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是评价一项生产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以下是一些关于生产安全的注意事项和措施,希望大家引以为戒。
最热企业生产成本控制论文版范文(20篇)篇一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战略目标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围绕企业全面预算而展开的一系列管理活动。预算管理包括预算的编制、预算执行、预算分析、预算调控、预算考评等多个方面。全面预算管理是通过全面预算将企业的战略目标与日常经营管理活动结合起来,综合考虑企业拥有和控制的所有资源,实现企业长远战略目标的管理机制。
预算管理的发展经历了科学管理阶段,二战以后受到行为科学理论和经济学代理理论的影响,90年代以来受战略管理和社会心理学等理论和方法的影响,呈现出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繁荣景象。可以说,预算管理的发展离不开现代企业理论和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并总是以它们为基础的。现代企业理论和企业管理理论中几个主要的分支,如:委托代理理论和战略管理思想等,为预算管理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在此进行简单的阐述。
一、委托代理理论。
传统的委托代理理论源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主要是由coase(1937)、jensenandmeckling(1976)、famaandjensen(1983)等提出的,而后又由众多的经济学家和公司治理专家加以扩充和发展,是一种较为成熟的公司治理问题分析框架。jensenandmeckling(1976)指出,委托代理关系是“一个人或一些人(委托人)委托一个人或者一些人(代理人),根据委托人的利益从事某些活动,并相应地授予代理人某些决策权的契约关系”。在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人和代理人都是最大合理效用的追求者,然而他们各自的利益目标并不一致:委托人(股东)希望获得最大的股东利益,而代理人(经理人)更愿意从事各项可能损害其他股东利益的行为(比如在职消费、过度投资)来达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自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产生以来,公司内部实际上就已经形成了多层的委托代理关系。一层是企业所有者或股东作为委托人,雇用ceo或高级管理层集体作为代理人,为股东的利益管理企业;另一层是企业高级管理层集体作为委托人,雇用部门经理作为代理人,管理企业的分权化经营单位。也就是说,在企业多层代理关系下,每一层管理者既是上一层管理者的代理人,又是其下层员工的委托人。
代理人的存在就是为了按照委托人的经济利益履行受托经济责任,但由于“经济人”的本性和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代理人可能并不总是按照委托人的利益采取行动,从而在代理行为活动中背离委托人的利益目标履行受托经济责任。张维迎认为代理人问题的产生有四个因素:第一,代理人的行动难以观察。委托人只能观察到结果,不能观察到行动,外来要素的干扰使得结果不能准确地测度代理人的努力程度。第二,代理人的偏好或目标与委托人不一样。第三,代理人要承担风险。如果代理人是害怕风险的,让他承担风险责任就需要给予相应的风险补偿,风险越大,索要的补偿就越多。第四,委托代理双方承担责任的能力有差异。在以上四个因素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第二个因素,即代理人与委托人的偏好或目标不一样,这是产生代理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为了防止或限制代理人损害委托人的利益,就需要设计一种制度来激励代理人履行代理经济责任或对代理人偏离委托人目标的行为进行控制。所以传统的委托代理理论的核心,就是委托人(全体股东)如何设计一个最优的治理结构与激励机制,以保证代理人(经营者)按照委托人(全体股东)的利益行事。而预算管理正是这种最优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预算管理是一种通过控制财务和非财务资源来控制企业的管理机制,可以将各层次代理人的目标协调一致,有效地降低各层代理成本,提高企业整体的管理效率,有助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具体来说,一方面,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通过预算目标的层层分解,可以将责任落实到人,从而解决团队成员之间的偷懒问题;另一方面,在预算管理的考评环节,委托人通过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可以将代理人的报酬与其业绩联系起来。因此,企业预算的实施,可以有效解决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二、战略管理理论。
管理科学包括三个层次:管理基础、职能管理和战略管理。其中,战略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最高层次与首要任务,是整个企业管理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企业对未来发展的一种整体谋划。企业战略管理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涉及企业与环境的关系、企业使命的确定、企业目标的建立、基本发展方针和竞争战略的制定等。彼得·德鲁克认为,“企业目标必须从‘我们的企业是什么,它将会是什么和它应该是什么’引导出来,它们不是一种抽象,而是行动的承诺,借以实现企业的使命,它们也是一种用以衡量工作业绩的标准。换句话说,企业的目标就是战略。”按照明茨伯格的管理控制金字塔,将企业目标划分为战略目标(3-)、战术目标(2-3年)和作业目标(年度目标)。这三个层次上的目标设计,是按时间序列以及计划性到操作性递进两个维度进行的。战略目标为公司的发展指明方向,战术目标进一步对最高目标做出解释和说明,作业目标则是具体的行动指南。
战略的重要性对于现代企业来说不言而喻。战略的确定规定了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企业经营目标,成为企业全体员工的奋斗目标,成为激发全体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源泉之一。全面预算与战略之间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预算管理就是一种战略性管理。
首先,企业预算管理的构建必须以企业战略为导向。预算目标实际上是企业的战略目标,没有战略意识的预算不可能有竞争优势。因此,预算管理过程是围绕企业战略的制定、实施、控制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全过程。预算管理具有整体性、长期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征。
其次,预算的战略性还体现在不同类型企业战略重点的差异上。一般而言,企业战略包括地域扩张、多元化经营、合资、产品开发、市场渗透、收缩和清算等。战略的不同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思路与方针的不同。不同企业以及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的战略重点不尽相同,它们的预算管理重点也随之而异。
最后,预算管理的战略性,还体现在它沟通了企业战略与经营理财活动的关系,使企业的战略意图得以贯彻,长短期预算得以衔接。企业战略是企业经营发展的总方针,体现在长期预算中,而短期预算作为一种行动安排,使日常的经营理财活动和企业战略部署得以沟通,形成具有良好循环的预算系统。
由此可见,全面预算管理是以战略管理为基础的,以战略目标为起点,以战略思想为指导,通过一套可运行、可操作的控制系统实现预算目标,最终推动企业总目标的实现。所以,预算管理要以企业战略为导向,同样,企业战略的有效实施也离不开预算管理。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必然为预算管理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促使预算管理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实施预算管理有利于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但是,企业预算管理并不具备自行机制,不是无条件就可以实现的,它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作保证。
1.树立正确的企业管理理念。
树立“以企业战略为基础”的理念,使预算管理成为实现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的基石。没有战略指导的企业预算,会重视短期活动而忽视长期目标,使短期的预算指标与长期的企业发展战略不相适应,这样的预算管理难以取得预期结果。预算管理是对计划的数字化反映,是落实企业发展战略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企业在实施预算管理之前,要认真进行市场调研和企业资源分析,明确长期发展规划,以此为基础编制各期预算,避免预算工作的盲目性。
树立“面向市场”的理念,使预算指标经得起市场的检验。预算的制定要具有客观性,如果忽视对市场的调研和预测,很多预算指标就会与企业外部环境不相容,从而使得整个预算指标体系难以被市场接受。而且预算指标往往缺乏弹性,缺乏对市场的应变能力,进而导致企业的预算工作难以继续推行。可见,整个企业预算体系的基础是对市场情况的预测与分析。同时,为了应对市场的变化,企业制定的预算指标应该具有一定的弹性,为预算工作的顺利开展留有余地,减少预算过大带来的风险。
树立“基于企业价值链分析做预算”的理念,使预算管理成为协调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经济活动和利益冲突的有效手段。价值链是能够创造和交付给顾客有价值产品或劳务的一整套不可或缺的作业和资源。企业在通过商品和劳务向顾客传递价值的过程中需要各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各部门应通力合作,努力为顾客提供更多价值,企业部门间发生的利益冲突必须以顾客利益为最高准绳来协调矛盾和安排活动,这样才能确保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2.企业高层领导的支持。
预算管理涉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没有企业的上下合作和推动,特别是没有企业高层领导的直接参与,预算管理任务不可能完全落实,也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益。这就要求企业高层领导作为一个集体,团队合作,统一认识,共同将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工作来认真对待,同时也要求相关领导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知识,能够对预算方案做出考评和决策。在发生纠纷时能够比较合理妥善地圆满解决问题,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序、稳定、高效地进行。
3.企业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
企业预算涉及企业各级责任单位和个人,而具体承担各项预算的实际执行者是对预算管理的各个具体环节最为熟悉的人。因此,预算的编制、执行、控制,乃至考评体系的建立与执行等,均需要吸收他们参与。企业应当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动员企业全体员工主动参与预算的编制和控制,使得企业全体员工都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预算管理活动中来,真正实现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保证预算管理目标的全面达成。
4.扎实的基础管理工作。
扎实的基础管理工作是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根本。作为预算管理的基本条件,它要求企业建立健全业务操作标准,完善业务管理工作程序与基础;搞好会计基础工作,做好业务发生的原始记录;具有高效而有序的内部会计信息支持系统和传递系统,完善的财务会计信息分析系统和财务预警系统,权威的预算决算与考评系统等等。
5.完善的制度体系和组织结构。
国家要法治,企业也需要完善的规章制度作保障。预算管理要真正落实并发挥效益,首先必须是一种管理制度与规则,其次才是制度和规则的实施与绩效评价。因此,建立和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既是预算管理本身,又是将制度从文字落实到行动的前提。同时,也只有当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深入人心,成为全体员工的潜意识,使他们自觉自愿地遵守执行时,预算管理制度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用,全面提高企业效益。
预算体现了企业的战略管理思想和发展方向,关系着业绩的考核和评价,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因此,企业要建立完善的组织结构,形成专业的预算管理机构,组建专业的预算管理团队,保障预算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最热企业生产成本控制论文版范文(20篇)篇二
在新的时期,企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同时也强调企业强化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基于企业资本论而言,无论是药品的研发创新,还是生产、销售,都是企业资金不同形态下的流通,而对于资金形态的全面预算管理即成本控制。于是,全面预算管理对于企业而言,具有十分显著的内在需求。就当前企业预算管理的内在需求而言,其成本控制的途径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成本项目控制。
