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社会概论的论文范文(20篇)

时间:2025-01-06 作者:纸韵

范本中的案例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具体地理解总结的写作要求。请大家认真阅读这些范文范本,从中学习和借鉴写作技巧和经验。

热门社会概论的论文范文(20篇)篇一

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从诞生之日起,已历46亿年。

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是第三颗,位于水星和金星之后;在八大行星中大小排行是第五。在英语里,地球是唯一一个不是从希腊及罗马神话中得到的名字。

英语的地球earth一词来自于古英语及日耳曼语。这里当然有许多其他语言的命名。

在罗马神话中,地球女神叫tellus——肥沃的土地(希腊语:gaia,大地母亲)。由化学组成成分及地震震测特性来看,地球本体可以分成一些层圈,以下就标示出它们的名称与范围(深度,单位为公里):0~40地壳40~2890地幔2890~5150外地核5150~6378内地核固态的地壳厚度变化颇大,海洋地区的地壳较薄,平均约7公里厚;而大陆地壳就厚得多,平均约40公里厚;地幔也是固态,不过在它上部有一层极小部分熔融的区域,称为软流圈,其上的地幔最顶部及整个地壳则称为岩石圈;至于外地核是液态而内地核是固态。

这些不同的层圈都是以不连续面为界,最有名的就是在地壳与地函之间的莫氏不连续面(mohorovicicdiscontinuity)。地幔占有地球的主要质量,地核反而位居其次,至于我们生存的空间则只是整个地球极小的一部分而已(质量,单位为10的24次方千克:大气层=0.0000051,海洋=0.0014,地壳=0.026,地幔=4.043,外地核=1.835,内地核=0.09675,)地核的主要成分是铁(或铁镍质),不过也可能有一些较轻的物质存在,地心的温度约有7,500k,比太阳表面温度还高;下部地幔的主要成分可能是矽、镁、氧,再加上一些铁、钙及铝;上部地幔主要成分则是橄榄石及辉石(铁镁矽酸盐岩石),也有钙和铝。

以上这些了解都是来自于地震震测资料,虽然上部地幔的物质有时会因著火山喷出熔岩而被带到地表来,但是我们仍无法到达固体地球的主要部分,目前的海底钻探行动连地壳都尚未挖穿。地壳的成分则主要是石英(二氧化硅)及硅酸盐类如长石。

整体估算,地球化学组成的重量百分比为:铁34.6%,氧29.5%,硅15.2%,镁12.7%,镍2.4%,硫1.9%,0.05%钛。地球是平均密度最大的主要星体。

其它类地行星也都具有和地球类似的结构与组成,但其中也有一些差异:月球核所占比例最小;水星核的比例最大;而火星及月球的函相对较厚;月球和水星没有化学组成明显不同的函与壳之分;地球可能是唯一可再分成内外核的。不过请留意,我们对行星内部的认识主要是来自于理论推导,就算是对地球的也是如此。

有别于其它类地行星,地球的最外层(包含地壳及上部地幔的顶端)被切分为数块,「飘浮」于其下的炽热地幔之上,这就是著名的板块构造运动学说。这个学说主要描述两种运动:拉张与隐没,前者发生在二个板块互相远离,其下的岩浆涌出而生成新地壳之处;后者则发生在二个板块互相碰撞,其中一方潜入另一方之下,终至消灭于地函中之处。

此外,也有一些板块边界是横向错开式的相对运动或两个大陆板块硬碰硬地撞在一起。地球的大部分表面很年轻,只有5亿年左右,以天文的角度来看确实很短。

但也有很少的地方露出了当年地球地壳形成时的基底——花岗岩,如中国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就有裸露,由于形成花岗岩时的冷却时间长,所以花岗岩内的结晶体都非常发育,边长在1-2厘米,故把其命名为绥中花岗岩。由于侵蚀作用及构造地质运动不断地破坏又重建大部分的地表,因而地表早期的地质记录不容易找到,例如撞击坑,所以早期地球历史大部分都已不见踪迹。

地球约有45至46亿年老,然而目前已知最老的岩石只有大约40亿年前(地球有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是一个由熔化的岩浆形成的火球),而且老于30亿年的岩石非常罕见。最老的生物化石不早于39亿年前,有关生命起源的关键时期则亳无记录。

地球表面积71%为水所覆盖,地球是太阳系唯一在表面可以拥有液态水的行星(土卫六的表面有液态乙烷或甲烷,而藏于木卫二的表面之下则可能有液态水,不过地球表面有液态水仍是独一无二的)。液态水是我们已知的生命型式所不可或缺的要素;而缘于水具有的大比热性质,海洋的热容积成为保持地球温度恒定的一大功臣;液态水还是陆地上侵蚀与风化作用的主要营力,这是太阳系中唯一有此作用的地方(也许火星早期也曾有过这些作用,但现在已无)。

地球大气组成中,77%是氮气而21%是氧气,再来就是微量的氩、二氧化碳及水气。地球初形成时的大气很可能大部分都是二氧化碳,不过它们大多已被碳酸盐类岩石给结合,其余的则是溶入海洋及被绿色植物耗尽;如今板块构造运动及生物作用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消长的持续主控者。

大气中存在的水气及微量二氧化碳所造成的温室效应是维持地表温度极重要的作用,温室效应使地表温度提高了大约35℃,否则地表的平均温度将是酷寒的-21℃!若没有水气及二氧化碳,海水会冻结,而我们已知的生命型式将无从开展。此外,水气更是地球水循环及天气变化中不可或缺的要角。

自由氧的存在也是地球化学组成的一大特征,因为氧是活性很强的气体,照理说应该很容易就和大气中其它元素相化合,地球上的氧气完全是由生物作用产生及维。

艺术设计专业传统的基础课教学过于强调描绘性的机械练习,实践与理论知识的结合不够紧密,常出现将造型基础课等同于“画画课”的认识误区,而设计色彩、设计素描、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等基础课分立开设,使得原本完整的知识体系被分割传授,教学过程较为僵化,难以使学生学以致用。应用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应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打破原有的课程界线,以学以致用为目标,构建起一个模块化的、具有充分升级空间的专业基础知识体系。这是一个建立在横向发展的基础知识平台之上,并根据学生的专业差异,向着不同的方向进行纵向延伸的模块化知识体系。这里的基础知识平台,是在对艺术设计专业基础知识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将其与史论类课程相联系并进行有机的整合,从而使学生能够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自主地根据艺术规律进行创作的方法,并在造型基础教育的同时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纵向延伸的知识模块,是在基础知识平台上根据环境艺术、视觉传达等专业方向的不同,通过情境式教学等手段,有侧重地组织课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特长,使学生构建完整的技能体系。应用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应根据学生学习阶段的不同进行单元划分,并设置难易适当的基础知识平台和技能发展方向,使整个课程体系呈现完整的网格状结构。这样的课程结构强调基础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模糊传统课程的边界,以作品的创作为载体,以知识与应用为导向。

按照这一思想,在设置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时,可改变原有的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色彩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五门基础课程依次进行的开课方式,将形式基础课与造型基础课相融合,整合课程知识,使之变成一门综合的进阶课程,并以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作品制作为载体,以情境教学为主要手段,将技能与知识的传授紧密地结合起来。同时,在教学准备与教学评价环节,可穿插美术史及美术理论类课程知识,通过与美术史、美术概论等美术类通识课程的横向联系,使学生获得更专业的艺术素质培养,提升审美品位,获得进一步更新知识的能力,以区别于普通职业院校的单一技能教育。在黄淮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原有的课程体系中,造型基础一(设计素描)、造型基础二(设计色彩)、设计基础一(平面构成)、设计基础二(色彩构成)、设计基础三(立体构成)五门基础课程是分别开设的,可尝试将其整合为由三级模块构成的课程体系:一级模块包括形态结构分析、形态结构表现、形态表象分析、形态材料表现等内容;二级模块包括基础形态结构主观构建、基础形态全因素创作、复杂形态结构主观构建、复杂形态全因素创作等内容;三级模块包括情境空间综合形态创作(室内陈设、灯光等)、视觉综合表现(主题设定、广告模拟、包装)、工业产品形态创作(日常用品基础结构、外观、材料质感)、建筑形态创作(基础空间结构创作、表面形态处理)等内容。整合后的课程体系由简入繁,结构更为清晰。

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依据,教材的编选与使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教材的适用性不强,编撰方式过于守旧,导致在艺术设计专业实践内容较多的造型等基础课的教学中,教师重课件、轻教材,绝大部分学生极少看教材,教材逐渐被边缘化。因此,编写更为适用的教材就成为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应用型改革中的重要环节。根据新的课程体系编写教材,要根据艺术设计专业各阶段的教学目标,尽量增强教材的应用性;应根据新的基础课程构架整合教学内容,以过去的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等基础课教材为蓝本,以示例作品制作的完整工作过程为基本单元,并融合制作过程中涉及的造型基础技能以及形式基础知识,根据不同工作对象的不同工作内容、工作方法组织教材内容。例如,在“彩色装饰画制作”单元中,应以发现和解决问题为主线,对制作过程中涉及的造型、色彩以及构成知识进行归纳编排,突出真题实作。根据新的课程体系编写教材,课程载体和教学范例的选择要具有典型性,并力求简单,使知识与技法要点一目了然。这样便于教师运用教材传授基本知识与技能,同时充分利用扩展空间,引导学生逐渐加大制作的难度与复杂度,以促进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教材的应用上,在用好主干教材的同时,应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主动学习相关辅助教材,以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自学能力,为学生继续深造打下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辅助教材的选取,类型不应有局限,可包括学术专著、论文、新闻等,但应注意与课程知识的联系,并以教材为主线由浅入深地展开知识。另外,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浏览相关网站,使学生在充分利用馆藏图书资源的基础上接触无纸化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资源获取能力和自学能力。

传统的造型基础课教学一般是将理论教学与画室实践练习相结合,先理论后实践,“讲一讲画一画”。这样看似符合认知规律,但它对学生的理解力与专业基础要求较高,基础素质较差的学生很难有理想的学习效果。应用型教育要求学生有自主理解与更新知识技能的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在项目设计团队中承担着一定的工作角色,能否胜任角色,不仅要看其知识储备和技法的掌握情况,更要看其能否合理、熟练地选择和运用知识技能。而这一人才培养目标,采用传统的“一人一板、画完收工”的课堂组织方式与教学方法是难以达成的。因此,根据新培养目标革新教学方法势在必行。为了增强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可根据课程内容的复杂程度,将学生分成若干制作组或讨论组并扮演具体的角色,从制定创意计划到创意的实施和总结评价,让学生畅所欲言地交流思想,或通过小组互评查漏补缺,从而不断地完善创意计划。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并逐渐淡化自己的主导作用;教师要注意通过细心观察发现并及时帮助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思路和技术问题,同时归纳典型问题留待下一教学环节重点解决。在布置任务和讲解任务范例时,教师应使用规范的方法与步骤,运用多媒体图片和3d模型,尽可能全面地阐释范例的工作过程及采用的方法,进而使学生明确任务的目标要求。在创意阶段,应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将各自的创意以多媒体等形式进行展示,经过小组反复讨论、修改后确定最符合任务目标的设计方案,然后投入作品的制作。作品制作完成后,教师应指导学生构建作品的评价指标,组织学生阐释作品中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应用情况、作品的组织方式和创作理念等,通过讨论评选出优秀作品,并将典型案例的创意制作过程以视频等形式备案。更新课堂组织方式和教学手段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了解专业工作团队基本的工作与交流方式,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让学生真正做到“在学中练,在练中学”,同步提高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

作者:赵凌宇单位:黄淮学院。

纵观中国现代艺术教育的百年历史,很多现在的问题早在创办之初就已埋下伏笔。19世纪正是西方工业革命取得大发展,社会财富疯狂增长的时期,中国一批先进知识分子看到的是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因此请进“德先生”“赛先生”,成为当时最流行的观点,而他们没有看到的是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巨大困惑和精神问题,所以才有现代派艺术对工业社会强有力的批判。在这种唯技术浪潮的推动下,中国艺术选择了以技术训练见长的西方学院派写实主义而抛弃了以人文方式培养艺术人才的传统模式(中国古典艺术的琴、棋、书、画;诗、书、画、印;词、歌、赋等综合艺术培养模式)。随着引进苏联的艺术教育体系,各类专业越分越细,各种艺术学科由于各自技巧的差异性被分解成一个个小的、相互间毫无联系的专业,艺术本身的综合性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专业艺术院校:舞蹈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电影学院、戏剧学院。专业化越来越来强,而综合性越来越差,技术越来越好,人文素养越来越低,这种重技术轻人文的思想不仅体现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而且体现在艺术高考当中。艺术考生的高考文化课分数线比普通考生分数线低1/2或1/3以下,起点本身就很低,再加上大学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的问题,一批又一批生产出来的大学毕业生又将重技术轻人文的思想贯彻到底。在这种体制、这种模式下,怎么能培养出大师呢?其次,现代中国的艺术教育与社会需求是脱节的。一方面,当代艺术中最新鲜的艺术元素无法进入高校。在我们的教育理念中,要进入教育体系的学科必须是一个成熟的学科即以学科为基础的艺术教育,在教育中以伟大的艺术作品作为人类价值观代代相传的载体,这种源于美国的艺术教育理论是具有保守主义特征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对当代艺术缺乏一个评价体系,其新鲜、活跃的因素无法进入高校当中,而进入高校的这些艺术作品,在挑选的过程中标准的把握却是一个问题。所以,当专业院校的学生进入社会后,会有很长一段时期的茫然和不适应,他会发现在学院中学习的实际上有很多是用不上的,稳定、成熟的学科模式在给学生传授着已经老去的东西。重视当代艺术,就是要求重视当代艺术批评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学校艺术教育体系中有三种类型:一是专业院校艺术教育,又被称为“纯艺术”,以培养纯艺术家为目标,目前在专业院校中还涵盖有专业设计类艺术教育;二是普通艺术教育,这包括从幼儿园,中小学到高等院校所有非专业艺术教育;三是师范艺术教育,这在艺术教育中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即以什么人来教授艺术,行会时期是以工匠师傅来教授,有一段时间是以艺术家来担任,现在由谁来担任呢?在现代中国这三种教育类型的目标定位,课程设置实际上是不清晰的;专业院校的课程设置与师范类艺术教育是雷同的,都以教授素描、色彩、创作等技法课为主,用培养专业艺术底子的专业艺术人才的教学内容,课程结构、教学方法和评估标准来培养普通学校艺术教育的师资力量,艺术实践和技法课程比重过大,而艺术史、艺术理论等文化课程比重不足,使学生所学内容与中小学艺术的教学要求不相适应。将师范类型办成“小美院”、“小音院”,而没有体现其教育科学的特点;其次,由于忽视普通艺术教育使专业艺术院校的学生质量下降。中国高等艺术院校挑选人才是以高考的形式进行的,由于受到升学率的压力,中小学的艺术教育基本上是围着高考的指挥棒转,各类附中、培训班成为了艺术教育的主要模式,而普通生的艺术课在进入初中二、三年级就已基本停止。艺术高考由于文化课要求低,成为大部分学校为文化课差生提高升学率的主要出路,相互之间已形成恶性循环,影响了专业艺术人才的培养和成长。

现在,中国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已经引起了艺术教育界的普遍关注,也有人在开始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笔者认为,要改变艺术教育的现状使其在改革中发展,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明确不同艺术教育类型的培养目标,确立不同艺术教育类型的课程设置,评价体系;师范类艺术教育就应体现其师范性,课程设置以艺术史、艺术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等为主,缩小技法课的比例,中央美术学院在进行大规模的二级院校调整中,依然保留教育学院是具有前瞻性的。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要提倡普通艺术教育,无论是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都应开设艺术课,而不是只开几个附中、培训班,全面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为高等艺术院校输送优秀人才;加强职业技术类艺术制作人才的培养,着重体现其制作技术,体现短周期、快速培养的特点,职业技术类学校不必要向高等专业院校看齐,但可以考虑为高等专业艺术院校毕业生提供职业技术型训练,从而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实现“双赢”的目标。二是走出艺术教育本身的狭窄圈子,提倡整个学校教育的艺术化教育模式,现代意义上的“艺术”早已超越了传统的内涵,各种技术(诸如声、光、电、多媒体),各种材料媒介,各种观念,使艺术越来越紧密的与现代生活相接合,接受艺术化教育是提升人类自身生存状态的精神因素,而不仅仅体验物质生活带来的虚幻的幸福,是现代艺术教育的方向,也是艺术教育与科学、技术、伦理、人文的全面结合,将艺术教育最终扩展为文化的教育。三是提倡社会化艺术教育。目前在我国学校艺术教育仍是主要的教育形式,应该看到的是许多社会机构具有学校艺术教育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等有着优秀的文化艺术资源并未得到充分的利用;许多机构追求经济利益削弱了社会化教育的功能。现在,许多美术馆定期开办艺术讲座,请名家、教授讲解艺术品。笔者印象最深的是,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有一批文化学者、专家长年担任义务讲解员,为参观者服务。社会化的艺术教育虽还未形成主流,但也将是艺术教育发展的一个方向。

中国艺术教育的改革发展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人们也提出了种种改革的设想和建议,无论怎样发展,将来的中国艺术教育将是一种普遍的文化教育。

参考文献。

1聂振斌.艺术化生存[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2阿瑟·艾夫兰.西文艺术教育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3布朗科赞尼克.艺术创造与艺术教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摘要中国艺术教育的主要问题在于没有以发展的眼光改革传统的艺术教育体制,使艺术教育落后于时代的要求和进步。从学科发展、课程设置、教育理念等几方面剖析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分层面的、具有针对性的不同教育类型的目标定位、艺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结合、艺术化教育之路与社会化教育等改革艺术教育的改革思路。

关键词艺术教育问题。

音乐学专业概论这一课程由张弫老师、闻洪斌老师、王欣欣老师、蔡乐老师、赵欢老师针对于音乐学的各个分支向我们讲授了如何在大学里学习音乐学和学习音乐学的目的必要性以及各个学习阶段的具体计划,是我对四年的大学学习生活在个人脑海中形成一个真整体规划。

首先,听完张弫老师讲授的音乐学专业概论课后,张老师系统的将音乐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育体系向我们做了详细的解说,使我对其得到了初步的了解,其中音乐学教育体系共分为三个部分:普通教育专业教育和综合教育。根据各部分的具体内容要求,从而指导我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该如何着手去学,避免出现盲目学习或是毫无目的瞎学现象。此外,张老师向我们讲到的教育模式是坚持课内培养计划课外培养计划和实践培养计划三位一体,使我的个人能力在学习中更能得到全面提高和全面的发展。通过张老师讲授的课程分类教学时间安排和毕业最低学分要求,能使我对大学的各个学习时期的任务量做出规划,使我清楚的认识各个分类专业之间存在的差异,从而结合自身实际,更切实的对自己进行定位。而且还使我知道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其中自然科学分为理论形态和自然形态。人文科学是以人类自身作为学术研究的中心,以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作为精神探索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属,通过知识的积累与传播,理论的创新与阐释,情感的体验与升华,为人类正确的理解和把握存在的意义,生命的本质,人生的目的提供相应的知识、理论、理想和智慧。人文科学有分为文学、史学、哲学,而艺术学又是文学派生而来的,美学是哲学派生而来的。人文科学具有一定的性质即:人文科学在阶级社会里一般具有一定限度的阶级倾向性;人文科学通常体现一定的民族性;人文科学的时代性;人文科学研究成果积累的传承性;人文科学人才成长的知识积累和实践经验的长期性;学派的形成与发展。此外,还知道了关于音乐学的定义即:音乐学是研究有关音乐学问的总称,亦即:音乐学是对音乐及其他相关事物进行学术研究的学问的总称。音乐学的性质:音乐学是属于以人文科学的为主的综合性学科。此外,主要与人文科学相关的音乐学研究有:音乐哲学、音乐史学、音乐形态学、音乐创作学、音乐表演艺术学、音乐批评学。主要与社会科学相关的音乐学研究有:音乐社会学、音乐人类学、音乐经济学、音乐教育学。主要与自然科学相关的音乐学研究有:音乐物理学、音乐生理学、音乐心理学、音乐地理学、音乐工艺学、音乐治疗学。

第二,听完王欣欣老师讲授的键盘及器乐教学概述后,使我更清楚的了解键盘为大学中得专业必修课程,以及键盘课程的总目标是在毕业前让每个学生钢琴过四级,根据王老师讲授的课程实施办法即:每学期进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根据考核方式,每学期期中测试占(10%),期末测试占(70%),艺术实践(单独学分),平时成绩(20%)等能指引我规范自我日常行为,不迟到,不旷课,以及自己可下得专业练习程度。

第三,听完闻洪斌老师教授的声乐教育后,我认识到一、二年级四个学期为声乐基础教育,这样能纠正自己错误的歌唱方法,更能巩固我得声乐基础。此外,了解了关于声乐的常识性知识:1.什么是声乐?即人生演绎的音乐。2.声乐的唱法分类?即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原生态唱法。3.关于唱法的具体要求?即美声特点:声音圆润、通畅、明亮、浑厚,语言吐字清晰,穿透力强,共鸣丰富,有声部之分。民族唱法特点:声音甜美、明亮、位置高,咬字清晰,声情并包。此外,根据每学期的考试使我进取心更强,努力不懈。

