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三峡教案设计三峡教案设计第一课时篇一
“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掠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多么震撼人心的语言,由此可见,军纪严明,才能成就伟业。今天,我们就要去见证这样一位刚正的将军。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司马迁及其《史记》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汇;
2、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3、学习运用对比刻画人物的方法;
4、学习周亚夫忠于职守的精神。
作者简介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 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历史学家和文学家 。
作品简介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书一百三十篇。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对历史学和文学的极其宝贵的贡献。《史记》不仅是史学著作的典范,而且是传记文学著作的典范。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里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题目解说
周亚夫(前199~前143年),西汉时期的著名将军,汉族,沛郡(今江苏丰县)人。他是名将绛侯周勃的次子,封为条侯。军,驻军,驻扎。细柳,地名,在今陕西咸阳西南,渭河北岸。文题交代了故事的主要人物和发生地点。
读准字音
祝兹zī侯 棘jí门 彀goù弓弩nǔ
按辔pèi徐行 持节诏zhào将军 从属车骑 jì
介胄zhòu 作揖yī 称chēng谢 嗟jiē乎
曩năng者 其将固可袭而虏lǔ也
可得而犯邪yé
整体感知
匈奴入侵,皇帝慰问军营,在周亚夫所在的细柳军营看到了与其他军营不一样的地方,虽然皇帝进细柳军营不太顺利,但对亚夫将军却有着极大的夸奖。
学习第一段
1、 朗读
2、 字词注释
【1】文帝:汉高祖刘邦之子刘恒,前180年至前157年在位。
【2】匈奴:我国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
【3】大:大规模,大举。
【4】入边:侵入边境。
【5】宗正:官名,负责皇族内部事务的长官。
【6】军霸上:驻军霸上。
【7】祝兹侯:封号。
【8】棘门:原为秦宫门,在今陕西咸阳东北。
【9】河内:郡名,今河南北部地区。守,郡的行政长官。
【10】细柳:古地名,在今陕西省咸阳西南,渭河北岸。
3、翻译
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霸陵;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匈奴的侵略。
4、问题探究
结合全文,说说第一段的作用。
①首句“大入边”三字点出边关危急,渲染了烽火连天的紧张气氛;
②后面几句接着写三支军队奉命备战戍边的情况;
③结构上开启下文,内容上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之中,为人物展示其性格特点提供了宽阔的舞台。
小结:第一段,交代边境的紧张形势和刘礼、徐厉、周亚夫的三军驻地。
学习第二段
1、朗读
2、字词注释
【1】上:指汉文帝。
【2】劳:慰问。
【3】军:军营。
【4】已而:不久。
【5】 之:到,往。
【6】被:通“披”,穿着。
【7】彀(gòu):张满弓弩。
【8】弩(nǔ):用机括发箭的弓。
【9】持满:把弓弦拉足。
【10】先驱:先行引导的人员。
【11】且:将要。
【12】军门都尉:守卫军营的将官,职位略低于将军。
【13】闻:听从。
【14】诏:皇帝发布的命令。
【15】居无何:过了不久。
【16】使使:派遣使臣。
【17】节:符节,皇帝给的凭证。
【18】壁门:营门。
【19】车骑:汉代将军的名号。
【20】约:规定。
【21】按:控制。
【22】辔:马缰绳。
【23】徐:缓慢地。
【24】揖:拱手行礼。
【25】介:铁甲。
【26】胄(zhòu):头盔。
【27】为动:被感动。
【28】式车:式通“轼”,俯身靠在车前的横木(轼)上,表示敬意。
【29】谢:告知。
【30】去:离开。
3、翻译:
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一直骑马进去了,将领们用下马的礼节来欢迎欢送。旋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兵器锐利,开弓搭箭,弓拉满月。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即将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诏令。’”过不多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着节牌通告了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于是皇上也只好放松了缰绳,让马慢慢行走。到了大营,将军亚夫手持兵器,长揖到地说:“我是盔甲在身的将士,不能跪拜,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皇上)。”皇上为之动容,马上神情严肃地俯身靠在车前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4、问题探究
(1)汉文帝到霸上及棘门军两个军营遇到的情形怎样?
明确: 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明确:①不得入;②又不得入。
(3)文帝进军营的方式怎样?