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直接人工费、材料费以及制造费用都属于成本项目。企业需要对项目进行全面的控制,进而最大程度的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
(2)直接人工费控制。人工成本控制是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在实际的控制操作中,主要通过提高工人的生产效率,减少工人作业时间来进行。此外,建立完善的职工绩效管理制度,并有效地与人工成本控制相结合,不仅提高了人工成本控制的有效性,而且基于奖励提高了工人的积极性。
(3)制造费用控制。在该环节的控制中,主要基于生产方式的改进,一减少制造费用的支出。所以,对于生产设备的维护、生产技术的优化等,都是制造成本控制中的重要内容,需要全面而有效的狠抓落实。例如,企业作为连续式生产企业,其产品经过许多相互联系的加工步骤最终形成产品。对于这类企业,应依据各类步骤成品的成本项目占全部成本比重的历史资料并经过调整,实现有效的目标成本控制。具体实例:企业a生产的b产品符合连续式生产的特点,需要三个工序之后形成成品。现假定b成品的目标成本为120,000元。如表1所示,是各步骤成本项目并调整后的资料。因此,要求将目标成本分解为各步骤的半成品成本并确定相应步骤的目标成本项目。在进行目标成本分解之后,相应的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知道,各工序的目标成为分别为918000元和108000元。并且,从表2也有效的反映出各工序下,各成本项目的目标成本构成情况。这样一来,有助于成本项目的分析及控制,契合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的需求。
(二)建立控制流程长效机制。
建立完善的控制流程长效机制,是企业成本控制的内在需求,也是确保成本控制效果的重要基础。长效机制的建立,是基于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考虑。多元化的市场环境下,需要企业建立控制流程的长效机制,夯实企业发展的基础。从实际情况而言,新时期企业成本控制流程长效机制的建立,关键在于以下两点:1.采用责任机制。在建立责任机制之前,需要对成本分部门进行有效的逆向分解。于是,对于逆向分解好的成本控制工作,再进行合理的工作分派,进而有效的形成责任中心。无论是对于部门,还是对于企业个人,都需要进行成本监管。此外,基于企业责任机制,进一步完善相应的奖励机制,不仅从本质上优化企业内部控制,而且增加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实现预算指标分解与全面预算的有机结合。2.建立任务小组制度。为确保责任制度的有效执行,需建立任务小组制度,对成本控制进行有效监督。任务小组的建立旨在进一步强化与各部门及个人的联系,负责小范围的成员监督,进而实现主动状态下的成本控制。建立任务小组制度,提高了对个人的监督管理,是规范各方行为的重要基础。
(三)成本控制中的质量控制。
在企业的成本控制中,注重质量控制既是企业确保质量的必然需求,也是成本控制的重要内容。成本控制的有效性不仅仅在于成本降低多少,而且在于通过生产方式、技术等的改进,提高生产效率、保证生产质量,最大程度的减少企业生产中的浪费。此外,对于现代企业而言,成本控制的关键点也在于进一步建立系统化的成本控制体系,实现成本控制的科学化。对此,在成本控制的措施中,尤其是在生产工艺、原材料质量以及产品质量检查等环节,应在一定程度上注重资金的倾斜。这是因为,在原材料采购、生产工艺等环节实行严格的成本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原材料质量的保障,而且容易造成相关人员偷工减料等行为的.发生,这反而不利于企业的战略性发展。所以,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为确保企业长期经济效益的获取,在原材料采购等环节进行资金配置的适当倾斜是必需的,也是企业在成本控制中实现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
(四)建立完善的考核管理理念。
企业实现低成本、高利润,是全面预算的目的,这就强调战略目标导向性的重要性,对于各环节的预算实现全面而有效的监督管理。所以,在实际的管理中,应强化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并基于数字化管理,落实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与此同时,在管理的过程中,要科学合理的运用考核机制,在确保人力资源有效管理的基础之上,实现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最大效率化。此外,对于企业的奖惩机制而言,其立足点在于考核机制的有效性。所以,企业在落实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的过程中,奖惩机制、考核机制起到重要的作用。其中,预算管理要强调职、责、权的落实,尤其是与利益结合下的有效管理。
二、结束语。
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于企业而言,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是相辅相成的。在实际的操作管理中,实现企业财务的有效管控,是两者有机结合的最有效力。从上述我们可知,新时期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成本控制途径主要有四:一是成本项目控制;二是建立建立控制流程长效机制;三是成本控制中的质量控制;四是建立完善的考核管理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从本质上提高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成本控制,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最热企业生产成本控制论文版范文(20篇)篇三
全面预算管理有助于通过对生产成本的准确预算,实现生产成本的降低,合理控制人工费用和生产材料费用,最终实现制药企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口碑和信誉。
制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根据标准作业程序,对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进行推行,使财务管理人员参与到生产监督和检查的过程中,将生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相结合,提高生产的规范化水平。制药企业为实现控制生产成本的目标,在制定预算目标时,应该综合考虑以下四方面内容。第一,预算目标应该与制药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对制药企业未来发展进行合理规划,整合企业内部资源。第二,针对企业各部门的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管理,提高部门间的协作能力。第三,预算目标在制定时,应该秉持以市场为导向的理念,根据市场变化和市场信息,提高预算目标的稳定性、安全性、灵活性,及时对预算目标进行调整。第四,企业应该通过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进全面预算管理水平的提高,及时对数据进行搜集、分析和反馈,深入发掘隐藏在数据背后的信息,提高企业成本控制水平,促进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升。
制药企业生产成本控制主要包括控制直接支出成本和控制间接支出成本两个方面,企业应该在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基础上,避免在生产、销售等环节产生的浪费,对企业各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1.控制直接支出成本。
直接支出成本是指制药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为产品生产而导致的费用支出,一般来说,直接支出成本包括直接材料费用、人工费用、直接机物料和直接能源等。
制药企业应该根据国家对药品质量的相关规定,合理控制直接材料费用,在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成品率和物料清单对预算目标进行制定,结合药品质量规范,在生产的各个环节中,执行预算规划,在满足产品百分之百合格率的基础上,使成品率不断提升,最终实现对材料费用控制的管理目标。
企业人工费用主要受到以下两个因素的影响。第一,对生产的各项程序进行合理安排,确定生产工时。第二,制定适宜的单位工时工资。制药企业应该根据动作分析法,确定制药企业岗位定额工时,结合成品率,计算出准确的工资工时,按照员工岗位重要性的不同、岗位对企业效益的影响程度不同,计算小时工资。在对员工的工资进行支付时,应该能够满足产量和生产工时的转换要求,秉持按劳分配和各司其职的要求,通过不断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员工生产效率不断提升,进而降低人工成本。此外,还应该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分化控制,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支撑性作用。
企业应该在生产成本中对直接机物料和直接能源进行单独核算,在确定预算目标时,应该对工艺变化、产品消耗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财务部对生产过程进行跟踪,结合生产的实际情况及时修订预算,使每一位生产员工都具备完善的预算管理理念。
2.控制间接支出成本。
间接支出成本也成为制造成本,是指制药企业在直接成本外产生的各项费用,包括为管理生产和组织生产而导致的各项费用,如管理者工资、办公费、差旅费、维修费和折旧费等。企业可以通过固定预算法等方式,预算间接支出的数额,具体来说,应该对工程部领用维修物资,制造部采购固定资产和质量部化试领用等工作进行重点监控。
3.建设完善的成本控制机制。
为了对预算效果进行控制,提高成本控制执行水平,制药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机制,包括小组责任机制、结果追踪机制和奖惩机制等。
制药企业为了实现成本控制的目标,应该建立成本控制工作小组,小组成员应该包括财务部、工程部、质量部和生产部,小组负责根据预算目标,制定完善的成本控制方案,对预算的指标进行层层分解,监督员工对方案的落实情况,在根源上保障预算实施的有效性,提高执行力。此外,应该由财务部门出面,定期邀请生产人员、质量部、工程部、班组长召开以成本分析作为主体的会议,分析在成本控制方案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问题进行跟踪、评价,并制定绩效考核方案,结合员工考核结果,对员工进行奖惩,对执行过程中,预算产生的偏差及时发现、尽早解决。同时,企业应该对数据结果进行追踪、控制,一旦发现数据异常,应该追踪可能导致数据异常的因素,并在寻找到异常现象后,提出改善的建议和意见,避免在今后的生产工作中再次出现同样的问题。为了提高追溯的工作效率和工作准确性,应该对生产记录进行认真填报,提高生产流程的规范性,通过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对员工的行为进行约束,保证制药企业成本能够不断降低。企业应该在不同的预算环节,实施有针对性的奖惩方案,最大限度的使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提升,使财务管理人员参与到制药企业的生产和管理之中,改善工艺技术水平,激发员工自觉提高生产效率和学习先进生产知识的意愿。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制药企业应该通过预算管理制度,降低生产成本,对内部控制管理进行优化,满足企业生产和发展的需求,促进企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最热企业生产成本控制论文版范文(20篇)篇四
摘要: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仍无法满足“互联网+”时代对全面预算管理提出的要求。基于这样的研究背景,本文将对当前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全面预算管理创新的方法。
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主要包括编制、执行和评价的流程工作,本文也将从这3个方面分别说明当前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1预算编制存在的问题。
预算编制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企业管理工作的第一起点和重要部分。但传统的全面预算管理方法存在工作量大、工作周期长、工作难度较大的问题,因此需要各个部门的人协调配合才能有效完成,这样才能确保为全面预算管理搜集更多有效的信息和数据,但传统的运算周期并没有固定的工作周期,而是根据企业规模的大小来决定,因此,如果采用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必然会加大全面预算管理的难度。
1.2预算执行存在的问题。
预算执行是预算编制之后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对预算编制的内容进行具体实践,在预算执行,通常会面临各种复杂的环境,甚至出现与预算编制不统一的不符合的情况,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环境下,企业的营销方法、产品价格和技术能力等都会随之不断变化,传统的预算执行方法却无法准确预测这些方面发生的变化,因此,很有可能导致发展的过程中脱离市场经济的轨道,进而影响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
1.3预算评价存在的问题。
预算评价是整个预算环节的最后部分,预算评价过程中曾出现“预算松弛”的相关问题,预算松弛主要是指预算工作人员对企业收益过低估计,而对成本估计过高。这主要是由企业按照员工工作业绩等于报酬的制度影响造成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预算评价的准确性。
