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进行教学管理和组织的基础,也是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合理安排教学工作计划可以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精选运算定律加法运算定律教案(案例16篇)篇一
使学生能较熟练地运用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进行简便计算,并运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教学及训练。
重点。
仪器。
教具。
教学内容和过程。
教学札记。
一、口算。
做教材第127页练习二十四第12题。
要求学生说出哪些题能用简便计算?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说出主要计算过程。
二、计算。
1、做第13题,提醒学生做题时要细心。
(1)学生独立完成。
(2)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你能用字母表示出上述规律吗?
教师板书:a-(b+c)=a-b-c。
反之:a-b-c=a-(a+c)。
2、补充: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略)。
提醒学生分析各题中的'运算顺序和分数特点,防止盲目地使简便算法。
让学生独立练习后集体评讲。
三、应用题。
1、练习二十四第14题审题后独立解答。
先独立做,再逐题校对,最后集体订正。(指名说说怎样想的。)。
2、针对练习情况进行小结。
四、布置作业:练习二十四第14、15、16题。
精选运算定律加法运算定律教案(案例16篇)篇二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理解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运算。
教学重点: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培养能力。
学具准备:教科书第186页的口算练习(6)的前14道小题。
1、让学生把书翻到第186页,做口算练习的前14道小题,把得数直接写在书上;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教师:“谁能说一说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1、通过新旧知识的对比,使学生理解加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
下面每组算式两边的结果相等吗?
学生算完后,还可以让他们再任意举两个这样的例子,看看交换加数的位置,改变三个加数的运算顺序后得数有没有变化。
接着再提问:“现在我们知道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小数也适用,那么相加的两个数,三个数的范围,都可以是什么样的数?”使学生明确,加法的运算定律的适用范围可以包括整数和小数。
2、自学例5。
教师出示例5,让学生观察例题有什么特点。并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这道题怎样计算简便?你计算的根据是什么?”
可以让学生多说一说,使大多数学生都明白;小青的算法简便告诉学生以后在计算时,能用简便算法的要用简便方法计算。
做第81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做第1题,可以提示学生,先观察题中的三个加数,再根据运算定律填数。订正时,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填的,根据的是什么运算定律。
做第2题,指定两名学生到前面板演,其他学生自己做,教师巡视,辅导差生。订正时,让板演的两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再了解有多少学生做错了,让他们说一说自己错在什么地方,怎样改正。
做练习十九的第1-3题。
1、做第1题,教师提示学生按题目的要求用简便方法计算,再让学生做。可指定两名学生到前面板演第二行的两道题,教师检查学生第4小题是怎样计算的。订正时,让板演的两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尤其是第4小题,让学生会用这种简便方法即可,不必说出根据什么。
2、做第2题,做题前先提醒学生,要认真审题,先看能不能用简便算法,再进行计算。教师巡视,辅导差生。
3、做第3题,让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我们可以用哪些运算定律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例5:计算0.6+7.91+3.4+0.09。
方法一:0.6+7.91+3.4+0.09。
方法二:0.6+7.91+3.4+0.09。
=8.51+3.4+0.09=(0.6+3.4)+(7.91+0.09)。
=11.9+0.09=4+8。
=12=12。
课后附记:
精选运算定律加法运算定律教案(案例16篇)篇三
应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教材第116页例5,做一做题目及练习二十七1-3题。
使学生初步理解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运算。
1.让学生把书翻到第158页,做口算练习(六)的前14道小题,把得数直接写在书上,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教师:谁能说一说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1.通过新旧知识的对比,使学生理解加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
教师:前面提到的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中的数都是什么范围的数?使学生明确这些运算定律都是在整数范围内。接着让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
下面每组算式两边的结果相等吗?
