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学习到不同文体和文化背景下的写作技巧和风格。希望大家能通过阅读这些范文范本,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优秀国内外形势的论文(模板20篇)篇一
随着世界形势的不断变化,国家安全面临新的挑战,做好国防建设和国防教育对维护国家安全有“防患于未然”的重要作用。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社会发展的期望。将高校国防教育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将能够大大促进大学生对国际形势的认识,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为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供给充足的人才储备和建设力量。
虽然“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然而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中华民族要想屹立不倒,就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力量,时刻坚持忧患意识。所以,普及青少年学生国防教育成为大势所趋。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期望,大学生更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大学生更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职责。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危机四伏,东西方资本主义和国内外敌对势力时刻伺机向我国发动袭击。所以,加强我国的国防建设,增强国防实力十分必要。同时,大学生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国防事业的发展,不仅仅是政府和军队的事,它与全民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全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构成全民支持、建设国防事业的浓厚氛围。此刻进行的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课的教学,正是为了激发当代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国防观念而开设的,能够说它是时代的需要。因为在和平时期,人们容易滋生麻痹思想和苟安心理,失去必要的防卫观念,缺乏危机意识。历史一再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一个国家的国防要与时俱进,在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大潮下越发的坚挺,而民众的国防意识也不能只靠战时培养,这一切都要落实于平时。从中学时的国防教育读本到大学时的军事课,国家投入了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力争使全民都具备必要的国防意识和基本的军事素质,力争将大学生培养成为国防事业的后备军。所以,高校的国防教育对增强大学生国防观念具有进取的作用。
高校国防教育对大学生的教育意义主要体此刻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国防教育能够改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过去我们学习的文理科,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囊括,而有关军事方面的知识出现了断层。殊不知,当今社会各个领域的高新技术都会在军事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大学生学习军事理论课就是要明确军事国防与各行各业各领域之间千丝万缕、不可分割的联系,并将其综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得大学生的知识体系在理论和逻辑的层次上更加完美。此刻的军事理论课,教师经过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国防最现代的东西和当今军事领域的变革与创新充分展现给大学生,再加上授课教师诙谐幽默的讲演,使得大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饱尝了一份视听的饕餮盛宴;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当代大学生崇德尚武、敢为人先的精神,使中华民族真正木秀于林。
另一方面,国防教育能够增长大学生的实践经验。此刻,许多高校把军事理论课当作必修课来开设,每年入学之际对新生开展军训,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军事技能训练和国防素质教育。这是基于国防教育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增强国防观念,提高综合素质,增长实践经验都具有进取意义所进行的探索,使得大学生刚进入大学学校之始就理解严格的考验。
如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可是全民的身体素质却有所下降。这是因为此刻的娱乐活动越来越多,人们的娱乐方式也更加多样,参加体育锻炼的动力也就相对不足。此外,此刻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缺乏自理本事和吃苦耐劳的品质。一些家长强烈提议经过军训来弥补孩子体育锻炼的空白,期望以教官的榜样作用来带动孩子,提升其综合素质,锻炼他们的意志。政府和学校也期望经过军训来给大学新生上一堂课,告诫他们坚决摒弃懒散怠慢的坏习惯,从对国家和对自我负职责的态度出发,自觉构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培养团体荣誉感和合作精神,争做“三好”“四有”青年,将来为祖国多做贡献。同时,大学时代也是大学生构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这时的大学生应当明晰: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是能够做的,什么是不能够做的;什么是必须做的,什么是禁止做的。当代大学生要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在学习军事理论的同时,进取参与课外的军事训练。凡是一切有利于增强身体机能和提高综合素质的生活,都应当进取主动地去追求,努力使自我成为贴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主人,此刻高校进行的国防教育,正是适应了时代的发展潮流和当代大学生的发展需要。所以,抓好国防教育,将使青年学生终身受益,使中华民族受益。
优秀国内外形势的论文(模板20篇)篇二
1.宏观经济增速略好于预期,整体表现平稳。2016年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7%,与一季度持平,较去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从产业结构同比增速来看,第一、二、三产业累计同比增速分别为3.1%、6.1%和7.5%,较2015年平均分别下降0.8、-0.1和0.8个百分点。由于前期刺激政策逐步发力,固定资产投资反弹。数据上看,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9.0%,相较前5月的9.6%下滑0.6个百分点。分项目看,投资增速下行主要影响因素为:制造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同时民间投资增速下滑明显。
从总需求结构的三驾马车来看,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6月工业增加值同比为6.2%,制造业生产增速同比增长为7.2%。从区域结构来看,东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0.4个百分点;东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1.0%,快于全部投资2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后发优势继续发挥,主要指标增长仍然快于东部。上半年,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分别比东部地区快0.9和0.8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速分别比东部地区快1.8和2.5个百分点,但东北地区工业和投资增长仍然较慢。全国上半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3.4%,比上年同期提高13.2个百分点,比资本形成的贡献率高36.4个百分点。发展享受型消费增长较快,占比继续提高。
整体上来看,国内经济仍在合理区间内,实现了平稳开局,相比去年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出现了更多积极迹象。
2.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回升,经济稳中复苏。2016年7月1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中国制造业和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6月份,制造业pmi为50.0%,比上月份微降0.1个百分点,位于临界点。
6月份制造业pmi的主要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为52.5%,比上月上涨0.2个百分点,这些情况反映出工业生产形势向好,制造业企业生产具有新增长态势,增速也略有提高;新订单指数为50.5%,连续三个月回落;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连续两个月大幅回落至51.3%。受世界经济增长疲软、美国加息预期、欧美等国家贸易保护措施、英国脱欧等因素影响,近期制造业外贸走势偏弱。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9.6%,连续三个月回落;进口指数为49.1%,比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下,表明我国外部需求持续疲软。
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为51.0%,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持续高于临界点,走势总体平稳;中型企业pmi为49.1%,比上月下降1.4个百分点,降至临界点以下;小型企业pmi为47.4%,比上月下降1.2个百分点,继续位于临界点以下。中小型企业pmi回落幅度较大,表明其生产经营中的困难更为突出。
可见,当前工业生产整体平稳,有明显的复苏迹象,但是结构性问题仍然存在。
3.制约经济发展的风险不容忽视。有效需求不足现象较为突出。从宏观层面来讲,当前经济有效需求不足,对工业发展形成了一个较大的制约。在就业形势稳定、工资性收入继续增长、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以及消费环境逐步改善的带动下,居民收入和消费增长总体是平稳的。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同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3%,其中二季度增长10.2%,与一季度基本持平。同时,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力不强,尽管一季度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同去年相比有所上升,但是同前几年的高速增长相比,回落幅度较大,对工业的带动作用明显减弱。
经济体杠杆率过高。6月末中国m2余额超149万亿元,同比增长11.8%,实际上产生的债务规模不断提高。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末,地方政府总负债已达到30.28万亿元,这两年多为到期时间,总量上有所增加,但是增幅并不大。与总资产108.2万亿元相比,地方政府的债务尚处于可控阶段,但潜在的风险依然不可小觑。不少地方政府通过企业或者其他平台进行融资,数量很难进行统计,地方债规模可能远超过这个数字。目前地方上马项目基本不受约束,各地为了刺激经济增长,不断上马各种项目。而考虑到整体宏观经济的情况,地方债务规模和风险具有不断扩大的迹象。
银行不良贷款率高企。4月27日,16家上市银行年报正式公布完毕。在业绩增幅放缓的同时,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在快速增长。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16家上市银行的整体不良贷款余额已经逼近万亿整数关,达到9942.02亿元。相较之下,在2014年年底,15家上市银行的整体不良贷款余额为6625.56亿元。根据中国银监会数据,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在2015年达1.27万亿元,相比于去年的8426亿元,不良贷款同比上升51%,而不良贷款率也升至临界值1.67%。未来一段时期不良贷款规模可能还会继续攀升。截至2015年,不良贷款余额主要集中在制造业(3921.4亿元,占比37.1%)和商业(3689.6亿元,占比34.9%)两大周期性较强的行业,合计占不良贷款的70%以上。随着经济增速逐步回调,过去高增长所掩盖的问题、矛盾和风险将不断显现。
二、世界经济不确定性依旧,复苏之路艰辛。
1.美国经济复苏态势确立,但未来仍有较多的不确定性。美国经济显现出相对增长优势,消费、核心资本品订单增长相对平稳,失业率微升至5.0%,为2015年5月份以来的首次上升,高于预期和前值的4.9%,美国经济复苏呈现良好局面,但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长期来看,美国经济的不确定性仍然来自于政府支出的持续削减,其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也将逐步显露出来。减支计划几乎涵盖各个领域,这意味着美国已经进入实质性的“财政紧缩期”,削减赤字的成本将被长期分摊。此外,之前的债务上限触顶以及“财政悬崖”中关于取消企业投资税收优惠条款可能性增大,加速折旧优惠、税收减免等政策到期将导致成本增加,对企业未来增加资本支出形成制约,财政去杠杆化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将会在未来逐步显现。
2.政治经济步履维艰,欧洲复苏实难可期。今年以来,受美国经济温和复苏等因素影响,欧元区综合pmi、经济信心指数等先行指标一度有所回升,尤其是德国的经济增长动力随内外需求的改善而有所增强,从而使欧元区有望避免重现去年四季度全面衰退的局面。
但是,欧洲现阶段面临的问题主要来自以下几个:一是难民潮危机。欧洲正面临二战后最严重的难民危机。据联合国估算,2015年,大约有一百万人为了逃离战乱、贫穷、迫害而横跨地中海至欧洲。随着中东安全局势进一步恶化,难民潮不太可能在2016年减弱。而欧洲国家在难民问题方面存在很大的分歧。二是英国退出欧盟引发的政治经济风险。三是恐怖主义威胁。欧洲的恐怖主义威胁料将在2016年持续爆发,人心不稳,对欧洲经济料将产生重创,欧洲国家在安防方面的支出势将进一步增加。
3.负利率难解通缩痼疾,日本经济前景不明。在6月份最新预测中,世界银行将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由1月份的2.9%下调至2.4%,日本增长仅为0.5%。自2011年以来,日本物价一直在负增长区间徘徊,cpi与核心cpi当月同比基本为负值。在已经实施负利率的情况下,核心cpi年率仍然持续恶化,负利率政策是否真正能够刺激并恢复经济增长,以达成cpi的目标,相关经济人士争论不休,日本央行内部也出现较大分歧,而从目前来看效果甚微。此外,日元大幅贬值也可能引发各国竞争性贬值,从而引起国际金融秩序和贸易秩序出现动荡。