2“互联网+”时代对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和影响。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解决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提供给了更多的便利,而其对于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有效实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的信息共享。“互联网+”时代下,市场和企业面临的数据信息量大量增加,数据传输的速度和内容不断增多,数据之间能够实现高效及时的交换和分享,这种特征为提高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的预算编制效率奠定了技术基础。在此基础上,企业的预算周期会大大减少,预算编制效率和水平会得到极大程度的提高。其次,能够及时对预算执行工作进行调整,在“互联网+”背景下,通过对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给预算执行的动态进行有效监控,并做出实时调整,使预算执行与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相一致,以此提高预算执行的科学性和现代化水平。最后,有效降低预算松弛现象出现的概率,在“互联网+”的发展环境下,企业能够实现对预算编辑和预算执行的有效实时监控,因此能从源头上降低预算松弛现象发生的概率,从而保证了企业全面预算工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最热企业生产成本控制论文版范文(20篇)篇五
摘要:预算管理控制的关键不是简单地降低成本、削减费用,而是通过预算管理,在开源的同时,控制费用总额,通过精细化管理降低隐性成本,优化流程,合理配置资源,从而有效地全面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关键词:预算管理及控制目标流程有效反馈及分析。
在中国市场上,跨国制药公司的合资企业产品和进口药品占据大约45%的市场份额;中国数千家制药企业只能在令人窒息的有限市场中过度竞争,导致营销成本上升,药品利润微薄;未来5年内,中国企业的赢利空间还将被压缩,大部分国内制药企业将会退出市场。生存下来的企业面临着国家对gmp管理越来越规范、收购及兼并更频繁、加速研发新药等一系列战略目标的情况。为了企业安全、经济地实现目标,制药企业不得不加强全面预算的管理与控制。
企业预算管理与控制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及进行绩效的评价。预算管理将通过把实际数据与横向、纵向以及预算目标数据比较,以便找出战略目标与实际的差异,然后对形成差异的动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案,为公司战略的实施提供客观有效的数据支持。
预算管理控制的关键不是简单地降低成本、削减费用,而是通过强制的预算管理,在开源的同时,控制费用总额,通过精细化管理降低隐性成本,优化流程,合理配置资源,从而有效地全面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贯穿这一预算理念,制定对企业最合适的预算流程,统一预算工具,是全面预算管理与控制的最基础。
一个健全的企业预算制度实际上是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的体现。良好、有效的预算管理必须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为条件,以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为前提。因此,企业还要不断营造、优化有利于预算管理与控制的环境。
制药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投料量、检验、供应商、客户必须严格根据gmp管理规范执行,所以首先要集合财务、营销、生产、采购、技术、信息、质检等相关部门一同制定行之有效的预算流程。
企业的战略目标是预算管理的导向,企业实施预算管理是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服务的,因此,预算的编制必须以企业的战略目标为基础。
制药企业无论是以收购及兼并新企业、加强新药研发、外部融资等的哪一种方式作为未来的战略目标,都要以这一目标实现来确认更具体的年度指标,如报酬率、销售收入、利润、成本、新产品开发等指标。这些目标同时要分解为各分公司、部门的目标,一直到底层的目标。要求一切经济活动都围绕企业目标的实现而开展,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落实经营策略,强化管理、控制和约束。
根据杜邦分析法的净资产收益率,可以将利润、周转、结构三要素层层分解到各相关部门。如与利润相关的收入、成本、费用等指标,其相关的销售部、生产部、物流部、人力资源部等部门;与周转相关的收入与资产占用的比例指标,其相关的销售部、生产部、物流部、项目部、技术部等部门;结构是总资产与负债、权益的杠杆关系指标,其相关的生产部、物流部、股东等。通过对预算指标的归口管理、纵横分解,把任务以预算指标的形式传递到系统中各个管理层、最基础的操作单元甚至每一个员工,以实现全面预算的全员、全过程管理。使预算管理从立项、审批、调整和执行以及监督检查的各个环节都增强准确性、严肃性和科学性。
预算目标分解到各相关部门后,最先预测的部门是销售部门,接着为生产预算、采购预算、投资预算、融资预算、费用预算、现金预算、人力预算、项目预算。
虽然市场不断变化,不可控的因素较多,但销售部门可以根据未来的宏观经济形势、制药企业发展动态、国家医保政策、医疗体制改革、客户与竞争对手的情况等,预测来年的销售数量;生产部门根据销售数量来定生产数量;采购部门根据gmp要求的生产工艺来计算材料的需求。根据公司的战略目标及产能是否满足销售需求的原因,制定来年的投资计划后,测算外部资金需求量。每个部门根据完成公司目标制定行动计划,预算实施行动计划产生的相应费用人力。
预算开始执行之后,必须以预算为标准进行严格控制,支出性项目性须严格控制在预算内,收入项目必须完成预算,现金流动必须满足企业日常和长期发展的需要。
建立信息反馈流程,预算执行信息的及时反馈,有利于及时反映预算执行的差异,企业需要在预算实际执行中不断收集、分析信息,根据反馈信息作出相应的决策,从而保证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实时的调节和控制,保证预算目标的完成。强化预算监督。预算的执行与监督是紧密联系的,有力的监督是有效执行的重要保证。预算的执行不可能完全根据预算的轨迹一成不变运行,要及时进行差异分析,通过比较实际执行结果与预算目标,确定差异额及差异原因。如差异重大,企业管理层应审慎调查,并判定其发生原因,以便采取适当的矫正措施。
五、结束语。
制药企业产品品种类繁多,生产工序复杂,质量监控要求高,新药研发周期长且投资大,医药分销管理难度大等等。这一切,造成了制药企业预算管理与控制的难度。故要建立“全面覆盖、全程跟踪、全员参与”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以企业一把手作为第一责任人,层层建立预算管理委员会,制订完整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作出考核规定,以最终实现目标。
参考文献:
最热企业生产成本控制论文版范文(20篇)篇六
古人云“:预则立,不预则废”,正是对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的形象描述。《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的基本规范》明确要求企业内部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企业国有资本与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企业对年度内的资本营运与各项财务活动应当实行财务预算管理制度,4月财政部专门出台了《关于企业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这些突出反映了预算管理工作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地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我国加入wto,各种经济性质的企业都要直面愈来愈激烈的市场竞争,借鉴自然界最基本的‘适者生存’法则,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生存、发展,必须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全面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企业实现公司治理、股东价值最大化、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要管理手段。
1.构建行之有效的组织结构和预算管理制度。
(1)预算管理首先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组织体系,确保预算的科学制定、严格控制、公正评价、合理奖惩。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包含了企业各个职能部门及每个工作岗位,是全面整合企业各项资源的管理制度。一般要设置公司预算委员会,由总经理领导,负责预算的制定、控制、变更、评价与奖惩,成员由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以确保预算的严格执行;财务部门负责日常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协调、汇总及信息反馈工作;各职能部门负责本部门预算的具体编制和执行;(2)全面预算管理要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制度设计要以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为前提,只有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能动性,各部门通力合作,才能使预算制度发挥尽可能的效能。有制度并不一定有效,明确的权责利,高效的作业和组织,才能实现预算管理目标。一般而言,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由预算编制、执行、协调、评价和考核奖惩几个部分组成。
以现金流量为核心投资大、周期长是房地产开发的突出特征,市场风险和融资债务风险是企业风险控制的关键。土地购置、规划设计、工程进度、质量控制、售价制定是影响市场风险的主要因素,这也是构成项目预算的主要成分。目前国内房地产企业普遍存在资本金不足的问题,开发资金进行大量银行融资,房地产企业正常的资产负债率在70%左右,甚至更高,特别是新土地供应政策的出台,一个中等房地产项目的投资需要几亿元,一旦市场风险导致项目经营失败,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沉淀大量资金,而往往是积压房产无人问津,导致恶性循环,后果则是直接导致企业财务困难,危及企业的正常资金运转,资金成本加速积累,企业再融资、再投资能力迅速下降,最终会导致企业经营失败。可见,充裕的现金流是影响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的关键因素,是企业实现经营战略目标的必要保障,必然成为房地产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问题。
3.房地产开发企业项目预算的流程。
房地产开发企业项目预算几乎涵盖了企业经营业务的主要流程,包括项目考察、项目可行性研究、土地购置、规划设计、工程建设、房屋销售和售后服务。
3.1项目考察:土地资源是房地产开发的源泉,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寻找投资项目,土地储备和土地开发计划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具有战略意义,要保障企业经营持续稳定地增长,就需要保持一定的土地储备、土地开发和房屋销售规模,形成良性循环。
项目考察就要在企业实施战略计划的指导下进行,主要考察指标包括项目地点、项目规模、市场规模和市场环境。而且项目考察要同企业同期的财务预算和筹资预算相协调,否则,盲目进行项目考察,不仅费时费力,更重要的是阻碍了企业全面预算的实施。这项工作非常重要,同时也很艰巨。
3.2项目可行性研究:符合条件的项目就要实施可行性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土地购置成本、工程建设成本、开发计划和销售预测。实质上,项目可行性研究基本上包含了项目预算的全部内容,只有做深入、详细、准确的可行性研究,才可以保证项目开发成功。一般情况下,工程建设成本和开发计划都是可确定和可控的,关键在于对未来销售市场、销售定价、销售时间和预期利润的估计,最终确定土地购置成本范围,作出投资决定。
3.3土地购置、规划设计、工程建设、销售计划和售后服务:在项目可行性研究基础之上,筹集资金进行土地购置。土地购置根据企业战略计划可以作为土地储备,或者立刻着手进行项目开发,无论怎样,都要对新购置土地制定完整的项目投资预算,由预算委员会负责制定,并具体落实到各个相关职能部门。重点在于制定工程进度计划、开发成本费用预算、销售计划,特别是工程进度计划,时间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而言非常宝贵,延误进度,不仅增加资金占用成本,更有可能失去市场机会,影响销售计划,影响企业正常的资金运转。工程进度计划一般都要分解到周计划,成本费用预算要严格控制在预算之内,重大变动需提请预算委员会审议,否则会影响最终预期利润的实现。项目投资预算的日常监控、协调和分析由财务部门执行,及时将执行情况汇报预算委员会。由于房地产项目的不可复制性和重复开发,对于项目预算要严格执行。
4.财务预算。
财务部门是一个企业的信息中心,在全面预算管理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财务预算是对一定时期内企业资金取得和投放、各项收入和支出、企业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等资金运作作出具体安。全面预算管理应当服从企业战略计划,因而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财务预算就应当围绕企业的战略要求和发展规划,以项目预算和资本预算为基础,以经营利润为目标,以现金流为核心进行编制,并主要以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财务报表形式体现。财务部门具体负责组织财务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等具体工作,财务预算是对企业全面预算的综合平衡,需要各职能部门的通力合作。财务部门是企业的信息处理中心,重点是通过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和监控其他预算的执行情况及时向预算委员会反馈信息,提交预警报告。
