游戏中断或者无法进行。而还有一部分幼儿教师会由于对学生的管理过于宽松,而无法科学的把控好游戏现场的秩序,只要学生不出现安全事故教师便完事大吉,无论是前面的“一言堂”游戏教学还是后者提到的“放羊式”游戏教学都无法对新时期下的幼儿发展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
1.转变思想重新树立幼儿的“主体游戏人”地位。游戏精神作为一种和谐、自由的理念体现,同时也是最大程度上体现了“过程便是结果”的超功利精神。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每一名幼儿教师都应当格外重视游戏精神的重建工作,利用转变思想来强调自我超越与自我修炼,以此来将游戏的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们。在这个环节中幼儿教师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状态,理性的组织幼儿教学游戏互动,从摆脱功利主义教学思想的束缚入手来扭转不利局面。其次,要捍卫好幼儿在游戏环节中的权利与地位,帮助每一名幼儿都能够在游戏场上不断挖掘自己优点、发现自己的潜能。
2.教师做好游戏互动的“玩伴”角色。在幼儿阶段的游戏教学中,教师与其他环境、道具、空间设施等一样重要。在这种状态下每一名幼儿教师都必须要做好孩子们的“玩伴”通过协助哟而进行玩耍与游戏,来杜绝传统教学手段的“越俎代庖”,最终发挥幼儿教师在游戏精神教学环境下的最大智能与功效。只有这样我们的幼儿学员们才能够在不断的游戏教学中产生无限的灵感与冲动,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学习角色中来。
3.构建良好的合作与对话互动关系。与传统教学手段最大的差异便是幼儿游戏精神充满了对孩子们的终极关爱,也从教学本质上实现了幼儿游戏精神的理性回归。现阶段的师生关系中最大的问题便是由于教师与幼儿之间权利不对称所产生的话语权失衡,而游戏精神下的教学则是能够很好的改变这种困境。而在这种环境下所建立的师生关系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给予”和“被动接受”的关系,更多的是一种多向性、多边性的互动师生关系。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中幼儿的天性才能够得以释放,他们的激情与梦想才能够伴随着时间的流失而变得现实而具体。
三、结论。
记得德国的加达默而曾经说过,人类的每一项游戏活动均玩味着某种东西,而“某种东西”指的就是我们本文提到的“游戏精神”。游戏作为世间被喜闻乐见的东西,无论是处于萌芽阶段的幼儿还是成年人都乐此不彼。特别是对于现阶段的幼儿教育来讲,游戏不仅仅是孩子们纯洁、天真、快乐的抒发渠道,同时也是帮助他们打开一扇全新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我们必须要从良好的智力培养与有效引导入手,帮助每一名孩子们都能够通过无限的潜能来挖掘他们内在的优点。所以,我们必须要通过这种游戏精神来帮助每一名幼儿学员都能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学会如何去拥抱这个多彩的世界。
参考文献:
[1]韩瑞敏.幼儿教育中游戏精神的缺失与重建[d].河南师范大学,2016.
[3]黄甜.幼儿园教育中游戏精神的缺失与合理应对思考[j].科普童话:新课堂,2017(12).
