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是一种经典的作品,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学习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作文的要求。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呈现一些经典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启示和借鉴。
热门社会体育指导论文(通用17篇)篇一
第二十四条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应当在本级事业经费预算中列支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经费,在体育彩票公益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经费,并随着体育工作经费的增长逐步加大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经费的.投入。
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应当为有关组织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提供补助经费,并对农村、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予以倾斜。
第二十五条基层文化体育组织应当提供必要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经费。
第二十六条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应当明确基层文化体育组织、群众性体育组织和全民健身设施的管理单位配备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和等级要求,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依托各级各类体育组织和设施开展志愿服务。
第二十七条地方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应当有组织地将社会体育指导员委派到基层组织或单位开展志愿服务,有条件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设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公益岗位。
第二十八条有条件的地方体育主管部门应当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志愿服务办理保险。
第二十九条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和委托的组织应当推进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信息化,提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管理与服务的水平。
第三十条有条件的大专院校应当开设有关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课程,鼓励学生加入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服务。
热门社会体育指导论文(通用17篇)篇二
摘要: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推理法等,对江苏省高校及全国部分高校社会体育办学现状进行对比研究。从师资配备、教学设施、专业课程安排及培养目标等方面深入探索,为促进社会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本文提出对应策略。
关键词:高校;社会体育;研究革新;发展策略。
社会体育专业的新兴与发展适应当下社会背景,在全民健身养生的如今,社会体育专业办学更是居于我国教育事业举足轻重的位置。然而,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办学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在场地设施、师资配备、教学目的、培养模式等方面有许多有待革新的地方。为推进我国教育事业及社会体育办学建设的协调发展,我们应深入研究,勇于创新,积极改革。
一、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办学建设主要现状及问题。
(一)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办学建设的现状。
通过查阅近年来有关社会体育专业办学的资料和文献,了解到我国最早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的高校是天津体育学院,江苏省最早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的是南京师范大学。2000年扬州大学、徐州矿大和南京体育学院都开设了此专业。2002年南通大学和盐城师范学院也先后开设此专业。由于当时社会需求等因素,大部分高校只开设一个班,扬州教育学院和晓庄学院先后于2007年和2009年停止了对社会体育专业的招生。注重因地制宜成为高校发展社会体育办学的重要举措,天津体育学院开设保龄球、高尔夫、太极拳、跆拳道等加强了休闲健身类的课程。除此之外,该高校还有:水中健身、搏击操、普拉提、健身瑜伽、户外运动及形体训练等特色社会体育课程。南京体育学院也因地制宜的'开设了高尔夫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无论何时对社会体育办学建设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据调查,南京体院在10所高校社会体育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安排时间最长。其中,各高校在新生入学时还开设了军事训练,如:南通大学、南体、南师大更是开设了入学教育。南京师范大学更加注重主干教学实践安排了相对最多的课时,其他各高校都在一个月至一个半月之间。
(二)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办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教学经费投入有限,缺少办学条件等基础设施建设。随着各高校招生数量和规模极具扩大,期间受到经费投入和环境资源短缺等的限制,使得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办学不能顺应招生人数的增加,出现负重,这是客观上所述;主观上讲高校盲目求进,强求发展与自身教学资源脱轨,没有积极的评估论证和统筹规划。这些问题将严重影响和制约如今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在培养专业人才方面,部分高校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盲目。调查显示,当下各高校基本按照国家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介绍》中的要求,根据自身资源条件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然而,期间部分高校只知道盲目照搬,缺少因地制宜的特色与优势。导致许多院系领导、教学老师、受教学生对社会体育专业认知模糊不清。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对该新兴专业的科学定位和认知。在课程设置方面,缺少主要课程体系建设的依据,处于盲目模糊状态。面对该专业的建设许多高校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校自身资源条件配置上仍存在较多问题。没有合理配置各学科之间对应课时的比例,以及对专业基础课程、公共课程、实践课程和优势特色课程的设置上缺乏科学完善的依据;在实践课、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课等设置方面存在诸多重复繁杂,重点不明确,特色不突出的问题;在选修课程方面,缺少新兴项目和论证评价。部分高校所设的选修课及素质拓展课形同虚设,有的居于表面,效果不明显,很少落实到实际。根本问题在于对新兴专业的主要课程设置和评估缺少认知,以及受到高校教学资源,办学条件的制约。在实践基础建设方面不够合理,时间设置不完善,依据调查,高校对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比较注重,基本安排了充足的时间。然而盐城与淮阴师范学院的社会实践实践少于其他各高校。其中有部分高校没有合理的安排入学教育及毕业教育,使得学生专业思想不明确很难相对稳定的融入社会。
(一)积极建设基础设施,开展新式社会实践模式。
目前各高校应积极建设基础设施以应对社会体育专业校内实践的需求,以此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应主要建设:专业多媒体教室及校内体育俱乐部、各类实验室等。各高校应积极支持学生俱乐部的建设并给予合理的指引与授课工作。相对于校内实践设施的建设,校外的实践设施会更加自主化,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校外各类基础实践基地包括:公共体育场、公园、广场、社区活动中心、健身俱乐部、街道、企业单位等,这些都能成为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的必备场所。社会体育专业的实习模式包括:认知实习、模拟实践以及毕业实习等模式。在组织方式上应以专业混合的实习方式取代专业集中的实习方式为宜。
(二)完善课程设置,合理调整课时比例。
高校各类课程占比对人才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各高校应根据社会需求与实际发展需要合理安排课时。部分高校开设选修课程过多与体育教育专业重复,应及时调整取消相应选修课程,增加贴近专业的课程,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认知面;然而必修课不足的高校,应及时增加必修课学时,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
(三)明确培养目标,突出特色专业培养。
各高校应顺应社会需要,形成学校、学生、企业多赢可持续发展的链式发展规律。企业需求及时与校方互通,积极主动的培养学生的专业认知,明确所学所用。学校应在全民健身指导、社区体育、体育产业经营管理等目标中合理选择结合自身办学特色的培养目标。
三、总结。
目前在我国社会体育专业办学建设方面,各高校应从改革发展中提高认知,统筹思想。认真落实到实际的培养计划,结合高校自身办学优势及社会基础建设突出完善师资队伍、管理制度、社会实践、专业教学、专业实践设施等建设。采用可持续发展的改革措施,不断加深社会影响力和该专业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热门社会体育指导论文(通用17篇)篇三
摘要:近几年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人们的社会环境建设水平更加高质量,人们的社会生活设施更加完善。物质生活的不断提升,使人们的接触到更多的食物,很多人由于饮食的不健康和缺乏合理的锻炼导致身体出现亚健康的现象,甚至是出现一些“富贵病”,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随着亚健康现象的增多,人们越来越重视科学合理的运动,体育运动的方式受到到更多人们的欢迎,出现了很多社会性质的体育组织。人们可以在这些社会性质的体育组织中实现运动的同时结交到更多有着共同兴趣的朋友,但是很多体育组织由于没有被政府承认,很多活动的开展受到限制,影响着整体市民体育活动的开展。
关键词:体育视角;全民体育;社会体育组织。
