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在读完一本书或文学作品后,对其内容、主题、情感和观点给予个人理解和反应的一种文章形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品味所读之作。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读后感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最新如何说少年才会听读后感(通用16篇)篇一
俗话说:一句话能把人说跳,一句话能把人说笑。说明说话是一门艺术,非常重要。但同时,你说话的态度和这些话本身一样重要。在园中我们要和幼儿交流,和家长交流,和同伴交流良好的沟通可以让我们之间的合作事半功倍,反之会产生不小的误会。因此我选择了一本关于成人与幼儿交流沟通的书,作为暑期学习的内容。读了《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并结合工作这几个月以来的实践,主要有以下几点想法:
学会倾听,学会了解、体会幼儿的感受,让幼儿诉说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情感。试想当你难受或者有一件想要和好朋友分享的事情时,没有人愿意听你说阻止了你的话语权,那该是多么的。郁闷,多么的难受。孩子们亦是如此,肯定孩子的情绪,对他们的情绪予以正确的鼓励。这样,孩子们才能集中精神面对后面的事情。
知道了要倾听幼儿的心声,我们要如何说呢!这一点书中写的十分好,他对于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指出了明确的要求:
1、全神贯注的倾听;
2、用正面的语句回应幼儿“恩”、“哦”“这样啊”;
3、说出他们的感受;
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经常会碰到小朋友扔玩具的情况,都有可能是因为生气,可能因为习惯了,也可能是在探索玩具。碰到这种这种情况,作为教师我们应及时制止,但不是疾声厉色。可以先描述孩子的状态,你在扔积木,你为什么要扔积木呢,然后再告诉幼儿你这样做不到,为什么不对。即使是同样的话,用不同的语气说,会带来不同的效果。所以老师要把鼓励、关心、批评等用在不一样的地方。
选择了教师,就意味着要面临很多挑战,这些方面都需要老师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与孩子交流关键是要用心,并将掌握的技巧积极运用到现实生活。交流无疑是了解孩子陪伴孩子成长最重要的方法,对孩子来讲蹲下来倾听他们的心声是最重要的。最后,这本书指引我在今后的生活中如何更好地和自己的孩子沟通,在工作中更好地走进学生的内心,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
最新如何说少年才会听读后感(通用16篇)篇二
我们要学会倾听和认同孩子的感受,当他觉得自己被理解被接受时,那么在亲子谈话中就不会有争吵和责骂,他就会讲出许多事情,使你更好的去理解孩子,如果孩子的感觉被否定,他就会觉得你不理解他,他就对你没什么好说的,同时他也会怀疑自己的感觉是否正确。孩子对大人的责骂、命令、说教、警告、比较等等都是很反感的。出了事要教会孩子如何去补救,而不是一个劲的埋怨,那样于事无补,还惹得孩子烦。什么事情做错了就说什么事情,不要把往事全部拿出来说。鼓励孩子要独立自主,不要什么事情都帮孩子做好,那样他永远长不大。平时孩子要多称赞他,当他听到这些称赞,才会更有信心向前迈,同事孩子也会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书中有所列的方法和技巧,我觉得非常实用,就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以用。最重要的是家长要改变自己对孩子的态度和看法,如果是用欣赏的眼光去看自己的孩子,那孩子的优点就会越找越多,如果不欣赏用指责、抱怨、比较来看他,那他的缺点就越挖越多。最艰难的是家长的改变,习以为常的语言和心态会让我们在生气的时候故态复萌,用最伤害的语言对孩子发泄自己的'怨气和不满。
最新如何说少年才会听读后感(通用16篇)篇三
首次接触这本书,我脑海中浮现的.是在组织活动时,我在前面讲,孩子在后面讲的场景。我一向在探索让孩子愿意听我讲话,能够专心听我讲话,并用心回应的方法。工作中也在不断地尝试各种方法,但是一向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也许这本书对我会有一些帮忙吧?也许书里无非是“尊重、明白、理解、包容、平等、站在海孩子的角度”等等……这些个词吧?带着这两种想法,我开始翻阅这本书。浏览中,案例图片深深的吸引了我。不仅仅仅正因每次我的处理方式都和错误的范例不谋而合,而且还有那些正确的引导方式让我佩服。细读下去,又有了其他的收获,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克服了一般书籍空洞的理论说教的毛病,它结合众多的故事,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了很多简单实用的方法。我觉得这本书本质上是一本人际交往的书,其中很多的理念和方法不仅仅仅适用于家长与孩子之间,也适用于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交流。
通读全书后我有一些粗浅的收获:
在小班,早上入园经常会出现幼儿哭闹着不肯来园的状况。一般状况,当幼儿情绪不好,我们总试图用成人的观念去安慰、用自我的道理去说服他。孩子其实更多的时候是想把自我的情感说出来并得到认同,找到一种归属感。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将需求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人人都有归属与爱的需要。也许明白、赞同才是最好的安慰良药。当孩子感受到被接纳,他们才会鼓起勇气应对自我的问题。认可孩子的感受,并用适合的话说出来你的明白,不好急着给孩子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孩子自我说出自我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倾听者的主角帮忙幼儿走出自我的困境。
那么该如何让幼儿应对他们的感受呢?书中给了我们可操作性的推荐:
1、全神贯注的聆听。
2、认同孩子的感受。
3、把孩子的感受表达出来。
4、借住想象满足孩子的愿望。
我在评价幼儿的作品或行为时不经意间往往用“你做的很棒”,“这幅画很漂亮”。有时甚至不明白从哪里评价。评价语言通常存在着用词单一、资料空洞贫乏。这样一来评价语言成了纯粹的形式语言,对幼儿语言表达、情感提升的帮忙几乎为零。书中对于如何夸奖孩子提出以下方法:描述你所见的事物,描述你的感受,用一个词来概括孩子值得表扬的行为。在评价时,能够先描述一下眼睛中看到的事物,说出自我的感受,也引导孩子来说说自我的感受。
在尝试利用这样的方式来评价幼儿的作品后,我听到两个幼儿的对话。a:你的画很好,我喜爱。b:为什么啊?a:正因很漂亮。b:……a:正因你的画上方有两个蜗牛,一个大的一个小的,我很喜爱那个小的蜗牛。a小朋友美美的笑了。a在b的评价中得到认同,增强了自信。并且明白的自我的作品的优点,今后能够继续发扬。b也从中学到了a的优点,从而在以后学习、提升。
我们都一向不认同惩罚行为,惩罚会有很多的副作用。如:惩罚给孩子带来的感受:敌意、仇恨、抗拒、罪恶感、没有价值感、自怜;孩子在惩罚中会把精力分散,错失了对自我不当行为的反悔以及思考修正错误的机会;不利于孩子发自内心地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惩罚作为一种行为是会被孩子效仿的,“以强欺弱”会成为他应对问题的处理方式;孩子受到的惩罚,会减轻他们对错误行为的内疚感,他们认为“惩罚”能够抵消他们的“罪行”,能够心安理得地重复自我的错误。