3.2+0.5○0.5+3.2。
(4.7+2.6)+7.4○4.7+(2.6+7.4)。
学生算完后,还可以让他们再任意举两个这样的例子,看看交换加数的位置,改变三个加数的运算顺序后得数有没有变化。
教师:通过刚才的练习,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小数也适用。接着再提问:现在我们知道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小数也适用,那么相加的两个数、三个数的`范围都可以是什么样的数?使学生明确,加法的运算定律的适用范围可以包括整数和小数。
2.教学例5。
可以让学生多说一说,使大多数学生都明白,小青的算法简便。接着再提问:小青在计算时把0.6和3.4放在一起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7.91加0.09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告诉学生以后在计算时,能用简便算法的要用简便方法计算。
3.做第116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做第1题,可以提示学生,先观察题中的三个加数,再根据运算定律填数。订正时,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填的,根据的是什么运算定律。
做第2题,指定两名学生到前面板演,其他学生自己做,教师巡视,辅导差生。订正时,让板演的两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再了解有多少学生做错了,让他们说一说自己错在什么地方,怎样改正。
做练习二十七的第1-3题。
1.做第1题,教师提示学生按题目的要求用简便方法计算,再让学生做。可指定两名学生到前面板演第二行的两道题,教师检查学生第4小题是怎样计算的。订正时,让板演的两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尤其是第4小题,让学生会用这种简便方法即可,不必说出根据什么。
2.做第2题,做题前先提醒学生,要认真审题,先看能不能用简便算法,再进行计算。教师巡视,辅导差生。订正时提问:哪几道题不能用简便算法?右边第2小题是怎样算的?了解学生有没有把右边第2小题错写成4.9+0.1-(4.9+0.1)的,为什么错,以便及时纠正。
3.做第3题,让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
精选运算定律加法运算定律教案(案例16篇)篇四
应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教材第116页例5,做一做题目及练习二十七1-3题。
使学生初步理解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运算。
1.让学生把书翻到第158页,做口算练习(六)的前14道小题,把得数直接写在书上,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教师:谁能说一说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1.通过新旧知识的对比,使学生理解加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
教师:前面提到的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中的数都是什么范围的数?使学生明确这些运算定律都是在整数范围内。接着让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
下面每组算式两边的结果相等吗?
3.2+0.5○0.5+3.2。
(4.7+2.6)+7.4○4.7+(2.6+7.4)。
学生算完后,还可以让他们再任意举两个这样的例子,看看交换加数的位置,改变三个加数的运算顺序后得数有没有变化。
教师:通过刚才的练习,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小数也适用。接着再提问:现在我们知道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小数也适用,那么相加的两个数、三个数的范围都可以是什么样的数?使学生明确,加法的运算定律的`适用范围可以包括整数和小数。
2.教学例5。
可以让学生多说一说,使大多数学生都明白,小青的算法简便。接着再提问:小青在计算时把0.6和3.4放在一起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7.91加0.09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告诉学生以后在计算时,能用简便算法的要用简便方法计算。
3.做第116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做第1题,可以提示学生,先观察题中的三个加数,再根据运算定律填数。订正时,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填的,根据的是什么运算定律。
做第2题,指定两名学生到前面板演,其他学生自己做,教师巡视,辅导差生。订正时,让板演的两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再了解有多少学生做错了,让他们说一说自己错在什么地方,怎样改正。
做练习二十七的第1-3题。
1.做第1题,教师提示学生按题目的要求用简便方法计算,再让学生做。可指定两名学生到前面板演第二行的两道题,教师检查学生第4小题是怎样计算的。订正时,让板演的两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尤其是第4小题,让学生会用这种简便方法即可,不必说出根据什么。
2.做第2题,做题前先提醒学生,要认真审题,先看能不能用简便算法,再进行计算。教师巡视,辅导差生。订正时提问:哪几道题不能用简便算法?右边第2小题是怎样算的?了解学生有没有把右边第2小题错写成4.9+0.1-(4.9+0.1)的,为什么错,以便及时纠正。
3.做第3题,让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我们可以用哪些运算定律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精选运算定律加法运算定律教案(案例16篇)篇五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4页第5题,练习十七的第7一12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加法乘法。
交换律:a+b=b+aa×b=b×a。
结合律:(a+b)+c=a+(b+c)(a×b)×c=a×(b×c)。
分配律:(a+b)×c=a×c+b×c。
然后引导学生对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行横向比较。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是把两个数交换位置,运算结果相同;不同点:运算方法不同。)。
“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有三个数,不管相邻的哪两个数先进行运算再同另一个数运算,结果都不变;不同点:运算方法不同。)。
通过比较,使学生明确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表达式类似,只是运算方法不同。
2.练习。
(1)做第81页的第5题。
让学生看一看这道题中的算式各符合哪个运算定律,然后分别填在横线上。
(2)做练习十七的第8题。
根据运算定律给每个算式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或数,订正时,说一说依据。
1.让学生做下面的题,并说一说怎样做简便,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82十78十226×35×50。
136十68十64125×80×50。
25十43十75十5745×4×25×20。
271十53十47十2962×7十38×7。
2.让学生口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469十98437—305。
469一98324—48—52。
3.让学生做练习十七的第9题,指名说一说简便计算的依据。
2.做练习十七的第10一12题。
(1)第10题,让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时,说一说运算顺序。
(2)第11题,独立做,集体订正。
(3)第12题,让学生先自己做。其思路是:先求出第一个小长方形木板的面积,然后求它的宽,最后根据边长的特点分割。
2.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让他们做练习十七的第13一14题和第81页的思考题。
思考题,让学生自己找规律填数。
精选运算定律加法运算定律教案(案例16篇)篇六
使学生能较熟练地运用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进行简便计算,并运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教学及训练。
运用运算定律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仪器。
教学内容和过程。
教学札记。
一、口算。
做教材第127页练习二十四第12题。
要求学生说出哪些题能用简便计算?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说出主要计算过程。
二、计算。
1、做第13题,提醒学生做题时要细心。
(1)学生独立完成。
(2)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你能用字母表示出上述规律吗?
