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克和千克说课稿和教案大全(15篇)

时间:2025-01-25 作者:琉璃

教学工作计划可以提前安排好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和内容,确保教学进度的合理安排。希望这些教学工作计划范文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路和灵感。

优秀克和千克说课稿和教案大全(15篇)篇一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课标版第四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的认识”。

“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这节课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称一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同时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质量。

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能力;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知道看、称,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增强生活意识。

根据目标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演示法、探究等方法。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规律,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熟悉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知识,而且质量单位不象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基于这一现状,我在课前布置学生调查并准备一些学习用品及生活用品,并掂一掂,从中学生积累了有关质量的生活体验,然后再学习新课。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平时合作意识较强,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

在设计本节课的过程中,我侧重于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给学生建立初步的质量观念,使学生知道比较东西的轻重不能单靠眼睛观察,必须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数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新课开始我便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受物体有轻有重,引出质量单位,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进行估测和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反过来,学生在进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也能进一步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为了达到这种相互促进的效果,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我采取了这样一些措施。

1、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如:借助测量一枚二分硬币和两袋500克的盐,让学生用手掂一掂,感知1克和1千克有多重;再让学生说出生活中大约重1克和1千克的物品,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2、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的机会。如:说明“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来称”,介绍一些常用的秤,让学生认识测量的工具。

3、培养估测意识。如,在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后,让学生说出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或1千克,给他们提供了先估测再实测的练习,让学生比较估测和实际测量的所得结果的差别,从而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

优秀克和千克说课稿和教案大全(15篇)篇二

《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第四册的内容。要求学生认识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初步尝试,也是为后面“吨”的教学奠定基础。从学生的感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出发,灵活处理教材,先认识克,再认识千克,然后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及知识应用。围绕这节课的内容,以新的教学理念作指导,结合实际情况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2、建立1克、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认识常见的秤,知道用秤称物品的方法,能进行简单换算。

学习重点:

1、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

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学习难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时间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二、教法和学法。

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些目标,在教学中采用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但因年龄小,还是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让学生充分去感受、发现,获取新知,同时还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创造了良好基础。

学法: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用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猜一猜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三、教学环节。

本节课设计了三大教学环节:一是激趣定标,激发探究欲;二是主动参与,探究新知;三是应用新知,升华体验。

1、游戏发现,激发探究欲。

在这个环节中,创设了“掂一掂”这个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轻和重,然后揭示课题,目的在于利用熟悉的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亲切感,并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新知打下坚实基础。

2、主动参与,探究新知。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所以分3步来实施:第一步:认识克。克相对学生而言,没有那么直观,感觉也不会那么清晰。为了突破这一难点,让学生猜一猜1克的物体,说出自己的感觉。再说说生活中大约1克的物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感觉上建立克这个质量单位的概念。

第二步:认识千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找一找,掂一掂1千克的物品,再说一说1千克物品,“掂”是对“1千克”进行初步的感知,“说”是对“1千克”的进一步体验。还设计了让学生想办法找几千克的物品,然后轮流感受,等等,这些活动不仅仅一次次强化了学生对“1千克”的体验,更是对学生合作学习方式的培养,是对学生自主探究程度、学生体验态度的一种信息反馈和检验。

第三步:认识千克与克的关系。设计了两袋糖的质量是多少,从中引出1千克=1000克,接着进行“克和千克”的换算公式。

3、应用新知,升华体验。

通过前面几个环节的教学,学生对新知有了不同程度的感知,为了使这些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创设了两个问题情境:课本上的练习题;课外的练习题。

优秀克和千克说课稿和教案大全(15篇)篇三

教材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为了让学生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让学生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等实践活动,以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形成质量观念;又通过计算、称同一物体而得出的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使学生的猜想得到验证,很具体地感知了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在整个新知识的教学中,学生始终怀着饱满的热情,积极地去探索、去体验,主动地建构知识。

教学实录:

(一)在生活情境中探究。

生1:我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

生2:我买的蛋卷75克。

生3:火腿肠一根是45克。

生4:我的体重是31千克。

生5:一袋茶叶450克。

生6:一袋大米是25千克。

……。

师:同学们说了那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1:有的后面带“克”,有的是“千克”。

生2:比较轻的都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克和千克”。

师:要知道我们购买物品的轻重,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用秤称。

师,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几种常用的秤(多媒体课件展示)。

师;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秤?

生1:在超市买东西用过电子秤。

生2;我跟妈妈买菜时,见过杆秤、盘子秤。

生3:我舅舅卖米用的是磅秤。

生4:我姥爷卖药材用的是天平。

师:同学们见识真广!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天平”(介绍天平的组成及用法)。

(二)在活动中体验感悟。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客人,瞧!是什么?

生齐声说:一只小蜗牛。

师:想不想知道它有多重?(学生脸上洋溢着喜悦,齐声说想)。

师:那么我们选什么秤来称呢?

生:天平。

(教师示范操作,学生纷纷下位围观)。

师:瞧!游码的左端停在刻度几?

生:l。

师:对!这只蜗牛重1克,1克究竟有多重呢?请你们用手掂一掂,然后猜一猜1枚2分硬币有多重?(学生兴趣很高,纷纷掂量、猜测)。

生1:1克。

生2:2克。

师:到底是几克呢?请各小组称一称,看看谁估量的最准。

学生操作活动,稍后,就有同学“耶!我们猜对了!重1克”。

师: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我们一起来掂一掂,感受一下1克的质量,你有什么感受?

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好轻哟!

生l:一小块橡皮。

生2:2粒黄豆。

生3:1个扣子。

生4:1个小发卡。

生5:两块石子。

生6马上站起来补充说:必须是小石子,大石子1个就够了。

师:同学们真棒!举了这么多例子。大家桌上有一些物品,请同学们先掂一掂、估一估有多重,然后用天平称一称。(如果多一点或少一点,请你取整数)(学们纷纷称方便面、数学书、文具盒……)。

(三)在操作交流中明理。

师:请同学们从学具袋中拿出一袋盐,掂一掂、估一估一袋盐有多重?

生1:300克。

生2:比300克多,好象是350克。

到底是多少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质量标注:500克。

师:一袋盐重500克,那两袋呢?

生:1000克。(板书)。

师:请同学们再来掂一掂1000克重的盐。(学生掂量)。

师:如果我们再来称一称这两袋盐的重量,用天平合适吗?

生:不行!重了。

师:今天我们还带来了弹簧秤,谁知道弹簧秤的用法?

(学生介绍)。

师:来!放进方便袋里称一称,看看!有多重?

生:1千克。(板书)。

师:还是这两袋盐,计算得到的是1000克,用秤称是1千克,你发现了什么?

同学们纷纷站起来,异口同声地说:1000克等于1千克。

师:对!也就是说1000个1克就是1千克。

师:你能从你的材料袋里称出1千克重的物品吗?请各小组同学互相合作。(有的称,有的忙添物品,也有的在换物品)师:大家真棒!请你先掂一掂自己小组称的1千克物品,再掂一掂别的重1千克的物品。(学生相互传递,掂一掂,感受1千克的重量)。

师:掂过了1千克的物品,你有什么感受?

