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范文可以让我们对过去的经历和成果有一个全面和深入的反思和认识。在这里,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参考。
精选华为成功经验总结(案例19篇)篇一
备孕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养好身体、找好时机,这样才能增加我们备孕成功的几率,同时学习成功备孕的过来人的有效备孕方法,做好了准备,“好孕”自然来。
1、身体一定要好。
(1)吃。能吃就尽量多吃,不管是否长膘,但基本不吃油炸食物和寒性食物,比如白萝卜。同样水果基本不吃寒性水果,比如西瓜、香瓜。
(3)锻炼。选择什么样的锻炼方式不重要,重要的`是要适合自己。建议是尽量选择舒缓、轻松的运动方式,可以散步、练瑜伽,不提倡剧烈运动,比如打羽毛球、游泳。
2、生理规律一定要掌握。
(1)月经准备一个小本子,记录下每个月月经的来潮日期、天数,经血的颜色、份量,两次月经的间隔时间,有没有痛经,有没有腰酸背痛,有没有便秘或拉肚子等等的情况,能够详细就尽量详细。月经不调的女生,尤其要做足这项工作。日期最好用农历来记。如果月经周期比较规律的话,看农历日期就特别准,基本不会有大幅度提前或推后的情况。比如,农历五月初三(5.26)来的月经,按周期30天来推算,应该是农历六月初三(6.25)会来。有些人,如果实在想偷懒,那至少得把月经来潮日期、天数、间隔时间记录下来。
(2)排卵日。
基础体温只能作为一个参考指标,不能只凭这个指标来判断排卵情况,应该用宫颈粘液法周期推算、排卵试纸测试、测基础体温几种方法结合起来判断。想要宝宝,就必须知道自己的排卵期,最好还能够测算出排卵日,然后集中在排卵日的前2天和后1天aa,怀上宝宝的几率就比较大。
测算排卵日的方法有很多种,借助于排卵试纸测算会更准确些。排卵期内每天测一次,或者在排卵日前后几天每天测一次。测到双杠的那几天,就安排aa,有效提高命中率。
基础体温(basalbodytemperature,bbt)又称静息体温,是指妇女经过6-8小时的睡眠以后,比如在早晨从熟睡中醒来,体温尚未受到运动饮食或情绪变化影响时所测出的体温。基础体温通常是人体一昼夜中的最低体温。正常育龄妇女的基础体温与月经周期一样,呈周期性变化,这种体温变化与排卵有关。
监测排卵日总结,适时安排性生活,在排卵期隔天性生活怀孕的机率较大。
3、心情一定要放松。
心情很重要,越着急,越想着怀上,就越不容易成功。千万别把它当回事儿,不过就是一种自然规律,多少人都过来了。
精选华为成功经验总结(案例19篇)篇二
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由任正非于1987年创建,注册资金为2.1万元。开始华为是一家生产用户交换机(pbx)的香港公司的销售代理。经过20xx年的奋斗,华为现已成为一个大型民营企业,跻身世界500强,现排名351名。20xx年上半年销售收入为983亿元,同比增长11%。同时,华为也是世界500强中唯一没有上市的公司。华为为何能取得这样的成功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优越、创新的管理制度。
华为为自己的公司制定了一套《华为基本法》,为华为的生存与发展提供牢固可靠的保证。
华为的管理制度中,对高层管理者要求以‚道‛治理公司,达到‚无为而治‛,即高层管理者要以实现公司的组织目标为己任,通过制订各种制度管理华为,培养干部,而不是在某些具体工作上出人头地、充当个人英雄;基层管理者则应以‚法‛管理,就是如法家那样严格的执行规章制度,有效监控,铁面无私,也就是对基层干部的要求是呕心沥血,身体力行,事必躬亲,坚决执行,有效监控,诚信服从;而中层管理者则实行‚儒家‛的‚中庸‛式管理。
另外,华为为加快公司运行的效率,花费5000万美金请ibm做管理咨询,引进和建立以流程为核心的管理体系。即达到不用事事请示上级,对于已经有规定和已经成为习惯的事可以直接通过。这样一来就加快了公司的运行效率。华为这种管理方式是事负责制,而不是对人负责制。这样一来必将对华为的发展产生良好的影响。华为注重工作的‘时效性’和‘绩效性’,希望通过这些制度的实施,让华为减少对人的依赖,使华为的生存与发展和企业家的更替分离。
华为在对于公司职工的任职资格上,任正非在借鉴ibm干部选拔经验的基础上,在公司推行任职资格制度,逐步实现制度化的新老接替。华为设计的接班人培养制度规定,主管只有在培养出可以接替自己的人选之后,本人才能得到提拔,否则,即使工作再出色,还要继续留任。这一制度的实施,为华为的在市场上的稳定与发展提供了坚实可靠的基础。同时,华为在对职工的任职资格时实行‚五级双通道‛的职业发展通道模型,这样一来使得华为的员工不仅仅可以通过管理职位的晋升来发展,也可以选择与自己业务相关的营销、技术等专业通道发展,对于每条通道的不同级别,都设立了相应的资格标准。任职资格标准如同一根标杆,使干部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迅速成长起来。另外对于干部,华为坚持绩效导向制,不迁就功臣。对于那些没有犯过错误,但工作也没有改进,说明在这一年里,工作基本没有进步,也没有尝试改变的干部,属于懒惰型的干部,应予以清除。华为坚持以团队绩效的好坏来评价一个部门。绩效管理也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在一个团队里,个人绩效的提高是比较容易的,团队绩效的提高则比较困难,但团队绩效提高才对一个组织具有真正的意义。华为总裁任正非对于华为的干部的挺拔、选用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主要有下面几方面:
1.各级干部都必须努力培养超越自己的接班人,不能培养接班人的干部不能被提拔。
2.强调管理干部应有的品德品质。强烈的进取精神与敬业精神,没有干劲的人不能进入高层,没有敬业精神的高级干部要调整职位。做华为的干部就不能满足个人成就欲,任何未经社会责任改造的人,不能成为高级干部。同时,在高中级干部中贯彻坚持原则、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假公济私、反对任人唯亲。
3.干部应具有能团结自己部门的能力。那些不能给公司带来效益,喜好浮夸,不重实际的干部,不能得到重用。
华为的另一个管理特质是职工的培训的重视。对于职工的培训采用双职业培训系统。新员工的培训体系包括有:专业培训系统、生产培训系统、营销培训系统、技术培训系统、管理培训系统。正是由于对职员能力的重视,才使客户华为产品的质量有了信心。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华为的员工每天都必须写一篇工作日志,精确到以半小时为时间段。这一举措虽然加大了员工的工作量,但实际上对员工工作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华为的分配制度也非常有意思。员工的收入由基本工资,福利,内部股票,期权组成。也就是说华为的员工拥有华为的股份,参与公司年利润的分红。截至20xx年12月31日,华为控股的股东包括深圳市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和任正非,前者的持股比例为98.58%,任正非持股1.42%。华为控股通过工会实行员工持股计划,员工持股参与人数截至目前为61457人,全部由公司员工构成。根据华为董事长孙亚芳的发言,华为总共有9.5万名员工,因此持股员工比例达到了64.69%。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巨大的内部利益体,大大提高了公司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华为通过在管理体制、干部培养、职工培养、工资分配几个方面的优化与创新,是的华为蒸蒸日上,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大公司。
二.华为独特的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
华为的成功与任正非的管理是分不开的。华为是在任正非模式的带领下掘起的。任正非曾经说过:“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的理由”。这也是华为人的基本价值观。有了这样的价值观华为的产品才能越做越好,越来越受欢迎。在任正非看来只有一流的人格才能造就一流的产品。任正非还一直试图将企业将模糊的企业文化,变成制度化的企业文化。任正非认为民主是产生于独裁的基础之上的,没有独裁,民主不可能生长,民主不可能在政府主义状态下生成。华为要实现民主管理,必须先经历长官管理阶段。当一个企业由长官管理阶段到了以制度管理阶段那就可以形成以文化管理为主的管理阶段。这样就可以达到无为而治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华为的狼文化。狼文化是华为的生存与发展文化。狼文化的特质要素有三点,即对环境的嗅觉灵敏、捕猎时的勇猛而奋不顾身、团队协作精神。
华为新的企业标识在保持原有标识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基础上,更加聚焦、创新、稳健、和谐,充分体现了华为将继续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通过持续的创新,支持客户实现网络转型并不断推出有竞争力的业务;华为将更加国际化、职业化,更加聚焦客户,和我们的客户及合作伙伴一道,创造一种和谐的商业环境实现自身的稳健成长。这种新的企业标识体现了华为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持续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的核心理念。
另外就是任正非的危机感,任正非在‘华为的冬天’一文中表现出了对华为深深的危机感。他说:“华为的危机,以及萎缩、破产是一定会到来的”。有这样的危机意识,华为就不会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滑倒。
三.华为的核心产业的高科技化。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华为非常重视高技术人才。电子行业的发展是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的。所以,华为一直在进行着高科技产品的开发与研究。另外,电子产业是朝阳产业,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
精选华为成功经验总结(案例19篇)篇三
如果说学习,对于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来讲,这并不困难,难的是学以致用,经常会发现,有些直销人员在会场,参加培训的时候,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但是在实践中,还没说两句就被打回原形。
如果说抗压能力,这个问题也不大,可以从兼职开始做起,这样就不能让心慌意乱。
如果说口才和能力,口才可以联系,能力也可以在锻炼中得到提升,在直销中,其实也并非需要多高的口才和能力,更多的是需要真诚和谦虚以及坚持,在与人沟通中,要将真诚放在首位。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呢?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持续地开发陌生人,并且在这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
一些公司中,大师级别的任务,都是在不断地开发陌生的人群,开发陌生的市场。
直销人员在向顾客推销的时候,很多都会带着防备的心里,根据有经验的直销前辈讲,世界上有95%的人不喜欢推销。
但是,事实上,国内外很多的一流企业家,都是从一个推销员做起的,就好比李嘉诚、张朝阳等。
推销是整个世界所需要的,如果一个事物很好,但是我们不去推销和宣传,那么,大家就很在短期内直销,等到遇到时,就会遗憾终身了。
简言之,直销是自己跟自己赛跑,做不好,怪自己;
传统行业是和很多人赛跑,做不好,怪自己是同时也要也怨别人,因为在直销的世界里,只要你付出行动了,你就能成功!
一、 成功销售是个系统的过程
很多销售人从事销售数年无甚成就原地踏步,一些人刚入销售行当却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有经验的人士知道,商务销售的成败是诸多因素综合决定的,既有偶然性因素更有规律性因素,偶然性因素是运气,规律性因素则是指销售人员从前期客户挖掘、客户沟通、营销工具的选择、专业程度、细节把握、价格、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
所以注重销售工作的“系统性”越发重要,从客户信息收集、引导沟通、客户管理等一揽子均需耐心细致处置,断不可浮躁,因为几乎所有的销售卓越者都要经过扎实的前期基础工作到客户量积累这一过程。
二、 有效的筛选目标客户
销售工作的第一步就是确定自己的目标客户,即判断销售机会的存在,那么如何搜寻目标客户?哪些客户才最有可能是你的目标客户?十年前有句名言:“到有鱼的地方去钓鱼。
”市场中充斥着众多的销售信息,在目标客户最集中的地方寻找客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所以一定要找准目标客户。
下面是本人的一些常用方式:
一)、 定向广告
数据库:向目标顾客群定向发送广告;
e-mail或者短信,吸引客户关注;
行业信息:政府部门资料、行业组织资料、企业黄页、工商企业目录、杂志、互联网等、客户发布的消息等等。
国际国内的交易会,如广交会、高交会、汽车零配件博览会等等;
二)、 网络群体
通过行业论坛/qq群认识朋友;
三)、 业内人士互换
结识像和自己同行业的销售人员,尽力的去与他们互换手里的客户资源,这样可以互通有无。
四)、 好友介绍
这种方法是业务员通过他人的直接介绍或者提供的信息进行顾客寻找,可以通过业务员的熟人、朋友等社会关系,也可以通过企业的合作伙伴、客户等由他们介绍。
但很显然通过以上途径得到的信息并不都是销售机会,如果对这些信息全部进行跟进的话,必然会造成公司资源的浪费,并错失真正的销售机会。
所以这里首先就有个收集信息和筛选客户的步骤。
详细的判断和筛选详见最后一部分。
三、 有效的找准你要找的人
拨打陌生拜访电话后,成功的第一步就是要找对人。
因此,电话营销员拨出陌生电话的首要环节就是要设法找到你要找的关键人。
如何找到关键人呢,经常在电话营销不知道找具体负责人姓名时,前台往往拒绝转接,大公司尤其如此。
所以先最好了解到该部门负责人的姓氏最好。
若不能,这时建议你直接说找“企划部”或者“市场部”;
若当前台问你找哪位这时一般可以说“你们企划部刚刚给我电话时很急,没听清……”,如果前台非要知道要找的人具体姓名时才转接时,这样你可以多试,一直打到她转接为止。
这样比较有技巧性。
一般不建议撒谎欺骗前台说“认识谁谁”,因为一旦前台追问你会很难堪。
如何判断这个人就是你要找的关键人?有决定权,有归口事务管辖权。
如何判断呢?一般建议直接问,当然要有技巧性。
比如可以这么问:“这事是您定呢还是会有其他人参与?”这样他们会直接告诉你了。
四、 有效的利用电话联络
要与潜在客户建立关系,首先需要联络上潜在客户,这就需要有正确的方法进行有效的事先预约。
一、细致了解要打电话的客户的背景和你的说辞;
二、确定要找的对口人;
三、形成如何介绍公司产品、应付客户各种常见疑问的简明扼要的话术,将之烂熟于心。
比如:如果前台小姐挡路怎么办?如果客户说没时间、不感兴趣怎么办?你可以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而尽可能地做好准备。
(2)要向客户提出面谈请求;
五、注意选择合适的电联时间,具体选择联络的时间,则视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不选择在饭前和刚上班的时间点。
此外,最好自己能说出见面的选择时间,这种方式可以避免模糊的信息。
比如,约见时不要说“您看我们何时方便见面聊聊?”而应该说:“您看这周二或周四哪天您方便?”这样具体到哪一天客户就会下意识在这两天中做出选择。
五、 拜访前的准备工作
再者准备好自己的卡片,公司资料;
最后,把必要的销售文件工具准备齐全,销售工具包括企业宣传片、产品说明书、个人名片、笔记本、钢笔等。
此外,设计好拜访的说辞,拜访前明确搞清楚首先需要清楚自己目的是什么?仅仅是初步熟悉还是公司基础信息的推介?还是从客户了解到其预算、相关公司内部人员的设置?等等。
最好能在笔记本上写下谈话重点(大纲),并牢牢记住。
六、 面谈时如何与客户有效沟通
个人认为,现代商务活动的复杂多变,有效商务沟通——是现代商人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但如何与客户有效沟通是一个长久以来困惑销售人员的'问题。
然而沟通已是一门学问,人家“学院派”早已将销售沟通纳入现代应用科学——“商务沟通”中了。
这并不难以理解,掌握了与客户沟通的技巧,也就掌握了成交的关键。
因此从某种意义我们可以说,销售人员唯一的工作就是与客户保持最有效的沟通。
一)、 学会倾听:初次见到客户时,一般不能迫不及待地向客户灌输产品情况。
这样的话客户与你面谈两三分钟即表露出不耐烦的情绪。
所以,陌生拜访要先学会聆听,即:营销人自己的角色只是一名学生和听众;
让客户出任一名导师和讲演者的角色。
一般不要与客户争辩。
二)、 立即引起他的注意:1、别出心裁的影像视频名片;
2、请教客户的意见;
3、迅速提出客户能获得哪些重大利益;
4、告诉潜在客户一些有用的信息;
5、提出能协助解决潜在客户面临的问题。
三)、 立即获得他的好感:1、简练、直观的表达;
2、肢体语言;
3、微笑;
4、问候;
5、注意客户的情绪(察言观色);
6、记住客户的名字和称谓;
7、让您的客户有优越感。
七、 选择有力的销售工具
销售工作实际上就是一项与客户不断保持沟通的工作,谁与客户之间的沟通更为有效,谁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否则就只能在一次一次的错失销售机会。
那么,如何赢得客户,如何让客户钟情于你以及你公司的产品呢。
而沟通则必须借助一些工具。
很多新进业务员,在陌生拜访时对企业规模、形式的解释感到吃力和麻烦。
若要轻松解释公司情况,您可以选择“企业影像名片”。
例如,中汇传媒就推出了“企业影像名片”服务。
所谓“企业影像名片”,就是基于陌生拜访、和移动视频终端基础上的短片。
在拜访客户的时候在短时间内让对方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以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为您省去每次在陌生拜访时对企业规模、形式介绍时候的麻烦。
八、 科学的管理你的客户
如何估计与客户做成生意的可能性?首先我们需要分析客户的基本情况。
事实上,针对已开发的客户,在经过一次或若干次的拜访后可根据各种信息进行综合评判,制作专门的评判表格,各细项可以是公司规模、需求迫切程度、需求明细,不仅如此,还要仔细了解对方的性别、性格、年龄、教育背景、职位、兴趣爱好、近期的诸如结婚、迁居、工作紧张、失眠、身体欠佳等信息。
基于客户综合情况的分析,一般按abc三类进行划分。
a级,最近可能达成交易的目的;
b级,不久的将来可能达成交易目的;
c级,可能性不大的客户。
也许此刻没有合作机会,但建议与客户保持联络,因为以后说不定哪天你们就有合作的可能了。
然后我们每次客户沟通的时候会对照此表补充相关信息。
与客户保持长久的联络。
当你的a类客户越来越多到时候,你的成功将轻而易举。
精选华为成功经验总结(案例19篇)篇四
前两周经历了华为的几次面试,忍不住想把其中的详细经历写下来:
收到华为的面试电话让我有点意外。首先我在网上没有投任何华为的职位;其次是前不久刚刚在华为经历了一段失败的面试;再次是这次通知我的是研发中心的产品数据管理的职位。我想这个职位名称好像跟我的工作经验不沾边啊。所以我也没有抱这多大希望。反正周六没事就当去增加一些面试经验罢了。
通知的面试时间是9点,7点就从宝安出发,9点不到总算到达了华为科研中心东门。外面已经有一片面试者在等候着了。一会儿招聘部门的秘书出来了,点名后就把我们一大票人带进了我并不陌生的面试地点---食堂。
首先是大家都熟悉的笔试。按照每个人申请职位的不同给每位面试者分发不同的试卷。我以为回考一些erp,产品bom之类的,一看拿到的试卷就傻眼了。好像跟我的专业不符啊,这上面的题目一大部分都不会做。我赶紧跑过去找秘书mm,是不是试卷发错了啊。mm问了一下我的专业还有申请职位,又看了一下试题,说没有别的试题了,你就做这个吧,这些都是基础来的,能做多少就是多少,这个笔试也不是最主要的。
我心说:笔试还不重要?没做好后面还想有下一轮面试啊?
