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编写计划书,我们可以提前预见到可能的困难和挑战,从而更好地应对。这些范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实用性,希望能够为大家在撰写计划书时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最热设计性实验方案(模板18篇)篇一
低频信号发生器(ee1641c型),便携式电脑小音箱,仿真蝴蝶(冰箱贴),bnc转双鳄鱼夹线。
2演示方法。
2.1演示声音具有“音调”这一特性。
将仿真蝴蝶用胶水粘在音箱的纸盆上,用bnc转双鳄鱼夹线将低频信号发生器与音箱相连。经过低频信号发生器的“频率选择”按钮,使信号源的频率在“10”、“100”、“1k”三个档位之间进行切换。这时,音箱既能够发出低沉的声音也能够发出尖锐的甚至是刺耳的声音,音调变化十分显著。由此,学生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声音可高可低,具有“音调”这样的特性。注意事项:实际上,在调节信号源频率时,声音的响度也会发生变化。为了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音调的变化上,能够适当地提高音箱的音量,因为当声强大于85db时,耳朵对各个频率声音的灵敏度基本上相等。
2.2演示“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将低频信号发生器的频率档位选择在“10”,转动“频率微调”旋钮,对信号源频率进行连续调节,能够观察到:蝴蝶振动速度发生变化的同时,声音的音调也发生了变化。蝴蝶振动加快,音调变高;振动变慢,音调变低。这样的实验现象强化了学生的直观感受,为学生作出合理猜想和进一步的实验检验奠定了基础,也有利于学生“频率”概念的建立。注意事项:必须要在“低频”档对信号进行“连续”调节。声音控制在低频是为了人眼能够观察到振动,对信号频率进行连续调节能够使音调以及振动速度的变化更易察觉。
3演示用途拓展。
此套装置除了能够很好地演示“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外,还能够演示其他一些声现象,并且效果也相当不错。
3.1演示“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音箱发出声音的同时,蝴蝶也在振动,音箱不发声,蝴蝶振动停止。借助于这一现象,学生能够猜想到:声音可能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2演示“声音是一种波”
将点燃的蜡烛放在音箱前,在频率较低的情景下,能够清楚地看到烛焰周期性的来回晃动,借助于此实验现象,教师能够引出“声波”的概念。
3.3演示“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在小音箱的喇叭口置一透明容器,将橡皮泥捏成的小球放在音箱的纸盆上,调节音箱的音量,能够控制小球的弹跳高度。小球的重量较轻,在不一样响度的声音下,小球振动幅度的变化较为明显,这一现象能够演示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的关系。
3.4演示“次声波”和“超声波”
从“0”到“10m”顺次切换低频信号发生器的频率档位,能够发现人耳并不是所有频率的声音都能听到。借助这一现象,教师能够引出“超声波”和“次声波”的概念。以上介绍的演示实验,现象新奇、直观,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能帮忙学生理解所学的概念,期望能为教师们的实际教学供给些许参考。
最热设计性实验方案(模板18篇)篇二
1、激发幼儿乐于参与体育游戏的兴趣,体验游戏的乐趣。
2、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及平衡能力。
3、练习多种行走方法,锻炼幼儿腿部肌肉力量。
4、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5、锻炼幼儿手臂的力量,训练动作的协调和灵活。
高跷、大鞋子、呼拉圈、沙包、部分动物头饰。
课件、音乐带、录音机。
1、与幼儿对音乐学“高人矮人”进入活动室,并作为准备活动。
2、提问幼儿刚才是怎样进入活动室的,并请幼儿想出更多的走路方式。
3、请幼儿将想出的走路方式表演给大家看。
4、请幼儿看课件,欣赏老师带来的走路方式。
5、播放音乐,请幼儿模仿喜欢的走路方式。
6、请幼儿自由选择辅助材料进行练习,提醒幼儿要注意安全。
7、请幼儿分组展示。
8、带领幼儿做放松练习。
9、播放音乐,请幼儿模仿歌曲中小动物的走路方式,走出活动室,结束活动。
最热设计性实验方案(模板18篇)篇三
一、研究问题: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综合本事提高的作用。
二、实验处理:
比较性实验:普通班与实验班的比较。
等组实验:普通班与实验班的比较。
三、实验变量。
1、实验自变量。
x=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使用。
2、实验因变量。
y1=获取信息的本事。
y2=合作学习的本事。
y3=对信息评价的本事。
y4=反省认知的本事。
y5=自我评价的本事。
3、干扰变量及其控制。
干扰变量:(1)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和技术水平的不一样。
(2)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任务的设计、使用的合理性与正确性。
(3)学生与他本事的变化发展对这五种本事的影响。
干扰变量的控制:
(1)为了确保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是由于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使用的作用而不是其它因素的作用,本实验研究过程中采用等组比较实验。
(2)为避免由于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的设计不合理而对实验效果产生影响,在进行实验前应由教学设计专家、学科带头教师和学生对设计的任务的合理性进行论证,布尔什确保任务的合理性。
(3)为降低其它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先对学生的确基本学习本事、信息素养和计算机技术水平等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对其它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所产生的效果作预测分析,最终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时加以研究并予以排除。
(1)任务驱动教学法对学生获取信息的本事的提高有显著的作用。
(2)任务驱动教学法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本事的提高有显著的作用。
(3)任务驱动教学法对对信息评价的本事的提高有显著的作用。
(4)任务驱动教学法对反省认知的本事的提高有显著的作用。
(5)任务驱动教学法对自我评价的本事的提高有显著的作用。
在附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选取高二(3)、(4)班和第二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选取高二(2)、(5)班为实验对象;附中高二(3)班和第二中学高二(2)为实验组,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附中高二(4)班和第二中学高二(5)班为控制班,教学中不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实验实施前对学生本事进行前测,确认两班同学在这三个方面的本事相当,视为等组。
控制1=附中高二(4)班部分学生和二中高二(5)班。
实验1=附中高二(3)班部分学生和二中高二(2)班。
(注:研究到前测时可能两个学校的两个班不必须全部能够分为两个等组,故从两学校的两班中分别选取部分同学构成两个等组。为不影响实验的正常、顺利进行,对不纳入实验的同学也实施同样的实验手段,但不纳入数据的统计分析中)。
本实验研究采用等组比较前测后测实验研究。
(1)利用里克特量表对预期的实验对象进行前测,并分别从两个自然班中选取部分学生组成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组和控制组。
(2)利用调查问卷对实验对象进行学习风格、本事结构等因素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已具备的本事状况,为以后的效果分析扫清障碍。
(3)在两个学校的两个实验班的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教学资料和任务驱动基本架构是由研究者和学科教师根据研究和教学的需要共同确定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行为观察记录表、反思日志表、调查问卷、里克特量表等工具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
(4)在研究进行两个月左右时对学生这三种本事的发展进行构成性检验,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措施,进行补救。
(5)学期结束时,对学生这三种本事的发展进行终结性检验,验证实验假设是否成立,如成立,用实验数据证明,如不成立,说明原因。
最热设计性实验方案(模板18篇)篇四
操作:
1、取一纸杯,在杯身对称处各剪开一个方形大口,在杯底固定上蜡烛,作为灯的底座。
2、另一个纸杯则在杯身约等距离位置剪出三四个长方形的扇叶,在杯底中央处穿上绳子,并用牙签棒固定,作为灯的上座。
3、将两个纸杯上下对口用胶带贴好固定。
4、点上蜡烛,拉起绳子,看看有什么现象产生。
讲解:
1、蜡烛燃烧的时候,火焰尖端多呈朝上的方向。
2、空气受热会上升,然后沿着上方纸杯的扇叶口流动,因而造成旋转的现象。
创造:
你能让蜡烛纸杯灯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吗。
注意:注意蜡烛燃烧时的安全!