第四,听完蔡老师讲授的舞蹈学专业概论后,感觉自己受益匪浅,舞蹈学专业概论课明确了学习舞蹈的必要性即:提高个人素养,锻炼心智,培养集体主义观念,提高节奏感。和一些舞蹈学习过程中得常见问题即:注意力不集中;抑制力不强;课后不复习;纪律散慢。这些问题将成为今后我学习舞蹈的规则红线,努力克制自己的不好的行为。而且,向我们讲授了学习舞蹈学的作用和重要性。即:1.能够达到塑形的效果2.体现和谐的人品3.淳化人类感情,陶冶情操4.发挥最高的创造性,充分表现人格个性5.美化生活中、艺术里存在人的教育,提高赏鉴评论能力6.使学生感受和发扬积极健康乐观的思想感情7.了解我国悠久的舞蹈传统和丰富多彩的民间舞8.集体舞可以培养集体主义和团结友爱的精神,力量型舞蹈可以培养勇敢豪迈进取的精神,抒情性舞蹈可以陶冶性情、培养优美的情操9.可以师身体器官灵活敏锐,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智力10.舞蹈的节奏性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节奏感、感受事物的有序性,增强学习办事能力和有助于学生匀称发展,锻炼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模仿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使其各方面能力得到快速提升,真正达到多能。

怀揣着我所有的梦想来到了大学,可能是以前被初中高中老师灌输了一种思想、对大学的定义特别的肤浅。来到石大才发现现实和想象有很大的差别、我能感到那些压力、甚至比高中还让人分身乏术。第一节课张老师让我们明白了我们所要学习的、我们上完大学出来最基本的定位、以及我们的学分和所有课程的任务,听完感觉负担很重。

上完这些课我才明白音乐所涵盖的内容是极其广泛的、我们学到才是皮毛中的一点点。我们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很多。我的理解可能太浅薄、这也根本算不上论文、但是还是应该谈谈自己的看法,因为这门课程确实让我受益匪浅。爸爸妈妈对我有很高的期望,我一点也不想让他们失望,在上这门课之前我必须得承认我来的时候所抱着的心态就不对、和大多数上完高中的同学是一样的,觉得大学意味着解放意味着放纵,第一节课给了我响亮的一巴掌、我也明白确实该醒醒了,拿着父母的血汗钱不是来玩的。但是压力确实很大,我们所学的课程中并不是所有的都擅长有很不擅长的地方就很懊恼、有难过也有无助、但是我很清楚只有压力才能不断进步,我应该去努力去奋斗青春才不至于被荒废。人的一生有很多活法,虽然我不喜欢争抢、但是我不应该让自己后悔。

作为学生我不能旷课不能迟到、就算不是最优秀的我也应该用尽全力去努力。老师说我们培养的是中小学的音乐老师,其实我也很愿意当老师、这个职业很稳定。说到职业,老师也跟我们讲了大四的时候要去实习、其实我还蛮期待的,那些比我小的孩子我可能会很喜欢他们,我愿意去教他们知识愿意与他们沟通交流。在这之前,有一天我的钢琴老师教我的时候突然问我这个问题如果你要教小朋友你要怎么教她怎么让她明白,我当场就愣了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后面老师跟我说该怎样做我就明白了。才明白要成为一位好老师不只是自己学好东西就够了,还需要怎样让学生更加简单明了的学懂。

还有美女老师教的上班和应聘的那些应该注意的事项、我觉得老师说的特别对、真的是细节决定高度,好多招聘公司和单位看的不仅仅是能力还有态度、应聘者的素质。如果老师不说我可能也会犯那些应聘者所犯的错误、如果注意到那些细节是不是自己又比别人多一点印象分呢、老师举了好多个实例、每一个实例都有大道理、美女老师讲的特别实际,我也很喜欢她、我觉得她真是一个有内涵有素养的知性女性。后面有老师讲到声乐、我很惭愧、我是一个声乐主项的学生,我喜欢唱歌但是却很懒惰不去专心研究怎样将它唱的更好,用一个词就是浅尝辄止、以前老师说我有潜能但是学习的时间短,但是我觉得是我自己不努力,高考之前确实努力了而且进步很大、但是现在又停在那不动。那个老师讲声乐是声气结合同时发生才是最好的发声的状态、但是我气息不好,其实学好唱歌气息是最重要的,可是我却特别缺少这个、我可以去练我明白自己的问题所在却这么懒惰所以说惭愧,而且老师也讲到了表演,其实音乐在舞台上是特别需要表演的、我的性格有点内向在舞台上别说表演了连正常发挥好像都有点困难、我克服不了自己的恐惧心理,面对很多人我始终做不到镇定。

就像老师说的音乐是需要表演的,所以我要好好努力去克服这些阻碍,这是我的专业,如果我一直是这样怎么成为合格的老师。我会很重视我的专业、班里有好多唱歌好的同学我会向他们靠拢的。钢琴、我从小就特别喜欢但是却没有坚持学它只有小的时候接触它,多么羡慕班里钢琴主项的想弹什么都信手拈来,钢琴不愧是乐器之王,不管是悲伤地还是欢快的乐曲都那么深入人心,感觉触碰到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一样。爸爸说大学四年一样可以弹到很好的程度只要认真去学习,我对钢琴领域不太清楚、我只知道我要从最基础的好好学习,打好基础才能将以后弹曲子做得更好。

舞蹈就更别提了,我觉得跳舞的女孩子很漂亮,那天蔡乐老师给我们放了四小天鹅的芭蕾舞剧确实很美、但是我对我自己这个从小不接触舞蹈的硬身板实在很无奈,因为实在太硬了,看到班里有女生可以随随便便下腰劈叉我就傻眼了,恨自己小的时候不多学点东西。但是我爸妈却对我们有舞蹈课感到很欣慰、觉得我确实该学习学习。这对我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锻炼,我会去好好学习的,不能因为不擅长而自暴自弃。

最后面潘老师的课也让我明白不表演是不可以的,舞台上技术是排在表演之后的,但是要表演的前提实现由好的技艺。还有老师说的也对舞台上紧张是因为对自己技术的不肯定所以才害怕,不得不让我又想起了我高中老师跟我说的艺高则胆大,这句话很有道理,如果你真学下东西有很可靠很牢固的知识你害怕什么、会害怕出丑吗。

还有潘老师说到一场演出所耗费的人力物力都是很巨大的、什么总策划之类的我都傻眼了、原来一场演出需要这么多要素。也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我觉得这门课的意义很大、我们应该学习这门课,这不算什么论文、我只是谈谈我上完这门课所有的体会和感受,如果有什么专业上说的不对的问题、请老师谅解并加以指点。

作为一个声乐主项的学生、我应该像那天闻鸿斌老师说的那样、向正确的声乐方法靠拢。石娟老师讲的那些钢琴上需要注意的问题、我现在要做到可能有点困难,但是我会慢慢去学习的、为以后能够弹好钢琴学好钢琴打基础。可能在老师所讲的内容里面我还有理解的不够透彻清楚的地方我会再向老师询问,音乐里面的奥妙是无止尽的要想要学得好就要一直去探索,我会和同学们大学四年好好学习这门课程。

摘要:艺术设计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其审美标准也随着这诸多因素的变化而改变。因而,艺术设计不仅仅是一项实践技能,更是设计者自身综合素质(如表现能力、感知能力、想象能力)的体现,所以,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中应该对艺术设计思维提出更高要求。

关键词:艺术设计;设计思维;高职教学。

中南大学出版社的《艺术导论》一书指出,狭义的艺术是指凡运用特定的物质手段,按照美的规律,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思想感情,并能引发人们共感共鸣、满足人们多方面审美需要的精神产品。而“设计”,顾名思义应该是“设想”与“计划”,是指将某种设想用计划执行出来,如此说来,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就是位设计大师,他设了许多妙计。不过诸葛亮的设计用行为表达,我们的艺术设计用形象表现,其中之道是相通的。事实上,许多领域中的事理都同艺术设计有相通性,愈多认识这种相通性,设计思考就愈加开阔和有活力。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层次和分支,其课程不同于本科教育的学科课程,具有鲜明的、显著的职业性,基础性强的课程经改革后,更强调应用性。但固本守源,高职教育不能因为要强调实践性和职业性,而轻视基础性和思想性。

艺术设计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其实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其审美标准也随着这诸多因素的变化而改变。因而,艺术设计不仅仅是一项实践技能,更是设计者自身综合素质(如表现能力、感知能力、想象能力)的体现,所以,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中应该对艺术设计思维提出更高要求。下面,笔者将从高职教学中的艺术设计思维、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高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艺术设计思维三个方面来分析艺术设计思维在高职教学中的缺失及重要性,从而探讨在高职教学中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艺术设计思维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艺术设计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的完美结合,是现代化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必然产物。所谓艺术设计,就是将艺术的形式美感应用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设计中。设计服务于生活,而艺术设计将艺术的美感融合在服务于生活的设计中,使设计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兼备审美功能。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人类经济、文化生活的日趋发展,人们生活质量得到普遍提高,简单的物质供给已经不能满足大众需求,而对精神文化提出更高的要求。因而,对艺术设计的要求不再仅仅局限于实用功能,对审美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而且这种趋势与日俱增。艺术设计思维是艺术设计的“目标”和“发想”,有艺术设计思维的指导和引导,才能将设计在实践中上升到艺术高度,使艺术设计作品散发艺术的魅力,令享受设计作品的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1.1艺术设计思维是艺术设计的灵魂。

如果把设计比作一个生命的话,艺术设计思维便是设计的灵魂。人类没有灵魂便如行尸走肉,设计没有灵魂便毫无生气和特色。一个奋战在新闻前线多年的记者曾经说过,没有文学的底蕴,新闻的道路又能走多远呢?设计思维与设计的关系,就如文学和新闻的关系。只懂采访技巧和写作方法,一篇简单的新闻报道和消息撰写尚可胜任,但是如果没有文学的底蕴,在深挖新闻的深度和新闻背后的时候便不能更好的表达出来,采写的新闻稿件便没有深度和高度。设计思维之与设计也是如此,优秀的设计作品不仅以表象的形式作用于人们的感官,而更以内在的力量作用于人们的心灵。设计思维是设计作品的精髓与核心,如果一个设计作品不具备巧妙的创意思维,则会缺乏一种持久的发人深思的内涵和深层次的感召力,难以激起受众内心的共鸣。在高职艺术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艺术设计思维是培养艺术欣赏水平和艺术设计水平的关键。

1.2艺术设计思维是优秀设计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必须具备基本的素养有:首先是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标准,对艺术设计有正确的理解,具备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其次要具有良好的审美能力和美术基础,并有一定的表现能力。设计的结果是以艺术形式来表现的,所以设计作品的艺术性、表现性也是一个设计师必备的基础;最重要的是要具备艺术设计的创新思维能力。随着中国国门的逐渐打开,世界先进的设计思想与设计理念正全方位地影响和改变着中国的设计,我国的艺术设计处在一个由简单模仿到独立设计的过渡期,这个时期的设计师尤其要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应该承载引领中华民族设计界走向世界的步伐,开创世界先河上中国的艺术设计天地。在高职教学中,艺术设计专业对学生的培养不仅仅是一名机械的设计工人,而应该是具备高素养和高水准的优秀设计师。

1.3艺术灵感产生设计思维,设计思维指导设计实践。

设计师顾群业在接受访谈中说道:“我认为文化是在不断融合中发展的。我们做设计,经常需要挖掘区域文化,找别人还不熟悉的文化。为什么国外的纪念品买回来大家会觉得比较新奇?因为你没见过。设计师很大程度上就是要创造别人没见过的东西,当然我以前说过,真正的“创造”是不可能的,所以设计师就会挖掘一些你还没见过的东西。走向一名成功设计师的道理是漫长而艰辛的,但前途总是光明的。顾群业谈到设计,认为在生活中通过对外界的感受产生艺术灵感,然后再将这种灵感转化成作品。简单归纳起来,就是艺术灵感来源于生活,艺术灵感产生设计思维,然后用设计思维指导设计实践才能产生优秀的设计作品。高职教学应该充分认识到艺术灵感、设计思维对设计实践的重要作用,在教学中着重激发学生灵感,培养学生艺术设计思维,并将这些运用到设计学习和实践中。

2.1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生源质量和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不断增加,但真正因为热爱艺术,热爱设计而选择这个专业的并不占多数。从高中走向高等教育,大多数学生的目标和方向并不明确。一部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选择这个专业不过是人云亦云,胡乱选择了这个专业,也有不少人是因为成绩不如人意,想走捷径,通过选择艺术专业课以较低分数迈入高校大门。这类学生由于本身专业选择的错位和盲目,往往造成学习兴趣和动力不足,对艺术设计的理解和认识更是缺失严重,因此,造成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生源质量和整体素质参差不齐,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2.2高职艺术设计教学普遍存在重技能轻理论、艺术设计思维培养缺失严重的现象。

职业教育是培养为社会直接创造价值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教育,基于此理论,目前的高职类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主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培养学生的浅层操作技能层面,强调设计技术,而忽视了学生艺术设计思维和艺术审美教育,学生也倾向于学习一些设计技术和手法,对于艺术设计思维能力的薄弱,既没有必要的了解也缺乏足够的认知,导致现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与艺术设计构思相脱节现象严重。

高职艺术设计教学普遍存在重技能轻理论以及艺术设计思维培养缺失严重的现象,是导致目前高职院校培养的优秀设计师数量不能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实际上,职业教育承载着满足社会需求的重任,要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办出高职的特色,必须以培养能力为核心,构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体系,既要拓宽基础,又要注重实践,更要加强能力培养,提高综合素质。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方式不同,但具有相通性。高职教育是一种技术型、技能型教育,其培养目标是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艺术设计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在高职院校占据了一片广阔的领地。培养目标与规格的实现主要取决于人才的培养过程,高职院校在培养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过程中,投入的设施和师资,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等因素,对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1高职教学要重视基础课程,为设计思维培养奠定全面基础。

现代艺术设计学是一个结构大、涉及面广、多学科关联互动的开放的学科体系,它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对一个优秀的设计师而言,必须具备良好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具有广泛的修养和完整的知识结构系统,才能形成科学的设计理念,形成理性和感性、逻辑和意象相结合的思维方式和表达形式。这样,在高职教学中,要让学生对文学、经济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心理学等有一定的了解,将这些学科融入到学生的艺术设计学习中。使学生不仅有较高的审美情趣,而且能对艺术进行合理的理解和优化的处理,掌握与设计有关的相关学科知识,能够不断启发创造力与灵感,从而提高艺术设计的内涵。

3.2高职教学应注重专业素质训练,抓好设计思维培养的关键。

专业素质包含专业知识修养和技能。专业知识素养包含艺术史、设计史、设计概论、设计美学等基础素养,专业知识素养决定了一个设计师是否最终形成自己的设计观念和审美观念,在高职艺术设计教学中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素养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外艺术设计的传统、现状与发展趋势,可以开阔眼界,汲取精华学到新知。专业技能是设计的实际制作和动手能力以及对事物的观察和概括能力等,是设计师技能的最直观体现。高职艺术设计教学应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增强学生创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注重专业素质训练,抓好设计思维培养的关键。

3.3高职教学应多管齐下,为艺术设计思维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1)要从艺术设计教育的特点出发,改革旧的教育体制,加强艺术设计教育课程建设,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艺术设计教育整体水平;(2)要切实加强艺术设计教育的管理和领导,加大设施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确保艺术设计教育的质量;(3)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加强社会实践锻炼,注入参观实践法、案例教学法、设计项目实战法、教育实习法等,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交际能力及表达能力,同时使学生能及时掌握社会、企业所需的设计潮流动态;(4)要不断改善教学条件,坚持从“实践中学习”、“学习中实践”,尽快让现代教学手段走进艺术设计课堂,要多管齐下为艺术设计思维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总之,在生活质量日益提高,生活方式逐渐多元的今天,设计的目的不仅仅是一种功能的需求,它逐渐脱离物质的层面而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一种精神需求。因此,当今的艺术设计教育应该比以前更加合理、科学,更加重视设计思维与设计表达的作用。所以,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设置应该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培养出基本功扎实,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适应新时代设计理念和思维方式的优秀设计师。

参考文献:

[1]欧阳周,黄柏青.艺术导论[m].湖南:中南大学出版社,2008.

[2]张夫也.设计概论[m].湖南:中南大学出版社,2010.

[3]王远.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中艺术思维的培养策略[j].2012(13).

[4]湛红艳.关于高等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思考[j].探索与交流,2006(69).

[5]赵雯.艺术设计教学中的设计思维与设计表达[j].2009(88).

博物馆主要展出矿物、岩石、古生物化石等地质标本,其藏品乃是几代地质学者、本校师生自上个世纪以来在各种艰苦的野外环境中采集、积累起来的,也包括了校友及国际友人等馈赠的标本、以及部分购置的标本。

现馆藏标本总量60000余件,其中公开展出4500余件。藏品除了采自国内各地之外,还有来自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标本。

博物馆展厅面积约为2400平方米,分为地球科学厅、恐龙厅、地球与生命演化历史厅和地球物质厅四个展厅。在地球与生命演化历史展厅有个有趣的比喻:如果把地球形成的46亿年历史压缩成一天24小时的话,那么,最早生命出现在凌晨4时,中午时出现了真核细胞,18时有了两性繁殖。

大约在20:52时发生第一次大冰期——雪球事件。21时雪球事件消失,动物黎明出现曙光,只过了十分钟时间,动物便开始了爆发式的演化——“寒武纪大爆发”。

22时50分,恐龙家族问世;50分钟后,恐龙覆灭。在零点来临前不到1分钟左右,出现了人类。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也仅仅相当于0.09秒。尽管人类只发展了“最后一分钟”,却成为地球生物进化史奇迹——第一智慧生命。

“我们总说地球变迁历史,依据呢?凭什么说三亿年前这里是陆地,五亿年前这里是海洋?我们做地质研究,就是要搜集各种见证地球历史变迁的标本和地质记录。”博物馆馆长、北京高校博物馆联盟秘书长周洪瑞教授说。

在博物馆里珍藏了一些见证了地球和生命演化历史的珍贵标本。例如,天外来客——fe-ni陨石、世界屋脊顶的奥陶纪灰岩、太平洋底的钴锰结核、南极大陆的地质标本等。

来自南极的标本在地球科学展厅的一座展柜里,陈列着12件采自南极洲的标本,包括1件地表苔藓和11件岩石。据周教授介绍,这一组标本是由地大校友、第一位登上南极大陆的女地质学家金庆民捐赠给博物馆的。

1986年10月,金庆民随南极考察队赴南极考察。历时199天,环球航行37000公里,途径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完成了海洋物理、海洋生物、海洋化学,海洋地球物理学和在南极大陆的考察任务。

1988年11月,金庆民作为世界唯一女性参加了中美双方联合举办的攀登南极最高峰——文森峰的科学考察,历经艰险,征服了号称为“死亡地带”的一切险恶,首次在南极文森峰发现较大规模的铁岩系及很有开发前景的铁矿,填补了文森峰山区地质学研究的空白,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南极腹地的女地质学家。在1986年至1990年间,金庆民曾三次深入南极进行科学考察,获得多项科研成果,填补了我国和南极地区几项地质科研的空白,为我国地质事业和提高我国对南极研究的国际地位作出了重要贡献。

金庆民从南极回国后,精心挑选了12件从南极带回的标本捐赠给了母校。当时博物馆还在一栋教学楼里,这12件标本就放在展厅的一个柜子里,还有金庆民本人写的标签,记录了每件标本的详细信息。

这些地质标本对了解南极大陆的地质地貌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尽管南极是冰雪的世界,冰盖面积3300平方公里,平均厚度2000米,那里的自然环境极其严酷,被称为世界寒极、风极和旱极。

然而南极的资源丰富,包含最大的铁矿、煤田以及淡水资源等。“在两亿年之前,南极、印度、澳大利亚、南非和南美是一块大陆,而如今,若想了解清楚南极大陆的历史和别的大陆的历史的区别和联系,只有做了地质分析才可以了解。

每一次派往南极的科考队,除了气候学家、海洋学家等之外,还有地质学家,地质学家随科考队去南极主要做地质分析,以掌握南极的地质地貌。”周教授说。

“世界屋脊”的珍贵纪念“与采自南极的标本难得一见的,是一块采自世界屋脊的奥陶纪灰岩,这是由中国登山协会的贡嘎巴桑于1975年5月27日采自珠峰顶。是由地大校友王富洲在担任中国登山协会的主席时代表登山协会捐赠给地大的,王富洲也是从北坡登上珠峰顶的第一批人之一。”

就是这么一块十分不起眼、放在路上根本没人捡的小石头,因来自珠峰顶这一特殊的产地和地理位置,却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奥陶纪是古生代的第二个纪,开始于距今约5亿年,延续了4500万年。