交了试卷大概是10:50,然后就是一直在那里等。旁边的都开始在陆陆续续的面试了。到了11半时我忍不住了,跑过去跟秘书mm说:我还有没有下一轮面试啊,没有的话我先回去了。秘书mm有点奇怪的看着我:你再等等。还没有轮到你呢。没想到这一等就是到了中午吃饭的时间,于是再次免费品尝了华为食堂的饭菜。
下午休息到一点钟,其它人接着开始了下一轮的面试。我还是在漫长的等待中。问秘书mm,答曰:再等。等到差不多两点的时候,终于开始了第一轮的面试。
面试官也比较年轻,感觉上似乎表达也不是太好。说话语速很快,而且声音比较小,有几次我都没听清楚。其实面试也没聊什么。主要是我讲我以前的工作经验,中间感觉对我工作的这一块他似乎不是很了解。
半个小时后,第一轮结束。我看到面试官在打电话,隐约听到一些东西。猜到是他在跟他的小主管讲我的一些情况(因为说秘书mm说周六他的主管没来公司)。电话完了后,他又继续面试我。我想这应该算是我的第二轮面试了吧,其中也没聊到什么技术方面的问题。
谈话结束,他就从秘书那拿了一份职位申请表让我填。我想这样是表示我前面的两轮面试顺利通过了吧。职位申请表我填写的比较详细,因为我知道华为最后的审批主要是看的职位申请表以及面试官对你的评价的,简历一般是不怎么看的。所以我在填写的时候是写得比较认真比较详细的。封面的工作地区选择我是全部都勾选了,什么海外艰苦地区啊,什么国内其它城市啊,因为我想着反正也不一定面试得上。
填完以后依然是等待。而且等待的时间依然是那么漫长。不过我没想到的是,下一轮直接就是集体面试了。我看到mm在安排拼饭桌作为集体面试用。这样到集体面试开始的时候已经是下午5点多了,这个时候还剩下一共11个人参加。
于是11个人被分为两组进行团p。我这边5人,另一边6人。面试官有3位,一位是hr,另外两人是招聘部门负责人。
首先依然是个人的面试自我介绍:包括工作经历,个人优缺点,未来目标三封面内容。说实在话,我最怕这种集体面试了,我会变得很紧张,心跳会变得很快,而且表达就非常混乱。上次在生产中心我可能就是因为集体面试太紧张表现太差面试官评价不高才导致被淘汰的吧。紧张归紧张,我怎么样在心里暗示自己放松都没有用。
今天的自我介绍是轮流来的,终于轮到我了。一站起来的时候我就更紧张了。刚开始声音都有些颤抖。但是很奇怪的是,当我介绍完我的名字和学校的时候,我的紧张感一下子就消失了。我终于比较镇定地介绍完了自己。表达也还算比较清晰。
我知道这一环面试官回问到每个人对谁印象比较深之类的,文档仅供参考。
1、从踏进办公楼大门的那一刻起就要告别学生气的松垮和随意,暗示自己正以一个白领的身份出现在这里。在电梯、走廊、等候厅等各处都必须表现出职业人的仪表、风度和气质,与人交谈的一言一行都要有礼有节,这有利于尽快树立自信,进入面试状态。
2、在去往考官办公室的途中,自然的步态和心态有助于消除紧张。如有陪同的公司员工,不妨和他寒暄几句,问一下考官的尊姓大名,见面时的称呼问题自然解决了。
3、到达考官处后,考官很有可能仍在填写前一名应聘者的评估表,这很正常。只要按照他的要求等候片刻就好。
4、和考官的见面、问候和握手要热情大方,内在的自信和外在的自信往往是相伴而生的。
5、如果考官给你喝水,不必客气,致谢后接受就是,当然喝不喝随你。
6、寒暄是第一道程序,是正式提问前的热身。话题不外乎天气、交通、从何处得知招聘消息等等。
7、考官的问话如有不明白之处,一定要及时提问。多听一遍问题并且回答正确比不懂装懂离题万里要好得多。考官向来都很乐意重复他们的问题,这也为你思考问题并组织答案赢得了时间。
8、回答问题时语速适中,音量和音调不要太高;注意条理清晰,言简意赅,切勿离题,记住言多必失;和考官保持eyecontact(眼神交流),手势和表情尽量自然。
9、考官发表个人意见时要跟上他的思路,适时简要表明自己的看法和态度。不管考官对你回答的批评有多严厉,都要敢于对自己的想法负责。答案的正确与否有时无关紧要,个人的主见和分析思路才是考官看重的东西。
10、遇到toughquestion(难题)时,一要自信,尽力想办法解决;二要镇静,设法用临场应变来避免冷场。
11、在坚持个人主见的同时也要注意和考官的双向沟通,否则“主见”就成了“固执”和“高傲”。
12、个人提问阶段要表现出自己对企业的兴趣,对企业发展的关心,一般一至两个就够了。问题的质量比数量更重要。
13、道别时,可尝试向考官索取联系方式,但如果考官不愿意,也不要强求。告别的礼貌用语我想也不用多说了吧。
精选华为成功经验总结(案例19篇)篇五
1.由于自身原因,当众发言易紧张,又觉得自己文化积淀少,导致缺乏自信,进而导致思维僵化,不能及时发散思维,思考问题。(这真的是非常非常致命的一点!)。
2.自我介绍缺乏亮点,很难让人记住,通过这次,我觉得好的自我介绍给别人的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对巩固自己的小组内的地位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更容易获得大家的认同。
3.对于一个缺乏领导力,平时又不张扬,不会表现自己,难于将其他人的“面经”转换为自己东西的人,非常需要通过群面积累实战经验(所谓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这里要说明一下,其实不善于将他人的面经转换自己东西的人大有人在,当时看别人面经时,觉得很有道理非常实用,但到真正面试时,早就把之前看的东西抛到九霄云外了,或者是没有机会让你应用。
4.要积极发言,如果不发言,就不会让hr了解你的品质,但发言一定要有重点,不是说话多了就行,切忌少说废话。这次群面中,印象中,我只说几句话,且都是无关紧要的话,譬如,帮其中一个同学,去点出另外一个同学想法的漏洞;“时间不过了,我们要注意时间”这之类的话。
1.如果你是从骨子里透出具有领导力的人,你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就跟男生b一样,虽然他说的东西我们都知道,有时候也会有人提出来,但是经过那种具有领导力的口吻说出来后,就会让大家信服并积极响应。
2.表达自己观点时,心态一定要平静,语速要慢,不要急躁。(虽然这一点我做的也不好)。
3.积极发言。真的积极发言,也许你说的某句话,就是hr感兴趣的话。
4.对同学的态度。你一定要尊重队友,这是做人最基本的素质,如果你让队友感到不被尊重,别人是不会很快或者直接不会支持你的观点。
1.不要只看外表,要看内涵。内涵是在讨论过程中,慢慢呈现出来的。所以,你不可以小看任何人,轻视任何人,也许那个最不起眼的人,在讨论时,就会迸发出他的光芒,让你吃惊。(我之前说他们没什么特别之处,除了方便描述、加深印象外,最重要的原因是为了反衬他们在讨论过程,慢慢突显光芒)。
2.如果你不表达能力不够优秀,通过自己的思维活跃、逻辑性强等优势来弥补。
3.如果你有好的论点,最好能够找到尽量多的论据来支持它。(但这并不意味着长篇大论哦!)。
4.如果你自己没有好的论点,但你善于总结,会总结,那么带领大家进行总结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总结并不容易做,不仅需要优秀的总结能力,最重要的是得到大家的支持,组员愿意让你带领大家做总结,不认为你是在浪费时间。在这里面气场也是很重要的。)。
精选华为成功经验总结(案例19篇)篇六
上半年开始考虑要宝宝,本来准备在9月怀上,下一年6月出生,比较符合大自然动物生产的规律:初夏时分,天气适宜,不容易感冒,而且接下来的夏天衣服不用准备那么多,光着屁股也能活下去。同时考虑到以后上学的问题,9月以前出生的占优势。
于是从08年3月开始每月记录自己的例假周期(平均28天,很准),每天除了服用符合维生素外,增加了ve(增加生殖系统活力),让老公一起服用。同时让老公从08年5月开始戒酒(他以前抽烟,后来自觉戒了),8月份开始不避孕,失败了2个月以后,终于在第3个月怀上了,现在将经历和心得纪录如下。
8月–第一个备孕月份:骄兵必败。
可能大多数人在第一个月备孕的时候都和我一样,觉得肯定一次成功,因为以前有过意外怀孕又拿掉的经历。所以第一个月只是测量了基础体温(后来发现并不准确,遂没有继续用,文章末尾会单独列一个基础体温的概念,测量方法及为什么基础体温不准和不建议采用的专栏,感兴趣的可以去看),28天的时候,例假没有按时到来,当时还窃喜,过了4天,红军杀到,于是人变得很失望。
这里有个有趣的现象:女人的情绪和状态会影响生理反应,比如我只是在纪录例假没有准备怀孕的时候,每个月的周期都非常准确。但是一旦开始不避孕了,开始准备要小孩的时候,例假会延长几天,延长的原因是排卵日延期了。因为排卵日以后的第14天,如果没有怀上的话,就会来例假(黄体的存活时间是14天,一天不多,一天不少)。
年9月–第二个备孕月份:备战备荒。
本来一直都很自信的我,第一个月备孕没有成功,打击不小。虽然老公觉得没有什么,而且鼓励我说,这样我们还有时间去打羽毛球啦。我自己的心理压力还是不小–都是自己给自己的。开始错误地“反省”自己,于是配置了一大堆东西,备战备荒。
配置一:孕妇奶粉。
去超市买了一桶很贵的进口孕妇奶粉,每天都喝,象跟谁有仇似的。一个月下来体重增加了不少,人也胖了,不少见到的人都以为我怀孕了,结果没有,弄得人家(指我)很没面子。
误区解释:孕妇奶粉是怀孕以后喝的,提供了大量的热量,维生素和营养物质。对于准备怀孕的人来讲,多吃蔬菜,控制体重,心情愉快放松,才是最有效的催化剂。有些肥胖的女孩减肥以后才能怀上。
配置二:排卵试纸。
看到网站上说排卵试纸有用,于是买了20元5片的排卵试纸2盒,例假开始日以后的第10天开始测试,在强阳的当天以及隔天都坐了功课,还用枕头垫了有半个小时。
结果例假又推迟了4天到来,让人很是郁闷。
2008年10月–第三个月:吃黑豆,广种薄收,心情放松。
经过2个月的努力,自己一下子变得不自信了,开始怀疑是不是因为自己过了30(已经32岁了),作为女性的机能下降,不容易受孕了。一度想去医院做个孕前检查,同时,和我一起准备怀孕的同学已经去医院检查了,她查出来是高泌乳。我自己从网站上看到一些黄体功能不足的信息,“深信”自己黄体功能也不足,所以“即使受孕了也不能养活受精卵,不能让它顺利着床”。
正在犹豫是否也应该去做个全面的孕前检查,这个时候爸爸的一个电话给了我很大信心。爸爸懂医,听了我的话以后不建议我去做那些浪费钱的孕前检查,只要周期正常,周期内没有明显疼痛(疼痛厉害的可能是子宫内膜异位),一般没有什么问题。如果超过1年还没有怀上,那可以去检查;我现在才2个月,着什么急啊。还有,一般怀不上的都是跟遗传有关,比如家族里面就有些不健康的人,我们的家族都很健康啊,dna相当好的,根本不用担心!
听了他的一席话,我顿感信心倍增,也不管他是不是信心过头,还是鼓励我,我都觉得很受用。于是就没有去做孕前检查---如果要检查的话,需要早上7点不到就去华西医院排号,挂的号还是下一周的,太麻烦了!
同时,我加入了育儿网准备怀孕的论坛,里面的知识也很有用。我知道了黄体不足可吃黑豆,而且吃黑豆还可以增加子宫厚度,让受精卵顺利着床。
于是第3个月例假结束后开始,每天早上煮47颗黑豆吃。(超市买的,晚上数好个数,泡好)为什么是47颗呢?-因为正好10克。
同时,还看到一个受孕的技巧,就是在例假结束后的第10日,12日,14日隔天做功课,因为精子可以存活3天,这样可以保证在排卵期一直都有精子在等卵子。老公从网上也学习到这个技巧,并且分别在第8日和第16日还补了课,他说要能达到薄种广收的效果。
在这个月初,还接到公司奖励优秀员工下月初港澳5日游的邀请,很是高兴。于是重心放在如何玩,如何买东西上,对怀孕没有放在心上。成天都很高兴,没想到居然成功了!