在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中发现,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是化学实验的重点资料,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是经久不衰的热点,重点考查考生综合分析、推理和想象的本事以及知识的迁移本事。
研究近几年来的高考,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方面的要求不外乎下头几个方面:实验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设计物质制备实验;设计物质性质实验;探究性实验,这也是命题的重点。
考查的重点在于对化学实验中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实验原理的掌握、过程与设计本事。实验细节和中间环节,命题的趋势由设计实验向评价实验优化实验方向转变,而一个完美的实验必须保证实验原理、操作程序和方法正确,也就是实验方案的科学性。用药及操作要注意安全,注意环境保护等问题,也就是实验方案的安全性,更要满足中学现有的实验条件,也就是实验方案的可行性,还要使装置简单、步骤少、药品用量少、时间短,即实验方案的简约性。
高考中运用已有的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去设计实验方案,是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本事和对知识迁移本事的很好的考查,并能实现对实验题多方位多层面多角度的考核。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化学实验设计题的解答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明确目的。
也就是审题要细,这是一切学习解题的关键步骤,明确命题的实验目的要求,新命题中往往是没有直接系统实践过的,必须弄清题目有哪些新信息,从信息加工角度分析解答时,还要能够敏捷地从题目中获取信息,分析评价信息选择调用已储存的相关知识,经过类比,迁移分析从而明确实验目的。
二、设计原理。
经过对新信息的加工及知识的迁移明确指定的设计要求,从设计的要求选定实验方法,这是从宏观上对实验的要求,因为实验方法主要受制于实验原理,并受实验条件的制约,再就是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设计,装置和操作属于实验方案细节的设计,其重点在考查实验技能。这就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积累扎实的实验知识、经验。
三、仪器、药品的选择。
了解以上实验要求后,根据实验目的中设计的装置和操作选择适宜的仪器和药品,注意反应物和生成物状态以及能否腐蚀仪器,反应是否需要加热及温度是否可控制等。
四、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的设计,力求合理、最简,但细节不能忽略,通常要研究以下细节:(1)气体参与反应的装置气密性的检验;(2)加热操作先后顺序的选择;(3)有没有必要设计冷凝回流装置;(4)冷却装置的选择;(5)实验中有加热操作的要防止倒吸,如气体易溶于水的要防倒吸;(6)还有一些改善装置作用的分析;(7)拆卸装置时的顺序要注意科学性和安全性。
五、现象及结论。
近几年高考化学实验命题中有关实验现象的考查,有的是直接考实验现象,也有的由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还能够将有关实验现象与实验方法及正确的结论等联系起来,实验结果的分析,通常是分析实验关键、细节和误差等等,而实验结果的处理能够直接报告数据,也能够是找出相关关系得出公式或者绘制必须的曲线等等。
学生在复习这部分知识时要注意训练发散思维以增强实验设计本事,提高信息迁移水平。近年来实验题中新增加的情景试题不断出现,这类题的特点是将基础的实验操作设计置于新的情景中,这个新情境往往是现行课本没有的新反应或新装置或者是能使中学生理解的新科技知识、简化的改善装置等,目的是综合学生原有的知识和本事来进行仪器组装现象的描述、数据分析,要研究安全和预防等。由于这样命题区分度好,能确实将一些基础扎实、思维敏捷、心理素质强的考生的本事考查出来,所以,新情境实验试题将是今后实验试题命题的方向。基于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我们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本事,以应对新情境实验试题的考核。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热设计性实验方案(模板18篇)篇五
在实验中或实际问题中,常有多个因素在变化,造成规律不易表现出来,这时可以先控制一些物理量不变,依次研究某一个因素的影响和利用。
如气体的性质,压强、体积和温度通常是同时变化的,我们可以分别控制一个状态参量不变,寻找另外两个参量的关系,最后再进行统一。欧姆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等都是用这种方法研究的。
2、等效替代法。
某些物理量不直观或不易测量,可以用较直观、较易测量而且又有等效效果的量代替,从而简化问题。
如在验证动量守恒实验中,发生碰撞的两个小球的速度不易直接测量,可用水平位移代替水平速度研究;在描绘电场中的等势线时,用电流场来模拟电场等都用了等效思想。
3、累积法。
把某些难以用常规仪器直接准确测量的物理量用累积的方法,将小量变大量,不仅可以便于测量,而且还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程度,减小误差。
如测量均匀细金属丝直径时,可以采用密绕多匝的方法;测量单摆的周期时,可测30-50个全振动的时间;分析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时,可隔几个点找出计数点分析等。
4、留迹法。
有些物理过程是瞬息即逝的,我们需要将其记录下来研究,如同摄像机一样拍摄下来分析。
如用沙摆描绘单摆的振动曲线;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物体位置;用频闪照相机拍摄平抛的小球位置;用示波器观察交流信号的波形等。
5、外推法。
有些物理量可以局部观察或测量,作为它的极端情况,不易直观观测,如果把这局部观察测量得到的规律外推到极端,可以达到目的。
例如在测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无法直接测量i=0(断路)时的路端电压(电动势)和短路(u=0)时的电流强度,通过一系列u、i对应值点画出直线并向两方延伸,交u轴点为电动势,交i轴点为短路电流。
6、近似法。
在复杂的物理现象和物体运动中,影响物理量的因素较多,有时为了突出主要矛盾,可以有意识的设计实验条件、忽略次要因素的影响,用近似量当成真实量进行测量。
7、放大法。
对于物理实验中微小量或小变化的观察,可采用放大的方法。例如游标卡尺、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都是按放大原理制成的。
最热设计性实验方案(模板18篇)篇六
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从二氧化碳制取装置的探究过程中,提升实验室气体装置的设计思维水平。
教学过程:
【引入】。
节课我们学习了二氧化碳的性质,今天我们将来探究在实验室中如何制得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代表发言。制取所需药品、化学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制取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或验纯的方法。
【展开】目前已学过哪些反应可生成co2?