精选幼儿园教师教育论文大班范文(20篇)篇十八
在教学诊断中,“学”是诊断的标杆,学生学得好才是一节好课;“教”是诊断的对象,诊断要发现教学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矫治,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幼儿园的教学诊断要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通过观察幼儿的“做”来评价幼儿的“学”,通过幼儿的“学”评价教师的“教”,让教师在“教中学、学中教”,以提高课堂质量。本文以中班语言课——《认识反义词》为例,对其中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并提出建议性策略。《认识反义词》是一节大多数老师都熟悉的课题,通过对这节课的诊断,可以更为清晰地发现教学理念与方法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进行深入的思考。
1.课堂实录。
上课铃声响,老师在幼儿前面的桌子上摆上很多教具:“小朋友们,老师今天和大家做一个游戏,让大家从这些玩具中找出意思相反的东西并说出来。看看谁找得好、找得快!”于是,幼儿一起拥上去,七手八脚地寻找。
一分钟后,有的幼儿拿一个玩具;有的拿出两个无关的东西;有的幼儿在玩具面前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下手……看到小朋友们没有顺利地找出两个相反的东西,老师有点着急了。
老师又说:“下面说说手中有什么相反的东西?”幼儿七嘴八舌叫起来:“我有两本书,一本大的、一本小的。”老师似乎找到了安慰,微笑着夸奖了这个幼儿一下。
2.教学诊断。
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老师没有按照教学的基本规律办事情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没有认清中班幼儿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是没有按照思维规律来教学。在课堂的引入阶段,老师直接让幼儿从教具中寻找“意义相反”的东西,什么叫做“意义相反的东西”呢?这对于中班幼儿来讲有点难了。另外,老师在幼儿还没有搞清楚什么叫做“反义词”的时候就让幼儿找“反义词”,这无疑不符合逻辑。
3.教学矫治。
如果这样开始教学,效果一定要好得多:
老师先拿出一对玩具——大球与小球,问:“小朋友们,这两个球有什么区别?”幼儿一定能答出:“一个大,一个小。”
接着老师说:“大和小,它们叫做反义词。还有:高和矮、胖和瘦等,都叫做反义词。”然后,让幼儿再到桌子上的一对教具中,寻找反义词。
这样的教学一方面符合中班幼儿的能力水平,另一方面按照“具体-抽象-具体”的思维规律,幼儿就能够顺利地开始反义词的“寻找”了。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处于初级阶段,在学习新语言的过程中能调用的经验很少,与教师的经验与理解力的差距极其巨大。所以,教师一定要认清楚中班教学的起点与目标,把握好教学的最近发展区,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要精挑细选一些幼儿能够理解的方式及语言,同幼儿进行交流互动,才能形成良好教学关系。同时,教师要精通幼儿的学习规律,遵照思维规律办事,坚持从具体走向抽象的思维逻辑,才能够打通幼儿思维的通道。
可见,教师对课堂掌控能力的不足,看似简单,实质上隐含着教师对教学对象与教学规律把握的缺陷,只有认真理解这些基本规律,才能够得心应手,否则再多的课堂教学阅历也未必能够取得大的进步。为此,建议老师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与教训后,重新阅读《幼儿心理学》等书籍,一定有别样的收获。
1.课堂实录。
经过刚才的“不顺利”以后,课堂秩序有段混乱,教师也明显不自信了,调动幼儿主动性与积极性的意志受到了打击,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加强了对课堂的控制”。“控制”从点名发言开始:“小朋友们坐到位置上不要讲话,下面听老师说。”
“王淼,你说你找到了什么反义词?”王淼“啊”了半天,说不清楚。“张一丹,你呢?”张一丹说:“我……我手里的是大本子和小球!”老师点点头,说:“大本子的‘大’和小球中的‘小’是一对反义词,很好!你们还发现什么反义词?”有几个小朋友陆续说出了几个,但不是非常准确。
于是,老师将教具重新摆放一遍,大声地说:“黑与白是不是反义词!大与小是不是反义词!就像这样找!”“这两个铅笔一个长一个短,这里面的反义词是‘长和短’;这两长纸一张是白的一张是黑的,里面的反义词是……”幼儿才开始作出正确法反应:“白与黑!”接着,“直与弯”“哭与笑”“胖与瘦”……课堂的气氛终于缓和了。
2.教学诊断。