书里给我我们七种方法来替代惩罚:
1、转移注意力:把孩子对“问题”行为的注意力转移到帮忙老师做事或者搞笑的事情上。
2、明确表达强烈不一样意的立场(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让孩子了解问题本身的影响。
3、证明你的期望:对于已经发生的错误但是分追究,并证明对孩子下次行为的期望。
4、带给选取:带给给孩子合理的、且我们能理解的选取,给他被尊重感,而不是被强迫感。
5、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我的失误:当孩子的知识经验不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能够直接告诉幼儿该怎样去做来帮忙他弥补失误。
6、当孩子出现不当行为,对于并不是对我们有很严重的影响的事情我们能够采取行动,让幼儿直接应对行为背后的后果。
当然,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了解了到一些如何做的推荐、方法,并不能给我们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忙。关键在于实践,针对不一样问题具体的做法还是需要在实际情境中去不断的探索。对于我刚参加工作,接触这本书也就半年时刻,没有细细去挖掘,工作经验较少,明白的也只是些皮毛。这本书需要经常的拿出来翻阅,我坚信它在今后还会不断的给予我们启示与帮忙。“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最新如何说少年才会听读后感(通用16篇)篇四
上个月读了樊登老师的《读懂孩子的心》,在这本书里,樊登老师介绍了几本关于亲子沟通方面的书籍,其中就有这本《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这本书的作者是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是国际著名亲子沟通专家,她们的著作不仅深受家长的欢迎,而且也得到专业权威人士的认可。这本书全美销售量超过300万本,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关于这本书的讲座教材和录像带被全球20多万个亲子团体所使用。
这本书一共分为七章,从七个不同的方面来帮助家长们,如何和孩子更好的沟通。
如何面对孩子的负面感受呢?很简单,就是接受他们的感受,我们和孩子是完全不同的个体,不能用我们的感受代替孩子的感受,感受没有对错之分,所有的感受都是被接纳的,但某些行为必须受到限制,孩子的感受被接纳了,他们才能开始集中精力改变自己的情绪。
孩子不愿意合作,是因为他们和我们在需求上存在矛盾,尊重孩子是和孩子合作的。
惩罚孩子,实际上剥夺了他从内心深处对自己错误行为的反省过程,不要把孩子看作麻烦的制造者,要把他们当做解决问题的积极参与者。
家长培养孩子的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帮助他们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让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亲身经历各种问题带来的挣扎,在自己的错误中得到成长,让孩子依赖感降到最少,让孩子成为有责任感的人。
在家里得到赞赏的孩子,更愿意为自己设立较高的目标,赞赏需要谨慎善意的赞赏,有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拒绝。做父母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学会如何及时称赞孩子做对的事情。
父母如何看待孩子会影响到孩子们的行为。做一个真实的自己,比做一个妈妈的乖女儿,乖儿子更重要,永远都不要低估了你的话,对孩子一生的影响。
第七章就是告诉大家要想把孩子从角色中释放出来,是个复杂的过程,这不仅仅要彻底改变对孩子的态度,而且需要运用到我们前六章所学的内容。
这本书特别好,它里面有具体的例子,还有练习让你去做,通过具体的练习可以做到情景再现,如果是你的话,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这本书没有年龄段的限制,我觉的非常受用。
最近读了两本关于亲子教育方面的书,我觉得对我的帮助很大。我是一个农村长大的孩子,受农村封建思想的影响,在我的潜意识里,我觉得拉孩子特别简单,就是我是妈妈,我说了算,所有的事情你都得听我的安排,其实真的不是这样的。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应该尊重她。而且与孩子相处也没有那么简单,孩子一天天在长大,他的思想在发生着变化,我们必须不断的学习才能跟上孩子的脚步,正如樊登老师所说,要想成为一个好的父母,必须成为终身学习者,我觉得这句话对我的触动很大。不光是在做父母方面,你要成为终身的学习者,而且是在生活工作当中,应该一直保持着这种终身学习者的态度,去面对生活,这样你才能更好的融入这个社会,融入当下的环境当中。
世界上最难买的就是后悔药,如果时间能够倒回的话,在我怀孕期间在孩子小的时候,我想我会读大量的亲子方面的书籍,当然,说这些已经没有用了,从现在开始我已经在学习,已经在进步,我相信通过我的学习,我和我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会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加油!
最新如何说少年才会听读后感(通用16篇)篇五
孩子的心田是一块奇怪的土地,你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你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你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不断努力,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各种方式,持之以恒,一步一个脚印地,使孩子从小懂得“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自觉养成守规范的好习惯。在读了《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这本书后,我切实体会到表扬的魅力,表扬作为一种艺术,在教育过程中不可忽略的作用。
在这段时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一般老师对于自己班上的孩子有时所持的肯定程度不高,想着孩子品性难移,积习难改,莫可奈何,那只好放弃,随他去。看了《如何说孩子才会听》一书,我发现教师欠缺的只是你没有花时间或没有用心思去读懂你的作品。
每个老师都应当掌握表扬孩子的艺术:
一、抓住表扬的最佳时机。
正如雨水,可以成为甘霖,也可以成为洪魔,在于是否“好雨知时节”。表扬只在最需要的时候才发挥最大的作用。当孩子表现好时,表扬能让他再接再厉;当孩子面临困境时,表扬如一针强心剂,让他振作起来;当孩子沉浸在失败的痛苦之中,表扬如黑暗中的明灯,让他重燃希望。孩子做了件好事,取得一点小小的进步,纪律有所好转,老师提问虽没答对却能认真思考,今天上课又没迟到等等,都是表扬的好时机。每个孩子都有得到老师表扬的渴望,老师应不失时机地表扬他们。
二、把握好表扬的分寸。
表扬不仅是对孩子的肯定与鼓励,同时也是向其他同学树立榜样。表扬要做到言如其实、恰如其分。过轻的表扬让孩子失望、泄气;过头的表扬有时让孩子产生自满情绪,或者反过来认为你在取笑他。表扬应措辞恰当,有时还要在表扬时与教育相结合,或者表扬中有批评,这样有褒有贬,是非分明。
三、采取灵活的形式。
表扬通常以口头表扬为主,但不仅限于此。手势、表情、纸条等都可以使用。不同形式的表扬可以收到异曲同工的效果。如表扬一同学有进步,可以说“嗯,不错”;也可以向他竖大拇指;可以向他显露惊喜之色;可以向他微笑点头;也可以在批改作业时,将你要说的话写在上面。
