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因数和倍数说课稿苏教版范文(24篇)

时间:2025-01-23 作者:纸韵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案模板是教师进行教学计划的依据和指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模板范文,供教师们在备课过程中参考和借鉴。

实用因数和倍数说课稿苏教版范文(24篇)篇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们团队所执教的是《因数和倍数》。

一、说教材:

《因数和倍数》是小学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也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部分最重要的知识之一。《因数和倍数》的学习,是在初步认识自然数的基础上,探究其性质。其中涉及到的内容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相当抽象。在这一内容的编排上与以往教材不同,没有数学化的语言给“整除”下定义,而是在本课时通过乘法算式借助整除的模式na=b直接给出因数与位数的概念。这节课是因数与倍数的概念的引入,为本单元最后的内容,以及第四单元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提供了必须且重要的铺垫。

根据教材所处的`地位和前后关系,确定了以下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掌握因数倍数的概念,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因数与倍数的方法。

情感,价值目标:

培养学生合作、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体会教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找出一个数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缺少主动性,一部分学生怕困难,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考虑问题也不够全面。在本堂课的教学中,主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性,体验成功的乐趣,通过学生的亲自探索和合作交流,来达到学习知识,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感受数学中的奥妙。

三、教法与学法指导。

当今社会,人类的语言离不开素质教育,而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本”课堂教学要围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出发,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一定的基础。本节课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心理特征来进行教学策略和方法的设计。

1、遵循学生主体,老师主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线的理念,利用学生对乘法的运算理解概念。

2、小组合作讨论法。以学生讨论,交流,互相评价,促成学生对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进行优化处理,提升。巩固学生方法表达的完整性,有效性,避免学生只掌握方法的理解,而不能全面的正确的表达。

四,教学过程。

1、揭示主题。

老师直接揭示主题,大胆创新,打破了传统的为了导入而导入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提供了开放的空间。

2、合作交流,理解因数,倍数的概念及其意义。

教师出示前置性作业,小组内交流,汇报学习成果,教师适时点拨,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也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交流中培养了合作学习的意识,对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它们之间的联系也有了更好的理解。

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是本节课中技能目标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独立的列举一个数的因数,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得出。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真正地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通过引导,使学生加深理解,化解难点。

4、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归纳寻找共性,找出不同,得出一个数的因数,使学生学会有序思考,从而形成基本技能与方法,做到即关注了过程,又关注了结果。教师的教学水到渠成,学生的学习则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引导学生置疑,集体交流,化解疑问。

便于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更好的消化理解。

五、练习。

练习题设计形式多样,有梯度。既注重基础,又有所提高,从而真正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实用因数和倍数说课稿苏教版范文(24篇)篇二

《倍数和因数》是小学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2单元的内容,也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部分最重要的知识之一。《因数和倍数》的学习,是在初步认识自然数的基础上,探究其性质,其中涉及到的内容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相当抽象。在这一内容的编排上与以往的教材有所不同,没有数学化的语言给“整除”下定义,而是在本课时通过乘法算式借助整除的模型na=b直接给出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在地位上,这节课是因数、倍数的概念引入,为本单元后面的内容、以及第四单元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提供了必需且重要铺垫。(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略)。

二、说学情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五年级下册的内容,但采取借班上课的形式,选取了四年级的学生。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已经分段认识了亿以内的整数,基本完成了整数四则运算的学习(本学期刚学完)。但学生由于年龄的关系和个人思维发展的不同,在抽象能力和语言表达和思考的全面性方面需要老师的进一步引导。但由于本课是由乘法引入,且减少了以前老教材关于“整除”等繁杂概念,大大简化了叙述和记忆的过程,预期学生是可以理解并掌握的。

三、说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在设计理念上,本人总结四点特点,而这四个特点也刚好在我教学的四个环节中生成:

第一,从生活切入,实现数形结合,完成概念的有意义建构。

数论的内容,如果从数字本身出发进行研究,对小学生来说就抽象了些。本节课,教师以解决问题“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哪几种拼法?”为引子,让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概念,避开了抽象,有利于帮助学生完成有意义的建构。同时,在解决问题时,学生思考“哪几种拼法”时,教师给出了不同的.建议,可以想象,也可以在本子上画一画,这样既符合不同的学生思维发展有不同,老师有针对的引导,其次,使数与形有机地结合,这样,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仅是数字上的认识,而且能与操作活动与图形描述联系起来。学生经历了“先形后数”的过程,也就是知识抽象的过程。

第二,抓住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促使学生学会有序思考,从而形成基本的技能与方法。

能列举一个数的因数,是本节课技能目标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教学活动中,教师牢牢的抓住了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立的列举一个数的因数,在集体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的追问“用什么方法找的?”,让学生充分露个性化的思考方法,教师点拨出学生思维中各自的优势:一对一对的找;从“1”开始有序的找,再通过有效分析,取得学生整体的认同。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立思考——集体交流——互相讨论过程中,学习有序思考,从而形成基本技能与方法,做到即关注了过程,又关注了结果。

第三,充分借助生成的素材,实现有效的合作探索,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归纳寻找共性。

一个数的因数的特征,单凭记忆也不难接受,为防止学生进行“机械学习”,教师提出问题“任意一个自然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观察6、11、16和24的因数,思考: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教师在研究方法方面给学生提供了引导,学生的思维有了明确的指向,便于通过探索发现规律。

第四,重视数学意义的渗透与拓展,力求用数学的本质吸引学生,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持续发展。

数学教学,要树立为学生的继续学习、终身发展服务的意识,不能关注短效、急功近利。本节课的设计,教师就注意到了学生的学习后劲。如在备课之初,在是否需要完美数的介绍这一抉择上,教师反复考虑:由于一节课的时间有限,为表达因数与倍数的整体关系,很多老师在设计内容时,都在一个课时就将求因数和求倍数的方法全部包含。但最终本人选择舍去求倍数,把它放在了后面的课时学习,将完美数的介绍以及小故事纳入本节课的教学,虽然此内容和现行学习任务之间的关系都不大,但却是学生继续学习数学所需要的,因为只有有了文化的气息,数学才变得有了灵魂,让学生感觉数学的厚重、数学的魅力,才能让学生透过枯燥,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习数学的持久动力。

四、说教学效果。

上完课后,一些老师认为有部分学生并掌握到教学目标里的知识技能目标,未掌握到有效的方法,学生思维水平与表达方式有限,把这个内容拿来在四年级上并不合适。首先,本人认为,教师这节课的引导是有不足的,教学目标并未很好的实施。本人也曾经看过有大量名师找了四年级甚至三年级的学生上过这节课。从理论上说,只要基本能完成整数乘除法的学习的学生都可以进行这部分的学习。当然,放在每个年即上出现的效果理应都会有不同。同样,这节课四年级的学生有着他们自己的思维水平,由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有限,出现一些思维的无序是非常合理的,作为老师不能太关注短效,不能太急功近利。然而,究竟是否该放在四年即上,如果可以上,究竟怎样把握教法与学法的度,各家之谈,本人仅是做了一次不成熟的尝试,只希望抛砖引玉,老师们可以给出更多的意见,作为一次有意义的谈论.

实用因数和倍数说课稿苏教版范文(24篇)篇三

《倍数和因数》是小学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2单元的内容,也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部分重要的知识之一。《因数和倍数》的学习,是在初步认识自然数的基础上,探究其性质,其中涉及到的内容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相当抽象。在这一内容的编排上与以往的教材有所不同,没有数学化的语言给“整除”下定义,而是在本课时通过乘法算式借助整除的模型na=b直接给出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在地位上,这节课是因数、倍数的概念引入,为本单元后面的内容、以及第四单元的大公因数、小公倍数提供了需需且重要铺垫。(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略)。

二、说学情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五年级下册的内容,但采取借班上课的形式,选取了四年级的学生。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已经分段认识了亿以内的整数,基本完成了整数四则运算的学习(本学期刚学完)。但学生由于年龄的关系和个人思维发展的不同,在抽象能力和语言表达和思考的全面性方面需要老师的进一步引导。但由于本课是由乘法引入,且减少了以前老教材关于“整除”等繁杂概念,大大简化了叙述和记忆的过程,预期学生是可以理解并掌握的。

三、说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在设计理念上,本人总结四点特点,而这四个特点也。

刚好在我教学的四个环节中生成:

第一,从生活切入,实现数形结合,完成概念的有意义建构。

数论的内容,如果从数字本身出发进行研究,对小学生来说就抽象了些。本节课,教师以解决问题“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哪几种拼法?”为引子,让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概念,避开了抽象,有利于帮助学生完成有意义的建构。同时,在解决问题时,学生思考“哪几种拼法”时,教师给出了不同的建议,可以想象,也可以在本子上画一画,这样既符合不同的学生思维发展有不同,老师有针对的引导,其次,使数与形有机地结合,这样,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仅是数字上的认识,而且能与操作活动与图形描述联系起来。学生经历了“先形后数”的过程,也就是知识抽象的过程。

第二,抓住学生思维的“近发展区”,促使学生学会有序思考,从而形成基本的技能与方法。

能列举一个数的因数,是本节课技能目标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教学活动中,教师牢牢的抓住了学生思维的“近发展区”,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独立的列举一个数的因数,在集体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的追问“用什么方法找的?”,让学生充分暴露个性化的思考方法,教师点拨出学生思维中各自的优势:一对一对的找;从“1”开始有序的找,再通过有效分析,取得学生整体的认同。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独立思考——集体交流——互相讨论过程中,学习有序思考,从而形成基本技能与方法,做到即关注了过程,又关注了结果。

实用因数和倍数说课稿苏教版范文(24篇)篇四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办法,开展有条理思考。

2、通过练习,使学生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办法。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办法,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教学具准备: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师:今日我们继续完成一些公因数、公倍数的有关练习。

二、基本练习。

1、写出36和24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是多少?

2、写出100以内10和6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是多少?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汇报交流。

分别让学生说说自己是用什么办法找出的?

三、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12题。

问题:谁能说说什么数是两个数的公倍数?两个数的公因数指什么?

学生在书上完成后汇报办法。

问题:你是怎样找到24和16的公因数的?

你是怎样找到2和5的公倍数的?

学生可能用不一样的办法。

24和16的公因数有1、2、4、8;

2和5的公倍数有10、20、30……。

2、完成第13和14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办法。

问题: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办法有什么相同和不一样?