4.新兴经济体表现各异,未来将面临结构性风险挑战。今年一季度以来,新兴市场经济体表现各异,多数国家获得内需支撑,但各国面临的经济难题具有紧密的关联性,相比几年前,普遍面临出口低迷和政策瓶颈的挑战。印度在去年四季度gdp增速达到7.5%,学界与市场对印度经济在2016年的表现都给出了相对乐观的预测,预计增速将达到7%以上。由于受油价跌幅影响,俄罗斯经济陷入泥潭,去年卢布暴跌50%以上,致使俄罗斯收支严重恶化,预计俄罗斯今年的财政赤字将占到gdp的4.4%。巴西2015年经济增速为-3.7%,受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降,国内消费萎靡影响,未来的巴西经济可能进一步恶化。南非同样受到国际经济形势影响,国内超过25%的失业率,去年11月的pmi指数已经下降到6年来最低。与此同时,目前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速较低,但物价水平居高不下,特别是竞争性贬值与资本外逃有可能进一步恶化“双赤字”国家的国际收支,国家经济发展面临诸多风险挑战。
三、坚决打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战,运用倒逼机制把握发展新机遇。
1.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生产端入手,重点是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有力、有度、有效落实好“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引导好发展预期,用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稳定社会预期,用重大改革举措落地增强发展信心。要加大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要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
2.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必须弘扬勤劳致富精神,激励人们通过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必须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必须强化人力资本,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力度,着力把教育质量搞上去,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发挥好企业家作用,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化解困惑,保障各种要素投入获得回报;必须加强产权保护,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加强对国有资产所有权、经营权、企业法人财产权保护,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产权保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增强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感。
3.积极拓展外需,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但经济全球化趋势不会逆转,拓展外需仍大有可为。应提升出口产品附加值,促进从组装加工为主向研发、设计等价值链高端延伸。大力发展服务外包,提高服务贸易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有序推进服务业市场开放,带动国内服务业竞争力提升;在多边贸易体系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推动商品和服务贸易自由化;鼓励企业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尤其是潜力巨大的新兴市场;抓住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调整的有利时机,结合我国自身要素特点和优势,有效利用全球人才、技术、市场等资源;完善对外投资体制,支持各种所有制企业积极稳妥地开展国际化经营,培养一批综合素质好、竞争力强、影响力大的跨国公司,带动国内产业升级。
总之,从趋势看,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从经济运行看,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征更加明显,必须坚定信心、增强定力,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的经济结构,强化新的发展动力。
优秀国内外形势的论文(模板20篇)篇三
关键词:
和平与发展,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
摘要。
当今世界,国际局势似乎也变得甚为微妙,有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态势。总体来看,国际上以美、日、俄、中和欧洲诸国为主轴,在历史和国际竞争的舞台上,任何两国都在为自我的利益进行着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角逐与对垒。“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继续发展。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的基本态势。
在和平稳定中谋求发展,这是当今世界的头等大事。世界经济生活日益国际化,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加深。生产布局,投资走向,金融往来,科技开发,人才培养,乃至环境保护,都跨越了国界。世界贸易的增长幅度大大超过了世界经济的增长幅度。科技革命正在向各行各业渗透,经济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速度加快。
这样一种全球经济的发展肯定不能长久地建立在少数国家发达、多数国家落后的基础上。世界经济需要新的动力,世界市场需要新的补充。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兴盛,是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期望所在。占世界人口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它们的落后和贫困,主要是历史上殖民主义统治以及现实的不公正、不合理国际经济秩序造成的。此刻,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顺应世界经济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从本国国情出发,已经或者正在走上具有自我特色的发展道路。
事实证明,仅有走这样的道路,才是成功之途。这一潮流在新的世纪中将会更加壮大。在我看来,如果说发展中国家在政治上的崛起是二十世纪下半叶国际局势演变的一大特征,那么它们在经济上的腾飞则将是二十一世纪世界新格局的一个重要标志。
发展中国家走向繁荣富强,数十亿人民彻底摆脱贫困的桎梏,将为各国供给巨大的贸易和投资机会,为新兴科技和产业开辟广阔的市场,给全球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使之攀升到新的发展阶段。同时,发展中国家的兴盛,还将为多极化格局奠定健康的基础,为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供给有利条件,使持久的世界和平得到更加有力的保障。一言以蔽之,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兴旺发达,将是对人类社会提高的重大贡献。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经济特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提高,技术创新、知识应用、贸易投资和金融活动日益国际化,各国经济的相互交流、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有利于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完全脱离世界经济而孤立地发展。加以正确引导和驾驭,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各国各地区加强经济技术合作,有利于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社会的稳定。
此刻,经济全球化是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它们经济科技实力雄厚,掌握着国际经贸组织以及国际经济规则的主导权,在全球化中获益最大,而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处于不利的地位。西方发达国家,经过跨国公司和受它们控制的国际经济组织,加紧向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渗透和扩张,在全世界争夺资源和市场,同时极力推行它们的发展模式、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企图经过经济全球化实现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这使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国家安全面临着严峻挑战和威胁。
目前的经济全球化进程,正在导致南北差距的进一步拉大,一些经济技术条件比较差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进一步被边缘化的危险。国际金融市场不稳定因素很多,一旦出现金融震荡,就会对世界各国异常是发展中国家造成强烈冲击。经济全球化不仅仅加剧着发达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资金、技术、市场和资源方面的竞争,也加剧着一些国家内部的贫富矛盾,引发社会冲突。总之,一个发展很不平衡的世界,是不可能长期安宁的。
经济全球化趋势要求各国进取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但各国在扩大开放时应根据本国的具体条件,循序渐进,注重提高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本事。
经济全球化趋势使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日益加深。一旦某些国家和地区发生经济危机,不仅仅发展中国家会深受其害,发达国家也难以置身其外。全球化的经济需要全球性的合作。国际社会的所有成员应本着职责与风险共担的精神,共同维护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
经济全球化趋势是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的情景下发生和发展的,因而势必继续加大穷国与富国的发展差距。根本的出路在于努力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以有利于各国共同发展。
世界正在走向多极化,这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无论是在全球还是在地区范围,无论是在政治还是在经济领域,多极化趋势都在加速发展。极少数大国或大国集团垄断世界事务、支配其他国家命运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
大国关系不断调整,多个力量中心正在构成。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实力增强,地位上升,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容轻视的一支重要力量。各类区域性组织日趋活跃,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构成尽管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这种趋势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对促进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平力量进一步增强。要相互尊重与平等互利,不要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要对话与合作,不要对抗与冲突,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共识。
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是时代提高的要求,贴合各国人民的利益,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安全。这种多极化格局,不一样于历史上大国争霸、瓜分势力范围的局面。各国应是独立自主的,各国的相互合作及各种形式的伙伴关系,不应针对第三方。大国对于维护世界和地区的和平负有重要职责,扶持弱国,富国应当帮忙穷国。
对我国来说,对当前国际形势进行评估,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认识国际环境对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影响。
这既涉及对当前形势的确定,也涉及到对当今世界长远变化大势中一些深层问题的认识。
首先,从总体上看,当前国际形势对我国仍是机遇大于挑战,有利于我国继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国家发展战略。以和平和发展为主题的时代特征、世界多极化趋势、经济全球化以及科技革命新浪潮给我国发展供给的巨大动力和机遇,是长期性、可持续的。只要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这些机遇就会继续促进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其次,当前国际矛盾的特点、世界战略格局的调整方向、国际地缘政治的变化趋势、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仅仅没有弱化并且正在强化国家主权在国际关系中的基石地位和重要意义。要在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坚持和争取比较有利的地位,对于国家主权在国家利益中的核心地位和基础价值必须有清醒的认识。要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矛盾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争取主动,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必须坚持和倡导在相互尊重主权的前提下,进取寻求存异基础上的求同,多元基础上的共识,共赢基础上的合作。再次,台湾问题对中国坚持和利用重要战略机遇期构成的不利影响呈增大趋势,已成为中国在本世纪国家安全面临的最大隐患。
涉台外交在维护中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应对“台独”分裂势力在两岸关系中制造种种突发性事件的任务与日俱增。美军进取调整在亚太的军事部署虽然是为其全球战略服务的,但客观上使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环境更加复杂。应对挑战,中国必须不断发展自我,提高包括经济和军事实力在内的综合国力,进取推进中国特色的新军事变革,使我军建设更加适应未来战争的要求。
最终,世界经济坚持繁荣、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加大了对世界各种资源的需求,同时也促使世界经济利益分配格局调整加快,有关国家之间为争夺资源和市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磨擦增多。这使中国在未来的发展和开放过程中面临更多的压力,也对中国继续参与国际竞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需要在自身经济增长方式和对外合作方式等方面进一步开拓进取,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大旗,进取应对这些问题,处理好维护中国自身利益与促进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之间的关系。