5.筹资预算。
目前,银行融资是房地产开发企业重要的资金来源。筹资预算一般由财务部门负责编制、执行等具体工作。筹资预算一般包括筹资风险、筹资方式、筹资规模、筹资期限、筹资结构、筹资成本和债务偿还计划。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筹资预算主要以项目预算为基础,以企业的现金流为保障,在此基础上,企业财务杠杆经营才能发挥最大效能,否则必然导致企业财务危机,甚至导致企业经营失败。筹资预算需要对筹资规模、结构和债务偿还计划作出科学估计,充分考虑财务风险控制。筹资预算要同企业发展战略计划相协调,但要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不能单纯服从企业的产业扩张。科学合理的筹资安排是企业经营发展变化的有效保障。
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内容,是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配合的战略保障体系。每一个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形成适合本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真正达到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整合企业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最后,我们要特别强调的是,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和制度建设仅是基础工作,关键是制度的执行,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权责利的统一,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的统一。
参考文献:
[1]任书芳,高树岭,张行贵.当前房地产企业财务现状及管理建议[j].时代,(04).
[2]王伟,赵占.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与对策[j].价值工程,2006(08).
(作者单位:厦门经济特区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最热企业生产成本控制论文版范文(20篇)篇七
现阶段,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对于制药企业的发展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制药企业想要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以及提高产品的质量以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在这样的前提下,随着制药企业的规模日益扩大,如何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的目标是值得管理者深思的一个重要问题。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在这方面具有独特而又鲜明的优势和作用。总体而言,制药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大意义:第一,促进制药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现阶段,随着国外制药企业涌入我国市场,势必会对我国的制药企业带来很大的冲击。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有助于企业明确自身的发展目标以及发展方向,有效避免扩张的盲目性,同时,对于市场风险可以起到一定的防范作用;第二,有效的提升制药企业的管理水平。全面预算管理本质上是一项系统的、科学的、庞大的以及复杂的管理方式,它对于制药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实施科学合理的管理。企业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其管理水平可以得到相应的提升。
二、全面预算管理在制药企业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首先,制药企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质。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尚未出台相关的全面预算管理规章制度或者政策文件以规范制药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同时,对于内部控制起指导性作用的文件也较为空洞。在这种情形下,导致制药企业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其制定的相关措施和制度严重缺乏可操作性和针对性。同时,相关的审计部门以及工商管理部门等对于制药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工作缺乏一定的重视程度,从而导致其未能够充分的履行监督职责,相关监督政策落实不够到位。其次,在制药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预算组织管理体系被认为是基础和前提。但是,从目前制药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制药企业普遍存在着预算组织管理体系缺乏完善性和科学性。例如,企业内部缺少专门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或者执行机构,这就导致企业在编制相关预算标准或者执行某项具体活动的过程中严重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无法达到企业资源优化配置的根本目标。最后,制药企业内部无论是管理层或者普通员工,普遍存在着对于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认识不够充分的现象,从而造成缺乏足够的重视程度。大部分员工片面的认为全面预算管理仅仅只是一项简单的财务管理工作而已,并不会对企业的生存以及未来发展带来影响。因此,这就造成企业员工在实际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配合程度远远不够,将会对制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顺利开展带来严重的阻碍。
首先,在制药企业内部普遍存在着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的状况,导致相关联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默契度,从而导致所编制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缺乏全面性,准确度也有待提高。同时,由于尚未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从而导致所制定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制度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这将会对企业的生存以及发展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其次,大部分制药企业在制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制度的过程中,尚未结合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以及企业的特色等,尚未随着企业所处发展的阶段对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进行及时的修订,导致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仅仅是一纸空文,与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相背离,未能够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和优势。最后,所制定的管理制度缺乏相应的考核制度,未能够根据员工的实际表现情况给予科学合理的考核,使得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缺乏完善性。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制药企业尚未建立完善的、有效的全面预算管理监督机制。由于缺乏专门的预算管理监督机构及人员,导致对企业内部的财务信息、采购以及药材使用等环节未能够进行有效的监督,从而导致制药企业内部普遍存在着资源浪费、资源利用率低下等问题。同时,全面预算管理的工作实施缺乏透明度和公开度。
首先,为了保障制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国家应该专门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以规范制药企业这类特殊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同时,财政管理部门以及工商管理部门应该根据相关的文件精神出台指导制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从而对制药企业全面预算的实施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引,帮助制药企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审计部门等应该加大对制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监督力度,充分履行自身的`监督职责。其次,对于制药企业而言,应该完善其预算管理组织体系,保证预算管理决策机构和执行结构的相对独立性,做到分工明确,明确各自的职责;最后,对于制药企业的员工而言,无论是管理层或者基层员工,均应该加大对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应该及时学习国家出台的、有关全面预算的相关政策性文件,强化自身的思想意识。作为领导人,在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统领和组织作用。作为普通员工,应该提高自身参与全面预算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参与度和配合度,以全面增强制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建设基础。
首先,制药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应该加强沟通和联系,保持合作的协调性,为全面预算编制基础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提供最根本的保障,从而增强制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操作性和专业性。其次,企业所制定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应该以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自身的特点为根本前提,充分考虑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目标,从而采取科学合理的编制程序和方法进行编制,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目标与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融合。第三,针对全面预算管理执行过程中的问题,要进行仔细的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和完善,可以设置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以有效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同时,企业应该编制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从而加强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人员的考核,充分的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激励作用。
制药企业内部应该设置专门的全面预算管理监督机构,并且指定专门的人员负责监督管理工作,提高预算管理审计工作的独立性。通过构建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等形式和内容丰富多变的监督方式以强化全面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同时,保证全面预算监督机制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制药企业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不足之处,这将会对制药企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紧密结合制药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改善全面预算管理机制等方式促进制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水平,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最根本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索朗德吉.生物工程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相关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12).
