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主题虽然看似简单,但其中蕴含的思考和人性的探求让我感慨良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好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共同进步。
专业教育从心开始读后感(汇总23篇)篇一
认真读了《教育从爱开始》,从头到尾它都让我感动着,让我思考着。书中没有深奥的道理,全是个个来自真实教育生活的小故事,娓娓道来,情真意切,令人怦然心动,又不得不深思。
这本书分三辑来介绍。第辑《育而有道》主要讲述育人心得。第二辑《教而有方》主要讲述教学艺术。第三辑《思而有悟》主要讲述教育理念。
“爱”词最为广博而深奥,但在每个人爱与被爱的生活中,它显得又是那么单纯与具体。师生之间就象高山与高山样,你对对方心灵大声地呼唤我爱你,那么对方心灵高山的回音定也是我爱你。因而“教育,从爱开始”意味着:
1、教育从爱开始;没有爱的教育是不行的;教育,仅有爱是不够的;教育,更需要爱的艺术。
2、做孩子心中的明灯,照亮他采拮知识的路途。做孩子人生的航标,指示他驶向光明的彼岸。
3、小学教育是份爱心教育,心用在备课上,爱洒在课堂上。
4、你是我最珍贵的宝藏。让我用尽全力拨开尘土,发现你,挖掘你,当你尽情发散属于自己光彩的时候,我满是泥土的双手便更有力量。
你们是春风,在我的生命中撒下五彩斑斓的花朵;虽然只是轻轻吹过,却带给我温暖、丰富的回忆。我想,我定是富有的,有许多名字,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中。虽然,我总会老去,但是,我年轻的笑脸,却也留在了他们的心上。
5、把温馨的话语送给孩子,把热情的鼓励送给孩子,把无私的关怀送给孩子,让孩子时刻感受到老师的爱。这样,才能使株带刺的蔷薇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6、情感是创造奇迹的催化剂,情感是塑造学生灵魂的润滑剂,情感是挖掘学生潜能的动力,位好的老师要善于把握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7、教学中,只要付出了真诚的爱,你将会得到无限爱的回报!苏霍姆林斯基说:“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好人,乐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与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
让教育从爱开始,让爱在教育中传递,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爱,从爱中感受到爱的力量,让我们的爱在祖国的花园中尽情的绽放吧!让教育,从爱开始!
专业教育从心开始读后感(汇总23篇)篇二
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是无条件的、无私无畏的真爱。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些父母抱怨孩子不懂事,说:“我白疼你了!”尤其是当孩子成绩不好或是考试考砸了,有些父母说:“我们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你怎么就这样不给我们争气呢?养你有啥用!”这些固然是气话,却也反映出了家教的一个误区,即爱似乎是有条件的.,至少要用好成绩来与父母交换爱。
说句尖刻的话,我以为这种交换是对爱的亵渎。
父母生了孩子,就有了爱的责任。着爱的唯一目标,是以爱育爱,即把孩子培育成一个健康的人,而人是千差万别的,万万不可用统一的分数或名次来衡量。
有句话说:爱孩子是母鸡都会做的事情,要父母爱孩子容易,但要父母给孩子理智的爱却不那么容易。有的父母,往往在爱的旗帜下给孩子提供了过度保护: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朋友,怕孩子受别人欺负;不允许孩子有零花钱,怕孩子上当受骗;不允许孩子使用火柴和剪刀,怕孩子伤了手指……当您无条件地给孩子施加爱的时候,也要记住:爱离不开理智。没有理智的爱是疯狂的爱,是可怕的爱。
一个“爱”字,是人一生的结晶。这是一个大写的“爱”字,这是一个真正的“爱”字。在天堂的门口,在那个灵魂净化的时候,我开始久久地思索爱的真谛。人之所以成为人,离不开真爱。世界之所以成为世界,依赖与真爱。只有在孩子的心理播下真爱的种子,才是人类真正的希望所在。真爱的种子就是真爱的教育。因此,当您准备在孩子的心理播种的时候,请务必拷问自己:这种子是真的吗?假种子坑农民毁一季,假教育坑孩子毁一生!以爱育爱,就要让孩子被感动。只有真正的爱才能让孩子感动,被真爱感动的孩子,才会懂得感恩。懂得了感恩,孩子心中自然有爱。
现在,经常能够听到父母们的埋怨,埋怨孩子不懂事,埋怨孩子不知道体谅父母们的辛苦,埋怨孩子不知道父母的工作压力。可是,试想,如果父母们对孩子只一味地奉献,一味地关爱,而不让孩子了解父母所做的一切,不了解父母内心的真实感受,那么孩子就很难懂得感恩,又怎会有对父母的爱呢?不要对孩子付出太多、干预太多,不要为孩子“打理”一切事物。如果父母对孩子的保护太多,那么孩子就会渐渐习惯父母的包办代替,就会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久而久之,孩子就很难再感谢父母对他们所做的一切了。孩子的心灵是最纯净的,他们能从点点滴滴的生活小事中感受父母的爱心,从而渐渐唤醒内心关爱父母的意识。
孩子涉世未深,难免会犯错误,有时孩子犯错误并非是有意的,儿童期是犯错误最多的时期,与成年人的犯错不同,孩子大多会明知故犯。也许,孩子出于好奇或无知,也许孩子不能像成年人一样控制自己的行为,这时父母需要从心底里宽容孩子的过错。此外,孩子在看待问题上,常常容易夸张或放大自己的问题,以为自己犯了错,父母再也不会喜欢自己了。如果父母再不能给孩子宽容,他可能会感到绝望。此时,如果一宽容之心与和颜悦色,同其剖析事情的原委及是非曲直,孩子可能字字入心、声声如耳,成为进步的一个推动力;相反,如果不问青红皂白,猛批猛打,不许辩解,孩子也可能因恐惧而撒慌、抗拒、出走等等,使问题复杂化,甚至演化为一场悲剧。
也许可以说,宽容是一种智慧,是一种特殊的爱,是一种胜过惩罚的教育。父母有了宽容之心,效果会格外明显,因为宽容让孩子更为难望,这也是一种尊重孩子的具体体现。
当然,教育也需要惩罚,惩罚不是体罚,是教育惩戒,是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过失负责任。没有批评和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缺钙的教育。当然,批评和惩罚要讲究艺术,事实上,宽容就是一种深层次意义上的“惩罚”。
“恨铁不成钢”的父母们,请选择以宽容之心对待您的孩子吧!,请尊重您的孩子吧!您将会看到孩子身上闪耀着比以往更夺目的光彩。
专业教育从心开始读后感(汇总23篇)篇三
前段时间,读了《教育从爱开始》这本书,它对于当代的中小学教师很有教育意义。细细品味书中的内容,感动之余更多的是感慨。联想到生活实际,思考着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认为https:///有许多值得借鉴学习的地方,有了发展自我的小目标。书中一个个真实教育的小故事,娓娓道来,情真意切,令人深思,值得我们去学习体会。
如果一名教师既热爱事业又热爱自己的学生,那便是一位合格优秀的人民教师。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就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好人,乐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与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孩子是我们播撒爱的地方,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一直信奉着,亲其师,信其道。爱这个字,说起来容易但真正做起来难。我认为老师应该主动和孩子沟通,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一些特点,一些想法和优点。课上是传道受业解惑者,课下是陪伴关爱守护者。但凡有更多的孩子喜欢自己,他们就会更喜欢上这门课程,有意识的增强自己的学习责任心,愿意学好愿意上进,这岂不是一举两得?我们班有偏科的孩子,当我发现后我会主动和学生谈心,课下多多关注他,有时候问问学习上的情况,有时候问问生活上的小事儿。久而久之,学生感觉我们之间的距离近了,有什么问题敢和老师说了,从胆怯变成自然,每份关心都可以给予孩子无穷的力量,他们化力量为动力,当他们回馈给老师一次满意的作业,一次积极的回答,都是一种进步。每当看到这里,心里也是暖暖的,孩子们认真学习的样子还真可爱。爱,可以给予力量,爱,可以温暖心灵,爱,可以创造奇迹,爱,可以是无条件的。
让教育从爱开始,让爱在教育中传递,让我们做孩子的指路人,指引他们成长前进的方向。让我们做孩子的守护者,帮助他们走向成功的彼岸。他们是祖国未来的花朵,我们要好好呵护,让花朵在我们手中精彩绽放!
