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教训,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办法。接下来是一些有关心得体会的范文,让我们一起来参考和学习。
优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心得大全(22篇)篇一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验图形变换,发展空间概念。我先复习了一些旧知识,如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让学生一面操作一面叙述。然后开始观察图形,这里我非常重视学生的操作,给了充足的时间给学生,让学生按照“想一想、做一做、在想一想”的过程进行研究,在进行自由操作,小组交流活动,我并进行随堂观察指导有困难的学生,最后听学生自己小结的时候,注意了学生用语言来表达时的完整性,及时纠正错误的说法。经过了反复的练习,学生用语言表达完整了很多。
在课堂上,我主要是让学生用三角形或七巧板在方格纸上摆一摆,变一变,自己进行操作,避免出现教师摆,学生看的现象。再者,一个图形经过变换后,可以得到新的图形,但得到同样的新图形,可以有不同的操作方法。所以,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就会出现具有自己个性的操作方法。另外,对于图形每一步的变换,我都要求学生说一说是如何平移或旋转的,这样可以进一步巩固平移或旋转的概念,也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进行表达。
为了更清楚的看到图形的变化,我利用了多媒体,清楚地看到了图形的`各种变化,分散了难点,强化了重点。
但是对于旋转变幻,学生的表述不是很好,特别是对于中心点不是在顶点的,学生不能较好的表述出旋转的方向和角度,对于有两个中心点,学生在表述的时候也不太喜欢加以区分。对于轴对称变换学生也不能较好的表述。
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加以表述,这需要结合学生的情况在课始适当的加以回顾和加深。学生回顾,学生说,教师规范说,生再说。通过这样的几个环节来加强。
优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心得大全(22篇)篇二
1、引导幼儿复习巩固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认识。(重点)。
2、能用简单的话说出图形的基本特征。(难点)。
3、体验帮助他人的体验劳动成功的快乐。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精神准备:活动前已经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了解这几种图形的基本特征。
物质准备:户外场地:地上画有三角形等图形。用硬纸板铺一条弯弯的大路(挖出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简单布置场景兔妈妈的家,另一老师戴头饰扮兔妈妈,准备不同形状的小粘贴。幼儿每人胸前都戴上图形。《小汽车》音乐。
一、游戏引发活动兴趣。
1、师:今天兔妈妈请我们去做客,可是她家太远了,我们得开车去,路上小司机们要小心哦,别撞车。
2、师带领幼儿随音乐开向兔妈妈家。
3、途经各图形处询问幼儿:这是什么图形?是什么样子的?在大路的处停下,师:哎呀路坏了,怎么办啊?(鼓励幼儿想办法——铺路)。
二、帮兔妈妈修路。
1、引导幼儿观察路面:“这些坑都是什么形状的?请你找出和坑一样形状的图形来”。
2、提出铺路的要求:现在我们就要用这些图形来修路了,小朋友在铺路时要看清楚坑是什么形状的,然后再把它修补好。
3、幼儿开始修路,师巡回观察指导:
“你用哪个图形修补路面的”;。
“你用的`图形是对的,可是你看看坑有没有修补好,怎么会这样的啊?”(提示幼儿注意图形的大小不同)。
“你真棒,这么快修补好了路,xxx还没修好,能去帮助他吗”
4、共同欣赏修好的路,引导幼儿说说用什么样的图形来修补路面的(如:我用x形来修路的或我用x形来修路的),复习这三种图形的基本特征。
三、去兔妈妈家做客。
1、师带领幼儿随音乐在修好的路上开汽车到兔妈妈家,体验成功的喜悦。
2、引导幼儿有礼貌地敲门:咚咚咚,我可以进来吗?兔妈妈出示圆形说:“和我一样的图形宝宝请进来!”幼儿按要求进入。依次进行。“正方形宝宝请进来”“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宝宝请进来”。
3、向兔妈妈问好。兔妈妈出个难题:请小朋友把散放在家里的图形分类收拾好。
4、老师拿出小粘贴说:“兔妈妈说谢谢你们帮它把家收拾好了,它准备了小礼物送给你们!”启发幼儿向兔妈妈致谢。然后去跟在座的老师说说自己拿到的是什么形状的粘贴,说对了旁边的老师会给你贴在衣服上。
5、和兔妈妈道别,随音乐开车回家。
回教室拼摆添画图形。
小班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性、形象性的特点,认识过程中,注意较易转移,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科学、有效地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标,是小班教学活动组织的难点。本活动设计尝试以趣味性、直观形象的游戏情境贯穿全程,使幼儿在轻松、愉快、自主的状态下,通过操作实践与周围的物质环境发生作用,动手动脑掌握数学知识。
之前孩子们已经认识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因此,我决定采取游戏的形式检验幼儿掌握情况,进一步巩固加深幼儿的知识点。于是,我设置了游戏情境:到兔妈妈家作客,以开车经过的路坏掉为主线,引领幼儿观察思考:“路面”(纸壳铺成)上坑坑洼洼的形状是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从而产生铺路的愿望,幼儿纷纷寻找相应的图形进行补拼,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图形的形状,启发幼儿说出:“我补上了xx图形,它是什么样子的”等等,然后给予表扬,幼儿的自信心、成就感得到了满足。
最后,为了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我设置了“奖励小粘贴”的环节,幼儿的兴趣浓厚,将活动气氛推向了xx。他们拿到粘贴纷纷着旁边的客人老师讲述手中“小奖品”的特征。“我的小粘贴是三角形的,它有三条边、三个角……”大方的表现,流利的表达,令观摩的教师赞叹不已。
优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心得大全(22篇)篇三
本单元是学生在学习了认识角和直角的基础上继续学习认识和判断钝角和锐角,知道了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系并会用三角板来对角进行比较。平移和旋转是两种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见到的图形变换。
上学期学习过直角,在认识学习直角的时候学生就已经初步的解除过钝角和锐角所以在学习的时候并不会表现得陌生,但是存在一些记反的现象,需要老师多次的强调。在学习和判断旋转和平移上给学生看了一些实物和视频所以也不会学得太吃力。在学平移时告诉学生平移就是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上移动,而本身不发生方向上的变化。学生最开始会不太懂“本身不发生方向上的变化”然后在课堂上做了一系列的'教师示范和学生亲自进行的游戏来弄明白。
在学平移格子时数格子是学生的弱项,所以这部分内容学起来比较吃力。学生大多表现的误区在数出了图形与平移后图形中的格子而不是从图形的一个点到平移后图形的对应点。应该让学生发现原图形经过平移后的对应点、对应线段之间的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
在学生做练习的过程中还发现学生对题目“分别把某一图形向左平移几格、向右平移几格”和“把图形向左平移几格再向下平移几格”容易弄混。应该告诉学生第一个题目分别平移是把原图形向左平移后画下来,再回到原图形向右平移画下来。而第二个题目要看到关键字“再”是先向左平移后暂时放在那再向下平移最后留在图上的只有一个原图形和一个经过两次平移后的图形。
优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心得大全(22篇)篇四
本节课主要复习三角形的认识。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很强的直观性,更多地要依赖表象的支撑。教材安排了认识三角形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底和高,认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认识什么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以及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知道三角形、四边形的内角和。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取决于对操作活动的正确认识和有效实施。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发现,尽管操作活动组织得很好,学生对三角形相关特征的认识也比较到位,但在解决具体问题时,还是出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错误。
