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我们能够学习到一些优秀的表达技巧和写作方法,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小编整理了一些经典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写作技巧。
最优二年级科学小论文范文(22篇)篇一
科技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以培养小学生科技活动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它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科技活动教材包含了实验探索、科技制作、科技应用、专题研究和创新发明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希望能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科技发明、制作科技作品的方法,了解科技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科学技术发展对我们生活的改变。每方面的内容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分别安排在各教材中供选择。教材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突出科学性、创造性、趣味性和地方性,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一些反应现代科技成果与人们生活、生产紧密联系,操作性强的内容,让学生亲自参与社会调查、开展科学研究、进行科学探索和制作,从而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作为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讲,学科认识尚没有形成,更无从谈起科技活动兴趣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故此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应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科技活动兴趣的培养,简单实用的科学思维方式的灌输。要培养学生课堂上的科学的思考习惯,逐步养成预见、测量、分析、探究、记录数据等一系列的科学习惯,以及小组探究的活动方式。五、实施措施:
有的活动就是要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有目的的研究,进行科学探索,尝试研究性学习。要学生勇于探索,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不怕说错,错了再探索,而不是等着教师的答案,不是背书本上的结论。六、课时安排与实施策略:
每周一课时,便于师生都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便于开展活动时进行资源共享。
第一周准备活动。
第二周第一单元1荒岛生存。
第三周第一单元2我们的小船。
第四周第一单元3我们的家园。
第二单元1我们来造纸第二单元2装订我的小书第二单元3科技产品体验会复习。
第三单元1春夏秋冬。
第三单元2四季与动物。
第三单元3四季与植物。
复习。
最优二年级科学小论文范文(22篇)篇二
本课程主要指导学生了解常见动物的身体结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激发学生探究动物秘密的兴趣;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人的家,各种动物的家,以及家的历史与未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生命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想象能力,创新意识和一些生活技能。
二.学习方法。
探究式式学习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乐趣,增长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主学习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研究的问题,根据对问题的分析设计研究方法,自己想办法获取与问题有关的事实或资料,通过独立思考研讨做出个性化的分析和总结,自己对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自主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合作学习在充分发挥个人主动性的基础上,学会与人合作,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注意倾听他人意见。
创造性学习学习过程中能大胆地独立思考,提出别人未提出的问题,想出新颖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不重复别人的观点,并敢于质疑同学,教师书本中的观点。
三.教学内容与设计。
本学期的主题:观察动物,我们的家园,玩具,
活动安排:观察常见动物的外形,帮助动物找到生活的地方讲述蚂蚁的故事,到室外观察蚂蚁,观察蚂蚁的外形,制作蚂蚁模型。
捉蜗牛,养蜗牛,观察,记录蜗牛的生活,讲述饲养蜗牛过程中的发现,了解蜗牛更多的秘密。
1/2。
观察金鱼的身体,饲养金鱼,介绍你喜爱的动物,认识我国的珍稀动物,举办关爱动物的宣传画展。
2/2。
最优二年级科学小论文范文(22篇)篇三
一、学情分析:
本册教材从儿童的已有经验、生活实际和周围环境要素出发,以认识周围常见物体、事物的现象、特征或性质,学习认识事物的方法为线索,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比较、分类、小制作、小实验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探索,从而学习有关的科学知识。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为起点,选用常见的动物、物质、科学现象、自然现象、简单工具等为探究对象,以了解其特征变化为主要内容目标,在一年级的基础上进一步训练并发展观察、描述、比较、分类、实验等探究技能,渗透体验分析、归纳、抽象、概况等思维方法。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人、动物、环境的关系的同时,了解科学与技术、科技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学目标:
“溶解”作为教材的第一个单元,观察、描述溶解现象,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溶解现象,尊重事实,激发探究兴趣,体会溶解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动物的反应”单元,认识动物的感官和功能。知道动物是通过一些器官感知环境的,珍爱动物、探究兴趣、愿倾听、乐分享,多角度认识事物。
“太阳和月亮”单元,知道太阳发光发热,知道太阳东升西落,知道用太阳辨认方向,知道月相的变化,培养尊重事实,用事实说话的意识,坚持住。
“物体的位置”单元,知道用方位、远近描述物体的位置,激发兴趣,乐于表达,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尺子的科学”单元,了解尺子科技史,认识在比较时统一标准的作用,尝试多角度多方法设计制作尺子,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体会科技产品带来的便利。
三、
教学措施:
(一)把握小学生心理特点,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1、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2、精心安排多种活动。3、尊重每一位学生。
(二)加强组织教学,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1、加强教学组织工作。
2、注重科学课教学常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明确观察要求,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1、必须准备好观察材料。2、把握各课的观察重点。
3、掌握观察活动的基本步骤。4、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四、课时安排每周1课时。
最优二年级科学小论文范文(22篇)篇四
本课程主要指导学生了解常见动物的身体结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激发学生探究动物秘密的兴趣;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人的家,各种动物的家,以及家的历史与未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生命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想象能力,创新意识和一些生活技能。
二.学习方法。
探究式式学习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乐趣,增长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主学习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研究的问题,根据对问题的分析设计研究方法,自己想办法获取与问题有关的事实或资料,通过独立思考研讨做出个性化的分析和。
总结。
自己对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自主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合作学习在充分发挥个人主动性的基础上,学会与人合作,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注意倾听他人意见。
创造性学习学习过程中能大胆地独立思考,提出别人未提出的问题,想出新颖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不重复别人的观点,并敢于质疑同学,教师书本中的观点。
三.教学内容与设计。
本学期的主题:观察动物,我们的家园,玩具,活动安排:观察常见动物的外形,帮助动物找到生活的地方讲述蚂蚁的故事,到室外观察蚂蚁,观察蚂蚁的外形,制作蚂蚁模型。
捉蜗牛,养蜗牛,观察,记录蜗牛的生活,讲述饲养蜗牛过程中的发现,了解蜗牛更多的秘密。
1/2。
观察金鱼的身体,饲养金鱼,介绍你喜爱的动物,认识我国的珍稀动物,举办关爱动物的宣传画展。
2/2。
最优二年级科学小论文范文(22篇)篇五
