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它们可以是对成功的总结,也可以是对失败的反思,更可以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通过记录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借鉴他人的经验,规划自己的未来,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庄子心得体会及感悟篇一
庄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他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庄子的思想以"逍遥游"为主要特征。他认为人应该从繁琐的世俗生活中解脱出来,用心灵去感受天地之间的奥秘。庄子的思想不仅深刻,而且富有启发,对我们的人生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启示。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我对庄子哲学的一些心得体会及感悟。
第二段:逍遥游的精神
庄子的逍遥游思想主要体现在人对自我境遇的认识上。为了了解自我的本源和愿望,庄子提出了"庄生梦蝶"这个著名的寓言故事。他说人生犹如梦境,境遇的转换如同蝴蝶的轮回。因此,人应该摒弃烦恼和执念,不苟寻找物质的欢乐,而要深入心灵之中,去寻找无尽的逍遥。我在个人生活中也深受庄子思想启示,我常常告诫自己,不要被琐碎的事物所累,要随心所欲,去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为了活出庄子所提倡的"逍遥游"的精神,我也常常去旅行,去寻找生命的意义;尤其是在大自然中,我能够放下生活中的忧烦,静心感知自然之美,感受生命之妙。
第三段:天人合一的思想
庄子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主要是认为人天地三位一体,让人们认识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通往内心深处的道路。庄子认为,人应该像自然万物一样,自然而然地生活,并依据自己的直觉行动。换言之,人应该凭借本能来生活,不能过多地干预自己和自己周围的环境。我认为,这也是让自己的内心恢复自信和自愉的重要手段。当我们心灵深处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融合时,我们实际上是在攀登自我的顶峰,在感知自我和世界之间的极致之美。
第四段:空虚和谐的思想
庄子提出了空虚和谐的思想,主要是认为人应该通过精神实践来平衡人生。庄子说:"一秀而获天下,一糠而归于泥。"也就是说,应该保持简单的生活,尽情体验人生,不为功利所烦扰。当我们遵循了空虚和谐的道德准则时,人生将更加美好。在我的生活中,我也认真遵循庄子的思想,不过多纠结于物质世界,而是更多地去把握精神层面的东西。通过我自己的实践,我深刻地明白了人生并不只是世俗生活,而是一个高层次的精神境界。
第五段:结论
庄子的思想启示了我们人生的真谛,让我们了解到自我和世界之间的关系。逍遥游,天人合一,空虚和谐,这些思想的内核都是在追求精神的升华、追求内在和谐的方面。在我个人的经历中,庄子哲学的思想不仅是理念,并且是向导。他的思想不仅展示了心灵成长的路径,更显示了我们人生的内在本质。我相信,当我们的秉持庄子的思想,我们将更加充实、快乐和幸福。只有通过心灵的觉醒和成长,我们才能踏上通向和谐人生的道路。
庄子心得体会及感悟篇二
庄子里有许多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由于我们习惯于自以为是,常常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于客观事物,于是就会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现象。而我们又经常会被社会中各种各样的外部评价所影响,而不能真正认知自己的内心,结果被所谓的潮流而左右,在纷繁的大千世界中迷失了自己。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逍遥游。但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这个游的境界似乎很难达到。人们被太多的物质利益所迷惑,小迷惑也许只是改变了人生的方面,大迷惑则改变了人的本性。人的物质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在疯狂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人们也就失去了幸福的生活。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同时也是社会中的一员。庄子认为,在人的内心应该坚持自己的秉性而不要随波逐流,而面对外在的世界,则应该通达和顺应。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内心的坚持和外在的顺应呢?庄子告诉我们要想做到内心的坚持和外在的顺应,就要做到“外化内不化”。决定人生成功的,绝不仅仅是才能和技巧,而是一个人面对生活的心态。那么,当我们在确定人生目标时,如何判断何事可为,何事不可为呢?庄子用他的许多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做事时,如果患得患失,如果心有所虑,那他所有的经验和技巧,都不可能得到最好的发挥。
谈笑论生死。生与死,是人生起始的两个端点。人生自古谁无死,生死,是每一个都要面对的人生课题。而人生就像是一条不归路,当你走到终点时,才会想起途中的遗憾。那么庄子是如何看待生死的?他面对生死为什么会鼓盆而歌呢?只有真正解读了生命,才可能正确地对待死亡。
大道与自然。每一个个体和每一件事之间的比较,是没有单纯技巧高下之分的,而只有境界优劣之辨,那么庄子认为辨别境界高低的标准就是是否合乎自然。庄子作为道家的代表人物,认为每一个人要遵循内心的道德,听从自在的声音,而不必有任何外在的刻意。
教学是我们的生命线,汲取从一次次教学反思中认识自己的浅层表现,挖掘其内在的知识漏洞,用一双从懂得倾听到善于倾听的升华!一次公开课的成功,往往会使我们沾沾自喜,得意忘形,在别人的肯定中迷失自己的位置。其实细思中,我们只关注到别人眼中的自己,却没扣响迎向朝阳的那扇大门:及时地反思,挖掘内在成功的宝藏,善于倾听总结,运用到更多的实践教学中,这便是缺失了对现有位置的“悟”!