人们越来越不满足原有的生活模式,更加重视体育锻炼,更加重视自身健康情况,人们在不断地调节和优化自身的运动行为。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升,人们的基本需求得到更高质量的实现,人们健康情况出现了而一些问题,为了解决自身的健康问题,人们越来越重视体育锻炼对身体质量的优化作用,人们积极投身到各项体育锻炼中。随着人们运动兴趣的提升,很多社会性质的体育组织应运而生,引领着全民运动的风潮,在人们体育锻炼的发展中占据中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没有政府部门的指导和引领,这些社会性质的体育组织面临着众多的发展困境。
1、体育锻炼的思想优化着我国人民的运动行为。
1.1全民锻炼。
可以说,锻炼是全民性质的,无论年龄之分,性别之分还是民族之分。在我国,体育锻炼是我国人们的主要活动之一,在工作之余,人们会积极利用时间强化自身的体育锻炼,努力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锻炼的人员不分年龄,很多老年人重视体育锻炼,很多幼儿也积极的锻炼自己,努力提升自身的健康程度。
1.2锻炼形式多样化。
我国人们的体育锻炼形式比较丰富,没有出现单一化的锻炼形式。就目前看,比较受我国人们欢迎的体育锻炼形式有:慢跑,快走,球类运动,自行车骑行等活动。人们会根据自身的情况和运动爱好锻炼形式的选择,锻炼形式丰富多样,通过各种形式的锻炼,提升着我国人们的身体健康情况。1。3社会性质的组织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全民运动的形式没有政府的引领,很多人都是自发的进行体育锻炼,很多社会性质的组织出现在人们的锻炼活动中。这些社会性质的体育组织都是很据人们的主要运动形式产生的,深入人们的喜爱。参加社会团体进行体育锻炼可以减少锻炼的孤寂感,可以帮助人们在运动的过程中结交志趣相同的朋友,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
2、我国社会性质体育团体发展取得的成效。
2.1壮大了体育运动的规模。
我国众多社会性质的体育团体的成立,吸引了更多的人们加入到体育锻炼这一行列中,参与锻炼的人数越来越多,壮大了体育运动的规模。众多社会性质的体育团体减少了人们运动的孤寂感,更多的人加入到锻炼的群体中,在锻炼的同时可以结交到兴趣相同的朋友。随着社会团体数量的不断增加,团体规模的日益壮大,我国人民的体育锻炼规模实现了更大的壮大。
2.2成功举办一些赛事提升人们的运动热情。
社会性质的体育组织不仅使运动的人数实现了增加,同时成功举办了一些体育赛事,提升了人们的体育热情。例如广州信鸽协会举办的四个级别的全民健康信鸽系列比赛[1]。这些社会团体通过赛事的举办,向人们积极推广体育锻炼的理念,提升人们健康生活的意识。人们通过参加这些体育活动,可以强化他们的身体素质,提升身体的健康程度。
2.3激发了社会的活力。
以前人们一直把自己局限在家庭和小范围的朋友圈中,没有深入到社会的活动中。随着全面健身的开展,社会性质体育团体的出现,打破了人们原有的生活模式和理念,人们从家中走出,投身到体育锻炼中。数量众多体育团体给人们提供了众多的体育锻炼的选择机会,吸引着人们的运动兴趣,使人们积极参与到社会的活动中。每天都可以看到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员或是群体,他们的锻炼行为给人们带来了生机感,激发了社会的活力。
3、我国社会性质体育团体发展的阻碍。
3.1缺少专业的指导。
这些社会性质的体育组织的成立不是为了实现经济利益,而是一种兴趣使然,没有成立专门的指导机构和专业人员的指导。我国的社会性质的体育团体正处于初级的发展阶段,没有成熟的经验进行活动的指导,很多人员参与到团体中是为了减少运动的孤寂感,没有期望得到专业的指导,这样就导致没有形成强烈的专业指导意识。整体看,我国各类社会体育团体缺少专业的人员指导,没有形成专业的管理形式,对参与人员未能进行专业的指导,帮助他们实现更好的体育锻炼[2]。
3.2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
虽然我国的社会性质的体育组织数量众多,但是他们大都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没有在政府相关部门登记,没有合法的地位。我国相关的法律政策对这些没有合法地位的社会团体的规定是进行处罚或是取缔,但是目前很多体育组织担负着一定的民间体育活动或是比赛的组织和开展,这样的政策阻碍着社会性质体育团体的发展和进一步的壮大[3]。这样的法律形式也阻碍着全民运动的顺利开展和更高质量的推进。
3.3没有形成一定制度的政府资助。
在我国,社会性质的体育组织没有被政府部门承认,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政府没有明确鼓励社会性质的团体举办各类体育活动,也没有形成一定制度的政府资助,很多体育赛事的举办都是靠民间力量进行的。我国没有形成购买服务等形式对社会团体进行体育经费的援助,很多口头提到的鼓励政策也没有在实际中落实,社会团体只能靠自身的努力实现活动以及赛事的举办。
4、优化我国社会性质体育团体的有效策略。
4.1强化政府的政策支持。
由于我国目前没有制定科学的政策进行民间体育指导和帮助,我国的社会性质体育团体没有形成科学的发展道路,在实际的发展中受到相关法规的制约。为了帮助我国社会性质的体育团体实现更好的发展,更高质量的举办体育赛事,我国政府应该加大相关政策的制定,帮助体育团体实现更好的开展。我国的.体育部门应该将社会性质的团体当成合作的伙伴,而不是进行强制的管理,尽快建立政府购买服务的制度[4]。
4.2利用新技术强化团体的生命力。
现今生活是一个科技水平较高的时代,各种先进的技术产品应用到人们的生活中。虽然我国的社会性质的体育团体没有专业的技术指导,但是由于体育锻炼的人数的逐年增多,这些团体依旧呈现着强大的生命力。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为民间体育爱好者成立体育社团提供了便利,人们使用软件进行沟通和交流,进行活动的安排[5]。通过这些新技术的使用,强化了锻炼群体的联系和沟通,提升了整体的生命力,使体育锻炼实现更好的开展,更好的提升人们的身体素质。
4.3明确法律地位。
很多社会性质的体育团体在实际的工作开展中,因为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受到众多的政策限制,阻碍着社会团体的进一步发展。据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调查,我国95%以上的体育社会组织还没有“正式身份”,按照民政部《取缔非法民间组织暂行办法》的规定,还有可能面临处罚甚至取缔[6]。为了解决此问题,我国政府应该改变现有的政策,出台有利于社会体育团体发展的政策和法规,明确这些群体的法律地位。
4.4强化锻炼活动的主体性。
社会性质的体育团体在目前我国的体育锻炼组织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很大程度上速进群众积极进行体育锻炼,提升人们的身体素质。公共体育服务的主体,正逐步突破政府垄断的“单中心”结构,走向“多元化”[7]。为了更好的提升群众的锻炼意识,强化社会团体在体育锻炼中的积极引导作用,我国政府应该积极改善现有对社会性质体育团体的态度,重视这些社会团体对提升人们体育锻炼的引导作用,提升这些团体在体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4.5体育团体应该强化自身的管理能力。
从我国社会性质的体育团体整体的管理情况看,我国民间的体育团体对自身会员或是队员的管理程度不够科学,整体的管理体系不够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民间体育的顺利、安全的开展。为了提升整体的社会团体的体育锻炼能力和对人员的管理能力,这些团体应该强化自身的管理能力,提升自身的管理效能[8]。只有完善的管理机制和有效的管理手段才会使民间的体育锻炼的科学性更高,管理的能力更强,使群众能够在最好的程度上进行体育锻炼,最终提升我国的整体体育素养。
5、结论。
我国人们对体育锻炼可以提升自身的健康程度有着正确的认知,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体育的锻炼热潮中。随着人们体育锻炼热情的高涨,很多社会性质的体育团体出现在人们的眼前,促进着人们实现更多的体育锻炼。但是由于这些团体没有被政府部门承认,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不能开展更深层次的体育活动。同时由于这些团体没有专业人员的指导,很多体院活动的开展有着一定的不科学性。为了提升这些社会团体的体育锻炼引导能力,政府应该强化相关政策的支持,明确这些民间体育团体的法律地位。同时,这些团体应该强化自身的管理能力和专业的体育锻炼能力,利用先进的手段进行体育锻炼和人员之间的交流,使自身的体育引导能力更强,我国群众的体育锻炼活动实现更优质的开展。
作者:李甜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程晖,雍世仁,王麒麟。城市社会体育组织发展的困境及解决路径―――以甘肃省天水市为例[j]。社科纵横,2016(04):53―56。
〔2〕刘凯。城市社区草根体育组织依托高校发展模式的构建[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4(04):117―120。
〔3〕邵丽华。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城市体育发展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4(06):149。
〔4〕丁洁。探究城市社会体育组织参与体育公共服务的困境与对策[j]。才智,2016(25):258。
〔5〕蒋善华。城市社会体育组织公共服务职能与专业化建设[j]。当代体育科技,2015(18):151―152。
〔6〕刘淑彬。基于全民体育视角分析休闲体育与大众体育教育的改革思路分析[j/ol]。体育科技,2016(02)。
〔7〕秦小平,chen云龙,王健,等。我国社会体育组织发展路径―――基于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的视角[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05):1―4。
〔8〕张伟,李建国。创新社会治理视域下社会体育组织研究述评与前瞻[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01):4―7。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社会体育指导论文(通用17篇)篇四
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中存在的基本问题,进而探究了辅导员在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中的作用,指出了辅导员应当针对不同年级的不同学生,开展全程化、个性化、数字化的就业指导工作。
辅导员 全程化 就业指导
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770万,比2015年增加21万多人,再次创下毕业生人数的新高,社会就业竞争更激烈,同时也为大学生增加就业心理压力。辅导员应做好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为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发挥重要作用。
就业指导全程化是指从大学一年级开始,依据双向选择,人职匹配的职业指导理论和大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以职业生涯设计、学业指导、择业指导、创业指导为主要指导体系,结合学生的共性和个性,分年级、分阶段进行指导,并使之贯穿大学生活的全过程。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认识社会需求和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掌握职业基本技能,完成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