精选华为成功经验总结(案例19篇)篇七
(1)华为成功的根本原因——良好的企业管理文化(立足长远、正确定位、团队协作、顺势而为)。
a.立足长远:看准电信市场的长期市场就全身心投入进去,而不为短期的房地产、股权等投资机会改变计划,不为短期利润而失去长期的企业财富。
b.正确定位:抓准电信市场价值最丰厚的两个区域——研发和市场,彻底改变中国企业总是处于价值链最低端的宿命。
c.团队协作:从最初的6人团队起步,到后来的各部门协调是华为稳健成长的关键。
d.顺势而为:从1988年抓住电信市场,到顺应90年代中国通信产业发展的大潮,再到华为根据自身资源有限制定的跟随发展模式,华为对每次机会都紧抓不放,借势而为,最终走向成功。
(2)华为的企业特征。
a.华为是一个经济组织。它存在的目的是为了盈利。
b.华为也是一个经济法人。它是一个民营企业。它依法享有资产的经营权、处置权和收益权,受到法律的保护,它也要承担相应的社会义务。
c.华为也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
d.华为是现代社会经济的基本单位。华为距世界500强企业仅一步之遥,这样一个企业势必会带动国民经济的繁荣发展,促进国民财富的增长。
(3)短期目标:圈块肥田,为了企业赢得高利润。他们追求在一定利润率水平上成长的最大化。同时达到和保持高于行业平均的增长速度和行业中主要竞争对手的增长速度,以增强企业的实力,吸引最优秀的人才,和实现公司各种经营资源的最佳配置。
中期目标:把自己的主要资源放在市场和研发上。以取得企业高额的利润和庞大的市场。用低价,良好的客户服务和高效的研发快速占领市场。庞大的营销队伍确立了华为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长期目标:为了实现企业的财富最大化。华为积极吸收人才,并且对人才进行培训。并且更多的将研发成果表现在工程设计,工程实现发面的技术进步上。他们不单纯追求规模上的扩展,而是要使自己变得更优秀。
(4)功能一:推动技术进步。华为从有到无,从小到大,靠的就是技术。华为将自己46%的人力集中在研发中,成为一个知识密集型企业。华为作为一个市场的新进入者具有较大的后发优势。他模仿国外先进技术,并且对其进行改进,增加更多的功能模块。
功能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华为是随着电信市场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他将自己的人力资源主要用在研发和营销上,以低成本,高质量,大规模迅速占领市场,并且满足了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
功能三:企业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华为集团将自己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把自己的主要人力用在研发和营销上。对华为而言,主业就是销售。销售表现出了最为凶悍的一面,就是以整体力量向外攻击,为实现目标利用各种手段,争夺市场。它对胜利有着疯狂地追求,它对失败有着不懈地忍耐。在竞争中,华为的武器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一定是最有效的。
精选华为成功经验总结(案例19篇)篇八
华为成功的原因1.解决了评价机制,能者上、庸者下。一个企业,最怕的是评价机制失衡,我们以前经常说的大锅饭,企业如此,必然人心涣散,竞争乏力,难以形成竞争力。评价机制最重要的不是在电脑里,不是在墙上,不是在档案中,而是在公司整个管理的血液里,能者上,为贤能之人提供了机会,庸者下,保证了机体的清洁,同时也形成了压力机制。
华为成功的原因2.解决了决策机制,让听得见炮火的人决策。企业做大了,决策是一个大问题,企业越大,决策层离市场、离一线越远,但是这些人是最终决策人,经常容易出现,决策不了解市场,不了解真实的情况,决策成为碰运气,甚至出现乱决策的情况。要让企业保持活力,能看准方向,必须是让听得见炮火的人决策。做什么不做什么,听一线的,而不是听领导的。
华为成功的原因3.解决了分配机制,不让雷锋吃亏。企业发展最大的问题,获益者是谁?是股东,还是应该是有所有的员工?当然股东作为投资者,做出了贡献,应该获得回报,但是一个企业发展,员工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要长期发展,不断前进,必须所有做出贡献的人,都能获益,这样企业才能不断产生动力。一切回报归股东,还是股东和员工共同富裕,这是一个企业家必须回答的问题。华为的伟大是建立了共同富裕的机制,让员工在华为的发展过程中也同样得到回报。我们都知道,绝大部分企业回报的基本机制是以股东为核心的,而很少顾及员工。只有华为是股东和员工都同样得到回报。所以华为只要看准一个方向,都会所向无敌。绝大部分华为人离开华为,一直也会感谢华为。
这三点说起来不难,真做起来难,实实在在的落实更难。任正非是一个哲学家,一个思想家,一个看透了人生的人。他永远成不了首富,但是他创造的财富不是首富能及的。这些财富不仅物质财富,还有精神财富!
精选华为成功经验总结(案例19篇)篇九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民营通信科技公司,其产品主要涉及通信网络中的交换网络、传输网络、无线及有线固定接入网络和数据通信网络及无线终端产品,为世界各地通信运营商及专业网络拥有者提供硬件设备、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
10月9日,interbrand在纽约发布的“最佳全球品牌”排行榜中,华为以排名94的成绩出现在榜单之中,这是中国大陆首个进入interbrandtop100榜单的企业公司。
3月,华为宣布与百度地图合作;7月25日,华为在几内亚铺设4000公里光缆,发展高速互联网服务。
1月,华为与施华洛世奇合作推出女性智能手表;1月21日,华为、优酷土豆共同推出“4k联合实验室”,同月华为宣布将与丹麦当地运营商tdc合作。203月17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宣布梅西成为华为全球品牌大使。
年4月1日,华为发布发布20年报,公司净利润达到369亿元人民币。
精选华为成功经验总结(案例19篇)篇十
按任正非的解释:华为文化是包容性的洋葱头,不断的吸纳别人优秀的文化,把自己的文化做大做强;华为文化归纳为八个字“追求完美,无私奉献”,这就是华为主张的文化。
有人总结华为的文化具有狼文化的四大特征:
第一,敏锐的嗅觉,时刻关注外部机会,比别人快半步闻到肉味;。
第二,强烈的进攻意识,一旦闻到这个味,本能的冲上去,不讨论、不开会、不汇报;。
第三,不是一只狼扑上去,是一群狼,讲团队精神;。
第四,团队在扑上去的时候不是一窝蜂,而是有分工与合作,有主攻、有副攻、甚至还有做出牺牲。
华为也确实制定了一个狼狈计划,一线的营销人员就是狼,攻城略地,扑上去。总部这些人就是狈,为狼的进攻提供强有力的资料。
华为公司是以奋斗者为本的公司,确定的是以奋斗主题的文化。华为公司所有制度、政策都是以奋斗来定位的,不能奋斗者就不是华为人,就要被淘汰的。“床垫文化”是华为的一大特色。创业初期,华为每人座位上都常备一个垫子,加班的时候拿来席地而睡。
任正非说经常挂在嘴边的有3句话:第一,以客户为中心;第二,以奋斗者为本;第三,长期坚持艰苦奋斗。他说,这就是华为成功的秘诀。
华为提出永远以乙方的心态面对大大小小的客户。在华为坚决淘汰那些眼睛看着老板,屁股对着客户的人,这帮人是华为大厦的拆厦者,这些人他眼睛对着你,是为了谋取他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以客户为中心不是一条标语,华为是怎样把这个基本主张贯彻下去的呢?就是通过制度、流程变成每个人自主的行动。华为本身就是奋斗者,所以长期坚持以奋斗者为本。至于艰苦奋斗到什么时候,没有限定,一个公司其实当他的商业模式、基本模式成型以后,就是不断的复制。
任正非在《要快乐地度过充满困难的一生》中说:“世界上凡是具有奋斗精神的民族,都生生不息,富足和快乐。世界上凡是具有奋斗精神的企业,都基业常青,受人尊敬。中华民族是这样的民族,华为和一大批中国的优秀企业是这样的企业。这样的民族和企业没有理由不赢得自己应得的地位,不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0多年来,华为能走到今天靠的就是上述三条成功经验,这也是华为比竞争对手做得好一点的真正原因。华为的未来还要取得成功,要继续这么做下去,就这么简单。
二、华为文化是这样落地的。
华为文化传递来自于制度,而不是来自于任正非一个人,任正非的力量也是有限的,他的影响力也有半径的曲线,而制度是没有边界的,这个制度可以管七、八百人,也可以管七、八千人,也可以管十几万人,所以文化建设的核心问题就是文化的落地!但是依靠什么文化落地,依靠的是制度。早期依靠的是老板,依靠的是一些关键的人,那么到了后期当你的人员规模越来越多,人员越来越复杂的时候靠的是制度。
(一)高层以身作则。
任正非到现在还没有专门司机和专车,他说,我要有专车司机,董事长就得有,董事长有这帮公司高层emt成员就有,emt有,那些大大小小的官也就不平衡了,华为就变成车队了。
任正非的手机通讯,月底要干一件事,把自己的手机通话记录打印出来,他的手机话单像卫生纸一样,很长,任正非带上老花镜,这个电话打给夫人的,不能报销,这个打给自己家里私事不能报销。这个勾他一划就是8年。
(二)全员普及传承。
华为文化的普及传承不是靠一个基本法,也不是靠老板以身作则,华为很多员工都没见过老板。华为的文化传承,靠的是制度杠杆,迫使每个华为人有文化。华为的文化主要是靠文化制度传递的,而不是靠人传递的。而最主要的作用就是靠华为的劳动态度考核,且形成了一个机制。
人力资源最基本的出发点是利益,只要你关注利益,就有改变你的手段。对于不关注利益的人,文化无所作为,人力资源管理无所作为。华为人不得不关注华为文化,除非他不想要利益。关注自身的利益是人的天然弱点,华为的管理就是基于人追求私利。如果融入不到华为的文化,就是那些无私无欲的人,但这样的人少之又少。
(三)通过制度牵引。
华为的文化不是因为有个基本法就落地了,也不是因为任正非没有专车就落地了。华为的文化最核心、最关键的是通过制度使文化落地,华为的制度为华为文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能够变成生长在大地上活生生的有活力的文化。华为的基本准则是很厚的一本书,里面有各种基本的行为准则。行为准则不是说绩效,而是说作为华为人的最基本的规范。比如说:着装、坐电梯让客人先行、让女士先行;草稿纸正反面用等行为规范。
华为坚守企业文化培育,认同的得到了机遇、鼓励、好的回报;怀疑者得到了激励,反对者得到了孤立。不按公司文化做的人,最后会显得非常孤立无缘。这样就形成一个机制,大家都往前冲,你不好意思原地不动,甚至往后跑,这样文化因此而得到保护。好的文化会吸引更多的人加盟,而那些孤立者最终选择是流出。
精选华为成功经验总结(案例19篇)篇十一
炒股是老行业。
在华尔街,一百年前流行的是火车股、钢铁股,接着流行收音机股、电视机股,今天流行的是电脑股、网络股。
每种股票的兴起都代表了新的行业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在这千变万化的股市历史万象中,惟一不变的是股票的运动规律。
和百年前甚至更早时期的先辈一样,现代人有着同样的贪婪、恐惧和希望,一样在亏损时不肯割肉,一样满足于小利而在股票的牛市中途退席。
当年的股市充满小道消息,今天的股市还是充满小道消息;当年有公司做假,今天也有公司做假帐。
几百年来,炒股行的先辈们用他们的经验写下了一条条的家训——想在这行生存和成 功所必须遵循的原则。
这些原则,一百年前适用,今天适用,一百年后一样适用,因为人性不会改变。
华尔街一代新人换旧人,每人都希望他的存在能在历史上留下一笔,各种各样的格言警句如恒河沙数。
令我惊奇的是,华尔街在近半个世纪已没有出现新的“家训”。
有人出了些新的规则,仔细读之,只不过用新文字把老的家训重述而已,换汤不换药。
第一节 华尔街的家训
要把所有的华尔街家训都写出来起码要有两百页的篇幅,其中大部分是“为赋新词强说愁”。
我在这里将实践中证明最为重要的规矩整理出来。
这些规矩已由我的实际操作证明可以遵循且行为有效,希望读者们能牢牢记住它们。
止损,止损,止损!
我不知道该怎样强调这两字的重要,我也不知还能怎么解释这两个字,这是炒股行的最高行为准则。
你如果觉得自己实在没法以比进价更低的价钱卖出手中的股票,那就赶快退出这行吧!你在这行没有任何生存的机会。
最后割一次肉,痛一次,你还能剩几块钱替儿子买奶粉。
分散风险
做这行需要有赌性,但不能做赌徒。
如果你在这行玩刺激,手手下大注,梦想快快发财,那你迟早翻船说再见,而且速度会较你想像快得多。
你有十次好运,第十一次好运不见得会落在你头上。
记住:你只能承担计算过的风险,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把手头的资本分成五至十份,在你认为至少有1:3的风险报酬比率时把其中的一份入市,同时牢记止损的最高生存原则,长期下来,不赚钱都难。
新手的错误是太急着赚钱,手手都要豪赌,恨不得明天就成为亿万富翁。
中国“财不入急门”的古训,在这行真可以说是字字玑珠。
避免买太多股票
问问自己能记住几个电话号码?普通人是100个,你呢?手头股票太多时,产生的结果就是注意力分散,失去对单独股票的感觉。
我一直强调,你必须随时具备股票运动是否正常的感觉,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控制进出场的时机。
买一大堆类别不同的股票,恨不得挂牌的股票每只都买一些,是新手的典型错误,因为注意力将因此分散。
将注意力集中在三至五只最有潜力的股票,随着经验的增加,逐渐将留意的股票增加到十至十五只。
我自己的极限是二十只股票。
读者可以试试自己的极限何在?但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超出自己的极限。
有疑问的时候,离场!