专业教育从心开始读后感(汇总23篇)篇四
读李镇西老师写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不知不觉中,我就被书中的内容所深深吸引,他让我感受到了师爱的力量。正如老辈教育家夏沔尊先生说的:“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的爱,是建立在真正民主基础之上的爱,不同于那种保姆式的爱,恨铁不成钢式的爱,或施恩式的爱。他对学生的爱是发自内心的,而更重要的是这份爱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互动!
作为名幼儿教师,爱学生首先就要了解自己的学生,了解他们的爱好与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爱学生其次要真正理解学生,要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学会“心理换位”,也就是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爱学生还要学会宽容学生,对于他们的缺点、错误,要耐心的帮助,严格的批评,热心的开导,不能使用“心灵的鞭子”;爱学生必须真心信任他们,信任是力量,能让学生勇敢地向困难挑战,使学生切身体验到教师对他的器重与喜爱。书中集中体现了李镇西老师独特的教育理念,那就是:“时刻保持对学生的爱;始终坚持将这种爱付之实施的心态与行动”“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李老师让我对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爱,不但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个学生”。爱,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爱,也不应是对学生的纵容,而是“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的惩罚”;爱,不只是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身体,而是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学会用他们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爱,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生的负责”;爱,不是用颗成年人的心去包容颗颗童心,而是“需要颗童心”,用童心去碰撞童心。
只有这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老师爱学生并不难,难的是把这份爱直在我们生命中延续,亲爱的老师们让我们向她们学习,起做名真正爱学生的老师吧。
专业教育从心开始读后感(汇总23篇)篇五
认真读了《教育从爱开始》,从头到尾它都让我感动着,让我思考着。书中没有深奥的道理,全是一个个来自真实教育生活的小故事,娓娓道来,情真意切,令人怦然心动,又不得不深思。
“爱”一词最为广博和深奥,但在每个人爱与被爱的生活中,它显得又是那么单纯与具体,师生之间就是高山与高山一样,你对对方心灵大声呼喊我爱你那么对方心灵高山的回音一定也是我爱你因而“教育,从爱开始”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和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好人乐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与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何时都不能忘记自己曾经也是个孩子。
教育是人的一种特殊沟通活动。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育,失去了沟通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时代变了,孩子成长的环境也变了,我们也应该学会改变。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会放下“架子”,构建与孩子平等沟通的平台,少一些成人的标准,学会揣摩孩子的心理,多一些与孩子的沟通。
教育其实有时十分简单,一点点的发现,一点点的'肯定,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出现“情况”时,如果用我们惯常的思维去呵斥,往往会发现,所有的苦心灌输会显得多么贫乏和无力。我们不必太着急今天他失了一分,明天他错了一题,只要再耐心一点,多给孩子以探索的机会,再细心一点,善于发现宝贵的萌芽,再多一点耐心,及时抓住时机,成功就不会远了。
专业教育从心开始读后感(汇总23篇)篇六
假前来到校图书室借阅图书时,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本《教育从尊重开始》。利用假期时间深入地研读了这本书,觉得自己的确没有选错,这的确是一本值得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一读的好书。
《教育从尊重开始》共分为七章,每一章的内容都十分精彩,令人受益匪浅。在书中既有孙老师独到的发现和深刻的观点,也有精彩的案例和实用建议,是孙老师作为一位父亲教育自己孩子的自述体作品,将体验性、欣赏性、可操作性融为一体,是中国父亲教育的忠实记录。
在本书的第二章中作者提到了要尊重孩子的权利。只有被人尊重,孩子才可能获得自尊,并可能学会尊重别人。所以,我们成年人应当保护孩子的权利意识,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尊重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隐私权。而在现实生活中,孩子的这些权利常常被大打折扣,他们的权利时常受到侵犯。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为孩子规划好一切,从上幼儿园开始到上小学、中学、再到考哪所大学,甚至将来从事什么职业,孩子的一切都在他们的安排之下,丝毫不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如果孩子不听从安排,不按照他们的意愿去做,父母就会打着爱的旗号,说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着想。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孩子丧失了他们作为独立的个体所应享有的尊重,做出过激的行为。这不能不让我们思考,我们作为家长和老师,到底应该怎样去教育孩子?怎样尊重孩子?而在这个问题上,孙老师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在女儿升初中、升高中、考大学的时候,孙老师都让女儿自己决定,他作为父亲只是给她一点儿建议。他的这种教育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孩子的权利意识,健全了孩子的人格,使孩子变得更加独立。这也正是我们做为父母和教师应该学习的。
曾经看到一篇文章《一只蜗牛去散步》。读完以后感慨很深,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和孩子一起走过他孩提时代和青春岁月,虽然也有被气疯和失去耐心的时候,然而,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孩子的视角是独特的,家长又何妨放慢脚步,把自己主观的想法放在一边,陪着孩子静静体味生活的滋味,倾听孩子内心声音在俗世的回响,给自己留一点时间,从没完没了的生活里探出头,这其中成就的,何止是孩子。
在书中第三章作者还提到要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我十分认同。如今的时代是一个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时代,也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按自己的要求安排时间,都希望孩子的生活没有危险。孩子的课业负担本来已经够重了,双休日应该是孩子放松身心的欢乐时光,在课堂上也是如此,一些孩子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之后,剩下的时间就不知道做什么了。究其原因,是我们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太少了,他们不知道怎样去安排自己的时间。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转变观念,给孩子足够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帮助孩子有效地利用时间,发现生活的乐趣,展示自己的才华,使其能够更健康、更自然地成长。