四、经常赞美每一个孩子。
在学校里,老师表扬孩子,这个行为背后的正面动机是让孩子看见别的孩子的长处,认识到自己要不断进步。但恰恰也让受到表扬的孩子体会到被欣赏、被羡慕的满足,无形中就会在孩子中产生争先恐后得到老师表扬的心理需求,一旦得不到老师的赞扬,孩子的情绪就会变得很失落,有时甚至会成为心中的阴影。每个孩子都有或多或少的优点,要善于发现孩子行为背后积极的正面的动机,赞美孩子已经做到的部分。这样,孩子就逐渐学会发现自己的长处,不断积极继续保持。只要孩子对自己有了积极的心理暗示,他的优点就会越来越多,被老师表扬的也越来越多,他也越来越自信,形成良性循环,终于成为一个真正的`好孩子。只是老师的表扬要真正成为孩子成长的推动力,而不是成长的依赖症。这就需要教师适度的把握和严谨的操作了。
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我认为方法和对策有很多:
一、把握和孩子谈话的时机。
与孩子谈话并非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应去把握和创造谈话的时机。一般说来,当孩子专心致志于自己的学习和娱乐的时候,老师和父母的谈话可能不受欢迎。这时谈话不会有好的效果。因此,父母应在孩子放学回家的时候,或者全家一起吃饭以前和孩子进行交谈。
二、像维护自己的自尊心一样维护孩子的自尊心。
老师和父母与孩子谈话的失败,往往不是缺乏对孩子的爱,而是缺乏对孩子的耐心与尊重。一方面,大多数的父母认为,孩子甚至比自己重要。另一方面,在与孩子交谈时,老师和父母又习惯于要求孩子完全放弃孩子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种做法只会导致孩子对与老师和父母交谈的害怕。要成功地与孩子交谈,老师和父母必须始终有耐心地小心翼翼地去维护孩子幼小脆弱的自尊心。
三、用体贴入微的理解代替“谆谆教诲”
因此,当你觉得孩子在什么地方出了问题、犯了错误。不要在还没有了解事实真像前就大发雷廷。首先,应该冷静下来,暂且不要劝告、不要教诲、不要训斥、设身处地、体贴入微地去理解孩子吧!在交谈的过程中,要慎用批评、问话要适当适切、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注意孩子的时间表、奖励诚实、替他们保密、及时弥补、不管我们怎么注意,总有犯错的时候,及时弥补就显得格外重要。如果是老师和父母错怪了孩子,就要放下老师和父母的架子,向孩子承认错误,这样孩子才会再次接纳你。而孩子在老师和父母的熏陶之下,如果做错事也会主动认错。
看完《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我感触颇深:赞美是一种胸怀、是一门艺术、是一种能力。我相信,在我的赞美之下,我的孩子一定会从“灿烂”走向“辉煌”!让我们真诚地赞美孩子吧,因为他明天的成功或许就蕴藏在你的赞美之中。
总之,老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毫不吝啬自己的表扬,使孩子心情愉悦地去争取下一次表扬。如果说哪里有进步哪里就有表扬,那么,哪里有表扬,哪里就有进步。
最新如何说少年才会听读后感(通用16篇)篇六
大家好,我是明明妈妈,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一本书《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样听孩子才会说》。我是一个喜欢学习育儿知识的妈妈,平时也会看各种育儿书籍,曾经在我刚有宝贝时信心满满地认为自己一定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但是随着孩子长大遇到过各种问题使自己一度感到焦虑,想要教育好孩子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有时候耐心和孩子沟通了,他也会不听,任性哭闹,这时候学习的一些方法偶尔管用,用的久了又回到老路子上了,孩子总记不住你对他的提醒。我是一个人不主张体罚的人,体罚会引起孩子叛逆,而队友看不到我的教育效果,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都是我的教育方式把孩子惯坏了。在教育孩子上我们出现了很大的分歧,常常因此不开心,这样让我觉得很无奈,有时也怀疑自己,孩子为什么不听话,为什么不能理解自己,自己做的对不对?通过共读这本书我对与孩子“沟通”有了新的认识,也给了我说服“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理由。如果妈妈们也遇到过和我类似的问题,通过这本书你也会有所收获。这本书的两位作者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都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在教育方面颇有经验,对家庭教育也做出了突出贡献。还被录取美国名人录。他们所写的《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样听孩子才会说》关于与孩子沟通的方法和技巧被20多万个儿童教育团体使用,而且成为近30年来家长们的“育儿宝典”,全美销售量超过300万册,同时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风靡全球。
这本书为什么如此受欢迎呢?今天我们主要从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代替惩罚的方法,鼓励孩子自立,学会赞赏孩子几个方面进行分享。
举个例子,老板早上给你安排了一个额外的工作,你因为太忙,把这件事忘了。下班时,老板把你大骂了一顿,这时你向朋友倾诉,他却说没什么,这不值得你这么郁闷,你可能只是累了,或者别这么矫情,本来就是你做错了,下次不要再忘了就行,听完这样的大道理,你可能不想再继续说下去。如果这时有个人对你说今天对你来说真糟糕,承受了这么多压力,又在同事面前挨训,心里一定不好受。这时有人真正愿意倾听和认同你,你一定会觉得自己被理解了,心情也有所缓解,这时你可能会冷静下来对自己说:老板平时还不错……自己没完成任务也有错……下次要认真对待。
每个人都需要倾听和理解,我们的孩子也一样渴望倾听和理解,引导孩子表达自己感受,首先要安静专心的倾听孩子。当然倾听过程中态度是非常重要的。有一次我家孩子高兴的从外面回来向爸爸介绍自己去哪里玩了,看见了什么好玩的。爸爸正在看手机,看一眼孩子说真的啊,然后低头继续玩,孩子很不开心的说:爸爸就知道玩手机。从那以后孩子总是偷偷的把爸爸的手机藏起来。所以敷衍地倾听,孩子能够感受到,孩子需要我们共情,只有真正认真倾听,我们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在倾听过程中,不要提问和责怪孩子,这样会打断孩子,孩子会不想继续诉说,从而陷入自责或反抗当中,不再关注问题本身。此时我们可以关心地使用“嗯”“哦”“是这样啊”这样的词来回应孩子,这样孩子才能在叙述的过程中,整理自己的思路和感受,从而可能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当孩子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情时,我们可以帮助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这样他们会觉得自己被理解。比如孩子说我真的打迈克尔一巴掌,我们可以说你看起来很生气。孩子说珍妮搬家了,她是我最好的朋友,你说好朋友搬家了是挺难过的,这样的叙述方式,孩子能感受到安慰,能帮助他们从情绪中走出来,真正面对问题。当然所有的感受都应被接纳,但某些行为必须要限制,我们不能满足孩子所有的要求,这时我们可以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比如孩子说我要吃冰激凌,妈妈回答我真希望咱家能有。孩子的心情一旦得到理解,他们就能比较容易接受现实。