什么情况下可以直接写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什么情况下可以直接写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指导完成思考题。

(1)小组讨论办法。

(2)教师指导解法。

四、阅读与自学“你知道吗?”[11]。

五、课堂总结。

大家在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这一单元时,首先要明白公倍数和公因数的意思,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思,其次要掌握找公倍数、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最大公因数的办法,才能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实用因数和倍数说课稿苏教版范文(24篇)篇五

(1)教材的地位和前后关系: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百以内、千以内、万以内、亿以内以及一些整亿的数。但这只是对数字的浅在认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运算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

情感、价值目标:

让学生初步意识到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非零自然数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体会教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3)教学重点:

(4)教学难点:

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二、谈设计理念。

首先从学生的操作入手,由浅入深,利用学生对乘法运算以及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关系的已有认识,在操作中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其次以学生讨论、交流、相互评价,促成学生对找一个数的倍数、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进行优化处理,提升、巩固学生方法表达的完整性、有效性,避免学生只掌握了方法的.理解,而不能全面的正确的表达。

三、谈教学过程:

(1)合作交流、揭示主题。

用12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进行不同的摆法展示,为了避免简单的操作,引导学生通过算式来想他是怎么摆的。组织交流,引出算式与概念鉴定。

(2)教学概念、正反促成。

利用横里读、竖里读,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知识概念,并及时出示整个前提:是在不含0的自然数,让学生自己举例,示范说、相互说,最后以教师举学生不容易想到了例子:4×4=16,18÷6=3,促成学生不仅从乘法的角度去思考,而且也可以从除法的角度进行,也为后面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做好伏笔。

(3)设疑,置疑,激发学生的反思力度。

在教学找一个数的倍数时,“才说到12、18是3的倍数(板书:3的倍数),3的倍数是不是只有12、18这两个数呢?”组织交流:3的倍数有哪些呢?同学互评,交流形成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形成了知识的整体性教学,加大了探索的力度,提高了思维的难度,“分钟内你们写完了吗?如果再给半分钟呢?为什么?”

“教学找一个数的因数”以谈话导入,形成知识相互的联系与区别,

“谈话:必须说清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所以6可能是某些数的倍数,也可能是某些数的因数,那我们就来找一个数的因数。你能找出36所有的因数吗?”

(5)讨论互评,自主学习。

放手让学生学习找一个数的因数,从无序到有序,从自寻到互学,请学生板书,

学生评价,“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到一个数的因数,可以介绍给大家吗?还有其他方法吗?”

1×36=36。

36÷1=36。

2×18=36。

36÷2=18。

3×12=36。

36÷3=12。

4×9=363。

6÷4=9。

6×6=36。

36÷6=6。

(6)自主不失指导,掌握不失总结。

如:提问:5为什么不是36的因数?(因为36÷5不能整除,有余数)。

小结:不能被这个数整除的数就不是这个数的因数。

小结:我们即可以从乘法算式,也可以从除法算式找到一个数的因数。

提问:那对于一个数的因数从36的因数、15的因数这两个例子又有什么发现?

总结:对于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它们是不同的,但通过乘法算式、除法算式又是相互依存的、相互联系的。

四、教学板书。

实用因数和倍数说课稿苏教版范文(24篇)篇六

教学过程:

一、认识倍数和因数。

生:1×12。

师:猜猜看,他每排摆了几个,摆了几排?

生:12个,摆了一排。

生:三四十二。

生齐:2×6。

师:张老师来猜测一下同学们脑子里怎么想的,有同学可能想每排摆6个,摆2排。也有同学可能想每排摆2个,摆6排。(屏幕显示摆法)同样第二种摆法也可以省。

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每排能摆5个吗?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能摆3种不同的乘法算式,千万别小看这些乘法算式,今天我们研究的内容就在这里。咱们就以第一道乘法算式为例,3×4=12,数学上把3是12的因数,以往我们把他叫约数,现在叫因数,3是12的因数,那4(也是12的因数,)倒过来12是3的倍数,12(也是4的倍数)。同学们很有迁移的能力,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因数和倍数。

师:这儿还有两道乘法算式,先自己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行不行?

师:谁先来?

生说略。

师:刚才在听的时候发现1×12说因数和倍数时有两句特别拗口,是哪两句啊?

生:12是12的因数,12是12的倍数。

生:自然数。

师:而且谁得除外。

生:0。

师:好了,刚才我们已经初步研究了因数和倍数,屏幕显示:试一试:你能从中选两个数,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因数和倍数?行不行?先自己试一试。

3、5、18、20、36。

生说略。

生1:3、18。

师:还有谁?

生2:36。

师:3、18、36都是36的因数,只有这3个吗?

生1:1。

生2:4。

生3:6。

师:其实要找出36的一个因数并不难,难就难在你有没有能力把36的所有因数全部找出来?能不能?张老师作一下详细说明,因为这个问题有点难度,你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同桌完成,下面你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可以合作,也可以单干,想一想怎么不遗漏,注意了,当你找出了36的所有因数,别忘了填在作业纸上,如果能把怎么找到的方法写在下面更好。

学生填写时师巡视搜集作业。

师:张老师找到了3份不同的作业,大家仔细观察这三份作业,可有意思了。我把他命名为a、b、c师板书。

a:2、4、13、12、18、36。

b:1、2、4、3、6、9、12、18、36。

c:1、36、2、18、3、12、4、9、6。

师:关于a这种方法你有什么话要说?(学生纷纷举手)能不能从正面的角度说一说,这个同学找出的因数有没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学生沉默)一点都没有我们值得肯定的地方吗?你先来。

生1:都对的。

师:有没有道理?看来要找一个人的优点挺困难的。

生2:写全了。

生大声说:没有!

生:没有写全,少了3、6、9。

生:36÷4,只写了4,没写9。

师:他的意思是说用除法来做的话,找一个数的因数,一个个找,还是两个两个找?

生齐:两个两个找。

生2:先把1写在头,36写在尾,然后再把2写中间,这样依次写下去,这样比较美观。

师:张老师提炼出两个字:“顺序”,好象还不仅仅是因为粗心的问题,没有按照一定的顺序。

师:第二个同学有没有找全,有没有更好的建议送给他。

生:他应该把4、3调换一下。

师:你想提出抗议吗?你们觉得有顺序吗?(有)你自己来说?

生:他们那样还要头对尾头对尾的,像这样直接就可以写了。

师:有没有听明白,也是同样一对一对出现的。

生:大小没有排,b大小排完后从小到大很舒服。

师:你看你那个舒服吗?

生:舒服。

师:正是因为你的质疑,他把方法说了出来。他用了什么?

生:乘法口诀。

师:非常感谢同学们给出的发言,正是你们的发言让我们感受到了如何寻找一个数的因数,有没有问题。

生1:找到开始重复就不找了。

生2:我认为应该找到比较接近如5、6,7、8找到比较接近就可以了。

师:体会体会1、学生:36、2、学生:18、3、12、4、9、6这两个因数在不断接近,接近到相差无几。

生:

生:直接找更大数的所有的因数,这个同学很厉害,已经在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在找一个因数的个数了。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有办法了吗?有没有方法不遗漏。试一个。20。

生齐:1、2、4、5、10、20。

再试一个:15,写在练习纸上。学生汇报。

师:寻找一个数掌握的不错,这节课还要研究倍数呢。会找一书的倍数吗?找一个小一点的,3的倍数,谁来找一个。

生:21、300。

师:你能把3的倍数全部写下来吗?

生:不能。太多太多了。

师:那怎么办?写不完可以用省略号表示。试试看。

学生练习纸上完成,汇报。

师:同学们虽然找的答案差不多,但脑子里的方法各不相同。我想听听你是怎样找的?

生1:3×1、3×2。

师:能理解吗?

生1:3+3=6、6+3=9。

师:有理吗?不要小看加3了,当到数大的时候也比较方便。

生:略。

师:寻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掌握了吗?试一试。7的倍数。

学生练习纸上完成:50以内7的倍数。

师:谁来说说这一次你找了哪几个?

生:7、14、21、28。

师:为什么不加省略号?

生:因为给了一个限制。

师:任何自然数的倍数是无限的。会寻找一个数的因数吗?

生:略。

三、感受倍数和因数的神奇奥秘。

生1:27。

生2:36。

师:把你知道的两位数跟同桌说一说。

学生同桌说,师:如果把你们说的两位数按一定顺序排出来,就得到了这样的一排数,是这样吗?屏幕展示:

18、27、36、45、54、63、72、81。

仔细观察9颗珠子拨的两位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9的倍数。

师:9颗珠子拨的两位数都是9的倍数,8颗珠子拨的两位数都是(8的倍数)。

师:发现了什么?9颗珠子拨的两位数都是9的倍数,8颗珠子拨的两位数(不一定都是8的倍数),7颗珠子、6颗珠子呢?其实这里的学问没有同学想的那么简单,张老师给大家布置一个小任务,自己在草稿本上画一画珠子,看看6颗5颗4颗拨出的两位数到底和珠子的个数有什么关系?这里蕴藏着非常丰富的规律,等待着同学们去发现。其实不仅在计数器上找到一些有趣的规律。

生1:1。

生2:99。

师:还有谁要发表的?

生3:9。

师问生2:为什么认为99的因数最多?

生:9是最大的。

师:张老师公布一下答案:60。

师:可以一起找一找。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比99多多了。是不是数越大,因数就越多。你们知道一小时有多少分?(60分),一分=60秒,这里的60和刚才的60有关系吗?这里的60就和100以内的因数有关系,你们相信吗?特意给大家带来一本书。书的名字叫《数字王国》,学生读有关资料。

师:相信了吧,其实张老师一开始也是特别不相信,咱们历法上面的。

生:1、2、3、6。

学生试这四个数。

师:写出所有的因数,然后把自己给去掉。

生:好奇心。

师:数学家们能透过枯燥的数学本身看到里面的东西,就像我们今天这堂课一样,透过数字蕴藏着大量丰富的规律。高斯曾经说过的把数学比作科学的皇后,数论是数学皇后头顶上的皇冠,我们研究的只是数论中的最最基本的一些小常识,换句话说这堂课我们没有摘取数学皇后头顶上的皇冠,我们摘取的只是皇冠上一小粒一小粒的珠子。

实用因数和倍数说课稿苏教版范文(24篇)篇七

【说教材】。

《倍数和因数》是小学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2单元的内容,也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部分最重要的知识之一。《因数和倍数》的学习,是在初步认识整数的基础上,探究其性质,其中涉及到的内容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相当抽象。在这一内容的编排上与以往的教材有所不同,没有数学化的语言给“整除”下定义,而是在本课时通过乘法算式借助整除的模型na=b直接给出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在地位上,这节课是因数、倍数的概念引入,为本单元后面的内容、以及第四单元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提供了必需且重要铺垫。

【说学情】。

这是一节概念课,对于学生而言可能比较抽象和枯燥。学生由于年龄的关系和个人思维发展的不同,在抽象能力和语言表达和思考的全面性方面需要老师的进一步引导。但由于本课是由乘法引入,且减少了以前老教材关于“整除”等繁杂概念,大大简化了叙述和记忆的过程,预期学生是可以理解并掌握的。

【教学目标】。

1、动手操作,感受并认识因数和倍数,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因数、倍数的意义,知道因数、倍数两者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2、使学生学会用因数、倍数描述两个整数之间的关系。掌握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渗透有序思考的方法。

3、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

【教学重点】。

1、建立因数、倍数的概念,并让学生理解、掌握。

2、学会有序的找出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因数、倍数的相互依存关系。

2、使学生理解以前学习的乘法算式中的“因数”和这里的“因数”的不同,过去学习的“倍”的概念和这里的“倍数”的不同。

【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课开始之前,与学生交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关系、父子关系等人与人的各种关系渗透相互依存的关系,为下面的学习作铺垫)。

(一)动手操作、抽象出3道乘法算式。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

师:下面我们就做一个摆一摆的小游戏。每个小组的信封里有12个小正方形,用上所有的小正方形你能把它们摆成一个长方形吗?开始。

生:……。

师:谁能用一道乘法算式表示出你的摆法?