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处于增长放缓的经济新常态。作为就业重点群体的大学生面临新的挑战,同时也给辅导员开展全程化就业指导工作提出更多的要求。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实施阶段缺乏连贯性
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是贯穿于大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很多学校对新生的入学教育和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比较重视,往往存在重两头轻中间的趋势。某些学校在大一时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希望大学生在课程中进行人职匹配,确定职业锚。实际上,大一学生刚开始专业学习,缺乏足够的社会实践,同时,某些学生可能是被调剂入校的,缺乏专业认同。他们的职业兴趣正在探索中,能力和价值观在变化中,自我探索得出的信息非常有限。对于大四同学的就业指导,更多局限于就业信息的发布、简历的修改、就业礼仪、各类面试技巧等方面的指导。对于其他年级的就业指导则缺乏相应的引导和监督。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很多大二大三阶段的学生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实践经历有限、传统就业观念的制约,对不同途径的就业类型和具体职位要求并不明确,只有简单刻板印象。因此,这些学生不注意学业规划和能力规划,不积极参与各种锻炼,对职业素养和技能缺乏重视,对自我的就业能力要求不高,错过就业技能提高的关键时期。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实施对象没有突出个体性
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应突出个性化。因为大学生在择业和就业的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个体倾向。当前,多数高校实施就业指导都以院系、年级、专业、班级等集体为单位进行就业指导,缺乏对个体有针对性的指导。就业指导课程限于班级人数和课程课时,往往组织大班授课。学校或者学院组织宣讲就业政策、传授就业技巧的讲座,一般针对特定年级或者特定专业。但是每位学生在职业的选择以及需要解决的就业问题是不一样的,需要个性化的指导。针对大学生开展的职业规划大赛、简历大赛、职业访谈等就业类的比赛,能够使部分积极参与的学生从中受益,但对不少缺乏独立意识参与性,不足学生的就业指导效果不明显,尤其对存在学习困难、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作用更是微乎其微。大学生中,某些学生因学业困难、家庭经济困难、网络成瘾、身体残疾、因违纪受到处分及心理异常等状况,在就业时自信心不足,社会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弱,需要个性化的就业指导使其适应激烈的就业环境。
(三)大学生就业指导实施方式缺乏系统性
(1)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是全员育人的就业指导。在办学方法上,涉及专业设置与学科建设;在教育方法上,既需要专门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又需要把教育内容融入专业课的教学之中,更需要对大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就业咨询和指导;在师资队伍方面,既要求专业教师参与就业教育,又要求从事就业服务工作的人员参与教学活动,使就业教育具有全员化的性质;在理念教育方面,应主动与思想政治工作、学生工作联系在一起,在日常理想信念教育中贯穿就业指导教育。
(2)目前,很多高校已经意识到思政部、招生就业处、教务处、心理咨询中心、学工处等各个部门在就业课程的开展、就业信息的搜集、发布、专场招聘会的组织、就业心理调适等方面的重要性。但从整体效果看,某些高校各部门的工作缺乏系统性,缺少对同一个学生大学四年各个方面信息的整合并发挥全员育人的功效。某些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和就业积极性受家庭影响较大。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需要了解不同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生活、心理情况,进而开展实践活动、学业情况督促、专业技能提高、心理状态调整等方面的工作,帮助学生提高能力、正确定位、认知社会。
辅导员工作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就业思想,与学校各个部门有紧密的工作联系,在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一)根据不同阶段实施全程化就业指导
辅导员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针对大一学生,大二、大三学生及大四学生。在大一阶段,辅导员应从专业教育中合理切入就业指导,启发学生认识到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今后就业的重要性。在大二和大三阶段,辅导员的就业指导侧重能力培养和职业定向指导。通过开展第二课堂,让学生苦练基本功,多掌握复合型技能,提高求职能力;鼓励学生在寒暑假期间进行专业社会实践,通过在不同类型的平台实习,让学生了解职业、行业的动态,促使学生认清自己、明确定位;根据学生的就业期望、就业问题,结合职业规划课程和已经毕业学生的亲身经历,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就业途径真实的就业情况,让大学生树立多渠道就业、理性就业、竞争就业的观念,并做出行之有效的计划和安排。学生进入大四后,辅导员在掌握学生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及时对大学生的优势及劣势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制订合理、科学的求职计划;通过讲座、小组活动等方式开展简历、面试、模拟招聘等专题化的就业技巧指导,为每位同学指导简历设计、指导面试要点、调研目标企业等,帮助学生做好应聘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同时建立移动新媒体和社交平台为途径的就业平台,不定期发布就业信息进行就业指导,满足大学生碎片化和动态化的信息接收习惯。学生就业后,辅导员要做好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反馈工作,及时了解他们的就业去向、工作情况,听取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意见,建立并维护支持学生探索、校友成长的就业资源共享平台,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就业工作。
热门社会体育指导论文(通用17篇)篇五
校企合作进行社会体育专业滑雪指导人才的培养,是高校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滑雪企业高水平人才资源开发的高度契合,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其拓宽了社会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途径,促进了社会体育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大众滑雪产业的良性发展。伴随2022年冬奥会的成功申办带动滑雪人口迅猛发展及其对滑雪指导人才的需求,校企合作培养滑雪指导人才,体现了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与企业合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理念,有针对性地提高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实用性与实效性。
1.1.1滑雪场。
目前我国建成、运营的滑雪场已有近300家,遍及全国27个省和直辖市。南至广州、深圳、福建、上海,云南的玉龙雪山滑雪场更是我国十大滑雪场之一,仅北京和河北省注册运营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滑雪场就有57家,伴随2022年冬奥会申办成功,“北冰南展、西扩”的战略实施,七年后要建立到3000个滑雪场。高山滑雪、自由式滑雪、单板滑雪是5月1日,国家体育总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第一批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目录公告》六项之中的三项。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条例》中明确规定:以对高危险性体育项目进行健身指导为职业的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经营高危险体育项目,要拥有达到规定数量的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社会体育指导人员。这是两项硬性要求,雪业发展、壮大,相应地就需要滑雪专业指导人才资源的开发。
1.1.2滑雪人口。
大众滑雪群体出现,以此作为中国大众滑雪的起始点,滑雪运动参与人群开始飞速增长,-滑雪人次的年均增幅为109%,-滑雪人次的年均增幅为53%,-滑雪人次的年均增幅为20%。-雪季,中国滑雪人次已经达到1000万,在2010-期间,中国的滑雪人口和滑雪人次依然会保持10%以上的年均增长速度,七年后要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申冬奥的诺言。随着参与滑雪这一高危险运动项目人口的不断增长,更需要高水平的专业指导员来保驾护航,只有专业滑雪指导员的专业指导,才能保证大众参与滑雪运动的安全性,将滑雪这高危险运动项目的危险性降低,给予大众滑雪顺利发展、壮大以专业保障。
1.1.3滑雪指导员现状。
与滑雪产业不断壮大、滑雪人口不断增长,大众滑雪运动迅猛发展不相协调的是我国滑雪专业指导人才的匮乏。世界上拥有百年滑雪历史的法国、瑞士、日本等国都具有相对完备的指导员储备库,比如法国每年有约100多万人次参加滑雪指导员培训,大概有15万人在雪场作专职指导员。与这些国家相比,我国的滑雪指导员储备量远不及他们的万分之一,这与我国所拥有的庞大滑雪市场不成比例,远远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亟待开发。目前在岗的滑雪指导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参差不齐、文化程度不高。除少部分是滑雪运动员退役后从事滑雪指导员工作之外,大部分是经过短期培训之后上岗的非专业人员,有些雪场更存在招收就近乡村无业青年通过短期培训上岗的现象。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职业技能素质教育应围绕着社会的需求而实施。具体是:培养具有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毕业生掌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从事社会体育行业经营管理、咨询指导的能力;在健身指导等方面具有一定专业特长。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是伴随着社会体育的发展设置的,其人才培养目标是针对社会体育发展,服务于社会体育的。因此,就需要根植于社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从事社会体育行业的企业所需人才。以我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为例,我校坐落于北国江城,一个冰雪之城。结合地域特色,与北大壶滑雪场、万科松花湖滑雪度假区等滑雪企业结合,建立实践实训基地,共同培养专业滑雪指导人才,服务于大众滑雪运动的开展,为地区滑雪产业发展做贡献,切实地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校企合作是促进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可持续发展之所需。
