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范文需要经过反复的修改和润色,确保语言流畅、准确无误,并符合学术和专业的要求。如果你想了解一些有关报告范文的范例和写作技巧,不妨浏览一下下面的内容,或许能够给你带来一些帮助。
热门教育研究报告(通用17篇)篇一
前记:这是一篇随感,就是想什么就写什么,我以实习小结的形式,写了这点散乱的文字,写的有点乱,很不严谨,让朋友们见笑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其实就是有关实习的一些感受,主要分三部分:老师,学生,还有就是贾老师对我实习工作的具体指导。这篇随感写于实习期间,此时距离我的实习结束已快有半年的时间了,偶然间又看到了这篇文章,突然间有点感动,有些怀念逝去的那段日子。
实习已近两个月了,还没有认真地做过总结,今天借机会在这里小结一下,以为即将到来的招聘做个准备。
在同济大学二附中的实习让我感受很多,也学到了很多,首先说一下学校的老师。在同济二附中实习的这段时间里,老师们给我的印象都很深刻。办公室里的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教育学生的方式,这让我在如何处理学生在学习中面临的问题上学到很多,比如与学生谈心,找家长谈话等等。实习期间,老师们对我的关怀和帮助让我感受到了感动和温暖。比如,每次吃饭的时候,老师总是温和的喊一声,小朋友们,一起去吃饭吧?!然后我们一起去楼下餐厅排队吃饭,虽然有时也会感到一些紧张,但还是很高兴,很激动。办公室里的老师还经常买水果请大家吃。班主任老师的工作是很辛苦的,每天都要认真检查学生的出勤情况,未按时到校的学生,班主任都会给家长打电话询问原因,这既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关怀,也体现了一种作为教师的责任。一切为了学生,虽然老师们的工作非常辛苦,既要忙着备课、上课,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及各种问题等,但是在与老师们相处的这段日子里,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光荣感和使命感。
老师们在处理问题时的团结、协商、合作也给我很深的印象。比如学校要求组织学生举行各个年级之间的辩论赛,贾老师征求范景老师的意见后,安排她组织高一学生的辩论。因为参加辩论的学生都是从各个班级中挑选的,各班的班主任都会推荐各自班级内口才好、能言善辩的学生参加辩论赛,而这些学生果然都是行家。范老师认真地带领学生进行辩论练习,贾老师都会给他们创造条件,比如贾老师会考虑某个教室有什么设备,具体的可以给学生提供哪些有利条件等等,给他们安排一个比较合适的辩论地点。从这一件事情上,让我看到了老师们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这才是做好事情的关键。当然,在这一点上,还有好多的例子,某个学生因为犯了什么错误,班主任和贾老师也会一起对他进行说服教育,老师们的工作很有成效,学生的问题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其次,说一下学生给我的印象。学生们都很有礼貌,学生去办公室都会喊一声老师好,离开的时候会对老师说老师再见,每次在走廊里有学生见到我也会喊一声老师好。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很高,而且都很热情。课下时间,到办公室问问题的也特别多。我在上课的时候,学生们都能认真地听我讲课,虽然,我是一个实习老师,但我感觉他们对我都很尊重,偶尔有时候,学生会在下面说话,我会小声的让他们保持安静,学生也很听话,立刻就不再说话,大眼睛听我讲课。我也会给他们设计几个问题,要学生们思考回答,他们都会认真的看书思考,总结答案。我知道,历史课不仅注重知识的讲授,更重要的是要给学生树立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讲课的时候,我会有意识的发挥历史科目的优势,借历史故事来启发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比如,我在讲秦末农民起义时,会通过讲述秦始皇修长城,孟姜女的故事来说明秦朝的暴政。在讲辛亥革命时,通过讲述孙中山本人的革命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孙中山本人的忧国忧民意识和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等等。在两个月的实习内,我在这里认识了很多的学生,他们对我很尊重,很有礼貌,我也很喜欢和他们在一起,只要看到他们熟悉的面孔和纯真的微笑,作为他们的老师,我的心里都会感到特别的温馨和感动,我爱这里的学生。
在这里,我要讲一下,我对学生的教育方式问题的一些观点。在我的心里,一直这么认为,每个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别并不是很大,他们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天生我材必有用”。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因材施教”,不得不佩服两千年前的孔子,在那样的时代里,竟提出了这么先进的教学方法。每个学生在性格、行为选择上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异,但是他们在智力上的差别可说是很小的,这就要求教师应善于观察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特长。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我一直坚定的相信这句话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只要教师的方法准确,所有的学生都会成为各个领域内学有专长的人。作为教师,一定要善于针对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果选用的方法合适、正确,即使再“差”的学生也会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实现成材的目标。
但不论怎样,所有方法的核心就是教师对学生一定要有爱心,只有用爱的方式去教育学生,感化学生,才能让他们树立自己对学习的信心,敢于正视自己的问题,端正学习态度。严厉的体罚学生虽然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方法法,但这绝对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相反,他有可能会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加剧学生对学习的厌恶情绪,激化师生之间的矛盾,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而无法解决。对学生保持一颗爱心,才能感化学生,使他们信服,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如何才能树立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呢?我曾就这一问题和贾老师交谈过,贾老师告诉我主要有两条,其中之一,就是教师对学生一定要有爱心,不论是对学习好的学生,还是对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教师都应该对他们公平对待,去关爱他们。也许这正是对上面我所谈论的教育方法问题的一个有力地肯定。其中的第二个因素是教师一定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有话可说,有内容可讲,使学生感觉到和这个老师学习,一定能够学到有用的知识。教师要讲一碗水的内容,就要有一桶水的储备,这是对一个教师专业素养的必然要求。对于一名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来说,我认为,除了要不断的阅览自己专业领域内的书籍之外,还要看一些教育学、心理学乃至其他学科的知识。因此,我从学校的图书馆借来了一些这类有关的书籍,在课下闲暇之余翻阅,增长了不少知识,特别的,我还看了几本有关教学技能方面的书,通过对这些书的阅读,我学到了不少的理论知识。当然,仅仅掌握理论还远远不够,关键还是要结合实际,把理论运用到现实当中。
对此,我很庆幸自己能被安排在这所学校实习,也庆幸能有这么多优秀的教师指导我的教育实习。在这里,我认识了这么多的老师和学生。贾老师的悉心指导让我对教学工作不再感到陌生,我从开始的望而却步,到现在的驾轻就熟,这都是我这段时间实习的结果。以前,一直以为自己只是个学生,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而在这里的经历,让我慢慢地从一个学生转变为一名教师,从来没有这样深刻的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的光荣感和使命感。在这里,我听过贾老师、王老师、白老师的课,他们都是非常优秀的教师,跟他们学习,让我明白了教师所应具备的技能、素养以及对教学流程的具体操作,贾老师在这些方面的指导更是有非常大的影响。
贾老师幽默的讲课风格和出色的内容设计使得在他的课堂上总是充满了学生愉悦的笑声和对求知的渴望,贾老师于无声处的对学生思想情感的教育实在可称得上是一个典范。记得贾老师在给学生讲市民文学的兴起时,贾老师讲到,市民文学不同于宗教哲学,它是一般小市民创作的通俗读物,在当时的条件下,对于打破教会神权的控制,抒发人的情感有重要作用。话锋一转,贾老师以幽默的语言讲到,市民文学兴起于市井当中,比如一个卖肉的屠夫,可能他在卖完肉之后,没什么可消遣的,就在他的肉铺摊上读这些通俗小说,就像我们现在的言情小说之类的东西,当然,我们不是不可以看,但是你要是光看这类的书,你就把自己定位在杀猪卖肉的位置上,你也就不会有什么大出息了。贾老师讲得幽默风趣,学生笑过之后,也能深刻的领会到该如何去做,这巧妙的教育方法比直截了当的告诉学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效果明显要好很多。
关于教案的具体设计,贾老师也给做了具体的指导,比如如何整合利用教材,如何设计教学的重难点以及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等等,贾老师都给我提出了指导建议,这使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掌握了很多的技巧,少走了不少的弯路。当然,贾老师并不是每次在我设计教案之前给我提建议,而是让我先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设计。贾老师说,如果提前告诉我设计的思路,就会限制我的思维,那样对我的学习和创新都不利。等到我设计好自己的教案之后,贾老师会给我讲解本课乃至本单元的线索或者重点,让我在此基础上,对教案做出合理的修改。贾老师的指导,实在是让人耳目一新,茅塞顿开,对我的教学设计产生了很大的启发。
贾老师在设计教案的时候,我会凑上前去,然后就具体内容提一些自己的认识,贾老师总是耐心的和我交谈,从他的设计当中,我深刻的体会到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新课改的理念。贾老师在设计教案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学生尽量多说,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要让学生自己去领会知识。贾老师目前正在做《法国大革命》的教学设计,他那严谨、认真、务实的工作态度让我深为敬佩。他的教案《秦末农民起义》,到目前为止,我最少看了七八遍,每次看完,都惊叹这绝妙的教学设计。
贾老师告诉我,讲每一节课都要注意抓住一条主要的线索或核心,围绕着一节课一个灵魂,一节课一个核心来设计教学。贾老师这么说,也是这样做的,虽然本科和研究生期间的专业学习让我掌握了基本的专业知识,但是每次听贾老师的课,我都感觉自己还只是一个无知的学生一般,不知不觉就会融入到他的课堂当中,乃至忘了自己竟是一名实习老师的身份。贾老师的这个教诲也是让我如痴如醉,我在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中,也总是试图找出这节课的核心或线索,但是限于经验的不足和对教材理解的不透彻,虽然我能条理清晰的给学生讲清楚教材中的内容,但还是无法准确的把握这个核心。我曾向贾老师诉苦,贾老师勉励我说,对于我这个实习不久的老师来说,能做到这一点已经很不错了,以后多加实践,经验多了,就一定能做到。贾老师的肯定让我自信很多,我相信自己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比现在做的更好。
贾老师说,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讲课风格,多听听其他老师的课对于丰富我的教学经验会很有帮助,因此,只要有机会,贾老师都会安排我和他一起去其他学校进行交流学习。通过吸取和借鉴这些老师们的经验,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特别是在课件的制作上,我学到了一些技巧和方法,总之,贾老师总是尽可能多的给我创造实习锻炼的机会,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
还有一点,贾老师对我的帮助很大,那就是我的毕业论文的选题,在贾老师的启发下,我设计的论文题目是《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选材研究——以华东师大版高中历史教材为例》主要目的是对目前高中学生使用的这套历史教材进行研究,研究教材选材的特点,总结教材的内容,以期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实践有一个很好的帮助,关于这套教材的编写原则,题材,体例和内容选择上的特点,教材的编写者都给我们做过专业的讲解,在这个基础上,我相信,自己一定可以顺利完成自己论文写作。
实习的这些日子里,有太多太多难忘的记忆,绝不止于这些,幸好,实习还在进行当中,我还有一点时间来享受这样美好的时光,我会懂得去珍惜。
后记:再有两个月的时间,我就要真正开始我的教师生涯了,文章中所阐述的一些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既是我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认识,也将指导我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去践行这些理念。把这篇随感放在这里,既把它当作是对我实习工作的一个见证,也算是对自己未来工作的一个激励吧!