教师板书:a-(b+c)=a-b-c。
反之:a-b-c=a-(a+c)。
2、补充: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略)。
提醒学生分析各题中的运算顺序和分数特点,防止盲目地使简便算法。
让学生独立练习后集体评讲。
三、应用题。
1、练习二十四第14题审题后独立解答。
先独立做,再逐题校对,最后集体订正。(指名说说怎样想的`。)。
2、针对练习情况进行。
四、布置作业:练习二十四第14、15、16题。
精选运算定律加法运算定律教案(案例16篇)篇七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p27——32。
教材通过李叔叔骑自行车外出旅游所行的路程引出问题,先教学交换律,再教学结合律;先教学运算律的含义,再教学运算律的应用。这样安排有三个好处:首先是由易到难,便于教学。交换律的内容比结合律简单,学生对交换律的感性认识比结合律丰富,先教学比较容易的交换律,有利于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其次是能提高教学效率。交换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可以迁移到结合律,迁移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再次是符合认识规律。先理解运算律的含义,再应用运算律使一些计算简便,体现了发现规律是为了掌握和利用规律。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过程,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情感与态度
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难点: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过程,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多媒体课件
课前小游戏:比眼力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孩子们,谁能说一说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内容?(加法运算定律)
你是怎么知道的?(看大屏幕上写的)
非常好,你是个会观察的孩子。
师:在四则运算中包含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我们把这些规律叫做运算定律。加法的运算定律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加法运算定律。(板书课题——加法运算定律)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漫长的暑假好多人都外出旅游放松心情去了,当然李叔叔也不例外,看他是怎么去的?(出示幻灯片)
生:骑自行车。
师:你们看的真准,再仔细看看,你从图中还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学生汇报自己了解的信息。
(3)根据你了解到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
(4)学出问题: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一)探究加法交换律
1.列式计算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怎么算?请自己列式计算然后汇报。(40+56和56+40,如果没有学生说出56+40这种算法,教师要引导他们这样列出)
2.两种算法不同,为什么结果是一样的?(因为都表示的是上午和下午的路程和,所以结果是一样的。)
3.既然这两个算式的结果是一样的,我们可以在里填上什么符号?(“=”号)
4.像这样的算式,你们还能举出例子来吗?
(学生举例)
5.仔细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
(两个加数没有变,只是它俩的位置交换了,和不变。)
6.这样的算式我们能写完吗?你认为你举得例子左右两边一定相等吗?为什么?(因为无论它俩的位置怎样,都是算它们的和是多少,所以左右两边相等。)
7.揭示规律
(学生总结)
(2)小结: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的交换律。(板书)
8.既然像这样的算式写不完,你们能想个办法用一个算式概括加法的.交换律吗?试一试。
(学生尝试)
9.展示学生的方法。
10.确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并板书。
师:由于字母表示比较简便,所以通常我们用a、b表示任意两个加数,所以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为:a+b=b+a。(板书)
11.对口令
师:83+17=生:等于17+83
57+44a+b100+6018+7535+6585+768
12.介绍加法交换律在加法验算中的应用。
(二)探究加法结合律
1.刚才提到李叔叔要旅行七天,下面是李叔叔前三天经过的路程,我们来了解一下。(出示情境图二)
2.学生观察,说说了解到的信息。
3.出示问题:你知道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吗?请自己先算一算。
4.展示学生的算法。
(88+104)+9688+(104+96)
哪种算法简单,为什么?
5.我们来理一理这两种算法。
师:算法一,先算前两天骑的路程,再加第三天的路程。
算法二,先算后两天骑的路程,再加第一天的路程。这种方法简单。
师:算法不一样为什么结果一样?(因为它们都算的是三天的路程和)
6.既然结果一样,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把这两的算式连接起来?(等号)
7.比较下面两组算式
68+152+4868+(152+48)
(225+175)+67225+(175+67)
8.让学生照样子写出几组算式,并展示。
9.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生: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想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10.揭示加法结合律。
(2)小结: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这叫做加法结合律。(板书)
11.试着用符号表示加法结合律。
师: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为:(a+b)+c=a+(b+c),a、b、c分别表示任意三个加数。
三、巩固练习,检测反馈。
1.填一填:
(1)两个加数交换(),和不变,这叫做加法()。
(2)三个数相加,先把(),或者先把(),和不变,这叫做加法()。
(3)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
a+b=________。
(4)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
(a+b)+c=________。
2.应用学过的定律在下面()中填上适当的数。
(1)29+17=()+29
(2)120+()=35+()
(3)138+(62+365)=(+)+365
(4)(+358)+()=198+(+42)
3.连一连,再说一说每组连线的依据是什么?