教育部在第三次普通高校本科目录修改中增设了社会体育专业这是社会体育蓬勃发展的必然社会体育需求专门人才。可是社会体育发展突飞猛进伴随其设置的社会体育专业却处境尴尬。“在教育部高校教育司编的《升学与就业―20高考填报志愿指南》中社会体育专业被列为就业率较低的专业”近几年一直徘徊在各专业就业排名的后3名国家多次亮起了黄牌。究其原因一方面目前我国的国情在群众健身领域中还很少设立专职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岗位入职社区的社会指导工作岗位要通过考公务员来实现其岗位十分有限。社会体育专业的主要服务领域还是在商业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及相关服务领域中存在社会保障不健全社会地位比较低具有很强的不稳定性个人发展受限等问题。另一方面目前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教育模式还有待改善、改革之处仍然延续着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重知轻行”存在着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等问题。社会的客观因素与学校教育的主观因素的不利制约了社会体育专业的良性发展使得社会体育专业渐进呈萎缩态势。要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可持续的良性发展就必须改革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与企业建立合作培养机制签订合作培养合同进行“订单式”培养提高就业竞争力。
3.1建立实践实训基地在滑雪企业建立实践实训基地,将学校教学与滑雪企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强调滑雪企业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充分发挥企业专业的物质资源与人力资源,由滑雪企业指派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滑雪指导技能实训,提高滑雪指导技能水平;加强学校教学与滑雪指导实际的结合,以学校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为支撑,培养和锻炼学生解决滑雪指导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校企共同研究开发培养高技能滑雪指导人才的教材;并将实训期间遇到的社会体育指导代表性案例课题带回学校,在校内对学生进行实际的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3.2订单式人才培养“订单式人才培养就是学校以企业用人协议为依据,根据企业用人要求,组织人才培养工作,产销链接,对口培养”。学校与滑雪企业建立实训、考证、签约就业“一条龙”式人才培养模式。签订专业滑雪指导人才“订单”式培养协议,根据企业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按照滑雪企业对专业滑雪指导人才资源需求计划,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按照企业对滑雪指导员岗位技能的要求开发培养体系,为企业提供所需高技能人才,确保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同步。
4.1品德、职业修养培养。基本构成:(1)爱:爱国家,爱社会,爱岗敬业,爱每一位需要我们指导的人。(2)社会责任感: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才能实现其培养价值。(3)美:美好的品德、健康的身心,美好的滑雪技术,形成楷模效应。(4)礼仪:掌握礼貌、礼节等基本礼仪知识,以尊重为基础,和谐沟通。(5)勇敢、坚韧、团结、协作实施方式:学校:课堂教学;专题讲座。企业:培训、指导、实践。4.2专业技术培养基本构成:专业理论: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营养学、体育健身原理与方法、滑雪运动等理论。运动技术:滑雪运动。实施方式:学校:依据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练”相结合,学习滑雪专业理论知识;学习滑雪运动技术。企业:滑雪场地学习、实践滑雪运动技术,提高技术水平。4.3指导能力培养基本构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交际、沟通能力;合作、管理能力;安全保护与救助等专业能力。实施方式:学校:教学中将学习、锻炼并列为“双元化”体系,学习与锻炼技能并重,通过“角色转换、指导、组织、评定、创新、实习、实践”等系列形式,在学习中锻炼,在锻炼中学习、提高。企业:管理者、从业者等讲授、培训;滑雪场实际指导大众滑雪,提高科学指导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葆衡,等.我国大众滑雪指导员的现状与发展[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3]郑益仙,胡俊波.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
热门社会体育指导论文(通用17篇)篇六
20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总体趋势是改革以前的过分追求竞技体育的金牌效应,而回归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身娱乐需求、提高全民族体质与健康的轨道上。民办高校的社会体育专业也随着社会体育事业的纵深发展而蓬勃兴起,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期内就有众多民办高校相继开办社会体育专业。民办高校的社会体育专业在快速发展并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也暴露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也成为制约民办高校社体专业进一步发展。本文旨分析民办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2.1、优质教育资源缺乏,社会认可程度不高。
民办高校设置的社会体育专业基本都是按照或鉴借公办院校的体育院系造就而成,所以其生存状态处于体育学科(专业)生态群落的最边缘,受到众多圈层的挤压,明显处于弱势群体的地位,各种优质资源全部流向重点体育院校和重点师范大学(综合性大学)的体育院系。在没有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民办高校的体育系(部)直接从社会上获取优质的教育资源就非常有限,造成生源质量差、招生人数少、规模效益差,很难打造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特色品牌专业(或方向),因此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需要一段时间。这种边缘化的弱势地位使民办高校的社会体育专业难以得到长足、健康的发展。
2.2、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体系不成熟。
培养目标是一个专业办学整体思路的集中体现,所有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培养目标来进行的,民办高校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同公办院校一样正走向专业设置趋同与自身特色缺失之间的尴尬境地,基本围绕《全国高等学校社会体育本科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进行设置,突出表现在专业特色不够、人才培养针对性不强,普遍存在着培养目标的定位与社会需求脱节,人才培养规格亮点缺乏,造就出来的人才是“千人一面”同质性的人才培养方案,从根本上偏离了以社会需求为基础,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应用性”人才培养的方向。在缺乏对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特殊性的分析,也缺乏对民办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监控。由于培养目标不清晰,给民办高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带来了困难,各院校基本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科学的、合符民办高校特点的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如果以本专业的体育休闲娱乐指导方向为例,就需要开设诸如户外拓展、攀岩、高尔夫等课程,这种场地设施要求高,经费投入大的课程,民办高校很难搞好课程的配套建设,到最后还是采用和体育教育专业以及运动训练专业相似的课程设置体系,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达不到专业的培养规格,最终也没有市场竞争力。又如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方向,大量开设社会体育方面理论课程而无相应的实践课程,没有系统的课程体系。虽然定位在体育产业领域,却很少有机会去公司实习。同时,由于缺乏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的专门课程,即使有了明确的专业定位,却因为课程体系不完善而导致专业特色不突出。但转向学校体育教学时又没有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素质好,因此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
2.3、专业教师队伍薄弱,办学经费投入不足。
虽然民办高校开办社会体育专业已经有多年的发展历程,但是由于专业定位不清晰和课程设置不完善,直到今天师资队伍建设依旧是社会体育专业办学中最大的薄弱环节。首先,民办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对经济因素的考虑相对较多,不注重内部培养教学团队与科研骨干队伍;其次,是大部分教师是体育教育专业出身,很难打破现有的知识体系去开拓新专业需要新知识体系,一方面是精力有限,另一方面是专业知识的狭窄;再次,和其他专业联合培养的效果也不佳,因为其他专业的教师对自身专业精通而对体育领域知识理解不够深透,很难做到跨专业的融合和指导实践。再次,民办高校引进的师资多以教学型为主,缺乏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与实践经验。师资的质与量之间的矛盾不仅影响了民办高校社体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也给专业的长远发展带来潜伏性的隐患。由于民办高校的办学性质,民办院校的体育系(部)办学资金主要来源于民办高校学生所交的学费部分,政府对民办高校只限于在办学中的政策支持,而无实际财政投入。以追求经济效益为抓手的民办高校并不会投入足够人、财、物来支持本专业的健康发展,社会体育专业系部自身也很难从社会中筹措所需的办学经费。现阶段开办的社会体育专业的众多的民办高校能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和《全国高等学校社会体育本科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文件中所规定的软件和硬件条件的是少数。少投入、多收益是各民办高校秉持的传统,所以,民办高校体育系(部)的场地设施、实验设备、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都不能满足或基本能够满足专业发展需要。