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摆正人生的方向。用一颗平常心去适应生活带给我们不同的恩赐,使得其所才是个人价值所在。“外化而不内化”这是获得“游刃有余”人生境界的不二法门!从认识自己的“觉”中,品味出人生的大“悟”,懂得感悟这些有着厚重内心价值的不鸣不已的平常人。
庄子心得体会及感悟篇三
读完《庄子这一班》,书中的每一则故事趣味盎然,以及倾诉不尽的奇闻妙事。让我了解庄子是一位心无挂爱、洒脱安闲的人。
故事内容中有说到鲁国有一位名叫单豹的人,住溶洞饮泉流,少私寡欲,七十岁了还有婴儿的容色,却不幸遇饿虎,被虎吃掉躯身了;还有一位叫张毅的古人,住在闹市,日子繁忙热络,却遭病毒腐蚀身体内部而过世了。人无法挑选出世,更无法挑选命运,但是不幸仅仅一个进程,只需咱们好好看待自己的人生,从失败或是不如意的事情中,对自己充满信心,人生就是宽广的路途。例如:创造大王爱迪生通过无数次失利才创造照亮漆黑的电灯;他们就像一个不倒翁,推倒了仍是会自己站起来,只需不畏艰难、尽力爬起来的人,最终必定能成功。
咱们日子在实际的社会中,贫富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提示人们莫忘照料贫穷的人,多多尽自己的力气,去协助需求捐助的人,才能够到达最高的境地。书中说到海龟有海龟的高兴;井蛙也有它的快活,但是把自己拘谨在狭小的日子空间里,就无法了解国际,看看国际是多么之大、多么广阔呀!
只需咱们踏出胸怀的一大步,多探究这国际,打开胸怀去承受的人、事、物,信任会有更夸姣的未来。
庄子心得体会及感悟篇四
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深邃而富有哲理,对于人生、自然和道德等问题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庄子心得体会感悟是指对庄子思想的理解和体验。在与庄子的思想接触中,我深感庄子的智慧和深度,也在思考应该如何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首先,庄子的思想触动了我的灵魂。他主张“道”,即追求自然和谐的理念。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人们常常为功利和欲望所困扰,而庄子通过“道”的概念告诉我们,只有追求内心的平和与自然的简单,才能达到真正的满足。通过与自然的融合,我逐渐感受到庄子的思想带给我内心的宁静和轻松。
其次,庄子的思想启迪了我的人生观。他以“无为而治”为核心观念,认为个体应该顺应天道,按照自然的规律而行,不要刻意追求功名利禄,也不要随波逐流。这个观点在当今社会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与庄子的思想对话过程中,我开始反思个人价值观和人生目标。我越来越意识到,成功的定义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富有与名声,而是内心的安宁与与自然的和谐。
第三,庄子的思想让我深入思考自我与他人之间关系。庄子认为个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和谐相处。他主张去除人为的分类与较量,追求真实、自然的人际关系。在忙碌与竞争的现代社会中,庄子的思想引导我对待他人更加友善和善良,帮助我理解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共性与普遍性。
第四,庄子的思想揭示了身心的统一与独立。他认为身体和心灵是一个整体,不能分割开来。庄子主张人们要保持身心的和谐,尊重身体的需求,让思想自由流动。这一观点让我对身心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在庄子的启发下,我会更加关注自身的身心健康,通过锻炼身体、修养心灵来达到身心统一的境界。
最后,庄子的思想提醒我要珍爱生命,把握当下。庄子以无为而治的态度告诉我们,面对生活的起伏和变幻,应该保持内心的平和和冷静。我深以为然。通过阅读并思考庄子的思想,我开始懂得珍惜当下,不为前途担忧,而是努力过好每一天。我明白了生命短暂而宝贵,只有抓住当下,才能真正的活得有意义,活得自在。
总之,庄子的思想对于我个人来说,是一种思想的指南和精神的慰藉。通过与庄子的思想的交流和消化,我深感生命的秩序和宇宙的奥秘,也体会到人生的真谛和幸福的源泉。庄子心得体会感悟的主题是对庄子思想的理解和体验。在与庄子的思想接触中,我深感庄子的智慧和深度,也在思考应该如何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庄子的思想对于我个人来说,是一种思想的指南和精神的慰藉。通过与庄子的思想的交流和消化,我深感生命的秩序和宇宙的奥秘,也体会到人生的真谛和幸福的源泉。