[2]刘涛.全面预算管理在煤矿集团企业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23).
[3]周运湘.论全面预算管理在中小制造企业的应用[j].时代金融,(12).
最热企业生产成本控制论文版范文(20篇)篇八
(二)管理体系化有待提升——流程性和规范性较差。
全面预算管理中的“全面”从技术管理角度来讲主要强调要实现预算管理的体系化,即实现管理的流程化和规范化。在实务中,船舶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往往不成体系,要么是不重视预算分析,要么是不重视预算的考核与激励。一些企业虽然有着完整的预算管理体系,但是在各个环节的执行上却欠缺一定的规范性。预算编制基础数据的缺失、预算编制本身的不合理、预算执行的随意性以及预算监督控制措施的流于形式等现象都是由于执行不规范而造成的,导致全面预算管理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船舶企业运营成本依旧居高不下。
(三)管理信息化平台有待健全——信息化软件以及办公环境信息。
化均需进一步健全航运业务本身的复杂性以及船舶企业整体管理的综合性都决定了企业预算管理的实现需要建立在全面的、及时的、准确的数据之上。目前,多数船舶企业并没有引入专业化的预算管理信息化软件,在前期的数据收集以及中期管理过程中对执行情况的分析等多靠人工进行整理,无法及时发现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在具体的办公过程中,各部门、各业务小组之间并没有形成信息传递的平台,不便于日常预算管理中各部门预算分析、预算总结工作的开展。
(一)转变管理理念,注重基层员工在全面预算管理中的作用。
基层员工是船舶企业各项业务活动以及管理活动的具体执行者,他们对于预算管理指标的合理性、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等有着最为直接的体会。因此,管理层必须转变管理理念,注重基层员工的意见,更好的完善财务预算部门的管理工作。以青岛远洋大亚物流集团为例,在开展预算编制前期,该企业充分调动基层员工的积极性,通过建设电子邮箱、意见簿、匿名信箱等渠道来为基层员工提供发表意见的平台,使其能够充分说明对于预算编制、预算指标以及预算考核等管理方面的.意见。此外,船舶企业还需要在企业内部针对性的进行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宣传与培训,使基层员工明白全面预算管理对于员工自身发展以及企业抵御内忧外患的重要性。只有在此基础上,员工才能真正发挥其主人翁意识,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献计献策。
体系化的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实现船舶企业各项运营业务的全覆盖,也可以将全面预算管理付诸实施。首先,船舶企业应当重视全面预算管理的整个流程,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考核、激励与控制以及预算分析等程序纳入到企业的每项业务中。以某民营船舶企业为例,该企业将各项业务作为横坐标,将全面预算管理的各个流程作为纵坐标,在整个图表构架当中体现出整个预算管理的全过程。对于每项业务的具体分支,则由各部门负责人按照上述方式进行整理和汇总。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更为直观的提取管理过程中所需要的信息,而且可以无遗漏的将企业业务纳入到全面预算管理中。其次,船舶企业应当建立规范化的全面预算管理。一方面要将预算管理的各个流程予以章程式的规范化,另一方面要通过严格的考核来加强每个环节执行的规范化(如基础数据的收集、预算编制方法的科学选择、预算执行的严格监督、预算考核与激励措施的规范化实施等)。
(三)引入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软件,构建信息化办公平台。
以航运业务为例,从最初的提出订舱申请书到装船,再到最终的货物运达目的地,其间经历的每一环节都涉及到预算管理,产生一系列的预算数据,只有通过专业化的预算管理软件,才能及时、高效的实现这些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实务中,一些大型船舶企业通过引入erp系统来实现信息化的管理,也有一些中小型企业通过改编相关财务软件来开发预算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此外,船舶企业也要注意对日常预算信息的收集与传递,能够构建局域网的,则通过局域网来实现预算管理的交流;不能够构建局域网的则可以通过各种聊天工具、电子信箱等实现数据的及时传递与在线分析。
三、结束语。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船舶企业需要不断完善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及时转变管理理念,从流程化、规范化的角度构建体系化的管理模式,并以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为开展工作的重要保障,降本增效,实现企业的稳步前进。
最热企业生产成本控制论文版范文(20篇)篇九
摘要:在制药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预算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预算管理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经济效益,实现制药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加强制药企业的预算管控。本文针对制药企业预算管理,首先概述了预算管理相关概念以及在制药企业内部实施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并深入分析了预算管理原则要求以及在制药企业内部实施中的常见问题,最后就加强制药企业预算管理进行了详细论述。
在企业内部预算管理方面,主要是采取全面预算管理的模式。具体来讲,也就是以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作为核心目标,将预算方案涵盖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流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是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企业预算期间各种各样的经营、投资以及财务活动等开展的预测计划,并对预算具体执行过程进行全程有效控制,对企业的预算结果进行必要的调整、分析以及考核评价等,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实施,进一步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活动,促进企业经营绩效的提升。
1、预算管理主要内容。
1.1企业的业务预算。
企业的业务预算主要是对预算期间内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具体详细的安排,业务预算是企业全面预算编制的起点工作,业务预算内容主要包括了企业的生产活动预算、销售预算、营业收入预算、生产制造费用预算、产品成本预算、采购成本预算、营业成本预算以及期间费用预算等几项预算内容。
1.2企业的资本预算。
企业的资本预算主要是在预算期间内开展的各类资本性的投资活动的预算,在内容上主要包括了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预算、债券投资预算以及权益性资本投资预算,在资本预算管理方面,一般要求企业的资本预算必须与企业的资金预算实现匹配。
1.3企业的资金预算。
资金预算主要是企业预算期间内与现金流量相关的各项预算,在资金预算内容上主要是与企业的业务、资本和预算关联的各项日常资金收支以及筹资预算等,资金预算管理的关键是确保实现预算期内的资金收支平衡。
1.4企业的财务预算。
财务预算则主要是企业预算期间内汇总的各项关系企业的现金收支、经营成果以及财务状况的预算,重点是通过预计现金流量表、预计利润表以及预计资产负债表等形式进行反映。
2.1全面预算管理是确保制药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
现阶段,随着医疗行业市场的不断发展变化,制药企业的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增加,作为制药企业扩大发展规模、实现效益全面提升,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风险。在这种形势下,对于制药企业来说更有必要改进强化制药企业内部的.全面预算管理,尤其是按照企业既定的战略发展目标,层层进行细化分解,进而以全面预算管理目标作为依据,在制药企业内部建立具有预算、控制、协调以及评估等在内的管理体系,这可以有效提高制药企业的内部管理效率,对于制药企业的战略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2.2全面预算管理是促进制药企业管理工作提升的关键。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涉及到制药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以及各个岗位。在企业内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能够紧紧围绕制药企业的资金收支两部分内容,依靠预算的规划和约束作用,对企业内部的各类资源尤其是财务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合理的调整分配,同时通过预算的责任落实与考核,激励制药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严格按照预算规定强化内部管理,进而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2.3全面预算管理可以有效提升制药企业的财务风险应对能力。
与一般企业有着很大的不同,制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长期投资项目,除了必要的生产设备、原材料以及固定资产投资之外,同时制药企业还需要在产品研发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由于这些长期投资具有投资总量规模相对较大、投资回收时间相对较长以及投资风险较大等一系列的特点,因而制药企业在经营发展的各个阶段同样面临着较为严重的财务风险问题。在这种形势下,在制药企业内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可以综合考虑制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收益和风险,进而以企业的经济效益为重点,以制药企业的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对制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各个阶段的现金流进行控制,进而优化企业资金流向,降低制药企业的生产经营风险。
确保制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开展实施,必须在制药企业内部建立系统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组织机构。但是目前,不少企业在预算管理的组织开展方面存在着较多的薄弱环节。有的制药企业规模虽然相对较大,但是仍然没有整合力量设立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仅仅是由企业内部的财务部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但是财务部门由于综合性、专门性以及权威性等多方面的限制,因而有时难以牵头落实全面预算管理目标,造成了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的一些目标任务在制药企业没有有效地落实到位。