明确: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4)天子“为动”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明确:①在细柳营劳军,文帝亲身感受到周亚夫治军严整,忠于职守,军纪严明,将士恪尽职守,常备不懈,与在霸、棘门所遇情形形成鲜明对比,更加突出周亚夫治军有方、刚正不阿的特点。
②运用对比,让人事碰撞,能形成反差,使人物性格、事情的性质得到更鲜明的展示。
(6)你怎样评价周亚夫的军士?
明确:在周亚夫严格的训练下,他们纪律严明、令行禁止、战斗力强;能够胜任任何作战任务。
明确:这句话表明在细柳营中,将军之令高于皇帝之令,足见周亚夫治军有方,军纪严明。
小结:第二段,写汉文帝劳军的经过,重点写了汉文帝在细柳营被挡的一段史实,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之严。
学习第三段
1、朗读
2、字词注释
【1】既:时间副词,已经。
【2】嗟乎:叹词,啊。
【3】曩:先前,从前。
【4】固:一定。
【5】虏:(被)俘虏。
【6】而:被侵犯。
3、 翻译:
出了营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了。以前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那里的将军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的,至於周亚夫,岂是能够侵犯他的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4、问题探究
明确:文帝是一个以国家利益为重,能够接受下级正确意见,胸怀宽广的明君。
(2)周亚夫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周亚夫是一个治军严整,忠于职守,军纪严明,治军有方、刚正不阿的人。
(3)文帝对周亚夫、徐历、刘礼三位统帅各是怎样评价的?
明确:①评价周亚夫:“此真将军矣!”“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②评价徐历、刘礼:“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小结:第三段,写劳军后汉文帝的深明大义和对周亚夫的赞叹。
课文总结:全文赞扬了周亚夫忠于职守、治军严明和不卑不亢、刚正不阿的品格,同时也体现出汉文帝的深明大义和知人善任。
主题
文章通过写汉文帝巡视、慰问细柳军的场面,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整、忠于职守、刚正不阿的“真将军”形象。
巩固练习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 驻军、驻扎
军中不得驱驰 军营
2、上自劳军 慰问
劳其筋骨 使……劳累
3、已而之细柳军 到,往
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助词,的
4、居无何 经过,表示相隔一段时间
居天下之广居 居住
拓展练习
谈谈周亚夫精神的现实意义。
明确:当今时代,每一位领导干部、国家公务员,甚至工程设计师、一线工人等等他们的工作岗位就是一道“防线”,只要发扬周亚夫的这种敬业精神,恪尽职守,敬业乐业,我们的事业终会取得辉煌的成就。新时期也不乏周亚夫式的人物。无论是在领导岗位上的孔繁森、郑培民、谷文昌,还是在平凡工作岗位上的李素丽、张秉贵、徐虎,以及千千万万个默默无闻的“周亚夫”,他们忧国忧民,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
阅读感悟
【1】自古以来,不论哪一代君王,要想治国安民,立法严纪是他们的首要之选。如果没有纪律,国家何以繁荣昌盛;如果没有纪律,社会何以安定有序。
【2】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在校应认真遵守纪律,做一名优秀的中学生。
古汉语知识
1、通假字
【1】军士吏被甲(同“披”)
【2】改容式车(同“轼”,车前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
2、一词多义
【1】使
①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派遣)
②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使臣)
【2】军
①军霸上(驻军)
②上自劳军(军队)
【3】之
①已而之细柳军(到)
②不闻天子之诏(助词,的)
③称善者久之(无意义)
【4】以
①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任命)
②请以军礼见(用)
【5】诏
①不闻天子之诏(名词,皇帝发布的命令)
②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动词,下诏,下命令)
【6】上
①上自劳军(名词,特指皇帝)
②受上赏(形容词,上等)
【7】令
①将军令曰(动词,下令)
②军中闻将军令(名词,命令)
【8】入
①匈奴大入边(动词,侵入)
②直驰入(动词,进入)
【9】为
①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动词,作为)
②天子为动(介词,被)
【10】乃
①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副词,就)
②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副词,才)
3、古今异义
【1】天子先驱至(古义:先行引导的人员;今义:走在前面引导)
【2】军中闻将军令(古义:听从;今义:用鼻子嗅)
【3】持节诏将军(古义:符节,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今义:节日)
【4】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古义:营垒;今义:墙壁)
【5】请以军礼见(古义:请允许我;今义:希望对方做某事)
【6】使人称谢(古义:告知;今义:感谢)
4、词类活用
【1】军棘门(名词用作动词,驻军)
【2】介胄之士(名词用作动词,披甲戴盔)
【3】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名词用作动词,下诏)
【4】锐兵刃(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锋利)
5、文言句式
天子为动(被动句,“为”表被动)
三峡教案设计三峡教案设计第一课时篇二
1、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2、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3、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4、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5、引导学生在想像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重点。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难点: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1、诵读法。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显示《三峡》图。
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峡》。
二、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下面老师先了解一下同学们已掌握的情况。先请大家齐读一遍课文。(评价:同学们读得不错。声音洪亮,字音、停顿掌握得也不错。请大家看屏幕,来做两个题。)
哪位同学来说说下面几句话的含义?