优秀国内外形势的论文(模板20篇)篇四
当前国际形势对我国安全发展的影响。
[摘要]本文分析了国际形势并进一步阐述了它对我国安全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国际形势;国家安全发展。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时对国际安全形势的严峻考验。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透视追问国际形势趋向及其对我国的影响,审时度势进取应对,确保我国安全发展战略贯彻落实。
纵观国际安全形势,尽管和平发展仍是时代主流,但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领域危险交织,传统冲突趋缓而冲突根源并未消除,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各种新危险新挑战不断涌现,且不可因误判国际安全形势,而毁损我国安全发展战略。
传统安全威胁世界和平。局部冲突与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并都发生在国际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敏感地带,直接或间接牵动世界主要国家在这些地区的战略利益,导致大国利益关系的复杂化,更增添了大国关系中的隐患和变数。各国的国防开支逐年增长,意味着各国仍然把军事发展作为保障自身安全的重要因素,国家之间发生战争的威胁依然存在。主要核大国进一步加强战略力量,全球核武扩散问题依然严重,对世界安全构成了极大隐患。
非传统安全威胁超过战争。国际恐怖主义依然猖獗,2010年以来,恐怖主义活动出现新的反弹,恐怖活动呈现蔓延态势“全球化”、生存方式“本土化”、策划手段“高端化”、袭击形态“独狼化”等特征,尤其是国际反恐斗争中的双重标准问题,使得国际反恐阵线有破裂的倾向。环境安全继续恶化,引发世人对环境安全的极大担忧,尤其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气候灾害频发,极端天气给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很多毁灭性的灾难。金融安全不可小觑,2008年金融危机不仅仅重创发达国家,也严重打击了新兴市场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其引发的诸多社会及政治问题至今尚未完全消除,新的金融危机又悄然逼近,这将会使全球经济雪上加霜。更多非传统安全隐患不断。诸如贩毒走私愈演愈烈、传染性疾病严重扩散、海盗活动肆无忌惮、非法移民日益严重,这些问题都对国际安全产生了很大负面影响。
受国际安全形势影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复杂,深处国际安全形势的“漩涡地带”,中国不在惊涛骇浪中前行,就会在漩涡中沉覆。仅有正视周边安全形势,才能理性应对周边形势,冲破围堵遏制扬帆远航。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风险加剧。一些邻国军费开支增长迅速。日本年年提升国防预算,2015年高达490亿美元,比2014年增加3.5%;印度2014-2015年国防预算提高了10%,其中装备采购预算就提高了3.3%;菲律宾2015年国防预算增至26亿美元,大涨29%;越南过去三年军费暴涨90%。这些国家不仅仅提高军费,加速本国军事战略调整,还与美国等其他国家大搞联合军演,提高武器和人员的作战水平,这对我国的安全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我国地缘环境复杂。当今世界超过1亿人口的大国总共11个,其中七个在我国周边;世界有25支最强大的军队,其中8支在我国周边;世界公开宣布有核武器的国家有8个,其中4个在我国周边。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公认全球有七大潜在热点冲突地区,其中六个在我国周边,与周边多国存在领土与领海争端,加上域外势力的强势介入,使我国周边安全形势越发显得复杂高危。
我国面临反恐形势越发严峻。中亚和北高加索地区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的渗透、“基地”组织等境外敌对势力的支持、西方国家在反恐问题上的双重标准等因素,助推了恐怖主义在我国新疆地区的蔓延。“三股势力”在90年代是潜在威胁,今日已成为重大现实威胁。2008年3.14拉萨骚乱,2009年新疆的7.5事件,2013年10.28天安门暴恐事件,2014年昆明火车站的3.01砍杀事件等,都是三股势力在我国新疆西藏等地区犯下的滔天罪行。当前,伊斯兰国也要向中国西北渗透,谋划将中国新疆西藏纳入其版图,部分中国人遭怂恿偷渡越南、马来西亚参与“圣战”。还有一些青年在理解了恐怖组织系统培训后回国,匿迹人海,侍机实施爆恐活动……使得我国安全形势更加严峻。
尽管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我国安全发展面临困难,但世界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趋势没有变,国际力量比较有利于世界形势总体稳定的大环境没有变,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到达前所未有地程度。习主席正是深刻把握国际战略形势和国家安危环境的发展变化,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第一次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新理念,为我国安全发展,把握战略机遇期指明了方向。为此,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国家安全发展道路,构建一体化国家安全发展体系,推进国家安全综合保障本事建设。仅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优秀国内外形势的论文(模板20篇)篇五
金融危机发生后,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呈现出很多前所未有的新特点,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大国博弈加深、国际安全局势恶化、地区冲突加剧、国际秩序调整加速,和平与发展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多年,但余威犹在。世界范围内的萧条之后人们并没有看到传说中的蓬勃复苏,金融危机逐渐转化为债务危机,在经济持续低迷的作用下,各国政治和社会也遭受到不一样程度的冲击。政府对金融危机举措不力,极端情绪愈演愈烈,民众对国家治理本事产生怀疑,最突出的表现是“街头政治”持续上演,如挪威枪击案、“占领华尔街”运动、“阿拉伯之春”等事件,其产生的根源除了经济因素外,更有种族融合、“民主赤字”、贫富分化严重等问题的作用。危机不仅仅损害了原有国际秩序的经济基础,并且降低了西方国家外交政策的执行力,更松动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当原有体系不能再经过有效的输出来控制世界的时候,新兴力量便孕育而生,国际力量此消彼长会进一步加快。当前,多中心国际秩序已显现,世界权力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尤其是美国单方面主导国际秩序的本事在削弱,加速了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重组。
变,大国关系进入新一轮的磨合调整期。
经济全球化在推动生产力向前发展的同时也加深了全球的两极分化,发达国家利用资本、技术优势,经过不平等的国际贸易控制、盘剥发展中国家,数字鸿沟越来越大。随着科技革命的到来,资本所具有的内在扩张性特质更加显现,发达国家的优势地位日益被强化,而原本弱势的发展中国家越发处于不利地位。全球性两极分化必然带来各国利益和诉求不断分化,各国为在未来国际秩序中占领制高点而竞争加剧。在这一过程中,传统的国际规则和观念受到冲击,联合国作为国际权力中心的作用逐步丧失就是例证,一些大国选择性地解读国际规则,采取单边行动引发国家关系紧张,这无疑增加了国家间关系的不确定性,致使地缘政治环境日趋复杂,国际形势加剧动荡。
西方国家正在经历的经济衰退、政治动荡、社会抗议等种种困境,证明西方正经历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危机。此轮危机把西方国家的制度缺陷和结构性矛盾暴露无遗,而新自由主义、紧缩财政等并未带领西方走出困境。西方国家为摆脱金融危机而采取的紧缩减赤措施并未收到良好效果。究其原因是其经济制度无法克服私有制和生产社会化的对立,政府在应对金融危机时又在国家干预和“市场万能论”中左右摇摆,政治决策的不确定性且相互推诿,造成国家解决问题的本事大大降低。另外,为取悦选民各政党开出诸多“口头支票”,掉入“福利陷阱”的西方对危机治理能够说寸步难行,民主政治制度效率低下,引发民众对政治体制的质疑。信任危机冲击社会稳定,社会极端思潮抬头,此起彼伏的民众抗议既是民众表达对就业、移民、医疗、福利等制度的不满,也是西方社会中产阶级萎缩、贫富分化加重的表现,体制矛盾最终酿成体制危机。西方国家的体制机制正在面临巨大的变革压力。
伦敦骚乱“占领华尔街”运动最为典型。这些运动虽然与“阿拉伯之春”性质完全不一样,但都是以同样形式表达民众的政治诉求,如何处理民众日益强烈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诉求,不仅仅是伊斯兰国家面临的困境,也是其他国家相当长时间内不得不面临的严峻挑战。
如果说16世纪的海上争夺是欧洲国家经过海洋争夺陆地,那么21世纪的海上争夺是世界各国经过海洋争夺沉睡在海底的战略性资源,人类进入了新的海洋时代――“海洋工业礼貌时代”。陆地资源逐渐枯竭,人类将目光投向了新能源,而深海的油气资源、可燃冰、海滨砂矿、多金属结核等,储量之大远超当今人类需求。对能源需求的激增促使海洋科技突飞猛进,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勘探开发进入新阶段,各国不断上演“蓝色圈地”运动,海上竞争愈演愈烈,各种利益矛盾凸显。海洋争端频繁亮相国际舞台,南北极争端、中菲黄岩岛争端、中日钓鱼岛争端、韩日岛屿争端、英阿马岛争端等轮番上演,国际海洋争端也逐渐从单纯的岛屿归属发展成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定,对海底资源的争夺也从“暗斗”阶段上升到“明争”阶段。国际海洋争端日趋复杂迫使各国调整各自的海洋战略,中国的“海洋强国”战略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这既贴合中国国情,也能在海洋工业礼貌时代更好地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国土安全。
优秀国内外形势的论文(模板20篇)篇六
近几年来,国内外学界、政界和媒体围绕“中国模式”的历史背景、基本内涵,以及发展趋势和未来影响等进行了研究,成为一个国内外关注的课题。在这方面,国内外专家、学者多有论著和综述。笔者对近几年来关于“中国模式”的研究进行综述,并不是为了对“中国模式”这一概念进行肯定和推广,而是期望对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抑或建国60年来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诚然,为了研究需要,笔者仍然使用“中国模式”这一][学界耳熟能详的语词,并且通过对近几年来学界对“中国模式”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达到对“中国模式”的理论总结和指导实践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中国模式”提出的时代背景、基本内涵及重要意义。
1.“中国模式”提出的时代背景。
中国人民大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在《“中国模式”问题研究报告》中提出,“中国模式”问题的提出是西方国家对中国发展态度的重新审视,是国际社会对“华盛顿共识”进行反思的结果,乔舒亚·库伯·雷默的《北京共识》拉开了世界高度关注“中国模式”的序幕。在苏东剧变之后,不少西方国家就中国的发展态势先后抛出“中国崩溃论”和“中国威胁论”。“中国威胁论”以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伯恩斯坦和芒罗撰写的《即将到来的美中冲突》为代表。“中国崩溃论”始于1984年美国世界经济研究所的布朗提出的“谁来养活中国”一说,继而引起全球性的争论。
庄俊举、张西立在《近期有关“中国模式”研究观点综述》中指出,“华盛顿共识”主张私有化、自由化的经济发展道路,结果在东欧、拉美和亚洲造成了三个重灾区。而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创造了“中国奇迹”。据世界银行统计,过去25年来全球脱贫所取得的成就中,约67%的成就应归功于中国。中国的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正反两方面的比较使得国际社会不得不进行冷静反思,开始认真探究中国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所包含的丰富意蕴。
李荷英、秦益成认为,从改革开放开始到苏东剧变、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失败,从苏东剧变到2008年发端于美国的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以及中国人民战胜“512”汶川大地震,中国成功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新中国60年、改革开放30年的光辉成就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勃勃生机。于是国际社会包括学界,试图用“中国模式”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掩盖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评价逐渐转换为对“中国模式”的研究评价,“中国模式”成为国际社会的热点。这是一个比较综合的观点。
2.“中国模式”的基本内涵。
“中国模式”到底包含着哪些主要内容,是国内外专家、学者无法回避也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北京共识》的作者雷默认为,创新且高密度的创新是“中国模式”的首要基本经验。“‘北京共识’的第一个定理使创新的价值重新定位,认为尖端创新必不可少,以求引起变革,而这种变革比变革引起的问题发展更快。用物理学术语来说,就是利用创新减少改革中的摩擦损失。”其基本特征包括:“中国模式”的基本经验是解放思想与制度创新,经济改革优先;政府主导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是“中国模式”的突出特点;“中国模式”注重渐进性、连贯性、平等性、艰苦奋斗和可持续发展;“中国模式”的基本原则是在全球化过程中坚持独立自主、走适合国情的道路;中国模式包含中国特色的政治民主发展模式。
学者江金权在《“中国模式”研究中国经济发展道路解析》一书中,梳理了关于“中国模式”内涵的几种说法,他认为大体分两类,一是“单一要素说”,二是“综合要素说”。“单一要素说”强调的是“中国模式”某一内涵的独特重要性。例如,李东航在《“北京共识”为世界带来新希望》一文中说:“北京共识”与“华盛顿共识”根本的区别,在于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是否保持独立自主。“综合要素说”强调“中国模式”是多要素构成综合体。俄共领导人久加诺夫提出,中国成功的公式是:社会主义+中国民族传统+国家调控的市场+现代化技术和管理。日内瓦学者张维为认为,所谓“中国模式”,是指“重大的经济改革和较小规模的政治改革”的有机结合,是“以一种循序渐进、摸索和积累的方式,从易到难进行改革并吸取中外一切优秀的思想和经验”的改革和发展模式。中国人民大学秦宣教授认为,“中国模式”的地域定位是“中国”,参照系是国外其他发展模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起点应该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从内容上看,是指全方位的发展模式,而不是指某一个领域的,因此在准确掌握其内涵时必须注意在谈“中国模式”时,不能淡化“社会主义”的色彩,也不能淡化意识形态的差异。他还认为,“中国模式”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中国共产党在这种发展道路上积累的成功经验。综上所述,“中国模式”蕴涵着丰富内容,除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外,中国模式还体现在其他各个方面、各个领域。比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等,都应该是中国模式的具体表现。