究其原因,还是多数学生尚不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能将这些知识点融合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总复习时,又有意识地设计了一些相关练习,以沟通这些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进一步理清知识的脉络层次;同时加强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优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心得大全(22篇)篇五
本次活动的目标为: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的名称(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学会辨别常见几何图形的特点,如颜色、大小、形状;尝试按照颜色或形状进行分类。活动准备有幼儿生活中有认识常见图形的经验;几何图形片若干;幼儿操作页《送玩具回家》。
本次活动基本流程如下:第一部分,图片导入,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第二部分,一起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的名称,形状,大小;第三部分,幼儿操作《送玩具回家》,教师巡回指导。总体来说,本次活动流程比较顺畅,环节也比较完善,但是,本次活动目标对于初入小班的孩子来说,目标达成效果欠佳。所以,本次活动总体来说,流程顺畅,但基本几何图形对于幼儿来说,认识稍有难度。本次活动的`亮点:认识流程循序渐进,用语生动有趣,激起幼儿的活动兴趣。本次导入,采用图片导入,“图形宝宝”的称谓富有童趣,孩子们也便于理解抽象的几何图形。另外,在师幼一同认识常见几何图形的名称、形状和大小时,用语也尽量生动有趣,比如“圆形的图形宝宝,长得圆圆的,像太阳一样。”这样的语言,让孩子们乐于接受抽象的图形。本次活动的不足:目标不太切合本班幼儿学情,另外本次活动,应分为两学时。本次目标重点是学会辨别常见几何图形的特点,如颜色、大小、形状,对于第一课时来说,小班幼儿理解较慢。目标有些高了,应将第一课时改为认识并说出常见基本图形的名称、形状,并在第二课时,加深对于常见基本图形的认识。
优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心得大全(22篇)篇六
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应当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出发,小学生尽管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有很强的好奇心。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主动地学习。
在教学中,应为学生提供合作和交流的机会,不应简单地、机械地让学生模仿、记忆教师和书本上的语言。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在操作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空间观念是创新精神所需的基本要素之一,所以《标准》把空间观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内容的核心概念之一,把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作为数学方面的一个重要目标。如位置与顺序一课,结合生动有趣的情境或活动,让学生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又如认识物体一课中的练习动手搭出你喜欢的东西,使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得到自由发挥,并能感受复杂物体的形状与简单几何体之间的联系。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如在观察与测量一课中,组织学生测量课桌的长度,他们可能不用标准的测量工具,而是用铅笔、绳子作为测量工具,于是学生体会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通过对以上几个要点的把握,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数学,探索学习。使我明白了空间与图形是小学数学四个知识板块中[为您编辑]的第二个版块,主要涉及现实生活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
小学阶段学习空间与图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认知和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因为孩子们最先感知的是三维世界,是空间图形。他们认识周围世界的事物,就需要描述事物的形状、大小,选择恰当的方式表述事物之间的关系。而直观图形、几何模型以及几何图形的性质是准确描述现实世界空间关系,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各种问题的必备工具。它还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必需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优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心得大全(22篇)篇七
经过全组教师的共同努力,终于完成了一次较为满意的的教学设计,并在莱州教研室组织的数学优质课评选中进行执教。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异常高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看着学生们那学习干劲,我深深的感觉到数学课堂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是多么的重要。现结合这节课的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在新课导入环节,我采用了学生喜欢的跑步比赛的游戏活动导入新课,由于比赛规则中,跑的圈不同,引起了学生的不满,学生在矛盾冲突中明白“圈是有长有短的”,为后面理解周长的含义做好了铺垫。这一比赛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他们的学习兴趣被调动了起来,课堂气氛很是活跃,真正做到了“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二、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
本节课,我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一点点的进行学习,首先让学生在跑步比赛的过程中理解:“一圈”必须要“首尾相接”,在充分的感性认识以后,告诉学生“一圈”就是“一周”,之后,又让学生用手指跑桌面、书封面的一周,并且在跑的过程中告诉学生,必须要沿着边线才行,在学生大量的练习之后,教师引出“图形的周长”的含义。最后又通过练习让学生来巩固理解图形的周长。思路清晰,通过这20分钟的.学习,学生建立了清楚的周长模型。深刻的理解周长就是一个曲线的长度,为以后相关知识的学习打好了扎实的基础。
三、学生在体验活动的过程中快乐学习。
从这节课的开始到结束,学生一直处于一种兴奋状态,相对于听别人的说教,亲身参与活动而形成的体验是刻骨铭心的,终身难忘的。所以,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进行体验学习,感受图形的周长就是沿着边线一周的长度,进而让学生明白周长是一个长度,而不是别的。这节课上,学生的参与度是极高的,我也真正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的目标。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相信这节课一定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学习着知识,这是我们最大的欣慰。
优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心得大全(22篇)篇八
《图形的周长》是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我采用了创设生活化、趣味化情景,以学一生系列观察、实际操作活动为主的方式,教学的各个环节在体现借助直观手段对媒体课件、学具、实物等策略,引导经历了探究图形周长、周长的算法探究的完整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解题能力;建立了空间观念,达成了研究目标,效果是理想的。