生1:1千克有点重。

生2:1千克的物品拎时间长了胳膊有点酸。

生3:他们大小不一样,都是一样重。

生4:都是1千克重,但有的物品多一些,有的少一些。

师:为什么呀?

优秀克和千克说课稿和教案大全(15篇)篇四

1、教学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人教版第八单元第一板块“克的认识”。

2、教材分析:

“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这节课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称一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的观念。同时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质量。

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1克的观念。

2、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知道用天平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能力;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知道看、称,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增强生活意识。

根据目标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1克的观念。“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演示法、探究等方法。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规律,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熟悉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认识质量单位“克”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知识,而且质量单位不象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基于这一现状,我在课前布置学生调查并准备一些学习用品及生活用品,并掂一掂,从中学生积累了有关质量的生活体验,然后再学习新课。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平时合作意识较强,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在设计本节课的过程中,我侧重于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给学生建立初步的质量观念,使学生知道比较东西的轻重不能单靠眼睛观察,必须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数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新课开始我便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受物体有轻有重,引出质量单位,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克是基本的质量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可以正确运用它进行估测和实测,也容易掌握克的基本概念。反过来,学生在进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也能进一步加深和巩固这个质量单位的观念。为了达到这种相互促进的效果,我采取了这样一些措施。

1、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的表象。如:借助测量一枚二分硬币,让学生用手掂一掂,感知1克有多重;再让学生说出生活中大约重1克的物品,帮助学生建立1克的表象。

2、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的机会。如:说明“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来称”,介绍一些常用的秤,让学生认识测量的工具。

3、培养估测意识。如,在学生建立1克的观念后,让学生说出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给他们提供了先估测再实测的练习,让学生比较估测和实际测量的所得结果的差别,从而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

优秀克和千克说课稿和教案大全(15篇)篇五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克和千克》的认识一课。本单元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也是学习“吨的认识”的前提和基础。

学情分析:

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物体的轻重已经有了感性认识,但是大部分学生对质量观念还比较淡薄,况且质量单位又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第一次接触,还缺乏认识。因此,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想建立克与千克质量观念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克、几克和1千克、几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能力目标:

1、认识常见的称,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能力;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知道看、称,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增强生活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克和1千克的关系;

这节课的关键是让学生建立一定的质量观念。围绕这个目标,本节课的设计就立足于学生的体验和操作,我准备的教具有:盘秤4台、天平一架、、曲别针、黄豆若干;500克食盐2袋、1千克洗衣粉4袋。

学具有各种水果、日用品若干;2分硬币若干枚。

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演示法、诱思探究等方法。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用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设置了课前小调查,让学生找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克和千克”,目的是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在收集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了解2种质量单位的不同用法和字母表示法。本节课设计了四大教学环节:一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是自主探究,感悟新知;三是巩固深化,拓展应用;四是全课总结,生成创新。

1、猜一猜:

(1)出示2包大小不一的物品。这是小红陪妈妈逛超市时买的两样食品,:猜一猜,哪袋轻,哪袋重?(学生凭直觉任意猜测)。

(2)此时教师提问,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检验?学生发现:用秤检验是一种好办法。

(3)介绍生活中的秤。

(4)用盘秤检验。

2、表示物品的轻重,用什么做单位?导出课题:克(g)和千克(kg)。

[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白用眼睛观察或用手掂一掂并不能准确判断物品的轻重,用秤称一称才能准确知道物品的轻重。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亲切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游戏中建立轻和重的初步感知,然后揭示课题。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所以分3步来实施:

第一步:认识克。

1、掂一掂,感受1克。

教师拿出1枚2分的硬币,请同学们也拿出1枚,放在手里掂一掂,感受一下它的轻重,并告诉学生这枚硬币的质量约1克,初步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

(2)说一说,自己身边大约重1克的物品(纽扣,螺丝钉,花生米等)。

2、估一估,称一称,建立几克的表象。

(1)估一支铅笔、一本练习本、一本数学书大约有多重并用天平验证。

(2)学生估计自己的橡皮擦等大约有多重?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置主要是让学生在充分的体验、大量的操作中初步建立起1克的质量观念,进一步建立几克的表象。

第二步:认识千克。

1、掂一掂,在学生建立了对克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引入认识“千克”的教学,让小组的每一位学生都轮流提一提,掂一掂1千克洗衣粉有多重。

3、估一估,学生估自己的书包有多重并用盘秤验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先让学生掂一掂1千克的物品,再说一说1千克物品,“掂”是对“1千克”进行初步的感知,“说”是对“1千克”的进一步体验。接着再估一估书包有多重,以此化抽象为具体,强化学生对“1千克”的体验。

第三步:认识千克与克的关系。

1、算一算,一包盐重500克,2包呢?(1000克)。

2、称一称,比一比:两包盐重,还是1千克洗衣粉重?

3、看一看,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1千克=1000克)。

4、议一议,什么情况下用千克作单位合适?什么情况下用克合适?

把1克硬币与1千克洗衣粉同时放在两只手上,体验“克”与“千克”的质量区别,感悟称比较轻的物品用克作单位,称比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比较中感觉,在感觉中进一步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

在生活中实践,这个层次以练习为主,通过精心设计,力求达到“有的”、“有序”、“多样”、“有度”。为此,安排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1、基本练习:

例如: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教材第89页第4题)这道题和生活联系最紧密,可以加强学生对重量单位克与千克的对比,培养学生准确使用重量单位的能力。在这道题里,我采用已知重量单位建立联系,以及排除法来指导学生填单位。

2、深化练习:

改错题:慢羊羊收到了懒羊羊写来的一封信,信的内容为:您好!我参加夏令营已经9天了,最近我的身体更加健壮了,体重已达50克,每天早上吃一个60千克的蛋,一袋250克的牛奶,中午可以吃掉3个100千克的馒头,晚上吃的更多,和两个小伙伴一起能把1克的米饭吃光。

慢羊羊看完后,笑得直不起腰,为什么呢?接下来请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来找出文中的错误。看哪个小组找的又快又准!这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克和千克在生活中要准确使用。

3、课外练习。(运用所学知识回家与妈妈上街买一次莱或去超市购物,并记录所购物品的重量)。这样将数学知识延伸到课外,使学生感到数学离我们并不远,而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以发展。

在练习结束后,教师让学生总结,谈一谈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和感想,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接着又提出新的疑问: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学生各抒己见,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解决提出希望,既让学生有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同时又引发学生继续探索的欲望。

克和千克。

一枚2分硬币:1克两袋食盐:1000克。

一袋洗衣粉:1千克1千克=1000克。

优秀克和千克说课稿和教案大全(15篇)篇六

1、教学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课标版第四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的认识”。

2、教材分析:

“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这节课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称一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同时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质量。

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能力;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知道看、称,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增强生活意识。

根据目标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演示法、探究等方法。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规律,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熟悉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知识,而且质量单位不象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基于这一现状,我在课前布置学生调查并准备一些学习用品及生活用品,并掂一掂,从中学生积累了有关质量的生活体验,然后再学习新课。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平时合作意识较强,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

在设计本节课的过程中,我侧重于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一)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给学生建立初步的质量观念,使学生知道比较东西的轻重不能单靠眼睛观察,必须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数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新课开始我便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受物体有轻有重,引出质量单位,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进行估测和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反过来,学生在进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也能进一步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为了达到这种相互促进的效果,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我采取了这样一些措施。