63+32564+(19+81)
87+32+68325+63
(64+19)+8187+(32+68)
36+78+6478+(36+64)
4.比一比,那组算得快。
(1)(195+32)+68(2)195+(32+68)
(205+59)+241205+(59+241)
486+78+1478+(486+14)
师:利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四.合作总结,整理内化。
1.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请用是什么、为什么和干什么把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对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同学们今天的表现非常出色,用自己善于发现的眼睛和聪明的头脑找到了加法算式中的规律,认识并理解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你看,数学家能总结出来的运算定律我们也能总结出来,我相信只要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勤动脑、多动手,一定可以把数学学得更棒!
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精选运算定律加法运算定律教案(案例16篇)篇八
这是实习老师讲的第一节课,课后我让她写了写本课的教学反思,教学就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下面是王春风老师的对加法运算定律的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讲的是综合运用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这是我讲的第一节课,课前虽然做了很多准备,但是到了课堂上还是觉得不够充分,做教案和课件时所想到的情况远远不足以应对同学们课上所做的反应,比如一道题的解法,我准备三种,但是学生就可能想出十种、二十种,甚至更多。这就需要我在课上随时注意捕捉同学们的想法并理解和解决引导。虽然上课时我并不紧张,但是在应对同学们的种种想法解题思路时还是很局促。在讲到这节课的重点:计算李叔叔骑行总路程时,需要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在这里我只讲到了原式之后的第一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第二步四个加数两两结合,最后得出结果比按步骤计算要简便,却没有想到同学们早已经把四个数按原来顺序相加的原式省略掉了,直接就是交换位置之后两两结合的式子了。直接导致这样讲定律的运用时就不知如何下手,很是被动。
在以后的课堂上,我一定会注意将课前的准备工作做的很细致才行,方方面面要想到。尤其注意跟随一些接受能力比较快的学生的方式用比较“方便”的方式来思考问题进而注意在课堂上应该怎样引导他们;还要注意不能忽视部分接受能力比较慢的同学,其实讲课大部分时间是要将给他们的,只要他们能接受,能听懂,那么这堂课就差不多达到目标了。
课堂刚开始同学们非常积极,可能因为本身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对于同学们来说都不是很困难,掌握的比较好,所以会很乐意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也可能大家对于我这个新来的老师比较好奇,课上想表现自己,所以还比较活跃。但是毕竟小孩子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在课堂进行一段时间后就不再像开始那样气氛活跃了,仅仅是一部分平时一贯活跃的同学继续对我提出的问题积极回应做答,其他同学不再积极,甚至可能开小差了。对于集中同学们注意力这个问题,以后应该及时注意同学们的.反应,适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比如强调一下注意听讲,比一比谁坐的好,谁反应快哪一个小组领先等等方法来吸引同学注意力;也可以通过表扬做的好的同学来激励其他同学,多鼓励少批评。
经验还需慢慢摸索,逐步积累,每堂课都可能暴露出问题。我一定会在以后的课堂上注意这些问题,争取讲好每一节课,让每个学生都学会。
我觉得王春风第一次讲课还是不错的,能分析自己的不足和自己以后注意的问题,老师能不能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扑捉信息引导,甚至纠正或利用学生的错误来完成重难点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一个实习老师开始不可能做得很好,这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
精选运算定律加法运算定律教案(案例16篇)篇九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的内容是小学六年制数学第八册课本116页例5以及相应的习题,学习的是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1)知识目标:知道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于小数加法同样适用的,能运用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计算的技巧,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做事认真,讲求方法,注重实效。
在教学本课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迁移的认知规律,运用简单的多媒体,创设贴近儿童生活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表象。
1、竞赛。考虑到下午学生的情绪可能较低落,加上本课属于计算课,本身让人觉得枯燥无味、学生缺乏兴趣。为此本人临时改变教学计划,把口算题改为小组竞赛,希望以此为切入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合作、竞争意识。
2、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教学时,我创设了圆圆买文具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帮助她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到被信任、能做事情的快乐,不仅实现了角色转换,唤起学生的主角意识,而且让学生享受到助人的乐趣。计算时让学生自行探究,从比较中得到简便算法,这样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具体做法是:让学生先尝试探索,教师引导。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应贯串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创设买文具的情景,把教学内容放到一个学生非常熟悉的情景中,学生通过尝试计算,自觉地将整数加法运算定律迁移到小数加法运算当中,从比较中得出简算方法。这样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出示三组学具,分别有三件、四件、五件,让学生计算它们的总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自主选择题目,进行相关的练习,达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教师从中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当学生学完新知,让学生根据出简算的步骤,可以培养学生运用结构的学习方法,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包括两个小题。