3.“中国模式”的意义。
“中国模式”的意义主要表现在现实意义、理论意义和世界意义三个方面。在现实意义上,“中国模式”作为中国发展道路和发展经验的理论概括,作为不同于西欧、北美、拉美、印度模式的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它的成功不仅在于保持了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还在于循序渐进地推行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确保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及社会的稳定,其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对民族的伟大复兴、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兴衰的影响、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借鉴三个方面。在理论意义上,“中国模式”应该是不断科学发展,与时俱进的。郑永年认为,中国改革开放已经30年了,应该有许多经验值得总结,尤其需要回顾一下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就目前来看,“中国模式”还在发展,并没有完全成型,是发展中的模式。对中国自己来说,总结经验非常重要,以后该怎么做,能够怎么做,自己也要对自己有个说法,做到心里有数。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让西方明白“中国模式”对他们并非只有竞争。中国模式不只是对过去历史的总结,而且还将创造中国未来发展的基本制度构架。对历史总结的意义与对未来发展构架的意义相比,两者虽然都很重要,但中国模式对中国未来发展构架的意义可能更为重要。在世界意义上,应该说“中国模式”只能适用于中国,任何超出中国的范围来谈论中国模式的意义都是对中国模式的错误理解。在西方模式遭受金融危机重创的情况下,中国模式在不少国家包括部分西方国家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示范效应;所以,西方感到中国模式作为西方模式的现实挑战已经不可避免。在西方看来,不只是中国的经济模式所产生的巨大“产出效应”早就对西方产生了“经济威胁”,而且中国政治模式的超常动员能力充分显示出中国的举国体制和民主模式的巨大优势,更是对美国民主价值观的“嘲讽”,是美国政治制度的强有力的“竞争者”。实际上,西方主观上有意把中国模式“推广”到世界其他国家,从而导致中国模式“被具有”普遍性的意义。而在中国看来,中国模式是中国沿着人类民主政治发展的逻辑创造了中国自己的民主模式,并不会使中国模式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全球共识”。
二“中国模式”备受中外学者关注及面临的严峻挑战。
如前所述,自舒亚·库珀·雷默题为《北京共识》的研究报告发表以来,中国模式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这种讨论随着2003年美国发动对伊战争受挫、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以及2009年世界金融危机,先后出现了几个高潮并延续至今,其中以英国、美国、俄罗斯等欧美国家的媒体报道和专家学者的研究尤为系统而突出。相关讨论不仅试图概括和总结中国模式的基本内涵及基本特征,而且就中国模式对世界的影响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中国模式”之所以能够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就是因为中国政府在处理各种复杂问题上的能力有目共睹。
1.美洲、欧洲学者看“中国模式”
美国智库之一的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对“中国模式”做出如下表述:“中国模式”最重要的原则是经济改革优先。这一模式不但解放了官方意识形态,给经济和社会松了套,而且也保留了被称为“经济稳定器”的主要银行与大型国有企业。此外,地方政府享有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的自治权。它是实用、自由和市场竞争力的结合体。“中国模式”的惊人之处在于,中国近30年来在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中保持了较快增长。这样一个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曾经贫困的国家,能取够得如此持续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奇迹。美国右翼智库企业研究所在2007年年底出版的《美国人》中发表文章说,描述“中国模式”的一个较为简捷的方式是:经济自由加上政治压制。有的干脆说是“专制”“独裁”。美国的一些政客们故意引导人们妖魔化中国,把世界上发生的一切问题——从气候变化到达尔富尔问题——都说成是中国的错。他们力图让人们相信,美国的模式是最好的,中国的模式是危险的。同时,部分美国左翼学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赞成态度,其中一部分人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通向社会主义高级阶段的过渡形式,它是列宁新经济政策的中国版本,还有人认为,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的特征,是完全成熟的社会主义形态,同时他们提出了多种市场社会主义经济的组织模式,他们认为中国目前并不是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只是处于市场社会主义早期阶段,比如大卫?施卫卡特。
英国《金融时报》2004年5月7日刊登题为《中国已发现自己的经济共识》的文章认为,“北京共识”是“以极其谨慎的态度执行私有化和自由贸易等政策主张”。一些学者对中国推行的“渐进式改革”提出了质疑,认为中国的改革在实效层面无疑是成功的,但中国很可能只是把俄罗斯或东欧做过的某些事情推迟进行而已。实际上,中国正在走向资本主义。“由于改革的影响越来越明显,那些视中国在向社会主义迈进的左翼人士的数量自1990年后开始下降”,“那种视中国为发展模式的思想活力正面临明显的资本主义复辟……那些依然抱有社会主义态度的人认为中国已经偏离了社会主义……”
法国国家政治科学基金会国际研究中心中国问题专家让-吕克多梅纳克在他的题为《中国让我担心》的新书中也表达了相同的看法。在他看来,中国的经济增长“浪费”过于严重,付出的资源、环境和社会成本过高,中国经济的头上有四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农业、国有企业、股市、金融。
2.俄罗斯专家眼中的“中国模式”
俄罗斯共产党主席久加诺夫接受俄《观点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全球金融危机让全世界明白一点,物质力量不能决定一切,对国家良好的治理才是关键。西方的各类民主模式衰落了,在目前的金融危机中所有自称是民主的国家都遭受了失败,现在全世界都在寻找一种新的国家、集体和个人的互动方式。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却仍保持上升姿态,为此俄罗斯应该学习中国的经验模式。”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远东研究所所长季塔连科指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从思想上和方法论上重新考虑《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一些重要原理。这一理论能够“积极评价列宁的新经济政策”,“重新考虑对当代资本主义状况的评价”,“以及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条件”。
也有俄罗斯媒体认为,“中国是在维持国家主导作用的情况下向市场经济迈进的。不仅如此,中国的发展模式并不以降低政府的作用为条件。例如,在减少政府对企业经营承担的责任的同时,这种发展模式要求加强国家在宏观经济调控、社会管理和提供社会服务方面的作用。”“中国的成就与其说是建立在经济自由化上,不如说是建立在经过深思熟虑的社会经济战略之上。”“中国领导层将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精英团结在更新后的国家发展学说的周围。这首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科学发展观。后者的含义是国家逐步转向高效的经济增长模式,通过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指标、缓解社会问题的尖锐度,来突破资源和生态方面的瓶颈。”
3.亚洲国家看“中国模式”
新加坡有媒体认为“中国模式”是一种把马克思主义同儒家思想相结合的国家意识,是一种允许中国共产党是唯一领导力量的政体;在保持政治体制的同时,改革经济体制。新加坡一位学者也认为,“‘中国模式’的独特之处就是其政治稳定与经济改革的特殊。换句话说,就是政治上的保守主义与经济上的自由化。”
印度学者在比较中印发展模式时认为,中国发展模式所取得的成果远远高于印度发展模式。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而印度选择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在减少贫困、财富分配、人均寿命、识字率和电话普及率等方面,中国的表现都远远好于印度。印度辛格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邓小平是他学习的榜样,而学习的重点就在于中国的发展模式。印度中国问题专家的总结更为具体,“中国模式”包括:经济上,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对外开放政策,趋利避害,与全球化潮流齐头并进;政治上,稳步推进适合国情的民主改革;军事上,在实现国防现代化的同时,将大量原本投入到军事领域的宝贵资源转为民用,极大地减轻了国家的负担;外交上,与邻为善、稳固周边。
“越南改革学中国”这句话在越南国内流传颇广。越南的上层人士坦诚地说要学习“中国模式”。越南领导人采取了中国的“稳定、发展、改革”的指导方针并打算从中央计划经济体制顺利过渡到市场经济体制;据悉,他们还学习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思想。
在其他发展中国家,古巴领导人劳尔·卡斯特罗曾两次访华,到过深圳等开放城市,中国的改革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建议古巴以“中国模式”为榜样,改革计划经济,逐渐实行经济自由化。经济改革先从农村开始,继而放松城市消费产品销售,这些都与中国改革初期的思路相似。中国还曾派一位助手去古巴,给数百位古巴领导人讲授社会和经济改革措施。古巴政府内部还设立了专门研究吸取中国改革经验的“中国部”。
三“中国模式”是科学发展、与时俱进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如前所述,国外学者,包括左翼学者,对“中国模式”的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形成了不同的理论和观点,但是由于其本身所持有的立场和局限,特别是由于远离社会主义运动,远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他们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我们应持有鉴别的眼光。我们认为,中国模式应该是科学发展、与时俱进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1.中国模式应该是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
恩格斯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是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进入了一个自觉的成熟的阶段,催生了中国模式的萌芽与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把中国近30年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提炼成“十个结合”,即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十个结合”集中体现了理论与实践、共性与个性、目标与手段、两点与重点、主观性与客观性、长期性与阶段性、坚定性与灵活性、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当代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它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2.中国模式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对“中国模式”作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客观内容的探究,有些国外学者也得出一定程度上符合实际的认识,这些学者主要是第三世界、俄罗斯和西方个别左翼学者。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向他国学习而不照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各方面向西方学习,是最好学的国家。但中国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中国没有全盘照抄西方模式,而是努力建设符合自身特点的经济政治制度。中国模式的优越之处在于中国不拒绝一切先进的东西,而是把西方和他国成功的经验融合进自己的模式。
第二,尊重历史,开拓创新。印度学者认为,1949年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后,给中国带来了政府管理体制和思想上的重要变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式有重要影响。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马丁·雅克认为,1949年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在毛泽东的带领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之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都对之后的发展至关重要。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人民敬重自己的历史。毛泽东时代与邓小平时代有一系列并行不悖的东西,是这些东西使中国整个60年来的发展成为一个相当一体的工程。美国学者德里克指出,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遗产是“中国模式”中最重要的内容。第三,高瞻远瞩,精心计划。有学者认为,高瞻远瞩是中国在管理方面的一项优秀传统。这使中国避免了其他国家的混乱与无秩序。墨西哥学者认为,中国政府制定的发展方针具有卓越的前瞻性,目光长远;在政策的实施上,也具有无可比拟的先进性。这种先进性最大的优势体现在发展的科学、合理性上。郑永年认为,西方国家在拯救经济危机过程中往往只有金融杠杆,而缺少经济杠杆。因为存在着庞大的国有经济体,中国政府具有金融和经济两种杠杆来实施其危机拯救计划。