为了贯彻落实安全、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锻炼身体的习惯,初步掌握锻炼的简单的方法和评价锻炼效果的'方法,能够用所学的知识锻炼身体,利用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好习惯的养成和思想教育。
1、学生能了解一些科学锻炼身体和评价锻炼和效果和基本方法,树立健康第一,注意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能用所学的知识指导健身活动。
2、能正确地学会本年级所学各项教学内容的基本动作,掌握发展身体素质的方法,运动能力在原有基础上有进一步的提高。
3、能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对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有兴趣,在体育活动中能逐渐养成胜不骄败不馁和公正、负责、协作的良好品质。
1、结合教学大纲以游戏的形式启发学生思维创造力。
2、多运用游戏、小型比赛,使体育课上的生动活泼,增强学生的凝聚力。
3、采用自觉、积极性原则,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课次教学内容:
一、体育与卫生保健常识。
第1周:吃饭要定量、定时、不偏食;均衡营养。
第2周:学校安全。
二、体育实践。
(一)、基本运动。
第3周:复习广播体操———徒手操。
第4周:走、跑、跳、奔跑游戏。
第5周:队列、队形练习和体操队形。
第6周:徒手操和轻器械体操。
第7周:投掷、跳绳。
第8周:攀登、爬越、平衡。
第9周:技巧、跳大绳。
第10周:投掷练习。
第11周:50米快速跑。
(二)、游戏。
第12周:足球运球接力。
第13周:过“独木桥”。
第14周:投沙包。
第15周:冲过“战壕”。
(三)、韵律活动和舞蹈。
第16周:儿童基本舞步。
第17周:儿童集体舞。
第18周:素质练习、考试。
最优二年级科学小论文范文(22篇)篇六
科技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以培养小学生科技活动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它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科技活动教材包含了实验探索、科技制作、科技应用、专题研究和创新发明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希望能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科技发明、制作科技作品的方法,了解科技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了解我国历史上的科技成果及现在科学技术发展状况。每方面的内容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分别安排在各教材中供选择。
教材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突出科学性、创造性、趣味性和地方性,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一些反应现代科技成果和与人们生活、生产紧密联系,操作性强的内容,让学生亲自参与社会调查、开展科学研究、进行科学探索和制作,从而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作为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讲,本册课本是科技活动课的起始册,学科认识尚没有形成,更无从谈起科技活动兴趣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故此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应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科技活动兴趣的培养和简单实用的科学思维方式的灌输。要培养学生课堂上的科学的思考习惯,逐步养成预见、测量、分析、探究、记录数据等一系列的科学习惯,以及小组探究的活动方式。
有的活动就是要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有目的的研究,进行科学探索,尝试研究性学习。
要学生勇于探索,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不怕说错,错了再探索,而不是等着教师的答案,不是背书本上的结论。
每周一课时,便于师生都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便于开展活动时进行资源共享。
科学教学是学生提高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计划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为目的,为我校科学教学成绩的全面提高而努力。
一、主要工作
1、认真学习和钻研《科学课程标准》、系统钻研新教材,既有科学课程改革理念性、学术性思考;又有科学主题教育形态性研究。
2、认真学习和钻研有关有效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理论和经验。
3、认真学习和钻研有关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开发和推进校本教研的理论和经验。
4、认真学习和钻研有关“做中学”教学案例专著。
(三)改善教研方式,提高教研质量
1、改革传统教研方式,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指导教师自主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科学学科的研究与辐射作用,提高教研质量。
2、以各种形式,灵活、有效、充分发挥科学学科的引导功能。
(四)重视教育科研,深化课题研究
探索小学科学学科课题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应以课堂教学、课程建设等具体问题为着眼点:强调结果价值与过程价值并重,提倡“过程即成长”的行动理念。
(五)积极参加新课程培训、调研、专项协作等多元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根据市、县教研室有关规定,有关学科组织教师教学能力竞赛、学科评优活动;
4、根据市教研室有关文件精神,组织好全国、省、市有关学科竞赛。
1、以科学教师为主体,以课题研究为切入口,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主线,加大对青年科学教师培养力度。
2、有目的地开展“传”“帮”“带”和交流活动,促进教师健康成长。
(七),提高研究能力带动学校科学教学水平的稳步提升。
1、加强科学教师自身的理论学习,确立自身的研究方向和专题,提高专业研究水平。
2、科学教师苦练内功,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
3、注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近自然,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丰富德育教学的内涵。
4、根据学科特点,开展四年级科学兴趣小组活动,做到有计划,有活动,有记录,培养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兴趣。
5、实验室工作人员做好实验仪器的保管使用及实验登记工作。
6、继续做好小小气象台的指导工作。
1、科学幻想画:
活动目的:为进一步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以及大胆想象、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培养孩子成为亲近自然、珍爱生命、热爱家乡,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意识。
最优二年级科学小论文范文(22篇)篇七
二年级下册教科书由“磁铁"和“我们自己”两个单元组成,其中“磁铁”单元7课,“我们自己”单元6课,还有一个“科学阅读”内容,两个单元合计13课,原则上每课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1、“磁铁”单元
本单元的7课课题分别是:《1、磁铁能吸引什么》,《2、磁铁怎样吸引物体》,《3。磁铁的两极》,《4。磁极与方向》,《5、做一个指南针》,《6、磁极间的相互作用》,《7。磁铁和我们的生活》。其中,1—2课研究的是磁铁能吸引怎样的物体以及怎样吸引,3—6课研究的是磁铁两极的特点以及指南针的制作,第7课是本单元的总结课。
本单元的学习线索有两条,分别是“磁铁与周围物体之间的作用”和“磁铁两极的特性”,这两条学习线索贯穿整个单元。学生在趣味化的探究中观察与交流磁铁的特性,了解磁力能使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产生相互作用,认识指南针的结构、功能和原理,利用磁铁的性质创造性地制作指南针以及磁铁玩具,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三点:(1)让学生多“体验”,体验磁铁实验带来的意外和惊奇;(2)让学生多“观察”,仔细观察磁铁实验中的各种现象;(3)让学生多“论证”,利用磁铁实验中收集到的证据展开讨论。
特别说明的是,“磁铁”单元的学习不是小学生认识磁现象的终点,教科书依照课程标准,在高学段设置“能量”单元,从能量角度来探究磁和电的相互转化,从而体现“学习进阶”思想。
2、“我们自己”单元
本单元的6课课题分别是:《1、观察我们的身体》,《2、通过感官来发现》,《3。观察与比较》,《4。测试反应快慢》,《5、发现生长》,《6、身体的“时间胶囊”》。其中,1—4课从身体的结构人手,逐步发展到对感觉器官的认识,5—6课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关注自身健康成长的机会。
本单元从认识人体的外部结构引入,设计了一些用感官(眼、耳、鼻、舌、皮肤)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活动,并引导学生感受自己的成长发育过程,以此促进他们理解人的生命特征,并为他们在小学中、高学段学习人体系统打下基础。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有机会观察讨论人体的基本结构,将眼、耳、鼻、舌和皮肤作为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的感觉器官来认识,尝试回顾自己的生长以及期盼自己身体的生长变化。
学生主要完成两个任务:一是通过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了解自已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在观察中,发现感觉器官所接收的信息和已有的经验,能够帮助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在识别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二是要发展自己的健康意识,通过回顾之前的生长变化,学生将对自己身体健康生长的意识与对未来几年身体生长变化的期盼相结合,形成初步的健康意识。
