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的写作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在以后的学习或工作中加以改进。通过阅读以下心得体会范文,我们可以从中找到共鸣和启发,加深对于某一主题的理解和思考。
热门陶行知教育文集心得体会范文(18篇)篇一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他对于教育的研究和实践给当今的教育事业带来了很多启示和贡献。在他的教育理论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该观点一经提出就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热烈的争议和广泛的讨论。本篇文章将深入探讨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并且结合自身的教育经验与思考,对于该观点进行分析和探讨。
陶行知是20世纪中国教育界的杰出人物,他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不仅是中国教育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国际教育领域中备受尊崇的一个重要理论。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某种具体的技能或知识”,这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所在。在他的教育方法中,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学生主动参与、互动、探索、创造和批判的过程,而不是被动获知、复制和接受的过程。他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是一种把教育的核心放在学生发展上的教学方式,是一种注重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全面、有机的教育方法。
第二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的理论与实践。
全球许多教育学家和实践家,从陶行知的教育观得到启示,积极探索和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该教育观主张学校和教师不应该是简单地教给学生什么,而是应该陪伴学生一起去发现、去创造、去实践。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从自身的经验、观察、问题、猎奇出发,积极地参与课堂中的探究活动,建构知识体系和认知结构以及技能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自主和创造,这不仅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也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科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养。
第三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的优点和局限。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具有很多优点,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它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和信息,而是能够主动探究和发现问题的本质和讲解的背景。此外,学生还能够充分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自主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然而,同时也有不少人认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的局限性较大,它跟学生的课程知识普及和课堂行为规范的根本并无矛盾,但是个别情况下,会有学生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下变得更为自由,可能导致某些学生或班级失去了基本的学习纪律和规范,无法正常接受普及教育。
第四段:需要加强的方面和具体做法。
陶行知所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提供了新的教育思路和引导,但是也需要我们加强和完善一些方面。首先,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也应该有系统的学科知识储备,这需要学校和教师提供严格、系统的课程知识普及,并注重学生的理论学习。同时,学生和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学科研究,如认知心理学或教育科技的研究。此外,育人员应该注重构建学生的行为规范,包括爱国、良知、公德、勤俭、诚信、尊敬等方面的教育,以修身立德为基础,为德育深入的有意义的注脚。
第五段:总结和展望。
陶行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对于当今教育事业的推进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考教育的新思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和实践的缩影。它以其新颖、先进的理念、科学、灵活的实践方法,具有极大的创造性和实践性。我们相信,在不断扩大教育资源的背景下,如果认真理解和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依托科学技术和教育方法的共同发展,一定会打开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让学生真正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热门陶行知教育文集心得体会范文(18篇)篇二
最近我读了《陶行知教育文集》一书。陶行知是一位为世人敬仰、怀念的人民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他以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给我们以启示和教益。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肺腑之言反映出他将自己的一生无私奉献于中国教育的精神,感化和教育中国一代又一代人。“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也是他的教学论。
他,一位在美国受过多年教育的学者,回国后却放弃高官厚禄毅然跑到乡下办学,并终身致力于平民教育,这就是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界最早认识到农民教育问题重要性的人,是最早广泛提倡妇女也有平等受教育权利的人,也是第一个开办乡村幼儿园的人。他的主要教育观点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教学十几年来,今日我才开始直面大师,进行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与教育的智者展开对话。在书中,我开始感受着一次又一次思想的激荡,反思着过去有意无意的教育行为,专业发展的困顿,教育理论的薄弱,文字表述的欠缺,都是作为教师的我必须面对的。
读陶行知,时而有着教育的共鸣,时而感觉没有多少碰撞。可以这样说,《陶行知教育文集》更是一本在当时环境下中国国内进行教育改革的各种教育观点的杂烩。他的语言,在读了经典文学之后,会觉得他的语言像一个脱离了文言文的学生正在学白话文,尤其是那些诗歌,实实在在的白话而简易。但是在读了学校老师搜集的陶行知名言之后,我才突然醒悟,我对陶行知了解得还太少太少。无论批判还是继承,我都要继续读他,感受着他的教育实践脉搏,学习他的生活教育理念,感受着他那颗火热致力于教育改革的心。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在上学的时候听到最多的话。我们问老师:为什么我们学校要叫行知艺校?行知是谁?老师就对我们说:陶行知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是陶行知先生让中国教育事业向前迈了一大步,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他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办中国人民所需要的教育。这本《陶行知教育文集》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文章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平民教育”、“学校观”、“创造的儿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经过八十多年的考验,不仅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今天的`中国教育改革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1927年陶行知在南京创办的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开辟了同一条改造中国教育的新路,创立了“生活教育”学说,使教育贴近人民大众,参与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的文化和科学水平,立志做第一流的人物,“不能舍身实验室,亦当埋骨边疆尘”。“生活教育”学说是从中国土地上生长起来的,富有时代特色,受到进步教师和劳苦群众的欢迎,引起了世界教育家的注目。直到今天,陶行知所创立的“生活教育”仍很中肯、新鲜,仍有进行试验的价值。这一方面说明陶行知视野的宽广,研究问题的深入,另一方面也说明教育界旧习惯势力之大。老教育观念改变之难!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也让我感受到了在教育教学中让学生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在传统的教育中我们让学生读死书,让他们以考试分数为目的,以分数来分学生的好坏。陶行知形象得把传统教育比喻为吃人的教育。例如有一则漫画这么形容的:一幅图:学校开学了,学生带着长方形,正方形,六边形等等各种形状的脑袋进入学校;另一幅图:他们毕业后,一个个带着圆形的脑袋从学校走出来。这个漫画形象的表现了传统教育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以传受知识为已任,学生以接受知识,应付考试为追求的目标。生活教育他则教人做人,他要教人生活。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他第一就注重健康,他反对杀人的各种考试。这是我们现在所追求的教育,新课标中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活起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自主。他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现代学习方式,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多么的重要。现代的教育必须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上取得和蔼发展。
热门陶行知教育文集心得体会范文(18篇)篇三
陶行知先生,中国教育家和革命家,被誉为“教育界太阳”。他扎根基层教育事业多年,积淀了丰富的教育心得。陶行知先生主张以爱为基础的教育,注重学生素质和品德的培养,他的教育心得给了后来的教育者许多启示和借鉴。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探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心得体会。
首先,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师的爱是教育的灵魂。他常常告诫老师们要爱学生,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是有事业有前途的人。他认为教师的爱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和力量,使他们充满积极向上的动力。他自己也是以身作则,时常与学生密切交往,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心得告诉我们,教育需要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激励,才能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
