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是对优秀作品进行总结和评析后形成的一种样本性文本,对于写作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当我们面对写作任务时,范文范本可以作为参考和对比的对象,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并进行改进。
优秀石灰吟课堂小结(通用17篇)篇一
1、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新颖, 利用动画导课自然,生动,快速有效,形象直观。
2、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学生的表演调动了课堂气氛,课堂结构严谨,有层次,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能让学生用表演的形式来学习新课,真正做到了情景教学。通过学生表演,组织教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
3、课堂训练有系统,重点突出,落实到位,课堂容量大.
4、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与主动性,提高了课堂效率.分组和分层教学做的不错.
7、教师口语优美流畅;板书有条理,有特色;将所学结合实际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由学生通过听来规范口语发音;小组竞赛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8、教师语言有力,学生的课堂参与率高,能及时,注重知识的补充。
12、教师自身素质较高,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有序.
1、课件设计制作不够实用. 课件的字体太小,不够美观。不能很好的吸引学生。
2、课堂容量不够大.内容较少,学生练习强度应再加大一点。
3、建议学生参与面再大一点, 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鼓励他们学习英语的激情.提问范围再广一点,用的激情来调动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
4、教师缺乏激情。教师语言重复, 课堂用语不够简练. 在课堂上要多使用英语,加强课堂用语训练。多以师生互动来演示句型。多给学生一些鼓励的语言 ,在给学生指令时语言应再简洁一些,明确一些。
5、课堂上激烈的竞争让优秀学生大出风头。但机会面前,人人平等。老师应该有意识地多鼓励后进学生参与课堂,并能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注。
7、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素养,听说读写的能力应该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加强。教师的要求应该是高标准的,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8、未能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反馈校正不够及时。
优秀石灰吟课堂小结(通用17篇)篇二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认真落实新教体(20xx)2号、(20xx)5号文件、(20xx)4号明电要求,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探索有效教学模式,不断创新课堂教学,促进常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均衡提高,把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逐步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努力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现将我校的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培训情况做以简单小结。
我校成立了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领导组,由校长牵头带领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市局相关文件精神,领会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精髓,为开展活动做好前期的理论指导。
组长:贾建军
副组长:董向歌
成员:唐会霞史海霞李利平郭占芳董书宏
金保柱唐保成杨守锋张根才
结合上级会议精神,我校安排了如下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培训内容,要求全体教师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同时进行学习反思,每位教师都能积极认真地参加学习,书写学习笔记,认真书写学习心得体会等。
1.新教体(20xx)2号,新郑市教育体育局关于印发《新郑市教育体育局20xx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2.新教体(20xx)5号,新郑市教育体育局关于印发《新郑市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指导意见》的通知。
3.分课型构建教学模式的意义与关键。-----田宝宏
4.观音寺镇中心校关于开展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的意见。
我校要求全体教师在学习培训期间无辜不得缺席,实行会议签到制度,确保学习的整体性和有效性。全体教师在参加培训学习期间无一人次请假。
通过本次的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培训学习,为全体教师实现课堂教学创新,构建“道德”课堂,精心打造“一号工程”,努力让学生实现在共同基础上的个性发展,让教师实现在自我更新上的专业发展,让学校实现在均衡基础上的特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石,我校要以此次培训学习为契机,大力营造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的氛围,引导全体教师积极进行课题立项,认真实践,总结经验,以促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优秀石灰吟课堂小结(通用17篇)篇三
为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树立良好的教风及学风,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我校值周领导每日都要进行两次以上的课堂巡查。现将本学期第八周的巡查情况小结如下:
1教师没有迟到空堂、打手机、坐教的情况出现,没有体罚和变相体罚的行为。上课正点到达,很多老师能做到提前候课。师生互动较好,学习主动。在这方面做得最好的老师是李光忠老师。
2学生上课纪律总体很好,基本上没有大声喧哗,秩序混乱的情况。学生都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做,听讲较认真。在这方面做得较好的`是这方面做得最好的是五年级的学生。
1老师授课行为很规范,不接打手机。时刻课堂为重,以学生为主体。没有发现老师有体罚学生的现象,对待调皮学生,老师能耐心教导,细心引导。
2师生的互动较好,气氛活跃,学生的参与热情高。在课堂上积极地使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如李泽玉等老师。
1中个别教师的普通话有待加强,发音不够标准。
2.部分老师的课堂组织教学有待提高,这样才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1.强调普通话的重要性,加强教师普通话学习,努力提高教师的普通话水平。
2.有针对性的加强组织教学,需要提高的老师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并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和提高。学校进行传帮带的工作,让有经验的老教师对新教师的教学进行一对一的深入指导,帮助新教师提高。同时学校也要加强课堂教学的监督工作。
优秀石灰吟课堂小结(通用17篇)篇四
教了十几年的英语,但是在每一次的课堂教学中,我仍不断的在学习与积累着,努力的想使自己的教学走上更完善的道路。努力的在寻找着一条比较系统的,有序的教学方法。这条教学之路能够适应学生,促使他们喜爱英语,不让一人掉队;也能够适应教师,使之踏踏实实,有条不紊的付出并有一定的收获。
在聆听他人的课堂教学与感悟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在英语课堂上,非常关键的就是要让学生多说。不管能力强的、中等的、弱的,只要在课堂上多说,甚至抢着说,这样的学生进步是最大的。分析一下:
1、能说证明他在听。
2、能说证明他在记
3、能说证明他听懂了
所以,在设计课堂教学中,我很重视教学的课前准备,课堂中的言语的激励,提问的设计和课堂组织形式的变化,不止要让一群学生能说,应该是让全班学生都有说的欲望与机会。
我在课堂上从不吝啬自己的微笑和鼓励。有时候还会对他们翘起大拇指,来一句“great”。听得学生心花怒放。他们就再也不会怕开口了。对于有些胆小的学生我会微笑着说“don't be nervous"
最容易让人想到的是提问分层次,有易有难,让强的学生更强,又顾全大局。而这样说,实在太笼统。去思考一节课在一些环节中如何将提问进行分层次才是真正思考的关键。比如:在训练听力时,我对听辩单词这样简单的题目我就叫成绩差的学生回答,而对于比较长的句子我就点中等偏上的学生重复。这样每个学生都会觉得学有所得,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设计对话的环节,我将最主要要学习的句型制作在课件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能力的强弱来根据句型操练对话。短的,只需操练课件中的对话;长的,可以创设一个场景,模拟操练对话。
在每次的课堂教学中,我总会设计有一、两个学生操练的环节,比如:全班的talk about,学生间的dialogue,及操练句型等。因为我觉得课上学生间的交流是很重要的,既可以培养他们大胆说的习惯,也可以培养他们倾听的习惯,一举两得。但在实施中,我发现,能力强的学生喜欢跟能力强的学生操练。这样,能力弱的学生说的兴致也没了,而且更不愿说了。而把强的学生和弱的配在一起,强的又不愿意。于是,我动了好一会儿脑筋,试着让弱的学生加入,先听别人说,再试这和一方一起说。用此方法来调动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英语教学也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在过去的的教学生涯中我取得了一些成绩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仍然有很多值得思考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怎样才能将每一节课的环节设计的更合理,更有条理一些等。当然,在下学期中,我会在实践中解决我在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这些问题,以努力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优秀石灰吟课堂小结(通用17篇)篇五
课前先学:
1、搜集有关于谦的资料(老师也做适当的准备,可以准备一些书面资料)。
2、了解石灰的一些知识、石灰的原料,大概的生产过程等。
一、直接揭题。
1、我们今天将学习一首古诗:石灰吟(师板书课题)。
2、大家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吗?简介于谦。
(1)学生自己说一说。
(2)老师做适当小结、概括。
3、释题:
(1)看题目你觉得这是一首写什么的诗吗?
(2)理解“吟”(是一种文体,有赞扬、称颂的意思)。
(3)师小结:这也就是一首赞颂(石灰)的诗。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看看到底赞颂了石灰的什么?
二、读准古诗。
1、学生自由读一读,老师行间指导。
2、指名试读,老师、学生相机更正、强调。
3、齐读。
三、理解诗意、读懂古诗、读好古诗。
【1、2句: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1、小组交流。
2、师先重点指导“千锤万击”、“烈火焚烧”(主要表现了石灰的制造过程的艰辛、困难重重)。
3、指导“等闲”的意思(结合《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或者《满江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4、学生自由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
5、这两句是赞颂石灰的什么呢?读了这两句诗有何感受呢?(生自由说说)。
6、那我们应该如何读这两句诗呢?(指导朗读)。
【3、4句: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运用刚才理解诗句的方法,小组来交流一下这两句的意思。
2、学生自由说说,(相机说说这是赞扬石灰的什么?)。
3、我们再来读这两句诗(指导读一读)。
4、读好整首诗。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
(3)小组读——齐读。
四、深化古诗,升华情感。
1、你觉得作者仅仅是在赞扬石灰吗?(不是)那你觉得他是在写谁呢?(自己)。
2、透过这首诗我们一起来推测或者是说去猜想一下作者当时的心情或者他对人生的价值看法(据说写这首时他才7岁)(学生自由说说)。
3、这不得不让我们想起了一些人,谁呢?(指名说)。
4、这还让我们想起了一些关于生命意义的名言(学生说说)。
5、师做小结。
五、作业布置。
2、读读“千锤万击”“粉骨碎身”等词语,在到其它的诗句中找一找类似的出自诗文的成语。
优秀石灰吟课堂小结(通用17篇)篇六
为全面更好地开展我园的省级课题《幼儿园游戏与课程之间的整合》,有效深化课题研究工作,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同时,结合我园的教学特色,不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步伐,在第七周我园的课堂评优课如期展开,共评出2篇优秀公开课。此次评比活动,发现我们教师开课时存在一些问题,同时也发现了老师的闪光之处,现将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开课中的亮点:
1.赵洁、张玉霞两位老师的教学思路比较清晰,环节设计合理,目标达成度高。她们在教学活动中能采取不同的策略进行教学,效果较好。可见在此次评比中她们还是下了一定功夫的。其他老师有的活动也不错,但还存在一些或多或少的问题。从本次开课可以看出:大家基本上已经能够理解“整合”的含义。老师们能紧紧围绕我园的省级课题进行,设计了较有价值的渗透式数学案例,提高了各年龄段幼儿的数学兴趣及操作能力。也充分体现了我园教师对于游戏与课程整合这一领域的理解。
2.大部分老师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参与课堂教学。
3.在活动中,大多数老师都能不同程度地引导幼儿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做得较好,真正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作用,很好地做到了师幼互动,使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不足之处:
1.有的老师在教学中设置的内容多,教学活动的重、难点不够突出。
2.有的幼儿内向、不肯发言,教师应怎样引导他们愿意参与到活动中来呢?教师的提问能否吸引孩子?让他们乐意发言,养成良好的发言习惯,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3、要努力增强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亲和力,使幼儿能在公开课时,做到大方、自然、更加活跃而又能体现班级常规。(有些幼儿一兴奋就忽略了常规,出现插嘴、忙东西、讲话,思维不集中)
4、有的老师设计的活动很好,但在教学中缺乏激情,过于平淡,教师语言不严谨、不流畅、承上启下的语言运用不好,过快或过慢,导致这节课失败。
5、还有的老师在环节的设计上还不够新颖,创新意识不够。既然是公开课,就不能等同与于平时的课,就要下功夫,拿出自己最高的.水平。
这次活动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它更加明确了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优秀石灰吟课堂小结(通用17篇)篇七
师:简介作者于谦。请同学们通过课件来认识石灰。 。
师:同学们来读一读诗,注意读准字音,可以读出声音。谁愿意来? 。
(指名读) 。
师:现在小组的同学一起来交流交流,因为三人行,必有我师。 。
(生小组交流,理解诗中词语意思)。
师:指名学生朗读古诗,注意刚才所提醒的地方。 。
【过渡】读古诗不仅要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还要读出诗的节奏。 。
(师范读,请学生划出节奏) 。
石灰吟 。
(明)于谦 。
【过渡】读着读着,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画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画面吧。 。
师:从这两句你体会出什么? 生:石灰不怕困难的品质。 。
师:开采出来的石灰又被运到石灰窑里经受—— 生:烈火焚烧。 。
师:可是石灰石对“烈火焚烧”是怎样的态度呢? 生:若等闲。 。
(若等闲:好像一件平平常常的事情) (请生翻译一、二两句诗的大体意思) 。
师:那么,它害怕什么? 。
生:失去清白。(第四句诗:要留清白在人间。)。
生:合作交流翻译整首古诗。 。
(生自由读) (指名读) (齐读) 。
(指名学生读诗) 。
(全班同学齐读) 。
作业: 1.做巩固练习 。
2.背诵《石灰吟》,理解《石灰吟》的意思。
优秀石灰吟课堂小结(通用17篇)篇八
1.理解石灰的形象和特点,体会诗人的崇高品质,并自学《墨梅》。
3.了解诗人的生平与作品,感受诗人的伟大情怀。
3.学会以正确的节奏地诵读这两首古诗,并能根据自己的感悟读出诗歌的韵味。
4.创作诗歌书法作品。
教学过程。
师: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在你学过的古诗中,你最喜欢哪一首?来背诵给我们大伙和台下的老师听听。
生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师:我很想认识一下第一位发言的同学,老师送你几个词语,你是独占鳌头,当仁不让,一马当先,前无古人啊,这节课你的发言是前无古人。
生背诵《出塞》。
师:你虽然是第二个发言的同学,老师却要给你最高的赞许,因为你的朗诵实在是太精彩了。
生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师:巾帼不让须眉啊!
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两首》,先来学习其中的一首古诗,认识一位诗人。
生: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是一首赞美(母爱)的诗歌,那这个“吟”字就是什么意思呢?