1、充分挖掘学生身边的生活素材,调集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活动情境:备课初稿中:侯老师由参加运动会的生活话题引入两只瓢虫比赛的情景,既有学生喜闻的动物比赛的情景,引发学生弄得兴趣。多媒体课件直观演示,运动、激情的音乐营造热烈比赛的场面,引导学生不觉间参与高喊加油参与情绪高涨。
2、探究环节在一系列数学活动中经历探究过程,逐步感悟认知,学生抽象思维、解题能力进一步提高,空间观念建立进一步完善。学生在通过观察、操作(描一描、找一找、指一指)思考、想象等活动中。认识循序渐进由一周-――周长――什么是周长的感悟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并帮助学生初步建立了空间观念。在学生经历了充分感性认识和交流对周长的理解基础上借助长方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等一周描红线的过程再次直观呈现,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抽象思维,从而正确理解概念,教师引导规范表达揭示周长概念。学生经历了探究周长概念的全过程。
之后引导学生由国庆节引入节日广场的花坛如何保护的话题,引入周长的算法探究学生在想办法思考、讨论、操作、汇报的完整解题过程的同时学生深入认识、内化了对周长概念的理解。
3、练习的设计生活化,注重了层次性,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思考:
找生活中物体表面一周学生感悟充分,但是在表达时不够积极,采用4人一组活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思维碰撞可能更充分。
练习环节回归课本故事情境昆虫王国的比赛,观看比赛,辨析周长。现在两位选手要沿着这两块不同形状的场地跑一周,大家看,这样公平吗?引导学生在辩论中思维碰撞,认识深入,学习兴味盎然;在进一步体会学有价值的数学方面也做得更好了。
优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心得大全(22篇)篇九
反思总结本次开放活动,我认为优点也有不足,具体表现在:
本活动彻底摆脱了传统教学教师“提问”、“灌输”,幼儿“回答”、被迫“接受”的动口不动手的机械模式,注重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索欲望。通过游戏寓趣味性、娱乐性于枯燥的数学活动中。宽松的认知环境的创设,使每个幼儿都饶有兴致,积极主动地参与了偿试、探索、发现等活动。
其次,教师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选材并制定目标,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性材料,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秩序渐进地进行探索提供充分的条件,保障了幼儿认知过程的主体地位,促进了幼儿思维等能力的发展。活动设计重视幼儿认知发展的同时,关注个别差异渗透了友爱互助,交流分享,表现自我,建立自信等品质的教育培养,真正使《纲要》精神走进了课程,落到实处。
活动中自然的渗透了礼貌教育,如:“兔妈妈家到了,小朋友,我们怎样进去呀?”幼儿:“敲敲门,说我可以进来吗?”有的孩子甚至活学活用,把学过的英语也用上了,一句“mayicomein?”博得了周围老师的掌声。孩子灵活的表达方式,充分验证了情感教育的成果。
整个活动环环紧扣,衔接自然,孩子们被带进了游戏里,跟着老师的节奏,不知不觉的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通过活动,我发现了这种形式深受孩子喜欢,活动的重难点很容易被解决。
当然,本次活动也有不足,那就是,对于复习内容,目标略低了一些,如果再增添点难度就更好了,可以在活动中体现“利用图形拼摆各种形象”、“图形填画”等,在幼儿掌握图形基本特征的情况下,挑战一下“困难”。
因此,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应该充分考虑每一个细节,使幼儿在活动中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潜能。
优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心得大全(22篇)篇十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数学第五册第六单元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研究了长、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好这一内容将为今后长、正方形的面积,其它图形的周长以及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部分内容较少,主要就是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如果是单一的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肯定枯燥乏味。我认为学习是连续性的,是一个整体的部分,教材的编写是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将知识进行分内容、分阶段学习,而作为教材的使用者来说,我们应该看到知识之间存在的这种不可分割的连续与整体,在平常的教学中应及时渗透相关连的知识点,使学生在整体性学习中获得更全面的发展。所以本节课我的课题是定位在图形的周长上。
根据这一想法,于是改变教材的`原有安排是在所难免的。我准备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在各种操作和交流中去体会周长的概念,从而自然的获得求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要引导好学生获得更深刻更准确的理解和体验,那么难点就是我们用什么方式和什么手段来让学生自己探索出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根据以上分析,以及选用的教学方式与手段的特殊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1、认知目标:理解图形周长的概念,会计算图形的周长,得出求正方形、长方形周长的简便算法。
2、能力目标:在研究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信息技术能力以及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目标:创设师生互动情境,在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以及乐于合作的意识,发展学生的个性。
我准备分以下几个层次进行教学:
一、复习铺垫,引入周长。
1、复习长、正方形的特征。
引导学生回忆一下长、正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
长、正方形的特征是学习他们周长的基础,通过几何画板的方法复习长、正方形的特征,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后面的学习作好了良好的铺垫。
2、引入周长。
(1)谈话:游泳是一项非常好的健身活动,但游泳池还有一个主要任务是保证人们的安全。所以工人们在池边装上了防滑地板。
(2)电脑演示动画:绕游泳池装一圈防滑地板。
思考:绕泳池一圈就是游泳池的什么?(周长)演示时指明从起点回到起点。
闭上眼睛,“圈一圈”。用手势表示一下。
(3)今天我们就研究图形的周长。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周长?
指名指一指,说一说。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之前就已经有了生活的经验,他不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的。所以在数学探究学习之始我们应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潜力。通过和学生交谈体育活动和电脑演示的动画,以及让学生说说身边物体的周长让学生直观形象的理解了图形的周长的概念,为下面学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奠定了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就是给学生能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并能成为一种思索活动。所以这一部分我准备让学生利用一些测量工具自主研究图形的周长,并在自主研究中再次深刻地理解周长的概念、得出图形周长计算的简便方法。分以下几个层次:
1、理解周长的概念。
(1)描出这些图形的周长。提醒学生画的时候尽量从起点回到起点。体现周长一圈的概念。
通过描出各种图形的周长,使学生对图形的周长的概念有一个全面的整体的理解。
(2)在我们身体的部位上有没有这样的周长呢?