这是条很容易明白但很不容易做到的规则。
很多时候,你根本就对股票的走势失去感觉,你不知它要往上爬还是朝下跌,你也搞不清它处在升势还是跌势。
此时,你的最佳选择就是离场!离场不是说不炒股了,而是别碰这只股票。
如果手头有这只股票,卖掉!手头没有,别买!我们已经明了久赌能赢的技巧在于每次下注,你的获胜概率必须超过50%,只要你手头还拥有没有感觉的股票,表示你还未将赌注从赌台撤回来。
当你不知这只股票的走势,你的赢面只剩下50%。
专业赌徒决不会在这时把赌注留在台面上。
别让“专业赌徒”四字吓坏你,每个生意人其实都是专业赌徒。
你在学习成为炒股专家,对自己的要求要高一些。
这时出现另一问题。
炒过股的朋友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当我拥有某只股票的时候,我对它的感觉特别敏锐,股市每天算账,它让我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如果手中没拥有这只股票,我对它的注意力就不集中了。
”我自己有同样的问题,我的处理方式就是只留下一点股票,如100股。
如果亏了,我就将它当成买药的钱,权当我买了贴让注意力集中的药。
忘掉你的入场价
坦白地讲,没有三五年的功力,交过厚厚的一大叠学费,要你忘掉进价是做不到的,但你必须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
今天你手中拥有的股票,按你的经验,明天都应该会升。
如果经验告诉你这只股票的运动不对了,明天可能会跌,那你把它留在手中干什么?这和你在什么价位进价有什么关系?之所以难以忘掉进价,这和人性中喜赚小便宜,决不愿吃小亏的天性有关。
如果这只股票的价位已较你的进价为高,你脱手会很容易,因为你已赚了便宜。
若低的话,你须面对“吃亏”的选择!普通人会找一百个“理由”再懒一会儿。
朋友,“再懒一会”的价钱很高的。
人很难改变自己的人性,那就试着忘掉进价吧!这样你就能专注于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别频繁交易
我开始专职炒股的时候,每天不买或卖上一次就觉得自己没完成当天的工作。
我以炒股为生,不炒不就是没事干?这可是我的工作啊!结果我为此付出了巨额的学费。
当经验累积到一定地步,你就会明白股市不是每天都有盈利机会的。
你觉得不买不卖就没事干,缺少刺激,代价是每次出入场的手续费。
除了手续费之外,每天买卖都带给你情绪的波动,冲散了冷静观察股市的注意力。
可以这么说,在你留意跟踪的股票中,每天都有70%胜算的交易机会是骗人的。
频繁交易常常是因为枯燥无聊。
频繁交易不仅损失手续费,同时使交易的质量降低。
不要向下摊平
犯了错,不是老老实实地认错,重新开始,抱着侥幸心理,向下摊平,把平均进价降低,希望股票小有反弹就能挽回损失,甚至赚钱。
这是常人的想法和做法,在这行则是破产的捷径。
英国的巴林银行就这样全了。
上海石化在美国挂牌上市,1997年最高曾达到每股45美元。
从45跌到35,很低了吧?是不是再补上2000股?再跌到25美元,你准备怎么办?还往不往下摊?结果上海石化一路跌到每股10美元。
作为股票投资人,这样的好戏只要上演一出,你就全部被套牢,等它升回45美元?或许有可能,但这是两年后还是二十年后才会发生的事则谁也说不清!如果永远不回去呢?这样被烫一次,你将不再有胆量继续炒股。
假如幸运地市场给你一个解套的机会,你会马上套现把钱放在米缸里,还是天天摸到钱放心。
再见了,又一位交了学费毕不了业的学股人。
不要向下摊也可用另一种说法:第一次入场后,纸面上没有利润的话不要加码。
纸面有利润了,表示你第一次入场的判断正确,那么可以扩大战果,适当加注,否则你第一次入场的判断正确,那么可以扩大战果,适当加注,否则即刻止损离场,另寻机会。
读者请静下心来思考一下为什么,道理其实很简单。
也许有人不服气,我已有十次向下摊平都摊对了,它确是解套良方。
我真要羡慕你,你的运气比我好多了。
但你还未告诉我你第十一次、第十五次的结果!你敢保证它们不会是王安电脑(王安电脑曾是美国第二大电脑公司,现已破产)?对炒股老手来讲,可以有很多例外。
其中之一就是股票在升势时,任何点都是好的入场点,碰巧你一入场,股票开始正常下调,在下调结束回头的时候,你可以考虑再进点股,就算进价较你第一次进价为低也没有关系。
这样做的思想基础不是为了解套,而是你“知道”股票的升势还在继续。
只有将炒股武艺炼到“无招”地步的炒手才可以考虑这么做,没有三五年的经验莫谈。
新手们谨请记住:不要向下摊平!
别让利润变成亏损
这条规矩的意思是这样的:你10元一股进了1000股,现股票升到12元了,在纸面上,你已有2000元的利润。
这时要定好止损价,价格应在10元之上,比如说不10.5元或11元,不要再让股票跌回9元才止损。
你如果炒过股,就会明白当股票从10元升到12元,却让它跌回9元,最后割肉止损,其感觉是多么令人懊恼。
你会觉得自己太愚蠢了!任何时候你如果有自己蠢的感觉,你一定做错了什么!把止损点定在11元,卖掉时算算还赚到钱,这和在9元时不得不割肉的感觉肯定是不一样的。
这还牵涉到炒股的第一要务:保本!在任何情况下,尽量保住你的本金。
有些读者会问:股价是12元,把止损点定在11.9元,这样不就能保证赚得更多,数钱时更开心吗?说得是不错,但实际上不能这么做。
股票波动一毛钱的时间有时不用两分钟,一旦你出场了,股票可能一路冲到15元,你就失去赚大钱的机会了。
把止损点定在10.5元或11元,你给股票10%左右的喘息空间,一只正常上升的股票,不会轻易跌10%的。
跟着股市走,别跟朋友走!
这条规矩的简单解释就是:别跟朋友买或卖,要按市场情况来买卖。
我在交易大厅常常听到:“你今天进了什么股票?我想跟你进点”。
每次听完我都觉得好笑,因为它总让我想起三个瞎子在前探路,随后一列跟着两位瞎子,三人排成一列。
第一位瞎子就不管了,反正大家都看不见。
而三位眼睛好的行人往往是排成一行走,你走你的,我走我的,还方便聊天,碰到石头水沟时大家各自知道怎么避开。
他们也有一列走的时候,那时他们走的路一定是最通畅的。
一位真正懂炒股的人通常不愿别人跟着买,因为你可以跟我买,但我要卖的时候你不知道,结果可能害了你。
如果卖股票时还要记着通知你,心理负担多大。
亏的话怎么办?
朋友,下点功夫,研究股票的过动规律,学着选择买点和卖点。
想跟朋友买卖不要紧,掂掂他是什么材料。
喜欢你跟着的通常本身是瞎子,瞎子喜欢带路。
该卖股票的时候,要当机立断,千万别迟疑!
我在1994年11月2日的炒股日记上有这样一句话:xinc(股票交易符号),股数2千,进价17.25,升到23.50,没有在21.50卖出,今跌到16.25,蠢啊蠢!!!痛啊痛!!!
这是四年前的记录,我已记不清当时的具体情况,从上面的几句话,我知道自己新加坡将卖点定在21.50,当股票以23.50跌到21.50的时候,不知什么鬼原因使我迟疑,没有即时采取行动。
在11月2日的时候,股票跌到16.25。
我原保证8000美元的利润,现倒亏2000美元。
我痛呼蠢啊蠢。
股票波动从来花样百出,它在跌的时候,总会不时给你个小反弹,给你一线希望,让你觉得跌势已开始转头。
股票重新下跌,你原来的希望破灭,准备割肉放弃时,它又来个小反弹,重新把你拴住。
开始小小的损失,经过几个这样的来回,变成了大损失。
这就是已学会“止损”的股友还会亏大钱的原因。
止损的概念不要只体现在你的本金上,也要包括利在内。
10元买进1000股,花了10000元的本,升到15,你手头就有15000元了。
别把5000元仅当成纸面利润,不信的话就把股票卖掉,存入银行,看看多出的5000元是真钱还是假钱。
定好了出场价,当股票跌到这点时,不要幻想,不要期待,不要讲理由,即刻卖掉再说。
别将“股价很低了”当成买的理由,也别将“股价很高了”当成卖的理由!
我今天手里还有只股票,交易符号是ihni,公司开养老院。
五年前它从15美元跌到5美元,我觉得股价很低了,花了5000美元进了1000股。
现在的牌价是0.25美元。
我的5000美元只剩下250美元。
这只股票我一直没有止损,当年是“不肯”,今天我用它来提醒自己:“你永远不知股票会跌到多低!”因为人是很健忘的。
我发觉新手们特别喜欢买低价股,来请教我某只股票是否可买的朋友,他们选的股票大多是低价股。
这低价是指股票从高价跌下来,如40美元跌到20美元。
这样的想法或许是源自日常生活,衣服从40美元降价到20美元,那一定是偏宜了。
把这样的习惯引伸到股票,自然而然地找“减价股票”。
很不幸,你用选衣服的方法选股票,在这行就死定了。
股票从40美元跌到20美元,通常都有它的内在原因,你用什么断定它不会继续往下跌呢?英文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别试着去接往下掉的刀子,它会把你的手扎得血淋淋的!所谓炒手,最重要的是跟势,股票从40美元跌到20美元,明显是跌势,你不能逆势而行。
当然要是股票从40美元跌到10美元,现在又从10美元升到20美元,那就是两码事了。
一位新手在发现他买进的股票升了时,会很兴奋,也惴惴不安,生怕市场把好不容易借给的利润又收回去。
成日脑海里盘旋的就是“股票是不是升到顶了”,“还是别贪了,快快卖吧”。
这里要提醒读者的就是:别将“股价很高了”当成卖的理由,你永远不知股票会升多高。
只要股票的升势正常,别离开这只股票。
记住前面提到过的华尔街格言:截短亏损,让利润奔跑!
定好计划,按既定方针办
入股时,认清你的风险和回报各是什么。
若市场未按你预定的轨道运行时怎样应变?最好写下应变的策略。
特别对新手而言,入市几天后,自己都记不起入股时是怎样想的。
如果你的止损是10%,10元进货,升到15元,止损点就定在13.50元,没什么价钱好讲的,股票跌到13.50元就说再见。
如果你的原计划是10元入股,15元卖出获利,那么股票升到15元时就坚决卖出,不要犹豫,虽然我强调在这行最好不要预定获利点,但你如果有这样的计划,就照做。
股票行的方法实际上没有什么对或错,关键是你需要找到适合自己风险承受力的方法,且坚决按照这个方法去做。
随着经验的增加,你会不断改变自己的方法,这就如螺旋一样,转了一圈,你似乎还在原位,但其实你已经高了一层。
方法可以修改,也必须随着经验的积累而修改,重要的是在任何时候,都必须有个方法且用它来指导你的行动。
新手们最易犯的错误之一就是缺少计划。
觉得这只股票跌了很低了或某人说这只股票好就买进。
买进后怎么跟踪就茫无头绪了。
什么情况下止损,什么情况下获利,一问三不知。
你若也是其中一员,赶快学着定好自己的计划。
股票学校的学费是很贵的。
市场从来不会错,你自己的想法常常是错的
多少次,你拍着脑瓜子叫:“见鬼,无论从什么角度分析,这只股票都没有理由会跌的,它很快就会反弹。
”我朋友来问股票,都会一条条列出他们的分析,最后认定这只股票升到顶了,那只股票跌到底了。
我无法证明其对错,通常我只建议你若想买那就买吧,但若股票又跌了10%,即刻脱手。
如果你想卖,那就卖吧,反正不卖你也睡不着。
华尔街很多著名的专家,在这条上都翻了跟斗。
人一旦出了点名,名声就重于一切,他们认为股票要升,不升怎么办?结论自然是市场错了,市场还未体验到这只股票的价值。
结果是专家们一个个从宝座上跌下来。
这样的故事非常之多。
越聪明的人,越容易自以为是。
他们在生活中的决定通常正确的居多,有些是开始不对劲,但最终证明他们正确。
但在股票行,或许最终他们确实是正确的,但在市场证明之前,他们可以早已剃光头回家了。
不要自以为是,不要有虚荣心,按市场给你的信息来决定行动计划,一有不对即刻认错,这才是股市的长存之道。
在我学股的历程中,我最希望的是知道我已经学到什么地步。
当我达到什么地步的时候,才可以认为已经毕业。
当然,毕业并不表示已成为专家,但起码它表示我已拥有足够的知识在这行生存。
就数学而言,小学的内容从加减开始,中学的数学包括几何代数。
你很清楚你的数学知识已经达到了几年级的水平。
学股有没有这样的级别之分呢?答案是”有”。
我在这里就以自己的学股历程谈谈学股经过的阶段,你可以参照我的描述,估计一下自己现在处于什么阶段。
这些阶段的划分并不严格,很多时是互相交错的。
如果人性共通的话,我学股的历程应该和你十分相似。
蛮干阶段
第一阶段可以称蛮干阶段。
这段的特点是自己没有什么主意,买时不知为何买股票,卖时也不知为何卖。
买卖的决定完全由他人或自己的一时冲动所左右。
比如某某股评家推荐买这只股票,他认为这只股票最少还会升10点等等。
卖时也没有章法,觉得有钱赚就可以卖了。
在这时期是决不何止损的。
我有位亲戚,他从未炒过股票,有一天他听我卖了两只亏钱的股票,立即就指出我的过错:”亏钱的股票怎么能卖?最少要等到升回有钱赚时才可以脱手。
亏钱的股票快快卖掉,赚钱的股票不何卖,要等到跌回亏钱后才卖,你怎么可能从股市赚到钱?”这段话大概说出了新股民的心声。
这本书读到这里,读者也应能明白为何带有这样心态的股民不可能在股市不断赚到钱。
新股民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不贪;二,不怕。
“不贪”:他们只要有一点利润就赶快卖股获利。
”我昨天10元价进了500股,今天升到11元,赶快卖掉,500块钱能买不少菜呢。
”只要股票的价钱升到他们的买价之上,身上的每根神经都在喊:”卖!卖!卖!”生怕明天跌回来怎么办?他们不贪,满足于赚小钱。
“不怕”:假如不幸10元一股进的股票跌到9元怎么办?答案是:”真倒楣,被套牢了,等到反弹再说。
””套牢了不怕,反正我也不急用,等就是了。
”亏钱时他们不怕,他们决不愿亏小钱。
挺令人遗憾的是,就我的观察,80%以上的股民都无法从这个阶段毕业。
问问你自己有这样的心态吗?如果有的话,你学股的道路还很漫长。
你还处在原始阶段。
摸索阶段
我自己在蛮干阶段大约待了半年,幸运的是,我居然在这阶段赚到钱,使我对自己的悟性有极大的信心。
或许这就是初始者的好运。
这段时间我开始大量阅读有关炒股的书籍。
我知道这样蛮干是不对的,我开始试验”截短亏损,让利润奔跑”。
首先我学习止损,我首先给自己定个规矩,只要股票从我的买价跌1美元,我就卖掉,以后这样的损失积累成很大的数目,股票常常一碰我的止损价就回弹,我便傻乎乎地不断止损,小损终于加成大损。
我明白1美元的止损不对,我便开始把止损点放大,由1美元加到10%,最后加到20%。
这段时间持续了两三年。
结果还是不行。
举例说,30美元的股票,我将止损点定在27美元,股票升到35元,我就将止损点定在31.50美元。
实验的'结果,我买卖的次数少了,但我常常是亏钱时在27美元卖股,赚钱在31.50美元出场。
这样亏时亏3美元,赚时只有1.5美元,算算总账,还是亏钱。
情况并不完全如此。
当股价从30美元跌到28美元时,我总是把止损点下移,有时移到26或25美元。
我给自己定10%的止损,在实际中的损失常超出10%的数目。
我知道这样做不对,但我忍不住。
我怕股价一碰到27美元就反弹。
这样的事情发生过很多次。
当股票升时,我通常没有困难在进价之上卖股。
如35美元的股票跌到32美元,我不会将31.50美元的止损价往下移,因为我已有1.5美元的利润。
最惨的是这段时间,我试过专用基础分析来炒股,研究股票的盈利及公司资产值,研究成本收益比率,你想得到的指标我全试过。
结果还是不赚钱。
我试过用技术分析来炒股,找最低点,找最高点,结果不断以”止损”收场。
止损,止损,止损,我不断止损,就是看不到盈利。
止损把我止怕了。
我还试过各种电脑的计算指标,如平均线、威廉%、macd等等,没有一样有效。
结果总是不断地在止损。
好不容易偶尔赚次钱,也常因为止损点定的太低,没赚多少。
这段时间我不仅将蛮干阶段幸运地赚到的钱全赔了进去,还亏了一些老本。
就是说我不仅白干了三年,还亏了本。
别忘了,这段时间我是专职炒股,我把读到的、想像到的各种炒股方式全试过,就是赚不到钱。
我也将华尔街的各种各样的家训读到能倒背的地步,在实际中似乎它们完全无效。
你可以想像我是多么的彷徨。
我对炒股失去了信心,我决定试试自己在期货上的运气。
我开始炒卖黄金、白银、外币、黄豆、石油、小麦。
那些在炒股中学到的规矩似乎也完全无效。
期货的人为操纵更厉害,我只是亏钱亏得更快。
这时我的第一位女儿来到人间,我感觉身上的责任重大。
花了近四年的时间,什么也没有得到,亏了老本,换来一大堆经验。
如果离行另谋他就,这些经验一钱不值,你可以想像我是多不甘心。
期货炒卖是极特殊的行业,它不注重基础分析,你说日元或黄豆应定什么价?它极其注重技术分析,其中特别重要的是走势和阻力线及支撑线的要领。
把这些概念放回股票,我突然感觉股票运动其实有迹可循!我突然间觉得有灵光在脑海中闪耀。
让我先在这里停一下。
因为上述的阶段可以称为学股的摸索阶段。