生:吟是吟诵、赞美的意思。
(师板书:赞美)。
生:我想知道作者赞美石灰的什么?
师评价:孩子,你真会提问题。在黑板上板书?号。
生:我想知道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石灰?
孩子,你的问题非常的有价值,相机在黑板上写上第二个?号。
看来同学们都有相类似的疑问。是啊,石灰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让五百年前的于谦感动不已从而来吟诵赞美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探究你们想知道的答案。
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还是先从读课文开始吧!请同学们自由读两遍这首诗,注意把诗歌读准确,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把诗读通顺,用笔划分一下诗歌的节奏。开始读吧。
生读诗。
谁来给我们读这首诗。注意读正确,大家还注意听一听他读得节奏。
指名一生读。
指名一生读。
师评价:你读的也是非常的流畅。
老师听出刚才两位同学都是用223的节奏来读这首诗的,我想问问像这样划分节奏的有哪些同学?大部分同学都这样划分的,哦,有不同的声音,老师最爱听不同的意见,你来说说看,你是怎样划分的?按照你的节奏来读一读。
生读。
师:能说说理由吗?
生:我觉得“千锤万击”等都是一个完整的词语,如果把它从中间断下来,好像意思就断掉了。(掌声)。
生齐答:第二种。
那好,老师也跃跃欲试,想和同学们一起按照这个节奏来读这首诗,我们合作一下,一起读,老师读诗的前四个字,你们读诗的后三个字。非常棒!调换一下,你们读前四个字,老师读诗的后三个字;还可以这样读:老师读一三两行,同学们读二四两行,一定注意诗的节奏哦。
师评价:合作得非常愉快,谢谢同学们,这样一读,就把诗歌的节奏和韵味读出来了,读诗就变得特别有趣了。
想象画面,读出感悟:
师:于谦笔下的这首诗,简练地展现了石灰的生命历程。诗歌字面的意思相信对于同学们而言并不难懂,但读诗不能仅限于读懂意思,还要能够在脑海里想象出画面。现在再来默默地读上一两遍,闭上眼睛想一想,你的脑海里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呢?可以在与画面对应的诗句旁边写上关键词。默默地读,静静地想吧!
孩子们,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说给老师听一听。再把与你想象的画面相对应的诗句读一读,争取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交流学生交流想象到的画面。
生说画面:埋藏在深山之中的石灰石,被采石工人千锤万击,锤子敲打着这些石头,火光四溅,石灰强忍着这种锥心的痛苦,开始了自己新的旅程。
师评价:孩子,你的想象力真丰富,表达的也很精彩。读一读对应的诗句。
生读:千锤万击出深山。
你为什么强调“千锤万击”呢?
生:我仿佛看见了石灰被千万次地锤击,经历了长途跋涉,好不容易才从深山老林里被开采出来,非常不容易,所以我想重读“千锤万击”。
师:看啊,同学们,这就是读出了自己的感悟,这一句还有人想说说自己准备怎么读的吗?我想听见不同的读法。
生:我觉得诗人在这儿就是在叙述石灰从山里被开采出来的这一件事,就是一种叙述,所以我觉得在这儿读得平淡些就可以了。
师:有道理,敢说!
生:我也认为这儿要读得平淡些,下面的内容很有力,为了体现变化,我觉得读得平淡些。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的意思是后面你想读得铿锵有力,所以这儿就读得平淡些,以突显这种抑扬顿挫的效果,是吗?恭喜你,都掌握这种技巧了!
(崔峦老师作为评委在听课)。
生继续说画面:在烈焰腾腾的石灰窑中,石灰被焚烧着,但石灰把这些都当作平平常常的事情。我似乎在听见它大喊道:让烈火来得更猛烈些吧!
孩子,你不仅有思想家的想象力,还有小演讲家的口才,让我来握一握未来的哲学家的手,老师也期待你在课堂上的表现来得更给力一些吧!读一读对应的诗句。
生读:烈火焚烧若等闲。
师:你为什么这么读?
生:虽然是疼痛难忍,但是石灰想到自己要留下清白在人间,这所有的痛苦在石灰眼里都成为平平常常的事了,就像我们在五年级学过的《长征》里面的一样: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连绵不绝,乌蒙山气势磅礴,都是很难翻越的,但在红军眼里只是平平常常的事。所以在这儿,我也想把它读得平淡些。
师:说得好不好,真不可思议,居然还没有掌声!
(如潮的掌声)。
生:我觉得石灰正是因为从深山老林里被开采出来,又面对烈火焚烧的考验,它一定会斗志昂扬,所以我不想读得平淡。
生读:烈火焚烧若等闲。
师:一个读得平淡,一个不想平淡,孩子们就这么去想,就这么来说!
生说想象到的画面:经过烈火焚烧后的石灰,放入水中,水立刻沸腾起来,石灰石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面对这粉身碎骨的考验,石灰是毫不畏惧。
我想这样读:粉骨碎身全不怕。因为我觉得这儿的“全”,不光是指粉骨碎身不怕,连前面的“千锤万击”和“烈火焚烧”都不怕,所以我想强调“全不怕”
师:三人行必有我师,孩子,你的理解比老师强,你太了解石灰了!我都想叫你“石灰王子”了!
(笑声)。
生读:要留清白在人间。我觉得石灰的理想就是要把清白留在人间,所以清白两字我要强调一下。在人间,我感觉就是石灰的这种清白遍布人间,范围很广,我想赞扬它。
生:我觉得石灰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它应该很欣慰,所以我想欣慰地读。
师:石灰不惧千锤万击,不怕烈火焚烧,不畏粉身碎骨,那它是为了什么呢?生齐读(要留清白在人间)。
师:这就是石灰的信念。
此时此刻,你明白于谦是在赞美石灰的什么了吗?
生:于谦是在赞美石灰即使粉身碎骨,也要把清白留在人间的品质。
师评价:是的,相信同学们都已经把石灰的这种品质深深地镌刻在了心上。(擦去赞美后面的第一个问号。)。
(最佳。
教学设计。
奖颁奖)。
那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石灰呢?《石灰吟》是于谦少年时的誓言,更是于谦一生的写照,如果我们联系作者于谦的一生经历,相信你就会明白诗人为什么要赞美石灰了!
生读。
于谦从小发愤读书,立志为国为民。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烈火的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那年,于谦刚好十二岁。
于谦在他的另一首诗《咏煤炭》中也曾如此写道:“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课件展示)字字句句饱含着的是于谦的拳拳爱国心哪!
师配乐讲述:正统年间,官场贪污成风,进京办事,总要先送白银贿赂上司,只有于谦从来不送礼品。有人劝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甩动他的两只袖子,笑着说:“只有清风。”因为古人的袖子里面是可以装银子的。(课件)还特意写诗《入京》以明志:
指名学生读:手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师范读《石灰吟》(掌声)。
一个大组学生读《石灰吟》。
两个大组读《石灰吟》。
学生全体齐读《石灰吟》。
(一等奖颁奖现场)。
那声音似乎消失了,但它又没有消失。几百年来,那声音一直留在每个人心中。
石灰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了人间,于谦又把什么留在了你的心中呢?
生:于谦把他从小立志为国为民的志向留在了我心中。
生:于谦一生甘于清贫,不同坏人同流合污的品质留在了我心中。
生:于谦坚贞不屈的品质留在了我心中。
师:于谦的一生如同这首诗一样坦坦荡荡,堪舆日月同辉……后人如此评价于谦(出示课件:有巍巍定难之功,有侃侃立朝之节,有孜孜及民之惠,有徼徼律贪之洁。)。
同学们,学到这儿,你知道于谦为什么要赞美石灰了吗?
生:因为于谦和石灰有着相同的品质。
师:是啊,于谦是在借石灰表达自己崇高而远大的志向啊!
指名说意思,相机指导朗读。
师:为什么大自然里面的梅花十分鲜艳,但在王冕的诗里面却是淡淡的墨色呢?
生:因为王冕长期在池边洗毛笔,梅树的茎叶都被染黑了,所以是墨梅。
师:你的说法用时髦的解释就是它属于转基因植物了?(笑声)。
生:王冕可能在洗毛笔的时候,墨汁溅在了梅花上面。
师:王冕是文人,应该不会那样像猛张飞一样!其实,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他是诗人王冕在自己的画作上面题写的一首诗,而这幅中国画画得正是梅花,所以才有淡墨痕一说。
生:表达了诗人要像梅花那样,让清香之气在天地间流淌。
师:评价:孩子,朋友易得,知音难求啊,你可真是王冕的知音啊!)。
生:我知道王冕不愿意做官,我想这首诗也是表达他不愿意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的志向。
师: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王冕若是在世,他一定会说:知我者,莫若啊!
同学们,带着你自己的感悟再来自由地读一遍这首诗吧。
生读诗。
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两首诗,知道了这两首诗都是托物言志的诗,
同学们都学得不错!
其实,诗歌与书法往往如影随形,并存于中华文化的长河之中,历代的书家,不乏诗人;诗人也历来有诗书结合的美德。我们来欣赏一些书法作品。这是被誉为“书圣”的王羲之所写的《兰亭序》,这幅作品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这是当代著名书法家田英章的硬笔书法,令人赏心悦目。再看一看,这是谁的作品。知道陈宏斌是谁吗?是的,那就是我,虽然我不是书法家,但我也非常喜爱书法艺术。写得怎么样?能不能给点掌声鼓励一下?好的,老师怕大家不待见,还自带了拉拉队!(大笑声)。
看看老师的作品,与我们平时的写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生:我们平时写字是从左往右写,书法作品是从右向左写。
生:正文写完后,后面要写上作者。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从右往左写,落款要与正文错落有致,不宜与正文齐平。今天请同学们完成一幅条幅作品,从两首古诗中任意选择一首,老师刚才提出的几点与平常写字的不同,注意这儿的某某书不要写陈宏斌,而是写上你的大名哦!
学生创作书法作品。(头正、肩平、身直,足安)。
很快就要下课了,比对这两首诗,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质疑。
同学们,相信随着你们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你们再读这两首诗时,一定会产生更多的问题,其实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有价值。最后老师想和同学们说一句发自肺腑的话:做你们的老师,幸福指数五颗星!
下课。
板书。
设计。
板书设计:
古诗两首。
留?流。
石灰吟墨梅。
托物言志。
优秀石灰吟课堂小结(通用17篇)篇九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要和大家学习一篇关于花的课文,看老师写课题(师板书课题:13.花钟)一起把课题读一读。
生:第13课,花钟。
简评:导入环节将课文首句与课后练习融合在一起,创设情境,将课本资源与教学环节有机融合在一起。
师:很精神!读了课题,你的脑海中产生了怎样的疑问?好,你来。
生1:花钟是什么?
师:哦,花钟是什么?值得思考。你呢?
生2:为什么给他取一个名字叫花钟?
师:你呢,男孩?
生3:花为什么能是花钟呢?
师:哎哟,花和钟是怎么联系在一起,是怎么组成花钟的呢?还有这么多同学有疑问,很好!读书要有疑,这可是个好习惯!来,孩子们,先把小手放下,在心里记下你想问的问题,我们去读读课文,看能不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
简评:开课引导学生依据课题质疑,带着问题朗读课文,这是好习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理解能力。
(一)自由朗读课文。
打开语文书52页,放声自己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书吧!(生变成齐读)孩子们,自己读自己的,好吗?(生依旧齐读,师巡视过程中轻声提醒)可以自己读自己的课文吗?不要和别人一起读。
(二)生字词学习。
师:孩子们都读得很投入。课文读完了,文中的词语都认识了吗?
生:认识了!
师:来,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这些带生字的词语。
生:(齐读)。
师:都会读了,去掉拼音,谁做小老师领着大家读一读?你来领读第一行,其他同学认真听,他读对了,我们就跟着他也读一遍。
生1领读。
师:哎哟,“”的平舌音读得很准。第二行,那个女孩。
生2领读。
师:不错!第三行,你来吧!
生3领读。
师:不错,词语会读了,一起来读读单个的生字,比一比,看谁读得更准确!一起读(师依次出示字卡,生齐读)。
简评:生字学习步骤:借助拼音自由拼读——去拼音小老师领读——去拼音单个字认读。先学习词语,再认识巩固生字,这是字不离词。
师:生字也读准了,很好!老师自己在读课文的时候呀,发现有几个句子不容易读好,不知道你们读得怎样,一起来看一看!这是三个长句子,自己先自由的读一读。注意老师的要求:读好句子的停顿,读准多音字,读通句子,自己读自己的。(生自由读句子)。
好,谁来读给大家听?你来吧,孩子!你想读哪一句?
生1:第一句。(屏幕出示第一句,生朗读第一句)。
师:停顿很不错,句子也读通了。还有谁想读?来,女孩子!
生2:我想读第二句。(屏幕出示第二句,生朗读)。
师:孩子,你的声音很动听,句子也读得很流利!但是,在这个句子里有一个多音字(生:结)“结出种子”这个“结”,当它表示长出果实的时候,读第一声“jie”(板书:结jie)跟老师读一遍:结出种子。记住了,再读的时候就不要读错了!还有一句谁想读?来,男孩。
生3:(屏幕出示第三句,生读得不是很顺畅)。
师:哎,看清楚。(生继续读)哎哟,这个句子的确有点难读,不急,听老师读一读。(师将手搭在学生肩上,范读)你还能再读读吗?能吗?好!
生3:(再次朗读,不顺畅,师纠正,鼓励:别急)。
师:再多读几遍,相信你能读得更好!有进步的孩子!全班一块来把这个句子读一读!