(对他们的答案,同学们有不同看法吗?
(1)下面我们来看看文章的内容。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2)既然写四季的景色,那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
(4)郦道元抓住特征,仅仅用155个字,就为我们展现三峡无穷无尽的美景。这篇《三峡》被称为我国山水游记的先导,被誉为千古美文!今天我们就要反复朗读,来品味它的美,最后要有感情地背诵它。
(过渡)要想品味文字之美,就必须学会运用想象,领略文中美景。做到“目中有景”。(板书:目中有景)
2、品读三峡
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文中描绘的景色,准备用“三峡的美”说一句简单的话。
(1)课文从哪几方面描写三峡?
(2)如何描写三峡山的?抓住了山怎样的特点?
(3)如何描写三峡的水的?
(4)概括三峡不同季节的美。
三峡的水美。三峡的秋色美。哪位同学来说说?
三峡的春冬美。你看,雪白的急流,回荡着粼粼的清波;碧绿的深潭,晃动着秀美的倒影。还有那绝壁上的怪柏,苍劲嶙峋;还有那“悬泉瀑布”,水声阵阵,细沫飘洒,让人心驰神往。
3、赏读三峡:
三峡美景让人赏心悦目。请同学们带着对美景的想象,出声朗读课文。
(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3)知道本文动静结合。摇曳多姿的写作风格
(4)体会语言准确,精炼,富有表现力的特点。
4、吟诵三峡:
同学们读得都很投入。不过,要想感动别人必须先感动自己。读的时候,一定要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投入自己的真实情感,用心体会山的`高峻,水的湍急,春冬的静谧,秋的凄凉,就是要做到“心中有情”。
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理解齐背课文。
三、拓展练习:
水是三峡的灵魂,请仿照文章写景方法描写你见到过的最美丽的水。
三峡教案设计三峡教案设计第一课时篇三
对照注释,小声自由朗读,初步理解文句。
正音:阙(quē)叠嶂(zhàng)曦(xī)月襄(xiāng)陵沿溯sù))
素湍(tuān)绝巘(yǎn)长啸(xiào)属(zhǔ)引哀转(zhuǎn)
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间停顿。老师于疑难处点拨,或让学生探讨。
朗读停顿训练重点:
第1自然段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讨论:为什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说明江面狭窄,两岸群峰相连,峭壁对峙,山下只见一线天。)
第2自然段
至于/夏水矿襄陵[襄陵:动补短语,漫上丘陵]
沿//溯/阻绝[沿溯:并列短语,上行和下行)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讨论:“沿溯阻绝”,朗读的时候怎样停顿,才能把意思传达得更准确?
第3自然段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素湍:偏正短语,雪白的浪花)
[回清:动宾短语,回旋着清波]
绝巘/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清,指水清;荣,指树荣;峻,指山高;茂,指草茂。]
讨论:“清荣峻茂”,朗读时该怎样停顿才能准确传达文意?
第4自然段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画面,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妙处。
讨论:文中描绘的三峡,与我们今天看到的`三峡相比,有什么特点?