你如果还处在蛮干阶段,这本书讲的一切对你可能太深,你还不明白我在讲什么。
你如果正在摸索阶段,你开始明白这本书。
摸索阶段的特点是你已多多少少明白炒股的行规。
你知道要止损,要让利润奔跑,但你还不清楚止损应怎么止。
你用10%或20%等机械的方法定止损点。
有时你能办到,有时你又想方法不去止损。
让利润奔跑时你不知应让它跑多远,你不知怎么判定获利点。
各种各样炒股的规则有时有效,有时无效,你还不知怎样有选择地应用它们。
看到蛮干的炒手,你已知道他们在蛮干,你知道不能那么干。
你自己有时赚到钱,有时亏了钱,但你还不明白为何亏钱,也不清楚怎么赚到了钱。
你还没有有系统的买点和卖点,这只股的成本收益比率很低了,那只股的红利比较高,张证券行推荐这只股,李股评人看好那只股,你还在用自己的直觉加上”应该不会错”的理由来买卖股票。
这些描述合适你吗?如果对的话,你还在摸索阶段。
体验风险阶段
摸索阶段的下一步是体验风险阶段。
有时这两个阶段是同时进行的。
遗憾的是,体验风险阶段的你常要亏大钱,不亏上一两次大钱,你不会明白什么叫风险,你也还不可能毕业。
只有在亏钱亏得吃不下、睡不着的时候,你才会真正地反思炒股为什么会有这些行规。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行规的意思变得很清楚。
有了这个经历,再去读读第三章第二节”资金管理(怎样在股市下注)”的内容,你就真正明白我在谈什么了。
我每次赚了大钱,随即常常来一次亏大钱,因为每次赚了大钱,都让我自己觉得自己”懂了”。
这样的经历重复了好多次。
这或许就如同游泳一样,淹死的都是”自己觉得”会游泳的人。
那些知道自己不会游泳或真正知道怎样游泳的人通常不会淹死。
如果亏大钱的经历发生在你的蛮干阶段,我对你深表同情。
但如果你确确实实有了几年的炒股经验,对研究股票及其运动规律下过苦功,这时亏大钱常常是你大成之前的最后考验,请千万不要放弃!那些著名的炒股名家,在他们成”家”之前通常都有一次甚至几次的破产经历。
其中包括本书中提到的利物莫和巴鲁克。
在忍无可忍的时候,请再忍一忍。
回到我的故事。
我炒股的最大挫折,就发生在”有灵光在我脑海闪耀”之后。
四年多,我白干了,股市对我而言成了”没钱人学到很多经验”的地方。
我不知多想快快地捞上一笔。
其间有两个星期,我亏掉53000美元。
挫折不在金钱的数目,而在这次亏钱是完全不应该的。
按我的规则,我会亏掉4000美元左右,那是我止损的极限。
但我注下的太大,又不肯及时止损。
我犯了不该犯的错误。
我用希望取代了分析。
我自以为懂股票了,其实还不全懂。
随后一个月,我开始整理自己的思路,总结五年来的经验及教训,综合我这些年来的广泛阅读,结果就是这本书所说的一切。
这两年,我完全按照这本书所说的原理照办,每年的回报率都超过100%。
需要说明的是:这样的回报是在极小的风险下取得的。
日后是否还能持续这样的回报,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我已定出了可行的炒股计划,只要按这个计划做,我久赌必赢。
区别只在赢多赢少,那同运气有些关系
久赌必赢阶段
现在我们谈炒股的最后阶段,久赌必赢阶段。
一个可行的计划,不能凭空想像,它必须有理有据。
“理”就是数学的概率,如果你每次下注的赢面超过50%,而且你只下本金的小部分,不会为几次坏运气就剃光头,从长期而言你是胜定了。
道理和开赌场一样。
“据”在于你知道怎样找临界点,在长期的观察和实践过程中,你知道这些点是出入场的关键点,在这些点操作,你的赢面超出50%,再加上应用“截短亏损,让利润奔跑”的原则,赢时赢大的,亏时亏小的,你的获胜概率其实远远超出了50%。
到久赌必赢阶段,你不应对亏钱和赚钱有任何情绪上的波动。
你对止损不再痛苦,你明白这是游戏的一部分,你对赚钱也不再喜悦,你知道这是必然结果。
你不再将胜负放在心上,你只注重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
你知道利润会随之而来。
有些人认为股票的运动是可以预知的,有些说是不可以预知的。
这两点都不对,股票游戏是概率的游戏,没有百分之百这回事。
只有随着经验的增加,你才可能将预测股票运动的正确率从50%提高到60%、70%。
就算你能有70%的正确率,若不遵循“截短亏损,让利润奔跑”的原则,到头来可能还是白忙一场。
到这个地步,你不再执着成本收益比率或红利之类死的东西,你在用概率考虑问题。
股票的大市怎么样?如果大市好,你买股的获胜概率增加了。
股票的成本收益比率或红利怎么样?如果有吸引力的话,你的获胜概率增加了。
这只股票本身的走势怎么样?如果正处在升势,你买股的获胜概率增加了。
这只股票的运动用你的经验判定是否正常?是的话,你的获胜概率增加了。
还有其它许多考虑的因素,你都试着用概率来评估它们的功用。
你知道股票运动在短期必受大户的影响。
某著名股评人极力推荐某只股,你可以看看这只股票的技术图形,如果股票刚突破好的买入临界点,在此之前有被人暗中囤积的迹象,你可以怀疑该股评人可能和某大户联手,想推高股价,但现在只是推高的开始,你买入应还有段升高的路好走,获胜概率较大。
如果这只股票已暴升了很多,股评人还来这一手,则大约是在找最后的傻瓜,你此时买股就没有什么赢面。
同样的“好消息”,你已知道怎样分析及判断,你不再迷信“权威”。
这时候你已知道你为什么能赚到钱,你已有一套行动计划去重复赚钱的经历,你也清楚为什么会亏钱,你已学会跌时止损,亏钱不再成为心理负担。
因为你知道亏掉的钱很快就能赚回来,到了这个地步,你知道你已能够以炒股为生了。
你会不会就此发大财,那要看运气。
第七章“抓住大机会”讲述了这样的机会及怎样抓住它。
这样的机会可遇不可求,结果只有由上帝决定。
祝你好运,也希望你祝我好运。
炒股的知识是否到此为止?答案自然是“否”。
炒家利物莫说他炒股四十年,每天都能从股市学到新东西。
华尔街有个说法:“你如果能在股市熬十年,你应能不断赚到钱;你如果熬了二十年,你的经验将极有借鉴的价值;如果熬了三十年,那么你退休的时候,定然是极其富有的人。
”每个循环,炒股人的规则还是那些,但你对这些规则会有更深的体会。
你会找到更多的例外,你会区分在不同的环境怎样实施不同的规则。
我在这里粗略地将学股分成蛮干阶段、摸索阶段、体验风险阶段和久赌必赢阶段。
不算我业余炒股的经验,这四个阶段花了我近六年的时间。
我研究过很多炒家的传记,他们的描述各有不同,但经历是相似的。
能到久赌必赢的阶段是学炒股的里程碑。
到了这个阶段,你就能在这行待下去,等待大机会。
假如运气好,被你抓到几个大机会,你便从炒手升格为炒家。
你可以就我的描述估计一下自己现在处于什么阶段,还要多久才能毕业。
你如果有一定的悟性及对人性的认识,克服人性中的弱点不需花很多时间,因为你很清楚什么是需要做到的,你只要尽力照做就可以了。
最花时间的是怎么学着找临界点。
每个人对风险的承受力都不一样,找到的临界点也不一样。
你必须综合考虑股价、交易量、走势、新闻、大市、公司盈利、产品等因素。
我希望我能更详细地解释怎样寻找临界点及应怎样在临界点附近操作,但这实在是一门艺术,只可意会,难以言传。
而且没有放之四海人人都适合的做法。
我给你指了方向,你可以就这个方向摸着石头过河。
寻找临界点没有捷径,只有实验、失败、再实验,无数次地循环往复。
直到有一天,你能凭直觉抓住临界点,凭直觉地运用本书所讲的所有规则,不再怀疑有无违反这、违反那,你就从有招的新手进步成了无招的高手。
精选华为成功经验总结(案例19篇)篇十二
华为88年成立时没有自已的产品,代理香港鸿年公司的用户交换机。通过两年多的代理,华为不但建立了自己的营销网络和营销队伍,更重要的是认识了通信行业和通信市场,把握住了市场的脉膊。
了解市场,认识市场,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这对一家公司来说太重要了。华为如果没有一开始就“爬”在市场上,也就没有今天的华为。
秘诀2.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品策略,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了解了市场需求,自然就知道要开发什么样的产品。开发出新产品来以后又到市场接受检验,不断更新换代,形成产品和市场的良性循环。
高科技企业具有“两头大,中间小”的特点,也就是市场和研发大,中间的生产环节小,属于一种哑铃结构。华为一直把市场和研发放在经营和管理的首要位置。每年r&d投入占销售收入的12%左右,市场投入占销售收信的13%左右。正是靠这种持续高强度的投入,加上优良的产品开发管理,市场营销管理、采购管理、生产计划管理、财务管理,使得这种投入能变成更大的产出,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通信市场竞争激烈,华为面对的不但有来自于国内的竞争对手,更有国际上的通信巨头(如:at&t、阿尔卡特、西门子等)但华为为何能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关键形成了自已的核心竞争力----能够快速地将客户的需求变成为产品的功能,并提供给客户。这种能力是国外厂家做不到的,也是国内竞争对手赶不上来的。
在91年底华为就成立管理科,不断招聘管理学硕士、博士,抓公司的管理。从91年到95年华为的管理建设主要靠自己摸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在公司计划管理,产品开发项目管理,销售管理等方面,但是还是比较落后,很多方面走了很多弯路。
96年公司在管理建设方面改变思路,全面借助外力建立公司的管理体系。首先请人民大学专家组对华为的经营理念和基本经营政策进行提炼和总结,其次引进美国oracle公司的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接下来,华为请hay公司建立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请kpmg公司建立财务管理系统,请ibm咨询公司建立公司整体构架,实施业务流程重组(bpr)和建立公司的信息系统。通过三年多的努力,华为和管理上了一个台阶,具备了国际大公司管理的稚型。华为每年都会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组织改革,公司总裁亲自主持。各级领导根据公司的发展策略,研讨在组织结构、干部安排、人力资源上应作如何的布暑。正是这种组织调整和改革,使得华为每年的发展有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98年,华为总裁提出:“华为的大旗还能打多久?”,思考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华为能否可持续发展取决于公司的核心价值观能否被接班人(集体的范畴)接受,能否被接班人批判和完善。
从“偏方”到“进口药”
任何一个华为的员工都会告诉你,华为要把自己建设成一个哑铃型的企业。也就是说,在研发和市场很丰满,而在生产方面只要求把握核心。在研发和市场之间,华为似乎对前者投入了更多的关注。
1999年国内电子百强销售额第一的是联想,华为是第十。而计算利润的时候,华为是第一,联想成为了第十。为什么?答案不说大家也想得到--华为有自有知识产权的技术,利润率当然会远远超过联想。任正非一句“对核心技术的掌握能力就是华为的生命”很好的体现了整个华为的定位。显然华为不希望自己成为依靠生产管理过程最优化,通过程序控制的办法来取得一个稳定的利润。它的目标是把技术作为核心竞争力去赢得超过10%的制造业利润率。
自有技术可以带来更高的利润,这一点其实中国企业十几年来一直看得很清楚。但是,就算几个真正发展起来的行业也一直没有把这一点变为现实。比如家电、计算机、汽车等等,虽然也实现了一年几百个亿的规模,但是没有一个在核心技术上有所突破。相比之下,华为似乎要比它们显得硬气了不少。因此,作为自有技术的核心--研发,一直是华为最引以为豪,甚至视之为生命的部分。以至于这种定位给华为留下了非常鲜明的标记。比如,华为一贯是从自己的内部来培养干部的,目前华为的副总一级的管理者基本上都是技术出身,基层的管理者就更不用说了。
不过,技术人员转向管理人员往往也会带来一个大问题:技术人员对管理的规范流程不太重视和适应。他们随便一句:“太麻烦了!”往往就会对华为的经营运作和研发管理过程产生影响。
随着华为自身资源的丰富和技术投入方向的细化,到底把什么样的资源投入什么样的技术方向和产品?而投入的时机、投入的量、回报的预测等等都变得越来越让人挠头。以前只有一个方向的时候,华为可以做到义无反顾、毫不迟疑,以后华为强壮到可以抛下上百个亿不求短期回报的时候这可能也不是问题;但是华为恰恰正处于技术升级的过程中,不得不拿着自己的血汗换来的第一桶金子,面对这决定自己命运的路口发愁,因为这时候任何一个错误的选择都有可能在战略上是致命的。
从1999年开始,华为在整个企业管理运作层次进行了一次大规模全方向的改良运动。不过,这次不是靠自己,而是请来了“西医”--几家国际知名的顾问公司,在财务、企业管理和研发机制上进行重新打造。其中进行得最早的、对企业影响最大的,就是华为的ipd--集成产品开发。
这个ipd项目是华为花了几千万元顾问费,不声不响地请ibm来做的。几位协助ibm做诊断信息收集的华为ipd项目组成员都说,这钱花得其实很值。因为以前总是觉得研发体系有问题,但是说不出来问题到底是什么。现在人家把问题摆出来,自己确实大吃一惊。
ibm的专家认为,华为在产品研发方面的主要问题是概念与计划阶段合并到了一起。以前,华为经常是业务计划基本上没有,甚至在高层指示下就直接开始了开发。就算有研发计划,相应的评审也往往是技术型而不是业务型的,大家觉得先进就上马,根本不管有没有市场。这种无计划的研发直接造成了两个后果:首先是产品与技术的开发重合,最后导致实用产品迟迟推不出来;其次是由于评审和决策仅仅是出于主观判断,没有符合市场需求的标准,结果造成产品一改再改,无法一步到位。据说,前几年华为就曾经有一个电信产品用2个月时间研发,结果来回修改却用了1年。
这些问题不解决,华为在产品和技术的方向选择上就只能是“撞大运”,而就算是运气不错,撞上了,往往也会因为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而错失良机。作为华为创新体系的根本源头,研发体系的规范化、科学化已经火烧眉毛了。
当然,专家们的报告也有让人高兴的一段,按照他们的计算,ipd实施以后,华为应该可以把产品的开发周期缩短50%,产品的不稳定性降低2/3,同时还可以把对研发资源的浪费削减一半。这些改进几乎相当于把华为的研发力量不花一分钱就扩大了一倍。
ipd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力量?其实,ipd的核心就是一个流程重组和产品重组的问题。
首先华为要把研发的流程坚决地固化,因为如果流程都不遵守,其他的东西就没有意义了。接下来,就是建立一个跨部门的团队去支持流程的实施。以前华为的产品开发完全是研发部门的事情,技术方向由关键人物来选择。现在的集成产品开发恰恰相反,一个产品的开发变成了牵扯整个产品线甚至整个公司上上下下各个核心部门的集体活动。从财经立项到研发管理,从制造的效率到市场销售计划,各个部门都要有人参与到规划和实施的过程里,基本上要在产品开发之前做出相关连的规划,并且在产品开发的过程中相互协调,以保证这个产品从始至终都是技术领先、成本合理并且符合市场需求。
在整个流程之中,ipd最强调的就是“决策点”,也就是要在不同的关键时期,建立研发计划的“检查站”。比如,在一个产品开始研发之前就应该有3个决策点。第一个是投资组合管理,主要是为了确认产品的市场机会和可能的竞争力;第二个是用户分析,要在这里确定用户群,分析研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市场变化以及自己的渠道设计。第三个决策点则是从企业内部角度考虑,进行最终的研发计划确认,并且在跨部门团队认可的情况下,以一种合同的方式固化下来。
这三个“决策点”实际上是一种喇叭口的结构。也就是通过仔细的调查、研究和分析之后筛选出最有潜力的项目,并且在“动手”之前尽可能地进行“瞄准”和计算“提前量”。使得最后进入开发阶段的项目都是最健康和最明确的。应该说这种研发管道管理,以前在华为恰恰是最欠缺的。