1、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如:借助测量一枚二分硬币和两袋500克的盐,让学生用手掂一掂,感知1克和1千克有多重;再让学生说出生活中大约重1克和1千克的物品,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2、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的机会。如:说明“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来称”,介绍一些常用的秤,让学生认识测量的工具。

3、培养估测意识。如,在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后,让学生说出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或1千克,给他们提供了先估测再实测的练习,让学生比较估测和实际测量的所得结果的差别,从而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

优秀克和千克说课稿和教案大全(15篇)篇七

《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内容。要求学生认识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初步尝试,也是为后面“吨”的教学奠定根底。从学生的感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出发,灵活处理教材,先认识克,再认识千克,然后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及知识应用。

围绕这节课的内容,以新的教学理念作指导,结合课题的实验方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克和千克,对1千克、几千克、1克、几克有一定的感知,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质量计算。

2、继续培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鼓励个性化的学习意识。

3、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重点是对千克与克的认识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难点是对克的认识。

生答: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火腿肠一根是45克,我的体重是31千克,一袋大米是25千克。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生:有的后面带:“克”,有的后面带“千克”。

学生有可能答出:比拟轻的用克作单位,比拟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2、点明课题。

师:要知道我们购置的物品的轻重,可以用什么方法?生答:用秤称。

3、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秤。

教师着重给学生介绍一下天平的.组成及用法。设计理念。

教材呈现给我们是一个静态的知识,它所创设的情境有些离本地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在本节课中,我先让学生交流平时购物中的一些发现,学生学会了认识商品的质量标注,从而感受到克和千克的知识是真实的、亲切的,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为学生学数学建立了充足的信心。

(二)在生活中体验感悟。

1、克的认识。

这局部内容主要从以下六个环节来进行:

(1)用手掂一掂:一枚2分硬币有多重。

(2)用天平称:一枚二分硬币重约一克。

(3)再用手掂一掂:一克大约有多重?说说自己的感受。(4)举几个生活中大约重一克的物品的例子。

千克的认识这局部内容主要从以下八个环节来进行:(1)用手掂一掂:估一估一袋盐大约有多重。(2)看标注:一袋盐重500克。

(3)教师问:两袋盐呢?

生答:1000克。

(4)用手掂一掂两袋盐的重量。

(5)教师问:两袋盐的重量用天平秤适宜吗?生答:不适宜。

教师:那应该用那种秤来称呢?

生:弹簧秤。

生:台秤。

(6)用弹簧秤称两袋盐的重量,得出:1千克。推出:1千克=1000克板书:1千克=1000克(7)找出重1千克的物品掂一掂,说说自己的感受。

(8)称桌子上的学习用品称一称,掂一掂,说说自己的感受。设计理念。

传统的教学中,知识形成的过程是由教师讲的。教师的讲授代替了学生的操作与思维,学生无法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课件展示:

1、写出体重。

2、在括号里填上适宜的单位。

3、连一连。

4、找错。

设计理念。

范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克和......

优秀克和千克说课稿和教案大全(15篇)篇八

1、(出示图)说一说:哪个轻,哪个重?第一组:一个西瓜和一个气球。第二组:一只松鼠和一只黑熊。

生答:气球轻,西瓜重;黑熊重,松鼠轻。

2、掂一掂:一本数学书和一支铅笔,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

3、从刚才的实践得出结论:物体有轻有重。板书课题。

二、实践操作、形成观念。

1、出示主题挂图,引出质量单位。

观察主题挂图:

(1、)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幅图画的是什么?

(2、)这幅图中的小朋友和阿姨在说什么?

生答:一盒饼干110克,一桶豆油5千克。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有的后面带:“克”,有的后面带“千克”。

学生有可能答出: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单位来表示。

(4、)在学生说的同时,老师拿出有准备的东西展示。

(2)用不同的“方式”体验1千克的质量。

(3)观察老师带来的重1千克的物品,丰富对1千克质量的感知。

(3)估计1千克重的本子大约有几本?怎么验证同学们的估计准不准?

(4)认识各种秤。

(5)体验几千克的质量。

拎拎2千克、3千克重的物品,说说你的感觉。

(6)估计一叠本子的质量。

3、克的认识。

(1)你们知道1克有多重吗?出示三样物品,猜测哪样东西的质量是1克。

用天平验证。

(3)感受50克、100克、500克有多重。

(4)估计数学书的质量。

4、进率教学。

(1)你觉得克和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猜测。

(2)使用盘秤验证。一袋盐重1千克,1袋砂糖重500克,两袋砂糖正好是1000克,即:1千克。

得出:1千克=1000克。

5、课中小结:

生活中什么时候用克作单位比较合适,什么时候用千克作单位比较合适?

生答:比较轻的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书本p89第4题。

2、看图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

(使学生明确:判断物体轻重不能简单地根据物体所占的空间大小。)。

4、1千克的铁和1千克的棉花谁重?为什么?

让学生在争辩中明确:两样物体的质量都是1千克,所以一样重。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优秀克和千克说课稿和教案大全(15篇)篇九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克和千克》的认识一课。本单元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也是学习"吨的认识"的前提和基础。

学情分析:

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物体的轻重已经有了感性认识,但是大部分学生对质量观念还比较淡薄,况且质量单位又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第一次接触,还缺乏认识。因此,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想建立克与千克质量观念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克、几克和1千克、几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能力目标:

1、认识常见的称,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能力;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知道看、称,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增强生活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克和1千克的关系;

这节课的关键是让学生建立一定的质量观念。围绕这个目标,本节课的设计就立足于学生的体验和操作,我准备的教具有:盘秤4台、天平一架、、曲别针、黄豆若干;500克食盐2袋、1千克洗衣粉4袋。

学具有各种水果、日用品若干;2分硬币若干枚。

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演示法、诱思探究等方法。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用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设置了课前小调查,让学生找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克和千克”,目的是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在收集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了解2种质量单位的不同用法和字母表示法。本节课设计了四大教学环节:一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是自主探究,感悟新知;三是巩固深化,拓展应用;四是全课总结,生成创新。

1、猜一猜:

(1)出示2包大小不一的物品。这是小红陪妈妈逛超市时买的两样食品,:猜一猜,哪袋轻,哪袋重?(学生凭直觉任意猜测)。

(2)此时教师提问,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检验?学生发现:用秤检验是一种好办法。

(3)介绍生活中的秤。

(4)用盘秤检验。

2、表示物品的轻重,用什么做单位?导出课题:克(g)和千克(kg)。

[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白用眼睛观察或用手掂一掂并不能准确判断物品的轻重,用秤称一称才能准确知道物品的轻重。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亲切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游戏中建立轻和重的初步感知,然后揭示课题。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所以分3步来实施:

第一步:认识克。

1、掂一掂,感受1克。

教师拿出1枚2分的硬币,请同学们也拿出1枚,放在手里掂一掂,感受一下它的轻重,并告诉学生这枚硬币的质量约1克,初步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

(2)说一说,自己身边大约重1克的物品(纽扣,螺丝钉,花生米等)。

2、估一估,称一称,建立几克的表象。

(1)估一支铅笔、一本练习本、一本数学书大约有多重并用天平验证。

(2)学生估计自己的橡皮擦等大约有多重?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置主要是让学生在充分的体验、大量的操作中初步建立起1克的质量观念,进一步建立几克的表象。

第二步:认识千克。

1、掂一掂,在学生建立了对克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引入认识“千克”的教学,让小组的每一位学生都轮流提一提,掂一掂1千克洗衣粉有多重。

3、估一估,学生估自己的书包有多重并用盘秤验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先让学生掂一掂1千克的物品,再说一说1千克物品,“掂”是对“1千克”进行初步的感知,“说”是对“1千克”的进一步体验。接着再估一估书包有多重,以此化抽象为具体,强化学生对“1千克”的体验。

第三步:认识千克与克的关系。

1、算一算,一包盐重500克,2包呢?(1000克)。

2、称一称,比一比:两包盐重,还是1千克洗衣粉重?