体会文章“片言万语”的精炼,音韵的和谐,思路的清晰。
讨论:
2.本文读起来具有音韵美,琅琅上口。你能发现作者是怎样营造这种效果的吗?找出文章中的对偶句和韵脚。
三峡教案设计三峡教案设计第一课时篇四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词句。
3、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善于质疑的能力。
4、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景物的方法。
5、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爱护自然环境的情感。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词句。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善于质疑的能力。
2、欣赏优美文章积累写作经验。
[教学设想]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a、对于作家与作品的介绍可以让学生上互联网查找。
b、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合作、讨论方式来学习。
2、采用多媒体教学师生互动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
[学法指导]
1、“文言文四步诵读法”
第一步:朗读——读准字音朗读指导;
第二步:解读——准确翻译理解内容;
第三步:研读——质疑探究提炼主题;
第四步:品读——品味语言赏析亮点。
2、“文言文固定程序阅读法”
(1)标题;(2)作者;(3)出处;(4)基本内容;(5)文中涉及的重要史实;(6)文章特点及有争论之处;(7)文中的观点及可取之处。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内容:
a、导入;b、朗读;c、学生展示所查资料;d、准确翻译、理解内容。
第二课时主要内容:
a、质疑探究提炼主题;b、品味语言赏析亮点。c、联想想象拓展思维。
[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略)
二、学生展示所查资料。(利用多媒体展示)
1、关于作者。2、关于《水经注》。3、关于三峡。
三、朗读课文。(略)(教师说明朗读方法)
四、解读课文——准确翻译、理解内容。(略)
要求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字词先由各组学生讨论解决再由老师于疑难处点拨。
第 二 课 时
一、研读——质疑探究提炼主题。
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画面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友情提示:
a、文章写了三峡的什么景物?
b、这些景物有什么主要特点?(请根据原文语句回答)
c、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归纳成板书大致内容如下。)
2、请同学们概括本文的主题。
友情提示:
a、你们认为这篇文章表现了大自然的什么特征?
b、你们认为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二、品读——品味语言赏析亮点。
体会文章“片言万语”的精炼音韵的和谐思路的清晰。
1.全篇只有一百多字却概括千余里包容四季景色罗列山水草木抒发游览感慨描绘高猿异相。请同学们举几个具体的例子说明文章语言的精炼。
2.本文读起来具有音韵美琅琅上口。你能发现作者是怎样营造这种效果的吗?请同学们注意文章的句式特点并加以分析。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提出见解。教师可适当点拨。)
三、联想想象拓展思维。
1、同学们学了这篇优美的文章你能用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歌来概括本文的意境吗?(学生背诵《早发白帝城》)
2、讨论:文中描绘的三峡与我们今天看到的三峡相比有什么特点?(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让学生在对比中讨论分析。)
3、请同学们针对课文内容提出你的疑问看哪个组的同学会思考、善质疑。(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竞赛。)
四、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本文。
2、根据本文的内容和意境请同学们将本文改写成一篇现代文作为本周的周记。请同学们不要只是照抄译文而要展开你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
3、对比阅读、开拓视野。
老师为同学们摘抄了《三峡》原文中的一些语段和著名作家刘白羽的《长江三日》请同学们课后阅读、欣赏。
三峡教案设计三峡教案设计第一课时篇五
1、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
(2).把握本文的景物描写特点,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2.能力目标.
(1).重视诵读训练,提高文言文的诵读和翻译能力.
(2).引导学生在想象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意境及作者情感.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重视朗读训练.
3、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朗读法.讨论法.读-译-思-用-背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
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掌握字音(投影)
(三)运用竞赛方式检查学生对字词句的掌握。
1、疏通文意。
2、竞赛辨明词义(投影)
(1)通假字。略无阙处(通“缺”空缺);哀转久绝(通“啭”声音转折)
(2)古今异义:夏水襄陵(襄:冲上);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良:实在)
(3)一词多义: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在)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自:如果)
(4)重点词语
重岩叠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乘奔御风(奔:飞奔的马,衬托夏水顺流行船之快)
素湍绿潭(素:白色;湍:急流)
清荣峻茂(清:指水;荣:指树;峻:指山;茂:指草)
哀转久绝(绝:消失)
3、相互质疑
(四)指导朗读:读出节奏
注意:
1、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 沿//溯/阻绝。
3、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 清/荣/峻/茂
5、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五)布置作业
1、 熟读课文,争取背诵。
2、学生结合注释1了解《水经注》.
3、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教师用投影片更正字音.