除了解决“好钢用在刀刃上”的问题,ipd还大大增强了华为企业发展的可控制性。因为通过这个管道中决策点的协调,不同产品发布的日期可以进行控制,比如春季发布一个,秋季发布一个,那么一年下来业务增长就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会把全年的目标都集中在某一个季度。而且,这也让华为的资源协调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否则,不同的产品同时进入开发阶段的话,资源肯定会不够。另外,ipd在开发过程中为华为第一次引进了“异步开发”的概念。异步开发的意思是指把不同层次的技术或者产品部件拆开来,按照先大后小、先平台再专业的顺序,在不同的时间由不同的人员进行开发。这样一方面可以错开资源投入的时间,而且更重要的是,每一层从上一层汲取的技术都已经是一个比较成型的技术了。由于这种流程实际上很好地使用了并行工程的思想,它比华为原来串行研发流程的效率要高很多。
其实,这种并行思想是一直贯穿在ipd之中的。比如前面提到的跨部门团队和多决策点都是一种并行工程。通过他们,许多以前必须要用串行方式--研发交给生产,生产再交给市场--来完成的,产品转化为利润所必需的各部门磨合过程,都被融合到了开发之中。这样,时间成本也被大大降低。
从某种程度上讲,ipd给华为带来的应该不仅仅是研发的科学化。在ipd当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想让它能够真正被全面地实施起来,整个企业从结构到文化都要随之进行相当大的变化。换句话说就是,华为研发体系的改良只是一个“线头”,顺着它,华为不得不进行相应改变的东西还会有一大串。
任正非对这一点似乎看得很清楚,他把ipd放在华为10年改良计划的最前面就很说明问题。在ipd的后面,华为的人力资源管理和薪酬体系、客户关系管理、i/t战略规划、组织变革和成本核算/财务预算等等,都已经与国外相应的专业企业签订了“医疗合同”。
据说,任正非在公司干部会上还说过这样的话:“5年之内不许你们幼稚创新,顾问们说什么,用什么样的方法,即便认为他不合理也不许你们动。5年之后,把人家的系统用好了,我可以授权你们进行最局部的改动。至于进行结构性改动,那是10年之后的事情。”这就是任正非又一个有名的理论:在引进新管理体系的时候,要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
有意思的是,其实在1997年的时候华为公司已经在尝试进行研发体制改革了。甚至还曾经专门找人去收集过类似ipd这种研发管理方面的资料,让公司高层一次一次地学习,然后也尝试着自己去做改革。其实,这也是任正非多年来在华为管理风格的一种体现(以前很多次局部管理改良都是这么做的)。不过一年以后,他能够放弃自己一贯坚持的“有华为特色的管理制度”,而转向坚定不移地引进全套的国外管理系统,这里面让人回味的东西就很多。
如果说华为闯进宽带ip技术领域是凭借“做国际一流企业”这个理想,那么当这个理想变成现实的目标的时候,华为也真正看清楚了要“做国际一流企业”自己的差距有多大。这种由于缺乏资源而主动显现的,或者是在与人家对比中被动暴露的问题,显然集中地体现在了研发管理之上。在解决研发体系科学化的同时,华为上上下下不少连带的问题也终于摆脱了“偏方治大病”的观念,吃上了“进口药”。虽然还不知道“药效”如何,但是,这种观念的转变已经是一大进步了。
从“人治”到“法治”
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的成长其实是一个危机与消解危机的渐进循环,而所谓的企业发展阶段其实也就是危机性质阶段性变化的体现。1995年以前,华为的核心目标是通过程控交换机创立一个足够大的拥有自有技术的民营通信企业,它的主要危机是生存危机。而1995年以后,华为在国内通信站住了脚跟,它的核心目标已经变成了持续稳定发展、尽可能的向技术领先型企业靠拢。这时候,扩展新的技术方向,作为主要危机之一,已经成为了华为必须去做的一件事情。所以从1995年到现在,是华为公司摸索着打开宽带ip技术大门的5年,也是它真正从创业阶段走向发展阶段过渡性的5年。而且,这两个过程并不是因为巧合才重合在一起的。
在这5年的时间里,华为的企业性格在不知不觉之间似乎经历了很大的改变,而这种改变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从《华为基本法》到ipd的变化过程之中。1996年拟定《华为基本法》的时候,恰好是华为从创业阶段向发展阶段过渡的时候。企业创业时的思想是勇猛,但是发展的思想主要是稳重和持续。《华为基本法》的出台,也主要就是要为华为这个从成立到当时一直没有踩过“刹车”的企业增加稳重和明确未来的方向。
“华为的追求是在电子信息领域实现顾客的梦想,并依靠点点滴滴、锲而不舍地艰苦追求,使我们成为世界级领先企业。”
“为了使华为成为世界一流的设备供应商,我们将永不进入信息服务业。通过无依赖的市场压力传递,使内部机制永远处于激活状态。”
这两条写在《华为基本法》最前面的纲领,有人说实际上是任正非写给自己看的。仔细想想似乎也不无道理。其实整个《华为基本法》原本也不是写给员工的,不少华为员工也都坦言自己确实也读不太懂。应该说《基本法》提供的更像是一套哲学理念,一种企业价值观。国内民营企业的高层可以做到这样“自勉”,已经堪称了不起。
不过,虽然《基本法》体现了不少对企业发展阶段的思考,但是很多人都觉得《基本法》似乎带有比较明显的决策者个人理念的色彩。而像国外的一些公司,很难在企业发展里面看到某一个人起的作用特别强,更多的可能是一个团队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实,那时候任正非并不是想突出个人思想,恰恰相反,他很可能是希望淡化自己的个人思想,把华为依靠自己的人治变成依据《基本法》的法治。然而,虽然《基本法》上上下下在企业不同管理层次分了几十条,但是它提供的只能是一种政策性的指导,在真正日常的企业运作之中,华为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并没有实现。
好在任正非有一点非常的明智:虽然他希望以自己的思想聚集一群人向一个目标迈进,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完善和验证自己的思想。但是他在潜意识里面一直在努力摆脱“舵手”的形象。在《基本法》之外,他这几年来并没有中断企业法治化的进程。比如他一直强调的民主制度和委员会制度,就是为了在各个企业运作层中体现集体领导,而不是个人领导。再比如华为近年来层出不穷的各种“怪异”的基层管理制度等等也是出于一样的目的。只不过,给人的感觉似乎是建立的法治体系多少有点“家法”的性质。
应该说,正是这几年在网络技术上面与众多国际上强大对手的交锋,以及在突入信息产业后与真正的it企业之间的交流,才大大加快了华为的“法治”速度。以ipd为首的一批国外成功管理体系个个切中华为的“要害”,这使得华为一下子发现直接“拿来并且用好”原来也是一种了不起的创新。而且,它们的导入对华为和任正非来说似乎也都是一种解脱。从此,华为可以在有自己特色的企业价值观的指导下,通过与国际一流企业一样的管理运作来进入稳步发展阶段。这样,任正非和《华为基本法》也才会发挥自己最大的正效应。同时也让任正非多年来在华为实行“法治”的愿望得以不折不扣地实现。
可以说,ipd和其他国外成功管理体系的引入,标志着华为发展阶段的真正开始。华为的过渡阶段以很“土”的《基本法》起头,用很“洋”的企业管理体系的建立收尾。这对华为来说几乎是一个脱胎换骨的过程。不过,在向“国际一流厂商”迈进的过程中,这却也是非常关键的一大步。
在采访的过程中,任正非曾经说过一句很值得回味的话:“我们在自己的家门口就遇到了最激烈的国际竞争,知道了什么才是世界先进。我们是在竞争中学会了竞争的规则、也学会了如何去赢得竞争。”对此我们可以理解为:华为被逼到那份儿上了,许多东西也就不得不学会了,许多习惯也就不得不去修改了。所以说,华为在这过渡性的5年里面最大的收获,恐怕就是找到了一个竞争激烈、高手云集,并且让自己可以继续精神高度紧张的业务领域。在这里,华为确实学到了不少的东西。
其实,不论是业务发展的一小步还是企业管理标准化的一大步,都只不过是华为走向成熟的一种外在表现。真正关键的是,华为在做到100多亿的时候还可以让自己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态,保持不惜“大乱”以求得“大治”的胆量。
如果华为从国家级到国际级的跨越过程中真的也可以“超常规发展”,这一点将是最根本的动力源泉。
不过,有人曾经戏称华为的“超常规发展”是一场1赔100的“赌博”,虽然赔率很高,但是毕竟输比赢要更容易一些。华为现在的对手不是像朗讯那样实力强劲的“中年壮汉”,就是像cisco这样如日中天的“杰出青年”,而且还要加上国外不断冒出各种各样的“天才少年”。对华为这么一个在资本上离富裕、在技术上离领先都还相差很远的企业来说,想要跟上人家的节奏而不搞乱了自己,原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也似乎注定了,华为今后跌宕起伏的故事还会很多。
精选华为成功经验总结(案例19篇)篇十三
但斌先生自1992年开始证券研究与投资生涯,长期致力于股票的基础研究,对投资哲学有着深入思考,对投资组合的战略管理和风险管理技术有长期实践,擅长把握上市公司内在价值投资。
但斌先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历任君安证券研究员、大鹏证券资产管理部首席投资经理,并于初创建深圳市东方港湾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但斌先生中出版《时间的玫瑰--但斌投资札记》一书,被评为年度最畅销经济类书刊之一。分别在2007、入选value杂志和《投资之道》(中信出版社)的全球杰出华人投资者。3月,作为中国八大私募基金经理代表之一,两会期间接受央视财经频道《市场分析室》邀请,阐述投资理念及20投资机会。年4月,被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聘任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专业委员会15位委员之一。
但斌先生自1992年开始证券研究与投资生涯,长期致力于股票的基础研究,对投资哲学有着深入思考,对投资组合的战略管理和风险管理技术有长期实践,擅长把握上市公司内在价值投资。
但斌先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历任君安证券研究员、大鹏证券资产管理部首席投资经理,并于20初创建深圳市东方港湾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但斌先生2007中出版《时间的玫瑰--但斌投资札记》一书,被评为20年度最畅销经济类书刊之一。分别在2007、20入选value杂志和《投资之道》(中信出版社)的全球杰出华人投资者。2015年3月,作为中国八大私募基金经理代表之一,两会期间接受央视财经频道《市场分析室》邀请,阐述投资理念及2015年投资机会。2015年4月,被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聘任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专业委员会15位委员之一。
个人经历。
1967年生于浙江东阳敦和堂18号,三岁随父母到河南开封化肥厂支援内地建设。
1986年在河南大学读体育专业,主修体育理论。在国家级体育学术刊物《武汉体院学报》上发表“体育地理学探析”一文,首次在国内提出体育地理学的概念。毕业后本应留校任教,却因某些原因,无法就业。
1990年大学毕业,在开封化肥厂供水车间当一名钳工。
1992年到深圳,开始接触股票、学习投资,后担任证券分析师,逐渐走上证券期货研究与投资之路。曾任君安证券与国泰君安证券《财经快讯》主笔、大鹏证券资产管理管理公司首席投资经理。
1993年后,投资股票和国债期货,遭遇四次重大挫折。投资方法逐渐由技术分析转变为价值投资。
在全球股灾背景下,投资香港股市,盈利近五倍。在香港的投资经历坚定了其投资理念--要选最好的企业投资。
5元买入万科、23元买入贵州茅台、12元买入烟台万华、9元买入招商银行等杰出企业的股票,之后持续买入,至今获益丰厚。
年3月成立东方港湾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管理资金达20亿,实现1800%的投资收益率。平安·东方港湾马拉松信托自2007年2月28日成立到8月24日,累计净值增长率达86.7%,在众多同期发售的信托产品中名列前茅。
2007年出版个人专著《时间的玫瑰--但斌投资札记》,阐述中国股市黄金时代的投资哲学。
a股市场大幅下跌的背景下,但斌管理的“平安信托-东方港湾马拉松信托计划”依旧采取坚持重仓策略,单位净值从高峰时后的2.0266元最低跌至0.6136元。这是很正常的!因为按但总的理念就是坚持!坚决不做波段。所以结果出来时,我们反而很开心。至少现在但总言行做到一致,说明他是值得信赖的、稳重的人.对于这样一名合格的马拉松选手,我们不应该在100米处(周排名)1000米处(月排名)10000米(年排名)处去评价但总短期成绩?加入任何比短期业绩的国内外基金评级游戏是无意,那是兔子的游戏。
我们从不与市场指数进行短期赛跑,我们只有长期绝对收益的概念。我们一直认为,投资是孤独的乌龟跟时间竞赛。
4月3日的东方港湾净值-15.92%,但斌仍在坚守。。。
目前自称为“复制巴菲特最成功的中国人”
精选华为成功经验总结(案例19篇)篇十四
成本永远是产品绕不过的一个问题,手机的成本可以分为几个方面,概括来说包括软硬件成本,研发和管理成本,营销成本。软硬件成本包括芯片、制造、软件和专利授权等,华为在芯片自研、专利互授权或者专利收费后,将得到很大程度的降低。今年全球一亿智能机的出货量目标一旦达成,哪怕只达成8000万,后续成本还会进一步降低。这些是小的厂商做不到的。
总结:华为手机从自主研发的处理器,逐步占据产业链的顶端,配合其不断创新进取的精神,还有在市场进行的有针对性的产品细分,这样可以让更多的用户得到最好的体验,还可以不断地壮大华为自身的实力。而华为公司在移动端做的不仅仅是这些,还有像功能众多的华为荣耀立方、电视盒子甚至现在和创维合作的电视等等都是华为不断进步,不断创新结果;此外华为还通过公司强大的软硬件实力、资源整合、开放云端等等一系列的创新操作,为用户提供更好的软硬件产品。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精选华为成功经验总结(案例19篇)篇十五
今年我担九xx班的英语教学。由于教学经验颇浅,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易接受,这是很容易碰钉子的。在上课前要了解清楚学生的实际情况。
一方面,农村的学生英语听、说的能力相对较弱,授课采用较深的全英教学,同学们较难适应。另一方面,xx班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就照顾不到整体,而xx班的同学比较沉静,虽然差生比例大,但中等生也有一小部分,我备课时也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比较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使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教具,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相反,我没有认真备课的时候,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好,与此相比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特别是对英语这门学生不甚熟悉并感到困难的外语来说至关重要。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