[板书]:
实验药品:
1、石灰石和稀盐酸。
2、反应原理。
caco3+2hcl==cacl2+co2+h2o请归纳反应的特点。
3、反应装置:固液不加热装置。
4、收集装置。
向上排空气集气法。
提出探究问题:设计何种实验装置来制取co2?(至少2种)。
教师提供制氧气、制氢气的装置图供学生参考。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小组活动。
1、首先考虑制氢气的装置。
2、在制氢装置基础上,改进实验装置。
3、提出各种装置的创意。
4、画出草图,有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并讲解设计思想。
5、其他小组质疑。
(建议:此处应提供可制备co2的各种仪器及组装好的装置图。最好是动态的。)。
在同学们的共同设计中找到满足条件的设计。
1、简易气体发生装置(试管、导气管)。
2、将试管改为烧瓶、广口瓶等较大液体容器。
3、类似启普发生器装置(气体出口有控制开关或固液分离机关设计)。
提出问题:根据大家的设计,总结满足需要的制取co2的合理装置。
1、制取少量的气体。
2、一次性制取大量的气体。
3、随时开始随时停止的实验装置。
【结束】。
提问:根据co2的制取装置的讨论,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的一般思路。
(建议:此处应设计动画图。)。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
根据药品的状态、反应条件及待制取气体的气体的溶解性、密度等因素来考虑制取气体的装置。
1、固体加热装置。例如制氧气。
2、固液不加热装置。例如制氢气、二氧化碳。
最热设计性实验方案(模板18篇)篇七
低频信号发生器(ee1641c型),便携式电脑小音箱,仿真蝴蝶(冰箱贴),bnc转双鳄鱼夹线。
2.1演示声音具有“音调”这一特性。
将仿真蝴蝶用胶水粘在音箱的纸盆上,用bnc转双鳄鱼夹线将低频信号发生器与音箱相连。通过低频信号发生器的“频率选择”按钮,使信号源的频率在“10”、“100”、“1k”三个档位之间进行切换。这时,音箱既可以发出低沉的声音也可以发出尖锐的甚至是刺耳的声音,音调变化十分显著。由此,学生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声音可高可低,具有“音调”这样的特性。注意事项:实际上,在调节信号源频率时,声音的响度也会发生变化。为了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音调的变化上,可以适当地提高音箱的音量,因为当声强大于85db时,耳朵对各个频率声音的灵敏度基本上相等。
2.2演示“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将低频信号发生器的频率档位选择在“10”,转动“频率微调”旋钮,对信号源频率进行连续调节,可以观察到:蝴蝶振动速度发生变化的同时,声音的音调也发生了变化。蝴蝶振动加快,音调变高;振动变慢,音调变低。这样的实验现象强化了学生的直观感受,为学生作出合理猜想和进一步的实验检验奠定了基础,也有利于学生“频率”概念的建立。注意事项:一定要在“低频”档对信号进行“连续”调节。声音控制在低频是为了人眼能够观察到振动,对信号频率进行连续调节可以使音调以及振动速度的变化更易察觉。
此套装置除了可以很好地演示“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外,还可以演示其他一些声现象,而且效果也相当不错。
3.1演示“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音箱发出声音的同时,蝴蝶也在振动,音箱不发声,蝴蝶振动停止。借助于这一现象,学生可以猜想到:声音可能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2演示“声音是一种波”
将点燃的蜡烛放在音箱前,在频率较低的情况下,可以清楚地看到烛焰周期性的来回晃动,借助于此实验现象,教师可以引出“声波”的概念。
3.3演示“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在小音箱的喇叭口置一透明容器,将橡皮泥捏成的小球放在音箱的纸盆上,调节音箱的音量,可以控制小球的弹跳高度。小球的重量较轻,在不同响度的声音下,小球振动幅度的变化较为明显,这一现象可以演示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的关系。
3.4演示“次声波”和“超声波”
从“0”到“10m”顺次切换低频信号发生器的频率档位,可以发现人耳并不是所有频率的声音都能听到。借助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引出“超声波”和“次声波”的概念。以上介绍的演示实验,现象新奇、直观,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能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概念,希望能为教师们的实际教学提供些许参考。
最热设计性实验方案(模板18篇)篇八
材料:纸杯2个、牙签1支、蜡烛1支、胶带1卷、绳子1根、剪刀1把。
操作:
1、取一纸杯,在杯身对称处各剪开一个方形大口,在杯底固定上蜡烛,作为灯的底座。
2、另一个纸杯则在杯身约等距离位置剪出三四个长方形的扇叶,在杯底中央处穿上绳子,并用牙签棒固定,作为灯的上座。
3、将两个纸杯上下对口用胶带贴好固定。
4、点上蜡烛,拉起绳子,看看有什么现象产生。
讲解:
1、蜡烛燃烧的时候,火焰尖端多呈朝上的方向。
2、空气受热会上升,然后沿着上方纸杯的扇叶口流动,因而造成旋转的现象。
创造:
你能让蜡烛纸杯灯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吗?
注意:注意蜡烛燃烧时的安全!
最热设计性实验方案(模板18篇)篇九
材料:纸杯2个、牙签1支、蜡烛1支、胶带1卷、绳子1根、剪刀1把。
操作:
1、取一纸杯,在杯身对称处各剪开一个方形大口,在杯底固定上蜡烛,作为灯的底座。
2、另一个纸杯则在杯身约等距离位置剪出三四个长方形的扇叶,在杯底中央处穿上绳子,并用牙签棒固定,作为灯的上座。
3、将两个纸杯上下对口用胶带贴好固定。
4、点上蜡烛,拉起绳子,看看有什么现象产生。
讲解:
1、蜡烛燃烧的时候,火焰尖端多呈朝上的方向。
2、空气受热会上升,然后沿着上方纸杯的扇叶口流动,因而造成旋转的现象。
创造:
你能让蜡烛纸杯灯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吗?