(1)、判断能不能简算。主要强化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计算时能根据题目灵活应变,防止学生陷入思维定势,误以为学了简算,就什么题目都要用简算。
(2)、开放题。为学生提供了思维的方法,有利于让各类学生都得到发展。
《新课标》指出:必须让每个学生学到有用的数学,数学的内容必须来自于学生的实际背景,让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模型。
本课的教学从胆抛弃教材那枯燥无味的数字,而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提炼出数学知识,真正做到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教学时,教师利用旧知进行迁移,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但开放题时,对于5.38-1.66-时,括号里的数有的学生填1.66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为何填1.66不能达到简便计算,引导时可以留点时间让学生先进行试算一下,学生便可以较清楚地发现:1.66与1.66不能凑成整数,从而解决这个难点。
精选运算定律加法运算定律教案(案例16篇)篇十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的内容是小学六年制数学第八册课本116页例5以及相应的习题,学习的是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教学目标分为三类:(1)知识目标:知道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于小数加法同样适用的,能运用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算。(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计算的技巧,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做事认真,讲求方法,注重实效。
在教学本课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迁移的认知规律,运用简单的多媒体,创设贴近儿童生活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表象。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1、竞赛。考虑到下午学生的情绪可能较低落,加上本课属于计算课,本身让人觉得枯燥无味、学生缺乏兴趣。为此本人临时改变教学计划,把口算题改为小组竞赛,希望以此为切入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合作、竞争意识。2、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教学时,我创设了圆圆买文具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帮助她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到被信任、能做事情的快乐,不仅实现了角色转换,唤起学生的主角意识,而且让学生享受到助人的乐趣。计算时让学生自行探究,从比较中得到简便算法,这样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在教学时,根据教学目标,本人设计如下的教学过程:
1、口算比赛。
2、创设情景,尝试自学。
具体做法是:让学生先尝试探索,教师引导。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应贯串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创设买文具的情景,把教学内容放到一个学生非常熟悉的情景中,学生通过尝试计算,自觉地将整数加法运算定律迁移到小数加法运算当中,从比较中得出简算方法。这样学生体会到数学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3、课堂练习。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出示三组学具,分别有三件、四件、五件,让学生计算它们的总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自主选择题目,进行相关的练习,达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教师从中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4.概括简算的步骤。
当学生学完新知,让学生根据出简算的步骤,可以培养学生运用结构的学习方法,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拓展练习。
包括两个小题。(1)、判断能不能简算。主要强化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计算时能根据题目灵活应变,防止学生陷入思维定势,误以为学了简算,就什么题目都要用简算。(2)、开放题。为学生提供了思维的方法,有利于让各类学生都得到发展。
《新课标》指出:必须让每个学生学到有用的数学,数学的内容必须来自于学生的实际背景,让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模型。本课的教学从胆抛弃教材那枯燥无味的数字,而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提炼出数学知识,真正做到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教学时,教师利用旧知进行迁移,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但开放题时,对于5.38-1.66-时,括号里的数有的学生填1.66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为何填1.66不能达到简便计算,引导时可以留点时间让学生先进行试算一下,学生便可以较清楚地发现:1.66与1.66不能凑成整数,从而解决这个难点。
精选运算定律加法运算定律教案(案例16篇)篇十一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46~48页例1、例2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懂得用字母表示的意义。
2.通过经历对加法运算定律的探究、发现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3.在学生学习加法运算定律的过程中,培养其数学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探究加法交换律。
1.教师:森林小学今天要举行智力竞赛,让我们去看看吧。
课件中出现:(1)小动物围坐在一起。
(2)大象老师出第1道题:小老鼠扛着两个袋子,前面一个袋子装着米,后面一个袋子装着黄豆,小老鼠跑着跑着喊累了,怎么办?小鸟发言说:“把黄豆放前面,米放后面,这样就不累了。”
2.教师:同学们你们认为小鸟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学生:不对,米还是那袋米,黄豆还是那袋豆子,它们的位置变了,但是总的重量没有变。课件中出现小动物们鼓掌的画面。
4.教师:小猪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同学们知道其中的奥妙吗?请观察左边和右边的算式,然后同桌两人相互说一说。
学生观察,同桌交流。
5.学生在全班交流。
学生1:小猪算了左边4道的结果,右边的结果是一样的。
学生2:实际上12+25与25+12都是求12与25的和,所以两个算式的结果是一样的。
学生3:我发现左边和右边并排的两个算式只是加数的位置交换了。
学生4:我发现……。
6引导归纳。
教师:同学们真会观察、比较。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同学们发现的规律?
