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是一种通过实地调研、数据收集和分析等手段来概括和总结特定问题的书面材料。以下的调研报告范文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同一问题,给我们提供了多个思考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专业家乡文化调研报告范文(17篇)篇一
中国传统的春节给了人们一份浓得难以化开的情,一种经年酿造的淳厚的味。这就是生养我们的“文化之根”。传统的春节,融入一种文化的意境、文化的象征,并担负起一种文化的功能:
一、辞旧迎新,打上一个人生的结,分开过去和未来;
二、祭祀,缅怀祖宗之德,承继先人之志,融通天地万物,祈盼人生幸福;
三、宗亲礼仪往来,安排人生秩序,联络世代亲情,找到个人定位,担负社会责任;
四、民间娱乐,扩大社会交往,播撒传统文化,渲泄感情之波,体味生活之乐。春节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代代相传,蕴藏厚重的含金矿藏。宋代王安石曾作《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传统文化的积淀是历千年而不变的,在我们家乡,春节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1、腊月开始办年货:据中国传统,踏入腊月,已适宜办年货,除了买腊味、糖果外,生果亦少不了,其中苹果大吉代表平安大吉,橘子代表团圆。
2、年廿四谢灶:在灶头放齐供品后,便焚香敬拜,心中祈求來年衣食丰足及身体健康,之后烧衣及撒酒,最好将一些汤丸放在灶上,或将麦芽糖涂放在灶君碑的金漆字上,效果会更佳。
3、年廿八洗邋遢:年廿八是清理家居的好时机,中国传统来说,这天一家人都要大扫除,祈求将往年的霉气及不如意通通扫走,而自身亦要洁净,据说这样做便可以消灾去病。
色。吃菜时,要由头吃到尾,代表长长久久,吃鱼则要故意吃剩一些,代表年年有余。吃过年夜饭之后,长辈发压岁钱,根据古时的民间习俗,用红线穿好的一百个铜钱,具有长命百岁的意思,而现在就用货币代替(钱一定是偶数,以求大吉大利)。除夕夜人们大多守岁到天亮,为的是祈求双亲长寿。到子夜十二点正,开始放爆竹,庆祝新一年来临。
5、正月初一宜祭祖:年初一祭祖是很重要的习俗。在祖先神位上放一些糖冬瓜、花生糖及生果等,跟着一家人烧香诚心祭拜及烧衣。祭祖完后,晚辈向长辈互相拜年,拱手互相恭贺。此外,年初一不可扫地或倒垃圾,相传这样会送走财气,一些不吉利的话亦不能说,否则这年会不好运,亦尽量不要打碎碗碟或盆具,如真的不小心打碎了,就说例如「碎碎(岁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等好兆头的话。
6、年初二妇女返娘家拜年:年初二是出嫁女而回娘家的时候,相传年初一回娘家,会令娘家变穷,所以要年初二才返回。此外,返娘家拜年亦不能空手,必须准备一些贺礼,如糖果或生果等。
7、年初三赤口:各人留在家中,不出外团拜,恐防招口舌是非。8、8、年初四接财神:话说年廿四送神返天庭,年初四則是诸神由天界重返人间之時。送神要一大清早就开始,而接神则在初四下午才接。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齐备,并要焚香点烛烧金衣,以欢迎诸神重临人间。
辞旧迎新的祈求。贴春联:将春联贴在门口,贴够八张,代表由头「发」到尾。贴窗花: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烘托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挂年画:寄托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春天来临,万象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有足够的理由载歌载舞来迎接这个节日。念一遍寄托新一年美好愿望的句子,这时“福倒了”,真的“福到了”!
家乡春节文化丰富多彩,希望在城市生活久了的人们在加快的生活节奏中还能记得这宝贵的传统文化并将它传承下去。
专业家乡文化调研报告范文(17篇)篇二
我们日照绿茶特别有名,被誉为“江北第一茶”。日照绿茶具有独特的品质和口味,好多人都喜欢日照绿茶。还因为我爸爸妈妈非常喜欢喝日照绿茶,他们每天在家都喝功夫茶,受他们的影响,我也开始喝茶了。我想调查研究一下我们日照绿茶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及品质特征。
刘涵日、爸爸和妈妈
调查研究一下我们日照绿茶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及品质特征。
1、亲自到茶厂体验了解询问;
2、网上搜集资料。
1、历史渊源日照种茶始于何时,已不可考。据传日照城北的河山顶峰上有古茶树一株,因生于悬崖之上,高不可攀,无人敢登峰采摘,唯拾其落叶,或抛石击叶,用开水冲饮,不仅可明目提神,还可治腹疼,有奇效。
2、制作工艺日照绿茶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包括采茶、摊凉、杀青、揉捻、搓团提毫、烘干等工艺。采茶、摊凉要求采摘必须精细,大小均匀一致,不采雨水叶、病虫叶等,然后用竹篓装盛,禁用各种袋装,以防鲜叶红变和闷熟。进厂后抖松摊放3-4个小时,鲜叶开始透发香气即开始加工。杀青采用杀青机或人工杀青,使叶失水35%到37%之间,然后摊凉。揉捻采用揉捻机,轻揉不加压,时间3-5分钟,揉捻时间过长,易出现茶汁外溢,影响色泽和显毫。搓团提毫采用手工操作,这是一项技术活,凭技术工人经验调节,边搓团,边解块散热,搓至条形卷曲,茸毫显露,干燥达80%即可。最后一道工序是烘干,用烘干机边翻边抖动,直至干燥,烘至含水量6%就完成了。
3、品质特征日照绿茶汤色黄绿明亮,栗香浓郁、回味甘醇,叶片厚、香气高、耐冲泡。日照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茶树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专家称日照绿茶的营养价值高于其它同类产品。绿茶不仅是一种健康饮品,它还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常饮绿茶,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提神健胃,降压利尿,消食醒酒,防癌抗辐射,减肥美容,延年益寿。电脑一族每天喝些绿茶,能防电脑辐射,而且对皮肤也很好。日照绿茶分为春茶、夏茶和秋茶,春茶是绿茶中的极品,特别是开春采摘的第一批更上极品中的极品,价格非常昂贵。日照绿茶已被列入山东地理标志品牌,圣谷山、雪青、浮来青、碧波、旭光、莒国翠6个绿茶品牌,获得了地理标志产品称号,获准使用专用标志。
打花鼓(即花鼓舞)一般是两个人,但也有四人、八人的,另外还有一个站在鼓旁敲击鼓梆,控制舞蹈节奏的,谓之敲边鼓。花鼓的基本功有三:一是手功,二是腰技,三是步法。步法有快三步慢三步两种,步法是否踩到点子上,直接关系到花鼓的“套路”,因此至关重要。
4、苗舞
盛传在湘西凤凰的苗舞主要包括:竹竿舞和三人鞋,这两种舞蹈简单易学。例如竹竿舞据说是苗族群众在生产生活中自创的一种自娱性舞蹈,平行摆开两条方木作垫架,垫架上横放若干条手腕粗的长竹竿,持竿者相向地双手各执一条竹竿尾端,把竹竿与垫架、竹竿与竹竿碰击出有节奏的声音,跳舞者要在竹竿分合的瞬间,不但要敏捷地进退跳跃,最好能跳出潇洒自然的动作(我们的两位队员尝试了一下,跳了几下下就被吓得跳了出来)。
三人鞋也是很有趣的,三个人同穿一双“鞋”(两根长板),苗家姑娘们很厉害,还能跳出优美的舞姿,节奏感很强,游客观众们惊叹不已。
5、苗族服饰
苗族服饰主要表现在:服装、头饰、银饰、银梳、银镯、银项几个方面,穿圆领大襟短衣,盘肩、袖口等处有少许绣花;宽脚裤,裤筒边缘多饰花边;包扎又高又大的青布或花布头帕,戴银饰。男装多为青色土布衣裤,包青头帕。现在他们只有在传统节日、喜庆的日子才穿上本族传统服饰。
6、苗族传统节日
湘西苗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开年节、四月八、龙船节、六月六。节日那天,村民都身穿节日盛装,聚集在一起。
7、苗族待客礼仪
当游客们进入苗寨时,苗家人们会进行苗家拦门“三道卡”风俗,即“卡歌”、“卡鼓”和“卡酒”。所谓“卡歌”,即当远方的客人到苗寨来做客,苗寨里的青年男女要肩拱肩、手拉手,用对歌的方式来表达对客人的热情欢迎;“卡鼓”,即在进苗寨的路上,苗家阿姐阿嫂们会用击鼓拦门的方式,同客人比试鼓艺,并展示苗家人多姿多彩的鼓舞智慧;“卡酒”,即好客的苗家人在寨门口端着自家酿造的包谷烧或米酒拦门,苗家人将农事或家事编成苗歌后向客人提问,客人答对并喝下拦门酒,则表示客人看得起苗家人,客人方可入寨并被试为最尊贵的客人。这是非常典型苗族村野文化。
8、湘西苗族文化现状
苗族人们的能歌善舞以及对歌舞的热爱在这里表露无遗。记得我们到达的那天已经晚上十一多了,可村里面那回荡的苗歌丝毫没有疲惫的感觉,一直延续到晚上十二多才停下来!调研中还得知扭仁村是周围人口较少然喇叭最多的村,通宵达旦的歌声在这也是常有的事。
调查中发现这里的小孩几乎都不懂不会这些传统的东西,一方面是他们的父母很少有时间也没有这份心去教他们,另一方面是他们自己不喜欢难得静下心来学习。当然这其中更大的是没有被重视起来,社会风气和现状的驱使,大家都在忙于为生计奔波跟本就难以顾及这些。平时的对唱更多注重于各自的一种休闲和爱好,而没有想过如何继承和发展。这些事实的反映不得不让我们为祖国文化遗产的继承感到担忧,即使在这种地方都被利益深深的覆盖那些所谓的`保护政策起到的作用实在微乎其微。当然这也不是一个政策那么简单的事情,要想改变这种状况不仅需要整体形式的改变(生活水平的提高等),更需要苗族同胞们乐于奉献,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来维护和继承祖辈的传统。这些都需要社会力量和国家政策的相应扶住,毕竟民以食为天只有在解决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后人们才能把多余的精力投入到精神世界里。值得庆幸的是在我们回来的前一天,麻老师跟说了许多关于苗族文化方面的事,最后还拿出了他自己的一本根据一段发生在清初民国时期的追求爱情自由的故事。并告诉我们他将用他的一生来继承祖辈留下来的优良传统并将其传承下去。
专业家乡文化调研报告范文(17篇)篇三
家中的人及附近男女老少。
xxx。
通过自己家过年、上街走访、询问、观察,向老人们了解,实地考察进行查询,观看家乡春节节目。
时至今日,新一代的人却纷纷过上了洋节,渐渐淡忘了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春节临至,身为华夏子女,更应了解这丰富多彩,带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节日——春节,现在我就带大家领略一下我家乡的春节习俗及其文化内涵吧!