活动:量自己的腰围,老师的腰围等。
这个活动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理解了图形的周长后又能关注身边的周长同时又渗透了思想教育,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小组合作用测量工具度量刚才所描图形每条边线的长度(取整厘米数),并计算出这些图形的周长。
优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心得大全(22篇)篇十一
1、注重应用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一方面要运用好教材中提供的素材,体会周长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的作用;另一方面,还提供给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大量的操作活动中体验、理解周长的实际含义,使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在实践中得以升华,并对以后进行“周长的计算”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
2、本节课中自主学习贯穿整个学习活动的始终:学生自主理解“周长”的意义,自主测量周长,在测量活动中自主探索、自主合作,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学习活动中得到了有效培养。通过小组合作班内交流独立探索等形式,注重学生可持续性发展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3、本课教学中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特别是缺乏对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应该在学生大量感知了不同形状的物体的周长后,再引导学生来估计一下每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还可以引导学生估计教室的周长、黑板的.周长等等,以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4、在本课教学中,没有能够适时、科学地对学生的反馈信息加以调控,使教与学产生共鸣。使得学生最后的小组探索过程不够有序,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关注还有所欠缺!
优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心得大全(22篇)篇十二
摘要:“图形的旋转”是非常能够体现数学动态美的教学内容,在授课过程应该注意既可以让学生系统地学到知识,又可以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引发其对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本文对教学难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并进行了教学反思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图形的旋转;小学教学;北师大版本教材;教学反思。
1引言。
如何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认识到数学之美是授课的一个重要目标。“图形的旋转”这一课的授课内容就是引导学生如何使用一个简单的图形旋转构成复杂图形。
2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图形的旋转”是北师大版的小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的内容。这一单元展示的是如何通过旋转,使简单的图案生成复杂的图案。学生学完这一单元后,应该能够明白如何将一个复杂的图案,使用简单的图案生成,要引导学生探究图形旋转的三要素:中心点、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通过使用北师大教学的“图形的旋转”这一课,应该达到以下的教学目标:第一,认识什么是图形的旋转,明确旋转的含义,以及旋转的三要素:中心点、旋转方向、旋转角度。能够清楚旋转的.性质,用数学语言描述使用一个简单图案如何通过旋转运动生成一个复杂图案。第二,空间想象能力有所提升。通过列举实例和图形进行一定的训练,有一定的想象能力,积累了几何运动的经验,能够举一反三。第三,激起学生对几何运动学习的兴趣,能够欣赏数学的动感之美,同时将数学应用到生活当中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欣赏数学的美和应用价值。
4教学难点及问题。
本次教学内容的难点在于,如何运用旋转的三要素来清楚的描述一个图形旋转的具体过程。但是在教学实施的时候还要注意一些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4.1学生兴趣低迷。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把握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会使得学生上课时的情绪低迷,兴趣也不高,会使教学质量大大折扣。尤其这一课的内容是几何运动,因此,把握学生这课程中所表现出的情感和态度也十分重要。因此,为了防止学生情绪低迷,要设计有趣的情境。
4.2注意渗透数学方法。
教学的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所以要在设置的情境中不是单纯的使用生活中的实例,更重要的是渗透一些数学方法,不要舍本逐末。4.3把握重点和时间“图形的旋转”这一教学知识面比较广,范围也比较大,因此教学的时间也十分有限,要注意把握和学生的交流时间,尽量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适当的加深一些深度,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挖掘学生的潜力。
5教学实施方法。
“图形的旋转”相对来说是比较有趣的上课内容,为了充分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用一些教学方法和技巧。
5.1学生主动寻找图案。
为了激起学生兴趣,可以提前让学生寻找一些具有旋转特征的或者由旋转运动构成的图案,这样还可以使学生提前预习,对授课内容感到好奇,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
5.2创造学习情境。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加生动的学习,可以创造一些情境,准备一些图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例如,准备一个三角形,通过不停地旋转绘制图案,可以引导学生旋转后的图案进行观察想象。
5.3动手实践为了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最好的办法就是亲自动手操作。可以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图案来创造一些新的旋转而成的图案,引导学生自己述说图案形成的过程。这样不仅可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还可以使学生有一定的成就感,能够发现美。
6教学反思。
通过对“图形的旋转”的备课与教学实施,总结了一些教学时应该注意的方法。数学课主要锻炼的是思维能力,仅仅靠记忆和枯燥的学习来记忆书本上的知识和内容的方法是很不可取的,因此,教学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6.1以学生为主体。
如果采用被动式教学,即知识单纯地由老师给予学生,不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主动式学习。那么教学的时候,就要注意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而不是以老师授课为主体。
6.2知识与生活结合。
如果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的话,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的兴趣,随时随地地巩固知识,和引导学生探索知识。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旋转的图案可以很好地将生活与学习接轨。使得数学和现实世界发生交叉,认识到数学的迷人之处,数学的美。让学生明白,数学并不只是存在于课本当中,而是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6.3把握教学重点“图形的旋转”这一课教学的重点在于旋转的三要素就: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把握好教学的重点,无论是用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学习,还是由学生自主创造图案,都不应该离开这个教学重点。否则只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因此,老师在授课的时候要能够把握好上课的节奏,不能让学生只沉浸于一些案例,而忽略了对知识的把握。
7结语。
本文对教学的过程和方法进行了探讨,对于“图形的旋转”这一教学内容的实施进行了总结并且进行反思提出了一些建议。
参考文献:
[1]吴煜.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图形的旋转》教学案例与反思[j].都市家教(下半月),,6(11).