其次,陶行知先生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修养。他认为优秀的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格和品德。他要求学生做一个有责任心、有担当的人,他在教育学生时注重道德的培养,教育学生尊重师长、尊重他人,并且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操守。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心得告诉我们,培养良好的品德是教育的基础,只有具备良好品德的学生才能够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再次,陶行知先生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他认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他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他在教育中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潜能,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心得告诉我们,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此外,陶行知先生强调教育要注重实践。他认为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最好方法,只有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真正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教育。他鼓励学生要勇于实践,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他也鼓励教师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具体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心得告诉我们,实践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最后,陶行知先生主张用教育改变世界。他认为教育能够改变个人的命运,也能够改变社会的进步。他相信只有良好的教育才能够培养出有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公民,他希望教育能够培养出能够为国家和人民作贡献的人才。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心得告诉我们,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够真正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心得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他的教育理念以爱为核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品德培养,强调实践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他的教育心得提醒我们,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需要教师的爱和关心,需要关注学生的品德和发展需求,也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唯有如此,才能够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热门陶行知教育文集心得体会范文(18篇)篇四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近代教育家、文化名人和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创办了南开大学,推动了新文化运动并在民间教育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他长达50年的教育生涯中,他致力于普及教育,促进人民群众的素质和文化水平提高。本文主要探讨陶行知普及教育的心得体会,探讨他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以及对普及教育的贡献。
第一段,先让读者了解一下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那就是重视人的自由和个性发展。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和个性特点,这些特点应该得到最大的尊重和发展。陶行知主张以人为本,将个体置于教育的中心,坚信“教育的中心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和教育家”。他也一直强调加强自学能力的教育,认为学生应该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来获取知识,而不是单纯地接受别人的观点和想法。
第二段,探讨陶行知普及教育的方法。陶行知在普及教育方面采用了多种方法。他大力推广识字运动,通过组织各类识字班和办学校来推广全民国民教育。另外,为了改善下层人民的生活,他还倡导农民教育和提供职业培训。通过这些方法,他能够切实地提高人们的文化水平,并帮助提高社会的整体素质。
第三段,探讨陶行知对普及教育的推动。陶行知的普及教育思想和方法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推广。例如,在中国共产党的早期,他的教育思想被广泛应用于农村教育,帮助推动了一些废止文盲的计划。在更广阔的社会范围内,他还创办了一些公共教育机构,例如大学生村落招待所、劳动教育站和民间教育中心等,使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教育。
第四段,探讨陶行知的普及教育对于社会有何益处。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对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首先,普及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们的素质和知识水平,让每个人都能够实现自己的潜能。其次,普及教育能够缓解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平等现象,让更多人有机会享受到公平的机会。最后,普及教育可以帮助提高社会的整体素质,使整个社会更加文明、更具创造力和更富有核心竞争力。
第五段,总结陶行知普及教育的贡献以及对未来的启示。陶行知普及教育的思想和方法是我们开展教育活动和推进社会发展的重要理论依据。他的教育哲学和实践成就,对我们推广普及教育、提高群众素质都有很大的启示,使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和普及教育的必要性。我们需要发扬陶行知的教育精神和影响,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推进教育革命和提高全民素质的事业。我们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思路和教学方法,使教育成为更为广泛的群众事业,为构建一个更美好的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热门陶行知教育文集心得体会范文(18篇)篇五
陶行知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也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教育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体悟,在向普通民众普及教育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至今仍深受人们尊重和爱戴。在学习陶行知的思想和理念的过程中,我深刻地领悟到了许多东西,并且将这些体悟转化为了现实中的实际思考和实践,下面是我的分享。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以人民为本,以民主、自由、平等为基础,注重教学实践和人文关怀。他强调教育要贴近生活和现实,不只是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全面的素质和人文精神。他提倡普及教育,让每个人都能受到教育的启蒙和智慧,使教育成为改变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手段之一。他的教育思想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仍是我们今天所追求的目标。
为了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付诸实践,我们需要积极投入到教育现场中去,贯彻落实陶行知的教育原则。比如,在教育实践中我们需要:
1、注重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实际运用能力。
2、使教育更加贴近生活,让学生更多地参与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
3、强调人文关怀,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自我成长。
4、倡导普及教育,努力让每个人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和启蒙。
除了在教育实践中运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外,我们应该更多地考虑运用陶行知的教育原则来指导我们的教育工作。以下几点是我认为非常重要的:
1、倡导与学生沟通的精神,注重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与共进。
2、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在学习过程中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自主权。
3、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与创造,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4、推崇团队合作的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第四段:运用陶行知的教育方法。
陶行知的教育方法非常注重实践和经验,他认为教育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和具体应用,注重实际效果与实践总结。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运用陶行知的教育方法:
1、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强调知识的整体性和应用性。
2、注重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在教学方法上更多地使用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材料和活动,为学生所喜爱。
4、注重育人,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责任心,树立正面的价值观和人格品质。
第五段:总结与展望。
陶行知在中国的教育界有着极高的地位和影响力,他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事业仍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借鉴和运用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切实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组织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使他们成为具有社会和人文精神的优秀公民和领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发展和挑战,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和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
热门陶行知教育文集心得体会范文(18篇)篇六
作为一名教师,多读些教育著作,多了解些教育理论是不可获缺的。假期之中,我阅读下载了名著《陶行知文集》,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思想体系的主旨。我们可以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中汲取丰富的养料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毕生从事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对后进生应有要有一颗爱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老师对后一进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在爱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爱的情感,用爱的情感帮助学生塑造人格。如开展“我与父母通信”活动,使学生们感受父母的爱,从而培养学生爱父母、爱他人的情感。情感是理智的基础,善良的心和爱他人、爱祖国的情操也是创新智慧的心理基础。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内涵十分深广,而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陶行知提倡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他的生活教育从内容上看是动态的,随环境和不同受教育者的变化而变化。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根据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怎么做.就怎么学,就怎么教”,而教学的中心是“做”即实际生活。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学都要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书本知识要联系社会实际,引导学生关心家乡的建设、国家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成就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这样,不仅使学生开阔了眼界,书本上的知识活了起来,而且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课外,指导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如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文艺节目,歌颂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学生们自编小报,自己写稿,自己设计版面,幼稚的作品中体现着学生们丰富的想象和创造。每组织一次活动,都有明确的目的、具体的要求和精心的安排,都力求收到尽可能好的实效。