生齐读。
师:以后我们再遇到长句子的时候,就像这样把握好停顿,才能把句子读好,读通。
简评:长句朗读指导与多音字“结”的教学结合在一起,指导学生读好停顿。采取自由练习——展示朗读,相机指导的方式进行。第一、二个同学的朗读直接作为示范,这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学生高强度的注意力吧!当第三个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师采取鼓励、范读、纠正、鼓励、全班强化的方式指导。
(三)再次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再读课文,有信心比之前读得更好吗?
生:有!
师:很有自信!拿好书,自己再读一遍课文,如果遇到不好读的句子,就像刚才一样,多练一练。注意,要求自己读自己的,不要和别人一起读,能做到吗?(生:能!)好,读书吧!
简评:在赛课中,两次自由朗读全文,可见教师对朗读的重视。学生在第二次朗读中体会成就感,也为下一个环节做好铺垫。
(四)整体感知,解疑。
师:孩子们,感觉这一次读书是不是比刚才读得更好了?(生:是)。
生1:我刚才想问“花为什么和钟有关系”,现在我明白了花为什么和钟有关系,是因为花开放的时间和钟上的时间一样。
师:哦,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它能表示不同的时间。这是你读懂的。还有吗?
生2:我刚才问的问题是这个课题为什么叫“花钟”,现在我明白了,因为花开放的时间,你看了之后就知道是几点钟。
生3:我本来想问,花钟是什么样子的?现在我读懂了花钟像钟面一样。
师:噢!你知道了花钟是怎么组成的。你呢?
生4:我刚才想问什么是花钟,现在我明白了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是几点钟。
师:花可以表示时间呢!孩子们,真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啊!通过读书,我们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也读懂了课文的内容。
(一)默读课文,圈划句子。
师:那么不同的花分别在什么时候开放呢?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看看哪个句子具体写了这个内容,用波浪线把它画下来。(生默读,师巡视指导:这边的孩子动作比较快,有的孩子已经画完了。)你们画了哪个句子?谁来读一读?你画得最快,请你来!
生:(朗读句子)。
(二)朗读句子,关注表示时间的词语。
师:你们画的也是这个句子吗?拿好书,来,把书本拿起来!我们一块再来读读这个句子,边读边看看课文一共介绍了哪些花开的时间。
(生齐读)。
同学们,读了这个句子,我们不难发现,课文一共介绍了九种花开的时间。看大屏幕,我们一起读读这九个表示时间的词语,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你们有什么发现?(生齐读九个表示时间的词语)。
谁来说说你的发现是什么?请你,女孩子。
生1:我发现了这个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
生2:我发现了这些都是写时间的词语。
师:对呀,这些都是写时间的词语,作者是怎么写的?你呢?
生3:我发现了写时间的词语可以放在前面,也可以放在中间。
生4:“左右”表示大约。
师:是一个大概的时间,是的,作者写时间,有的是正点的时间,有的用了“左右”,表示大概的时间,作者的观察多细致呀!通过观察,作者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这个句子,就是围绕这个内容来写的。
简评:聚焦句子,关注表示时间的词语,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作者写时间的表达特点:一是按时间顺序写,二是有的是正点时间,有的是大概的时间。接着引出作者的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并自然而然明确本段话是围绕这句话展开的。统编版教材第四单元的单元导语中要求训练学生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这样的教学环节用在统编教材也很好,如果再点一下方法就更好了吧!
(三)多种方式表达“花开”
师:同学们,作者写花开,除了写花开的时间词语不同,再看看这个句子,你发现还有写什么的不同?你来说说你的发现。
生:写花开的样子不同。
(男女配合朗读)。
师:作者写了九种花开,用了九种不同的说法。孩子们,你们喜欢哪些花开的说法?为什么?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说法,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生同桌交流,师巡视指导)。
交流: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生1:我喜欢牵牛花,因为作者写的牵牛花像紫色的小喇叭,写得很生动。(师:所以——)所以我喜欢牵牛花。
师:你觉得这样写花开的方法很生动,所以你喜欢。还有谁是喜欢这个说法的?你还有补充吗?来,你来。
生2:牵牛花像喇叭,(师:所以,怎么样?)所以我喜欢它。(师板书:吹起喇叭)。
生3:(朗读比较小声)。
师:谁的小喇叭还能吹得更响亮?好,你来,做着动作读一读。
生4:(朗读很响亮)。
师:你这朵牵牛花可开得真漂亮!都想读对吗?来——。
生:(做动作齐读)。
简评:这部分的教学步骤:生分享喜欢的句子及原因——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发现这种表达与花开的联系,进一步体会这种表达方式的好处——朗读指导(做动作朗读,指名读——全班读)。
交流:睡莲从梦中醒来。
生1:我还喜欢睡莲,因为作者用了拟人的写法,写得很美。
师:作者怎么写的?
生1:因为作者写了睡莲从梦中醒来,人也会做梦。
师:那你想一想这朵睡莲做了一个什么梦?
生1:美梦!
师:美梦,是的!那么这朵从美梦中醒来的睡莲一定很舒服,你能读一读睡莲的这个部分吗?(师板书:梦中醒来)就请那个女孩,你来读一读!
生1朗读。
师:嗯,真是一朵美丽的睡莲花!接着交流其他的花!
简评:这部分的步骤相对简单:分享——引导联系生活,感受美梦中醒来的舒服——朗读指导。
生:我喜欢蔷薇花。
师:蔷薇花!
生:因为蔷薇花绽开了笑脸,把句子写得更加生动。
师:哦!作者说蔷薇花绽开了笑脸,其实就是把蔷薇花开的样子展现出来了。(板书:绽开笑脸)孩子们,我们也来绽开自己的笑脸,比一比,谁笑得最甜,最美?都笑得很美!带着这样的表情读一读!(生带着笑脸齐读)接着交流!
简评:步骤相对简单:分享——引导学生展开笑脸,带着表情朗读。
生:我喜欢昙花,因为它也用了拟人句。人也会笑,他把昙花比作了人。
师:作者说它怎么样?——含笑一现。(板书:含笑一现)同学们,谁知道昙花开花的特点?你来说一说。
生:昙花开放的特点是时间很短暂!
师:开的时间很短暂。“含笑一现”中的“一现”说明什么?
生齐答:时间很短。
生:昙花一现。
步骤:分享——拓展昙花开花的特点,学习成语“昙花一现。”
生:我喜欢烟草花,因为作者将烟草花也比喻了人。
师:把它当做人来写,说它怎么样啊?
生:说它从暮色中苏醒。
师:这样的写法很生动,对不对?还有其他的花嘛?
步骤:分享——肯定。
生:我喜欢夜来香,它在八点开花,因为八点正是人们散步的时间,让人们来观看它开花。
师:夜来香八点开花,简简单单的四个字,也告诉我们花开了,可是却没有像其他的花一样,用一些词语把它花开的样子具体的写出来。孩子,你们能展开想象,说一说夜来香是怎么开花的吗?也像其他的花一样,用上一些词语说一说。嗯?想到吗?夜来香,说明什么呀?哎哟,你想到了,就请你来说!
生:它开花的时候很香。
简评:学生喜欢夜来香,但是表达方面较平常。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夜来香“香气袭人”的特点,试着换一种方式表达。也许是教师提前预设好,也许是课堂生成。这为最后的仿写做了铺垫。
师:孩子们,有人喜欢月光花的吗?作者怎么写月光花开花呀?说它舒展开——自己的花瓣。我请这一列同学,都是女孩子,起立。没见过月光花是吧?想象一下,现在你们就是那一朵朵美丽的月光花,你们会怎么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呢?做着动作来读一读这个句子!来,一边做动作一边读。
生:边做动作边读。
师:再读一读,动作做得挺美的!
生再次做动作朗读。
师:孩子们,像他们这样,自由地,想怎么开就怎么开,就是——舒展!一块站起来,我们也边做动作,边读写月光花的句子。
全班做动作读句子。
师:多美呀!老师的眼前出现了一大片美丽的月光花,请坐。(板书:舒展花瓣)。
简评:月光花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对于这个表达,学生仿佛不太能体会其好处,老师请学生做动作感受“舒展”,再请全班一起做动作朗读。这环节的设计,既体会了词语,也活跃了课堂,让学生动一动,更好地集中精力学习。
生:不是。
师:想象一下,欣然怒放的万寿菊,是怎样的景象?你来说一说。
生1:很激动!
师:很激动!激动是人的心情,花能开得激动吗?花会开得怎么样?
生2:很高兴!
师:很高兴,对呀,欣然怒放。
生3:开得很美丽、
师:还会开得怎样?
生4:愉快。
师:愉快,还有呢?
生5:开得很漂亮。
师:很漂亮!来,一块看一看(ppt出示万寿菊图片)这就是欣然怒放的万寿菊,它的花瓣全打开了,开得多么有活力啊!同学们,读一读,把万寿菊欣然怒放的气势读出来。
指名2生读——全班读。
师:欣然怒放的万寿菊多美啊!(师板书:欣然怒放)。
简评:抓住“怒”字展开想象。
师:孩子们,通过想象,我们看到一朵朵美丽的鲜花在我们眼前绽放的样子,想亲眼看看嘛?让我们一起走进花的世界,我们一起边欣赏图片,边接读课文,让我们一起把花的美读出来!
(ppt出示图片,师生配乐接读课文)。
简评:在体会句子独特的表达方式之后,此处配乐,看图接读课文,通过美美地朗读积累语言。
生1:很生动。
生2:这样写很具体,把花的样子写出来了。
生3:写了这些花开的时候,非常……。
师:非常的?你已经被它吸引得说不出话来了是吗?
好,孩子们,同样写花开,却可以有这么多的表达方法,我们祖国的语言是多么的富于变化,多么的丰富多彩呀!
简评:小结表达特点,分享这种表达方法带给读者的感受。孩子能体会到多样表达的好处之后,会更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方式表达。为后面的仿写做铺垫。
师:孩子们,你们能不能也像课文这样,也来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什么花,用上恰当的词语和说法,把它开花的样子写出来,好吗?从抽屉里拿出我们的快乐小练笔。我们静静的写一写。写的时候,同学们可以用上刚刚学的词语,也可以用平时自己积累的词语。看谁能把花开的样子写出来。
优秀石灰吟课堂小结(通用17篇)篇十
1.理解石灰的形象和特点,体会诗人的崇高品质,并自学《墨梅》。
3.了解诗人的生平与作品,感受诗人的伟大情怀。
3.学会以正确的节奏地诵读这两首古诗,并能根据自己的感悟读出诗歌的韵味。
4.创作诗歌书法作品。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师: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在你学过的古诗中,你最喜欢哪一首?来背诵给我们大伙和台下的老师听听。
生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师:我很想认识一下第一位发言的同学,老师送你几个词语,你是独占鳌头,当仁不让,一马当先,前无古人啊,这节课你的发言是前无古人。
生背诵《出塞》。
师:你虽然是第二个发言的同学,老师却要给你最高的赞许,因为你的朗诵实在是太精彩了。
生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师:巾帼不让须眉啊!
二、新授:
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两首》,先来学习其中的一首古诗,认识一位诗人。
生: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是一首赞美(母爱)的诗歌,那这个“吟”字就是什么意思呢?
生:吟是吟诵、赞美的意思。
(师板书:赞美)。
生:我想知道作者赞美石灰的什么?
师评价:孩子,你真会提问题。在黑板上板书?号。
生:我想知道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石灰?
孩子,你的问题非常的有价值,相机在黑板上写上第二个?号。
看来同学们都有相类似的疑问。是啊,石灰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让五百年前的于谦感动不已从而来吟诵赞美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探究你们想知道的答案。
三、想象画面,读出感悟。
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还是先从读课文开始吧!请同学们自由读两遍这首诗,注意把诗歌读准确,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把诗读通顺,用笔划分一下诗歌的节奏。开始读吧。
生读诗。
谁来给我们读这首诗。注意读正确,大家还注意听一听他读得节奏。
指名一生读。
指名一生读。
师评价:你读的也是非常的流畅。
老师听出刚才两位同学都是用223的节奏来读这首诗的,我想问问像这样划分节奏的有哪些同学?大部分同学都这样划分的,哦,有不同的声音,老师最爱听不同的意见,你来说说看,你是怎样划分的?按照你的节奏来读一读。
生读。
师:能说说理由吗?
生:我觉得“千锤万击”等都是一个完整的词语,如果把它从中间断下来,好像意思就断掉了。(掌声)。
生齐答:第二种。
那好,老师也跃跃欲试,想和同学们一起按照这个节奏来读这首诗,我们合作一下,一起读,老师读诗的前四个字,你们读诗的后三个字。非常棒!调换一下,你们读前四个字,老师读诗的后三个字;还可以这样读:老师读一三两行,同学们读二四两行,一定注意诗的节奏哦。
师评价:合作得非常愉快,谢谢同学们,这样一读,就把诗歌的节奏和韵味读出来了,读诗就变得特别有趣了。
想象画面,读出感悟:
师:于谦笔下的这首诗,简练地展现了石灰的生命历程。诗歌字面的意思相信对于同学们而言并不难懂,但读诗不能仅限于读懂意思,还要能够在脑海里想象出画面。现在再来默默地读上一两遍,闭上眼睛想一想,你的脑海里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呢?可以在与画面对应的诗句旁边写上关键词。默默地读,静静地想吧!
孩子们,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说给老师听一听。再把与你想象的画面相对应的诗句读一读,争取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交流学生交流想象到的画面。
生说画面:埋藏在深山之中的石灰石,被采石工人千锤万击,锤子敲打着这些石头,火光四溅,石灰强忍着这种锥心的痛苦,开始了自己新的旅程。
师评价:孩子,你的想象力真丰富,表达的也很精彩。读一读对应的诗句。
生读:千锤万击出深山。
你为什么强调“千锤万击”呢?