庄子心得体会及感悟篇五
近来听于丹对《庄子》的诠释,更有一种赏心悦目,如沐春风的感觉。
庄子,名周, 是殷商的保留地——宋国崛起的一位文学巨匠,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庄子的人生观是一种逍遥的人生观,似不食人间烟火,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宁静的灵魂家园,以一种“无”的深层内涵去泯灭尘世的一切权利、功禄。
虽 然我也读过《论语》、《孟子》等古典名著,而《庄子》给我也从中受益匪浅,听着于丹教授的讲解,别有一番感受。她个“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让古典文化进入千家万户,让经典人文融入百姓的生活,在社会竞争愈来愈列的今天无疑给每一个人一剂提升自身修养,缓解社会压力的良药。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庄子的无为而治提供更深的思考:人类应是大自然系统的子系统,服从于规律的安排,“人定胜天”是人类理想的豪迈,其实永远不可能实现的,更需要有一种淡定的生活态度, 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在不为中有为来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天下大同,四海之内皆兄弟是孔子、孟子、庄子等圣人留给后代的不可磨灭的真谛。
欣赏“无欲则刚”的境界,向往一种精神的世外桃源,使自己每天都处于一种淡泊宁静的幸福状态,真的很惬意!
庄子心得体会及感悟篇六
《庄子》一书的大名如雷贯耳,我早有耳闻,可惜我买来之后却将其束之高阁,直到近日才有空拜读。而在读完整本书后,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开篇的两章——《逍遥游》和《齐物论》了。鄙人认为,这两篇才是庄子思想的精髓,所以我的感想主要针对这两篇内容。
先说说《逍遥游》吧。开篇那章“北冥有鱼其名为鲲”虽早在高中就已背熟,但却不知他通过描写大与小的区别,以卮言为曼衍,道出了“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种看似无理细看却惊为天人的语句。是呵,所谓的声名,所谓功绩,不过是你们世俗人所认为的,而圣人、神人根本就不在乎这种世俗的看法。庄子也正是借这一点,表达了自己不愿被世俗拘束,超脱于物外的逍遥。而其后所说的山之神人不食五谷、以五石之瓠浮游于江湖、以及树之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均体现了这一观点。读完之后不仅感叹,庄子果非俗人也!
然而庄子的无为避世并不是因为他的无能。恰恰相反,在《人间世》篇中,他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精通世故、练达人情的庄子。而他正是悟到人世间这些迂曲、复杂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才臆想出了一种”逍遥“世外的消极思想。
而在《齐物论》中,庄子更是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异于常人的世界。从一开始提出的“吾丧我”的境界,到后面天籁、地籁、人籁的描述,都在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其后,著名的”庄周梦蝶“更是体现这种物我的合一,是一种无我的境界。恕我才疏学浅,无法从其窥得更深的意义了。
虽然庄子的看法受到时代的限制,但其飘然洒脱,逍遥自得的生活态度确实在哲学上达到了一种令人仰视的高度。
读《庄子》心得感悟范文4
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消息:韩国联合通讯报道,韩国钟路学院对全国18所高校20xx年至20xx年考试论文的考题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出现频率最高的是中国古代名著《庄子》,在这些大学的高考论文题中出现过9次。其中高丽大学和庆熙大学先后两次在考试题目中引用《庄子》名言。那么作为一个中国人,或者说作为一名教师,一位家长,我觉得都应该去读读这本书。于是在假期翻阅了此书,感到受益匪浅。下面我就这本书介绍给大家,谈一下自己一点肤浅的感悟。
《庄子》流传至今共有三十三篇作品,其中“内篇”是七篇,有“外篇”十五篇,还有十一篇是“杂篇。我们都知道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文章气势磅礴,纵横恣肆;他的思想深邃宏阔,笼盖古今;他的寓言想象奇特,寓意深远。