热门教育研究报告(通用17篇)篇二
初中英语教学方式的变革对中学生的影响。
2、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经济化和社会生活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英语的地位日显著,它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学生是学习被动的客体。然而,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倡导以学生为本的学生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初中英语教学方式也经历了明显的变革。
3、研究的意义。
初中英语教学改革对于我国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的的实现起着关键作用。而教学方式的变革是其中重要一部分。研究初中英语教学方式变革对学生的影响有两大重要意义。
第一,理论意义。即能为英语教学方式改革提供指导性意见和促使中学生的发展顺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时代的发展。
第二,实践意义。即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和增加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兴趣和态度的了解以求达到英语教学方式的多样性,趣味性和启发性。
一、前言。
影响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因素是多维,其中教学方式的变革就重要因素之一。教学方式是传输知识的纽带,教学方式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英语的水平和效率。为顺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时代的发展,我国已有很多学者对这方面进行了研究。而本文主要对现有研究中有关初中英语教学方式变革的相关资料文献进行分析,了解英语教学方式的发展方向,以及该从哪方面着手研究变革对中学生带来的影响。
二、初中英语教学方式变革对中学生影响研究的基本现状。
传统初中英语教学方式只注重语法结构和词汇释义,所以学生的英语可以说是“哑巴”英语,只会读和看,而不会说。为顺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时代的发展,将学生培养成能说英语的人,英语教学方式的变革势不可挡,其中初中英语教学改革是较为重要和关键环节。
关于初中英语教学方式变革的研究,许多论者多从不同的方法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如王勤敏从新时期初中英语教学改革的特征方面介绍了变革对学生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的影响。即“一、由单一性走向多样性;二、由同一性走向差异性;三、由客体性走向主体性;四、由单向性走向互动性;五、由灌输性走向探究性;六、由割裂性走向整体性。”杜娇玲充分分析了中学英语教学方法变革的方向,即现代化、情景化和人性化的发展方向。并以此阐明了它们对于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英语逻辑思维,表达能力等影响。以及赵茜和王佳,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角度论述了教师英语教学方式转变,并结合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说明变革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三、总结。
综合我国初中英语教学方式变革影响的现状,本文在收集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这些研究的内容及特点,目的是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为深化变革影响,提高中学生英语学习效率做出贡献。
1、改革开放以来初中英语教学方式精华和糟粕研究。
英语在中学是一门相当重要的主课。目前,就上海地区的中学生来说,语法基础比较牢固,然而英语交际能力令人堪忧。对于众多英语教学方法,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已经成为众多中学英语教师急需探讨的难题之一。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英语教学经历了四次课程改革,在这段时间里我国初中英语教学方式经历着许许多多的变革,这其中有好有坏。因此,我们应当开展对这些教学方式的研究,分清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分析其对学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促使教师们开展更加有效生动的课堂教学。
2、中学生对英语教学方式变革的态度研究。
新课改下,课堂教学强调摆脱以教师为中心的专制型师生关系,学生不再是一味接受知识的客体,而是一切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具有主体的需求和责权。因而通过了解中学生对于教师课堂英语教学的感受以及对于老师授课方式的意见和建议,可知新时期英语教学法是否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出发;学生是否成为了英语学习的主体。
3、中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态度和兴趣的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因而,对于英语的学习态度,热情和兴趣的研究,可以直观的看到新型教学法对学生情感方面的影响。
4、新型英语教学方式实践效果研究。
对于教学方式实践效果的研究,即新英语教学方法对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有助于了解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情况,英语的思维能力和交际能力。
5、新型英语教学方式在初中课堂的实施情况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新课改极力倡导英语教学方式的变革,摆脱传统的英语学习模式,使学生在一个快乐和谐的氛围中学习。然而传统的机械填鸭式教学依然存在,许多教师对于新型教学方式的理解存有偏差,所以要针对新型英语教学方式是否在初中课堂得以实施加以调查研究,观察传统单向传授式教学的改善情况,以提高教师对新教学方式的重视,鼓励教师积极采用。
6、传统英语教学方式对中学生的影响。
通过对传统方式影响的研究,可以分析比较新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影响。
1、调查法:
可采用自填式问卷的调查研究方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上海市中学中抽取一定规模的样本,通过数据统计分析,了解中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和兴趣,学习方式以及新英语教学方式的实施情况。
可通过结构式访谈的调查研究方法,从上海市中学中选取一定的英语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在英语教学方式的变革对学生英语成绩和能力的影响。
2、文献法:
可通过收集各种研究资料,分类阅读有关文献(包括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有价值的资料),比如一些现存的关于初中英语教学方法的变革方向的研究或新时期初中英语教学方式中利弊的研究,归纳总结并得出一般性结论。
3、自然观察法:
可通过走进初中英语课堂,观察感受,新英语教学方式的实施情况以及其对中学生上课行为态度的影响。
1、研究课题的确定。
2、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
第一步:确定课题组成员。
第二步:理论学习技能培训,制定教育研究方案,设计问卷和访谈提纲。
第三步:研究方案的申报。
3、初步调查探索阶段。
第二步:在调查、采集数据之后,做好对比分析,对调查问卷进行修改。
4、实施阶段。
第一步: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邀请专家进行辅导,完善研究计划。
第二步:开始课题研究,正式发放问卷,进行访谈,搜集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5、总结结题阶段。
课题研究中存在的困难。
1、理论知识基础不牢固。
无论研究什么课题,理论知识是研究的基础,倘若事先没有进行良好的理论学习,研究者就无法辨别针对某一课题该研究什么,该使用何种研究方法,研究途径和手段。因而可能会导致研究过程缺乏系统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未必准确完善。
2、缺乏问卷提问的有效性。
在初中英语教学方式的变革对中学生的影响的研究中,研究者可能对于英语教学方式的变革的理论结构还不熟悉,所以在设计问题时,问一些不必要的问题,设计的选项不全面或过于概括,降低了问卷调查结果的有效性。
3、缺乏访谈技巧。
虽然此次研究运用的是结构化访谈,但是被访谈者的回答可能不全面,或者他的回答中有应进一步提问的地方,因此,访谈者应该掌握追问技巧,了解更多的信息。但是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往往只注重表面的回答,缺乏对深层次内容的敏感度。
4、研究过程中总结不够及时。
在研究过程中,往往收集的资料众多,因而要及时的做好对资料的分析总结,否则便易于忘记或丢失,不能为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教学方式是传授书本知识的媒介,学生能否高效的掌握知识和技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教”。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根据国内外有关英语教学理论,不断发展着英语教学方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可以增加对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影响。
初中英语教学方式的变革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能够自主开展英语学习计划和活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课堂内容的丰富,教学形式的多样,如使用ppt,视频动画等,使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英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了对英语的兴趣和热情,英语成绩也有所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方式的变革最大益处就是实践性的增强,英语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交流工具,教师们给学生创造或模仿真实的语言环境,让每一位学生身临其境,提供口语交际平台,因而学生们大都敢于开口,乐于开口,英语思维能力,交际能力有所提升,自信心也不断提升。
初中英语教学方式的变革也帮助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目前大部分初中生都更加重视英语的实践运用,而不是一味的背诵词汇,记语法规则,学生也会自主寻找英语的课外学习资料,学习主动性增强。
虽然新初中英语教学方式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绩,但是对学生的影响尚不广泛,依旧有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对新教学方式理解不当,依旧有学生认为英语学习枯燥乏味,因而在全面贯彻初中英语教学方式变革的影响上还需更多的努力和实践。
[1]王勤敏。新时期初中英语教师教学方式变革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xx.
热门教育研究报告(通用17篇)篇三
经过对xx中学部分高一年级学生的走访提问调查,发现高中阶段中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学习心理上存在很多困惑与不解,由于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等影响因素导致很多学生构成叛逆心理,攀比心理,堕落心理等,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与提高。
调查目的:经过调查研究,了解xx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与当前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分析学生学习心理成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为准确把握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时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为其供给客观的依据。
调查方法:走访访问。
作为一名师范生,我于20xx年xx月xx日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为期一个月的实习生教育实习工作,并在xx中得到了经验丰富的专业指导教师和班主任的指点。
作为一个即将走上教师岗位的我来说,了解学生的心理是及其重要的,因为这关系到我以后的教师工作能否顺利的展开,并且这也是一名合格教师必须做的事。为了弄清现今中学生的心理在想些什么,此刻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如何,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心理问题,我有针对性的对部分学生,教师,家长采取了访问的形式来更加深入的了解他们。
调查显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新课改导致学生对跨学科知识的严重无知,容易造成学生产生自卑心理。调查中教师反映很多学生由于基础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基础差,教师又要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赶进度,没有时间专门复习,而学生常常会对新知识的灌输产生“消化不良”的反应,所以无形中加大了课程的难度,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负担和学习的压力。
有的同学小学、初中成绩好,可是进入高中后成绩直线下降,原有的优越感降低甚至没有了,于是产生了极强的失落感,原有的优越感变成了消极厌烦。
这种现象对于在青春期的青少年及其普遍。常常表现在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抗,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对抗。
青少年正处于过渡时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期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
调查中百分之六七十的学生有嫉妒心理,少部分人有严重的嫉妒,大部分人都是轻微的嫉妒,并且这种心理在女生中尤为常见。经过与学生们的交流发现其主要表现在嘲笑、中伤、讽刺、排斥他人。这种心理的出现也有很多原因。主要原因是由于一些学生个性要强,凡事都喜欢争第一,出风头。
经过以上的一些调查,能够看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比较严重的,所以我们必须重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实现学校素质教育与家庭素质教育的同步进行,让中学生有个更好的环境学习、生活,为他们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父母、教师、学生应当多交流、沟通,争取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共同帮忙孩子成长。
热门教育研究报告(通用17篇)篇四
我国农业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和城市化建设,是国家实现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消费、经济发展进入良性循环轨道的实际步骤。我国的城市化速度明显滞后于工业化速度。我国工业产值比重已达到57%,但是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只有36%1),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60%,更低于发达国家的80%,说明工业化并没有带动城市化。根据经济学分析,农村城市化要比农村小城镇建设更有实效,是更为科学的实施方案。通过改革劳动就业、户口制度,以及城关镇建设,大中小城市向特大、大、中城市发展,到20xx年我国城镇人口将达到45%。
有些地方政府出台了许多限制农民合理流动和进城的政策、文件,使农村剩余劳动力难以进城就业,非农收入难以提高,国家城市化进程缓慢。在社会等级制度的影响下,有关涉农的政策主要表现为限制、集中管理,主要维护涉农主管部门及其相关单位的利益。农业政策的目标本是针对农业生产者的,但农民得不到的好处消耗到中间环节,保护的是农业的主管部门和相关企业的利益,造成巨大的政策损失2)。有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行业、部门的封闭性,阻碍了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和城市化进程,导致农民收入的增长缓慢,需要重新思考和调整。从全局考虑,全国一盘棋;从全球考虑,农业国际化,摆脱就农业而农业,就教育而教育的狭隘思路,可从理论和实践探索中得到更为开阔、清晰和准确的答案,这也是入世对我国农业提出的警示。
研究表明,转移农村劳动力、提高非农收入,加快实现农村城市化,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更为有效之举。近几年,多数省、市、自治区的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而浙江省却一花独放的原因就是发展效益农业,提高农民的非农收入。20xx年浙江全省农村人均纯收入为4253.67元,其中非农收入达2964.62元,比1999年增长12.1%,占农民收入的70%。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比1999年增长7.8%,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准。农民人均农业收入为953.82元,比1999年下降3.5%,增长率连年下降幅度也大大缓和3)。当然,浙江省的区域经济和个体经济发达,带动建筑、运输、服务业等产业,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原因。
农村城市化建设,成为解决我国农业就业人口长期大量过剩、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这一世纪性难题的一项国策和对策。原创:目前,我国有4.2万个小城镇和1.82万个村庄正在发育成为小城镇,居住人口达2亿,平均每一小城镇的人口达1.63万,面积为1.76平方公里。农村城市化建设,首先要解决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离不开农民的转岗培训、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农村城市化也不是简单的工业化,农村环境保护、居民生活、文化、教育建设同样被人们所关注和重视,因此,农村教育又涉及到农村社区教育和社会化教育,以及终身教育。农村教育的诸多内涵归结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做好农村城市化建设中的人力资源开发,关键是正确把握农村城市化建设的发展趋势、特点,以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并选择与之相适应的社区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
一、农村城市化建设的发展趋势、特点和问题。
(一)农村城市化建设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1)全国小城镇平均面积是1.76平方公里,人均占用耕地面积是108平方米,与大中城市比较没有差别。小城镇具备城市基本设施和职能,有幼儿园、中小学、广播电视台、电影院、图书馆、医院、邮局、压滤机滤布车站、自来水等设施。(2)就业人口比重比城市高,非农人口占大多数。根据有关统计,在小城镇中就业人口占71.6%,比城市的48.6%高得多。农业人口占37%,非农人口占63%。(3)第三产业发展快,从事三产的就业人口多。农业劳动力占总人口的17%,从事第二产业人口占44.4%,从事第三产业人口占38.6%,从事二三产业的人口多达83%。第三产业的收入占总收入的31%,第三产业的企业占总企业数的72.2%。(4)企业中非国有企业占多数。在国有企业就业的人口占22%,集体企业占28%,个体企业占25%,非国有企业数和就业人口都比全国平均高是小城镇的特点。(5)工商业发达。小城镇的工商业发达,占全镇财政预算内总收入的63%,商品交易活跃,市场经济十分发达。在商品交易中,生产资料占34%,生活用品占66%。(6)根据1996年统计,小城镇人均纯收入为3100元,比全镇人均纯收入高900元,高出农村人口纯收入1倍4)。