在企业内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原因就是确保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但现阶段,一些制药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目标的确定上,没有结合企业的战略发展实际进行确定,而且预算目标在制定的过程中也没有动员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共同参与到其中,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目标与企业的经营发展实际脱节的情况,造成了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可操作性差,难以真正执行到位。
预算编制工作是整个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起点,预算编制对于制藥企业预算的有效性有着直接的影响。目前制药企业在全面预算编制方面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企业的全面预算编制内容非常单一且不够细化,在预算编制方法上也相对较为单一,没有针对不同的预算项目选择更加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而且整个预算编制过程中没有与预算落实责任主体进行良好的沟通反馈,以致于预算编制完成后可行性不高。
很多制药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没有对全面预算管理进行完善的责任分解落实,因而难以充分调动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参与到预算管理工作中的积极性。同时,在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开展实施过程中,对于全面预算管理的具体执行缺少必要的跟踪分析,对于预算执行过程中脱离预算目标的现象,没有及时进行预算调整,造成制药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效果不明显,全面预算管理执行存在随意性的问题。
保证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必须结合制药企业的实际情况,在制药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预算绩效考评体系,但这正是不少制药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实施过程中所缺乏的。有的即便在预算管理方面建立了考评体系,但是考评指标主要集中在财务指标方面,非财务指标缺少,造成了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考评机构不够准确,难以准确真实的掌握全面预算实际执行情况,这同样会对全面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产生不利影响。
在制药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是强化医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首要工作和基础环节。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制药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可以由制药企业的董事长负责,企业内部各个部门负责人作为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成员,共同负责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定期分析预算管理活动开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确保全面预算管理工作顺利推进实施。其次,应该进一步明确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对制药企业的全面预算进行全面的分析、计划、管理、督促以及考核,在全面预算管理的具体负责部门方面,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单独成立预算管理责任部门或者是由制药企业的财务部门牵头负责。在全面预算管理职责任务方面,重点是完善全面预算的编制汇总以及上报下达,并开展预算计划实施的执行、跟踪和控制,按照预算执行实际情况进行预算方案的调整,督促各部门严格按照预算责任落实预算计划,同时对预算绩效进行相关的信息收集和考评分析。
增强制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性,还应该注重根据制药企业的实际情况,进一步落实制药企业内部各个层级各个部门在全面预算管理方面的责任,并充实完善全面预算管理的相应制度。具体来说,制药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在内容方面应该重点包括以下几方面:建立完善收入预算责任管理制度,重点是对销售部门完善收入预算管理,确保制药企业销售目标的实现,保证各项销售货款的回收,同时防范坏账问题的发生。建立完善成本预算管理制度,尤其是对于不存在收入、不形成利润的部门等,应该充分通过预算管理制度促进提升资金使用效果。建立完善费用预算管理制度,强化对费用支出的管控,以预算促进提升费用使用效率。建立完善资金预算管理制度,进一步强化资金产生领域和流通领域的预算管理,确保制药企业内部各部门资金占用合理、周转顺畅。建立完善投资预算管理制度,依靠投资预算管理制度,确保投资过程中经营权和决策权的有效履行。
在制药企业的预算管理方面,应该把提高预算编制的精准性科学性水平作为关键内容。预算的编制应以制药企业的预算目标为基础,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和特点,选择适合的预算编制流程,并建立和完善预算编制制度,明确制药企业预算编制的基本依据、编制方法、编制程序,确保预算编制做到全面、系统、完整。
首先,应该根据企业内部治理结构进一步理顺预算的编制流程,一般来说,企业的预算管理委员会应该按照企业的战略发展实际情况,细化明确企业全面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和要求,进而由企业预算管理部门或者是财务部门组织制药企业的生产、经营、销售、管理、采购、仓储等部门编制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草案,然后由制药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部门进行汇总审核以后,上报制药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部门审核调整并经过批准以后,对全面预算方案进行分解落实,明确全面预算管理执行的责任划分。
其次,在企业的预算编制过程中,应该注重选择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对于在预算期内费用支出与业务量关系不大的或者是整体相对稳定的预算项目,比如制药企业的人员工资、职工教育经费、工会费以及差旅费等,可以采用固定预算的编制方法。对于与企业的业务量有着密切联系的预算项目,比如生产制造费用等可以采取弹性预算的编制方法。对于不确定因素相对较多,预算期间不长的预算项目则可以采取滚动预算的编制方法,在一个阶段预算编制完成后补充编制另一个相应阶段的预算。
总之,在预算的编制过程中,应该注重根据不同的预算编制项目,选择最为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
一方面,应该重点提高制药企业全面预算分析水平,准确地掌握全面预算的执行动态。重点是通过预算执行、分析等,对照预算收支任务,对于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差异的情况,准确及时分析原因。一般来说,制药企业全面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差异问题,通常是由外部客观环境因素变化和企业内部自身经营管理等方面因素所导致的,应该根据不同的项目,区别分析对待,明确造成预算差异分析的主要原因。在预算差异分析方法的选择上,按照现阶段制药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较多的是在对比分析、比率分析和趋势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制药企业业务特点和分析指标确定计算公式,采取结构分析、多维分析、平衡分析和数据挖掘分析等方法,从定性和定量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准确地掌握分析制药企业全面预算执行过程情况以及出现的问题和原因。
另一方面,应该注重做好制药企业全面预算的调整。通常来说,为了为确保制药企业预算对于财务管理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强化预算的执行力和约束力,预算在经过主管部门的批准下达后,应尽可能地避免进行调整。对于企业的预算责任主体,在预算执行中由于整个医药行业环境市场出现的变化或者是由于有关的政策发生重大调整,再或者是其他的不可抗力等因素,导致预算编制基础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在经过预算管理部門的研究后可以进行预算调整。对于预算的调整,应该坚持预算调整事项不能偏离制药企业总体的发展战略规划;制药企业的预算调整方案应当在符合制药企业的经济实际情况基础上实现最优化;制药企业的预算调整重点应当放在预算执行中出现的重要、非正常、不符合常规的关键性差异方面。在形成预算调整方案以后,还应当经过层层审批后进行预算的分解落实。
4.5建立预算绩效考评和激励机制。
为了进一步提升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性,还应该进一步健全完善制药企业的全面预算考核体系,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价分析。首先,制药企业应该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全面预算管理考核体系,可以根据制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开展以及内部组织结构等,从财务维度、客户维度、运营维度等几方面选择预算衡量指标体系,既应该包含财务指标也应该包含非财务指标,对全面预算管理推进实施具体情况进行系统全面的信息归集和评价分析,掌握关键指标的具体落实情况。其次,应该健全完善制药企业的全面预算考核评价机制,突出权威性、严肃性与客观性,并与激励措施有机结合,实施科学合理的预算考核评价,提高预算控制的有效性。重点是应该将预算考核作为企业综合考核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企业经营业绩和员工绩效考核范围,与薪酬计划挂钩,并综合运用长期激励和短期奖励,进一步增强预算考评的效力,更好地保障预算目标的实现。
5、结束语。
预算管理对于制药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在制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推进实施过程中,关键应该针对预算组织、编制、执行、分析以及考核等几项关键环节,有针对性地制定管理完善措施,进而促进制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开展,确保预算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7]狄亚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方法改进[j].企业改革与管理,(8):19.
