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研读范本,我们可以了解一些优秀作品的写作思路和构思过程,为我们的创作提供借鉴和启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和指导,帮助大家提升写作的水平和品质。
实用创新模式下的钢琴教学的论文(模板16篇)篇一
凯瑟琳・古德森1872年生于英国,1958年去世。她幼年即开始学习音乐,并于12岁前在全国各地演出。她的才能引起公众的注意,被送到伦敦皇家音乐学院学习。她师从当时最著名的钢琴教师奥斯卡・贝林格(oscarbennger),六年后,她在维也纳跟莱谢蒂茨基学习四年。
回英国后,古德森在音乐公众中产生的深刻印象,使她成功地建立起一位出色演奏家的声誉。她在英国、德国、奥地利和美国巡回演出,取得极大成功。《格罗夫大词典》中写到她的演奏:“她有着充分的活力和生气,这在年轻的钢琴家中是十分难得的。她对声音的渐变有极好的控制,具备令人钦佩的完美技巧、独特的音乐情趣和值得重视的个人风格。”
分析音乐名作。
我们并不需要更多的哲学即可领悟到,一切科学和艺术的进程都建立于分析和综合的过程之中。我们把东西拆开,以寻找它们用什么做成并如何做成,我们再把它们放到一起,以显示我们所掌握的知识。音乐性的衡量标准是实践的能力。分析的过程虽然重要,但有时可能做得过分极端,以致忽略了构建引向真正成功的过程。
学生应该能够判断一首他正在学习的乐曲的结构,并使这成为他的某种第二本能。如果这首作品是一首奏鸣曲,他应该可以辨认出主题和副题,无论它们如何出现或部分地出现。学生应当对曲式有足够全面的认识,并熟知乐曲所分成的段落。他在学习一首新的乐曲时,不能不观察到它的轮廓――也就是作曲家在创作这首乐曲时所制定的“建筑计划”。学生对他所要演奏的作品,永远不要拖延这第一步的分析。
尽管流行着一种印象,即音乐是模仿性的,并能再现不同的画面和不同的情感,事实远非如此。作曲家通常写作音乐只是为了它作为音乐的价值,而不是具体的景色。许多教师试图以想象出的故事来激活有些学生迟钝的想象力,这也许是对的。然而,即使一首乐曲有某种设计使它暗示某种想法,并可以有趣地看到一种特定的画面,但永远不要忘记作为一首美好音乐作品的真正的美。
懂得和理解一种节奏是一回事,但在实际弹奏中保持它却是另一回事。节奏依据在一两小节中音符和重音的安排,给予整首作品一种具有特点的摆动。好的节奏感显示出音乐家具有精确平衡的能力,他知道如何拥有完美的自我控制。
律动不同于节奏,但和它有关联。要想把握它――这种推动力,学生必须弹奏过许多能倾向于发展律动的乐曲。
有能力清楚地、即时地看到一首作品中乐句的构成,能极度的简化对一首新作品音乐解释方面的研究。经过正确的训练,学生应当能第一眼就看到乐句,如同一位植物学家在观察一种新的花朵时,在他内在视觉中会把它分成不同的.部分。他不会把花萼误认为花瓣,而且他立即可以认定每一部分的特点。除了曲调性句子外,学生应该能看到在乐曲形式之下的小节划分。他应该可以告诉你,这首作品是八小节的段落,或是四小节的段落,或是不规则的分段。
对幼小的儿童,如果在他们最初的几节课中,就能使他们愿意去观察旋律乐句,将是一件多么奇妙的事情。教师们往往非常强调手形,其目的是让学生的手处于完美的状态。但为什么不能注意一下头脑的形成?它比单纯的手指工作离真正的音乐目标要接近得多。世界上最完美的手形,对于音乐家有时是毫无价值的,除非对手起作用的头脑具有真正音乐性的训练。
每一个钢琴学生应该具有和声的知识,但这种知识必须是实用的,也就是――一种和声知识――对耳朵和眼睛是同样熟悉的。有些学和声学的学生,他们可以像一位数学专家那样熟练地解决一些和声上的问题,但他们却从未想过他们的音符可能产生的音乐。
能够认识一个在纸上写的和弦,相比于能认清被弹出来的同一和弦,几乎算不得什么收获。一个学生如果一眼就能说一个减七音程或一个增六度,但却不能通过他的耳朵来分辨它们,就是有严重的智力缺陷。训练耳朵应是所有学习中首要的。
钢琴本身对于学生在学习和声时是极大的帮助,要学生在弹奏中时刻在听。所有儿童应该享有一个训练听觉的课程,不应只是单独训练音高和音准,同时也要训练听音乐的性质。可以补充一些音乐听写的练习,直到学生可以只听到一次,即可从容地写下一些短的乐句。
一位在键盘上夜以继日工作的艺术家会发现,有些细致的触键效果使他总是和某一段音乐联系起来。他这样做也许没有任何合乎逻辑的理由,而只是他的艺术直觉要求这样。他极可能并没有遵守什么规则,而只是根据他自己的音乐审美和听觉。就是这一点,能比任何其他方面,使不同大师们的演奏更具有个性。
不可能准确地表明某些触键是如何产生出某种效果。然而,耳朵能听到这些效果,而如果学生能正确的坚持,他会不断地工作,直至再创造出他所听到的同样效果。这时他会发现,他所用的触键和他所听到过的那位大师所用的,是非常相似的。对于为了提高音乐知识的目的而经常听音乐会的学生,高度发展的听觉是有巨大价值的。
全世界从事初级钢琴教学的教师有极重大的责任。如果他们轻视自己教儿童的工作,而渴望去做大师们所从事的那种授课,就应该让他们认识到,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整个结构的基础,虽然并不像高耸入云的塔尖那样引人注目,但他们无疑是同等重要的。
实用创新模式下的钢琴教学的论文(模板16篇)篇二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学习钢琴的人越来越多。针对现在钢琴音乐教育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怎样培养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教师如何正确指导学生学习钢琴,我国目前的社会音乐考级怎样看待等。儿童是钢琴学习的主要群体,就要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指出儿童钢琴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使钢琴教育能更好地服务于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论文关键词:兴趣;钢琴教学;音乐考级。
钢琴因其具有其他乐器不可比拟的优越特性,被誉为“乐器之王”。作为欧洲代表国之一的英国,其钢琴教学体系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与完善,而中国直到19世纪上半叶即西欧的钢琴音乐进入浪漫主义时期,才传入欧洲现代钢琴。而钢琴真正地飞入寻常百姓家进而得以普及是20世纪80年代。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人们更加注重少年儿童的素质教育,学琴的儿童日益增多,所以儿童钢琴教学更是近几年广受关注的热点,也有不少的学生在钢琴大赛中脱颖而出。这股学琴热潮像春风、似暖流,对提高民族新一代的文化素质,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我国业余钢琴教育虽然在短短的20多年里迅猛发展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由于发展时间不长,所积累的教学曲目和经验不多,仍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音乐教育在本质上是审美教育,钢琴的学习在儿童的身心发展中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对于绝大多数的孩子来说学习钢琴只是接受音乐教育的一种手段。钢琴教师在儿童的学习过程中,不能片面地一味地追求弹奏的技巧,应该从儿童的心理学、生理学和教育学着手,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不断地引导学生在演奏钢琴的同时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激发儿童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使他们始终保持学习钢琴的兴趣和热情这才是最重要的。如何培养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儿童学好钢琴,兴趣是关键。
兴趣的培养直接影响着一个孩子潜能的发挥。首先要为每位学琴的儿童根据自身的情况制订一套适合自己的练琴方案,教法灵活多变,循序渐进。由于每个孩子的个体有差异,从孩子的自身出发,如果是比较小一点的孩子可以选用趣味性强的教程,比如说“小汤普森”,根据书里面的标题可以增加学生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和学生一起四手联弹,这样可以加强曲子的音乐感也调动了孩子的兴趣。另外以加强艺术修养为目的,让学生多听多唱。用一些充满童趣的语言,例如:弹跳音就像是在拍皮球,把自己的五个手指比作五线谱等加上夸张的表情与学生互动起来,这样才能使孩子学得轻松、愉快。在学琴当中规范化的手形、规范指法习惯、科学合理的弹奏方法和姿势、完整的节拍节奏感的训练、教材合理的选用、音乐情感和音乐风格的表现等都是要解决的问题。让孩子养成一个好的练琴的习惯,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琴尤其要注意基础的训练,不能急于求成,给孩子增加心理压力,这样也会使学琴变为被动。
二、孩子学钢琴,教师是关键。
对于初学钢琴的学生来说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都是不够的,这就需要教师来正确地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表现欲。从学习钢琴的第一节课开始就要给学生讲述乐曲所展现的画面,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可以通过示范来感受音乐,再让学生来模仿,这样逐步来增加对音乐的感知。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有些教师不注意孩子的年龄特征,也不注重研究孩子的心理,只按照老的一套教学方法生搬硬套,这种陈旧生硬的教学方式,势必造成孩子厌恶练琴的心理,人为地为孩子在钢琴上设置了许多的障碍,让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尤其是针对考级这个问题,几首考级的曲目可以让孩子学一年,对基本乐理、视唱、听音练耳和音乐素养一点也不重视,这完全偏离了学习钢琴的正确轨道,这种舍本求末、急功近利的思想可以说是一种极大的悲哀。一个教师的教学方法是灵活的,根据孩子爱表现的天性可以让孩子进行一些观摩和小小的家庭音乐会使孩子可以通过这一些活动看到自己的进步。一名好的钢琴教师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专业学习,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多与外界交流,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缺点,面对不同性格和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比如说对于胆子小的孩子就要多鼓励、夸奖他的长处,对于爱骄傲的学生要及时指出他的缺点,少一点表扬,讲究语言艺术。
三、教师如何正确指导学生学习钢琴。
科学、规范、正确的弹奏方法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至关重要。通过正确地训练掌握弹奏的技巧并将这种技巧运用到乐曲意识内容的表现上去。在儿童的钢琴教学之中尤其要注重技术性的学习。这就有如建一座高楼,首先要打牢地基才有可能建得高,所以钢琴的技术是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学琴的初始,正确的手型是第一步,小的孩子容易出现手指的塌陷和手腕的弓起,这都需要不断地纠正,不断地示范,让学生体会放松。击键时,整个手指及手臂的重量靠触键的手指来支撑。弹奏时要有“落滚”的感觉,有呼吸和句子的线条,手掌的各关节打开,增加一些手指独立性的练习,练习时注意力集中在掌关节上,手指要主动的触键,开始弹奏乐曲时一定要慢,充分掌握技术要领以后才能提速。然后还会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手指练习,比如说音阶、和弦、琶音、双音、八度,还有颤音、装饰音、远距离弹奏以及多声部、左右手交替等的技巧练习。在训练这些技巧时要注意手形保持握球状,手指关节要稍突出,并且要有支撑点。就像平常走路一样,重心要在手指之间不断的移动。速度要注意均匀,手腕不能紧张将力量卡死,可以运用断奏的方法来找到手指的支撑感,用吊手的方法,一个手指一个手指的专门来练习支撑力,速度由慢渐快,尤其注意4、5指的力量要加倍,因为4、5指天生就是比较弱,需要通过训练才能变得和其他手指一样灵活。这些钢琴的技术、技巧都要经过系统而又严格的训练,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既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又要有针对性。根据学生学习的进度不断地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这样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多培养学生的乐感也是教学之中的'重要环节,要求学生用耳朵听辨不同的音色建立准确的声音概念,可以让学生多听一些音乐会来丰富乐感,这样才能弹出有内涵的音乐。钢琴教学基本都是采用单独授课的方式,这样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能力,设定不同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上课的时候,要“动”与“静”的结合。“静”是指端端正正的做到钢琴前弹琴,“动”是指跟教师一起唱谱子、拍节奏或者和教师配合弹奏等,这样既运用了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结合,又在一节课中对孩子进行了听音、节奏、认谱和弹奏的四种训练。随着年龄的增大和程度的加深,逐渐可以增加“静”而减少“动”,而后过度到以“静”代“动”。课堂也要提倡劳逸结合,一般授课以45~60分钟为宜。教师要根据每个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去相应的逐步延长,挑选合适学生的模式去变换教学方法。即使是少数能坐得住的孩子,至多上一小时的课也一定要休息并鼓励他去玩耍,以缓和脑力、肌肉的疲劳。怎样看待我国目前的社会音乐考级呢?钢琴考级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一度掀起高涨的热潮,无疑是考级的优势发挥到极致的表现。钢琴考级大大推动了业余钢琴教学的群众性、普及性和人们学琴的积极性,树立了业余钢琴教学的准则,使钢琴教学日益规范化。在微观上,钢琴考级对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都有很大帮助。然而当任何一件事物的优点充分发挥的同时,它的缺点也会跟着逐渐暴露,钢琴考级也不例外。钢琴考级处在风口浪尖上,加上活动本身并不完善,它存在的缺陷近些年来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不少专家和基层钢琴教师都先后撰写文章来对此提出自己的看法。这些批评很中肯,也确实值得广大音乐工作者好好反思。首先钢琴考级,“超报”现象严重,老师、家长揠苗助长。再次钢琴考级养活了大批“南郭先生”,教师队伍鱼目混珠。因为目前的钢琴考级门槛并不高,因此学生要想通过考级,特别是较低的级别并非难事。于是很多并非专业的人士在巨大利益的驱动下都争相步入钢琴教师的行列,他们以让学生通过钢琴考级来向家长吹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钢琴学习沦落成为一种“纯技术”的活动,弃音乐本性之不顾。也有些考级评委的不称职,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误人子弟。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考级中取得好成绩,这本无可厚非,但考级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急功近利、互相攀比的工具,这似乎也背离了考级的本来目的。因此,怎样正确的去看待考级;怎样合理的利用考级作为钢琴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以促进学生在钢琴学习上有更大的进步,我想这才是更有价值的。作为钢琴教师,应奉劝学生和家长,不要过于看重手中的那张证书,话说白了,即便十级拿到了优秀,离专业水平的距离还是很大的。我想考级并不是目的,考级是为了更好地学习钢琴。希望通过考级活动,促进大家学习的热情,学习规范和正确的钢琴演奏方法,而不是为了考级而去考级。