第四,政治体制的高效率。中国政治体制尤其在危机期间表现出高效率。中国的政体相对于所谓的民主政体,能为人民提供有效的服务。印度学者认为,民主政体下许多政治家的精力都集中在竞选连任上,而中国政治领导人投入精力关注发展。
3.“中国模式”应是科学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的。
在国内外学界、政界和媒体的论著和综述中,中国模式与中国道路、中国经验、中国特色、中国奇迹、“中国摸式”、中国社会发展模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等论题相提并论,形成系列。由于“中国模式”是一个科学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理论体系,“中国模式”是否值得总结和推广亦是学界、政界和媒体论证和争论的一个问题。胡锦涛指出: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毛泽东立足中国国情,摆脱了苏联模式的束缚,在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提出了符合国情的路线方针,在全国各族民众的支持下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完成了建国伟业。邓小平在““””结束后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腾飞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升了国家综合实力,使中国成为国际社会受尊重的成员。中国历史的发展现实证明了中国领导人当年在若干重大问题上提出并坚持了正确的观点和主张。今天我们不仅仅是接受和赞同他们提出的观点和结论,特别需要学习的是他们在面对复杂社会与政治形势时之所以能够做出正确选择的科学精神。简单地说,这就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精神。在21世纪,中国要想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建设一个和谐社会,探讨“中国模式”在新形势下的发展和延伸,仍然需要时时牢记“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科学精神。因此,我们既不能把书本上的个别论断当作束缚自己思想和手脚的教条,也不能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东西看成完美无缺的模式,而是应该坚持不懈地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与时俱进,科学发展,不断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陶绍兴。“中国模式”研究综述[j].红旗文稿,2010(9)。
[2]秦宣。“中国模式”之概念辨析[j].前线,2010(2)。
[3]徐崇温。有关中国模式的若干问题[n].文汇报,2010.2.10。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5]中国人民大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中国模式”问题研究报告[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9)。
[7]吴艳东。“中国模式”:探索历程、特点及意义[j].理论探索,2009(2)。
[9]胡键。争论中的中国模式:内涵、特点和意义[j].社会科学,2010(6)。
优秀国内外形势的论文(模板20篇)篇七
这一年中我主动加强对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积极配合支部组织、传达生活计划,切实地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认识,同时注重加强对外界时政的了解,通过学习,提高了自己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能力,坚定了立场,坚定了信念,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能够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使自己在思想上、行动上和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在政治思想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党中央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坚决抵制违背科学发展观的错误行为。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我时刻提醒着自己注意,什么是一个党员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这更促进了我的进步。我也清楚的知道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对自己最起码、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学习。我还充分利用报刊杂志,网络,电视等大众传媒,关心国内外各类时事和新闻,并理性地分析,拥护和宣传党中央对外、对内各类决策、政策,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方向。
二、工作方面。
这一年来,我在日常工作中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始终严格要求自己,遵守我厂的各项规章制度,力求时刻严格要求自己,踏实进取,认真谨慎,忠于职守、尽职尽责,能及时发现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努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和对自己负责、对车间负责、对党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树立大局意识、服务意识、使命意识,努力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在每个细节中;以改进工作作风、讲求工作方法、注重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为目标,有条不紊地做好各项工作,努力起到表率作用,协助车间开展各项工作,积极努力地完成了车间、党支部将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三、缺点与不足。
在党组织的关心培养下,在同志们的热情帮助下及车间的领导和同事们的指导下,我认真学习、努力工作、政治思想觉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有了全面的发展,得了一定的进步与提高。但我离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和要求还有一定距离,自身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理论学习的主动性还不够,工作缺乏主动性、创新性,有时侯和车间的同事沟通不够,会引起一些误解,专业知识的积累还不完善。对于自己的缺点与不足,我将在今后继续加以克服和改正。
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会在党组织的关怀下,在同志们的帮助下,通过自身的不断学习和进步,努力克服不足,更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积极协助领导搞好工作,认真完成工作任务。今后,我会更加努力,认真学习,深入思考,勤奋工作,让自己的党性修养不断提高、认识不断升华,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不断增强,积极转变观念,开阔思路,努力向成为更高层次的专业人才方向发展。
四、努力方向。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思想上,需要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提高个人的党性观念,永葆共产党人的青春和本色,时刻不忘献身于党的事业。需要自觉学习党建基本知识,提高自己的党性觉悟水平,树立良好的个人党员形象。需要模范执行党的政策,与时俱进的创造性工作,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及各级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
在学习上,要树立刻苦学习的精神,政治上的坚定来自于理论上的清醒,只有勤奋学习,才能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判断是非的具体标准,就能在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在工作上,牢记党的宗旨,提高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需要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虽然所从事的岗位不同,职责不一,但敬业爱岗,恪尽职守的要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都是一样的,都应当视工作为一种义务,一种奉献。忠实守信,提倡团队协作精神,对待工作首先就要看怎样去看待这份工作,是累的、苦的,能踏踏实实去做将心放入这个组织当中去。要做好一件事,答应去做的事,那么就要守信用去做,不管做的好不好都能如实讲出来。我时刻要注意到这是一个团队,它所凝集的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团队当中一个人的力量是非常小的,始终离不开大家。能静心听取、吸收不同阶层人的意见、建议及他们的想法,时刻反思自己,下一步应该怎样去做。凡事从大局出发,抛开个人主义。
认清差距,才能明确努力方向;克服不足,才能完善自己。我将在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加以克服、改正。在此也希望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在平时的工作中多加批评和指导。以上就是我对自己这一年来工作的自评,请予以批评,谢谢!
优秀国内外形势的论文(模板20篇)篇八
作者:杨军,王建伟。
随着世界形势的不断变化,国家安全面临新的挑战,做好国防建设和国防教育对维护国家安全有“防患于未然”的重要作用。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社会发展的期望。将高校国防教育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将能够大大促进大学生对国际形势的认识,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为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供给充足的人才储备和建设力量。
虽然“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然而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中华民族要想屹立不倒,就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力量,时刻坚持忧患意识。所以,普及青少年学生国防教育成为大势所趋。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期望,大学生更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大学生更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职责。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危机四伏,东西方资本主义和国内外敌对势力时刻伺机向我国发动袭击。所以,加强我国的国防建设,增强国防实力十分必要。同时,大学生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国防事业的发展,不仅仅是政府和军队的事,它与全民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全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构成全民支持、建设国防事业的浓厚氛围。此刻进行的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课的教学,正是为了激发当代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国防观念而开设的,能够说它是时代的需要。因为在和平时期,人们容易滋生麻痹思想和苟安心理,失去必要的防卫观念,缺乏危机意识。历史一再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一个国家的国防要与时俱进,在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大潮下越发的坚挺,而民众的国防意识也不能只靠战时培养,这一切都要落实于平时。从中学时的国防教育读本到大学时的军事课,国家投入了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力争使全民都具备必要的国防意识和基本的军事素质,力争将大学生培养成为国防事业的后备军。所以,高校的国防教育对增强大学生国防观念具有进取的作用。
高校国防教育对大学生的教育意义主要体此刻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国防教育能够改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过去我们学习的文理科,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囊括,而有关军事方面的知识出现了断层。殊不知,当今社会各个领域的高新技术都会在军事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大学生学习军事理论课就是要明确军事国防与各行各业各领域之间千丝万缕、不可分割的联系,并将其综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得大学生的知识体系在理论和逻辑的层次上更加完美。此刻的军事理论课,教师经过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国防最现代的东西和当今军事领域的变革与创新充分展现给大学生,再加上授课教师诙谐幽默的讲演,使得大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饱尝了一份视听的饕餮盛宴;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当代大学生崇德尚武、敢为人先的精神,使中华民族真正木秀于林。
另一方面,国防教育能够增长大学生的实践经验。此刻,许多高校把军事理论课当作必修课来开设,每年入学之际对新生开展军训,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军事技能训练和国防素质教育。这是基于国防教育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增强国防观念,提高综合素质,增长实践经验都具有进取意义所进行的探索,使得大学生刚进入大学学校之始就理解严格的考验。
如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可是全民的身体素质却有所下降。这是因为此刻的娱乐活动越来越多,人们的娱乐方式也更加多样,参加体育锻炼的动力也就相对不足。此外,此刻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缺乏自理本事和吃苦耐劳的品质。一些家长强烈提议经过军训来弥补孩子体育锻炼的空白,期望以教官的榜样作用来带动孩子,提升其综合素质,锻炼他们的意志。政府和学校也期望经过军训来给大学新生上一堂课,告诫他们坚决摒弃懒散怠慢的坏习惯,从对国家和对自我负职责的态度出发,自觉构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培养团体荣誉感和合作精神,争做“三好”“四有”青年,将来为祖国多做贡献。同时,大学时代也是大学生构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这时的大学生应当明晰: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是能够做的,什么是不能够做的;什么是必须做的,什么是禁止做的。当代大学生要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在学习军事理论的同时,进取参与课外的军事训练。凡是一切有利于增强身体机能和提高综合素质的生活,都应当进取主动地去追求,努力使自我成为贴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主人,此刻高校进行的国防教育,正是适应了时代的发展潮流和当代大学生的发展需要。所以,抓好国防教育,将使青年学生终身受益,使中华民族受益。