[2]高俊生.小学数学教师“图形与几何”领域疑难问题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
优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心得大全(22篇)篇十三
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我们的社会已经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人们的行动、生活、思维方式都将随着这一新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而发生深刻的变化。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不仅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而且必将引起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领域的深刻变革。
随着素质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在常规教学中的'不断深入,多媒体技术作为一个全新的教学手段,正出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在音乐课中充分合理的利用多媒体教学,能贴近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最佳状态,能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并能更好的使之与生动的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技术相结合。现将笔者近几年的点滴体会梳理如下:
一、借用客观音响,开启感知音乐之门。
增大信息量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多媒体能增大音乐课的信息量,拓宽音乐课的天地,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让学生听一些客观的声音,使其感觉到这些声音的高低、强弱、明暗。然后再听各种各样的声音,感觉它们在你平静的心湖激起怎样的涟漪。
1.百鸟林中争鸣,听后感觉是欢愉?是清新?还是联。
想山中行旅的心境?
2.秋雨打窗声,沙沙沙沙,那均匀不断的雨声,你想。
[1][2]。
优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心得大全(22篇)篇十四
本节课我采用了以学生实际操作为主是教学方式,通过理解封闭、指一指、描一描、摸一摸、说一说等环节让学生来体会什么是图形的周长。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小学数学内容来源于生活实际,它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有利于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回归生活,让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联,是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特征。
(二)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我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给了学生充分的思考问题的时间与空间,所以在这节课我让学生充分经历了指一指、描一描、摸一摸、找一找、说一说的过程。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在这样的课堂学习中学生乐想、善思、敢说,他们可以自由地思考、猜想、实践、验证。
在最后一个环节中,我设计了四个层次的练习,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了各自施展的舞台,提高了学生的解题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优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心得大全(22篇)篇十五
小学数学几何的教学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空间与图形”的领域,而“空间与图形”作为小学数学四大内容领域之一。其教学内容很丰富,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因此,发展儿童的空间观念是小学的空间几何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要落实这项任务,我认为如下的一些教学的组织策略可能是比较有效的。
一、注重儿童的生活经验。
对儿童来说,尤其是对低年级段的儿童来说,通过操作与协调行为已经建立的经验是学习几何知识的起点,是发展他们空间观念的基础。在儿童生活的现实空间中有着许多的几何图形,儿童在自己的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可能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几何经验,如他们在用各种形状的积木搭一个“人”时,已经注意到了积木的形状的区别,他们会用“圆球”形状的积木来做人的脑袋,用长方体形状的积木来做人的肢体,而用圆柱体形状的小棒来做人的四肢等等。又如,让他们用积木搭一把椅子时,他们会注意到凳子的四条腿的长度要一样。而他们在搭建房屋的时候,会注意到某些地方的对称性。
操作中通过尝试来对直观的物体对象进行一定意义的重构。比如,给定学生一个图形,可以让学生用火柴棒来重构一个相同形状的图形,可以加深他们对图形形状特征的感觉。又如,给定学生一些不同形状的图形,让学生按自己的理解去分类,而不同的分类就显示着他们对对象形体特征的表征系统的建立,有利于学生去进一步概括图形的性质特征。
二、观察对象的形体特征是基础。
认识几何图形的性质特征是形成空间观念的基础,而儿童获得几何图形的性质特征的认识,往往是从对具体对象的观察开始的。通过观察,儿童才有可能建立有关图形的形状特征,才有可能认识图形的性质特征,才有可能了解图形性质之间的关系。
观察是一种多样化和多侧面的活动,儿童在几何学习中的观察活动,从其对象看,有不同的侧面:
有的是观察直观的几何模型,目的是通过对模型的观察来帮助学生形成对象的性质特征的认识。如,通过对圆柱体模型的侧面展开,学生可以发现它是一个长方形,而圆柱体的底面则是一个“圆”,这就为学生了解并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打下了基础。又如。通过对实物的观察,要让学生发现长方体12条棱的性质特征可能并不容易,但是,如果通过由多媒体建立的模型,采用“动漫”的方式将同方向的“棱”运动到一起,性质特征的观察就容易多了。
有的是观察对几何模型的操作演示,目的是通过对对象的多种组成要素的分析来帮助学生构建对对象的本质以及对象间性质关系的认识。如,通过对平行四边形的割补过程的观察,让学生发现,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可以将一个图形转化为另一个图形。
三、强化动手操作。
儿童的几何不是论证几何,更多的是属于直观几何,而直观几何就是一种经验几何或实验几何,因此,儿童获得几何知识并形成空间观念,更多的是依靠他们的动手操作。儿童在这个过程中,是通过不断地尝试搭建、选择分类、组合分解等活动来增加自己的体验,积累自己的经验,丰富自己的想象的。
四边形、梯形或三角形等面积计算方法,则是通过对图形的割补来推得的,而不是依据几何的公理体系,通过严格的逻辑推理而或等的。
四、丰富的想象和有效的交流。
儿童的几何语言是在学生对图形的操作实验等活动后,通过对话与交流而逐步发展起来的。能正确运用几何语言是几何概念形成的一个重要的标志,也是进行空间思维的基础。几何语言的学习是不能单凭概念的传递来实现的,对儿童来说,往往需要通过他们在尝试和自我修正的过程中逐步得以发展。因此,有一个策略是值得借鉴的,那就是“表述法”,如“图形描述法”,就是先让一个学生观看某一个图形,然后让这个学生通过描述的方式(就是不能讲出这个图形的名称),讲给另一个学生听,使另一个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将这个图形用作图的方式再重构出来;再如“方位描述法”,就是先让一个学生观察某一个对象的位置,然后用描述的方法讲给另一个学生听,使另一个学生能很快地找到指定对象的空间位置。
总之,小学数学的几何学习,对于儿童来说,不仅仅要学习几何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空间观念的发展和空间能的逐步提升。
优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心得大全(22篇)篇十六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多媒体在学生愉悦学习,创新学习中发挥着日益巨大作用,课堂是一个特定的空间,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生动表现。因此,教师必须合理使用教材,灵活地运用电教,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欢乐中获取知识。
一、运用多媒体弄清文章篇章结构。
