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是文学的宝库,我们应该努力挖掘其中的珍宝,丰富自己的写作技巧。为了更好地展示范文范本的特点和优势,小编特别为大家收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
实用孔子拜师反思总结(通用17篇)篇一
回顾《孔子拜师》这堂课的教学,我觉得有成功更有不足,虽然几经反复备课和试讲,但今天的这堂课仍然上的不理想。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基本是按照备课思路进行的,从导入到新授再到重点突破。
教学伊始,我创设一个小的情境,将学生带入高山流水,探访圣人的意境,了解孔子,为进一步学习做铺垫,但是在设计提问: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想说点什么?有些不妥,这毕竟局限了学生的认识,若能让学生谈谈你对孔子还有哪些了解,想必学生一定会积极交流,也将使学生对孔子的认识更加全面,促进学生主动的探究学习。接下来检查预习,在初读课文之后,检查词语的掌握情况,列出了本课16个词语,量比较大,检查的遍数比较多,对于风尘仆仆等易读错的词语,朗读落实的还不够,应当将读不准的多读几遍,能读好的,一带而过。我想对于在今后的教学中,词语的落实也应把时间用在难读词语的教学上,不能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
或你通过读对话体会到孔子老子是怎样的人?,以致在第二次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结果,仍然不能令人满意,并且,耽误预先设计的教学内容,没能从整体上使学生把握课文,对于重点学习的词句学习是没有止境的,等候、迎候学的仓促,落得不实。本课教学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课堂上没能灵活的进行教学操作,只限于备课思路,而没能很好的关注学生学的状况,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出适当的调整,来以学定教。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认识到无论课备得再好也不能照搬,应随时关注学生学的情况,真正做到为学生的学服务。
同时,今天的教学中有些内容的设计,我只顾自己教的方便,省事,而没有从教学达到的目的出发来设计。例如对于孔子、老子、曲阜的介绍,我怕学生谈得不够全面,不够生动,只想让学生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没有把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资料,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无从表现,学生的学习就不会深刻。再如,对于曲阜的介绍,我只考虑,通过介绍曲阜引出孔子文化节向本单元主题靠拢,因而影响了教学的主旋律。节外生枝的教学,并没对学生的学习带来多大益处。我想,今后在教学中,我一定要多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教学,灵活掌握教学,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所收获。
通过本次参与新课程研讨课教学活动,我更加明白了,中年级语文教学一定要落实重点词句的训练,加强朗读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中更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根据学生的学,恰当的调整教学策略,真正做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并在学习中学有所获,学有所得。今后我要进一步努力学习新课程的精神,大胆实践,朝着新课程的要求努力迈进,使自己锤炼成为新课程下的新型教师。
一、阅读中悟写法。
这是语文学习中的支撑点,在本课中,就要抓住人物语言,在习作练习中,怎样写好不同人物的语言。比如、本文对孔子和老子初次见面时的情景,主要进行了人物对话描写,而且在对话中作者能够准确描写不同人物的语言。出示文中老子与孔子的对话。“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孔子:“多谢老师等候。”“迎候”和“等候”都有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迎接。“等候”则不表达迎接的意思。(引导学生从读中体会怎样描写不同人物的语言呢?首先要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格特点。然后要注意人物的年龄,职业、兴趣、爱好不同,他们的语言也不同。最后要注意人物性格的发展。随着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的语言也不所变化。比如、描写懒惰的姐姐:妈妈让姐姐洗碗,姐姐不高兴地说:“听到啦!又叫我去沅碗。”接着,姐姐神神秘秘地对我小声说:“弟弟,你的字写起了吗?想去玩吗?你帮姐姐洗碗,姐姐一会儿陪你去玩!”我装着没听懂,只见姐姐又奇奇怪怪地说:“今天我借来了一本小人书,上面就是灰太狼的故事。”我忍不住了说:“姐姐,今天我帮你的忙……”(点拨、只要能注意做到以上几点就一定能写好不同人物的语言。)这里安排了练习:“有趣的爸爸”“懒惰的爸爸”“爱节省的妈妈”