感谢茫茫书海中让我遇到了你,让我更加领悟到教育的真谛——教育从尊重开始!在今后的教育之路上,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尊重,让我的学生们和以后的孩子都能健康成长。
专业教育从心开始读后感(汇总23篇)篇七
新学期刚刚开始,对于一年级新生的每一位家长都有不同的感受,相同的是心里会有种孩子般的欣喜、激动。因为孩子进入了小学本站,走进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每一位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每一位家庭是人们出生的地方,是人们最初的生活环境,是人们接受“人之初”教育的场所。家庭又是人们一生中生活时间最长久的环境。家庭教育对于每个人来说,它都是一种终身教育。系统的学校教育虽然要连续实施相当长的时间,也只是人生整个历程中的一个阶段。各个等级的学校教育,实施的时间更为短暂。家庭教育则于此不同。从人们呱呱落地出生,甚至是未出生时就开始接受胎教,一直延续到离开人世。样的要求,几年过后,孩子的发展一样吗?不一样!距少父母在希望中失望,多少家长在期望中绝望,是什么原因?答案就是家庭教育不同。
教育从家庭开始。家庭是人们出生的地方,是人们最初的生活环境,是人们接受“人之初”教育的场所。家庭又是人们一生中生活时间最长久的环境。家庭教育对于每个人来说,它都是一种终身教育。系统的学校教育虽然要连续实施相当长的时间,也只是人生整个历程中的一个阶段。各个等级的学校教育,实施的时间更为短暂。家庭教育则于此不同。从人们呱呱落地出生,甚至是未出生时就开始接受胎教,一直延续到离开人世。所以说,每个家长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老师,学校的老师最多教孩子五六年,但是,家长却是要跟着孩子一辈子,耳闻目染,一言一行无不在影响着孩子,“教”着孩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翻版。孩子的成功离不开父母的功劳,孩子的不如人意同样烙有父母的印记。
成功由理念出发。回忆养育孩子18年的历程,深感若要孩子成功就必须要和孩子一起成长,也就是要和孩子一起“好好学习”,更新家庭教育理念,找寻那些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都说“眼界决定境界”,方向对了才有成功的可能,理念错了越是努力,离成功越远。
在证件泛滥的今天,没有驾驶证不能当司机、没有教师证不能当老师、没有律师证不能当律师、没有会计证不能管财务。但是,没有一个机构是培训爸爸妈妈的,不拿到怎样做个合格父母的证件,不能当爹妈。当一个新生命来临了,我们自然就晋级为父母。面对一个新的生命,缺乏经验的年轻父母难免要手忙脚乱,对孩子的教育或是来自父辈的言传身教。传统的家庭教育是一种传承,我的.父母怎样教育我的,我就效仿怎样教育我的孩子,有的是照着书本照本宣科;有的是自己摸着石头过河。孩子的教育又受环境的影响、受社会的影响、受个性差异的影响,因此教育过程中会出现的一大堆问题,这些是身为父母的人难以预料的。
另一个原因,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得到的信息的途径是单一的,所受的教育是正统,现在的孩子在这个繁杂的社会里,受着各种熏陶与影响,信息量之大是你无法想象的。一旦家长缺少学习,无论工作还是教子都会落后,落后于社会、落后于孩子,你会发现孩子离你越来越远,越来越没有共同语言。身为父母没有学习,难免教育理念会过时,教育方法会陈旧,收效甚微或不见其功是显而易见的事。
孩子不可复制,生命不可从来。我们不能后悔,我们不能尝试,我们不能冒险,正如诺贝尔获得者,智利一位诗人(加里埃尔拉米斯特拉尔)的一首诗写的:许多需要的东西我们可以等待,但是儿童不能等。他们的骨骼正在生成;血液正在生成;心智正在生成。对儿童我们不能说明天,他的名字叫今天。
一年级是教育的又一个好时机,孩子已经来到你的身边六七年了,或许看到孩子的一些惊喜,也或许看到了一些担忧,赶快学习吧!只有学习生命才会精彩,只有学习我们教子路上少些坎坷,多些鲜花。唯有学习,才是作称职家长的途径。我深信这样的两句话:
孩子的成功才是做父母人生最大的成功。
专业教育从心开始读后感(汇总23篇)篇八
作为一名教师,还有我的性格,都决定了我非常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我发自内心地喜欢还没有受到世俗熏染的孩子们。但是很多年过去了,我遗憾地发现:面对一个个成长中的孩子,仅有爱心是不够的,还需要有爱的能力,而这种爱的能力恰恰是我不具有的。我越来越渴望自己拥有这种点石成金的爱的能力——教育的智慧,能让自己成为一名学生需要的真正的老师,有能力捕捉到学习生活中的一次次转瞬即逝的教育机会。所以,作为教师,为了孩子们的成长,我渴望自己快快成长。
带着这种渴望,我开始了自己的阅读垦荒之旅。从一开始我就喜欢苏霍姆林斯基,因为他是一个为了爱孩子而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人,一个把自己的身心都献给了教育的、身体力行的、充满悲悯情怀的、高尚的人!当我读他的作品时,我的内心常常充满感动。正因为我对苏霍姆林斯基的“和谐的教育”充满了向往,所以在众多的教育论著中,当发现孙云晓的时候,当我看到他提倡的“一切的教育都是和谐的教育”的时候,当我感到他的作品不像其他专家的论著那么深奥,而是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实实在在的时候,我就喜欢上了他。
《教育从尊重开始》这本书里的理念与思想也贯穿于孙云晓的其他著作中。我读这本书是因为我对孙云晓的”教育从尊重开始”有话想说、有话要说。《现代汉语词典》里对“尊重”这样解释:
1、尊敬、敬重;
2、尊重并严肃对待;
3、庄重(指行为)。
可以这样理解,一个人尊重另一个人,是唯恐“尊而不够”的,这是和命令、指使、呵斥、责骂风牛马不相及的。学校里教师对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被称之为教育。也可以这样理解,如果教师在和学生的相处中动辄命令、指使、呵斥、责骂,并不是教育,是与真正的教育背道而驰的。
关于“教育从尊重开始”,我想从自己说起。记得小时候上学,没有像现在的“择校”现象,都是就近入学。或许因为这个原因,学生特别多,或许因为班里孩子多的原因学习程度参差不齐,班里总有一些不安分的、玩儿心很重的同学,每天都要做一些被大人称之为错误的事情,惹班主任老师、包括任课老师在内的所有老师生气,甚至发火。于是,有时是课下,大部分是在课上,老师们就会对这些同学开始苦口婆心地教育。有时候是拿班里的好孩子作为参照物来批评他们,如何如何不争气,总是大错常犯小错不断;有时候直截了当就是人身攻击,呵斥怒骂是家常便饭。从小我就是老师、家长眼中听话的、乖巧的好孩子。所以,常常被老师赞美,时常成为老师批评坏同学时的参照物。按理说,或者换其他人,会为此沾沾自喜。但是,老师啊,他怎能知道,他这样做的结果是,无形之中给了我很大的压力,同时让坏同学破罐破摔、更加自卑。所以为了让老师高兴,为了不辜负老师对我的赞美,小小的我一直在各方面追求完美,尽自己所能全力做到完美。我害怕犯错误,我不敢想象,如果我犯了错误,老师的失望与责骂,我怎能受得了。事实上,我几乎很少犯错误。所以,童年时的一次“错误”至今记忆犹新。一次考试,作为学习委员的我有幸帮助老师发稿纸,一人两张,用来抄写老师写在黑板上的试题。我小心地掀起两页纸要撕下来。但由于用力不对,稿纸从中间被撕破了。我小小的心咯噔了一下,怕被老师看见,赶忙扯了下来,放在自己的座位上自己用。虽然用这两张残破的稿纸考了一百分,我并没感到喜悦。从那时起,随着年龄的增长,一想起这件事我的心就感到痛。
今天,当看到孙云晓的“教育从尊重开始”,我怎能不心生感慨!卢勤在《好父母,好孩子》中也曾说,“在某种情况下,教师不尊重学生比父母不尊重孩子对孩子心灵的伤害更大,因为在孩子心目中,老师是至高无上的。”作为教师对成长中的孩子所犯的正常的错误,动辄责骂呵斥,这并不是教育!没有尊重哪来的教育?殊不知呵斥怒骂的结果是三方受害:老师自己、老师眼里的坏孩子,同时还有老师心里的好孩子!但是,现在想来,是孩子哪有不犯错的啊,而人恰恰就是在错误中成长的啊!作为一名强势学生我没有犯过错误,谈不上老师对我的放纵。但是作为一名和弱势学生一样同样需要成长的孩子来说,我失去了多少成长的好机会啊!不敢犯错误让我从小就敏感谨慎、胆小怕事,凡事追求完美,甚至吹毛求疵,从来不会说一句伤害他人的话。但是另一个大胆的、热情的我告诉我,这样多么委屈自己多么累啊!在《教育,我有话要说》里,丘广欣就说过,“适值生命成长季节的学生,如果真的不犯任何错误,也许会更加让人感到可怕。”
其实,我自己也是才明白“教育从尊重开始”这个道理。回想过去,成为老师的自己不也像自己的老师一样,当学生犯错误时,动不动就是一顿责骂,还自认为是为学生好。多么无知啊!幸亏现在我醒悟了。虽然我教育知识贫乏,虽然作为教师我能力有限,但是我牢记着没有尊重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我不会忘记自己儿时的经历,还有自己花季雨季的精神挣扎。理解是尊重。老师应首先把自己摆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从关爱的心态出发,从生活关心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要让学生真正的从心底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那些始终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一个孩子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教师。”不忘记自己曾经是孩子,才会理解孩子。理解孩子,爱才会具体而丰富,才会无处不在,才会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充满温馨。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学生的潜能才能被极大地激发出来。所以,我要对我的孩子们充满理解与爱怜,宽慰与鼓励。我要让我的孩子们永远记得在自己人生的美好阶段,有人理解自己、支持自己、欣赏自己。