培养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技术、乐感是钢琴教学中的重要课题,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认真地研究和思考,找准自己的位置,在儿童钢琴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探索完善儿童钢琴教学方法。
实用创新模式下的钢琴教学的论文(模板16篇)篇三
1.听觉训练。不管是歌唱的音乐还是演奏的音乐,皆是通过听觉感受的。若是学生只重视技术或是单一的模仿,是无法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的。为此,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听觉训练便是把音乐调整成从无到有的听觉,在明朗条件下开展。听觉训练中,不单单只是辨别声音那么简单。还包含学生心理性能训练,实际就是让学生通过大脑进行训练。基于此,钢琴演奏过程中可以说听觉训练是不可或缺的,需受到高度重视。在日常练习中时常利用耳朵去辨别作品,弹奏、研究钢琴作品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听力能力,还能为学生日后学习更加有深度的'钢琴曲做铺垫。2.读谱。在钢琴基本练习过程中读谱是最为简单的,也是一件音乐作品完成的基本因素。视觉认识活动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寻找、输入信息。在演奏钢琴时需利用眼睛去观察自己的手型、手指等,其能将信息及时的提供给大脑,进而判断弹奏错误。可以说,钢琴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在演奏钢琴时,学生需要眼、耳、口、脑、脚协同应用,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牢牢注意这一点,分步指导学生。3.手指练习。第一,高抬指为基本的按键动作,其常利用在抒情曲与哈农的弹奏中,基础动作为手指抬高,之后下落,要保证手指放轻松。端正坐姿,双臂自然垂落,手腕要放轻松,整套动作都以轻松为主,身体一定不能僵硬。高抬指动作需缓慢弹奏,此种方式有助于手指放松,但是着重注意的是保证手腕平稳;第二,高抬指练习方法。若想高效完成高抬指弹奏法需从基础高抬指入手。这便要求学生在弹奏中先高高抬起一个手指,其余手指紧贴琴键。手指在触碰琴键时一定要保证轻松,这是主要为了练习手指的独立性;第三,钢琴技巧练习。可以说,钢琴是一个十分奇妙的乐器,其能够同时演奏多个声部,要求学生手脑同用,具有较强的肢体协调能力,在实际教学中,联系复杂的钢琴曲是一个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的过程,首先,学生一定要认真练,此种练法虽然会耗费诸多时间,但是能够起到良好效果,学生在熟悉节奏与音型的问题中,无形的提升了自身演奏能力,慢练过程为一种减负大脑的过程,逐渐提升速度,直到恢复最初的速度。
二、素养培养。
1.消除紧张情绪,保持冷静。若想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依据个人情况利用下述方式:首先,通过深呼吸将一些干扰因素消除掉,对自己的情绪进行严格控制,基础动作为,保证双腿直立,双臂下垂,紧密双眼,不去想任何事情,去听空气的声音,之后深呼吸,这个动作一定要慢,尽可能让自己的全身处于一个放松的状态,直到心情平复,如此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处于最放松也是最佳的状态下;其次,切入在意别人的看法,最好转移自身目光,减少烦躁的情绪,将自己的心态调整到最佳,体会音乐带来的魅力,将演奏之前的紧张情绪变成开心与兴奋,若想让压抑的情绪得到有效缓解,能够通过休息片刻或是展开四肢运动的方式。2.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若想熟练且全面的掌握钢琴弹奏技巧一定要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加大对学生基本功训练力度,如果学生的钢筋技术不强,学生便不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到钢琴演奏上,就会十分担心出错问题,进而致使学生产生紧张心理。只有在日常练习中形成扎实的基本功,这样才能更加专注的演奏,消除一些紧张情绪。为此,在日常练习中一定要有所针对,对于易出错的地方进行反复训练,熟练的演奏技巧为学生流畅演奏的关键点,如此才会减轻内心压力。3.调整好心态。做到钢琴面前,学生需将板凳调整到适合自己的位置,若是在不合适的状态下演奏,一定会使演奏效果受到影响,在实际演奏中,演奏速度是由演奏者的心态决定的,学生在弹奏钱可以深呼吸,让心态趋于平稳,缓解演奏压力,在实际演奏中,学生还需对自己的呼吸进行适当调整,保证均匀呼吸,如此才能让肌肉放轻松,保证有一个清醒的头脑。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钢琴演奏能力的提高不能只把中心放在演上,需要通过规范且合理的额学习,外加学生对音乐的深入认识,如此才会将钢琴演奏的魅力展现出,进而为提高学习钢琴演奏能力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实用创新模式下的钢琴教学的论文(模板16篇)篇四
钢琴演奏是一项高级的、复杂的综合性活动,具体的说就是高级思想与情感表现以及复杂的心理和生理活动等因素的综合运用,在这一过程中演奏者的心理调节能力很重要,也就是一定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本文就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演奏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进行了研究。
人的一切有意识的活动都是通过大脑神经系统的运动来实现的,是通过“心理”来控制的,钢琴演奏也不例外,所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是钢琴演奏艺术中非常重要、关键的环节。本文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演奏教学实践出发,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进行了以下研究。
一、培养学生兴趣,克服学习中的畏惧心理。
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愿望是学好钢琴弹奏的先决条件,培养他们对钢琴弹奏的浓厚兴趣,对学习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学生对钢琴弹奏能否感兴趣,也不是自然形成的,我们必须通过各种学习途径加之鼓励和培养。钢琴弹奏中的纯技术、纯技巧练习是必要的,但我们要反对那种枯燥的、机械的、刻板的纯技术训练,应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对乐曲的形象、音乐美感的表现这方面来,使这些练习充满乐趣和吸引力。教学过程中,教材要有趣多变,教学要活泼灵活,集听、看、想于一体。
二、创造良好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创设不同的学习环境,如给学生多提供一些上舞台锻炼的机会等等,既是学生获得良好学习环境,激发学习热情所必需,又是学生深化对钢琴演奏的理解,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另外,小提琴家梅纽因曾说过:“如果长期对学生缺乏理解、同情和关心,会使学生反倒压抑和痛苦,从而缺乏教学效果。”好的教师不是在于能够在学生的演奏中挑剔出千百处毛病,而是在于能准确地把握学生已经掌握和还未掌握交界点,使学生在每次课后都满怀信心地找到自己继续前进的起跑点。我们在学习进程中始终在一种良好的心境下发展,使其无论在知识的获得和技巧的掌握上都取得圆满成功。
三、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帮助获得成功信心。
记不住曲子,不少学生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动摇学习信心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在帮助学生增强记忆能力上下功夫,让学生在弹奏完整的曲子中获得成功感,进而消除学习中的畏难心理。一首曲子往往需要经过无数次的反复练习才能成功。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常常感到诸多的不满意。有时是手指弹奏不灵活:有时力度掌握不好;有时是速度掌握不准,不能弹奏出好的效果生动的乐曲内容。这时千万不要气馁,要认真思索、分析。当解决了技术上的难题,领会了乐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达到了满意的效果时,千万不能放松,同样要认真思索、分析,抓住那美妙的瞬间,把这种好的感觉记住,加以巩固、再记忆、再巩固、直至熟练。并且使这种好的感觉能在以后的练习中,尤其是在回课、演出中再现。
四、掌握练琴要领,进一步增强学习信心。
掌握要领,熟能生巧,这是学习钢琴弹奏过程中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问题两个方面。学生学习钢琴弹奏的最大障碍,一是不得要领,入门难,提高更难,二是练习不够,不能持之以恒。由此造成多数学生不能很好地学习和掌握钢琴弹奏这门艺术。对此,教学中既要注意教给学生学习弹奏钢琴的技术要领,特别是一些学生易于掌握的要点和方法,又要鼓励和督促学生多练习,并做到持之以恒。钢琴是多声部乐器,练习过程比较复杂和困难。只有在我们真正学会练琴,并能将钢琴中的各种奏法用起来得心应手,才能对演奏充满信心。这些能力的`训练过程,也是学生音乐心理与动作心理协调水平提高的过程。首先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掌握科学的练琴方法;其次克服马虎心理、分手练习;第三克服急躁心理、快慢结合练习;第四克服畏难心理、攻破重点难点,保持音乐的完整性。
五、钢琴教学注重营造艺术氛围,调节学生心理情绪。
在钢琴教学过程中,要在教授技能技巧的同时,注重营造课堂的艺术氛围。教师在课堂上创造出的艺术氛围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情绪和自身反应的灵敏度,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情感世界中的愉悦效果,从而达到心灵的净化,并且通过学生对作品的独特理解表现出来。这种环境不仅刺激了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进而提高本身的文化素质水平,而且对于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发展都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诱导的方法要求学生对作品做进一步的了解与分析以调动学生音乐情绪。当进行一个新曲目练习时,教师不光要提醒学生技术难点,而且要给学生讲解一些关于曲目的相关内容,如作曲者简介作曲时的背景,作曲者想要通过这首曲目表达的主题思想等等,让学生感受作曲者当时的情绪情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作品思想,以便演奏时充分地表达出来。
六、多种形式维护学生学琴的热情和信心。
钢琴学习进入真正地练习阶段,相当多的时间是花费在钢琴技能技巧的练习上,而大量重复的练习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失去自信心和耐心,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维护学生学琴的热情。当学生意志消沉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放松一下进度让学生参加一些有关的活动,例如欣赏一会儿音乐会表演使学生放下紧张的情绪投入到美的享受之中;也可以举行一个小型的室内音乐演奏会,让学生欣赏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激励学生继续学习的热情和勇气。如果教师能掌握住学生心理,积极引导,那么学生学琴成绩就会上升;如果教的不得法,学生就会失去兴趣,丧失学琴热情。然而很多教师往往在教课时不太关注学生的特点和个性情绪,总是采用一成不变地教学方法,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和学琴的热情。因此教师在教课过程中,注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课堂变得趣味无穷,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在积极情绪的推动下,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对基本技能技巧的掌握,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学琴的热情,开拓学习思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
以上仅是本人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总结,为了更好的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钢琴教学中的心理素质,有待于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教学中,群策群力、共同探讨,实现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途径。
参考文献:。
[1]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朱宝荣.现代心理学原理与应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3]任筱敏.论音乐心智技能在钢琴学习中的作用[j].交响,,(1).