在课堂的开始,老师就一直试图让幼儿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幼儿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让课堂充满着“幼儿的身影,幼儿的声音,答案让幼儿说出来。”但由于没有把握好课堂的起点与思维的规律,老师的引导不到位,幼儿的表现不如人意。在这个“教师加强控制”的环节中,老师充分发挥了引导的作用,幼儿得以逐步领悟“反义词”的规律,说出了很多反义词,教学的效果开始显现。这反映了教师的引导对于教学过程的重要性。
幼儿主体性的发挥需要教师成为课堂的“配角”,但是过于强调教师的“配角”地位,使得课堂失去了教师的科学引导,这样的课堂根本无法发掘幼儿主体的潜力。上面这个片段中的师生互动过程,二者都兼顾到了,但是幼儿的主体性潜力并未得到足够的发掘。
3.教学矫治。
我们先看看另外一位老师是怎样上的:
老师在幼儿基本把握反义词的规律,并能够正确找出几个反义词之后,让幼儿再到桌子上给教具们配对,并说出自己发现的反义词,“看哪位小朋友说的多!”老师对找出反义词的幼儿进行激励表扬,并对没有找出来的幼儿进行帮助:“你请一位小朋友帮帮你找一个,并谢谢她!”于是有很多同学帮他出主意,找反义词。
老师接着让幼儿想一想:“在你的生活中,小朋友们发现有哪些反义词呢?”于是,小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了很多反义词。
在这个老师的教学中,教师用激励的方式引导幼儿的积极性,这是对主体性的第一次激发;然后,让幼儿去帮助没有找到反义词的幼儿,既让幼儿学会了寻求帮助与帮助别人,也保护了幼儿的自尊心与自信心,这是对主体性的一次升华;最后,老师让幼儿从自己的生活中寻找反义词,把教学与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从生活体验中发掘教学的素材,这是对幼儿主体的全面落实。这种基于主体情感、经验以及兴趣的教学思维,能够培养幼儿的各种能力,激发学习的兴趣,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幼儿的“学”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评价教师“教”的重要标杆。只有良好的学依赖于教师对幼儿主体性的全面激发与保护,也依赖于教师科学的引导。有一些教师认为主体性教学就是让幼儿活动最大化,这是一种误解。没有教师科学引导的课堂,学生的主体是表面化的,内在的东西不会被发掘出来,而没有内在思维、情感激发的课堂是没有深度的。激发主体积极性与体验性的最好方法就是结合“实践”,实践是知识的源泉,学习从实践开始符合教学的思维规律,“做中学”是幼儿园教学中值得推广的教学切入口。
1.课堂实录。
老师接下来设计了一个游戏活动——在磁性黑板上贴上了很多的图片,分列成为两列,教师指定幼儿到上面去用粉笔将这些想法一次的图片连起来,同时说出:“我找到的反义词是什么!”游戏内容与前面通过实物找反义词的难度查不到,幼儿的积极性及其高涨,效果也不错。但是,在幼儿连起来图片并说出来的过程中,出现了几个小的插曲,很值得回味:
有一个幼儿把两个笔筒连起来,说:“高和矮!”这时候,下面一个幼儿喊起来:“是深和浅!”老师笑了笑,点点头,没有说话。
有一个幼儿把一个红色的毛巾与绿色的手帕连起来,说:“红与绿!”
有一个幼儿把一个方形的积木与圆球连起来,说:“圆和不圆!”
有一个幼儿把两本薄厚不同的书连起来,说:“大与小!”……。
老师的脸又红了:“小朋友们……红与绿不是反义词,记住哦!”
2.教学诊断。
这几个问题非常考验老师的教学智慧,第一个学生提到的“深与浅”是一个非常智慧的答案,老师完全应该对这个幼儿进行极高评价,并由此激发其它幼儿开展“就同一对物品”寻找两个以上反义词的活动,如:两个人之间的“老和少、胖和瘦、高和矮”等,进一步发掘幼儿的思维,培养扩散性思维的能力。
对于“红与绿”“圆和不圆”“大与小”这样的问题,作为幼儿园的老师不一定都要去当时就解决,因为根据幼儿的年龄经验以及语言局限性,向他们解释这些问题不一定适合。“实录”中老师的一句“小朋友们……红与绿不是反义词,记住哦!”显得无力而又苦涩,其实不如放下这个问题,这反而是合理的。
当然,我们可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让幼儿多想一想,例如:两本薄厚不同的书,老师可以让幼儿想一想“有没有新的反义词?”如果幼儿说不出来,老师可以代劳一下,这样至少可以扩展幼儿的词汇量。
3.教学矫治。
课堂的核心是思维,幼儿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依托,教师要善于从形象思维开始,通过各种图片、实物、生活实例等作为思维的载体,促进幼儿去想象、回忆、总结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不失时机地让幼儿多“想一想”。只要在课堂上幼儿能够去“想”,无论结果怎么样都是宝贵的,无论幼儿想的对不对,教学都是成功的。