创新教育是教育观念,又是具体的教学思想,它只有化作具体的教育教学的操作方法才能够实现。但教育教学无定法,因此它又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为此,今后我更要认真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牢固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主流价值体系观念,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以陶行知先生为楷模,学习他高尚的人格品质,求真求实求创造的教育理念,成为敬业爱岗、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创新务实的教师,为培养学生成为“真人”,并具有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一代新人而努力工作。
认真学习了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的思想,可以采用的做法是: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们从书本和试卷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去看社会、看自然、看生活;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闲置的双手动起来,去做事情,做到“学做合一”;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从“只听不思”中解放出来,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学会思维;解放学生的嘴——给他们说的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解放学生的空间——除了课堂学习,还引导他们走向课外,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给他们广阔的天地。
陶行知教育思想是宝贵的经验和财富,是我们学习、研究、继承和发展的永恒的课题,是创造型教师及专业发展义不容辞的责任。
热门陶行知教育文集心得体会范文(18篇)篇七
陶行知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他在教育领域的影响深远。他的教育主张强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发扬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在学习和了解陶行知的思想中,我有一些心得体会,从个人角度出发,对他的教育理念有一些认识和理解。
一、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个性和自由。
陶行知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开发人的个性和自由。教育应该遵循学生的兴趣和人性本能,让学生在自由和自主的氛围中成长。这与传统教育强调知识渊博不同。在我的学习经历中,我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老师过分强调课本知识,而忽略了学生能力和兴趣的培养。这不仅令学生感到被束缚,而且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成果。因此,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自由,不断发掘和发挥学生的个性和潜力。
二、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
陶行知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其所扶持的“民主教育”中,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还要学习如何实践和解决问题。这与传统教育侧重理论而缺乏实践有所不同。从我的经历来看,学生应该学习实用知识,不仅是为了应对考试,在实践中更加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发挥知识的实际价值。
陶行知强调教育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个地位不仅体现在教育中学生自我意识的自由,也主要体现在学生的主动性和自发性。在传统教育中,学生通常被看作是教师的受试者,而在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中,学生可以自发地参与各种活动,积极主动地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在我看来,这种学生主体地位的理念,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更多的成长和进步。
四、教育应该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陶行知强调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发展不仅包括学术上的提高,也包括对人生价值的感知和培养。他认为,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仅是知识的探索和学习,更是对自己人生价值的认识和意识形态的培养,这与传统教育所侧重的知识体系和职业能力培养并不相同。从我的理解和理解中,这种教育方法的优势,不仅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需要关注学生的意识形态,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未来的参与意识。
陶行知主张注重个性教育,这种教育方法与传统一视同仁的教育不同。陶行知认为,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交中都具有自己的个性,这个个性应该得到尊重和发扬。学生的个性非常重要,因为唯有个性才能让人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创造力。从我的角度来看,教育系统的个性化是一种必要的方式,对学生来说也是有益的,有助于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加自由、自主和有身心健康。
总而言之,在了解和掌握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后,我更加重视学生的自由、自主和个性的培养,并认为教育应该重视学生的实践和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同时,根据学生所具备的学习兴趣和人性本能,为学生在教育中打造一个方便、自由和开放的学习环境,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促进学生的创造和发扬人的智慧,最终让教育成为一个全面发展人的领域。
热门陶行知教育文集心得体会范文(18篇)篇八
陶行知先生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向人类贡献的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着名教育家。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实践,行知合一的师德风范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不愧为大家景仰的"万世师表"。先生的名言虽然朴实,却极富哲理,并且贴近我们的教育世界,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灵。先生的"为人、为学、为师"这六个字不知什么时候已悄然印入我的心田,深入到骨子里,给我强大的精神动力,增添了克服困难的勇气。为师先为学,为学先为人。
(一)"为人"诚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名言,意即身正才能师为人范。他道出了作为一名合格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文化水准外,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应有良好的道德素质。教师的道德品质,不仅是规范自己行为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用于教育学生的需要。教师职业的特殊在于育人,不仅用自己的学识育人,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道德育人;不仅通过自己的语言去传授知识,而且要用自己的灵魂去塑造学生的灵魂。陶行知主张教师要以身作则,“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躬亲共守。”他深信这种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以不倦的教诲,谆谆善诱,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陶行知先生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一生以身立教,辛勤耕耘,培育桃李,为人民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是啊!在学生面前,教师是一个榜样,是一本书,是一幅画,教师良好的人格魅力、高尚的道德风尚是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最重要的因素和力量。
(二)"为学"严谨。
教师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承担着重要使命,因此必须应该具备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努力发扬优良的学术风气和学术道德。当今时代,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每个人都需要加强学习、终身学习。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连接着文明进步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更应该与时俱进,不断以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学习是永远无止境的。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师应"发前人所未发,明今人所未明",提倡教师做一个发明家,不做一个教书匠。他提出的这种教师观正是我们当代教师所应追求的。
记不清曾有多少个夜晚,我端坐在桌前,以笔为伴,以书为侣,精心地设计着一份份教案,为某个教学环节苦苦思索,为突然闪现的灵感而喜悦。因为我清楚地知道对于要讲解的教材,只有深入钻研,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当我走进教室看到讲台下几十双眼睛晶亮如星星、几十张笑脸天真如蔚蓝的天空,我的心里特别地踏实。因为我知道,我窗前那盏疲惫的灯一定会照亮孩子们心中希望的灯!
和同事们的热烈切磋,到外面的取经学习,一本本教学理论、教科研杂志开拓了我的视野,汲取了宝贵的经验,为我的教学注入了活力。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游刃有余,就必须要善于利用时间,做一个严谨笃学的人,像海绵吸水那样孜孜不倦地学习,切实转变教育观念,与时俱进,通过刻苦钻研和积极实践,实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以新的姿态与新的风貌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为师"行胜于言。
陶行知先生曾精辟地指出:"行动是中国教育的开始,创造是中国教育的完成。"陶行知教育思想一个突出的特点,即是具有与时俱进的前瞻性、实践性和创造性。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培养人,造就人,发展人。一所学校,一个教师如果真正感悟学陶实质,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就会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不断创新,有所建树,实现陶行知提出的"教学做合一"之"做"。如果我们满足于一幅标语、一个口号、一种形式,则新课改就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
在新课程改革推进中,我总是鼓励自己多想一些困难,少一些畏难;多学一些理论,少一些空论;多做一些行动,少一些被动,自觉接受新课改"三个挑战",即教育观念的更新与挑战,教育角色的转变与挑战,教育方式及技术革新与挑战。在新课改实践中,养成剖析反思的习惯,创造性地解决教学实践问题,从而不断重塑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课堂教学是老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塑造灵魂,培养能力的前沿阵地,也是老师发挥才智,谱写青春乐章的立体大舞台。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未来社会的新型人才,也为了成就我们最美丽的事业,我愿意在三尺讲台上,为学生弹奏最美妙的人生乐章。
教师是一项需要献身的事业,也是一项充满激情的事业。"为人、为学、为师"都要全身心地投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陶行知先生的座右铭,也是他一生献身人民教育事业,寻求探索中国教育之光明大道的生动写照。当我再次咀嚼那一句句至理名言时,觉得做教师升华了我的"生活,铸造了我的信念,萃取了我的人生真谛,也让我看到了更高层次的幸福源泉。。
教师朋友们,让我们做一棵树吧,播撒绿荫的同时也壮大着自己;让我们做一条河,灌溉田地的同时也丰富着自我;让我们作一条路,虽然千压万踏也能延伸自我!