生:我仿佛看见了石灰被千万次地锤击,经历了长途跋涉,好不容易才从深山老林里被开采出来,非常不容易,所以我想重读“千锤万击”。
师:看啊,同学们,这就是读出了自己的感悟,这一句还有人想说说自己准备怎么读的吗?我想听见不同的读法。
生:我觉得诗人在这儿就是在叙述石灰从山里被开采出来的这一件事,就是一种叙述,所以我觉得在这儿读得平淡些就可以了。
师:有道理,敢说!
生:我也认为这儿要读得平淡些,下面的内容很有力,为了体现变化,我觉得读得平淡些。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的意思是后面你想读得铿锵有力,所以这儿就读得平淡些,以突显这种抑扬顿挫的效果,是吗?恭喜你,都掌握这种技巧了!
生继续说画面:在烈焰腾腾的石灰窑中,石灰被焚烧着,但石灰把这些都当作平平常常的事情。我似乎在听见它大喊道:让烈火来得更猛烈些吧!
孩子,你不仅有思想家的想象力,还有小演讲家的口才,让我来握一握未来的哲学家的手,老师也期待你在课堂上的表现来得更给力一些吧!读一读对应的诗句。
生读:烈火焚烧若等闲。
师:你为什么这么读?
生:虽然是疼痛难忍,但是石灰想到自己要留下清白在人间,这所有的痛苦在石灰眼里都成为平平常常的事了,就像我们在五年级学过的《长征》里面的一样: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连绵不绝,乌蒙山气势磅礴,都是很难翻越的,但在红军眼里只是平平常常的事。所以在这儿,我也想把它读得平淡些。
师:说得好不好,真不可思议,居然还没有掌声!
(如潮的掌声)。
生:我觉得石灰正是因为从深山老林里被开采出来,又面对烈火焚烧的考验,它一定会斗志昂扬,所以我不想读得平淡。
生读:烈火焚烧若等闲。
师:一个读得平淡,一个不想平淡,孩子们就这么去想,就这么来说!
生说想象到的画面:经过烈火焚烧后的石灰,放入水中,水立刻沸腾起来,石灰石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面对这粉身碎骨的考验,石灰是毫不畏惧。
我想这样读:粉骨碎身全不怕。因为我觉得这儿的“全”,不光是指粉骨碎身不怕,连前面的“千锤万击”和“烈火焚烧”都不怕,所以我想强调“全不怕”
师:三人行必有我师,孩子,你的理解比老师强,你太了解石灰了!我都想叫你“石灰王子”了!
(笑声)。
生读:要留清白在人间。我觉得石灰的理想就是要把清白留在人间,所以清白两字我要强调一下。在人间,我感觉就是石灰的这种清白遍布人间,范围很广,我想赞扬它。
生:我觉得石灰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它应该很欣慰,所以我想欣慰地读。
师:石灰不惧千锤万击,不怕烈火焚烧,不畏粉身碎骨,那它是为了什么呢?生齐读(要留清白在人间)。
师:这就是石灰的信念。
此时此刻,你明白于谦是在赞美石灰的什么了吗?
生:于谦是在赞美石灰即使粉身碎骨,也要把清白留在人间的品质。
师评价:是的,相信同学们都已经把石灰的这种品质深深地镌刻在了心上。(擦去赞美后面的第一个问号。)。
四、联系生平,托物言志:
那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石灰呢?《石灰吟》是于谦少年时的誓言,更是于谦一生的写照,如果我们联系作者于谦的一生经历,相信你就会明白诗人为什么要赞美石灰了!
生读。
于谦从小发愤读书,立志为国为民。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烈火的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那年,于谦刚好十二岁。
于谦在他的另一首诗《咏煤炭》中也曾如此写道:“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课件展示)字字句句饱含着的是于谦的拳拳爱国心哪!
师配乐讲述:正统年间,官场贪污成风,进京办事,总要先送白银贿赂上司,只有于谦从来不送礼品。有人劝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甩动他的两只袖子,笑着说:“只有清风。”因为古人的袖子里面是可以装银子的。(课件)还特意写诗《入京》以明志:
指名学生读:手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师范读《石灰吟》(掌声)。
一个大组学生读《石灰吟》。
那声音一开始是轻轻的,也许是对当权者还有丝丝恐惧,渐渐地,应和的人越来越多——。
两个大组读《石灰吟》。
学生全体齐读《石灰吟》。
那声音似乎消失了,但它又没有消失。几百年来,那声音一直留在每个人心中。
石灰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了人间,于谦又把什么留在了你的心中呢?
生:于谦把他从小立志为国为民的志向留在了我心中。
生:于谦一生甘于清贫,不同坏人同流合污的品质留在了我心中。
生:于谦坚贞不屈的品质留在了我心中。
师:于谦的一生如同这首诗一样坦坦荡荡,堪舆日月同辉……后人如此评价于谦(出示课件:有巍巍定难之功,有侃侃立朝之节,有孜孜及民之惠,有徼徼律贪之洁。)。
同学们,学到这儿,你知道于谦为什么要赞美石灰了吗?
生:因为于谦和石灰有着相同的品质。
师:是啊,于谦是在借石灰表达自己崇高而远大的志向啊!
指名说意思,相机指导朗读。
师:为什么大自然里面的梅花十分鲜艳,但在王冕的诗里面却是淡淡的墨色呢?
生:因为王冕长期在池边洗毛笔,梅树的茎叶都被染黑了,所以是墨梅。
师:你的说法用时髦的解释就是它属于转基因植物了?(笑声)。
生:王冕可能在洗毛笔的时候,墨汁溅在了梅花上面。
师:王冕是文人,应该不会那样像猛张飞一样!其实,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他是诗人王冕在自己的画作上面题写的一首诗,而这幅中国画画得正是梅花,所以才有淡墨痕一说。
生:表达了诗人要像梅花那样,让清香之气在天地间流淌。
师:评价:孩子,朋友易得,知音难求啊,你可真是王冕的知音啊!)。
生:我知道王冕不愿意做官,我想这首诗也是表达他不愿意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的志向。
师: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王冕若是在世,他一定会说:知我者,莫若 啊!
同学们,带着你自己的感悟再来自由地读一遍这首诗吧。
生读诗。
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两首诗,知道了这两首诗都是托物言志的诗,
同学们都学得不错!
五.诗书结合,传承文化。
其实,诗歌与书法往往如影随形,并存于中华文化的长河之中,历代的书家,不乏诗人;诗人也历来有诗书结合的美德。我们来欣赏一些书法作品。这是被誉为“书圣”的王羲之所写的《兰亭序》,这幅作品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这是当代著名书法家田英章的硬笔书法,令人赏心悦目。再看一看,这是谁的作品。知道陈宏斌是谁吗?是的,那就是我,虽然我不是书法家,但我也非常喜爱书法艺术。写得怎么样?能不能给点掌声鼓励一下?好的,老师怕大家不待见,还自带了拉拉队!(大笑声)。
看看老师的作品,与我们平时的写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生:我们平时写字是从左往右写,书法作品是从右向左写。
生:正文写完后,后面要写上作者。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从右往左写,落款要与正文错落有致,不宜与正文齐平。今天请同学们完成一幅条幅作品,从两首古诗中任意选择一首,老师刚才提出的几点与平常写字的不同,注意这儿的某某书不要写陈宏斌,而是写上你的大名哦!
学生创作书法作品。(头正、肩平、身直,足安)。
六、质疑:很快就要下课了,比对这两首诗,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质疑。
同学们,相信随着你们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你们再读这两首诗时,一定会产生更多的问题,其实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有价值。最后老师想和同学们说一句发自肺腑的话:做你们的老师,幸福指数五颗星!
优秀石灰吟课堂小结(通用17篇)篇十一
我们语文组教师有通过观察研究提高教学有效性的良好愿望,都有强烈责任感,加之学校教学处、教学科研工作的要求,我们在4月13是组织进行了一次以课堂观察诊断为主题的主题教研活动。九年级备课组四位教师开设了四堂复习教学研讨课。现将活动情况汇报如下:
一、活动过程回顾:
活动前的准备:设计(选择)观察记录的工具。我们准备了“教师的移动位置”、“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参与度及成效分析”、“各种提问行为类别频次统计表”四份观察工具。对参与观察的教师进行明确的分工和简单的培训。确定两位教师划“教师的移动位置”图;确定三位教师记录“学生的学习状态”表,其中两位记录左边两组学生(相对人数较多),一位记录右边两组学生;确定三位教师记录“学生参与度及成效分析”表,其中两位记录左边两组学生(相对人数较多),一位记录右边两组学生;确定三位教师记录“各种提问行为类别频次统计表”,没有再作具体分工。
进入课堂进行观察:依照事先选定的记录方式,我们对观察对象进行了观察并及时作了记录。因为每一位教师都有特定的观察任务,所以所有老师观察活动都十分认真、专注。
观察后的汇报:在观察后的第二天,我们对观察的记录作了汇报,交流了进行课堂观察的感受。因为是观察汇报,所以我们较多的对课堂场景进行描述,对有关数据进行了统计,对图表进行呈现,没有过多的发表观察者对这堂课教学设计或者教学效果的评价。从交流的内容中我感受到老师们大多觉得这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但同时又觉得还有很多做法值得探究、改进。
二、对课堂观察开展点滴的思考。
由于对课堂观察研究还处在尝试阶段,在交流时老师们就觉得还有许多做法值得探究、改进;我对我们开展的课堂观察活动进行了反思,现将点滴反思汇报如下:
观察的焦点不够集中,结果是观察有效性不够高。
我们在观察前确定了四个方面的内容(目的):“教师的移动位置”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观察、“学生参与度及成效”观察、“各种提问行为”观察,但在实践过程发现,一次课堂观察根本观察不了那么多的问题,因为我们不可能在一次观察活动中穷尽课堂现象的`方方面面,只有根据观察目的选择观察的中心,根据观察中心收集观察资料,记录并统计有关数据,这样的观察才更为有效。因此,今后再进行课堂观察一定要确定一个焦点,而且最好有被观察者提出。比如:如果我对我课堂表扬的技能不够自信,那么我们就可以确定以对“课堂表扬技能(有效性)”为观察焦点的课堂观察,达到提高表扬技能,最终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观察前培训仓促,观察工具选择欠佳,影响了观察信度和效度。
在确定观察的中心和观察的工具之后,我们虽然也依照记录方式的要求及准则对观察老师进行了最简单的培训,但由于仅仅是利用课间的十分钟时间,加之对观察工具的不够熟悉,因此最后发现观察误差比较大。(有的观察者对观察工具使用不够熟悉,观察在上课一段时间后才开始;有的是两位观察者观察相同的对象,但记录的内容差别较大。)其实,如果需要多个观察者进行观察,就需要较细致培训,这样才能达到较高的一致性。如果所选择的是定量的观察表,那么就需要对观察者进行(操作观察表所要求的)具体规则和技巧的培训,以提高观察的信度。
课堂观察可以提高学校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教师在参与课堂观察研究的过程中,能够渐渐提高工作的责任感、成就感,满足感。教师会养成合作意识,教师间会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会形成一种积极参与的,充满活力的,具有实效的教研氛围,最终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的发展。
优秀石灰吟课堂小结(通用17篇)篇十二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石灰的特点。
2.联系作者生平,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体会作者“要留清白在人间”志向。
3.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
教学难点:
1、联系作者生平,体会作者的志向。
2、理解“清白”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新课。
1、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古诗——石灰吟。(师生共同板书课题,强调“吟”的写法)。
2、你知道什么是石灰吗?
3、理解“吟”。(“吟”是诗歌的一种形式)就像我们以前学过的《游子吟》。
4、请同学们把诗句读一读吧!
二、初读古诗,读出节奏。
1、自由朗读古诗。
2、这首诗难读吗?指名朗读古诗。
3、指导读出节奏。
三、再读古诗,整体感知诗意。
1、你能读懂这首诗的意思吗?
2、指名回答。
四、感知石灰品质。
1、读了这么多遍,你觉得“吟”在这里还可以怎么理解?(颂、赞等等)。
2、你是从哪读出来的呢?
3、让我们一起看一看石灰这不同寻常的经历吧。(图片出示石灰的制作过程。)(师作讲解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千锤万击出深山(千和万红色强调锤和击红色强调)。
(1)从这千和万你能感受到什么?锤:敲打。击:撞击。千、万:指撞击的次数多,虚指,不是实指一千一万,是夸张的手法。
(2)这一次又一次的锤子和凿子可是重重地砸在、狠狠地敲在石灰石的身上的啊,再读。
(3)让我们一笔一划地再写一写“锤”和“击”,再一次地感受石灰石所受的磨难吧!(指导书写“锤”和“击”)。
过渡:石灰石所受的磨难仅仅是千锤万击吗?(引出烈火焚烧)。
烈火焚烧若等闲。
(1)石灰石烧制的火焰温度可是1500度啊!指导生再读。
(2)理解“若等闲”。(结合长征中的诗句)。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3)看到这个词语,你能想到哪些词语?(从容不迫、泰然自若等等)。
(4)师生配合读这一句。
过渡:这千锤万击,烈火焚烧,即使粉骨碎身,石灰畏惧了吗?引读最后两句。
(5)让我们也用一句诗来赞美石灰。(坚强不屈为清白、从容不迫为清白等等)。
4、配乐读全诗。
五、初识“托物言志”,理解“清白”。
1、投影“只留清白在人间”。
2、出示资料,生默读,看看你有没有更深的理解。
3、生汇报。(生谈哪一句就带着理解读哪一句)。
五、入境诵读。
“粉骨碎身全部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此刻,于谦很坦然。他已经无愧于自己,无愧于百姓,无愧于国家,无愧于天地,死亦何惧?他再一次大声地吟诵着——(指名一个大组读)。
听到于谦的吟诵,全城的老百姓也大声吟诵着——(指名两个大组读)。
于谦走了,全城的老百姓铿锵有力地吟诵着为他送行——(齐读)。
六、巩固拓展。
1、诗人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通过对石头不畏“(千锤万击)”和“(烈火焚烧)”,即使“(粉骨碎身)”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写,赞颂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廉洁正直)的高尚情操。
2、出示《竹石》、《青松》,利用刚才的方法自学这首诗。
咬住了青山就决不肯放松,根须已经深扎在岩石之中。历经千万次磨炼更加坚韧,任凭你东西南北来的狂风。
厚厚的白雪压在青松之上,青松非但不折腰还直直地挺立在那儿。要想知道青松的高洁吗?那就要等到冰雪消融的时候了。
七、小结。
1、教师小结:就让我们以另外一首诗结束我们的课堂。
2、出示古诗。(《白杨吟》教师创作,千辛万苦立荒原,狂风暴雨若等闲。飞沙走石全不怕,要留正直在人间。)。
优秀石灰吟课堂小结(通用17篇)篇十三
课堂实录是教师将自己或他人执教的优质课尽可能详细地记录下来,并加上教学后记或听课评价的一种教育实用文体。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大家前来参考查阅!