2.4、学生就业压力大。
社会体育专业目前的就业的严峻形势是不争的事实,社会体育专业就业率低的新闻报道是屡见不鲜。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就业,国家并没有设置固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编制岗位,无法像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那样,在各级各类学校有固定的体育教师编制岗位,因此,绝大多数学生需要到社会上自谋职业,寻求聘用。众多的研究资料表明:社会体育专业学生仅有少部分毕业生从事与社会体育工作,更多的是改行从事其他工作。现阶段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就业环境还没真正形成。处于弱势地位的民办院校的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就越显堪忧。
3、对策分析。
3.1、准确把脉市场需求,合理定位培养目标。
随着社会生产方式改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类由于缺少体力活动而引起的“文明病”的日益增多。于是各种缓解心理压力和身体压力的服务产业蓬勃发展,各种康体会所健身、户外拓展、登山野营、极限运动等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但是这些活动的相关产业起步较晚,入行门槛较高,尤其是专业人才不足的情况尤为突出。因此,民办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紧扣住体育休闲产业人才的缺口,开设具有显著专业特色的专业、专项课程,及时调整自己的培养方案,如:如外聘有实际经验的校外专家进行现场授课、把课堂搬到校外的实践场所、增加课堂案例教学,增加学生顶岗实习机会等,使学生不但掌握一套运动技术和指导方法,而且要具备运动休闲产业的`经营和管理能力。同时考虑到学生自身对职业的规划设计,社会体育专业的方向可以细分为会体育指导员、体育产业经营和管理、运动康复与医疗等小班,针对不同的行业需求来满足社会的需要,并根据市场转型和社会改革的实际及时做出调整。
3.2、提高师资队伍质量,完善场(馆)、实习基地的建设。
师资素质建设是社会体育专业建设的重点,它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组建一支学缘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合理,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应该鼓励中青年教师深入体育产业部门和社区、企业及重点体育院系进行、考察、学习、交流或短期培训,以尽快提高专业知识能力,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聘请行业及实践经验丰富的名师、专家、高级教练员作为专业的兼职教师。这样,才能建立起一支稳定、高效、专业的队伍,使民办高校的社会体育专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针对民办高校体育硬件设施匾乏,用于教学和实践的现代社会体育项目的场地器材、实习基地严重不足的情况。必须扩建一批适合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的运动场馆、是实验设备。充分发挥校内场馆(器材)、实验设备的功能来满足“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要求,同时把校内实习基地建成具有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的多功能、开放型实训基地;其次,把各大知名体育俱乐部(高级体育健身会所)作为开拓实践基地的龙头,健身场馆和娱乐场地作为补充,搞好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
3.3、坚持订单培养与自主择业相结合的就业模式。
针对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过剩的现状,发挥民办高校就业主动、灵活的特点,可以采用主动寻找就业市场信息,提前获得相关体育产业经营公司的用人需求数量和职业能力要求的相关信息,并和相关用人单位达成一定协议,由用人单位提出人才需求和人才的培养规格,校方采用订单模式培养,针对性的满足社会对不同层次体育专业人才的需要。对选择自主择业的学生,安排专业性较强的教师对该部分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做学生自主创业的领航人,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热门社会体育指导论文(通用17篇)篇七
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包括初级培训和升级培训。初级培训是指导员的岗前培训。本调查所指的培训主要是指升级培训。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日渐加快。人民大众对指导员的指导工作更是追求高质量、高水平。因此,社会体育指导员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及时地参加培训工作就很重要。我国城市社区社会体育指导员对培训所持态度由调查可知,在调查的60人中,有52人认为有必要,占86.7%,6人认为没有必要占总数的10.0%,选择其他的2人,占3.3%。数据表明,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对培训持非常支持的态度,有必要进行培训,取得高级技术等级,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和提高专业知识技能,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对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调查中,有76.0%的调查对象选择了参加培训是体育主管部门支付培训费用,说明我国体育主管部门贯彻执行了义务培训的要求,承担起了对社会体育指导员义务培训的职责。
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大纲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内容作了具体的要求。三级、二级、一级、国家级各个内容的比例及学时有所不同。内容都包括工作规范、基本知识、健身指导、组织管理自设教材内容。其中工作规范、基本知识、组织管理均为理论培训的内容。健身指导中含有一定学时的技能培训内容。从各个内容的比例来看,各个技术等级的.培训内容理论学时所占的比例较大,技能培训学时所占的比例较小。以大纲的要求及目前辽西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内容的现状,对60名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对培训内容的看法中,有34.6%的调查对象认为大纲规定的各部分培训内容比例合理,增加理论学时数的0人,有65.4%的调查对象认为应该增加技能学习的学时数。可见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对技能培训要求比较强烈。分析原因,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中,二级和三级的比例较大,青年人居多,都想在技能上有所提高,以满足晋级和高质量指导需求人群的需要。
为了解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对培训方式的看法,对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认为合适的20人,比较合适的29人,一般7人,三者共占93.3%。表明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对培训方式持肯定的态度,仅有4人持否定的态度,认为不合适,主要是因为集中培训的时间与自己工作的时间互相冲突,单位又无相关的支持政策,单位领导不给假,参加集中培训受到限制。
为了解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考核内容情况,以“你参加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考核的内容情况”为题,对60名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有61.7%的调查者回答的是考核的理论知识,选择考核理论和技能的只有38.3%。表明对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考核内容单一,多为理论考核。应考虑体育项目学习示范性的特点,将技能的学习情况作为培训评价的内容之一。引导社会体育指导员把提高自身的运动技能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通过调查表明,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考核均为理论考核,考核中无技能考核。游泳是在水中进行的项目,其运动环境比较特殊,决定了游泳学习中技能示范的重要性,只有游泳的动作方法理论而无动作示范,很难学会。在培训的过程中,集中面授的理论知识太多,学时较短,学员未能充分地领会,为了应付考试只能被迫学习,学习成效不高。
六、结论。
1.我国城市社区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对培训的态度较为积极,但受培训经费的限制,培训效果较差。
2.从各个内容的比例来看,各个技术等级的培训内容理论学时所占的比例较大,技能培训学时所占的比例较小。
3.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对技能培训要求比较强烈。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中,二级和三级的比例较大,青年人居多,都想在技能上有所提高,以满足晋级和高质量指导需求人群的需要。
4.培训考核内容单一,培训效果较差。
参考文献:
[1]曾超凡.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现状及其市场需求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热门社会体育指导论文(通用17篇)篇八
12月31日,20xx年哈尔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二级培训班在新媒体网络平台开班。本次培训以健身气功八段锦为内容,由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级太极拳教练员姜忠范担任主讲。来自全市各区、县的346名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接受了培训。
课堂上,姜忠范为广大学员做了标准的动作示范,受到了学员们的一致好评,点赞量突破1.3万。课后,学员们纷纷表示,姜老师细致、耐心的讲解让他们受益匪浅。