热门陶行知教育文集心得体会范文(18篇)篇九
读罢《陶行知教育文集》一书,掩卷沉思,顿觉获益匪浅。“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1、“生活即教育”
按照陶行知先生的说法,“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
2、“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真学。”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值得指出的是:“教学做合一”的“做”与杜威“从做中学”的“做”是有区别的。首先,陶行知所说的“做”是指“劳力上劳心”,反对劳力与劳心脱节。“‘做’字在晓庄有个特别定义。这定义便是在劳力上劳心。单纯的劳力,只是蛮干,不能算做,单纯的劳心,只是空想,也不能算做,真正的做只是在劳力上劳心。”其次这个“做”亦是“行是知之始”的“行”。陶行知指出:“教学做合一既以做为中心,便自然而然地把阳明先生的见解颠倒过来,成为‘行是知之始’,‘重知必先重行’。”他认为“有行的勇气才有知的收获”。可见陶行知的“做”是建立在“行”的基础上,是以“行”求知,强调“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
陶行知特别重视生活教育的作用,他把生活教育当作改造中国教育、社会的唯一出路。在陶行知看来,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传统旧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随手抓来都是学问,都是本领”,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陶行知把生活教育当作衡量教育、学校、书本甚至一切的标准。他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
3、“行是知之始”
一位在美国受过多年教育的学者,回国后却放弃高官厚禄毅然跑到乡下办学,并终身致力于平民教育,这就是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界最早认识到农民教育问题重要性的人,是最早广泛提倡妇女也有平等受教育权利的人,也是第一个开办乡村幼儿园的人。他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等教育思想今天仍在广泛推行。
每次读到陶行知的话时,我总会感叹,他怎么那么先知先觉?他怎么会总结出那么多精辟的话?“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仔细辨辨,妙哉妙哉!真正让我了解了陶公“行知”名字的用意!记得前一阶段,看到一则介绍:“蜗牛喜欢吃什么呢?”过去,孩子们要问爸爸妈妈,问老师,现在他们说:“喂喂就知道。”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喂养,孩子们发现蜗牛喜欢吃甜食,如草莓、香蕉、橘子等,而不喜欢吃芹菜、黄瓜等。孩子们把蜗牛喜欢吃的食物画出来贴在墙上,告诉全班同学。更有趣的是,孩子们发现蜗牛吃了草莓排出红色的粪便,吃了橘子排出黄色的粪便。经过反复的实验观察,孩子们得出结论,蜗牛粪便的颜色与吃的食物有关。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被称为“做中学”,受到孩子们的空前欢迎。这项教育改革实验有着鲜明的特点,它强调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和学习态度的培养,注重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和发现。
这场教育改革实验虽然是科学家发动的,但在教学中起主要作用的仍然是教师。在课堂里,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地对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在学生面前说:“我也不太清楚,明天我再告诉你。”“我不知道,让我们一起来做实验吧。”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亲知为一切知识之根本”这是做中学活动中“做”的灵魂,强调了“做”是“行是知之始”的行,行以求知,是获得知识的源泉。
手的操作和心智的操作与改变,是主动探究和学习不可缺少的两个重要条件。大胆地放手让孩子在实验中验证自己的想法,深信:“亲知为一切知识之根本”,为孩子们展开一片充满想像,充满生机的天地!
4、实践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教育观念,又是具体的教学思想,它只有化作具体的教育教学的操作方法才能够实现。但教育教学无定法,因此它又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为此,今后我更要认真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牢固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主流价值体系观念,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以陶行知先生为楷模,学习他高尚的人格品质,求真求实求创造的教育理念,成为敬业爱岗、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创新务实的教师,为培养学生成为“真人”,并具有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一代新人而努力工作。
陶行知教育思想是宝贵的经验和财富,是我们学习、研究、继承和发展的永恒的课题,是创造型教师及专业发展义不容辞的责任。
热门陶行知教育文集心得体会范文(18篇)篇十
教师没有爱就不能教育学生。对学生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祥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真人的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施教又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没有对学生的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只爱一部分学生,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那是偏爱,偏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
陶行知特别反对“纯以面貌美丑为取舍”的选拔法,他办育才学校施爱于所有难童,包括有生理缺陷或有病的难童,他做到了如谚语所说的那样:“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只有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教师有“不偏爱学生的义务”由此我想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稳定的师爱,它是高尚情感和科学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产物。师爱是包含教育目的的爱,而且通过这爱以受到教育效果。
陶行知称学生为“爱人”,说明他的教育思想,是把爱和教育视作天生的结缘。教师爱学生,就有教育,学生爱教师,于是教育产生效果。“在我的教育里,小孩和青年是最大,比什么伟人还大。”陶行知先生这样尊重学生。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而好恶之而褒贬之,绝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把“差生”视为“朽木”。有的教师口诛之余,施以体罚,更是辱人之举。任何一种体罚都是使学生肉体痛苦,它不仅于事无补,反教学生精神倍受刺激,以致他们会摔破罐,撑破船。陶行知最最反对体罚,他准确地说明了体罚的危害:“体罚是权威制度的残余,在时代的意义上说它已成为死去的东西,它非但不足以使儿童改善行为,相反地,它是将儿童挤下黑暗的深渊。”罚非爱,害也。作为现代学校的教师,我们要记住陶行知的话:“我们奋斗的工具是爱力不是武力。”动武,意味着教师自身的失职。其次,陶行知先生对学生的爱还应表现在对学生学习、思想、生活上全面关心爱护。即父母想到的,教师想到了,父母未想到了,教师也想到了。由此我想我们现代教师做学生“亲人、朋友和导师”三个角色,这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实践,我们必须认真加以贯彻。
老师们,热爱自己的学生吧!当我们对学生产生“恨铁不成钢”的思想感情而一时不理智地做出有伤学生人格的事,是否想到这学生也许是一块特殊的钢坯,需要更多的爱去熔炼锻造呢?教师爱学生,就不能没有自我克制,“怒”是必须要“制”的,否则既无补于事又伤神伤身,久之反倒说明自身无能。要注意克服自己情感上的弱点,“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乐其所乐,忧其所忧,用师爱引导他们走向光明、走向未来。
热门陶行知教育文集心得体会范文(18篇)篇十一
陶行知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的一位杰出教育家,他提出的“创造教育”理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学子。陶行知创造教育的核心思想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在学习中主动思考、积极参与,从而能够成为有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人才。在近年来的教育实践中,许多教育者对陶行知创造教育的理念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本文将从个人的角度,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经验,分享一些关于陶行知创造教育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言。
陶行知创造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在我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深深感受到了陶行知创造教育的重要性和独特价值。这种教育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思维的培养和实践的锻炼,逐渐形成了一套科学、生动、灵活的教育模式。通过多年的实践观察和探索,我逐渐领悟到了陶行知创造教育的精髓,并且在教学中尝试着运用这些理念和方法。下面我将结合具体实践,分享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培养创造力。
创造力是一个人独有的、无法替代的重要素质。在陶行知创造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十分重要的。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在语文课上,我常常引导学生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广泛的阅读和信息搜集,并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写作的形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此外,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创设情境、引导思考和开放式的问题探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这些方法的运用,我发现学生们的创造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他们在思维方式、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第三段:培养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是陶行知创造教育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学生的学习更多地依赖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和考试分数的追求。然而,在陶行知创造教育中,学生的实践能力被看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在课堂上注重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通过实践去探索和发现。例如,在科学课上,我常常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让他们自己动手去实践,通过实践的过程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得到了激发,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明显提高。
第四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陶行知创造教育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是非常重要的。在我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我注重通过创设情境、开设游戏化学习活动、实施项目制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例如,在英语课上,我常常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游戏活动,让学生通过游戏的形式来学习和巩固英语知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的学习动力得到了有效地激发,他们在学习中更加投入、积极,并且乐于分享和合作。通过这些改革和尝试,我发现学生们的学习效果显著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明显增强。