要想使学生真正掌握一篇文章的篇章结构,理清其思路是关键。例如;再教《苏州园林》一课时,可以先放一段录像让学生欣赏。录像的前半部分体现苏州园林是“完美的图画”的特点,后半部分则可选择几处有特色的景点,如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等。在此基础上突出建筑物的色彩,并捕捉每一个角落的“图画美”。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的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可以在放映录像的同时配乐(最好是古典音乐)朗诵课文,让学生在欣赏录像、聆听课文的同时思考几个问题:苏州园林总体特征是什么?设计者们如何体现这个特征的?课文第2至6自然段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欣赏完录像之后,检查提问,然后由老师分析、讲解课文,重点分析本文总分的结构方式及语言的多样性。借助录像,让学生在大脑中留下苏州园林的美好画面,进而用较快的时间清理本文的“脉络”之所在。
二、运用多媒体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电教媒体具有声、光、像等多种功能,它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地去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正确观察,促进条理思维。当前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了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锻炼,我根据学校实际powerpoint制作了幻灯片,模仿讲课时录像的顺序,把学校办公楼后小花园的几处景点放映出来:这里的景色学生们都非常熟悉。我让学生先谈谈对小花园的总体印象,然后从几方面分别说明,最后模仿《苏州园林》的结构把自己想说的话整理到日记本里,成为一篇比较成功的说明文。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二)创设情景,发展思维。在整个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由直观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度,因而,在教学中运用投影或动画创设课文情景,能帮助学生掌握感性知识,并发展抽象思维。(语文教学论文)如:《变色龙》这一课,教学的重点是细节描写和对话描写。那么,教学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出表现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的几处细节变化,如脱、穿大衣,并可以通过放映图片表现他表情的变化,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此基础上练习分角色朗读会收到理想的效果。另外,我还根据课文内容设置了这样的扩展练习:假设奥楚蔑洛夫穿过广场迎面遇见将军的哥哥,他们会说些什么?要求用对话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学生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有的把将军的哥哥塑造成了一个爱占小便宜的小人,有的把他塑造成了一个蛮不讲理的蛮汉,也有的把他塑造成了一个正人君子。总而言之,通过这样的练习,既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发展了他们的抽象思维。
实践证明,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对于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很大的作用。
其实,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远不止以上两点,根据多媒体技术的特性,我们还可以在唐宋诗词教学中让它发挥更好的作用。运用多媒体提高学生对唐诗宋词的欣赏能力:
唐宋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它以完美的艺术特色、丰富的思想内涵、广阔的社会生活,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但由于课本中选取的篇目不多,所以学生对此知之甚少,传统的诗词教学只是让学生背诵、记忆和理解意思。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唐诗宋词欣赏结合起来,让课本中的诗词名篇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并可以从课外选择名篇佳作供学生欣赏。我的具体想法如下:
1.文字输入及修饰。
2.动画效果。
3.图像背景。
4.配置音乐。
5.扩展练习――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诗词。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设想。如能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唐诗宋词欣赏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生在平日里感到乏味的诗词有一种全新的感受,仿佛在其思维中注入“兴奋剂”,让他们紧跟着“感觉”走,眼前会浮现出丰富多彩的画面。这样一来,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其文化素养和阅读欣赏水平,激发学生的创设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并促进身心健康。
总之,由于多媒体特点的多样性,用它作为教学手段有非常大的优越性。它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更能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因此,我们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运用多媒体不断探索,不断更新,让它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
优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心得大全(22篇)篇十七
1、通过观察,让幼儿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区分三种几何图形。
2、通过创设愉悦的游戏情节,运用多种感观来调动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3、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活动方法】。
以游戏法为主,结合操作法和讲解演示法。
【活动重点】。
圆形和方形的认识和区分。
【活动准备】。
2、几何图形拼组成的图画。
3、魔术箱、魔法棒。
4、小猫、小鸟、小鸭子的教具。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教师带幼儿做手指游戏,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师:“宝贝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魔法王国去,那里啊,会变出好多好多有趣的东西,你们想去吗?好了,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看哪个小朋友表现得最好。”
(教师做示范):“适合幼儿的手指游戏”
(二)、中间部分:用游戏的方式让幼儿认识三种几何图形。
1、游戏:摸一摸“魔术箱”
师:不错,“宝贝们,魔法王国到了,魔法王国里有一只奇妙的箱子,你们看,就是这只魔术箱?(出示魔术箱)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藏的是什么秘密吗?好了,我们来看看这只魔术箱会给小朋友们变出什么有趣的.东西。
(1)、教师念儿歌:“魔术箱子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摸出来看看是什么?”好,那请小朋友们闭上小眼睛,大声的数到三,里面的东西才会出来哟!(一二三)哇!出来啦。出来啦。“看,这是什么?”(正方形宝宝)它是什么颜色的?让小朋友来数一数有几条边?几个角?问:“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是正方形的?”(启发幼儿说出)。
(2)、与幼儿一起念儿歌:“魔术箱子东西多,请某某小朋友来摸一摸。”
当幼儿摸到后,要求说出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这种形状的?游戏反复进行。同样的方法学会三角形、圆形。
(3)、教师总结:魔术箱里的东西有的是圆形的、有的是三角形的、有的是正方形的。(边说边指相应的物品)。
(4)、你怎么知道它是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
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方方正正本领好。
2、游戏:谁的本领大。
(1)、教师用魔法棒“变”出有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组成的图片,请幼儿找出其中的图形宝宝。
师:“小朋友们,魔法王国里还有好多有趣的东西,你们看,这是魔法棒,(出示魔法棒)它也会变出好多的东西。变!变!变!咦!魔法棒变出什么了?”(边说边出示其中的一幅图画)原来是一幅漂亮的图画。现在,小朋友们来找一找,这幅图由哪些图形组成,各个形状有几个?比比哪个小朋友的本领大。
(2)、教师用魔法棒依次“变”出另外的几幅图画,请幼儿分别找出各种图形。
3、游戏:小动物找家。
幼:……。
师:“咦!这三个小动物好像再哭,我们来问问他们怎么了。”
“小猫、小鸭子、小鸟,你们怎么啦?”
(教师模拟小动物的声音)“我们找不到家,见不到妈妈了!”
“小朋友们,我们来帮小动物找家吧!你们愿不愿意啊?”