实用创新模式下的钢琴教学的论文(模板16篇)篇五
音乐教学论文:培养学生钢琴演奏中的音乐素养。
钢琴演奏是一个复杂的脑体结合的活动过程。在一瞬间,将乐谱上的东西通过视觉反映到脑海,大脑马上会指挥手指在键盘上弹奏,耳朵还同时对演奏的声音进行检查,不断地调整和改进。一个学习音乐的人,不具备音乐素养就等于是一个机械地弹奏和歌唱的机器人,他就无法去理解音乐、懂得音乐、表现音乐。所以,培养音乐素养是为了全面提高学员的音乐综合素质,并且以此促进学员对专业科目的学习,增强对音乐的感悟、理解和创造能力。
一、基本技能的训练。
1.识谱训练。识谱训练的最终目的是要学生能够独立、正确、完整、高效地视奏程度适合的乐曲。我们要让学生在表演的状态下弹奏钢琴,而不是来回重复地进行简单练习。在教弹一首新曲子时,一些视奏技巧好的学生能以惊人的效率来迅速完成你所教的新课。而一些识谱和视奏能力差的学生,就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自己弹奏时的吃力。实际上,学生在弹奏时面临的困难主要有两个方面――乐谱和键盘。进一步说,读谱和弹奏都是识谱训练中的重要方面,不能有所偏废。片面地强调其中任何一方都无法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
2.学生的基本技术训练。钢琴的技巧有很多,我以音阶、琶音的训练为例:第一个音是弹下去;弹后面的音时手指应提前做好触键准备,指端与键面不能过近。大指触键要独立,在移位时依赖手腕转移力量。在弹奏中,大指要寻求独立触键的空间,而手腕要有意的配合手指,自如、灵活地为手指提供最佳触键的位置,通过练习,找到手腕合理的动作状态。两种练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刚开始时要慢练,渐渐地就可加快速度。
下面特别说一下“慢练”:
著名钢琴家雅科夫・弗莱尔认为:“慢速弹奏法犹如钟表匠手中的放大镜,它可以使练习一部作品的音乐家更仔细地看和听他们所弹的音乐,并能深入浸润作品中的每个细节和组成部分之中,从而完全知道并掌握这部作品。”因此,在初学一首曲子时,必须分手练、慢练。有的学生练琴经常不动脑筋,纯粹是机械般的弹奏,在练习一个难的乐段时表现更为明显。俗话说:“欲速则不达。”有时需要演奏者很慢地弹奏一首乐曲,以便巩固对某一部分的记忆。慢奏同样能帮助演奏者检查音符的准确性及句法:慢速弹奏时,如同看到慢放的电影一样,你能看到每一个细节,并同时加强了记忆,更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曲式与和声的组合等。慢练是钢琴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也是一种科学的练琴方法。
二、乐感的培养。
1.乐感的内涵。钢琴学习中的乐感培养是激发演奏灵感的基本前提,如果没有良好的乐感,演奏出的音乐就会平淡无奇。乐感其实就是在对音乐的体验中表现出来的强弱处理。
2.让学生课内课外多听好的作品。我们要让学生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听不同的曲子。现在网络很方便,随时可搜索到自己需要的曲目――当然,也可购买碟子。钢琴是敲击发声的乐器,不擅长于歌唱性的发声,但钢琴又必须解决歌唱性的问题。多听歌唱家的演唱和弦乐演奏可以帮助我们增强乐感。像歌唱家一样地思考和感觉是很重要的。听力训练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要求学生学会“聆听”自己的琴声。所谓“聆听”,就是精神高度集中地用心去听,听时要充满对音乐的追求与想象,努力分辨自己弹奏的声音是否符合音乐内容的要求。可在弹琴时将自己弹奏的声音录下来,然后再放出来自己感受,找出问题。(论文范文)此外,还应重视视唱练耳课。这样能更全面、系统地提高听力水平,对弹琴大有益处。有机会的话,要多看现场演唱、演奏的音乐会,因为钢琴是表演艺术。舞台表演更能加深乐曲的感染力,特别是在指挥家富于变化和激情的手势下带动出的绚丽音乐,更能深深打动人的心灵,提高观看者的音乐感受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中国第一位在国际比赛上获奖的著名钢琴家周广仁教授指出:“学习钢琴只是一种手段,学到音乐知识、理解音乐、热爱音乐、表现音乐才是根本。”其实,在钢琴练习与表演中,呼吸的作用同样重要。合理处理好作品乐句,安排好音乐中的呼吸有利于音乐极富感情的表达,教师教学中应注意强调乐句气息的重要性,解决好演奏时呼吸与乐曲的吻合。我们要让学生懂得:弹琴和说话、唱歌一样,有呼吸、语气,有句子的长短,无论是活泼、欢快,还是婉转、优美、如歌的乐曲,都需要表现一定的内容,即使是简单的几个音也不是没有意思的。有的声音坚定有力,有的轻快、跳跃……乐句也有肯定及疑问等多种语气。当学生懂得这些以后,就会从他所弹奏的乐曲中找到这些感觉并尽力去表现出来。例如:弹《解放军进行曲》时,联想到队伍前进,就要弹得有精神、节奏鲜明,就不会慢吞吞、软弱无力地弹一些音符。弹不同风格的曲子,就要表现不同的意境,因此必须避免机械练习,毫无要求。
总之,钢琴演奏需要乐感与适当的技巧相结合,以情带声,融声以情。音乐与技术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技术是基础,音乐表现是最终方向。钢琴教师的全部工作,实际是培养学生很有激情地演奏作品、表现音乐,要通过演奏把情感表达出来,做到人琴合一。我们只有深入生活、深入学生,把握钢琴教学的变化与规律,才能使钢琴教学尽可能地做到生活化、社会化、多元化与个性化,也才能使学生不断提高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广仁、莫蕴慧主编:《钢琴艺术》。
2.周彦:《人声与钢琴的完美艺术》,中国音乐学院学报,01期。
3.代百生:《钢琴教与学的心理训练》[j],钢琴艺术,(3)。
4.曹静:《钢琴弹奏技巧与音乐表现间的关系》,湖南科技学院学报,10期。
5.曹云:《浅议幼师钢琴教学》[j],新课程学习(中学),05期。
6.李远彬:《论钢琴教学中音乐感觉培养的策略》[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08期。
7.林振纲:《论钢琴学习(一)》[j],北京:钢琴艺术,2008(10)。
8.陈海龙:《论钢琴乐感与演奏灵感的培养》,《黄河之声》,3期。
9.陆晨曦:《如何强化学生钢琴演奏中的音乐表现力》,新课程研究,期。
实用创新模式下的钢琴教学的论文(模板16篇)篇六
就钢琴演奏本身而言,应该是一个复杂的生理、心理结合统一的过程,它要求演奏者各感官间默契地配合,以达到钢琴演奏中所谓“琴人合一”的最高境界。然而,在部分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忽视了钢琴演奏本身所需要的各感官之间的联系配合,把艺术化、科学化的钢琴教学引入了单一技术训练的歧途。作为一名钢琴教师,在对上述现象感到悲哀的同时,也试图运用科学的理论对钢琴教学法进行改良,并希望通过对学生钢琴演奏中听觉、触觉、视觉协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弹奏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演奏质量。
协同学主要是研究系统各要素之间,要素与系统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同步、合作、互补关系。研究协同效应的形成,揭示系统进化的运动,核心思想是“协同导致有序”。协同学由一系列严密而复杂的原理组成。在钢琴教学协同性问题的研究主要运用了“协同效应原理”和“自组织原理”。
协同学认为:一个开放的大系统内的各个子系统既有独立运动,又有关联运动。当关联运动占主导地位时,各个子系统就会自动地服从于整体,产生协同效应,这时的整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根据协同效应原理,笔者认为,要培养全面而高素质的钢琴演奏者,其关键是加强各感官之间的协调合作,使之产生协同效应。为此,我们要分析钢琴演奏中各感官的作用和特点,激发其潜能,加强它们之间的关联运动,优化钢琴弹奏系统的`整体功能。
自组织原理是指在一定的外部能量流或物资流输入的条件下,系统会通过大量子系统的协同作用,在自身涨落力的推动下,达到新的稳定,形成新的有序结构。根据自组织原理,笔者认为,要提高演奏者的弹奏能力,必须提高各感官之间的自组织能力,即听觉、触觉、视觉之间形成一种弹奏的默契,在自发的状态下进行协调配合,从而形成各感官之间的协同合作,使对音乐作品的演奏与表达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1.演奏听觉。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钢琴演奏教学中听觉主要包括外在听觉和内心听觉两个部分。
外在听觉能力是指运用耳朵听辨外在音乐音响的能力。
内心听觉能力是一种预知听觉,是建立在演奏者对声音的积累和存储基础之上,它类似于绘画中“胸有成竹”,即演奏者在弹奏之前内心已经听到了自己将要弹奏出的声音。
2.演奏触觉。
钢琴演奏触觉的发力部位从指尖开始,包括了腕、肘、臂、腰在内直至全身整体运动的综合。演奏触觉包含以下内容:即,触键种类(高抬指垂直触键、贴键法触键、冲击式触键、手腕摇动式触键等)、触键力度与速度、触键深度等。
3.演奏视觉。
钢琴演奏中的视觉可分为以下三种:(1)读谱视觉:在钢琴演奏过程中对谱面上所标示的音高、节奏、速度、力度等符号产生的视觉感受。(2)键面视觉:在钢琴演奏中对键盘位置的视觉感受。(3)记忆视觉:在背谱演奏过程中在脑海回放原谱的视觉感受。
1.通过“三觉”的协同形成理想的音色。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在钢琴教学中如何形成理想的音色呢?音乐作品中旋律的风格、和声的色彩、力度的起伏、速度的变化等特征因素都是音色变化的内在依据。而这一系列信息的输入必须通过演奏者的视觉器官准确无误地传入大脑,大脑指挥触觉器官协调运动,完成与谱面信息相对应的触键。在整个过程中,听觉器官必须起到“调色”和监控的作用,即:将视觉获得的谱面信息转化为内心听觉,再与弹奏出来的实际音色效果(外在听觉)逐渐调和统一,从而达到运用听觉、触觉、视觉三者的协同形成理想音色的目的。
例如,学习弹奏《野蜂飞舞》这首乐曲时,我们应该从作品标题和谱面旋律的特点得到内心听觉的信息,并指导手指来表现这样一幅幅图画:一群群野蜂飞舞而来,一会儿集中(渐强的蜂鸣音色),一会儿又分散(渐弱的蜂鸣音色);有时来势凶猛(和声织体加重),有时又有趣地围着野花采蜜(运用手腕转圈运动带领手指做“橄榄形”力度变化)。这样一来,音乐中的音色会更加生动自然、富有表现力。
2.通过“三觉”的协同完成各种演奏技巧。