学生1:两个数相加交换了位置,结果一样。
学生2:两个加数交换了位置,和不变。
学生1:我用m、n表示两个加数,那么……。
学生2:我用a、b表示两个加数,那么a+b=b+a。
教师:真了不起,你们已经归纳出了加法的一个运算定律,想给这个定律起什么名?
学生:加法交换律。
……。
板书:交换律,a+b=b+a。
(齐读)。
1.课件播放小动物集合图:一队89只小狗,二队96只小猫,三队104只小兔,小猴说:“同学们请帮我算算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
2.教师:该怎样列式?
学生:89+96+104(板书)。
3.教师:请同学们再想想该怎样计算?
(1)学生独立思考。
(2)分组讨论。
(3)全班交流。
教师:谁代表你们这组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1:我们先计算89+96算出小狗、小猫共185只,再用185+104算出3种小动物一共有289只。
(板书计算过程)。
学生2:我们先计算96+104算出小猫、小兔共有200只,再用89+200算出3种小动物一共有289只。
(板书过程)。
教师:同学们的方法都正确,下面请你们在书上完成“填一填”。
4.学生填空后对答案。
5.引导归纳。
教师:从上面两组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1:每组算式中的三个数都是相同的。
学生2:左边是前两个数先加,再加第3个数。右边是后面两个数先加,再加第一个数。两个算式结果相等。
教师:那么左、右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
学生:等号连接。
教师:对,能写成一个等式,89+96+104=89+(96+104)。
(板书)。
教师:你们的发现是不是适合其他算式,请自己举例验证。如果适合,请用一个等式表示。
学生1:10+20+30=10+(20+30)。
学生2:5+6+7=5+(6+7)……。
学生:3个不同字母。
学生分组用字母表示。
汇报并板书:(a+b)+c=a+(b+c)。
教师:想给这个定律起什么名?
学生1:加法组合律。学生2:加法结合律。……。
教师:同学们起的名字都很好,我们就按约定俗成的叫法,把它称作加法结合律吧。学生齐读加法结合律,(a+b)+c=a+(b+c)。
课件播放小动物们鼓掌致谢的画面。
6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教科书上第46、47页的内容,请同学们把书上的重点句勾画出来理解并记忆。
三、巩固规律。
1.第47页,课堂练习第1题。学生独立填空,再集体评讲。
2.第48页,课堂练习第2题。
(1)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集体校对。
(4)问:136+89+64与89+(136+64)用等号相连的依据是什么?
3.练习九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评讲校对答案。
四、全课小结。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它们在计算中怎样应用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精选运算定律加法运算定律教案(案例16篇)篇十二
应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教材第116页例5,做一做题目及练习二十七1-3题。
使学生初步理解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运算。
1.让学生把书翻到第158页,做口算练习(六)的前14道小题,把得数直接写在书上,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教师:谁能说一说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1.通过新旧知识的对比,使学生理解加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
教师:前面提到的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中的数都是什么范围的数?使学生明确这些运算定律都是在整数范围内。接着让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
下面每组算式两边的结果相等吗?