上述两个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如实记录,并能在观察和记录的基础上进行猜想和推理;当发现事实与自已原有的想法不同时,能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能围绕一个主题做出猜测,尝试从多个角度、用多种方式认识事物。
1、思维层次和行为习惯
经过一个半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但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因此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除了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的“科学词汇”外,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二年级的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另外,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好模仿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如游戏、积分、奖励)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2、知识衔接和学习基础
“磁铁”单元的学习学生是有良好的学习基础的。因为磁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大多数学生都见过、玩过磁铁,对许多磁现象有一定的了解,也产生了一些疑惑,这就成为教学的起点。
“我们自己”单元是继“植物”和“动物”之后的第三个有关生命科学的单元。从一年级开始,不同的观察活动都将感觉器官的观察活动作为一个活动重点来处理,学生对于感觉器官的功能已经很熟悉,所以在感觉器官的认识活动中,重点呈现了感觉器官对于人认识世界所具有的学习功能的表现,教学中的活动表现出从感觉入手到知觉判断的过程。
1、“磁铁”单元
(1)科学概念目标
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
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
磁铁可以隔着一段距离、一些物体对铁—类的物体产生吸引作用。
磁铁不同部分的磁力强弱不同,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一个磁铁有两个磁极。
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字母“s”表示;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字母“n"表示。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利用磁铁能够指示南北方向的特点制成的。
钢针经过磁铁摩擦能变成小磁针,可以用来自制指南针。
相同的磁极相互排斥,不同的磁极相互吸引。
(2)科学探究目标
能用简单材料和方法做探究磁铁性质的实验。
能通过移动小车感受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
能用语言、示意图初步描述观察到的磁铁实验现象,并由此开展基于证据的、初步的科学论证活动。
能在讨论和交流中,表达、倾听、评价对磁铁性质的想法。
能仿制一个水浮式指南针,并就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
(3)科学态度目标
能对磁铁及磁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能采用合适的方式如实地记录和表达有关磁铁的信息。
能围绕磁铁的相关研究故出自己的猜测,并尝试用多种实验方法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分享自己的经验。
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常见的利用磁铁及其性质的产品,体会它们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体会我国古代在指南针的研究与应用上所做的贡献,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促进作用。
初步体验包括设计、实施、改进在内的简单的技术与工程实施过程。
2、“我们自己”单元
(1)科学概念目标
我们的身体是由共同的外部结构和许多内部结构构成的,这些可以被观察和描述。
眼、耳、鼻、舌、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事物及其变化等,具有学习的功能。
从出生到现在,我们在不断生长。
(2)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从外部观察头、颈、躯干和四肢组成的身体的基本结构。
能够用摸、听等方法,探知自已身体内部的情况。
能够认识到感觉器官能让我们观察到具体的事物,以此区分事实与想象。
能够认识到通过感觉器官能获取事物的相同与不同特征,用比较的方法识别不同事物。
能够知道感觉器官的综合运用,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事物和做出反应。
能够通过比较、测量,知道身体在生长变化。
能够关注未来身体的生长,认同健康生活是自己的责任。
(3)科学态度目标
能够如实讲述观察到的事实。
能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和角度观察认识事物。
能够保持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保持科学研究的兴趣。
愿意在小组合作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4)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目标
能够关心自己的生长发育过程,为自己的健康成长做必要的准备。
1、“磁铁”单元
力:力是物体和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推力:向前推动物体的力。
拉力:拉动物体的力。
磁力:磁场对电流、运动电荷和磁体的作用力。
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一个磁体有且只有两个磁极,即南极(s极)和北极(n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2、“我们自己”单元
身体:人或动物各生理组织构成的整体。
感觉器官:人体能够接收外界信息的器官,一般包括眼、耳、鼻、舌、皮肤等。
感觉:人对某一感觉器官接收到的信息的反应,如眼睛看到颜色是视觉,耳朵听到声音是听觉等。
感知:人通过一个或多个感觉器官接收信息后做出的分析,如一块白色的石头摸着又硬又凉。
比较:对比几种事物的相同和不同。反应:人体接收信息后引起的活动。
生长:人体的体重、身高等方面的增加。
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1、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时常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让每个学生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科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科学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科学的学习过程。
3、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4、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科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了解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科学的重要性。
5、创造性地使用科学教材,及时反思
科学探究能力是整体性发展的,科学探究的各种类型在教学活动中应得到系统运用。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科学活动的平台,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最优二年级科学小论文范文(22篇)篇八
科技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以培养小学生科技活动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它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二、教材分析。
科技活动教材包含了实验探索、科技制作、科技应用、专题研究和创新发明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希望能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科技发明、制作科技作品的方法,了解科技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了解我国历史上的科技成果及现在科学技术发展状况。每方面的内容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分别安排在各教材中供选择。教材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突出科学性、创造性、趣味性和地方性,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一些反应现代科技成果和与人们生活、生产紧密联系,操作性强的内容,让学生亲自参与社会调查、开展科学研究、进行科学探索和制作,从而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学情分析。
作为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讲,学科认识尚没有形成,更无从谈起科技活动兴趣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故此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应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科技活动兴趣的培养和简单实用的科学思维方式的灌输。要培养学生课堂上的科学的思考习惯,逐步养成预见、测量、分析、探究、记录数据等一系列的科学习惯,以及小组探究的活动方式。
五、实施措施:
有的活动就是要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有目的的研究,进行科学探索,尝试研究性学习。要学生勇于探索,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不怕说错,错了再探索,而不是等着教师的答案,不是背书本上的结论。