生:2×6=12(点击课件)【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点击相应的课件】。

师:你是怎么摆的?

生:……。

师:是这样吗?(点击课件出现2行6列的图形)。

师:当然也可能是一行摆(2个),摆了(6行)。

师:(点击课件)第二种摆法我们只要把它一旋转就跟第一种怎么样?

生:一样。

师:他们算一种摆法,我们可以省略。

师:还有别的摆法吗?

生:……。

师:谁来猜猜他是怎么摆的?

生:……。

师:还有其它摆法吗?

生:……。

师:大家一起用手比划一下,是怎么摆的?

师:还有吗?

生:……。

师:每行摆5个行吗?

生:……。

(设计意图:通过摆,使学生在学习数学概念时,避开概念的抽象性,有利于帮助学生完成有意义的建构。除此之外,使数与形有机地结合,这样,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仅是数字上的认识,而且能与操作活动与图形描述联系起来。学生经历了“先形后数”的过程,也就是知识抽象的过程。)。

师:那大家再来看看这三道乘法算式中的数,都是一些什么数?

生:整数(板书:整数)。

师: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因数和倍数”就是在整数的范围内研究的,一般不包括0。(板书:因数和倍数)。

师:看到课题,你想知道它的哪些知识呢?

生:……。

(设计意图:从学生本身出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有助于学生更有目标的参与数学活动。)。

师:以2×6=12为例,先请同学们自学大屏幕中的知识,看看从中你知道什么?

在自学完后设计了4个小过程:

1、师:通过自学,你知道了什么?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这里,边说边指着数,让学生视觉与听觉相结合)。

3、(点击课件,文字消失)同位之间互相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

4、再指名让学生根据算式2×6=12,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强化学生对于因数、倍数的理解。

接下来:

生:……。

师:谁能出道这样的乘法算式,让大家再来说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生:......

师:看这道算式中有没有因数倍数关系?你怎样想的?

30÷5=6。

师:谁来说说?

生:……。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

师:再来一个15÷5=3。

师:在乘法算式、除法算式里两个数之间都有因数、倍数的关系,那在。

4和20中,()是()的因数,()是()的倍数。

师:你是怎么想的?

师:这个呢?谁来说?

28和7。

(设计意图:从乘法算式到除法算式再到两个整数之间,慢慢渗透,最终让学生体会什么是因数,什么是倍数这个抽象的概念。)。

师:再来说说这两个。

8和24。

8和2。

生:……。

师:你有什么发现?(此时课件中的两个8变红)。

生:……。

(设计意图:课件中的8变红,突出8,在同中求异,从而更加深入理解因数与倍数是两个整数之间的关系,同样一个数,在和不同数的组合中它的意义也是不同的。)。

生:……。

师:这是你的想法,谁还想说?

生:……。

师:也就是8一会儿因数,一会儿倍数,与谁有关?

生:……。

得出因数与倍数指的是两个整数之间相互依存的一种关系。

师:那今天我们学习的因数和乘法算式中的因数一样吗?

生:……。

(设计意图:让学生与已有的经验形成认知冲突,区分乘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中的“因数”和今天学的“因数”的不同,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师:再来一个8和8,谁来说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师:因数、倍数是在什么数范围内研究的?(同时大屏幕呈现刚才所有的式子)。

生:……。

师:就是在整数范围内研究(一般不包括0)。

师:判断2.4和43和2有无因数倍数关系?

(设计意图:让学生注意区分“倍数”与前面学过的“倍”的不同,体会“倍”的概念比“倍数”的概念要广,在比较中加深概念的理解。)。

三、探寻找因数的方法。

师:试一试,你能从中选两个数,说说谁是谁的因数吗?

2,3,5,9,18。

生:……。

师:有没有好的方法,把18的因数一个不漏的全部找到?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完成一号作业纸,需要借助算式的把算式写在下面,开始。

生:……。

学生汇报完教师小结:

师:也就是从1开始,一对对的找。找到了1,也就找到了18,1后面是2,找找到了2,也就找到了9,依次往下。

师:为什么不试4?

生:……。

接下来呈现写法(两头写)并用课件展示也可用集合圈的方式来表示一个数的因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独立思考——集体交流——互相讨论过程中,学习有序思考,从而形成基本技能与方法,做到即关注了过程,又关注了结果。)。

师:来操练一下,做2个对口令的游戏。

师:再来练几个,完成2号作业纸。

11的因数有:

16的因数有:

1的因数有:

学生汇报。

师:(课件呈现所有数的因数)观察这几个数的因数,你有什么发现?

生:……。

(课件出示发现)。

师:口头出题17的因数最小最大。

100的因数最小最大。

100000的因数最小最大。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思考:有什么发现?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规律。)。

四、练习。

五、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自己本节课进行知识的梳理,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内化知识)。

六、拓展。

完美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觉数学的厚重、数学的魅力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习数学的持久动力。)。

七、课后检测。

【设计理念】。

第一,从生活切入,实现数形结合,完成概念的有意义建构。

数论的内容,如果从数字本身出发进行研究,对小学生来说就抽象了些。本节课,教师以解决问题“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哪几种拼法?”为引子,让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概念,避开了抽象,有利于帮助学生完成有意义的建构。除此之外,使数与形有机地结合,这样,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仅是数字上的认识,而且能与操作活动与图形描述联系起来。学生经历了“先形后数”的过程,也就是知识抽象的过程。

第二,抓住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促使学生学会有序思考,从而形成基本的技能与方法。

在找一个数的因数环节,教师适时的追问“用什么方法找的?”,让学生充分暴露个性化的思考方法,教师点拨出学生思维中各自的优势:一对一对的找;从“1”开始有序的找,再通过有效分析,取得学生整体的认同。让学生在独立思考——集体交流——互相讨论过程中,学习有序思考,从而形成基本技能与方法,做到即关注了过程,又关注了结果。

第三,充分借助生成的素材,实现有效的合作探索,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归纳寻找共性。

一个数的因数的特征,单凭记忆也不难接受,为防止学生进行“机械学习”,让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思考:有什么发现?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规律。

第四,重视数学意义的渗透与拓展,力求用数学的本质吸引学生,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持续发展。

将完美数的介绍纳入本节课的教学,虽然此内容和现行学习任务之间的关系都不大,但却是学生继续学习数学所需要的,因为只有有了文化的气息,数学才变得有了灵魂,让学生感觉数学的厚重、数学的魅力,才能让学生透过枯燥,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习数学的持久动力。

除此之外,本节课还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产生认知冲突,比较原来学的“因数”、“倍”与今天学的“因数”和“倍数”有什么不同,在比较中提炼深化,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

实用因数和倍数说课稿苏教版范文(24篇)篇八

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缺少主动性,一部分学生怕困难,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考虑问题也不够全面。在本单元的教学中,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性,体验成功的乐趣,通过学生的亲自探索和合作交流,来达到学习知识,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感受数学中的奥妙。

二、教材分析。

《倍数和因数》是冀教版第五单元的内容,也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部分的最重要知识之一,在四年级教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亿以内的数,已经掌握整数加减乘除四则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这一单元更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运算奠定基础,可以说这一单元对以后的数学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一单元主要包括了五个课时。第一课时,自然数。第二课时倍数,第三课时2.5的倍数的特征,第四课时3的倍数的特征,第五课时认识因数、质数、合数,第六课时,分解质因数。第七课时,综合练习。

在对整数和自然数的认识中,概念较多,而且容易混淆,难以理解和掌握,本套教材在整数概念的认识和相关计算的编排上,采取与相关知识整合、分散编排的方式,降低学习的难度,增强知识的应用性。

三、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并能进行判断。

2.了解倍数的含义,在1~100的自然树中,能找出1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3.5的倍数。

3.了解乘数也叫因数,在1~100的自然树中,能找出一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会分解质因数。

4.在观察、探索、猜想、验证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5.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中;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探索数学问题的良好品质。

四、重点。

1、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2、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3、寻找2.3.5的倍数的特征。

5、区分质数和合数。

6、分解质因数。

五、说教法、说学法。

1.在第一课时自然数这一课时,有两个知识点,认识自然数,认识奇数和偶数。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立足于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思维,决定采用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启发引导法,观察发现法以及直接讲授法来指导学生学习新知,培养学生学习的数学的兴趣。

2.在第二课时《倍数》这一课时,有两个知识点,认识倍数是基础,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是重点,也是难点。我会创设情景,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置来启发学生思考,在思考中体会数学概念形成过程中所蕴涵的数学方法,使之获得内心感受。

3.在第三、四课时《2、3、5的倍数的特征》这两个课时,这两个课时都是找规律。我会通过启发诱导、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学习新知。

4.在第五课时《认识因数、质数、合数》这一课时,我会利用故事激趣,设疑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哥德巴赫猜想”这个故事,引入质数、合数的概念,举例讲授质数、合数的概念,通过练习让学习加深理解。然后会让学生合作探究找一个因数的方法。从而导入这节课的教学活动。

5.在第六课时《分解质因数》这一课时,通过复习因数质数、合数导入新知,然后在合作、交流、讨论中探究新知,最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来探究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实用因数和倍数说课稿苏教版范文(24篇)篇九

第6课时。

[教学内容]数的奇偶性。

[教学目标]。

1、尝试用“列表”“画示意图”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2、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的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尝试用“列表”“画示意图”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2、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的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活动1:利用数的奇偶性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利用解决问题的策略发现规律,教师适当进行“列表”“画示意图”等解决问题策略的指导。

试一试:

本题是让学生应用上述活动中解决问题的策略尝试自己解决问题,最后的结果是:翻动10次,杯口朝上;翻动19次,杯口朝下。解决问题后,让学生以“硬币”为题材,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还可以开展游戏活动。

活动2:探索奇数、偶数相加的规律。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奇数=奇数。

[板书设计]。

数的奇偶性。

例子:结论:

12+34=48偶数+偶数=偶数。

11+37=48奇数+奇数=偶数。

12+11=23奇数+偶数=奇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实用因数和倍数说课稿苏教版范文(24篇)篇十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分阶段认识了百以内、千以内、万以内、亿以内以及一些整亿的数。较为系统地掌握了十进制计数法,同时也基本完成了整数四则运算的学习。但这只是对数字的浅在认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运算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一)知识、技能目标:

1、使学生结合整数乘、除法运算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能在1到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10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因数。

2、使学生在认识倍数和因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倍数或者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

(二)情感、价值目标:

让学生初步意识到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非零自然数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体会教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与方法。

教学难点是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本班多数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缺少主动性,目的性。一部分学生怕困难,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考虑问题也不够全面。在本堂课的教学中,主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性,体验成功的乐趣,通过学生的亲自探索和体验来达到学习知识,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感受数学中的奥妙,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法与学法指导。

当今社会、人类的发展离不开素质教育,而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本”,课堂教学要围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出发,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一定的基础。本节课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心理特征来进行教学策略和方法的设计。

1、遵循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组织),学生操作、探究为主线的理念,首先从学生的操作入手,由浅入深,利用学生对乘法运算以及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关系的已有认识,在操作中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2、小组合作讨论法。以学生讨论、交流、相互评价,促成学生对找一个数的倍数、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进行优化处理,提升、巩固学生方法表达的完整性、有效性,避免学生只掌握了方法的理解,而不能全面的正确的表达。

3、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根据学生的兴趣,认知规律,自己采取用教材,而不搬教材的教学设计。

四、教学过程:

(一)合作交流,认识倍数和因数。

1、动手操作。

出示操作要求: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几种不同的拼法?观察拼成的长方形,每排摆了几个?摆了几排?用乘法算式把各种摆法表示出来。

2、提问:你表示的乘法算式是怎样的?猜猜他可能是怎么摆的?