最热企业生产成本控制论文版范文(20篇)篇十
1.提升战略管理能力。通过预算监控可以发现未能预知的机遇利挑战,这些信息通过预算汇报体系反映到决策机构,可以帮助企业动态地调整战略规划,提升企业战略管理的应变能力。
2.有效的监控与考核。预算的编制过程向集团企业和子公司双方提供了设定合理业绩指标的全而信息,同时预算执行结果是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将预算与执行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为经营者提供了有效的监控于段。
3.高效使用企业资源。通过全面预算的编制和平衡,企业可以对有限的资源进行最佳的安排使用,避免资源浪费和低效使用。
4.有效管理经营风险。全面预算可以初步揭示企业下一年度的经营情况,使可能的问题提前暴露。参照预算结果,公司高级管理层可以发现潜在的风险所在,并预先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从而达到规避与化解风险的目的。
5.收入提升及成本节约。全面预算管理和考核、奖惩制度共同作用,可以激励并约束相关主体追求尽量高的收入增长和尽量低的成本费用。
三、全面预算的工作组织。
预算管理委员会是预算管理的最高管理机构;预算执行与控制部门是公司预算管理委员会的执行机构,以处理与预算相关的日常事务。各责任中心是预算管理的实施主体。
全面预算包括特种决策预算、日常业务预算与财务预算。
特种决策预算是指企业不经常发生的、需要根据特定决策临时编制的一次性预算,特种决策预算包括经营决策预算和投资决策预算两种类型。
日常业务预算是指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直接相关的经营企业的各种预算。
财务预算具体包括现金预算、财务费用预算、预计利润表、预计利润分配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等内容。
1.预算的编制。是以预算目标为依据,对预算总目标的分解、具体量化,并下达给预算执行者的过程,是预算管理的起点,是基础性、关键性环节。
1)预算编制宜采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编制方法。
整个过程为:先由高层管理者提出企业总目标和部门目标;各基层单位根据一级管理一级的原则据以制定本单位的预算方案,呈报分部门;分部门再根据各下属单位的预算方案,制定本部门的预算草案,呈报预算委员会;最后,预算委员会审查各分部预算草案,进行沟通和综合平衡,拟订整个组织的预算方案;预算方案再反馈回各部门征求意见。
(2)预算内容要以营业收入、成本费用、现金流量为重点。
营业收入预算是全面预算管理的中枢环节,它上承市场调查与预测,下启企业在整个预算期的经营活动计划。营业收入预算是否得当,关系到整个预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成本费用预算是预算支出的重点,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成本费用是决定企业经济效益高低的关键因素;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的控制也是企业管理的基本功,可以反映出企业管理的水平。
现金流量预算则是企业在预算期内全部经营活动和谐运行的保证,否则整个预算管理将是无米之炊。
最热企业生产成本控制论文版范文(20篇)篇十一
通过借助“互联网+”技术,建立以云计算为基础的企业预算的数据平台,根据预算工作的职能等级可以将数据平台划分为不同的模块,将企业经营和发展过程中产生和积累的数据,全部以分类的形式归纳到大数据平台中,以此提高企业数据资源的可视化程度。这种方式在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的推广和普及有利于提高预算管理工作中的编制和执行效率,在大数据的发展背景下,预算编制的数据收集和整理工作都变得更加简便快捷,同时,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了解和监控当前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进展和效率,并能实现与同期企业管理和预算情况的比较,在此基础上,对其中不合理的部分能够及时提出更改意见,这对于提高企业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互联网+”时代提倡企业管理者与预算管理的工作人员共同参与到企业全面预算的管理工作中,预算管理工作人员要通过信息技术或网络平台不断获取数据并将其输入到企业预算的数据系统中,系统借助云计算的`技术方法对数据进行自动的整理和归纳,最后成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数据参考信息。“互联网+”时代下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方法能够有效克服数据搜集和整理存在的困难。另外,企业全面预算所用大数据信息全部来源于基层,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数据信息的准确度,这种方法的使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企业全面预算的可信性。
3.3加强对全面预算工作人员的考核。
“互联网+”除了可以应用在企业全面预算的编制、执行和评价方面,还可以用于企业对员工的考核上,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和避免预算松弛现象的发生,考核人员可以通过大数据平台调取有关预算的相关信息,通过定期对预算人员工作的考核来判断是否出现预算松弛现象,如果存在,则需要及时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对措施进行解决,这其中包括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处理,以此避免预算松弛现象的重复发生。另外,企业管理者要转变传统的预算管理方式,积极带动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到预算管理工作中,并发挥自身在预算工作环节的监督和审核作用。
4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就必须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全面预算管理是“互联网+”时代下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和效率的主要路径,通过借助互联网+技术建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以此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更好实现,这也是企业完成业绩,达成竞争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麻莉.“互联网+财务”时代的报业财务转型及发展方式[j].经营管理者,(28).
[2]董晓雪.全面预算管理对通信企业提质增效的作用探讨[j].知识经济,2017(12).
[3]吴凡.互联网+时代的全面预算管理[j].财会学习,2017(10).
[4]薛增风.互联网+大数据下制造业全面预算管理对战略目标推进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1).
最热企业生产成本控制论文版范文(20篇)篇十二
(一)建议及对策。
根据上文针对当前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基本现状和工作开展过程当中的核心思想等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可以明确后续工作的改革方向和应当遵循的原则。下文将针对主要的控制对策和建议方向等进行研究,旨在更好的实现事业的创新。
按照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将生产活动、财务核算、资金筹集、人力资源筹划等全部活动纳入预算管理之中。站段各职能部门在预算管理中都承担着一定的责任,如物资部门在物资采购中,应在保证采购质量的前提下,努力降低物资采购成本,在保证生产需要的前提下,努力压缩物资库存数量,减少资金占用。在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之中还应当实现对相关管理指标体系的建设,实现动态化的控制和管理,同时还应当结合部门、设计单位、主管机构等等多个部门的工作,对整个预算进行全面的掌控,保证各个部门之间紧密的配合和协作,并且有效的进行管理,建立起一个高效的运转体系,实现对其中各个机制的有效控制。另外还应当对其中各种方面的不利因素进行全面的控制,同时对预算控制工作的价值和重要性等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建立起健全并且完善的管理体系制度,才能够实现对其中控制因素的管理,旨在以此为基础更好的实现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改革。实现每一个阶段预算编制控制效益的最大化。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直接费及工作开支的准确性。因此,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要真实准确,经得起审查的考验,也是每个预算人员必须十分重视的重要工作内容。
二、强化基础预算工作。
加强预算编制和调整过程中的预算与企业战略目标的一致性。在预算编制及调整的过程中,要以企业发展战略及年度生产经营目标为依据。严格预算管理程序,确保预算指标科学性。明确技术指标和相关经济性的文件,加强对预算的控制和管理。同时还应当结合不同阶段的不同工作需求,建设出相对应的.项目,同时对管理过程当中应当关注的问题以及工作开展的核心思想等进行集中性的分析,严格的按照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规定和初步方案的设计思想,构建出完善的预算成本控制体系制度,以更好的反映当前工作的基本发展趋势。
三、结束语。
总的来讲加强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分析有着重大的意义,正如上文所分析到的,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相当关键,有助于企业的管理者更好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很好的控制其中存在的一系列风险,综上所述,根据对当前现代化的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基本现状和工作开展过程当中应当重点关注的相关内容等进行集中性的分析,旨在以此为基础更好的实现相关事业的整改和创新,更好的促进工作的建设迈向一个崭新的阶段。
最热企业生产成本控制论文版范文(20篇)篇十三
在企业的生产成本控制上,大部分企业对于员工的生产技能培训并不重视。如本企业对于太阳能逆转器的生产职员聘用上,培训期较短,由于生产的需要,造成培训时间不够,另外对员工的生产技能没有进行有效的考核和筛选,由此造成生产人员技能水平参差不齐,造成很多不合理消耗,如次品的数量和生产的效率等。
(二)生产调度安排不顺畅,机器员工作业效率低下。
企业生产成本控制上,还需要对工厂生产效率进行提高。然而,在大部分企业下的工厂在生产调度安排并不顺畅,从而造成员工作业效率低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并不能有效地完成工作量。如本企业生产的逆变器,由于工作量大,操作复杂,因此需要员工掌握熟练的生产技能,在生产调度安排上进行合理化,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生产任务。
企业生产成本控制目标是在企业整个成本控制目标设置的基础上设立的,因此在进行企业生产成本控制目标设立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企业长远发展,还要考虑企业的整个成本控制目标。但是大多数企业在整个成本控制目标上并没有明确的计划,或者缺少长远发展的目标,造成企业生产成本控制目标设立不清晰或者不到位,因此,其生产成本控制比较盲目且难以形成竞争上的优势。
企业生产成本控制是企业生产管理中的重点,它不仅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在组成上也涉及到多个相关部门,因此在企业生产成本控制中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大的关键点:
企业进行生产成本控制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生产成本控制制度。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完善制度:首先是生产成本统计上建立统一的制度。在生产成本统计上要形成规范的统计格式,在企业原材料的采购以及工厂物料的领取细节都要进行记录,并且定期进行账目的汇总。另外还要配备专门的统计人员来进行各个项目的统计和分类,以便会计部门进行数据的分析。其次就是生产成本分析制度。在企业的生产成本统计的基础上,还要形成统一的分析制度,通过对企业生产成本的构成、水平,以及生产的效益等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就是要建立生产成本风险预警制度。生产成本风险预警制度就是通过生产成本控制目标以及生产状况的分析对生产过程中的每个项目进行成本线的设立,当实际生产过程与成本线出现较大的偏差时,可以得到及时的报警,引起管理人员的警觉,从而加强控制。