六、课时安排与实施策略:
每周一课时,便于师生都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便于开展活动时进行资源共享。
最优二年级科学小论文范文(22篇)篇九
二年级下册教科书由“磁铁"和“我们自己”两个单元组成,其中“磁铁”单元7课,“我们自己”单元6课,还有一个“科学阅读”内容,两个单元合计13课,原则上每课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1、“磁铁”单元本单元的7课课题分别是:《1、磁铁能吸引什么》,《2、磁铁怎样吸引物体》,《3、磁铁的两极》,《4、磁极与方向》,《5、做一个指南针》,《6、磁极间的相互作用》,《7、磁铁和我们的生活》。其中,1-2课研究的是磁铁能吸引怎样的物体以及怎样吸引,3-6课研究的是磁铁两极的特点以及指南针的制作,第7课是本单元的总结课。本单元的学习线索有两条,分别是“磁铁与周围物体之间的作用”和“磁铁两极的特性”,这两条学习线索贯穿整个单元。学生在趣味化的探究中观察与交流磁铁的特性,了解磁力能使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产生相互作用,认识指南针的结构、功能和原理,利用磁铁的性质创造性地制作指南针以及磁铁玩具,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
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1)让学生多“体验”,体验磁铁实验带来的意外和惊奇;
(2)让学生多“观察”,仔细观察磁铁实验中的各种现象;
(3)让学生多“论证”,利用磁铁实验中收集到的证据展开讨论。特别说明的是,“磁铁”单元的学习不是小学生认识磁现象的终点,教科书依照课程标准,在高学段设置“能量”单元,从能量角度来探究磁和电的相互转化,从而体现“学习进阶”思想。
2、“我们自己”单元本单元的6课课题分别是:《1、观察我们的身体》,《2、通过感官来发现》,《3、观察与比较》,《4、测试反应快慢》,《5、发现生长》,《6、身体的“时间胶囊”》。其中,1-4课从身体的结构人手,逐步发展到对感觉器官的认识,5-6课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关注自身健康成长的机会。本单元从认识人体的外部结构引入,设计了一些用感官(眼、耳、鼻、舌、皮肤)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活动,并引导学生感受自己的成长发育过程,以此促进他们理解人的生命特征,并为他们在小学中、高学段学习人体系统打下基础。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有机会观察讨论人体的基本结构,将眼、耳、鼻、舌和皮肤作为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的感觉器官来认识,尝试回顾自己的生长以及期盼自己身体的生长变化。学生主要完成两个任务:
一是通过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了解自已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在观察中,发现感觉器官所接收的信息和已有的经验,能够帮助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在识别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
二是要发展自己的健康意识,通过回顾之前的生长变化,学生将对自己身体健康生长的意识与对未来几年身体生长变化的期盼相结合,形成初步的健康意识。上述两个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如实记录,并能在观察和记录的基础上进行猜想和推理;当发现事实与自已原有的想法不同时,能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能围绕一个主题做出猜测,尝试从多个角度、用多种方式认识事物。
1、思维层次和行为习惯经过一个半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但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因此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除了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的“科学词汇”外,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二年级的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另外,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好模仿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如游戏、积分、奖励)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2、知识衔接和学习基础“磁铁”单元的学习学生是有良好的学习基础的。因为磁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大多数学生都见过、玩过磁铁,对许多磁现象有一定的了解,也产生了一些疑惑,这就成为教学的起点。“我们自己”单元是继“植物”和“动物”之后的第三个有关生命科学的单元。从一年级开始,不同的观察活动都将感觉器官的观察活动作为一个活动重点来处理,学生对于感觉器官的功能已经很熟悉,所以在感觉器官的认识活动中,重点呈现了感觉器官对于人认识世界所具有的学习功能的表现,教学中的活动表现出从感觉入手到知觉判断的过程。
1、“磁铁”单元。
(1)科学概念目标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磁铁可以隔着一段距离、一些物体对铁-类的物体产生吸引作用。磁铁不同部分的磁力强弱不同,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一个磁铁有两个磁极。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字母“s”表示;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字母“n"表示。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利用磁铁能够指示南北方向的特点制成的。钢针经过磁铁摩擦能变成小磁针,可以用来自制指南针。相同的磁极相互排斥,不同的磁极相互吸引。
(2)科学探究目标能用简单材料和方法做探究磁铁性质的实验。能通过移动小车感受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能用语言、示意图初步描述观察到的磁铁实验现象,并由此开展基于证据的、初步的科学论证活动。能在讨论和交流中,表达、倾听、评价对磁铁性质的想法。能仿制一个水浮式指南针,并就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
(3)科学态度目标能对磁铁及磁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能采用合适的方式如实地记录和表达有关磁铁的信息。能围绕磁铁的相关研究故出自己的猜测,并尝试用多种实验方法来验证自己的想法。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分享自己的经验。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常见的利用磁铁及其性质的产品,体会它们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体会我国古代在指南针的研究与应用上所做的贡献,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促进作用。初步体验包括设计、实施、改进在内的简单的技术与工程实施过程。
2、“我们自己”单元。
(1)科学概念目标我们的身体是由共同的外部结构和许多内部结构构成的,这些可以被观察和描述。眼、耳、鼻、舌、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事物及其变化等,具有学习的功能。从出生到现在,我们在不断生长。
(2)科学探究目标能够从外部观察头、颈、躯干和四肢组成的身体的基本结构。能够用摸、听等方法,探知自已身体内部的情况。能够认识到感觉器官能让我们观察到具体的事物,以此区分事实与想象。能够认识到通过感觉器官能获取事物的相同与不同特征,用比较的方法识别不同事物。能够知道感觉器官的综合运用,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事物和做出反应。能够通过比较、测量,知道身体在生长变化。能够关注未来身体的生长,认同健康生活是自己的责任。
(3)科学态度目标能够如实讲述观察到的事实。能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和角度观察认识事物。能够保持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保持科学研究的兴趣。愿意在小组合作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4)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目标能够关心自己的生长发育过程,为自己的健康成长做必要的准备。
1、“磁铁”单元力:力是物体和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推力:向前推动物体的力。拉力:拉动物体的力。磁力:磁场对电流、运动电荷和磁体的作用力。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一个磁体有且只有两个磁极,即南极(s极)和北极(n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2、“我们自己”单元身体:人或动物各生理组织构成的整体。感觉器官:人体能够接收外界信息的器官,一般包括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人对某一感觉器官接收到的信息的反应,如眼睛看到颜色是视觉,耳朵听到声音是听觉等。感知:人通过一个或多个感觉器官接收信息后做出的分析,如一块白色的石头摸着又硬又凉。比较:对比几种事物的相同和不同。反应:人体接收信息后引起的活动。生长:人体的体重、身高等方面的增加。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1、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时常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让每个学生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科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科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科学的学习过程。