3、看一看,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1千克=1000克)。

4、议一议,什么情况下用千克作单位合适?什么情况下用克合适?

把1克硬币与1千克洗衣粉同时放在两只手上,体验“克”与“千克”的质量区别,感悟称比较轻的物品用克作单位,称比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比较中感觉,在感觉中进一步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

在生活中实践,这个层次以练习为主,通过精心设计,力求达到“有的”、“有序”、“多样”、“有度”。为此,安排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1、基本练习:

例如: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教材第89页第4题)这道题和生活联系最紧密,可以加强学生对重量单位克与千克的对比,培养学生准确使用重量单位的能力。在这道题里,我采用已知重量单位建立联系,以及排除法来指导学生填单位。

2、深化练习:

改错题:慢羊羊收到了懒羊羊写来的一封信,信的内容为:您好!我参加夏令营已经9天了,最近我的身体更加健壮了,体重已达50克,每天早上吃一个60千克的蛋,一袋250克的牛奶,中午可以吃掉3个100千克的馒头,晚上吃的更多,和两个小伙伴一起能把1克的米饭吃光。

慢羊羊看完后,笑得直不起腰,为什么呢?接下来请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来找出文中的错误。看哪个小组找的又快又准!这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克和千克在生活中要准确使用。

3、课外练习。(运用所学知识回家与妈妈上街买一次莱或去超市购物,并记录所购物品的重量)。这样将数学知识延伸到课外,使学生感到数学离我们并不远,而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以发展。

在练习结束后,教师让学生总结,谈一谈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和感想,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接着又提出新的疑问: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学生各抒己见,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解决提出希望,既让学生有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同时又引发学生继续探索的欲望。

克和千克。

一枚2分硬币:1克;两袋食盐:1000克。

一袋洗衣粉:1千克;1千克=1000克。

优秀克和千克说课稿和教案大全(15篇)篇十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克和千克》的认识一课。本单元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也是学习“吨的认识”的前提和基础。

学情分析:

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物体的轻重已经有了感性认识,但是大部分学生对质量观念还比较淡薄,况且质量单位又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第一次接触,还缺乏认识。因此,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想建立克与千克质量观念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克、几克和1千克、几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能力目标:

1、认识常见的称,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能力;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知道看、称,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增强生活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克和1千克的关系;

这节课的关键是让学生建立一定的质量观念。围绕这个目标,本节课的设计就立足于学生的体验和操作,我准备的教具有:盘秤4台、天平一架、、曲别针、黄豆若干;500克食盐2袋、1千克洗衣粉4袋。

学具有各种水果、日用品若干;2分硬币若干枚。

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演示法、诱思探究等方法。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用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设置了课前小调查,让学生找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克和千克”,目的是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在收集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了解2种质量单位的不同用法和字母表示法。本节课设计了四大教学环节:一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是自主探究,感悟新知;三是巩固深化,拓展应用;四是全课总结,生成创新。

1、猜一猜:

(1)出示2包大小不一的物品。这是小红陪妈妈逛超市时买的两样食品,:猜一猜,哪袋轻,哪袋重?(学生凭直觉任意猜测)。

(2)此时教师提问,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检验?学生发现:用秤检验是一种好办法。

(3)介绍生活中的秤。

(4)用盘秤检验。

2、表示物品的轻重,用什么做单位?导出课题:克(g)和千克(kg)。

[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白用眼睛观察或用手掂一掂并不能准确判断物品的轻重,用秤称一称才能准确知道物品的轻重。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亲切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游戏中建立轻和重的初步感知,然后揭示课题。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所以分3步来实施:

第一步:认识克。

1、掂一掂,感受1克。

教师拿出1枚2分的硬币,请同学们也拿出1枚,放在手里掂一掂,感受一下它的轻重,并告诉学生这枚硬币的质量约1克,初步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

(2)说一说,自己身边大约重1克的物品(纽扣,螺丝钉,花生米等)。

2、估一估,称一称,建立几克的表象。

(1)估一支铅笔、一本练习本、一本数学书大约有多重并用天平验证。

(2)学生估计自己的橡皮擦等大约有多重?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置主要是让学生在充分的体验、大量的操作中初步建立起1克的质量观念,进一步建立几克的表象。

第二步:认识千克。

1、掂一掂,在学生建立了对克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引入认识“千克”的教学,让小组的每一位学生都轮流提一提,掂一掂1千克洗衣粉有多重。

3、估一估,学生估自己的书包有多重并用盘秤验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先让学生掂一掂1千克的物品,再说一说1千克物品,“掂”是对“1千克”进行初步的感知,“说”是对“1千克”的进一步体验。接着再估一估书包有多重,以此化抽象为具体,强化学生对“1千克”的体验。

第三步:认识千克与克的关系。

1、算一算,一包盐重500克,2包呢?(1000克)。

2、称一称,比一比:两包盐重,还是1千克洗衣粉重?

3、看一看,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1千克=1000克)。

4、议一议,什么情况下用千克作单位合适?什么情况下用克合适?

把1克硬币与1千克洗衣粉同时放在两只手上,体验“克”与“千克”的质量区别,感悟称比较轻的物品用克作单位,称比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比较中感觉,在感觉中进一步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

在生活中实践,这个层次以练习为主,通过精心设计,力求达到“有的”、“有序”、“多样”、“有度”。为此,安排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1、基本练习:

例如: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教材第89页第4题)这道题和生活联系最紧密,可以加强学生对重量单位克与千克的对比,培养学生准确使用重量单位的能力。在这道题里,我采用已知重量单位建立联系,以及排除法来指导学生填单位。

2、深化练习:

改错题:慢羊羊收到了懒羊羊写来的一封信,信的内容为:您好!我参加夏令营已经9天了,最近我的身体更加健壮了,体重已达50克,每天早上吃一个60千克的蛋,一袋250克的牛奶,中午可以吃掉3个100千克的馒头,晚上吃的更多,和两个小伙伴一起能把1克的米饭吃光。

慢羊羊看完后,笑得直不起腰,为什么呢?接下来请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来找出文中的错误。看哪个小组找的又快又准!这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克和千克在生活中要准确使用。

3、课外练习。(运用所学知识回家与妈妈上街买一次莱或去超市购物,并记录所购物品的重量)。这样将数学知识延伸到课外,使学生感到数学离我们并不远,而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以发展。

在练习结束后,教师让学生总结,谈一谈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和感想,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接着又提出新的疑问: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学生各抒己见,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解决提出希望,既让学生有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同时又引发学生继续探索的欲望。

一枚2分硬币:1克两袋食盐:1000克。

一袋洗衣粉:1千克1千克=1000克。

范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克和......