“过个大年,忙乱半年”,古人从腊月开始忙“年事”,一直到过了元宵,这年才算过完了,我居住的武威市民勤县的春节习俗也是十分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通过亲身体验,上街走访,我更加了解了我的家乡的春节习俗及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接下来我将从腊月一直到正月十五来一一介绍:
说起家乡民勤春节习俗应该从腊八说起,农历十二初八,民俗称谓之“腊八”,是春节前的第一个节令,此后“年味”日渐浓郁起来。腊八主要是吃腊八粥素食,民勤传统的腊八粥用米、豆、麦、青稞等五谷(或粮食、大豆、黄米、玉米、扁豆)和宽面条熬煮熟后,先用来敬门神、灶神、土神、财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然后一家大小一起欢欢喜喜,团团员员享用五谷杂粮的腊八饭。“腊八饭”用的水,须是凌晨的井水。因此,农村有抢“金马驹”之俗。最早打上井水者,便谓得到“金马驹”,就要发财。所以这天妇女争先恐后的早起抢“金马驹”。饭也是天未亮吃罢为好。俗语说“腊八饭,黑洞洞,田苗长得黑沉沉。”预示庄稼茂盛、丰收。此俗现仍流行。
农历腊月二十三“送灶爷”,是民勤正式的祭灶日,一般也可以说从此揭开春节序幕。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位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所以家家户户也不约而同的蒸上祭灶的灶卷馍,大概有点点那么大小,献到灶台即可,让灶神享用,以示堵口。腊月二十三日祭灶与过年有着蜜切的关系,因为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灶王爷被天上诸神引路的,所以除夕都要灯火通明,迎来诸神一起过年。至今有这样的讲究:婆媳做饭是要笑笑,就是让灶神爷知道一家过的和睦幸福。长幼有序,对老人不能恶言,不能不敬。对上门的人不论贵贱要笑脸相迎,做到谦恭谨慎。因为灶神爷时时观察你的。一举一动,否则会得报应。
腊月二十四到二十五“扫房”这两天家里人都会忙着打扫房间,庭院,厕所,猪圈鸡舍等,过个干干净净的年,万象更新。只要在家的家人这两天都上阵,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
腊月二十五到二十九“办年货”、蒸馒头、炸“馍馍”。家里的年轻人会去街上买年货,不过现在交通方便了,需求也大了很多,于是大多数人都去自己的乡里或镇里,有的还去民勤县城里面买。好菜,好肉不管贵不贵,想要得都买下。说到肉我们民勤县人大多是自家养猪的,所以猪肉一般不会买了。买些鱼肉等等。还有写对联的红纸或者直接买写好、印刷好的,门神,香。
馒头一般常见的,不过有大小两种。“馍馍”有很多种,面是前几天就准备,已经发酵好的,要看家里妇女的厨艺怎么样了,手巧的女人会做各种各样,色香味美,脆而不干,甜而不腻。女人们会使出十八般武艺,将“馍馍”做得最好。得到正月里来的客人、亲戚的赞。接下来当然要说除夕了,除夕也就是腊月的最后一天,春节的前夜腊月三十。现在多称为“年三十”、“除夕”,旧时,又称“除日”、“除夜”、“岁除”、“岁暮”、“岁尽”、“暮岁”。当然“除夕之义就是旧岁至此夕而除,新岁自明晨开始,有除旧布新之吉兆。这天也是我们吃、喝、玩、乐的日子,人们在中午便开始在大门、街门、房门上贴大红对联,门楣上挂门头子(彩色纸刻花纹的装饰品)和黄钱(黄纸上刻的花纹)。然后在下午要在肉锅里煮上饺子,用碗端上,拿上纸钱去庄子的前面迎先人,先烧纸钱,后致祭品,再放炮,意思是让祖先们来家中过年。太阳一落,家家都在堂屋里(院落中的上房,一般不住人,只供祖先牌位及先祖画像等)点烛焚香,祭祀祖先。所有男人(妇女在过年期间,不能进堂屋)都衣帽齐整,上香焚表鸣磬。祖先牌位前要献上食品供物。接下来是装仓。所谓装仓,是把猪肉(猪头最好)羊肉(过去的阔气人家还有鸡鸭鱼肉)煮熟了,每人捞上一碗,吃得尽饱,孩子们往往吃得很高兴。仓装完了,全家人坐在一起,说,拉家常,有的玩牛九纸牌,兴的是一夜不睡,老人有一种说法“除夕”是熬寿的时间,谁休息得最迟,谁的寿命也就越长,年轻人可是冲这一点也要玩个天大亮。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守岁,即是对即将逝去的旧岁留恋之情也是对即将来临的新春怀着希冀,如果彻夜不眠,毫无倦意,就是预兆来年的精力充沛。俗称“熬寿”。
大年初一,大概到凌晨四五点左右,男女老少更换新衣,继则端上盘供,长辈们就准备燎天蓬的东西,当然燎天蓬之前要看今年的喜神在何方,农村一般要看自家的牛卧的方向,牛头朝哪边,就意示今年的喜神方向,然后全家老小,拿着花炮、烧纸、香、祭祀物品,出户迎接喜神,按“历书”所指喜神方向献盘敬香。在喜神所在方向架起一堆大火,大人小孩都要从火上跳来跳去,嘴里喊着“东去东赢了,西去西成了,牛羊满圈了,骡马成群了”意思是希望来年吉祥如意,五谷丰登。此即所谓“燎天蓬”。归来,开始吃饺子、拜年,先由小辈依次“磕头”递拜家长,进茶奉酒。然后,出拜亲族、邻里,各家都在客房里摆着油馃、馓儿和酒菜招待。晚辈给长辈磕拜后,长辈为了表示诚意和关怀,要给小辈压岁钱。这一天,人人见面都要问“过年好!”,平辈相遇,拱手致贺。拜年完了,他们有的弹唱,有的玩牌打麻将,整天都沉浸在欢快的情绪之中。
大年初二拜岳父、岳母都成为民勤一种乡俗,无论是新婚夫妇,还是老女婿,在初二都要去岳父岳母家道贺春节快乐。没娶过媳妇的必须到舅父母家去,没有特殊原因不能错过这一天。
初三是过年的最后一天。早晨仍在堂屋里上香礼拜,并把门楣上、仓子上、箱柜上挂的黄钱一律扯下来焚化,叫做“化钱”。意谓先祖来家过年,现在欢送他们回去。紧接着就是“打醋炭”,是在每个房里的火盆上或火炉中烧上一块石头,备好一碗带油花的陈醋,打醋台者手端一个大木勺,勺里放着烧红的石头,同时在石头上浇醋,醋遇上石头,就有浓烟般的热气冒起来,弥散整个房间,发出一种酸喷喷的异香。打醋台的人走向各个房间,各个角落。然后把剩下的醋和石头倒在大门外,据说这些东西驱瘟除邪,清除一年的灾祸疾病,因之又名“除百病”。打醋台的人前脚走,后面的人就跟着把房间、院落打扫一遍,三天的过年就算基本上结束了。
接下来从正月初四各乡镇排练的秧歌队、社火队穿梭于大街小巷、居民楼院、政府机关之间,富有地方特色的民勤小调在文化广场倾情演出,开着三轮车、小汽车的农村居民进城看戏、看社火成了新时尚,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日。
人勤春来早,正月初十就感受到了浓浓的元宵节气氛。龙年元宵佳节准备得非常充分,氛围营造得格外热闹。由县城东小十字从南向北穿过文化广场步行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写着“龙年大吉”的拱形彩门,彩门内一幅巨型的象征中华、祈祷人们万事如意,平安祥和的九龙壁富丽堂皇地矗立着。其次,依次摆放的是“瓜果飘香”长廊、“蟠龙柱”、“龙王治水”、“劲牛”、“花团锦簇”、“玉兔送福”、“航天模型”。两侧对称布臵“金钱树”、“苹果树”等各种花树。整体犹如传统庭院前庭、中院、后院、左右厢房式对称布局。在最北端是在玉兔指挥下的两条巨龙正欢快地玩耍“二龙戏珠”游戏。
正月十五日便是元宵节,古称“上元节”也是我国一个普遍的传统节日,在民勤县城四大街人山人海、人头攒动,吃元宵、闹社火、放烟花、观灯、猜灯谜、荡千米等,展现出民勤人民团结奋进、平安和谐、率先发展的时代风采,演奏出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生态良好、经济发展、上下一心的和谐音符与篇章中结束一年一岁的春节。
通过这次寒假,我想,春节所以得到大家的重视,是因为它代表了人们的愿望,人人都希望生活的幸福、美满,希望工作顺利,前途无量,忙忙碌碌一年,所有的苦恼和愤懑都将在大家彼此的祝福声中消散,在彼此的祝愿中积聚力量,春节,给了每一个人畅舒胸臆的机会。春节还意味着团圆,在当今亲情日渐淡薄的形势下,春节提醒孩子“常回家看看”,在老人期盼的目光中体验家的温暖。春节也意味着春意融融,春天来了,万象更新,忧愁的、幽怨的、有恩的、有恨的都沉淀在冬天的冰雪中,当春风轻拂杨柳、小河潺潺歌唱时,每个人都能体会到光阴流转之速而增添宽容和大度。春节实在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节日。春节是四季之首,我们的足迹将踩出新一行。生命的里程又开始了一次始发,所以多一点期望,就多一份珍惜;多一点幻想,就多一份激情。
专业家乡文化调研报告范文(17篇)篇四
两年前,随着升学的缘故,我背着简单的行囊来到这座陌生的城市—南宁,虽然远离家乡,但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土地,故乡的一草一木,在我的心里永远是那么的熟悉。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贵港覃塘,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独特。地处贵港市西北部,是贵港市乃至广西最具有发展潜力和前景的城乡结合部,是桂中地区重要商品集散地。交通便利,通讯发达。距贵港市区中心和郁江港口仅20公里,千吨级货轮可上溯南宁,下达港澳,黎湛铁路复线横贯覃塘;209线、324线国道、南梧二级公路纵横贯穿全境,并交汇于管理区党政机关驻地—覃塘镇,日平均车流量达3万多辆。
虽然出门在外不经常回家,但每次回家我都会惊奇地发现家乡也在变化着,并且,近几年来我发现家乡的变化越来越大了,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下面就是我发现的家乡的一些变化:
家乡很多年前就铺水泥路,基本都通到家门口,所以家乡的交通可以说是很便利的,上次回家我还发现村里还出资弄路灯,晚上出门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黑漆漆的一片,晚上出门还要拿着手电筒,黑夜行车也相对更安全了。并且在路上基本不见自行车了,人们骑的更加多的是电动车和摩托车,这也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更加高,环保意识也相应加强了。
家乡基本每家每户住的都是楼房,几年前人们很少装修,但现在基本都装修的很漂亮它们不仅外观新颖漂亮,而且室内装璜考究、设施齐全、美观舒适,改变了原来基本不装修、室内没摆设的状况。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以前家乡出一个大学生已经是很了不起了,家乡的孩子基本都是读完初中就去工作了,但现在人们的思想觉悟更高了,家长都努力督促子女读书,现在大学生已经不是稀奇的了。虽然家乡的人们都是务农为主,但人们经常读一些关于致富之类的书,所以家乡木材厂、养猪场越来越多,这也相应给家乡的人们在农忙之余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人们的收入也会相对更多一点。
过去家乡的人们不富裕是一衣多季,现在家乡的人们富裕了是一季多衣,而且非常注重讲究服装面料、款式、和品牌。过去的布鞋、胶鞋也被各式皮鞋、波鞋所替代。再也不会出现穿着不合时宜的衣服,小孩子的衣服也不会买更大的以备长大了还能穿,而是穿的更加的讲究了。
专业家乡文化调研报告范文(17篇)篇五
调查人: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江苏省泗洪县。
调查目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经济与文化共同发展的理念也越来越多的被提出。
然而,由于各种条件限制,各个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不尽相同。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家乡地区(江苏省泗洪县)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了解家乡人民的生活状态与内心感受。
此次调查主要在农村展开,参与填写问卷的好多人都只是小学初中毕业,(部分人员由于仅参与过扫盲班或未接受过素质文化教育无法参与问卷调查填写)很少有高中及以上学历的。并且,大多数人对于文化的概念仅仅局限于学校。只有部分人员提到文化活动,他们的建议是增加文化活动,鼓励民众积极参与。同时,较多人提出家乡应建设一所较好的中小学。总体而言,家乡文化建设相对落后,有待加强。
经济发展不平衡,文化发展有待提高,经济与文化并未共同发展,经济发展比文化发展迅速,县城发展比乡村发展迅速。外出打工是乡村人普遍的选择。于是,孤寡老人与留守儿童等现象颇为普遍,使孝亲敬长成为一部分人难以实现的梦想。好在如今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已经兼顾文化发展,努力让两者相辅相成,共同进步。在寒假期间,县政府的“春风行动”让人暖心。由政府牵线搭桥的大型企业招聘会在春节前后举行,乡镇公交免费送达,数万个岗位对外应征。号召泗洪人回乡就业创业,带动泗洪经济发展,使家人团聚,创造美好新生活。乡村文艺汇演、元宵灯会等节目也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此外,建议关注农民生活,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希望多多举办文化方面的活动。
专业家乡文化调研报告范文(17篇)篇六
1、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现状。
2、学习如何开展文化生活调查,并尝试撰写简短的调查报告。
3、学会分析调查所得的材料,对家乡的文化生活现状形成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毛泽东《调查的技术》。
王思斌《访谈法》。
1、在高一年级开展一次“我和家乡的图书馆”的问卷调查。
2、在班级里组建若干调查小组,对家乡图书馆的藏书、借阅等情况开展一次调查活动。
3、各小组将调查结果制作成演示文稿,准备在课堂上分享交流。
(一)课堂导入。
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曾说过:“如果这个世上真的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图书馆,是汲取前人智慧的地方,也是展示各地文化的窗口。
“走进公共图书馆,是了解一座城市的开始。”请问,你了解家乡的图书馆吗?展示一组当地图书馆的照片(最好选取新、旧图书馆的照片)。
(二)问卷调查反馈。
调查对象:高一部分同学。
调查时间:学生走访图书馆之前。
课件展示:
问卷调查的初步结论:
2、去图书馆的目的依次是看书、做作业、借阅图书;
3、大部分的同学认为图书馆的藏书比较多;
4、家乡的图书馆除了环境安静、整洁,有书香气息,适合读书外,并没有其他突出的特色。
第一组:分享家乡图书馆的藏书、借阅情况。
访谈对象一:图书馆的负责人或管理员(1-2人)。
访谈对象二:图书馆的读者(若干人)。
第二组:分享家乡图书馆的特色(如设立展示当地文化特色的图书室,安排流动图书车等)。
访谈对象一:图书馆的负责人或管理员(1-2人)。
访谈内容:目前图书馆有何特色?具体表现在哪里?今后图书馆的建设有何筹划?