奥陶纪是地球历史上大陆地区遭受广泛海侵的时代,是火山活动和地壳运动比较剧烈的时代,也是气候分异、冰川发育的时代。从奥陶纪起,海生无脊椎动物真正达到繁盛的时期,也是这些生物发生明显的生态分异的时期。

在奥陶纪后期,各大陆上不少地区发生重要的构造变动、岩浆活动和热变质作用,使得这些活动区的部分地区褶皱成为山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地壳构造和古地理轮廓。“珠峰顶在五亿年前是温暖的浅海环境,奥陶纪灰岩就是很好的证据,因为灰岩形成于温暖的浅海环境中。

根据将今论古的原则,在五亿年之前,珠峰顶以及青藏高原周围的很多地区都在海平面以下。”神秘的海底世界馆藏的采自太平洋海底约6000米深处的海底多金属结核,是1997年10月16日由海洋四号考察船利用抓网从太平洋底采集的,由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捐赠给博物馆。

“这些来自太平洋海底的标本是我国最早在太平洋洋底勘探的时候采集到的,那时候还没有“蛟龙。

运动艺术概论论文范文一:浅析现代艺术运动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现代艺术艺术运动平面设计。

论文摘要:绘画和设计是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虽属于不同的门类,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创作理念、技法等方面,绘画和设计是互为作用,互为服务的。而现代艺术不是单纯指各种美术流派,它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思潮的体现,深刻地影响了西方社会的意识形态,同时也影响到其它领域。现代艺术为平面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更多的形式语言,促进了平面设计的表达和新风格的形成,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由此,现代平面设计在自觉的层次上步入了多元化、自主化的境地。

20世纪是一个无法比拟的时代,各种艺术形式在反传统的基础上,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景象,它几乎很难用一种风格和形式进行描述,也很难用传统的观念进行分类。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但对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为艺术家们带来了新的艺术内容和新的表现形式。在1907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欧洲和美国相继出现了一系列的艺术运动,是针对传统艺术而进行全面、彻底的艺术革新运动不仅是对人类文明中从传统艺术的内容、目的价值观、服务对象、表现形式、创作手段到表达媒介的彻底改变,而且也为现代视觉设计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极大地丰富了招贴设计的视觉语言。

立体主义运动从1908年开始,一直延续到了20世纪20年代中期,是现代艺术中最重要的运动,它不仅对20世纪初的前卫艺术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导致了新艺术运动的出现,并且对平面设计从表现形式到思维方式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主要代表人物是帕布罗·毕加索和乔治·布拉克。他们的创作来自两个不同的源泉,一个是非洲的原始艺术形式,特别是原始部落的面具、雕塑和埃及的出土文物;另一个是保罗·塞尚的静物和风景绘画。20世纪初,当人们还沉浸在传统艺术的浪漫优美的氛围中时,毕加索在1907年向世人展示了“第一件有立体主义倾向的作品——《亚维农少女》,人们被这抽象成几何人形的画面震惊了,这是向传统的审美观进行的尖锐挑战。因为立体主义“否认了从一个视点观察事物和表现事物的传统方法,把三度空间的画面归结成平面的,两度空间的画面。明暗、光线、空气、氛围表现的趣味让位于由直线、曲线所构成的轮廓、块面堆积与交错的趣味和情调”。

立体主义运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08年到1912年,这时期基本上是毕加索和布拉克的二人活动,后来影响到其他青年艺术家进行尝试,逐渐形成一个国际运动。他们分析绘画中的各种基本组成元素,对于色彩、形式、结构都提出了具体的分析原则,在绘画上逐步走向理性分析的方向,称为“分析立体主义”时期。毕加索还开始尝试把这种思维方式、观察处理艺术状态的方法用在雕塑上,受他影响的几个前卫雕塑家推动了立体雕塑的形成。

第二个阶段是从1912年开始的,立体主义往更主观、更抽象、更复杂的方向发展。毕加索开始尝试使用新的媒介进行拼贴,他在作品中使用旧报纸、海报残片、废弃的公共汽车票等,之后还使用了木片、沙、金属等材料在作品中进行拼贴。这是绘画史上第一次使用其他材料,通过不同材料的组合和造型,达到和谐的艺术效果,被称为“综合立体主义”时期,开创了绘画渐新的方向,表现方式使艺术家空前的自由。

立体主义在造型、空间的处理手法上,新材料的运用方面都给现代平面设计带来了新的启示。在进入了综合立体主义阶段后,利用多种不同素材的组合去创造一个新的形象,开始使用拼贴来进行表现,强调肌理和色彩的质感。传统的写实的、具象的形象被抽象的几何化的形象代替,新材料拼合出色彩和肌理都逼真的形象,创造出新的平面设计语言。抽象的几何形态,多视角的画面,不同空间的物象组合,新材料的运用,拼贴手法的使用,为现代平面设计提供了新的创造元素,极大地丰富了平面设计语言,开拓了新的设计思维。无论在当时,还是在今天的招贴设计和平面设计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立体主义的影响。

未来主义于20世纪初在意大利兴起,它是涉及到绘画、雕塑和建筑设计等领域的一场影响深刻的艺术运动。它崇尚机器速度,抛弃传统的趣味,反对一切模仿的形式,对抗和谐与高雅的趣味,否定艺术批评的作用,对达达主义运动和构成主义运动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并且为现代平面设计提供了高度自由的设计方式。

未来主义的代表人物为意大利诗人费里波·马里内谛,他于1909年2月份在法国报纸《费加罗报》上发表的《未来主义宣言》为标志,成为未来主义运动的奠基人。他认为应该庆祝速度、战争和暴力,这些活动才是代表未来的实质。他反对任何传统的艺术形式,认为真正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应该是意大利和欧洲的技术成就,而不是古典的传统,应该歌颂技术之美、战争之美和速度之美。

未来主义摒弃一切传统的绘画方式和表现手段,强调艺术反映工业时代的现代感,致力于通过表现运动和速度来展现工社会的审美观念,赞美机器、运动、速度和暴力。未来主义一面吸收了分析立体主义用分解物体的方法来表现物体的运动感,另一方面借鉴了新印象主义点彩的绘图技巧,用线和色彩表现连续的层次组合和一系列重叠的形,还经常把同时发生的各种现象放在一幅作品中,来表现物体运动时的情景,用无拘束的构图,狂乱的线条和笔触表现物象的运动感和速度感。巴拉的代表作《链子上一条狗的动态》体现了未来主义的风格,描绘的是奔跑的狗和女人的足,用重复的形来表现物象的运动,将奔跑的狗连续运动时在不同的时间腿部的动作瞬间定格在一张画布上,这些动作瞬间就会凝固成一个个变化阶段,这是未来主义艺术家以静态的手段描写动态物体的积极尝试,对后来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等画派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对于平面设计来说,未来主义主张利用抽象元素在画面中的穿插、重叠,以及线的力量来表现作品的运动感、速度感和力量感。他们对字体设计、字母形态及组合构成有独到的见解,强调对时代和生活的感受、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把平面设计的内容通过具体的画面形式表现出来。通过图形、文字、色彩等要素体现出力量感是未来主义平面设计的风格,未来主义诗歌和宣传品的设计是他们平面设计风格的典型表现。马里内谛正于1913年6月份在《拉谢巴》刊物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宣传他的平面设计观点,他认为新时代的语言应该是不受以前规律限制的自由组合。在版面编排上,他也主张推翻所有的传统的编排方法,以完全自由的方式取代。他在其中一页上发表了自己的诗歌,完全违反语法,编排自由,纵横交错,杂乱无章,字体各种各样,大小不一,在版面上形成一个完全混乱的,无政府主义的形式。从这里开始,意大利未来主义形成了自己的平面设计风格,称为,成为“自由文字”。马里内谛任认为诗歌额其他文学作品首先应该是解放作家自己的手段,解放的内容包括从语法中摆脱出来,从陈旧的版面编排控制下摆脱出来。他的这一主张,在未来主义艺术家这一时期设计的招贴画、书籍和杂志中得到充分发挥。

未来主义艺术家对艺术和人类文化的进步,持乐观积极的态度,他们是现代机。

器文明和技术进步的狂热歌颂者和崇拜者,对现代艺术的贡献也并不只是艺术风格、形式语言的创新,其重要性更体现在激进的艺术主张,,以及自由不羁的无政府主义的宣传所引发的强大感染力与煽动性。未来主义在平面设计的形式上给后来的现代平面设计提供了高度自由的编排借鉴,而且还影响着计算机出现以后的当代平面设计。三、达达主义(dada)。

达达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群对社会前途感到失望和困惑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首先在瑞士苏黎世,之后在德国的柏林,法国的巴黎和美国的纽约发展起来的一个高度无政府主义的艺术运动。他们用偶然在字典上翻到的词来称呼这一艺术运动,主张用消极的无政府主义和破坏形式来表达他们对以前的艺术,现实世界和战争的反映,以批判的观念重新审视传统,对艺术的准则进行瓦解和嘲讽,力图反主流文化和彻底解放视觉的想象。达达主义反对所有的现存艺术,反理性,认为世界是没有任何规律可以遵循的,唯一可以遵循的是机会和偶然性。达达主义具有强烈的虚无主义特点,是知识分子在特殊情况下的一种个人情绪的宣泄,对20世纪的艺术和平面设计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破坏意义上的达达精神的真正先驱是制作现成品的马塞尔·杜桑,他曾用立体主义语言创造过经典的绘画《下楼梯的裸女》,用静止的形象记录传达了运动的可能性。他的惊世骇俗的“作品”是在1917年用小便池制作的“泉”,引起了极大的哗然;另外还在复制的蒙娜丽莎脸上加上两撇胡子的画等。他以坚定不移的自我逻辑和杰出的禀赋,将他艺术家的命运贡献给了颠倒的、贬义的、反艺术的、甚至非艺术的美术原则。但他是艺术与生活融合的主倡者。

德国汉诺威的诗人兼画家。

热门社会概论的论文范文(20篇)篇二

本文以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艺术设计的发展作为设计理论及实践中的经验问题,总结出当代我国艺术发展的基本特征,为艺术设计事业的更好发展提供可以借鉴的参考。而且对于艺术设计的发展和我国发展历史的曲折经验作一般的陈述,总结我国的艺术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艺术;设计;发展;未来。

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岁月里,我们的生产技术不断提高,生活水平不断完善,物质生活的需求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将更加多的注意力加在精神文明的富足之上。在这种历史条件的催促下,我国的艺术设计渐渐步入了一个改革开放的新纪元,有了质的飞跃。主要体现在艺术设计思想的解放、艺术设计理论的丰富、艺术设计理论领域的扩大、艺术设计的创新精神不断树立上。这一切的活跃表现使得我国艺术设计空前繁荣,学科的规模和规格不断提高,学生人数不断突破历史新高,艺术生的水平也在不断的上升,为我国的设计事业发展输入了新鲜的血液[1]。同西方相比,我国的艺术设计发展历史非常短暂,二者存在较大差异,使得西方的艺术设计很难融入到中国,而中国的艺术设计理论也很难得到西方艺术设计中的地位。因此,我国可以发展的潜力非常的大,艺术设计的道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等着我们去探寻。总结艺术设计的过程、理论特征及其观念的认识,完善我国艺术设计体系特征,为理论研究和应用领域提供新的道路和方向正是我们正在走的路。

“新的设计理想的实现首先在于对现实的反思,只有反思才能痛定思痛,调整寻求的目标”[2]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大显成绩,技术与科技的创新发展使得艺术设计走进普通人的生活中,所有的事物方方面面都已经和艺术设计融为一体,艺术设计在我们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比比皆是。艺术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无知的需求,为了一目的时刻的服务人民大众。人民的物质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舒适和便利了,但量的丰富不代表制得丰富[3],技术是不断的提高。可是人们一味的寻求技术的提高,而忽视了艺术,艺术的本质是人性而不是技术。个性能被这样慢慢的埋没,我们要保证我们的艺术内涵不断的发展和传承。艺术是我们永远执着的追求,寻求艺术精神在现在设计上的体现是我们的目标。通过艺术设计在中国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设计出现了很多急功近利的平庸之作,对于西方艺术语言的复制和模仿不断的出现,导致这种“重复”对我国的设计发展毫无意义。多数人打着“全球化”的口号对西方设计进行模仿,把自身拥有的民族性和地方性的优势抛开脑后,生硬的设计一些国际化的东西。艺术需要站在自己民族性和地方性的特征上出发,发掘自身的特点与众不同之处,立于特别之处寻找个性。在全球化的大流之下占有一席之地,取决于设计者们创造源泉在自身的时代和文化大背景之下接受和转化设计源泉的能力。全球化为设计师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平台交流资源信息,在结合世界文化同时融入自身民族性和地方性的个性因素,形成独特的设计体系,这就是对的发展。21世纪的主流是绿色设计。绿色设计是当今世界的一大主题。全球出现的大规模污染影响已经让人类心存胆怯,对于绿色问题越来越重视。这是人与自然和社会结合的一个设计问题,让这些因素和谐结合在一起,让人考虑绿色环保的问题同时贯彻绿色体系,在生产、包装、材料和设计上都考虑到绿色环保。给人们带来一种新的生活体验,因为在一起生产发展的同时消耗和破坏了很多赖以身存的资源,要为设计的责任和作用考虑。摆脱掉无限制的消耗,走绿色设计体系。这不只是一种技术层面上的考虑,而是从设计的根源人的角度,不局限在设计形象和功能上,给人带来一种精神上的体验和改变,改变人们之前错误的消费观念。以绿色保护环境为目标,传递正能量。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有目共睹。新时代的需要就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为了贯彻这一历史革命使命,更加不能忘记我们的民族精神。把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本土的文化精神融入到艺术设计当中去,以独特的民族面貌出现在世界的舞台上,把中国设计和中国制造的东西变成一种特色,一直是我们的理想。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国际竞争中磨灭掉自己的特征是不明智的,是短见的。从文化上看特色和个性是屹立于世界之林的重点,失去了自己的文化重心和文化特色会存在很大问题。我们需要一个全球化的视角,还需要一个理性的思维和胸怀,把自身的个性较好审视,将本土和世界的东西相互结合,将达到新的提高和转变。

我国的艺术设计在时代的大背景之下在寻找自己的道路。这条道路需要我们去摸索,我们之前从未有经历过这样的时期。在坚持民族性、地方性和个性的同时遵循全球化的大时代发展趋势,把独特的文化内涵资源和全球化共享资源结合,形成一个独立的设计体系。与此同时计算机对于艺术设计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艺术设计的发展于计算机的技术息息相关,艺术设计必须吸收其他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发展自己,从而更好的达到服务人民大众的宗旨。数字图像技术为自身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发展和设计技术上的革新,引发了设计思维和设计理念的改变,灵活运用电脑技术才能为艺术设计带来显著的设计效果,才能完成赋予艺术设计的使命。电脑对于艺术设计的工具有非常的快捷和便利,给设计者的资源越来越丰富,使设计者们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制作的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同时电脑效果带来了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存在的科学效果,为艺术设计的创新思路提供了非常卓越的好处,这一场对于艺术设计的革命,技术与艺术的辉煌合作成果。但是就当下来说,在我们对于科学技术带来便利窃喜的时候,弊端也渐渐的显现出来了。由于电脑给于艺术设计带来的便利使越来越多的人追求广泛性和群众性,大多人认为掌握了电脑技术就可以完成艺术设计了的错误观点。技术只是辅助设计者作图的工具。有些人过于看重利益的效果,而追求商业上的效果,艺术设计变得越来越生硬、缺乏美感或者是单调面目雷同,这就是缺乏艺术修养和艺术语言的结果。因此,我们应该做的就是运用成熟的电脑技术帮助我们完成艺术设计,灵活运用艺术设计中应该拥有的视觉艺术美感和视觉艺术语言来传达设计表达的东西。电脑只是一个手段和工具,视觉艺术语言才是我们应该遵循的艺术真谛而非电脑技术。不断丰富自身的艺术修养的高度,从基本的手稿就开始不断完善自己,不能从设计的开始就完全依赖电脑,笔杆才是我们设计的灵魂,我们永远是艺术家而不是一个电脑操作者。现代艺术设计的内涵非常的丰富,我国的艺术设计道路才经历了很多的时间考验,全面总结中我国的艺术设计发展现状和趋势还需要大量的参考来继续思考。我国的现代艺术设计还是一个年轻的产业。21世纪应该怎么走,在世界浪潮中走出中国风是我们年轻一代艺术设计者们的责任和使命。我们的时代需要我们携手共进,跟进时代的步伐,顺应社会需要的脚步,为中国艺术设计走向世界而共同努力[4]!

[1]童宜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艺术设计的发展特征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2.

[2]方李莉。新工艺文化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58.

[3]王君。论现代艺术设计发展的新趋势[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

[4]杨天明,薛立克。浅谈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的现状和趋势[j]。美术大观,2007.

热门社会概论的论文范文(20篇)篇三

摘要:腐败犯罪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毒瘤。处于社会转型期,众多犯罪类型中的腐败犯罪很大程度上阻碍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以来,国际和国内对我国反腐进程高度关注。反腐一直都是民众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从犯罪社会学的角度对当前社会转型期的腐败犯罪成因进行剖析,并且提出了一些治理方案。

关键词:社会转型期;腐败犯罪;治理。

目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期,各种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层出不穷,我们需要关注这些社会问题,并且从中找到治理的对策。社会转型期内,我国腐败问题尤为突出,既牵扯到整个社会的宏观发展,又涉及到民众的切身利益。那么,对于我国社会转型期的腐败犯罪,我们可以作出具体分析,从而找出一些对策遏制腐败现象。

一、社会转型期的含义。

社会转型是指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渡过程,是社会中的传统因素与现代因素此消彼长的进化过程;是社会结构的整体性、根本性变迁,它不是指社会某个领域的变化,更不是指社会某项制度的变化,而是指社会生活具体结构形式和发展形式的整体性变迁。随着我国不断迈开改革开放的步伐,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乡二元制结构的冲破伴随着大量的人口流动,同时不同的文化不断地汇聚,然后冲突或者相互吸收。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矛盾冲突集中体现在法制与传统习惯的冲突,市场竞争与垄断的冲突,外来文化与本地文化的冲突等等。

二、我国目前腐败犯罪的新特点。

我国目前反腐形势严峻,习对腐败犯罪深恶痛觉,采取绝不姑息的态度,后我国反腐成果显著,甚至出现了一些新的词汇。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出腐败犯罪现象的新特点。

(一)腐败犯罪手段多样化社会转型期,我国经济在迅猛发展之中,从计划经济到现在的市场经济,经济制度的改变能够让我国资源得到优化配置。而官员手中掌握的权利决定着这些资源的分配。各种国有资产,如土地、矿产、石油行业无疑成为腐败犯罪的重灾区。腐败犯罪从官员本人直接收受现金转向更为隐蔽的犯罪手段。从xxx落马后,整个腐败犯罪链条中,我们可以看到xxx的整个家族成员成为商人行贿对象。官员家属开设公司的资金大都来源于商人,而这些隐蔽的资金很难查到来源。还有一些人会收集相关官员喜好,投其所好。从名画、玉石到xxx,行贿手段层出不穷。

热门社会概论的论文范文(20篇)篇四

摘要:党的会开创了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时期。邓小平提出一整套科学的理论和推进改革的战略,形成了改革开放理论,这是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运和国家前途的根本大计。本文从改革开放理论的形成,内涵以及特色三个方面来阐述改革开放理论,指出改革开放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改革开放;内涵;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时期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正如党的报告提出:“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把握这一基本要求,调动社会积极性,激发社会创造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

1978年12月,在党的会上,提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这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这一决策的提出,有着其深刻的历史根源。

首先,党从““””的严重曲折中深刻认识到,要摆脱我们当时所处的严重困境,必须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邓小平在会前后反复强调必须把发展社会生产力放在首位,确提出生产力标准的理论,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其次,邓小平指出要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调整和完善生产关系,就必须对我国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改革,不改革就没有出路。社会是在不断前进的,必须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地对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改革,使其经常保持与生产力相适应的状况,才能促进经济社会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

1978年,党会的召开,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标志着改革开放新时期序幕的拉开。1982年,党十二大确定了“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指导思想,提出了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和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纲领。以此为标志,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全面展开阶段。

坚持改革开放,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希望。我们的改革开放,即是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改革和开放既联系又区别,它们有各自特殊的内涵。

(一)改革的思想。

改革是通过体制改革和创新来打破过去传统封闭状态,主要是建立广泛的国内外经济合作关系。邓小平指出,中国的改革首先是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邓小平指出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一理论主张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统一起来,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它在遵循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同时,又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要求,为我国把经济改革目标确定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改革是解放、发展生产力必由之路。邓小平改革理论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促进我国生产力更快地发展。邓小平强调,发展生产力是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必须全面改革。过去旧的那一套体制,经过几十年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为了发展生产力,必须对我国经济体制进行全面改革。

(二)开放的思想。

邓小平坚持对外开放,他指出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他说:“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他提议设立经济特区,开放十几个沿海城市,开辟沿海对外经济开放地带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进程。

实行对外开放是我们坚定不移的战略方针和基本国策。中国经济要迅速发展,必须实行开放政策。改革、发展、稳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格局中的三个关键环节,须使它们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改革是发展的动力,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发展和改革是稳定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开放是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改革开放理论具备以下一些特点:

首先,改革开放理论具有全面性。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开放是全方位的开放,农村改革开放和城市改革开放相结合,城市从来就是会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不进行城市改革,农村改革是无法取得最后成功的。

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相结合。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提出改革时,就包括政治体制改革。现在经济体制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深深感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四个现代化的实现。”

其次,改革开放理论具有实践性。改革开放是一种实验。邓小平说:“我们的改革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国际范围内也是一种试验”。正因为是试验,所以要摸索前进,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改正。他指出,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是靠实践,改革开放从实践中提出来,又经过实践的检验。

再次,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历史上崭新的社会制度,同世界上任何其他事物一样,有它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尤其是我国现在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邓小平强调:改革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有利于在党的领导下和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改革开放理论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完善和发展起来的。

(一)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根本途径,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相结合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大成果。

(二)改革开放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改革开放,是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国人民建立新中国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党的会后,邓小平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在新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指出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邓小平关于改革开放理论的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改革的思想,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指引了方向,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参考文献。

[1]李抒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改革开放[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08,(06).