师:这位诗人就是明代的——(指向黑板) 生:(齐读)于谦 。
师:好,让我们再来读课题—— 生:石灰吟 。
师:哪位孩子来给大家读一读这首古诗? 指生读古诗 。
师:老师可没看见你举手啊,你答得非常好呢,请坐。非常会读书,一下子就抓住了关键词。
师:嗯,撞击的次数非常多,你要补充孩子 生:我还认为表示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
师:这个孩子感受到了艰难,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了采石灰的困难。 。
师:那是根本不在乎啊孩子,再试试。 生:(加强语气读)烈火焚烧若等闲。 。
师:朗读中透着顽强。还有吗?我比他读的还好呢,你来。 生: 。
师:我们一起来到这两句: 生齐读前两句古诗。 。
师:瞧,他回答问题多么完整,把它弄碎成三个字呢? 生:全不怕。
生:粉身碎骨。 。
生:粉骨碎身全不怕 。
师:多么无畏得石灰呀!一起来读。 齐读:粉骨碎身全不怕, 。
生:生再次齐读古诗。 。
师:石灰经历了如此艰辛的历程,就是要在人间留下什么? 生:清白 。
生:我认为于谦是一个不畏权贵、刚正不阿的人。
师:他提到了刚正不阿,还有和他不一样的意见吗?你来说。 。
师:是呀,身居要职却那么的清廉。还有吗? 。
生:要留清白在人间。 。
设计理念: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是我们应当继承的最为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小学生吸收祖国语言文化的珍贵遗产,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小学生学习古诗,在他们单纯的世界里构建起一片诗韵袅袅的世界呢?我为此进行了认真的探索与实践,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使学生爱诗、懂诗、诵诗、写诗,使诗歌真正感染熏陶学生,内化丰富他们的语言。
《石灰吟》是明代诗人于谦写的一首广为传诵的诗,作者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面上写石灰,实际拿石灰自喻,说明自己不管遭受多大的挫折,即使粉骨碎身,也要保持清白高洁的崇高品格。诗人的一生是精忠为国的一生,最后被昏庸的皇帝害死,这首诗成为他的真实生动的写照。我充分挖掘诗歌的意蕴,创设情境,通过有层次的诵读,带领学生理解、品味、感悟诗情,积累诗歌语言,还引导学生尝试写诗。下面我就以《石灰吟》的教学实录展示一下我在古诗教学中的做法。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焚”,会写“锤、凿、焚”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千锤万凿、焚烧、粉骨碎身”等词语。理解“清白”的含义。
(2)了解诗的内容,在了解整首诗的基础上理解诗的重点句“要留清白在人间”,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指导学生诵读、默写这首诗。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养成查阅资料的好习惯,通过联系时代背景,更好地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培养、提高理解诗句的能力。
(3)在理解诗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默写这首诗,并尝试仿写诗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感悟诗人“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尚节操。
重、难点:
联系查阅的有关诗人的资料,理解诗的重点句,体会诗句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实录:
(课前,学生诵读《中华经典诗文诵读》。上课铃响,师生问好。)。
师:请看老师用洁白的粉笔写字。(板书:石灰吟)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齐读)。
师:知道石灰是一种什么东西吗?
生:是一种建筑材料。
生:吟咏。
师:石灰到底有什么值得吟咏的呢?让我们走进诗里看看吧。先看本诗的作者是——。
生:明代的于谦。
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于谦?
(指名学生介绍于谦的生平。)(播放课件:简介于谦。)(生齐读资料。)。
师:你对于谦产生了怎样的感情?
生:我对于谦产生了敬仰之情。
师:让我们走进这位可敬的诗人的诗作中吧。请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认准字形,读准字音,读顺每句诗。(学生自由读诗)。
师:谁来提醒一下大家,哪些字容易写错,哪些字音需要注意?
生:“凿”字容易写错。(师板书“凿”)。
生:不要把“粉骨碎身”读成“粉身碎骨”。
师:提醒得好,我们一起来读两遍。(生齐读两遍“粉骨碎身”)。
生:“焚烧”两个字要注意。
师:真是个细心的孩子。(板书:焚烧)这两个字都带有“火”字旁,但因为字的结构不同,“火”字旁的写法就不一样:“焚”字是上下结构,“火”字写得舒展;“烧”字是左右结构,左边的“火”字旁就要注意让位了,把最后的捺笔变成了点。
生:“锤”字笔画多,也应当注意。(师板书“锤”)。
师:“锤”就是——。
生:用铁锤砸。
师:没错。“凿”呢?
生:用钢钎来钉、挖。
师:预习得真好。诗中“锤”“凿”是用“千……万……”连起来的,表示——。
生:砸的次数多,挖的次数多。
师:对。那么以前我们积累过哪些带有“千……万……”的词语呢?
(生说出:千辛万苦、千言万语、千变万化、千丝万缕、千门万户、千山万水……)。
生:因为诗中的“清白”指的是高尚的节操;“青”表示一种颜色。
师:哦,“清”本意是水清澈、纯洁,没有污点。在诗中“清白”指高尚的节操。同学们真会学习。
师:本诗是一首七言诗,下面请同学们读出这首诗的节奏。(指名学生读诗)。
师:他读得怎么样?
生:诗中天然的词语都没读破,但有些地方该停顿久一点。
师:请你来试试。
(生读诗,节奏有变化,语调的高低起伏也处理得当。)。
师:我们也像他那样读诗。(先自由练习,再齐读。)。
师:读着读着,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画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画面吧。
(课件出示第一、二句诗,指名学生说说他想象到的画面。)。
生:我看到石灰被人们千锤万凿从深山里采出来,又被送到石灰窑里焚烧。
师:理解得不错,你还可以看得细一点。
生:大火熊熊燃烧,可是石灰却当作平平常常的事。
师:请带着你的理解读诗句。(学生读诗)。
师:你的朗读好像使我们感到石灰受到的“千锤万凿”很温柔,并不费力呀。(做出温柔举起铁锤往下砸的动作,学生不好意思地笑。)石灰石是一种很坚硬的石头,要开采它,非下大力气不可。你还想再试读一次吗?(生再读,“锤”和“凿”的力度明显增加。)。
师:同学们,他读得怎么样?(指名一学生评价)。
生:他读出了石灰经受的“锤”和“凿”力度非常大,而且使人感觉次数非常多。
师:说得好。从这句诗中,我们感受到石灰石受到的折磨——。
生:非常大。生:非常多。生:非常残酷。
师:是啊,石灰石真是被折磨得支离破碎、骨肉分离啊,痛苦吗?
生:痛苦。
师:我们再来读第一句。(生齐读第一句。师板书:千锤万凿)。
师:紧接着它又被运到窑里经受——。
生:熊熊烈火的焚烧!
师:请用你的朗读,把我们带到熊熊的烈火中去吧!(请一名学生读)。
师:他读得怎么样?
生:他抓住了“烈火焚烧”的感觉来读,读得好。(板书:烈火焚烧)。
师:可是石灰石对“烈火焚烧”是怎样的态度呢?
生:若等闲。生:当作平平常常的事。(板书:若等闲)。
师:请再读这句诗。(学生齐读。)。
师:让我们再来看看后两句诗,相信同学们能像刚才那样细细品味,能深入理解诗意。(课件出示第三、四句诗,第三句少了一个“浑”字)。
生:老师,第三句少了一个字。
师:哎呀,怎么少了一个字呢?是什么字?
生:“浑”字。(课件出现“浑”字)。
师:“浑”是什么意思呀?
生:是“全”的意思。
师:你们还能找出其它的近义词来解释“浑”吗?
生:“都”“尽”“皆”“俱”
师:说得好,同学们积累的词语真不少。那么整句诗的意思就是——。
生:即使粉骨碎身也全不惧怕。(板书:粉骨碎身浑不怕)。
师:大家看,“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石灰石受到的折磨与摧残真是到了极点啊。然而这一切石灰都不怕,它怕什么呢?(学生思考)。
生:怕失去清白。
师:你真会思考!所以,它要在人世间留下——。
生(齐):清白!
师:让我们再读这两句诗。(生读诗句,语调铿锵)。
生:地震。生:洪灾。生:失败。
师:这些灾难确实很不幸。请联系作者于谦的坎坷人生想一想,谈一谈。
生:带兵打仗,生命有危险。
生:不和奸臣同流合污,遭小人陷害。
生:被皇帝怨恨。
生:被罢官,被关进监狱。
生:被杀头……。
师:这一切,都是人世间的大不幸啊!然而,诗人对这一切不幸遭遇的态度是—。
生:浑不怕。
师:那么他怕什么呢?他要——。
生(齐):留下清白在人间。
师:好!这“清白”就是指一个人的——。
生:高尚的节操。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一个人应当怎样才能留住自己的“清白”呢?
(学生思考)。
师:假如你是一名官员,你会怎样留住你的清白?
生:我会一心一意为国家做事,不贪污受贿,两袖清风。
师:于谦就是这样一个人!你长大后,一定也是一位人民的好公仆。(与学生握手)。
师:假如你是一名军人,你会怎样留住你的“清白”?
生:我会尽职尽责保卫祖国。
师:祖国和人民的安全就交给你了,谢谢!(与学生握手)。
师:假如你是一名医生,你会怎样留住你的清白?
生:我会关心病人,救死扶伤。
师:人民的健康有保障了,谢谢你!(与学生握手)。
师:假如……(指名学生回答)。
生:假如我是一名商人,我会诚信做生意,把赚来的钱拿去做慈善事业。
生:假如我是一句警察,我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保障人民的安全。
生:假如我是一名教师,我会关心热爱学生,把我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
师:好!我又有了一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同行!(鼓掌)。
(指名学生,学生读诗。)。
师:好一个意气风发的小于谦。长大成人并且为官多年的于谦,当他回首自己坎坷的为官生涯时,又想起了少年时代写下的这首诗,他会怎样读这首诗呢?(指名学生读诗)。
师:请评一下这位同学的朗读。
生:他读出了于谦的感慨。
师:请你也来读读。(生读诗)。
师:好深沉啊。于谦为国为民立下了许多功劳,可他却遭到争权夺利的朝廷的迫害。当他戴着脚镣手铐走上刑场的时候,他又想起了石灰,想起了少年时代写的这首诗,他又会怎样诵读这首诗呢?(指名学生读)。
师:请大家说说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
生:他读得慷慨激昂。
生:他读得铁骨铮铮。
师:说得好。于谦的生命就要结束了,可他这一辈子没有白活,他在人世间留下了——。
生:清白!
师:对!因此他面对死亡,毫不惧怕,视死如归!请同学们带着这种体会读全诗。
(学生读诗)。
生:崇敬之情。
师:请读吧。(学生读诗)。
生:《蜜蜂》。“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生:《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学生思考、讨论、动笔写诗句)。
生:我想做个像胡杨一样的人。“咬定沙漠不放松,绿化大地建奇功。烈日炎炎我不怕,流芳千古史册中。”(鼓掌)。
师:真是个坚强的人啊。把你的人生志向写得像诗一样美。
生:我想做个像梅花一样的人。“皑皑大雪皆不怕,一缕花香斗严寒。风雪交加愈红艳,留得芬芳满人间。”(鼓掌)。
生:我想做像黄牛一样的人。
师:啊,黄牛走进你的心里去了。
生:虽然牛吃的是草,但做的是最辛苦的工,我喜欢牛。“天天辛苦不放松,吃了青草又开工。田地留下血和汗,农民怎不爱心中?”(全班同学热烈鼓掌)。
师:诗句流畅,押韵好,意思明白。老师也想和你一起读读这首诗。(师生一起读《黄牛》)。
师:老师的感动已经在心中。
生:老师,我也写了一首《粉笔》。“身小色白一粉笔,一挥过去少半根。化作粉尘全不悔,要留真情在人间。”(全班同学热烈鼓掌)。
(学生默写《石灰吟》;欣赏学生默写的诗;再一次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下课铃声响起,下课。)。
设计理念: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是我们应当继承的最为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小学生吸收祖国语言文化的珍贵遗产,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小学生学习古诗,在他们单纯的世界里构建起一片诗韵袅袅的世界呢?我为此进行了认真的探索与实践,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使学生爱诗、懂诗、诵诗、写诗,使诗歌真正感染熏陶学生,内化丰富他们的语言。
《石灰吟》是明代诗人于谦写的一首广为传诵的诗,作者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面上写石灰,实际拿石灰自喻,说明自己不管遭受多大的挫折,即使粉骨碎身,也要保持清白高洁的崇高品格。诗人的一生是精忠为国的一生,最后被昏庸的皇帝害死,这首诗成为他的真实生动的写照。我充分挖掘诗歌的意蕴,创设情境,通过有层次的诵读,带领学生理解、品味、感悟诗情,积累诗歌语言,还引导学生尝试写诗。下面我就以《石灰吟》的教学实录展示一下我在古诗教学中的做法。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焚”,会写“锤、凿、焚”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千锤万凿、焚烧、粉骨碎身”等词语。理解“清白”的含义。
(2)了解诗的内容,在了解整首诗的基础上理解诗的重点句“要留清白在人间”,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指导学生诵读、默写这首诗。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养成查阅资料的好习惯,通过联系时代背景,更好地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培养、提高理解诗句的能力。
(3)在理解诗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默写这首诗,并尝试仿写诗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感悟诗人“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尚节操。
重、难点:
联系查阅的有关诗人的资料,理解诗的重点句,体会诗句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实录:
(课前,学生诵读《中华经典诗文诵读》。上课铃响,师生问好。)。
师:请看老师用洁白的粉笔写字。(板书:石灰吟)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齐读)。
师:知道石灰是一种什么东西吗?