(二)农村城市化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落后,难以适应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和农村城市化要求。一是农村基础教育落后,当地农民的文化素质提高缓慢,2/3在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每年有500多万名中小学辍学生,且有上升的趋势;二是农村职业教育落后,现实中的农村教育违背了农村智力和资源“双开发”和“不可分离性”规律5),农村青年初高中毕业后难以适应农村经济活动,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更是难以入门,农村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门”成为农村教育发展的巨大障碍;三是农村继续教育和社区教育落后,阻碍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发展效益农业和推进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
此外,目前的户籍制度不合理,不利于农村人口的快速转移。“离土不离乡”的制度和观念,农村人口难以转移和集中,小城镇产业规模小,商品化、市场化程度低、发展慢,城市化率低。城市化最低标准要达到10万人口、10平方公里的规模。因此,小城镇建设从理论上就有不少缺陷,不如农村城市化建设更为科学。土地、企业等所有制和使用、经营产权不明,经营权脆弱,小城镇的财政管理职能衰减。缺乏长远发展规划,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和短期行为多,耕地占用率提高,环境恶化,城市化建设的成本逐步提高。短期信贷资金不足,城市化建设投入严重不足6)。乡镇企业发展受阻,城市企业向农村扩散也受地区、行业、部门垄断的阻碍,都已成为加快实现农村城市化的很大障碍。
我国农村城市化建设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解决农业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农村城市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农村城市化建设涉及到户籍制度、土地经营制度和相关投入等条件,但关键问题是对大量过剩的农业劳动力如何有序、合理转移,农业劳动力如何通过发展科技教育,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优化农业结构,发展效益农业,提高农民收入。这里涉及到转移农民的转岗培训、农业劳动力的继续教育以及农村社区教育。
革命老区河南省新县积极培训农村青年加强老务输出,每年老务输出6万人以上,其中涉外务工人员常年稳定在2100人,年均老务收入3亿元,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和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目前,全县已建成县乡科技培训站17个、成人学校17所、文化夜校197所,主要从事外语、机械加工、木工、电工等业务培训。农村职业教育于是增添了新的内容,农村劳动力转移和老务输出培训成为农民培训的新亮点。近几年,新县先后有组织、有计划地培训农村青年,仅在册的培训人员就达2万多人,仅20xx年就向国外输出人员800人,年创收入5000万元7)。发展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社区教育,成为转移农村劳动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农村城市化的有效途径。
(1)大力开展农民转岗培训和继续教育。今后20-30年,农村劳动力转岗转移职业继续教育是农村教育的重中之重。解决农村问题关键是解决农村城市化问题,其中,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核心问题。今后20-30年我国农村教育面临的最大课题也正是如何将巨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压力转变成人力资源优势。按人口转移角度预测:每年通过升学转出400--500万,通过职业培训转出400万已从业的青年农民进城,使现有的3、2亿农民在20-30年内自然减员1亿,转出1亿,新增1亿,农业人口(城乡二元户口制度改革后,以农业人口为准)减到全国人口的50%(农村8亿/全国16亿);通过进一步发展在50--60年内减到30%(4、8亿/16亿)人口,实现农村城市化、现代化目标。按建国后城市化率发展过程预测(审慎乐观预测):1982--20xx年,城市化率增长15、51%8),平均每年增长0、86%,要达到70%,需39.5年。1953--20xx年,城市化率增长22、83%,平均每年增长0、486%,要达到70%,需70年。按“九五”期间的城镇化年平均提高速度0、46%计算则需要74年。改革开放20年,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迅猛发展,加上外资企业吸纳了近2亿农民工,今后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也不会达到这一速度,可能略低于1978--20xx年的城市化率发展速度,根据审慎乐观预测,约需要40-50年,快则20xx年实现,如果出现不可预测的情况,可能推迟到20xx--20xx年,需要60--70年时间。按照这一农村人口转移进程,有计划、有重点、分步骤开展农村人力转岗培训,开发相关课程和教材,研究制定科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增加资金投入,委实任重而道远。农村人口转岗、转移就业培训将成为各级政府教育、农业部门近20-30年工作任务的重中之重,应给予高度重视。
根据中长期农业发展规划和农村城市化建设规划,明确发展适合当地资源、气候、人文条件的二三产业和优势产业发展方向,以及产业、产品结构调整优化思路与对策,制定劳动力转移转岗培训计划,配备师资,选择教材,有组织、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农业劳动力转岗培训。经过转岗培训就业后的从业者也要定期开展以更新、补充和提高为目标和内容的继续教育。发展二三产业、发展乡镇企业是目前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最有效途径,然而,劳务国际输出在一些沿海地区也成为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与之相适应的水产、远洋捕捞、建筑、装修、财会、汽车驾驶、家政、刺绣、传统工艺等技术培训也是深受欢迎的职业教育。
(2)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通过劳动力转移和土地规模经营,农村将涌现大量专业农户和先导农户,他们是支撑和繁荣社区农业发展的中坚农民,他们不会只满足于一亩三分地的小规模经营和效益,而是想成为发展经营十几亩甚至几十亩、几百亩的种养业和加工业,以及农产品的贮藏、保险、包装、运输业经营大户、农业经纪人,成为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农场主、农业企业家。对这些农民要分层次、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继续教育。通过绿色证书的。分级培训,将现在的农民职业教育按对象分成大众化的农民技术入门培训、骨干农民的职业教育和专业农民、先导农民的培养。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加上我国面临加入wto,对农民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规模经营和提高附加值的能力,还要具备根据市场变化和国际竞争的要求,能自觉创新的农民,他们有能力不断引进和提高农业科技水平,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发展效益农业、提高附加值,在社区农业发展中起到先进、先导、示范、辐射和扩散作用。
(3)做好青年后继农民培养工作。大量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村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带来的问题是劳动力老龄化、弱质化,农村妇女在一些地区已占农村劳动力的60--70%。农业劳动力素质不仅难以提高,紧接着又出现了工业化初期的问题,即农业后继乏人和老龄化、弱质化。因此,有计划地培养青年后继农民在沿海地区和广大农村地区已成为农民教育的重要课题。在农村普通初高中教育中加入一些农业以及二三产业的职业教育内容。对毕业后自愿继承和从事家业、农业的青年农民系统传授农业经营知识和技术,使他们努力成为专业农民和先导农民,这是提高我国农民整体素质、提高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4)大力普及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和义务教育是整体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主渠道。职业教育、继续教育都要在基础、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开展,我们难以想象在不断产生新文盲的条件下能够发展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世界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在不断向后推迟,为的是让国民在掌握更深更宽厚的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职业教育高层次化,提高劳动力的创新能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竞争力在于其创新能力上。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和社会发展需求,积极发展农村高中。没有任何理由农村的学生只有到了城市才能读高中、读大学。城郊、沿海发达地区已在农村建起了高质量的高中和大学。积极发展农村高中,高等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积极面向农村,是适应社会、经济、教育发展规律的正确选择。
(5)农村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使农村劳动力的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结合,农村义务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这对于实施科教兴农,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缓解农村青年就业压力,稳定农村社会都有着重要意义。现在,接受初中教育后的农村青年大多返乡务农,但由于农村普通初中教育与农业生产实际需要相脱节,学到的劳动技能课解决不了很多农业生产技术与经营管理问题,毕业后的农村青年不能尽快融入当地的农业生产建设和产业化经营中,造成农村劳动力的巨大浪费和盲目流动。滤布因此,绿色证书教育与农村初中教育的结合势在必行,这是在农村普通中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农村普通教育,培养和确保较高素质的农村后备劳动力,确保农村稳定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一些地方教育部门根据当地实际需要,在农村初中引进绿色证书教育。具体做法是:在保证执行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3+1”、“2+1”(还有2.5+1)教育,原创:即在二、三年初中教育的基础上,安排一年的绿色证书培训。相比之下,初中全程渗透式职业教育是比较有效的做法1)。根据教育部、农业部文件要求,通过进一步完善绿色证书教育,在初中阶段有效实施,学生就有了更为全面学习和系统掌握农村产业知识和技能的机会,既奠定学生升学基础,又为将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创造了必要条件。随着我国社区经济的发展和高中教育在广大地区的普及,农村职业教育在城郊地区、沿海发达地区向高中后推迟;中部地区逐步向高中后过度;西部地区仍在初中阶段实施一个阶段。职业教育的内容也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逐步向二三产业发展。
外语职业教育在黑龙江省东宁县三岔口镇三岔口村成为老务输出、劳动力转移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法宝。通过外语培训,农民自如掌握俄语、韩国语、日语、英语等外语,全村1700人有1000人出国经商、留学或打工,人均收入达到4万元9)。国家一类口岸东宁口岸、中俄东波户市贸易区坐落在村所在地。随着绥芬河边贸增温,村民从“倒包”发展到与国内外公司合作,到俄罗斯打工、种地,村民年人均收入上万元,学俄语的村民急剧增加,已有400人掌握了俄语的日常用语。村民与韩国的民间交流日趋频繁,活跃了县域经济。农民出外打工、老务输出,不仅积蓄了农民的经济实力,还激活了农村职业教育,子女们看好了受职业教育的好处,学习情趣高涨,不仅上好高中,还积极考入大学,出国留学。20xx年,有20多个孩子到日本留学。凭借外语优势,接受农村职业教育的孩子们到青岛、烟台、大连、北京、天津、上海、深圳等沿海合资企业就业。教育的经济效益,反过来又促进了农村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20xx年,村里投资240万元建设了4层楼的校舍,改善了教学条件,更加激发了农村孩子们学习掌握职业技能的积极性。
(6)积极开展农村社区社会化教育。考虑到我国区域差别,先进文化、信息从城郊、沿海发达地区逐步向中部、西部农村地区辐射,但农村地区特有的自然环境、民俗文化、人文情节也会影响城市。社区教育作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象征和构建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将遵循这一发展规律和程序。在农村发达地区率先实施社区教育是社区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农村教育发展的新亮点。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为内涵的农村社区教育为农村城市化和现代化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农业环保、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成为农业教育的新内容,农村家政等农村生活、文化、环境建设也提到议事日程,日益被广大农村居民所关注。对农村居民,男女老少皆宜的电脑、家政、礼仪、插花、园林、茶道、烹饪、书法、绘画、摄影、外语、医疗、保健、太极拳、健美、美容、环保、金融、保险等社区、社会化教育日益受居民的欢迎。各种市民讲座、老年大学、新娘培训班将应运而生、蓬勃发展。发展社区教育,要进行试点,经实验后逐步推广。有条件的城郊、沿海地区县镇、乡镇可以通过政府牵引型、学校组织型、社会联合型等灵活多样的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组织体系和运作机制,制定科学的发展计划和评价制度,不断深化、不断改进,努力提高综合效益。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农村学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及先导性和辐射性。
热门教育研究报告(通用17篇)篇五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大家好!
今天,我们非常有幸的邀请了“感动**十大新闻人物”来****为职工作报告,他们来自**不同的县区,接到邀请后,风尘仆仆、不辞辛劳地前来为我们介绍先进事迹、传经送宝,他们分别是:***、***,***,***,***,***,***。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他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民族更必须有其优良的传统美德和精神风貌。胡总书记提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将对全国人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明确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推动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感动徐州十大新闻人物”正是用他们动人的事迹诠释了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他们的动人事迹也是胡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充分体现,因此我们要学习他们身上体现出的美德和精神,切实把“八荣八耻”转化为广大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努力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模范实践者和积极推动者。
下面有请******讲话。
下面我把他们的基本情况向大家介绍一下:
下面请作事迹介绍。
下面大家可以向他请教、交流。
由于时间关系,相互交流到此结束。
下面有请***讲话。
“学真人、受教育、知荣辱、共奋进”——感动**十大新闻人物先进事迹报告会到此结束。让我们再次用热烈的掌声对这几位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热门教育研究报告(通用17篇)篇六
古人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可见礼仪的重要性。什么是“文明礼仪”?简单地说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在迈入21世纪的今天,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培养下一代的人文素质:如韩国《道德》课,将教育学生理解生活中的基本礼节及行为规范的内容和重要意义作为课程目标;日本设立“道德时间课”、“友爱课”;美国推行“公民教育”??这已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道德风貌与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我们中华民族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尊礼守仪,源远流长。传统文化中的“礼”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它对现今学校德育仍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对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校是一个文明的大舞台,文明礼仪是学校精神面貌的展现。
古人云:“百行以德为首”。心理学家调查表明:学生的第一需要是学会交往,其次才是学会学习,只有学生的需求得到满足,才能进一步发展个性。高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强,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因此在高中阶段进行“文明礼仪普及教育与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研究,使学生系统地接受良好礼仪规范的熏陶教育,从而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进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其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础。
当今社会,由于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与礼仪相悖的行为直接侵袭和影响着广大高中学生。我们发现不少学生缺乏起码的礼仪常识:有些学生不知道鞠躬,不会微笑,不会握手;有的家庭甚至出现“孝顺颠倒”的不正常现象;不少孩子在社交中,习惯于以自我为主,缺乏一种与人谦让、合作的思想,不懂得尊重、关心、体谅别人,常常显得智力有余而教养不足、缺乏必要的礼仪修养。对学生实施文明礼仪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不仅要培养高智商的学生,同时我们还肩负着规范他们的行为习惯,教会他们懂得基本的文明礼仪的责任.把他们培养成具有高智商和高情商共同发展的社会新人.
如何在新的课改环境下,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文明礼仪常识,去除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良的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摆在德育工作者面前的新问题.这正是本课题提出的背景.
文明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
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作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加强道德实践应注意礼仪,使人们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二十一世纪的人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它强调的就是教育者及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此课题的研究也会在培养学生的“四会”过程中体现出实践中的应用价值,从而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充分体现其实用性和科学性。
二、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在新形势下学生自我文明礼仪形成的途径,总结新课改教育环境下文明礼仪教育体系建构的一般方法。
2、归纳总结在新的德育工作环境下建立有利于文明礼仪教育养成的新的长效机制。
3、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在新的教育环境下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对学生发展带来的影响,并促进学生实现文明礼仪的自我教育.