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板书出乘法算式,电脑演示相应的图形。

板书:12times;1=126times;2=124times;3=12。

(设计意图:从摆小正方形入手,提出“每排摆了几个?”“摆了几排?”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用乘法算式把摆法表示出来,再让学生猜一猜“可能是怎么摆的”。用12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进行不同的摆法展示,为了避免简单的操作,引导学生通过算式来想他是怎么摆的。组织交流,引出算式与概念鉴定。学生充分经历了“由形到数、再由数到形”的过程,既为倍数和因数概念的提出积累了素材,又初步感知倍数和因数的关系,为正确理解概念提供了帮助。)。

“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

3是12的因数,4也是12的因数。”(边说边在屏幕上显示)。

指名像老师一样说一说。

一起横着读一读,再竖着读一读,你读懂了些什么?

师:如果我说“4是因数,12是倍数,行吗?”

明确:倍数和因数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所以不能单说谁是倍数,谁是因数。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的乘法算式介绍倍数和因数时,让学生充分地读一读,使学生初步感受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再通过对反例的辨析,使学生的感受更加深刻。)。

4、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因数和倍数”。为了研究方便,通常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都是指不为零的自然数。

5、练习。

谁也能说一道算式,考考大家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若学生没有举到除法算式,就由老师举例一道除法算式。“能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吗?”

学生自由发言,统一认识。

小结:除法可以转化成乘法,只要满足两个自然数的乘积等于另外一个自然数,它们之间就存在倍数和因数的关系。

(设计意图:将“想想做做”第1题改为学生自己出题,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既达到了巩固的目的,来自学生自身的材料又更加真实,学生更容易接受。同时考虑到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可能所举例子比较单一,教师就需及时“介入”,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从内涵上加深对倍数和因数意义的理解。)。

二、自主探索,学会找一个数的倍数。

1、谈话:刚才我们认识了倍数和因数,知道了12是3的倍数,3的倍数还有哪些?

让学生思考片刻后自己试着找一找,再小组交流。

全班汇报:(学生可能是无序地找的;也可能是有序地找的。)。

在引导学生相互评价的基础上明确:

3与一个数相乘的积就是3的倍数,所以可以用3依次乘1、2、3、4、5……来找3的倍数;也可以每次加3来找3的倍数。

提问:写的完吗?(写不完)那怎么办?(用省略号表示)。

2、能总结一下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吗?

3、能找出2的倍数或5的倍数吗?选择一个找找看。

指名汇报,教师板书:2的倍数有2、4、6、8、10……。

5的倍数有3、6、9、12、15……。

4、观察上面的例子,你有什么发现?先小组讨论,再交流。

(设计意图: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全班交流,学生之间积极互动,“捕捉”对方的想法,完善自己的认识,初步掌握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并通过交流比较,发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三、比较交流,探索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1、谈话:下面我们研究找一个数的因数。

你能想办法找出36的所有因数吗?有困难的也可以小组里先商量一下。

教师巡视,有目的地将学生中出现的各种情况指名板演。

(可能是用乘法想的,有的找的不全,而有的找的很有序;也可能是利用除法来思考的,同样有可能出现无序和有序。)。

2、比较“有序”和“无序”两种情况,引导:对他的方法有没有什么需要补充或提问的?(使学生在比较、交流中感悟有序思考的必要性和科学性。)。

3、比较“乘法找”和“除法找”的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利用学生对乘、除法运算及其相互关系的已有认识,学会灵活的思考,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合适的联系。)。

4、回顾刚才的交流,你觉得要找出一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最大的诀窍是什么?(按一定的顺序一对一对地找,找到两个数接近为止。)。

5、能找出15的因数或16的因数吗?选择一个找找看。

交流:15的因数有1、3、5、15。

16的因数有1、2、4、8、16。

6、观察上面三个例子,你发现了什么?

(“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是教学取得实效的关键”。本环节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做了充分的预设,并通过两次针对性的比较,使学生学会灵活地、有序地思考,及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然后通过尝试做题巩固方法。而在观察三个例子发现一个数的因数的特征时,由于有一个数倍数特征的借鉴,所以让学生自由发言总结。)。

四、联系生活,巩固应用。

1、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自己读题填表。

实用因数和倍数说课稿苏教版范文(24篇)篇十一

(1)教材的地位和前后关系: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百以内、千以内、万以内、亿以内以及一些整亿的数。但这只是对数字的浅在认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运算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

情感、价值目标:

2.让学生初步意识到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非零自然数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体会教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3)教学重点:

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与方法。

(4)教学难点:

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二、谈设计理念。

首先从学生的操作入手,由浅入深,利用学生对乘法运算以及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关系的已有认识,在操作中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其次以学生讨论、交流、相互评价,促成学生对找一个数的倍数、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进行优化处理,提升、巩固学生方法表达的完整性、有效性,避免学生只掌握了方法的理解,而不能全面的正确的表达。

三、谈教学过程:

(1)合作交流、揭示主题。

用12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进行不同的摆法展示,为了避免简单的操作,引导学生通过算式来想他是怎么摆的。组织交流,引出算式与概念鉴定。

(2)教学概念、正反促成。

利用横里读、竖里读,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知识概念,并及时出示整个前提:是在不含0的自然数,让学生自己举例,示范说、相互说,最后以教师举学生不容易想到了例子:4×4=16,18÷6=3,促成学生不仅从乘法的角度去思考,而且也可以从除法的角度进行,也为后面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做好伏笔。

(3)设疑,置疑,激发学生的反思力度。

在教学找一个数的倍数时,“才说到12、18是3的倍数(板书:3的倍数),3的倍数是不是只有12、18这两个数呢?”组织交流:3的倍数有哪些呢?同学互评,交流形成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形成了知识的整体性教学,加大了探索的力度,提高了思维的难度,“分钟内你们写完了吗?如果再给半分钟呢?为什么?”

“教学找一个数的因数”以谈话导入,形成知识相互的联系与区别,

“谈话:必须说清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所以6可能是某些数的倍数,也可能是某些数的因数,那我们就来找一个数的因数。你能找出36所有的因数吗?”

(5)讨论互评,自主学习。

放手让学生学习找一个数的因数,从无序到有序,从自寻到互学,请学生板书,

学生评价,“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到一个数的因数,可以介绍给大家吗?还有其他方法吗?”

1×36=3636÷1=36。

2×18=3636÷2=18。

3×12=3636÷3=12。

4×9=3636÷4=9。

6×6=3636÷6=6。

(6)自主不失指导,掌握不失总结。

如:提问:5为什么不是36的因数?(因为36÷5不能整除,有余数)。

小结:不能被这个数整除的数就不是这个数的因数。

小结:我们即可以从乘法算式,也可以从除法算式找到一个数的因数。

提问:那对于一个数的因数从36的因数、15的因数这两个例子又有什么发现?

总结:对于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它们是不同的,但通过乘法算式、除法算式又是相互依存的、相互联系的。

四、教学板书(略)。

实用因数和倍数说课稿苏教版范文(24篇)篇十二

学校参加体操表演的学生人数在60~100之间.把这些同学按人数平均分成8人一组,或平均分成12人一组都正好分完.参加这次表演的同学至少有()人.

分析:按人数平均分成8人一组,或平均分成12人一组都正好分完,那么总人数就是8和12的公倍数,再根据总人数在60~100之间进行求解.

解答:解:8=2×2×2;。

12=3×2×2;。

8和12的最小公倍数是:2×2×2×3=24;。

那么8和12的'公倍数有:24,48,72,96,…。

由于总人数在60~100,所以总人数就是72人或者96人,最少是72人.

答:参加这次表演的同学至少有72人.

故答案为:72.

点评:本题利用公倍数求解方法,找出8和12的公倍数,再利用总人数的范围进行求解.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实用因数和倍数说课稿苏教版范文(24篇)篇十三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练习四第5~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与对比,使学生发现和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一些简捷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2、通过练习,使学生建立合理的认识结构,形成解决问题的多样策略。

3、在学生探索与交流的合作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我们已经掌握了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这节课我们继续巩固这方面的知识,并能够利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填空。

5的倍数有:()。

7的倍数有:()。

5和7的公倍数有:()。

5和7的最小公倍数是:()。

3、完成练习四第5题。

(1)理解题意,独立找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2)汇报结果,集体评讲。

(3)观察第一组中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看看有什么发现?

每题中的两个数有什么特征呢?(倍数关系)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4)第二组中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有什么特征?(是这两个数的乘积)。

在有些情况下,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这两个数的乘积。

4、完成练习四第6题。

你能运用上一题的规律直接写出每题中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吗?

交流,汇报。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二、提高训练。

1、完成练习四第7题。

(1)理解题意,独立完成填表。

(2)你是怎样找到这两路车第二次同时发车的时间的?

你还有其他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7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56)。

2、完成练习四第8题。

(1)理解题意。

你能说说,他们下次相遇,是在几月几日吗?(8月24日)。

你是怎样知道的?