在这节课的课后,有一位听课的老师一直与上课的青年教师纠缠“红与绿、圆和不圆、大与小”作为反义词的对错问题。课后单纯去探讨反义词的知识时可以的,但是如果这位听课人把这几个词的不到位作为课堂的科学性缺陷来指出,这其实是另一种对幼儿教育的无知。幼儿的学习过程最主要的不是知识学习过程,而是思维方式与情感经验的启蒙过程,幼儿主动的思维、积极的情况与良好的兴趣,远远比知识的深浅与严谨性重要。
从以上课堂教学的过程来看,年轻教师的教学基本理念是科学的,能够主动激发思维,以生活基础为原点开展各种活动。但是课堂的节奏以及逻辑性上存在不足,这反映教师对教学规律以及幼儿思维的把握需要进一步强化。建议通过学习类似,开展“具体-抽象-具体”的微格教学训练,把握幼儿的思维规律与能力,能够让她的课堂得到较快的提升。
精选幼儿园教师教育论文大班范文(20篇)篇十九
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的话动。是影响和决定幼儿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的根本性变化的主导活动,缺少游戏机会与经验将影响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在游戏中他们能成功地摆脱眼前的知觉情境的束缚。从当前幼儿园教育改革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来看,进一步深化幼教改革,使幼儿在游戏中成长关键在亍幼儿能否真正做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游戏是儿童产生高级心理现象的重要源泉,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游戏也是幼儿的天性,是符合学前儿童年龄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在幼儿园里,游戏已被纳入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我们逐渐认识到游戏是幼儿有效的学习段,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如体育活动对幼儿的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游戏对幼儿的影响。
1、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乃儿童的天性,这是人们的共同,因此有许多思想家阐述这个哲理。其中,将儿童的游戏天性提升到人的本位论高度来认识的是德国哲学家席勒。席勒提出了他最著名的这个命题:"只有当人是完全意义上的人时,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时,他才完全是人。"在1996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于各项活动中。
在幼儿园的每日生活中,游戏是主要的活动。游戏是教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孩子学习的最佳途径,但是在幼儿园的教育实践当中,人们常常把游戏和孩子的教育隔离开来。教师应该坚定信念,把游戏作为儿童的主要活动。游戏是自然赋予儿童的非人力所能控制的活动。游戏是儿童的正当权利。爱玩、会玩是评价婴幼儿发展的标准之一。游戏是婴幼儿最自然、最有效的学习。
"爱游戏"是儿童最主要的天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之所以游戏,之所以乐此不疲,是大脑细胞的发育需要。所以,孩子才专注地从事着在成人看来极其枯燥无味的游戏。孩子喜欢游戏,尤其喜欢复杂的游戏。因为游戏越是复杂,对孩子的刺激越大,孩子就越兴奋。通过游戏能够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开拓智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形成团结友爱,互相合作等社会性行为,增强体质。所以说孩子天生就是勤奋的,他们生来就有一种求得胜任的内在欲望,生来就有去做、去学如何做的冲动。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我们的教育必须尊重儿童的天性。让儿童的天性在最大限度上得到发挥。
2、游戏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关键要素当前在婴幼儿教育中,游戏行为往往不被鼓励,爱玩常被看作是淘气、调皮捣蛋、不用功、没出息。喜欢不喜欢玩,会不会玩,对大人也许不那么重要,可对婴幼儿却是件大事,它是衡量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最重要的指标。由于婴幼儿游戏水平反映着他们的身心水平,因此会玩的儿童总是聪明能干的、身体健壮的、善于交往合作的。