3、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4、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科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了解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科学的重要性。
5、创造性地使用科学教材,及时反思科学探究能力是整体性发展的,科学探究的各种类型在教学活动中应得到系统运用。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科学活动的平台,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12、20-2、23始业教育课。
22、24-3、21-1、磁铁能吸引什么。
33、3-3、91-2、磁铁怎样吸引物体。
43、10-3、161-3、磁铁的两极。
53、17-3、231-4、磁极与方向。
63、24-3、301-5、做一个指南针。
73、31-4、6机动清明节。
4月5日-7日84、7-4、131-6、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94、14-4、201-7、磁铁和我们的生活。
104、21-4、27第一单元学习梳理。
114、28-5、42-1、观察我们的身体劳动节。
5月1日125、5-5、112-2、通过感官来发现。
135、12-5、182-3、观察与比较。
145、19-5、252-4、测试反应快慢。
155、26-6、12-5、发现生长。
166、2-6、8机动端午节。
6月7日-9日。
176、9-6、152-6、
身体的“时间胶囊”
186、16-6、22。
第二单元学习梳理196、23-6、29学期总结评价。
注:以上教学安排仅为参考,实施中将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
最优二年级科学小论文范文(22篇)篇十
本班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正规学习,已经进一步认识了科学这门学科,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知道在科学课上认真听讲,能够和同伴合作进行实验操作,掌握了科学教材的一些基本知识,如天气方面的知识、太阳月亮星星方面的知识、力和光方面的知识等等。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不过,仍有少部分同学上课不能安静的听老师讲课,也不喜欢和同伴合作交流,学习态度不端正,因此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掌握都不太理想。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教师要对这部分同学加强引导,端正其科学学习的态度,力争使同学们都达到科学学习的基本要求。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为苏教版教材,共分四个单元,12课,还有一个专项学习。
第一单元他们是用什么做的,包括三课内容,分别为《认识常见的材料》《各种各样的杯子》《神奇的新材料》。材料的发现、发明及利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材料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本单元基于二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目的是丰富学生对材料及现代科技的感性认识,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就各自的发现进行交流质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认识到比较常见材料的特征及性能。
第二单元玩磁铁,共有三课内容,分别为《磁铁的磁力》《磁铁的两极》《自制指南针》。本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磁铁的不同形状,知道磁铁可以吸引铁和镍,能够隔空、隔物吸铁,知道磁铁总是存在着两个不同的磁极,相同的磁极相斥,不同的磁极相吸。通过阅读材料和收集资料,懂得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生活中的科技产品给人们带来了便利和舒适,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第三单元土壤与生命,分为三课内容,分别为《栽小葱》《养蚂蚁》《寻访土壤中的小动物》。土壤是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也孕育了生命。本单元的课程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调查、实验和记录,交流研讨各自发现,从而丰富学生对生命世界的认识,知道土壤和生命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喜欢动物、植物,乐于与同伴分享自己有趣的发现。
第四单元打开工具箱,共有三课内容,分别为《认识工具》《拧螺丝》《做个小温室》。本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工具,学会初步学会使用各种各样的工具,利用这些公共工具动手实践,制作一个小温室,激发学生研究工具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兴趣和爱好以及能力。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还注重引导学生同伴之间的分工合作,使学生明白只有加强同伴之间的合作,才能更好的完成任务,从而认识到与人合作的重要性,树立学生从小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这个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学习像科学家那样动手动脑用科学的思维和方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使用科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与要求。
1、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材料,通过观察、描述常见材料的轻重、厚薄、颜色、软硬等特征,发现材料的不同特点。
2、认识新材料的神奇,了解新材料在现代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现代科技的兴趣。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了解磁铁的不同形状,知道磁铁能够吸铁和镍。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发现磁力可以传递,磁铁能够隔空隔物吸铁,明白磁极吸力最大、磁铁能够指示南北,磁铁有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特性。
5、引导学生通过自制指南针的活动,进一步了解指南针的有关知识,体会磁铁的一系列特性,了解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和快捷,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科学、运用科学的兴趣。
6、引导学生通过栽小葱、养蚂蚁、寻访土土壤中的小动物等一系列活动,了解小葱和蚂蚁等一些动植物生长需要的一些基本条件。
7、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明白动物植物是自然界重要的组成部分,动植物和土壤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感受到土壤和生命息息相关。
8、引导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工具,了解这些工具的作用并学会使用一些基本的工具,动手制作一个小温室。
9、培养学生在活动中与他人团结协作的意识,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和交流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及其发现。
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良好习惯。教学时常关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科学。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生活经验、知识水平、知识储备,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
3、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养成与同伴合作探究的习惯。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4、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体会学习科学的重要性。
5、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便不断改进。
最优二年级科学小论文范文(22篇)篇十一
本册教学内容包括两大块:
我们的地球家园:
1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2土壤——动植物的乐园
3太阳的位置和方向
4观察月相
5 各种各样不同的天气
6 不同的季节
7 做大自然的孩子
材料:
1 我们生活的世界
2 不同材料的餐具
3 书的历史
4 神奇的纸
5 椅子不简单
6 做一顶帽子
“我们的地球家园”单元,统整“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三个主要概念组织教学内容,从整体的地球家园中有什么到局部的寻访土壤居民,从遥远的太阳、月球与生活的联系到触手可及的天气、季节与生命的联结,整个单元以“关爱家园、关注生命”为线索,串联起一系列活动,并将整个活动落脚到“做大自然的孩子”,在落实单元教学内容的同时,对教学目标进行升华。
断丰富和提高现状,设计和组织了“材料”单元的内容结构,以期让学生以辩证和发展的观点看待材料,不固化对某种材料的认识。
通过一年级一学年的学习,可以看出孩子们对全新的课程充满了好奇和渴望,对于科学这门功课有强烈的学习欲望,能积极主动的学习,这也为上好科学课带来了契机。加上本册教材安排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相信他们会倾注更多的热情来学好这门课程。但通过上学年的学习,发现同学们缺乏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动手能力差,科学的学习思维还没形成,缺乏相应的学习方法,课堂主动参与思考性也会不足,今后要在这几方面多多强化。
一、“我们的地球家园”单元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目标