第五段:总结。
陶行知创造教育的理念为当代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通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我们能够将教育变得更加生动、灵活和有趣。通过自己多年的教育实践,我不仅更加深入地理解了陶行知创造教育的核心思想,也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当然,教育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我们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为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做出更大的努力。在这个过程中,我相信,陶行知创造教育的理念将继续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为我们的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热门陶行知教育文集心得体会范文(18篇)篇十二
作为一名教师,我有幸能够参与到“陶行知劳动教育”的教学中去。在这个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不仅让我更加深入了解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也让我在教学中有了更好的实践和应用。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于“陶行知劳动教育”的心得和体会。
第一段:观点的阐释。
“陶行知劳动教育”的理念源于陶行知先生的“学以致用”思想。该教育主张将实践和劳动培养贯穿教育全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参与到劳动中,实践运用所学知识,促进身心的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劳动教育是一种身心合一的教育方式,通过实践和实际体验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也是当代教育所应该倡导的。
第二段:教学的实践。
在陶行知劳动教育中,教师是指导者,而学生是实践者,他们通过劳动、技能培养和实际操作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在我的教学实践中,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田间劳动、植树造林、干净环境卫生等实际活动,并结合学生所学知识进行讲解和解析。这种教学方式非常适合学生,因为他们可以通过实际体验和亲身参与来掌握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能感受到一种有意义的成就感。
第三段:教育的实效性。
通过对陶行知劳动教育的实践和应用,我发现这种教育方式具有很强的实效性。一方面,劳动教育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在参与到各种实际活动中感受到知识的实际应用,从而促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另一方面,劳动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思维,从而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
第四段:教学的启示和总结。
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注重理论知识,但忽视了实践应用,这样会使学生无法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而劳动教育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实际体验和实践操作来让学生形成对于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深刻理解和掌握。如今,我们需要更多地注重劳动教育的实践和应用,让学生在劳动中展现自己的能力和才华。
第五段:对于未来教育的展望。
在当今社会,教育的改革已经开始,劳动教育也成为了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我相信,在未来,劳动教育会越来越受到重视,这种教育方式将会得到更好的应用和发展。劳动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还能培养出更多实践型人才,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刻认识到陶行知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并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良好的运用和应用。我想说,劳动也是一种美,让学生参与到劳动中来,让他们发掘自身的潜力和能力,我相信,劳动教育会成为未来教育改革中的重要方向,我们也需要更多地注重实践和应用,让学生在不断劳动中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热门陶行知教育文集心得体会范文(18篇)篇十三
这段时间以来,我最大的收获是阅读了《陶行知教育文集》。每当读到一段精彩之处,总是感到有一位慈祥的老人在讲述自己一生对教育的感悟。或者娓娓道来,或一脸严肃。先生说“以教人者教己”是根本的方法之一,先生也正是以这样的方法来对待“教育”和“生活教育”。先生的言行理论对我们这些教书匠来说,无疑是最明亮的指路灯。
陶行知是一位为世人敬仰、怀念的人民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他以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给我们以启示和教益。“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也是他的教学论。
陶行知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20世纪过去了,在新的世纪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具有现实意义。
“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一语道出我们应该做一个怎样的老师。世界上有两种不合实际的教学方式:1、只会教书,只会拿一本书要学生读它、记它。2、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注意的中心点是从书本上移到学生身上来。这两种教学方法学生都是处在被动的地位,知识是无限的,老师能教给学生的也是有限。想想自己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想得更多的就是如何把知识教给学生,或者说把学生看成一只鸭子,把知识当作粮食,只知道把鸭子为饱,今天看来这就是典型的填鸭式教学,只注重了老师的教,没有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
(一)难管的孩子多半不是劣童,也不是真正的坏蛋,这个态度要立定,否则你主观上咬定他是劣童则一切措施都错,便越管越难管了。
(二)仔细考虑他所以难管的原因,在源头上予以解决。
(三)体力充沛,无法发泄的,有时捣乱,可以多给他一些机会劳动或干体育游戏。
(四)先生也得检讨自己的功课教法是否合乎学生的需要程度。这些耳熟能详的语句让我对教育有了更多的思索。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博大精深,值得我们继续研读,让他的教育思想来指导我们教师工作,全面落实新课程改革。我愿做一名民主型教师,创设融融的师爱氛围,靠着一颗对教育对学生真挚的心在实践中慢慢去解读陶行知先生的伟大教育思想。
读罢《陶行知教育名篇》,我深深地感到陶行知先生让中国教育事业向前进一步。他把自己的一生全部献给了教育事业,他的博学多识,严谨治学,一切为人民大众教育而努力奋斗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他倡导的教育理念,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办中国人民所需要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提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陶行知教育的真谛。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师爱”。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式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奉献,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根本的动能。
热爱学生,以慈祥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没有对学生的爱,教育也会没有激情,只爱一部分学生就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的冷漠,那是偏爱。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师爱。陶行知说“在我的教育里,小孩和老年是最大,比什么伟人伟大。”我觉得,首先要尊重学生,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任何一种提体罚都是使学生肉体痛苦,精神受刺激。这是对学生的爱,作为现代学校的教师,我们要记住陶行知的话:“我们奋斗的工具是爱力不是武力”,所以我们应该做学生的“亲人,朋友和导师”三个角色,这是新课程教育理念的体现,也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实践。当然,爱不是放纵,爱里有严,爱里有教育。老师们,热爱自己的学生吧!不要因感情冲动,一时的不理智做出有伤学生人格的事。让你的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关爱中成长。
热门陶行知教育文集心得体会范文(18篇)篇十四
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他的教育心得和体会给我们的教育事业带来了很多启发和借鉴。通过深入研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心得,我们可以深刻理解到教育的本质和意义,进而提高我们的教育水平和方法。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心得体会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教育的独到见解和积极向上的教育理念,以及他对学生的关爱和引导,这些都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首先,陶行知先生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品格。他认为,培养学生的品格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在他的教育实践中,陶行知注重培养学生的修养和情操,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和道德的规范。他提倡“以文化教育品德”的理念,通过文化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现代社会,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和挑战,如果没有正确的品德教育,他们很容易走向偏差。因此,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心得告诉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变成真正有道德和素养的人。
其次,陶行知先生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他认为,学生应该是主动的学习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在陶行知的课堂里,他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他认为,只有通过独立思考,学生才能真正理解知识,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陶行知先生的这种教育理念与今天的现代教育观念相契合,我们现在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与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心得相近。