任何音乐作品的演奏都需要通过不同的弹奏技巧得以体现。从表面看来,弹奏技巧的完成仅仅依赖于演奏者的触觉器官。然而,这种错误的观念也正是一些学生练琴无效率、无效果的主要原因。
在练琴的过程中,学生们最初获得的音乐信息全部来自于乐谱,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把音符看成连续不断的声音模式符号,而不是孤立的单元。这样完整的视觉信息将有利于触觉器官对相应弹奏技巧的连贯与把握。与此同时,“自我鉴听”也是准确完成演奏技巧的重要环节。钢琴演奏的技巧可谓是品种繁多,有力度、速度、和声、触键方法等方面的。这也注定了演奏者在练习过程中,耳朵要对弹奏出来的音乐技巧“批判性”地听、有鉴别地听、有对比地听。只有通过这样反复的推敲和调整,使听觉、触觉、视觉产生协同效应,演奏者的技术水平才能不断地得以完善和提高。
3.通过“三觉”的协同表达音乐的情感。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作品中包含了作曲家的情感体验。演奏者通过演奏作品,进行了二度创作,其中也融入了演奏者对该音乐作品的理解及自身的情感表达。好的演奏者能够充分地表现作品的情境及内涵,准确表达出作曲家的创作意图。
在钢琴演奏教学中,教师要多启发学生通过想象力对音乐作品进行理解。例如,弹奏门德尔松的《威尼斯船歌》,就要引导学生根据作品标题、音乐形象等谱面信息发挥想象,如在脑海中浮现出这种景象:宽阔的河面上,一叶两头微翘的小舟,后面拖着一道长长的波浪,船儿随着波浪轻轻地摇曳着……音乐中的情感自然地从心里流出,演奏者的触觉也会自发地配合情感进行演奏,特别是当看到谱面上一串串波音记号时,更会情不自禁地在听觉和触觉上对“水波荡漾”这一情境进行诠释。
总之,演奏者的听觉、触觉、视觉是完成钢琴弹奏的主体与核心,在钢琴演奏教学中,教师应当运用协同学的科学理论,加强学生听觉、触觉、视觉的联系与配合,使之产生协同效应。这必将优化钢琴弹奏系统的整体功能,提高学习钢琴的效率和演奏的质量。
实用创新模式下的钢琴教学的论文(模板16篇)篇七
在音乐实践中,钢琴演奏不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还作为美的艺术而宣扬美学的思想。从音乐美学这个角度出发,钢琴演奏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方式对音乐作品中美的品质进行表达。钢琴演奏的过程也是基于作品本身的二次创作过程,钢琴演奏者应该在每次表演过程中对音乐作品进行二次创造,从而将钢琴演奏艺术美学创新性地演绎出来。音乐美学的应用,有利于演奏者和听众对音乐作品本身的美学特点以及艺术品质进行更好的理解。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会体现出丰富多彩的音乐美学思想,传达给听众以听觉上的美感。钢琴演奏对音乐作品的二次创作,能够将艺术家的思想和音乐作品有机地结合起来,并通过演奏者的个性风格表现出来,让听众心情愉悦,以情感人。本文运用美学的思想,指出音乐美学对钢琴演奏的指导作用,并对如何加强美学知识的运用进行探讨。
(一)有利于协调钢琴演奏的创造性和忠实性的统一。
通过二次创作,钢琴演奏给音乐作品赋予了新的艺术价值和艺术生命,从根本上说,钢琴演奏应该同时具有创造性和忠实性。因此,钢琴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和表演的时候,既要根据音乐作曲家原有的创作精神将其整个音乐作品进行完整的再现,也需要通过钢琴艺术家自身对音乐的认识和感知,对音乐作品进行创造性的再现,这就需要表演者能够正确地把握对音乐作品忠实性和创造性的协调统一。钢琴演奏的忠实性主要体现在钢琴演奏要忠实于原谱,艺术思想也要忠实于原谱。钢琴演奏的创造性则是指钢琴家在二次创作的过程中,通过自身对作品的体验和认识,将自己的一些情感加入到原先的音乐作品当中,赋予音乐作品新的生命。这种创造既要忠于原谱,但又将新的音乐艺术个性充分体现出来。钢琴音乐作品一般都会在一定的历史条件、民族文化或者社会背景下才能诞生,它的原创作者所处的生活环境和现在不一样,使得作曲家原创与第二次创作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也就使得钢琴演奏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在钢琴家对音乐作品进行二度创作时,一定会使作品体现出其主观推论思维。因此,该钢琴家在演奏的过程中,就会无法避免地将自己的情感以及审美意识,甚至审美趣味都掺入到音乐演奏中。但是,每位钢琴家都有一个音乐追求,就是希望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将自己的艺术创造个性充分展现出来。同时,这也意味着钢琴家的演奏艺术逐渐走向成熟。这就表明钢琴家已经深入地认识了音乐作品,也说明了演奏者对音乐作品有了独到见解。这种富有个性的艺术表演并不是对原创的背离,而是对原创的一种深入和升华。钢琴演奏不能与忠实性相脱离,也不可以没有创造性,钢琴演奏理应是由忠实性原则和创造性原则相结合而形成的。如果在钢琴家进行二度创作时,其基础是忠实性原则,那么钢琴家进行二度创作的升华就是创造性原则。音乐美学原则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钢琴演奏的创造性和忠实性的统一与协调。
(二)历史性和时代性相统一。
在钢琴演奏过程中,将历史性和时代性统一起来,也是音乐美学的一种应用。实现历史性和时代性相统一,即为音乐作品特定的历史风格和钢琴演奏者所处时代精神相统一。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音乐作品一旦被创作出来,就一定会将当时创作者所处历史时代的音乐风格保留下来。一个真正的钢琴演奏者应该站在历史的.角度去将音乐作品的风格把握好,而且还应该努力将该音乐作品的风格真实而完美地还原,向观众展示。演奏者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可能,结合自己的生活时代特征,赋予音乐作品新的时代含义,将自己化身为音乐作品的再创造者,与之同命运、共呼吸。这样就可以将音乐作品真实地还原,又能对音乐作品进行再造,使之具有明确的社会意义。如果钢琴演奏者并没有关注音乐作品产生的历史年代,也没有对其特定的历史风格给予足够的重视,就不能将该音乐作品的真实内容体现出来,也不能够将音乐作品与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因此,钢琴演奏者必须对音乐作品进行历史背景的相关分析,将音乐作品的来龙去脉都理清,从而能够将音乐作品的历史风格进一步还原。但是钢琴演奏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哪怕是对历史作品进行演奏,钢琴演奏者也无法与自己所处时代完全脱离。因此,钢琴演奏者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演奏与时代特征相联系,给音乐作品加上时代的影子,用当代的眼光去审视历史,必然需要音乐美学的知识来帮助演奏者审视作品的历史风格与时代精神之间存在的联系。
在钢琴演奏过程中,人们对其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结合所持的观点不一样。有的人认为,在钢琴演奏中,其风格的纯正性以及历史性更加重要。但是有的人却认为应该强调演奏风格的独创性与现代性。而在音乐表演中,按照其美学原则与理想,应该坚持钢琴演奏历史性和时代性相统一。如果钢琴演奏者对音乐作品历史风格并不重视,只是片面地强调时代精神,或者是拘泥于作品的历史风格,终不能体现出音乐作品的真实价值。我们应该将钢琴演奏与音乐美学原则相结合,为历史性和时代性寻找一个平衡点,从而使得历史性与时代性之间统一和协调。
(三)艺术性与技术性相统一。
钢琴家要能够被广大听众所接受,就应该拥有比较高超的钢琴演奏技巧。一个钢琴家不可能在钢琴演奏技术并不高超的情况下还能将高水平的音乐作品演奏出来。只是演奏技巧并不是高水平音乐作品的唯一条件。任何一个钢琴家想要得到观众的喜爱,就必须将钢琴演奏技术跟完美的艺术表现相结合。钢琴演奏的技术性是指钢琴家将乐谱符号与现实音响之间进行转化的中间环节,也是钢琴家进行音乐作品的演奏不能缺少的技巧。因为钢琴具有比较特殊的构造,其钢琴演奏艺术都是经过大脑认知系统中的心理操作能力与手指运动系统的生理操作能力一起作用来完成的,这两者可以实现音乐符号与音乐表达之间的物化过程。而钢琴演奏的艺术性即为一个钢琴演奏者在完成技术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音乐表现力,一般都会体现在对音乐作品的旋律和节奏、和声与踏板等等因素的控制方面。其中,音乐的旋律是对音乐美的塑造的关键,而和声则是对音乐美的色彩的一种塑造,节奏和踏板分别可以塑造音乐美的形式、音乐美的灵魂。钢琴家只有将上述因素完全掌握,才能正确掌握音乐作品的内涵,呈现出多层次、多色彩以及多力度的音乐效果,从而将钢琴家对所演奏的音乐作品中的艺术内涵完美诠释出来。实现艺术性和技术性的协调与统一是音乐美学在钢琴演奏中的体现,艺术性和技术性之间的完美结合可以赋予钢琴演奏一种完美的体验,从而使得钢琴演奏达到一种尽善尽美的音乐艺术境界。优秀的钢琴演奏者,在拥有高超演奏技术的同时,还应该理解与体验音乐作品中的艺术性,将艺术性和技术性有机结合,演奏出动听的音乐作品。艺术性和技术性统一可以为忠实性和创作性、历史性和时代性相结合而进行钢琴演奏提供条件。所以,钢琴演奏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追求音乐美的艺术,而音乐美的技术则可以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体现出来。
(四)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在钢琴演奏中,往往会具有作者的感性因素,听者可以从音乐作者的情感反映以及审美意境中将音乐作品的内涵感受出来。而对于钢琴演奏者自己来说,在演奏时也有自己的情感因素,这种感性能动性对钢琴演奏者的创造性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不同的钢琴演奏者对音乐作品有着不一样的感性反映,有他们各自的审美观。在一些钢琴音乐作品中,还会有理性因素。而理性因素一般都会由钢琴演奏者的演奏基本功和表演技巧所体现出来,且理性因素对演奏效果会产生直接影响。因此,钢琴演奏者必须对其进行理性到位的把握。这一点是由钢琴本身的特殊构造来决定的。每一个钢琴演奏者都会在即将演奏时,在内心中听到那些音符,这有利于他们对自己的演奏动作进行调整。
二、演奏者提升美学素养的途径。
(一)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有利于钢琴演奏者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层次研究。
