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远方的故乡远方的故乡篇一
若你要问我从哪里来,我只能告诉你:我的故乡在远方。
那里有美丽的水库,四周绿树环绕,鸟儿飞翔,碧波荡漾,鱼儿跳跃。早晨和傍晚,荡着一叶小舟,在那清澈的湖面上游玩,任山风习习,听蝉鸣蛙唱,看青山绿水的深处,炊烟冉冉,好一幅世外桃源图。
那里有四季飘香的兰花,不畏炎热,不怕严寒,长在竹林,开在山野,一朵朵,一串串,朴实无华,不招摇,不献谄,悄悄的开放,以一张笑脸,迎接爱她的人们,不要耕耘,不要肥料,却把芳香留在人间。
那里有黄澄澄的梨。一座座山上,满山的梨树,被梨子压得弯下了腰,抬不起头,你若是躺在树下的草坪上,只要张口,就能吃到又香又甜的黄金梨,轻轻的咬一口啊,那香甜的汁水就会从你口中流到你的脖子里。
那里还有诺大的柿子树,一株株,挂满了像灯笼似的大方柿。在树上,它们就成熟了,无须加工,摘一个来放在嘴里,从口甜到你的心坎。围着柿树翩翩起舞的还有那美丽的花蝴蝶,辛勤的小蜜蜂,它们都被柿子的香甜吸引来了,把柿树当成了它们可爱的家园。
那里的天是那么的高,云是那么的淡,早上起来看日出,那一轮红日像负着重荷,从遥远的东方奋力而出,把山下的农田,村舍,都抹上了一层红色。傍晚时分看夕阳,连绵起伏的群山,在夕阳的辉映下,度上了一层金黄,是那么的妩媚,那么的奇妙,让人平添了许多遐想。晚上的天穹是那么的蓝,星星是那么的亮,一颗颗,就像明珠一样挂在天上。
那里的空气是那么的清新,是天然的氧吧,要想养肺就到那里去,深呼吸一口,从头顶到肺腑,你都觉得舒服透了。人因此而轻松,心因此而宽敞,精神因此而振作。
那里是孩子们的乐园。夏天划船、钓鱼、抓知了,白天游泳、玩水仗,晚上院坝里捉迷藏、开故事会、唱歌、跳舞,有月亮星星为你照明,有清风为你伴奏,萤火虫与你共舞。冬天看雪飘、堆雪人、打雪仗。一年四季,其乐无穷。
你要问我从哪里来,我只能告诉你:我的故乡在远方,在很远很远的地方,在我记忆的深处,那里是我童年的乐土!
远方的故乡远方的故乡篇二
我的故乡是地处西北的一座很普通的小城,小时候冬天的小城总是被那种很大的雪掩盖,萧索而荒凉,我周围的村落就一直这样孤单地生长着,也许从出生的那天起,生命就同那方水土血脉相连了。那片土地上的春种秋收,那块生长过我的希望和幻想的地方,那块孕育过我的生命元素的故土,总在我心目中有着不可释然的情怀。
然而,生命是躁动的,生长着希望和寻觅。稍长之后,远行的希冀,文化的诱惑,生命的底色在不断地涂抹着幻想。生命被创造出来后,既有坚执的笃守,又有无定的漂泊,更有苦苦的追寻,一端连结着故乡那方水土,一端又同现代文明的风景接通。
于是,选择了从故乡走向远方,是那样的毅然,带着年少的叛逆不羁,轻装急行,虽然背负着老辈的叮咛,但义无反顾。因着文化的差异,我渐渐懂得了故乡的贫乏和单调,我不忍心说她幼稚,说她浅薄,说她陈旧。然而回望她的时候,心怀的是多么复杂的情感啊!我们寻找精神的家园,我们皈依灵魂的故乡,这并不是回顾过去的出生地。在大城市喧嚣的日子里,我向往故乡村头淡泊静谧的柳荫。可是,我们的这种情感又不能与他人分享。
故乡是无法诠释的辞目,那种囿于本土的故乡观念只是农业文明的产物,在今天的城市化进程的浪打下已经奄奄一息,现代人被绑在工业的车轮上,早已远离了自己的故乡。诗人里尔克因此不无神伤地说,所有的人都生活在异乡,所有的故乡都杳无人迹。无奈的情状中,人或许只有一种平衡的选择,那就是“反认他乡是故乡”。