优秀国内外形势的论文(模板20篇)篇九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国内外形势越来越相互影响,如今的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在这个时代,我们不仅需要更多的知识来应对变化,更需要敏锐的洞察力和正确的判断。本文将就国内外当前形势分享个人心得体会,以期对读者有所启迪。
第一段:“形势给了你压力,你给自己方向。”现在,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整个社会都进入了一种“拐角时刻”,无论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们必须正视这些压力,不断自我调整,不断寻找机会,不断突破自我或周围的限制。过去曾经让我们安然度过的东西或模式现在已经不能满足需求。每个人无论是从事什么行业,都需要革新思维,追求创新,才能在这个时代中取得优势。
第二段:“世界纷繁复杂,需要我们持续观察,并及时跟进。”古人常说:“明察秋毫,不失一物”,这就要求我们需要时时刻刻关注世界的动态,随时跟换自己在世界舞台的位置。当今时代,国际形势也一直处于风起云涌之中,不断涌现出各种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事件和现象,都在不断地滋生和影响着我们所处的环境。我们需要细心观察,敏锐洞察,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这才能更好的适应这个世界的变化。
第三段:“创新是前行的动力,不断创新才能不断进步。”疫情期间,许多企业、组织、团队纷纷改变自己的发展模式和方式。例如,很多线下商店转向了线上销售,这是在不断创新的同时,顺势应变地发挥出了自己的潜力和优势。现在,处于一个全球化整合、科技创新的大环境,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就是创新。“创新是挑战,也是机遇”,成功的创新需要敢于尝试、不失时机、追求卓越,一步一步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
第四段:“拥抱变革,才能赢得未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人们应该时刻认识到未来是会带给我们新的机遇和挑战的,把握未来要有一颗勇敢的心,敢于拥抱变革,才能走得更远,赢得未来。当代科技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已经让我们不能耽搁任何时间,特别是在学习和提高当中,我们更需要迎接挑战。
第五段:“人总是要向上走的”在国内外当前形势中,无论是中国还是全世界,都在不断向前发展的道路上迈着坚实的步伐。中国的发展速度长期领先于世界整体水平,全国群众生活状况有明显改善。在国际上,全球经济各体、各领域都肩负着繁重的使命,中国也有奋斗的理由。记得常说:“天生我才必有用”,我们不管处于任何形势,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成为人生的高峰和闪耀的明星。
当前形势下需要我们时刻谨守自己的判断和选择,对于变化的情境,我们要敢于直面和迎接,不断更新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不断扩大自己的视野,不断转化自己的价值观。无论在何时,心态的平衡和积极是最重要的品质,只有怀抱着这些品质,我们才能更加适应这个复杂多变的时期,稳操胜券,赢得自己成功和幸福的未来!
优秀国内外形势的论文(模板20篇)篇十
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牵动着每个国家和个人的命运。形势分析是对当前国内外各种因素的认真、客观评估和分析。通过对形势的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有利时机,规避风险挑战,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在过去的时期中,曾经参与了多次国内外形势的分析,深感其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面将结合自身的经历,从宏观环境、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对策规划、国内外市场等方面,谈一下在形势分析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宏观环境对形势的影响不可忽视。宏观环境是指整个社会经济环境的总体情况,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方面。在形势分析中,宏观环境的认真分析十分重要。过去的经历中,我曾见证了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这场危机从国际金融市场开始,很快波及到了世界各个领域。对于我所在的公司而言,这场经济危机带来了诸多挑战。然而我们通过对形势的准确判断,及时调整战略,采取果断的措施,成功度过了这个难关。因此,我深感形势分析中对宏观环境的理解和把握至关重要。
其次,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分析也是形势分析的重要内容。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国家和个人的发展。例如,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全球化遭遇了困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这一系列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进行了深入分析,不仅从政治层面关注,还从经济层面进行了详细剖析。我们发现,国内消费升级和内需的不断释放是应对外部风险的有效途径。基于这一认识,我们调整产品结构,积极推动内需,成果斐然。因此,我坚信对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准确分析是形势分析工作的核心。
此外,对策规划也是形势分析的重要步骤。形势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对策。在过去的分析工作中,我曾参与了一次针对市场竞争加剧的形势分析。我们从市场需求、竞争对手、市场前景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其中最突出的一项对策是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通过对市场和竞争对手的深入分析,我们发现技术创新是脱颖而出的关键。于是,我们加大了对研发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强了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最终取得了显著的市场竞争优势。因此,我认为对策规划是形势分析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最后,国内外市场的分析也是形势分析的重要内容。市场分析是了解和把握消费者需求、竞争对手情况、市场趋势的关键步骤。在形势分析中,我们需要关注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包括需求结构变化、竞争格局变化等。曾经参与的一次市场分析中,我们发现消费者需求从实用向品质转变,竞争对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参与者。为应对这一变化,我们及时调整产品定位与设计,满足消费者的新需求,同时加强对竞争对手的监测和了解,保持市场竞争力。通过这次调整,我们成功抢占了市场先机,提升了市场份额。因此,我深信对国内外市场的准确分析对形势分析工作至关重要。
总结起来,形势分析对国内外形势的准确判断和把握至关重要。宏观环境、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对策规划以及国内外市场等方面的认真分析是形势分析工作的关键。在过去的分析工作中,我通过实践和学习,深感形势分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通过对形势全面深入的认识和分析,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保持持续的发展。
优秀国内外形势的论文(模板20篇)篇十一
全球治理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精英的口头语。精英们提出,技术创新和市场自由化带来的跨境商品、服务、资金和信息流动激增大大提高了全球国家的关联程度,以致于任何国家都难以依靠自身的力量解决国内经济问题。我们需要设立全球机构,制定全球规则和全球协议。
这样的说法今天普遍为人们所接受,质疑它就像对地球围绕太阳旋转提出质疑。但适用于气候变化或流行疾病等真正全球问题的规律并不一定适用于多数经济问题。与我们经常听到的不同,世界经济并不属于全球公域。在经济问题上,全球治理所能带来的好处有限―而且有时还会造成损失。
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合作是因为地球仅有单一的气候体系。在哪里排放温室气体都没有任何差异。因此国家限制碳排放对国内的好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恰恰相反,明智的经济政策―包括开放―首先是要有利于国内经济,承担经济政策不善所付出的代价也同样如此。单个国家的经济命运主要取决于国内情况而非国际局势。如果经济开放受民众欢迎,主要因为上述政策符合国家自身利益使然―而不是因为这样做能够帮助外界。能为全球经济稳定添砖加瓦的开放和其他明智政策并不取决于全球精神,而是取决于自身利益。
有时,牺牲其他国家利益才能成就国内经济优势。这就是所谓以邻为壑政策的案例。石油等领域占主导地位的自然资源供应商为哄抬价格而限制国际市场资源供应就是最经典的案例。在这种情况下,出口国的收益就是世界其他国家的损失。
“最佳关税”背后也存在类似的机制,即大国通过限制进口达到操纵贸易条件的目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实行限制或禁止运用上述政策的全球规则理由显然非常充分。
但困扰决策者的绝大多数世界贸易和金融问题并不属于此类。这方面的例子有欧洲农业补贴、对转基因生物禁令、美国滥用反倾销规则或发展中国家未能充分保护投资者权益。这些基本上都属于“风险自担”政策。由此产生的经济代价主要由国内民众承担,即使此类政策可能同时对别国民众产生不利的影响。
举例来说,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农业补贴十分低效,高价格高税收或二者兼备导致欧洲农民受益的同时损害了其他所有人的利益。这样的政策部署不是为了从其他国家那里占取好处,而是因为分配、管理或与公共健康相关的其他矛盾的国内目标主宰了整个经济动机。
加剧经济周期和造成金融动荡的糟糕的银行法规和宏观经济政策也同样如此。全球金融危机表明,超越一国边界的经济溢出效应可能无法忽视。但如果美国监管机构未能尽职尽责地完成监管工作,原因并不是因为别国经济受损而美国经济受益―美国本身就是受害最重的经济体之一。
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经济失策或许是发达民主国家政府未能解决不平等日益扩大的问题。其根源同样来源于国内政治―具体而言,是金融和商业精英控制决策过程以及他们胡编乱造的有关再分配政策的限制。
可以肯定,全球避税天堂就是以邻为壑政策的例子。但只要他们愿意,美国和欧盟等大国原本有能力采取更多限制避税―和竞相减免企业税的措施。
因此我们今天的问题与全球合作的缺失并没有什么关系。今天的问题本质上是国内问题,因此不能通过国际机构制定规则来加以解决,更何况破坏国内政策的那些既得利益能够轻易影响所谓的国际体系。全球治理往往只是保护既得利益全球计划的代名词,也正因如此,它所起到的主要作用是在推进全球化的同时协调国内经济政策。
因此,关于全球治理的解决方案还可以有另一种选择,就是专注于改善民主制度的国内运作问题,而不预判政策将产生何种对外影响。这是一种侧重于强化民主国家而非全球化的全球治理模式。
我认为,应当制定旨在提高国内决策质量的全球规则和程序要求。与透明度、广泛代表性、问责制和在国内诉讼中使用科学或经济证据等相关的那些全球纪律,只要不限制最终结果的,都是上述规定的实例。
全球机构已经在某种程度上采纳了这种类型的纪律。比方说,世贸组织的卫生及植物检疫措施应用协议(sps协议)明确要求在进口商品涉及健康问题时须出示科学的证据。这种类型的程序性规则可以很大程度上更好地扩大应用,以改进国内的决策程序。
此外我们还可以要求受进口关税不利影响的消费者和生产者参与国内诉讼来改进反倾销规则。我们可以借助包含静态和动态效率的经济成本效益分析来改进补贴规则。
只有通过改进民主决策进程,才能解决那些由于国内审议失败所带来的问题。全球治理在此只能起到非常有限的作用―起作用的前提是它促进国内决策而不是对其加以限制。否则,全球治理目标会体现出一种对技术官僚方案的渴望,而这样的方案只会践踏并削弱公众审议。
优秀国内外形势的论文(模板20篇)篇十二
开设《形势与政策》课非常必要。因为,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和重要阵地,是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丰富“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改进“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方法,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效果,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以党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高校培养目标为依据,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对大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它的草本任务是通过适时地进行形势政策、世界政治经济、国际关系草本知识的教育,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及时了解和正确对待国内外重大时事,使大学生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有坚定的立场、有较强的分析和适应能力。
基本形势和热点问题对于学生深入理解和把握基本理沦,对于掌握形势分析的基本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基本形势是变化的,但在一个时期内,形势的发展有其规律性和必然性,如当代世界格局、主要大国之间的关系、国内改革开放的总趋势等,在一段时间乃至更长时期都是相对稳定的,把国际形势、国内形势中相对稳定、具有一定必然性和规律性的内容进行归纳,可以构成基本形势的框架。
热点问题是形势的发展变化中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有时形势(尤其是国际形势)受偶然性囚素影明而发生突然性的较大变化,由这种变化引发的、产生一定程度影响的问题,我们称之为热点问题这一部分内容业然也遵循形势发展变化的大趋势和总的变化规律,但由于时问的不确定性、突发性及受偶然因素的影响。因而在一段时期内有其自身的特点。
首先我们认识到,形势与政策左右我们的发展,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史有“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应为“适时务者为俊杰”。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树立一个远大理想,做一个成功人士!