作为三年级学生,应该掌握句子的生动与平泛是文章的技巧。比如:“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这句话的含义深刻,学生独自理解还是有难度的,我设计了换掉“风餐露宿”和“日夜兼程”和去掉这两词的练习。我点拨了,这一句作者在讲孔子的旅途之苦,并运用了词语“相距上千里”,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说明孔子一路上生活艰苦运用了“日夜兼程”。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却运用“终于”一词来说明。(就这么短短的一句话,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对孔子对知识如饥似渴的追求。)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子,可以先理解重点词语,然后再联系词语的意思,想想句子所要表达的思想。
让学生自己完成,搜集资料、问家长等方式。
学完本课,我有以此反思,语文教学就是一种平平淡淡,简简单单、扎扎实实地教学态度,要真实地再现我们的课堂,不用动感的表演也能抓住人心,它是用一种深层的,人文的,纯真的语文的一种朴实精神所吸引人。用老师朴实的教态,力图让语文还原本色,复归本位,返璞归真,创造一种纯朴的语文课堂。本课的亮点就是帮助学生体会语言运用的恰到好处和语言文字的精美,在写作中,恰到好处的词语及语言的运用是文章的“精髓”。
实用孔子拜师反思总结(通用17篇)篇二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最常说的一句话“人生是一个美丽的过程,我是在这每一个经历中历练并成长起来的。”那么校本教研就是我成长的一个巨大的平台。针对我刚刚所上的这节课,我此刻的心情是千头万绪的,有欣喜也有遗憾。
欣喜的是我在课堂上看到了孩子们的成长。我们的学生是刚升入三年级的孩子,课文阅读能力有限。但经过几个月的训练,特别是针对我们校本教研的主题“通过抓词句训练学生朗读能力”,孩子们都能通过自己的读找到一些重点的词和句子了,如今我没的训练重点已经由找词句过度到如何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了,而且也有一些孩子的理解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只是语言的表达能力还有所欠缺,这也是我们今后所要努力的一个方向。
在课堂上大家还可以看到,我们的孩子不仅会通过抓词句理解课文,而且可以展开进一步的思考,自己提一些问题,联系生活实际和课外资料理解一些词语和句子,理解课文的内容,广泛的进行课外阅读等。
在教学中我本着一种平平淡淡、简简单单、扎扎实实地态度,真实的再现我们的课堂,不是用动感的表演抓住人,而是用一种深层的、人文的、纯语文的精神只美吸引人。力图让语文还原本色,复归本位,反璞归真,创造了一种纯语文的课堂。
另外在我的教学是由各个环节组成,环环相扣,步步为营。但教学中我们所面对的是一群活生生的群体,所以我教学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当我的预设与生成发生了矛盾时,我及时做了调整。如当学习到孔子与老子见面时的情景,孩子突然有了质疑“老子为什么称呼孔子仲尼,而不干脆直接称他孔丘?”。面对这样的生成问题我首先对学生的深入思考进行了表扬,同时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学生,让学生能够有一个思考的空间,最后我顺势引导讲解其实这里是表达了老子对晚辈的一种爱护之情和自己谦虚的品质。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进而达到了更好的学习效果。
但预设也与实际教学发生了一些冲突,比如:在教学“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我设计了换掉“风餐露宿”和“日夜兼程”和去掉这两个词的练习,帮助学生体会语言运用的恰倒好处和语言文字的精美,进行语言训练。但孩子们没有充分理解,所以在换词的时候出现了问题,学生感到了困难。这让我体会到教师在问题的提出过程中,语言的引导十分重要,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也表现出孩子的积累还不够,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应加强语文的积累。
遗憾的是,在这节课中我与孩子的情绪状态不是最佳的,坦率的讲不如我们平时在上课的氛围。我觉得我们的心理素质还不够好,所以今后在这方面应加强训练。另一方面我在时间的把握上还觉得有些困惑,这也是我在教学中经常遇到的一个困惑,也希望今天可以得到各位老师的帮助。
最后我还想说:我的教学是幸福的,这幸福不仅表现在孩子的成长让我幸福,我的成长同样让我感到了幸福,同伴的鼓励、帮助也让我感到了幸福。
实用孔子拜师反思总结(通用17篇)篇三
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下面百分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孔子拜师的教学反思,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更多内容请关注应届毕业生网!