其实,我们人生当中,故乡既是一个特定的地理方位,又是一个抽象的无定居所。在我们所谓的家园寻找中,我们从当代文化的种种精神现象中,剥离了故乡和家园的真实存在,追求向往的是一个虚拟物,一个文化的生存空间。这是因为,我们生活在需要慰藉的时代,我们生活在热闹和躁动中,寻找寄托之物,我们的文化现状造就和培植了寻找主题和漂泊的精神。我们面对着今天令人兴奋而又不尽如人意的竞争和创造,我们怀想往昔,追念真情,这一切是生命的必然,也视这一切为故乡的给予和馈赠。我们的故乡情感实际上是现代人的一种生命过程,或者可以看作一种精神源头的对接。
繁华褪色,心境归于平静。一路走来,我不会忘记我在故乡小城的岁月中领悟到的许多人生精髓。这些精髓已融化在血脉里,成为我延续生命的精神食粮,也是我敢于不断去爱的生命动力。如米兰·昆德拉所言,“在夕阳的余晖下,所有的一切,包括绞刑架,都被怀旧的淡香所照亮”。
远方的故乡远方的故乡篇三
这便是烟雨江南,这便是我的故乡,我的远隔千山万水的故乡。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常常,于梦中与你照面,梦中:溪流潺潺,杨柳依依,莲叶田田……小巷里人来人往;石板上,脚步声咚咚成韵;沿溪的茶楼里人声嘈杂,热闹非凡,清越的弹词随着琵琶之声悠悠飘来,喧闹也难掩其舒缓和悠扬。河道里船只来来往往,叫卖声不绝于耳。呵,动听的吴侬软语!每每于此醒来,都禁不住泪湿枕被。
后来,我努力地寻觅你的芳踪。除了梦境,我近乎痴狂地搜索与你相关的任何信息。于是,我知道了绝美如画的苏州园林,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放翁夜泊听雨的烟雨秦淮,“桥从前门进,船从家中过”的水韵周庄……我还看道了白居易骑马踏着浅草于白堤之上踽踽独行,桃花庵里唐寅手持酒壶挥毫而书,拙政园里宝玉才华初显,十八里相送中梁祝写下了一段凄美的蝶恋,而荒凉的鲁镇上质朴的闰土早已走远……这些都是我模糊的记忆里所不曾知道的。呵,原来故乡,你这般声名赫赫。
看着手中干瘪的菱角,黑而硬。我知道在故乡它是红色的,我知道它长在芦苇掩映的湖中成片成片的碧绿菱叶之下,我知道在湖里,鱼儿们三五一群,或嬉戏或漫游,它们分外的喜欢它,正如我眷恋着远方的你。
远方的故乡远方的故乡篇四
你给了那么多人希望,自己却最后走入了绝望。
——题记
初识三毛,是通过《撒哈拉沙漠的故事》这本书。居然有人,在沙漠之中活的如此精彩。看完整本书之后才看封面的作者简介,原来荷西先生,于六年后和朋友游玩时死在了他最深爱的大海怀里。对这个女子的欣赏中,不觉多了几分怜悯,多了几分心疼。
深爱三毛,是通过《亲爱的三毛》这本书。她对学生说:“如果天下诸神,都背着人行走,那就不必创造我们的手和足了。”她对绝望的妇女说:“如果自杀可以解决问题,那世界上没有活人。”她对正在服刑之人说:“还有爱,一定要好好坚持。”她爱每一个人,每一个人的来信她都真诚并且慷慨的提出问题所在与解决方法,就算病着,累着,也一直再给人们希望。
就是这样一个人,这样一个一直再给别人希望的人,自己却走入了绝望。91年一月四日,三毛于医院自杀。像白落梅说的,多希望是一场误会,待诠释清楚,生命还可以重来。有多少三毛的浪花,听着收音机的报道,孤独的哭泣到天亮,或枯坐到清晨。
远方的故乡远方的故乡篇五
小时候,有人问我:“故乡是什么?”我很自信的回答道,就是老家啊。对那时的我来说,每次回故乡都是一次任心灵放飞的时刻。你在城市中不能做的,不想做的,在这里,只要你想,都可以一一完成。看门前小树在阳光下随意地摇曳着,听它们发出“哗哗”的声音,闻麦田里成熟的麦香,随意地玩弄着点缀满地的小花……故乡的一切总是那么的和谐、美好,令人向往。