生:是一种建筑材料。
生:吟咏。
师:石灰到底有什么值得吟咏的呢?让我们走进诗里看看吧。先看本诗的作者是——。
生:明代的于谦。
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于谦?
(指名学生介绍于谦的生平。)(播放课件:简介于谦。)(生齐读资料。)。
师:你对于谦产生了怎样的感情?
生:我对于谦产生了敬仰之情。
师:让我们走进这位可敬的诗人的诗作中吧。请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认准字形,读准字音,读顺每句诗。(学生自由读诗)。
师:谁来提醒一下大家,哪些字容易写错,哪些字音需要注意?
生:“凿”字容易写错。(师板书“凿”)。
生:不要把“粉骨碎身”读成“粉身碎骨”。
师:提醒得好,我们一起来读两遍。(生齐读两遍“粉骨碎身”)。
生:“焚烧”两个字要注意。
师:真是个细心的孩子。(板书:焚烧)这两个字都带有“火”字旁,但因为字的结构不同,“火”字旁的写法就不一样:“焚”字是上下结构,“火”字写得舒展;“烧”字是左右结构,左边的“火”字旁就要注意让位了,把最后的捺笔变成了点。
生:“锤”字笔画多,也应当注意。(师板书“锤”)。
师:“锤”就是——。
生:用铁锤砸。
师:没错。“凿”呢?
生:用钢钎来钉、挖。
师:预习得真好。诗中“锤”“凿”是用“千……万……”连起来的,表示——。
生:砸的次数多,挖的次数多。
师:对。那么以前我们积累过哪些带有“千……万……”的词语呢?
(生说出:千辛万苦、千言万语、千变万化、千丝万缕、千门万户、千山万水……)。
生:因为诗中的“清白”指的是高尚的节操;“青”表示一种颜色。
师:哦,“清”本意是水清澈、纯洁,没有污点。在诗中“清白”指高尚的节操。同学们真会学习。
师:本诗是一首七言诗,下面请同学们读出这首诗的节奏。(指名学生读诗)。
师:他读得怎么样?
生:诗中天然的词语都没读破,但有些地方该停顿久一点。
师:请你来试试。
(生读诗,节奏有变化,语调的高低起伏也处理得当。)。
师:我们也像他那样读诗。(先自由练习,再齐读。)。
师:读着读着,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画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画面吧。
(课件出示第一、二句诗,指名学生说说他想象到的画面。)。
生:我看到石灰被人们千锤万凿从深山里采出来,又被送到石灰窑里焚烧。
师:理解得不错,你还可以看得细一点。
生:大火熊熊燃烧,可是石灰却当作平平常常的事。
师:请带着你的理解读诗句。(学生读诗)。
师:你的朗读好像使我们感到石灰受到的“千锤万凿”很温柔,并不费力呀。(做出温柔举起铁锤往下砸的动作,学生不好意思地笑。)石灰石是一种很坚硬的石头,要开采它,非下大力气不可。你还想再试读一次吗?(生再读,“锤”和“凿”的力度明显增加。)。
师:同学们,他读得怎么样?(指名一学生评价)。
生:他读出了石灰经受的“锤”和“凿”力度非常大,而且使人感觉次数非常多。
师:说得好。从这句诗中,我们感受到石灰石受到的折磨——。
生:非常大。生:非常多。生:非常残酷。
师:是啊,石灰石真是被折磨得支离破碎、骨肉分离啊,痛苦吗?
生:痛苦。
师:我们再来读第一句。(生齐读第一句。师板书:千锤万凿)。
师:紧接着它又被运到窑里经受——。
生:熊熊烈火的焚烧!
师:请用你的朗读,把我们带到熊熊的烈火中去吧!(请一名学生读)。
师:他读得怎么样?
生:他抓住了“烈火焚烧”的感觉来读,读得好。(板书:烈火焚烧)。
师:可是石灰石对“烈火焚烧”是怎样的态度呢?
生:若等闲。生:当作平平常常的事。(板书:若等闲)。
师:请再读这句诗。(学生齐读。)。
师:让我们再来看看后两句诗,相信同学们能像刚才那样细细品味,能深入理解诗意。(课件出示第三、四句诗,第三句少了一个“浑”字)。
生:老师,第三句少了一个字。
师:哎呀,怎么少了一个字呢?是什么字?
生:“浑”字。(课件出现“浑”字)。
师:“浑”是什么意思呀?
生:是“全”的意思。
师:你们还能找出其它的近义词来解释“浑”吗?
生:“都”“尽”“皆”“俱”
师:说得好,同学们积累的词语真不少。那么整句诗的意思就是——。
生:即使粉骨碎身也全不惧怕。(板书:粉骨碎身浑不怕)。
师:大家看,“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石灰石受到的折磨与摧残真是到了极点啊。然而这一切石灰都不怕,它怕什么呢?(学生思考)。
生:怕失去清白。
师:你真会思考!所以,它要在人世间留下——。
生(齐):清白!
师:让我们再读这两句诗。(生读诗句,语调铿锵)。
生:地震。生:洪灾。生:失败。
师:这些灾难确实很不幸。请联系作者于谦的坎坷人生想一想,谈一谈。
生:带兵打仗,生命有危险。
生:不和奸臣同流合污,遭小人陷害。
生:被皇帝怨恨。
生:被罢官,被关进监狱。
生:被杀头……。
师:这一切,都是人世间的大不幸啊!然而,诗人对这一切不幸遭遇的态度是—。
生:浑不怕。
师:那么他怕什么呢?他要——。
生(齐):留下清白在人间。
师:好!这“清白”就是指一个人的——。
生:高尚的节操。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一个人应当怎样才能留住自己的“清白”呢?
(学生思考)。
师:假如你是一名官员,你会怎样留住你的清白?
生:我会一心一意为国家做事,不贪污受贿,两袖清风。
师:于谦就是这样一个人!你长大后,一定也是一位人民的好公仆。(与学生握手)。
师:假如你是一名军人,你会怎样留住你的“清白”?
生:我会尽职尽责保卫祖国。
师:祖国和人民的安全就交给你了,谢谢!(与学生握手)。
师:假如你是一名医生,你会怎样留住你的清白?
生:我会关心病人,救死扶伤。
师:人民的健康有保障了,谢谢你!(与学生握手)。
师:假如……(指名学生回答)。
生:假如我是一名商人,我会诚信做生意,把赚来的钱拿去做慈善事业。
生:假如我是一句警察,我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保障人民的安全。
生:假如我是一名教师,我会关心热爱学生,把我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
师:好!我又有了一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同行!(鼓掌)。
(指名学生,学生读诗。)。
师:好一个意气风发的小于谦。长大成人并且为官多年的于谦,当他回首自己坎坷的为官生涯时,又想起了少年时代写下的这首诗,他会怎样读这首诗呢?(指名学生读诗)。
师:请评一下这位同学的朗读。
生:他读出了于谦的感慨。
师:请你也来读读。(生读诗)。
师:好深沉啊。于谦为国为民立下了许多功劳,可他却遭到争权夺利的朝廷的迫害。当他戴着脚镣手铐走上刑场的时候,他又想起了石灰,想起了少年时代写的这首诗,他又会怎样诵读这首诗呢?(指名学生读)。
师:请大家说说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
生:他读得慷慨激昂。
生:他读得铁骨铮铮。
师:说得好。于谦的生命就要结束了,可他这一辈子没有白活,他在人世间留下了——。
生:清白!
师:对!因此他面对死亡,毫不惧怕,视死如归!请同学们带着这种体会读全诗。
(学生读诗)。
生:崇敬之情。
师:请读吧。(学生读诗)。
生:《蜜蜂》。“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生:《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学生思考、讨论、动笔写诗句)。
生:我想做个像胡杨一样的人。“咬定沙漠不放松,绿化大地建奇功。烈日炎炎我不怕,流芳千古史册中。”(鼓掌)。
师:真是个坚强的人啊。把你的人生志向写得像诗一样美。
生:我想做个像梅花一样的人。“皑皑大雪皆不怕,一缕花香斗严寒。风雪交加愈红艳,留得芬芳满人间。”(鼓掌)。
生:我想做像黄牛一样的人。
师:啊,黄牛走进你的心里去了。
生:虽然牛吃的是草,但做的是最辛苦的工,我喜欢牛。“天天辛苦不放松,吃了青草又开工。田地留下血和汗,农民怎不爱心中?”(全班同学热烈鼓掌)。
师:诗句流畅,押韵好,意思明白。老师也想和你一起读读这首诗。(师生一起读《黄牛》)。
师:老师的感动已经在心中。
生:老师,我也写了一首《粉笔》。“身小色白一粉笔,一挥过去少半根。化作粉尘全不悔,要留真情在人间。”(全班同学热烈鼓掌)。
(学生默写《石灰吟》;欣赏学生默写的诗;再一次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下课铃声响起,下课。)。
设计理念: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是我们应当继承的最为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小学生吸收祖国语言文化的珍贵遗产,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小学生学习古诗,在他们单纯的世界里构建起一片诗韵袅袅的世界呢?我为此进行了认真的探索与实践,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使学生爱诗、懂诗、诵诗、写诗,使诗歌真正感染熏陶学生,内化丰富他们的语言。
《石灰吟》是明代诗人于谦写的一首广为传诵的诗,作者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面上写石灰,实际拿石灰自喻,说明自己不管遭受多大的挫折,即使粉骨碎身,也要保持清白高洁的崇高品格。诗人的一生是精忠为国的一生,最后被昏庸的皇帝害死,这首诗成为他的真实生动的写照。我充分挖掘诗歌的意蕴,创设情境,通过有层次的诵读,带领学生理解、品味、感悟诗情,积累诗歌语言,还引导学生尝试写诗。下面我就以《石灰吟》的教学实录展示一下我在古诗教学中的做法。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焚”,会写“锤、凿、焚”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千锤万凿、焚烧、粉骨碎身”等词语。理解“清白”的含义。
(2)了解诗的内容,在了解整首诗的基础上理解诗的重点句“要留清白在人间”,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指导学生诵读、默写这首诗。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养成查阅资料的好习惯,通过联系时代背景,更好地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培养、提高理解诗句的能力。
(3)在理解诗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默写这首诗,并尝试仿写诗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感悟诗人“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尚节操。
重、难点:
联系查阅的有关诗人的资料,理解诗的重点句,体会诗句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实录:
(课前,学生诵读《中华经典诗文诵读》。上课铃响,师生问好。)。
师:请看老师用洁白的粉笔写字。(板书:石灰吟)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齐读)。
师:知道石灰是一种什么东西吗?
生:是一种建筑材料。
生:吟咏。
师:石灰到底有什么值得吟咏的呢?让我们走进诗里看看吧。先看本诗的作者是——。
生:明代的于谦。
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于谦?
(指名学生介绍于谦的生平。)(播放课件:简介于谦。)(生齐读资料。)。
师:你对于谦产生了怎样的感情?
生:我对于谦产生了敬仰之情。
师:让我们走进这位可敬的诗人的诗作中吧。请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认准字形,读准字音,读顺每句诗。(学生自由读诗)。
师:谁来提醒一下大家,哪些字容易写错,哪些字音需要注意?
生:“凿”字容易写错。(师板书“凿”)。
生:不要把“粉骨碎身”读成“粉身碎骨”。
师:提醒得好,我们一起来读两遍。(生齐读两遍“粉骨碎身”)。
生:“焚烧”两个字要注意。
师:真是个细心的孩子。(板书:焚烧)这两个字都带有“火”字旁,但因为字的结构不同,“火”字旁的写法就不一样:“焚”字是上下结构,“火”字写得舒展;“烧”字是左右结构,左边的“火”字旁就要注意让位了,把最后的捺笔变成了点。
生:“锤”字笔画多,也应当注意。(师板书“锤”)。
师:“锤”就是——。
生:用铁锤砸。
师:没错。“凿”呢?
生:用钢钎来钉、挖。
师:预习得真好。诗中“锤”“凿”是用“千……万……”连起来的,表示——。
生:砸的次数多,挖的次数多。
师:对。那么以前我们积累过哪些带有“千……万……”的词语呢?
(生说出:千辛万苦、千言万语、千变万化、千丝万缕、千门万户、千山万水……)。
生:因为诗中的“清白”指的是高尚的节操;“青”表示一种颜色。
师:哦,“清”本意是水清澈、纯洁,没有污点。在诗中“清白”指高尚的节操。同学们真会学习。
师:本诗是一首七言诗,下面请同学们读出这首诗的节奏。(指名学生读诗)。
师:他读得怎么样?