要知道他们下次相遇的日期,其实就是求什么?(6和8的最小公倍数)

三、课堂小结。

通过练习,同学们又掌握了一些比较快的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在小组中互相说说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实用因数和倍数说课稿苏教版范文(24篇)篇十四

《倍数和因数》是小学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2单元的内容,也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部分最重要的知识之一。《因数和倍数》的学习,是在初步认识自然数的基础上,探究其性质,其中涉及到的内容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相当抽象。在这一内容的编排上与以往的教材有所不同,没有数学化的语言给“整除”下定义,而是在本课时通过乘法算式借助整除的模型na=b直接给出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在地位上,这节课是因数、倍数的概念引入,为本单元后面的内容、以及第四单元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提供了必需且重要铺垫。

本节课内容是五年级下册的内容,但采取借班上课的形式,选取了四年级的学生。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已经分段认识了亿以内的整数,基本完成了整数四则运算的学习。但学生由于年龄的关系和个人思维发展的不同,在抽象能力和语言表达和思考的全面性方面需要老师的进一步引导。但由于本课是由乘法引入,且减少了以前老教材关于“整除”等繁杂概念,大大简化了叙述和记忆的过程,预期学生是可以理解并掌握的。

本节课的在设计理念上,本人总结四点特点,而这四个特点也刚好在我教学的四个环节中生成:

第一,从生活切入,实现数形结合,完成概念的有意义建构。

数论的内容,如果从数字本身出发进行研究,对小学生来说就抽象了些。本节课,教师以解决问题“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哪几种拼法?”为引子,让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概念,避开了抽象,有利于帮助学生完成有意义的建构。同时,在解决问题时,学生思考“哪几种拼法”时,教师给出了不同的建议,可以想象,也可以在本子上画一画,这样既符合不同的学生思维发展有不同,老师有针对的引导,其次,使数与形有机地结合,这样,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仅是数字上的认识,而且能与操作活动与图形描述联系起来。学生经历了“先形后数”的过程,也就是知识抽象的过程。

第二,抓住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促使学生学会有序思考,从而形成基本的技能与方法。

能列举一个数的因数,是本节课技能目标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教学活动中,教师牢牢的抓住了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独立的列举一个数的因数,在集体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的追问“用什么方法找的?”,让学生充分暴露个性化的思考方法,教师点拨出学生思维中各自的优势:一对一对的找;从“1”开始有序的找,再通过有效分析,取得学生整体的认同。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独立思考——集体交流——互相讨论过程中,学习有序思考,从而形成基本技能与方法,做到即关注了过程,又关注了结果。

第三,充分借助生成的素材,实现有效的合作探索,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归纳寻找共性。

一个数的因数的特征,单凭记忆也不难接受,为防止学生进行“机械学习”,教师提出问题“任意一个自然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观察6、11、16和24的因数,思考: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教师在研究方法方面给学生提供了引导,学生的思维有了明确的指向,便于通过探索发现规律。

第四,重视数学意义的渗透与拓展,力求用数学的本质吸引学生,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持续发展。

数学教学,要树立为学生的继续学习、终身发展服务的意识,不能关注短效、急功近利。本节课的设计,教师就注意到了学生的学习后劲。如在备课之初,在是否需要完美数的介绍这一抉择上,教师反复考虑:由于一节课的时间有限,为表达因数与倍数的整体关系,很多老师在设计内容时,都在一个课时就将求因数和求倍数的方法全部包含。但最终本人选择舍去求倍数,把它放在了后面的课时学习,将完美数的介绍以及小故事纳入本节课的教学,虽然此内容和现行学习任务之间的关系都不大,但却是学生继续学习数学所需要的,因为只有有了文化的气息,数学才变得有了灵魂,让学生感觉数学的厚重、数学的魅力,才能让学生透过枯燥,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习数学的持久动力。

实用因数和倍数说课稿苏教版范文(24篇)篇十五

分析:按人数平均分成8人一组,或平均分成12人一组都正好分完,那么总人数就是8和12的公倍数,再根据总人数在60~100之间进行求解.

解答:

解:8=2×2×2;。

12=3×2×2;。

8和12的最小公倍数是:2×2×2×3=24;。

那么8和12的公倍数有:24,48,72,96,…。

由于总人数在60~100,所以总人数就是72人或者96人,最少是72人.

答:参加这次表演的同学至少有72人.

故答案为:72.

点评:本题利用公倍数求解方法,找出8和12的公倍数,再利用总人数的范围进行求解.

实用因数和倍数说课稿苏教版范文(24篇)篇十六

《因数与倍数》这章内容包括:因数和倍数;2,5,3的倍数特征;质数和合数,这些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整数的性质,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教材中首先用乘法算式直接给出了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让学生明确因数与倍数的相互依存关系;再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索2,3,5的倍数特征,其中在掌握了2的倍数的特征基础上,又安排了偶数和奇数的概念;然后进一步探讨因数和倍数的规律中认识质数和合数。本单元的知识内容比较抽象,概念也比较多,教材中恰当地运用了生活实例或具体情境来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抽象思维能力。通过这次复习,使学生头脑里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网络。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归纳整理“因数与倍数”的有关概念,理解并掌握概念间内在联系,形成认知结构。

技能目标:

亲历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判断等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在整理和复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渗透事物间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辨证思想。

3、教学重点。

概念间的联系和发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教学难点。

归纳和整理知识点,在整理中构建“因数与倍数”的知识网络。

目标应该清晰简明:

(1)形成知识网络。

(2)查缺补漏。

(3)综合运用知识。

(4)解决实际问题。

1、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有关知识,有一定的知识作为基础;

3、对于概念的理解,要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去掌握知识,不能死记硬背,机械地记忆概念和结论。

1、加强对概念之间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从本质上理解和掌握知识,避免死记硬背。

2、教师要恰当利用生活实例或具体情境,充分运用直观手段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和分析。

3、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小组合作复习,让学生在交流探索中掌握知识,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概念的教学,对学生而言,抽象且枯燥乏味,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难度系数较大,所以课前要作好铺垫,要做好准备,还要精心设计练习题。我在设计中先让学生通过创设情境回顾梳理本单元的概念,以培养学生概括知识的能力,然后加以练习,在练习中明晰概念,深化理解,强调重难点。

1、教师教学环节:建立知识网络——巩固解题方法——强调重难点。

2、学生学习环节:分组整理知识点——明确重难点——巩固知识点。

环节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让学生用因数与倍数这一章知识,描述一下4和5。(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本单元这些概念进行回顾)。

环节二:概念梳理,形成结构图。

这个环节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根据这些有关数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把这些零散的概念,知识作一次梳理,把它整理成一个比较系统的知识网络图,也就是我的板书设计。(设计意图:一看网络图,使学生脑海里凌乱的知识一下子一目了然,有助于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培养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

环节三:综合应用,知识内化。

通过填空、判断、破译手机号码等技能训练题,使学生将本单元知识内化,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

环节四:评价完善,课堂总结。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自我评价的方式,使学生学会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的学习行为,学习态度,从中收获积极的情感体验。)。

实用因数和倍数说课稿苏教版范文(24篇)篇十七

1、使学生结合整数乘、除法运算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

2、使学生在认识倍数和因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倍数或者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

让学生初步意识到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非零自然数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体会教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是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能有序地求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让学生针对12个正方形的摆法讨论,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数学中自然数和自然数之间也有各种关系,初步体会数和数的对应关系,既拉近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又培养了学生的兴趣。

(二)情境体验,理解概念: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1)情境体验,初步感知倍数和因数的意义。让学生根据12个正方形的不同摆放方式写出算式,让学生充分经历了“由形到数、再由数到形”的`过程,既为倍数和因数概念的提出积累了素材,又初步感知倍数和因数的关系,为正确理解概念提供了帮助。

(2)在具体的乘法算式中,理解倍数和因意义。这样做不仅降低了难度,而且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拓展了空间。根据算式介绍倍数和因数的意义,然后让学生根据其余两道乘法算式模仿的说一说,充分的读一读,在通过“能说4是因数,36是倍数吗?这一反例的教学,充分感受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明确:倍数和因数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所以不能单说谁是倍数,谁是因数。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的乘法算式介绍倍数和因数时,让学生充分地读一读,使学生初步感受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再通过对反例的辨析,使学生的感受更加深刻。)。

接下来结合板书算式,考考大家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若学生没有举到除法算式,就由老师举例一道除法算式。“能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吗?”

学生自由发言,统一认识。

小结:除法可以转化成乘法,只要满足两个自然数的乘积等于另外一个自然数,它们之间就存在倍数和因数的关系。

第三个环节是探索方法,发现特征:分两个层次进行,首先找一个数的因数,为了考查学生的动手有的可能是用乘法想(乘积是20的两个数是20的因数)有的可能是用除法想(除数和商都是20的因数)这两种方法都出现一个问题:无序。从而导致重复、遗漏现象。为了解决问题,我再次放手,小组交流,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探求”怎样找才会有序,找到什么时候为止”?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最后师生达成共识:按一定的顺序一对对的找,找到两个数接近为止。并通过找三个数的所有因数,而找出引述的特征,从而在互相评价、充分比较、集体交流中感悟有序思考的必要性和科学性。

接下来找一个数的倍数。我将教学过程设计成了一个个问题链,什么样的数是3的倍数?,怎样找才能有条理?比一比谁找的倍数多?能把3的倍数全找完吗,应该怎样表示问题的答案?你有什么窍门找一个数的倍数?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全班交流,并在找因数特征的基础找到倍数的特征。

实用因数和倍数说课稿苏教版范文(24篇)篇十八

最大公因数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因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学习约分做准备。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中只出现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所处的地位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探索找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能力目标:能根据两个数的不同关系灵活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渗透集合思想,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情感目标:利用课件,让孩子结合在生活经验,体会成功解决问题的快乐,体会数学与人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通过动手能力的培养,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的理念。

3、教学重、难点:据以上的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探索找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二、设计理念。

在概念教学中,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充分地发挥情境的作用,发挥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由“求”转变为“找”两个数的公因数,体现方法多样化。材料准备了自制课件,方格纸。

三、说教学流程。

结合教材、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要求,我设计了下面五环节:

2、教学新课:只有明确了学习目的,学生才能更好的去自主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因而在学习新课之前我首先把学习目标出示给学生,让他们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3、出示自学提示: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自学,在给出目标后,我又帮助学生拟定了两个学习的提示,让学生学有所依,学而得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自主探究,汇报交流:

在学习“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探究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时,让学生为24分米宽,36分米长储藏室铺上正方形地砖,怎么样铺的满而没有剩余,让学生自己小组合作学习,并在遇到困难时在小组群体中自由自在地交流,无拘无束地讨论,独立思考、相互学习。在讨论与交流中,思维呈开放的态势,不同见解、不同观点相互碰撞、相互引发、相互点燃,在汇报交流中强化对比,选出合适方法,从而实现个人与他人、小组与全班的全程对话。例二是让学生结合教学目标进行一一合作讨论,8和12的共有的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是那些?学生交流后回答,教师评议。最后小结出什么是公因数,什么是最大公因数?并进行小结。

5、教师的教:教师在引导学生汇报时结合本节课的特点进行相机教学,对重难点问题反复讲,让学生理解。

四、练习应用。

在学生的练习中,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表现好的给予肯定。

五、布置作业。

课本练习五中的第1、2题。

实用因数和倍数说课稿苏教版范文(24篇)篇十九

《倍数与因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章第1课的内容,主要是讲述倍数与因数的含义以及相互依存的关系。该教学内容是在学生熟练掌握乘除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2、3、5倍数的特征以及质数合数的问题奠定了基础,因此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确立了如下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判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了解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经历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等学习过程,培养合作能力以及创新意识。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在探究倍数与因数关系过程中,感受相互依存的关系,培养学生乐于探索与交流的情感品质。