关注世界。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其次,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
再者,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目前很多方面已经取得很大的进步,例如神舟六号飞天成功。这都是值得我们高兴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取得积极进展。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从总体上看,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经济发展付出了很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如旱灾害,森林退化,空气污染,党的十六大五中全会提出,“十一五”时期必须统一规划,实施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在国际中的地位逐步提高,想要取得大的发展就要了解国际局势,当前国际处在深度复杂的变化之中,总来说和平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我国又是wto的成员国,给我国经济发展和我们大学生就业提供了难得机会,同时也给予了我们极大的挑战,因此我们大学生要抓住机会。但是我国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如在一些偏远的地区,在的孩子还没有上学念书,有的人还过着原始人的生活,有的人均收入还不过百元,还没有摆脱贫困,这就需要我们大学生努力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中去,要不断努力创新,实现现代化建设。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形势,但这并不表明我国大学生绝对过剩,数据统计说明,美国和日本接受高等教育和人数占全国总人数的比重为25%和23%,而我国仅为5%,显然我国大学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大学生就业困难其实原因有二。
其一我国高校毕业生增长速度超过了社会新提供的比较理想的岗位的增速,从而导致大学生就业竞争加剧,获取同样岗位难度与过去相比明显增大,例如有个高校辅导员岗位竟然有1000多个大学生去竞争。
第二,一些大学生择业时“高不成,低不就”,陷入选择性的怪圈子。所以要从根本改变大学生选择性失业问题,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更好地符合国际形势趋势,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优秀国内外形势的论文(模板20篇)篇十三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国内外形势的复杂多变,国际关系已经成为学习的热门话题。了解国内外形势对于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拓宽眼界、把握时代脉搏至关重要。我在学习国内外形势的过程中,深感受益匪浅。下面将从模拟实践、知识与觉悟、团队合作和跨文化交流四个方面谈谈我个人的心得体会。
首先,在模拟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了实际问题的复杂性与权衡的必要性。通过模拟实践活动,我们可以近距离感受到国内外形势的紧迫性,主动参与其中,增加了解现实问题的机会。在一个模拟联合国会议中,我扮演了中国代表,与来自世界各国的代表进行了紧张激烈的辩论。这次模拟实践活动不仅锻炼了我的表达能力和论辩技巧,更重要的是让我了解到国与国之间的利益冲突是如此复杂而又犀利,需要我们在平等互信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寻求共识,解决问题。
其次,学习国内外形势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觉悟。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我们需要了解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情况,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在学习国内外形势的过程中,我广泛阅读了相关书籍和资料,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我深刻意识到,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思考,才能够更好地把握形势,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第三,在学习国内外形势过程中,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国际事务往往涉及多个国家和各种利益,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以达到共同的目标。在同学们组成的研究小组中,我们互相协作,共同分析和解读国内外形势,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团队合作,我们不仅互相借鉴彼此的智慧,还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这种合作精神在现实生活中同样适用,不仅可以促进团队的发展,还可以推动国际合作以实现共同利益。
最后,国内外形势学习也让我深刻体会到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国家与国家之间存在差异,在交流中需要克服语言、文化和观念的障碍,才能够互相理解和合作。在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同学进行交流时,我经常会遇到一些文化差异和视角不同的情况。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学会了尊重和理解不同的文化,提高了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总之,学习国内外形势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它可以让我们全面了解国际形势,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通过模拟实践、不断学习与觉悟、团队合作和跨文化交流,我们将更好地把握形势、解决问题,为促进国际和平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希望我能够不断提高自己,在国内外形势学习中有所收获。
优秀国内外形势的论文(模板20篇)篇十四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世界各国间的形势变化愈发复杂多样。作为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大国,我们要紧密关注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动态,做好分析和判断,以保持国家的稳定发展。在参与国内外形势分析的过程中,我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了解国内形势是把握整体发展的基础。国内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方面的情况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我们的国家命运。在分析国内形势时,我们不仅要关注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还要关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政治稳定和民主法治的建设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只有深刻了解国内形势,我们才能更好地制定相关政策,发挥国家的优势,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其次,了解国际形势是做好国际交往的前提。国际形势的演变对于我国的发展至关重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要积极主动参与到国际社会中,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在分析国际形势时,我们要关注全球经济的走向,了解各国之间的贸易纠纷和经济竞争,以及国际间的政治冲突和地缘战略。只有了解国际形势,我们才能更好地与各国合作,解决当前全球性问题,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
再次,对比分析国内外形势是明确差距和不足的有效手段。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异同点,我们可以准确评估我国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走向,找出差距和不足之处,并加以改善和弥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评估国内外形势的优势和劣势。通过对比分析,我们能够看到我国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文化影响等方面的不足之处,从而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和发展。
另外,分析国内外形势需要多方参与,充分倾听多元声音。即便是专业的观察家和分析师也不可能完全准确地预测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因此我们需要充分参考各方观点,倾听不同的声音。在座谈会、学术讲座等场合,我要认真聆听各领域专家的观点,与他们进行深入交流和思维碰撞,以便更加全面客观地分析国内外形势。只有兼听则明,我们才能做出更加准确、全面的判断。
最后,形势分析不仅要有眼光,还要有胆识和魄力。形势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做出正确的决策,解决问题,实现国家的长远发展。我们不能因为形势的复杂性而胆怯退缩,更不能因为形势的不确定性而缺乏行动力。在形势分析过程中,我们要勇于面对挑战,大胆地提出解决方案,并坚定不移地推动其实施。只有敢于担当,我们才能引领国家的未来,实现国家的伟大复兴。
综上所述,国内外形势分析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抓住重要矛盾,寻找发展机遇。只有铭记心得体会,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们才能更好地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优秀国内外形势的论文(模板20篇)篇十五
当前,国内外形势变幻莫测,各种问题交织而成,使得人们对未来充满了无数的疑虑和焦虑。然而,从现实的角度出发,只有认真观察和思考,才能更好地应对现实问题并为未来做好充足的准备。
在国内方面,中国经济发展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增长速度放缓,债务危机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等问题给国内经济增长带来了压力。此外,保护主义的兴起不断挑战国内市场的竞争力,产业结构升级和创新驱动转型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
在国际方面,当前的形势深受各种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影响。全球范围内的贸易保护主义和政治保守主义观念不断上升,关税壁垒和汇率战争等不断升级,这使得全球贸易体系面临极大挑战。此外,全球变暖引起各种自然灾害不断发生,亚洲地区的核危机也让局势更加脆弱。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在全球化、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推动下,为和平稳定的世界做出贡献。
第四段:变革的契机。
尽管各种问题层出不穷,但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动力去实现变革。首先,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有助于创新和经济增长。其次,国际化和市场全球化也更方便了国家之间的贸易合作和信息传播。重要的是,社会变革与政策创新可以很好地应对当前的所有挑战,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步。
第五段:结论。
面对变幻莫测的国内外形势,我们需要积极迎接挑战。在重视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同时,我们必须采用开放包容的姿态,借力全球贸易合作和科技创新,推动变革并取得更大的发展进步。这需要我们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必须有更加独立的思考、自由的激情和创造的勇气,为我们的未来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优秀国内外形势的论文(模板20篇)篇十六
当前国内外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和国内经济社会形势相互影响。在国内方面,中国的经济改革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经济结构转型难度较大,环境污染等。在国际方面,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国际贸易和投资越来越密切,但贸易保护主义和民族主义情绪加剧,国际关系呈现出新的变化。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面临着困难和压力。经济结构不合理,存在产能过剩、升级换代缓慢等问题。同时,资源环境矛盾突出,加之人才短缺等因素制约着经济的长期发展。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加强政策调控,推动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强环境保护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的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段:国际政治经济形势。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世界范围内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国际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抬头,大国关系日渐紧张,国际秩序正在演变。中国应当顺应这种变化,积极应对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加强国际合作,集中力量解决国际热点问题,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
第四段:中美关系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当前中美关系紧张,互不信任的态势不断升级。我们应当保持清醒头脑,深刻认识到美国政府的战略意图,坚决捍卫国家利益和尊严。此外,我们还需要加强自身实力,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我国要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断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强者。
第五段:结语。
当前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对我们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和挑战,但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机遇。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让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发展的机会和成果。我们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我国一定能够在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中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优秀国内外形势的论文(模板20篇)篇十七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然而大学生“毕业就失业”,早已不是危言耸听,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前我国一系列就业问题中一道特殊的难题。其实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其中就业素质是最重要的一方面,高校希望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同样,企业也希望吸纳高素质人才。本调研通过研究大学生就业素质,并对其调查,了解大学生应具备何种素质来应对就业和企业又看重大学生的哪些素质,从而为大学生和企业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业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不难发现,大学生的就业难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校的高度重视。如何正确分析其原因,拿出科学的解决办法,是我们大家共同思考以及共同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未来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基本趋势。