生:诗中天然的词语都没读破,但有些地方该停顿久一点。
师:请你来试试。
(生读诗,节奏有变化,语调的高低起伏也处理得当。)。
师:我们也像他那样读诗。(先自由练习,再齐读。)。
师:读着读着,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画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画面吧。
(课件出示第一、二句诗,指名学生说说他想象到的画面。)。
生:我看到石灰被人们千锤万凿从深山里采出来,又被送到石灰窑里焚烧。
师:理解得不错,你还可以看得细一点。
生:大火熊熊燃烧,可是石灰却当作平平常常的事。
师:请带着你的理解读诗句。(学生读诗)。
师:你的朗读好像使我们感到石灰受到的“千锤万凿”很温柔,并不费力呀。(做出温柔举起铁锤往下砸的动作,学生不好意思地笑。)石灰石是一种很坚硬的石头,要开采它,非下大力气不可。你还想再试读一次吗?(生再读,“锤”和“凿”的力度明显增加。)。
师:同学们,他读得怎么样?(指名一学生评价)。
生:他读出了石灰经受的“锤”和“凿”力度非常大,而且使人感觉次数非常多。
师:说得好。从这句诗中,我们感受到石灰石受到的折磨——。
生:非常大。生:非常多。生:非常残酷。
师:是啊,石灰石真是被折磨得支离破碎、骨肉分离啊,痛苦吗?
生:痛苦。
师:我们再来读第一句。(生齐读第一句。师板书:千锤万凿)。
师:紧接着它又被运到窑里经受——。
生:熊熊烈火的焚烧!
师:请用你的朗读,把我们带到熊熊的烈火中去吧!(请一名学生读)。
师:他读得怎么样?
生:他抓住了“烈火焚烧”的感觉来读,读得好。(板书:烈火焚烧)。
师:可是石灰石对“烈火焚烧”是怎样的态度呢?
生:若等闲。生:当作平平常常的事。(板书:若等闲)。
师:请再读这句诗。(学生齐读。)。
师:让我们再来看看后两句诗,相信同学们能像刚才那样细细品味,能深入理解诗意。(课件出示第三、四句诗,第三句少了一个“浑”字)。
生:老师,第三句少了一个字。
师:哎呀,怎么少了一个字呢?是什么字?
生:“浑”字。(课件出现“浑”字)。
师:“浑”是什么意思呀?
生:是“全”的意思。
师:你们还能找出其它的近义词来解释“浑”吗?
生:“都”“尽”“皆”“俱”
师:说得好,同学们积累的词语真不少。那么整句诗的意思就是——。
生:即使粉骨碎身也全不惧怕。(板书:粉骨碎身浑不怕)。
师:大家看,“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石灰石受到的折磨与摧残真是到了极点啊。然而这一切石灰都不怕,它怕什么呢?(学生思考)。
生:怕失去清白。
师:你真会思考!所以,它要在人世间留下——。
生(齐):清白!
师:让我们再读这两句诗。(生读诗句,语调铿锵)。
生:地震。生:洪灾。生:失败。
师:这些灾难确实很不幸。请联系作者于谦的坎坷人生想一想,谈一谈。
生:带兵打仗,生命有危险。
生:不和奸臣同流合污,遭小人陷害。
生:被皇帝怨恨。
生:被罢官,被关进监狱。
生:被杀头……。
师:这一切,都是人世间的大不幸啊!然而,诗人对这一切不幸遭遇的态度是—。
生:浑不怕。
师:那么他怕什么呢?他要——。
生(齐):留下清白在人间。
师:好!这“清白”就是指一个人的——。
生:高尚的节操。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一个人应当怎样才能留住自己的“清白”呢?
(学生思考)。
师:假如你是一名官员,你会怎样留住你的清白?
生:我会一心一意为国家做事,不贪污受贿,两袖清风。
师:于谦就是这样一个人!你长大后,一定也是一位人民的好公仆。(与学生握手)。
师:假如你是一名军人,你会怎样留住你的“清白”?
生:我会尽职尽责保卫祖国。
师:祖国和人民的安全就交给你了,谢谢!(与学生握手)。
师:假如你是一名医生,你会怎样留住你的清白?
生:我会关心病人,救死扶伤。
师:人民的健康有保障了,谢谢你!(与学生握手)。
师:假如……(指名学生回答)。
生:假如我是一名商人,我会诚信做生意,把赚来的钱拿去做慈善事业。
生:假如我是一句警察,我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保障人民的安全。
生:假如我是一名教师,我会关心热爱学生,把我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
师:好!我又有了一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同行!(鼓掌)。
(指名学生,学生读诗。)。
师:好一个意气风发的小于谦。长大成人并且为官多年的于谦,当他回首自己坎坷的为官生涯时,又想起了少年时代写下的这首诗,他会怎样读这首诗呢?(指名学生读诗)。
师:请评一下这位同学的朗读。
生:他读出了于谦的感慨。
师:请你也来读读。(生读诗)。
师:好深沉啊。于谦为国为民立下了许多功劳,可他却遭到争权夺利的朝廷的迫害。当他戴着脚镣手铐走上刑场的时候,他又想起了石灰,想起了少年时代写的这首诗,他又会怎样诵读这首诗呢?(指名学生读)。
师:请大家说说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
生:他读得慷慨激昂。
生:他读得铁骨铮铮。
师:说得好。于谦的生命就要结束了,可他这一辈子没有白活,他在人世间留下了——。
生:清白!
师:对!因此他面对死亡,毫不惧怕,视死如归!请同学们带着这种体会读全诗。
(学生读诗)。
生:崇敬之情。
师:请读吧。(学生读诗)。
生:《蜜蜂》。“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生:《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学生思考、讨论、动笔写诗句)。
生:我想做个像胡杨一样的人。“咬定沙漠不放松,绿化大地建奇功。烈日炎炎我不怕,流芳千古史册中。”(鼓掌)。
师:真是个坚强的人啊。把你的人生志向写得像诗一样美。
生:我想做个像梅花一样的人。“皑皑大雪皆不怕,一缕花香斗严寒。风雪交加愈红艳,留得芬芳满人间。”(鼓掌)。
生:我想做像黄牛一样的人。
师:啊,黄牛走进你的心里去了。
生:虽然牛吃的是草,但做的是最辛苦的工,我喜欢牛。“天天辛苦不放松,吃了青草又开工。田地留下血和汗,农民怎不爱心中?”(全班同学热烈鼓掌)。
师:诗句流畅,押韵好,意思明白。老师也想和你一起读读这首诗。(师生一起读《黄牛》)。
师:老师的感动已经在心中。
生:老师,我也写了一首《粉笔》。“身小色白一粉笔,一挥过去少半根。化作粉尘全不悔,要留真情在人间。”(全班同学热烈鼓掌)。
(学生默写《石灰吟》;欣赏学生默写的诗;再一次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下课铃声响起,下课。)。
优秀石灰吟课堂小结(通用17篇)篇十四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石灰的特点。
2.联系作者生平,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体会作者“要留清白在人间”志向。
3.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
教学难点:
1、联系作者生平,体会作者的志向。
2、理解“清白”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新课。
1、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古诗——石灰吟。(师生共同板书课题,强调“吟”的写法)。
2、你知道什么是石灰吗?
3、理解“吟”。(“吟”是诗歌的一种形式)就像我们以前学过的《游子吟》。
4、请同学们把诗句读一读吧!
二、初读古诗,读出节奏。
1、自由朗读古诗。
2、这首诗难读吗?指名朗读古诗。
3、指导读出节奏。
三、再读古诗,整体感知诗意。
1、你能读懂这首诗的意思吗?
2、指名回答。
四、感知石灰品质。
1、读了这么多遍,你觉得“吟”在这里还可以怎么理解?(颂、赞等等)。
2、你是从哪读出来的呢?
3、让我们一起看一看石灰这不同寻常的经历吧。(图片出示石灰的制作过程。)(师作讲解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千锤万击出深山(千和万红色强调锤和击红色强调)。
(1)从这千和万你能感受到什么?锤:敲打。击:撞击。千、万:指撞击的次数多,虚指,不是实指一千一万,是夸张的手法。
(2)这一次又一次的锤子和凿子可是重重地砸在、狠狠地敲在石灰石的身上的啊,再读。
(3)让我们一笔一划地再写一写“锤”和“击”,再一次地感受石灰石所受的磨难吧!(指导书写“锤”和“击”)。
过渡:石灰石所受的磨难仅仅是千锤万击吗?(引出烈火焚烧)。
烈火焚烧若等闲。
(1)石灰石烧制的火焰温度可是1500度啊!指导生再读。
(2)理解“若等闲”。(结合长征中的诗句)。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3)看到这个词语,你能想到哪些词语?(从容不迫、泰然自若等等)。
(4)师生配合读这一句。
过渡:这千锤万击,烈火焚烧,即使粉骨碎身,石灰畏惧了吗?引读最后两句。
(5)让我们也用一句诗来赞美石灰。(坚强不屈为清白、从容不迫为清白等等)。
4、配乐读全诗。
五、初识“托物言志”,理解“清白”。
1、投影“只留清白在人间”。
2、出示资料,生默读,看看你有没有更深的理解。
3、生汇报。(生谈哪一句就带着理解读哪一句)。
五、入境诵读。
“粉骨碎身全部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此刻,于谦很坦然。他已经无愧于自己,无愧于百姓,无愧于国家,无愧于天地,死亦何惧?他再一次大声地吟诵着——(指名一个大组读)。
听到于谦的吟诵,全城的老百姓也大声吟诵着——(指名两个大组读)。
于谦走了,全城的老百姓铿锵有力地吟诵着为他送行——(齐读)。
六、巩固拓展。
1、诗人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通过对石头不畏“(千锤万击)”和“(烈火焚烧)”,即使“(粉骨碎身)”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写,赞颂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廉洁正直)的高尚情操。
2、出示《竹石》、《青松》,利用刚才的方法自学这首诗。
咬住了青山就决不肯放松,根须已经深扎在岩石之中。历经千万次磨炼更加坚韧,任凭你东西南北来的狂风。
厚厚的白雪压在青松之上,青松非但不折腰还直直地挺立在那儿。要想知道青松的高洁吗?那就要等到冰雪消融的时候了。
七、小结。
1、教师小结:就让我们以另外一首诗结束我们的课堂。
2、出示古诗。(《白杨吟》教师创作,千辛万苦立荒原,狂风暴雨若等闲。飞沙走石全不怕,要留正直在人间。)。
3、孩子们,让我们也试着写一写这样的诗吧。【设计意图:鼓励激发孩子利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去创作。
优秀石灰吟课堂小结(通用17篇)篇十五
这学期一开始我校就开展“高效课堂”活动,并给出了实施意见。我们的课堂教学占据了教师大部分工作时间和学生的绝大部分学习时间,课堂是充满生命活力,还是沉闷压抑;是师生相互启迪,不断创新,彼此产生心理愉悦,还是枯燥乏味、简单重复、彼此厌倦,这在一定意义上决定师生的生活质量。因此,课堂教学改革既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又关系到生命质量的提升。为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进学校内部的教育均衡发展,我校把“高效课堂”作为重中之重。
在“高效课堂”中我们还是有很大收获的:
一、教师在教学中能注意学生的层次性,注意他们在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客观差异,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能以“人人会学”为宗旨。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教学活动。
二、教师注意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开放,改变单纯依赖课本的陈规陋习。选择一些难易适度、形式活泼、具有趣味性、挑战性和研究性的学习材料,同时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调、枯燥的形式,组织小组讨论、多媒体演示,学生上讲台等教学形式,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题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师生配合默契、热烈和谐融洽、心理呼应,让课堂活而不空,实而不死,生机勃勃、趣意盎然。
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展示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更主要的是胸怀与个性的袒露,思想与情感的交融,文化与智慧的流淌。只有当教师博大的胸怀、真诚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对学生产生春风化雨的影响时,才能震撼学生的心灵,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想象力,使教学活动充满理性和激情。
当然,我校在推行“高效课堂”实施过程中,问题也不断涌现:要么设计的检测题没有时间做;要么,在学习过程中问题不当,破坏语境,影响学生自主学习……高效课堂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教师透彻理解教材,需要教师设计高效而又有价值的问题,需要教师设计高效而又有价值的习题检测,才能真正高效的完成教学。
优秀石灰吟课堂小结(通用17篇)篇十六
须知在初中数学课堂之中,包含的知识点极为繁多,包括公式、法则和性质等,为了保证学生能够高效率地记忆和灵活性地应用,便需要配合相对简洁性地语言将这部分内容予以总结与概括,这便是所谓的课堂小结。至于其在现代我国初中数学教学中经常运用且实效性较高的方法,则具体如后续一一呈现。
一、系统性地梳理归纳。
这类方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可谓是经常出现的,一旦说某类课题内容讲解完毕之后,教师便需要将具体的解题方法等细节加以梳理总结,而其间可以沿用的手法众多,包括图表记录等形式,主要目的便在于进行重点和难点标记基础上,引导学生加深对不同章节核心内容的印象,最终衍生出完善化的知识体系。经过实际考察发现,这类方式存在一类显著性的优势,就是可以确保课堂小结的完整和系统性结果,并且还可以使得课程的中心内容得到简洁和明确地表达。如在进行三角形全等条件这类课题讲解过程中,教师有必要预先将全等的条件一一陈列出来,保证学生完全明确这类要求之后,令他们结合实际进行富有针对性的'选取,为日后深度明确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奠定基础。长此以往,初中生便可以更为清晰地把握数学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进一步提升单位班级数学课程的教学实效。
二、合理性地拓宽延展。