注意:注意蜡烛燃烧时的安全!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八篇。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八篇。
《夜晚的实验》说课稿范文。
最热设计性实验方案(模板18篇)篇十
一、问题的提出:
20xx年,国家有关部门通过对全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情况的.全面调查后,认为:“学生的肺活量、体能等身体素质持续下降,超重和肥胖学生的比例迅速增加,城市男生已达24%,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其中中小学生为62%;由于缺少足够的体育运动,中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日益下降,超过了50%中学生体质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这直接影响到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影响到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随着“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启动,各个学校切实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使“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健康一生活辈子”的口号深入人心,掀起了体育锻炼热潮。学校将体育活动作为贯穿教学和管理的主线,大力开发体育课程资源,加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但在现阶段,大多数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及指导力量等条件还不完善,不能满足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要求,严重的影响着学生锻炼的兴趣,不利于“阳光体育”的开展。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从制度上保证在校学生每天要有不少于1小时的课外活动时间,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就显得尤为关键。本研究试图对“体育场地设施对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的影响”进行实地考察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
二、理论依据:
近年来,我国中学生体质健康问题严重,部分体质测试指标逐年下滑。自20xx年开始,我国进行了4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结果显示,最近20年,我国青少年学生各方面素质自20xx年呈持续下降状态,其中包括学生的肺活量、速度、力量、耐力等,不仅青少年身体机能、素质和运动能力呈下降趋势,肥胖率也比5年前增长了一倍;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并伴有随年龄增加检出率上升以及向“低龄化”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从20xx年开始,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在全国各类学校中深入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即阳光体育运动)。
造成学生体质健康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教育的角度看,虽然一直强调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还是在执着地流行;从学校方面看,重智育、轻视体育的倾向还未能很好的扭转;从体育自身来看,大家仍然特别重视竞技体育,而对群众体育相对放松;从社会角度来看,伴随现代进程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体能下降的现象普遍存在。本文就以淄博市中学的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现状及阳光体育开展情况展开调查,从学校实地和体育教师、学生两方面充分全面的展开调查,分析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存在的影响因素,并给予相应的研究对策,使更多学生参加到体育锻炼中去。
三、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和人工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包。
括期刊、专著、学位论文等,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总结及分析体育设施与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研究现状的内容。同时收集国内外有关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法规文件、书籍,这些宝贵的资料都为本文提供理论和方法学依据。
2、问卷调查法据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与目的,阅读了大量有关社会调查及科研方法等方面的书籍,并经过专家咨询和反复修改后,精心设计了学生问卷。在每所学校发放学生问卷100份。
3、实地调研法对随机抽取的六所学校,分别是张店二中、新城中学、沣水中学、湖田中学、傅家中学、唐坊镇中学进行了实地调查,统计了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学生的体育锻炼方式,学校给予学生锻炼的时间,学生的兴趣爱好等,了解学校的实际情况[6]。
4、逻辑分析法运用归纳、演绎、综合等各种逻辑分析法,对所收集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与论证,总结出调查结果,并提出相关对策。
四、主要研究内容。
(1)调查淄博市中学的体育设施、器材、场地的实际情况。
(2)了解学校安排学生锻炼的时间及学校场地对学生开放的情况。
(3)调查学生的参与锻炼方式,兴趣爱好。
(4)分析所得数据,提出解决的可行方法和措施。
五、研究阶段安排。
1前期工作。
(1)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确定研究方向及研究方法。
(2)撰写开题报告。
2、中期工作。
(1)采集反映山东省淄博市中学学校场地、设施、器材的实际情况。
(2)调查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方式,兴趣爱好。
3、后期工作。
(1)整理并分析资料。
(2)撰写论文,形成初稿。
(3)修改论文,形成成稿。
最热设计性实验方案(模板18篇)篇十一
比较性实验:普通班与实验班的比较。
等组实验:普通班与实验班的比较。
1、实验自变量。
x=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使用。
2、实验因变量。
y1=获取信息的本事。
y2=合作学习的本事。
y3=对信息评价的本事。
y4=反省认知的本事。
y5=自我评价的本事。
3、干扰变量及其控制。
干扰变量:
(1)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和技术水平的不一样。
(2)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任务的设计、使用的合理性与正确性。
(3)学生与他本事的变化发展对这五种本事的影响。
干扰变量的控制:
(1)为了确保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是由于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使用的作用而不是其它因素的作用,本实验研究过程中采用等组比较实验。
(2)为避免由于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的设计不合理而对实验效果产生影响,在进行实验前应由教学设计专家、学科带头教师和学生对设计的任务的合理性进行论证,布尔什确保任务的合理性。
(3)为降低其它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先对学生的确基本学习本事、信息素养和计算机技术水平等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对其它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所产生的效果作预测分析,最终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时加以研究并予以排除。
(1)任务驱动教学法对学生获取信息的本事的提高有显著的作用。
(2)任务驱动教学法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本事的提高有显著的作用。
(3)任务驱动教学法对对信息评价的本事的提高有显著的作用。
(4)任务驱动教学法对反省认知的本事的提高有显著的作用。
(5)任务驱动教学法对自我评价的本事的提高有显著的作用。
2、实验对象。
在附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选取高二(3)、(4)班和第二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选取高二(2)、(5)班为实验对象;附中高二(3)班和第二中学高二(2)为实验组,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附中高二(4)班和第二中学高二(5)班为控制班,教学中不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实验实施前对学生本事进行前测,确认两班同学在这三个方面的本事相当,视为等组。
控制1=附中高二(4)班部分学生和二中高二(5)班。
实验1=附中高二(3)班部分学生和二中高二(2)班。
(注:研究到前测时可能两个学校的两个班不必须全部能够分为两个等组,故从两学校的两班中分别选取部分同学构成两个等组。为不影响实验的正常、顺利进行,对不纳入实验的同学也实施同样的实验手段,但不纳入数据的统计分析中)。
本实验研究采用等组比较前测后测实验研究。
(1)利用里克特量表对预期的实验对象进行前测,并分别从两个自然班中选取部分学生组成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组和控制组。
(2)利用调查问卷对实验对象进行学习风格、本事结构等因素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已具备的本事状况,为以后的效果分析扫清障碍。
(3)在两个学校的两个实验班的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教学资料和任务驱动基本架构是由研究者和学科教师根据研究和教学的需要共同确定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行为观察记录表、反思日志表、调查问卷、里克特量表等工具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
(4)在研究进行两个月左右时对学生这三种本事的发展进行构成性检验,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措施,进行补救。
(5)学期结束时,对学生这三种本事的发展进行终结性检验,验证实验假设是否成立,如成立,用实验数据证明,如不成立,说明原因。
最热设计性实验方案(模板18篇)篇十二
1.学会本课4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理清记叙顺序,把握故事梗概。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任何有意义的发现都源于对生活的细心观察,认真实验。
一、激情入境,引入文本。
1.播放运用超声波来为飞机、轮船导航,超声波治病,超声波勘探的几组cai课件,让学生体会超声波的广泛用途。
(超声波这个词语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通过课件的介绍,一方面让他们了解超声波的知识,另一方面也为学习课文设下悬念。)。
2.你们知道超声波是怎样被发现的`吗?它缘于一位科学家的夜间实验。
3.出示课题:《夜晚的实验》。
二、扣题生疑,走近文本。
1.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此课题信息储藏量大,学生可能会提很多问题。如:谁做实验?为什么在夜晚做实验?怎样做实验?实验的结论是什么?它与超声波有何联系?等等。教师要及时梳理问题。)。
2.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我们要善于从这里发现问题,再带着这些问题读书,才是有目的的读,才会提高读的效率。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吧!
(学贵有疑。引导学生由课题生发开去,进行质疑问难,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一开始就处于愤悱的状态,激发了读书的欲望,也培养了自读能力。)。
三、扫除障碍,走进文本。
1.自由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检查认读,读准后再写写。
3.轮读课文,检查自读。
4.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刚才提的问题。
5.交流:你读懂了哪些问题?把你在文中找到的依据读一读。
(通过交流,让学生解决谁做实验做了什么实验为何在夜间实验等几个浅显的问题。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四、读中探疑。深入文本。
1.还有几个问题没有解决,再读读课文,找找答案吧。
(1)快速浏览课文,将写斯帕拉捷实验过程的几段标出来。
(2)默读26自然段,填写表格。
怎样试验。
第一次。
蒙住眼睛。
仍能自由飞行。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3)比较4次实验,讨论:斯帕拉捷为何对第一次实验的结果感到如此惊讶。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斯帕拉捷先蒙住蝙蝠的眼睛。是因为在我们的思维定势里总是认为眼睛是用来看清东西,辨别方向的,只有细心观察,多动脑分析,勤于实验,才能发现真正的秘密。这个问题是开放性的,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2.蝙蝠的耳朵又怎么能穿透'夜空,听'到没有声音的物体呢?让我们读读第78自然段,细细探明究竟。
指名读第8自然段,用手电筒配合一面镜子帮助学生理解蝙蝠如何用超声波探路的。
3.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终于被揭开了,人们也因此发现了超声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感受超声波的巨大作用。齐读第9自然段。
4.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何启发?