幼:……。
师:“你们看,这些都是小动物的房子,现在我们来帮小动物找找家。”(把三种几何图形的卡片发给幼儿)。
师:“小动物说它们的房子都是有形状的,小鸭子说,它们的房子是正方形的,小朋友们看到正方形的房子了吗?”让幼儿把正方形的卡片举起来。
师:“小朋友们做得真好,都帮小鸭子找到家了。小猫说,它们的房子是三角形的,小朋友们看到三角形的‘房子’了吗?”让幼儿把三角形的卡片举起来。
师:“小猫也找到家了,小鸟说,它们的房子是圆形的,小朋友们看看圆形的‘房子’在哪里?”让幼儿把三角形的卡片举起来。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也帮小小鸟找到家了”。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都帮小动物们找到家了,小猫、小鸟、小鸭子可高兴了,唱着歌快快乐乐地回家去了。”(把三种小动物分别送到相应的房子里)。
(三)、结束部分:让幼儿巩固对三种几何图形的认识。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在魔法王国认识了好多的图形宝宝,小朋友们说说它们是谁啊?”(依次出示三种几何图形的卡片,让幼儿说出图形的名称)。
师:“魔法王国里还有好多好多奇妙的东西,下次老师再带你们去玩,好不好?我们也唱着歌回家吧!”
【活动延伸】。
1、让幼儿把小动物的房子分类放到区域角中。
2、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找出其他的图形。
优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心得大全(22篇)篇十八
小学数学几何的教学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空间与图形”的领域,而“空间与图形”作为小学数学四大内容领域之一。其教学内容很丰富,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因此,发展儿童的空间观念是小学的空间几何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要落实这项任务,我认为如下的一些教学的组织策略可能是比较有效的。
一、 注重儿童的生活经验
对儿童来说,尤其是对低年级段的儿童来说,通过操作与协调行为已经建立的经验是学习几何知识的起点,是发展他们空间观念的基础。在儿童生活的现实空间中有着许多的几何图形,儿童在自己的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可能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几何经验,如他们在用各种形状的积木搭一个“人”时,已经注意到了积木的形状的区别,他们会用“圆球”形状的积木来做人的脑袋,用长方体形状的积木来做人的肢体,而用圆柱体形状的小棒来做人的四肢等等。又如,让他们用积木搭一把椅子时,他们会注意到凳子的四条腿的长度要一样。而他们在搭建房屋的时候,会注意到某些地方的对称性。
操作中通过尝试来对直观的物体对象进行一定意义的重构。比如,给定学生一个图形,可以让学生用火柴棒来重构一个相同形状的图形,可以加深他们对图形形状特征的感觉。又如,给定学生一些不同形状的图形,让学生按自己的理解去分类,而不同的分类就显示着他们对对象形体特征的表征系统的建立,有利于学生去进一步概括图形的性质特征。
二、 观察对象的形体特征是基础
认识几何图形的性质特征是形成空间观念的基础,而儿童获得几何图形的性质特征的认识,往往是从对具体对象的观察开始的。通过观察,儿童才有可能建立有关图形的形状特征,才有可能认识图形的性质特征,才有可能了解图形性质之间的关系。
观察是一种多样化和多侧面的活动,儿童在几何学习中的观察活动,从其对象看,有不同的侧面:
的观察,要让学生发现长方体12条棱的性质特征可能并不容易,但是,如果通过由多媒体建立的模型,采用“动漫”的方式将同方向的“棱”运动到一起,性质特征的观察就容易多了。
有的是观察对几何模型的操作演示,目的是通过对对象的多种组成要素的分析来帮助学生构建对对象的本质以及对象间性质关系的认识。如,通过对平行四边形的割补过程的观察,让学生发现,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可以将一个图形转化为另一个图形。
三、 强化动手操作
儿童的几何不是论证几何,更多的是属于直观几何,而直观几何就是一种经验几何或实验几何,因此,儿童获得几何知识并形成空间观念,更多的是依靠他们的动手操作。儿童在这个过程中,是通过不断地尝试搭建、选择分类、组合分解等活动来增加自己的体验,积累自己的经验,丰富自己的想象的。
四边形、梯形或三角形等面积计算方法,则是通过对图形的割补来推得的,而不是依据几何的公理体系,通过严格的逻辑推理而或等的。
《小学数学几何教学策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优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心得大全(22篇)篇十九
p72的内容,练习十五的第1-4题,认识图形。
使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能够辨别这些图形。
一些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同样大小的正方体8个。
1.初步认识长方体。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的物体有不同的形状,(拿出一个纸盒)。大家看,这是一个纸盒,谁知道它是什么形状的?板书:长方形。
让学生数一数纸盒有几个面?教学生有顺序的数法:上下,左右,前后各两个面,一共是六个面。
再出示一个长方体实物,其中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要求学生看一看长方体的各个面和相对面有什么特点。
这样使学生明白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两个面的形状相同。
2.初步认识正方体。
3.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
4.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
出示一些实物,让学生辨认。
课间活动。
5.做p72的“做一做”
做练习十五的第1-4题。
回忆长方体有几个面,相对面一样吗?
正方体呢?
认识图形。
优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心得大全(22篇)篇二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物,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的过程,能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常见几何图形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在探索几何图形的形状、位置和大小的过程中,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能从实物中抽象出几何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在实际生活中几何图形的广泛存在与应用;认识几何图形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几何图形。
教学难点: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体。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七年级第一节课,所涉及到的几何图形是以后继续学习的基础,为进一步学习圈定了范围。由于学生的头脑中,实物与几何图形是两种割裂开的信息,所以在教学中,应建立好两者之间的联系,并进而发展几何直觉。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师生互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身边的实物。
课时安排:1课时。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导语:(略)。
提出要求:
1、请大家看章前页,看谁能画出北京天坛主体建筑物的图画?
2、感到无从下手的同学,看一下虚景图形,它们是你小学学过的哪种图形?
教师先引导会画的学生口述画法,之后,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把建筑物的各部分分割成小学学过的几何图形:圆锥、圆柱、三角形、长方形等。
学生动手画图。
分层教学。
学生从多渠道增加感知。
激情导入,激发学生求知欲。
体会客观事物与数学知识间的关系。
一1、上面各实物图片中,有多少个物体?