以上方法很简单,但在实践中我们可能还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注意,比如完全重复孩子的话,会让孩子不耐烦。父母冷淡的回应,尽管是正确的也会激怒孩子,让孩子觉得不被重视。还有父母对孩子反应过度,孩子可能会觉得有负担,从而感到反感。重复孩子对自己的负面评价,当孩子说自己丑时,父母最好不要说:你觉得自己丑啊。我们只需接受他们对自己负面评价时的感受。
了解了怎样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那么父母如何面对自己的负面情绪呢?我们怎么鼓励孩子合作?在生活中我们父母扮演着监督和教导者得角色,我们希望孩子懂礼貌、讲秩序、爱整洁,可是孩子不在意这些,为了让孩子行为符合规范,父母平时对孩子会说:洗手去……小声点……睡觉去……刷牙了……把衣服穿上……别爬上去……别乱扔东西!结果孩子把我们当做敌人一样去反抗,究其原因是当我们对孩子说这些话的时候,忽视了孩子的感受,书中把成人希望孩子配和的方法归纳出了10种:责备和问罪,谩骂,威胁,命令,说教,警告,控诉,比较,讽刺挖苦,预言。这样的词语容易让孩子感到自己不被认可,最后可能觉得自己就是父母说的那样,从而反叛。我们通过这些词语能够理解到当时孩子的心情。只有让孩子感受好,才能做的好,我们要让孩子感受到我们是平等的,可以共同面对问题。在这里书中给出了五个技巧帮助我们和孩子建立互相尊重的平台。
1.描述你所看到的或者描述问题,床上有一块湿毛巾,不断的指责往往让孩子产生抵触心里,如果只描述问题,孩子就能关注问题的本身。
2.提示孩子应该怎么做,毛巾把我的毯子弄湿了。孩子就会马上把毛巾拿走。
3.用简单的词语表达。孩子不喜欢父母们长篇大论,有时候用简单的词语代替强迫的命令,孩子更愿意主动去做。比如我家孩子上课时,脚总是动来动去,我轻声提示“脚”,他很快就明白自己上课要做好,把脚放在地上。
4.说出你的感受。有一位妈妈经常因为觉得孩子没有耐心而沮丧,后来她决定以孩子接受的方式对孩子说:我现在的耐心和西瓜一样大。过了一会说我现在的耐心和葡萄一样大,到最后她宣布现在我的耐心只有豌豆那么大了……后来孩子主动问妈妈:你现在耐心有多大了?可不可以给我们讲个故事?可见孩子的感受得到尊重后,他们也会尊重大人的感受。
5.写便条。写便条会让孩子觉得自己被重视,更愿意接受建议。
综上所述,尊重孩子,建立平等的关系是与孩子合作的基础。孩子出现问题时,首先不可以职责谩骂孩子,更不能体罚孩子。
孩子犯错不能惩罚,那么怎么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呢?书中给出了七个代替惩罚的技巧:
1.请孩子来帮忙。在幼儿园总会遇到一些好动的小朋友,我会请这样的小朋友帮忙做事情,小朋友也很愿意去做,这样避免了孩子犯错。
2.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
(但不攻击孩子的任何)当孩子犯错时,我们要明确表达自己的立场,但不能进行人格攻击。比如我现在很生气,你不可以吃冰激凌,但不能说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啊,在这里有个小窍门,就是在对孩子说话时尽量少说“你”进行评价,要用“我”表达观点。这会让人感觉你在针对他本人,而而不是问题。
3.提供选择。比如孩子在外面玩的太投入不想回家,你可以说:天快黑了,你现在回还是五分钟后再回家。孩子知道太晚了天会黑,现在走自己还想玩,就会选择五分钟后再回家。不会一拖再拖。
4.表明你的期望,如果孩子犯错误了,惩罚孩子,会引起孩子反叛和报复心理,我们可以向孩子表明我们的期望,孩子会愿意去改正错误。
5.采取行动。如果在多次提醒孩子,孩子还是犯错误,我们可以采取行动,比如爸爸多次提醒后,孩子孩子忘了把工具送回来,爸爸把工具箱锁起来告诉孩子,自己希望工具不用时还在箱子里。
6.告诉孩子怎么弥补自己的失误。如果错误发生了,不要指责谩骂孩子,惩罚不会起到正面作用,这样让孩子产生反叛心理,告诉孩子怎么弥补自己的失误,要把注意力集中到解决问题上来。
7.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当错误的行为再次出现时,我们需要采取行动,让孩子知道犯错后需要自己承担后果,这不同于惩罚,惩罚是为了教训孩子,故意剥夺他们的时间或者追加他们的痛苦,承受自然后果是让孩子承受自己行为所产生的自然后果,这种后果是没有大人干预的。比如一位小学生比利经常忘记带午饭,他的妈妈每天都要在繁忙的工作中,开车给他送午饭,后妈妈和他商量,告诉他如果忘记了,她不会再送饭,后来比利不得不想办法和同学分着吃午饭,体验了几次忘记带午饭的自然后果后,比利就很少忘带饭了。
当问题一再出现,情况就会变得更加复杂,那我们该怎么办呢?复杂问题需要复杂的技巧。和孩子讨论说出自己的感受,找到大家都同意的解决方法,把所有的想法都写在纸上,讨论找出大家都能接受的建议,并付诸行动。
随着孩子在不断的独立自主,孩子会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孩子喜欢探索和尝试,在此过程中孩子难免会遇到失败,这就需要我们多鼓励孩子,我们都知道经常赞美孩子,会让孩子拥有面对问题的信心,然而赞美也是需要技巧的,这也是我们赞美孩子,孩子生气的原因。当你说你真是个好孩子,让孩子觉得你不关心孩子,有点敷衍。我们脱口而出的好棒,可能是发自内心的,但可能会让孩子很生气,我们还要用赞赏的语气加上你所看到的或感受,比如你太棒了,我看到屋子被你收拾的真干净。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将孩子的做法总结成一个赞赏的词语。例如虽然捡豆子很麻烦,但是你捡了一大碗,这叫做有耐心。这样的夸奖容易让孩子觉得自己的努力被看的见,他愿意保持这种品质,并坚持做类似的事情。
关于赞美还有一些需要我们注意的事。
1.夸奖孩子时要注意孩子的年龄,当我们表扬一个小孩“我看到你每天都刷牙,他会很开心”,但对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说,她可能会觉得羞辱。
2.避免触及过去的弱点和失误。比如我从来没想到你考试能及格,你居然及格了。这样的话我们听了都会感到难过,尽管你是无心的,对方此时激动的心情也会瞬间烟消云散。
3.过度的赞美可能会扰乱孩子自己完成事情的积极性。有时过度的赞美会让孩子感到压力,试想有人对你说“你真是个天才啊,你应该去卡耐基音乐厅去演奏”,你可能会觉得对方对自己的期望太高。
关于如何与孩子高效沟通以及注意事项还有许多内容,由于时间关系,不再一一赘述,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通过书本进行更深的了解。说了这么多,书中的内容通俗易懂,但关键是实际操作,要运用于生活,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爱心和恒心,希望今天的分享大家今天都有所收获。
最新如何说少年才会听读后感(通用16篇)篇七
1.就事论事,勿乱贴标签千万不要给孩子贴标签。
孩子在跟你交流的时候切勿再提陈年烂事,一件事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不要预先给孩子贴标签,这样孩子会觉得你再怀疑他,认为你不信任他。而且如果你抓错了机会,冤枉了孩子,便给了他反驳的机会:“看吧,我就知道你还是不理解我,妈妈。”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自己做了错事不会好好地承认,但别人错了他很容易抓住不放,这样很不利于亲子之间的交流。所以,不要考虑以前孩子是什么样的,重要的是现在的事情应该怎么处理。
2勿提当年勇有。
的家长在跟孩子交流时往往提自己当年是怎样怎样的,怪孩子为什么不能像自己一样的怎样怎样。殊不知,即使我们非常承认遗传的作用,孩子也是个独特的个体,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叶子,孩子有自己的思想和风格,父母要做的是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代替孩子成长;况且事物都在改变,现在的时代不一样了,所面临的环境也大不一样。比如古人倡导“头悬梁锥刺股”的学习方法现在还倡导吗?现在倡导的是高效率的素质教育。