优秀克和千克说课稿和教案大全(15篇)篇十一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85—87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初步形成质量的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2.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使学生了解用秤称物品的方法。在实际操作中自主选择合适的秤称物品。

4.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品质量的意识。

教具准备: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两袋糖各500克,一袋盐1千克,弹簧秤,电子秤,天平一袋苹果1050克等。

(学生用)六人一组:一个2分硬币约1克、两颗花生米1克、两袋糖各500克、一袋盐1千克、天平等。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教学过程:

一、体验轻重。

1.指名抱一抱老师,抱一抱同学,说说有什么感受?

生:可以用手掂一掂,用秤称,看包装袋。出示包装袋上的质量。

3.学生汇报课外调查的质量情况,师随机板书。请小朋友观察板书,发现了什么?

生1:都有关克与千克的。生2:还有g、kg的。

1.师说明g和kg分别是克与千克的国际单位符号。

2.请小朋友用手掂一掂文具盒与数学书的质量,谁重?有什么方法?

3.出示天平。师简介天平的构造及使用,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

二、动手操作,初步建立质量观念。

(一)感知1克的质量。

1.设疑:你知道1克大约有多重吗?

(生:其实我们用的一个2分硬币就大约重1克。)。

2.动手掂掂:说说自己有什么感觉?(学生动手掂量硬币,感觉1克很轻。)。

3.合作找找:在各组的商品中,有大约重1克的物品吗?

生l:一小块橡皮。

生2:2粒黄豆。

生3:1个扣子。

4.互相说说:你是怎么找到的?

师:同学们真棒!举了这么多例子。大家桌上有一些物品,请同学们先掂一掂、估一估有多重,然后用天平称一称。

(二)感受“几克”、“几十克”等重量。

1.师:老师想称一下物品。(把游标拨回到“0”)游标不够用,等会儿我们用砝码来称。(出示鸡蛋)鸡蛋放在这边,大家先猜猜看,鸡蛋大约有多重?可以拿起来掂一掂。

2.生猜:10克。师:这是一个10克的砝码,放上去,怎样?(肯定不止10克)生再猜……(不断调试)50克。差不多了。我们可以说一个鸡蛋大约重50克。

3.其实,我们身边很多物品都有把它的重量标出来。今天,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件物品,下面请大家轮流当小考官,把自己的物品让组里的小朋友掂一掂、猜一猜,比一比看谁猜得最准确。

(三)感受1千克的重量。

1.师:请同学们从学具袋中拿出一袋盐,掂一掂、估一估一袋盐有多重?

生1:300克。

生2:比300克多,好象是350克。

到底是多少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质量标注:500克。

师:一袋盐重500克,那两袋呢?

生:1000克。(板书)。

师:请同学们再来掂一掂1000克重的盐。(学生掂量)。

师:如果我们再来称一称这两袋盐的重量,用天平合适吗?

生:不行!重了。

师:今天我们还带来了电子秤,谁知道电子秤的用法?

(学生介绍。)。

师:来!放进方便袋里称一称,看看!有多重?

生:1千克。(板书)。

2.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

3.练一练1,第88页1、2。

优秀克和千克说课稿和教案大全(15篇)篇十二

千克和克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质量单位,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要与之打交道的。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有以下优缺点:

优点:

一、课前准备。

我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课前调查活动:称一称自己的体重;到商店里找一找食品上的重量标签;在家里找一找标有重量的东西;把找到的东西和重量记录下来,学生在课前就已经与克和千克先打了交道,这样就为下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二、动手体验。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手开始。”学生最能理解的是自己动手实践感受过的东西。克与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虽然学生在生活中都直接或间接地接触过,但它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为此,本节课重点也就是建立1克、1千克概念过程,我主要立足于让学生动手体验感受,让他们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全过程。

在建立1千克的概念时,我把内容分层细化,让学生亲手掂一掂100克、500克、两个500克(1000克)的具体物品。通过掂一掂、比一比、说一说系列活动,充分感受100克、500克、两个500克(1000克)的实际重量。再利用盘秤验证出1千克就是1000克。让学生在动手体验中,准确建立概念。

在建立1克的概念时,让学生掂一掂一个2分的硬币,充分感受1克的重量,并例举了生活中许多大约重1克的物品,加深了对克的印象。

三、实践操作。

学生们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如果仅仅停留在“1个2分硬币重1克”、“两袋盐重1千克”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从练习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基本概念以及单位之间的进率和单位换算掌握得都还不错。但是在对实物的质量进行估计时偏差还比较大,填写单位名称也有一定程度的错误。说明学生还是欠缺生活中的相关经验,还是要多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于是,我让学生将自己熟悉的书包、数学书、铅笔盒,先估一估有多重,再用秤称一称验证估计的是否正确。学生通过这些操作,对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学生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轻”、“1千克有点重”逐步发展到用弹簧称称物品、估测物品、认识物品的质量,并渐渐形成了一定的技能,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最后还布置他们课外到超市了解各种物品的质量。把我们的数学小课堂和社会这个大课堂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和升华质量概念。

缺点:

整节课的感觉就是前松后紧,在导入上花费的时间太长了,导致后面在认识几千克上显得很仓促。学生的活动还需要花工夫设计,还缺少估计方面的练习,如在学生感受1千克词典的重量以后,以此为参照物让他们自己去操作,看多少本书的重量也大约1千克,这样一来学生的活动就不是在老师的牵引下被动地进行,而是自己主动去做,这样的教学效果会更好。

优秀克和千克说课稿和教案大全(15篇)篇十三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青岛版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一单元第2~5页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千克和克,初步建立起1千克和1克的质量概念,这既是本单元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教材一开始先让学生掂同样大小的木块和铁块,通过肌肉来感觉轻重的含义。再让学生看用牛皮筋系着的字典、文具盒、泡沫塑料,由于重量的不同,牛皮筋伸长的情况也就不同,这样就能使抽象的“重量”变得直观形象。接着教材介绍了日常生活里常见的一些秤,使学生加深用秤可以称出物体有多重的印象。

教材还进一步联系实际生活,用一系列的操作让学生认识1千克,帮助学生建立1千克重的观念。

1、认知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轻重的含义;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建立1千克的观念。

2、能力目标: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想像、交流、实验等能力。

3、情感目标:了解、体验身边的数学,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一)感知重与轻,认识物体轻重的含义。

1、出示大小一样的木块与铁块,放在手心里掂一掂:你发现了什么?

2、演示:把一块泡沫塑料、一个文具盒、一本字典,用橡皮筋挂起来,你又发现了什么?

师:从上面可以看出,每一个物体都有轻重。有时候物体一样大,但却有轻有重,有时候物体虽然大,但却比较轻。为了表示出物体有多重,我们先要认识重量单位,这节课先学习“千克”。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重量单位,简写成“kg”。

(一)实验操作,感知1千克。

1、介绍常用的一些秤。[+小学教学设计网_=}。

2、指导操作,认识1千克。

(1)秤一秤:台上的这袋大米是不是重1千克?