访谈对象二:图书馆的读者(若干人)。
(四)思考分析。
依据学生的调查报告,思考以下问题(预设):
1、为什么家乡的图书馆藏书比较丰富,但借阅的读者不多,且集中在低年龄段?
2、为什么家乡的图书馆的特色不突出?
3、为了凸显家乡的图书馆的特色,请你提一点建议。
(五)拟写广告语(二选一)。
1、今年,浙江省将评选“读者最喜爱的基层读书馆”,家乡的图书馆被列入推荐参评对象。请依据家乡的图书馆的特色,拟写一则宣传广告语。
示例:舟山图书馆的宣传广告语——舟载智慧,山纳书香。
2、为了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方便偏远地方的读者借阅图书,家乡的图书馆最近策划了“流动图书车”下乡活动。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需要准备一条宣传横幅,请帮助拟写一则宣传广告语。
专业家乡文化调研报告范文(17篇)篇七
现代流水线生产的工艺品越来越多,这样更加凸显了传统手工艺品的可贵。为了加深大家对竹编艺术的了解,我向大家介绍我们家乡宁波的传统文化--竹编。竹编是一种传统的工艺,历史悠久。
宁波市鄞州区非遗馆。
通过视频采集和与传统工艺传承人的交流。
宁波竹编艺术。
宁波是竹编的“故乡”。宁波地区盛产毛竹,所以充满智慧的劳动人民就利用这丰富的资源编织成一个个竹制品。宁波竹编富含了人民辛苦劳作的结晶,凝聚了丰富的宁波文化。
宁波的竹编历史久远,明清二代的江南举人赴京应试的考篮和食篮都是竹编的。鄞县、奉化、余姚山区有几十家乡村办竹编厂的竹编工人,能巧妙地利用篾丝和篾片,编制各种神形酷肖、情趣盎然的各种动物,并和传统的罐、篮、盒、盘结合起来,制成鸡罐、鸭盘、猫头鹰盒等,既实用又可观赏,成为馈赠亲友的好礼品。
竹编所用竹丝断面全为矩形,在厚薄粗细上都有严格要求,厚度仅为一两根头发丝厚,宽度也只有四五根发丝宽,根根竹丝都通过匀刀,达到厚薄均匀,粗细一致,观者无不赞叹其难。竹编工艺品分为细丝工艺品和粗丝竹编工艺品。在传统技艺街区展出了不同风格的竹编作品,既有历史悠久,技艺高超的青神竹编,又有将现代流行时尚与x传统文化工艺相结合的刘氏竹编,博采众长。
竹编工艺大体可分起底、编织、锁口三道工序。在编织过程中,以经纬编织法为主。在经纬编织的基础上,还可以穿插各种技法,如:疏编、插、穿、削、锁、钉、扎、套等,使编出的图案花色变化多样。需要配以其它色彩的制品就用染色的竹片或竹丝互相插扭,形成各种色彩对比强烈、鲜艳明快的花纹。
此次调查是我利用周末空闲时间回了趟家,去了西江古村进行实地拍摄的。这一趟收获不少。
其实说实话,我之前并不知道我们家乡的工艺竹编已经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对此我甚至不曾了解。这次的拍摄也让我明白了,虽然身为宁波人,但其实我对自己家乡的传统文化了解并不透彻,所以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会更多地去关注家乡的传统,家乡的文化。在拍摄视频的过程中,我们与叶良康师傅进行了交流。
(叶良康是宁波市目前仅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竹编传承人,其工艺竹编项目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7岁开始学做竹编,到现在47年了。”老人对竹编的坚持、执着和热爱感染了许多人。)因为同姓的缘故,我偶然间得知了我的祖辈与叶老师傅还是同村人,这多么奇妙的缘分呐!我不禁为我姓“叶”而感到骄傲、自豪。叶老师傅一脸笑意地告诉我们:他做了47年的老手艺终于有了接班人。塘溪镇上城小学校长童士峰知道竹编工艺面临传承的`困境后,以东山村的名义申报鄞州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并将基地设在上城小学。同时,该校出资5万多元建立了工艺竹编陈列室和制作室,并成立了以美术专职教师朱双阳为组长的竹编传承小组。从20xx年9月开始,叶师傅每个星期都会花半天时间走进上城小学,手把手地教10名“徒弟”做竹编。从叶师傅的这件事中我反思到:不仅仅是竹编,宁波还有多少传统手工艺正在面临着失传的危机,那么更何况是呢?所以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保护传统文化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专业家乡文化调研报告范文(17篇)篇八
家中的人及附近男女老少。
xxx。
通过自己家过年、上街走访、询问、观察,向老人们了解,实地考察进行查询,观看家乡春节节目。
时至今日,新一代的人却纷纷过上了洋节,渐渐淡忘了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春节临至,身为华夏子女,更应了解这丰富多彩,带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节日——春节,现在我就带大家领略一下我家乡的春节习俗及其文化内涵吧!
“过个大年,忙乱半年”,古人从腊月开始忙“年事”,一直到过了元宵,这年才算过完了,我居住的武威市民勤县的春节习俗也是十分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通过亲身体验,上街走访,我更加了解了我的家乡的春节习俗及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接下来我将从腊月一直到正月十五来一一介绍:。
说起家乡民勤春节习俗应该从腊八说起,农历十二初八,民俗称谓之“腊八”,是春节前的第一个节令,此后“年味”日渐浓郁起来。腊八主要是吃腊八粥素食,民勤传统的腊八粥用米、豆、麦、青稞等五谷(或粮食、大豆、黄米、玉米、扁豆)和宽面条熬煮熟后,先用来敬门神、灶神、土神、财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然后一家大小一起欢欢喜喜,团团员员享用五谷杂粮的腊八饭。“腊八饭”用的水,须是凌晨的井水。因此,农村有抢“金马驹”之俗。最早打上井水者,便谓得到“金马驹”,就要发财。所以这天妇女争先恐后的早起抢“金马驹”。饭也是天未亮吃罢为好。俗语说“腊八饭,黑洞洞,田苗长得黑沉沉。”预示庄稼茂盛、丰收。此俗现仍流行。
农历腊月二十三“送灶爷”,是民勤正式的祭灶日,一般也可以说从此揭开春节序幕。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位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所以家家户户也不约而同的蒸上祭灶的灶卷馍,大概有点点那么大小,献到灶台即可,让灶神享用,以示堵口。腊月二十三日祭灶与过年有着蜜切的关系,因为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灶王爷被天上诸神引路的,所以除夕都要灯火通明,迎来诸神一起过年。至今有这样的讲究:婆媳做饭是要笑笑,就是让灶神爷知道一家过的和睦幸福。长幼有序,对老人不能恶言,不能不敬。对上门的人不论贵贱要笑脸相迎,做到谦恭谨慎。因为灶神爷时时观察你的一举一动,否则会得报应。
腊月二十四到二十五“扫房”这两天家里人都会忙着打扫房间,庭院,厕所,猪圈鸡舍等,过个干干净净的年,万象更新。只要在家的家人这两天都上阵,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
腊月二十五到二十九“办年货”、蒸馒头、炸“馍馍”。家里的年轻人会去街上买年货,不过现在交通方便了,需求也大了很多,于是大多数人都去自己的乡里或镇里,有的还去民勤县城里面买。好菜,好肉不管贵不贵,想要得都买下。说到肉我们民勤县人大多是自家养猪的,所以猪肉一般不会买了。买些鱼肉等等。还有写对联的红纸或者直接买写好、印刷好的,门神,香。
馒头一般常见的,不过有大小两种。“馍馍”有很多种,面是前几天就准备,已经发酵好的,要看家里妇女的厨艺怎么样了,手巧的女人会做各种各样,色香味美,脆而不干,甜而不腻。女人们会使出十八般武艺,将“馍馍”做得最好。得到正月里来的客人、亲戚的赞。接下来当然要说除夕了,除夕也就是腊月的最后一天,春节的前夜腊月三十。现在多称为“年三十”、“除夕”,旧时,又称“除日”、“除夜”、“岁除”、“岁暮”、“岁尽”、“暮岁”。当然“除夕之义就是旧岁至此夕而除,新岁自明晨开始,有除旧布新之吉兆。这天也是我们吃、喝、玩、乐的日子,人们在中午便开始在大门、街门、房门上贴大红对联,门楣上挂门头子(彩色纸刻花纹的装饰品)和黄钱(黄纸上刻的花纹)。然后在下午要在肉锅里煮上饺子,用碗端上,拿上纸钱去庄子的前面迎先人,先烧纸钱,后致祭品,再放炮,意思是让祖先们来家中过年。太阳一落,家家都在堂屋里(院落中的上房,一般不住人,只供祖先牌位及先祖画像等)点烛焚香,祭祀祖先。所有男人(妇女在过年期间,不能进堂屋)都衣帽齐整,上香焚表鸣磬。祖先牌位前要献上食品供物。接下来是装仓。所谓装仓,是把猪肉(猪头最好)羊肉(过去的阔气人家还有鸡鸭鱼肉)煮熟了,每人捞上一碗,吃得尽饱,孩子们往往吃得很高兴。仓装完了,全家人坐在一起,说,拉家常,有的玩牛九纸牌,兴的是一夜不睡,老人有一种说法“除夕”是熬寿的时间,谁休息得最迟,谁的寿命也就越长,年轻人可是冲这一点也要玩个天大亮。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守岁,即是对即将逝去的旧岁留恋之情也是对即将来临的新春怀着希冀,如果彻夜不眠,毫无倦意,就是预兆来年的精力充沛。俗称“熬寿”。
大年初一,大概到凌晨四五点左右,男女老少更换新衣,继则端上盘供,长辈们就准备燎天蓬的东西,当然燎天蓬之前要看今年的喜神在何方,农村一般要看自家的牛卧的方向,牛头朝哪边,就意示今年的喜神方向,然后全家老小,拿着花炮、烧纸、香、祭祀物品,出户迎接喜神,按“历书”所指喜神方向献盘敬香。在喜神所在方向架起一堆大火,大人小孩都要从火上跳来跳去,嘴里喊着“东去东赢了,西去西成了,牛羊满圈了,骡马成群了”意思是希望来年吉祥如意,五谷丰登。此即所谓“燎天蓬”。归来,开始吃饺子、拜年,先由小辈依次“磕头”递拜家长,进茶奉酒。然后,出拜亲族、邻里,各家都在客房里摆着油馃、馓儿和酒菜招待。晚辈给长辈磕拜后,长辈为了表示诚意和关怀,要给小辈压岁钱。这一天,人人见面都要问“过年好!”,平辈相遇,拱手致贺。拜年完了,他们有的弹唱,有的玩牌打麻将,整天都沉浸在欢快的情绪之中。
大年初二拜岳父、岳母都成为民勤一种乡俗,无论是新婚夫妇,还是老女婿,在初二都要去岳父岳母家道贺春节快乐。没娶过媳妇的必须到舅父母家去,没有特殊原因不能错过这一天。