3选对沟通的时机想获得有效的沟通,不能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
比如,孩子考试失利,本来心情就很糟糕,你又把孩子昨天打坏碗的事情或其他事情抖搂出来讲孩子一顿数落,可想而知孩子会不会听你这些唠叨。又比如,你要赶班车上班,这时电话铃响,有人想找你唠嗑,你会不会不顾工作跟这个人唠上一上午?这都说明选对沟通时机对沟通的重要性。所以说要跟孩子好好沟通,要从孩子的角度和感受去衡量一下是不是该说。
最新如何说少年才会听读后感(通用16篇)篇八
这段时间,两周岁半的女儿脾气暴躁,动不动哭闹,而这个时候大人的劝慰和安抚也不能丝毫缓和她的情绪,反而越哭越大声,甚至拉扯我的衣服和头发。当时我就特别的无助、愤怒和焦虑,甚至自己也跟着哭了起来。我不知道怎样才能和这个小不点儿说明白,让她能接受我的建议并且停止哭闹。
正是忧心重重又焦躁不安的时刻,无意间看到别人在朋友圈推荐的由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合著的《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像遇救星似地到一到手就读了起来。读着读着,自己内心柔软的一面开始被渐渐地打开,脑子里浮现出自己教育孩子的点点滴滴。与书对照现实,发现并审视了自己的一些不正确的做法,同时也让我逐渐看清楚一个不能用成人思维来衡量的小小世界。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是一部亲子沟通的宝典。它指导我们在烦心、劳累、焦躁和沮丧的时候,怎样做到尊重、接纳和理解孩子,并且建立起亲密的亲子关系。
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从六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实践:
1、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2、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3、代替惩罚的方法;4、鼓励孩子自立;5、恰当地赞赏孩子;6、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
除此之外,作者提供了三十个实用的亲子沟通技巧,通过翔实的真实案例进行分析并提供给读者大量的模拟情景练习,做到了理论与实践指导相结合。
通过阅读本书的六个原则和三十个技巧,我根据自己的理解总结了亲子沟通的三个关键点。
01、蹲下身来,平视孩子。
作为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只不过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很难做到与孩子“平起平坐”,除了保持父母必须的权威性之外,更多的父母都只把孩子当成了一个不独立的个体。尽管我们能做到对孩子呵护有加,但以“爱”的名义居高不下的关心则会让孩子感到厌烦。看到过这么一个故事,大意是:
所以,孩子所有的不开心、委屈和无理取闹的表现,都是他们对在自己视角下看到的,心里所感受到的一种情绪表达。如果父母能蹲下身,从孩子的视角看问题,也许就更能理解孩子的行为,尊重孩子的选择,进而也能有效地教育孩子。
“蹲下身来,平视孩子”是把孩子当作平等的个体来对待,是以尊重为前提的爱。这是本书中,所有原则和技巧运用的前提。
02、学会倾听,接纳孩子的所有情绪。
为人父母者,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滔滔不绝者多,擅于倾听者少。在很多场合,我们看到的都是父母苦口婆心地劝慰或者训斥,而孩子根本没有听进去,甚至还会招来更猛烈的反抗。
让孩子能听进去,首先要父母去“听”孩子怎么说。本书作者指出:当孩子不开心的感受遭到否认或忽略时,通常会变得更加难过。有时候,只是倾听他们就会有效果;当孩子做错事时,父母要和孩子做下来,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也是倾听,接纳孩子的情绪。
我的女儿,经常会讲一些我们听不太懂的话。有一次,她正和我讲一件事,这个时候来了个电话我就顺手接了,她一看妈妈出去接电话了就急得大哭。等我回来就哭成惊天地泣鬼神的模样,怎么也哄不好了,还引来一群好心的邻居大婶过来瞧事。邻居大婶见状也纷纷拿出自己多年来育儿的招数,可就是怎么也降服不了她。于是,女儿“乌拉精”(宁波方言中形容孩子很会哭的意思)的大名从此就传遍了街坊。
其实,她的确比较委屈。人家才两周岁半,当她用自己现阶段的认知水平和逻辑组织成语言,讲给妈妈听的时候,而妈妈却漫不经心地跑出屋外接电话。她当时明显感受不到妈妈的真诚,觉得失落和委屈,只是还未学会用语言来表达这种情绪,所以只能通过哭来发泄和表达对妈妈的不满。
对于女儿经常性地哭闹行为,以前我也觉得是孩子脾气不好而从未想过父母自身的问题。事实上,我们大人不仅在她的讲话的时候接电话,还漫不经心地回应并且误解的她的意思,甚至有时还会经常打断她的话。这些所有的行为,都是我们不尊重孩子,不善于倾听和回应孩子感受的行为。
亲子沟通是双向的。父母不能只是一味地灌输自己的思想给孩子,而更需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接纳孩子的所有情绪。当孩子觉得自己被平等对待,受到尊重,又释放了自己的情绪的时候,也就会平心静气地接受父母的建议和教育。
03、孩子的行为,需要具体描述。
无论是对孩子的赞赏还是批评,我们成人很容易犯几个错误:
1、空泛的评价式语气。
“孩子你真棒”、“完美”、“你真聪明”……“你好自私”、你好调皮”……。
2、贴标签。
“拖拉鬼”、“不爱叫人的姑娘”、“胆小鬼”……。
这些话,经常从我们大人口中说出。我们也会发现即便怎么夸孩子表现得好,他们依旧不领情;再严厉地批评,他们也不意识不到问题在哪里。给孩子贴上了某个标签,原本是警示他们的,结果他们反而往负向的“期望”而走。
班里一个体育生,经常不交作业,上课也会讲几句空话,但成绩居然还不错。各任课老师经常批评他,“wjh,你真懒”。等考试考完后,又会说“要不是你脑袋瓜好使,就你这态度早就不及格的了”。在班上他还有个大名叫“王懒懒”。所以,王同学在过去一年的确变成了“王懒懒”。
老师在批评他的时候,都在使用是空泛的评价式语气,同学也给他贴上了一张“懒惰”的标贴。一年来他也从未改变,甚至变本加厉地偷懒。这是我的一个学生在校的案例,类似的情景也会出现在家庭里。
作者在书中就“如何恰当赞赏孩子”这个问题,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你可以描述一下你看到的,或者描述你的感受。“描述性的赞赏”是培养自信而又有爱心的孩子的强有力的法宝。虽然作者是以“赞赏”这个角度来阐述自己的观点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同样可以应用到孩子犯错的行为评价。
真正有效地评价,是长者客观地描述孩子当时的行为,是不带以往偏见地描述自己当前的感受。我们只有让孩子明白,父母和其他成人是就事论事的,发自内心地赞赏他们,真诚地指出他们所犯的错误,这样孩子才会接受我们的善意。
总的来说,《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说孩子才肯听》是一本参考性和实用性极强的育儿书籍。在这本薄薄的小书中倾注了两位作者多年的思考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她们帮助我们学会一些新的方法和孩子进行交流;鼓励我们在劳累、愤怒、苦恼、沮丧的时候,仍能把所学到的方法和技巧坚持下去。所以,你在育儿中遇到了沟通障碍时,可以尝试拿起这本书翻一翻,也许可以从中获得一点启示。
最新如何说少年才会听读后感(通用16篇)篇九