通过对教材和教学目标的分析,本课的教学重点我认为是理解并掌握理解和掌握倍数与因数的含义。教学难点是理解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会找7的倍数。

奥苏伯尔认为: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因此,在教学之始,关注学生的基本情况很重要。五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但推理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我会紧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

基于对教学内容、学情的分析和新课改的要求,本课我主要采取以讲授法为主,辅助以启发式教学法,讨论交流法,练习法等来展开教学,从而达到培养能力,养成良好习惯的目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十分重要,它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的“桥梁”。本节课我对学生采用自主探索,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他们合作交流,自主归纳数学规律的能力。

教学过程是本次说课的核心环节,所以我将着重介绍一下教学过程。

环节一、谈话导入,激发求知欲。

在上课之初,我会播放国庆70周年阅兵的视频,让学生们一起再次为祖国妈妈庆生,感受祖国的强大,同时祝福祖国妈妈繁荣昌盛。接着屏幕放大阅兵的两个方阵,请学生们算一算各有多少人?学生不难给出算式为94=36(人),57=35(人),顺势询问算式中数字之间的关系,进而引出新课。

通过视频导入,一方面增加学生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更好的完成本课的教学。

环节二、诱导启发,发现新知。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以下2个学习活动。

活动一:辨析倍数与因数的关系。

首先,通过导入的问题,让学生们观察算式94=36,讲解这里的36是9和4的倍数,9和4是36的因数。然后让学生们根据57=35,思考“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学生们会有35是倍数,5和7是因数的错误回答。部分学生会质疑这样的表述到底35是谁的倍数,5和7是谁的因数。进而师生共同探究发现正确表述:35是5和7的倍数,5和7是35的因数。顺势强调不能单独说谁是倍数,谁是因数,同时指明我们只在自然数(0除外)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在整个过程中肯定学生们的发现,并给与正面的评价。

其次引导学生根据大屏幕中的算式253=75,205=100,再来说一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学生们会准确的回答出75是25和3的倍数,25和3是75的因数。100是20和5的倍数,20和5是100的因数。师生共同总结我们在表述倍数与因数关系时一定要注意,由于因数与倍数是相互依存的,所以应该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对于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认真思考问题,向学生们投入更多的赞美语言。

活动二:找寻7的倍数。

首先,在学生们可以根据给出算式顺利表示出倍数与因数关系后,让学生们思考“屏幕上哪些数是7的倍数”,独立思考后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小组汇报的结果会有:7=71,14=72,77=711,所以7、14、77是7的倍数,表明这是利用本节课的倍数与因数关系去解决问题。还有14÷7=2,14是7的2倍,17÷7=2......3,17不是7的倍数等答案。指出这是利用除法去解决的,可以整除的都是7的倍数。顺势带领学生总结其实在倍数与因数的关系中,如果商是整数且没余数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在这些活动中,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鼓励,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独立学习的能力,合作探究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环节三、实践练习,巩固新知。

我设计了课后试一试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旨在培养学生进一步明确倍数与因数的含义,进而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倍数与因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环节四、引发反思,全课小节。

通过让学生回顾新知,谈收获,给学生再次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互相提醒,进一步突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师生共同完成课堂评价。

环节五:布置作业,课后提高。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为更好的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作业我将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课后练习;选做题是找找生活中的运用。

二、说板书设设计。

黑板上呈现的就是我的板书设计,我的设计以提纲式的板书为主,这样可以很直观、很清晰、更明了的整课内容展示出来,一目了然,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实用因数和倍数说课稿苏教版范文(24篇)篇二十

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缺少主动性,一部分学生怕困难,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考虑问题也不够全面。在本单元的教学中,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性,体验成功的乐趣,通过学生的亲自探索和合作交流,来达到学习知识,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感受数学中的奥妙。

在对整数和自然数的认识中,概念较多,而且容易混淆,难以理解和掌握,本套教材在整数概念的认识和相关计算的编排上,采取与相关知识整合、分散编排的方式,降低学习的难度,增强知识的应用性。

1、了解自然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并能进行判断。

2、了解倍数的含义,在1~100的自然树中,能找出1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3.5的倍数。

3、了解乘数也叫因数,在1~100的自然树中,能找出一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会分解质因数。

4、在观察、探索、猜想、验证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5、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中;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探索数学问题的良好品质。

1、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2、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3、寻找2.3.5的倍数的特征。

4、区分倍数和因数。

6、分解质因数。

1、在第一课时自然数这一课时,有两个知识点,认识自然数,认识奇数和偶数。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立足于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思维,决定采用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启发引导法,观察发现法以及直接讲授法来指导学生学习新知,培养学生学习的数学的兴趣。

2、在第二课时《倍数》这一课时,有两个知识点,认识倍数是基础,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是重点,也是难点。我会创设情景,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置来启发学生思考,在思考中体会数学概念形成过程中所蕴涵的数学方法,使之获得内心感受。

3、在第三、四课时《2、3、5的倍数的特征》这两个课时,这两个课时都是找规律。我会通过启发诱导、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学习新知。

4、在第五课时《认识因数、质数、合数》这一课时,我会利用故事激趣,设疑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哥德巴赫猜想”这个故事,引入质数、合数的概念,举例讲授质数、合数的概念,通过练习让学习加深理解。然后会让学生合作探究找一个因数的方法。从而导入这节课的教学活动。

5、在第六课时《分解质因数》这一课时,通过复习因数质数、合数导入新知,然后在合作、交流、讨论中探究新知,最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来探究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实用因数和倍数说课稿苏教版范文(24篇)篇二十一

本课教学内容是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的第一课时,教材第70~72页。

例1通过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不同长方形的操作,让学生写出不同的乘法算式,在此基础上教学倍数和因数的意义。例2教学找一个数的倍数,并结合“试一试”引导发现一个数倍数的特征。例3教学找一个数的因数,再结合“试一试”引导发现一个数因数的特征。

(二)教学对象分析。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分阶段认识了百以内、千以内、万以内、亿以内以及一些整亿的数。较为系统地掌握了十进制计数法,同时也基本完成了整数四则运算的学习。但这只是对数字的浅在认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运算奠定基础。

(三)教学环境分析。

这节课,我采用“活动单”导学模式,依托多媒体互动视频教学系统来开展各项活动,力求通过多媒体互动视频教学系统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具体地呈现出来,将学生操作和思维清晰地展示出来,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知识技能: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

数学思考:初步意识到可以从一个数的角度来研究非零自然数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解决问题:在探索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培养有序思考能力。

情感态度: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思考问题,能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探究活动,真真切切地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和价值。

三、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能按要求找出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

整合点1:用图像声音创设情境。

第一步,情境导入。我运用多媒体创设了帮助神探柯南破译密码的问题情境,通过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突出“倍数”和“因数”这两个关键词之后,板书课题,揭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整合点2:用直观演示深化体验。

在“建立概念”部分,通过这样几个层次,进行教学。学生根据活动要求操作思考,我把学生的操作情况通过摄像头整体投射到屏幕上,根据学生的汇报把相应的组满屏显示,并把各种拼法及对应的算式剪切入电子白板中,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通过旋转操作,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这样的两个图形代表同一种拼法。根据学生得出的乘法算式,拖出本节课的两个概念,并让学生举一反三,说说这两个算式中数字间的倍数和因数关系。

整合点3:用动态展示突出本质。

在“应用概念”部分,通过这样几个环节展开教学。首先让学生自己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索,在学生汇报找到的3的倍数时,有选择性地进行截屏,同时展示学生多样化的方法,让学生比较、辨析、优化,建立有序地寻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根据3个实例,归纳倍数的特征,我使用白板的圈画功能,形象地突出了倍数的特点,突破了难点。

接着教学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归纳因数的特征。在学生独立思考、初步探究后,我将学生中两种典型的想法,同时呈现在白板上,这样学生的思维过程就清晰地展示了出来,在此基础上点拨提升,通过层技术显示几乘几等于36和36除以几等于几,这两个一般性的算式,并通过圈画突出列举的有序性,强调“成对找,分开写”的口诀。接着归纳因数的特征,我仍使用白板的圈画功能,突显了因数的特征。新授结束后,通过这样的练习,让学生自己在白板上操作,及时进行方法的巩固。

由于本节课的知识点比较多,所以在回顾总结时,我通过重点画面的回放,帮助学生梳理、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再让学生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课始的问题,有问有答,前后呼应。最后进行检测反馈。

多媒体互动视频教学系统有着强大的人机交互功能和便捷的信息采集功能,能够将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即时保存,随时调用。在本节课中,学生操作、探究得到的各种生成性资源被有选择地展现出来,在此基础上点拨提升,言之有物、针对性强;而且这些生成性资源还是下一环节必要的教学素材,这样环环相扣、前后贯通,一步步引领学生走进倍数和因数的世界。

实用因数和倍数说课稿苏教版范文(24篇)篇二十二

大家上午好!我是面试小学数学教师的8号考生,今天我说课题目是《倍数与因数》,下面我将从说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进行,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倍数与因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章第1课的内容,主要是讲述倍数与因数的含义以及相互依存的关系。该教学内容是在学生熟练掌握乘除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2、3、5倍数的特征以及质数合数的问题奠定了基础,因此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确立了如下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判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了解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经历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等学习过程,培养合作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在探究倍数与因数关系过程中,感受相互依存的关系,培养学生乐于探索与交流的情感品质。

通过对教材和教学目标的分析,本课的教学重点我认为是理解并掌握理解和掌握倍数与因数的含义。教学难点是理解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会找7的倍数。

奥苏伯尔认为: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因此,在教学之始,关注学生的基本情况很重要。五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但推理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我会紧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

基于对教学内容、学情的分析和新课改的要求,本课我主要采取以讲授法为主,辅助以启发式教学法,讨论交流法,练习法等来展开教学,从而达到培养能力,养成良好习惯的目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十分重要,它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的“桥梁”。本节课我对学生采用自主探索,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他们合作交流,自主归纳数学规律的能力。

教学过程是本次说课的核心环节,所以我将着重介绍一下教学过程。

环节一、谈话导入,激发求知欲

在上课之初,我会播放国庆xx周年阅兵的视频,让学生们一起再次为祖国妈妈庆生,感受祖国的强大,同时祝福祖国妈妈繁荣昌盛。接着屏幕放大阅兵的两个方阵,请学生们算一算各有多少人?学生不难给出算式为94=36(人),57=35(人),顺势询问算式中数字之间的关系,进而引出新课。

通过视频导入,一方面增加学生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更好的完成本课的教学。

环节二、诱导启发,发现新知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以下2个学习活动

活动一:辨析倍数与因数的关系

首先,通过导入的问题,让学生们观察算式94=36,讲解这里的36是9和4的倍数,9和4是36的因数。然后让学生们根据57=35,思考“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学生们会有35是倍数,5和7是因数的错误回答。部分学生会质疑这样的表述到底35是谁的倍数,5和7是谁的因数。进而师生共同探究发现正确表述:35是5和7的倍数,5和7是35的因数。顺势强调不能单独说谁是倍数,谁是因数,同时指明我们只在自然数(0除外)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在整个过程中肯定学生们的发现,并给与正面的评价。