4、建构课题研究,建构我校德育教育新形势下文明礼仪教育的新体系,创建全新人才培养模式。
三、理论依据与研究方法。
(一)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社会文化情境下,以自己的背景经验和知识结构为基础;主动地探索、发展、总结、实践的发展过程,是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学习技术,对外部信息主动地选择加工,从而获得自己的认知过程。因此,我们汲取建构主义理论,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凸显学生主体性,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2、主体间性教育理论。
主体间性教育即交互主体性是主体间的交互关系。主体间性不是反主体性,不是对主体性的绝对否定,而是对主体性的扬弃,主体间性涉及自我与他人,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主体间性即交互主体性,是主体与主体的共在关系,主体间性教育教育理论认为,现代教育是主体间性教育,主体间性即师生间交互关系是现代教育本质所在;现代教育过程是一种主体间性活动过程,师生间的双向或外向交互活动是现代教育过程的关键所在。
3、主体性教育理论。
孙喜亭认为:强调教育主体功能就是把人作为主体对待,把人本身的'发展作为教育的目的,把教育变为人的教育,而不是工具的教育,以使人在社会生活中以主体身份出现,充分发挥人的主体能动性,全面推动社会的进步。王道俊认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或受教育者是教育的主体”,同时认为,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教育过程和教育管理本身要有主体性。黄崴认为教育是人的主体发展的过程,同时认为“主体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增强和发展人的现代性、有效性、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的过程”。
4、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现代人本主义教育特指本世纪60-70年代盛行于美国,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直接影响和作用下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这一教育思潮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发展人的潜能和树立自我实现观念,主张教育是为了培养心理健康、具有创造性的人,并使每个学习者达到具有满足感与成就感的最佳状态。
5、元认知理论。
元认知”即自我认知。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弗莱维尔认为:元认知就是个体对思维活动的自我体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其实质就是个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控制。它在个体的整个活动中处于支配地位,能控制调节活动,并能促进个体思维的创新。它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最早,这一理论主要应用于人的认知领域活动中。元认知被认为是认知活动的核心,在认知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元认知应用于德育主要是能够促进学生对自我行为的认知、监控和调节。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各种文献档案,为制订研究方案提供依据。
2.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指以实践中的实践者为主体,以实践者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课题,在实践中并为了实践的一种研究活动。在研究中行动,在行动中研究。
3.调查法。调查法是指通过书面或口头回答问题的方式,了解被试的心理活动的方法。调查法主要以问题的方式要求被调查者针对问题进行陈述的方法。根据研究的需要,可以向被调查者本人作调查,也可以向熟悉被调查者的人作调查。
4.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指的是追踪研究某一个体或团体的行为的一种方法。它包括对一个或几个个案材料的收集、记录,并写出个案报告。它通常采用观察、面谈、收集文件证据、描述统计、测验、问卷、图片、影片或录像资料等方法。在本课题中对有突出特点的学生(主要是表现很突出的学生以及问题学生)进行跟踪研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行为状态,以便优秀学生的成长对课题组有启发意义,而对问题学生的跟踪研究将会改变他们的行为习惯和思想方法,从而使问题学生得到转变,使其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得到鼓励,最后达到教育目标。
5、经验总结法:及时回顾总结实践研究做法,整理总结形成经验、报告。
四.课题研究过程。
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初期研究—中期研究—终期。
研究)——总结、鉴定、验收阶段。
(一)准备阶段(时间需要确定)。
确立课题,成立课题研究机构,拟定课题研究方案,制定实施计划,明确工作职责,组织课题组成员参与培训学习,进行问卷调查,申报课题。
(二)实施阶段(时间需要确定)。
1、初期研究(时间)。
成立课题研究组织机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分别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聘请专家指导组,由政教主任叶如广负责组织实施。具体内容见《准备及初期研究安排表》。
表一、准备及初期研究安排表。
阶段研究小结:本阶段,通过学习培训,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通过远程教育、互联网的建设改善学校的技术设备,通过对学生、学生家长、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结合学校实际,制定详实的研究计划,初步提出新形势下构建学生自我文明礼仪形成的德育体系的思路和方法。
2、中期研究(时间需确定)。
本阶段,注重搜集相关研究成果,全面开展实施研究,初步探索文明礼仪教育。
热门教育研究报告(通用17篇)篇七
1.教育思想。
叙事研究首先就要体现教师的的思想、理念。教师具有怎样的理念,秉持怎样的信仰,决定着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做法。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的信条会引导着教师在言行举止中事事处处从学生的立场出发,考虑学生将怎样看、怎样想,从而选择有益于学生成长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思想具体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当中,表现为教师的教育理念先进与否、教育思想系统与否、教育认识独特与否。
2.教学主题。
有了问题,学生就会产生心理困境,有心理困境才有学习的动机。问题解决的前提是有需要解决的问题,问题解决的动机因素取决于问题情境。显然,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问题情境的建构都必须孕育在某个环境中,针对教学而言,就必须要有明确的教学主题。因此,教育叙事研究中,明确教学主题是必须的。
3.教学情节。
教育叙事报告是既区别与抽象的理论研究,又不同于缺乏理论总结与提升的经验实践。它最明显的特征是包含反思的理论提升,同时具有典型的、真实的故事情节。正是通过这样的情节,阅读者才能从叙事报告中看到教学影像,从而获得教学启示。因此,对“教学事件”的描述,尤其是对那些教学矛盾集中的那些事件进行细致描述(包含师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当时的感悟等),在教育叙事研究显得非常关键。
4.教学反思。
如前所述,教育叙事研究不是简单的叙述,不是课堂教学实录,它的文体可以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它的内容则包含教师在教学过后的思考。
只有经过这样的反思过程,教师才会在经验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提升,才能不断重新改进自己的教学。在教育叙事研究报告中,反思也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部好的教育叙事研究,不仅是教师自身心路历程的真实反映,同时也是其他教师借以反思自身的基础和对照学习的镜子。
热门教育研究报告(通用17篇)篇八
20xx年10月8日至11月16日,我很荣幸有机会在茂名市电白县第四中学(又名电白四中)度过一个多月的实习生涯。实习期间,我积极认真工作,虚心向办公室里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各方面都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与此同时,我还在这个月期间内开展了一项关于教育方面的调查。
电白四中由初中部和高中部组成,学校共有教职工200多人,学生3500多人,共分新旧两个校区。实习期间,我发现了一个很有趣但又不得不引人反思的问题: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怨声载道。没有多少人是心甘情愿当班主任的,都是上级直接强制性安排,班主任有苦难诉,不敢反抗,经常在一起发牢骚。根据校有关实习要求,再结合所在实习学校师生实际情况,经过反复斟酌、认真实地调查,我选定了“关于班主任工作积极性提高的对策研究”这一课题。
任何一项调查研究都须有它存在的意义(包括理论指导和现实实践意义),同样的,教育调查研究报告必须得符合当前教育实际,并对教育过程中出现或存在的问题具有某方面的指导性意义。
“关于班主任工作积极性提高的对策研究”这一课题具有的调研意义有:
1、从教师角度出发,结合教师工作性质和心里特性,探究教师厌倦当班主任的主观原因,从而了解班主任工作的苦处。
2、从学校客观实际出发,探究班主任工作量待遇的匹配状况,在减轻班主任工作量和提高班主任待遇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3、以小见大,从一个学校、一个年级、甚至一个小集体可以看出当前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某些代表性问题,从而为当前解决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借鉴意义。
1、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与课题有关的调查问卷,调查的对象为各年级班主任代表、学生代表和领导代表)。
2、采访法(在高中部和初中部各选取些班主任进行采访,采访内容包括个人情况、班主任工作量和待遇;采访主管班主任领导,采访内容包括学校师资力量、上级领导及学校相关政策等)。
经过长期的实地调查以及对调查问卷数据的分析和对采访结果的研究,以电白四中为例,我初步找到了班主任工作积极性不高的原因。
(一)主观原因:
3、班主任自身责任感不强。为什么有些班主任老抱怨这样不好那样不好,说到底,这体现出了个人的素养低的问题,即责任感不强。班主任工作本来就要求很高的责任感,由不得半点马虎,因为班主任工作直接关系到学生学校的切身利益,稍有不慎,将会带来巨大损失。如果班主任本身是个责任感很强的人,他根本就不会计较太多的个人利益,而会更多想到的是自己的学生,以及是否对得起自己的这份工作。
4、班主任自身不够敬业。作为一位教师,特别是作为一名班主任,身上还肩负着一份育人的工作,即及时了解学生实际问题并帮助学生解决和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思想教育以帮助学生及时改正。所谓敬业,无疑就是要爱好职业并为之不断付出。班主任工作繁琐谁都知道,但是你既然做了,就得想办法去把它做好,这才是真正的敬业。反之,如果经常对工作有抱怨甚至有抵触情绪的,我们可以说他本身是不够敬业的,因为敬业的人不会这样做的。
(二)客观原因。
1、班主任工作量过多,安排不科学。在采访中,我听取了部分班主任抱怨更多的是指向班主任的工作量。在电白四中,师资力量本来就不太理想,所以上级的很多工作任务都得由班主任直接负责,其中很多工作并不属于班主任工作范畴,班主任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上级领导的跑腿。上级根本就不管班主任死活,反正有任务,班主任必须得按时按量完成。就比如说期中考试吧,鉴于老师不是很多以及学生纪律较差原因,很多科目的监考都把本班的班主任安排进去,拿高中部来说,总共考9课,班主任得监考6、7科。这样的安排说句实话,真的不太科学,真得把班主任累垮。如此多的工作量,班主任有抱怨心理也是情有可原的。
2、班主任待遇过低,与工作量不成正比。虽说班主任工作待遇每个学校有所不同,但在电白四中,班主任每个月只有可怜的200多块的确与工作量不成正比。在很多师资较好的学校,班主任工作量与待遇是较为成正比的。除了有基本的班主任费之外,其他的各项工作做好还有累加金额,每一样工作都有相对应的补贴。想想在电白四中,无论你做多少工作,最终的班主任待遇都是一样的,没什么差别,试问谁的积极性能高?所以很多班主任干脆忽悠学校,消极工作。
3、学生对班主任工作的不理解。其实,班主任处理的问题更多的是与学生有关,很多班主任抱怨发脾气也很多是因为学生。现在很多学生都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为所欲为,经常给班主任找麻烦,经常要班主任操心。学生一个不听话,班主任就得多做一项工作,本来班主任应付学校的工作应经够多了,如果学生还不自觉和不听话,想必班主任想死的心都有了。
4、学校资金周转不理想。电白四中属于县级中等中学,师资力量一般,其他可支配的收入也不是太多,校财政向来支出比较紧,所以教师班主任待遇显然比不过一些师资力量雄厚的学校。根据校领导的反映,电白四中也曾想提高教师班主任的相关待遇,但目前财政的确存在着问题,再加上最近几年新旧校区合并以及建宿舍楼问题,就更难上加难了,根本没有资金周转。
5、学校发展前景停滞不前。电白四中是一间合并的学校,无论是师资还是生源都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状况,很难整合。这混乱之中,难免存在着影响学校发展的消极因素。加上上级主管学校部门对学校建设的扶持力度有所减弱,甚至不如以前,学校开展工作更是面临重重困难。可以说,在学校发展面临困境的时候,老师是得陪着吃苦的,更不用提自身的待遇提高问题了。
针对以上班主任工作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分析,对症下药,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解决问题。
(一)班主任方面。
1、正确定位班主任工作。对待班主任工作的方方面面,班主任必须辩证的看待。除了看到它的繁琐,更应该看到它的好处。必须克服常人眼中班主任是件“吃苦不讨好”的活,而应该懂得班主任是件很能锻炼人的活,没有它,教师生涯就不完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2、加强自身素质培养。这些素质的培养当然包括抗挫能力的提升、责任意识的。养成以及爱岗敬业精神的磨练等。当然,这些素质的培养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是个长期的坚持过程,需要恒心与毅力。简单来说,作为班主任,必须得越挫越勇,敢于担当,爱护学生,关心集体,少索取、多奉献。
(二)学生方面。
1、体谅班主任工作。学生不要以为班主任做的工作是多余的,要知道,班主任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好。班主任日常管理班务已经够忙,学生要懂得体谅班主任工作,尽量做好自己,不要给班主任添麻烦。
2、分担班主任工作。作为学生,特别是作为班委成员的学生,除了做好自己本职的工作外,还得帮班主任管好自己的班集体。要知道,班集体的建设仅仅依靠班主任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动员全班学生的力量。学生帮忙管理班务,无疑是替班主任的工作减压。
(三)学校方面。
1、营造条件,科学安排班主任工作量,建立奖惩制度。班主任工作积极性的提高,必须得有相应的工作回报,得多劳多得、少劳少得。要建立起一种奖惩制度,让班主任觉得,多付出是有多回报的,少付出是有惩罚的。通过多种奖惩措施,让班主任间形成明显差异,在他们之间制造激烈的竞争,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对于工作不胜任者,必须进行惩罚,比如扣奖金。
2、实行学校大整顿,争取更多的运转基金。其实,学校很多方面都存在着浪费现象,通过监控财政的胡乱开支,可以节省下来一大笔经费。同时,在建设学校设施的时候,必须精打细算,用好每一笔钱。在学校自力更生的同时,还必须得创造条件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更多扶持,比如师资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还可以向社会慈善人士进行募捐,能争取一点流动资金算一点。当然,这些节省和争取下来的资金并不是给某些人中饱私囊的,而是真正用到学校建设、提高教师待遇上面来的。
“关于班主任工作积极性提高的对策研究”是一个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性的研究课题,虽然它研究的是班主任这个群体,但它的解决无疑是与学生个人、学校甚至是整个社会教育体系息息相关的。这个问题的解决不是一触而就的,它需要更多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见证,它的解决,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因此,这个问题也将是我国目前教育面临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热门教育研究报告(通用17篇)篇九