暑假里学校为我们准备了很多书,我第一本拿起的是《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看这书,先是被这书名所吸引,而后被文中一些新颖的理论所振奋。此书虽然是写于父母看的,但是教育孩子和教育学生本是同源,也是有很多异曲同工之妙值得借鉴的。
我读书大约都是有些囫囵吞枣,本想借着书的《前言》大概了解一番内容,却不料,《前言》中却毫不避讳地要我们从图片看起,可随意翻看,无需按部就班一页一页地细读。这样的前言恐怕还是第一次遇到。翻开书本,果然,此书最吸引人眼球的果真是一幅幅生动的漫画插图。文章以这样的方式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个案例。脑中不禁暗忖,作者在著书之时一定在想“如何写读者才会被吸引吧”
图片案例确实够引人入胜。当一张张图片翻过眼前,我记住的尽然不是画面,而是图片上那一行行的对白。
错误做法的案例:父母总是按着自己的意愿和想法来和孩子交流,总是期许孩子按着自己的思路去做。可是往往越是这样,预期的目的越达不到。而相反的父母如果认真地听一听孩子的话,感受一下孩子的心情,哪怕只是用“啊,真的,恩,哦,我知道了”简单的语言,孩子却会心的接受了。而且哪怕只是沉默地听着孩子表达一下自己的情绪,孩子自己就一股脑儿的把要说的事都说,甚至把怎么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提出来了。
记得一年级的时候,有个孩子兴奋地跑到我身边问我:老师,你知道我哥哥是干什么的吗?我当时觉得这孩子的问题特奇怪,甚至有些莫名其妙。因为我忙着改作业就应付地回答说:“不知道。”可那孩子还是不依不饶地问着我:“老师你猜猜看。”我便很不耐烦地的说我要改作业很忙,叫他回教室玩去。他很失落地回去了。现在想来。他也许有个很能干的哥哥,想表达一下自己自豪的情绪,并借此和我套套近乎,亲近下。而我却毫无耐心地以老师的威严打发他热情,想起来真是很愧疚!其实我只要稍微的'做一下倾听者,哪怕用几个感叹词“哦,恩,啊”来回应孩子。带给他的感受就很不一样了吧。后来的一段时间里,我发现这个孩子在我的课堂上总不是那么的投入,好像对我的课不怎么感兴趣。举手发言也非常的少,除非点名点到他。也许就是这一次的沟通不畅,让他不再愿意打开心扉了吧。
让孩子会听,让孩子会做,最起码的就是先做到尊重他们,只有尊重他们的内心,孩子才会发自内心地的愿意听,愿意说。
于是我反思,怎样做才是尊重?
尊重的定义很简单,可是尊重的行为很广泛。无论课上,课下,无论在校,在家,与孩子沟通,尊重他们的内心为前提,我想,孩子也会愿意听你的,也会愿意和你说。
最新如何说少年才会听读后感(通用16篇)篇十
读完《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会说》一书后,完全被书中的案例分析、专家支招深深吸引住了。这本书将孩子与父母的错误对话和正确对话进行对比展示,时刻提醒读者反思自己的处理方式,让我受益匪浅。
当孩子的感受被不断否定,他会感到困惑和愤怒。我们应该站在孩子的立场,去理解他们。我们可以参考本书作者给出的几条建议,同时也要记住,孩子所有的感受都是可以被接纳的,但是某些行为则必须受到限制。比如,动手打人。孩子处于极度难过的时候,身体上的发泄可以帮助他们缓解痛苦,比如,大声吼叫,撕纸,扔枕头,最和蔼有效的方式莫过于,给他纸笔让他把愤怒画下来,乱写乱画都可以。
教育是一门学问,你千万不要把孩子当花花草草来养,喜欢叫他怎样就怎样。尊重也是必须的,跟孩子们说话时,请蹲下,和他平视,不要用命令式的,而是要看着他的眼睛说话,同样要求他也看着我们的眼睛;孩子表现好,或者受伤了,不要吝啬我们的拥抱。当老师要爱孩子,作父母要爱子女。常常给孩子一个个亲切的拥抱,一个个浅浅的微笑,一次次循循善诱的开导,一件件小小的.礼物……这会使孩子很自然地感受到爱,也增强了他的信任感。所以说爱心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尊重和得到别人欣赏。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就应该时时、处处、事事在心灵深处坚信孩子能行,孩子最棒!我们还要承认个体差异,允许孩子犯错,允许孩子失败,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总之,要让孩子愿意听,就必须学会如何爱孩子,如何尊重孩子,如何赏识孩子。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这是每一个做父母和做老师的都迫切想解决的问题。我们要能说会听,及时与孩子沟通,消除隔阂,清扫孩子内心的尘埃,帮助孩子营造一片晴朗的天空。
最新如何说少年才会听读后感(通用16篇)篇十一
我花了很长时间读完了这本书,并且仔细的阅读了这本书的每一章,因为平时与孩子相处时,总是有很多的不融洽,所以在工作中也开始试用书中的方法,大都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尤其是在家长态度的改变、讲话方式与讲话语气方面效果最为明显,没想到书中的方法尽会有如此神奇的作用,于是我认真、细致的看完了全书。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自己的感受”,全神贯注地倾听,学会了解、体会并且接受孩子的感受,不要想当然的否定它。如果孩子的感受不断地被否定时,会感到困惑和愤怒。当我们在难过或者受到伤害时,如果有人能真正愿意倾听,认同我内心的伤痛,我会感觉没那么失落,这样才会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和面临的问题。这个过程对我们的孩子也同样适用。如果我们能倾听孩子,与他产生共鸣,那么也能有助于孩子自己解决问题;我们能理解孩子的感受,对孩子来说是很大的帮助。深入到孩子的内心,帮助他们了解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孩子一旦清楚了自己内心的想法,他们就能集中精力来应对出现的问题。有时,我们总会不可避免地去否定孩子的感受,那完全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的结果,我们忽视了一个最基本的事情,就是让孩子自己成长。
作为一个老师,“恰到好处”的语气同样重要。所谓语气“恰到好处”就是说,老师要将商量、鼓励、信任的语气用在最合适的地方。因为即使是同样的话,用不同的语气说,会带来不同的效果。比如,孩子进行美术操作时不认真时,如果老师用质问指责的语气说:“你怎么这么不认真,看看你做的什么呀,真难看”,会让孩子觉得潜台词就是“你怎么这么笨!”被人贴上了“笨”的标签,自信心会受挫。如果换上一种柔和、鼓励的语气:“你虽然没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可是做的也很漂亮,很有想法”,就表示潜台词是“没关系”,只要思考了动手做了就好,这样时间长了,就算是没自信的孩子,慢慢也会信心倍增。
作者围绕“如何说”“怎么听”,从六个章节进行了探讨和实践:
2、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
3、代替惩罚的方法;
4、鼓励孩子自立;
5、恰当地赞赏孩子;
6、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尤为可贵的是作者清晰简洁地提供了一套操作方法,给出了实现这六个方面的31种技巧,以大量的常见场景和问题加以说明,并配有相应的练习,让父母可以把这些技巧烂熟于心,灵活运用,随时应付各种情况。
最新如何说少年才会听读后感(通用16篇)篇十二
对基础差、习惯不良的学生,我会有种怜惜。他们也想学习好、头脑聪明、人见人爱,可是学习上却比别人慢一拍;他们也想及时完成作业,不打架、不惹大人生气,可是总是管不住自己的身体和头脑。病症表现在孩子身上,病根实际在家长身上。想到这些家长,我脑海里浮现最多的就是一张张焦急、无奈、恨铁不成钢的面孔。交流时,往往我还没说几句,家长们就迫不及待的如祥林嫂般唠叨孩子的不是,最后以老师,您使劲打结束。遇到这样的,我就推荐他们读《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一书。