2、这些物体的哪些形状类似?属于哪种几何体?你能说出理由吗?
3、你能说出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实物具有上面几何体的特征?
教师归纳:
对于各种物体,如果不考虑它们的颜色、材料、质量等,而只注意它们的形状(如方的、圆的)、大小(如长度、面积、体积等)和位置(如平行、相交、垂直等),就得到我们今后要学习的几何图形。把下面的实物与相应的几何体用线连接起来: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讨论完成三个题目。
独立完成,
动手操作。
从学生生活中的实物入手,充分利用学生的知识经验。
把数学知识具体化为生活实物,使学生展开联想。
新课探究。
二1、各组讨论,上边练习中的六种几何体可以分哪几类?
2、总结出这样分类的理由。
引导学生分两类:一类是长方体、棱柱、立方体;另一类是球体、圆柱、圆锥。
分类依据:第一类表面都是平面,第二类表面有曲面。(用课件展示平面与曲面)分组讨论,组内选一名代表回答,各组在全班交流结果。使学生接触分类思想,加深学生对几何体认识。
新课探究。
三1、把下面几何图形分成几类?
2、说出分类理由:
用课件展示几何图形:
归纳:几何图形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有些立体图形中含有平面图形,有些立体图形不含平面图形。
你能用六根火柴和小量橡皮泥组成4个三角形吗?能组成4个正方形吗?学生主动思考,踊跃作答。
学生总结。
学生们积极思考,来回答这一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便于学生主动学习。
使学生交流各自学习结果。
加强知识间联系。
激励学生学习。
课堂总结1、怎样从实物抽象出几何图形?
2、几何图形可分为哪两类?
教师参与,师生互动,激励学生回答、反思。学生尝试小结,疏理知识,养成反思习惯,提高概括能力。
2、依据教材,充分利用课体,充分利用课本的每一组素材,并适时适度的赋予素材新的利用价值。在教学过程中,由于问题的客观原因,亦或学生本身的主观原因,总有一些学生主动性不强。
[图形与几何小学课件]。
优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心得大全(22篇)篇二十一
1、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中注意摆正自己的位置,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尽量的让学生去说、想、做,让学生在参与中复习好知识,增长才干,提高素质。如本课任务的确定,公式的推导、网络的`构建,教师均为学生提供提供了话题,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中完成学习任务,使知识的学习成为训练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素质的载体。
2、注重了“知识的生活性”,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数学教学中强化了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使学生清楚的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这是今后课改的重要内容与发展方向。无论是问题的引入,还练习的设计,都尽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学与生活同在。
3、注重了“呈现的多样化”,让学生高效、直观的学习。通过多媒体、实物投影、图形卡片,有效的化难为易、突破难点。通过平移、旋转、翻折等方式表现出生动有趣的画面,显示了现代化手段的无可争辩的优势。图形的出示、面积公式的推导等,无不体现多媒体的不可替代性,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优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心得大全(22篇)篇二十二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媒体向学生传播知识,教学媒体作为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的载体,起到了中介作用。国外研究表明,人们通过语言形式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25%,利用声光同步,把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能够记忆的内容可达65%。可见,以声光结合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对于知识的获取巩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多媒体计算机在多种现代化教学媒体中脱颖而出,它通过设计课件,达到声光同步,视听结合的效果,使学生耳目一新,更利于掌握知识而受到教师的青睐。本文就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谈一些浅显的看法。
一、激活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心理场。
我们应当认识到:教室中教师和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信息场,教与学是心灵、语言、信息交换的一个过程。学生掌握知识表现为自身内在的学习需,“教学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兴趣之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每一阶段都能连贯地表现为注意、等待、研究和行动。”(赫尔巴特语)因此,兴趣的激活、保持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兴趣作为支配人们行动的动机,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反映的结果。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供大量的表征,刺激学生多种感官,激活学生的兴奋点,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多媒体以其强大的表现力,使客观事物的形、光、声、色等直接作用于学生感官,对学生有极强的吸引力,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心理场。
1、形象感知,使学生受到“情”的诱导.
文学作品以塑造形象为手段,达到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启智的目的。多媒体以其极强的表现力,将形象放大、缩小、连续、定格等,展示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兴趣。如第十册《丰碑》,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揭题后,教师提问:丰碑什么意思?课文中的丰碑指什么?(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接着多媒体演示:大雪纷飞,在一棵大树下,军需处长被大雪覆盖着,如一座晶莹的丰碑。教师启发学生:军需处长怎么会冻死的?在冻死前是怎样的'情形呢?导入重点段第三段的学习。多媒体演示:画面渐渐清晰,出现了老战士的形象,他冻僵了……导入第七节的学习,教师着重引导学生观察军需处长的表情、动作、穿着等,使学生了解军需处长是被严寒冻死的。接着,教师通过富有感情的范读,引导学生思考:军需处长为什么会冻死的?学生通过朗读分析理解军需处长的一心为公,毫不利己的高贵品质。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感受他的这种精神,可用多媒体把两个画面结合起来:老战士冻僵了……大雪越下越大,覆盖住他的身躯,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运用多媒体,通过两个场景的对比,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学生视觉上的差别,使学生从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产生“情”的冲动。
2、模拟过程,使学生获得“真”的感受。
模拟,即写真。通过程序设计,模拟过程,达到真的目的,使学生获得真的感受。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提供周围的熟悉的真人真事,更具有感召力。多媒体的模拟功能,能帮助我们实现这一愿望。它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微观和宏观的限制,把客观世界、文学艺术展现在学生面前,既缩短课堂教学时间,又增加课堂信息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第十册《飞夺泸定桥》攻天险一段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奋不顾身”一词,可用多媒体模拟:喊杀声,枪炮声混成一片,红军战士不怕危险,奋勇夺桥……在学生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定格放大让学生仔细观察几个红军战士夺桥的动作(铺桥、冲锋),用“红军战士夺桥奋不顾身、有的……有的……有的……”进行说话训练。在视听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运用词语把它表达出来,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