中国加入wto之后的第一个新年即将来临,入世会给中国教育带来哪些影响,教育界应该怎样积极应对,成为教育界内外许多人士关心的话题,教育部官员谈wto与教育改革。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周满生研究员认为,时至今日,中国加入wto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已经无可置辩地摆到了我们面前,外国可以根据国际规则参与中国教育,我们也可以走出去融入国际教育市场。目前对于我们来说,更为重要的是如何研究、熟悉和把握wto规则,认真履行我们的承诺,积极主动地制定应对措施。
周满生认为,wto的核心是贸易自由化,促进资源的自由流动,包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它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加入wto全面地促进了中国的市场化进程。服务贸易把教育视为一种服务贸易产品,同其他类服务贸易一样,在进行服务贸易磋商谈判时,各国在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方面,要按照不同的服务行业(教育类别)分门别类地作出具体承诺,并列入各国的减让表;同时允许各国依据国内立法对有关服务的开放作出限制和保留。虽然wto主要是一个侧重于经济贸易方面的协议,但从根本上来说,对我们教育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是深远的,全方位的。
——加入wto有利于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加快教育改革开放进程,缩小我国教育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通过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参与竞争,在世界教育的环境中,我们才能更加清楚地找准差距,促使我们与时俱进,努力奋斗,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合理地引进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如品牌、课程体系、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管理模式、评估体系等和借助国外的教育经验,都是提高我国教育水准的有效途径,教育论文《教育部官员谈wto与教育改革》。
——加入wto有利于促进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入世后政府的行政职能和行政程序要加以调整。入世后,政府对学校的管理要更多地体现服务功能,要调整和完善拨款机制、质量认证机制、评估机制。要积极发展和培育中介机构,在评估与拨款、质量认证等方面,让中介机构多发挥作用。加入wto后,我国的。办学体制也将进一步面向市场,办学主体更加多元化,通过有序竞争,不断提高教育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有利于新型人才的培养。入世后高质量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全方位的,而绝非仅局限于少量熟悉、掌握wto谈判规则人才的培养,高素质人才资源的竞争压力将进一步增大。对教育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如何更有效地开发和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信息的能力,扩大知识资本。未来人才需具备多种能力,劳动力资源也需在国内外市场上重新配置。国内外劳动力市场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是有国际交往能力和懂国际准则的人才。这种人才的培养,靠我们关起门来培养是难以做到的。
——有利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加入wto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市场的约束力越来越明显。我国企业家、技术人员亟须更新知识,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新体系势在必行。外国教育资源的进入,客观上可以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教育多样化和多层次的需求。特别是国外大企业参与培训市场,将会促进中国教育与培训市场的发展与成熟,有利于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形成。
当前,也有部分教育界人士对加入wto后面临的风险有所担忧,周满生分析说,无论在我国或他国,教育从主体上看都应是公益事业,教育的性质应该是非营利的,其基本职能是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职业技能。从国际角度看,由于教育关系到国家主权、社会道德、民族文化传统继承等一系列问题,各国政府在开放本国的教育市场时,态度较为慎重。往往是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开放教育市场,而发达国家在设定很高门槛的情况下,使发展中国家难于进入发达国家的教育市场。开放教育市场的前提是不对等的。教育市场如果不能有节、有序地开放,这就可能冲击原来已有的教育秩序,产生教育商业化的某些不良结果。
热门教育研究报告(通用17篇)篇十
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首要的是改变传统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教师可借助直观教具如卡片、情景、图片、模型、实物、简笔画、课件等,恰当地使用肢体语言,适时灵活地运用启发式、快乐式、情景式等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角色互换、讨论、短剧表演、游戏等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让学生主动、热情地参与进来,体验成功的喜悦,自然上英语课会兴趣盎然,充满自信。另外,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应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建立起有效的学习策略。如:结合音标记单词,快速、大声、清晰地朗读英语,根据语境猜测生词,及时做好预习、复习,防止遗忘等等。古人有云:“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不尽。”因此,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和策略培养对学生的可持续性学习及维持长久的学习兴趣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及学生整体素质。
二、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及积极的。学习态度。
目前,相当一部分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考试,或给父母一个交代,学生往往只限于完成老师布置的一点书面作业,被动地应付一些任务。因此,常常出现考试前加班加点,考试后过度放松,遗忘大量知识的不良现象就不足为怪。高效的英语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这可在平时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如:及时鼓励和表扬学生的每一次尝试及点滴进步,灌输进步就是成功的观念。让学生明白,英语是一门交际语言,是获取知识的一种工具,学习英语是为了发展自我、挑战自我、追求幸福、赢得尊重、获取认可的一种途径。此外,教师还要培养学生锲而不舍、不畏艰险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期望教育及成功教育。
三、关注每位学生,实施分层教学。
有人曾说过:“素质教育要研究每个学生的身心特点。用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办法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因材施教。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但要研究学生的共性,还要研究学生的个性,使他们各得其所。”因此,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所得,尽量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对优秀学生,要严格要求,让他们“吃得好”;对中等学生,要多引导、督促,让他们“吃得饱”;对学困生,要主动亲近,及时补救,让他们“吃得了”。另外,分层教学可表现为内容分层、问题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分层等。如在评价分层中,对学困生的评价重点不是在分数上,而是在学习态度的改变、学习习惯的形成、学习策略的掌握上,哪怕点滴的进步也应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只有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乐在其中,各有所获的课堂才是高效率的课堂。
四、充满激情的教学及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感与认识事物的过程是紧密联系的。教师的不同情绪和不同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及课堂效率的影响是不同的,充满激情的教学及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催化剂。教师自信、向上、饱满、充满激情的情绪会感染每一位学生,会带动学生积极情绪的产生,使他们处在一种开放、投入的学习状态,不知不觉中会学得更多。另外,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营造一种宽松、温馨的学习氛围。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自然学得轻松愉快。然而,如何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呢?这就要求教师要敢于放下师道尊严,主动去亲近学生,对待学生要多一些耐心和爱心,多一点理解和宽容,主动并善于与学生沟通,换位思考,勇于反思或认错,虚心向学生征求教学建议等。教师努力去感动学生,同时也会收获感动。
五、课前精心准备,课堂调控自如。
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不上无准备之课,认真构思、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让每个步骤事先在大脑中放映一遍。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合理应用教材,不以教材为中心,根据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加工或整合,使教材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务必布置学生预习,指导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画出各自的难点,提高听课效率。如预习阅读文章时,教师可设计几个难度层次不一的问题,一来方便了预习的检测,二来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预习,让学生做到不上无预习之课。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把握教学节奏,做到有紧有松,张弛有度。根据学生的实际反应,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灵活机智地处理一些课堂突发情况和小插曲。
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除上述几点外,还有规范学生课堂行为、培养学生发散和创新思维、创设语言环境等许多方面。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这是许多老师追求的一种境界和努力的方向。相信,只要教师大胆实践、积极思考、虚心学习,不断总结、积累和反思,英语教学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效率的课堂教学一定会实现。
热门教育研究报告(通用17篇)篇十一
为了了解现在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的的真实状况,西昌市川兴小学农村小学劳动教育调查组在学校从学前班到六年级随机抽样调查了120名同学,走访了32名学生家长,和学校12名老师交换了意见。此次调查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劳动意识;二、劳动技能。结果让调查组触目惊心,百分之八十的同学劳动意识淡漠,百分之六十五的同学缺乏起码的劳动技能。
(一)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
调查问卷分学生、家长两种。
1、学生调查问卷。
题目如下:
(1)是否掌握洗衣服、扫地、做饭等家务劳动的技能?
(2)是否掌握最基本的农业种植、养殖技能?
(3)是否主动或在父母安排指导下进行家务劳动和简单的农业生产劳动?
(4)在学校是否自觉参加并完成自己的劳动任务?
2、家长调查问卷。
题目如下:
(1)、是否安排子女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简单的农业生产劳动?
(2)、是否教给子女必要的劳动技能?
调查结果:此次发放学生调查问卷325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317份;发放家长调查问卷10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95份。结果,263名学生表示从未想到主动参加劳动,190名学生表示不会做家务劳动,没有掌握农业生产的相关技能。90名学生家长表示从未安排子女做家务劳动,更不会安排子女参加农业生产,也没有传授相关的劳动技能给子女。
(二)调查走访。
调查组从学前班到六年级随机抽样调查了120名同学,走访了32名学生家长,和学校12名老师交换了意见,情况也不容乐观,与调查问卷的结果惊人的相似。
(三)网上查询。
调查组怕以偏概全,上网搜查,发现我国现阶段劳动教育地位低下,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学校、学生、家长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忽视劳动、轻视劳动,从而导致学生劳动意识淡漠,缺乏起码的劳动技能。
按理说,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是天经地义的事。因为劳动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众所周知,人之所以成为“人”,正是劳动进化的结果。如果没有劳动,就不会有人类。正是基于上述朴素的唯物史观,古今中外的众多有识之士都高度关注对下一代进行劳动教育,视培养下一代的劳动技能,把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视为己任。高尔基说:“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没有劳动就不可能有正常人的生活”(卢梭语);“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马卡连柯语)……由此不难看出,劳动教育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点,是党和政府始终坚持不懈的教育方针。《中国教育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加强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教育,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把劳动教育列入教学计划,逐步做到制度化、系统化。
客观公正地说,党和政府对劳动教育是高度重视的。我国的劳动教育,理应不是目前呈现在世人面前的如此令人不容乐观的现状。追根溯源,笔者认为制约劳动教育的因素是应试教育、校园安全和家庭教育。我们现在的教育,主要就是看学生的考试分数,只要考试分数高的学生,就是优生,就是人才;学校怕学生发生安全事故,不敢也不愿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更不敢组织学生进行劳动;还有不得不说的是,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每个家庭只有一至二个孩子,家长极易产生溺爱情节,视子女为“小公主”、“小皇帝”。
正是由于学校、社会、家庭都不同程度地漠视对学生的劳动教育,才造成了下一代劳动意识的严重扭曲和劳动技能的严重匮乏。但是,作为一个社会的“人”,没有正确的劳动意识,未能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势必会被社会淘汰。推而广之,如果我们的下一代都是如此无能,作为成人社会的我们必定会感到脸红心跳,失去希望。
基于上述原因,调查组一致认为,家长、学校应该齐心协力,家校联动,让孩子从小树立劳动意识,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
怎样才能实现上述目的呢?