我有八年没上语文课了,今天上的是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7课《孔子拜师》,上课前,我先让学生读五单元学习目标,想想看,五单元是让我们学习什么内容,从而引出课题,“孔子”,这时我就问学生我们要学习的是孔子的什么事情,孔子拜师的事情。在这里呢,我就做错了一点,就是板书完课题后,应该马上让学生对课题提出疑问,而不该马上去了解孔子的生平。
在学生对课题提出疑问后,我马上就让学生去读生字、词语,这里呢我应该马上让学生自读课文,先解决学生提出了疑问,应该对学生的质疑即时解决。
进入课文学习时,我安排的是从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入手,在读了最后一段后,我们知道了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和敬重他们的高尚品行,那么为什么要敬重他们那种高尚品行呢?就从这个问题入手,让学生自学课文,从课文中找出能够解答这个问题的重点词句,来体会他们的高尚品行,初步体会作者写作文章时的感情。在这里,读课文最后一段,并提出疑问的任务本来应该由学生自己进行,这样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来,教师在这里本来只该是作为一个引导者的身份,但是在这里,这个工作我却自己做了,所以学生就机械的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学习课文,而没有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要求。
由于在学习生字词语时浪费的时间过多,所以本来这节课我预计安排的从重点词语来初步理解课文的任务没有完成。
总的来说,在这节课中,在“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几个方面中,我基本上注重了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这堂课中,我安排了两个说话,一个是想象孔子在路途中艰辛。另一个拓展是理解孔子的话中“学习是无止境的”这个句子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理解,引导学生归纳出:世上的学问是学不完的,我们要虚心好学,活到老,学到老。不做一个自满的'人。
总之,在教学中,我做得很不够,这是由于自己平时在经验上的积累不够。在整节课上,由于我自己对教材的钻研不够,所以不能够对学生有更好的引导。以后,要从人文观念上去引导学生,要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进行分工合作,指导学生探索课文,自我发现。
今天,我领着孩子们学习了《孔子拜师》。课前,我认真地朗读了课文,发现让学生理解孔子和老子让人敬重的品行有困难,于是我把这一点作为学习难点,准备上课时重点解决。
通过本次教学,我更加明白了,中年级语文教学一定要落实重点词句的训练,加强朗读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中更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根据学生的学,恰当的调整教学策略,真正做到为学。
学习这篇文章时,我结合课文最后一段:"孔子和老师不仅学知使人们佩服,人们还很敬重他们的人品。",以"孔子和老子有什么让人敬重的品行"作为统领性的提问。在学生汇报过程中,有的学生看出了孔子爱动脑子,有的学生看出了孔子有礼有节,还有的学生却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问题,他认为孔子能向别人学习,有的还提出了每个人都有各自喜欢的方向,知道的知识也都不同,我们要学习各种知识,学习每个人的长处。当学生说到"孔子是个有礼貌的人"时,我又通过表演读对话,感悟在孔子不仅在语言上,同时在行动上也是十分有礼,也感受到老子也是彬彬有礼的一位学者。这样,学生能从简单的语句中挖出深刻的道理,了解到孔子和老子知识丰富,还很有礼,所以我就势总结到我们的学习与做人,一个人要想受到人们的尊敬,需要丰富的学问,但只有学问还不够,还要有好的品行。
这堂课中,我安排了两个说话拓展,一个是想象孔子在路途中艰辛,这个环节上,学生的想象力较丰富,说话的质与量都很高。另一个拓展是理解孔子的话中"学习是无止境的"这个句子后,在出示孔子三次有文字记载的拜师行为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理解,问学生:"你身边的人,有像孔子这么好学不倦的吗说给我们听听。"有的学生说:我爷爷虽然年纪大了,可还在学习电脑。有的学生说:我妈妈一直在学习,她现在正在考会计专业呢。
总的来说,在这节课中,在"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几个方面中,我基本上注重了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但是在过程与方法上,我做得很不够。在整节课中,我重视了对学生的激励,如学生在读书时声音太小,我就鼓励她胆子大点,虽然还是没有达到要求,但是,总算有了一点进步。还有就是重视了对学生自学时的指导,虽然做得不够,在学生读课文,自学时,都提出了要求。
在整节课上,由于我自己对教材的钻研不够,所以不能够对学生有更好的引导,还表现出来有几个大的问题,这不光是我这节课的问题,更是我今后也要注意的问题。
《孔子拜师》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在这一课教学时,我先从孔子的言行入手,将重点放在体会孔子的品行上。上完了课,我觉得以下两点做得比较好:
一,在情境中理解词语
语文课必须具有语文味。突出词,句的品悟,体现语文咬文嚼字的传统特点,语文味便呼之欲出。语文味浓了,语文课就不再只是单调冷峻的环节设计,语文课也就变得丰满了。
本堂课中,对于词语的处理,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生动的语境,以"角色互换"的方式让学生完全走进孔子的内心,让学生成为孔子,与他们对话,说说当时自己在路途中是碰到什么困难,是怎么做的。
孔子这一路,在风里吃饭,露天睡觉,旅途生活多艰苦啊!这就是——风餐露宿。他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这就是——日夜兼程。