描述太阳每天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位置变化。
描述怎样利用太阳的位置辨认方向。
描述一年中季节变化现象,举例说出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描述月相的变化现象。
知道太阳能够发光发热。
描述太阳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有着重要影响。
知道有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
描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观察并描述周围的土壤上生长着的植物和生活着的动物。
二、“材料”单元教学目标
(二)科学概念目标
我们周围的世界可分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身边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物品可以根据构成它的材料的性能来描述,也可以根据这些性能来区分物品或材料。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能,材料的性能决定材料的用途。
通过科学技术可以将自然界的各种材料利用起来,材料经过加工可能改变原有的性能。
某些材料可以反复使用,一些废弃的物品可以用来制造新的产品。
1. 引导学生知道土壤对于我们人类和动植物的重要重要性:知道如何简单用太阳来辨别方向;认识不同的天气和季节。
2. 引导学生明白我们周围的世界可分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
3、引导学生知道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身边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1. 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周围的土壤上生长着的植物和生活着的动物。
2. 引导学生认识物品可以根据构成它的材料的性能来描述,也可以根据这些性能来区分物品或材料。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能,材料的性能决定材料的用途。
2.培养学生在科学实践活动中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以及和同学合作交流的习惯。
1、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科学 。
3、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 。
4、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创造性地使用科学教材,及时反思 。
13课时
最优二年级科学小论文范文(22篇)篇十二
一、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二年级二班、二年级三班、二年级四班、二年级五班、二年级六班、二年级七班,学生年龄小,对生活经验掌握较少,缺乏探索精神,但普遍对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有着强烈的求知欲,虽然有一年级的一年学习经验,但不足胜任学习二年级的科学,需要培养引导。
2、学困生情况及转化措施:
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合理的运用电教媒体,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动物感知环境》、《太阳和月亮》、《植物与环境》、《生活中的动植物资源》、《常用工具》五个单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以大自然的特殊现象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教材以培养学生观察与测量、采集与分析的能力。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教学目标:
1.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训练。增强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所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2.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评议和讨论。
3.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探究活动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计划。
4.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交换意见。
德育目标:
对待科学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睦相处,真爱生命。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观察与探究是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训练。增强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所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本册教科书的编排从探究对象上看,重点强化了认识事物外部的变化,强化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通过学生的看、听、摸、闻、尝等方式让学生感知自然;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体验科学世界带来的奇妙,培养学生的探知能力。初步了解水的特性,感知水的性质。
难点: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教学措施:
本册教材衔接一年级教材,教师应在培养学生认知方面上形成好的教学思路,积极引导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结合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多采用游戏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科学》学习的乐趣,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习的理解。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上网查与资料,搜集图片、报刊等。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
教学进度表。
周次。
教学进度。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第一周。
1——4页。
动物的眼睛。
1课时。
第二周。
5——7页。
动物的耳朵。
1课时。
第三周。
8——11页。
动物的鼻子。
1课时。
第四周。
12——13页。
观察蜗牛。
1课时。
第五周。
国庆放假。
第六周。
14——15页。
太阳的光和热。
1课时。
第七周。
16——19页。
太阳和生活。
1课时。
第八周。
20——23页。
春夏秋冬。
1课时。
第九周。
24——25页。
1课时。
第十周。
26——27页。
种大蒜。
1课时。
第十一周。
28——31页。
植物和阳光。
1课时。
第十二周。
32——35页。
植物和水。
1课时。
第十三周。
36——37页。
我们的食物。
1课时。
第十四周。
38——39页。
我们的衣服。
1课时。
第十五周。
40——43页。
身边的动植物资源。
1课时。
第十六周。
44——47页。
组装小书架。
1课时。
第十七周。
48——50页。
修理玩具。
1课时。
第十八周。
复习。
1课时。
最优二年级科学小论文范文(22篇)篇十三
小时候,我因为好奇,所以问妈妈:“妈妈,你知道科学像什么吗?”“当然知道,科学就像深不可测的大海,科学就像无边无际的.天空,科学就像含苞待放的花朵······来,我做个关于科学的实验给你看看。”妈妈慈爱的说。
先拿出一个小碗,再拿出一个生鸡蛋,接着拿出一瓶醋,实验就开始了。一开始把鸡蛋放在小碗里,再在小碗里倒上醋,使得鸡蛋浸没在醋中,剩下的只有等待了。
第一天:鸡蛋的壳有点裂开了,仿佛有一只小鸡正要破壳而出。
第二天:鸡蛋上的壳掉落了一小半,落下的地方好像一个小女孩露出的小脸蛋。
第三天:这时,我傻了眼,鸡蛋上的壳完全掉落了,从小碗里拿出鸡蛋,现在,它已经不像一个鸡蛋了,而像一个漏了气的皮球,只剩下蛋黄,蛋清和一层外皮了。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经过多次的查找资料和询问老师,我明白了其中的原因:因为醋中含有的醋酸能电离出氢离子与蛋壳中的碳酸根结合,变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蛋壳就消失了。
通过这次实验,我知道了为什么鸡蛋遇到醋会融化,也知道了科学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用眼睛仔细观察,生活中就会有许多奥妙。
最优二年级科学小论文范文(22篇)篇十四
这时,我无意中看到了一盏let灯,心想:这种的手电筒精巧,不如我就拿来用一用吧!我又托爸爸带来了一块巴掌大小的太阳能板,翻出一块电池板底座。我随手摘下我的鸭舌帽,用双面胶将电池底座安装在帽子的边缘。接着,我用纸板做了一个三角形支撑点,使贴上去的太阳能板成45°角——因为这样正好可以将太阳能板对准阳光嘛!还需要导线将它俩儿连接在一起。电池底盖上有两个可以装电灯的位置,我可不管,拿起帽子,放在阳光下充电。……盼呀,等呀,终于,天黑了,我兴致勃勃地拿起帽子,装上let灯,呀,灯亮了!我高兴得连蹦带跳,就可惜,样子丑了点。身为“发名家”,美观也是必要的。说干就干,我用妈妈的绣花针在上面简单地绣了一只小猫咪。呀,这下帽子漂亮多了。爸爸回来了,看见我的小制作,直夸我是个“小小发明家”哩!我心里像吃了蜜那样甜。
创造是快乐的。你也动起手来,用创造感受快乐,让科学走进生活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优二年级科学小论文范文(22篇)篇十五
一天,我们玩滑板的时候,我怎么去练也不会滑,在旁边的奶奶说:“玩滑板一定要掌握好平衡力,身体平衡了才能滑起来,就不会滑倒”。我说:“奶奶,保持身体的平衡,是不是身体无论怎样摇晃,身体的重心不能摇晃”。奶奶说:“是”。
就这样,听了奶奶的话,在奶奶的指导下,我终于学会了滑板。
奶奶的话果然是对的,这是有科学道理的。
其实,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例如:人能在水中游,船儿能在水上飘荡,苹果也可以在水面上飘浮,这一切是因为水有浮力,科学道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与我们息息相关,需要我们去认真观察,思考。
在我们身边还有这么多的科学啊!