拓宽延展在初中数学课堂小结过程中,同样是不可忽视的工序流程,毕竟单纯掌握课本中提到的知识点是不够的,唯独进行教学内容适当程度地丰富,才可以顺利发散个体的思维。需要注意的是,在初中数学教学期间,极为关键的要素便是问题,所以,教师务必要针对学生进行协调性地引导,保证彼此倾力合作,在合理时间范围内解决一类难题。如在进行认识三角形这类课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包括本堂课之中大家掌握了哪些内容等,基于此,学生便会依次阐述“三角形即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线段首次连接产生的图形”、“三角形包含三条边,以及三个内角”等。与此同时,教师应该保证结合学生个体的知识掌握状况,进行更为深层次的问题设计,令学生在独立思索、小组探究过程中激发出愈加强烈的学习欲望,进一步调动课堂和谐愉悦的氛围。
三、实时性组织实践活动。
透过客观角度观察,初中生群体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他们的思维相对比较活跃,特别是在较强的发散性作用下,使得教师能够在课堂小结过程中预留部分时间,鼓励学生结合相关课题和实际进行实践操作,进一步加深他们对不同类型知识点的理解并从中收获满足感。需要注意的是,在该类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要实时性地给予学生个体鼓励,毕竟如此,才能确保他们掌握原有知识的同时,全方位地锻炼自身的思维创造实力。
四、清晰性地对比异同。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期间,异同对比同样是不可或缺的教学引导模式。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对比认证新传授知识和已学内容,在保证清晰化辨别不同概念之间差异性的前提下,锁定它们之间的关联和彼此的独特性,为日后初中生对比分析实力提升,提供一定的保障条件。在该类指导方式作用下,初中生便可以持续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印象,并且提升各自的知识水平和实践应用技能。如在进行菱形的性质以及判定这类课题内容讲解时,教师会发现学生经常混淆菱形与矩形的概念,所以,在组织课堂教学小结活动期间,教师可以考虑将这两类图形的判定条件加以同步梳理和对比认证。表现为:“菱形即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其每条对角线各自平分一组对角的同时,两条对角线还相互垂直;矩形,则是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同时其内角各为九十度。”在该类指导方式影响下,初中生便会深度明确各类相似知识点之间的区别。
五、积极性地鼓励质疑。
在正式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期间,学生经常会出现一些困惑现象,为避免他们学习自主性遭受打击,教师要鼓励他们积极思索并且快速发现相关问题。特别是在一堂课接近尾声阶段的时候,教师要适当腾出一些时间鼓励学生进行自由探讨,保证个体提出疑问之后可以独立进行解答,之后教师总结他们讨论后获得的结果,保证针对性地化解学生内心的疑问之余,提升该类群体的智力水平。如在鼓励学生进行一类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类问题,即怎样利用一张正方形的纸张制作一类无盖长方体,并且保证其一定大小的容积。之后鼓励学生进行集体探究和独立思索,确保在合理依据辅助作用下强化他们的创造能力,为他们日后掌握更多的知识点和完善自身的创造性思维等目标贯彻,做足准备工作。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小结始终是不可或缺的指导环节,所以,作为一类合格的初中数学教师,务必要实时性设计和灵活性沿用各类创新性的设计方式。长此以往,令初中生可以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进一步提升他们独立思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优秀石灰吟课堂小结(通用17篇)篇十七
设计理念: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是我们应当继承的最为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小学生吸收祖国语言文化的珍贵遗产,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小学生学习古诗,在他们单纯的世界里构建起一片诗韵袅袅的世界呢?我为此进行了认真的探索与实践,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使学生爱诗、懂诗、诵诗、写诗,使诗歌真正感染熏陶学生,内化丰富他们的语言。
《石灰吟》是明代诗人于谦写的一首广为传诵的诗,作者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面上写石灰,实际拿石灰自喻,说明自己不管遭受多大的挫折,即使粉骨碎身,也要保持清白高洁的崇高品格。诗人的一生是精忠为国的一生,最后被昏庸的皇帝害死,这首诗成为他的真实生动的写照。我充分挖掘诗歌的意蕴,创设情境,通过有层次的诵读,带领学生理解、品味、感悟诗情,积累诗歌语言,还引导学生尝试写诗。下面我就以《石灰吟》的教学实录展示一下我在古诗教学中的做法。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焚”,会写“锤、凿、焚”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千锤万凿、焚烧、粉骨碎身”等词语。理解“清白”的含义。
(2)了解诗的内容,在了解整首诗的基础上理解诗的重点句“要留清白在人间”,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指导学生诵读、默写这首诗。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养成查阅资料的好习惯,通过联系时代背景,更好地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培养、提高理解诗句的能力。
(3)在理解诗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默写这首诗,并尝试仿写诗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感悟诗人“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尚节操。
重、难点:
联系查阅的有关诗人的资料,理解诗的重点句,体会诗句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实录:
(课前,学生诵读《中华经典诗文诵读》。上课铃响,师生问好。)。
师:请看老师用洁白的粉笔写字。(板书:石灰吟)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齐读)。
师:知道石灰是一种什么东西吗?
生:是一种建筑材料。
生:吟咏。
师:石灰到底有什么值得吟咏的呢?让我们走进诗里看看吧。先看本诗的作者是——。
生:明代的于谦。
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于谦?
(指名学生介绍于谦的生平。)(播放课件:简介于谦。)(生齐读资料。)。
师:你对于谦产生了怎样的感情?
生:我对于谦产生了敬仰之情。
师:让我们走进这位可敬的诗人的诗作中吧。请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认准字形,读准字音,读顺每句诗。(学生自由读诗)。
师:谁来提醒一下大家,哪些字容易写错,哪些字音需要注意?
生:“凿”字容易写错。(师板书“凿”)。
生:不要把“粉骨碎身”读成“粉身碎骨”。
师:提醒得好,我们一起来读两遍。(生齐读两遍“粉骨碎身”)。
生:“焚烧”两个字要注意。
师:真是个细心的孩子。(板书:焚烧)这两个字都带有“火”字旁,但因为字的结构不同,“火”字旁的写法就不一样:“焚”字是上下结构,“火”字写得舒展;“烧”字是左右结构,左边的“火”字旁就要注意让位了,把最后的捺笔变成了点。
生:“锤”字笔画多,也应当注意。(师板书“锤”)。
师:“锤”就是——。
生:用铁锤砸。
师:没错。“凿”呢?
生:用钢钎来钉、挖。
师:预习得真好。诗中“锤”“凿”是用“千……万……”连起来的,表示——。
生:砸的次数多,挖的次数多。
师:对。那么以前我们积累过哪些带有“千……万……”的词语呢?
(生说出:千辛万苦、千言万语、千变万化、千丝万缕、千门万户、千山万水……)。
生:因为诗中的“清白”指的是高尚的节操;“青”表示一种颜色。
师:哦,“清”本意是水清澈、纯洁,没有污点。在诗中“清白”指高尚的节操。同学们真会学习。
师:本诗是一首七言诗,下面请同学们读出这首诗的节奏。(指名学生读诗)。
师:他读得怎么样?
生:诗中天然的词语都没读破,但有些地方该停顿久一点。
师:请你来试试。
(生读诗,节奏有变化,语调的高低起伏也处理得当。)。
师:我们也像他那样读诗。(先自由练习,再齐读。)。
师:读着读着,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画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画面吧。
(课件出示第一、二句诗,指名学生说说他想象到的画面。)。
生:我看到石灰被人们千锤万凿从深山里采出来,又被送到石灰窑里焚烧。
师:理解得不错,你还可以看得细一点。
生:大火熊熊燃烧,可是石灰却当作平平常常的事。
师:请带着你的理解读诗句。(学生读诗)。
师:你的朗读好像使我们感到石灰受到的“千锤万凿”很温柔,并不费力呀。(做出温柔举起铁锤往下砸的动作,学生不好意思地笑。)石灰石是一种很坚硬的石头,要开采它,非下大力气不可。你还想再试读一次吗?(生再读,“锤”和“凿”的力度明显增加。)。
师:同学们,他读得怎么样?(指名一学生评价)。
生:他读出了石灰经受的“锤”和“凿”力度非常大,而且使人感觉次数非常多。
师:说得好。从这句诗中,我们感受到石灰石受到的折磨——。
生:非常大。生:非常多。生:非常残酷。
师:是啊,石灰石真是被折磨得支离破碎、骨肉分离啊,痛苦吗?
生:痛苦。
师:我们再来读第一句。(生齐读第一句。师板书:千锤万凿)。
师:紧接着它又被运到窑里经受——。
生:熊熊烈火的焚烧!
师:请用你的朗读,把我们带到熊熊的烈火中去吧!(请一名学生读)。
师:他读得怎么样?
生:他抓住了“烈火焚烧”的感觉来读,读得好。(板书:烈火焚烧)。
师:可是石灰石对“烈火焚烧”是怎样的态度呢?
生:若等闲。生:当作平平常常的事。(板书:若等闲)。
师:请再读这句诗。(学生齐读。)。
师:让我们再来看看后两句诗,相信同学们能像刚才那样细细品味,能深入理解诗意。(课件出示第三、四句诗,第三句少了一个“浑”字)。
生:老师,第三句少了一个字。
师:哎呀,怎么少了一个字呢?是什么字?
生:“浑”字。(课件出现“浑”字)。
师:“浑”是什么意思呀?
生:是“全”的意思。
师:你们还能找出其它的近义词来解释“浑”吗?
生:“都”“尽”“皆”“俱”
师:说得好,同学们积累的词语真不少。那么整句诗的意思就是——。
生:即使粉骨碎身也全不惧怕。(板书:粉骨碎身浑不怕)。
师:大家看,“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石灰石受到的折磨与摧残真是到了极点啊。然而这一切石灰都不怕,它怕什么呢?(学生思考)。
生:怕失去清白。
师:你真会思考!所以,它要在人世间留下——。
生(齐):清白!
师:让我们再读这两句诗。(生读诗句,语调铿锵)。
生:地震。生:洪灾。生:失败。
师:这些灾难确实很不幸。请联系作者于谦的坎坷人生想一想,谈一谈。
生:带兵打仗,生命有危险。
生:不和奸臣同流合污,遭小人陷害。
生:被皇帝怨恨。
生:被罢官,被关进监狱。
生:被杀头……。
师:这一切,都是人世间的大不幸啊!然而,诗人对这一切不幸遭遇的态度是—。
生:浑不怕。
师:那么他怕什么呢?他要——。
生(齐):留下清白在人间。
师:好!这“清白”就是指一个人的——。
生:高尚的节操。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一个人应当怎样才能留住自己的“清白”呢?
(学生思考)。
师:假如你是一名官员,你会怎样留住你的清白?
生:我会一心一意为国家做事,不贪污受贿,两袖清风。
师:于谦就是这样一个人!你长大后,一定也是一位人民的好公仆。(与学生握手)。
师:假如你是一名军人,你会怎样留住你的“清白”?
生:我会尽职尽责保卫祖国。
师:祖国和人民的安全就交给你了,谢谢!(与学生握手)。
师:假如你是一名医生,你会怎样留住你的清白?
生:我会关心病人,救死扶伤。
师:人民的健康有保障了,谢谢你!(与学生握手)。
师:假如……(指名学生回答)。
生:假如我是一名商人,我会诚信做生意,把赚来的钱拿去做慈善事业。
生:假如我是一句警察,我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保障人民的安全。
生:假如我是一名教师,我会关心热爱学生,把我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
师:好!我又有了一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同行!(鼓掌)。
(指名学生,学生读诗。)。
师:好一个意气风发的小于谦。长大成人并且为官多年的于谦,当他回首自己坎坷的为官生涯时,又想起了少年时代写下的这首诗,他会怎样读这首诗呢?(指名学生读诗)。
师:请评一下这位同学的朗读。
生:他读出了于谦的感慨。
师:请你也来读读。(生读诗)。
师:好深沉啊。于谦为国为民立下了许多功劳,可他却遭到争权夺利的朝廷的迫害。当他戴着脚镣手铐走上刑场的时候,他又想起了石灰,想起了少年时代写的这首诗,他又会怎样诵读这首诗呢?(指名学生读)。
师:请大家说说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
生:他读得慷慨激昂。
生:他读得铁骨铮铮。
师:说得好。于谦的生命就要结束了,可他这一辈子没有白活,他在人世间留下了——。
生:清白!
师:对!因此他面对死亡,毫不惧怕,视死如归!请同学们带着这种体会读全诗。
(学生读诗)。
生:崇敬之情。
师:请读吧。(学生读诗)。
生:《蜜蜂》。“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生:《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学生思考、讨论、动笔写诗句)。
生:我想做个像胡杨一样的人。“咬定沙漠不放松,绿化大地建奇功。烈日炎炎我不怕,流芳千古史册中。”(鼓掌)。
师:真是个坚强的人啊。把你的人生志向写得像诗一样美。
生:我想做个像梅花一样的人。“皑皑大雪皆不怕,一缕花香斗严寒。风雪交加愈红艳,留得芬芳满人间。”(鼓掌)。
生:我想做像黄牛一样的人。
师:啊,黄牛走进你的心里去了。
生:虽然牛吃的是草,但做的是最辛苦的工,我喜欢牛。“天天辛苦不放松,吃了青草又开工。田地留下血和汗,农民怎不爱心中?”(全班同学热烈鼓掌)。
师:诗句流畅,押韵好,意思明白。老师也想和你一起读读这首诗。(师生一起读《黄牛》)。
师:老师的感动已经在心中。
生:老师,我也写了一首《粉笔》。“身小色白一粉笔,一挥过去少半根。化作粉尘全不悔,要留真情在人间。”(全班同学热烈鼓掌)。
(学生默写《石灰吟》;欣赏学生默写的诗;再一次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下课铃声响起,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