这样的教学,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说出来的不是简单的词语解释,呈现的是一种生活场景。对于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两个词语就水到渠成了。至此,两个本来平凡普通的词汇因着学生的想象移情,角色体验和教师的有效点拨而变得充满生命活力,词语成了可以触摸的有温度和质感的生命体。
二,巧妙利用《论语》语录
课开始,我就以课后孔子的名言导入,课末又以孔子名言结课。
在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不懂的呢他会怎么做(他知道,在学习上应坚持老老实实的态度,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不能不懂装懂。)所以孔子曾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样,前后呼应,浑然一体,学生整节课均浸润在孔子深厚的思想文化氛围中。阅读,不再只是单纯的课文言语的分析讲解,还被深深根植于祖国文化背景的宏大时空之中。我认为,这样的阅读,便是润泽的阅读;这样的课堂,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的课堂。
这堂课下来,如预先所料,我拖了几分钟。课堂中还需要我去斟酌的地方很多,比如,教学内容的容量较多;对课堂上学生的生成如何引导:教育机智不够,这与我自身的素质修养有很大的关系,需要我进一步提高。
实用孔子拜师反思总结(通用17篇)篇四
从几个关键词语入手,步步追问,引导学生进入当时的情境,走进人物的内心,使学生深刻的感受到孔子的`求知若渴、勤学好问,老子的诲人不倦。学生的感悟可谓水到渠成。
“风餐露宿”、“随时请教”、“诲人不倦”这几个词语在课堂上生了根。生了根的词语带给学生的是理解的深刻、扎实。阅读的深入、细致。通过这些词语学生实现了和文中人物的对话、交流,从而完成了和作者的沟通,最终和作者产生了共鸣。“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实用孔子拜师反思总结(通用17篇)篇五
在课前预习中,我要求学生充分收集有关孔子和老子的资料。课堂伊始,我请学生交流自己对孔子的理解,促使学生主动的探究学习,激发学生对孔子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及时抓住有效的信息,并以此为切入点相机导入,展开教学。
我个人认为这种导入方式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两点:首先,教师必须对孔子、老子以及他们生活的时代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对教材的内容要吃透,力求在教学中能够运用自如。其次,时间上要有所把握,不能喧宾夺主,冲淡了对主要内容的教学。
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从而读懂句子,进而读懂课文,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教学中,词语的理解往往陷入程式化的“说说词语的意思”“用词语说话”之中,不免枯燥、呆板。本堂课中在理解“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的意思时,我先让学生联系上文理解,再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理解,让学生懂得:世上的学问是学不完的,我们要虚心好学,活到老,学到老。
又比如文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两个词语的理解。我先请学生展开想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再联系课文中的孔子说说当时孔子路途中是怎样生活的,碰到什么困难,他又是怎么做的。这样学生说出来的不是简单的词语解释,呈现的是一种生活场景。这不仅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更好体会情感,还使学生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而且使词语教学变得既有“语文味”,又充满了趣味。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培养好学生的朗读训练和提高他们的朗读技巧,有利于发展其语言,促进表达能力的提高,并且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受到品德和审美教育。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方式的读,如:轻声读、默读、分角色朗读、齐读等等,让学生读通课文,读懂课文,并在读中培养语感。
当然,这堂课中也存着在着许多问题:
1、解词方法还很单一,虽然也用了很多方法,但每次解词总是想提醒学生到词语手册上查,其实有些学生可以自己从字面上理解的,我应该把这些方法明确地告诉学生,让他们真正掌握学语文的方法。
2、这节课的重点虽然抓到了,但文章的中心——“孔子的好学精神”学生还体会不够深,应该在学生理解孔子拜师艰辛时,再让学生读一读,体会孔子的好学。
总之,在教学中我本着一种平平淡淡、简简单单、扎扎实实地态度,真实的再现我们的课堂。不是用花哨的表演抓住人,而是努力用一种深层的、人文的、纯语文的精神之美吸引人。力图让语文还原本色,复归本位,反璞归真,创造一种纯语文的课堂。
同时,我也深深地认识到语文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所说的:教师对文本的钻研深入,决定了你的课堂是否精彩。教师像一位引路人,你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广度,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在我们走上讲台前,应该静心地把教材多读几遍,力求读得深读得透。多思考每篇课文怎么去挖掘它的语文特色,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简单的精彩。这也是自己今后所要努力的一个方向。
实用孔子拜师反思总结(通用17篇)篇六