因此游戏一方面有利于幼儿的身体健康。孩子需要游戏,就像人需要足够的食物与休息,他们在游戏中接受外来事物的刺激后,综合感觉的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另一方面有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游戏的功能表现为自我满足。儿童沉浸在游戏中,这时儿童是生活于现实以外梦想的世界,以梦想的方式在自己的心中建构着外部的世界。游戏的功能表现为情绪的宣泄,孩子在现实中压抑的情绪能在游戏中得到排解。因为游戏是幼儿自己的世界,幼儿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受活动以外的目标和他人的控制,是自由自在的。
3、游戏是创造性想象的源泉游戏的特点是:游戏是自发的、自愿的;游戏是自由自在的;游戏是愉快的;游戏是充满幻想和创造性的。对于游戏中的儿童而言,梦想世界的真实并不亚于现实世界的真实。每个正在游戏的儿童的行为,看上去都像是一位展开想像的诗人,他们亲手重新安排自己周围的世界,使她以自己更喜欢的新面貌显现出来。在游戏中,各种生活领域中的界限被消除了。如儿童在玩沙、玩泥的时候,他们会想出不同的玩法,并且玩的津津有味。游戏就是玩,是"假装的,不是真的"。游戏的假想性是以模仿现实生活的某一个侧面为基础,但又不是照样模仿,而是加入了人的想象活动。如用一根棍子当马骑,用一根冰棍棍当注射器等。在这个时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分别为:3~4岁儿童出现最初步的生活自理,认识依靠行动,情绪作用大,爱模仿;4~5岁儿童更加活泼好动,思维具体形象,开始接受任务,开始自己组织游戏;5~6岁儿童好学好问,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发,开始掌握认知方法,个性初具雏形。
4、游戏具有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的功能游戏伴随着儿童成长。儿童通过学习探索环境,从接触物体中获得知识并解决问题。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斯基所说:"游戏犹如火焰,点燃了探索求知的火焰"。在游戏中儿童可以潜移默化地学到许多知识。如在爬攀登架的过程中能体会到空间和高低,在玩水的过程中他会感觉到干与湿,玩积木的时候他能够体会并认识到大小、形状、颜色等。游戏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判断力。在游戏过程中,儿童会不断地移动、触摸、聆听、观察,这些器官刺激有助于培养注意力、观察力和判断力。如推小汽车玩,他会观察到汽车的速度和用力大小之间的关系。游戏能够激发儿童创造力和思考力。游戏是个体作用于环境的活动,幼儿在操作物体的动作中建构经验,因而它同时是一种自发的学习,具有促进认知发展的功能。一方面这一功能表现为自发探索。幼儿在游戏中的尝试性行为的频发率是极高的。凡是用来游戏的物体,孩子们从不马虎,他们先要了解物体的性质,然后要作为工具实现自己的目的,于是敲敲打打、摸摸看看、拆拆弄弄等各种作用于物体的方法就成了他们的游戏行为。另一方面这一功能表现为自发练习。幼儿游戏的主要外显特征就是重复性行为。他们天生就有一种不断重复刚出现的动作、刚获得的经验的活动倾向。这种重复的价值就在于练习,重复就表明这个活动是孩子力所能及,却还没有充分发展完善的一种能力表现。孩子就是在这种重复中巩固了刚刚萌发的许多新的身体能力和心理水平。
精选幼儿园教师教育论文大班范文(20篇)篇二十
幼儿不诚实性格的养成是由于幼儿缺少担当、害怕被惩罚。幼儿的不诚实性格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一些家长为了使幼儿进行某种行为而随意哄骗、许愿但不兑现,导致幼儿对家长缺少信任,长此以往使幼儿自己也养成了不诚信的性格。另外,一些幼儿教师教育方法不当也会使幼儿说谎,幼儿做错事后为了躲避惩罚而说谎的现象频频发生。
2、幼儿内向的性格。
具有内向性格的幼儿不在少数。内向性格的幼儿不善于与人交往,对幼儿长大成年后进入社会极为不利。内向性格的幼儿寡言少语,不善于表达自己,遇到问题通常自己解决,不愿意与人分享,长此以往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幼儿长大之后在团体合作中会表现得较为吃力,不易融入集体,对其未来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
3、幼儿胆小的性格。
一些父母经常在幼儿面前打架、吵闹,逐渐使幼儿养成了胆小懦弱的性格。幼儿入园后一旦被其他幼儿欺负会加剧其胆小性格的发展。幼儿胆小性格并不利于幼儿今后的发展,也不利于与他人交往。因此,幼儿胆小性格是制约幼儿成长的问题之一。男孩子胆小、懦弱的性格使其缺乏责任感,没有担当意识。