五、设疑生疑,感悟文本。
(再次让学生潜心会文,理解隐藏在语言文字背后的无限意蕴。真正领悟文本的精髓,整合三维目标。)。
2.默读全文,说不定你会找到更多的疑问,在你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又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文本。)。
六、自选作业,拓展文本。
1.将自己的疑问列出来,准备下节课与同学讨论交流解决。
2.查阅并收集有关发现或实验的小故事,准备下节课与同学们交流。
3.你在生活中有没有有趣的实验或发现?写出来与大家交流交流。
最热设计性实验方案(模板18篇)篇十三
1998年,美国副总统戈尔首次以美国政府的名义提出数字地球的概念,测绘科学在原有的基础上,密切集成了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等多种现代高新技术,从而得以迅猛发展。
它已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以获取地理坐标为目的的测量工程,而是成为一项重要的与地理相关的信息产业。
测绘行业的服务范围和对象在不断扩大,已经从单纯的测绘基本地形图扩大到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与空间数据有关的各个领域,包括农业、林业、水利、军事、城市规划、环境、交通、土地利用等等。
美国劳工部在nature上发表文章,将测绘技术、纳米技术、生物技术并称为21世纪最具发展前途的三大技术,是劳动力需求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这一点已经从日益流行的地球空间查询系统“google earth”上得到证实。
现在,通过“google earth”上的高分辨率卫星图像,加上功能强大的信息管理功能,可以很方便地查找到任何一个地面建筑,小到楼梯口,甚至马路上的窨井盖。
强大的微软公司也不惜代价开发了类似的基于测绘信息的虚拟地球系统“virtual earth”,以求在这一极大的潜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可以预计,未来的几年中,真实世界中的整个空间将会大量地出现在虚拟的计算机世界中,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最基础的空间测绘数据和地理信息技术。
我国也同世界先进国家一样,充分认识到基础空间测绘技术的重要性,在863计划中,特别在近年增加了“对地观测与导航领域,成为863计划的十大领域之一。
由于我国耕地的稀缺性和重要性,为了保住18亿亩耕地的底线,国家在两年之内要完成第二次全国土地详查,并在以后进行常规性土地变更调查;此外,由于我国的城市化建设还处于开始阶段,公路、铁路、各种输电、输油管路等大量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持续增长;这一切都离不开大量的测绘人才。
因此,许多高校或职业技术学院或者增设了测绘专业,或者在相关专业中增设了测绘相关的课程,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测绘人才需求。
江苏省“两个率先”的全面建设,淮海经济区的迅猛发展和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的快速推进都需要大批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极富创新精神的测绘专门人才和相关专业人才。
徐州师范大学作为苏北地区的省属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将会在社会经济的诸多方面承担自己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责任,对苏北地区乃至整个淮海经济区的经济发展,尤其是科学技术文化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测绘学科是一个以应用为基础的工程学科,基础测绘数据的采集离不开大量的野外测量或室内计算机处理;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的结合,是现代测绘服务于社会的重要形式。
无论是在基础测绘数据采集,还是在地理信息服务的过程中,都需要大量的测绘仪器操作或计算机应用软件使用。
这些特性决定了测绘专业人才必须要具有强大的实践能力和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
作为拥有江苏省“测绘工程”特色专业的徐州师范大学测绘学院,在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过程中,将会进一步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从而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
因此,徐州师范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实质意义,首先在于巨大的测绘专业人才需求;其次在于这些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
(一)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江苏省“两个率先”的建设、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的推进和淮海经济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愈演愈烈。
企业间的竞争,是技术的竞争,是产品质量的竞争,是创造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通过对淮海经济区周边企业的调查,企业正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迫切需要既具有较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又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技术人才,对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复合型、研究型、开拓型和创新型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
“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作为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面向多学科、多课程,涉及我校的测绘类所有专业和部分理工科专业,在夯实学生基础,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为服务“两个率先”和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并促进淮海经济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二)测绘科学快速发展的需要
目前,国内外测绘科学的发展突飞猛进,其发展的特点为:测绘数据采集和处理的方法正在逐渐现代化、自动化、智能化和数字化。
测绘数据管理方法正在逐渐科学化、标准化、规格化。
测绘数据传播与应用正在逐步网络化、多样化、社会化。
国内外测绘技术体系向综合化(或集成化)方向发展的明显标志为:常规工程测量技术在向自动化、智能化、一体化方向迅速发展;卫星空间技术向集成化、实时化、动态化方向发展;以“3s”(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rs:遥感)为核心的地理信息技术向一体化集成化发展。
因此,在应用层面上,测绘专业人才需要综合掌握多种新型测绘仪器设备和应用软件系统;在理论层面上,测绘专业人才需要利用先进的设备和系统,创造出新的数据处理方法。
因此,无论应用还是理论层面,测绘专业人才都需要充分的实践能力,建设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实验中心正是满足测绘科技进步的要求。
(三)提高学生的测绘工程实践能力的需要
徐州师范大学是徐州市高校联合体的发起者,在徐州乃至苏北地区的省属高校中,处于引领地位。
徐州师范大学测绘学院多年来坚持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方针,通过承担地方政府或企业的测绘工程任务保证学生有大量的实际工程经验。
随着经济的发展,徐州市及周边地区的城市建设与规划、交通、环境、矿山对测绘及地理信息技术服务的要求日益增加。
徐州师范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能够在实验环境、实验仪器设备、实验内容、实验教材、实验指导等诸多方面得到大大提高,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徐州师范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实验中心一直是学校创建示范中心重点建设单位,在硬件条件、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实验室管理等方面已具有较好的基础,且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在此基础上建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通过示范中心建设,将从根本上改变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观念,并落实实验教学在我校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中的地位,形成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统筹协调的理念和氛围,并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指导思想贯彻到实验教学工作中去。
其中包括实验教学体系、内容和方法改革,实验室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的改革;包括构建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一体、课内与课外教学为一体的、多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科学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整合分散建设、分散管理的实验室和实验教学资源,建设面向多学科、多专业的实验教学中心,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1. 建设目标