长大了,回家的次数少了,更加珍惜每次回故乡的时间。喜欢在盛开的田园里到处转悠,拍下一些有趣的图片,或者在一旁听听爷爷奶奶们的闲聊,饿了就缠着奶奶给我做家乡的特产。
这时我发现,我所眷恋的并不仅仅是故乡单纯的美好,还有故乡的人啊。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学业繁重,回去的次数更少了。故乡有时会在我的脑海里形成一种幻境,有时会钻进我的梦里,让我去慢慢地品味。可一觉醒来,又感到有点失落了。离家的我就像是一只断了线的风筝,漂浮不定。那回故乡的情思,却又像长长的丝线,将断头重新接好,风筝飞得虽远,线永远都握在故乡的手中。
人心真正向往志在远方,必定心怀故乡。尽管生活中少不了苟且,但心里总有一个远方的目标,而故乡就是给你不竭动力的源泉。生于斯,长于斯,这份恩,每个人都会明白,每一位离家闯荡的人不论有多大的成就,常常第一个想到的是故乡,让自己的成就为故乡变得缤纷多彩,心中既有了欣慰,肩上又重了一份守护故乡的责任。无论故乡在旁人眼里多么地贫穷落后,在我们心里都是珍贵而独一无二的,正因为心系故乡,才选择志在远方。
古语有言:“君子求学,功成而名扬。”君子自强,追求远方之志。今天,故乡以它的所有而养育你,待到功成名就时,故乡必定以你为傲。
远方的故乡远方的故乡篇六
生活在北京这样喧嚣的城市,心灵的安逸不易得。有时,真想回到我的故乡,感受声声入耳的昆山戏曲,老街悠悠飘香的早茶和沿街的叫喊吆喝声。
我的故园在温暖的泰州,这个城不大,但尘世间的幸福极多……
我对泰州最初的记忆,是她的街景。妈妈喜欢带着年幼的我走在附近的小巷里,对这一带她是异常熟悉的。她的家住在一个叫溱潼的古镇里,巷子很深,也很窄,两人并排就难以行走了。两旁高高的墙,没有窗子,斑斑驳驳缀着几点淡黄或浓绿。那是梅雨和青苔留下的足迹。我是不大喜欢走这种地方的。地上细长的青石条一年四季都很湿润,让我总有要摔倒的感觉;两边的墙也与我同病相怜,渐渐向巷内倾斜,似乎面临坍塌的危险。妈妈不紧不慢的在前面走,我跟在后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眼中的巷子仿佛童话世界里的迷宫,总担心自己就要被抛弃在这样烟雾迷蒙的古老世界了。七转八弯,不知怎的就到了茶铺。听着吴侬软语的叫卖和远处传来的戏曲声声我心里也踏实不少。
吃完早茶也总少不了听戏,在老槐树底下拉开场子,大人小孩互相招引着去听戏。不会的看热闹,评头论足;会唱的揣摩着,小声地拿腔拿调,小孩子们大多和玩伴追赶嬉闹。我看的什么,听的什么也老早忘记了。只记得那是冬天,哆嗦着脚,脖子所在领口里,手缩在袖子里。只是紧盯着那卖叉糖的,眼馋着,仿佛只有卖小吃的才能吸引我。
再回泰州时,姥姥姥爷搬进了一幢老式的洋房里,离老街不远。那里也藏着一段我模糊而快乐的童年。老爷教我写毛笔字,并在我练习的纸上画满红圈。不少圈只画了半个,但我还是很满足。他饭前喜欢独斟几杯黄酒,有时也让我尝尝,我竟从来都不醉。其实我对酒一点也不感兴趣,只是看中了碟中的花生米。
那时我的确很贪吃,经常拉着爸妈去老街寻找我最爱的大炉烧饼。每天早上吃一碗鱼汤面就着大炉烧饼,竟一点也不觉得厌烦。从老街回去时,总要路过一条蜿蜒的小河,河岸上的柳枝一直垂到水面。记忆中那河中的水特别清凉。
每年姥姥都会及一些家乡的白果到北京,所以家乡的味道从未忘记,直到姥爷去世。