庄子有一种观点,说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应该像一面镜子,“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意思就是水什么时候能够照到天地万物呢?只有在一种情况下,就是水是安静的时候。正如人们常说的“天地之鉴之,万物之镜也。”这样的心对于世间的万物既不逢迎,也不拒绝,安安静静,坦坦然然地去接受,去反射,去照见而已。这就是庄子一直都提倡的人心一定要自然,不要有很多刻意的羁绊和外在的锤炼,我也很认同。
《庄子》中有一篇文章《马蹄》,正是此观点的诠释,这篇文章说:“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纥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就是说马的蹄子可以踏霜雪而飞奔,马的皮毛可以抵御风寒。它吃草喝水,自由驰骋,蹦蹦跳跳,欢欢畅畅,这就是马的本性。但是伯乐出现了。伯乐说:“我善治马。”他是怎样对待马的呢?书上说他要修剪马的鬃毛,对马蹄子要烧治,要削刻,要烙印,给这些马勒上马嚼子,捆上脚绊子,关进马槽里栓住。等伯乐做完这些的时候,他的马十有二三已经死了。但这些还没有完,伯乐还要训练马。他要让这些马饿着,渴着,奔跑,驰骋,编队整齐,步伐一致,前面有马嚼子勒着,后面要有鞭子赶着,到这个时候,马已经死伤过半了。
其实,庄子的这篇文章就是告诉我们一个与众不同的价值判断。也就是说伯乐虽然是一个善于发现骏马,训练骏马的优秀人才,但是庄子认为,伯乐恰恰是伐害马天性的最大杀手。在庄子看来所有这些外在的雕琢治理,实际上都违反了自然的本性之意,也就是说,每个生命都要求得到尊重,也应该得到尊重,所以庄子说:“吾所谓聪者,非谓其闻彼也,自闻而已矣;吾所谓明者,非谓其见彼也,自见而已矣。”就是说我所说的耳聪,不是说他能听到世间所有的声音,而是他自己能够听到自己的声音;我所说的目明,不是说他能够看见世间所有的事物,而是能够看见自己。庄子认为,只要保持内心的恬淡清净,以淡漠自然的态度去面对,你就可以保持一颗健康的,恒久的心。其实,对人,对马,对植物,甚至对自己,我们都应该以一种静观之心去尊重真正的物性。
我们可能都听过三个小金人的故事吧?说的也是这个道理。这个故事是说有个国王得到了三个进贡来的小金人,这三个小金人形态一模一样,重量也是分毫不差。国王就问:“那这三个小金人哪个更好更贵重呢?”众臣是鸦雀无声,后来有一个睿智的大臣拿来一根草,把草从第一个小金人的左耳插进去,结果从右耳出来了;第二个小金人是,草从左耳朵进去,却从嘴里出来了;第三个小金人,草也是从左耳朵插进去,结果掉到肚子里,不出来了。这个国王恍然大悟,说:“我明白了,第三个小金人最贵重!”
其实这就像是我们的生活,在今天这样一个过于喧嚣的世界里,我们听到的言辞、消息、故事、道理太多太多了,左耳进,右耳出,这是绝大多数人的情形,根本就没有经过大脑。第二种是进了耳朵,从嘴里出来了,听见什么道听途说的消息,信与不信都去传播。而第三种人,从耳朵进去,落到肚子里,再不说话了,这是一个沉默的人,但他是一个有辨别的人。他能够了解自己的愿望,对很多东西不热衷,不逢迎,而以一种沉默的姿态让自己“游心于淡,合气于漠。”
人生的本性,就是不受到社会的雕琢,不违逆内心的本真,看清晰心中的愿望,真真实实地走自己的人生路。
庄子心得体会及感悟篇七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一直被人们所敬仰和研究。庄子的思想深邃而又宽广,他对于人生哲学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有着独到的见解。如今,作为现代人的我们通过对庄子的学习,可以从中获得许多心得体会和感悟。
段落二:顺应自然
庄子倡导“道”、“自由”和“与自然一体”的生活方式。他认为人应当顺应自然的变化和流动,不要一味地追求权力和物质。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陷入功利的困境中,忙碌于追求财富和社会地位,忽视了自然本身的价值。而庄子的思想提醒我们要保持一颗平和、宁静的心态,与自然和谐共处,从而获得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段落三:观念解放
庄子对于观念解放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人们常常被传统观念和社会束缚,导致精神受限。只有解放自己的思想,打破旧有的框架束缚,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受到各种规则和观念的限制,很难真正发挥自己的才华和潜力。因此,我们需要学习庄子的观念解放思想,勇于打破常规和传统,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理想。