初三是过年的最后一天。早晨仍在堂屋里上香礼拜,并把门楣上、仓子上、箱柜上挂的黄钱一律扯下来焚化,叫做“化钱”。意谓先祖来家过年,现在欢送他们回去。紧接着就是“打醋炭”,是在每个房里的火盆上或火炉中烧上一块石头,备好一碗带油花的陈醋,打醋台者手端一个大木勺,勺里放着烧红的石头,同时在石头上浇醋,醋遇上石头,就有浓烟般的热气冒起来,弥散整个房间,发出一种酸喷喷的异香。打醋台的人走向各个房间,各个角落。然后把剩下的醋和石头倒在大门外,据说这些东西驱瘟除邪,清除一年的灾祸疾病,因之又名“除百病”。打醋台的人前脚走,后面的人就跟着把房间、院落打扫一遍,三天的过年就算基本上结束了。
接下来从正月初四各乡镇排练的秧歌队、社火队穿梭于大街小巷、居民楼院、政府机关之间,富有地方特色的民勤小调在文化广场倾情演出,开着三轮车、小汽车的农村居民进城看戏、看社火成了新时尚,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日。
人勤春来早,正月初十就感受到了浓浓的元宵节气氛。龙年元宵佳节准备得非常充分,氛围营造得格外热闹。由县城东小十字从南向北穿过文化广场步行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写着“龙年大吉”的拱形彩门,彩门内一幅巨型的象征中华、祈祷人们万事如意,平安祥和的九龙壁富丽堂皇地矗立着。其次,依次摆放的是“瓜果飘香”长廊、“蟠龙柱”、“龙王治水”、“劲牛”、“花团锦簇”、“玉兔送福”、“航天模型”。两侧对称布臵“金钱树”、“苹果树”等各种花树。整体犹如传统庭院前庭、中院、后院、左右厢房式对称布局。在最北端是在玉兔指挥下的两条巨龙正欢快地玩耍“二龙戏珠”游戏。
正月十五日便是元宵节,古称“上元节”也是我国一个普遍的传统节日,在民勤县城四大街人山人海、人头攒动,吃元宵、闹社火、放烟花、观灯、猜灯谜、荡千米等,展现出民勤人民团结奋进、平安和谐、率先发展的时代风采,演奏出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生态良好、经济发展、上下一心的和谐音符与篇章中结束一年一岁的春节。
通过这次寒假,我想,春节所以得到大家的重视,是因为它代表了人们的愿望,人人都希望生活的幸福、美满,希望工作顺利,前途无量,忙忙碌碌一年,所有的苦恼和愤懑都将在大家彼此的祝福声中消散,在彼此的祝愿中积聚力量,春节,给了每一个人畅舒胸臆的机会。春节还意味着团圆,在当今亲情日渐淡薄的形势下,春节提醒孩子“常回家看看”,在老人期盼的目光中体验家的温暖。春节也意味着春意融融,春天来了,万象更新,忧愁的、幽怨的、有恩的、有恨的都沉淀在冬天的冰雪中,当春风轻拂杨柳、小河潺潺歌唱时,每个人都能体会到光阴流转之速而增添宽容和大度。春节实在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节日。春节是四季之首,我们的足迹将踩出新一行。生命的里程又开始了一次始发,所以多一点期望,就多一份珍惜;多一点幻想,就多一份激情。
专业家乡文化调研报告范文(17篇)篇九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外来文化充斥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在享受外来文化带来的快乐之时,往往忽略了培养着我们长大的本土家乡文化,导致我们家乡的文化不段没落。一个地区的风俗是这个地区的特色,知道了地区的风俗,才算是这个地区的人,而现在的人们因为忙碌的工作与学习已经淡忘了自己的家乡风俗。因此我从家乡文化入手 ,通过搜集资料,了解大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识的层度。
学校食堂,学生宿舍楼
调查采用集体开卷式,不记名问卷的方法。学生问卷,共发下调查问卷35份,总共收回有效问卷35份,所有数据全部采用人工统计处理分析,有效率达100%。
1、性别
2、您的家乡是哪里?
3、您所在地春节有哪些习俗
4、您的家乡春节期间有忌做针线活吗?
5、您对以上习俗的态度是
6、您对家乡文化有多少了解
7、您知道家乡有哪些名人
8、您对家乡的饮食有什么特点
9、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您认为造成民俗文化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10、您的家乡大年初一基本上干什么?
11、您觉得家乡文化对你的影响?
12、除夕夜您一般干什么?
13、您的家乡民俗文化最有特色的是
14、您有宗教信仰吗活动中的作用
15、您认为传统习俗在春节庆祝活动中的作用
16、对于家乡传统风俗文化的保留工作状况,您认为怎么样
17、您家乡春节气氛如何
18、您的家乡结婚时喜欢用以下哪种方式
19、您对家乡文化的了解途径主要是哪些方面
20、对家乡文化的发展,您的建议是?
(一)大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知
1. 关于家乡习俗的了解(由来):调查结果也很令人意外,10%的人对
于家乡的文化还是相当了解的,60%是比较了解,30%的人稍有了解,这种结果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大多数人还是保留着当地的风俗,身为自己土生土长的家乡,他的文化不应该是了解甚多的吗?这就要求我们大学生要更加关注自己家乡的文化,且文化背后的故事。例如:每个地方的春节,过法也是千奇百怪,有早上吃团年饭的、有晚上吃的、有关冰灯的、有舞龙狮的、有吃饺子的等,这些都是因为各个地方的故事不同所纪念的节日方式不同。
2. 关于大学生对家乡饮食的了解 :调查结果显示,25%的人家乡喜食辣,22.5%人家乡口味清淡,27.5%的人家乡口味较重(咸),25%的人家乡所有口味都喜欢,从上结果我们还调查出有很多的个人爱好,也受家乡饮食的影响。民间的文化与饮食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积极与兴趣,值得赞扬的是不同地区的人们对自己家乡的特色食品都是赞不绝口,从不同的饮食文化背后,我们可以看到新一代的继承人已经开始趋於成熟了。美食文化节一方面展示了地区的特色食品,另一方面引导我们我接受和关注我们自己家里的文化差异关于大学生对家乡饮食的了解:很多人都会说,我的家乡没有什么好吃的,我早都吃够了,我还是喜欢在外面吃小吃,或许我们忽略了一个问题,最原滋原味的东西才最有营养。但是,每个地方的食物都有其地方的特色。
3.关于家乡民俗文化的特色:20%的人认为在服装上,12.5%的人认为在节日上,45%的人认为在饮食上,22.5%的人认为在其他的方面,饮食上的民俗文化是最为突出的,中华美食具有历史悠久、技术精湛、品类丰富、流派众多、风格独特的特点,是中国烹饪数千年发展的结晶。饮食在发展中形成了“十美风格”,讲究味、色、香、质、形、序、器、适、境、趣的和谐统一。中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讲究菜肴的美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因此地区的饮食特色比较丰富。
4.关于大学生对家乡传统习俗的看法:32.5%的人认为是活跃气氛,22.5%的人认为是为了增加家庭凝聚力,40%的人认为是为了继承传统文化,5%的人认为是老人们的旧观念。看来大多数的家乡文化都被慢慢的继承了下来,希望把它们发扬光大,且被后代子孙接受,还慢慢与这个时代相融合,但还有少数子孙不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底蕴深厚,许多方面我们了解的都不够,传统的节日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需要我们认真加以传承和发展的。
5.有关家乡传统文化风俗继承:20%的人认为继承的非常好,45%的人认为继承的比较好,32.5%认为仍需改善2.5%的人认为继承的效果不好。从上看出家乡传统文化风俗继承的不是太理想,由于现代社会在时间方面普遍上使用西方公历为准,而中国传统节日都是农历时间,因而使现代中国大部分人很难准确知道中国传统节日日期;洋节比中国传统节日更能让商家获得更多、更高利润,因而商家会在洋节进行大范围促销行动,造成洋节比中国传统节日更热闹形象。
(二)大学生对家乡文化发展的现状与希望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中外交流,这无疑对我国国民视野开阔和思维开放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但在此同时,国外文化及文化产品也随之进入我国,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在全球化这柄双刃剑面前,传统文化承受着它狂风暴雨般的洗礼。在这场文化较量中,对于我们这个继承了很多年的民族文化一定必须发展下去,思考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让传统文化与时代相结合的措施等,很多年轻的人们都不愿意去继续过那传统的节日,觉得没什么过头,都喜欢去过西方浪漫有趣的节日,导致传统节日失去了在人们心里的地位。我们通过这次调查发现,很多大学生对自己家乡文化的发展没有想法,觉得还要继续保持旧的、好的传统就好,对于家乡的未来更没有过多的建。但是,在这个与时俱进的时代,决定了我们不可能撇开现代文化而去发展传统文化的问题。但是,传统文化是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象征,更确切地说,只有从传统文化的上述现状和定位出发,不断推动传统文化实现现代化转型,并在传统文化、现代文化与后现代文化之间保持适度的张力,就能更好的发展传统文化。
专业家乡文化调研报告范文(17篇)篇十
xxx
通过自己家过年、上街走访、询问、观察,向老人们了解,实地考察进行查询,观看家乡春节节目。
时至今日,新一代的人却纷纷过上了洋节,渐渐淡忘了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春节临至,身为华夏子女,更应了解这丰富多彩,带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节日——春节,现在我就带大家领略一下我家乡的春节习俗及其文化内涵吧!