英语是一门外语,对学生而言,既生疏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英语,就要让学生喜爱英语,让他们对英语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关于英美国家的文化,生活故事,让他们更了解英语,更喜欢学习英语。因为只有英语水平提高,他们才能达到交异国笔友的目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同学们的英语写作能力,对成绩优秀的同学很有好处。因为英语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
英语是语言。因此,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在早读时,我坚持下班了解早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即时消化。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强硬背诵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能力。期中考和期末考是考察每位同学在本学期的学习成果,因此应该予以重视。考试前进行有系统的复习,考试后进行学科总结。在中段考后的时间里,我把力量主要集中在两班的差生辅导上,特别是xx班,以缩短差距。另外,还发现学生的综合能力不够强,所以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让学生轻松学,容易掌握。而期考结果证明,适当辅导后进生对班的整体发展有很大帮助。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种考验。无论成绩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两班的英语水平。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前辈学习,争取让学生的成绩有所提高。
精选华为成功经验总结(案例19篇)篇十六
我认为华为打造自己的营销铁军主要有五招:第一招:塑造“狼性”与“做实”企业文化;第二招,选择良才;第三招,魔鬼培训;第四招,制度化用人;第五招,有效激励。下文就进行一一分解。
第一招:塑造“狼性”与“做实”企业文化。
华为是一个巨大的集体,目前员工16万人万余人,其中市场人员占33%,而且素质非常之高,85%以上都是名牌大学的本科以上毕业生。具体人力资源分布如:图1。
26年来,华为取得的业绩是骄人的,销售收入2202亿元、净利润154亿元,在中国企业史上可谓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例子。华为需要依赖一种精神把这样的一个巨大而高素质的团队团结起来,而且使企业充满活力。华为找到的因素就是团队精神——狼性。
华为团队精神的核心就是互助。华为非常崇尚“狼”,而狼有三种特性:其一,有良好的嗅觉;其二,反应敏捷;其三,发现猎物集体攻击。华为认为狼是企业学习的榜样,要向狼学习“狼性”,狼性永远不会过时。
华为的“狼性”不是天生的。现代社会把员工的团队合作精神的问题留给了企业,企业只有解决好了才能获得生存、发展的机会。华为对狼性的执着是外人难以理解的。
“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是华为狼性的体现。在华为,对这种狼性的训练是无时无刻不存在的,一向低调的华为时时刻刻把内部员工的神经绷紧。从《华为的冬天》到《华为的红旗还能打多久?》无不流露出华为的忧患意识,而对未来的担忧就要求团队团结,不能丢失狼性。华为人认为只有这样,华为才能找到冬天的棉袄。
华为的管理模式是矩阵式管理模式,矩阵式管理要求企业内部的各个职能部门相互配合,通过互助网络,任何问题都能做出迅速的反应。不然就会暴露出矩阵式管理最大的弱点:多头管理,职责不清。而华为销售人员在相互配合方面效率之高让客户惊叹,让对手心寒,因为华为从签合同到实际供货只要四天的时间。
华为接待客户的能力更是让一家国际知名日本的电子企业领袖在参观华为后震惊,认为华为的接待水平是“世界一流”的。华为的客户关系在华为被总结为“一五一工程”——一支队伍、五个手段、一个资料库,其中五个手段是“参观公司、参观样板店、现场会、技术交流、管理和经营研究”。对客户的服务在华为是一个系统,华为几乎所有部门都会参与进来,假设没有团队精神不可想象一个完整的客户服务流程能够顺利完成。
狼性是华为营销团队的团队精神,这种精神是很抽象的,而且也是很容易扭曲的,这就需要有一种保障机制,使得狼性既可以正本清源地保留,这种保障机制就是华为的企业文化。
精选华为成功经验总结(案例19篇)篇十七
*年进入*市场,至今已承揽了x项工程,每个工程我都有参与,包括各工程的招投标及备案,工程实施后与当地各主管部门、各职能部门的协调处理等工作。其中,我深入施工现场,呆在施工一线干过的工程有*个(即工程、工程、工程),在各工程实施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管理上的问题,现在,我不针对某一个具体工程,从参与管理过程中得到的经验做出如下总结,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
1.明确严格的合同关系。
合同的每一条款都要严密,防止施工过程中会出现扯皮,争执的问题,分包队伍进场前必须签订合同,否则不能进场。公司各科室、现场管理人员要依职责做好合同会签。符合实际情况并有利于管理的附加条款,要上报审核。
2.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确保政令畅通。
各个分包队伍一开始比较听话,守规矩,但随着时间推移,大家相互熟悉了,就会有一种熟人好办事的想法,有什么问题、违反了什么、说几句好话就可以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严格各项管理制度,确保政令畅通,从一开始就抓严管严,不能有任何松懈,一旦放松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以后再去做同样的要求,他就会有种不以为然的想法,使整个管理过程越来越松,越来越差,分包队伍什么都不听,不再服从,有很多队伍到时不听指挥,不服从现场管理人员的安排和要求,只知道要钱,不服从管理。现场管理人员反映管不了,不好管,这就要求我们各部门的管理人员严格执行各项管理规定,不要轻易放松。同时,要求分包队伍在申请资金时有我方技术、材料、安全、质检等现场管理人员的签字,证明已满足了我们的各项管理要求,才能进行支付,这样才能给我们现场管理人员创造条件,同时对现场管理人员也是一种责任和压力,才能进行有效管理。项目经理要严把这道关口,不然下面的职工很难去管。
3.严格过程控制,加大配合力度。
市场上没有那一个队伍会亏着本给你干活,都要赚钱,只是赚多少而已;严格禁止分包队伍在工地上偷工减料行为,项目部要加强工程项目的过程控制,特别是隐蔽工程。如果材料由我方提供,但过程出现丢失、浪费,必将出现材料不够使用,劳务队伍用偷工减料来避免项目部对其扣款,最后造成质量问题还要我们自己来处理。到时,项目部除现场控制外,也可以通过计价、资金的拔付诸方面来控制。
加强过程控制的同时,还应加强对分包队伍的协调、支持他们工作,让队伍要挣到钱,做到合理的施工组织,确保进度,缩短工期来实现目标。给双方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同时项目部对分包队伍管理要讲究方式方法,工作上严要求、多支持,通过给对方创造良好的施工条件及和谐的过程配合,必将得到对方的尊重和认可,在施工中对方才会服从我们的管理和要求。若一味要求别人,不给别人解决问题,甚至刁难对方,从而产生反感和对立情绪,影响双方的工作关系,各种问题随之而来。
4.预防和杜绝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强调施工总承包企业对所承包工程项目的农民工工资支付负总责;要求在工程建设领域坚持先签订劳动合同后进场施工,全面实行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制度;推行银行代发工资制度,鼓励实行分包企业农民工工资委托施工总承包企业直接代发的办法。
为提高企业信誉度,提升项目分包管理能力,规避管控风险,有效防范和杜绝了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建议把农民工工资发放和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按结算款的相应比例扣除)写入施工分包合同中,或针对农民工工资发放事宜单独出具书面承诺书作为合同附件。同时,个人建议对工资发放进行全过程跟踪、监督,并保留影像资料,规避管控风险。
5.加强班子和职工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无论再好的管理模式,最终还得由人去落实,落实得好,管理就好。首先,加强分公司/项目部的自身班子的建设,大家出门在外干事创业都不容易,天南海北地凑在一起都是缘分,作为一个集体,团结是最重要的,不管遇到什么事、什么困难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相信没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最怕一个项目部里的管理人员干的干、闲的闲、有什么问题相互推诿、相互指责,那么这个项目部怎么带领职工、职工怎么看这个项目部?同时,分包队伍也会觉得这个集体好欺负,有机可乘,这就要求我们所有成员必须团结一致,互相支持和理解,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廉洁自律,在生活上互相关心,做到言行一致,才能保证政令畅通。通过班子自身的带头作用,带动全体职工在各自的岗位尽职尽责干好每一项工作。
抓班子建设,还要抓好职工的队伍建设,*项目的规模很大,只靠班子成员是管不过来的,也管不好的,只要通过全体职工齐抓共管,才能实现项目管理的良性运行。对于我们很多管理人员来说,都有责任心,但没有管理尺度和标准。这就要求我们项目开展后,在实施过程中要多交待、多说明,让每一位职工知道要干什么、要管什么,怎么干、怎么管,相信我们的人员是可以干好很多工作的。对我们中的年轻工程技术人员,尽管也有了几年的工作经验,但理想和现实总有一定的差距,对待他们要用感情、用事业、用待遇留住他们、来激发他们的工作激情,给他们创造工作的平台。在工作上要多关心他们的业务学习,对不懂的地方要多教,要大胆使用,让他们尽可能的展示自己,让他们感到有成就感,才会热爱自己的工作,才会努力去工作。
6.对分包队伍的管理,经济奖惩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因合作管理的模式,以前工程施工中,对分包队伍罚款这一管理手段用到的较少。建议分包队伍在各项制度措施落实不到位的情况下,责令其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或拒不执行时,处以相应的罚款,处理力度大了,总会有作用的。当然,罚款不是目的,让分包单位服从我们的管理才是根本。
以上总结和建议仅供领导和同事参考,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批评指正。
精选华为成功经验总结(案例19篇)篇十八
我不知道中国几千万股民中,有多少人关心大盘,至少我认识的人里头,没有几个。我经常看到散户朋友(包括中户甚至大户)在电脑前研究日线、分时线,看macd、kdj、rsi,什么m顶、w底、三浪四浪、资金密集,1000多支股票筛一遍又滤一遍,无微不至,其诚可嘉,却很少有人用这样的耐心去分析大盘,散户朋友总是等买了股票被套后,才临时抱佛脚加一厢情愿地盼望大盘上涨,好把他解放出来。
脱开大盘分析个股,不是本末倒置是什么呢?我见过某些电视台的操盘比赛,里面的选手往往豪情万丈,动不动宣称“不重大盘重个股”,大盘下跌时也从不停止操作,到头来死得有多难看,你可想而知了。
反正我是没有那本事的,从我开始赚钱的时候起,我就没有逆市操作过;反过来说,从我不逆市操作起,我就开始赚钱了。股市比的是谋略,不靠斗狠逞能,有些人,比如电视操盘比赛里的悍将,勇则勇矣,却往往虑事不周。他们很推崇“无限风光在险峰”,也很膜拜“福贵险中求”,似乎只有刀口舔血才是真本事,其实,《孙子兵法》里说:“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这段文章的意思是,真正会打仗的英雄,不见得很聪明,也不见得很勇猛,因为他每一次打仗都处于必胜地位,还没开打,敌人已经必败无疑了,一场战争下来,赢得很轻松,既没有血腥惨烈的镜头,也不见指挥官有什么精彩表演,所以说真正会打仗的人,总是先赢定了再打;而不会打仗的人,却是先打起来再求天保佑。
《孙子兵法》还说:“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先处在不可能被敌人打败的位置,再等待敌人露出破绽被我打败。股市里,真正的炒家从不追涨杀跌,他们总是埋伏在低位,而且是大盘的低位,主力要么走平,要么抬轿,反正不可能走低;而他要么小赚,要么大赚,反正不会亏损。与此正好相反,大多数散户朋友却往往很勇敢地高位买进,输赢的几率各占50%,一买进去就靠祈祷过日子。
经常听人说:“我怎么判断行情好坏呢?我怎么能预测行情会怎么走?明明看着像底,买进,那股票却一如继往飞流直下,害我深度套牢;或者好不容易买对一次,明明看着像到顶了,赶紧小富即安获利出局,谁知它快马加鞭势如破竹,害我眼看着黑马奔腾却只闻到马腥。”大家都知道,巴菲特对预测股价走势是很不感冒的,我虽然炒短线,我也认为预测走势没有意义,因为明天(下周、下月)会发生什么事情,会有什么突发事件,你根本不可能未卜先知。作为散户,只需在该买进时买进,该卖出时卖出就够了,没有必要预测。
我们刚才已经谈到,大盘上涨时,十之八九的股票会跟着涨,区别只在涨幅大小而已。你看我手上这三张表格,从10月29日起到今天7月31日,9个月,185个工作日,8次行情,行情时间82天,大盘累计涨幅超过40,而在实际操作中,基数会越来越大,累计涨幅甚至超过70%!刚才已经讲过,大盘上涨时,十之八九的股票会上涨,我既然看准了大盘,选一只与大盘同步的股票就太容易了,具体地说,只要买到近期比较活跃的股票,一轮行情下来,它的涨幅往往大于大盘。
也由于十之八九的股票与大盘同步,所以只要大盘没有出现卖出信号,个股在上涨过程中不论怎么上窜下跳,我都心安理得,冷眼旁观;等大盘出现卖出信号时,我再毫不犹豫地卖出。我可能早卖一天,也可能晚卖一天,但我中途不会心惊肉跳,不会被摔下马,也不会温水煮蛙,死到临头还做美梦。
很抱歉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不可能公布我的选股方法,如果真想了解我怎么选股,那就是:我长年累月只观察和分析八支股票。1000多支股票好比一个团的编制,如果你把自己当团长,你就不可能预知哪个士兵明天会开小差;而只把自己当班长,手下只有区区几个兵,哪个士兵会开小差就心中有数了。选股时间与持股时间常常成正比的,用三秒钟发热的头脑选中的股票,上涨时间往往也只有三秒钟;而用一个月时间选出的股票,上涨的时间可能长达一年。还有个故事说,某人画一幅画只需一天,卖出它却要一年;后来倒过来,画一幅画用一年,卖出它就只需一天。同样道理。
选中股票后怎么交易呢?我的做法是:建仓时,多花一点钱主动买进;出货时,少赚一点钱主动卖出。一句话,永远掌握主动权。
有一句股谚:“识大方向赚大钱,识小方向赚小钱”,想在股市里长久地活下去就必须识别大方向,所以我把自己看盘的方法命名为“999大方向”。我今天拿出来给你看,是希望尽可能多的朋友学会看大盘,从此心平气和,顺势而为,大赚也可,小赚也可,不赚也可,反正不要再赔钱了。
——炒股可以说是最刺激的游戏,当你有机会进入这个游戏中时,一定要在心理上准备好——不要怕,也不要悔!
——在玩炒股这个游戏之前,一定要先搞清游戏的规则,炒股说到底是一个概率的游戏,是一个心理的竞技场,一定要摸清对方的心理。
——小偷的本事不在偷,而在于危急的时候怎么逃。炒股的成败不在于怎样买,关键在于如何卖!