专业教育从心开始读后感(汇总23篇)篇九
闲暇之际匆匆浏览了《教育从尊重开始》一书,书中孙云晓老师用朴实的语言诠释着教育的真谛——教育从尊重开始。作者孙云晓,一位跨世纪新教育的忠实守望者,一位童年的捍卫者,出版的个人专著达三十余部,他总能够捕捉时代的精神,走进儿童的心灵,是一位真正走进儿童世界的学者。书中以一个独生女的父亲的.教育经历和感悟。在对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教育实例的生动叙述中,娓娓道来教育的真谛——“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父爱如钙”、“无批评教育是伪教育”、“没有秘密的孩子长不大”等。一个个贴近生活实际的教育案例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好像这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亲耳听过,亲眼见过的平凡小事。但作者却能在这平凡小事中挖掘出让人耳目一新的教育真谛。
作者在书中提到真正的爱是无私的,的确,他是一个非常开明的家长,当他得知女儿的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没有抱怨,没有指责,而是开导女儿,和女儿一起找原因,想办法。作者还指出: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些父母抱怨孩子不懂事说“我白疼你了!”当看到孩子成绩不理想时便说:“你怎么这么不争气,养你有啥用?”平时我和父母们打交道,也经常听到这样的话语,当时我只带着同情,并未多想。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样的家长对孩子的爱是自私的,他在为孩子提供各种优越物质条件的同时希望孩子达到自己所期望的目标。父母一定要端正心态,不管孩子达到达不到自己所预定的目标,都不要抱怨不要用言语伤害孩子。我想父母要有一颗平常心,了解孩子,尊重孩子,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设定期望值是很有必要的。
作者还在书中提到:“没有孝心的孩子很难有爱心”,“被真爱感动的孩子才会懂得感恩”。我觉得这两种观点很有必要让一些父母知晓。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的确有的孩子不知道体谅父母的辛苦,更不知道孝敬父母。父母对孩子倾注了满腔的爱却得不到孩子丝毫的感恩,反而觉着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面对这样的孩子,父母不应一味埋怨孩子不懂事,应该从自己的教育方法上找原因。作者指出:“培养孩子孝心爱心应从点滴小事做起:如不能让孩子吃独食;要经常给孩子讲讲自己工作的艰辛;不要“有求必应”更不要“无求先应”;父母要在孝敬老人方面为孩子做榜样等。”
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是纯粹的爱,科学的爱,理智的爱,父母的真爱是一粒粒饱满的种子,撒在孩子稚嫩的心田里,以真爱育真情,用真情换真情。
细想孙老师的每一句话,在教学的细节中也都能得到证实。课堂上孩子搞小动作不听课,不引人注意地摸一下他的头,或是不动声色地把孩子手中的东西拿到一边放好,孩子就会不由得脸红或马上改正自己的行为;孩子犯了错误,悄悄地把他叫到一旁耐心地交流,最后孩子会露出开心的笑容……是《教育从尊重开始》告诉我,这种“悄悄地”就叫“尊重”,正是这种尊重,使每一个孩子都在悄悄地健康成长。
让“教育从尊重开始”,尊重比热爱更为重要。因为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到师生平等,才能感受到自尊的存在,找到更大的动力,塑起更强的精神支柱。尊重学生是对“以人为本”理念的积极回应。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教学生学会做人。而做人的最根本的素质就是尊重。尊重的教育才能教出尊重他人的学生。只有学会了尊重才可能去尊重父母家庭、尊重老师学校、去尊重单位和集体,去尊重社会和国家,只有这样我们的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实现,我们的学生和国民的素质才能真正提高,我们的社会才能真正的进步。任何一个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建树的教师,在他们的教育生命的词典里绝对不会缺损“尊重”二字。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位高人说话。我虽然没能和作者面对面地交流,但我有幸走进了他感悟教育真谛的征程中。我想不管父母还是教师如果能像孙云晓那样对孩子多一份尊重,多一份关爱,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多一份教育艺术,那么会有更多像孙云晓的女儿孙冉那样优秀的人才诞生。
专业教育从心开始读后感(汇总23篇)篇十
虽然以前未曾拜读过孙云晓老师的作品,但是对于他的名字及教育观点却早已如雷贯耳,心中对他甚是敬佩。因此假前来到校图书室借阅图书时,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本《教育从尊重开始》。利用假期时间深入地研读了这本书,觉得自己的确没有选错,这的确是一本值得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一读的好书。
《教育从尊重开始》共分为七章,每一章的内容都十分精彩,令人受益匪浅。书中以一个独生女的父亲的教育经历和感悟,在对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教育实例的生动叙述中,娓娓道来教育的真谛——爱与尊重。在书中既有孙老师独到的发现和深刻的观点,也有精彩的案例和实用建议,是孙老师作为一位父亲教育自己孩子的自述体作品,字字真切,句句肺腑,将体验性、欣赏性、可操作性融为一体,是中国父亲教育的忠实记录。
读着这本书,我时时可以感受到孙老师对于青少年儿童的信任和关爱,感受到他对当代教育深刻的忧虑和反思,让人不知不觉与之产生共鸣。“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孙老师的这一观点一直贯穿全书,也一直贯穿在他对女儿孙冉的教育之中。随着阅读的深入,我越来越认同这一观点。
在本书的第二章中作者提到了要尊重孩子的权利。只有被人尊重,孩子才可能获得自尊,并可能学会尊重别人。所以,我们成年人应当保护孩子的权利意识,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尊重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隐私权。而在现实生活中,孩子的这些权利常常被大打折扣,他们的权利时常受到侵犯。一些父母常常把孩子视为自己的附属物,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为孩子规划好一切,从上幼儿园开始到上小学、中学、再到考哪所大学,甚至将来从事什么职业,孩子的一切都在他们的安排之下,丝毫不给孩子选择的权利,不考虑孩子的真实感受。
如果孩子不听从安排,不按照他们的意愿去做,父母就会打着爱的旗号,说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着想。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孩子丧失了他们作为独立的个体所应享有的尊重,苦不堪言,有的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做出过激的行为。这不能不让我们思考,我们作为家长和老师,到底应该怎样去教育孩子?怎样尊重孩子?而在这个问题上,孙老师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在女儿升初中、升高中、考大学的时候,孙老师都让女儿自己决定,他作为父亲只是给她一点儿建议。他的这种教育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孩子的权利意识,健全了孩子的人格,使孩子变得更加独立。这也正是我们做为父母和教师应该学习的。
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只有受到尊重的人,才能真正学会自尊,而只有自尊才能学会做人。作为父母和老师,我们平等每一个孩子,给孩子足够的尊重,让孩子的人格得到健康发展。