3.2+0.5=0.5+3.2。
(4.7+2.6)+7.4=4.7+(2.6+7.4)。
学生算完后,还可以让他们再任意举两个这样的例子,看看交换加数的位置,改变三个加数的运算顺序后得数有没有变化。
教师:通过刚才的练习,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小数也适用。接着再提问:现在我们知道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小数也适用,那么相加的两个数、三个数的范围都可以是什么样的数?使学生明确,加法的运算定律的适用范围可以包括整数和小数。
2.教学例5。
可以让学生多说一说,使大多数学生都明白,小青的算法简便。接着再提问:小青在计算时把0.6和3.4放在一起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7.91加0.09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告诉学生以后在计算时,能用简便算法的要用简便方法计算。
3.做第116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做第1题,可以提示学生,先观察题中的三个加数,再根据运算定律填数。订正时,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填的,根据的是什么运算定律。
做第2题,指定两名学生到前面板演,其他学生自己做,教师巡视,辅导差生。订正时,让板演的两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再了解有多少学生做错了,让他们说一说自己错在什么地方,怎样改正。
做练习二十七的第1-3题。
1.做第1题,教师提示学生按题目的要求用简便方法计算,再让学生做。可指定两名学生到前面板演第二行的两道题,教师检查学生第4小题是怎样计算的。订正时,让板演的两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尤其是第4小题,让学生会用这种简便方法即可,不必说出根据什么。
2.做第2题,做题前先提醒学生,要认真审题,先看能不能用简便算法,再进行计算。教师巡视,辅导差生。订正时提问:哪几道题不能用简便算法?右边第2小题是怎样算的?了解学生有没有把右边第2小题错写成4.9+0.1-(4.9+0.1)的,为什么错,以便及时纠正。
3.做第3题,让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我们可以用哪些运算定律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精选运算定律加法运算定律教案(案例16篇)篇十三
本单元是系统学习基础运算理论知识,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有了大量加法、乘法交换或结合性的经验,是学习本单元知识的认知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加深对加法运算定律的理解,也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1、重视规律发现的过程。
本节课的学习就开启了学生对四则运算规律的探究,发现一条规律并不难,但掌握发现规律的方法十分重要。所以从学习加法交换律开始,就一直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观察发现--举例验证--归纳总结--字母表示”,不断强化具体步骤,就教给学生一把发现规律奥妙的金钥匙。
2、重视直观演示的操作。
很多教师在教学规律课的时候仅仅只是局限在规律发现的过程,而我在教学本节课时是把规律的发现建立在加法的本质上,通过线段图直观演示的操作,帮助学生发现和理解规律,丰富了学生的认知,形成了基本模型。
3、充分激活已有经验。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系统地对加法进行了学习,今天就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展开研究。数学的学习是在活动中建立起来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从生活中的数学开始,逐步抽象到用字母来表示规律,让学生的思维循序渐进的进行了质的飞跃。
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运算定律加法运算定律教案(案例16篇)篇十四
本课是在学习了加法运算定律的基础上来进行学习的。学好本节,能为今后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加法简便运算做好知识上的准备。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结合学生的知识现状和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目标: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难点:灵活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说教法。
为了培养学生的灵活运用意识,我设计了创设情境,质疑引导、师生互动等生活场景,激发学生的主体探究热情,让学生主动结合生活情境进行运算。
说学法。
本课设计力求突出“自主学习实践感知”的特点,独立思考,类比应用,合作交流,定向评价的.学习形式,创设有利于学生参与探索活动的学习情境,使学法与教法和谐统一在“促进学生能力发展”这个教育目标上。
教学过程。
为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从以下四个环节设计教学。
1、复习回顾引出新知。
2、创设情景合作探究。
3、应用练习提高巩固。
4、互动总结归纳反思。
复习回顾。
引导学生用语言叙述什么叫加法交换律,什么叫加法结合律,并用字母表示,猜想加法运算定律有什么用途。
探究新知。
把教材中的例题中的时间改为一到四天,并把文字千米改为字母n,不呈现问题,引学生根据条件提出问题。李叔叔第一天计划从a城到b城骑115千米,第二天从b城到c城骑132n,第三天从c城到d城骑118千米,第四天从d城到e城骑85n。
我们的问题是:李叔叔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
115+132+118+85。
=115+85+132+118。
=(115+85)+(132+118)。
=200+250。
=450(千米)。
【设计意图】引学生解决问题,在展示时只选择最优化方案板书,强化学生对本节知识重点的识别。
练习展示。
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84+35+16。
108+77+92+23。
356+(44+88)。
612+169+31。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不仅紧紧围绕教学重点,而且注重练习的层次和坡度。学生练习后的讲评再次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利用学生的评价和订正来解决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探究提升。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既有知识的习得,也有情感上的感受及所得,引导学生汇总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精选运算定律加法运算定律教案(案例16篇)篇十五
1、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二单元第2小节“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中的第1课时。其内容包括:加法的意义、加法交换律,完成p49“做一做”以及练习十一第1-2题。
2、从课本内容的纵向接洽看,本课一是在学生前三年半学过的加法知识的基础上,明白归纳综合出加法的意义,使学生对加法的了解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为以后学习小数、分数加法的意义打下基础;二是在学生前三年半对加法互换律的感性了解的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综合出加法互换律,为背面学习加法的轻便算法打好基础。从课本摆设的局部看,通过p48页例1的现实事例,使学生明白例1为什么要用加法盘算,在此基础上归纳综合出加法的意义。再接洽加法的意义,归纳综合性阐明加法算式中各部门的名称,单独提出有关0的加法,提示学生细致。接着,课本借用例1的具方款式,用不完全归纳法抽象、归纳综合出加法互换律的笔墨表述情势和字母情势。一方面进步知识的抽象、归纳综合水平,另一方面为以后正式讲用字母表现数打下开端基础。
3、本课的重难点是理解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