我们对买点进行了简单分类,形态转折期的买点、形态整合期的买点、及形态攻击期的买点。同时提示股友从关注阳线买点,到关注阴线买点,同时老乐提示股友,关注阴线买点也并非就买在阴线上,可能是在阴线买进,也可能是买在随后的第一根阳线上,具体要根据大盘总体背景作综合性评估。其核心仍离不开老乐一直强调的----先大盘、再板块、再个股的总体思路,大盘是做个股的基础条件,离开这个条件,则每一次的短线操作的不确定性会大大提高。
是三连阴回打30天均线。
两均会师实战买点。
10天线与30天线的一次金叉动作,虽然此时的30天线对股价的上涨还持反对态度,但10天线的顽强上移,加之k线站上了30天线,双向去做30天线的思想政治工作,至少在10天线与30天线关键的“两均会师”的形态点上,是有重要关注价值的。
超短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不参与任何级别的盘整,只要失去攻击,就会择机离场,
老乐在这里对于止损的认识提示几点,第一、我们无法找到尽善尽美的止损方法,止损之后再涨起来,一是说明我们的进场点还不够精准,需要进一步提高,二是止损是保护自己现在不受更大损失,至于止损之后是涨还是跌则不是我们重点考虑的要素。
如果我们在重要均线埋伏,则会被空头全歼,以此幅图形来同时提示股友,股市的风险无处不在。有时仅仅是多幻想一两天,灾难就会降临。老乐的操作思想首先是强调对风险的防范,必需做到“永不大亏”,这一点要做到也并非易事。老乐提供一个赢家公式来跟股友们一起分享吧----永不大亏+小赢胜过小亏+偶有大赢=财富的稳定增长。
精选华为成功经验总结(案例19篇)篇十九
炒股是老行业。在华尔街,一百年前流行的是火车股、钢铁股,接着流行收音机股、电视机股,今天流行的是电脑股、网络股。每种股票的兴起都代表了新的行业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在这千变万化的股市历史万象中,惟一不变的是股票的运动规律。和百年前甚至更早时期的先辈一样,现代人有着同样的贪婪、恐惧和希望,一样在亏损时不肯割肉,一样满足于小利而在股票的牛市中途退席。当年的股市充满小道消息,今天的股市还是充满小道消息;当年有公司做假账,今天也有公司做假帐。
几百年来,炒股行的先辈们用他们的经验写下了一条条的家训——想在这行生存和成功所必须遵循的原则。这些原则,一百年前适用,今天适用,一百年后一样适用,因为人性不会改变。
华尔街一代新人换旧人,每人都希望他的存在能在历史上留下一笔,各种各样的格言警句如恒河沙数。令我惊奇的是,华尔街在近半个世纪已没有出现新的“家训”。有人出了些新的规则,仔细读之,只不过用新文字把老的家训重述而已,换汤不换药。
第一节华尔街的家训。
要把所有的华尔街家训都写出来起码要有两百页的篇幅,其中大部分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我在这里将实践中证明最为重要的规矩整理出来。这些规矩已由我的实际操作证明可以遵循且行为有效,希望读者们能牢牢记住它们。
止损,止损,止损!
我不知道该怎样强调这两字的重要,我也不知还能怎么解释这两个字,这是炒股行的最高行为准则。你如果觉得自己实在没法以比进价更低的价钱卖出手中的股票,那就赶快退出这行吧!你在这行没有任何生存的机会。最后割一次肉,痛一次,你还能剩几块钱替儿子买奶粉。
分散风险。
做这行需要有赌性,但不能做赌徒。如果你在这行玩刺激,手手下大注,梦想快快发财,那你迟早翻船说再见,而且速度会较你想像快得多。你有十次好运,第十一次好运不见得会落在你头上。记住:你只能承担计算过的风险,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把手头的资本分成五至十份,在你认为至少有1:3的风险报酬比率时把其中的一份入市,同时牢记止损的最高生存原则,长期下来,不赚钱都难。新手的错误是太急着赚钱,手手都要豪赌,恨不得明天就成为亿万富翁。中国“财不入急门”的古训,在这行真可以说是字字玑珠。
避免买太多股票。
问问自己能记住几个电话号码?普通人是100个,你呢?手头股票太多时,产生的结果就是注意力分散,失去对单独股票的感觉。我一直强调,你必须随时具备股票运动是否正常的感觉,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控制进出场的时机。买一大堆类别不同的股票,恨不得挂牌的股票每只都买一些,是新手的典型错误,因为注意力将因此分散。将注意力集中在三至五只最有潜力的股票,随着经验的增加,逐渐将留意的股票增加到十至十五只。我自己的极限是二十只股票。读者可以试试自己的极限何在?但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超出自己的极限。
有疑问的时候,离场!
这是条很容易明白但很不容易做到的规则。很多时候,你根本就对股票的走势失去感觉,你不知它要往上爬还是朝下跌,你也搞不清它处在升势还是跌势。此时,你的最佳选择就是离场!离场不是说不炒股了,而是别碰这只股票。如果手头有这只股票,卖掉!手头没有,别买!我们已经明了久赌能赢的技巧在于每次下注,你的获胜概率必须超过50%,只要你手头还拥有没有感觉的股票,表示你还未将赌注从赌台撤回来。当你不知这只股票的走势,你的赢面只剩下50%。专业赌徒决不会在这时把赌注留在台面上。
别让“专业赌徒”四字吓坏你,每个生意人其实都是专业赌徒。你在学习成为炒股专家,对自己的要求要高一些。这时出现另一问题。炒过股的朋友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当我拥有某只股票的时候,我对它的感觉特别敏锐,股市每天算账,它让我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如果手中没拥有这只股票,我对它的注意力就不集中了。”我自己有同样的问题,我的处理方式就是只留下一点股票,如100股。如果亏了,我就将它当成买药的钱,权当我买了贴让注意力集中的药。
忘掉你的入场价。
坦白地讲,没有三五年的功力,交过厚厚的一大叠学费,要你忘掉进价是做不到的,但你必须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今天你手中拥有的股票,按你的经验,明天都应该会升。如果经验告诉你这只股票的运动不对了,明天可能会跌,那你把它留在手中干什么?这和你在什么价位进价有什么关系?之所以难以忘掉进价,这和人性中喜赚小便宜,决不愿吃小亏的天性有关。如果这只股票的价位已较你的进价为高,你脱手会很容易,因为你已赚了便宜。若低的话,你须面对“吃亏”的选择!普通人会找一百个“理由”再懒一会儿。朋友,“再懒一会”的价钱很高的。人很难改变自己的人性,那就试着忘掉进价吧!这样你就能专注于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别频繁交易。
我开始专职炒股的时候,每天不买或卖上一次就觉得自己没完成当天的工作。我以炒股为生,不炒不就是没事干?这可是我的工作啊!结果我为此付出了巨额的学费。
当经验累积到一定地步,你就会明白股市不是每天都有盈利机会的。你觉得不买不卖就没事干,缺少刺激,代价是每次出入场的手续费。除了手续费之外,每天买卖都带给你情绪的波动,冲散了冷静观察股市的注意力。可以这么说,在你留意跟踪的股票中,每天都有70%胜算的交易机会是骗人的。频繁交易常常是因为枯燥无聊。频繁交易不仅损失手续费,同时使交易的质量降低。
不要向下摊平。
犯了错,不是老老实实地认错,重新开始,抱着侥幸心理,向下摊平,把平均进价降低,希望股票小有反弹就能挽回损失,甚至赚钱。这是常人的想法和做法,在这行则是破产的捷径。英国的巴林银行就这样全了。上海石化在美国挂牌上市,1997年最高曾达到每股45美元。从45跌到35,很低了吧?是不是再补上20xx股?再跌到25美元,你准备怎么办?还往不往下摊?结果上海石化一路跌到每股10美元。作为股票投资人,这样的好戏只要上演一出,你就全部被套牢,等它升回45美元?或许有可能,但这是两年后还是二十年后才会发生的事则谁也说不清!如果永远不回去呢?这样被烫一次,你将不再有胆量继续炒股。假如幸运地市场给你一个解套的机会,你会马上套现把钱放在米缸里,还是天天摸到钱放心。再见了,又一位交了学费毕不了业的学股人。
不要向下摊也可用另一种说法:第一次入场后,纸面上没有利润的话不要加码。纸面有利润了,表示你第一次入场的判断正确,那么可以扩大战果,适当加注,否则你第一次入场的判断正确,那么可以扩大战果,适当加注,否则即刻止损离场,另寻机会。读者请静下心来思考一下为什么,道理其实很简单。
也许有人不服气,我已有十次向下摊平都摊对了,它确是解套良方。我真要羡慕你,你的运气比我好多了。但你还未告诉我你第十一次、第十五次的结果!你敢保证它们不会是王安电脑(王安电脑曾是美国第二大电脑公司,现已破产)?对炒股老手来讲,可以有很多例外。其中之一就是股票在升势时,任何点都是好的入场点,碰巧你一入场,股票开始正常下调,在下调结束回头的时候,你可以考虑再进点股,就算进价较你第一次进价为低也没有关系。这样做的思想基础不是为了解套,而是你“知道”股票的升势还在继续。只有将炒股武艺炼到“无招”地步的炒手才可以考虑这么做,没有三五年的经验莫谈。新手们谨请记住:不要向下摊平!
别让利润变成亏损。
这条规矩的意思是这样的:你10元一股进了1000股,现股票升到12元了,在纸面上,你已有20xx元的利润。这时要定好止损价,价格应在10元之上,比如说不10.5元或11元,不要再让股票跌回9元才止损。你如果炒过股,就会明白当股票从10元升到12元,却让它跌回9元,最后割肉止损,其感觉是多么令人懊恼。你会觉得自己太愚蠢了!任何时候你如果有自己蠢的感觉,你一定做错了什么!把止损点定在11元,卖掉时算算还赚到钱,这和在9元时不得不割肉的感觉肯定是不一样的。这还牵涉到炒股的第一要务:保本!在任何情况下,尽量保住你的本金。
有些读者会问:股价是12元,把止损点定在11.9元,这样不就能保证赚得更多,数钱时更开心吗?说得是不错,但实际上不能这么做。股票波动一毛钱的时间有时不用两分钟,一旦你出场了,股票可能一路冲到15元,你就失去赚大钱的机会了。把止损点定在10.5元或11元,你给股票10%左右的喘息空间,一只正常上升的股票,不会轻易跌10%的。
跟着股市走,别跟朋友走!
这条规矩的简单解释就是:别跟朋友买或卖,要按市场情况来买卖。我在交易大厅常常听到:“你今天进了什么股票?我想跟你进点”。每次听完我都觉得好笑,因为它总让我想起三个瞎子在前探路,随后一列跟着两位瞎子,三人排成一列。第一位瞎子就不管了,反正大家都看不见。而三位眼睛好的行人往往是排成一行走,你走你的,我走我的,还方便聊天,碰到石头水沟时大家各自知道怎么避开。他们也有一列走的时候,那时他们走的路一定是最通畅的。
朋友,下点功夫,研究股票的过动规律,学着选择买点和卖点。想跟朋友买卖不要紧,掂掂他是什么材料。喜欢你跟着的通常本身是瞎子,瞎子喜欢带路。
该卖股票的时候,要当机立断,千万别迟疑!
我在1994年11月2日的炒股日记上有这样一句话:xinc(股票交易符号),股数2千,进价17.25,升到23.50,没有在21.50卖出,今跌到16.25,蠢啊蠢!!!痛啊痛!!!
这是四年前的记录,我已记不清当时的具体情况,从上面的几句话,我知道自己新加坡将卖点定在21.50,当股票以23.50跌到21.50的时候,不知什么鬼原因使我迟疑,没有即时采取行动。在11月2日的时候,股票跌到16.25。我原保证8000美元的利润,现倒亏20xx美元。我痛呼蠢啊蠢。
股票波动从来花样百出,它在跌的时候,总会不时给你个小反弹,给你一线希望,让你觉得跌势已开始转头。股票重新下跌,你原来的希望破灭,准备割肉放弃时,它又来个小反弹,重新把你拴住。开始小小的损失,经过几个这样的来回,变成了大损失。这就是已学会“止损”的股友还会亏大钱的原因。
止损的概念不要只体现在你的本金上,也要包括利在内。10元买进1000股,花了10000元的本,升到15,你手头就有15000元了。别把5000元仅当成纸面利润,不信的话就把股票卖掉,存入银行,看看多出的5000元是真钱还是假钱。定好了出场价,当股票跌到这点时,不要幻想,不要期待,不要讲理由,即刻卖掉再说。
别将“股价很低了”当成买的理由,也别将“股价很高了”当成卖的理由!
我今天手里还有只股票,交易符号是ihni,公司开养老院。五年前它从15美元跌到5美元,我觉得股价很低了,花了5000美元进了1000股。现在的牌价是0.25美元。我的5000美元只剩下250美元。这只股票我一直没有止损,当年是“不肯”,今天我用它来提醒自己:“你永远不知股票会跌到多低!”因为人是很健忘的。
我发觉新手们特别喜欢买低价股,来请教我某只股票是否可买的朋友,他们选的股票大多是低价股。这低价是指股票从高价跌下来,如40美元跌到20美元。这样的想法或许是源自日常生活,衣服从40美元降价到20美元,那一定是偏宜了。把这样的习惯引伸到股票,自然而然地找“减价股票”。很不幸,你用选衣服的方法选股票,在这行就死定了。股票从40美元跌到20美元,通常都有它的内在原因,你用什么断定它不会继续往下跌呢?英文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别试着去接往下掉的刀子,它会把你的手扎得血淋淋的!所谓炒手,最重要的是跟势,股票从40美元跌到20美元,明显是跌势,你不能逆势而行。当然要是股票从40美元跌到10美元,现在又从10美元升到20美元,那就是两码事了。
一位新手在发现他买进的股票升了时,会很兴奋,也惴惴不安,生怕市场把好不容易借给的利润又收回去。成日脑海里盘旋的就是“股票是不是升到顶了”,“还是别贪了,快快卖吧”。这里要提醒读者的就是:别将“股价很高了”当成卖的理由,你永远不知股票会升多高。只要股票的升势正常,别离开这只股票。记住前面提到过的华尔街格言:截短亏损,让利润奔跑!
定好计划,按既定方针办。
入股时,认清你的风险和回报各是什么。若市场未按你预定的轨道运行时怎样应变?最好写下应变的策略。特别对新手而言,入市几天后,自己都记不起入股时是怎样想的。如果你的止损是10%,10元进货,升到15元,止损点就定在13.50元,没什么价钱好讲的,股票跌到13.50元就说再见。如果你的原计划是10元入股,15元卖出获利,那么股票升到15元时就坚决卖出,不要犹豫,虽然我强调在这行最好不要预定获利点,但你如果有这样的计划,就照做。股票行的方法实际上没有什么对或错,关键是你需要找到适合自己风险承受力的方法,且坚决按照这个方法去做。随着经验的增加,你会不断改变自己的方法,这就如螺旋一样,转了一圈,你似乎还在原位,但其实你已经高了一层。方法可以修改,也必须随着经验的积累而修改,重要的是在任何时候,都必须有个方法且用它来指导你的行动。
新手们最易犯的错误之一就是缺少计划。觉得这只股票跌了很低了或某人说这只股票好就买进。买进后怎么跟踪就茫无头绪了。什么情况下止损,什么情况下获利,一问三不知。你若也是其中一员,赶快学着定好自己的计划。股票学校的学费是很贵的。
市场从来不会错,你自己的想法常常是错的。
多少次,你拍着脑瓜子叫:“见鬼,无论从什么角度分析,这只股票都没有理由会跌的,它很快就会反弹。”我朋友来问股票,都会一条条列出他们的分析,最后认定这只股票升到顶了,那只股票跌到底了。我无法证明其对错,通常我只建议你若想买那就买吧,但若股票又跌了10%,即刻脱手。如果你想卖,那就卖吧,反正不卖你也睡不着。
华尔街很多著名的专家,在这条上都翻了跟斗。人一旦出了点名,名声就重于一切,他们认为股票要升,不升怎么办?结论自然是市场错了,市场还未体验到这只股票的价值。结果是专家们一个个从宝座上跌下来。这样的故事非常之多。越聪明的人,越容易自以为是。他们在生活中的决定通常正确的居多,有些是开始不对劲,但最终证明他们正确。但在股票行,或许最终他们确实是正确的,但在市场证明之前,他们可以早已剃光头回家了。不要自以为是,不要有虚荣心,按市场给你的信息来决定行动计划,一有不对即刻认错,这才是股市的长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