其次引导学生根据大屏幕中的算式253=75,205=100,再来说一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学生们会准确的回答出75是25和3的倍数,25和3是75的因数。100是20和5的倍数,20和5是100的因数。师生共同总结我们在表述倍数与因数关系时一定要注意,由于因数与倍数是相互依存的,所以应该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对于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认真思考问题,向学生们投入更多的赞美语言。

活动二:找寻7的倍数

首先,在学生们可以根据给出算式顺利表示出倍数与因数关系后,让学生们思考“屏幕上哪些数是7的倍数”,独立思考后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小组汇报的结果会有:7=71,14=72,77=711,所以7、14、77是7的倍数,表明这是利用本节课的倍数与因数关系去解决问题。还有14÷7=2,14是7的2倍,17÷7=2......3,17不是7的倍数等答案。指出这是利用除法去解决的,可以整除的都是7的倍数。顺势带领学生总结其实在倍数与因数的关系中,如果商是整数且没余数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在这些活动中,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鼓励,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独立学习的能力,合作探究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环节三、实践练习,巩固新知

我设计了课后试一试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旨在培养学生进一步明确倍数与因数的含义,进而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倍数与因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环节四、引发反思,全课小节

通过让学生回顾新知,谈收获,给学生再次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互相提醒,进一步突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师生共同完成课堂评价。

环节五:布置作业,课后提高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为更好的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作业我将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课后练习;选做题是找找生活中的运用。

黑板上呈现的就是我的板书设计,我的设计以提纲式的板书为主,这样可以很直观、很清晰、更明了的整课内容展示出来,一目了然,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实用因数和倍数说课稿苏教版范文(24篇)篇二十三

开场白: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面试小学数学教师的8号考生,今天我说课题目是《倍数与因数》,下面我将从说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进行,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倍数与因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章第1课的内容,主要是讲述倍数与因数的含义以及相互依存的关系。该教学内容是在学生熟练掌握乘除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2、3、5倍数的特征以及质数合数的问题奠定了基础,因此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确立了如下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判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了解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经历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等学习过程,培养合作能力以及创新意识。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在探究倍数与因数关系过程中,感受相互依存的关系,培养学生乐于探索与交流的情感品质。

通过对教材和教学目标的分析,本课的教学重点我认为是理解并掌握理解和掌握倍数与因数的含义。教学难点是理解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会找7的倍数。

奥苏伯尔认为: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因此,在教学之始,关注学生的基本情况很重要。五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但推理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我会紧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

基于对教学内容、学情的分析和新课改的要求,本课我主要采取以讲授法为主,辅助以启发式教学法,讨论交流法,练习法等来展开教学,从而达到培养能力,养成良好习惯的目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十分重要,它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的“桥梁”。本节课我对学生采用自主探索,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他们合作交流,自主归纳数学规律的能力。

教学过程是本次说课的核心环节,所以我将着重介绍一下教学过程。

环节一、谈话导入,激发求知欲。

在上课之初,我会播放国庆70周年阅兵的视频,让学生们一起再次为祖国妈妈庆生,感受祖国的强大,同时祝福祖国妈妈繁荣昌盛。接着屏幕放大阅兵的两个方阵,请学生们算一算各有多少人?学生不难给出算式为94=36(人),57=35(人),顺势询问算式中数字之间的关系,进而引出新课。

通过视频导入,一方面增加学生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更好的完成本课的教学。

环节二、诱导启发,发现新知。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以下2个学习活动。

活动一:辨析倍数与因数的关系。

首先,通过导入的问题,让学生们观察算式94=36,讲解这里的36是9和4的倍数,9和4是36的因数。然后让学生们根据57=35,思考“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学生们会有35是倍数,5和7是因数的错误回答。部分学生会质疑这样的表述到底35是谁的倍数,5和7是谁的因数。进而师生共同探究发现正确表述:35是5和7的倍数,5和7是35的因数。顺势强调不能单独说谁是倍数,谁是因数,同时指明我们只在自然数(0除外)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在整个过程中肯定学生们的发现,并给与正面的评价。

其次引导学生根据大屏幕中的算式253=75,205=100,再来说一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学生们会准确的回答出75是25和3的倍数,25和3是75的因数。100是20和5的倍数,20和5是100的因数。师生共同总结我们在表述倍数与因数关系时一定要注意,由于因数与倍数是相互依存的,所以应该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对于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认真思考问题,向学生们投入更多的赞美语言。

活动二:找寻7的倍数。

首先,在学生们可以根据给出算式顺利表示出倍数与因数关系后,让学生们思考“屏幕上哪些数是7的倍数”,独立思考后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小组汇报的结果会有:7=71,14=72,77=711,所以7、14、77是7的倍数,表明这是利用本节课的倍数与因数关系去解决问题。还有14÷7=2,14是7的2倍,17÷7=2......3,17不是7的倍数等答案。指出这是利用除法去解决的,可以整除的都是7的倍数。顺势带领学生总结其实在倍数与因数的关系中,如果商是整数且没余数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在这些活动中,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鼓励,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独立学习的能力,合作探究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环节三、实践练习,巩固新知。

我设计了课后试一试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旨在培养学生进一步明确倍数与因数的含义,进而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倍数与因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环节四、引发反思,全课小节。

通过让学生回顾新知,谈收获,给学生再次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互相提醒,进一步突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师生共同完成课堂评价。

环节五:布置作业,课后提高。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为更好的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作业我将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课后练习;选做题是找找生活中的运用。

二、说板书设设计。

黑板上呈现的就是我的板书设计,我的设计以提纲式的板书为主,这样可以很直观、很清晰、更明了的整课内容展示出来,一目了然,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实用因数和倍数说课稿苏教版范文(24篇)篇二十四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们团队所执教的是《因数和倍数》。

《因数和倍数》是小学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也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部分最重要的知识之一。《因数和倍数》的学习,是在初步认识自然数的基础上,探究其性质。其中涉及到的内容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相当抽象。在这一内容的编排上与以往教材不同,没有数学化的语言给“整除”下定义,而是在本课时通过乘法算式借助整除的模式na=b直接给出因数与位数的概念。这节课是因数与倍数的概念的引入,为本单元最后的内容,以及第四单元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提供了必须且重要的铺垫。

根据教材所处的地位和前后关系,确定了以下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掌握因数倍数的概念,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因数与倍数的方法。

情感,价值目标:

培养学生合作、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体会教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找出一个数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缺少主动性,一部分学生怕困难,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考虑问题也不够全面。在本堂课的教学中,主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性,体验成功的乐趣,通过学生的亲自探索和合作交流,来达到学习知识,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感受数学中的奥妙。

当今社会,人类的语言离不开素质教育,而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本”课堂教学要围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出发,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一定的基础。本节课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心理特征来进行教学策略和方法的设计。

1、遵循学生主体,老师主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线的理念,利用学生对乘法的运算理解概念。

2、小组合作讨论法。以学生讨论,交流,互相评价,促成学生对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进行优化处理,提升。巩固学生方法表达的完整性,有效性,避免学生只掌握方法的理解,而不能全面的正确的表达。

1、揭示主题。

老师直接揭示主题,大胆创新,打破了传统的为了导入而导入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提供了开放的空间。

2、合作交流,理解因数,倍数的概念及其意义。

教师出示前置性作业,小组内交流,汇报学习成果,教师适时点拨,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也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交流中培养了合作学习的意识,对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它们之间的联系也有了更好的理解。

3、学习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是本节课中技能目标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独立的列举一个数的因数,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得出。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真正地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通过引导,使学生加深理解,化解难点。

4、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归纳寻找共性,找出不同,得出一个数的因数,使学生学会有序思考,从而形成基本技能与方法,做到即关注了过程,又关注了结果。教师的教学水到渠成,学生的学习则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引导学生置疑,集体交流,化解疑问。