4、幼儿冲动的性格。
幼儿冲动的性格对幼儿的成长极为不利。冲动主要表现为对事情没有进行全面的了解就下判断而采取行为。很多事实证明在冲动时做出的行为大多是不正确的。幼儿的冲动主要表现为与他人相处不融洽时采取暴力等措施来武力解决。这种冲动的性格不利于幼儿学习知识,对其未来的发展极为不利。
1、幼儿诚实性格的培养。
诚实指人的言行与内心保持一致,对幼儿进行诚信教育就是让幼儿说真话,犯错误要敢于承认,不撒谎、不逃避责任。幼儿诚实性格是在后天的教育中形成的。“曾子杀猪”的故事广为流传,曾子为了保持与幼子之间的信任,用实际行动予以证明,值得各位家长学习借鉴。家长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真诚信任,唯有此法才能使幼儿得到正确的家庭教育。幼儿教师同样需要对幼儿真诚,这样才能赢得幼儿的信任,培养幼儿诚实的性格。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需要采用正确的教育方式,使幼儿敢于承担错误。
2、幼儿外向性格的培养。
外向性格的幼儿在处事风格上更加积极活跃,喜欢与他人交往,善于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痛苦与快乐。幼儿外向性格的培养需要有意识地进行。
(3)采用正确的教育办法,幼儿教师对幼儿进行集体教育时应注意观察幼儿的性格特点,多与内向的幼儿沟通,帮助其融入集体,逐渐养成活泼的性格。
3、幼儿勇敢性格的培养。
勇敢指不怕困难、为了目标勇往直前的精神。人的勇敢和自信心是克服一切障碍的基础。幼儿勇敢性格的培养需要从小进行,家庭教育对幼儿勇敢性格的培养尤为重要,父母应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其在和谐的家庭环境中逐渐养成勇敢的性格。幼儿勇敢性格的培养,可以从在集体面前讲话、表演方面进行。家长可带领幼儿经常参加户外活动,让其选择喜爱的体育运动等。在户外实践中,会遇到各种情况,幼儿跟随家长一起克服种种困难,能使其逐渐锻炼坚毅勇敢的品质。第一,通过榜样力量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培养。幼儿勇敢的性格在婴儿时期就已经开始养成,在逐渐成长的过程中,成人对幼儿的教育是通过榜样的力量完成的,幼儿通过对成人行为的观察,耳濡目染逐渐养成幼儿勇敢的性格。例如:幼儿的父母是一个勇敢的人,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对其父母言行的模仿,也逐渐也成为勇敢的人。另外,在教育方式上,幼儿家长和教师要注意采取正确的办法,避免其在日常工作中随意指责、嘲笑甚至恐吓幼儿,对幼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避免幼儿养成胆小、懦弱的性格。第二,创造幼儿勇敢性格的培养机会。幼儿的良好性格需要在日常工作中进行有意识地培养,勇敢性格也不例外。所以,家长和幼儿教师需要为幼儿创造一切培养勇敢性格的机会,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有意识地培养幼儿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第三,通过对文学作品逐步引导幼儿成为勇敢的人。幼儿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向幼儿介绍文学作品中勇敢的人物形象,向幼儿讲解何为勇敢、何为鲁莽。例如《西游记》的讲解中,家长可以将孙悟空的勇敢和猪八戒的鲁莽结合,让幼儿有一个形象的认识。
4、幼儿冷静性格的培养。
幼儿的健康成长需要摆脱冲动性格,逐步培养幼儿冷静的性格。幼儿冷静的性格在幼儿学习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幼儿大多好冲动,冷静性格对幼儿是一种较高的追求,但对幼儿的成长有积极的作用。幼儿家长和教师要有意识地训练幼儿静心思考,使幼儿逐渐养成冷静的性格。四幼儿教育中性格塑造的重要性综上所述,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其性格的养成由自身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共同作用。幼儿家长和教师对幼儿的影响尤为重要,因此家长和幼儿教师应为幼儿树立正确的榜样,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去感染幼儿逐渐形成良好的性格。本文从幼儿教育中性格培养现状谈起,进而从四个方面阐述幼儿性格存在的问题,即幼儿不诚实的性格、幼儿内向的性格、幼儿胆小的性格、幼儿冲动的性格。最后揭示幼儿教育中性格培养对策。幼儿良好性格的培养与幼儿教育息息相关,通过本文的探索旨在使更多的人关注幼儿性格塑造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