本次培训由哈尔滨市体育局主办,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承办,培训的开展为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壮大哈尔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才队伍,提升全市科学健身指导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热门社会体育指导论文(通用17篇)篇九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和山西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xx-20xx)》,进一步扩大我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规模,提升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推动我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健康发展,20xx年12月8日至9日,由阳泉市体育局主办、阳泉市体育中心承办的20xx年度阳泉市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在平定县冠山镇如家酒店开班,来自全市三区两县的200余名学员参加培训。
本次培训主要给大家介绍了社会体育指导员应具有的素质、基层群众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有氧运动的常识、健身误区、心肺复苏和常用的'创伤急救知识等。培训结束后,组织全体学员进行了理论和专项业务知识考试,为合格的学员颁发了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
学员们通过2天的培训和努力,用心学习体育理论、业务知识,提高了社会体育政策理论水平、专业技能、业务水平和组织管理能力,特别是提高了广大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群众科学健身的能力,也为广大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科学健身指导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热门社会体育指导论文(通用17篇)篇十
近日,白银市20xx年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在靖远县体育中心圆满结业。此次培训为期两天,由白银市体育局主办,靖远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承办,靖远县体育中心协办,来自各乡镇的50余名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参加培训。本次培训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政策措施,以理论学习与技术实践相结合为原则,由白银市体育局聘请专业的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和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担任教练,以广场舞和太极拳为教学内容,通过理论综合讲解、动作分解指导,对参训学员开展了全方位培训,为全面深入开展科学健身指导奠定了基础。
培训中,老师孜孜授业、亲自示范,参训学员认真听讲、反复练习,老师与学员之间进行了充分交流。培训结束后,经考试合格,为学员颁发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证。学员们纷纷表示,将以本次培训为契机,继续秉承“奉献、服务、健康、快乐”的宗旨,无私奉献、热心服务,真正成为全民健身的宣传者、科学健身的指导者、群众健身活动的`组织者、体育场地设施的维护者、健康生活方式的引领者。
热门社会体育指导论文(通用17篇)篇十一
20xx年6月5日,河北东方学院作为培训基地举办了《20xx年廊坊市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线上培训》工作。人文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韦启旺、体育教研室全体职工、辅导员王尚杰、朱广平及20xx、20xx级休闲体育共计138名学生参加培训。
本次培训我们有幸请到廊坊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党委书记,河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副主席,廊坊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会长张英建老师对学生们进行培训。张老师从社会体育概述、社会体育指导员概述、科学健身每一天、运动技能传授的基本环节与教法组织四方面进行了讲解。
疫情虽然隔绝了我们的空间距离,但没有隔绝我们的`学生学习动力,社会体育指导员作为全民健身的宣传者,科学健身的指导者,群众活动的组织者,健康生活方式的引领者大家有着艰巨的使命。通过本次线上培训,增强了学生的认知感、责任感与使命感,激励大家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体育服务者。
热门社会体育指导论文(通用17篇)篇十二
12月31日,20xx年哈尔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二级培训班在新媒体网络平台开班。本次培训以健身气功八段锦为内容,由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级太极拳教练员姜忠范担任主讲。来自全市各区、县的346名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接受了培训。
课堂上,姜忠范为广大学员做了标准的.动作示范,受到了学员们的一致好评,点赞量突破1.3万。课后,学员们纷纷表示,姜老师细致、耐心的讲解让他们受益匪浅。
本次培训由哈尔滨市体育局主办,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承办,培训的开展为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壮大哈尔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才队伍,提升全市科学健身指导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热门社会体育指导论文(通用17篇)篇十三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趋势的出现,高校大学生就业困难已经成为了当前我国亟待解决的一项问题。同样的,对于建筑类专业的高校毕业生来讲,其在求职时必定为面对十分纷繁复杂的社会,大部分的毕业生则会呈现出一种十分迷茫的状态。与此同时,部分毕业生还会由于自身择业目标不明确的情况使得其在求职时会长期的处于一种焦虑、困惑与失落的情绪之中。因此,为了解决建筑类毕业生面临的此种就业现状,给予毕业生良好的就业指导是十分必要的。
一、建筑类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社会的原因。
从当前社会发展的大环境来看,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一方面,毕业生想要就业的单位一般不招收应届毕业生,而大学生又不想到基层部门去工作;另一方面,由于当前就业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而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又在逐年的增加,这就使得大部分的学生由于无法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而在求职时处于劣势地位。
2、学校的原因。
受改革开放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影响,使得我国大部分高校的招生制度在近几年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而建筑类的高校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需要,也将其教学专业进行了细化,开设了一些新的专业。而所谓的择业,是学生从填报志愿就开始的,而建筑类高校的领导者为了推动新专业的发展,往往会将一些服从调剂的学生调到新专业中,将热门专业留给一些补录的学生,高校这一招生行为的存在,就在一定程度上对大部分学生择业的目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严重者甚至会影响部分学生在整个大学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心态。与此同时,部分高校对于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视度较低,所以,在整个大学教学过程中,就业指导课程占据的比例也相对较低。这一情况的出现,使得大部分大学生由于无法在大学学习期间了解到社会就业现状,导致其在毕业就业时比较迷茫,没有明确的就业目标。
3、自身的原因。
就目前来看,大部分建筑类毕业生都没有在大学期间树立起正确且明确的择业就业观,对于自己的就业方向无法进行准确的定位。并且由于受到来自社会和家庭等各方面压力因素的影响,使得部分学生对于基层工作并不是十分的认可,从而导致其无法对自己的就业进行准确的定位。此外,部分学生由于对自身的认知不足等原因,使得其无法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一个科学的规划,对于自己未来从事的职业也没有确切的打算,一直处于一种随波逐流的就业心态和行为中。
二、做好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
1、政府部门需要提升对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视度。
从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情况来看,其面临的一个最重要的困难就是相关建设的投入力度不足,特别是对高职教育建设的投入力度不够。所以,要想有效的解决建筑类毕业生就业难问题,首先就需要政府部门大力的发展并重视高等教育,不断加大在高等教育中资金的投入力度。与此同时,相关政府部门还需要做好政策建设,不断的完善并落实各项对毕业生就业具有促进作用的优惠政策,特别是有关大学生创业、参军等方面的政策,并保证这些政策能够被落到实处,从而为我国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与良好的就业体制,进而从根本上保证我国高校建筑类毕业生能够顺利就业。此外,我国部分的用人单位也应该要改变自身的用人观念,保证其用人标准可以同其所需岗位实际需要相符,以期能够尽可能的减少人才资源的浪费。政府也需要做好相关的政策宣传,强化舆论引导,从而促使用人单位能够树立起正确的用人观念。
首先,高校的领导者需要不断的调整自身的人才培养策略,不断的完善自身的就业指导体系。对此,高校管理者一方面要以用人单位当前急缺专业岗位进行全面的调查并预测,从而采用合理的方式来调整自己的专业结构,调整各个专业招生的人数与规模;并且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高校教师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以及培养人才的模式,提升对培养学生专业和综合能力素质的重视度,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使得学生自身的创新意识可以得到极大的提升。另一方面,领导者还需要不断的提升并改进同就业指导有关的工作内容,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率。