[2]高雪莲。在新的起点上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改革开放[j].学理论。2009,(05).

[3]史翔。浅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j].改革与开放。2009,(08).

[4]崇温。改革开放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9,(01).

热门社会概论的论文范文(20篇)篇五

民族传统文化是一定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生产中的积淀,是民族的“共同记忆”,也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一个民族无论怎样现代化,都不能抛弃自己的传统文化,尤其是现如今西方意识流对中国文化冲击的影响越来越大,我们就更应继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

一、中国传统文化生态。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具有源远流长的文化特点,表现为华夏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泯灭的文明;华夏文化还具有强烈的地域性特点,承继着黄河文明几千年的智慧结晶;中国人有着强烈的家国乡土观念,兼容并蓄的民族文化,具有强烈的民族性。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延续下来的基本精神思想。民族精神是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族价值观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是指具体特定的民族借助传统文化来维系、协调、指导、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思想。[1]最早对民族精神进行探讨的是卢梭和孟德斯鸠,而对民族精神进行全面论述则是黑格尔。他认为“(世界精神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和任何其他阶级不同,所以都有它的一定的特殊的原则。在历史当中,这种原则便是‘精神’的特性――一种特别的‘民族精神’。”[2]中国民族精神是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发展中逐渐凝聚而成的,这些精神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具体内容表现。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价值取向的一致性。

儒学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张岱年将中国以儒学为主的传统文化的内核概括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是内因,是中国人对自己的道德的基本要求;“厚德载物”是外在表现,是中国人对他者的态度。这种精神契合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

1、“厚德载物”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契合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想。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基于“万物一体”的基本认识,是在充分尊重人、动物、自然界生命的生存权基础上的认识,自强不息是对所有民生的精神鼓励,“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滋养,是中国之所以历经世代更替、命运多舛却依然能凝结成一个整体的根本。正是这种自强不息,中国人很容易接受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学说。“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不仅仅是一种精神支控力量,还是一种美好社会理想的信仰基础。在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中国人在“德治”下憧憬的“大同”社会,实际上就是一个没有阶级基础的缺乏正确革命道路的但却与共产主义理想有着天然联系的社会。《礼记?大同篇》中说“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与马克思主义“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也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有着相同之处,中国人憧憬的劳动是自我能力的释放,劳动力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在大同世界“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与马克思描述的“社会物质财富极大地丰富、人们不再将其收藏起来据为己有”相通。共产主义社会与中国人所梦想的状态有着相似的状态,又远远高于中国“大同世界”的生活,显然,这更具有现代性,也更符合中国人对未来社会的追求。

2、“入世”哲学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认知的基础。

自春秋战国起,诸子的“百家争鸣”为中华文明的发展打下了深厚的哲学基础,其中对中国人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中国哲学辩证法和对待人生的一种“入世”态度。而中国哲学最显著区别于欧洲的就是中国的“入世哲学”,即注重社会的人伦关系,强调社会道德价值和人的今生今世。当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到中国的时候,中国人凭借着传统文化中朴素的辩证思想,很快就把马克思主义高深的哲学转化成了中国哲学的一部分。至于马克思主义批判的资本主义金钱拜物思想,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国传统以来重农轻商的传统,反对奸商和社会财富不平等思想也有契合。而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实践观,虽然从中国古代很难找到与“本位论”、“主体论”完全吻合的哲学话语。但是,从思想取向上看,自孔慕大同到杨朱、管子等思想家的主张,“入世”哲学本身就是现实社会实践在哲学基础上的反映,所以中国哲学探究的“养吾浩然正气”、“向善”、“求真”追求人类幸福的远大志向,这些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整体价值目标是一致的。

当中国社会开始改革时,大多数人持怀疑态度,因为世界上一大部分国家都是资本主义,对东方民族缺乏客观的认识,导致他们认为中国文化也是落后的。然而,中国不仅没有在世纪之交演化成资本主义,还在稳定的政治环境下取得了让世界瞩目的成就,而决定的力量并不是中国拥有最多的人口、广褒的内陆,而是文化的力量。

1、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文化建设。

毛泽东在《新民主义论》中指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用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3]文化作为21世纪一国发展的软实力,对一国的政治经济及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而在西方文化构成强势文化的背景下,一些人把庸俗、媚俗的糟粕当成了时髦,考古、旅游商业化倾向越来越严重,这种文化低俗化的倾向与我们社会主义文化极不相符,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4]而在当代中国,要在继承传统文化基础上构建社会主义新文化,就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和谐文化的构建。和谐文化指一种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融合思想观念、社会风尚、行为规范、制度体制于一体的一种文化形态。[5]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首先要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要大力挖掘传统文化的优秀资源,弘扬时代新风,为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提供充足的精神食粮;再次,坚持社会主义文化正确方向,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觉与自信,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热门社会概论的论文范文(20篇)篇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建设和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形势很好,城市正处于一系列激烈的社会经济变革之中,面对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调整、城市急剧扩张和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等诸多变化,传统城市规划受到了空前的挑战。提出了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如何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把握好规划原则,适应政府职能的转变,真正成为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来说是问题与成绩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有必要对当前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进行分析,寻求解决对策,使我们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事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改革开放城市规划建筑管理。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城市管理工作日益得到重视。实现城市化、构建和谐社会则必须加强城市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如何提高城市的管理水平,一直是城市政府的努力方向,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城市管理现状和问题,并浅谈相应的对策,提供部分个人意见完善城市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优化城市管理环境。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被认为是“国民经济计划的继续和延伸”。因此,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的调控主要采取的是一种机械的目标管理和计划控制的方式。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城市建设也逐步由以前的政府投资行为,转变为市场调节为主的多元投资行为。城市的开发建设表现为多种经济法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或者是经济法人与公众利益的关系。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城市规划体制无论在自身机构、管理机制、还是规划方法等方面都难以适应这种新的经济关系。

主要表现在,一是传统的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价值认识不足,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城市建设资金短缺;二是传统的规划管理强调的是计划性和强制性,若严格按照城市规划进行管理,则投资商没有任何选择余地,容易影响投资商的积极性,若规划执法不严又容易产生各种腐败现象;三是城市规划代表的是城市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目前我们低规格的城市规划管理机构(有的城市还没有独立的城市规划管理机构),难以承担起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和协调经济法人与公众利益关系的职能;四是传统的城市规划是以土地利用控制为核心的一种静态的物质规划,规划缺乏实施可行性论证和评估,造成了规划的目标过于僵化,实施中缺乏可操作性,难以适应干变万化的市场,从而造成大面积的违法建设;五是传统城市规划关注的是既定规划蓝图的实现,而忽视了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开发过程的调控功能,容易引起土地的投机活动;六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商对经济效益过度追求往往会侵害公众的利益,造成土地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而作为城市整体利益的代表,城市规划部门难以对这类行为进行有效的干预和调控,使得公众利益受到损害,社会公益事业的建设得不到有效保障;等等。

归结起来就是,我们传统的城市规划管理机制还难以协调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多种经济法人之间以及多种经济法人与公众之间的利益关系。这就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

建筑是组成城市的基本细胞,精制而富有特色的建筑最能展示城市的艺术性。建筑广义概念包括单体建筑物及桥梁、堤坝、高架快速路、电视塔等构筑物,是对城市形体环境质量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城市规划的内容也能够细微到桌椅、灯具甚至标志物,是与建筑管理仍有质的区别。城市规划对城市是从整体形象把握,即使具体到任何细小局部时,设计师依然将每个细部作为城市空间体系中的一个部分进行设计,而建筑管理只是关心在特定空间的某一建筑,却很少关心它的邻居,缺乏对城市空间的总体认识和把握。

这就存在一个协调上的问题。城市规划以城市和建筑群体空间环境作为主要对象,而一个好的城市规划则在于整体环境的和谐、优美,不仅仅是单纯的建筑单体设计。沙里宁(en)在《论城市》中提出城市体形环境设计的三条原则,其中第二条就是“相互协调的原则。”他继承了c。西特的《城市建设艺术》一书中总结中世纪欧洲城市建设艺术中强调的“互协调要素”,并加以发展,指出自然界虽然千变万化,但又是相互协调的,因此,在人类建设新城也应该遵守这条原则。在沙里宁的实践中,把建筑管理、户外空间以及园林绿化等融为一炉,形成一个完整和谐的整体。

而我们的城市,最缺的就是关系,建筑与环境之间没有关系,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没有关系。单独看,有些还不错,放在一起就是乱七八糟。我认为这不是单纯建筑的问题,而是城市规划建筑管理相协调的问题。城市规划并不直接设计建筑,但是却对其区位、布局、功能、形态,包括体量、色彩、质地及风格等提出合理的控制与引导要求。要实现城市规划与建筑管理的协调,那么建筑实体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关键不在于一楼一房本身的优劣,而是建筑体和构筑物的群体效应,如对城市天际线的影响。组织建筑群体时,既要考虑其在城市环境中的历史文脉,也要考虑其环境文脉。古、旧建筑能够反映城市历史和城市文化,要尽力予以积极保护和合理利用。

城市建设既是提升地方形象、实现和谐人居的现实需要,又是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建议在城市建设与管理中注重把握以下几点:

3.1规划与建设相统一。

以科学规划引领城市建设,以高起点规划提升城市品位,准确把握城市定位,把产业发展纳入城市规划与建设之中,依托当地城市特色产业的支撑,促进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双轮驱动。通过专业市场、现代物流和科技创新服务,构筑共建共享的城市平台,放大产业的集群效应、联动效应和辐射效应。

对重要规划建设项目,通过专家咨询、社会公示、举行听证、动态巡查和跟踪监管等,增加透明度和认知度,增强执行力和公信力。城市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执行规划,坚持建一项工程,创一个精品,出一个亮点。

3.2新城与老城相融合。

在推进城南新区建设的同时,加快城北片区拆迁改造进程。在改造新建时留足公共用地,增加绿地面积和健身场所,不断完善公共配套设施,改造一块,提升一块,切实改善老城区的人居环境。

新城区的建设和老城区的改造,应注重建筑风格、人文特色、水绿风情的有机融合。严禁乱搭乱建,加大违章建筑拆除力度,降低拆迁的难度和成本,推进城市和谐有序发展。

3.3局部与整体相协调。

沿街建筑应适当退让,高低楼应注意协调,建筑群不宜过密,留足绿地空间。尤其是沿街南侧的高层建筑不宜过高过密,应考虑过渡空间和采光空间,以提高城市的通透性。

更多地引进综合实力强、开发水准高的大型开发公司,建设规模较大、功能较全的小区,力求达到开发一个小区、建设一片新城。同时对原有老小区整合改造,逐步解决小区碎片化问题。街道、片区的建筑风格、建筑样式、建筑色彩要相对协调,一街一景、一路一品,打造各具特色的商业街、文化街、美食街。

3.4地上与地下相配套。

根据地面道路和建筑物布局及其功能,超前编制地下管网详规,统一建设地下给排水、供气系统和管线网络,解决地上与地下不够配套问题。

供电、电信、广电、移动通讯等部门应加强合作,尽量实行一管多用,使地下管网一次铺设到位。对地下管网建设滞后的地段,要统筹协调,同步施工,避免地面“一破再破”、反复修补。

加强城市消防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消防网络,特别应重视高层建筑的消防,确保城市消防安全。在地面增设车库和停车场的同时,加大地下和空中停车场规划建设力度,力求更多车辆进场入库、有序停放,以缓解停车难问题。

3.5软件与硬件相兼顾。

大力建设公共文化设施,不断完善社区文化网络,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活动。充分利用淮杂“非遗”品牌,打造淮杂传承基地,进一步放大淮杂特色文化效应。

总之,我们在城市的规划管理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科学的态度规划城市,以务实的作风建设城市,以人性化的措施管理城市,就一定能建设适宜人类居住的生态、和谐、美好城市。

[1]孙启广,浅谈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建设,2009年第8期。

[2]刘伟,浅谈现代城市规划的新思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年第1期。

[3]庞春雨,对现行城市规划法规体系的若干思考[j],学术交流,2008年第8期。

热门社会概论的论文范文(20篇)篇七

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岁月里,我们的生产技术不断提高,生活水平不断完善,物质生活的需求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将更加多的注意力加在精神文明的富足之上。在这种历史条件的催促下,我国的艺术设计渐渐步入了一个改革开放的新纪元,有了质的飞跃。主要体现在艺术设计思想的解放、艺术设计理论的丰富、艺术设计理论领域的扩大、艺术设计的创新精神不断树立上。这一切的活跃表现使得我国艺术设计空前繁荣,学科的规模和规格不断提高,学生人数不断突破历史新高,艺术生的水平也在不断的上升,为我国的设计事业发展输入了新鲜的血液[1]。同西方相比,我国的艺术设计发展历史非常短暂,二者存在较大差异,使得西方的艺术设计很难融入到中国,而中国的艺术设计理论也很难得到西方艺术设计中的地位。因此,我国可以发展的潜力非常的大,艺术设计的道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等着我们去探寻。总结艺术设计的过程、理论特征及其观念的认识,完善我国艺术设计体系特征,为理论研究和应用领域提供新的道路和方向正是我们正在走的路。

“新的设计理想的实现首先在于对现实的反思,只有反思才能痛定思痛,调整寻求的目标”[2]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大显成绩,技术与科技的创新发展使得艺术设计走进普通人的生活中,所有的事物方方面面都已经和艺术设计融为一体,艺术设计在我们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比比皆是。艺术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无知的需求,为了一目的时刻的服务人民大众。人民的物质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舒适和便利了,但量的丰富不代表制得丰富[3],技术是不断的提高。可是人们一味的寻求技术的提高,而忽视了艺术,艺术的本质是人性而不是技术。个性能被这样慢慢的埋没,我们要保证我们的艺术内涵不断的发展和传承。艺术是我们永远执着的追求,寻求艺术精神在现在设计上的体现是我们的目标。通过艺术设计在中国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设计出现了很多急功近利的平庸之作,对于西方艺术语言的复制和模仿不断的出现,导致这种“重复”对我国的设计发展毫无意义。多数人打着“全球化”的口号对西方设计进行模仿,把自身拥有的民族性和地方性的优势抛开脑后,生硬的设计一些国际化的东西。艺术需要站在自己民族性和地方性的特征上出发,发掘自身的特点与众不同之处,立于特别之处寻找个性。在全球化的大流之下占有一席之地,取决于设计者们创造源泉在自身的时代和文化大背景之下接受和转化设计源泉的能力。全球化为设计师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平台交流资源信息,在结合世界文化同时融入自身民族性和地方性的个性因素,形成独特的设计体系,这就是对的发展。21世纪的主流是绿色设计。绿色设计是当今世界的一大主题。全球出现的大规模污染影响已经让人类心存胆怯,对于绿色问题越来越重视。这是人与自然和社会结合的一个设计问题,让这些因素和谐结合在一起,让人考虑绿色环保的问题同时贯彻绿色体系,在生产、包装、材料和设计上都考虑到绿色环保。给人们带来一种新的生活体验,因为在一起生产发展的同时消耗和破坏了很多赖以身存的资源,要为设计的责任和作用考虑。摆脱掉无限制的消耗,走绿色设计体系。这不只是一种技术层面上的考虑,而是从设计的根源人的角度,不局限在设计形象和功能上,给人带来一种精神上的体验和改变,改变人们之前错误的消费观念。以绿色保护环境为目标,传递正能量。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有目共睹。新时代的需要就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为了贯彻这一历史革命使命,更加不能忘记我们的民族精神。把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本土的文化精神融入到艺术设计当中去,以独特的民族面貌出现在世界的舞台上,把中国设计和中国制造的东西变成一种特色,一直是我们的理想。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国际竞争中磨灭掉自己的特征是不明智的,是短见的。从文化上看特色和个性是屹立于世界之林的重点,失去了自己的文化重心和文化特色会存在很大问题。我们需要一个全球化的视角,还需要一个理性的思维和胸怀,把自身的个性较好审视,将本土和世界的东西相互结合,将达到新的提高和转变。

我国的艺术设计在时代的大背景之下在寻找自己的道路。这条道路需要我们去摸索,我们之前从未有经历过这样的时期。在坚持民族性、地方性和个性的同时遵循全球化的大时代发展趋势,把独特的文化内涵资源和全球化共享资源结合,形成一个独立的设计体系。与此同时计算机对于艺术设计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艺术设计的发展于计算机的技术息息相关,艺术设计必须吸收其他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发展自己,从而更好的达到服务人民大众的宗旨。数字图像技术为自身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发展和设计技术上的革新,引发了设计思维和设计理念的改变,灵活运用电脑技术才能为艺术设计带来显著的设计效果,才能完成赋予艺术设计的使命。电脑对于艺术设计的'工具有非常的快捷和便利,给设计者的资源越来越丰富,使设计者们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制作的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同时电脑效果带来了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存在的科学效果,为艺术设计的创新思路提供了非常卓越的好处,这一场对于艺术设计的革命,技术与艺术的辉煌合作成果。但是就当下来说,在我们对于科学技术带来便利窃喜的时候,弊端也渐渐的显现出来了。由于电脑给于艺术设计带来的便利使越来越多的人追求广泛性和群众性,大多人认为掌握了电脑技术就可以完成艺术设计了的错误观点。技术只是辅助设计者作图的工具。有些人过于看重利益的效果,而追求商业上的效果,艺术设计变得越来越生硬、缺乏美感或者是单调面目雷同,这就是缺乏艺术修养和艺术语言的结果。因此,我们应该做的就是运用成熟的电脑技术帮助我们完成艺术设计,灵活运用艺术设计中应该拥有的视觉艺术美感和视觉艺术语言来传达设计表达的东西。电脑只是一个手段和工具,视觉艺术语言才是我们应该遵循的艺术真谛而非电脑技术。不断丰富自身的艺术修养的高度,从基本的手稿就开始不断完善自己,不能从设计的开始就完全依赖电脑,笔杆才是我们设计的灵魂,我们永远是艺术家而不是一个电脑操作者。现代艺术设计的内涵非常的丰富,我国的艺术设计道路才经历了很多的时间考验,全面总结中我国的艺术设计发展现状和趋势还需要大量的参考来继续思考。我国的现代艺术设计还是一个年轻的产业。21世纪应该怎么走,在世界浪潮中走出中国风是我们年轻一代艺术设计者们的责任和使命。我们的时代需要我们携手共进,跟进时代的步伐,顺应社会需要的脚步,为中国艺术设计走向世界而共同努力[4]!

[1]童宜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艺术设计的发展特征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2.

[2]方李莉。新工艺文化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58.

[3]王君。论现代艺术设计发展的新趋势[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

[4]杨天明,薛立克。浅谈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的现状和趋势[j]。美术大观,2007.