(一)、从学校层面来说,应该做好如下工作:
1、让学生从小树立劳动意识。
学校要利用班队会、升旗仪式等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让劳动最光荣的理念深入人心。
2、建立合理的劳动技术课程体系。
开展劳动技术教育,在课程结构的安排上要根据当地的生产情况和从学校实践基地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爱好和兴趣,形成合理的劳技课程体系,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劳动技术教育。
3、从实际出发建设实践基地。
劳动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要有一定时间从事劳动实践活动,这就要求各学校要根据所开设的劳技课程,按标准建设配套的劳动技术专用实验室和劳技教育实践基地。
4、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建立一支学科齐全,素质较高,一专多能,相对稳定的专兼职的劳技课师资队伍,是提高劳技课教学质量的关键。师资队伍的来源,一是让一部分具有一定专长的文化课教师专教劳技课,二是选派部分老师参加课相关科目的培训学习后,兼职担任劳技课程。只有加强劳技课的师资队伍建设,才能保证劳技课的教学质量。
5、加强劳技教学管理工作。
要提高劳技课的教学质量,学校必须形成完善的管理体制,做到行政上有人抓,业务上有人管,主要要提高劳技老师的思想认识水平。劳技老师必须杜绝没有安排实践课的“纸上谈兵”的教学方法,在实践课中要改变单纯的“老师讲,学生听”和“老师做,学生看”的教学模式。为保证劳技课的教学效果,要形成行之有效的劳技教育考核手段,考核的内容要包括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四个方面的考核,同时要注重平时表现、动手能力、掌握基础内容作为考核的原则。
(二)从家长层面来说,应该做好如下工作:
1、家长要重视劳动教育。
家长要以身作则,重视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让孩子从小树立劳动意识。千万不能溺爱孩子,一定要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要以社会生活实际、社会发展历史、家庭社会实例等告诉孩子劳动的重要性,让孩子从思想上认识到劳动的光荣,劳动的伟大,不爱劳动的人是没有出息的。
2、教给孩子一些劳动技能。
劳动也需要一定的技能,家长要教给孩子一些劳动的程序、操作要领、方法和技巧。家长在孩子劳动的过程中要给予指导,在孩子取得进步时,哪怕这个进步是非常微小的,家长也要给予鼓励,让孩子从劳动中体验到快乐和幸福。
3、注重实践锻炼。
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应通过劳动实践来进行。如果家长平时没有参加具体的劳动,那么,孩子是不可能爱好劳动的。因此,家长一定要让孩子参加劳动实践,千万不能心疼孩子。当然,劳动的内容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决定,从简单到复杂逐渐过渡,切不可一开始就让孩子做难度比较大的劳动,挫伤孩子的劳动积极性。
4、尊重孩子的劳动。
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需要家长进行一定的强化。但是,家长必须注意不要单纯地把孩子当作劳动力来使唤,不要把劳动当作惩罚孩子的手段,也不要过分用物质和金钱来强化孩子的劳动,而是应通过表扬、鼓励等方法来强化;在孩子劳动的过程中多做具体的指导,多鼓励,尊重孩子的劳动成果,让孩子从劳动中得到快乐,从而让孩子牢固树立劳动意识,强化孩子爱劳动的习惯。
5、利用方法,“强迫”孩子劳动。
当孩子不愿意劳动时,家长决不能姑息迁就,一定要想方设法让孩子参加劳动。家长应该明白,不管孩子愿不愿意,都必须劳动。一个不会劳动的人,会不断萎缩,直到失去自我,这样的孩子注定是不会幸福的。
综上所述,调查组认为:我们只有坚持家校联动,切实践行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才能最大化地让孩子从小树立劳动意识,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我们的社会才会有希望。
热门教育研究报告(通用17篇)篇十二
幼儿个案分析及教育。
家庭基本情况:
家庭地址:
父亲姓名。
母亲姓名。
幼儿情况分析。
高朕明是我班一个比较特殊的孩子,由于双方四位老人的争相爱护,使高朕明养成了“一个宝宝两个样”的习性。在外婆家,孩子什么事都不做,连穿衣吃饭都不自己动手;而在奶奶家里表现却不错。据奶奶反映:他在家里还是个特别懂事、特别孝顺的孩子,很能和奶奶聊,也很会照顾奶奶。
在幼儿园里,高朕明各方面的表现和同伴间都有一定的距离,说话的能力尤其差,他说的话得让人连猜带蒙,有时实在听不懂就由老师代劳,问他说的话是不是这个意思?我不知道他到底是听力有问题还是表达有困难,比如教“pencil”,我教他将字音分开念时,他能念对,但一连起来念时,他却莫名其妙的多了个“gl”的音,怎么纠正也不行。而“t”他总是发成“k”,“d”发成“g”……类似的情况在他身上发生的频率特别高,纠正起来难度也特别高。
鉴于以上种种原因,本学期我将高朕明列为个别儿童对他进行详细、全面地观察与了解,同时采取一些比较其实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个别教育。
实施目标二月份。
1.进一步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吃饭时不讲话、不含饭)。
2.让家长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
实施。
过程2月13日。
上午我到幼儿园上班,在门口碰到高朕明的奶奶(她是特意在门口等我的),由于昨晚上她没来参加家长会,所以想打听一下家长会上所说的内容和要求。
我向高朕明奶奶详细地谈了本学期我们的教学计划及新增设的思维训练要求,奶奶对此很感兴趣,但不安的神情也随之流露出来。她觉得孩子的父母至今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没有重视起来,认为孩子在幼儿园里玩得开心就行,而周六、周日孩子又是在外婆家里度过的,那里的两位老人对孩子也是没有要求的,孩子的教育问题落到她一人身上,她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每次吃饭时,第二组高朕明的桌子总是最忙的,说话的人特别多。高朕明一会儿和右边的马思伊说几句,一会儿和左边的吴文婕说几句,而这两人吃饭的速度也是很慢的。今天高朕明又故伎重演,开始和这两人说话,我走到高朕明的身边一看,他饭碗里的饭几乎没有动过。
午睡时间到了,我走进午睡室就看见高朕明和庄侃两人在地上来回打。我出现在他们面前时,兴奋的两人一下子还很难控制自己的行动,扭在一起还在嬉笑。我问他们:“打完了吗?”两人这才赶快从地上爬起来。
效果。
总结。
到目前为止,持高朕明父母态度的家长为数还不少,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就是吃吃、睡睡、玩玩。如果在幼儿园孩子都不能高兴地玩上一玩,彻底放松的话,那以后进小学不是就更没有玩的时间了吗?另外一部分家长则认为:我们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就是让老师来教育的,要我们配合,哪有时间?种种情况分析归结于一点:家长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老人与父母之间在教育孩子问题上还需进一步沟通。
至今为止,高朕明在家吃饭还是由大人喂的,他几乎没有自己一口一口往嘴里放饭的习惯,所以在幼儿园吃饭,他就是吃吃、说说、玩玩。不过和以前相比,高朕明含饭的情况有明显好转,现在喂他吃饭,他一口一口吃得比较干脆,含饭的现象几乎不再有了。当然以后应该以提醒为主,尽量让高朕明自己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
实施目标三月份。
对各类学习活动、游戏活动感兴趣,愿意去学一些简单的东西。
实施。
过程3月9日。
上午计算活动教幼儿学习9以内的基数,活动的开始部分我让幼儿在黑板上集体操作,练习“找找、说说”,每逢这种情况,能力差的孩子练习机会相对来说都会比较多一些,因为我要了解他们掌握的情况,是不是都学会了?高朕明今天举手的次数比较多,所以我请他的机会也比较多,好多次他都答对了,也放对了,为此他自己也感到非常高兴。
活动的第二个环节是幼儿自己操作、摆放小动物,这一环节的任务要靠幼儿自己独立完成,仔细观察高朕明的操作情况,不是很妙,错的概率非常高。
可见对于高朕明来说,要他单独完成一件事还是有一定困难的。虽然他举手回答问题时能答对,但那时因受周围朋友影响他会仔细去考虑问题。可当自己一个人去操作时,他会感到要做的事情很多,自己无法完成那么多事,所以有种无所适从的感觉。
所有的孩子都很好,做完题后将练习卷交到我手上,然后在边上等我批阅,李以奉、余佳说有事要先走,我说没有关系,卷子明天发还给你们。只有高朕明妈妈来接后(我当时不知道是谁接走的,因为没有和我打招呼)马上就走了,练习卷也没有交给我。
一直觉得高朕明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不是很重视,他的父母从来不问我们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就像奶奶说的:“父母认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到小学去解决也来得及,幼儿园里就是让孩子玩的地方。”因为有了这种想法,所以高朕明妈妈来接孩子时也不管孩子是否做完题目,也不问老师是否可以让孩子先离去,带着孩子就走了。
效果。
总结。
实施目标四月份。
1.继续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能独立地完成自己的作业。
2.自由活动时能尽量多做一些安静的游戏,奔跑时注意安全。
实施。
过程4月7日。
今天做的思维训练题,内容是分类。题目有大小萝卜及有不同形状叶子的分类;粗细蜡烛及上面是否有火苗;不同颜色与大小的图形;不同颜色、花纹、大小的萝卜等。卷子发下后,不少幼儿很快完成并将卷子交给我批阅了。高朕明也完成了,但我发现5道题只完成了2题,还有3题没有做。
高朕明经常会有类似情况出现,交上来的卷子有一半题目没有做好或是写得乱七八糟,答案全部错误。每次和奶奶谈起,她总会有很多的抱怨:“父母不管孩子呀,外婆太宠呀,……”其实孩子的能力差、口齿不够清楚等,奶奶完全了解,但她却矢口否认,总说孩子在家如何聪明、如何健谈、如何善解人意。奇怪,难道她真的不敢面对孩子的这些不足吗?两对老人都很想做好人,让第三代更喜欢自己,所以争相宠孩子,殊不知这样会害了孩子。
区角活动时,高朕明玩的是思维训练“排排、放放”,其中有一组内容是摆放数字,第一行是:1、()、3、4、()、2、3、4;第二行是()、4、1、2、()()、1、()。高朕明第一排都放对了,第二行他在开始的地方还是放“1”,我问他:“你为什么在空格里放‘1’?”高朕明看看我一语不发,我又问他一遍,他还是不语,最后我问他:“4的前面应该放几?”一连问了几次,高朕明总算将“3”放到了空格里。
对于高朕明来说,做思维训练题有一定的难度,好在他对这一活动很感兴趣,也很愿意去尝试做这一游戏。因此,他的进步还是比较明显的。当发现他做错题老师提醒他后,他也能去思考、去理解,最后自己去改错。
区角活动时,高朕明来到几何图形拼搭处,今天他拼的是一艘船。游戏结束时,他兴冲冲地将自己的作品介绍给了小朋友,当其他孩子夸他真棒时,高朕明特别高兴,脸上洋溢着一种满足感和自豪感。虽然高朕明的拼图技能是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他花在这上面的时间实在是太多了。
高朕明游戏时和其他孩子不一样,其他孩子喜欢今天玩这个,明天玩那个,每天换新花样。而高朕明不是,他喜欢今天玩这个,明天玩这个,后天还是玩这个。每天重复地玩一样玩具,别人肯定会腻,但他不会,而且每天玩得乐此不彼。虽然他玩一种玩具的能力提高了,但玩其他玩具的能力却下降了。
效果。
总结。
从高朕明各方面的发展情况来看,他和其他孩子间存在的差异还是很大的,尤其突出的是他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方面。现在班上好多孩子听、写、说、算的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高朕明不行,应该说他的智力并不象他所表现的那么差,但他确实需要老师一对一地教、一对一地盯,如果老师对他进行个别辅导,他的学习效果还是会有些起色的。
实施目标五月份。
1.鼓励高朕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希望高朕明能和同伴友好相处。
实施。
过程5月11日。
今天高朕明吃午饭的速度特别慢,而且桌上掉了好多饭粒,我提醒他好多次,可一直不见效,最后我走过去喂他吃饭,他总算将一碗饭都吃光了。
在喂高朕明吃饭的时候我问他:“在家是不是都是大人喂饭吃的?”他说:“是。”我问:“谁喂的?”他说:“阿婆。”难怪,大人在家喂了一星期的饭(长假),孩子自己还怎么吃饭呢?确实,每周第一、第二天,高朕明吃饭的情况都不是很好,这是因为高朕明周六、周日两天都住在外婆家,而住在外婆家时,高朕明所有的事都是由外婆来包办的。
中午进教室时,搭班告诉我高朕明咬了庄侃一口。我将庄侃叫到身边,让我看一下高朕明咬的地方,泪水还未擦干的庄侃伸出左手大拇指,拇指上的牙印够厉害的,又紫又肿的。我将高朕明叫到身边,把庄侃的拇指放在高朕明眼前,问他是怎么回事?高朕明未答先哭:“侃侃先打我的,他拿树枝打我,然后我再咬他的。”我问庄侃:“是吗?”庄侃冲我点点头。
最近一段时间幼儿相互间打来打去的现象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大部分孩子都会回答一句:“他先打我的。”但即便如此,高朕明打人情况发生得还是比较少的`。他虽然也变得越来越调皮、越来越淘气了,但他胆子还是比较小的,象他今天这样发狠咬人还是头一遭,估计也是被庄侃逼急了才会这样的。在和庄侃的交谈中,他也承认了自己拿枝条打高朕明的事实。
今天高朕明吃饭的速度特别慢,几乎是我喂一口他吃一口,到最后他干脆将两手放到了桌子下面,自己不动手就等我喂了。我问他:“在家里是不是奶奶喂的?”高朕明回答:“是的。”我问:“每次吃饭都是奶奶喂的吗?”他看着我不回答。看来我的猜测没有错,因为他的眼神已经告诉了我一切。
以前奶奶总说外婆怎么怎么宠高朕明,样样事情都依着他,没想到现在她自己也这样惯孩子,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完全被剥夺了,看来他的能力发展又遇到新的障碍了。
效果。
总结。
放完五一长假之后,发现高朕明的自理能力有所退步,前一段时间他吃饭的情况已有明显好转,但现在又不行了。吃饭如果老师不喂他的话,他几乎很难单独完成这件事。另外最近还发现他越来越调皮、越来越不听话了,随便离开座位、和同伴打架的现象时有发生,叫他名字好象也没有听到似的,这些情况都很让人担心。
实施目标六月份。
1.能遵守集体规则,不随意离开集体、离开自己的座位。
2.告诉他马上要升大班了,应该好好学习,象个大班的哥哥。
实施。
过程6月1日。
上午高朕明没有来幼儿园,为了不耽误正常的活动,我特意打电话到他家去询问:“高朕明今天为什么不上幼儿园?”打了好多次电话一直没有人接。8点半左右,高朕明的奶奶来到幼儿园为孩子请假,开口就说:“这次是我不好,带高朕明去医院打预防针,回来后孩子就发烧了。这几天孩子住在外婆家,估计今天是不会来了。我打电话去,说孩子幼儿园今天搞活动,希望他们能让孩子来幼儿园……”
孩子打完预防针后有反应、发低烧,这纯属正常,根本就没有必要去责怪大人。但从高朕明奶奶的语气中可以明显感觉到:因为孩子发烧了,所以外婆有怨言了,在责怪奶奶了。而奶奶内疚了,觉得自己做错事了,对不起孩子、对不起外婆等人了。
早上高朕明的外婆送孩子来幼儿园,看见庄侃就说:“你是不是经常和我们高朕明打架啊?”庄侃点点头,高朕明的外婆说:“以后你们要好好玩,不能打架,知道吗?”庄侃又点点头。
效果。
总结。
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高朕明吃饭的情况有明显的好转,虽然他现在有时吃饭还要老师喂,但含饭的情况不见了,吃饭的速度也比以前快多了;睡觉时还需要老师提醒,但次数减少了,睡觉情况明显比以前好转;另外高朕明自己穿脱衣服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孩子现在比以前爱说话了,和老师、和小朋友的语言交流也比以前多多了。
高朕明各方面的能力都比以前有所提高,但他进步的步子明显比其他孩子慢好多。如:上课时,他的反应要比别人迟缓;吃饭时,他的进餐速度还是比别人慢;动作的协调性也要比别人差好多。但值得欣慰的是高朕明比以前活泼了,说话的机会也多了,这样老师就可以从和他的交谈中了解他的想法,这对教育、帮助他应该是有很大帮助的。另外,下学期我和高朕明家长的联系还要多一些,相信家园教育相一致,高朕明的进步肯定会更大的。
热门教育研究报告(通用17篇)篇十三
数学。
课题名称。
初中数学学困生的个案分析。
负责人。
王静。
起止时间。
3201312。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人的先天遗传因素不同,而且表现在人的后天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也有区别,因而决定每一个人的发展方向、发展速度乃至最终能达到的发展水平都是不相同的。学生的这种差异表现在学习上就出现了学困生。
有效转化学困生,一直是教师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两极分化现象更为突出。教师面对50人左右的大班,既要忙于教学又要忙于班级管理,加上课时任务紧张,常常疏于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前期通过对我校2个班98名同学的学习习惯进行问卷调查发现,10名左右同学学习习惯非常好,20名左右同学学习习惯较好,50名左右同学学习习惯一般,18名同学习惯很差需要改正,而且我们还发现,这10多名学习习惯很差的同学无一例外都是学困生。关鸿羽教授在他的《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一书中谈到:“通过调查发现,学生的成绩与他们的学习习惯是成正比的,凡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往往也是学习习惯好的学生;凡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往往学习习惯也不好,所以成绩好坏与学习习惯有直接关系。”由此,面对这种问题,面对这样一个相对较大的弱势群体,我校提出了如何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达到转化学困生,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作为目前我校师生亟待探讨、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概念的界定: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学生的学习习惯分为一般学习习惯和特殊学习习惯。一般学习习惯包括:上课习惯、课前准备习惯、作业习惯、预习和复习习惯等;各个学科有学科的特点,因此,教学的方法学习的方式各不相同,不同学科的学习习惯也就各不相同,我们称为特殊学习习惯。我们的课题研究侧重的是一般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