其次,学校需要充分的尊重学生个人的选择,当其录取了服从调剂的学生后,应该尽可能的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重新的选择专业;并且,高校开设的专业课程也需要设立明确的教学目标,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完成教学工作,重视对学生人文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期使得毕业生的素质能够满足社会要求。此外,高校管理者还需要适当的调整自身的专业结构与各专业的教学计划,提升实践教学在课程教学中的比重,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组织学生参与到同自身所学专业相关的证书考试与技能培训活动中,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进而提升毕业生在就业时的竞争力。
最后,高校应该不断的加强同用人企业的合作,尽可能的与用人单位建立起长期并紧密的合作关系,从而使得自己能够培养出满足企业需要的建筑毕业生。对此,高校的管理者可以通过建立“订单式”的大学生培养模式,以企业对毕业生实际的需求为依据来制定教学计划。通过这种合作形式,一方面企业也可以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环境和实习基地,让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可以在实习过程中得到极大的提升;另一方面,企业领导者也可以将自己对不同岗位的用人需求通过这种方式来告知各大高校,帮助高校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使得其学生可以获取到提升自身职业能力的时间。此外,高校也应该鼓励一些教师深入到企业的一线中去进行实践与锻炼,从而使得自身在教学时能够制定出更多能够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案。
3、大学生需要转变择业与就业观念。
首先,当学生在选择专业和填报志愿时,需要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同时尽可能的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从当前我国各建筑类高校来看,其建筑类专业包括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设计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建筑设备工程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等专业。这些专业的共同特点是实用性强,如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建筑及建筑装饰工程中的施工、概预算、投招标、监理等技术和管理工作,也可以从事装饰设计方面的初步工作。从当前社会就业形势来看,建筑类专业毕业生大多去往建筑企业、房地产公司等单位工作。从岗位来看,建筑类专业毕业生可从事建筑材料、采暖、工程预算、测量型等多方面的工作。因此,毕业生不要总是去看中一些所谓的“热门职业”,而是要从基础部门做起,从自己专业的本职工作做起,通过长时间在建筑类企业工作来不断的积累属于自己的工作经验,从而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潜能。
三、结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当前建筑类高校大学生之所以会面临就业难的局面,其主要是由学校、社会以及其自身等方面的综合原因导致的。所以,要想改变这种就业现状,需要社会各界人士长期共同努力。当建筑类学生面临此种就业现状时,一定要看清社会发展形势,摆正自己的心态,从而能够以积极的态度与行动去面对这种就业压力,进而促进自己更快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安民,申让平,杜永峰,常振山.新形势下高校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08.8-10.
[4]杨宏光.浅论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z1.139+141.
热门社会体育指导论文(通用17篇)篇十四
摘要: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就业形势变得更加严峻。本文主要论述大学生求职择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几点解决方案。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
关键词:大学生求职择业现状对策。
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这其中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大学生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乐观的态度,努力变挑战为机遇.走好自己未来的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逐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问题。
一、大学生求职择业现状分析。
1、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1.1大学生自身能力问题。
首先,大学校园里,真正抓紧时间与机会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生不多,玩物丧志的学生不少。一部分学生荒废了学业,忽视了对自身各方面素质能力的提高,没有一技之长,面临上岗时便会出现不能“上手”的情况。另外,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不对口也是一方面,大学四年认真学习的专业知识找不到对口的工作岗位,面临跨行业的问题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之一。
其次,大学生往往工作经验不足,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大学毕业后,实践经验不足,工作过程中感觉发展前景渺茫,一些职位需求能力难度高,自己无法胜任。
1.2大学生在就业时的心态问题。
面对就业现实,很多大学生缺乏勇敢面对严峻现实的勇气。大部分大学生就业态度比较悲观,只有少部分毕业生认为自己的就业前景良好,会有很大的发展机会.大部分大学生对就业不抱什么希望只是走一步算一步。这种悲观的就业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成功率。
“高不成,低不就”是目前大学毕业生中比较普遍的现象。大学生对于就业的期望值比较高.认为自己接受了十几年的教育付出了很大的机会成本,希望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回成本.实现盈余。在市场模式下.很多大学毕业生盲目跟潮,就业比较倾向于发达的大城市.他们希望能找到专业对口.有发展前景.工资待遇又好的工作。这种急于求成的心理导致大学生不愿意接受工资低于期望值的工作,更加不能接受没有前途发展的职业,这必然导致了择业的困难。
2、大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2.1学校的教育体制存在问题。
学校的教育进度往往落后于社会的需求,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最近几年职业需求比较高的专业往往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如果教育只是跟着社会发展热点走,那么教育将总是落后于社会发展。教育系统对于就业市场的需求变化反应不够灵敏人才的供给与需求不能够达到有效的配置。
2.2高校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学校的办学方法和观念落后,没有市场意识,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大学生所学专业不符合市场需求,出现了供需的结构性矛盾。此外,部分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就业工作还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就业工作往往毕业前才进行,就业指导仅仅是一种职业介绍,而在某种程度上还是脱离实际的泛泛而谈。
2.3高校扩招使毕业生供大于求。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成为一种必然。中国普通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而扩招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在社会人力资源需求没有明显增长的前提下,这种量的变化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大学生就业也从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
3、社会问题。
3.1受金融危机影响,企业经营困难,裁减冗员。
在整体经济呈现衰退趋势的情况下,企业自身运转出现问题,失业率高,整个社会的就业形式不容乐观。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士在金融危机浪潮中尚不能坚持,对于一名涉世不深专业能力不强的大学生来说就更加困难。相对于待业人数来说就业岗位数就是杯水车薪了。
3.2社会发展的`区域不平衡,出现地区差异。
东部发达地区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较好回报发展的前景,成为人才输入省。在这些地区人才竞争激烈,很多学生未能有效就业,即使处于失业状态也不愿去西部地区就业。在西部地区,却存在大量的岗位找不到毕业生。
3.3社会壁垒,就业市场分割的现实问题。
近年来,毕业生自主择业已成主流,然而户籍、档案等一些因素仍然是大学生就业的绊脚石。许多大学生在找工作的都有“非本市户口免谈”的痛苦经历,由于没有用人单位所在地户口,使大学生与许多好的工作机会失之交臂。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相关对策。
1、大学生自身作出调整和努力。
社会环境如何是客观现实,短时间内无法改变,与其抱怨各种条件的苛刻与不公平,不如下定决定艰苦奋斗。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锻炼较强的实践能力,学会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与此同时,正视现状,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也是十分必要的。要锻炼自身的坚强意志和自信心,保持乐观的态度,积极应对求职择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另外,大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找准商机,发挥一技之长,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道路,在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缓解了就业压力。2、高校进行相关改革。
首先,高校应该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大学生择业的能力。学校应该把就业指导始终贯穿在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帮助每个同学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及时帮助学生提高求职择业能力,并树立良好的就业观.择业观和创业观。其次,建立学校推荐就业,学校相关的就业指导部门应积极联系相关企业来校招聘,推荐毕业生参加专业实习。
3、政府部门履行相关职责。
3.1制定政策法规,完善就业市场体系。