二、说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概括,使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会运用加法的意义说明实际问题为什么用加法算;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会用加法交换律验算加法。
2、培养学生的有根据的说理能力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验算的习惯。
三、说教法、学法。
本课在抽象、概括加法的意义时,主要采用直观教学法,借助具体实例和线段图让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在学习加法交换律的过程中,采用了成语故事直观进行教学,呈现符合加法交换律的若干例证,让学生归纳出加法交换律。
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教的主导性和学生学的主体性,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通过抽象概括加法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通过运用加法的意义说明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有根据的说理能力。通过运用加法交换律验算加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验算习惯。
四、说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直接切入,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二)学习新知(分3个环节)。
第1个环节:学习加法的意义。
1、抽象概括加法的意义。
(1)多媒体出示例1。先审题,帮助学生用线段图表示出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指名口头列式解答,为理解加法的意义作准备。
(2)结合线段图让学生展开讨论,多媒体配合在出示的线段图上演示,使学生明确例1为什么要用加法算。
(3)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加法的意义,使学生对加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总结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指名说出在“137+357=494”这个算式中“137”和“357”叫做加数,“494”叫做和。教师分别板书。
3、练习,完成练习十一第1题。先让学生集体讨论,再指名应用加法的意义说明为什么用加法算,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有根据的说理能力。
4、介绍0的加法。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0的加法的几种情况,明确: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第2个环节:学习加法交换律。
1、多媒体演示方向,指名回答:例1中如果求“济南到北京的铁路长多少千米”该怎样计算?根据学生的回答先板书:357+137=494(千米),再让学生用加法的意义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一方面巩固加法的意义,另一方面为下面比较两种解法作准备。
2、通过引导学生比较两种解法的结果,得出:137+357=357+137,启发学生说出:把357和137交换位置,和不变。
3、让学生视察p48两组算式,用不完全归纳的要领抽象归纳综合出加法互换律,造就学生归纳推理本领。
4、解说加法互换律的字母情势:a+b=b+a,举例阐明a和b可以表现恣意一个学过的整数,进步知识的抽象、归纳综合水平,为以后正式讲用字母表现数打下开端基础。
第3个关键:接纳团体训练,指名板演的情势完成p49“做一做”,牢固加法互换律,掌握用加法互换律验算加法的要领。
(三)训练牢固。
凭据课本内容训练:
训练十一第2题。
训练接纳团体训练,指名口答的情势举行。训练是使学生加深对加法互换律的了解,牢固运算纪律,从而造就验算风俗。
(四)全课小结。
略
精选运算定律加法运算定律教案(案例16篇)篇十六
加法运算定律是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内容,是在加法及验算、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新知识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都有相应的认知基础,学了本节的新知识又可以促进学生,更深入认识原来学过的知识和方法。在教学加法运算律的过程中,我始终以学生为本,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握学生的认识规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教材中呈现具体情境,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需要,为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创设了良好的氛围。通过解决情境中的问题,让学生对两个算式进行观察比较,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在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发现和归纳出运算定律。学生虽然在此前的学习中,对四则运算中的一些性质和规律有感性的认识,为新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本节课毕竟是属于理性的总结和概括,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因此,利用已掌握的知识,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不同的方法,并通过学生自己的举例发现规律,概括出相应的运算律。
教学中,两个运算定律都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找到实际问题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初步感受运算规律。然后让学生根据对运算定律的初步感知举出更多的例子,进一步分析、比较,发现规律,并叙述所发现的规律。再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规律,而不是像过去那样,统一用字母来表示。这样实现了运算律的抽象内化,一方面有利于符号感的培养,方便记忆;另一方面提高了知识的抽象概括程度,也为以后正式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初步的基础。同时,使学生体会到符号的简洁性,从而发展了学生的符号感。
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经历了探索、发现、反思的过程,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有了充分的认识和自己的理解。但在教学的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之处:
在探索加法结合律的过程中应该再放开一些,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找到实际问题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初步感受运算律。
在教学加法结合律时应该让学生多举些例子,让学生去评价举的例子好不好,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结合是把可以得出整百整十的数放在一起,而不是随意的乱编。然后进一步分析、比较,发现规律,并先后用符号字母表示出发现的规律。全班交流时,可以让学生具体说说他们所举的例子。其中,对于直接写等式的情况,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甄别,使学生形成合理、科学的验证方法。
还应更强调本课难点,如结合律等号两边的加数都是相同的,不同的是位置和运算顺序;结合律的特点是运用小括号,小括号的作用是把两个加数结合起来先算、让学生在课堂上初步感受到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发展应用意识。在学完两种运算定律后,可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练习巩固,加深学生的理性认识,促进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