“过个大年,忙乱半年”,古人从腊月开始忙“年事”,一直到过了元宵,这年才算过完了,我居住的武威市民勤县的春节习俗也是十分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通过亲身体验,上街走访,我更加了解了我的家乡的春节习俗及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接下来我将从腊月一直到正月十五来一一介绍:
说起家乡民勤春节习俗应该从腊八说起,农历十二初八,民俗称谓之“腊八”,是春节前的第一个节令,此后“年味”日渐浓郁起来。腊八主要是吃腊八粥素食,民勤传统的腊八粥用米、豆、麦、青稞等五谷(或粮食、大豆、黄米、玉米、扁豆)和宽面条熬煮熟后,先用来敬门神、灶神、土神、财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然后一家大小一起欢欢喜喜,团团员员享用五谷杂粮的腊八饭。“腊八饭”用的水,须是凌晨的井水。因此,农村有抢“金马驹”之俗。最早打上井水者,便谓得到“金马驹”,就要发财。所以这天妇女争先恐后的早起抢“金马驹”。饭也是天未亮吃罢为好。俗语说“腊八饭,黑洞洞,田苗长得黑沉沉。”预示庄稼茂盛、丰收。此俗现仍流行。
农历腊月二十三“送灶爷”,是民勤正式的祭灶日,一般也可以说从此揭开春节序幕。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位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所以家家户户也不约而同的蒸上祭灶的灶卷馍,大概有点点那么大小,献到灶台即可,让灶神享用,以示堵口。腊月二十三日祭灶与过年有着蜜切的关系,因为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灶王爷被天上诸神引路的,所以除夕都要灯火通明,迎来诸神一起过年。至今有这样的讲究:婆媳做饭是要笑笑,就是让灶神爷知道一家过的和睦幸福。长幼有序,对老人不能恶言,不能不敬。对上门的人不论贵贱要笑脸相迎,做到谦恭谨慎。因为灶神爷时时观察你的一举一动,否则会得报应。
腊月二十四到二十五“扫房”这两天家里人都会忙着打扫房间,庭院,厕所,猪圈鸡舍等,过个干干净净的年,万象更新。只要在家的家人这两天都上阵,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
腊月二十五到二十九“办年货”、蒸馒头、炸“馍馍”。家里的年轻人会去街上买年货,不过现在交通方便了,需求也大了很多,于是大多数人都去自己的乡里或镇里,有的还去民勤县城里面买。好菜,好肉不管贵不贵,想要得都买下。说到肉我们民勤县人大多是自家养猪的,所以猪肉一般不会买了。买些鱼肉等等。还有写对联的红纸或者直接买写好、印刷好的,门神,香。
馒头一般常见的,不过有大小两种。“馍馍”有很多种,面是前几天就准备,已经发酵好的,要看家里妇女的厨艺怎么样了,手巧的女人会做各种各样,色香味美,脆而不干,甜而不腻。女人们会使出十八般武艺,将“馍馍”做得最好。得到正月里来的客人、亲戚的赞。接下来当然要说除夕了,除夕也就是腊月的最后一天,春节的前夜腊月三十。现在多称为“年三十”、“除夕”,旧时,又称“除日”、“除夜”、“岁除”、“岁暮”、“岁尽”、“暮岁”。当然“除夕之义就是旧岁至此夕而除,新岁自明晨开始,有除旧布新之吉兆。这天也是我们吃、喝、玩、乐的日子,人们在中午便开始在大门、街门、房门上贴大红对联,门楣上挂门头子(彩色纸刻花纹的装饰品)和黄钱(黄纸上刻的花纹)。然后在下午要在肉锅里煮上饺子,用碗端上,拿上纸钱去庄子的前面迎先人,先烧纸钱,后致祭品,再放炮,意思是让祖先们来家中过年。太阳一落,家家都在堂屋里(院落中的上房,一般不住人,只供祖先牌位及先祖画像等)点烛焚香,祭祀祖先。所有男人(妇女在过年期间,不能进堂屋)都衣帽齐整,上香焚表鸣磬。祖先牌位前要献上食品供物。接下来是装仓。所谓装仓,是把猪肉(猪头最好)羊肉(过去的阔气人家还有鸡鸭鱼肉)煮熟了,每人捞上一碗,吃得尽饱,孩子们往往吃得很高兴。仓装完了,全家人坐在一起,说,拉家常,有的玩牛九纸牌,兴的是一夜不睡,老人有一种说法“除夕”是熬寿的时间,谁休息得最迟,谁的寿命也就越长,年轻人可是冲这一点也要玩个天大亮。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守岁,即是对即将逝去的旧岁留恋之情也是对即将来临的新春怀着希冀,如果彻夜不眠,毫无倦意,就是预兆来年的精力充沛。俗称“熬寿”。
大年初一,大概到凌晨四五点左右,男女老少更换新衣,继则端上盘供,长辈们就准备燎天蓬的东西,当然燎天蓬之前要看今年的喜神在何方,农村一般要看自家的牛卧的方向,牛头朝哪边,就意示今年的喜神方向,然后全家老小,拿着花炮、烧纸、香、祭祀物品,出户迎接喜神,按“历书”所指喜神方向献盘敬香。在喜神所在方向架起一堆大火,大人小孩都要从火上跳来跳去,嘴里喊着“东去东赢了,西去西成了,牛羊满圈了,骡马成群了”意思是希望来年吉祥如意,五谷丰登。此即所谓“燎天蓬”。归来,开始吃饺子、拜年,先由小辈依次“磕头”递拜家长,进茶奉酒。然后,出拜亲族、邻里,各家都在客房里摆着油馃、馓儿和酒菜招待。晚辈给长辈磕拜后,长辈为了表示诚意和关怀,要给小辈压岁钱。这一天,人人见面都要问“过年好!”,平辈相遇,拱手致贺。拜年完了,他们有的弹唱,有的玩牌打麻将,整天都沉浸在欢快的情绪之中。
大年初二拜岳父、岳母都成为民勤一种乡俗,无论是新婚夫妇,还是老女婿,在初二都要去岳父岳母家道贺春节快乐。没娶过媳妇的必须到舅父母家去,没有特殊原因不能错过这一天。
初三是过年的最后一天。早晨仍在堂屋里上香礼拜,并把门楣上、仓子上、箱柜上挂的黄钱一律扯下来焚化,叫做“化钱”。意谓先祖来家过年,现在欢送他们回去。紧接着就是“打醋炭”,是在每个房里的火盆上或火炉中烧上一块石头,备好一碗带油花的陈醋,打醋台者手端一个大木勺,勺里放着烧红的石头,同时在石头上浇醋,醋遇上石头,就有浓烟般的热气冒起来,弥散整个房间,发出一种酸喷喷的异香。打醋台的人走向各个房间,各个角落。然后把剩下的醋和石头倒在大门外,据说这些东西驱瘟除邪,清除一年的灾祸疾病,因之又名“除百病”。打醋台的人前脚走,后面的人就跟着把房间、院落打扫一遍,三天的过年就算基本上结束了。
接下来从正月初四各乡镇排练的秧歌队、社火队穿梭于大街小巷、居民楼院、政府机关之间,富有地方特色的民勤小调在文化广场倾情演出,开着三轮车、小汽车的农村居民进城看戏、看社火成了新时尚,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日。
人勤春来早,正月初十就感受到了浓浓的元宵节气氛。龙年元宵佳节准备得非常充分,氛围营造得格外热闹。由县城东小十字从南向北穿过文化广场步行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写着“龙年大吉”的拱形彩门,彩门内一幅巨型的象征中华、祈祷人们万事如意,平安祥和的九龙壁富丽堂皇地矗立着。其次,依次摆放的是“瓜果飘香”长廊、“蟠龙柱”、“龙王治水”、“劲牛”、“花团锦簇”、“玉兔送福”、“航天模型”。两侧对称布臵“金钱树”、“苹果树”等各种花树。整体犹如传统庭院前庭、中院、后院、左右厢房式对称布局。在最北端是在玉兔指挥下的两条巨龙正欢快地玩耍“二龙戏珠”游戏。
正月十五日便是元宵节,古称“上元节”也是我国一个普遍的传统节日,在民勤县城四大街人山人海、人头攒动,吃元宵、闹社火、放烟花、观灯、猜灯谜、荡千米等,展现出民勤人民团结奋进、平安和谐、率先发展的时代风采,演奏出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生态良好、经济发展、上下一心的和谐音符与篇章中结束一年一岁的春节。
通过这次寒假,我想,春节所以得到大家的重视,是因为它代表了人们的愿望,人人都希望生活的幸福、美满,希望工作顺利,前途无量,忙忙碌碌一年,所有的苦恼和愤懑都将在大家彼此的祝福声中消散,在彼此的祝愿中积聚力量,春节,给了每一个人畅舒胸臆的机会。春节还意味着团圆,在当今亲情日渐淡薄的形势下,春节提醒孩子“常回家看看”,在老人期盼的目光中体验家的温暖。春节也意味着春意融融,春天来了,万象更新,忧愁的、幽怨的、有恩的、有恨的都沉淀在冬天的冰雪中,当春风轻拂杨柳、小河潺潺歌唱时,每个人都能体会到光阴流转之速而增添宽容和大度。春节实在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节日。春节是四季之首,我们的足迹将踩出新一行。生命的里程又开始了一次始发,所以多一点期望,就多一份珍惜;多一点幻想,就多一份激情。
专业家乡文化调研报告范文(17篇)篇十一
此次调查主要是为了将茂名地区农村新年习俗系统地形成文字,将其展现出来,以此来激发人们对年俗的关注,同时也为文化流失敲响警钟。
20xx年1月14日到1月27日
茂名市信宜
亲朋、邻里
查阅相关书籍、走访、请教
关于信宜地区各种风俗文化以及春节期间的禁忌,天气状况、饮食所赋予的含义。
我从小生活在信宜,一直生活在这个地区,对于该地区的风土人情已经不在意,自从在外地求学才发现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人文风俗,特别是年俗更是差强人意,南北地区差异尤为明显,例如南部地区的福建省,大年三十不吃饺子,初一不拜年也不走亲戚,统统等到大年初二才进行。四川地区大年三十不吃饺子而是吃汤圆还有他们自制的火锅。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正因为各地区不同的风俗文化才构勒出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民俗画卷。下面是关于信宜地区的年俗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概况。
在我的家乡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正月里禁忌剪头发,剪头发方娘家舅舅,意思是正月里剪头发对自己的舅舅没有好处。新春正月是一个喜庆的日子,有人讲如果新春期间做个媒,这不喜上添喜吗?但是在我们这是不允许的,做媒有自找倒霉的含义,所以正月里禁忌做媒。同时新正月也不允许买鞋,买鞋与“买邪”同音也就是说把邪气带回家里,是不吉祥的预兆。一个正月处处暗藏着年俗“机关”稍不留意就会中招。初一至初四是禁忌乱用针线的,初五那天才可以使用,被称作缝破,意思是把过去一年里的琐碎和缺憾都缝补起来。在我们这的新春期间,对天气状况也格外关注,如果初一至初六天气都为晴,那么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六畜兴旺,反之灾祸不断。就这样的一些年俗似乎已经成为人们新春的希望,每天都期盼艳阳高照,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美好的希冀。在信宜地区的正月期间饮食也有着丰富的含义,正月初三称为庄稼会,如果这一天吃饺子,在新的一年里五谷丰登,粮食满仓。初五被称为元宝日,这一天吃饺子,在新的一年里会财源滚滚,兴旺发达。初七被称为“人七日”这一天吃面条预示新的一年里大人小孩身体安康无病痛无灾患。这些在简单不过的年俗已经潜移默化的成为了人们生活的希望。