老爷离开我们的这些年,常听大人们说起故乡的童年。每当这时,我就像在读一部陌生的小说,虽然很温馨,但自己却像是个局外人。我怂恿他们再去,而他们又不愿。
远方的故乡远方的故乡篇七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风唆使落叶漫天起舞,转于百叶之中的,是我;站在人生路口上徘徊的,是我;心中充满惆怅和伤感的,仍是我。皎月当空,清辉满地,我依窗,我辗转床褥,常常都会有一股浓浓的思乡之情涌上心头。我的故乡在那遥远的地方,那里有我揪心的记忆,那里有老一辈艰辛的故事,那里有我走出贫困的痕迹,那里还有一些抹不掉的历史。
坐在夜空下,听着奶奶诉说着揪心的故事:在时代还没有更换的时候,家家户户的日子是同样的凄惨;家家户户的岁月都是同样的辛酸;家家户户的生活都是同样的悲哀。
听父亲回忆往事:我们生活在贫困的乡村里,随着人口的增长,我们的日子越来越难熬,越来越艰辛。我们常常都是吃不饱,穿不暖。以至于窝头,稀饭,粗面粉,糠糠菜菜都难以吃到。我们无时不刻都是扮演着空腹的故事,曾不知饿死多少人。多年过去了,往日的点点滴滴我从来没有忘记过;我们生活的主宰是石磨,日日夜夜守伴石磨的是奶奶,用力推石磨的是爷爷。消磨了长长久久的时光,磨出的是粗粗的面粉。虽然只是粗粗的面粉,但它养活了这个人口众多的大家庭;虽然只是粗粗的面粉,但它蕴含了老一辈岁月的沧桑;虽然只是粗粗的面粉,但它让我们从平淡中得到满足。
而如今,我们历尽千山万水走出了旧社会,走进新时代,走进新岁月。但那揪心的记忆从未忘怀。
历史的沧桑,春秋的交替,每一个平淡无奇的故事演奏了故乡的现实,每年重复无头无尾的故事缀化了故乡的依旧。父亲夜以继日,从乡村走到了小镇,我努力读书,离开故乡小镇来到了城市。
故乡,曾经我与你淡淡地相遇又淡淡地相识,如今,淡淡地相识又淡淡地相别,一日日,一年年的时光就这样而去,而随之而来的是一种淡淡的离愁,却又笼罩在每个人的心头。故乡,你带走了我的记忆。故乡,你带走了我的思索。故乡,如今,我们盈盈一水,咫尺天涯。但想你的心弦仍在脑海里回荡。往日的窝窝头、稀饭、粗面粉、糠糠菜菜却铭刻在心。
天苍地老,远方的故乡,你永远属于我。尽管时代的更替,岁月的爬行,文明之风的盛行。但我永远也没有忘记那生我养我的故乡,尽管我人在城市,但我的心仍在那里——故乡。
远方的故乡远方的故乡篇八
们还在阳光下微澜的绿意中睡觉,而我,在冷寂的清晨,独自飞过天空,来到这个地方。
收起华丽的羽毛,我站在电线杆上,向往着城市的生活:有高楼,有明灯,有树木,有街道,有人家,有食物……这些都是我所梦寐的。
“嘟嘟——”一阵刺耳的声音传来,在那些高楼簇拥的缝隙处,我看到了一辆辆汽车横七竖八地挤在马路上,车灯不耐烦地闪啊闪,车子拉大了嗓门,扯破了清晨的宁静。
唉,我叹了口气。但我不会轻易泄气,城市的美好还没真正被我发现呢,我抖了抖身上的尘土,继续在这陌生的地域里飞行。
在十字路口低飞,我时而站在红绿灯上,看耀眼的光芒;时而立在公园洁白的雕塑上,显示自己的高傲;时而又停在等公车的人们的肩膀上,给他们吹口哨……我多么想融入到这座城市啊!
我仿佛来到了郊区。这里有好多好多的,我找回了笑容,向着前方冲去。
我不禁哭了出来,夕阳斜斜地照亮了树桩上年轮的弧线,夕阳下的那些树木显得好苍老,我抬起头望望天空,在天边,只见一缕缕黑烟缓缓升起,那是工厂排放的废气,而不是农家那袅袅炊烟。
我是一只小小鸟,我的故乡在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