再次,陶行知先生强调将教育融入到生活中去。他认为,教育应该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在陶行知的教育实践中,他注重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和运用所学到的知识。他提倡实践教育和体验式教育,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理解并掌握知识。这种将教育融入到生活中的方式,使得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需求,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最后,陶行知先生强调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在他的教育实践中,他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和发现问题,并通过创新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他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能力。这种注重实践和创新的教育方式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也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总之,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心得和体会给我们的教育事业带来了很多的启迪和借鉴。在他的教育心得体会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教育的独到见解和积极向上的教育理念,以及他对学生的关爱和引导。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心得,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教育的本质和意义,进而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方法。让我们不断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心得,用他的教育智慧来指导我们的教育工作,为培养出更多有道德和素养的学生而努力。
热门陶行知教育文集心得体会范文(18篇)篇十五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社会道德的奠基人,是人类的传承者。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三尺讲台,关系未来。我国近世教育家夏丐尊说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出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
陶行知的教学思想,开始在《教学合一》一文中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他说:“一、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三、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主张教学合一,反对教学分离。教与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是教学论的起点。离开了教师的教与学生自学的学,就谈不上有教学,这是教学理论的基本问题。
陶行知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授业,也不在于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教师如果只“教”或只“教学”,这是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学的积极性,也无法启发不能学生的独立思考;教师只有“教学生学”,交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和钥匙,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才能“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主观地“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而应该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学生,探知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因为学生的自然地理不同,接受能力各异,教学方法也难以强求一律,“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同时教师要“一面教,一面学”,不断提高自己;只有自己水平进一步提高了,才能教好学生。这是他主张“教学合一”的理由。
看到陶行知的这一思想是在他看见国内“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的情况下制订来的,有较强的针对性;同时也阐明了反对他的英语教学主张。这一主张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教与学,教员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教师主导和学生相互之间主体之间的辩证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获取知识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如果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责任意识地学习,主动地探求,教师只管“教”或“教学”,也不能收到应有的精准度。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再则,世界上“新知无穷”,学习中学生不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没有探索新知的本领,也不能适应环境未来的生活,学生不能永远跟着教师走。“教学生学”,就是教学生自己塞雷县,这体现了学生主体的思想。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会,教师是领导者、组织者,也是地理知识的传播者,处于主导地应,理应展现出主导作用。但这种主导作用必须以的主体作用为前提,否则教师的带头作用也教师不能发挥。“教学生学”,也体现了这一思想。这就将教学操作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中学教师的学这一对矛盾,在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下得到统一,正确地反映了教与学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还有课堂教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诸客观因素,这也要在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下统一,所以教师必须了解学生,改进教学方法,“一面教,一面学”,深入掌握教材内容,以促进知识的转化。
陶行知特别重视生活教育工作的作用,他把生活教育当作改造中国教育、社会的唯一出路。在陶行知看来,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传统旧教心没有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这一点对于我们现在新课程理念同样的教师下具有指导意义的!
陶行知则将“教学相长”作为他“教学合一”的重要原则之一,贯穿在他最底层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他说:“师生本无很高的高下,教学也无十分的界限。人只知教师教授,学生学习;不晓得有的时候,教师倒从学生那里得到很多大多数的教训”。从广义的角度看“六十岁的老翁可以跟六岁的儿童学好些事情。会的教人,不会的跟人学,是我们无声无息中天天有的现象。”他经常将时常自己的诗交给小朋友改;他办安徽公学、晓庄师范,育才教会学校都是贯彻这一原则,主张师生“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从一定意义上说,他的“小先生制”、“即知即传”等思想,无不与“教学相长”有渊源关系。“因教施教”则是他常常运用的原则。他说:“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要学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我们要晓得受教的人在生长历程中之能力需要有,然后才晓得要教他什么和怎样教他”。他并以松树和牡丹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作比喻,说明不同的人则要采取不同的南方人教法。朱熹曾经提出,教人之法要根据“为学之方”,意思就是“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陶行知也借其意而用之。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是我们心中的一泓清泉,它荡涤着身体的灵魂,让我们在一个鸟鸣的早晨,在一个雨后的黄昏,在一个宁谧的深夜去听完它,品它,看它。陶先生说:“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的人。先生之最多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战略合作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今天的我们更要努力学习,努力抓住时代规律,培养出来并发扬创新精神,真正负起“三钱粉笔,万钧重担”的为师之责,我希望每一个可爱的小朋友都能健康茁壮的成长,我愿为此付出毕生的精力!做做一名让人民放心满意的教师!
陶行知先生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向人类贡献的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著名教育家。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实践,行知的师德风范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不愧为同学们景仰的"万世师表"。先生的名言虽然简朴,却极富哲理,并且贴近我们的教育世界,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灵。先生的"为人、为学、为师"这六个字不知什么时候已悄然印入我的心田,深入到骨子里,给我强大的精神动力,增添了克服困难的勇气。为师先为学,为学先为人。
(一)"为人"诚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名言,意即身正才能师为人范。他道出了作为一名合格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专精,较高的整体素质外,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应有良好的。教师的道德品质,不仅可能需要是规范自己行为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用于教育学生的需要。教师职业的特殊在于培养人才,不仅用自己的学识育人,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道德育人;不仅通过自己的语言试著传授知识,而且要用自己灵魂去塑造学生的灵魂。陶行知主张教师要以身作则,“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躬亲共守。”他深信这种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无论如何的道德修养教育,以不倦的教诲,谆谆善诱,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情操。陶行知先生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一生以身立教,辛勤耕耘,培育桃李,为各族人民的教育事业作出了作出以下巨大贡献。是啊!在学生面前,教师是一个榜样,是一本书,是一幅画,小学教师良好的人格魅力、高尚的道德风尚是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最重要的因素和力量。
(二)"为学"严谨。
教师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承担着重要愿景,因此必须应该具备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历史学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努力发扬优良的学术学术恶习和学术道德。当今时代,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周期不断延长,每个人都需要加强学习、终身学习。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连接着文明飞速发展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更应该与时俱进,不断以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学习是永远无止境的。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师应"发前人所未发,明今人所未明",提倡教师做一个统计学家,不做一个教书匠。他提出的这种教师观正是我们当代教师所应追求的。
记不清曾有多少个夜晚,我端坐在桌前,以笔为伴,以书为侣,精心地设计着一份份教案,为某个教学内容环节苦苦思索,为突然闪现的灵感而喜悦。因为我清楚地知道对于要讲解的教材,只有深入钻研,教学中会才能得心应手。当我走进教室看到讲台下几十双晶亮如星星、几十张笑脸天真如蔚蓝的天空,我的心里特别地踏实。因为我知道,我窗前那盏疲惫的灯一定会照亮孩子们心中希望的灯!