最优二年级科学小论文范文(22篇)篇十六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指导学生在一系列探究活动中发现磁铁有两极;磁极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磁铁有指示南北方向的性质。
2、技能目标:引导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自主探究磁铁两极相互作用的规律,经历“实验观察――记录现象――分析结果――发现规律(得出结论)”的活动过程。
3、情感目标:通过对磁悬浮列车的介绍,帮助学生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磁铁的广泛应用,逐步发现磁与电的密切关系,为今后进行电与磁的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提出的问题,自主探究磁铁两极相互作用的规律,经历“实验观察――记录现象――分析结果――发现规律”的活动过程。
教学难点:为什么两极磁性强。
器材准备:
1、演示实验用:条形磁铁二条。
2、分组实验用:铁架台、棉线、条形磁铁二块、玩具小车、环形磁铁二个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各类磁铁。
学生观察。
(二)指导学生认识磁铁有指南北的性质。
1、师:观察悬挂起来的磁铁,说说有什么发现。磁铁每一次都停在相同的位置吗?它与方向有什么关系?(磁头一端总是指南)。
2、学生分组观察悬挂着的能自由转动的条形磁铁停下来的指向,交流实验中的发现道理。(铁架台、棉线、条形磁铁等)。
小结:原来磁铁又指南北的性质:用“s”和“n”表示。
(三)指导学生认识系统两极的相互作用。
1、出示另一块磁铁,分辨磁铁的南北极。
师:如果把这块磁铁靠近原来悬挂的磁铁,会怎么样?
学生介绍生活中的经验。
2、探索:二块磁铁的磁极相互靠近,有几种可能的情况?怎样找出其中的规律?
3、学术讨论实验的方法和实验所需要的工具。
4、分组实验:每种方法都实验3次以上,把结果记入下表。分析实验结果: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一下。
最优二年级科学小论文范文(22篇)篇十七
本册教材从儿童的已有经验、生活实际和周围环境要素出发,以认识周围常见物体、事物的现象、特征或性质,学习认识事物的方法为线索,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比较、分类、小制作、小实验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探索,从而学习有关的科学知识。
本册教材以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为起点,选用常见的动物、物质、科学现象、自然现象、简单工具等为探究对象,以了解其特征变化为主要内容目标,在一年级的基础上进一步训练并发展观察、描述、比较、分类、实验等探究技能,渗透体验分析、归纳、抽象、概况等思维方法。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人、动物、环境的关系的同时,了解科学与技术、科技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学目标:
“溶解”作为教材的第一个单元,观察、描述溶解现象,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溶解现象,尊重事实,激发探究兴趣,体会溶解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动物的反应”单元,认识动物的感官和功能。知道动物是通过一些器官感知环境的,珍爱动物、探究兴趣、愿倾听、乐分享,多角度认识事物。
“太阳和月亮”单元,知道太阳发光发热,知道太阳东升西落,知道用太阳辨认方向,知道月相的变化,培养尊重事实,用事实说话的意识,坚持住。
“物体的位置”单元,知道用方位、远近描述物体的位置,激发兴趣,乐于表达,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尺子的科学”单元,了解尺子科技史,认识在比较时统一标准的作用,尝试多角度多方法设计制作尺子,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体会科技产品带来的便利。
(一)把握小学生心理特点,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1、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2、精心安排多种活动。 3、尊重每一位学生。
(二)加强组织教学,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1、加强教学组织工作。
2、注重科学课教学常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明确观察要求,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1、必须准备好观察材料。 2、把握各课的观察重点。
3、掌握观察活动的基本步骤。 4、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四、课时安排每周1课时
最优二年级科学小论文范文(22篇)篇十八
绘画意图:
竹子,小朋友都见过。它是文人墨客所称颂的植物。竹子挺拔不屈,有虚心向上的.精神。
适用年龄:
2岁以上幼儿。
绘画步骤:
1、先把竹子的外形特点画出来。
2、注意是一节一节的有续延伸。
3、添画枝叶。
4、竹节中间色比两边要黄一些。边缘色要深一些。这样竹子看起来就会有立体感了。
5、添画枝叶用草绿和柠檬黄涂色。
6、背景涂草绿。
温馨提示:
绘画使儿童能动地领悟自然的美和生命的美。
最优二年级科学小论文范文(22篇)篇十九
答案:飘尘、降尘。
12亿人口是多少?不妨给出一些形象的说法:如果中国人手拉手站在地球的赤道,可以绕地球多少圈?;全国人民一天吃掉多少万吨粮食?;多少万吨肉?。
答案:50圈、78万吨、4万吨。
光污染分成哪三类?