在书中第三章作者还提到要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我十分认同。如今的时代是一个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时代,也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按自己的要求安排时间,都希望孩子的生活没有危险。于是,有的父母真想抓住孩子的分分秒秒,孩子的每一分钟都被安排了,紧张得不得了。孩子的课业负担本来已经够重了,双休日应该是孩子放松身心的欢乐时光,可是一些父母给孩子安排了各种学习班,孩子一空下来父母就紧张。
据调查发现,中国城市独生子女平均每日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只有68分钟。在父母的“安排”下,孩子失去了自我,几乎变成了学习的机器人,以致变得越来越懒散、越来越麻木、越来越消极,甚至丧失了学习的热情。这不能不令我们感到悲哀。剥夺了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实际上是在剥夺了孩子成长和发展的机会。通过与家长聊天,我发现很多孩子离开了父母的安排,空闲的时间就变得无所适从。在课堂上也是如此,一些孩子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之后,剩下的时间就不知道做什么了。究其原因,是我们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太少了,他们不知道怎样去安排自己的时间。因此,作为父母和教师,我们应转变观念,给孩子足够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帮助孩子有效地利用时间,发现生活的乐趣,展示自己的才华,使其能够更健康、更自然地成长。
教育的前提是尊重,尊重比热爱更为重要。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教学生学会做人,而做人的最根本的素质就是尊重。作为父母和老师,我们要从小在孩子的心灵上播下爱与尊重的种子,让孩子从小受到应有的尊重,学会如何尊重他人。只有获得了自尊,学会了尊重,才可能去尊重父母家庭、尊重老师学校、尊重社会和国家,只有这样我们的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实现,我们的学生和国民的素质才能真正提高,我们的社会才能真正的进步。
感谢茫茫书海中让我遇到了你,让我更加领悟到教育的真谛——教育从尊重开始!感谢孙云晓老师的倾情指点,让我懂得了如何做一个好家长和好老师。在今后的教育之路上,我会对孩子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尊重,让我的孩子和学生们都能健康成长。
专业教育从心开始读后感(汇总23篇)篇十一
做最好的老师,是每个老师的最大追求。怎样才能成为最好的老师?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后让我感受到,做最好的老师就是要每天不断地做到“更好”。在我们每天做到“更好”的时候,要不能忘记做最好的老师最基本的条件——爱心。
李镇西老师说,童心在教育上的体现,便是爱心。常常有人问我:“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我总是不假思索地这样回答:“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这当然早已不是什么“新潮观点”:从孔子的“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诲乎”到夏丐尊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罗素“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地得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
我的一个小外甥,今年上一年级。一次我问他:“你喜欢你们的老师吗?”我的.小外甥马上用惊恐的眼光望着我说,“不喜欢,她经常打学生,打的很厉害,教室讲桌上常常要放三四根小棍。”我说:“她打过你吗?”外甥说:“她不打我,但是,她经常打其他小朋友,我心里很害怕,跟打我一样。”听了这话,我的心一下子沉重起来。这个老师是不是好老师呢?我想,这个有她自己的理由,她可能会认为这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可是这样的严格,让没有挨打的学生心里都产生的恐惧,那挨打的学生的心里状况就可想而知了。
后来,我了解到,小外甥的这个老师今年刚参加工作,还是一个大孩子。一个大孩子管理一个班的小孩子,工作上的压力和对学生的不满就会发泄学生到学生身上,却往往不注意方式方法,留学生的身心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必定又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
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
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
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
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但这种情感,不是装模作样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甚至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采取的“感情投资”(我对这种充满商业气息的说法向来十分反感),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诚的感情。
专业教育从心开始读后感(汇总23篇)篇十二
这是路遥对他自己创作过程中的一段感受。
当他着手创作《平凡的世界》,就已经把之前的光环全都抛下了,来到一个不起眼,没人打扰的煤矿,做一个平凡人,勾勒着另一个平凡的世界。只留下一颗流浪着的心,在那个世界中徘徊,寻觅、游荡,前行……他不满足于之前的小成就,也不认为人到中年就不可以再热血燃烧地去做一些庄严的劳动,用所存的虔城去追赶理想和信念。
尽管创造的过程无比艰辛,而成功的结果无比荣耀,尽管一切艰辛都是为了成功,但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也许在于创造的'过程,而不在干结果。没有什么急功近利的心态,也不存在什么不自量力的痴心妄想。具备了这个实力,以一颗平淡从容的流浪之心,惬意地构造着那个世界的故事。也许我们也可以回忆一下自己曾经梦想的事情,一旦具备了某种实现雄心抱负的条件,那些梦想就会被认真地提升到现实中并拥有无数复活的可能性。
我们正年轻,一切都有无数的可能。可是似乎是因为现实实在太现实,我们会急着见到努力之后的成效。为你的目光只盯着那个目标,沿路的一切滋味都无福消受。当你老了,头发白了,即便你坐拥着奋斗的成果,但你的精神世界仍然是空洞的,你回忆不到自己绚丽的青春岁月,无法剪下记忆的华美布匹,装饰自己最好的一段年华。你衰老的脸庞,空洞的眼神,都无法为青春的记忆闪烁慰藉的神色。
人生中最好的一段年华,它的流失应该换取最绮丽的回忆。
在这样的时光巨轮中,转起的是岁月和梦想,和渴望成功的我们。可巨轮无法承担那样急迫的成功之心,它愿让你放慢速度,让你的心去流浪,在流浪的心中,发现墙角盛开的不知名的花,发现天空中的白云构成一个心的形状,发现桌前的小猫突然要每顿多吃一条小鱼……这都是目光只在目标上的人所不能发现的。
这便是所谓怀着流浪之心的零散生活吧。可你不会长期颓丧,因为你身处战场,你要追赶理想和信念。追赶着,直到心中那片蔚蓝的海洋。
路遥先生,他的心一直都在流浪,而他,最终见得海洋。
专业教育从心开始读后感(汇总23篇)篇十三
今天女儿老师布置了一项任务,让我们和孩子一起读日有所诵里,其中一篇泰戈尔的文章《开始》。书中的母亲言辞充满爱意,表达充满诗意,从中我们读到了作为一个母亲的渴盼,感激和珍惜的言语,令我肃然起敬。
“我是从哪儿来的,你,哪儿把我捡起来的?”孩子问他的妈妈说。
她把孩子紧紧地搂在胸前,半哭半笑得答道——。
“你曾被我当做心愿藏在我的心里,我的宝贝。
“你曾存在于我的孩童时代玩的泥娃娃身上;每天早晨我用泥土塑造我的神像,那时我反复的塑了又捏碎了的就是你。
读到这里,我不由的想到了自己。女儿也曾问我同样的话题,我告诉她,“因为妈妈和爸爸觉得,需要有个小天使来陪着我们度过了、快乐的一生,所以就有了你了。”我那是觉得孩子还小,就敷衍的告诉她,长大了妈妈会告诉你的。会很快的引开话题。因为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而泰戈尔笔下的母亲,则很巧妙的说是用泥土塑造了我的神像,那个反复塑了又捏碎了就是你。
“当我做女孩子的时候,我的心的花瓣儿张开,你就像一股花香似的散发出来。
“你的软软的'温柔,在我的青春的肢体上开花了,像太阳出来之前的天空上的一片曙光。
“上天的第一个宠儿,晨曦的孪生兄弟,你从世界的生命的溪流浮泛而下,终于停泊在我的心头。
“当我凝视你的脸蛋儿的时候,神秘之感淹没了我;你这属于一切人的,竟成了我的。
“为了怕失掉你,我把你紧紧的搂在胸前。是什么魔术把这世界上的宝贝引到我这双纤小的手臂里来呢?”