4、学生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5、 男女生竞赛,检查学生对字词句的掌握情况。
6、 学生相互质疑。
7、 教师范读
8、 学生齐读。
9、 教师指示节奏。
10、学生再读课文,抽读。
11、教师布置作业。
学生课前预习较充分,竞赛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这种方式应一直贯彻下去。部分学生在朗读节奏停顿上,能力较差。而课标要求程度,故应加强学生朗读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二)、想像三峡壮景,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布局的巧妙。
第一段:山:两岸连山,隐天蔽日——高峻美
第二段:夏水:夏水襄陵,乘奔御风——奔放美
第三段:春冬之景:素湍绿潭,悬泉瀑布,清荣峻茂——清幽美
第四段:秋峡: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凄婉美
小结:本文先写山,再写水,抓住景物特征,以不同季节表现三峡的美景。
(三)体会作者情感和情景交融的写法
第一段:想像群山连绵,高耸入云的三峡美景(高峻美)
第二段:想像江水浩荡,日行千里的画面,感受其奔放美。
第三段:想像三峡的秀美、挺拔,感受其清幽美。
第四段:感受秋峡萧瑟凄凉的氛围。
(四)揣摩语言,品味作品独特的语言魅力。(投影仪显示文句)
1、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明确:
1、 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写出了山高岭连的特点。
2、 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观远景。动静结合,色彩各异。以“绝”状山,以“怪”写柏,绘形写貌,形神兼备。
3、 既从正面摹声,又从侧面引用,手法多变,摇曳多姿。
(五)根据图片,描绘美景
(六)提示性背诵
(七)布置作业:与《早发白帝城》诗文对读。
(八)总结全文
1、 学生可读可背课文。
2、 学生分组交流,每组负责一个语段,然后再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板书。
3、 学生分组读课文,读出情感。
前三段学生应读出赞美语气,但语气有所不同,最后一段读出悲凉的气氛:
1段:语气稍高昂,语速中。
2段:语速加快,突出江水日行千里的奔放美。
3段:语气舒缓,语速稍慢。
4段:语气稍低沉,语速稍慢。
4、 师生共同品味写景的妙处。
5、 据教师出示的三峡图片用语言加以描绘(要求用上文中词语)
教师先作示范,学生写作后全班交流。
6、 教师根据课文分析提示性让学生背诵。
7、 教师布置作业
三峡教案设计三峡教案设计第一课时篇六
教学本文应着眼于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习惯废止“字字讲解句句对译”的串讲代之以学生自读(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文的注释大体弄懂文句了解课文内容)、辅以教师的指导、学生讨论的教读方法使学生悟得学习文言文的门径。在此基础上了解课文内容思考问题完成课堂教学目标。
努力做到:务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整体的感受;文言语句的教学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服务于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的需要;使整个教学过程带有明显的语言、思维的训练的特征。
【媒体运用】多媒体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师:同学们这是一组“长江三峡”邮票(幻灯2)三峡风光能上邮票必然有其非同寻常的地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郦道元的《三峡》(幻灯3出示课题)领略三峡独特的美。
请同学来看一下本堂课的“学习目标”
二、出示学习目标:(幻灯4)
师:请同学们把目标齐读一下:
1、抓住景物特征领略三峡的美。
2、背诵课文。
重点:在解疑的过程中重点突出三峡的山、水之美。
三、关于作者
师:下面我们来学习课文先请同学对照注释1完成下列填空。
生举手回答
本文选自作者是____他是____时候的地理学家、散文家。三峡是指长江上游的_____、_______、_____(幻灯5)
四、教学过程
㈠朗读课文
师:伴着音乐我们来朗读课文大家说说看在我们班谁朗读得?
生:推荐。
师:好!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为大家朗读。其它同学要当好小评委等下请你发言。
学生对朗读同学作评价。
师:刚才大家评价的很好朗读的同学也读得不错在古文的朗读中特别不能把停顿停错。举例“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示范朗读。
㈡师:看着这图画老师要考大家一个字的解释:(由三峡的“峡”字破题导入课文)
师:峡是什么意思?看它的偏旁和字义
生:两山夹水的地方(幻灯6)
师:那郦道元要写三峡必然抓住什么景物来写呢?
生:山、水
师:对那请同学快速阅读课文完成下列思考题(幻灯7)
㈢出示思考题请同学思考、讨论完成做好圈点勾画(幻灯7)
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三峡山和水的语句来分别做好记号。
2、在描写三峡山的语句中找出关键字词来说明三峡山的特点。用表示。
3、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水的?每个季节的水有什么特征?找出关键字词用“~~”表示。
㈣分析课文
1、师:请一位同学把描写山的语句朗读一下。思考:从句中找出关键的字词来说明山的特点。
请学生先来看一幅描写三峡水的动画说说那画面中的水有什么特点然后根据内容用书中的语言评述一下画面中的水。(抓住“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这句作文章指导学法。)(——齐背)
3、如果说这是三峡水迅疾、凶险的一面的话那三峡水也有其恬静、温柔的一面。请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来描述画面景物(素、绿、清、影。)(“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值得细嚼)。
生:凄异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
㈤在感受了三峡的美后我们边欣赏录像边试背课文。
㈥布置作业:完成文后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