最优二年级科学小论文范文(22篇)篇二十
谣言:
日前网上有则视频里显示,一男子将食用油倒进两个不同的杯子里,然后将大蒜切成六薄片,每个杯子各放三片,浸泡10分钟后,其中一杯油里的大蒜发霉变色,视频男子称是因地沟油含有大量黄曲霉素,所以大蒜会发霉变色。
真相:
网传“地沟油里含大量黄曲霉菌,将大蒜放地沟油里会发霉变色”的大蒜检测地沟油方法并不科学。大蒜能否验出黄曲霉素目前也尚无研究。
地沟油是指重复使用已经倒入地沟的油品。专家表示,因为种类、成分非常复杂,国家目前对地沟油的检测尚在研究中,暂无统一测试标准。
虽然某些地沟油可能含有大量的霉菌、细菌等成分,但在无法确定里面有哪些有毒物的前提下,像视频里这样的测试方法,通过从大蒜是否变色来检验地沟油是不可能的。比如,辣椒油也会使大蒜变色。
防范地沟油目前最可行的方法,还是尽量选择有信誉的餐馆,使用知名品牌用油烹饪。
最优二年级科学小论文范文(22篇)篇二十一
6月1日召开的“北京市中小学生近视防控主题宣传活动”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控局毛群安局长指出,近视目前已成为青少年儿童主要的健康问题之一,检出率一直在上升,低龄化趋势明显,峰值年龄提前。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曾晓芃副主发布了北京中小学生近视相关因素调查报告,结果显示,42.84%的学生报告课桌椅高度从未调整过;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在家学习时,不能做到台灯和房间照明同时使用;43.41%的学生报告上课使用多媒体设备的时间超过20分钟;体力活动一周内能达到5天及以上的仅有8.07%。
根据调查结果,报告的建议是:
1、加强学校教室物质环境检测,提高学生课桌椅符合率。近三年来,北京市疾控中心每年制作身高课桌椅尺不干胶发放到各学校,每个班级的教室张贴一张身高课桌椅尺,让学生主动调整使用符合自己身高的课桌椅。
2、增加户外活动时长。那上孩子白天看书学习时,尽量使用自然光源,晚上看书学习时,要使用台灯和房间照明灯。多接触阳光,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
3、避免长时间使用多媒体等电子设备。
建议在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上尽量少使用多媒体设备,避免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和手机。
4、家长给孩子选择课外读物时应注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一、二年级应使用2号、3号字,小学三、四年级应使用3、4号字,其他年级应使用小4号字。
5、保持适宜的用眼距离。
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大于30厘米,与电脑屏幕的距离大于50厘米,与电视的距离应为电视屏幕对角线长度的4-5倍。
专家表示,近视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导致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高度近视可能导致多种致盲性并发症。—,北京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8.57%,这距《“健康北京2030”规划纲要》中2030年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控制在58%以内的目标尚有差距,同时,北京市个别区视力不良检出率仍有逐年上升趋势。
毛群安认为,青少年近视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要多措并举,实施社会、学校、家庭、学生、专业机构“五位一体”的综合防控策略。
最优二年级科学小论文范文(22篇)篇二十二
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我觉得这份工作肩负着很大的责任,所以,自担任科学教学工作以来,我始终以勤恳、踏实的态度来对待我的工作,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我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认真参加政治学习,并做好学习笔记,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我不但注重集体的政治理论学习,还认真学习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从书本中汲取营养,我还深知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必须时时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的人格、行为去感染学生,努力使学生能接受我、认可我。
我担任三年级四个班的科学,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目前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我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的重要性,我知道,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立足课堂,教师要从常规课上要质量。“研在课前、探在课中、思在课后”这几句精辟的话一直指导着我的教学思想,我严格要求自己,精心预设每一节课,尽量使教学工作更加完善。我是这样进行教学活动的:
2、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有效地对个别学生进行引导。
3、研究教学方法,解决如何把新知识传授给学生,一个年级的几个班情况各不相同,所以要根据各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教学设计和辅导,包括如何组织教学、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4、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自觉地从学习态度上重视科学课。
5、不断学习: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不懂就问,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我热爱自己的工作,自觉遵守学校规章,注重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待人真诚和善,努力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做到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从不因为个人的私事耽误工作的时间,并积极运用有效的工作时间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
总之,在这一学年中,我不仅在业务能力上,还是在教育教学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我坚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用自己的心血为孩子们铺一条宽敞的人生之路。
20xx即将过去,我们又将迎来20xx的到来,回顾过去的一年,有收获,有进步,但更值得反思。小学科学教学理念必须要改进,过去自然课上的一些传统教学理念必须要抛弃。我本人在科学教学中,还有很多问题急需解决,教学理念还需进一步更新。
本着科学教学“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的基本方法;。
把教学真正贴近自然、贴近经验、贴近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是我这个学期教学的基本理念。
科学是一门生机勃勃的学问,美国著名诗人奥特海特曼称它为一种“充满乐趣的无边界探险历程”。同时,《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1.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让学生敢于探究。
老师应在这两方面多下功夫:一是要积极地鼓励学生大胆地提问题。二是要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景,开展多样化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问题环境,让学生乐于提问题。对他们所提的问题,老师要本着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出发,容许出错,切不可加以嘲笑、挖苦、讽刺。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大都能根据某一自然现象或自然事物提出相应的较恰当的问题,并对问题的进行大胆的猜想。
2.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使学生乐于探究。
每一位科学课的老师都应有这个认识:科学课的学习内容已不仅仅是教科书,而是学生生活周围广阔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因此科学课教学要充分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教育资源,将学生的探究活动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
3.正确引导和训练,使学生善于探究。
对学生而言,探究的方法是很最重要的。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生会各种不同的探究方法。
科学课程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在这一点上,由于实验在科学教学中的地位和实验本身的特点,它要求我们必须强化实验教学。这主要是因为:
1、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实验最感学趣,这种兴趣,往往成为他们学习的直接动力,成为爱好和志趣,以致发展为惊人的勤奋和百折不挠的毅力。兴趣爱好和求知欲是儿童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能力的前提,也是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能力的结果。
2、实验能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在实际操作中,还能培养组织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因此,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学科、用科学的能力。
3、实验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
我们知道:实验具有重复性,它能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多次的反复,供学生反复观察;。
能使学生迅速掌握前人已认识到的真理,以最有效的方式去掌握自然基础知识。因此,让学生进入实验环境,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实践,主动去探索新知识,获取新知识,无疑是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
三.科学教学要加强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
以多媒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技术,正在对传统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资源,产生深刻的影响和变革。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事例成为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必然趋势。作为《科学》这门学科,再不能在“粉笔+黑板”的这种老模式里大讲“科学”了。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2.现代教育技术本身就是技术创新的产物,信息技术提供了极为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时时更新的各类知识,它给学生的参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任学生自由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为他们的想像力插上翅膀,从而培养想像、激发想像、鼓励参与、启发创造、指导实践。
3.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可以为新型教学模式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
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应当着眼于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提高。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许多新观念,新方法正冲击着我们传统的观念,作为一个一线的科学课教师,我将在切实转变观念的同时,结合科学课自身的特点,在实践中加强反思,努力学习,真正担负起培养下一代“基本科学素养”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