(2)掂一掂:把这袋大米托在手里,掂一掂它有多重,边掂边告诉自己:“这是1千克重”。

(3)估一估:1千克黄豆有多少,从盆里把黄豆装到塑料袋里,估计有1千克了就停下来。

称一称,与1千克相比怎样?轻了怎么办?重了怎么办?调整称出1千克黄豆。

数一数后交流:分别有几个?都是称出1千克的桔子,为什么个数会不同?

师:8个这样的桔子、18个这样的鸡蛋都大约重1千克,1千克又叫1公斤。还有哪些物体大约重1千克呢?课后请小朋友到商店去了解一下,记录下来,明天交流。

3、指导学生分组操作,了解几千克、几十千克物体的重量。

(1)轮流用手掂一掂2千克、3千克的物体有多重。边掂边告诉自己:“这是2千克,这是3千克”。

(2)以组为单位称出每个同学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互相抱一抱,感受几十千克有多重。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了解了哪些知识?

1、书本第5页的第3、4题。

2、同桌先互相讨论,再填空。(略)。

优秀克和千克说课稿和教案大全(15篇)篇十四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克与千克》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内容。要求学生认识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初步尝试,也是为后面“吨”的教学奠定基础。从学生的感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出发,灵活处理教材,先认识克,再认识千克,然后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及知识应用。

围绕这节课的内容,以新的教学理念作指导,结合课题的实验方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克和千克,对1千克、几千克、1克、几克有一定的感知,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质量计算。

2、继续培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鼓励个性化的学习意识。

3、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重点是对千克与克的认识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难点是对克的认识。

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但因年龄小,还是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游戏情境、活动情境,让学生充分去感受、发现,获取新知,同时还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创造了良好基础。

学法: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用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有的后面带:“克”,有的后面带“千克”。

学生有可能答出:比较轻的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2、点明课题。

师:要知道我们购买的物品的轻重,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答:用秤称。

3、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秤。

教师着重给学生介绍一下天平的组成及用法。

设计理念。

教材呈现给我们是一个静态的知识,它所创设的情境有些离本地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在本节课中,我先让学生交流平时购物中的一些发现,学生学会了认识商品的质量标注,从而感受到克和千克的知识是真实的、亲切的,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为学生学数学建立了充足的信心。

(二)在生活中体验感悟。

1、克的认识。

这部分内容主要从以下六个环节来进行:

(1)用手掂一掂:一枚2分硬币有多重。

(2)用天平称:一枚二分硬币重约一克。

(3)再用手掂一掂:一克大约有多重?说说自己的感受。

(4)举几个生活中大约重一克的物品的例子。

(5)掂一掂桌子上的学习用品大约有多重,用天平称一称。

(6)用手掂一掂学习用品,说说自己的感受。[(转自数学网)]。

千克的认识这部分内容主要从以下八个环节来进行:

(1)用手掂一掂:估一估一袋盐大约有多重。

(2)看标注:一袋盐重500克。

(3)教师问:两袋盐呢?

生答:1000克。

(4)用手掂一掂两袋盐的重量。

(5)教师问:两袋盐的重量用天平秤合适吗?

生答:不合适。

教师:那应该用那种秤来称呢?

生:弹簧秤。

生:台秤。

(6)用弹簧秤称两袋盐的重量,得出:1千克。

推出:1千克=1000克板书:1千克=1000克。

(7)找出重1千克的物品掂一掂,说说自己的感受。

(8)称桌子上的学习用品称一称,掂一掂,说说自己的感受。

设计理念。

传统的教学中,知识形成的过程是由教师讲的。教师的讲授代替了学生的操作与思维,学生无法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地给学生提供了“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建构知识。学生通过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的活动,形成了克和千克的表象认识,然后又充分地去掂量、去感受并例举了生活中许多大约重1克的物品。学生通过大量的操作:称一称2分硬币、数学书、1千克重的食盐、书包等,对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学生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轻”、“1千克有点重”逐步发展到用弹簧称称物品、估测物品、认识物品的质量,这些生活中的数学不是由教师教的,而是孩子们自己体验到的,并形成了一定的技能,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巩固新知。

课件展示:

1、写出体重。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3、连一连。

4、找错。

设计理念。

本节课,学生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如果仅仅停留在“一个2分硬币重1克”、“两袋盐重1千克”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中,我充分让学生动手掂一掂、动脑估一估、动口说说自己的感受,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体会感悟1克和1千克的实际轻重,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符合小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增强了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充分享受了学习、交流、体验成功的喜悦。

优秀克和千克说课稿和教案大全(15篇)篇十五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知道称较轻的物品的重量,要用克作单位。

2、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的方法,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进行估算,逐步提高估算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克。

教学难点:正确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

对策:在学生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亲自感受1克大约有多重。

教学准备:天平、黄豆、2分硬币、羽毛、学生尺、橡皮筋、纸币、铅笔屑等物品。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小结引出新课:出示例题图,认识并板书:认识克,克也可以用符号“g”来表示。(板书:g)那么1克有多重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克。

二、动手实践,解决问题。

1、认识天平。

出示天平并提问:谁来介绍一下天平的使用方法?(认识砝码和天平的使用方法。)。

2、称出10克重的黄豆。

称出10克黄豆并数数有多粒,指名交流,教师板书。

让学生感受10克黄豆只有几十粒,可见1克是很轻的。请你拿几粒黄豆放在手里掂一掂,这就是1克的重量。小组交流,1克黄豆拿在手上有什么感受。

3、感受1克的重量。

(1)请每个同学拿出事先准备好的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

问:谁来说说,2分硬币拿在手上有什么感觉?

小结:2分的硬币大约就是1克,拿在手上感觉很轻。

(2)掂一掂一根羽毛和一把学生尺的'重量。

比较:一根羽毛和一枚2分硬币,一把学生尺和一枚2分硬币。

小结:一根羽毛比1克轻,一把学生尺比1克重。

4、学会用克称物品的重量。

出示p34页上面两幅图。

问:你能看出图中的两个水果大约各重多少克吗?你是怎么看的?

小结:我们在用秤称物品时,首先要看秤是以克还是千克为单位的,这样才能准确读出所称物品的重量。

把这两袋盐放到以千克为单位的台秤上,问:这个台秤上的刻度是以什么为单位的?看一看这两袋盐重多少千克?(板书1千克)。

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板书:=)。

6、完成“试一试”。

分别先掂一掂数学书和文具盒的重量,比一比哪个重一些,再称出它们的重量,看看和估计的结果是否一样。

三、课堂练习,巩固深化。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观察插图,并回答问题,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重量是以克为单位的?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先猜一猜,然后实际掂一掂,在比较中加深对1克有多重的体会。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名说出答案,选择几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图,学生观察,并说说图意。

你知道杯子里的水有多重吗?你是怎么想的?