段落四:虚无缥缈
庄子对于虚无缥缈的态度让人印象深刻。他认为,虚无不仅是一种存在,更是一种境界。通过修炼和学习,人们可以达到虚无的境地,摆脱对自我的执着和欲望。只有心无妄想,才能真正体验到生命的宁静与美好。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活在焦虑和欲望中,追求快乐和满足的外在条件。然而,庄子的思想告诉我们,只有内在的虚无和平静才能真正满足我们的心灵需求。
段落五:爱生活
庄子的思想教导我们要爱生活,享受每一天的美好。他以一种乐观开朗的态度看待人生,认为人生的最终目标是达到全人的境地。他主张人们应当放下功利心和执着,将生活看作一种游戏,随遇而安,从容自在地活在当下。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忙于工作和生活,很难真正享受生活的美好和乐趣。然而,庄子的思想提醒我们要拥抱自然和人生的一切,将其看作是一种宝贵的礼物。
总结:
通过学习庄子的思想,我们可以获得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和感悟。顺应自然、解放观念、体验虚无、爱生活,这些都是庄子思想中的重要要素。通过理解和应用这些思想,我们可以找到平衡,获得内心的安宁和满足。让我们从庄子的思想中汲取智慧,过上更有意义和幸福的生活。
庄子心得体会及感悟篇八
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他的思想深刻而独特,对后世影响深远。通过研读庄子的著作,我从中获得了许多心得体会和感悟。庄子的思想深入人心,引发了我对人生的思考,并启发了我的行为方式。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庄子思想的理解和体会。
首先,庄子强调“自然”,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的道,以达到安宁与和谐。当我仔细品味这一思想时,我发现人类往往追求太多,却对内心的需求视而不见。经济发展虽然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也加剧了人们的贪欲和不满。然而,庄子提醒我们要学会内心的宁静,顺应自然的变化。只有学会感受内心的平静与从容,我们才能真正享受生活的美好。
其次,庄子通过“逍遥游”一词,告诫人们要超越世俗的束缚,放下心中的烦恼与苦闷。世间种种琐事和纷争不仅消耗人的精力,也使人的思想陷入迷失。与其被世俗所困扰,不如放下烦恼,去追求自己内心的快乐。真正的逍遥游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在内心自由自在地生活。读庄子的作品,我开始反思自己是否过于追求名利,耗费过多的精力在世俗的成功上。我逐渐明白,真正的成功应该是在心灵的自由中找到。
庄子的思想还告诉我们应该追求“无为而治”,这是他的最具特色的理念之一。与其用力去控制和改变外在的事物,不如放下外在的欲望,回归内在的自然。只有在无为而治的状态下,才能真正获得内心的平静和自由。这个理念在我个人的生活中有着深刻的影响。我曾经过于追求完美,不断努力改变自己和周围的事物。然而,我开始明白,有时候放弃控制并接受事物的本来面目,反而会带来更多的收获。只有当人们不再去执着于改变和控制,才能够与自然融合,体验到真正的平静与和谐。
庄子强调“自由”,主张个体应该摆脱社会的桎梏,追求内心真正的自由。他认为,自由并不是追求物质上的富足和外在的成功,而是一种心境和境界。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因为追求物质而失去内心的自由。然而,当我深入体悟庄子的思想时,我开始明白,真正的自由在于能够认识并满足内心的需求,追求心灵的宁静。这种自由是一种内在的状态,超越了物质与社会的束缚。
最后,庄子的思想告诉我人生应该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并通过与自然的融合实现真正的幸福。当我明白了这一点,我的生活开始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我不再盲目追求物质上的成功,而是注重对内心的培养与满足。我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需求,并放弃了尘世间一些繁琐的事物。通过与自然的亲近,我获得了内心的满足和快乐,感受到了庄子所倡导的境界。