《开始》让母亲们懂得了“我们创造了孩子,孩子也创造了我们”,我们给与了孩子生命,含辛茹苦的抚养他们;可孩子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和他们一起成长,慢慢去了解和懂得她们。也正是有了她,让我懂得了父母抚养我姐妹几个的艰辛;也懂得了家不是一个讲理的地方,而要学会包容一切;同时也让我的生活有了目标,从一个任性,不知天高地厚的人,渐渐的成熟起来。感谢我的女儿,感谢“上天的第一宠儿,终于停泊在我的心头”,正如诗歌里说的“为了怕失去你,我把你紧紧的搂在胸前”,我们应该珍惜这一切。
母爱是最伟大的,没有母爱的孩子,是不大可能幸福的:而没有幸福的童年,则是暗淡无光的。只有在母爱的抚育之下,每个孩子才是最幸福的。
专业教育从心开始读后感(汇总23篇)篇十四
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题记。(奥斯特洛夫斯基)。
这么大了,似乎对生命二字再熟悉不过了,什么政治课、生物课都有接触过生命的课题学习。原来,我只是无知认为生命不过是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的装备,是伟大的女神女娲制造的;上了小学,接触了一些简单的文字知识,才深刻的了解到生命原来是圣经里面的耶稣所赐的;自从上了初中,老师也要求不要我们再向小学那样无知的看不懂这整个世界,我才了解到生命是每个人的特权,是不容被侮辱或是被人践踏的,它让每个人成为会员,生命是高贵的。
这本书讲述的是一对轮椅女孩的人生。她们身患一种很残酷的吞噬性疾病,不过,即使在这样恶劣的’情况下,她们没有不抱怨,仍然努力地,高贵的活着,就算是在生命的倒计时的时候,她们更是勇敢的活着。
换位思考,如果我是书中其中的姐姐或者是妹妹,我会怎么样生活下去?如果我是姐姐,我会不会也像书中所写的一样,也会和自己的妹妹同舟共济,一起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刻?我想我不会吧?我想我会先去赞成自杀的人,不会再顾及妹妹的感受;如果我是妹妹的话,我会不会也坚持的活下去,并且和姐姐相互扶持?我想我也不会,我会努力地劝姐姐不要活下去,我们一起自杀。这种极端的手段实在尖端的时刻所选择的,我就是这样一个人。可是这对姐妹并没有这样,她们永远坚信生命中,永远会有无法拒绝的苦涩和美丽,上帝给她们的是苦涩,可是她们却听从的上帝的安排,鼓起勇气活在世上。
没错,就像书中所说的那样,生命从来不拒绝勤奋和美丽的,只要你敢于拼搏,就像这对姐妹一样,她们自己认为轮椅为她们插上了翅膀,而我们更不能就这样轻易放弃,更是要活出精彩!
专业教育从心开始读后感(汇总23篇)篇十五
但是我发现,我自信的欠缺,是真实的。多年来,我做着低于我能力的工作,呆在低于我能力的职位上,拿着低于我能力的薪水……所有人都认为我可以轻而易举做到的事情,我总是觉得心里没底;我总是找身上有很多“问题”的男朋友,因为总是想他身上有这么多问题,他才有可能接纳一个有着“这么多问题”的我;很清晰的事情,总想去征求一下别人的意见——这不是没自信那什么才叫做没自信。
我想,情绪可能确实是一种更高的智慧。那些压抑了多年的情绪,那些深深刻在你内心深处的那些恶毒的言语,你把它们内化了,变成了你的一部分,变成了捆绑你的一层又一层的茧;你的光芒,你的才华,你的美,你的爱……这些真实的你,层层掩埋。
十项童年生存守则。
守则一:父母就是老板,他们的命令必须遵从,除非你能躲得掉。
守则二:父母永远是对的,因为他们知道得更多,而且有着超人的洞察力(他们可以看到你的未来)。
守则三:就算你确信自己是对的,守则二仍然成立。
守则四:你必须无条件地爱父母,因为他们创造了你,给你食物和住所,并且提供玩具和其他物质。
守则五:你必须压抑任何可能被诠释为不爱老板或不同意老板的情绪。
守则六:你必须为老板的感觉负责,因此你必须表现出社会能够接受的态度。你的某些行为可能让老板觉得糟糕和不高兴,或是感觉很好和快乐。
守则七:如果你不能表现出被人接纳的可爱行为,你就是个不值得爱的坏孩子。你将会因此受到老板的排斥,或者被抛弃。
守则八:你多数的真实感觉都是不被接受的,它们对老板有负面的冲击力。
守则九:老板不需要信守他的承诺,不过在任何情况下,你都必须要守信。
守则十:老板可以做不好的事情,即使危害到他的健康和福祉也无妨,因为老板比较年长和聪明。你却必须等到大了,才能沉迷于类似的有害行为。
这些守则当时保护过我们,但是我们现在必须把它放掉;才可以让我们在成年的现实中好好生活。不然,我们就是受限于过去的奴隶,我们充满了从父母、家族成员和老师那里而来的恐惧。
专业教育从心开始读后感(汇总23篇)篇十六
改变,从心开始,强大自己的内心,才能跨越人生的障碍。在最狂妄的年华,老天给了史铁生最无情的残伤,但他并没有像那只无法掩饰内心弱小的老鼠一样苟且偷生。而是在沉静的光芒中,以自己强大的心志,坚强地在地坛思考着,与老天对抗着。他用身残心不残的强大心志告诉了世人,即使没有双足,灵魂也可以行走天下。史铁生深知,拥有强大的内心,才能做一个无畏的勇者。
当然,改变内心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这需要莫大的决心和非凡的勇气。也正因为如此,面对困境,有人不能从内心做出改变,却寄望于改变一些作文无关痛痒的外部条件。殊不知,形式的改变往往无济于事,甚至毫无意义。与其说这是改变,不如说这是在逃避。更有些人,沉迷于物质的世界,一味地用金钱这类外在的东西来掩饰内心的空虚,维持心理的平衡。然而,这种物质至上、金钱第一的拜金思想,带给人的只是肤浅而短暂的满足,在欲望膨胀之后,他们的心灵依旧荒芜。他们不懂得从内心改变自己,充实自己,与那只令人鄙夷的老鼠并无二致。
面对无法改变的现实,苹果总裁乔布斯懂得改变自己的内心,走出了生命的困境。在他刚得知自己患了癌症且无法治疗时,内心充满了恐惧,精神几近崩溃。冷静之后,他决定坦然接受,笑着面对。强大的内心使他战胜了恐惧,他的生命发出了更加璀璨的光芒,他让自己的生命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老鼠因为内心弱小,所以不管如何变换自己,也无法掩饰对猫的恐惧。而人应该有奋起的勇气,面对种.种困难,学会改变内心,拥有更强大的心志,成为独立乾坤的勇者。
专业教育从心开始读后感(汇总23篇)篇十七
看到这本书的名字《销售从被拒绝开始》,我就在想做销售不是客户认可的才会有开始吗?怎么会从拒绝开始呢?抱着这样的心态我开始了我的阅读之路。看了目录才恍然大悟,原来说的“拒绝”是这样的。
看完书我对自己有了新的要求,销售人员我们应该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小部分的销售人员包括我自己身上都会部分这样的特点,就是在接待客户会紧张或过分的谦恭。你作为一位销售顾问,是为客户提供服务的工作人员,你若紧张,客户看出来了就会产生疑问,要么找其他的工作人员咨询,要么让你自顾自的说,客户有一句没一句的搭几句,一趟下来,你这个客户的成功率就直线下滑。再者如果你很少有提问,反倒是等着客户提问。没有交流的沟通客户和销售员都会很累。如果你的客户不喜欢你,那么你应该仔细的自我检讨一下了。可以从电销过程或者日常面见客户中客户的反馈,我们要擅于总结,下次遇到这样的问题该怎么解决或者别人是怎么解决的等等。找到原因知道方式方法那就自信心就回来了。那再面对客户我们就从容不迫了。我会努力改变自己,找回自信!