回家后照样子称一杯水,算算杯子里的水有多少克。

四、全课总结,课后延伸。

交流学习体会。

在生活中要做有心人,找找哪些物品的中重量常用千克作单位,哪些物品的重量常用克作单位,下节课交流。

板书设计:认识克。

重量克g。

几十粒黄豆大约重10克。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不断地反思和改进,为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找到更好的方向。在下面的范文中,大家可以找到一些写心得体会的典型结构和表达方式。作为银行信贷员,我的
环保是当代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下面是一些环保实践的案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曲靖市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总结。报告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所经历的一段时间内的经验和感悟的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激发大家对于心得体会的热情和积极性。网络安全是当今社会的一项重
教学计划有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目标和方法进行科学的安排和控制。教学计划的编写是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体现,以下是一些典型的教学计划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灵感。
写心得体会是一个反思和自我反馈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接下来,我将分享一些智慧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参考和启示。
写心得体会是一个培养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过程,有助于我们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示例文本一】通过本次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只有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和社会
幼儿园大班是孩子们即将步入小学的重要阶段,对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发展水平有着很高的要求。以下是针对幼儿园大班的教学范例,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1、让幼儿知道农历八月
合同协议是一种法律文书,通过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减少交易风险,并促进商业合作。不同类型的合同协议有着不同的格式和要求,以下是一些常见类型的范文供您参考。
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身经验和感悟的总结和归纳,通过它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以下是一些著名学者和作家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考。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于某一主题的理解和认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与借鉴。近年来,由于娱乐活动频繁增加和噪声污染的加剧,耳聋已经
在总结心得体会的过程中,我可以系统化地整理和梳理自己的思路和经验。下面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实例分享,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灵感。近年来,小学英语的教学形式有
心得体会是对一段时间内的经历和感受的总结,具有一定的启示和指导作用。在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别人的心得体会,从中反思和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感悟。近年来,新疆地区发
在繁忙的职场生活中,制定一个合理的工作计划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安排时间,提高工作质量。以下是一份简洁明了的工作计划书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对大家的工作有
心得体会是指个人在学习或工作中的亲身经历和感受的总结。以下是一些读者们的心得体会,他们分享了自己在不同领域、不同经验中的感悟和收获。第一段:引言(100字)客服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找到进一步改进的方向。接下来是一些值得收藏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心得体会是一种反思和思考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
培训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工作方式,发现了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阅读以下培训心得范文,相信能够给大家带来不同的思考和启示。九月七日开始为期五天,我有幸参加了公司第三
编写工作计划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时间,合理安排各项工作,提高工作效率。这些工作计划书范文都是经过精心筛选和整理的,可以给你提供一些写作和组织工作计划书的思路
在活动总结中,我们可以回顾活动的目标、策划过程、组织执行、参与情况等方面。在下面,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活动总结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写作的灵感和思路。
申请书的内容应该真实、准确、客观,以增加成功的机会。如果你正准备写一份申请书,不妨先了解一下以下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更多申请书范文,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情况报告是对特定事件、项目或问题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帮助我们了解和掌握现实情况。以下是一些值得阅读的情况报告案例,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和
写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己思想和行为的审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改正错误,并成长为更好的人。小编为大家精选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在撰写更多申请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自己的经历、技能和成就与申请的职位或学校需求进行匹配和对应。接下来是几篇较为优秀的申请书范文,希望能够对你的写作提供一些启发
承包合同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文件,用于明确双方在工程或项目承包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承包合同的样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合同的各个要素和具体表达方式。
教案需要兼顾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要求,使教学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以下是一些教案的成功经验和教学技巧,希望能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小学语文苏教版教材第二册第七
广播稿可以通过文字的运用,将复杂的问题简化和解释,使得听众能够更加容易地理解和接受内容。请收听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篇篇精美的广播稿范文,相信会给大家带来不少
通过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发现和总结出工作的规律和模式,从而做到事半功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对您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我是四月底来到x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心得体会范文展示了不同人对同一个事件或者经历的不同理解和感受,相信你会从中受益匪浅。第一段:介绍总监办的背
思想是人类与众生的差别之一,也是我们与世界进行对话的方式。以下是一些关于思想的著名文献和经典著作,推荐给你进行深入了解。在翠色簇拥的古田会议会址,“古田会议永
撰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和梳理学习或工作中的知识,形成自己的学习体系或工作经验。推荐大家一起来阅读以下心得体会范文,相互学习和交流心得体会的写作技巧。
在进行活动之前,我们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活动方案,以便有条不紊地进行。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些活动方案的成功案例,从中发现问题和思考解决方案。随着社会老年化发展趋势的
合同协议是商业活动中保护双方利益、维持交易秩序的重要工具。如果你对以下的合同协议范文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解释,请随时联系我们的法律顾问。甲方:乙方:20xx
应急预案不仅涉及到物质资源和物流配送,还需要考虑信息的传递和公众的心理疏导。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份完整的应急预案范本,了解应急预案的具体内容和要点。
写心得体会可以增强我们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总结能力。如果你对写心得体会感到困惑,不妨看看下面这些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启发。第一段:介绍参观机
月工作总结不仅是对自己的一个交代,也是与上级和同事们分享工作心得和成果的机会。这些月工作总结范文涵盖了不同行业和岗位的工作情境,可以让你从多个角度思考和撰写自己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回顾过去的经验并从中汲取教训。阅读这些心得体会范文可以激发我们对未来的热情和渴望,让我们更加努力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和梦想。骨科临床护理知识考
主持词是在各大会议和庆典活动中,以开场白的形式引导和组织全场气氛的一种演讲方式。现在,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些脍炙人口的主持词,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启发。
当我们与陌生人接触时,通常会使用自我介绍来建立初步的联系和沟通。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完成自我介绍,小编整理了一些自我介绍的常用句式和技巧,供大家参考。
教学计划是指针对一段时间内的教学活动进行规划和安排的文件,能够提供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方向和目标。通过阅读这些教学计划范文,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和影响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身不足之处,并提供改进的方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学习。xxx老师执教的数学课《正比例》教学思路清晰,教学效
合同协议应包含必要的条款,包括但不限于双方身份信息、合同目的、权益分配、违约责任、争议解决等内容,以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和可执行性。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合同协议案例,希
通过整理和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和改进自己的问题和不足,实现自我完善和提升。接下来,我将分享一些写心得体会的技巧和方法,供大家参考。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
心得体会是对某一事物、经历或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体验和感悟的总结和归纳,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以下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样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只有通过总结,我们才能发现问题的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将这些经验传承下去。为了满足读者的需求,小编对各个领域的心得体会进行了分类整理,供大家参考借鉴。
承包是企业对外合作的重要方式之一,可以拓展市场和增加盈利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承包范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甲方:身份证号吗:住址:联系电话:乙方:
编写心得体会,可以加深对学习和工作中遇到问题的解决能力和思维模式的培养。3.以下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写作要领。在中国共产党的光辉
制定活动方案时,应该考虑活动的持续性和可持续性,为以后的活动提供借鉴和改进的经验。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了一些创意十足的活动方案,供大家参考和启发。(一)项目背景。
写心得体会可以加深对过去经历的理解,为今后的发展提供经验和启示。阅读这些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所在。近日,我阅读了马克斯·费舍尔的《螺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便更好地发挥个人潜能。以下是一些来自不同领域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不同的视角和思考方式。
党员心得体会是党员通过文字表达对自身党性养成、职责担当和行为规范的思考和思维碰撞。接下来,请大家阅读一些党员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帮助和启示。
制定计划书可以帮助我们提前制定好各个阶段的目标和计划,更好地掌控整个过程。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成功案例对我们撰写计划书非常有帮助,以下是一些值得学习的范文供大家参考