这本书内容非常具体,基本上是生活中的一个个小场景组成的,通过正反两种互动方法的对比,让家长懂得如何做、怎样说才是有效的。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语言说出来,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家长要了解,孩子说一些话时,内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什么样的话会伤害激怒孩子,什么样的话能让孩子有安全感平静下来。例如对于一些爱发脾气的孩子,对家长提到了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四个技巧:
1、全神贯注地倾听。
2、用“哦……”“嗯……”“这样啊……”来回应他们的感受。
3、说出他们的感受。
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用这样的方法孩子会得到安慰与理解,沟通更容易进行。书中有小练习,可以训练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方式等。现实中很多家长教育孩子的时候,会忍不住掺杂发泄的情绪,想到哪,说到哪,自己痛快了再说。与后进生家长交流时,我总是一再强调:回家不要打骂孩子,关心孩子心情,多花些时间帮助孩子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辅导孩子时,一定要控制情绪,如果觉的要发火了,赶紧走出去,缓和情绪。书中多次提到要关注孩子的感受,从孩子的角度去体验他们的感觉,去体验家长用不同态度说的一些话,对孩子心理感受的影响。孩子虽小,但他们是有喜怒哀乐、独立思想、独立人格的人。只有真正地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与他们交流,才能真正做到尊重。
我觉得这本书本质上是一本人际交往的书,其中很多的理念和方法不仅适用于家长与孩子之间,适用于与所有人之间的交流。
最新如何说少年才会听读后感(通用16篇)篇十三
我花了很长时间读完了这本书,并且仔细的阅读了这本书的每一章,因为平时与孩子相处时,总是有很多的不融洽,所以在工作中也开始试用书中的方法,大都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尤其是在家长态度的改变、讲话方式与讲话语气方面效果最为明显,没想到书中的方法尽会有如此神奇的作用,于是我认真、细致的看完了全书。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自己的感受”,全神贯注地倾听,学会了解、体会并且接受孩子的感受,不要想当然的否定它。如果孩子的感受不断地被否定时,会感到困惑和愤怒。当我们在难过或者受到伤害时,如果有人能真正愿意倾听,认同我内心的伤痛,我会感觉没那么失落,这样才会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和面临的问题。这个过程对我们的孩子也同样适用。如果我们能倾听孩子,与他产生共鸣,那么也能有助于孩子自己解决问题;我们能理解孩子的感受,对孩子来说是很大的帮助。深入到孩子的内心,帮助他们了解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孩子一旦清楚了自己内心的想法,他们就能集中精力来应对出现的问题。有时,我们总会不可避免地去否定孩子的感受,那完全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的结果,我们忽视了一个最基本的事情,就是让孩子自己成长。
作为一个老师,“恰到好处”的.语气同样重要。所谓语气“恰到好处”就是说,老师要将商量、鼓励、信任的语气用在最合适的地方。因为即使是同样的话,用不同的语气说,会带来不同的效果。比如,孩子进行美术操作时不认真时,如果老师用质问指责的语气说:“你怎么这么不认真,看看你做的什么呀,真难看”,会让孩子觉得潜台词就是“你怎么这么笨!”被人贴上了“笨”的标签,自信心会受挫。如果换上一种柔和、鼓励的语气:“你虽然没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可是做的也很漂亮,很有想法”,就表示潜台词是“没关系”,只要思考了动手做了就好,这样时间长了,就算是没自信的孩子,慢慢也会信心倍增。
作者围绕“如何说”“怎么听”,从六个章节进行了探讨和实践:
1、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2、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
3、代替惩罚的方法;
4、鼓励孩子自立;
5、恰当地赞赏孩子;
6、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尤为可贵的是作者清晰简洁地提供了一套操作方法,给出了实现这六个方面的31种技巧,以大量的常见场景和问题加以说明,并配有相应的练习,让父母可以把这些技巧烂熟于心,灵活运用,随时应付各种情况。
当我读到第五章恰当地赞赏孩子,深受启发,我们平时赞赏孩子就是“你真棒”,“表扬你”等。书中的技巧我又用到生活当中,幼儿经常在午睡起床后穿反衣裤,当他们穿好衣裤后会问:“老师,我穿的对吗?”他们要是穿对了,我就说:“嗯,穿对了。”但以后还是会有穿反的时候,现在我学会了怎样赞赏他们。当他们问我时,我会说:“宝贝,你穿对了,口袋在前面,abc的标志也在前面,没穿反,拉链拉上了,钮扣也扣好了。”这样他增加了记忆,下次就不再穿反了。像这样的例子,在我的平时工作中经常能遇到,是这本书教会了我怎样更好的和孩子们相处,让我能在行动中看清自己,不断的改进。
最新如何说少年才会听读后感(通用16篇)篇十四
无意间发现了这本书,刚开始买这本书纯粹是因为它的销量排名第一,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看了下去,不得不由衷地说一句:真的很值!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它详细列举了诸多真实事例和生活场景,细心地为成人揭示了与孩子沟通的有效方法,从“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消极情绪”等一系列与孩子沟通的问题开始,一一讲解了与孩子顺畅交流。并且书中,还为读者设计了很多小练习,在边读边思考的过程中再去书中慢慢寻找答案。他也会创设一些问题让读者自己设身处地地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当你遇到了类似的情况,如果你是孩子你会怎么办?来一步步疏导读者的思绪,帮助读者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在“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消极情绪”中,其基本观点是孩子的情绪与其行为有直接的联系,孩子情绪好,自然会通情达理,并且更可能积极学习。而我们大人常常犯的错误是忽略孩子的感受,不倾听孩子的感受,甚至否定孩子的感受。日子久了,父母和孩子的隔阂越来越大,孩子也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难管了!书中还以一些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发生的小场景为主线,通过对比教育的方式呈现给读者,如:
孩子:老师说要取消我们的表演。她真讨厌!
家长:你们彩排了很多次了!你说得对。她就是够讨厌的!
对话结束。
相反,从下面的对话方式中,可以看出:如果接纳孩子的感受,就能让孩子积极地思考问题。
孩子:老师说要取消我们的表演。她真讨厌!
家长:那你一定很失望。你期待了那么长时间!
孩子:是啊,就因为裁判的时候,有几个同学捣乱。那也是他们的错啊!