热门社会概论的论文范文(20篇)篇八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叫卖文化随商品种类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发生变化。

叫卖形式从最初的走街串巷到如今的商业广告,叫卖的传播渠道也从纯粹的吆喝到如今通过电视、广播、新闻进行宣传;叫卖内涵由单一走向多元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商业发展迅猛,商贩的身影遍布大街小巷,商场、百货的叫卖各式各样,叫卖文化有了新的内涵。

本文以永川区的叫卖文化和商业发展为例,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叫卖文化的发展变化分析商业的发展趋势,得出叫卖文化与商业发展的关联性,进而预测商业未来的发展新趋势。

叫卖,指从事商业服务性行业人员为推销商品或开展商务而使用的一种特殊的口头语言表达形式。

叫卖本是商业行为,但随着城市发展,走街串巷的叫卖声越来越普遍,并且在中国历史上存在极为长久的时间,渐渐也沾上了文化气息,发展成一种商俗文化、民俗文化、口头文化。

(一)叫卖文化的特点。

历史悠久,从西周时期持续发展到现代社会;实用性强,与商业发展相辅相成;内涵丰富,不同的行业、地区具有其特色;口语化表达,风趣幽默,朗朗上口;语调旋律婉转,声调悠扬,节奏感强。

(二)叫卖文化的发展历程。

明清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推动叫卖文化进入繁盛期。据记载:明代北京叫卖已成规模,清末民初,北京叫卖发展至高峰。十九世纪后期,叫卖文化濒临灭绝,由于人们对传统文化重视程度提高,叫卖文化得到恢复。

改革开放后,蓬勃发展的经济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变化,永川区的叫卖文化随着经济发展而改变,主要体现在传播载体与内涵的变化。

(一)叫卖文化传播载体的变化。

最初,商贩在大街上用吆喝声招徕顾客,后来,他们唱起编好的内容新奇的歌谣来吸引顾客。永川方言风趣幽默,叫卖充分发挥其方言优势。

改革开放初期,随着经济发展,商贩的摊位趋于固定,常使用录音机播放提前录好的叫卖声。如今,更多商家在荧屏上播放宣传视频。纸质宣传单、电视广告等,叫卖已经从口头文化发展成为以现代科技为载体的语音、文字文化。

叫卖文化的四种形式:一是定点叫卖,商贩在街道上摆摊叫卖;二是不定点叫卖,游商携带货品走街串巷进行叫卖;三是将叫卖声编成曲调,通过人们的传唱进行叫卖;四是通过拍摄广告,投放到大众传媒上进行宣传。

(二)叫卖文化内涵的变化。

叫卖的目的是推销商品。随着时代变迁,叫卖文化成了一种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它宣扬了地域特色,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如今,叫卖声渐失传,靠民间艺人进行叫卖表演或穿插进影视作品等,展现地方特色民俗文化,叫卖文化成为了一种地域文化标志。改革开放以来,叫卖文化从单一的口头吆喝,融入了视、听的感受,从单纯地“叫”变为具体、形象的“演”。

改革开放以来,永川区的商业贸易量急剧增加,带动了商业的发展。商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商业的形式不断更新,商品种类的不断丰富,促进了永川区经济的发展。

近6年来,永川区经济一直呈高速发展的趋势,也一直保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商品销售总额、对外辐射交易额、人均消费等四个“渝西第一”。

改革开放以来,商品种类不断丰富,品种向高科技化、信息化、集约化发展。由改革开放初期单一的日常生活品、食物等生活必需品,增加了高科技电子类高档耐用品。从改革开放前的国内自产到如今的国外进口,极大地突破了地域的限制。

传统叫卖文化是在近40年发生变化的,也就是改革开放后的这几年,商业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叫卖文化的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消费开始从生活必需品走向高档耐用品,体现了城市居民的生活状态和经济水平的变化,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永川区经济发展良好,居民对商品消费支出的增加、各类商品价格的上升都反映了居民对不同商品需求的变化,居民在衣着食品和个人娱乐保健等服务业的消费增加较多,在交通、维修服务的消费降低。

如今商业迅速发展,商业竞争激烈,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叫卖起了相当大的作用。以前的口头吆喝比的是嗓音和叫卖词,如今的叫卖靠的是迅速发展的传媒。

叫卖文化变化的背后是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从以前的小规模个体经营户到如今的多种私有经济的存在,许多股份有限公司这种较大的经济体开始存在,走街窜巷的叫卖形式已经不再适应现在的时代环境。商业经济的发展对叫卖文化的影响是必然的、巨大的。

由此,叫卖文化与商业发展两者紧密关联:叫卖文化的变化反映商业经济的发展,商业经济的发展影响叫卖文化的变化。

商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人们在商品上的消费支出逐年上升,商业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因此想要在競争中生存下来就必须在质量和价格方面占优势,而随着商店租金的日渐提高,大多数小型商业户开始选择在网络上销售物品。近几年来的淘宝、天猫等一系列的网上交易平台的出现使商业开始向网络发展。

在网络上开店的成本低、销售范围广、交易方便,更多人加入到网络经商行业,由于资金有限,他们更多选择低成本的网络宣传来提高商品知名度,比如利用微信、微博、腾讯qq等更多社交软件、代理商扩大宣传。

因此,我们推测:商业叫卖在今后的发展将会从电视广告、网页广告和传单转向网络社交平台,微商将会成为商业用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叫卖将会以网络的形式走进我们的生活,将会在无形中影响我们。

本文从改革开放以来叫卖文化的变化和商业经济的发展这两个方面出发,从叫卖文化的变化中看商业的发展,为改革开放以来商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视野。从而得出叫卖文化与商业发展的关联性:叫卖文化的变化反映商业发展,商业发展影响叫卖文化的变化。结合现在商业的发展趋势,进而对叫卖文化未来的变化方向做出预测。但由于我们组成员调查区域局限性和对材料掌握的有限性,科研能力有限,对这一项目论述和研究还较为肤浅,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我们组成员会继续关注这一课题,以期望能对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我相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家经济的发展,商业经济将会继续发展,而叫卖文化则会随着商业的发展继续丰富其内涵和形式,叫卖文化在我国商业文化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1]《重庆市永川区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叫卖声中说变化》,。

[3]《叫卖:逐渐远去的声音文化》,。

[4]《中国广告正尝试转变从叫卖式到人文式广告》,。

热门社会概论的论文范文(20篇)篇九

论文摘要:当传播主义盛行于德语国家时,法国则成了社会学思想的堡垒,涂尔干开创的法国社会学派因其理论思想和社会学方法上的贡献而成为后来英国结构功能学派的当然先驱者之一。

abstract:.

几乎在传播学派诞生的同时,从19世纪末起,西欧大陆文化学中又出现另一个学派,即社会学派。法国社会学者涂尔干是这一学派的开创者,他的《社会学方法论》(1895)一书可说是该学派的宣传书,涂尔干培养了一批门生,并于1896年创办了《社会学年刊》,故此派也被称为“涂尔干学派”或“社会学年刊”学派。

古典进化学派认为民族学的主要对象是人,传播主义者认为是文化,而社会学派的代表,则把人类社会置于自己的注意中心。总体上说,法国社会学派是属于进化论派的一个支派,他们并不反对摩尔根,同样认为人类社会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但他们却反对进化论的心理学说,主张社会学是研究社会事实发展规律的科学,其哲学基础是孔德的实证论。

涂尔干(emiledurkheim,1858~1917),又译作迪尔凯姆或杜尔干,出生于法国一个中产阶级犹太人家庭,早年求学于巴黎,受过良好的哲学训练,并深受实证思潮影响,后在波尔多大学和巴黎大学任教。他利用民族学实地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自己看法,同时用社会学方法研究民族学资料,主要著作有:《社会劳动分工论》(1893)、《社会学研究方法论》(1895)、《自杀论》(1897)、《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1912)等。

在涂尔干看来,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社会事实,不能简单等同于社会中的普遍现象。“所谓社会事实,就是所有可能对个体施加一种外在约束的行动方式,而不论这种方式是否限定不变;或者,也可以说是所有可能普遍存在于一个既定的社会,同时又独立于在个体身上的显现而自主存在的行动方式。”[1]这个定义包括三点要素。之所以认定一个社会事实,首先是因为它外在于个体,即社会事实存在的原因外在于我们自身,因为它们是以前的世代传承给我们的。但它们存在的原因不能通过我们的内省来揭示。相反,社会事实的原因只能通过一种科学研究或经验研究来确立。第二,社会事实之所以是实在的,是因为它们对个体施加约束。通常,如果一个人想要否定一种社会事实的存在,那么他就会遇到一些强制性或劝服性的实践,正是这些实践切实地确立了社会事实的实在。第三,社会事实独立于任何单一个体的行动,普遍渗透于一个社会群体或整个社会。但这不意味着一个社会或群体的所有成员都必须加入到某个社会事实中,这一社会事实才算是实在的。

涂尔干坚持认为,对社会事实的说明,必须分别探索产生此一现象的有效原因及此一现象所发挥的功能。功能有别于原因,原因是现象存在的理由,功能是现象存在的作用。同时有些现象虽然存在,却已无作用。因此研究者不能拿现在存在的作用来说明其存在的理由。此外,一种功能是可以由多种事物来完成的。功能也不同于目的,功能可能只是由于现象存在而产生的,未必是基于预先存在的目的而存在。因此“要寻找一个社会事实的决定原因应该看在这一社会事实之前的社会事实,而不是看个体意识的现有状态。”[2]他批评孔德和斯宾塞的社会理论,虽然把社会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然而还是用心理因素来说明社会事实。前者假定人性有追求进步的倾向,后者认为人的本性会追求更大的快乐,借以说明社会的进步。他认为这是倒果为因,人并不是天生就知道追求进步,也不是天生就知道组织社会借以获得更大的幸福。相反,是先有社会才使人有了多种知识与追求更大的快乐。更进一步,涂尔干又指出对社会事实原因必须从社会内部环境去寻找,这个社会环境有两个层面,而被认定具有较高水平的因果效力:一是组成社会的社会单位数量,即社会环境的规模;二是群体的集中程度,即群体成员之间纽带的强度和深度。社会环境是社会事实变迁的根源,因为社会环境是社会事实存在的基本条件,只有通过社会环境才能真正解释社会现象及其变化的实际情况。他提出了各种具体方法,如:剩余法是从众多原因中削剩一个原因;相同法,是在众多状况中仅比较某些相同情形;相异法,是在众多状况中仅比较某些相异情况。在各种方法中,共变法是最适用社会学研究的方法,它只需把两种性质虽然不同,但在某一时期中有共变价值的现象找出来,就可以做为这两种现象之间存在一种关系的证据。《自杀论》一书,是运用比较法从社会内部去解释社会事实的最突出的例子。

:在社会环境不断变动的条件下,是什么社会事实能够满足这种需要。这里的社会环境基本变迁就是上文提及的两个层面,即社会规模和道德密度的增长。随着这种增长,社会因在经济、政治及其他方面连接纽带的确立而变得更为统一。同时,随着不同社会单位之间越来越有可能发生交易和交换,各社会单位的专门化程度也趋于上升。劳动分工的增长意味着社会全体成员之间相似性大大减小,但相互依赖性却逐渐增加。因此,为了维护整个系统的持续存在,他们以集体良知瓦解后所提供的新的团结形式——有机团结而紧紧凝聚在一起。在宗教研究上,涂尔干考察了宗教对于社会秩序的维护功能。他把宗教定义为“一种与神圣事物(即被分离出来的带禁忌性的事物)有关的信仰与实践的统一体,这些信仰和实践把所有的信奉者团结为一个叫作教会的道德团体。”[3]他排除了泛灵论者把宗教定位于信仰、迷信之类的思维之中的做法,而首先确定宗教兴起于一个社会环境之中,以证明其社会真实性,再提出宗教实质是一种力量体系,而宗教力量就是道德力量,它赋予了人超越自身的力量,以战胜本性并对其进行控制,而这种力量在个人聚集在一起共同行动时,表现得更为明显。

在社会结构的理解上,涂尔干坚持认为,每个社会是由实质更简单的社会各个部分构成的,所以应把最简单的社会作为分类基础,这就是“原始群”。这种纯粹的“原始群”如今已不复存在,当“原始群”进入更复杂的社会时,它就成为“氏族”,这是不可再分的单位。氏族的联合和各种结合形成了“部落”,氏族组合成“胞族”、“一般多元社会”和“一般复杂多元社会”,这些社会又形成了“加倍复杂多元社会”,所以在涂氏看来,任何社会的结构都只是同一原始社会的一定组合。

涂尔干的理论和方法所存在的缺陷:第一,理论上表现了唯心主义世界观。他认为社会现象或制度的功能使社会整体的要求一致,获得协调,而看不到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和发展。他赋予了集体意识独立自主性质,没有提到它是某一个社会某一个时代的产物,更看不到统治阶级意识的强大的约束力。第二,方法上虽坚持严格的客观研究态度和整体优于局部的思想并强调用集体状态去解释个人现象,而不是用个人现象解释集体状态,但他对社会结构的理解是机械的,他把一切社会都看成由各个最简单的社会构成的聚合体,且每个联合体互不依赖、相互独立。既然互不关联,就无所谓进步,仅仅简单分类而已。另外,在功能分析时只注重功能维护秩序的一面,看不到负功能也看不到功能替代的可能。

参考文献:。

[1]马尔科姆·沃特斯.现代社会学理论[m].杨善华主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2]谢立中.西方社会学各著提要[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

[3]迪尔凯姆论宗教[m].贺志雄,等译.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4]和少英.社会一文化人类学初探[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5]黄淑娉,龚佩华.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热门社会概论的论文范文(20篇)篇十

社会是一所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只有正确的引导我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使我们学有所用,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并有效的为社会服务,体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

在我们小组xx市雨城区居民生态文明观念调查中,我深刻了解与社会上人们交流的不容易。看见一群妇女在树下纳凉,走过去,挂着笑脸请她们帮忙做个问卷调查,有的直接回答没时间,有的看了下问卷,然后说,我不会,还有的可能比较好心,拿笔认真帮忙,十多分钟下来也没能够调查多少。无奈之下,我们选择所谓知识分子汇集地的新华书店征集。总的来说,爱逛书店的人,涵养相对要高,他们拒绝很委婉,要么就认真做你的问卷,及时他不认识你,但还是很热心的帮助你。有了这次的经验,我们决定到其他书店去。

在书店的人真的不是很多,最多的是初中样子的女生,哪像我们的图书馆啊,每天都有几百上千人,其实还是由衷敬佩能在人到中年的时候还坚持逛书店的人们,虽然他们有的为消遣,有的为儿女的教辅而来。

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

这种文明观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这种文明观同以往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具有相同点,那就是它们都主张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展物质生产力,不断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但它们之间也有着明显的不同点,即生态文明突出生态的重要,强调尊重和保护环境,强调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和爱护自然,而不能随心所欲,盲目蛮干,为所欲为。

在问卷回收数据分析中,我发现xx居民对雨城区环境保护状况上看法一般,极少人觉得好,又有很多人觉得政府根本没做什么事,我不知道这是他们不太关注xx环保还是怎么的,对于日常节约环保问题,大家都做的很好,我认为是电视报纸宣传效果到位的原因,还有赞扬一下中华节俭的传统美德吧。

然而,有些居民对提出意见的回答率不尽如人意,很少有人发表自己的见解。每个人思考方式和见解都是不同,所以当你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对自己也能有个更大的提高。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为大家带来的6篇《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毛概论文》,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

热门社会概论的论文范文(20篇)篇十一

摘要:党的会开创了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时期。邓小平提出一整套科学的理论和推进改革的战略,形成了改革开放理论,这是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运和国家前途的根本大计。本文从改革开放理论的形成,内涵以及特色三个方面来阐述改革开放理论,指出改革开放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改革开放;内涵;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时期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正如党的报告提出:“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把握这一基本要求,调动社会积极性,激发社会创造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

1978年12月,在党的会上,提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这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这一决策的提出,有着其深刻的历史根源。

首先,党从““””的严重曲折中深刻认识到,要摆脱我们当时所处的严重困境,必须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邓小平在会前后反复强调必须把发展社会生产力放在首位,确提出生产力标准的理论,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其次,邓小平指出要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调整和完善生产关系,就必须对我国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改革,不改革就没有出路。社会是在不断前进的,必须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地对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改革,使其经常保持与生产力相适应的状况,才能促进经济社会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

1978年,党会的召开,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标志着改革开放新时期序幕的拉开。1982年,党十二大确定了“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指导思想,提出了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和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纲领。以此为标志,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全面展开阶段。

坚持改革开放,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希望。我们的改革开放,即是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改革和开放既联系又区别,它们有各自特殊的内涵。

(一)改革的思想。

改革是通过体制改革和创新来打破过去传统封闭状态,主要是建立广泛的国内外经济合作关系。邓小平指出,中国的改革首先是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邓小平指出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一理论主张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统一起来,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它在遵循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同时,又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要求,为我国把经济改革目标确定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改革是解放、发展生产力必由之路。邓小平改革理论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促进我国生产力更快地发展。邓小平强调,发展生产力是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必须全面改革。过去旧的那一套体制,经过几十年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为了发展生产力,必须对我国经济体制进行全面改革。

(二)开放的思想。

邓小平坚持对外开放,他指出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他说:“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他提议设立经济特区,开放十几个沿海城市,开辟沿海对外经济开放地带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进程。

实行对外开放是我们坚定不移的战略方针和基本国策。中国经济要迅速发展,必须实行开放政策。改革、发展、稳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格局中的三个关键环节,须使它们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改革是发展的动力,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发展和改革是稳定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开放是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改革开放理论具备以下一些特点:

首先,改革开放理论具有全面性。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开放是全方位的开放,农村改革开放和城市改革开放相结合,城市从来就是会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不进行城市改革,农村改革是无法取得最后成功的。

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相结合。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提出改革时,就包括政治体制改革。现在经济体制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深深感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四个现代化的实现。”

其次,改革开放理论具有实践性。改革开放是一种实验。邓小平说:“我们的改革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国际范围内也是一种试验”。正因为是试验,所以要摸索前进,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改正。他指出,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是靠实践,改革开放从实践中提出来,又经过实践的检验。

再次,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历史上崭新的社会制度,同世界上任何其他事物一样,有它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尤其是我国现在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邓小平强调:改革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有利于在党的领导下和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改革开放理论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完善和发展起来的。

(一)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根本途径,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相结合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大成果。

(二)改革开放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改革开放,是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国人民建立新中国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党的会后,邓小平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在新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指出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邓小平关于改革开放理论的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改革的思想,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指引了方向,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参考文献。

[1]李抒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改革开放[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08,(06).

[2]高雪莲。在新的起点上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改革开放[j].学理论。2009,(05).

[3]史翔。浅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j].改革与开放。2009,(08).

[4]崇温。改革开放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9,(01).

热门社会概论的论文范文(20篇)篇十二

塞德曼《有争议的知识——后现代时代的社会理论》。

雷蒙•阿隆《社会学主要思潮》(选读),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华夏2000。

科瑟《社会学思想名家》(选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亚历山大《社会学二十讲》,华夏出版社2000。

杨善华主编《当代社会学理论》,北大出版社1999。

杨善华、谢立中主编《西方社会学理论》(上卷),北大出版社2005。

沃特斯《现代社会学理论》,华夏出版社2000。

刘小枫《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上海三联。

贝斯特、凯尔纳《后现代理论——批判性的质疑》,中央编译。

《blackwell社会理论指南》,上海人民2003。

夏光《后现代主义与社会理论》,社科文献2003。

阎明《社会学与中国——一个学科与一个时代》,清华大学。

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

弗格森《市民社会史论》。

韦伯本迪克斯《韦伯思想肖像》、广西师大版韦伯著作系列、其余自查(主要为三联书店版)。

涂尔干上海人民版《涂尔干文集》及袖珍文库中个别短篇著作。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旧制度与大革命》。

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重建时代的人与社会》。

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

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日常接触》。

希尔斯《论传统》。

吉登斯《社会的.构成》《现代性之后果》《现代性与自我认同》《民族国家与暴力》。

布迪厄《实践与反思》《国家精英》《区隔》。

鲍曼《立法者与阐释者》《现代性与大屠杀》《现代性与矛盾性》。

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意识形态之终结》。

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利奥塔《后现代状况》。

帕森斯《社会行动的结构》。

默顿《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

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

科尔曼《社会理论的基础》。

布希亚《生产之镜》《消费社会》。

埃利亚斯《文明的进程》(两卷),《个体的社会》。

应星《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三联书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热门社会概论的论文范文(20篇)篇十三

例如,如何认识当前我国阶级、阶层的变化,如何认识多种经济的发展对党的建设提出的要求,如何认识党在新时期的先进性等,都需要作出科学的理论解释。同时,加入wto后的中国将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拓展全球经济发展空间,共产党要站在时代的前头,也必须做到与时俱进,以创造性的思维,发挥自己的优势去进行各个领域的创新与开拓。

其次,要按照发展的要求,提高执政水平。执政党的执政水平,直接关系到执政的地位。

第三,要按照发展的要求,创新党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中国共产党有十分注重领导方式和方法的光荣传统。毛泽东曾指出,“没有正确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要迅速地开展经济战线上的运动,是不可能的。”江泽民同志强调:采取正确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具备的能力。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们党在领导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继承和发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行之有效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同时不断根据实践的发展改革创新,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

热门社会概论的论文范文(20篇)篇十四

社会概论,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的基础课程,对于我们的学生成长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深刻理解了社会的本质和结构,加深了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同时也对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有了新的思考。在这门课程中,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知识与体会,下面将从个人角度出发,总结并分享我对社会概论课程的心得体会。

首先,社会概论让我深刻认识到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变迁等。通过学习,我意识到社会是由无数个个体组成的,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想法、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这让我意识到,社会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我们应该以包容和理解的态度对待他人的差异,这样才能够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同时,我也看到了社会的多样性,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制度和文化,这种多样性的存在让社会产生了繁荣和进步的动力。