对于优秀的钢琴演奏者来说,能够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层的理解是最重要的。因此,钢琴家要提升音乐作品的演奏水平,首先应该深入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加深音乐美学素养,使得自己能正确地理解与分析音乐作品。对钢琴作品进行分析,主要内容就是把握钢琴乐曲中的节奏、节拍、力度、织体与和声等。而在这些音乐作品要素中,最重要的就是对曲式结构进行掌握。因此,我们必须掌握曲式学还有声学这两门基础学科,有利于钢琴演奏者理清音乐作品的结构。而对音乐理论知识的加强有利于钢琴演奏者对音乐作品进行更好的理解,也有利于我们更进一步熟悉乐谱。
(二)丰富审美经验,提升感性认识。
审美经验是一名钢琴演奏者理性认识的来源,一名优秀的钢琴演奏者,要时刻注意音乐形象的建立。如果钢琴演奏者的脑海中没有鲜活的音乐形象,在演奏技法和塑造音乐形象方面就缺乏指导。因此,一个钢琴演奏者必须从内心对音乐作品有一定的认知,进而将这种认知转化为音乐演奏形式。
(三)加强演奏者的文化艺术修养,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音乐是一种感性的表达,其中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和艺术内涵。自从钢琴被发明以来,距今已有300年的历史,钢琴演奏艺术吸收了各个国家的艺术风格,形成了内涵丰富的世界钢琴文化。因此,钢琴演奏者要加强自身文化修养,熟悉钢琴作品的历史背景以及发展过程,才能全面诠释音乐作品的真正内涵。对于钢琴演奏这种音乐表达方式,要求演奏者必须具备很好的音乐感受能力。每一个钢琴家都是从很小就开始练习钢琴演奏,不仅学习钢琴技巧,也要理解钢琴文化。
三、结语。
作为音乐实践的一个重要环节,钢琴演奏是一种美的艺术,在钢琴演奏中往往包含着美学的思想。从音乐美学的角度上来看,钢琴演奏是表达音乐作品中美的品质的一个重要的方式。音乐美学促进了钢琴演奏中创造性与忠实性的统一、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以及个性与共性的统一。钢琴演奏者必须加强自身文化修养和理论知识学习,增加审美经验,才能更好地将美学思想应用到钢琴演奏当中,促进钢琴演奏美感的提升。
实用创新模式下的钢琴教学的论文(模板16篇)篇八
钢琴演奏从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三百年左右的时间,并且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地发展。钢琴艺术以独特的魅力和风采在世界各地引发了许多的欣赏者和追随者。从世界范围来看,钢琴是发展最为普及、认可程度最高的一种乐器。但对于无论是钢琴演奏的初学者,还是经过了长时间训练并拥有多次演出经验的乐师来说,都会出现或多或少的心理影响。钢琴演奏时需要演奏者将视觉、听觉、触觉乃至运动觉进行综合运用,并通过演奏者娴熟的技巧不断地将演奏者想表达的情感进行演奏。因此,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演奏者需要拥有强大的心脏和稳定的心理素质,不良的心理素质会影响钢琴演奏表演的质量。所以,在培养钢琴演奏者演奏技巧的同时,也应培养演奏者全面的艺术修养和心理素质。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技术技能的建立,只有将技术技能提升到一定阶段,感情才会得以控制,若演奏者在演奏时担心自己的演奏技巧会不会出现问题时,心理素质的坍塌更为容易。钢琴演奏是艺术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演奏者在演奏时全身心地投入到演奏的过程中,才能让观众体会到演奏者所想表达和传递的钢琴情感,从而使观众产生共鸣,得到观众的青睐和认可。钢琴演奏者应在每一次小型演奏会上充分体验并展现自我,以此练习自己的心理素质,防止日后表演的过程中出现怯场、紧张等情绪心理。
众所周知,钢琴演奏主要主要的两个方面是对钢琴技术的认知技能技术和演奏者对于所进行演奏的乐曲的情感所想表达的希望。钢琴演奏技巧熟练程度在于演奏者对于所演奏的乐曲的理解程度以及练习时的熟练程度;而钢琴演奏过程中的情感表达需要演奏者在表演过程中拥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影响心理因素的方面主要包括对于乐曲内在的想象能力以及直觉能力。钢琴演奏是将乐谱上的内容和自身对于乐曲的理解进行结合,并配合作者原本所想表达的情感相结合,将钢琴演奏者对乐章的熟练程度和技巧性通过演奏表现出来。钢琴演奏是个人情感和原作者情感相互交织碰撞后的情感表达,因此,演奏者在钢琴演奏过程中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整个演奏过程中。钢琴演奏艺术是时间和技巧性相结合的艺术,钢琴演奏艺术要使音乐创造性地被演奏者演奏出来。音乐作品和演奏者之间的关系不单单是某一种单一的元素而决定的,一个作品的完整程度,对于演奏者来说,是高于音阶、旋律和情绪的相结合的整体效果。
钢琴演奏具有深厚的艺术内涵,演奏者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应达到内心、手和音准做到一致性。在演奏表演舞台上,演奏者应该具有良好的空间感,对空间的认知程度较高,并且对音乐技巧拥有较准确的掌控能力,演奏者较高音准性和较高的听觉能力为钢琴演奏者的演奏提供良好的帮助,从而让钢琴演奏者通过内心的指引带动手指进行钢琴乐谱的正确表达。优秀的心理素质是钢琴演奏情感的流露和流现,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丰富情感的展示,钢琴演奏的过程是一种听觉的盛宴和情感体现的艺术情操,钢琴演奏者在演奏乐曲的过程中应全身心地将自身投入到所进行的表演中。这样进行的表演才可以更好的引起公众的共鸣。与此同时,拥有良好心理素质更有助于钢琴演奏家创新意识的激发。钢琴演奏不仅仅是演奏者对于乐曲的弹奏,而是对作品含义的解读后的二度创作。因此,钢琴演奏者随时客观地以端正的心态聆听自己的演奏,才能对其进行再构建。
四、培养调节心态的方法。
(一)保持随机的应变能力。
在钢琴练习过程中,演奏者的身体处于放松状态,并且放松自如,但在舞台上进行钢琴演奏表演时演奏者或多或少会带有一定的紧张和兴奋的心态,许多钢琴演奏者在练习时心理处于放松状态,演奏过程也稳定自如,但站在舞台上,台下坐着无数观众和评委,面对与平时练习相差悬殊环境状况,容易产生失控情绪,造成乐曲音符弹奏出现错误的情况,更有甚者因为紧张过度中止了自己的表演。相反,在钢琴演奏过程中,也有人拥有高涨的情绪,过分的想要在舞台上发挥自己,情绪过于兴奋造成了兴奋和抑制相互制约出现了偏差。因此,这些问题应在平时的心理素质训练中得到改善和解决。应将钢琴的教学过程与演奏过程相结合,培养钢琴演奏者在训练过程中寻找演奏的感觉,尽多可能的面对观众进行演奏,提高钢琴演奏者随机应变的能力。
(二)总结经验教训。
总结曾经的演出经验教训,为了更好地完成某一次重大表演任务,钢琴演奏家应很早就对演奏曲目进行练习和准备。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对作品的乐谱乐章达到了如指掌的状态。对于乐谱和乐章的熟悉可以让钢琴演奏者站在台上时不会对乐谱乐章产生紧张的心态,没有过多的顾虑和负担。钢琴演奏者在表演时可以将演奏时表达的情感充分释放。只有在表演者技术技巧达到一定程度时,表演者的表演无论是动作还是心态都可以充分的放松,做到对于舞台的表演无拘无束。钢琴演奏者不应该过于看重某一次表演的结果,钢琴表演者在学习、演奏钢琴的过程中会参加大大小小几十次甚至上百场的演奏活动,因此钢琴演奏者不应看重每次演奏的结果,应该认真吸取每次一表演时的经验,将优秀的经验进行总结,为以后大型演出做好准备。当然,如果在表演中有失败的经验也不应放弃演奏或者从此对钢琴演奏产生抵触心理。一次的失败不会对一个人有过大的`影响,但应该针对这次失利吸取教训,让经验和过程更好地帮助日后钢琴演奏者的演奏。毕竟钢琴演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钢琴演奏者的职业生涯中,平衡好每一次演出的心态,每次演出的结束又是一次新的开始。如果过重看待演出成绩必定会影响下一阶段的练习乃至下一阶段的演出效果。因此,钢琴演奏者在演奏的过程中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总结好经验教训,这对于钢琴演奏的效果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五、结论。
在完成上场前的心理准备后,还需要培养钢琴演奏者在实际演奏时的心理素质―以完形为目标的演奏心理。拥有以完形为目标的演奏心理使钢琴演奏者拥有最佳的状态和超强的意志力去控制、掌握自己的演奏技巧和情感表达,钢琴演奏者拥有平和的心态可以让演奏者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的创作中来,使钢琴乐曲的演奏达到和谐的美感。与此同时,钢琴演奏者不应单一地掌握钢琴演奏的技巧,培养良好的钢琴音乐素养、提高钢琴乐曲的欣赏水平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灵活运用也是十分必要的。因此,钢琴演奏者拥有超高的钢琴演奏水平与其自身拥有超强的心理素质是分不开的。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成败,若想取得钢琴音乐演奏的圆满成功,演奏者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钢琴技巧以及自己超强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徐华菲.钢琴演奏者的心理素质[j].音乐生活,(09).
[2]李琳.论钢琴演奏者的心理素质[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02).
[3]王祖越.钢琴演奏心理素质的培养[j].艺术评鉴,(12).
[4]李卓姝.钢琴演奏者如何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j].音乐时空,(19).
[5]杨泽.论钢琴演奏者的修养[j].四川戏剧,2015(01).
[6]王旭东.钢琴演奏者心理因素对演奏的影响[j].戏剧之家,(01).
[7]孙晓杨.钢琴演奏者的心理素质培养小议[j].黄河之声,2016(20).
[8]黄卓.论钢琴演奏者的心理素质与状态调控[j].长沙大学学报,2015(01).