研究目的:
实验教师通过对本班或本学科学困生建立个人发展档案,进行跟踪调查,掌握每位学困生存在的各种不良学习习惯,分析不良学习习惯的成因,探寻相应地纠正策略,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进行强化训练,家校联手形成合力使学困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最终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
研究意义:本课题通过行动研究和个案研究,教师培养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策略,希望通过本课题研究的开展为本校乃至本地区的学困生转化工作及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一个积极的引领和促进作用。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主要问题:
调查、分析当前初中数学学困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及其成因;班额过大对学困生学习习惯的影响;研究培养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与方法。
重要观点:
学困生的各种不良学习习惯应从低年级抓起,把不良学习习惯消灭在萌芽阶段。学困生的良好学习习惯需要逐一培养。对已形成不良学习习惯的学困生,要抓住三个转化,即错误认识向正确认识转化,正确认识向正确行为转化,正确行为向良好习惯转化,实现转化的关键是训练。训练学困生的良好学习习惯需要教师、学生、家长三方齐努力,思想上达成共识,训练过程中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法:通过运用观察、访谈、问卷、测验等各种科学的手段和方法,调查大班额情况下学困生的不良学习习惯,从而发现问题、寻求转化对策。
个案研究法:教师通过对一个或多个学习困难学生进行观察、调查、追踪等研究,搜集与之有关的信息、资料,认真分析学困生特点、不良学习习惯以及其形成的原因,从而采取相应而有效的转化措施。
研究过程:本课题分三个阶段进行研究: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成立课题组,明确分工,搜集整理各种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开题论证,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实施阶段。
建立学困生个人发展档案,根据自己所教学科收集整理学困生的试卷(月考、期中、期末)跟踪总结分析学困生的成绩变化。及时纪录学困生的学习习惯变化,进行个案分析、总结和理论提升。要求实验教师将转化措施、学困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成绩的点滴变化,一一记录备案,总结成功点和经验教训,以备课题研究结果的总结之用。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及课题结题准备。进行课题研究情况总结、交流,征集成功的教育教学案例;撰写结题报告和课题研究论文。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预期研究成果。
1、调研报告:初中数学学困生不良学习习惯的成因的调查与分析研究。
2、论文个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3、论文个案:家校联手训练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有效策略的研究。
4、研究报告: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
热门教育研究报告(通用17篇)篇十四
论文摘要:在对合肥工业大学在校学生创业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如何完善大学生生态创业教育体系、创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模式,提升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和层次,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自主创业;创业教育;调查研究。
合肥工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作为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全国重点大学,多年来,在学生创业教育和实践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形成了具有工科学校特点的创业教育工作体系和运行模式。为全面了解我校大学生创业现实状况,本课题组开展了有关创业的专项调查,为学校下一步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提供依据和参考。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20xx年5月前在校的大二至大四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涵盖全校16个学院,涉及文、理、工、法、经、管等学科,66个本科专业和15个研究生专业。
本次调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一是被调查者个人基本信息;二是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三是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和看法以及对学校创业教育开展情况的评价和要求;四是前期创业准备和创业意向;五是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障碍和需要;六是创业期望和创业打算。
1.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的认识(2)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普遍表示认同。在被问及“对大学生创业的看法”时,78.6%的大学生对自主创业持肯定态度,认为创业是实现理想和人生价值的一个途径;12.2%的大学生认为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7.4%的大学生认为创业需要理性对待;而只有1.8%的大学生不赞成在校生创业。
(3)大学生自主创业动机呈现多元化。对“创业最吸引您的原因”的调查结果显示,38.4%的学生认为创业能使个人获得不断地成长和发展;26.3%的学生选择最大限度的实现自我价值;17.6%的学生选择提升自己的能力;8.8%的学生为了解决就业问题;而只有3.3%的学生选择了对金钱和自由的渴望;5.6%的受访者选择了其他。由此可见,个人获得成长和发展、自我价值实现、提升挑战自我、解决就业问题、赚钱是高校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的主要原因,说明大多数学生创业并不是因为就业压力或就业竞争激烈而选择被迫创业,而是大学生自我价值在创业中的体现。2.我校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和对学校创业教育开展情况的评价(2)大学生获取创业知识和信息来源特点鲜明。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大多数大学生学习创业知识、把握创业政策、获取创业信息的来源主要是通过互联网,选择的比例达到了68.9%;选择大众传媒和社会宣传的为43.6%;选择通过同学和朋友获知的占37.4%;而选择课堂授课和实践训练的比例较前几项略低,分别为21.5%和17.3%。综上可见,学校应当进一步完善我校大学生创业网,并加大宣传力度,及时将创业知识、创业政策和创业信息通过网络传达给学生,另外,学生获取的创业知识仍停留在感性认知阶段,选择创业实践训练的学生比例不高,说明应当进一步引导和组织学生参加创业培训、创业模拟竞赛和创业实践,扩大覆盖面和参与度。"(4)大学生对学校创业教育有更高的期待。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现有的创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不能满足创业的要求,比例达到了76.5%;表示不清楚的占到了16.4%;而选择基本可以满足的学生比例仅为7.1%。在被问及“学校开展的创业教育方式,您更倾向于哪几种”时,67.6%的学生选择由创业者或企业家提供定期讲座和指导;72.7%的大学生选择以创业实践和创业模拟分析作为创业指导课程的主体;而选择专家讲授创业必修课或选修课的比例只有33.4%。在关于“创业指导课程内容应更注重哪些方面”的调查时,78.3%的大学生选择了人际交流和沟通技巧;69.5%的大学生选择了创业机会和环境分析;64%的大学生认为更注重创业案例分析;选择个性化辅导比例的占到了73.7%;而选择创业营销、财务税收、法律等内容的大学生也有55.4%的比例。可见,当前大学生已充分认识到自身创业知识和技能远不能满足创业需要,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创业知识的方式也受到了挑战,学生希望能有更多的创业者来分享创业体会和经验教训,而对于创业课程的内容学生也有更高的要求,希望学校可以提供更多的创业实践和创业模拟活动。
3.大学生对创业准备和创业选择的认识(2)大学生创业领域选择多样。在被问及“您会选择什么领域或行业创业”时,发现学生选择自主创业领域和行业务实、理性。作为工科为主的全国重点大学,专业优势体现明显,36.5%的学生选择与自身专业相结合的领域或行业,可以缩短创业准备期;由于资金有限,28.4%的学生选择了启动资金少,风险较低的领域或行业;而作为身处科技发展前沿的大学生,13.8%的人选择当今热门的高科技行业或领域;同时还有21.3%的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行业或领域。可见,专业、资金、兴趣是影响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行业或领域的主要因素。
(3)大学生创业地点选择合理。在创业地点的选择上,考虑家庭支持因素,22.7%的学生选择毕业回家乡创业;考虑创业市场熟悉程度,32.5%的学生选择留在安徽创业;受创业资讯、创业机会和我校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向影响,38.6%的学生选择到长三角、珠三角以及环渤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创业;而仅有6.2%的学生选择到西部地区创业。综上分析,大学生自主创业地点的选择合理、理性,综合考虑了自身优劣势和外部环境因素,另外学校需要加大力度引导更多学生响应国家号召,到中西部地区和基层建功立业。
(4)大学生自主创业时机选择理性。如上所述,将近87%的受访者有创业的意愿,在被问及“您会选择什么时间开始创业”时,6.3%的学生选择在校期间创业;4.5%的学生选择毕业当年;3.7%的没有打算;其余85.5%的学生认为应当毕业后到社会锻炼一段时间,积累足够的资金和创业经验能力以后再进行创业。可见大学生创业意愿虽然强烈,但不盲目,创业时机的选择比较理性,可以避免首次创业的失败。
4.大学生自主创业存在的障碍和问题(2)更多机会和选择成为主要干扰因素。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工科高校大学生,只要有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都可以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同时国家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的扩招,为大学生继续深造提供了良好的机会;根据我校近几年的毕业生去向来看,出国深造的比例越来越高,机会越来越多,所以大学生不会再为缓解就业压力而选择创业。综上所述,大学生更多的机会和选择成为大学生坚持创业的干扰因素。"。
高校是大学生创业的主阵地,调查结果显示,虽然高校大学生创业意愿强烈,但要实现成功创业,大学生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和加强,国家和政府创业扶持政策有待进一步细化和落实,社会创业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高校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1.政府应当完善扶持政策,优化大学生创业环境。
国家和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工作,并相继制定和出台了许多优惠措施和扶持政策,但很多政策具有较强的原则性,具体操作性不强,程序复杂繁琐,所以政府应当出台一些配套政策,增强政策的操作性,比如提高服务质量、完善扶持手段、改善创业环境、强化创业培训、提供创业培训补贴、申办小额创业贷款、税收减免、提供个性化指导服务等,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政策和社会环境,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率。
2.强化创业教育和培训,着力提升大学生创业素质和能力。
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学校首先应当转变创业教育理念,将创业教育作为培养和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提升的助推器,着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和创业品质;其次,优化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开发出适合高校人才培养特色的模式,形成一个从理论到实践完整的`课程体系;第三,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兼具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在整合学校现有创业师资的基础上,从企业、政府聘请一批企业家、成功创业者、就业指导师等兼任创业指导师;第四,创新创业教育形式,通过举办创业讲座、校友创业报告会、创业论坛、创业计划大赛、创业模拟训练、创业素质拓展、企业实习、职业规划大赛等卓有成效的形式,做好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
3.构建科学有效的创业融资机制,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
创业融资渠道不畅是制约大学生成功创业的首要因素,应当构建一个由政府牵头、高校、企业、社会团体、风险投资和个人等参与的科学有效地创业融资机制,破解大学生创业资金瓶颈。政府应当设立大学生创业扶持基金,并出台更加优惠的大学生创业贷款申请政策,比如安徽省出台的“你贷款,我贴息”政策,得到了创业大学生的欢迎;高校应当加大对大学生创业工作的投入,建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同时高校可以引入社会资金,与企业合作,以创业项目立项合作的资源共享方式筹措大学生创业资金,比如合肥工业大学自20xx年3月以来开展的“百千百”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计划,已经与上海杰事杰、工大高科、安徽巨一自动化、合肥中兴继远等十几家企业建立合作,筹措大学生创业资金30多万元;大学生创业初期,希望能够得到风险基金的投入,但目前这项工作进展缓慢,政府应当出台政策引导风险基金积极参与大学生创业。
4.加强大学生创业载体建设,强化大学生创业服务功能。
政府和高校应当构建多种层次和形式的大学生创业载体,实现大学生创业资源的优化配置。高校应当建立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咨询、创业指导、创业项目孵化、创业场所、创业实战、校企对接等服务。另外,大学生获取创业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渠道是网络,高校应当加强大学生创业网络建设,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网络服务平台,如合肥工业大学创业网于20xx年5月正式开通。大学生创业能力来源于创业实践,政府和高校应当建设能满足大学生创业所需的创业孵化和实习基地,引导、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到城市创业园、创业街、企业创业实习基地进行项目孵化,实现创业扶持资源的共享。政府应当建立功能完善的公共创业服务指导中心,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政策咨询、项目推介、办公场所、创业融资、开业指导、后续跟踪服务等“一条龙”、“一站式”创业服务,形成政府主导、高校支持、社会参与的大学生创业服务机制。
5.大学生应强化自身素质,提升创业能力。
大学生是创业的主体。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创业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自身主观因素对成功创业影响较大,所以创业教育中应当充分发挥大学生主体性作用,不断提高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
一是坚定创业信念,排除其他干扰因素。大学生应当增强创业的自觉性、坚韧性、自制力和自我挑战的精神,克服畏难情绪,鼓足勇气,逾越资金、项目、管理等障碍。当遇到挫折时,要吸取经验教训,从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来,而不能一蹶不振。