其次,社会概论帮助我理解了社会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法。社会问题是我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如贫富差距、教育不公等。通过学习社会概论,我了解到这些问题的本质是社会结构和制度的问题。只有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结构和制度的问题,才能够解决社会问题。同时,我也学到了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比如,组织公益活动、参与社会运动等都是有效解决社会问题的途径。通过学习社会概论,我深刻认识到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和集体一起行动,才能够产生更大的影响。

另外,社会概论让我反思了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与责任。在课程中,我们讨论了个人在社会中的定位和角色。作为一个个体,我们既是社会的一部分,又是社会的建设者和改革者。因此,我们有责任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作为一名学生,我认识到我不仅应该注重个人的学业成绩,还应该关注社会问题,并积极参与改变社会的行动。在课程中,我们也学到了一些具体的行动方式,如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我可以发挥个人的力量,为社会的改进和进步做出一份贡献。

此外,社会概论还让我认识到了社交与沟通的重要性。在社会概论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进行了许多小组讨论、阅读文章和写报告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我与同学之间加深了了解,增进了友谊和合作。在交流和合作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尊重他人的观点、善于倾听和表达自己的能力。这些都是在社会中生活和工作时非常重要的技能。通过学习社会概论,我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社交和沟通能力,这对我的未来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社会概论课程对于我来说是一门非常有价值的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深刻认识到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并对社会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也反思了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与责任,并意识到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和集体行动才能够产生更大的影响;此外,我还通过课程学到了社交与沟通的重要性,并提高了自己的社交和沟通能力。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认为自己受益匪浅,并为将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热门社会概论的论文范文(20篇)篇十五

社会概论是大学新生入学时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学习社会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社会现象和规律,培养社会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这门课程中,我收获了许多知识,也深刻体会到了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下面将从社会概论课程的内容、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社会实践和人生发展等五个方面谈一谈我对社会概论课的心得体会。

首先,社会概论课程让我了解到社会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交织在一起,揭示了社会现象、社会关系以及社会发展的机制和规律。这让我深刻认识到社会是由众多个体和群体构成的复杂系统,任何一个社会问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例如,在学习社会学的课程中,我了解到“社会控制”这个概念,它解释了社会如何通过规范、制度以及各种手段对社会成员的行为进行调控和管理。这让我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不仅是个人意愿的表达,还受到社会规则和价值观的限制和塑造。

其次,社会概论课程让我更加深入地思考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社会科学的研究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思维方式,通过观察、实证和统计等手段,准确把握事实和现象的本质,提出合理的解释和见解。例如,在学习社会调查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实施问卷调查的技巧和原则,以及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方法。这让我了解到调查研究需要建立合理的样本和问卷设计,用科学的方法和统计学原理来解读调查数据。这进一步强化了我的实证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理性和客观地看待问题。

再次,社会概论课程通过引导我们进行社会实践,实践中学习和实践中提升。在社会实践中,我们通过参观社会机构、开展社会调查、参与志愿活动等方式,走近社会,亲身感受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例如,在一次社区调研活动中,我深入了解到社区居民的生活困境和需求,也看到了社区组织和志愿者的积极努力,为社区居民提供帮助和支持。这让我明白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参与和集体行动来解决,而不仅仅依靠个体的努力。社会实践不仅使我将课堂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还培养了我的团队合作和社会责任感。

最后,社会概论课程对我的人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社会概论课程不仅提供了具体的社会科学知识,还培养了我作为公民的素养和社会意识。我逐渐认识到社会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利益和幸福,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因此,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更加关注和思考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社会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社会概论课程让我认识到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看问题的角度还需要不断地扩展和深化,这将有助于我在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中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变化。

总之,社会概论课程给我带来了丰富的学习体验和思维方式的转变。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了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了解了社会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掌握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我通过社会实践更加深入了解社会现实和问题,培养了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此外,社会概论课程对我个人的人生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将继续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社会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

热门社会概论的论文范文(20篇)篇十六

一.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党和国家更加重视“三农”问题。为减小城乡差,达到共同富裕,国家加大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暑期实践过程中,根据自己对农村生活、环境的了解与认识,对农村现在的面貌做了以下总结。

二.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面貌发展问题。

三.正文。

一、实践背景。

暑假期间,我在学校呆了半个月,打算找一份暑期工作锻炼自己。同时,在大二下学期中学习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在学习过程中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了一定的认识,了解到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这次的调查活动我调查的范围则也着重于农村,这也是了解农村目前面貌的一个好机会,加之我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因此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暑假实践的选题中,我选择了“新农村建设问题”。

二、实践感悟。

7月14日到7月19日,我调查了进贤县、修水县、永修县这三个县。调差的主要地点有集中在这三个县城中的一些乡镇地方。这里的农村和我想象中的大不一样。在这里,楼房整齐集中,规划得当,房屋周围的花台,树木将整个房子看起来也更加整齐美观。大家居住集中,方便大家相互之间大的照顾。再者,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这里的柏油马路通向每一个村落。这里的交通都很方便,买车较多,只要长期居住在家里的至少都有摩托车,村民出入方便。而且道路两旁树木整齐、美观,花香四溢,给人以温馨的感觉。垃圾处理也很得当,到处修有垃圾房,方便垃圾集中处理。这里的农产品也规划得特别好,一大片的莲藕,一大片的柚子,一大片的梨,一大片的……规划有序,一片新农村的面貌。

家乡里里外外已经变了一个模样,虽不及成都边上的新农村,但是也是在不断地改造,不断地进步。正从以往的旧农村像现在的新农村迈步而来……这也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方式。

其次是国家对我们农民的优惠与补贴,有些地区为了鼓励妇女创业还设有无息贷款,最多还能贷4万呢,这大大鼓励了农村妇女在家的.创业就业。小时候,家里每年还要交农业费、水费、而如今在家乡务农,不仅不交任何费用,国家每年还有相应的补贴,如每年我们每年的粮食直补500元。以前我们家乡人出门工作也很不易,但是现在却很方便。很多年轻人在外面发展,这也开拓了我们乡里人的视野,促进了农村的发展。

再者则是我们农村的教育与卫生事业。小时候,我们乡有很多村小,学校分散,既不好管理教学质量也远远落后于城里的学校,到目前为止,我还是我们村里为数不多的一个大学生。但是现在各村小已经统一为中心小学,既方便了管理也更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从小学三年级也都开开设英语课,甚至还有了多媒体教学很多人虽没有上高中,但是也会在各种技校学习技能,大大减少了有以前初中毕业便出门打工的现象,提高了农民的文化程度。对于医疗卫生事业,各乡镇的医疗设备也较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记得初二是在乡医院做的阑尾炎手术,切口至少有5cm,但是现在乡医院阑尾手术切口最多有3cm。同时,乡里也都鼓励大家买医疗保险卡,减少了看病贵看病难的现象。

这些年的农村的变化让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大的提高。党的十六大一来,党中央多次强调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生。着五个字内涵丰富,不仅勾画出了现代化农村的美好图景,而且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系统思路。党的xx大强调,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准确判断了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地位,指出“我国中提示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主要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重大历史任务。在我这次的暑期实践过程中已经显现出了,我们党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视,农村的面貌也焕然一新。但是现下农村仍存在很多的问题。

首先,在农村青年人在家种务农者少之又少,除在家做生意和身有疾患的轻年人,其他大多数都在外打工,又以青年男性更为明显。在那些调查的地方,越是落后,在家的青年人就越少,家中主要都是老人和小孩,在我家乡亦是如此,形成了“空巢”现象。家里能担事者很少。虽然现在国家的政策很好但因只有老人小孩在家,尤其如我家乡那种丘陵地带,务农者就更少了,荒地大片大片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热门社会概论的论文范文(20篇)篇十七

在这一个月的读书中,让我收获最大的就是这本《社会学主要思潮》。这本书让我对社会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在认真读过孟德斯鸠、马克思和托克维尔的社会学思潮后,更是让我对国家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及其二者联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及思考,尤其对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民主有了更广泛的认识,对中国现阶段的政治经济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体会和了解。(现在中国因为放手市场经济,所以被很多人误认为是在搞资本主义,并一度认为还是资本主义能发展经济,并且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还仅停留在集体平均主义(大锅饭时代),所以很多人不认同社会主义,并认为共产主义是不会实现的。其实不然,首先要清楚社会主义是全民共同的繁荣富强,要实现的是缩小贫富差距,是平等而不是平均。其二是要发展成在经济基础上的民主,没有经济基础的民主是没有权利的民主,而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就是要先建立经济基础。)。

对于《社会学主要思潮》,我想着重对于雷蒙评点的马克思给我的启示写一些自己感悟。尤其书中对于托克维尔和马克思两种社会学思想的对比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因为从有政治课开始,我们接触最多的就是马克思的思想,可是雷蒙给了我全新的角度,让我有了更深的认识。

近几日的看书才发现很多学科是相互融通的,就拿社会学来讲吧,它融合了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哲学、历史、地理、法律;而管理学又与经济学、心理学是分不开的;历史学更要与人文科学挂钩,所以想要研究一个论题时,就已经在读各个学科的书籍了。就像上个月在读完雷蒙・阿隆的评点马克思《资本论》和托克维尔的《美国的民主政治》一度想研究民主社会,这要涉及民主的最具体国家――美国的历史,政治,地理,人文来深入了解,当然还有《民主论》,我想从探讨民主来研讨一种更有效的社会方式,达到更平等的平等,以及一种更优越的社会方式,并且探讨中国现今的政治理念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评注:因为这篇读后感是自己写于大学时期,因此在回看时会增加一些新的观点:其实就民主的这个话题,现在随着时间自己有了新的认识,一个社会体制的建立并有效运行,有时候是和这个国家或者说这个民族的特性有着很大的关联,后来在读古罗马史(《罗马人的故事》一书)时发现,在欧洲最辉煌的古罗马时代,其建立的政治体系即为议会制,古罗马的皇帝并不是中国意义上的皇帝,这也不难看出现今的民主政治是如何演化而来,当然这也只是其中一个侧面,还有地理的因素等影响的民族的特性,所以我想说中国真的不适合民主制度;另外对于平等,在越来越深入了解之后也越来越发现世界并不存在绝对的“平等”,也不可能存在,这会在后续论述。)。

中国一直在探寻一套更完善的社会主义理念,并且我也一直坚信,政治与经济间总存在某种必然的联系(每一种制度都有其独特的经济规律――马克思)。就像美国的自由民主,其带来的必将是亚当斯密的自由市场经济,而纯正的社会主义也就是计划经济的联合体。马克思不想用哲学来解释经济学,却试图用经济学解释社会政治学,而《资本论》给我们最好的帮助是诠释了资本社会的实质、形成和发展,无论我们有以避免,还是另辟新径,他为我们指引的最终方向都是全民的平等,这是专治的民主!

可能是受马克思影响太深(毕竟从中学开始的所有政治课都围绕着马克思展开),我也正试图从政治制度及社会结构中寻求一种经济有效方式,就像马克思一直信奉的“撇开社会结构是无法了解经济制度的”一样,我想马克思写《资本论》就是想从经济规律中探寻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决定运行方式从而决定制度变化,马克思想最终推出制度的变化。我相信在他的心里也一直有一个理想的社会,而在他认为的这一理想社会一定会由资本主义社会最终达到。马克思为了说明这一点,其将社会分成两个团体,他不否认资本社会,这不过是过程,达到共同平等民主的过程,马克思用哲学的递推,并借助他分的两个集团一步步的在证明这一点,于是伟大的《资本论》诞生了。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最终将转为社会主义社会,若是有人为推动,那么社会主义社会会更快到来。这促使计划经济的诞生。而事实上,马克思也好列宁也好,却忘了人为的破坏规律就如同否定真理,最起码从治国后期的教训中可以看出,而中国也对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没有经济物质基础的社会,人为再正确的而是糟糕的,无论如何最初还是要把经济搞上来,然后在分配制度中大做文章。用民主来实现社会主义(以最大多数人的福利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托克维尔),相对于美国来讲,中国的社会主义更多的表现为军队的服务人民和不忘穷人共同发展上(还有那部分的计划经济的宏观调控上),这是伟大创新,也是特色社会主义的开端。(评注: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只是我在大学时候的一些浅薄的理解。其实从上大学开始,我就一直在探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实含义,关于中国的经济制度到底属于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一直希望有一个设定,可是后来慢慢发现,其实是两种融合的一种新型经济体制,中国自己都还在不断的摸索。所以,不要抱怨一些目前还存在的瑕疵,还是要对中国的经济体制抱有信心,毕竟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新的经济体制,不是那么容易去建立的,总是要慢慢探索慢慢完善的。自由的市场经济也不是一下子就完善成型的,英国最开始施行时,遭到了各方的打击,直到亚当斯密《国富论》的诞生,给这套经济体系一个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并且直到今天还在不断完善。所以我相信,中国目前这种新的经济体制也在不断探索中,未来一定会是强有力的经济体制。)。

说实话,托克维尔和孟德斯鸠的民主自由社会让我有稍许的崇拜,对于美国的民主社会越发的感兴趣,但有一点不要忘记美国社会的极不和谐,不过他们最起码让我明白一个社会制度的形成是与历史、地理环境、人文精神、宗教甚至气候有很大联系的。所以,我们不能盲目吸收崇拜,也只能说是一种借鉴了。另外我要说明,美国金融风暴使政府入股高盛集团,更是标志华尔街自由市场经济的终结,无论怎样,马克思也许在几百年前就认识到,自由经济终有其弊端!(托克维尔也曾讨论过,民主社会会朝专政滑去。)。

最后无论怎样,感谢雷蒙以及他的《社会学主要思潮》。其让我对社会学有了清晰的认识,尽管我还在寻找政治制度与经济之间内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最起码这本书让我有了这一动机,并向前迈了一大步。如果将来有谁问我如何了解社会学,我将毫不犹豫的推荐他先来看看雷蒙・阿隆的《社会学主要思潮》。

热门社会概论的论文范文(20篇)篇十八

a.迪尔凯姆b.帕森斯c.韦伯d吴文藻。

2.社会流动的功能abcd。

a.调整各社会阶层之间的关系,加强社会整合。

b.促进社会分层体系的量变,形成合理的社会结构。

c.改变社会成员的社会地位,激发社会成员社会活动的积极性。

d.形成开放的社会结构,建立社会成员之间的平等关系。

3.一位工厂的工程师调到大学里任讲师,这种流动称为d。

a.个人流动b.代内流动c.向上流动d水平流动。

4.社会化的过程包括abc。

a.预期社会化b.再社会化c.继续社会化d特殊社会化。

(二)名词解释。

1.社会地位。

社会地位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上所处的相对位置,围绕这一位置,人们规定了一套权利和义务。通俗地说,社会地位就是社会关系网的各个纽结。

2.水平分化。

水平分化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将社会成员划分为不同的类型,这种类型没有社会地位等级的差别。

3.结构性流动。

结构性流动是指在某些社会结构层面上发生的社会流动。规模宏大、流动速度快、变动急剧。其结果往往导致社会结构或人口地区分布上的重大变化。

4.代内流动。

指一个人一生中社会地位的变化。通常以社会成员的职业地位为标准,比较同一成员或同一批成员在不同时期的社会职业状况。

(三)简答及论述题。

1.西方学者对社会分层的测量。

不平等指数、五等分法、基尼系数、恩格尔系数、社会经济地位量表。

2.社会分层与阶级、阶层的区别。

社会分层是以一定的标准区分出来的社会集团及其成员在社会体系中的地位层次结构、社会等级秩序现象。

阶级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思想在内的广泛的社会范畴,划分阶级的依据是经济因素,是人们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所处的地位,包括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在社会劳动组织中的作用,领取财富的方式和数量。

阶层是社会中处于某种特殊地位的社会集团。它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之外,处于相同地位的人们组成的社会集团。阶级划分的依据是经济,阶层划分的依据不完全是经济,职业、权力、受教育程度、社会声望等因素,都可以成为分层的标准。

社会分层的意义较为宽泛,并涵盖阶级、阶层。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意见认为,分层内容具体包括阶级、阶层、层界。

3.社会流动的类型。

(1)根据社会流动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划分,分为结构性流动和非结构性流动。

(2)根据流动方向划分,分为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

(3)根据代际关系划分,分为代内流动和代际流动。

4.中国十大阶层。

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

热门社会概论的论文范文(20篇)篇十九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毛泽东文化观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热点,大量学术研究成果不断涌现,通过对这一时期毛泽东早期文化观以及毛泽东文化观产生的渊源、特征、文化领导权等研究成果的梳理,为更好地推进新时代文化建设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改革开放以来;毛泽东文化观;研究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毛泽东文化观引起学界高度重视。学者从毛泽东文化观产生的渊源、特征、毛泽东早期文化观、毛泽东文化领导权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研究,成绩斐然。本文旨在对其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概括,以期为推进新时代文化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笔者将改革开放以来的研究成果分为三个阶段进行梳理。

这一阶段出现了研究毛泽东文化观的热潮,对毛泽东文化观研究不断得到重视。将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1.1对毛泽东早期中西文化观的研究。

1.2对毛泽东文化观的特征研究。

这一阶段对毛泽东文化观的研究趋于成熟、稳定,且侧重从微观方面进行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这一时期亦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更为客观地论述毛泽东文化观,牟岱以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为目的出发,对毛泽东倡导大众文化观的原因、特点和意义进行分析,指出毛泽东倡导大众文化观与其家庭生活经历、传统文化教育、“五四”新文化运动有关,受马列关于文化论述的影响、是改造中国传统文化的必然结果、是政治斗争的必然要求。[13]张慧明以建设好社会主义文化教育事业为目的出发,深刻分析了毛泽东文化教育思想,指出毛泽东关于新文化教育的基本观点是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文化教育的基本原则,同时“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对待中西文化的正确方针。

这一阶段的研究成果更加细致丰硕,主要研究成果分為以下几个方面:

3.1对李大钊文化思想与毛泽东文化思想关系研究。

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以陶红霞等人的研究最为典型。关于李大钊与毛泽东中西文化观趋同性的研究,陶红霞认为李大钊与毛泽东中西文化观趋同性表现在对待中西文化都采取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态度,都主张中西合璧创造中国新文化。[17]管晓莉则认为李大钊与毛泽东对于中西文化观的趋同性主要表现在李大钊、毛泽东均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主静,西方文化主动,对中西文化都进行辩证的否定,均认为中国新文化源于中西文化的相互渗透和融合。

3.2毛泽东文化领导权研究。

进入新世纪以后,很多学者试从微观入手研究毛泽东文化观,譬如对毛泽东法制文化观、民俗文化观、民主行政文化观等方面的研究,研究成果如下:

覃梦早对毛泽东民主行政文化观进行了讨论,作者着重论述了毛泽东民主行政思想的提出、民主行政价值观的界定、民主行政本质的定义以及民主行政的一系列运作原则和方法,指出毛泽东民主行政文化观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完整的民主行政文化观,对于当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行政文化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27]吴燕对毛泽东法制文化观进行分析,阐述了毛泽东法制思想的要点和党的法制方针以及共和国法制建设的曲折历程,探讨了毛泽东法制文化观对当今的消极和积极影响。周直对毛泽东革命文化观进行了探析,分析了毛泽东革命文化观的内涵、特点,论述了其发展历程,对毛泽东的革命文化观进行了反思,提出在现代化的新形势、新任务下,毛泽东革命文化观仍然有着警示作用。

除以上学者外,还有学者从毛泽东文化治理思想、文化创新思想、文化批判思想、文化政策思想等角度进行分析。譬如潘娜从建构现代国家文化治理体系的视角出发对毛泽东文化治理思想的核心要义进行分析,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突出体现了毛泽东文化治理思想的核心要义,同时指出传承和发扬毛泽东文化治理思想,要正确处理“一”与“多”的关系,强化法律和制度建设,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现代国家文化治理体系。亓娇分析了毛泽东文化大众化理论,指出毛泽东文化大众化思想是实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杨成敏分析了毛泽东文化创新思想,指出文化创新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

这一时期学术界渐重视从文化建设的角度来研究毛泽东文化观。这一时期主要代表有康渝生、孙宏健等人。康渝生认为梳理毛泽东有关文化问题的理论建树,透视浸润于其中的致思理路,有助于进一步把握毛泽东文化观的精髓和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33]孙泽学在分析毛泽东文化思想的基础时提出毛泽东关于文化建设应与经济、政治发展相适应、新文化建设要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吸收外国先进文化走向世界,文化的现代化与民族化的统一等思想,为初级阶段的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孙宏健在分析毛泽东文化观的基础上提出毛泽东文化观关于文化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成功经验,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和积极启示作用。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以来学界对毛泽东文化观及相关问题探讨深刻而广泛,研究成绩斐然,但还有一些研究薄弱环节需加强。笔者认为纵观目前研究成果,一是对于现实价值还需深刻探析,深入把握,深入挖掘毛泽东文化观对现代文化建设以及文化自信建设的现实价值;二是笔者发现学界对毛泽东文化观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影响论述欠缺,有待深入思考。

参考文献。

[7]张文联,王炯华.试论毛泽东文化思想的思维特色[j].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1992(5):1-4.