实用创新模式下的钢琴教学的论文(模板16篇)篇九
钢琴作为艺术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钢琴主要是通过乐曲通过钢琴弹奏的展现形式净化倾听者的心灵、传达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充分的表达出表演者内心真实的感受和所要抒发的情感。钢琴教学和现实生活中的钢琴演奏技能存在本质上的区别,钢琴教学时高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所必备的专业技能而钢琴表演主要就是将演奏者的舞台表演及钢琴本身的完美融合进行在创作。因此,学生在未来进行再创作时就需要教学中有一定的音乐审美能力,音乐中的审美水平对于钢琴教学是尤为关键的,音乐审美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钢琴教学必须要结合相应的音乐审美教育,高效钢琴教师在进行钢琴教学时要重视这一关键点。
在任何一项课程教学中都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这是打开学生学习兴趣和接纳新鲜知识的一扇大门。从音乐教育的层面来讲,钢琴具有强烈的情感抒发的特点,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感情色彩。因此,应该充分的重视情感抒发在高效钢琴教学中的关键作用,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水平。在平常的钢琴教学课堂中,教师们应该领会到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通过在赏析钢琴作品时首先关注演奏作品中所抒发的情感,这样能够有效的减轻课堂的紧张的气氛,营造自然和谐的课堂环境。钢琴教学中,教师们还可以运用教师示范弹奏或生动形象的讲解激发学生真实的内心情感体验,并通过这两种方式方法挖掘学生的钢琴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教师们还应该多与学生沟通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自身的理解体验,这样不仅能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同时还能使师生之间产生情感的共鸣,更快的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和把握自身发展方向。总而言之,在日常的教学课堂上,要充分让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主观创造性得到体现,师生间充分沟通交流,渗透审美教育,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的教学效果。
二、提升钢琴教师的音乐教育水平。
对于音乐审美观念的关注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向前推进的,根据不同的时期背景学生将体现不同的审美观点。当前一些高校的钢琴教师音乐审美观念没有做到跟随时代的脚步与时俱进,在教学思维和技巧方面也没有很好的发展规划,这样必然导致教学效果低下,教学观念守旧。因此,高效钢琴教师要做到不断突破自己的专业技巧,提升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同时,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相关方面的培训组织和进修,让自己的钢琴技巧更加的熟练,专业的理论基础知识更加牢固,不断提升自己的弹奏水准。教师还要充分了解相关的琴键控制这一弹奏技能,运用灵活的琴键作为琴谱的载体生动的表达自我和乐曲之间的情感共融,让学生充分的领悟到乐曲之美。这样才能让乐曲所包含的内容和流露的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提高学生的乐曲审美观念,采用这种形式在钢琴教学中进行音乐审美教育的渗透。一个钢琴教师的教学水平代表着自身的审美水平,为此高校钢琴教师要不断加强自己的音乐教育水平和专业技能。
三、进行钢琴表演强化音乐审美教育。
钢琴表演活动能够真实的向听众展现学习成效。钢琴教学要想持续的发展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依靠钢琴表演形式。然而根据表演艺术的形式来看,教学本身重视的就是钢琴技巧和弹奏水平。音乐审美教育和实践弹奏水平的强弱和技巧的掌握程度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同时,音乐审美教育也要结合学生耳朵综合素质。为此教师在进行钢琴教育过程应加强结合实际应用,强化教学目的,进一步的使学生钢琴表演得到完善,强化音乐审美整体教育。例如,在钢琴教学课堂上,为强化音乐审美教育,教师可以进行钢琴表演前的详细指导,有效的帮助学生整理表演乐曲的各类信息,在进行钢琴表演时能够更真实的弹奏出音乐作品内在的情感。这不仅能都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水平同时也能强化学生的曲目赏析能力。因此,要想完成这一教学目标,高效钢琴教师就要有效的开展一些对外开放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的接触乐曲作品,创造更好的渗透音乐审美教育的条件,让学生在体验美的同时向外界传播美,强化学生的自我审美水平。综上所述,钢琴教学作为音乐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组成要素,它不仅仅能够完成音乐教学的同时还能够有效的推进音乐审美教育。高校钢琴教师要充分认识钢琴教学过程中渗透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及重要性,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做到“不求其深,但求其正”,追随时代发展的脚步,不断相应教学改革的号召,把日常钢琴教学活动与音乐审美教育互相融合,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让学生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音乐审美教育在现实生活以及日常工作中具有相通的现实意义,音乐审美教育的渗透有力的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推进了学生的全局性发展,在高效钢琴教学中应重点关注音乐审美教育二者之间的渗透。
参考文献:
[1]郭晓艳.高校声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j].黄河之声,2017,(05):47.
实用创新模式下的钢琴教学的论文(模板16篇)篇十
摘要:在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教育工作者们大力倡导高效课堂、互动课堂,强调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和互动性。师生互动不仅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促进师生合作,高效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在互动过程中,推进了教与学的融合,促进教师教学工作的完善和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研究如何增强师生互动十分必要。
关键词:中学语文;新课改;教学;师生互动。
一、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语文课程长期以来被相当部分的学生认为是最为缺乏趣味的课程之一,这就导致学生们缺乏对语文学习浓厚的求知欲。而在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中,农村中学60%以上的教师教法陈旧,学生学习消极被动,语文课堂学习效果堪忧,进而致使学生学习后劲不足,难以适应新课改对中学语文提出的种种要求。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中学语文教学仍受“一切为了高考;一切为了成绩”思维的错误引导,把成绩视作教学的唯一目标。
(2)困于因材施教,对待不同学生尚不能采用多元化教学,使得部分学生“偏向走”。
(3)部分老师教学方法陈旧、思想落后,未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来规划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这就使得教学实施与教学检验之间出现分歧。
(4)教师一味地单向输出,忽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影响学习的效果。
(5)教学过程中对待学生有失公平。过分偏袒成绩优等生,不重视学习欠佳学生,甚至对待学习能力不足者态度恶劣。易于导致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两极分化。
师生互动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产生的心理、行动等方面的双向交流,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任务进行交往而产生的一种动态教学过程,这对于新课改中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落实意义重大。针对以上中学语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适时纠正错误教学行为、增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我们提出新课改中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几个关键点。
(一)学生主体性。
传统教学受应试教育的严重影响,以教定学,强调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长期对学生单向的知识传输导致学生逐渐地失去学习的主体性,学生也就习惯于被动接受。但是,新课改强调的是交流课堂,不再是以教师为甲方传授者、以学生为乙方接受者的模式。现代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发生了变革性的转变,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这过程中起辅助作用。
(二)民主平等性。
民主,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应多采用征求学生意见的方式方法,使“传教”与“受教”能够相互衔接。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不能一味的自我以为式的觉得“该怎么教”,而应当充分地搜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听听学生怎么说。在一定程度上采用学生所期盼的`方式教学,不仅给学生得到重视的感觉,更加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改善。另一方面,学生和教师的地位是平等的。他们相互学习、共同研讨、共同提高,成就了良性的教育教学模式。
(三)尊重差异性。
无可避免地,学生与学生之间就个性、爱好、学习能力等方方面面存在差异性。然后,传统的语文教学却忽视了这一点。在备课过程中,过分强调目标统一、重难点统、作业统一等等,整齐划一的思维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甚至可能阻碍部分学生的潜力的开发。因而,我们提倡因材施教,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私人订制化的辅导,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追求提高。
(一)师生互动要改变传统课堂的角色定位。
传统意义上,教师是教学任务的主导者,并对教学成果承担责任。而学生,是教师实现教学任务的对象。显然,这种课堂中教师占主导,学生缺少话语权。有时,即使出现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冲突,当事人双方也无法进行即使沟通和交流,一味地错误下去。我们强调师生互动,首先应当转变传统课堂的角色定位,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也应是主动学习的群体。教育工作者不能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
(二)师生互动要进行交流互动式教学设计。
(三)师生互动要转变观念、创新教学方式。
新课改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与教师进行沟通与交流,使得语文课堂也能变得生动起来。首先,教师应当转变自己长期以来的教学理念,更加注重教学过程学生的参与性,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和自主权,让其进行自由探索。
(四)师生互动要注重课后师生感情的培养师生互动,不仅在乎教学,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课堂上,教师用大把的时间忙于传授知识,完成教学安排。那么,课后时间便是师生之间交往的有效时间。在这个时间内,我们大可不必继续谈论今天课堂上的那道题该怎么解的问题,谈谈有多少人爱好乒乓运动,又有多少人喜欢深夜看小说,学校的饭菜合不合胃口,最近谁又表现得相当活跃,等等。也许这些事项看起来微乎其微,可是对于师生感情的培养却很有效。学生对教师有了信任感和追逐情怀,那么课堂内容也会被更多的学生深刻接纳。师生互动,不在于一朝一夕,而在于朝朝夕夕。它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教学转变过程,需要师生双方用心和情去维系。当然,不同教学风格也可以有多样化的互动方式,将课堂效果和新课改要求完美结合,是广大教育工作者追寻的目标。
参考文献:
实用创新模式下的钢琴教学的论文(模板16篇)篇十一
音乐教学论文:培养学生钢琴演奏中的音乐素养。
钢琴演奏是一个复杂的脑体结合的活动过程。在一瞬间,将乐谱上的东西通过视觉反映到脑海,大脑马上会指挥手指在键盘上弹奏,耳朵还同时对演奏的声音进行检查,不断地调整和改进。一个学习音乐的人,不具备音乐素养就等于是一个机械地弹奏和歌唱的机器人,他就无法去理解音乐、懂得音乐、表现音乐。所以,培养音乐素养是为了全面提高学员的音乐综合素质,并且以此促进学员对专业科目的学习,增强对音乐的感悟、理解和创造能力。
一、基本技能的训练。
1.识谱训练。识谱训练的最终目的是要学生能够独立、正确、完整、高效地视奏程度适合的乐曲。我们要让学生在表演的状态下弹奏钢琴,而不是来回重复地进行简单练习。在教弹一首新曲子时,一些视奏技巧好的学生能以惊人的效率来迅速完成你所教的新课。而一些识谱和视奏能力差的学生,就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自己弹奏时的吃力。实际上,学生在弹奏时面临的困难主要有两个方面――乐谱和键盘。进一步说,读谱和弹奏都是识谱训练中的重要方面,不能有所偏废。片面地强调其中任何一方都无法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
2.学生的基本技术训练。钢琴的技巧有很多,我以音阶、琶音的训练为例:第一个音是弹下去;弹后面的音时手指应提前做好触键准备,指端与键面不能过近。大指触键要独立,在移位时依赖手腕转移力量。在弹奏中,大指要寻求独立触键的空间,而手腕要有意的配合手指,自如、灵活地为手指提供最佳触键的位置,通过练习,找到手腕合理的动作状态。两种练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刚开始时要慢练,渐渐地就可加快速度。
下面特别说一下“慢练”:
著名钢琴家雅科夫・弗莱尔认为:“慢速弹奏法犹如钟表匠手中的放大镜,它可以使练习一部作品的音乐家更仔细地看和听他们所弹的音乐,并能深入浸润作品中的每个细节和组成部分之中,从而完全知道并掌握这部作品。”因此,在初学一首曲子时,必须分手练、慢练。有的学生练琴经常不动脑筋,纯粹是机械般的弹奏,在练习一个难的乐段时表现更为明显。俗话说:“欲速则不达。”有时需要演奏者很慢地弹奏一首乐曲,以便巩固对某一部分的记忆。慢奏同样能帮助演奏者检查音符的准确性及句法:慢速弹奏时,如同看到慢放的电影一样,你能看到每一个细节,并同时加强了记忆,更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曲式与和声的组合等。慢练是钢琴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也是一种科学的练琴方法。
二、乐感的培养。
1.乐感的内涵。钢琴学习中的乐感培养是激发演奏灵感的基本前提,如果没有良好的乐感,演奏出的音乐就会平淡无奇。乐感其实就是在对音乐的体验中表现出来的强弱处理。
2.让学生课内课外多听好的作品。我们要让学生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听不同的曲子。现在网络很方便,随时可搜索到自己需要的曲目――当然,也可购买碟子。钢琴是敲击发声的乐器,不擅长于歌唱性的发声,但钢琴又必须解决歌唱性的问题。多听歌唱家的演唱和弦乐演奏可以帮助我们增强乐感。像歌唱家一样地思考和感觉是很重要的。听力训练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要求学生学会“聆听”自己的琴声。所谓“聆听”,就是精神高度集中地用心去听,听时要充满对音乐的追求与想象,努力分辨自己弹奏的声音是否符合音乐内容的要求。可在弹琴时将自己弹奏的声音录下来,然后再放出来自己感受,找出问题。(论文范文)此外,还应重视视唱练耳课。这样能更全面、系统地提高听力水平,对弹琴大有益处。有机会的话,要多看现场演唱、演奏的音乐会,因为钢琴是表演艺术。舞台表演更能加深乐曲的感染力,特别是在指挥家富于变化和激情的手势下带动出的绚丽音乐,更能深深打动人的心灵,提高观看者的音乐感受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中国第一位在国际比赛上获奖的著名钢琴家周广仁教授指出:“学习钢琴只是一种手段,学到音乐知识、理解音乐、热爱音乐、表现音乐才是根本。”其实,在钢琴练习与表演中,呼吸的作用同样重要。合理处理好作品乐句,安排好音乐中的呼吸有利于音乐极富感情的表达,教师教学中应注意强调乐句气息的重要性,解决好演奏时呼吸与乐曲的吻合。我们要让学生懂得:弹琴和说话、唱歌一样,有呼吸、语气,有句子的长短,无论是活泼、欢快,还是婉转、优美、如歌的乐曲,都需要表现一定的内容,即使是简单的几个音也不是没有意思的。有的声音坚定有力,有的轻快、跳跃……乐句也有肯定及疑问等多种语气。当学生懂得这些以后,就会从他所弹奏的乐曲中找到这些感觉并尽力去表现出来。例如:弹《解放军进行曲》时,联想到队伍前进,就要弹得有精神、节奏鲜明,就不会慢吞吞、软弱无力地弹一些音符。弹不同风格的曲子,就要表现不同的意境,因此必须避免机械练习,毫无要求。
总之,钢琴演奏需要乐感与适当的技巧相结合,以情带声,融声以情。音乐与技术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技术是基础,音乐表现是最终方向。钢琴教师的全部工作,实际是培养学生很有激情地演奏作品、表现音乐,要通过演奏把情感表达出来,做到人琴合一。我们只有深入生活、深入学生,把握钢琴教学的变化与规律,才能使钢琴教学尽可能地做到生活化、社会化、多元化与个性化,也才能使学生不断提高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广仁、莫蕴慧主编:《钢琴艺术》。
2.周彦:《人声与钢琴的完美艺术》,中国音乐学院学报,01期。
3.代百生:《钢琴教与学的心理训练》[j],钢琴艺术,2000(3)。
4.曹静:《钢琴弹奏技巧与音乐表现间的关系》,湖南科技学院学报,10期。
5.曹云:《浅议幼师钢琴教学》[j],新课程学习(中学),05期。
6.李远彬:《论钢琴教学中音乐感觉培养的策略》[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08期。
7.林振纲:《论钢琴学习(一)》[j],北京:钢琴艺术,2008(10)。
8.陈海龙:《论钢琴乐感与演奏灵感的培养》,《黄河之声》,3期。
9.陆晨曦:《如何强化学生钢琴演奏中的音乐表现力》,新课程研究,2002期。
实用创新模式下的钢琴教学的论文(模板16篇)篇十二
语文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和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把精彩留给学生”的今天。科学合理的师生互动,是扎实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这里,笔者不揣冒昧,草就拙文,以讨教于方家。
一、师生互动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热烈的场面。
在这个阶段,教师运用引人入胜的导语、脍炙人口的诗句、如诗如画的美景、扣人心弦的音乐……激起学生的感情共鸣。从而巧妙设疑,引起学生的思考,甚至争论。这是上好语文课的前提,也是学生全身心投入,全过程参与的前提。
我在教《桃花源记》时,一入课堂,先以《春暖桃花源》的歌曲来吸引学生,使学生进入“溪流桃花水,水映桃花山;漫步走过遇仙桥,石板小路撒满了桃花瓣”的仙境之中,接着被“风也香,雨也甜,山也翠,水也蓝”的美景所陶醉,“羡慕武陵人,住那画中间”。听完歌曲,学生看课文,老师提问:桃源人为什么进入桃花源,开创了如此美景?学生很快在文章中找到了答案:“避秦时乱。”这样学生热烈讨论,很快就理解了作者厌恶战争,渴求和平的劳动生活,向往没有剥削和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理想社会的课文主题。
第二阶段:冷静节制地思考。
在第一阶段热闹的基础上,增强了以前少见的冷静和节制。在为师者循循善诱的引导下,学生自身所潜在的理性的思考和小大人的成熟的特性则慢慢显露出来。在这个阶段,教师既要熟悉教育,又要熟悉学生,掌握好“引”的难易程度,要让学生“跳起来摘挑子”。这时的“引”,必须遵守以下三个原则。
(1)适度原则:即要难易适度。
(2)梯度原则:即应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展开的一般规律,应由近及远,同低到高,由已知到未知,从微观到宏观,从而引导学生展开思考。
(3)发散性原则:即问题的设计、答案应是发散性的、多维的,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鼓励他们充分展开联想,从多角度思考。使学生养成一问多思、多答、多解的习惯,善于进行广泛的联系,从而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案。第三阶段:适时地点拨,理性地思考。
该活则活,活而不乱;应露则露,露而不骄;当沉则沉,沉而不死;宜静则静,静而不寂。此时,语言课堂气氛的理想境界便出现了。教师应当及时适度地点拨,为学生进一步深层地理解起到桥梁作用。教学相长的主客观条件,内外部环境至此业已具备,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定会在欢愉、轻松、和谐、恬静的气氛中得以完成和实现。
二、师生互动的三种态度。
随着师生互动三个阶段的逐渐展开,学生对教师的态度也将走过三个过程。
首先,充分相信并肯定教师。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信其道,才能得其真。只有这样,具体授课过程中即使出现些微的不足和瑕疵,也不会在学生心中留下丝毫阴影。
第二个过程:老师所说之言、所定之论将信将疑。
随着时间的推移,师生间感情的磨合亦到了一定的程度。此时,对老师所言之观点,来个反思,问个为什么。同学们那种不惟书、不惟上、不惟师、只求真的精神品格在浓浓的师生情谊中慢慢得到强化和升华。师者的思想境界、业务水平、施教水平,也说不定会在这种环境下得到净化、陶冶和提高。
第三个过程:大胆质疑,以期达到课堂教学的最高品位和最佳境界。
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感情的磨合已达到默契的程度,心灵的沟通与交流在一种无言的状态下有序地进行着,教与学双方配合的程度愈加默契。这一过程乃是语文教学的最佳境界和理想去处。
实用创新模式下的钢琴教学的论文(模板16篇)篇十三
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没有互动,没有交往,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传统的教学活动,过分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忽视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的互动,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和独立创造性的发挥,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构建新型的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成为本次课改的重要任务之一。我在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中首先注重创造民主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自主性。具体做法是:
一、师生共同开发课程。
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一切有利因素都可以作为课程,学生也可以参与开发课程。这就使得课程的开发和使用有了更大的空间。如果让学生这股鲜活的力量参与到课程开发中,把一部分课程的选择权交给学生,形成一种师生共同开发课程的局面。那样不仅使课程更丰富多样,为学生所喜欢而且有利于学生全面主动的发展。
如:在小学语文课上教:“读一读,说说,下面的日期各是什么?”时,我原本的设计是让学生了解各个日期是什么节日,这些节日是纪念什么的节日。当教学任务即将完成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说说你最喜欢哪个节日,为什么?同学们纷纷举手踊跃发言,突然一个急不可待的学生突然冒出了一句话:“老师,我可不可以把自己喜欢的节日画下来?”一句话提醒了我,作为一年级的孩子,绘画可是他们最喜欢的表达方式之一呀!我怎么就没想到让孩子们用五彩的画笔,描绘出他们心里的美好节日呢?于是我立即热情赞扬这位同学的建议,并让同学们画了起来。十几分钟后,大部分同学都画好了。我让部分同学上台讲解他们的作品,又让其余的同学在小组内交流。望着同学们那一张张欣喜、兴奋、满足的小脸,望着那一幅幅五彩的图画,我深深感受到了学生这股无限活鲜的潜力。
二、师生共同教学。
多年来教师习惯于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老师怎样教,学生就得怎样学。教学变得沉闷死板、,学生感到压抑无趣。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打破这种定式,让学生也参与到“教”的活动中来。让教学活动“动起来”,师生互为补充。
如:在学习汉语拼音的音表形图时,为了让学生轻松识记字形、字音,我让同学们自己根据图画编字形儿歌,谁编得好,就采用谁的,并且让他上台来教大家。这下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得得到了提高,他们纷纷开动脑筋,编出了许多富有新意的儿歌,不仅有利于巩固记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三、师生共同评价。
长期以来,忽视学生评价的单向评价方式,不仅不利于老师全面了解学生,及时调整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效果,而且还让学生失去一个认识自我和互相学习的机会。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坚持让学生平等地参与进来,实行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达到师生共同发展的效果。通过自评让同学们较客观认识自己的.优点,树立自信,查找不足,努力改进。小组同学集体评议,可以补自评时的不足,有效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水平,同时也是一个相互学习的机会,同学们可以学会客观地评价别人,欣赏别人的优点,学人之长补己之短。而师评则可以作为自评、互补的有效补充,更明确地指出学生应发扬的优点和需努力改进的不足之处。这样三结合的评价方式更客观、更全面,学生乐于参与也乐于接受。此外,我还组织学生评价老师,让学生通过“老师,我喜欢……”、“老师,我不喜欢……”、“老师,我希望……”等几个题目畅所欲言,大胆地对老师提出要求,做出评价。通过评师使老师得到反馈,以便调整工作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而且也提高了同学们的民主意识,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四、师生共同管理。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引导每一位同学参与到班级管理当中,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鼓励他们积极动脑,大胆实践。小组长的工作是班级日常工作中最具体、最琐碎,也是最能激发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的一项工作。如果让一位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担任这项工作,要把工作的方方面面都做好还真不容易。我把小组长的工作分解开来,让小组内的每位同学分别担任学习组长、劳动组长、纪律组长等等。同学们各司其职,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既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又强化了大家的团队意识。我又在民主、平等、自主的班级氛围中开展“打开话匣子”活动,鼓励学生关注集体,共建集体,大胆地说自己对班级建设的看法和要求。同学们可以以写信的形式向老师及干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要求,也可以利用班会、晨会时间直接发表演说。通过“打开话匣子”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同学们的班级主人翁意识,促进了良好班风的形成。
实用创新模式下的钢琴教学的论文(模板16篇)篇十四
喜爱美的事物是人的天性,音乐审美思想的形成是基于主观思想的,客观理性思想则是其次。音乐的本质是一种表演艺术,与其他的艺术形式不同,它需要用表演形式来让世人体验音乐的美。音乐不像语言艺术,语言本身是具有语义性的,而音乐则不是,单凭纯粹地看谱,几乎没人能了解它所要表达的感情,所以只有表演出来才能使人了解情感色彩渲染下的思想内涵及背后隐藏的故事。
有不少为世人喜爱并广为传颂的钢琴音乐作品,如《梦中的婚礼》等,都具有艺术美感,令人印象深刻。这些作品有一些共性:首先,它得符合大众的审美,旋律简单明了,让人回味无穷;其次,需要人们的审美观逐渐发生改变,从不接受到接受。演奏者最初都是从模仿开始的,不断地重复去模仿,直到渐渐成熟,自己的主观意识与客观意识不断磨合、碰撞,有意识地去分辨演奏的好与坏,学会如何控制整首曲子的感情色彩。在具有这种思维意识后,才能更清晰地认识到音乐的美,形成自我意识的主动性也是培养审美观的重要意义所在。
(一)演奏中美的二度创作表现。从美学理论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音乐的表演实际就是二度创作,这种创作既不能脱离原作,又要在原作中适时地加入自己的东西,使之更加富有情感色彩,能打动人心,引发人的共鸣。创造的同时必须兼顾音乐的真实性,所谓的真实性实际上就是指认真对待乐谱。演奏者在接触到新乐谱时,首先要先视谱,然后再视奏,但是很多演奏者往往只是机械地练习,忽略了作品背后隐藏的思想感情和内涵,例如作品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诞生、作者又是怀揣着怎样的心情进行创作的。