家长:(安静地听)。
孩子:而且大家都不知道自己该演什么。老师很生气。
家长:原来是这样啊。
孩子:她说如果我们好好演,就再给我们一次机会…我最好还是再复习一次我那部分。
总结:所有年龄段的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都不在乎别人是否同意,需要的只是有人能理解我们正在经历的事情。
当孩子的情绪郁闷时,如果直接问孩子:“你为什么会觉得那样?”有什么错吗?有点孩子能够告诉我们为什么他们惊恐、生气、不开心。但多数情况下,“为什么”只会给他们增加难题。因为这需要他们基于原有的难过心情,分析原因,然后总结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很多时候孩子并不知道他们为什么生气或难过。也有点时候,孩子不敢说出他们的理由,因为他们担心在大人眼里,他们说出的理由不够充分。当孩子难过的时候,我们说“看起来你好像很难过。”对孩子会很有帮助。孩子更容易和一个接纳他们感受到成人沟通,而不是逼着他们作出解释。
诸如此类的例子数不胜数,虽说是一本亲子类的书籍,但对于我们幼儿园教师也十分受益,他能够拉近我们和孩子之间的距离,让我们更加了解孩子,更加亲近孩子。借用书中的一句话“与孩子们生活在一起,将他们养育成人是一个极富挑战性、极易让人筋疲力尽的过程,仅仅有爱心是远远不够的,很多情况下还需要我们充满智慧和耐力。”
最新如何说少年才会听读后感(通用16篇)篇十五
《如何说孩子才肯学》这是一本美国儿童杂志,是一本实用性较强的书,书中列举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沟通技巧,实用的对话场景和令人一目了然的漫画,让老师们和家长们找到了如何面对孩子出现的问题时应采取的方法。这本书让我想起了自己当班主任的遇到的种种困难,当我的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我总会用自己方式来批评孩子,总是陷入了自己处理方法的思维定势当中。
阅读完《如何说孩子才肯学》一书后,发现书中推荐的新方法往往既实用又灵验,让我忍不住立即仿效,我还中书中体会到了跟孩子沟通的重要性和难度。书中介绍了跟孩子沟通的方法,并用简明的漫画表现出来,生动易学。读这本书让我掌握了很多和孩子们沟通的小技巧,班主任工作更加容易开展了。
首先,我们要处理干扰孩子的情绪。我们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并做出恰当的反应。对学生的消极情绪,应该争取说出学生的感受的同时不要随意批评和忠告,而是应该表示理解并接纳。当孩子们的情绪被理解和接纳之后,就会相应地缓和下来,也不再执着于情绪的影响,更容易自己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在此时给出一些建议。
其次,我很赞同“惩罚的隐患与替代惩罚培养自律的方法”。孩子遭受惩罚时,他会暗下决心以后做坏事要小心,而不是要诚实和负责。现在的孩子,个性都特别强,自尊心强,不太服管。对于调皮难管的孩子,教师仍需采用一些“惩罚”的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以免影响到其他的学生。然而,这样不痛不痒的“惩罚”往往起不了什么作用,不能有效地管理学生。
再次,我们就要吸引孩子们和我们合作。我们有必要使用一些技巧来引导孩子或与我们合作,创建和谐的班级环境。当出现问题时,要用客观的语言描述问题,这样可以让孩子们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用提示来帮助孩子们找到他们的问题所在,这样孩子们更愿意改变自己的行为。老师表达自己的感受时不攻击、不取笑,学生更容易倾听,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有必要时可以给学生写字条,他们会感受到老师的尊重和信任,并回报以尊重和信任。还可以用游戏或比赛的方式请孩子们合作,对于低年级的孩子,这种方法非常有效。
最后,我们还要经常表扬孩子,也就是赏识教育。教师要多用赞美的语言去评价学生,这样能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达到鼓励的效果。最明显的例子是我班上有一位叫小艾的学生,他早上总迟到,上课玩东西、搞前后的同学,下课就打同学,拿沙子洒同学,课堂作业老是让老师催和守在旁边才做,家庭作业有时做,有时不做,字写得龙飞凤舞,叫人看不清楚,学习成绩时好时坏。对此,我非常恼火,每当他一犯错误,我就责备他,他一不完成作业,我就留堂;他一打人,我就叫他家长来。可是他不但不改,反而有蔓延的趋势,越发学坏,每天下课就找同学打架,一天一小打,三天一大打,全班同学都被他打遍了。每天我都接到家长的投诉电话,真是让我苦恼不堪,拉他去校长那里也没有用,依然不改。这时,正好学校组织学习周弘老师的“赏识教育”,我决定改变策略,对他宽容和赞美。第二天,他早上来得比昨天早,我立刻在全班面前表扬他;做早操的时候,他认真踏步,我摸摸他的头,竖起大拇指表扬他;由于早上他得到老师的两次表扬,心情愉快,所以他上课非常认真,不搞同学,这时我又在全班面前表扬他上课进步了,让全班给他鼓掌,这一整天,他由“好心情”变成了“好孩子”,没有打过一个人,在他回家的时候,我又表扬他,让他每天坚持下去。看到用宽容和表扬的策略一天就效果显著,我又打电话给他家长表扬他,平时我一打电话都是告状,这次是表扬,他家长听了心情也很高兴。我再接再厉,每天都找一些机会表扬他,他也逐渐从一个不听话的坏孩子变成好孩子,同学们也愿意跟他玩了,期末考试他的语文、数学总分在班上是第一名。
读书是为了“致用”。《如何说孩子才肯学》的实用性是其最突出的特点。我认为,《如何说孩子才肯学》是一本教师必读的书,因此我要推荐给我的同行们,希望我们都能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寻求和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共同为培育人的工作奋斗!
最新如何说少年才会听读后感(通用16篇)篇十六
买了本《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撕开书的包装,我匆匆浏览了一下,于是得出个结论:又是一本大字、多图乱泼鸡汤的打着家庭教育旗号的华而不实的书,还曾感慨为何再版次数如此之多?莫非中国的家长必须受这样的教育?不过用了一个晚上读了之后,这种偏见就一扫而空了。我并未教育过孩子,说亲子沟通也为时过早,但是书里的理论和技巧倒是可以适用于任何的人际交流。
另外,对美国的教育专家也比较佩服,事实上,这种书正适合多图。前面几章分别给出了一些家庭中常见对话的图示,有几种选项供读者选择。在读书这种氛围中,你可能会思考许久选择正确的答案――所谓的“正确”就是“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但是事实上在日常交流中,人的思维往往不会有过多的时间去思考,你很有可能会选择那些让“孩子不听孩子不说’的答案。我试着进入画中的场景,多数还是会选择一些对方拒绝沟通的答案,因为可能真的在固有的思维范畴里,比如,孩子说:我不喜欢蜘蛛。可以替代为任何人,当某某说我不喜欢某某的时候,你可能下意识会说:为什么?然后接下来会阐述你的观点。在书里的答案是:哦。这个答案即便是要停下来思考,得出这个答案也要好久。这里就涉及了一个倾听的艺术。很多人在面对陈述的语境的时候却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那么对方就会索然无味,也许对于孩子更是如此。他说不喜欢蜘蛛,只是表达不喜欢而已,一个”哦“也仅仅表达知晓,却没有是非评判的意味,或许这就是最好的沟通。同理,”呵呵“什么的也是不错的,虽然这是网络沟通中断的信号标志,有时候想想这些话语的因缘倒也挺有意思。
虽然如此,坚持下去真的很难,因为沟通是即时是而且太迅速了,很多时候人是反应不过来的。要让我们相信一本书改善了亲子或者是身边的一些关系是很难的,我觉得这本书最终要的是提供了一个方向,一个方法,一些可以参考的场景,只有当我们真的进入情境中设身处地的为沟通的另一方考虑了,进入了自己的潜意识,这样的良性沟通的桥梁才能最终搭建。作者说,对此她只能送上温暖的祝福,这是很温馨的,因为她终究知道教育类书籍的局限,而且也明白,这些并不容易做到,想要对方”听和说“我们都需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