设法弄清客户的真正需求。和客户电话初步沟通后,介绍自己和公司,要突出特点和好处,让客户了解到对公司的好处。激起他的想了解的.欲望。这样销售顾问就能清楚了解客户的真正需求。你的话题要让客户感兴趣,不要让客户感觉你一直在推销产品,销售顾问要站在客户需求的角度,为客户着想,让他们觉得物有所值。这种方法能较好与客户沟通下去,才有交易的可能性。销售是销售人员与客户相互应答的过程。销售顾问应该要对客户的每一句话给予反馈,这样才能取到真正的沟通。当然,在沟通的过程中,擅于去发现客户感兴趣的话题,强调你的产品能带给客户一些利益与好处等。从这些话题去切入,那么客户不与你沟通的情况就能大大减少。记住一定要向请教客户对我们的服务的意见和建议。这是发现问题和满足客户觉得被尊重的心理。方式方法都学到了,接下来要熟能生巧的运用还需努力。
拒接是从不同客户的反馈中反思并成长自己,拒绝是从客户的怀疑到认可,拒绝是从客户的潜在意向发掘成意向,所以我得到的就是从自我自信心和技巧提升的开始,先做一个学会接受拒接的销售人员!然后再做一个学会投其所好并让客户“喜欢”的销售顾问!
专业教育从心开始读后感(汇总23篇)篇十八
我听了一堂语文课,感触颇深。就此,我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首先给我一个较深印象导课新。通过“小火车”导入新课,既为学生提供了体验的空间,又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意识。这节课至始至终是在“小火车”的带领下前进的。这样的设计,力求引人入胜,可使学生很快地入情入境,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其次是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走上讲台,把讲台让给学生,给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表现自我的舞台和机会。在课堂上,学生占据着讲台,读了,悟了,说了,思维发展了,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教师呢,走下了讲台,站在了学生的中间。但,不经意的三言两语的点拨和引导,不仅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悟,而且也能使学生在豁然开朗中顿悟。就连在巡视时,老师也一边主动参与小组的研究“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生字的”讨论,一边不时地为学生“出谋划策”。还有在课的最后,教师有意识地强化学生对“猴子”的记忆,让学生喜欢猴子,课件展示动物们想到的“可怕”景象:像猴子一样生活在树上。……“思想品德”的教育在不知不觉中渗入到学生的头脑中——多为他人着想,这样才会受到欢迎。这是很有眼光的做法。
三是学生角色的转变。把学生从专心听讲者变为主动参与者。过去的教学,学生坐得端端正正,认认真真地听老师讲。本课通过有趣的表演,讨论,争辩等教学活动,使学生乐于参与教学活动,从中认知,明理,学生学得投入,教师教得轻松。教学相长,事半功倍。如:通过表演,深化体验。让学生表演课文中的角色,是一种更为深入的体验。要表演,就得对课文进行再创造。一生表演完猫头鹰,下面的“动物”议论纷纷。让台上台下的'小演员们发挥想象,当“猫头鹰”作出这样的决定时,动物是怎样“议论纷纷”(词的理解也就完成了)。以至后面的“欢呼”的理解,气氛都十分活跃。
四是教师的教学设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师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打破了师说生听,师读生练,师问生答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通过引导学生表演,观察,讨论等形式,使课堂教学更形象,更生动,更高效。例如:教师设计的问题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入情入境,设身处地去思考该如何读“猫头鹰”、“袋鼠”的话,之后“动物们”的反应。激活了学生的想象和经验积累,进而使朗读更加到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寓教于嬉,课堂教学戏剧化,表演与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专业教育从心开始读后感(汇总23篇)篇十九
当我把《生命从明天开始》这本书看完时,我心中是很复杂的,有点澎湃,有点伤感,但更多的是激励、健康、向上!这是一本励志、充满情感、充满感动的书。在此我向大家推荐这本书。
《生命从明天开始》是由一对姐妹春曼、心曼用她们一生的心血写成的。她们同时被医院诊断患“婴儿型进行性脊髓肌萎缩症”,身体重残。二人没有上过一天学,依靠自学进行创作。在用10年时间的煎熬中,怀着对生命的热诚,对爱的感恩写就了一部16万字的献给母亲的书――《生命从明天开始》。
这本书所展现的是:两个作者从小得病,父亲早逝,还有一个正在上学的弟弟,她们只能依靠渐渐年迈的母亲。在生活中,春曼、心曼经历了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虽然,她们在身体上有缺陷,但却有着与普通人一样的梦想:上学、工作、孝敬父母。
心曼曾经说过:我所想的是怎样才能争取到明天,怎样才能让生活更美好。我现在很幸运,能活到今天,并且我能够为明天去努力,去奋斗!这一段话,如同清风抚过我平静的心湖,荡起层层涟漪,让我不禁陷入沉思。
在书里,姐妹所写的人生座右铭是:生命不拒绝勤奋和美丽!这体现出她们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并用剩的不多的岁月,向大家诠释了人一生的意义:“人活着就要去努力!去创造!去实现梦想!”还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的一次了解!
《生命从明天开始》不仅仅教会我们坚强,还让我们学会怎样微笑的去面对生活,去面对人生!这让我想起了《圣经》里的一句话:压伤的芦苇它不折断,将残的灯火它不灭。
其实只要一切鲜活的事物,它就是美丽的。当我们在被这本书的感动之余,不妨想一想自己,是否比她们幸福,再大的困难也没有她们姐妹俩大!
快去阅读吧!为什么不能珍惜现在的生活,为什么为得不到满足而怨天尤人。记住心曼那段精彩的话吧!它会使你的心灵受到洗礼,它会激励你勇往直前!