(二)二度创作的运用。二度创作的含义是在不脱离本质的情况下锦上添花,以《悲怆》为例,这首奏鸣曲是贝多芬最早期的作品,是这位伟大的音乐家还未全聋之前创作的,并且是他亲自加上的标题。这首作品中渗透着日耳曼民族特有的理性色彩,当笔者第一次接触到《悲怆》的第三乐章时,感觉它是欢快的,大众也觉得它是一首欢快的快板。但笔者通过翻阅各种资料,更深入地了解到贝多芬的故事之后,才渐渐体悟到第三乐章在欢乐的背后其实隐藏的是微微的不安和内心的骚动,所以在演奏这首作品时既要融入自己的情感,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是非常关键的。
二、演奏中如何运用音乐的美。
(一)演奏中的情感色彩。演奏不同的作品时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色彩去演奏,这可能是令所有的演奏者都感到困惑的事情。同一首作品由不同的人弹奏出来会有不同的感觉,因为每一个人的情感经历是不同的,带入的情感可能是沧桑的,也可能是激越的,但都会影响整个表演情绪的波动。每一位演奏者的表演都是具有独创性的,表演技巧是表演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如果没有掌握好技巧,就根本无法呈现出完美的艺术表现力,所以二者必须统一,这也是音乐表演的重要美学原则之一。
(二)演奏中的.心理情绪。仅仅了解和掌握演奏作品的历史背景以及最基础的演奏技术还远远不够,因为演奏者的心理因素往往是最难控制的。人的心理受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影响,音乐家之所以能完全控制住整个场面,是因为他们拥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对于自身情感的流露能收放自如,而很多演奏者往往缺乏心理调控能力,演奏过程中形成的音乐画面感并不强,缺乏自身情感的投入,只是机械地演奏完作品,听众完全感受不到演奏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因为演奏本身就是呈现给听众的一场听觉盛宴,是为了让听众被你的演奏所折服,所以需要不断地提醒甚至暗示自己要注意把控和调节情绪。当然,情绪的流露与演奏者本身的经历也息息相关,经常听人说“这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什么叫有故事?这样的人一定是经受了许多事情的历练,对世界的看法比常人更透彻,整个人的气场也和常人有所不同。可见,每一位音乐家的风格都既受到他们所处的不同时代背景的影响,也受到自身心理素质和情感的影响。
综上所述,对于美的认识要与钢琴的演奏相结合,不能机械式地演奏;不能有了一定的技术含量就满足,一味地追求技术和炫技,忽略了自身情感的融入;对于作者的了解要透彻,若没有亲身体就无法感受到作品的内涵及魅力;此外,还需要培养自身的心理素质,心理暗示对大脑的控制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可以使演奏者对自身情感的掌控达到收放自如的程度,有利于克服各种心理不适,培养坚韧的承受力,不会因为一次失败就一蹶不起。
文档为doc格式。
实用创新模式下的钢琴教学的论文(模板16篇)篇十五
摘要:新课程实施以来,师生互动不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还在基础教学研究中成为一个探讨的热点话题。从小学数学课堂上师生互动的目的性、重要性以及策略性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目的是通过创设有趣的、可操作的、可探索的数学情境,让学生把数学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对数学奇境的探索和渴望,给学生一双用数学的眼光去洞察世界的慧眼,透过现实世界的表面现象,看到一个高度抽象的数学化的科学杰作,从而使学生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
二、师生互动的重要性。
1.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以及感情上的沟通,能及时了解到学生的需求及其是否适应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而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改进,使学生的课堂学习更加具有计划性,并且能够合理地分配时间,这样师生互动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还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2.有利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就是传授知识的长者,在如今的教学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更是学生生活中的朋友,教师通过不断地转变角色,学生在课堂上不再受到约束,可以畅所欲言,把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及时与老师沟通,使课堂变得充满活力。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生在小学阶段,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各项能力进行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通过与学生进行互动,建立良好的沟通,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为了能够形成真正的、有效的互动课堂,师生间的互动也是有策略性的。一方面,要准确把握师生活动的切入点:学习兴趣点和探究点。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他们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善于抓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点”,让它成为师生展开有效互动所必需的动力。探究点是这节课教学的重点,教师一些关键的教学设计都是围绕如何去突破探究点而进行的。另一方面,采取有效的数学教学是师生互动交往的途径。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在重视经历和知识形成过程中实现师生互动,又要在重视渗透教学数学思想方法中实现师生互动,最终达到有效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新杰。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师生互动[j].新课程:中,(06)。
[2]梁萍。优化师生互动提高课堂实效[j].小学时代:教师版,(25)。
[3]赵栓华。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新课程学习:小学,(04)。
[4]徐晓鸿。小学课堂互动交流活动的教学策略[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1(02)。
(作者单位新疆石河子134团小学)。
实用创新模式下的钢琴教学的论文(模板16篇)篇十六
钢琴的使用可以通过美丽的音符、优美的坐姿、修长的手指等方面对学生自身进行心灵上和身形上的陶冶和美化,在高校当中钢琴课程被喜爱程度也同样很高。目前,在高校的钢琴教育当中,我国的改革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在新时期新局势下,想要让钢琴课程更好的发展,就要继续走改革和实践的道路。笔者接下来就针对在新形势下如何改革和实践钢琴课程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阐述:
对于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我们的工作核心就是不断的提升教学质量,尽我们所能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教学资源。在过去的时间里,我们对钢琴这门课程给予的重视程度可能一直有所欠缺,因此现如今很多高校对于钢琴课程的教学和改革工作等还没有达到非常让人满意的效果。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要求人才是全方位发展的,掌握一门艺术对于学生的工作可能会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做好钢琴教学的改革对于学校的整体建设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强和推进钢琴教学的改革和实践。钢琴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不仅体现在学生身上,也同样包括老师在内。对于学生而言,钢琴学习不同于其他理论课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定式,或者有确切的教学模式,而钢琴师一门艺术类课程,除了音乐知识理论外,更多的是个人对于音乐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学好钢琴对于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有显著效果。况且现在的社会所需要的栋梁之才都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全方位人才,钢琴的学习不仅能够为学生增加一门特长,而且能够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和气质。为了让学生们更好的融入到钢琴学习的氛围当中,钢琴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另一方面,对于高校老师来说,推进和加强高校钢琴的教学也存在着必然性。高校的学习模式和中学的教学模式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我国的中学教学一般都是灌入式的,而大学的教学一般都是引导式的。引导式教学看似简单,但其实这其中的度是很难把握的,老师既要做到引领学生进入课程,又要让学生们学会在自学的过程中不断的加强和巩固知识以及学习能力,这就需要老师拥有着更高的教学水平。钢琴教学一般都是一对一式的指导,但是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这种模式将来可能很难实现,这对于学生更好的掌握钢琴技能会产生挑战,同样也会对老师的教学能力造成压力。因此,在新时期下,对于老师而言,高校钢琴教学的改革也同样是必要的。
(一)培养学生正确的识谱方法。
在钢琴的基础教学当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识谱训练。当老师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新的作品的时候,很多学生就是按照乐谱上的音符在钢琴上弹出来,但是在作品中的节奏、分句、演奏方法和指法等方面都存在问题,甚至有些同学连乐谱中的升降号也很难做到认真识别和弹奏,这样的识谱方法,对于作品本身的展现更是无从谈起。而正确的识谱方法首先是音的辨认。音的辨认准确是正确弹奏钢琴的第一步,在键盘上把音找准,线间的位置、调号、谱号、各种记号、音区等等都应认准,学生把这几种都掌握好后,再识谱时就不会因为马虎而认错音符了。通过听想、听奏等作品中的音高来检验。再有就是节奏的辨认。形成严格的节奏习惯是学习钢琴的重要环节之一。节奏是乐曲的骨干支架,节奏和音高基本可以构成一条旋律。节奏是个笼统的概念,在钢琴曲中,音符实际是有长有短的,有时需要休止、延长等等。休止符表示孕育着活力的静默,控制着音乐的起止。通过“静”酝酿,从而使“动”更加突出,具有爆发力;反之,通过“动”的渲染,从而使“静”更加直观。在教学中使学生充分体验休止符在作品中的表现作用。
上文也提到过,我国的钢琴教学大多是一对一的教学,一对一教学对于学生而言有利也有弊。对于自身钢琴觉悟比较高的学生来说,这种教学模式往往会取得较好的结果,他们的心态是为自身而学习,为爱好而学习,这样老师能够及时的给予他们在练习过程中的指导,他们也能够有充分的时间的进行练习和揣摩,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这样的音乐觉悟,他们在一些教学环节更适应集体教学。比如,在讲述钢琴的理论知识时,就可以采用集体式的教学模式,在学习新的乐谱的时候也可让学生们结合组成小组进行学习,学生之间的互相沟通可能更有助于他们对音乐作品进行理解和解读,在指法练习的时候再采取一对一的教学。这只是个简答的例子,在我们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群体有很多不同的特点,老师们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在教学模式上灵活多变,这样不仅能够活动课堂氛围,也能够提高学生们对于课程的兴趣,让更多的同学感觉到老师上课的用心,感觉到钢琴课程不再枯燥,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钢琴不是我国的传统乐器,是近代从西方引进来的,我们在学习钢琴的时候练习的较多的曲子基本都是西方的名曲,老师在音乐教学的时候也是以这些为主要的教学内容。而事实上,适当的丰富钢琴课程的教学内容可能也会带来很好的教学效果。近年来,我国的民族音乐以崭新的面貌走进我们的生活当中,一些音乐节目当中也有民族歌曲、民族乐器和钢琴合作的表演,这说明钢琴虽然不是我们的本土乐器,但并不代表它不能以它为媒介发展我们的民族文化,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也可以在这方面做适当的尝试,可能会带来很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的同时还能起到弘扬民族文化的作用。除此之外,老师在重视钢琴指法练习的同时也可以把教学重点向钢琴文化上进行些许的转移,因为学生如果对钢琴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练习弹钢琴的时候就更容易读懂原作的情感,而更容易融入思考和感情。
对任何课程而言,老师的重要作用都是不言而喻的,更何况是钢琴这种充满了艺术气息的课程,老师对于钢琴文化的理解程度,老师的钢琴水平,老师的整体音乐素养都对学生起着直接作用。现在的学生大多不像过去那么死板,老师的教学水平如果还是停留在过去,很难满足90后学生的学习要求。所以,老师应该从自身的专业技能、专业素养、教学模式等多方面综合提高自身的水平。
(五)钢琴教学应该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
传统的钢琴教学一般就是识谱、练习。现如今,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以及普及,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各高校已经非常普遍,钢琴教师也应该学会利用这个便捷的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效率。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欣赏大家的作品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在网络的支持下,老师获得教学资源就变得更加便利。钢琴老师们可以根据本校的师资水平、学生水平等建立适合自己学校的“钢琴曲库”,在上课的时候就可以很方便的直接打开需要的网络资源即可,也就是真正的实现钢琴教学的“无纸化”,加上现在的学生对网络教学有更大的兴趣,因此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语。
社会的发展速度有时候我们是难以预料的,但是教育的宗旨是不会变的,那就是我们要为祖国培养栋梁之才,而栋梁之才也一定是全面发展的人才。钢琴虽然还属于比较小众的课程,但是我们仍然要做到让钢琴教学跟随着教育改革的步伐,根据教育水平的发展而不断的做出改变和调整,把改革的'计划落实到实际行动上,真正的做到为学生提供有意义、有趣味、有效率、高效率、高质量的高效钢琴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