二是提升创业素质能力。包括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基本的创业素质,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经营管理知识、财务税收法律知识、人际交往知识等,并着力提升自身团队写作意识、组织领导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实践实训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
三是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具有创业者所必需的冒险精神、抗挫能力、自信心、团队意识、独立性、果断性等,大学生创业者只要通过适合的方式和途径去磨练自己,就一定能拥有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和心智品格。
热门教育研究报告(通用17篇)篇十五
当前农村音乐教育发展情况不容乐观,究其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硬件条件滞后,近几年,在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努力下,农村学校硬件条件较以往有了明显改观,尤其是国家将九年义务教育制纳入法令性条文之后,农村学校的硬件条件和办学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二是音乐师资水平普遍偏低,直接影响农村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制约农村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熏陶。由此可见,师资水平的提高,是目前农村学校的首要任务。国家也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有效举措,西部国培计划就是为提高欠发达地区教师整体素质的重大专题培训项目。
自20xx年12月以来,笔者有幸多次承担甘肃省农村音乐骨干教师培训任务,在培训中了解到目前甘肃农村学校音乐教育的一些现状,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专职音乐教师缺乏。
农村学校教师流动性大,师资不固定,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不论什么专业,刚进校首先要满足主课任教,音乐专业的教师往往被任为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教师,其专业在今后的几年当中白白荒废了,这无疑是一种资源浪费,音乐课往往由老弱病残的教师兼任,学科教学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二)音乐学科硬件条件缺乏。
农村部分学校目前还没有配齐专门音乐教室,包括钢琴、投影仪、音箱、打击乐器、合唱台、电子琴、手风琴、教材配套光盘等等,大大地影响了音乐教师教学的正常开展,影响了音乐教学的质量。
(三)音乐教育教学新理念的认识缺乏。
农村音乐教师很少接受高层次培训、研修,对新的音乐教育理念缺乏认识,很难突破旧的思想束缚,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陈旧,很难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音乐教师待遇较低。
由于受多年形成的老观念影响,音乐学科得不到足够重视,在评优选先、工资晋级、提拔干部时农村音乐教师位处弱势,所以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影响教师个体发展。
如何改善农村音乐教师现状?我有几点不成熟的建议提出来与各位同行商榷。
1.强化教师专业培训,定期组织进行不同层次音乐教师培训。如音乐教师上岗培训、音乐骨干教师培训、音乐优秀教师培训、音乐名师培训。正如全国开展的“国培行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发挥远程培训长远作用。
2.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管理者的思想认识,加强对音乐教师、音乐教学的。管理,制定和采取有利于音乐教师专业成长的制度和举措,促进农村音乐教学水平整体提升。
3.加大音乐教学设备投入,按国家标准配备音乐教室、音乐器材,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配套光盘等等。切实改善农村音乐教学硬件基础,以此来推动农村音乐教学与音乐教师的发展。
4.农村音乐教师要树立自主研修的意识,不能存在等、靠、要的思想,我们的学生等不起,可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相关音乐教育的书籍、音乐教材的挖掘、音乐教参的阅读、自身的艺术素养、音乐教师同行之间的交流、校际间同行的教学研讨等方式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5.充分利用地方音乐文化资源。相信每一位农村音乐教师刚从学校毕业时都是踌躇满志,信心百倍,但由于现实条件的制约,不能实现自己的教学设想,乃至教育理想,久而久之,埋怨、无奈、惰性接踵而来。记得首都师大音乐专业博士生导师郑莉教授在与西部地区一线音乐教师通过网络互动时谈到:“音乐课重点是教会学生鉴赏感受音乐,要让学生多听,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比如,网络、电视,央视音乐频道每周都有“名曲赏析”可以让学生按时收看,在音乐课上进行讨论、交流”,试想,如果持之以恒的照此方法坚持下去,相信农村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同时,也可利用、开发、普及本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比如,甘肃地区有兰州鼓子、陇东的道情、临夏的花儿等等,还可用民族乐器进行教学如:笛子、琵琶、二胡和一些少数民族乐器等等,做一个积极的、智慧的农村音乐教师。
俗语说得好:“说着容易做着难。”如果我们的农村音乐教师在自己的天地排除万难悉心耕耘,相信农村音乐教育之花将开遍大地,也将会惠泽每一个农村的学生!
热门教育研究报告(通用17篇)篇十六
“双十一”大战刚刚结束,电商之间较量也随之落幕,但竞争依然在“暗影”下进行,事实证明天猫才是最大的赢家。而作为新时代的产物,在线教育机构也参与了“购物节”,各大教育机构也想蹭一蹭热点,打开自己的课程销售的大门。
据了解,20xx年“双十一”的在线教育机构不再像过往一样以导流为主,各机构平台纷纷祭出杀招,“低价”“折扣”“满额返利”等招数层出不穷,在营销手段上更加丰富多彩,让互联网教育营销模式更具观赏性,但这也仅仅在线教育市场营销的“小白鼠”。
自20xx年以来,在线教育火爆的虚火止于20xx年底,两年的时间让很多人看到在线教育的发展前进。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足不出户接受高质量知识的渗入。当资本市场开始将大把的金钱投入市场的时候,互联网教育又遇到一个最大的瓶颈——盈利。
传统教育模式下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教育模式是最初的盈利点,而在线教育在20xx年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192亿,k12教育作为最重要的增长驱动力,依然逃不过市场盈利的`障碍。据数据分析,有70%的k12教育企业处于亏损状态,能够盈利的仅有5%。其中以6月份“流血上市”的51talk为例,从20xx年至今,每年q1季度虽然是处于稳定增长,但是亏损的缺口也越来越大,20xx年第一季度亏损达9930万元。
目前来看,2b和2c依旧行业的主流模式,新东方和好未来作为行业大佬还是以2c模式盈利。数据统计,20xx年融资在线教育机构38家,20xx年1月至8月仅有125家。在线教育的盈利点的下降也让资本市场收手,这让在线教育市场有点措手不及,开始专研新的盈利点,期望资本市场的回暖。
虽然资本市场遇冷,但是行业发展并没有停止脚步,反而促进了各个教育机构的迅速发展。“直播+教育”模式的出现可能成为在线教育的风口,同时vr技术的日渐成熟,也逐渐渗透在线教育,新的转折点可能因此出现,当然不能肯定的说这将会改变在线教育的发展,但一定会有推动作用。
被称之为直播元年,跟在线教育可以说是同步出现,早几年,某平台就开始在直播平台实现了一对多的在线教育,免费课程和简单课程引导客户进一步消费。现在很多直播平台开设了教育类栏目,专门招收优秀教师进行视频讲解。大部分在线教育机构试水直播,效果显著,可以说“直播+教育”在初期取得了较好成果。
直播一直以娱乐消遣为主,游戏、户外、唱歌、聊天……形式多种多样,全民娱乐时代,直播平台80、90后年轻人所占比例较多,也有很多95后的在校学生,是一个庞大的客户群体。51talk、vipkid早几年已经发展直播平台,但效果一般,前几年人们对直播平台认知不足,纯娱乐平台的误解在这几年不断有传统行业入住也在慢慢改变人们观念。在线教育在这个时候发力,将成分行业的风口。
的主要教学手段是视频教学、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都是以视频方式完成,vr技术的出现让在线教育的视频教学模式更近一步发展,有个全新的真实体验。例如现在的很多危险职业教学,可以通过vr技术实现无危险实际操作。另外vr直播也被认定未来新技术的方向。
在遇冷资本市场的状态下,在线教育仍然被仍定在未来有充分的盈利能力,在未来的2年内科技的力量将会进一步改变在线教育。以70、80后对教育的认识,成为最大的消费群体,他们知道知识的重要性,他们的孩子作为信息时代的新人,具有先天的互联网优势,这些孩子将在信息时代中成长。
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在线教育出现是响应了国家对教育发展的号召,“小白鼠”的铺垫终将成就未来教育。
热门教育研究报告(通用17篇)篇十七
价值分析:
政策依据国家“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育方针”对开展体育工作均作出明确规定和要求:
新中国第一次提出教育方针是1957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院会议上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1986年,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1995年3月18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文件中,对学校体育工作做出的如下要求:“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的良好卫生习惯,了解科学营养知识”。
对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全国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各级各类。
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九年制义务教育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提出:把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作为教学目标之一。
20xx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文件中明确指出: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以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必须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
(一)、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课题相关政策法规和教学理论。
1、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了“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育方针”中关于体育工作的政策法律规定,重点学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文件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文件精神。通过学习提高了实验教师对体育工作和课题研究重要性的认识,明确了工作的方向目标和相关的具体要求。
《试论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等理论。
3、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了教育科研的一般原理和方法,主要学习了《学校教育科研》(柳斌主编),研究方案的撰写要求、实验对象的个案撰写方法,调查法、行动研究的策略等科研理论和方法。4、加强培训工作,对实验教师定期进行体育观念和体育知识培训,先后两次组织体育教师参加“内江市体育新课程标准”的理论培训和体育优质课比赛。还多次对体育委员和骨干学生进行体育技能、组织能力进行专题培训。
5、向教育专家咨询课题研究的操作层面上的问题,明确了课题研究如何展开,研究人员的各自分工和职责任务,每一阶段的研究内容和研究重点,如何根据实际调整研究计划和实施策略等具体问题。
通过学习和咨询,使课题组成员从理论到实际操作都有了全面深入的理解,做到实施之前就心中有数,避免了课题研究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大力宣传体育文化和宏扬体育精神,营造浓厚的体育锻炼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
1、结合社会实际、教师实际、教育发展实际及学校体育活动实际进行校园体育文化系列讲座:体育课题简介、体育现状简介、体育知识技能培训活动等,提高师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
二是校内外学校教师之间、教师与友好单位之间的友谊赛、练习赛、和正式比赛;
三是组织学生观看电视台直播、录播的各种体育比赛。感受体育。
比赛的精彩刺激,欣赏运动之美、力量之美,在力与美的熏陶中激发体育锻炼的激情与冲动。
二是在校园公示栏上张贴喜报大力表彰;
三是评选校园“体育之星”,并在校园网站和“明日之星”栏上登出来,向社会大力宣传;
四是为体尖队员所在班级加业绩分,并为班科教师发奖金。以此来大力宏扬体育精神。
通过大力宣传体育文化和宏扬体育精神,使我校体育锻炼的氛围空前浓厚,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也为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创设了很好情景。
(三)、加大资金投入,添置必要的设施设备,为实验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二是投入大量经费保证体育活动的`活动经费;
三是投入资金用于教练员训练学生体育特长队的补助。
2、每天能坚持体育锻炼60分钟以上;有一项及以上体育特长运动项目;
4、有一定的体育运动常识和体育保健知识。
3、学生想锻炼,但体育场地、器材却严重缺乏;
4、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基本知识和锻炼方法的指导,更缺乏有效的督促,以形成习惯。
根据得出的结论,我们研究采取了以下一些应对策略:
目学校的建设、体育工作的指导督促考核等方面的管理,以严格的制度规定加以保证,确保体育工作落到实处。
三、结果分析实践效果1、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习惯逐步形成。
实验中变化: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不仅对该课题实验积极投入,参与配合,而且变化较大。表现在:学生从被动变主动参与,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从前,学生锻炼处于被动锻炼的状态较多,现在,学生对自主锻炼如有浓厚的兴趣,又具有良好的自主锻炼态度和习惯,就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精神饱满地参加自主锻炼。
典型案例:学校篮球队为了形成梯队,在一队(主要是六年级的队员)参加完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萌芽杯”的比赛,况且已临近小学毕业的情况下,学校决定解散一队,重点训练二队。可就在一队解散了两个星期后的一天,一个二队的队员气呼呼地跑来“告状”道:“李主任,他们一队的队员都解散了那么久了,还天天来打球,影响我们训练,请你去管一管吧!”。这一状告得让我又喜又忧,说忧吧,他们地干扰的确影响了二队的训练,可喜的是一队队员终于形成了体育锻炼习惯,这是多么不易啊!要知道,他们当中的好几个队员是我当初向家长和他们做思想工作,苦口婆心地劝来打球的。这一告还着实让我很为难,不知如何处理,只好淡化不了了之。
(2)、多数学生每天能坚持体育锻炼60分钟以上;
“校内课余锻炼是否每天坚持”答“是”的204人,占100%;
锻炼项目有乒乓、运动跑、篮球、足球、跳远、跳绳、羽毛球、跳高等。校内课余锻炼的“锻炼时间”30分钟以下的有32人,约占15.69%,“30__60分钟”的有149人约占73.4%,“60分钟以上”的有23人,约占11.27%.
(3)、有一项及以上体育特长运动项目;
通过对实验班级学生长期稳固的从事的体育锻炼项目的调查来看,回收的调查表中调查了230个实验对象,100%的学生均有2——3项喜爱的并长期坚持锻炼的体育锻炼项目,在他们喜爱的项目中,90%的学生有1——2项的运动技能特别纯熟,运动水平相对较高,在各级运动会上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这说明了他们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体育特长。
(4)、有一定的体育运动常识和体育保健知识。
课题组要求体育教师利用室内课对学生进行体育运动常识和体育保健知识的介绍,并且我校每期都要对学生进行体育测试,包括平时和期末测试,在测试内容上我们都要求测试学生的体育运动常识和体育保健知识掌握情况,通过收集统计学生的测试卷可知,95%的学生对体育运动常识和体育保健知识掌握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