在新的历史时期,实验教学中心将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深化实验教学体系、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深入贯彻国家和教育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实施实验教学创新与质量工程计划。
为适应新世纪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结合江苏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标准及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实验中心将由过去的稳步发展变为积极发展,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成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平台。
始终贯穿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以培养创新人才为核心,把中心建设成基于网络化管理,实验教学体系合理、开放共享、特色鲜明、达到省内领先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的一流水平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 建设思路
(1)以我校测绘科学与技术重点学科为依托,使专业建设、学科建设与实验室建设相协调。
继续坚持以“高品质、国际化、创新型”作为现代测绘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为本,完善以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为核心,以大测绘的视野,在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实验设备和实验技术等方面紧密跟踪学科发展前沿,不断提高和完善。
(5)完善内部管理体系的改革工作。
经过多年的建设,中心基本上达到“统一管理、统筹规划、资源共享、有效利用”的运行机制。
管理是否跟上实验教学改革的发展,是一个关键问题,所以必须下大力量解决。
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管理人员对实验教学的认识和责任心,自觉地或有创造性地完成本职工作,并设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建立更完善的监督机制和考核办法。
(2)以师资队伍的建设为核心,加强人才建设力度,采取引进、进修培养、兼职等措施提高实验教学队伍的水平,建设一支教学思想先进、知识和年龄结构合理的实验教学队伍。
(3)深化实验教学改革,进一步完善“分阶段培养、多层次提升、全方位实训”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培养的现代实验教学体系,继续探索实验室弹性开放改革思路,加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探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与研究的路径,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团队合作精神。
突出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能力、工程能力和实验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达到“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培养目标。
(5)加强实验教学教学资源、信息平台、网络建设;完善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挖掘人员和资源潜力,使实验室开放内容和开放领域不断扩大。
为学生、教师和社会提供更优质服务。
力争在2年时间内,实现以下目标,即:一流的实验教师队伍、一流的实验教学内容、一流的实验教学方法、一流的实验教学条件、一流的实验教学管理。
主要建设内容:
实验教学中心将按照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要求,在实验教学理念、实验管理模式、实验教学体系和师资队伍的培养上不断进行探索和改革。
1. 建立激励机制,增强学术氛围
自筹资金设立教学研究基金,支持教师从事教学研究。
开展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级教学立项。
鼓励教工进行教学研究,并提供经费支持1000元/项,2009~2011年共立项20项。
召开年度教学研讨会,探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
全额资助教工发表学术论文,支持教工参加研讨会、调研、培训、进修等学术活动。
2. 建立“三过关”制度
建立教学人员“三过关”制度,加强“三师型”(教师、工程师、技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进行技能培训,增强教师动手能力;进行教学培训,提高工程师授课水平;进行理论培训,强化技师理论水平。
3. 建立高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
继续遵循“引进与培养并重,竞争与激励兼顾”的教师队伍建设原则,构建和谐的用人环境,加强有工程意识、工程背景、工程综合能力、工程教育方法的高素质、高水平的实验教学队伍建设。
积极支持教师开展实验教学改革,鼓励教师将科学前沿动态、最新科研成果和所承担的科研项目融入到实验教学当中,不断开发新型实验项目。
坚持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并重,高水平的教师在从事理论教学的同时,从事实验教学及改革工作。
加强实验教学教师的对外交流与培训,不断改善学历结构,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使实验教学团队的整体素质更上一层楼。
4. 注重师德培养,强化教风建设
制定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教职工行为规范、优秀教师评选等制度;实施多项加强教风建设的措施:聘请国家或省级名师作师德报告,每学期召开学生座谈会,评价师德师风,召开年度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教学改革研讨会,组织教学观摩,完善教职工年终考核机制。
5. 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将建成开放实验室
供“徐州高校教学联合体”理工科专业学生实验(可以同时容纳300人)。
实验方式有现场实验、仿真实验、异地联网实验。
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进一步加大实验室、实验仪器设备的开放力度,使更多的本科生有条件参与创新设计实验,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校级、省部级、国家级“测绘仪器操作大赛”、“测绘软件设计大赛”等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创造精神,为优秀、拔尖人才脱颖而出提供新的机制。
6. 完善实验教材建设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重新编写实验教材,确保实验教材内容能够反映出测绘前沿学科的新知识、新内容。
在原有实验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测绘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实践的需要适时更新实验项目和实验教学内容,淘汰过时的项目和内容,将当前最新的技术和方法纳入进实验教学中来。
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
加大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程开发力度。
树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把创新能力培养作为实验教学体系和内容改革的核心。
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相关学科知识的横向渗透和交叉,注重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个性要求的协调发展等,注重传授知识到注重创新能力培养、循序渐进的课程体系。
争取每年撰写多篇优秀实验教学改革论文,获得更多的高水平创新实验教学成果。
7. 进一步改善实验教学条件和环境
加大投资力度,不断更新实验设备,改善实验条件,完善实验教学网络,充实教学资源,扩大教学覆盖面,优化实验项目,开发新型的实验仪器和软件系统。
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和实验资源的共享性,为满足实验教学和其他院校相关专业地需求,提供品质优良的丰富资源。
9.建设与局域网连接的可视化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实验、实习中的应用,并开展远程教学试验。
研制工程训练资源库,拟在该资源库的基础上进行计算机仿真技术拓宽,建设一个开放的工程训练教学实验网站、仿真实习基地,可对全省各高校开放,实现省内各高校的资源共享。
实验中心摒弃传统的管理模式,采用现代信息化管理。
包括网上预约实验;进入实验中心各实验室的注册准入管理;试验台及仪器的示教使用、操作示范等;设备使用情况的监控等;学生实验指导等均采用网络化方式以减少实验室管理人员。
8. 开展“科技创新设计”活动
充分利用中心的设备和技术优势进行创新设计和制造,将有创意的设计转变为现实。
并经常开展创新设计与制造的竞赛活动。
开放实验室,使学生有机会利用课余时间在实验室中自主设计、自编程序、自行数据处理,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能力。
为此,建立创新设计陈列室、建立科技竞赛作品陈列室、建立创新设计制作工作室、举办科技作品创新竞赛。
9. 为高层次教学和科研服务
中心除了为本科生服务外,还为硕士研究生开出高层次的实验课;另外,还可对江苏省相关企事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和联合科研,成为我省科技创新的平台。
将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水平的、综合的、系统教学实验中心,为不同层次的理工科学生开出各种不同的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10. 不断扩大辐射示范作用,在省内外产生更加广泛的影响