便于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更好的消化理解。

练习题设计形式多样,有梯度。既注重基础,又有所提高,从而真正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通过参与这个项目,我对于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领悟。通过这次经历,我认识到自我反思和自我认知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审视自己,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转让可以是一种解决财务问题或获得更多机会的方式,但也需要考虑风险和合法性。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案例的对比分析,找到适合自己的转让方式和策略。性别:_________
写作更多申请书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但只要我们认真对待,总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如果你对写更多申请书有所困惑,可以参考以下一些经验和指导,或许会有所启发。
演讲稿是一种可以让演讲者通过文字来引导听众思考和感受的方式。希望这些演讲稿范文能够对大家写作和演讲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帮助作用。根据**局党委关于召开民主生活会的要
演讲稿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来传递思想和观点的文学形式。演讲是一种艺术,通过言辞和表达方式,表达演讲者的观点和情感。找准演讲的核心内容和主题,将其概括成简洁明了的观
写心得体会是一种反思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并改进自己。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找到的一些心得体会范文,推荐给大家阅读,希望能够给大家写作带来一些启示和思
写心得体会是对我们自己的一种负责,也是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一种尊重。在下面,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一起来看看吧。发展课是一门帮助我们提升自身发展能
拥有一份精心撰写的申请书是提升求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申请书是向有关部门申请某项事物的书面材料,它可以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经历,提升个人竞争力。无论是申请学校还是申请
写更多申请书时,要注意表达简洁清晰、逻辑严密,同时别忽略了细节的处理。下面是一些优秀申请书的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和学习它们,你可以提高自己的申请书写作能力。
月工作总结有助于我们学习和积累经验,为未来工作打下基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随着金融竞争加剧、存款分流压力加大的形势发展,及
心得体会的写作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情绪变化,从而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状态。这些心得体会的范文都是经过作者精心打磨和锤炼的,可以为我们的写作提供
工作计划书也是一种对自己工作的监督和检查,通过与实际工作情况的对比,我们可以及时地发现问题和不足,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
通过这次实地考察,我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2021年3月末,重庆发生了一场威力巨大的山火
幼儿园教案的实施需要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形成家校合作的良好局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冬季是一氧化碳中毒的高发季节,为预防一氧化
月工作总结是对上个月工作表现的一种总结和分析,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回顾和反思的机会。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一些经典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一起学习和参考。
教学工作计划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促进其全面发展。希望以下教学工作计划范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制定自己的教学计划。1、感受散文的优美意境,了解
心得体会是在工作学习或经历某些事情后,对所得到的经验和感悟进行总结和归纳的一种表达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下面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
写心得体会不仅是一种自我反思的过程,也是与他人交流和分享的方式,可以获得更多的启发和帮助。下面这些心得体会都是从亲身经历中总结出来的,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合同协议是商业合作的基础,有助于建立互信和长期合作关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合同协议范本,供大家参考。无论是商业合同、雇佣合同还是租赁协议,都能帮助您起草一份
高质量的策划方案应该包括项目的背景、目标、参与者、资源需求等关键信息。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精选的策划方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解决具体问题时有所启示。一、活动主题:品
培训心得体会是培训结束后对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归纳和概括,以便更好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这是一些来自成功人士的培训心得体会,他们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
在写心得体会时,我们可以回顾所学知识或工作经历,思考自己的成长和不足。小编为大家精选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发和借鉴。最近,本人参加了学
读后感是阅读的结晶,它让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评价所读的内容。接下来是一些优秀读者的读后感分享,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这是余华的处女作,读后有一种说不
优秀作文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能够展现作者的才华和文化修养。以下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篇章,希望能够给你一些创作的灵感。妈妈的爱像一把大伞,为我遮风挡雨;妈妈的爱像一股
通过写学生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对过去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做出更好的计划和安排。下面是一些学生工作总结的实例,从中可以看到不同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写心得体会可以促使我们思考和反思,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进一步提高个人的能力和素质。下面是一些企业家的心得体会,他们在创业和管理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通过记录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总结经验,避免再次犯同样的错误,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思考水平。小编精心挑选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
一份好的更多申请书可以突出申请者的独特之处,使其在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以下是一些优秀的更多申请书写作样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嘉陵区团委:因工作需要,共青团长荣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内心深处的感情和思考的一种展示和沉淀。接下来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典型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写作的灵感。实验总结是科学研究中至关重要的
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在实践中得到更好的应用。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室内装饰设计是一门需要系统
竞聘是一个评判能力和素质的平台,我们必须展现出自己的独特之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成功的竞聘信范文,了解如何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同事:大
优秀作文是一种通过文字表达思想、感情、体验等,具备良好组织结构、合理论证和生动形象的写作作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系列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写作的
优秀作文是一种能够启迪思想和传递价值观念的文学作品,它能够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以下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经典范例,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和帮助。兔子穿着雪白的外衣,
工作心得体会能够帮助我们发现工作中的价值和意义,激发我们的工作热情和动力,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如果您对写工作心得体会感到困惑,不妨阅读一下下面的范文,或许
通过活动总结,可以对少先队的活动方向和目标进行调整和优化,更好地满足少先队员的需求。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看一看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优秀的少先队活动总结范文。
申请书要注意避免使用夸张和太过自信的言辞,保持客观和谦虚。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类型的更多申请书,从而了解如何撰写出令人信服的申请书。人民政府民政办:
读后感的写作需要遵循客观公正、言之有理、情之有情的原则,通过合理的论述和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作品的主观感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一段时间内所学所感所悟的总结和反思,它能够引导我们更好地认知自己和他人。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心得体会及感
通过总结心得,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以下是一些获奖的心得体会作品,它们是对自己成长过程的深入反思和总结。《红色》是由中国导演张艺谋执导的一部影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梳理知识结构,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接下来,我们将分享一些出色的心得体会范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学习。在消防工作中,安全永远是
心得体会是对一段时间内的学习、工作或生活经历进行总结和反思的文本形式,它能够帮助我们深入思考所获得的经验和成果。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推荐几篇值得一读的心得体会文章
演讲稿的语言应简练、生动、有力,以与听众建立良好的沟通。这里收集了一些脍炙人口的演讲名篇,它们给我们带来了强烈的感动和启示。个人党性分析材料嘉鱼县南嘉中学魏华通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对自己的经历和收获进行思考和总结。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心得体会的写作技巧,我们一起来看一些范文示例。按照学校法学本科法律服务的要求,为了
演讲稿范文的分享和交流可以促进演讲者之间的互相学习和成长,提升整体的演讲水平和素质。在撰写演讲稿时,可以参考一些优秀演讲者的经验和范文,来提升自己的写作和演讲技
写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和剖析自己的思维逻辑和观点,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思考能力。以下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案例,供大家阅读和参考,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心得体会是我们成长的见证,它可以记录下我们不断前进的脚步和逐渐积累的经验。这些范文或许能够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心得体会的价值和意义。第一,理出主线。由于课文
通过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了解到自己在工作中的优势和不足,进而改进和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良好的月工作总结成为了职场人士必备的技能之一。以下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审视自己的行为和决策,及时调整错误。心得体会范文可以给我们启发,让我们在写作中有更多的思路和创意。第一天,军训的号角吹响了,在火热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对自身经验和感悟的总结和归纳。这些范文也许能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和思考某个问题或经历。自省周是每年一度的重要活动,旨在引导人们反
在合作中,人们可以相互学习,充分发挥各自的专长和技能。下面是一些合作的心得体会,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经验和启发。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很多场合都离不了协议,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成长和不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疫情发生以来,我校体育组积极、
心得体会是在个人学习或工作中对经验、思考和感悟的总结和归纳,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或经历的经验教训。接下来是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制定出改进的方法和策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推荐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有益的
通过工作心得体会的整理和写作,我们可以更好地分享工作经验和智慧,帮助他人避免类似的错误和困惑。到底什么样的工作心得体会才能够引起他人的共鸣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
公司的成功离不开强大的团队和优秀的员工,他们共同努力为公司的发展做出贡献。我整理了一些关于公司管理的实用工具和方法,希望可以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帮助。__物业保安队
优秀学生乐于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经验,帮助其他同学提高学习成绩。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优秀学生的事迹和经验分享。作为一名幼儿园新教师,我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
自我评价是建立自信和自尊的重要手段,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发展自己。通过阅读以下自我评价范文,可以更好地了解自我评价的过程和要点。根据股份公司下发的《关于开展xx年
范文范本是我们写作的榜样,通过学习范文,我们可以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希望大家能够认真阅读这些范文范本,从中学习到一些有用的写作技巧和经验。
随着工作的进行,我们需要反思和总结自己的工作心得体会,以便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挑战。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实用的工作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在商务交往中,签署合同协议可以有效保护各方的合法权益。需要签订合同协议的朋友们,不妨参考下面的范文,增加自己的写作思路。乙方:;。法定代表人:;。住所地:;。资
社会实践报告是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果进行呈现和分享的一种方式。在这里,我们向大家推荐一些优秀的社会实践报告样本,供大家参考学习。每学期才回一次家,对家的思念可想而
心得体会是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经历一段时间后,对所获得经验和感悟进行总结和记录的一种方式。它是对自己的思考和反思,同时也是对他人分享的一种交流形式。心得体会
通过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经典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和指导。
教学反思能够帮助教师深入思考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设计。小编整理了一些教学反思的重点和要点,希望对大家进行教学反思有所帮助。1、认识“撩”、“眷”两个字。2、正确
培训心得体会是对培训机构和讲师的反馈和建议,有助于提高培训质量。请大家仔细研读下面这些培训心得体会,或许能够给你们带来新的思考和启示。如果你是一名房地产经纪人,
自我评价需要客观公正地对待自己的表现,不偏向于过高或过低估计自己。请看以下一些来自职场精英的自我评价,希望能对大家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有所启示。各位老师,下午好
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以下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启发和参考。自从上个月开始,我加入了一个新的
心得体会是对于某一事物或某一经历的内心感受和思考,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自己。让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或许能够给你一些灵感与启发。
运输的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也是现代社会对运输的重要关注点。对于运输总结这个话题,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精选的文章和论文。甲方:乙方:乙方于___________年__
规章制度的制定是为了明确员工的职责和权利,使组织内部的工作有序进行。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规章制度的案例供参考。
卫生工作总结涉及卫生工作的方方面面,包括环境卫生、职业卫生、健康教育等多个方面。下面是一些经典的卫生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学校成立了由一名主管
运输行业的未来充满了机遇和挑战,只有不断创新和改进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运输行业中的一些先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推广,以下是一些值得一看的范例。为了落实xxx校
心得体会是一个人成长道路上的重要标志,也是我们对过去的回顾和展望。接下来是一些实践中总结的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和借鉴。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化,我们广大数学教师
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我充分体验了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接下来是一些经过精心筛选的社会实践报告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
合同协议可以为合作双方提供法律保障,确保双方的利益得到维护。小编搜集了一些行业内通用的合同协议范文,供大家研究和应用。本协议由以下各方于年【】月【】日在xxx市
活动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为下一步工作做好准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活动总结实例,希望能够对大家的活动总结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的所思所感的总结和概括。下面是一些值得一读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帮助。首先,作为一名班组长,我自信自己已经能
月工作总结是对自己工作表现的一次评价和反思,通过总结可以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范文三:在本月的工作中,我与团队成员紧密合作,充分发挥了协作的优势,取得了不错
写心得体会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还可以记录自己的成长轨迹,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下面是一些关于人生感悟和价值观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思考的启
只有通过对过去的经验和感悟进行总结,才能更好地实践和应用,不断提高自己。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示和思考。目前,我公司的设计文件,
通过写工作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把握工作的经验和教训,避免犯同样的错误。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些写工作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启示。
在撰写更多申请书时,我们需要突出自己的优点并说明为什么我们是最合适的人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更多申请书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启示和参考。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8.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在写作中带来一些新的思路和触发。快放暑假了,妈妈告
写心得体会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对写作心得体会有所启发和帮
写心得体会是我们对于一段时间内的工作和学习经历进行思考和总结的一种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清思路。下面是一些与心得体会相关的文章,欢迎大家一起来学习和探讨。
心得体会是思考和总结的结果,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巧克力作为一种美味可
优秀范文是总结写作的良好参考,可以帮助我们提升写作水平。小编特意挑选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胡锦涛在今年“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社会
优秀学生不仅追求学业上的优异,还注重培养自己的综合素养和人文修养。以下是一些优秀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以及他们克服困难的方法和经验。随着社会的进步,道德
更多申请书需要我们展现自己才能的能力,但同时也需要我们有独特的视角和见解,以与众不同。接下来,我们将分享一些成功撰写的更多申请书样本,以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党员心得体会是对党的教育与引导的反思和总结,是对自己党性修养的提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党员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党员是最早、最忠诚、最受人尊敬的
写心得体会是一种反思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并改进自己。工作中的困难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我们如何从中学习和成长。军事博物馆作为展示历史、传承文化的重
思想汇报可以帮助我们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为未来的工作和学习提供借鉴和指导。以下是一些经过精心挑选的思想汇报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写作的参考和借鉴。尊敬的党组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果。下面是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撰写心得体会有所帮助。第一段:引言(150字)互联网的
范文范本是对语文学习的一种辅助手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规范。小编特意为大家精心挑选了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够为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
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写作技巧和方法,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一些经典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甲方:乙方:项目地址:
范文范本的阅读和分析能够拓宽我们的视野,增加我们对不同类型文章的理解和把握。下面是一些写作范文范本,希望对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1.全面实施强镇富村战略,统筹
月工作总结是一个向自己负责的举措,通过反思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挑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来看看其他人是如何总结自己的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将一段时间内的成长和发展变成文字,为自己的进步留下记录。接下来是一些企业家的心得体会,他们在创业和管理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
述职报告不仅可以总结过去的工作,还可以为未来的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这篇范文的语言简洁明了,结构清晰,能够很好地传达作者的工作成果和想法。尊敬的主席、公司领导、各
通过撰写演讲稿,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演讲技巧和表达能力,让自己更好地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优秀的演讲稿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