和老同事们的热烈切磋,到外面的取经学习,一本本教学理论、教科研杂志开拓了我的视野,充分运用了宝贵的经验,为我的教学注入了活力。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游刃有余,就必须要善于利用时间,做一个严谨笃学的人,像海绵吸水那样孜孜不倦地读书,切实转变教育观念,与时俱进,通过刻苦钻研和积极推动实践,实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面目以新的姿态与新的风貌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达致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为师"行胜于言。
陶行知志强曾精辟地指出:"暴力行动是中国教育的开始,创造是中国教育的完成。"陶行知教育思想一个突出的特点,即是具有与时俱进的全面性、实践性和创造性。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培养人,造就人,发展人。一所学校,一个教师如果刻骨铭心真正感悟学陶实质,不断赋予其新的哲理,就能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不断创新,有所建树,全面实现陶行知提出的"教学做合一"之"做"。如果我们满足于一幅标语、一个口号、一种形式,则新课改就很难取得理想取得的实际效果。
在新课程改革推进中,我总是扶持自己多想一些总是困难,少一些畏难;多学一些理论,少一些空论;多做一些行动,少一些被动,自觉接受新课改"三个挑战",即教育观念的更新与挑战,教育角色的转变与严峻考验,教育圣皮耶尔县方式及技术革新与挑战。在新课改实践中,养成剖析反思的习惯,创造性地解决教学实践问题,从而不断重塑潜意识,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课堂教学是老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塑造灵魂,培养能力的前沿阵地,也是老师发挥才智,奏响青春乐章的立体大舞台。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高中学生未来社会的新型人才,也为了成就我们最美丽的事业,我愿意在三尺讲台上为,为学生演奏最美妙的人生乐章。
教师是一项需要献身的演艺事业,也是一项充满激情的事业。"为人、为学、为师"即便要全身心地投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陶行知先生的座右铭,也是他一生献身人民教育事业,寻求探索中国教育之光明大道的生动写照。当我再次咀嚼那一句句至理名言时,觉得做教师升华了我的生活,铸造了我的信念,萃取了我的人生真谛,也让我看到了更高层次的幸福源泉。
教师朋友们,让我们做松树吧,播撒绿荫的同时也壮大着自己;让我们做一条河,灌溉田地田地的同时也宽广着自我;让我们作一条路,虽然千压万踏飞奔也能延伸自我!
热门陶行知教育文集心得体会范文(18篇)篇十六
暑假里我拜读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篇》,受益匪浅,本书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创造的教育”、“创造的儿童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合一”以及“创造的教育”的独特教育思想,对于我们的教育事业具有许多现实意义,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
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六大解放,即头脑解放、手脚解放、身体解放、感官解放、时间解放、语言解放;二是“劳力的基础上劳心”;三是“学做合一”;四是“实验即创造”,创造的本质是活鲜鲜的生命,是活生生的愿望,是在于火一样的热情,是在于探究的兴趣,创造来源于生活的活力、来源于生命的本身。
在“创造的教育”一文中写到鲁滨孙漂流到荒岛上去,白天到海边用手去捧水喝,到黑夜没水喝,他想出了用软土制成的瓶子,再用火烧成,可以装水,这是由行动而发生思想,由思想产生了新价值。当今的学校教育,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不很多,教师的教法不新,学生学法不新。因此,现在的教育需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创造力,需要充分的营养,适宜的土壤,良好的环境,还需要建立良好的习惯,需要因材施教,读后感《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我们也要像利波老板那样宽容法拉第,让法拉第在电学上取得辉煌的功绩。
在读到“创造儿童的教育”,首先要为儿童争取时间解放,现今有许多学校还是靠牺牲儿童的时间为代价来换取所谓的“成绩”,这就使儿童失去了学习人生的机会,养成无意创造的倾向,到成人时,即使有时间,也不知道怎样下手去发挥他的创造力了。创造儿童的教育,还在于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从头脑里解放出来的创造力,才能创造出辉煌的成就。
教育创新并非标新立异,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的能力,如果说教学内容已经体现了这一方面的要求,而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的话,就无所谓能力的培养了。因此,新时代的教学就是创新的教学,创新的学习。陶行知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不在于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教师不应把现成的解决问题方法传授给学生,而应该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告诉学生,使学生自己动脑,经过不断反复推敲,以求得最佳效果,也要注意不能让学生像“无头的苍蝇”似的盲目乱撞,教师应精心的设计好一系列程序,指导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来解决问题,并能推而广之,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由此我们体会到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的真谛。
我们想要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关键要有适宜的气候、一定的土壤、而这些条件要靠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去力行。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每一位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在实际教学中,我将从书上学到的做起,从自己的本职工作做起,认真对待每一名学生,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以真正的创新理念去开拓自己的新天地。
热门陶行知教育文集心得体会范文(18篇)篇十七
陶行知先生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向人类贡献的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闻名教育家。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实践,行知合一的师德风范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不愧为大家景仰的"万世师表"。先生的名言虽然朴实,却极富哲理,并且贴近我们的教育世界,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灵。先生的"为人、为学、为师"这六个字不知什么时候已悄然印入我的心田,深入到骨子里,给我强大的精神动力,增加了克服困难的士气。为师先为学,为学先为人。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名言,意即身正才能师为人范。他道出了作为一名合格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学问,较高的文化水准外,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应有良好的道德素养。教师的道德品质,不仅是规范自己行为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用于教育学生的需要。教师职业的特别在于育人,不仅用自己的学识育人,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道德育人;不仅通过自己的语言去传授学问,而且要用自己的灵魂去塑造学生的灵魂。陶行知主见教师要以身作则,“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学问,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法规,教职员躬亲共守。”他深信这种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以不倦的教导,谆谆善诱,培育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陶行知先生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一生以身立教,辛勤耕耘,培育桃李,为人民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是啊!在学生面前,教师是一个榜样,是一本书,是一幅画,教师良好的人格魅力、高尚的道德风尚是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最重要的因素和力气。
教师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担当着重要使命,因此必需应当具备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努力发扬优良的学术风气和学术道德。当今时代,新学问层出不穷,学问更新周期不断缩短,每个人都需要加强学习、终身学习。教师是学问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连接着文明进步的历史、现在和将来,更应当与时俱进,不断以新的学问充实自己,成为喜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学习是永久无止境的。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师应"发前人所未发,明今人所未明",提倡教师做一个创造家,不做一个教书匠。他提出的这种教师观正是我们当代教师所应追求的。
记不清曾有多少个夜晚,我端坐在桌前,以笔为伴,以书为侣,细心地设计着一份份教案,为某个教学环节苦苦思考,为突然出现的灵感而喜悦。因为我清晰地知道对于要讲解的教材,只有深入钻研,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当我走进教室看到讲台下几十双眼睛晶亮如星星、几十张笑脸天真如蔚蓝的天空,我的心里特殊地踏实。因为我知道,我窗前那盏疲乏的灯一定会照亮孩子们心中期望的灯!