总之,庄子的思想对我的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思想启发了我对人生的思考,并塑造了我的行为方式。通过顺应自然、放下烦恼、无为而治、追求自由和与自然融合,我越来越能够体验到内心的平静与自由。庄子的思想给了我新的人生观,也使我更加珍惜和追求内心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庄子心得体会及感悟篇九
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消息:韩国联合通讯报道,韩国钟路学院对全国18所高校20__年至20__年考试论文的考题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出现频率最高的是中国古代名著《庄子》,在这些大学的高考论文题中出现过9次。其中高丽大学和庆熙大学先后两次在考试题目中引用《庄子》名言。那么作为一个中国人,或者说作为一名教师,一位家长,我觉得都应该去读读这本书。于是在假期翻阅了此书,感到受益匪浅。下面我就这本书介绍给大家,谈一下自己一点肤浅的感悟。
《庄子》流传至今共有三十三篇作品,其中“内篇”是七篇,有“外篇”十五篇,还有十一篇是“杂篇。我们都知道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文章气势磅礴,纵横恣肆;他的思想深邃宏阔,笼盖古今;他的寓言想象奇特,寓意深远。
庄子有一种观点,说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应该像一面镜子,“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意思就是水什么时候能够照到天地万物呢?只有在一种情况下,就是水是安静的时候。正如人们常说的“天地之鉴之,万物之镜也。”这样的心对于世间的万物既不逢迎,也不拒绝,安安静静,坦坦然然地去接受,去反射,去照见而已。这就是庄子一直都提倡的人心一定要自然,不要有很多刻意的羁绊和外在的锤炼,我也很认同。
《庄子》中有一篇文章《马蹄》,正是此观点的诠释,这篇文章说:“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纥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就是说马的蹄子可以踏霜雪而飞奔,马的皮毛可以抵御风寒。它吃草喝水,自由驰骋,蹦蹦跳跳,欢欢畅畅,这就是马的本性。但是伯乐出现了。伯乐说:“我善治马。”他是怎样对待马的呢?书上说他要修剪马的鬃毛,对马蹄子要烧治,要削刻,要烙印,给这些马勒上马嚼子,捆上脚绊子,关进马槽里栓住。等伯乐做完这些的时候,他的马十有二三已经死了。但这些还没有完,伯乐还要训练马。他要让这些马饿着,渴着,奔跑,驰骋,编队整齐,步伐一致,前面有马嚼子勒着,后面要有鞭子赶着,到这个时候,马已经死伤过半了。
其实,庄子的这篇文章就是告诉我们一个与众不同的价值判断。也就是说伯乐虽然是一个善于发现骏马,训练骏马的优秀人才,但是庄子认为,伯乐恰恰是伐害马天性的最大杀手。在庄子看来所有这些外在的雕琢治理,实际上都违反了自然的本性之意,也就是说,每个生命都要求得到尊重,也应该得到尊重,所以庄子说:“吾所谓聪者,非谓其闻彼也,自闻而已矣;吾所谓明者,非谓其见彼也,自见而已矣。”就是说我所说的耳聪,不是说他能听到世间所有的声音,而是他自己能够听到自己的声音;我所说的目明,不是说他能够看见世间所有的事物,而是能够看见自己。庄子认为,只要保持内心的恬淡清净,以淡漠自然的态度去面对,你就可以保持一颗健康的,恒久的心。其实,对人,对马,对植物,甚至对自己,我们都应该以一种静观之心去尊重真正的物性。
我们可能都听过三个小金人的故事吧?说的也是这个道理。这个故事是说有个国王得到了三个进贡来的小金人,这三个小金人形态一模一样,重量也是分毫不差。国王就问:“那这三个小金人哪个更好更贵重呢?”众臣是鸦雀无声,后来有一个睿智的大臣拿来一根草,把草从第一个小金人的左耳插进去,结果从右耳出来了;第二个小金人是,草从左耳朵进去,却从嘴里出来了;第三个小金人,草也是从左耳朵插进去,结果掉到肚子里,不出来了。这个国王恍然大悟,说:“我明白了,第三个小金人最贵重!”
其实这就像是我们的生活,在今天这样一个过于喧嚣的世界里,我们听到的言辞、消息、故事、道理太多太多了,左耳进,右耳出,这是绝大多数人的情形,根本就没有经过大脑。第二种是进了耳朵,从嘴里出来了,听见什么道听途说的消息,信与不信都去传播。而第三种人,从耳朵进去,落到肚子里,再不说话了,这是一个沉默的人,但他是一个有辨别的人。他能够了解自己的愿望,对很多东西不热衷,不逢迎,而以一种沉默的姿态让自己“游心于淡,合气于漠。”
人生的本性,就是不受到社会的雕琢,不违逆内心的本真,看清晰心中的愿望,真真实实地走自己的人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