[8]梁念琼.简论毛泽东文化观的主要特征[j].湘潭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2):3.

[12]牟岱.论毛泽东的大众文化观[j].江西社会科学,1995(2):4.

[13]孙铭有.试论毛泽东的文化学思想[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995(1):7.

[14]李建英.毛泽东的文化思想结构浅议[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3.

[16]杜艳华.李大钊文化思想对毛泽东早期文化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j].中共党史研究,2003(1):6.

[23]周直.毛泽东革命文化观及其历史地位和作用[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1(4):1-5.

热门社会概论的论文范文(20篇)篇二十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改革开放后一系列经济制度变迁的结果。中国的经济制度变迁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具有明确的市场化方向,并采取了渐进式、系统化推进策略以缓解改革阻力:以农村经济制度变迁为突破口,尔后逐步推进城市经济制度变迁;从制度外增量改革入手,尔后逐步推进制度内存量改革;从政策性调整入手,尔后逐步推进制度创新;从局部性制度创新入手,尔后逐步扩大到全局性制度创新;从塑造真正的市场主体到构建完整的市场体系再到制定有效的市场规则,建立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中国的经济制度变迁坚持了党的领导,坚持了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了人民主体地位,党和政府对家庭承包经营等自下而上的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进行了充分肯定、积极推广和科学优化,并自上而下地推动了城市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等系统化的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因此,中国的经济制度变迁不但实现了从传统计划经济制度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转变,而且还实现了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奇迹,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要持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变迁,促进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对外经贸高水平高层次发展,推动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还应将中国市场经济的实践优势上升为制度优势和理论优势,为其他国家的经济制度变迁提供借鉴,并为世界经济运行机制的完善提供中国方案。

经济制度是由一组经济规则集合而成的,是对人们经济行为和方式的界定和规范,也是对经济主体利益关系的界定和维护。从人类社会发展历史来看,经济制度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随着生产力发展,经济制度也会不断变迁。人们对财富积累的追求使生产力持续进步,而从短期来看经济制度具有稳定性,经济制度可能促进也可能阻碍生产力进步;当经济制度阻碍生产力进步时,就必然要求改变经济制度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因此,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经济制度变迁的根本动力。然而,任何一种经济制度都会形成与其相依存的、相对均衡的利益格局,并被视为是合法的、不可侵犯的,经济制度变迁也就是经济利益关系的变革。从理论上说,经济制度变迁是用效率更高的新制度替代旧制度,新制度具有旧制度不可比拟的优越性,终究会给全体社会成员带来日益增进的利益。但是在新制度的积极效应还没有完全释放以前,经济制度变迁必然会使有些既得利益者(即获得较大相对利益的人群)受到暂时性甚至长期性的利益损失。因而,旧经济制度的既得利益集团往往会反对经济制度变迁,成为经济制度变迁的阻碍者;而能够从新制度中获得更多利益的经济主体往往会拥护经济制度变迁,成为经济制度变迁的推动者。需要强调的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国家和政党的形成与发展,使政府在经济制度变迁中起到关键作用。而政府本身(尤其是地方政府)也是经济行为主体和利益相关者,加上多元化经济、社会、政治理论和道路的并存,对于生产力进步驱动的经济制度变迁,政府可能是倡导者和推动者,也可能是抵制者和阻碍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站了起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基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在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苏联模式的影响下,中国建立了传统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制度。中国传统计划经济制度具有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但这是一种集权式的经济制度,其固有的集中过度、统得过死等弊端严重地束缚了地方、企业、个人等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在当时乃至现在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下都是一种低效率的经济制度。因此,经济制度变迁成为必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制度的变迁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创造了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奇迹,在短短的四十年间使中国富了起来强了起来。中国经济制度变迁本身的成效及其带来的经济增长绩效都是极其显著的,并且在此过程中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是稳定的、健康的,但这并不代表没有阻力。中国的经济制度变迁是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虽然坚持了社会主义道路,但这种转变也是系统性的,必然带来利益分配格局的大调整,尤其是“体制内”与“体制外”的利益关系产生了巨大变化。因此,利益受损者会支持传统计划经济制度的合法性,反对经济制度的市场化变迁,形成经济制度变迁的阻力。此外,中国经济制度的市场化变迁总体上是实践先于理论的,因而其还会受到传统社会主义理論和观点的干扰。对此,中国的经济制度变迁选择了渐进式推进的模式[1],即从改革阻力最小的领域入手,尔后逐步创造条件继续向前推进。目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全面深化阶段,将涉及更多的利益调整,可能面临更大的阻力。因此,有必要充分借鉴渐进式、系统化改革的经验,妥善处理好各市场经济主体的利益关系,以进一步推动和深化中国经济制度的市场化变迁。

邓小平指出:“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做起的。”“农村改革取得成功以后,我们就转到城市。城市改革比农村改革更复杂,而且有风险。”[2]117我国经济制度变迁之所以选择农村为突破口,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阐述:

第一,农村是受传统计划经济制度压抑较严重的社区,从相对意义上说,农村居民是传统计划经济制度的“牺牲者”,而城市居民则是传统计划经济制度的“受益者”。突出的表现是,搞了20多年的社会主义,许多农民连温饱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论著《摆脱贫困》,主要也是研究农村的贫困问题以及如何脱贫致富。因此,广大农民群众对改革传统计划经济制度具有更高的积极性。与之相联系,农村的经济制度变迁在启动阶段表现为“自下而上”地推进,带有很大程度的自发性。因此,农村的经济制度变迁属于需求诱致型的制度变迁(也称为需求主导型的制度变迁)。这种需求诱致型的制度变迁也是市场取向的制度变迁,是建立在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制度变迁,或者说是收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的制度变迁。这种带有自发性的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充分反映了广大农民群众求生存、求发展的内在要求,其核心是把生产经营自主权还给农民,让权、责、利高度统一于农户。这种新制度的创立,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积极性,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了长期想解决而又未解决的温饱问题。

农村经济制度变迁之所以取得如此显著的绩效,根本原因在于其把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承包户)真正塑造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即中国的经济制度变迁从一开始便具有市场化取向。塑造微观市场经济主体的核心是产权很明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在土地所有权属于农民集体的前提下,将农村土地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转让权等划归农户所有,实现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说的“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5]马克思这里所说的“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个人所有制,而是集体所有制与个人所有制有机结合在一起。按照传统的所有制概念,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支配权、收益权、转让权是同一的,不可分割的;但是,根据法律意义上的所有权概念,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支配权、收益权、转让权是可以分开的。通过用益物权法可以破解这个难题。用益物权是指非所有权人对他人所有的物享有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以及转让权。当用益物权人在遵守相关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对他物权依法享有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以及转让权时,所有权人不得干涉用益物权人行使上述权利。农户有了明晰的土地产权,则会形成刚性的市场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6]。该制度变迁源于农民自发的行动,是需求诱致型的制度变迁,是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制度变迁,也说明中国经济制度变迁的市场化方向是生产力发展所要求的方向,是正确的方向。与此同时,农村经济制度变迁也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一方面,党和政府对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肯定、推广和优化比如从“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置”,就是党和政府根据经济发展实际对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進一步优化。,使其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成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并有效促进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显著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在肯定农村经济制度变迁的市场化方向的同时,也坚持了社会主义道路,即坚持农村土地所有权归农民集体所有。

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较大规模的包产到户在全国曾经出现过三次,但都被“自上而下”地压下去了;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包产到户或家庭承包也是被禁止或限制的,中央文件对包产到户或家庭承包的态度先后经历了“不准包产到户”“不要包产到户”“少数边远山区和落后地区可以包产到户”;直至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才明确指出家庭承包制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可见,对待人民群众自发推行的经济制度变迁,只要是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政府都应予以支持,并积极进行推广和优化。邓小平同志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是由农民首先提出的。”[3]711-712习近平同志也指出,在农村选择什么样的经营制度,“要尊重农民意愿和维护农民权益,把选择权交给农民,由农民选择而不能代替农民选择。”[4]59从这里我们可以更深刻体会到习近平同志“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在经济制度变迁中的指导意义和战略作用。

农村经济制度的变迁及其取得的巨大成功,必然会触动城市经济系统,进而引发城市经济制度的变迁。但与农村自下而上的需求诱致型经济制度变迁不同,城市改革是供给主导型(或政府强制型)的制度变迁,无论是财税制度、就业制度、医疗制度、住房制度还是户籍制度,城市改革都表现为自上而下地推动。之所以会有如此显著的差别,原因在于城市是传统计划经济制度较为强大的地方,制度变迁带来的利益分配格局变化较大,改革的难度也大;而农村则是传统计划经济制度较为薄弱的地方,改革比较容易推进。与农村经济制度变迁一样,城市经济制度变迁的方向也是市场化,但由于是供给主导型的制度变迁,往往不容易一步到位,在改革初期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存的“双轨制”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比如,“农民工”“城中村”等是城乡二元制度在城市的缩影。

中国经济制度变迁是“扬弃式”的经济制度变迁,不是(也不能)采取推倒重来的“休克疗法”,不能即刻废除传统计划经济制度。既要依靠传统计划经济制度,又要进行经济制度创新,这是不可回避的矛盾。变革传统计划经济制度,必然涉及经济利益的重大调整,如果步子迈得过大,既得利益集团难以接受,而其往往又具有占主导地位的话语权,改革会面对相当大的阻力,这就需要进行渐进式的改革。首先是选择能使所有人都能获得利益增进的经济制度变迁,如前所述的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其次则可以选择使部分人利益增进但又不损害(或损坏很少)其他人既得利益的经济制度变迁,即在传统计划经济制度以外的领域率先改革,也称之为从“制度外改革”或“增量改革”入手。这种制度外增量改革突出表现在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上。

邓小平同志指出,“农村改革中,我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的收获,就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突然冒出搞多种行业,搞商品经济,搞各种小型企业,异军突起。这不是我们中央的功绩。”[2]238“而是基层农业单位和农民自己创造的。”[3]631乡镇企业之所以被称之为“异军”,是因为在传统计划经济制度下国有企业是“正规军”,国家工业化的推进要依靠城市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工业化与城市化相辅相成。谁也没有料到在广大农村也会自发地发展出与“正规军”(即国有企业)相竞争的乡镇企业(即草根企业),而且乡镇企业的发展是市场化的,进而形成一支传统计划经济制度之外的在市场经济中运行的“异军”。早在1985年,乡镇企业产值就超过农村社会总产值的50%,成为发展农村经济、扩大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20世纪90年代乡镇企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992年乡镇企业总产值达16万多亿元,相当于1985年全国社会总产值;其中乡镇工业总产值达12万多亿元,约占当年全国工业总产值的35%,从业人员超过1亿人,与当年国有企业的职工人数相当。改革开放以来,很多有效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包括“长三角模式”“珠三角模式”“温州模式”以及“晋江模式”,都是建立在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的基础上的。

非公有制经济或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也是制度外增量改革的重要方面。中国市场经济的发育程度是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提高的,没有非公有制经济,就没有市场经济。改革开放以来,迅速发展起来的非公有制经济或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城镇新增就业的主渠道,对经济增长、国家税收、居民收入、科技创新以及对外贸易等的贡献份额持续上升,在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中国民营经济对税收的贡献率超过50%,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60%,在高新技术企业中的占比超过70%,提供城镇就业超过80%,对新增就业的贡献达到90%。公有制企业与非公有制企业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公有制企业(尤其是占主体地位的国有企业),资本实力较为雄厚,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非公有制企业机制灵活,能够较好适应市场经济多变性和不确定性的要求,具有较强的市场潜力和增长能力。无论是公有制经济还是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9年党的十九届。

四中全会。

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三个不可或缺的内在要素,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创新和发展。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质量不断提高的制度保证,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优越性的集中表现,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相匹配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种分配制度有利于兼顾效率与公平,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阶段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相匹配的经济运行机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将公有制经济主体与非公有制经济主体置于统一的市场环境中进行公平的市場竞争。

现在回顾起来,传统计划经济制度以外的增量改革,要做到完全不触动既得利益者是不可能的。因为传统经济制度结构下的利益结构是处于一种相对均衡状态的,并且各经济主体在此利益结构下的既得利益是受法律和制度保护的。传统经济制度外的增量改革推进到一定阶段,必然会打破制度交易的平衡,从而使传统既得利益者受到一定程度的利益损害。市场空间总是有限的,增量制度变迁的产物——乡镇企业、非公有制企业或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必然会对传统公有制企业的既得利益造成较大的冲击,两者成为竞争对手,冲突和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只是这种损害程度比起制度内存量改革要小得多,相对比较容易被既得利益者所接受。因此,只进行制度外增量改革不能实现真正的“帕累托改进”,不是最优方案,只能说是次优方案。还必须进行制度内存量改革,将公有制企业也塑造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并构建统一的市场体系、市场规则和市场运作机制,让其与非公有制企业在相同的市场环境中进行公平的市场竞争和合作,才能实现真正的“帕累托改进”。

我国经济制度变迁之所以能够迅速打开局面,并不断地向纵深推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家庭承包制的建立和乡镇企业的崛起。如果说家庭承包制把“一统天下”的传统计划经济制度打开了一个缺口,那么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则使中国经济制度不可避免地朝着市场化的方向演变。但是,这两项制度变迁都是农民自己创造的,都是源于农民群众的自发行动。农村是中国市场经济的发源地,但市场经济的发育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绝对离不开城市改革,离不开国有企业改革。在城市经济制度变迁及其制度内存量改革的启动阶段,为了减轻制度变迁遇到的阻力,在很多领域并没有立改传统计划经济制度,而是先在传统计划经济制度的框架内做些政策性调整。这里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例进行分析。

为克服传统计划经济制度对国有企业统得过死的弊端,改革开放后首先实施了对国有企业“扩权让利”的过渡性政策,即把一部分权力和利益下放给地方、企业和个人(包括利润留成、利改税和承包经营责任制等政策调整),以利于调动地方、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但是,一般情况下,这种政策性调整,只有激励机制,而没有约束机制,往往会导致工资、奖金、福利等的增长速度超过企业利税的增长速度,进而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从政策性调整转入制度创新。建立硬预算约束机制则是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的重要标志,只有建立起硬预算约束机制,才有可能把国有企业塑造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而要形成硬预算约束机制,必须具备四个基本条件:一是企业必须为自己占有的生产资源支付代价,二是企业必须按事先规定的标准向国家上缴利税,三是企业经营亏损时不能随意获得国家的财政补贴,四是企业必须严格遵守各项契约(包括信贷契约、商业契约等)。因此,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经过多年的改革实践探索,比较一致的观点是,股份制或公司制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模式。

但是,要把传统的国有企业制度改造成为股份制或公司制,还有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尤其是国有资产产权问题。比如:如何准确评估国有资产价值,以防止在转制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如何有效保障国家、集体和个人作为股东的合法权益,进而建立合理的产权激励和约束机制以及风险防控机制;如何管控国有股权交易,使国家、企业和个人能够平等分享国有资产增值利益;国家的股东职能应由政府的哪个部门代理,以有效避免可能出现的政企不分;等等。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标志着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即通过产权流动或转换推动资本流动和重组,使包括资本在内的各种要素可以根据市场需求从效益低的部门流向效益高的部门,进而促进生产的集聚与集中以及效率的提高。与此同时,在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过程中,还存在“一股独大”的现象,即国有股占绝大比重,導致股份制或公司制改造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还需要为重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和民营企业进入创造有利的条件。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必须强调的是,国有企业改革离不开市场化的推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任何权利的获得都应通过市场交换实现,所有权也不例外。不完全的市场条件必然导致不完全的所有权形态,扭曲的市场关系必然造成扭曲的所有权关系。所以,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

进一步从产权制度改革来看农村改革与国有企业改革的差异性。表面上看农村土地产权改革和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具有相似性,都是“两权分离”关于“两权分离”的合理性和合法性,需要从理论上厘清所有制与所有权的关系。西方经济学离开所有制关系谈所有权,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马克思提出了科学的所有制和所有权理论:所有制是一个经济范畴,是一系列经济关系的产物,所有权则是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所有制关系包括归谁所有、归谁占有、归谁使用、归谁受益,其主体是同一的;所有权也包括归谁所有、归谁占有、归谁使用、归谁受益,但与所有制不同,所有权的主体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分离的,即分属于不同主体。马克思把所有权关系或财产关系定义为“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7]。既然是法律用语,法律可以对此作出具体的规定,进而使所有权与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相分离有了法律依据。(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但两者的“两权分离”所带来的委托代理成本具有本质区别。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的不一致,所有权人把资产或资源委托给经营权人经营,就会产生代理关系带来的代理成本,使经营者的经营方向有可能偏离所有者的目标。农村土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承包农户则是集体成员,经营者与所有者的目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加上农业家庭生产经营规模及监督成本较小,因而农村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几乎没有代理成本;同时,包干制使农户的经营绩效与其自身收益密切相关,进而极大地激发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和经营活力,也为农民走向市场扫除了障碍。而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相对于“农民集体”,“全民”更为抽象,也有更多的目标取向,导致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可能具有较大的不一致性,加上企业生产经营规模较大、组织运行较复杂,监督成本也较高,因而国有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会产生较大的代理成本;同时,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收益与经营绩效的关联度相对较小,其努力程度也难以衡量,如果没有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但可能产生激励不足问题,还可能引发寻租、利益输送等弊端。此外,由于国有企业的特殊性和政府干预的惯性,简单的“两权分离”并不能使国有企业转变为真正的市场主体,还需要在诸多领域进行相应的市场化改革。可见,公有化程度越高的领域,改革的难度越大,产权越难明晰,越难与市场经济接轨。因此,某种意义上讲农村经济制度变迁是一步到位的,并在短期内取得了巨大成效;而国有企业改革面对的利益关系要复杂得多,需要逐步推进,其短期绩效也逊色于农村经济制度变迁。

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经济制度,要实现从计划经济制度向市场经济制度的转变,其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是难以想象的,阻力也是相当大的。加上没有现成的经济制度和经验可供借鉴,中国的经济制度市场化变迁没有一下子全面铺开,而是在实践中探索前进,选择了以点带面、以局部带动全局的制度创新路径。这种以局部带动全局的制度创新在地域上表现为:先在条件较好的地区通过发展市场经济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再通过辐射效应带动全国的经济增长和市场经济发展;先在有条件的地区进行改革试点,再推广到全国。具体来讲,最为典型的就是根据不同阶段改革开放的需要,相继建立了经济特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新区以及自由贸易试验区等。

为了在经济制度变迁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同时保持经济发展的稳定,就必须从计划经济制度较为薄弱、市场经济制度较易建立的地方开始,经济特区应运而生。1980年中国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1988年又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是以引进外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为主的区域,一般设置在地理位置较为优越、公有制经济(尤其是国有经济)比重较低、计划经济制度较为薄弱的地区。这些地区受传统计划经济制度制约较小,非公有制经济尤其是外资经济比较容易发展。在当时投资环境较差的情况下,为了吸引外资,中央赋予这些地区特殊优惠政策,包括税收优惠、金融优惠、土地厂房使用权优惠、固定资产折旧优惠以及放宽外汇管制等。这些特殊优惠政策对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引进外资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也构建了经济特区独特的经济竞争优势,使经济特区以超常速度实现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并有效带动了全国的经济增长,也为全国的改革开放起到了“窗口”和“试验田”作用。在经济特区实行特殊优惠政策,固然对突破旧制度、建立新制度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却不符合市场经济所固有的公平竞争规则,不符合经济制度变迁的最终目标。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特殊优惠政策的覆盖面将越来越狭小直至消亡,而普惠政策的覆盖面将越来越宽大直至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又先后建立了一批包括深圳、厦门经济特区在内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经济制度变迁从重点突破、单方面改革向综合配套改革转变的必然产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必然选择。顾名思义,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核心在于全局性、系统性、链条性,要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以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城乡、生态等方面多领域进行制度创新,形成相互补充、相互配套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以增强各方面、各领域、各层次的协调性,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中央选择有一定代表性又符合条件的地区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并把解决各地区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矛盾与攻克全国性制度创新难题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全面系统的制度创新,率先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为全国其他地区的综合性配套改革发挥示范作用。应当说,创建经济特区和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都是为了促进计划经济制度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转变。如果说经济特区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開辟了道路,那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则是与经济特区一起,为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创造条件[8]。

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规模效益的存在决定了市场经济是开放的。随着对外开放的逐步扩大,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市场经济与外部的市场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为了适应新时代经济制度创新和进一步扩大开放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国范围内相继建立了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深化制度创新和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高地,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通过深化改革加快商品、服务、人才、资本、技术、信息等的国际流动,通过市场机制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同时,要从商品和要素市场的开放上升到市场规则的开放,不但要学习发达国家好的经验,也要坚持和推广自己好的做法,还要为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的完善和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优化作出积极贡献。截至2020年9月,各地自由贸易试验区已形成260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为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也有效促进了国内经济制度的市场化变迁。