和同事们的热闹切磋,到外面的取经学习,一本本教学理论、教科研杂志开拓了我的视野,吸取了珍贵的经验,为我的教学注入了活力。
十双眼睛晶亮如星星、几十张笑脸天真如蔚蓝的天空,我的心里特殊地踏实。因为我知道,我窗前那盏疲乏的灯一定会照亮孩子们心中期望的灯!
和同事们的热闹切磋,到外面的取经学习,一本本教学理论、教科研杂志开拓了我的视野,吸取了珍贵的经验,为我的教学注入了活力。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游刃有余,就必需要擅长利用时间,做一个严谨笃学的人,像海绵吸水那样孜孜不倦地学习,切实转变教育观念,与时俱进,通过刻苦钻研和积极实践,实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以新的姿态与新的风貌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陶行知先生曾精辟地指出:"行动是中国教育的开头,创造是中国教育的完成。"陶行知教育思想一个突出的特点,即是具有与时俱进的前瞻性、实践性和创造性。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培育人,造就人,发展人。一所学校,一个教师假如真正感悟学陶实质,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就会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不断创新,有所建树,实现陶行知提出的"教学做合一"之"做"。假如我们满意于一幅标语、一个口号、一种形式,则新课改就很难取得抱负的效果。
色的转变与挑战,教育方式及技术革新与挑战。在新课改实践中,养成剖析反思的习惯,创造性地解决教学实践问题,从而不断重塑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课堂教学是老师给学生传授学问,塑造灵魂,培育能力的前沿阵地,也是老师发挥才智,谱写青春乐章的立体大舞台。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将来社会的新型人才,也为了成就我们最秀丽的事业,我情愿在三尺讲台上,为学生弹奏最奇妙的人生乐章。
教师是一项需要献身的事业,也是一项布满激情的事业。"为人、为学、为师"都要全身心地投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陶行知先生的座右铭,也是他一生献身人民教育事业,寻求探索中国教育之光明大道的生动写照。当我再次咀嚼那一句句至理名言时,觉得做教师升华了我的生活,铸造了我的信念,萃取了我的人生真谛,也让我看到了更高层次的幸福源泉。教师朋友们,让我们做一棵树吧,播撒绿荫的同时也壮大着自己;让我们做一条河,浇灌田地的同时也丰富着自我;让我们作一条路,虽然千压万踏也能延伸自我!
热门陶行知教育文集心得体会范文(18篇)篇十八
陶行知先生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向人类贡献的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著名教育家。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实践,行知合一的师德风范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不愧为大家景仰的"万世师表"。先生的名言虽然朴实,却极富哲理,并且贴近我们的教育世界,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灵。先生的"为人、为学、为师"这六个字不知什么时候已悄然印入我的心田,深入到骨子里,给我强大的精神动力,增添了克服困难的勇气。为师先为学,为学先为人。
(一)"为人"诚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名言,意即身正才能师为人范。他道出了作为一名合格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文化水准外,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应有良好的道德素质。教师的道德品质,不仅是规范自己行为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用于教育学生的需要。教师职业的特殊在于育人,不仅用自己的学识育人,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道德育人;不仅通过自己的语言去传授知识,而且要用自己的灵魂去塑造学生的灵魂。陶行知主张教师要以身作则,“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躬亲共守。”他深信这种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以不倦的教诲,谆谆善诱,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陶行知先生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一生以身立教,辛勤耕耘,培育桃李,为人民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是啊!在学生面前,教师是一个榜样,是一本书,是一幅画,教师良好的人格魅力、高尚的道德风尚是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最重要的因素和力量。
(二)"为学"严谨。
教师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承担着重要使命,因此必须应该具备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努力发扬优良的学术风气和学术道德。当今时代,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每个人都需要加强学习、终身学习。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连接着文明进步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更应该与时俱进,不断以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学习是永远无止境的。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师应"发前人所未发,明今人所未明",提倡教师做一个发明家,不做一个教书匠。他提出的这种教师观正是我们当代教师所应追求的。
记不清曾有多少个夜晚,我端坐在桌前,以笔为伴,以书为侣,精心地设计着一份份教案,为某个教学环节苦苦思索,为突然闪现的灵感而喜悦。因为我清楚地知道对于要讲解的教材,只有深入钻研,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当我走进教室看到讲台下几十双眼睛晶亮如星星、几十张笑脸天真如蔚蓝的天空,我的心里特别地踏实。因为我知道,我窗前那盏疲惫的灯一定会照亮孩子们心中希望的灯!
和同事们的热烈切磋,到外面的取经学习,一本本教学理论、教科研杂志开拓了我的视野,汲取了宝贵的经验,为我的教学注入了活力。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游刃有余,就必须要善于利用时间,做一个严谨笃学的人,像海绵吸水那样孜孜不倦地学习,切实转变教育观念,与时俱进,通过刻苦钻研和积极实践,实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以新的姿态与新的风貌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为师"行胜于言。
陶行知先生曾精辟地指出:"行动是中国教育的开始,创造是中国教育的完成。"陶行知教育思想一个突出的特点,即是具有与时俱进的前瞻性、实践性和创造性。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培养人,造就人,发展人。一所学校,一个教师如果真正感悟学陶实质,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就会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不断创新,有所建树,实现陶行知提出的"教学做合一"之"做"。如果我们满足于一幅标语、一个口号、一种形式,则新课改就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
在新课程改革推进中,我总是鼓励自己多想一些困难,少一些畏难;多学一些理论,少一些空论;多做一些行动,少一些被动,自觉接受新课改"三个挑战",即教育观念的更新与挑战,教育角色的转变与挑战,教育方式及技术革新与挑战。在新课改实践中,养成剖析反思的习惯,创造性地解决教学实践问题,从而不断重塑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课堂教学是老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塑造灵魂,培养能力的前沿阵地,也是老师发挥才智,谱写青春乐章的立体大舞台。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未来社会的新型人才,也为了成就我们最美丽的事业,我愿意在三尺讲台上,为学生弹奏最美妙的人生乐章。
教师是一项需要献身的事业,也是一项充满激情的事业。"为人、为学、为师"都要全身心地投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陶行知先生的座右铭,也是他一生献身人民教育事业,寻求探索中国教育之光明大道的生动写照。当我再次咀嚼那一句句至理名言时,觉得做教师升华了我的生活,铸造了我的信念,萃取了我的人生真谛,也让我看到了更高层次的幸福源泉。
教师朋友们,让我们做一棵树吧,播撒绿荫的同时也壮大着自己;让我们做一条河,灌溉田地的同时也丰富着自我;让我们作一条路,虽然千压万踏也能延伸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