《孔子拜师》一课,让学生从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中,对我国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了解,激发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本课的重点词语很多,也不是太好理解。还有大篇幅的人物对话。课堂容量应该说是比较大的。反思本节课认为做得比较到位的有这样几点:
整体感知环节一直是我们比较头疼的部分,以往经常用的方法是让学生说说“这节课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样的问题往往会把学生难住或艰难地把课文复述上来。不会真正地收到整体感知的效果。所以在设计本节课时,我大胆尝试用扩充句子的形式来感知。其实在没有进入课堂之前还是有很多顾虑的,怕学生不明白要干什么?怕学生不会抓不住课文中合适的词语来补充。做成平时考试的扩充句子……总之有很多的担心。但事实告诉我们这种方式是可行的,而且在学生交流的同时我都会问“你是读哪一部分知道的?”这样既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还初步感知写作顺序,为接下来的课文分析打下基础。
例如对于“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等词的理解,我先让学生结合当时的情况展开想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生说说当时孔子路途中是怎样生活的,碰到困难他又是怎样克服的。正象有的老师评课时说到的“这样学生说出来的就不是简单的词语解释,而呈现的是一种生活场景了。这不仅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更好体会情感,还使学生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这也正体现了我们平时经常说的无痕教学,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的新的知识和技能。
这一环节我主要采用情景再现的方式,让学生设想自己就是孔子和老子,通过对人物动作、神态、语气的分析引领,使学生在朗读中入境,入境后即会生情。这样学生既体会人物的品行又把朗读训练落到了实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学生交流读“难读的句子”时,我引导学生多读几遍的同时告诉他们“遇到难读的句子就要多读几遍,才能读好。”看似简单,但这也是对学法的一个指导。再如在补充课题环节,我先告诉学生“读书不能专靠嘴上功夫,脑也要跟上,知道自己读的是什么?”这就是指导学生读书时要边读边想,才是真正的读书,这又是学法的一个指导。在补充完课题后我引导学生回忆补充的课题是有一定条理和顺序的。这同样也是一个学法的指导。
尽管我很认真地去备课,力求“面面俱到”,但上完课后才发现,还是有很多地方忽视了或者说处理得不到位。反思有以下几点:
例如在孔子拜师路上的那一句话中,其实除了“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外“上千里路”、“几个月”、“终于”等词都能体现出孔子这一路上的艰辛。而自己备课时没有真正地做到细心,把这些重点词语给遗弃了。这是自己最不满意的一点。
在上课前我想象如果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学无止境”的理解,学生会因为这方面的经验少,而无话可说,因此就没有这样做。后来在网络研讨的贴子中发现有老师就很好地处理了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结合自己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以及结合老师或家长的继续教育来体会“学无止境”,这样一定能收到好的效果。也许我先前的担心是不存在的,如果加上这样的处理,相信学生对于“学无止境”的理解会更深刻!今后一定要关注学习伙伴的提示!
课件做为教学的辅助工具,确实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例如在《孔子拜师》这一课,学生在认识了孔子、感受了孔子的好品行后,在最后环节向学生出示了孔府、孔庙的图片,课堂来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如果能配上音乐以及相应的介绍,效果会更好!
这节课的设计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很多不足的环节,今后需要我们更加细心、更加专业地去设计。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具有更多精彩的绽放!
最后我还想说:我的教学是幸福的,这幸福不仅表现在孩子的成长让我幸福,我的成长同样让我感到了幸福。
实用孔子拜师反思总结(通用17篇)篇七
尽管是三年级的孩子,孔子这一人物,孩子们已耳熟能详了,但对于这一人物除了知识很丰富外,还有那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的呢?孩子们就说不上来了。教学本课,我主要运用“读悟法”,让孩子们带着问题:你觉得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自主阅读课文,并找出相关的句子多读几次。
在细读课文时,我抓住课文中重点词语,例如对于“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等词语的理解,创设一定的情景激发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及当时的情况展开想象,让学生说说当时孔子路途中是怎样生活的,碰到困难他又是怎样克服的。这不仅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更好体会情感,还使学生掌握句子理解的'方法。这也正体现了我们平时经常说的无痕教学,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的新的知识和技能。
当然,一课下来,总会发现自己的不足:这节课中如能对前半段引导理解的时间把握得更紧凑一点,后半段时间的小练笔就能有更充足的时间,在前面引导学习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进行一个更明确的总结,学生的小练笔会写得更好,这些都是有待在之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努力的。
实用孔子拜师反思总结(通用17篇)篇八