专业教育从心开始读后感(汇总23篇)篇二十
抿一杯热茶,字里行间透着书香——《从一个微笑开始》。人生虚虚实实,有失有得,当什么都离开了,我们还剩下什么?是坦然,是失落……而我们始终拥有的,必需的,却是微笑。
正如书中所说的,生活总把我们送到起点,考验我们,我们应该露出一个微笑,迎上前。时间无法回转,当失败、挫折、苦难包围着我们的时候,我们只能面对,只能露出一个微笑。
其实无论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我们都需要微笑。
到底什么是微笑,可以有着那样无止境的力量。微笑,是表情?是表达?还是表露?都是,他们都是。微笑是自信最好的证明,微笑是坦然面对失败,微笑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微笑是一种无言的心灵沟通……其实微笑就是一种生命,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权利。
虚假的微笑,它身后掩盖着的是背叛,是疑惑,是恼怒,是辛酸……而真实的微笑,却是一汪纯净晶莹透明的泉水,是温存,是力量和感动。
当然,一个不懂得怎么微笑的人,也同样可以拥有地位,拥有权利,拥有金钱,但是他绝对无法拥有生命真正的平静和幸福,而反之,一个懂得微笑的人,不一定拥有地位,拥有权利,拥有金钱,但是他一定拥有人生最真实,最原始的乐趣。懂得微笑,就懂得努力、应变、奋发,就会渐渐驶向幸福的端点。
所以,我们千万不要遗忘了微笑,当世界最后一抹微笑走向周期的尽头,这个世界也将变得昏暗、惨淡。
专业教育从心开始读后感(汇总23篇)篇二十一
987年霍华德在购卖星巴克时,差一点让股东扫地出门,险些破产。在霍华德创办“天天咖啡”一年后,他的投资人兼星巴克创始人杰瑞带来了一个好消息给他。杰瑞说,星巴克现金流跟不上,需要卖掉星巴克偿还债务。我和戈登一致认为,你是最好的接盘侠。我们定的价格是380万美元,给你60天筹款,在这期间不会卖给任何人。
霍华德爽快的答应,他看到了机会,发现接手星巴克以后,“天天咖啡”门店将在一夜之间就能扩大三倍。他连夜起草了一份并购计划,将该计划发给“天天咖啡”都各位投资人。一个月后,杰瑞打电话告诉霍华德,星巴克已经有新的买主。
霍华德质问,当初你们说过,不会把星巴克卖给外人。杰瑞耐心解释,买方不是外人,是你的股东,他出价现金400万美元。杰瑞缓一缓追问道,能筹到380万美元机会有多大?霍华德说,有80%的把握,但我不敢保证。杰瑞紧接着说,再给你三十天筹钱,资金还不到位,就对不起兄弟了。
霍华德放下电话,一片茫然。当他看到角落的那只篮球时,心里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打赢这场战役,别管了,现在去打一场篮球比赛再说。比赛完后,他将这件事告诉了队友兼朋友斯科特律师。斯科特引见老比尔·盖茨给霍华德认识。
霍华德在西雅图最牛律师所办公室见到老比尔·盖次。老比尔·盖茨说,讲一下事件的来龙去脉。霍华德将事件一五一十说的清清楚楚,并说那个股东是西雅图商人。老比尔·盖茨在记事本记录完,追问霍华德,你所说的都是事实吗?盖茨先生,我所说的句句属实,霍华德答道。
老比尔·盖茨喝完一杯咖啡说,现在我带你去见那位股东。那位股东一见到霍华德就火冒三丈说,小伙子,在你身无分文时,是我们给你投资。现在我们要收星巴克,你就从中碍手碍脚,信不信我们把资金抽回来。霍华德义正言辞的说,收购星巴克是我的主意,是你破坏了我的计划。
老比尔·盖茨忍无可忍,对着那个股东说,你,退出。由霍华德来筹钱收购星巴克。你听明白了吗?你,给我退出。老比尔·盖茨的出手,让霍华德成功收购了星巴克。这次成功收购星巴克,霍华德践行了他的格言,唯有行动才能改变世界。
讲述了自己是怎样关注每一位员工的自我实现故事。
作为新时代的打工人,渴望成功,却找不到办法?不妨翻开《从头开始》,体验霍华德怎样在星巴克追逐自己的梦想,逆袭成为有格局的领导者的故事,从中吸取营养,开挂职场打怪升级,早日实现财富自由。
专业教育从心开始读后感(汇总23篇)篇二十二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造桥从“勤奋”开始》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题目叫《造桥从“勤奋”开始》,《造桥从“勤奋”开始》读后感350字。文章主要叙述了我国桥梁专家茅以升造桥的宏伟理想是从“勤奋”二字开始的。我读了以后被深深地感动了。
当我看到《造桥从“勤奋”开始》这篇文章时,便被文章的题目深深地吸引住了。造桥是从“勤奋”开始的,学习也要从“勤奋”开始。目前学习是我的'首要目标,因为只有把学习搞好,前途才会一片光明。学习靠的是勤奋,怎么才算勤奋呢?例如,我们不能只满足于课本中的知识,要多看课外书、报刊,上网查阅有关的资料,更多地摄入知识。对与不明白的问题要反复思考,如果自己实在弄不清楚,还可以向别人请教,如果对别人的回答不满意,还可以亲自动手做一做,试一试,仔细观察,在实践中找答案......。有一句古语说得好:“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只要勤奋学习,定会学有所成,理想目标定会实现,读后感《《造桥从“勤奋”开始》读后感350字》。
说到勤奋,我便想到了一句格言,是亨利·华德·华说的一句话:“在生命的寻常事务里,勤奋可使你做到任何天才所能做到的事,以及许许多多他所做不到的事。”这句话说得没错,勤奋可以把事情办好,超越他人,成为一个响当当的人物,不再是一个无名小卒。比如,你在一家大公司当一个小小的服务员,身份虽然低,但是你很勤奋,得到了总经理的赏识,让你步步高升,也许还会把公司交给你好好代理。这正是你勤奋的结果。如果你不因此而骄傲自满,自我挑战,更加勤奋,那你就会把公司管理得更好,让公司不断发展壮大,那你就是一个事业有成的人了。假如你不思进取,懒惰成性,无所作为,你就会被炒“鱿鱼”,丢了饭碗。所以说勤奋可以弥补不足,走向成功,而懒惰却会自毁前途,被社会抛弃,无法在社会上立足。
只有勤奋,才会学到知识、本领,才会成功,我一定要做一个勤奋的人。
专业教育从心开始读后感(汇总23篇)篇二十三
成功需要一种宗教般的狂热和信仰,只有热爱的事情才能够做得最好,只有投入全部的精力和热忱才能达到卓越。
路遥《平凡的人生》正是这种坚持的真实写照,把每天所有的精力和心思都用了创作,造就了这本经典。我们当然远远达不到这种献身精神,但从事文字工作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心中的欲望,不求取得多大的成功,只求不断进步,做最好的自己,写出最好的作品。
很多年前我也准备写网络小说,很多年过去了,却一字未写,心中有千言万语,拿起笔时,总不知如何开头,总觉得太庸俗、太老套,总想等有灵感、有新意时,总想等自己能够驾驭再长一点的小说时,一拖再拖。
我想写作就如爬山,只能一往无前,如果左顾右盼,看着脚下的悬崖,看着前路漫漫,难免脚软,难免打退堂鼓,永远战胜不了心中的惰性。
我想每一部伟大的作品都是从下三滥开始的,关键在于不要空想,把心中所想的,所要表达的,转化为文字,不断练习、不断修改,坚持更新,永不太监。
写得多了,自然能生灵感;写得多了,自然融会贯通;写得多了,自然能冲破束缚;写得多了,自然妙笔生花;写得多了,自然能到极致;写得多了,自然明白了自我;写得多了,自然知道该走哪条路。
世上有无数条道路,我只要找准一条,不停写下去,才能找到自己的洛亚方舟,才能到达彼岸。
一法通,万法通。无数条小溪,终汇聚成大海。当一条路走到极致时,你就能看到前放有无数条路,你才有选择的权力和自由。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