在人们不知不觉的遵循它的时候,也就产生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由此产生动力去创造生活创造幸福。此次调整报告文字简短,语言平实,但对于我这个一直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人来讲,在没做这个调查报告之前,已经将其抛弃殆尽,因此,这次调查报告也是对自身对待风俗文化态度的一种修正。同时系统的搜集了东北地区乡村年俗的信息,把我们这朴实的年俗文化变成文字,以此来激发更多的人,去关注年俗,关注身边的普通文化,捍卫乡土文化,避免文化大量流失。
专业家乡文化调研报告范文(17篇)篇十二
湖南省凤凰县麻冲乡老洞村、扭仁村、高通村。
当地居民、学生、游客等。
20xx年7月7日至20xx年7月16日。
听扭仁小学龙校长、麻老师及麻志官老人说起:苗歌对上一辈的人来说就像我们现在的必修课,它主要包括感恩歌,祝酒歌,贺喜歌,庆典歌,其中用到了许多隐喻和暗喻等修辞手法,且这些喻体大都来自自然的花草树木和虫鱼鸟兽;因此唱出的歌也都是取自生活反映生活,需要演唱者有较高的观察、鉴别、领悟和创作能力;可称得上是心灵的造化,自然的灵现。苗歌一般没有音乐伴奏。
居村民介绍,凤凰苗族鼓舞,大体上可分为猴儿鼓和花鼓两大类。猴儿鼓是娱乐者模拟猴子的动作翩翩起舞,其动作诙谐,难度大,舞得好的人不多;花鼓异常柔美,异常抒情,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在凤凰腊尔山、山江、麻冲、落潮井一带苗区十分流行。
打花鼓(即花鼓舞)一般是两个人,但也有四人、八人的,另外还有一个站在鼓旁敲击鼓梆,控制舞蹈节奏的,谓之敲边鼓。
花鼓的基本功有三:
一是手功,
二是腰技,
三是步法。
步法有快三步慢三步两种,步法是否踩到点子上,直接关系到花鼓的“套路”,因此至关重要。
盛传在湘西凤凰的苗舞主要包括:竹竿舞和三人鞋,这两种舞蹈简单易学。例如竹竿舞据说是苗族群众在生产生活中自创的一种自娱性舞蹈,平行摆开两条方木作垫架,垫架上横放若干条手腕粗的长竹竿,持竿者相向地双手各执一条竹竿尾端,把竹竿与垫架、竹竿与竹竿碰击出有节奏的声音,跳舞者要在竹竿分合的瞬间,不但要敏捷地进退跳跃,最好能跳出潇洒自然的动作(我们的两位队员尝试了一下,跳了几下下就被吓得跳了出来)。
三人鞋也是很有趣的,三个人同穿一双“鞋”(两根长板),苗家姑娘们很厉害,还能跳出优美的舞姿,节奏感很强,游客观众们惊叹不已。
苗族服饰主要表现在:服装、头饰、银饰、银梳、银镯、银项几个方面,穿圆领大襟短衣,盘肩、袖口等处有少许绣花;宽脚裤,裤筒边缘多饰花边;包扎又高又大的青布或花布头帕,戴银饰。男装多为青色土布衣裤,包青头帕。现在他们只有在传统节日、喜庆的日子才穿上本族传统服饰。
湘西苗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开年节、四月八、龙船节、六月六。节日那天,村民都身穿节日盛装,聚集在一起。
当游客们进入苗寨时,苗家人们会进行苗家拦门“三道卡”风俗,即“卡歌”、“卡鼓”和“卡酒”。所谓“卡歌”,即当远方的客人到苗寨来做客,苗寨里的青年男女要肩拱肩、手拉手,用对歌的方式来表达对客人的热情欢迎;“卡鼓”,即在进苗寨的路上,苗家阿姐阿嫂们会用击鼓拦门的方式,同客人比试鼓艺,并展示苗家人多姿多彩的鼓舞智慧;“卡酒”,即好客的苗家人在寨门口端着自家酿造的包谷烧或米酒拦门,苗家人将农事或家事编成苗歌后向客人提问,客人答对并喝下拦门酒,则表示客人看得起苗家人,客人方可入寨并被试为最尊贵的.客人。这是非常典型苗族村野文化。
苗族人们的能歌善舞以及对歌舞的热爱在这里表露无遗。记得我们到达的那天已经晚上十一多了,可村里面那回荡的苗歌丝毫没有疲惫的感觉,一直延续到晚上十二多才停下来!调研中还得知扭仁村是周围人口较少然喇叭最多的村,通宵达旦的歌声在这也是常有的事。
调查中发现这里的小孩几乎都不懂不会这些传统的东西,一方面是他们的父母很少有时间也没有这份心去教他们,另一方面是他们自己不喜欢难得静下心来学习。当然这其中更大的是没有被重视起来,社会风气和现状的驱使,大家都在忙于为生计奔波跟本就难以顾及这些。平时的对唱更多注重于各自的一种休闲和爱好,而没有想过如何继承和发展。这些事实的反映不得不让我们为祖国文化遗产的继承感到担忧,即使在这种地方都被利益深深的覆盖那些所谓的保护政策起到的作用实在微乎其微。当然这也不是一个政策那么简单的事情,要想改变这种状况不仅需要整体形式的改变(生活水平的提高等),更需要苗族同胞们乐于奉献,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来维护和继承祖辈的传统。这些都需要社会力量和国家政策的相应扶住,毕竟民以食为天只有在解决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后人们才能把多余的精力投入到精神世界里。值得庆幸的是在我们回来的前一天,麻老师跟说了许多关于苗族文化方面的事,最后还拿出了他自己的一本根据一段发生在清初民国时期的追求爱情自由的故事。并告诉我们他将用他的一生来继承祖辈留下来的优良传统并将其传承下去。
专业家乡文化调研报告范文(17篇)篇十三
今天,我闲来无事,就翻了翻书柜,想找本好看的书来看。忽然,我发现在两本书之间夹着一本相册,于是,我的好奇心促使我拿起了相册,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很快,这本相册就被我看完了,还发现这些照片都记录着以前家乡的样子。这下,我开始对以前的家乡感兴趣,就立刻去问爷爷关于以前家乡的故事。然后,爷爷又告诉我这个问题需要我自己去调查和研究,他只能告诉我一部分。于是,我就去请两个好朋友和我一起调查这个问题,他们也因感兴趣就答应了我的请求。就这样,我们三个人一起对这个问题做了一次调查。
调查方法:
问家里的长辈以前家乡的生活条件是怎么样的,到现在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翻翻相册,仔细观察以前家乡的样子,并和现在家乡的样子作比较,想一想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
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家乡经济的发展情况及这种变化的原因。
家乡的经济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地发达起来。以前,人们一个月的`工资一般都极少,能维持家里的生活就已经很不错了。而现在,人们一个月的工资不知道是以前的多少倍,不仅能维持家里的生活,还有钱多出来买车买房和一些珍贵的东西。以前家乡的人们连肚子都不能填饱,而我们现在不仅能吃饱还能穿暖,变化真的是太大了!所以,我们现在的生活也不要过得太奢侈。要知道改革开放以前,缺少食物,人们的营养严重不足,有些农村甚至还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从而导致人们的身体发育不良,而现在在生活方面讲究营养均衡,荤素搭配,绿色食品。所以,现在那些贫困家里能团聚在一起过上一般的生活,变化也是非常快的。
三百多年前,蒸汽机也诞生了,应用于火车和轮船,之后又有了汽车和飞机。这一切的源泉是什么呢?原来,这都是那些无私奉献的共产党员们为了给人民谋幸福,夜以继日地工作着。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们都不放弃,勇敢的去面对,去克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使得家乡的经济突飞猛进。啊!我爱你,家乡!
专业家乡文化调研报告范文(17篇)篇十四
我们的家乡坐落在湖南省邵阳市大祥区檀江河畔。檀江不仅山清水秀,风光旖旎,而且土地丰腴。它面积宽广,人口众多。一代名将蔡锷故居、大学士魏源故居均在境内。改革开放后我们的家乡檀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新农村的建设。在暑假期间,我对檀江做了一个具体的调查。
首先说吃,爸爸生活在六十年代,中国的经济还没开始复苏,人们还不能吃饱穿暖。豆腐,萝卜、白菜,都很难吃上一顿,更不用说鸡蛋、猪肉、鱼一年也不能吃上几次。到了现在,每家每户的饭桌上几乎天天有六七个青菜,还有肉或熟食。
其次谈谈穿吧,看着现在满大街样式新潮、色彩艳丽的衣服,你很难会想到改革开放前人们的穿衣情况。爸爸小时候穿的是哥哥、姐姐们穿剩下的衣服,穿坏、穿破时也舍不得扔掉,总是缝了又缝,补了又补,洗干净又穿在了身上。而且那时的衣服布料粗糙,样式单一,颜色基本上就是蓝、绿、灰。在清一色粗布衣服的岁月里,“的确良”如一股清风闯进人们的生活,代表着时髦和前卫。他们都为能穿上一件白色“的确良”衬衫而骄傲。鞋子却是奶奶一针一线,纳底儿做的。
在住房方面,六十年代的住的都是茅草房,烧的都是木材,对环境污染不是很大。再看现在,家家都住上瓦房、楼房。据了解,改革开放前,未实行计划生育,每家都有四五个孩子,房屋数量不够,一家人通常挤在一个屋里。到了现在,人们再也不会为住房问题担忧。而且屋内有客厅、卧室、卫生间和厨房。客厅中有电视机,冰箱、录音机,洗衣机……各种家电应有尽有。
俗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在交通方面,我们檀江与相邻的几个村子已经实现了村村通的目标。村村通工程,把公路铺到了农民的家门口,改变了原来“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旧貌。檀江水库大桥的使用,使檀江的公路更畅通了,而且也加强了各村之间的交流。水库新闸的竣工不仅提高了防洪能力,还设计了一条生态鱼道,它也成为檀江的又一景观。
出行方面,现在有人骑自行车,有人骑摩托车,过去想都不敢想的小汽车,已经进入家庭。在以前,因为这里没有医院,人们看病只能进城去看。进一次城,要先走四十几里地到邵水大桥去坐车,再坐一个小时左右的公共汽车,才能看医生。现在公路通到了家门口,公共汽车、出租车、火车构成了立体交通网,日行千里已不是梦想。
说完了吃饭穿衣、住房和出行问题,我们来谈谈医疗方面。在以前由于经济落后,村子的医疗水平很落后,村内连赤脚医生都没有,小病都要进城去看。现在人们看病再也不用进城了,因为村边建起了乡村医院,使农村医疗卫生情况有了很大的提升!