课堂需要反思,有反思才有进步,上完《孔子拜师》以后,心中颇多感受。仔细回想自己的课堂,我做了以下两方面的反思。首先,这堂课中闪光的有这么两点:
字、词、句的理解我们提倡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不能脱离语言环境。这也是对学生一种学习能力的培养。本堂课中的“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两个词语的理解。我先请学生展开想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再联系课文中的孔子说说当时孔子路途中是怎样生活的.,碰到什么困难,他又是怎么做的。这样学生说出来的不是简单的词语解释,呈现的是一种生活场景。这不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更好体会情感,还使学生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
一篇课文是一个整体,我们要在这个整体中找一条主干,来贯穿全文的学习。在这堂课中我就抓住课文的最后一节。再回到全文让学生找出哪些言行中看出孔子什么品行。这样以一条线带到整个面上,教学显得清晰、连贯。特别时在处理孔子与老子的对话时,让学生反复进行朗读对话,从孔子和老子的语言中理解他们的品行。其实他们的话是相互的,从一个人的语言中不仅看出某个人的品行,还可以看出另一个人的品行,有种侧面衬托的作用。
课堂更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堂还存在一些不足:课堂整体把握不够。课堂中虽然我以一条线来贯穿全文,但是在谈论孔子的品行时,没有整体把握。学生逐句找出写孔子品行的句子,我逐句出示,逐句读、理解、再读,缺少与文本语言环境的相结合。
课堂中还需要我们去斟酌的地方很多。花更多时间去琢磨、思考、实践,让我们的课堂逐步走向成熟。
实用孔子拜师反思总结(通用17篇)篇九
学习这篇文章时,我结合课文最后一段:“孔子和老师不仅学知使人们佩服,人们还很敬重他们的人品。”以“孔子和老子有什么让人敬重的品行?”作为统领性的提问。在学生汇报过程中,有的学生看出了孔子谦虚好学,有的学生看出了孔子谦逊有礼,还有的学生却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问题,他认为孔子能向别人学习,有的还提出了每个人都有各自喜欢的方向,知道的知识也都不同,我们要学习各种知识,学习每个人的长处。当学生说到“孔子是个有礼貌的人”时,我又通过表演读对话,感悟孔子不仅在语言上,同时在行动上也是十分有礼,也感受到老子也是彬彬有礼的一位学者。这样,学生能从简单的语句中挖出深刻的道理,了解到孔子和老子知识丰富,还很有礼,所以总结到我们的学习与做人,一个人要想受到人们的尊敬,需要丰富的学问,但只有学问还不够,还要有好的品行。
这堂课中,设计了一个写话拓展,“我想说”,这个环节上,学生的想象力较丰富,说话的质与量都很高。
在整节课中,我重视了对学生的激励,如学生在读书时声音太小,我就鼓励他胆子大点,虽然还是没有达到要求,但是,总算有了一点进步。还有,就是重视了对学生自学的指导,虽然做得不够,在学生读课文,自学时,都提出了要求。
在整节课上,由于我自己对教材的钻研不够,所以不能够对学生有更好的引导,还表现出来有几个大的问题,这不光是我这节课的问题,更是我今后也要注意的问题。
在以后的教学中,首先,我要注意的是,在自身方面,课前,要仔细的钻研教材,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要透彻;然后是在情感态度方面,在讲课时,要有激情,这样才能够更充分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中,要多关注学生;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的学习到知识。在学习课文时,要抓住课文的重点,集中突破重点,并要考虑学生的情况,来制定教学计划,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学的时间安排上,应把节奏安排得快一点,这样才能抓住学生,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在自身素质上,还要有所加强;在指导学生读书方面,要以读为本,有层次、有目的的读。
总之,在教学中,要从人文观念上去引导学生,要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进行分工合作,指导学生探索课文,自我发展。
实用孔子拜师反思总结(通用17篇)篇十
三年级,要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很重要的一点是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感悟的能力。什么样的词句是重点?如何抓?怎样感悟?这就需要每篇课文好好琢磨,重点课文认认真真和学生来读。
《孔子拜师》这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来感悟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初读课文后,抓住课文最后一段作为线索“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引导学生进入文中,展开阅读。
以第一段作为例子,让学生意识到如何抓重点词,抓重点词的好处。
师:孔子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品行,大家这样敬重他?请一个同学读第一段,思考这个问题。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师:这段写了——
生:孔子拜师的原因。
师:从这部分,你读出孔子是怎样一个人?
生:我读出孔子是一个谦虚的人。
师: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
生:孔子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但他还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这就说明他是一个很谦虚的人。
生:重点词句。
师:对!抓住重点词句,我们对文章的理解就深了。我们要掌握这种阅读的方法。你们一起读读这段。
生:我还发现他是一个很爱学习的人。都三十岁了,还离开自己的家乡去拜老子为师。