租赁合同是租赁过程中的法律依据,保护了双方的权益,避免纠纷的发生。最后附上一些租赁合同范本,希望能给您提供一些写作上的灵感。甲、乙双方经协商一致,就汽车租赁事宜
开幕词的语言应该正式得体,避免使用过于随意或夸张的词句。以下是一些优秀的开幕词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创作灵感和思路。奉献于建筑事业的领导们、同事们:大家下
策划方案是一个不断演进和优化的过程,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策划方案是实施项目的基础,以下是一些成功项目的策划方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为深入贯彻实施
教案模板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希望以下的教案模板范文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愿大家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在申请书中,要用恰当的语言和词汇展示自己的语言能力和沟通能力。这些申请书范文细致入微,突出了申请者的实力和特点,是非常值得学习的范本。学校领导:本人是07级机制
进行合同协议前,双方应对相关条款进行仔细研究,确保达成的协议符合双方的意愿和需求。针对不同领域和具体情况,小编整理了多个实用的合同协议范本,供大家参考和使用。
通过写培训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记录和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经验和感悟。欢迎大家参考下面的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从中获取写作的灵感和技巧。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的迅
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总结和提炼知识,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和观点。如果你对写心得体会感到困惑,不妨看看下面这些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灵感。第一段:引言(20
劳动合同是劳动法律制度的核心之一,是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基础。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常见劳动合同的模板,供大家参考和使用。甲方:乙方:甲,乙双方本着平等自愿,协商一致
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需要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毕业论文参考资料,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完成论文写作。[6]李心丹等,《中
心得体会是通过对某一事物、经历或学习过程的反思和总结,形成的个人体验和领悟的文字表达,它可以帮助我们深化对事物的理解,提升自我认知。请大家看看下面这些优秀的心得
成为一名团员,意味着拥有更多的机会去锻炼自己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团员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身为一名青年团员,
劳动合同是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工具,有助于防止用人单位任意解雇或变相降低待遇。如果你正在寻找劳动合同的写作指导,不妨看看以下的劳动合同范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教师心得体会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要环节,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有力推动者。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教师心得体会,相信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会有所帮助。通过师德师风的
这次比赛的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努力和坚持的重要性,也增加了我的自信心。最后是一些关于人生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和思考。过渡环节是幼儿园教育中非常重要
在合作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专长,共同解决问题,提出创新的想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合作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参考。项目名称:甲方(负责单位
月工作总结是每个月对个人工作成果进行总结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我们梳理思路,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看看下面这些月工作总结范文,或许可以给你一些写作的启发和思路。
范文范本不仅是一种学习工具,也是一种检验自己写作水平和提高自身能力的方法。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的总结范文,相信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总结的写作要求和技巧。
合同协议的编写需要考虑法律法规,并且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以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如果您需要一个特定领域的合同协议模板,以下提供了几种常见领域的范文供您参考。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过去行为和决策的自我评价和思考,有助于我们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推荐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校是一个集体,它强调合作、互助和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下面是一些学校社团活动的介绍和成果展示,一起来看看同学们的才艺和努力吧。尊敬的公司领导:我于2xxx年x月x
中班教案是根据幼儿的特点和学习需求而设计的教学指导,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范例,供教师们参考和借鉴。1.认识手的结构和功能,了解
个人总结要具备一定的针对性,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和计划。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掌握个人总结的要领,小编整理了一些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你提供一些帮助。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加深对于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应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事业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一个好的计划书应该能够清楚地表达项目的目标、原因、方法和预期结果。请大家参考以下优秀的计划书样本,以便更好地完成自己的计划书。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生活方式的
买卖是人们在市场经济中进行交换和交易的一种行为,它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买卖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进行的活动之一,它涉及到商品和金钱的交换。在进行买卖之前,买
月工作总结是一个不断成长和进步的机会,让我们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不断提升自己。以下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充分体现了作者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展示了优秀员工的形象。
通过培训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发现培训过程中的问题并进行及时解决。下面是一些优秀的培训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20xx年4月8日,供应部全体员工参加了由公司
写心得体会不仅可以记录我们的思考和收获,也可以为他人提供借鉴和启发。下面是一些来自各行各业的人们写的心得体会,他们的经验和思考都很值得我们借鉴。第一段:引言(1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规律和经验,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指导。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有关心得体会的案例,从中了解如何写出一篇出色的心得体会。
培训心得体会是对参加培训活动后所获取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进行总结和反思的一种方式。以下是一些关于培训心得体会的真实故事,他们展示了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心得体会是一个人思想成长的见证,通过总结我们的心得体会,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改进自己。想要写一篇生动有趣的心得体会吗?下面是一些经典的范文,希望能够给你一些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将自己的经验和思考记录下来,方便以后查阅和回顾。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参考和借鉴。
心得体会是通过对自己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经验和感悟进行总结和归纳,从而使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提升自己的一种方式。心得体会范文2: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定期
写心得体会能够让自己更好地反思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方式,找到不足,并从中成长。接下来是一些关于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在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
在制定规划计划时,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目标和任务设定相应的时间节点和里程碑,以便检验和评估进度。接下来,我们将分享几个规划计划的典型范例,供大家参考。本学期以来,为
党员心得体会的写作不仅能够反映党员同志在实践中的体验和感受,也可以为其他党员同志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借鉴。以下是一些优秀党员心得体会的摘录,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写
在工作或学习过程中,我们常常会有一些收获和思考,心得体会就是将这些经验和感悟写成文字,以便反思和分享。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
邀请函通常包括活动的时间、地点、主题以及其他必要的细节。范文中的措辞和语言都经过精心设计,既庄重正式又不失亲切,值得借鉴和学习。尊敬的_______老师:为提高
办公室工作总结是对一段时间内在办公室工作中的表现和成果进行总结和归纳的一种书面材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办公室工作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
心得体会是在自身成长过程中对自我的反思和总结,是自我教育的重要方式。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家一起来欣赏和学习吧。下面简单谈谈我的几点体会:体
计划书是我们思考和决策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自信和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在写计划书之前,先看看别人的范文,会有更多的思路和创意。第一条为了响应国家关于“大众创
社会实践报告是对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做的调研和观察结果进行整理和呈现的一种文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社会实践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借鉴和
通过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及时发现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和不足,以便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水平。这个月我主要负责了市场调研和竞品分析的工作。通过大量的数据收集和分
无论是对工作任务的总结,还是对项目进展的描述,报告都能提供清晰的信息。这些报告范文都是经过精心整理和改写的,力求做到内容准确、结构清晰、语言简练,希望能够给大家
通过自我评价,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成长点和改进空间,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些自我评价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写出一篇精彩的自我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能够更好地反思和总结自己的经验,找到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现在,小编为大家推荐几篇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深圳__家具股份有限公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总结学习的经验和方法,为今后的学习提供有效的参考。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些别人的心得体会,或许会有一些灵感和启发。
一个好的计划书应该具备目标明确、可行性高、时间安排合理等特点。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计划书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尊敬的领导:您好!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