继续与校内外的有关实验中心(室)开展合作,分层次、分行业的开展研讨会和培训班,推广先进的实验教学模式、理念以及先进的管理理念,提供先进的实验设备,交流实验教学改革经验,以及实验教学课件和远程网络实验系统的建设,起到实验教学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大学和著名测绘仪器公司开展的合作与共建的力度,为省内的其他行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等,使中心在省内外产生更加广泛的影响。
资金来源和年度资金安排(包括年度投资计划、子项目投资计划等):
约350万元。
资金来源为省专项建设资金200万元、学校配套及自筹资金150万元。
2. 资金总体安排
建设资金的安排原则为:80%用于购置设备,20%用于实验室环境改造、人员培训、实验教材建设、实验课件制作和实验教学文件制定等。
(1)设备购置:总资金约310万元。
2009年下半年开始执行,投资50万元,主要用于购置基本型实验仪器、设备。
解决实验配套数不足的仪器设备,更新部分报废、报损仪器等。
添置用于实验室管理与开发的中高档计算机1-2台、增加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
2010年投资150万元,主要用于购置提高型实验仪器设备,增添部分用于研究性实验仪器,加强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和环境改造,开发实验教材和实验教学课件等。
2011年投资110万元,主要用于购置研究创新型和大型高精度实验教学与科研仪器设备,完成省级实验教学中心要求配套的设备条件。
(2)软件建设:总资金20万元。
2009年下半年开始执行,投资5万元,主要用于中心网站建设、图书资料、人员培训、应用软件添置、实验教材规划、立项、建设和市场调研等支出。
2010年投资10万元,主要用于学术交流、实验教学改革课题研究和更新所需技术资料、实验教材建设、实验教学课件的开发与制作等。
2011年投资5万元,继续实施实验教学改革课题研究,更新所需技术资料,实验教学课件的开发制作,完善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完成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要求的各项建设。
(3)实验室环境改造:总资金20万元。
2009年下半年开始执行,投资5万元,主要用于实验室改造和基础设施的添置。
2010年投资10万元,主要用于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环境维修和部分基础设施的改善,配备相关的仪器保护设施。
2011年投资5万元,用于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型仪器设备的安装,大学仪器设备保护所需要的环境条件改善。
最热设计性实验方案(模板18篇)篇十四
低频信号发生器(ee1641c型),便携式电脑小音箱,仿真蝴蝶(冰箱贴),bnc转双鳄鱼夹线。
2、演示方法。
2.1演示声音具有“音调”这一特性。
将仿真蝴蝶用胶水粘在音箱的纸盆上,用bnc转双鳄鱼夹线将低频信号发生器与音箱相连。经过低频信号发生器的“频率选择”按钮,使信号源的频率在“10”、“100”、“1k”三个档位之间进行切换。这时,音箱既能够发出低沉的声音也能够发出尖锐的甚至是刺耳的声音,音调变化十分显著。由此,学生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声音可高可低,具有“音调”这样的特性。注意事项:实际上,在调节信号源频率时,声音的响度也会发生变化。为了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音调的变化上,能够适当地提高音箱的音量,因为当声强大于85db时,耳朵对各个频率声音的灵敏度基本上相等。
2.2演示“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将低频信号发生器的频率档位选择在“10”,转动“频率微调”旋钮,对信号源频率进行连续调节,能够观察到:蝴蝶振动速度发生变化的同时,声音的音调也发生了变化。蝴蝶振动加快,音调变高;振动变慢,音调变低。这样的实验现象强化了学生的直观感受,为学生作出合理猜想和进一步的实验检验奠定了基础,也有利于学生“频率”概念的建立。注意事项:必须要在“低频”档对信号进行“连续”调节。声音控制在低频是为了人眼能够观察到振动,对信号频率进行连续调节能够使音调以及振动速度的变化更易察觉。
3、演示用途拓展。
此套装置除了能够很好地演示“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外,还能够演示其他一些声现象,并且效果也相当不错。
3.1演示“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音箱发出声音的同时,蝴蝶也在振动,音箱不发声,蝴蝶振动停止。借助于这一现象,学生能够猜想到:声音可能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2演示“声音是一种波”
将点燃的蜡烛放在音箱前,在频率较低的情景下,能够清楚地看到烛焰周期性的来回晃动,借助于此实验现象,教师能够引出“声波”的概念。
3.3演示“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在小音箱的喇叭口置一透明容器,将橡皮泥捏成的小球放在音箱的纸盆上,调节音箱的音量,能够控制小球的弹跳高度。小球的重量较轻,在不一样响度的声音下,小球振动幅度的变化较为明显,这一现象能够演示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的关系。
3.4演示“次声波”和“超声波”
从“0”到“10m”顺次切换低频信号发生器的频率档位,能够发现人耳并不是所有频率的声音都能听到。借助这一现象,教师能够引出“超声波”和“次声波”的概念。以上介绍的演示实验,现象新奇、直观,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能帮忙学生理解所学的概念,期望能为教师们的实际教学供给些许参考。
最热设计性实验方案(模板18篇)篇十五
在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中发现,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是化学实验的重点资料,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是经久不衰的热点,重点考查考生综合分析、推理和想象的本事以及知识的迁移本事。
研究近几年来的高考,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方面的要求不外乎下头几个方面:实验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设计物质制备实验;设计物质性质实验;探究性实验,这也是命题的重点。
考查的重点在于对化学实验中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实验原理的掌握、过程与设计本事。实验细节和中间环节,命题的趋势由设计实验向评价实验优化实验方向转变,而一个完美的实验必须保证实验原理、操作程序和方法正确,也就是实验方案的科学性。用药及操作要注意安全,注意环境保护等问题,也就是实验方案的安全性,更要满足中学现有的实验条件,也就是实验方案的可行性,还要使装置简单、步骤少、药品用量少、时间短,即实验方案的简约性。
高考中运用已有的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去设计实验方案,是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本事和对知识迁移本事的很好的考查,并能实现对实验题多方位多层面多角度的考核。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化学实验设计题的解答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也就是审题要细,这是一切学习解题的关键步骤,明确命题的实验目的要求,新命题中往往是没有直接系统实践过的,必须弄清题目有哪些新信息,从信息加工角度分析解答时,还要能够敏捷地从题目中获取信息,分析评价信息选择调用已储存的相关知识,经过类比,迁移分析从而明确实验目的。
经过对新信息的加工及知识的迁移明确指定的设计要求,从设计的要求选定实验方法,这是从宏观上对实验的要求,因为实验方法主要受制于实验原理,并受实验条件的制约,再就是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设计,装置和操作属于实验方案细节的设计,其重点在考查实验技能。这就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积累扎实的实验知识、经验。
了解以上实验要求后,根据实验目的中设计的装置和操作选择适宜的.仪器和药品,注意反应物和生成物状态以及能否腐蚀仪器,反应是否需要加热及温度是否可控制等。
实验步骤的设计,力求合理、最简,但细节不能忽略,通常要研究以下细节:(1)气体参与反应的装置气密性的检验;(2)加热操作先后顺序的选择;(3)有没有必要设计冷凝回流装置;(4)冷却装置的选择;(5)实验中有加热操作的要防止倒吸,如气体易溶于水的要防倒吸;(6)还有一些改善装置作用的分析;(7)拆卸装置时的顺序要注意科学性和安全性。
近几年高考化学实验命题中有关实验现象的考查,有的是直接考实验现象,也有的由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还能够将有关实验现象与实验方法及正确的结论等联系起来,实验结果的分析,通常是分析实验关键、细节和误差等等,而实验结果的处理能够直接报告数据,也能够是找出相关关系得出公式或者绘制必须的曲线等等。
学生在复习这部分知识时要注意训练发散思维以增强实验设计本事,提高信息迁移水平。近年来实验题中新增加的情景试题不断出现,这类题的特点是将基础的实验操作设计置于新的情景中,这个新情境往往是现行课本没有的新反应或新装置或者是能使中学生理解的新科技知识、简化的改善装置等,目的是综合学生原有的知识和本事来进行仪器组装现象的描述、数据分析,要研究安全和预防等。由于这样命题区分度好,能确实将一些基础扎实、思维敏捷、心理素质强的考生的本事考查出来,所以,新情境实验试题将是今后实验试题命题的方向。基于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我们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本事,以应对新情境实验试题的考核。
最热设计性实验方案(模板18篇)篇十六
比较性实验:普通班与实验班的比较。
等组实验:普通班与实验班的比较。
1、实验自变量。
x=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使用。
2、实验因变量。
y1=获取信息的本事。
y2=合作学习的本事。
y3=对信息评价的本事。
y4=反省认知的本事。
y5=自我评价的本事。
3、干扰变量及其控制。
干扰变量:
(1)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和技术水平的不一样。
(2)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任务的设计、使用的合理性与正确性。
(3)学生与他本事的变化发展对这五种本事的影响。
干扰变量的控制:
(1)为了确保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是由于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使用的作用而不是其它因素的作用,本实验研究过程中采用等组比较实验。
(2)为避免由于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的.设计不合理而对实验效果产生影响,在进行实验前应由教学设计专家、学科带头教师和学生对设计的任务的合理性进行论证,布尔什确保任务的合理性。
(3)为降低其它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先对学生的确基本学习本事、信息素养和计算机技术水平等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对其它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所产生的效果作预测分析,最终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时加以研究并予以排除。
(1)任务驱动教学法对学生获取信息的本事的提高有显著的作用。
(2)任务驱动教学法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本事的提高有显著的作用。
(3)任务驱动教学法对对信息评价的本事的提高有显著的作用。
(4)任务驱动教学法对反省认知的本事的提高有显著的作用。
(5)任务驱动教学法对自我评价的本事的提高有显著的作用。
在附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选取高二(3)、(4)班和第二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选取高二(2)、(5)班为实验对象;附中高二(3)班和第二中学高二(2)为实验组,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附中高二(4)班和第二中学高二(5)班为控制班,教学中不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实验实施前对学生本事进行前测,确认两班同学在这三个方面的本事相当,视为等组。
控制1=附中高二(4)班部分学生和二中高二(5)班。
实验1=附中高二(3)班部分学生和二中高二(2)班。
(注:研究到前测时可能两个学校的两个班不必须全部能够分为两个等组,故从两学校的两班中分别选取部分同学构成两个等组。为不影响实验的正常、顺利进行,对不纳入实验的同学也实施同样的实验手段,但不纳入数据的统计分析中)。
本实验研究采用等组比较前测后测实验研究。
(1)利用里克特量表对预期的实验对象进行前测,并分别从两个自然班中选取部分学生组成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组和控制组。
(2)利用调查问卷对实验对象进行学习风格、本事结构等因素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已具备的本事状况,为以后的效果分析扫清障碍。
(3)在两个学校的两个实验班的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教学资料和任务驱动基本架构是由研究者和学科教师根据研究和教学的需要共同确定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行为观察记录表、反思日志表、调查问卷、里克特量表等工具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
(4)在研究进行两个月左右时对学生这三种本事的发展进行构成性检验,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措施,进行补救。
(5)学期结束时,对学生这三种本事的发展进行终结性检验,验证实验假设是否成立,如成立,用实验数据证明,如不成立,说明原因。
最热设计性实验方案(模板18篇)篇十七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耍、痒、丫、泪、壳、篮、娃”7个字。
2.能看懂图意,学习围绕“我”、“浪花”进行观察,理解句子意思。
3.图文对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4.在理解句子的过程中激发情感,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5.通过理解词句,结合画面促进想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6.引导学生感悟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
重点。
学会本课“浪、玩、笑、都、跑、唱、次、给、贝”等9个字,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学习围绕重点仔细观察图画的方法,理解句子,体会句子包含的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引言揭题。
1.同学们见过大海吗?有没有在松软的沙滩上玩耍过?(出示挂图)。
2.今天我们跟着画上的小女孩一块到海边去看看金色的沙滩、美丽的浪花。
二、指导看图。
1.一边听着轻音乐,一边观察图。
2.先看图上的小女孩坐在什么地方?从她的脸上可以看出什么?她为什么这么高兴?(浪花涌上来,撞在她的小脚丫上,她觉得很好玩,所以她张开嘴,眼睛都眯成一条缝了。)。
5.再看看大海、天边。
6.小结:天气晴朗,景色优美。浪花,一会儿与小女孩玩耍,一会儿又为她送来贝壳、小虾,难怪她跟浪花玩得这么开心。
三、初读课文。
图文对照。
1.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根据这幅图画来写的。题目是《浪花》。(板书课题)自由小声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注音读两遍。注意课文中有好些字读轻声。
2.检查下列词语的读音。浪花、迈着、步子、搔痒、一会儿、捧来、装。(个别读,正音。)。
3.教师领读课文或听这篇课文的录音。
4.再自由小声读课文。在每个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四、学词学句。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自学探讨。
读读第二句,看看小女孩高兴的样子,是谁给她带来的欢乐?句子中的“它”指谁?浪花的家在哪儿?它是怎样跑回家的?小组内讨论以上问题。
3.汇报交流。师点拨,指导朗读。齐读这段,注意:“轻轻地”、“悄悄地”要读轻一些,“哗哗哗”要读得响一些。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我”来读。
5.请一位同学读第二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数有几句话?
6.过了多久,浪花又跑来了?它这次是怎样来的?
7.看浪花这次给小女孩带来了什么?请读第二句。这句话中,哪个词讲出浪花怎样给我带来贝壳、小虾?(捧。)学一学“捧”的动作。对照图,是什么样的贝壳、小虾呢?(雪白的、青青的。)贝壳、小虾多不多?你从哪知道的?这么多的贝壳、小虾,小女孩见了高兴极了。我们读了,也和她一样感到欢乐。
最热设计性实验方案(模板18篇)篇十八
低频信号发生器(ee1641c型),便携式电脑小音箱,仿真蝴蝶(冰箱贴),bnc转双鳄鱼夹线。
2.演示方法。
2.1演示声音具有“音调”这一特性。
将仿真蝴蝶用胶水粘在音箱的纸盆上,用bnc转双鳄鱼夹线将低频信号发生器与音箱相连。经过低频信号发生器的“频率选择”按钮,使信号源的频率在“10”、“100”、“1k”三个档位之间进行切换。这时,音箱既能够发出低沉的声音也能够发出尖锐的甚至是刺耳的声音,音调变化十分显著。由此,学生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声音可高可低,具有“音调”这样的特性。注意事项:实际上,在调节信号源频率时,声音的响度也会发生变化。为了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音调的变化上,能够适当地提高音箱的音量,因为当声强大于85db时,耳朵对各个频率声音的灵敏度基本上相等。
2.2演示“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将低频信号发生器的频率档位选择在“10”,转动“频率微调”旋钮,对信号源频率进行连续调节,能够观察到:蝴蝶振动速度发生变化的同时,声音的音调也发生了变化。蝴蝶振动加快,音调变高;振动变慢,音调变低。这样的实验现象强化了学生的直观感受,为学生作出合理猜想和进一步的实验检验奠定了基础,也有利于学生“频率”概念的建立。注意事项:必须要在“低频”档对信号进行“连续”调节。声音控制在低频是为了人眼能够观察到振动,对信号频率进行连续调节能够使音调以及振动速度的变化更易察觉。
3.演示用途拓展。
此套装置除了能够很好地演示“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外,还能够演示其他一些声现象,并且效果也相当不错。
3.1演示“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音箱发出声音的同时,蝴蝶也在振动,音箱不发声,蝴蝶振动停止。借助于这一现象,学生能够猜想到:声音可能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2演示“声音是一种波”
将点燃的蜡烛放在音箱前,在频率较低的情景下,能够清楚地看到烛焰周期性的`来回晃动,借助于此实验现象,教师能够引出“声波”的概念。
3.3演示“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在小音箱的喇叭口置一透明容器,将橡皮泥捏成的小球放在音箱的纸盆上,调节音箱的音量,能够控制小球的弹跳高度。小球的重量较轻,在不一样响度的声音下,小球振动幅度的变化较为明显,这一现象能够演示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的关系。
3.4演示“次声波”和“超声波”
从“0”到“10m”顺次切换低频信号发生器的频率档位,能够发现人耳并不是所有频率的声音都能听到。借助这一现象,教师能够引出“超声波”和“次声波”的概念。以上介绍的演示实验,现象新奇、直观,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能帮忙学生理解所学的概念,期望能为教师们的实际教学供给些许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