师:(板书:好学)从这短短的一段,你们就读出了这些,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就是在认认真真地读书中培养起来的。孩子们,拿起书,再一起读读这段,你们的读和刚才的肯定不一样。
生齐读第一段。
(整堂课的阅读,都渗透了这样的读书方法的训练,学生能够读进文中,大部分孩子意识到了抓住课文里人物的言、行来理解人物。感受颇深的一点是,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中,根据孩子们的读书情况和理解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孩子自己抓住了文中的词句,一点点感受人物,孩子们自己读出了孔子和老子的知礼。)
实用孔子拜师反思总结(通用17篇)篇十一
学习这篇文章时,我结合课文最后一段:"孔子和老师不仅学知使人们佩服,人们还很敬重他们的人品。",以"孔子和老子有什么让人敬重的品行"作为统领性的提问。在学生汇报过程中,有的学生看出了孔子爱动脑子,有的学生看出了孔子有礼有节,还有的学生却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问题,他认为孔子能向别人学习,有的还提出了每个人都有各自喜欢的方向,知道的知识也都不同,我们要学习各种知识,学习每个人的长处。当学生说到"孔子是个有礼貌的人"时,我又通过表演读对话,感悟在孔子不仅在语言上,同时在行动上也是十分有礼,也感受到老子也是彬彬有礼的一位学者。这样,学生能从简单的语句中挖出深刻的道理,了解到孔子和老子知识丰富,还很有礼,所以我就势总结到我们的学习与做人,一个人要想受到人们的.尊敬,需要丰富的学问,但只有学问还不够,还要有好的品行。
这堂课中,我安排了两个说话拓展,一个是想象孔子在路途中艰辛,这个环节上,学生的想象力较丰富,说话的质与量都很高。另一个拓展是理解孔子的话中"学习是无止境的"这个句子后,在出示孔子三次有文字记载的拜师行为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理解,问学生:"你身边的人,有像孔子这么好学不倦的吗说给我们听听。"有的学生说:我爷爷虽然年纪大了,可还在学习电脑。有的学生说:我妈妈一直在学习,她现在正在考会计专业呢。
总的来说,在这节课中,在"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几个方面中,我基本上注重了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但是在过程与方法上,我做得很不够。在整节课中,我重视了对学生的激励,如学生在读书时声音太小,我就鼓励她胆子大点,虽然还是没有达到要求,但是,总算有了一点进步。还有就是重视了对学生自学时的指导,虽然做得不够,在学生读课文,自学时,都提出了要求。
在整节课上,由于我自己对教材的钻研不够,所以不能够对学生有更好的引导,还表现出来有几个大的问题,这不光是我这节课的问题,更是我今后也要注意的问题。
实用孔子拜师反思总结(通用17篇)篇十二
从几个关键词语入手,步步追问,引导学生进入当时的情境,走进人物的内心,使学生深刻的感受到孔子的.求知若渴、勤学好问,老子的诲人不倦。学生的感悟可谓水到渠成。
“风餐露宿”、“随时请教”、“诲人不倦”这几个词语在课堂上生了根。生了根的词语带给学生的是理解的深刻、扎实。阅读的深入、细致。通过这些词语学生实现了和文中人物的对话、交流,从而完成了和作者的沟通,最终和作者产生了共鸣。“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实用孔子拜师反思总结(通用17篇)篇十三
课堂需要反思,有反思才有进步,上完《孔子拜师》以后,心中颇多感受。仔细回想自己的课堂和老师们的点评,我做了以下两方面的反思。首先,这堂课中闪光的有这么两点:
字、词、句的理解我们提倡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不能脱离语言环境。这也是对学生一种学习能力的培养。本堂课中的“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两个词语的理解。我先请学生展开想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再联系课文中的孔子说说当时孔子路途中是怎样生活的,碰到什么困难,他又是怎么做的。这样学生说出来的不是简单的词语解释,呈现的是一种生活场景。这不近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更好体会情感,还使学生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
一篇课文是一个整体,我们要在这个整体中找一条主干,来贯穿全文的学习。在这堂课中我就抓住课文的最后一节。再回到全文让学生找出哪些言行中看出孔子什么品行。这样以一条线带到整个面上,就是教学现得清晰、连贯。
课堂更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之所以要学习是因为还有不足,还需改进。结合大家的点评,我对自己的课堂中的不足做了下面几点概括。
课堂中虽然我以一条线来贯穿全文,但是在谈论孔子的品行时,没有整体把握。学生逐句找出写孔子品行的句子,我逐句出示,逐句读、理解、再读,缺少与文本语言环境的相结合。特别时在处理孔子与老子的对话时,我把它们割裂了开来,并没有进行朗读对话,孔子的语言中理解孔子的品行,老子的语言理解老子的品行。其实他们的'话时相互的,从一个人的语言中不仅看出某个人的品行,还可以看出另一个人的品行,有种侧面衬托的作用,而我在处理这部分教学时却忽略了这一点。所以使体会显得单一、显得孤立、支离破碎,没有了整体感。
每堂课我们都有自己的预设,预设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生成。但是有时我们往往会跟着自己的预设走,致使课堂中的生成点就这样被放过了,使学习效率并不那么理想。在本堂课中我原本预设在了解孔子的资料以后写“丘”字的。但是当时我忘了问学生孔子名什么,所以并没有引出这个字,后来就没有写了。其实课文中也提到过孔子名丘,那么在学生初读以后还可以请学生说说孔子名什么,再写“丘”字,可是当时我想这样一来可能会打乱下面的教学环节,结果这个字就没有让学生写。这也是造成我这节课没有写的时间的原因之一。还有当要求学生联系生活理解“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时,学生不能很好地联系生活说自己的理解,而说出了从这句话中感到孔子是个怎样的人时,我几次打断,生硬地将学生拉回到我地问题上,到最后还是没有理解好。所以,有时过分注重预设会使课堂失去很多活力,会导致学生积极性低落,更甚是不能达成学习目标。