各级政府要从规范就业市场着手,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逐步把毕业生的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还应继续完善毕业生就业政策,消除就业歧视,深化人事、户籍等相关就业制度的配套改革,打破由于户籍制度造成的市场分割问题,规范就业市场。
3.2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
国家应采取必要的宏观调供措施,加以必要的行政、经济手段来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鼓励大学生投身西部,在西部地区安家落户。还应看到中国基层人才匮乏,存有大量的用人需求,国家也应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大学生投身基层实现就业,锻炼成才。
3.3建立毕业生失业保障和培训机制。
尊重人才”的政策。同时,针对毕业生未能及时就业的实际,有针对性的组织各种培训班,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失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马旭.浅谈大学生就业问题[j].教育与职业.20xx(6)。
[2]对大学生择业就业相关问题的研究.。
热门社会体育指导论文(通用17篇)篇十五
近日,白银市20xx年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在靖远县体育中心圆满结业。此次培训为期两天,由白银市体育局主办,靖远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承办,靖远县体育中心协办,来自各乡镇的50余名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参加培训。本次培训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政策措施,以理论学习与技术实践相结合为原则,由白银市体育局聘请专业的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和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担任教练,以广场舞和太极拳为教学内容,通过理论综合讲解、动作分解指导,对参训学员开展了全方位培训,为全面深入开展科学健身指导奠定了基础。
培训中,老师孜孜授业、亲自示范,参训学员认真听讲、反复练习,老师与学员之间进行了充分交流。培训结束后,经考试合格,为学员颁发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证。学员们纷纷表示,将以本次培训为契机,继续秉承“奉献、服务、健康、快乐”的宗旨,无私奉献、热心服务,真正成为全民健身的'宣传者、科学健身的指导者、群众健身活动的组织者、体育场地设施的维护者、健康生活方式的引领者。
热门社会体育指导论文(通用17篇)篇十六
1.本文以--------为题,首先对---------的论述,然后在重点分析-------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因此该文在选题上紧扣专业要求,文章结构科学合理,文章观点表达准确,用词正确,语句通顺,思路清晰。部分与部分之间联系非常紧密,在论证方法上采用事例论证与案例论证。查阅的资料充分合理。不足之处解决问题的对策还缺少可操作性。
2.论文选题有意义,在吸收学术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提出自己的看法,言之成理。论述观点正确,材料比较充实,叙述层次分明,有较强的逻辑性。文字通顺、流畅。行文符合学术规范。今后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对音乐教育模式进行比较,这样可以把音乐教学教得更好。论文能按时交稿,经过认真修改,已经达到本科论文的要求。
3.该文选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结构安排科学合理,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各部分之间联系紧密,观点表述准确,论证内容比较具有说服力,但文章缺乏自己原创的内容。
4.论文思路清晰,语句通顺。能很好的`调查--------存在的问题。作者对于论文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和熟悉。思路清晰,层次清晰,逻辑结构合理。观点表达准确。研究原理采用恰当。在论证过程中能有效的将专业原理与要研究的主题结合起来。个别地方论证的观点不是很明确,总体上达到毕业论文要求。
5.全文以-------为题。重点探讨出--------的问题,然后针对问题提出有效的建议。全文结构符合要求,逻辑思路清晰,论据较充分,观点表达准确,语言流畅,论证方法教合理。参考的资料与主题结合紧密。
6.全文以-------为题。重点探讨分析--------的问题及原因,然后针对问题提出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全文选题新颖,具有很强的研究性。全文结构符合要求,逻辑结构严谨,思路清晰,观点鲜明,论据具有较强的说服力。论证方法合理,了大量的数据来论证,更增加了论证的可靠性。能综合运用行政管理专业知识来分析--------,但不足之处主要是语言不是很精炼。
7.论文结构完整,各部分基本符合英语论文的写作规范。论文的选题很好,有创意。为了写好这篇论文,作者作了一定研究,特别是斯坦贝克的原着。从作者对原着的引用情况不难看出,作者对原着的内容是相当熟悉的。语言也非常犀利,论文条理清晰、说理充分,观点具有独创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不失为一篇好文章。
8.本论文选题有很强的应用价值,文献材料收集详实,综合运用了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所得数据合理,结论正确,有创新见解。另外论文格式正确,书写规范,条理清晰,语言流畅。今后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对德育教育模式进行比较,这样可以把德育教育工作得更好。论文能按时交稿,经过认真修改,已经达到本科论文的要求。
9.本文以--------为题,重点探讨--------。选题符合符合行政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目标与专业特色,而且选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文章结构安排合理,层次清晰,写作时参考的相关文献资料与主题联系紧密,而且参考的资料较新,在写作过程中作者能较好地运用行政管理专业基本知识原来来分析行政-------,在论证过程中,主要用理论论证和事实论证。但文章不足之处在与部分语句表达不清晰,论证还不够深刻充分,创新点不够。总体上符合毕业论文要求。
10.全文以-------为题,选题具有较强的新颖性和实用性。全文结构科学合理,逻辑性强,思路清晰,查阅的参考文献资料符合论文要求。论证方法较合理。论证内容较有说服力。对问题的分析比较透彻。该生在论证过程中也能很好的将行政管理专业知识原理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无论从选题上还是观点论证上都符合行政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但创新点不够。
热门社会体育指导论文(通用17篇)篇十七
7月8日上午9时,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扬州市二级社会指导员线上培训正式开班。本次培训首次采用了按类分班、线上培训的方式进行,1000名活跃在基层一线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参加培训。
作为全民健身的宣传者、科学健身的指导者、群众健身活动的组织者、体育场地设施的维护者、健康生活方式的引领者,社会体育指导员承担着为群众体育运动传授技能、指导锻炼和组织管理的重任,是全民健身的骨干力量。截至目前,扬州共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万余人,每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45人,每年参与各级各类活动近千场次,服务晨晚练健身点近4000个,是扬州市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主力军。近年来,扬州每年都举行社会体育指导员公益培训,不断发展体育指导员队伍,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为更好地团结服务广大社会体育指导员,为广大群众提供更高水平的科学健身指导,去年10月,扬州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成立。协会成立后,提升指导员培训的质量,成为协会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疫情防控的要求和培训的实际需求,经多方征求意见,最终形成了大规模、有组织、高质量的线上培训模式。
本次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分理论必修课和实践必修课两大类,共18门课程。其中,理论必修课除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法律法规外,还开设了运动心理学、运动营养与运动减肥等健康生活方式相关课程。实践必修课共有健身广场舞、健身气功、太极拳等10门课程。为提升本次培训的`课程质量,在理论必修课方面,特别是健康生活方式指导方面的课程,主办方联合市疾控中心邀请相关专家进行授课、录课;在实践必修课方面,联合扬州大学体育学院的专业师资力量,就各具体项目分别进行课程录制。相对以往培训,本次培训项目更全、师资力量也更强,专程录制了40余课时的视频资料,既保证了课程质量和专业水准,也抓住了实践中的痛点和难点,针对性强。
除了面向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理论和技能的提升外,本次培训项目同时融合了面向健身群众的需求,也是群众科学健身的一次大型公益课程。在实践课程中,健身广场舞选用了广受群众欢迎的曲目《健康赢未来》《时代感》,健身气功选用了“五禽戏”“导引养生功十二法”等具体项目,健身走跑和健身路径使用课程也是选用了马拉松方向和大众健身方向,这些课程,不仅面向社会体育指导员,更是为广大健身群众提供专业指导。此外,在理论课程方面,《体育健身的科学基础》《运动技能形成的心理学基础》《运动营养与运动减肥》以及健康生活方式指导等相关课程,都是面向群众的科学健身、运动营养等方面的常识课程。
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称号分为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本次由市级体育部门实施的培训,是面向符合晋升二级条件的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凡取得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证书2年以上,并在基层一线从事全民健身指导工作的人员,参加本次培训,经考核合格后可获得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合格证书和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证书。本次培训虽是线上组织形式,但规范要求更严,1000名培训学员按100人一个班,组织了10个专类培训群。每个班配备班主任,老师们通过腾讯会议等方式进行线上实时授课,班主任负责每班的出勤考勤等记录。本次集中线上培训将持续一个月时间,课程全部结束后,将组织线下考核,分笔试和技能考核。本次考核相比以往也会更加严格,除了评选出优秀学员外,还将设定一定的淘汰率,以保证培训的严肃性和考核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