30多年前的檀江跟现在可是完全不一样,它是一个交通闭塞的村子,很荒凉,人口也很少。人们只会种些麦子、白薯和稻子,还要靠天吃饭,家家一到春天就会挨饿。
现在,由于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需要,檀江人发展起了观光农业。村民们通过引进资金和技术后,建起的农业观光园、采摘园、钓鱼山庄。放眼望去,十几座蔬菜、水果大棚、钓鱼塘一字排开,错落有致。大棚外虽是冰天雪地,但大棚内却是一片绿色的海洋,草莓、白菜等果蔬长势喜人。满棚的草莓枝繁叶茂,鲜嫩可人,就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正在笑迎八方客。
为了解决剩余劳动力再就业为题,村里建起了草编场。草编场有着神奇的魔力,它可以化腐朽为神奇,通过工人们的一双巧手,可以把普通的树枝和稻草变成美观实用的家具和装饰品。
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村里建起了蘑菇种植基地。基地里种有平菇、香菇、金针菇、杏鲍菇……人们喜爱的各种菌类。昔日身价昂贵的它们,早已成为百姓餐桌上的家常菜了。
改革开放30多年取得的成就是前所未有的,然而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许多问题:
1、自然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环境问题一直是全世界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对于我们的村子来说,环境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檀江境内有条河檀江河,近年来由于河的上游工厂和养猪场的污染,以前的碧水已不复存在,从远处看就像一条黑绿色的带子摆在河床上。河水变成了黑绿色,这就害苦了那些鱼类、藻类。现在再也看不到鱼、蟹等动物,只能闻到恶臭。
2、白色垃圾危害严重。由于人们生活中大量使用塑料袋,塑料瓶、一次支柱产业形成难,农民收入增幅不快,支柱产业没有形成是重要原因。
3、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些檀江贫困村在产业的选择上,没有结合本村的地理条件、气候、环境等实际,不考虑市场因素,凭个人主观臆断,盲目鼓动群众发展,一年一个产业,一年一个品种,从而导致村内的产业品种杂、规模小、效益低,在遭遇市场冲击后,产业宣告失败,最终利益受损的只有群众。性塑料餐盒等,造成大量实用科技推广难。
4、一是对科技推广的投入较少,缺乏长效的培训机制。近几年国家对老区在科技培训上给予了一定的投入,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笔费用真正用于农业实用科技推广方面的并不多;在培训方式上也仅仅局限在培训几个村干部上,农民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二是科技培训的技术人员严重匮乏。目前,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力量,主要依靠乡镇农业技术部门,然而由于乡镇农业技术部门待遇差,贫困地区工作环境不理想,致使乡镇农业技术力量匮乏,没有技术人员来具体从事技术推广工作,这一现象已严重制约了农业新型实用技术在贫困地区的推广。三是科技培训主体严重不足。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农民外出务工拓宽增收渠道,已成为老区贫困群众增加现金收入的有效途径,因而打工经济在广大农村应运而生。由于受到打工经济的影响,老区贫困村有一定文化的轻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打工,导致农业实用新型技术在这些地方无法推广,从而造成了老区生产力水平难以提高。白色垃圾。这些生活垃圾都是不可降解的,对环境的危害特别大。它们被人们随手丢弃后,随风飘扬,影响环境美观。
以上就是我们所调查的上庄在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成就,通过这次调查,我们认为30年来我们取得的成就是前所未有的、空前绝后的,现在与30年前相比简直有着天壤之别。
但目前的现状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此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改善环境建设。禁止河上游工厂和养猪场将废水排入河中,通过政府调控,恢复自然景观,使河水保持在以前的水平,达到生态平衡的目的。
2、减少对料袋的使用。针对人们生活中大量使用塑料袋,塑料瓶、一次性塑料餐盒的情况,政府应下大力气从根本上治理。多生产可降解的塑料袋和餐盒,提倡环保布袋的使用,实行垃圾的分类回收等,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3、重视对农民的文化教育。政府部门应多开设一些“农民文化站”,应该针对农民需求,丰富“农民文化”的形式和内容,开设特种养殖和种植讲座,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
4、开展农副产品的深加工。上庄是北京的牛奶、水果、蔬菜供应基地,农副产品只限于粗加工,很难获得高收益。政府要引进科技含量高的加工企业,通过深加工提高农副产品的价值,提高农民的收益。
专业家乡文化调研报告范文(17篇)篇十五
20××年春节期间,根据《全市机关组织党员干部开展春节回乡调研活动》的通知要求,利用春节回乡时机开展了一次调研活动,针对家乡基础设施建设、群众生活情况、通讯和卫生、乡村清洁和绿化作了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各级部门的共同努力,我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一是道路通行更加顺畅。自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进村道路建成了水泥路面。走在平坦宽阔的水泥道路上,再也不担心雨天走亲戚时满脚泥泞的烦恼,村里呈现了“路通、宽敞了”的新面貌。二是实现了每家每户通水通电。每家每户都用上了大功率电器和自来水,彻底摆脱了无水无电的落后境况。三是实现了全民娱乐,全民运动。村里增建篮球场及部分健身器材,村民们可在平时空闲之余娱乐健身。
随着社会的进步,村民们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有所增长,生活水平得以提高。由之前仅靠青壮年外出务工变成有人开始养殖畜牧,收入门路较之前广。留守人员有所减少,创业人员逐渐出现。
2、每家每户基本都安装了卫星电视,能够与外界接轨,接收各地电视台,了解世界各国时事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及与众不同文化习俗。
3、大家电拥有率、家用车辆购置率达到60%。如今村里拥有冰箱、洗衣机、农用车辆的家庭越来越多,50%的家庭拥有摩托车作为代步工具,更有3%的家庭已经拥有了小面包车。
4、沼气池是我村与现代社会发展的一重大标志。由原来的粪池改进为沼气池,不仅减少了用电烧柴等资源,还能通过化粪池解决腐烂作物以及牲口排泄物无处安置的问题,改善周边环境,由杂、乱、脏变成了齐、净、美,渐渐与新时代新农村接轨。
5、全年人均生活性支出相较于前几年有了一定的改善。一是基本生活支出不断增加,更注重生活质量,由原来的吃饱到现在的.吃好,吃健康。二是教育支出比重不断下降,因为有了小学、初中全免学杂费的政策,村里不仅实现了适学儿童全部上学,更减轻了村民的负担。三是随着农村医保的普及,减少了村民们高昂的医疗费,进一步降低了农村生病死亡率,降低了农民的医疗卫生支出。四是社会保险支出由无到有,使农村建设有了质的飞越。
6、三留守人员占比分别为留守老人占70%,留守妇女占5%,留守儿童占25%。在此之前,由于我村公路不通,很多人外出打工,致使村里大部分为老人,专门管理田地,儿童留给老人照看。
7、中央八项规定等制度落实情况,群众对中央八项规定等制度持肯定态度。在村委及市集可看见挂有相关宣传标语、横幅,整体民风得到改善,村民们比以前节约,减少了生活中各种浪费,更杜绝了过节送大礼等铺张浪费。
8、文化气息愈加浓烈,延续传统文化。以前没有的科技设备也加入到其中,使得过新春佳节更热闹,各种传统活动也举办得风风火火。
第一,交通还不够便利,没能实现全村硬化,通信还没解决,网络没有连接到组户,村民没法更全面接收外界信息。
第二,文化教育设施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只有村口一所学校,篮球场等各方面教学设施落后,教师数量少,有些组离学校路途远,偏僻,致使很多人文化程度低。
第三,空有充分土地资源,没能形成产业链。由于道路、通信等多方面落后,农作物科技含量低,没有进行大规模生产,村民都满足于自给自足,没能好好利用当地资源。
首先,政府增强对农村的财政和政策的支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其次,充分发挥村级党员的示范和带头作用,团结一致共谋致富之路。
最后,调动农民自身积极性,改变发展思路,多方法多渠道提高收入。
专业家乡文化调研报告范文(17篇)篇十六
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居民的消费习惯、消费观念在逐步改变,食物消费注重结构的调整,注重讲究营养。xx年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1269元,比xx年增长28.3%,年均增长5.12%。主要表现为主食消费比重下降,农村居民人均主食消费308元,占食品消费支出的24.32%,比xx年下降1.8个百分点,各种营养较丰富的副食类消费增加,如:xx年肉及制品人均消费286元,比xx年增加149元,增长87.59%;水产品人均消费32元,比xx年增加14元,增长77.77%;水果类食品人均消费45元,比xx年增加26元,增长36.84%。
过去农民不富裕是一衣多季,现在农民富裕了是一季多衣,而且非常注重讲究服装面料、款式、和品牌。过去的布鞋、胶鞋也被各式皮鞋、波鞋所替代。xx年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消费167元,比xx年增长70.42%,年均增长11.21%。其中人均服装支出118元,比xx年增长118.54%,年均增长16.93%;购买面料支出2.2元,下降45.13%,年均下降8.83%。xx年农村居民人均鞋帽袜类支出40元,与xx年的32元相比,增长了25.11%。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农村生活水平提高最直观、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住房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大部分住上了楼房。xx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居住消费支出309元,比xx年增长70.73%,年均增长11.33%;年末住房面积人均36.4平方米,比xx年多了7.1平方米,增长24.23%,年均增幅4.42%。其中,楼房面积26.6平方米,增长40.71%,年均增长7.13%,占住房总面积的73.12%。钢筋混凝土面积20.5平方米,增长49.64%,年均增长8.44%;砖木结构面积15.9平方米,增长5.33%,年均增长1.10%。现在农村一幢幢新房处处可见,它们不仅外观新颖漂亮,而且室内装璜考究、设施齐全、美观舒适,改变了原来基本不装修、室内没摆设的状况。
随着收入的稳步增长,城乡用电同网同价政策的落实,农村居民一改过去买得起家电而用不起电的状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高档家用电器已不再是奢侈品,正成为农村居民生活要素的重要内容而逐步走进寻常百姓之家。截止xx年底,郴州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洗衣机30台、电冰箱29台、彩电93台,比xx年分别增长66.73%、163.61%、89.83%,年均增长10.81%、21.24%、13.72%。一些更为高档的热水器、空调等耐用消费品正在成为收入水平较高农户的消费热点。
近几年以来,各级政府加大了为民办实事的力度,使农村交通、通讯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城乡路网四通八达,为农民使用现代化交通、通讯工具“铺平了道路”。xx年人均交通、通讯消费支出240元,比xx年增长1.6倍,年均增长20.61%,交通、通讯成为近几年农村居民生活消费中增长速度最快的消费。其中,交通工具人均支出23元,增长43.8%,年均增长7.52%;通讯工具人均支出42元,增长3.2倍,年均增长33.23%。xx年底每百户农户拥有摩托车42辆,移动电话75部,电话61部。
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文教娱乐费用的支出不断增长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xx年农村居民人均用于文教娱乐方面的支出344元,比xx年增长30.81%,年均增长5.52%。xx年底每百户农户拥有组合音响23台、照相机5架、家用计算机2台、高档乐器1台。
近年来,农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都得到很大改善,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xx年,全市100%的行政村通了公路,100%的行政村通了电话,100%的行政村通了电,农户住宅电话普及率已达60.61%,农户饮用自来水普及率达43.21%。森林覆盖率逐年增长,水泥硬化乡村公路里程逐年增加,城镇化率逐年提高。xx年起,我市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农民生活的提高将从制度上得以保证,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能力增强。
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与人口素质的提高息息相关。“十五”期间,郴州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较快。从全市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看,xx年7-15岁农村小孩的入学率为97.8%,比xx年提高0.7个百分点。农村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劳动力比重由xx年的64.81%上升到xx年的73.52%。劳动力受教育年限为8.6年,比xx年高0.3年。
1、郴州大手笔展示大变化“南大门”成省级文明城市
9月27日,在全省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表彰会上,郴州市成为继岳阳、常德和长沙之后,由省委、省政府正式命名的第四个省级文明城市。该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也即将圆满成功。