课堂中还需要我们去斟酌地地方很多。花更多时间去琢磨、思考、实践,让我们的课堂逐步走向成熟。
实用孔子拜师反思总结(通用17篇)篇十四
抓句子的理解也是本文的重点。作为三年级学生,应该掌握句子的生动与平泛是文章的技巧。比如:“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这句话的含义深刻,学生独自理解还是有难度的,我设计了换掉“风餐露宿”和“日夜兼程”和去掉这两词的练习。我点拨了,这一句作者在讲孔子的旅途之苦,并运用了词语“相距上千里”,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说明孔子一路上生活艰苦运用了“日夜兼程”。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却运用“终于”一词来说明。(就这么短短的一句话,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对孔子对知识如饥似渴的追求。)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子,可以先理解重点词语,然后再联系词语的`意思,想想句子所要表达的思想。
阅读中悟写法。这是语文学习中的支撑点,在本课中,就要抓住人物语言,在习作练习中,怎样写好不同人物的语言。比如、本文对孔子和老子初次见面时的情景,主要进行了人物对话描写,而且在对话中作者能够准确描写不同人物的语言。出示文中老子与孔子的对话。“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孔子:“多谢老师等候。”“迎候”和“等候”都有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迎接。“等候”则不表达迎接的意思。(引导学生从读中体会怎样描写不同人物的语言呢?首先要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格特点。然后要注意人物的年龄,职业、兴趣、爱好不同,他们的语言也不同。最后要注意人物性格的发展。
实用孔子拜师反思总结(通用17篇)篇十五
今天,我领着孩子们学习了《孔子拜师》。课前,我认真地朗读了课文,发现让学生理解孔子和老子让人敬重的品行有困难,于是我把这一点作为学习难点,准备上课时重点解决。
通过本次教学,我更加明白了,中年级语文教学一定要落实重点词句的训练,加强朗读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中更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根据学生的学,恰当的调整教学策略,真正做到为学。
实用孔子拜师反思总结(通用17篇)篇十六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学习这篇文章时,我重点让学生通过研读课文相关句子感悟孔子的品行。在汇报过程中,有的学生看出了孔子谦虚好学,有的学生看出了孔子有礼有节。当学生说到“孔子是个有礼貌的人”时,我又通过读对话,结合“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这一句感悟。在孔子老子见面的一幕中,老子也是彬彬有礼的.一位学者。这样,学生能从简单的语句中挖出深刻的道理,了解到孔子和老子知识丰富,还很有礼。就势总结到我们的学习与做人。一个人要想受到人们的尊敬,需要丰富的学问,但只有学问还不够,还要有好的品行。
教学中,我还结合作业中的练习,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学习是无止境的”。有的学生说:“我爷爷虽然年纪大了,可还在学习电脑。”有的学生说:“妈妈一直在学习,还经常要参加考试。”最后引读相关名言,如:学海无涯苦作舟。活到老,学到老。本以为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应该在作业中表现得很好。但在批改中,我发现学生的思维却局限在上课说过的那几个例子中。有时候真觉得,在指导学生写作上,不指导,学生无从下手,指导得多了,就怕局限他们的思维。真是两难!
实用孔子拜师反思总结(通用17篇)篇十七
学习这篇文章时,我结合课文最后一段:"孔子和老师不仅学知使人们佩服,人们还很敬重他们的人品。",以"孔子和老子有什么让人敬重的品行"作为统领性的提问。在学生汇报过程中,有的学生看出了孔子爱动脑子,有的学生看出了孔子有礼有节,还有的学生却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问题,他认为孔子能向别人学习,有的还提出了每个人都有各自喜欢的方向,知道的知识也都不同,我们要学习各种知识,学习每个人的长处。当学生说到"孔子是个有礼貌的人"时,我又通过表演读对话,感悟在孔子不仅在语言上,同时在行动上也是十分有礼,也感受到老子也是彬彬有礼的一位学者。这样,学生能从简单的语句中挖出深刻的道理,了解到孔子和老子知识丰富,还很有礼,所以我就势总结到我们的学习与做人,一个人要想受到人们的尊敬,需要丰富的学问,但只有学问还不够,还要有好的`品行。
这堂课中,我安排了两个说话拓展,一个是想象孔子在路途中艰辛,这个环节上,学生的想象力较丰富,说话的质与量都很高。另一个拓展是理解孔子的话中"学习是无止境的"这个句子后,在出示孔子三次有文字记载的拜师行为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理解,问学生:"你身边的人,有像孔子这么好学不倦的吗说给我们听听。"有的学生说:我爷爷虽然年纪大了,可还在学习电脑。有的学生说:我妈妈一直在学习,她现在正在考会计专业呢。
总的来说,在这节课中,在"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几个方面中,我基本上注重了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但是在过程与方法上,我做得很不够。在整节课中,我重视了对学生的激励,如学生在读书时声音太小,我就鼓励她胆子大点,虽然还是没有达到要求,但是,总算有了一点进步。还有就是重视了对学生自学时的指导,虽然做得不够,在学生读课文,自学时,都提出了要求。
在整节课上,由于我自己对教材的钻研不够,所以不能够对学生有更好的引导,还表现出来有几个大的问题,这不光是我这节课的问题,更是我今后也要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