中国经济制度变迁具有明确的市场化方向,目的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就要求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但需要逐步推进,还要求制度变迁是系统性的。这里基于中国市场体系的发展,进一步说明中国经济制度市场化变迁的渐进性与系统性。高标准的市场体系要求实现市场准入畅通、开放有序、竞争充分、秩序规范:国内市场统一,不仅仅是地理空间上的统一,还包括市场规则的内在统一,要消除各种行政障碍,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市场开放不仅仅是对外开放,对内也要开放,即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和部门之间相互开放,形成跨部门、跨地区、跨城乡、跨行业的商品和要素资源自由流动的统一市场体系;完整的市场体系不仅包括消费资料和生产资料的商品市场,还包括资本、劳力、土地、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不仅包括现货市场,还包括期货市场。完整的市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分阶段逐步推进,进而具有渐进性、顺序性,具体表现为商品市场发育、要素市场发育和期货市场发育三个不同阶段。

与计划经济制度相辅相成的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只承认消费资料是商品,不承认生产资料是商品,更不承认要素是商品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商品关系“只限于个人消费品”。。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把商品的范围从消费资料扩大到生产资料,但也明确提出“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不是商品,土地、矿山、银行、铁路等等一切国有的企业和资源也都不是商品”。因为这涉及要素和资源的核心问题,即所有制问题。然而,经济制度变迁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通过放开包括消费资料和生产资料的购销和价格,使商品供给根据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而变化,使供给与需求相匹配,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这就要求要素配置也要市场化,让要素能够根据市场信号进行自由流动、重新组合和优化配置。没有要素市场对资源进行市场化配置,只能发挥微观组织的比较优势,无法通过要素的自由流动提高要素生产率和报酬率。此外,要素市场还可以通过地区间、城乡间的要素流动和配置,缩小地区间、城乡间的差距。因此,没有充分发育的要素市场,也就没有完整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一个重要理论创新,就是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由“基础性作用”上升到“决定性作用”,从而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理论基础[9]。202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正式发布,这是中央关于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第一份文件。

在中国经济制度变迁过程中,消费资料市场、生产资料市场、要素市场和期货市场的发育呈现明显的渐进性和顺序性,要素市场、期货市场的发育相对滞后。要素市场发育滞后,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主观方面的原因主要是:认为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基本特征,公有的土地是不能买卖的;劳动者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主人,劳动力不应当成为商品;既然土地和劳动力这两个最基本的要素都不是商品,不能进入市场流通,那么就不存在要素市场。客观方面的原因主要在于:新中国成立后选择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追赶型经济发展战略,而重工业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在当时的条件下所必需的资本原始积累只能由“三农”来承担,其主要途径是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和城乡要素价格剪刀差,这就必然会抑制农村要素市场的发育,比如严禁农村劳力、土地在市场上流通和交换。中国“三农”问题之所以长期得不到解决,要素市场发育滞后是其中重要的原因。长期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在供给侧。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供给侧和需求侧都有影响,但并没有改变供需关系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供给侧。只有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才能促使要素从低效领域向高效领域流动,提高要素质量和要素配置效率,推进经济发展动力转变、效率提高、质量提升,从而不断优化供给结构。而要发挥市场在资源(或要素)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健全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就必须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步伐,推动政府从“定价格”向“定规则”转变。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要素流动都要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直接干预,通过市场竞争形成要素价格,进而调节要素市场的供求关系,优化要素资源配置。

随着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形成与发育,客观上要求建立规避市场价格风险的机制,以防止市场供求和价格变化对经济社会正常运行造成的严重冲击。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规避和转移市场价格波动风险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借助于政府的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特别是经济手段,即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矛盾,实施不同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但过多的政府干预,不利于市场的发育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另一种是借助于市场经济所特有的自我调节、补偿和平衡功能,将价格波动风险进行分解和转移,比如由风险投资者承担,这主要是通过期货市场来实现。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相辅相成,是现代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基本功能有两个:一是规避价格波动风险,即通过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有效分解和转移现货市场中的价格波动风险;二是提供较为正确稳定的预期价格信号,减轻和削弱资源配置中可能出现的盲目性和短期行为,使价格信号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积极作用。因此,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还需要积极发展健康的期货市场。

除了各类市场发育程度参差不齐,要素市场和期货市场发育明显滞后外,当前中国市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还面临诸多难题,主要包括:一是与城乡二元制度结构相联系的城乡市场分割仍然存在,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有待完善,若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城乡差别不断扩大的趋势将难以扭转;二是由行政分权和财政分权改革造成的市场分割较为严重,地方和部门利益膨胀限制了要素在地区间和部门间的自由流动,不利于区域和产业协调发展,也不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三是如何解决数据要素的确权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将数据作为一种新型要素提出,目的是促使其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当前中国制造业面临比较优势明显削弱的挑战,要重塑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必须加快推进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但是,数据交易中如何确權、单位是什么等问题尚在探索之中。,还有待于深入研究;四是市场规则建设滞后,市场交易行为不够规范;等等。由此可见,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需要积极推进经济制度的市场化变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还很艰巨。

习近平同志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获得巨大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我们既发挥了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也是改革开放后从传统计划经济制度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转变的结果。中国经济制度的变迁起源于农民自发性的需求诱致型制度创新,从一开始就具有鲜明的市场化取向,并逐步而坚定地系统化推进:以农村经济制度变迁为突破口,尔后逐步推进城市经济制度变迁;从制度外增量改革入手,尔后逐步推进制度内存量改革;从政策性调整入手,尔后逐步推进制度创新;从局部性制度创新入手,尔后逐步扩大到全局性制度创新;从塑造真正的市场主体到构建完整的市场体系再到制定有效的市场规则,建立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种渐进性式的经济制度变迁,之所以以传统计划经济制度较为薄弱而又受传统计划经济制度压抑较为严重的农村为突破口,从农村到城市,从增量到存量,从政策到制度,从局部到全局,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是为了更好地协调各经济主体的利益关系,减轻改革阻力,以维护制度变迁中的经济社会稳定。同时,这种渐进性式的经济制度变迁也坚持了党的领导,坚持了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了人民主体地位,党和政府对家庭承包经营等自下而上的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进行了充分肯定、积极推广和科学优化,并自上而下地推动了城市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等系统化的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正是由于上述原因,中国的经济制度变迁不但实现了从传统计划经济制度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转变,而且还实现了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但仍需不断完善,而且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将面临更多更大的利益关系调整,可能会有更大的阻力。今后的经济制度变迁也必须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根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市场化方向,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也要处理好各方利益关系。新时代的经济制度变迁要着眼于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也要放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济发展必须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经济制度变迁,一方面要进一步促进生产力进步,实现充分发展;另一方面要平衡好地区间、部门间、群体间的利益关系,实现协调发展。在促进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经济制度变迁也要促进高水平高层次对外经贸发展,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强。在新冠疫情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等的冲击下,世界经济下行而中国经济独好,反映出中国的市场经济至少在集中力量办大事、减缓经济波动、缩小贫富差距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基于市场化方向,中国以往的经济制度变迁学习和借鉴了发达国家发展市场经济的有益经验,今后也需要学习和借鉴,但更应挖掘本土经验并进行系统化集成,以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优势。因此,应将中国市场经济的实践优势上升为制度优势和理论优势,为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制度变迁提供借鉴,并为世界经济运行机制的完善提供中国方案。

参考文献:

[1]许经勇.论我国的渐进式改革[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1995(6):1-8.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邓小平思想年编(1975—1997)[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4]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5]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832.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82。

[10]习近平.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j].求是,2020(16).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转让在商业领域中广泛应用,可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发展。不同行业和领域的转让案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转让的实际操作。甲,乙双方经协商一致,对商标权的转让
在写心得体会时,我们可以对自己的不足进行分析和改进。9.以下是一些启发性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把握写作方法和技巧。被称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莫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对于学生而言
在工作和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有不同的收获和体会,总结下来可以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分享一些感人肺腑的心得体会,让我们一起感受他
个人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个人成长、进步和经验的总结和概括。下面是一些写作高手的个人总结作品,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并学习他们的写作技巧。从7月13日开始,截至8月30
心得体会是我们与他人交流、分享的好机会,可以让我们从他人的经验中获益。下面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文段,读完后或许可以给我们的写作带来一些灵感。作为一名参加了DDI
教师总结可以帮助教师发现问题,制定改进措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一些教师总结范文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和思考能力。我们的培训终于要结束了,既高兴又有
培训心得体会是培训过程中的一次回顾,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和提升空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这些范文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启
一个月的工作总结是对自己工作态度和效率的一种检验,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小编整理了一些月工作总结的典型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总经理是公司的业务执行的
透过更多申请书,你可以突显自己的优势和亮点,吸引招聘者或学校的注意力。范文中的经典案例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申请书的结构和要素之间的关系。__社保局:兹有我公司_
通过个人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职业能力和发展潜力,为自己的职业规划提供有力的依据和指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个人总结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
月工作总结有助于改进工作方法和提高效率,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小编整理了一些有关月工作总结的案例和参考资料,供大家学习和参考。时间飞逝,不知不觉中,进入校青协组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的感受、领悟和得失进行总结的一种方式,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反思和成长。以下是一些学者们的心得体会,他们在不同领域的研究中积累了
心得体会是我们思考和反思的结果,有助于我们不断提高自己。心得体会范文3:通过这次旅行,我深深感受到了自然的伟大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要学会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与
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我成长和进步的总结和回顾,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一些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郑州,是中原地区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发展制定更明确的目标。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方面的参考和帮助。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学习和工作中心理和情感状态的总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心态。心得体会范文7:在生活中,我发现积极乐观的心态对于解决问题和面对挫折非常
优秀作文是作者用文字创造的艺术品,能够打动人心、留下深刻印象。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以下优秀作文的片段,感受写作的魅力与力量。炎炎夏日,灼人的阳光透过荫郁的行道树,投
活动方案的制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调整和变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活动方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20xx年即将结束,20xx年的钟声即将敲响
在撰写报告范文时,我们需要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保持文字简明扼要,同时要准确传达我们的观点和意图。看过以下报告范文,你可能会对写报告有更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实习报告可以帮助我们回顾实习期间的经历,并对自己的成长进行反思和总结。接下来是一些实习报告范文的分享,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和思路。这些范文都是来自于一
幼儿园工作计划的制定是幼儿园整体管理的基础,它对于教师和幼儿园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工作计划范文,仅供参考。新的学期又是一个新的挑战
总结范文是在整理、概括一段时间内的学习、工作或生活表现的文章。下面是一些关于总结的精选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____年,我县分公司在省、市公司的
幼儿园小班的课程设置涵盖了语言、数学、科学、艺术等多个方面,旨在全面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范文展示了孩子们在情感交往、语言表达、动手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变化。
通过心得体会,我能够发现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优势和劣势。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写作的灵感和思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新时代
在解决这个难题的过程中,我触到了自己的局限性,并学到了新的解决方法。以下的心得体会范文包含了各种不同领域和主题的思考和总结。在参与辅警工作的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
通过总结工作心得体会,我们可以与他人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共同提高工作效能。下面是一些匿名作者分享的工作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对大家的职业发展有所启发。
通过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思考和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路径和目标。以下是一些关于月工作总结的实用技巧和经验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2在日常监管服务中,敏感
优秀作文能够用简单的话语表达深刻的思想,给人以启示和思考。优秀作文是在文学艺术创作中表现突出、思想深刻、语言精炼的一种文学体裁。优秀作文通过精妙的叙述和条理清晰
工作总结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工作中的亮点和成功经验,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接下来是一些办公室工作总结的范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xx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
工作计划的制定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小编精心挑选了一些成功的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启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主持词还需要关注会议的时间安排和流程,以确保活动的高效进行。以下是一些值得推荐的总结实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思绪。男1(肖予涵):亲爱的爸爸妈妈女1(
转专业申请书的撰写过程需要提前规划和准备,建议申请者在起草前进行充分的背景调研和资料收集。以下是一些成功转专业申请的经验分享和范文示例,希望能为你的申请提供帮助
范文的写作风格和语言运用可以启发我们的创造力,让我们的写作更加生动有趣。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写作上常见的总结表达方式,供大家参考借鉴。同志,现任我单位职务,为法
回顾自己的工作经历,我发现通过写工作心得体会,我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优秀的工作心得体会范文吧,或许能够给大家在写作时提供一些思路
心得体会是通过对某个经历或事件的思考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成功人士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思考与启示。
计划书是实现目标的重要工具,我们需要准备一份周详的计划书了。下面是一份经过认真筛选的计划书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引导语:制定奖励员工的方案,可以表
总结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汲取经验教训,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精选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为期一年的实习
幼儿园教案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资源进行设计。以下是幼儿园教案的一些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能用轻快的声音清晰
范文范本中的优秀总结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总结的写作特点和规范。下面是一些精心整理的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为规范我院学生暑假
一个良好的办公室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我们制定优先级,让重要的事情优先得到处理。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办公室工作计划的写作技巧和要点,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在社团活动中,我们可以接触到各种社会资源,拓宽视野。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团活动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大家写总结提供一些帮助。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的得失和感悟,它能够帮助我们不断成长和进步。以下是一些对于心得体会的精选范文,大家可以阅读一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写作的灵感。
合同协议是一种以明确约定为基础的法律文件,它规定了双方在特定事项上的权利和义务,对于保障合作关系的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我认为我们需要起草一份合同协议了吧。以下是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对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未来的发展有了更明确的规划。以下是一些著名学者和作家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考。
承包合同的签订应当充分考虑项目的特点和需求,确保合同内容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承包合同的范文收录了一些常用的条款和表格,供大家参考和使用。发包方:_________
心得体会是在一段时间内对所经历、所学习的心情和收获进行总结的一种表达方式。希望这些心得体会范文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引发更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在幼儿园小班,孩子们开始接触各种教育活动,培养认知、情感和社会交往能力。以下是幼儿园小班的一些优秀学生的感言和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1.获得听故事的乐趣。2
写读后感可以让我们对所读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使我们更好地掌握内在的思想脉络和表达方式。接下来是一些精选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的写作带来一些启示和灵感。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记录下来,为以后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参考。这是一些年轻人的心得体会,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积极探索,获得了宝贵的经验。
教学计划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果。教学计划范文的详细描述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相关教学理论和方法。1、初步了解形声字声旁
一份出色的申请书可以让我们的个人形象更加立体,让招生官或雇主对我们刮目相看。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申请书的佳作,了解他们的亮点和成功之处。尊敬的学院领导:
优秀作文的背后往往有作者在观察、思考和经历上的付出,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读者真正感受到作品的价值。接下来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片段,不妨一起欣赏,感受其中的文学魅力。
在幼儿园中班,孩子们逐渐培养起自理能力和独立性,为将来的生活做好铺垫。以下是幼儿园中班的教师们精选的一些绘本故事,希望能让孩子们更加开阔眼界。引导语:幼儿语
在现代社会中,公司是各种行业中最常见的组织形式之一。公司是一个经济组织,致力于生产和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在现代商业社会中,公司起着关键的经济和社会作用。公司的目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思考自己的学习方法、工作技巧和人生态度。在参加英语演讲比赛的过程中,我明白了语言的力量和自信的重要性,心得体会是对这段经历的一
心得体会的撰写过程中,可以探索和思考问题的根本原因。"通过心得体会,我明白了工作中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因此我要努力发展自己的合作能力,为团队的成功做出贡献。"
优秀范文是在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进行总结和概括后,能够展现出杰出的写作水平和思维深度的一种书面材料。现在为大家推荐一篇出色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灵感和
在写心得体会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为今后的改进和提升提供指导。接下来是一些优秀学子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幼儿园见习心得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不足,寻找改进的方法。下面是一些来自不同领域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家可以借鉴其中的经验和思考。作为一名环保爱好者,我一直在关注着周
培训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问题,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培训心得体会,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思路。
通过学期工作总结,我们可以总结出一定的学习和工作经验,为今后的发展积累经验。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学期工作总结的写作特点和要求,以下是一些经典的范文供大家参考。
党员心得体会可以反映党员在具体工作中的实际情况,有助于推动工作的改进和提升。这些党员心得体会是对党的事业和社会发展的思考和总结,愿你从中获得借鉴和启发。
心得体会的写作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在工作、学习或者生活中的不足和进步。以下是小李在社会实践中所得到的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启发。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饮酒作为一种社交活动,已经在我们生活中司空见惯。然而,
在医院工作中,制定一个合理的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时间和资源。小编整理了一些医院工作计划的案例和经验,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借鉴。高举中国特色社主义
总结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分享他人的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所著,其中第十五章是其中
银行业的创新不断推动着金融业的转型升级,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银行是一种金融机构,为个人和企业提供存款、贷款、支付和投资等服务。如果您发现账户异常或遇到诈骗行为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这些心得体会范文涵盖了不同主题和领域,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思考。汽车作为现代社
撰写心得体会可以使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法,从而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不断改进。小编特别整理了一些精彩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和评论。
通过总结心得,我们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策略,充分发挥自身优点,改进自身不足。9.以下是一些启发性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把握写作方法和技巧
社区工作总结是对社区工作目标的达成情况以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进行客观记录和分析的好方法。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社区工作总结不同的风格和表达方式,希望能
写更多申请书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过程,通过反复修改和改进,我们可以逐渐提高写作水平。在参考别人的申请书范文时,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使
卫生工作总结可以对卫生工作的质量、安全和效益进行评估,为改进和优化卫生服务提供依据。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卫生工作总结的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在学习中,我意识到需要不断调整学习方法,才能更高效地获取知识。这是一些优秀心得体会的精选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撰写自己的心得体会有所帮助。在我教学的千万个日日夜夜
范文范本的编写可以借鉴历年来考试作文的题目和范文,力求简明扼要且富有表现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高写作水平。光阴似箭,一晃一年的高
青春是蓬勃发展的季节,我们应该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迎接挑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春成长,让我们一起领悟其中的价值和意义。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高一
心得体会的撰写过程中,可以探索和思考问题的根本原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几篇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宣讲党史是我们
护理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以确保病人的安全和舒适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护理工作中常见的疑难问题和解决方法,希望能够帮助护士们更好地应对挑战。
总结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更好地把握学习和工作的重点,从而提高效率和质量。8.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在写作中带来一些新的思路和触发。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制定出改进的方法和策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学习和生活中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和启发。
写心得体会是一种对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反思并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通过更多申请书,我们可以展现出自己的诚意和热情,让对方认识到我们的价值和潜力。在写作申请书的过程中,不妨借鉴这些范文的结构和表达方式。xx市国土资源局xx分局(
心得体会的写作可以帮助自己在各个方面有所提高,真正实现知行合一。通过阅读这些心得体会范文,我们可以获得一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自己的学习和工作。
公司是一种经济主体,它可以承担责任和风险,并享受相应的收益。以下是一些公司的社会责任实践和公益项目,值得我们学习和支持。xx领导:我因为最近流感横行,而不慎中招
通过班主任工作总结,我可以发现学生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的潜力和优势,从而更好地引导他们的发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班主任工作总结范文,相信会帮助大家更好地总结
服务月旨在促进志愿者文化的传播,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接下来,我们邀请大家一起来看看几篇优秀的服务月总结范文,一起探讨总结的写作技巧与方法。
在撰写合同时,可以参考合同样本以确保合同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在下文中,我们将为大家展示一些行业内常见的合同样本。乙方: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一致,由乙方负责为甲方在_
心得体会是个人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一种概括性总结。接下来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寒假中旬,便迎来了春节。和家人聚一下餐、收一些红包,
心得体会是通过对某一经历或活动的思考和总结,从中获取到的宝贵经验和领悟。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个人素质和能力。我觉得写一篇心得体会对于个人成长和进步
通过申请书,我们可以展示出自己的研究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才能。以下是一些备受推荐的更多申请书范文,可以给我们带来灵感和启示。您好!我向学院申请外出联合培养的
活动总结可以激发我们对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进而推动我们在下一次活动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推荐几篇值得一读的活动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灵感和启
活动策划需要考虑活动的目的、参与者、资源及时间等方面的因素。接下来是一些优秀的活动策划案例,大家可以从中学习和借鉴,提升自己的活动策划能力。为庆祝第______
教学计划应该具备可操作性,能够帮助教师顺利完成课程目标。以下是一些经过实践验证的教学计划,它们的有效性得到了学生和教师的一致好评。音乐教学是初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参
保密协议是在各种行业和组织中常见的一种合同,旨在保护敏感信息的泄露。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保密协议范文,供大家参考。这些范文涵盖了不同行业和情境下的保密协议,可
通过撰写培训心得,我们可以回顾整个培训过程,梳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以便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几篇优秀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通
教学计划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时间,提高教学效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计划模板,供大家使用参考。字词:重点句子:松鼠跑得太慌张,腰被帽子上的绸带缠
教学计划是课程开展的基础,它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时长等方面的安排。通过阅读这些教学计划范文,教师可以获得一些教学设计的灵感和思路。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
幼儿园工作总结是对幼儿园工作的深入思考,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工作水平。以下是根据多年幼儿园工作经验整理的幼儿园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培训心得是将培训内容与个人实际应用相结合,进行反思与总结的一种方式。学员们纷纷写下了自己的培训心得,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和思维深度出发,分享了自己的学习感悟和心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