2、从“南大门”到“后花园”
1995年,是郴州xx多年建制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这年,国务院批准郴州撤地建市。但当时的郴州城市规模过小,城市人口少,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偏低,与湖南“南大门”的位置、与连通粤港澳的区位优势以及与广大市民的愿望和要求均极不相称。
为了赢得加快发展的主动权,在调查研究、审时度势、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时任市委书记的梅克保和市委、市政府一班人集思广益,确立了“加快建设湖南‘南大门’,努力营造粤港澳‘后花园’”的战略思路,变区位优势为开放优势,变交通优势为流通优势,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推动郴州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市委、市政府的意图很明显,一方面,通过加快建设“南大门”,实施“开放带动”首选战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力求使郴州的经济发展成为全省的“亮点”,并对全省开放和发展起到好的带头作用。另一方面,通过营造粤港澳“后花园”,紧贴市民的需求,改善人居条件,美化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建设文明城市,扩大对外开放度和知名度。
1998年,年富力强的梅克保调任衡阳市委书记,儒雅清秀的李大伦从湘西来到郴州走马上任。在对郴州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后,xx年,市委、市政府又确立了“南延东进”的城市发展战略,提出5-8年在城南新区再建一座郴州城的目标。
短短7年里,郴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近40亿元,完成大小工程项目300多个,其中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0.8亿元。xx年,中心城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共24个,计划总投资4.6亿元,完成投资3亿多元。今年,市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1个,计划完成投资7亿多元,到目前为止,完成投资1.6亿元。xx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增幅高出全省平均水平;地方财政收入总量再居全省第二;综合经济指标名列全省第三;利用外资总量跃升全省第二。
3、两大城市杰作
城市是一定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面貌是一个地方精神风貌、投资环境、领导管理能力的综合反映。为了把城市做大做好做美,郴州市树立了“抓城市建设和管理就是抓经济”的思想,城市建设驶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如今,让郴州市民津津乐道的两大手笔均已建成,并开始发挥了效益。总面积达13.69万平方米、总投资8000多万元的五岭广场,建设资金采取以地生财方式筹集。工程从1999年10月正式动工,次年5月1日交付使用。它的建设是市委、市政府的一篇“杰作”,它在做活经营城市文章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土地是城市最大的存量资产,做活土地文章是盘活存量资产的关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盘活存量资产最有效的手段,城市建设是工业化的载体,可以说,修建一条路,带动两边土地升值,激活一批产业,从而推进工业化进程,为政府增加税源。
据统计,从1999年至xx年,郴州市城区市政基础设施总投入达10.8亿元,相当于前20年投资总和的20倍,其中政府直接投入只占15%,信贷投入占28%,其余57%均靠经营城市而来。今年,该市组织开展了“城镇经营建设管理效益年”活动,市城区通过市场经营又将筹资15亿元,完成11个城市建设重点项目。
郴州的第二大手笔是郴江河的治理。郴江河综合治理项目总投资近7亿元,在规划建设方面,坚持了多目标兼顾的原则。沿江道路及防洪堤坝的建设,不仅仅单纯是解决道路交通和城市防洪问题,还兼顾了改善郴江河水域生态环境,改进河道可达性与亲水性,改善沿江单位、居民生活环境,同时,带动相关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该项目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沿江风光带的建设,充分考虑了城市居民对城市空间环境的需求。主要是为市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休闲、娱乐的生活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使人与自然更贴近、更融合。
4、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没有个性和文化品位的城市是没有生气和灵魂的城市。在城市扩容过程中,郴州市委、市政府十分注重城市品位的提升。
郴州市在这方面的做法,一是提升城市生态品位。郴州自古为林中之邑,南宋诗人吴镒曾留下“他年休歇处,诗里识郴州”的美言,北宋词人秦观更是写下“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的千古佳文。根据城市的地理和自然优势,郴州市提出了“以山壮城、以水秀城、以绿美城,把森林搬进城市,让城市变成花园”的口号,在建设中力求使基础设施、园林绿化、公共建筑和设计达到个体与群落、局部与整体、自然与色彩的和谐统一。先后修建了由人行游道、河西走廊、江滨游园等景观组成的郴江沿江风光带,建设了人民路、国庆路生态园林带、天堂温泉生态园林景区和王仙岭生态旅游区。xx年,该市实施了“5000棵大树进城工程”,今年3月又开展了“城区绿化月”活动,掀起了全民参与绿化的热潮。城区公共绿地面积都超过了省级园林城市标准。
第二大举措是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人民把城市雕塑比喻为“城市的眼睛”,郴州市的城市雕塑把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结合起来,既注重自然景观的开发又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如“苏耽跨鹤”城雕借古寓今,折射出郴州今昔的巨大变化;“神农作耒耜于郴”城雕置身于开阔大气的五岭广场之中,显得庄严凝重,喻示着郴州悠久深厚的历史文脉。
专业家乡文化调研报告范文(17篇)篇十七
近几年,经济飞速发展,城乡经济差距也在渐渐减小,今年回到家,我也对家乡的经济发展状况做了一些调查,下面是我谈一下我的调查结果和对家乡经济发展的一些建议。
我的家乡是山东德州宁津县,位于山东省西北部,山东与河北交界处,是一片大平原。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而没山没水,只能发展农业,所以我们这里农业比较发达,但却没有摆脱小农思想,平均每人有几亩田地,虽然人们经验丰富,也很勤劳,可是在农田里也没有致富。
幸好最近几年,家乡开始发展工业,人们在农闲时期去工厂里打工,补贴家用,才让家乡的经济开始有了起色,逐渐发展起来。家乡的工业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农村小型私营的,以各种铁器铸造为主,还有一些车床加工等等,主要分布在农村,便于人们上下班,而企业主也多是农民,逐渐发展起来一批我称之为农村特色的私营企业;另一方面是城乡结合的中型的小企业,以各种铁器加工为主,还有一些机器制造,食品加工等企业,主要分布在各开发区,企业主也是各种不同的人士,是一些比较正规的企业。
由于本村距离县城较近,所以经济也有一些发展,所以我对农村特色的私营小企业也比较了解,这些小企业的工人多是附近的农民,农忙和灌溉田地等农田里工作较为繁忙时会停止生产。下面我对农村特色私营小企业做一下swot分析。
位于农村地区,经济开始发展,提供一定的工业基础和交通基础;工人多为附近农民,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有利于为商品提供更多的价格优势,促进经济更好的发展;政府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鼓励,让这些小型企业有了发展之地;位于农村地区也有大量廉价土地,较城市企业有很大优势。
位于山东省西北部,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缺乏资金支持;同样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发展较为缓慢;交通状况不好,无法促进经济的发展;无法形成量产,不能保证商品的质量,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同样也不能形成品牌,无法做大,只能偏安一隅;接触先进科技的机会较少,无法促进产业的快速升级,无法面对外界高节奏的技术更新换代,无法提升与外界企业的竞争实力;管理者多为小企业主,无法与外界企业的专业管理人员相比,在管理科学与企业发展远见方面远远落后于外界企业管理者。
处于经济的大发展时期,经济飞速发展;同时处于技术不太发达时期,廉价劳动力可以代替技术较为落后的弊端;政府也相对较为支持小企业的发展,以支持经济的大发展;这些小企业主经过一定时期的经营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可以进行下一步的生产。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的力量逐渐显现出来,宁津县位于山东省西北部,山东与河北交界处,科技发展缓慢,劳动力已经逐渐不能取代科技,增快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小型企业竞争力逐渐变低,外界企业经济策略逐渐改变,小企业的生存能力逐渐变低;由于生产方式低下,无法保证商品质量,终将被外界企业代替。
所以,这些小企业主应该尽快转移经济发展中心,将经济的发展中心转移到科技主导的方面来,促进科技推动经济的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发展交通,促进与外界交流,加快商品流通。加强商品的质量检测,保证商品质量,扩大市场,加快与外界商品沟通,树立品牌策略。促进小企业主的合作,促进小企业商品的深加工,集合资金,集合优势,增强竞争能力,树立企业文化,加快经济发展。
相对于农村特色小型企业的劳动力资源为基础的经济发展缓慢,城乡中型企业则会正规很多,也会发展的快一些。
城乡的中型企业一直被视为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是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个人认为目前经济的长远发展看来,这些中型企业才是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量的,可以为地方经济发展长期贡献力量,促进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这些中型企业较为正规,拥有较为正规的企业规章和生产工艺,较早的接触科技,能更早的使用科技为自己工厂生产提供便利,也能更好的与外界进行商品沟通,交流商品的制作准则,便于商品量产,保证产品质量。
不过,我建议可以多建立一些机械加工制造的中型企业,结合农村特色的小型企业的状况,加强小企业商品的深加工,形成自己的品牌。利用自己掌握的科技,弥补农村特色小型企业难以掌握高等技术的不足,促进与小型企业的合作,综合地方特色,形成一条龙的生产方式,形成地方品牌,加强与其他企业的竞争力,合力双赢,便于自身发展,同时刺激地方经济的发展。
说完工业发展再说农业,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必不可少的一项经济产业。
宁津县位于华北大平原,自古就是农业非常发达的地方,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可以说是具备发展农业的所有条件,所以拥有悠久的农业发展的历史,人们对农业生产的经验非常丰富。不过也正是这样悠久的农业历史,使得很多古时农民在农业发展方面的弊端传承了下来,小农思想非常严重,无法实现大机械工业化生产,生产水平低下,产量低。
家乡的农业可以说没怎么发展,只是将原来完全用人工的工作变成了机械与人工相结合,但是在对农业的思想方面没有进步,仍然是想拿农业来喂饱自己,没有将农业作为一个产业,或者说没有将农业作为一个发财致富的产业,只是将之作为一个副业,无法与西方大农场相比较,如果没有国家的保护,也许目前已经没有了农业。技术方面,虽然也有发展,但是距离西方大机械化生产还有一定的差距。比如,灌溉仍然用大水漫观的方式进行,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浪费水资源,不利于节约成本。
对此,我建议,彻底改变农民思想,树立农业产业化策略,改变小农思想,开展农田承包,建立农场,令那些有思想、有文化、有知识的专业人员来承包,科学种田,更加有效的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大机械改革,促进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增加大型产业对经济促进作用,节约成本,增强中国农业与国外农业的竞争能力。解放劳动力,用于增强工业经济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对于政府,在工业方面我建议应该加强引导,促进农村特色小型企业转型,引导小企业主快速引进先进技术与管理科学,引进质量管理机制,引导小企业主进行产品深加工,引导小企业与城乡中型企业合作,促进小企业正规化,引导小企业主最大的发挥廉价劳动力与人们具有一定技术的优势,促进地方制造业的发展。而城乡中型企业则应利用自己较早接触新技术的优势,最大程度的加深产业的深度,引导地方经济发展一条龙式,增强地方企业合作。树立自己的品牌,以地方特色为品牌,增强竞争力。充分利用限制的劳动力资源,促进企业正规化。
农业方面,加快土地确权,并加快对外承包,吸引农业专业化人才经营管理,最大程度的发挥土地资源的作用,解放大量劳动力,用于工业生产,实现地方一体化经济的发展。
基础建设方面,增加交通方面建设,增加与外界沟通,最好可以建设高速公路铁路等,利于商品外销和新技术引进。改善农村人居住状况,建筑高楼,节省土地资源,为农业和工业生产提供土地。同时,改善基础设施,主要丰富人们业余生活,首先是老年人的安置,让老年人有地方养老,节省大量劳动力,投入经济建设上来,同时,也提高人民精神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