1、大学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多,将继续呈刚性增长的趋势。多年来,各地大学采取了扩招的措施,这使得在一个时期以来,大学毕业生的数量猛增,并将继续呈增长态势。在80年代初,每年的大、中专毕业生仅为几万人;90年,全国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为31.2万人;xx年,这个数字将变为八、九百万人。未来几年,虽然增幅会趋缓,但大学生毕业数量仍处于上升通道。
2、大学毕业后工作难找,面临“毕业就将失业”的问题。据数据记载,截止到xx年5月底,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是:49.81%已签约和已有意向;27.25%没有找到工作;15.02%不想马上就业。即目前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比例大体在50%左右。今后,以我们高邮为例,需要的人才将偏向高学历、高技能、有实践经验的专门人才。
3、就业理念亟待转变,未来社会需求高素质的大学毕业生。人才问题始终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未来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实际上并不是减少,而是更加需要,关键是要转变就业观念,实现多渠道、分层次、全方位的就业。我们现在还只是大学在校生,求职、就业对我们来说,迟早将会面临。在3年后,我们该何去何从,未来的路在哪里?这是我们应该深刻思考和作出回答的。我想,在增加自身含金量的同时,今后要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要有一颗平常心。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大学毕业生与社会所需人员产生“脱轨”现象。当前,市场需要的大多是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而大学校园培养的大学生刚毕业,基本没有工作经验,毕业生不符合企业的这种需要。
2、大学毕业生对自己的期望值往往过高。在大学毕业后,一般来说,大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值较高,认为自己上了大学、有了文凭,就应该有个体面的工作。其实这种想法本无可厚非,然而一些毕业生不愿参加或从事比较普通的工作,一心想要找到高薪的工作。但是高薪工作往往要求很高,暂时还没有那个能力。
3、一些学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尚不够到位。学校对学生进行的就业指导、学生挫折教育以及技能培训等,都还未达到相应的要求。
4、其他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因素。一是专业问题。有的专业设置不合理,或热门过热,如目前法学毕业生六成难就业;二是能力问题。社会单位最看重学生的实际能力、适应能力,市场需要的又是新型复合型人才,而现实却无法提供这类人才,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三是区域问题。东部地区就业好于西部。
三、企业对大学生的要求。
面对现在的社会,面对大学生越来越普遍的现象,面对下岗工人的事实。企业对我们大学生的要求也是特别的挑剔。优中选优,而相对的那些不为所知的个人素质也进入了选择之列。
1、部分企业最看重毕业生扎实的专业知识。
从下面的图表中我们可以发现,企业最需要大学生所具有的能力是扎实的专业知识,其次是外语水平、组织协调能力,分别占35.56%和34.66%,由此可见,在大学校园里,最主要的还是学习这一块,这也同时解决了大学生到底应以学习为主还是以工作为主的困惑。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也日趋细致,所有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一直是呈上升的趋势。在招聘中企业也越发的重视员工的专业技能,因而在缺乏一个统一的客观的专业技能评价标准的情况下,企业选择了首先了解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我们还应该看到一个这样的趋势: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也在日益向“专业化复合型”转变,在要求员工具有出色的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求员工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等。
2、大多企业认为大学生综合能力最重要。
大多数企业很是看重应聘者的社会实践能力,相对于成绩与学历,社会应该更看重员工未来的发展潜力,这个方向是正确的,也会是当今学生注重培养的能力。
3、企业对毕业生的思想道德的要求比较高。
现阶段企业对毕业生的思想道德的要求是比较高的(61.90%的企业将思想道德列为对毕业生的特别要求),这主要是由于企业为了应对目前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缺乏诚信的表现以及逃避人力资源风险而采用的措施。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企业的用人标准也日趋务实,在招聘中学历、学校名气等因素所占比重都日趋合理,企业的评价标准更加合理。
但是,还存在不少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因素,比如,家庭背景、性别等,企业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免造成就业歧视,影响企业形象。
4、超七成学生不明企业的人才要求。
在被问及“你是否尝试了解目标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时,有20%的学生认为“没有,感觉没必要”,50.8%的学生表示“尝试过,但仍然一知半解”。显然,超过70%的学生并不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尽管在当今社会,人们一直强调就业的双向选择,但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市场决定了大学生相对企业处于弱势的局面,企业的择才标准往往成为大学生择业的参考标准。在此情势下,学生需要科学地对市场做分析,需要关注那些未来希望从事的行业、职位的信息,甚至对目标企业的运行状况、企业文化也要知根知底,这样才有助于找准自己的职业发展机会。一个合格的商人起码要知道顾客要的是什么,然后来判断自己能否提供。如果连目标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定位都不清楚,对企业性质、企业文化等信息的了解程度更加少得可怜,求职自然会四处碰壁。
优秀国内外形势的论文(模板20篇)篇十八
当前,全世界正面临着新冠疫情的冲击,这场疫情已经对全球经济和政治形势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在此,我将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谈一下我的心得和体会。
中国作为疫情发源地,先后经历了严峻的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个阶段。在疫情防控方面,中国政府采取了严厉的措施,包括封城、限制人员流动、加强核酸检测等,这使得国内疫情得到了较为快速地控制和治理。在复工复产方面,中国企业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保障员工健康和安全的同时,努力推动生产和服务业复苏,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力。
疫情的发生和蔓延已经改变了全球政治和经济格局,世界各国经济形势均面临极大的压力和挑战。在全球疫情爆发之初,许多国家的政府未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导致疫情快速蔓延,并使全球疫情爆发失去控制,很多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状况都面临严峻的挑战。
三.面临的问题:
经济方面,全球经济活动的停滞和消费低迷已造成大量企业倒闭,失业率上升。政治方面,新冠疫情让一些国家出现种族主义和排外思潮,甚至出现诸如“口罩外交”等不文明行为。社会方面,疫情引发了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是孤独和焦虑症患者增多。
四.应对的措施:
在对付疫情方面,各国政府应当加强协作,在国际合作机构和国际组织下,积极开展合作,及时分享自己的疾病控制和防控经验。促进贸易自由化与自由贸易,通过对外开放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各国政府需对人民采取积极的社会保障措施,让人们更放心地应对挑战。
五.结束语。
当前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和不确定,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始终保持警惕,并行动起来,共同应对这场疫情,就可以促进全球形势的稳定和发展。希望各国政府认真反思,早日摆脱疫情带来的压力和困境,为全球经济和人民幸福作出积极贡献。
优秀国内外形势的论文(模板20篇)篇十九
随着全球化的加深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内外的形势变得愈发复杂,人们对国际事务和国内发展的了解越来越重要。作为一名国际关系专业的学生,我在大学期间有幸学习了许多有关国内外形势的课程,培养了对全球事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体验和启发,下面我将分享我对国内外形势学习的心得体会。
首先,在学习国内外形势时,我深刻意识到了了解和分析国际形势的重要性。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深,国际事务日益紧密相连,一个国家的经济、环境、社会等方方面面都会受到全球形势的影响。只有通过对国际形势的了解,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国家的内外政策,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提供支持和建议。同时,了解国际形势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外国国家的文化和习俗,增进不同国家之间的友谊和合作。
其次,学习国内外形势也使我认识到了历史和文化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历史是铸就未来的基石,只有通过对历史进程的深入研究,我们才能更好地预测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许多国家的历史经验和文化传统对于国家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价值。例如,中国历史悠久,注重和平与和谐,这种价值观念对于中国的崛起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学习国内外形势不仅需要对当前事件进行分析,更需要对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进行深入研究。
第三,学习国内外形势使我认识到了信息和数据的重要性。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渠道轻松获取大量的信息和数据。然而,信息的质量和真实性却是一个大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我意识到只有通过对信息进行筛选、评估和分析,我们才能获得可靠的数据,做出准确的判断。学习如何获取和处理信息,尤其是如何从庞杂的信息中筛选出对国内外形势研究有用的信息,是我们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只有建立起一个可靠的信息网络,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国内外的形势,做出正确的决策。
第四,学习国内外形势也教会了我注重实践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国内外形势要善于观察和思考,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通过参加模拟演习、实地考察等活动,我们可以加深对国际形势的理解,并且通过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在大学期间,我曾参与组织过模拟联合国活动,通过与其他学生进行辩论和协商,我不仅加深了对国际形势的理解,也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领导能力。
最后,学习国内外形势还增强了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国内外形势的学习不仅是为了自身的发展,更是为了更好地为国家和全球的发展做出贡献。了解国内外形势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国家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且为国家对内对外政策提供支持和参考。同时,学习国内外形势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深深感受到国家和民族的责任和使命感。
总的来说,学习国内外形势让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体验和启发。通过对国内外形势的了解和分析,我意识到了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性,了解历史和文化对于国家发展的影响,注重信息和数据的筛选和分析,以及加强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这些体会和认识将伴随我一生,并指引我在未来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成长。
优秀国内外形势的论文(模板20篇)篇二十
当前,国内形势非常复杂。政府疫情防控措施有力,但仍有不少地方出现境外输入病例。经济上,国内经济增长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政府采取了大刀阔斧的经济刺激政策,有力地稳定了市场。另外,社会矛盾不断加剧,各种问题涌现,滞胀的房价、不公平的分配、人口老龄化等问题都需政府认真对待。
国外形势也令人困惑和迷茫。全球化的趋势加速了,但也带来了全球风险和全球挑战。比如,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和中欧关系的摇摆,让人很难预测未来走向。此外,一些国家的逆全球化行动和新国家兴起的趋势,给人莫名的担忧。此时,我们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去适应全球化时代的变化。
第三段:政府的应对措施是关键。
对于这样的形势,政府的应对措施变得尤为关键。政府需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加快转型升级,推动科技创新,实行政策放权,以更加开放、高效的治理方式,破除一些束缚和制约因素。同时,政府应加大脱贫攻坚力度,促进社会公正,彻底解决产业、人民民生等各种问题,才能获得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第四段:人民的责任更重。
除了政府责任,人民的责任也尤为重要。作为国家和社会的组成部分,人民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增强顾全大局的意识,积极参与社会建设,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为导向,从自身做起,为国家发展作出贡献。只有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让每个人都有正确的自我认识和行为,国家和社会才能更加稳定和繁荣。
第五段:前行路上仍需努力。
总之,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需要政府和人民共同努力应对。政府需实施更加开放、高效的治理方式,让市场和社会自由发育,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人民则要在国家和社会建设中积极参与,从自身做起,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紧抓时代机遇,实现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