在生产成本控制的内容上进行生产成本控制也是控制过程中的关键。生产成本控制的内容包括事前成本控制、事中成本控制、产品流转中的成本控制以及事后成本控制。事前成本控制主要包括产品设计和生产工艺设计等产生的成本。如本企业的太阳能逆转器在研发时产生的人工成本和材料采购成本等。事中成本控制则是指产品生产过程中实际用料和辅料成本以及人工和能源消耗成本等。产品流转的成本控制主要包括产品在包装过程和运送过程中的成本。事后成本就是指产品的反馈和过程控制成本,我公司在3年以来,对于太阳能逆转器的产品销售都拥有售后质量保障体系,在质保期内对客户开展售后维护服务,因此在维护费用上也是不小的开支。在这些生产成本控制内容上,企业要注重细微环节的管理和控制,从而实现全面的生产成本控制。
企业在生产成本控制过程中要运用多种成本控制的方法来促进控制的有效性。主要可以采用三种方法。首先是指标分解的控制方法。指标分解方法主要是按照产品生产过程中对产品的组成构件或者产品的生产步骤进行分解,然后对每个构件或步骤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成本进行控制的方法。其次是预算控制法。预算控制法是企业成本控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通过对生产过程进行具体分析,对用料和人工的使用进行评估,从而对成本进行预算编制。在预算的控制上,要责任到人,对于预算情况要进行跟踪。监督和检查。最后就是定额控制的方法,定额控制是对生产过程中不同品种产品的单件消耗额度、工时等制定明确的额度,从而实现生产成本的控制。
总之,企业生产成本控制对于企业是否能够长期发展的问题上有决定性意义,整个企业在生产管理过程中要通过建立健全的企业生产成本控制制度、在生产成本控制的内容上进行细化和规范以及运用指标分解、预算控制以及定额控制等生产成本控制方法来全面实施企业的生产成本控制工作。对于本企业这种民营企业来说,生产的主要产品是逆变器,功能是将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现在供大型太阳能电站项目用,因此企业要根据市场需求,转变生产成本控制机制上,按照市场竞争状况,合理化制定目标,做好准确的预算,从而获得利润的增加。
最热企业生产成本控制论文版范文(20篇)篇十四
企业的管理方式也在不断的创新,随着更多的现代化管理方式应用到企业中,很多的建筑陶瓷企业的生产成本控制工作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但仍不够完善,还有一部分建筑陶瓷企业的成本控制仍存在较大问题。
(二)企业管理者的成本管理意识淡薄。
由于我国的建筑陶瓷企业大多都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逐渐发展起来,因而其发展还不太完善。相关行业的高素质管理者还是比较缺失,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也比较少。企业管理者在注重发展壮大企业的时候往往会忽略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或者只是单纯的对每个单项活动进行成本预算分析,忽略了单项活动之间的联系,因而难以从整个企业的运营角度对成本进行控制。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大多数企业员工都缺乏成本控制意识,他们将成本控制管理当作企业管理者的事情,认为与自身无关;或将企业成本控制单纯的当作工作任务,没有认识到成本控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也没有认识到成本控制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因而在进行成本控制工作时缺乏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企业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淡薄会严重影响企业成本控制工作的进行和企业效益的实现。
建筑陶瓷企业的生产成本控制涵盖原材料采购、设计、生产和销售、售后等多个环节,但目前很多的建筑陶瓷生产企业管理者还是将成本控制范围局限于对生产成本进行控制,而忽略了管理、销售方面的成本,这样会使得企业资金成本分配不合理,造成资金的紧张或闲置,与企业发展完全不相适应。此外,一些企业只关注于目前生产技术水平下的成本控制,不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进行成本控制,没有预见性。这种片面的企业成本控制,如果不能及时的改进,将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
(一)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建设,提高企业成本控制水平。
提高企业的成本控制水平,必须以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作为保障。财务管理制度是发展计划得以顺利实施的保障,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必要前提。因而,建筑陶瓷生产企业必须不断健全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从而规范和提高企业内部的管理效率,为进行全面的企业成本控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建立健全相关的奖惩机制,提高员工参与工作的积极性。
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是激励员工更好的工作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在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工作过程中,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对积极帮助企业开展成本控制工作并在日常工作中对企业成本控制有突出贡献的人给予奖励,同时对阻碍企业成本控制工作开展或不遵守企业成本控制工作相关规定的人给予适当的处罚,能够最大化的调动企业员工参与企业成本控制工作的积极性,促进企业成本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和良好发展。这同时也能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的成本控制水平。
(三)引进专业化的成本控制人才,建立专业化的成本控制队伍。
成本控制工作的顺利进展需要正确全面的成本控制观念来引导。而正确的企业成本控制观念需要对企业运作相对熟悉的具有专业化成本控制知识的人才研究形成。因此,企业应该引进专业化的成本控制管理人才,这类人才需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并对企业的经营状况有较好的了解,从而制定出确实适合企业发展的成本控制理念和方案。同时,企业现有的高层管理者也要不断加强成本控制方面的学习,以便于更好的管理企业。
企业管理者应转变成本控制就是单纯的生产成本控制的观念,将成本控制应用到企业经营的各个阶段。企业可以设立专门的成本管理机构来进行成本控制工作,相关人员要对企业的成本控制具有预见性,在切实实施保证企业目前发展中的成本控制的前提下,对企业未来发展中的成本控制进行预测,以便及早做好准备,规避不必要的风险。
实现企业内部的全面的成本控制是增强建筑陶瓷企业发展实力,提高其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和分析成本控制在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优化,以保证企业全面成本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最热企业生产成本控制论文版范文(20篇)篇十五
:新形势下施工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节能减排,提质增效”战略指标的同时,还要应对“营改增”、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新开工项目持续减少、劳动成本大量增长等困难。施工企业要克服种种困难,摆脱产高利低的现状,最主要的方法是加强成本控制、创新管理方式,通过成本控制实现企业提质增效。因此,如何优化成本控制是施工企业应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强化措施。
当前,施工企业面临越来越多元化的市场经济形势,成本管理也日渐多元化,部分施工企业原有的粗放式管理已经逐渐与现代化管理脱节。一方面,面对劳动力价格一路高涨、产品价格逐渐由市场决定、市场竞争激烈、管理成本增加、企业薄利经营的新形势,即使是中建、中铁这样的行业巨头都认为其成本控制工作与其他行业或者先进单位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并纷纷采取措施加强企业成本控制和企业管理。另一方面,新形势也为施工企业带来改革红利释放、基础设施领域加大投资的机遇,施工企业面临新机遇,所有市场主体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基于此,只有不断强化企业内部管控,增强企业的管理实力,才能在这场“竞赛”中赢得胜利。
施工企业通常采用粗放式管理,成本控制相对松散,缺乏完整的规划,甚至出现施工部门不管成本,预算管理部门不管施工等现象,导致具体实施流程与预算规划相差甚远,工程结束后成本大大超出预算结果,企业成本亏算严重。部分企业领导对成本管控的重视程度不高,单纯认为费用管理是财务、会计部门的职责,放任其他部门对费用管理或成本控制工作不闻不问,导致财务部门编制的预算缺乏实际数据依据,一味“纸上谈兵”,脱离实际。企业整体的费用管理缺乏有效衔接和联系,业务部门具体执行预算过程中缺乏指导和监督,预算管理只能流于形式。松散的氛围助长财务人员以公肥私、中饱私囊、恶意漏账、坏账、虚报账务等风气。由于企业成本控制环环相扣,贯穿于施工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因此单个环节的错误或者疏漏将会影响整体管理效果。
2.2施工环节的成本控制流于形式。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施工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传统粗放式管理的弊端,例如部分施工企业的费用预算和规划通常都是大概框架,缺乏详细的实行步骤和流程。部分企业招标环节会出现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而以高于企业预算成本的价格竞标,在施工环节为了提升施工速度和质量,只顾施工预算成本,导致工程结束后所得实际成本消耗远远大于预计结果。施工企业“营改增”自2016年5月1日施行以来,施工企业在短期内已尝到了“营改增”的甜头,收获了改革红利,企业利润有所提升;但是随着实践时间逐渐增加,施工企业费用管理中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例如部分企业在取得发票时仍未完全考虑增值税抵扣因素、企业人工成本无法扣除等。在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成本管理日益多元化的新形势下,结合“营改增”政策不断深化,直接影响施工企业成本控制,严重的甚至导致企业面临亏损局面,企业经营遭遇重大危机。
2.3成本控制状态疲软,现行成本控制办法与企业实际情况存在差异。
施工企业成本控制工作并非毫无进展,部分发展势态良好、管理方法得当的施工企业,成本控制工作在近年来已经逐步取得显著成果,有效提升企业效益。但是施工企业作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企业,拥有庞大的企业数量群体,除一部分先进企业在成本控制工作中取得成效外,其他大部分施工企业成本控制工作仍然进度缓慢,成本控制的处于疲软期。很多施工企业成本控制成果不理想源于所实行的管理办法与实际情况有差别,如施工企业认为控制成本就是降低成本,材料采购方面重价格轻质量,工程施工环节一味加快工期,忽视建筑质量,虽然短期内成本有所降低,但是企业的信誉遭遇严重危机,会影响企业的长期投标与合作,对可持续发展有较大影响。也有施工企业急于改变,盲目效仿其他企业的成本控制模式,最终难以领会实质,成本控制一团糟。
3.1加强成本预算管理,把好成本控制源头关。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施工企业要强化成本控制就要完善成本预算管理机制,把好成本源头关。有效的预算管理、成本控制需要全面化、系统化、整体化的组织实施,是一项企业全员参与、贯穿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设计施工企业经营管理方方面面的管理方法或制度。因此施工企业首先应高度重视成本控制,要提高施工企业全体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动员全体人员主动参与成本控制工作。组织以企业领导为主体、财务部门为主要执行部门的预算管理机构,优化企业信息传递效率,要求企业全体人员主动参与数据汇总、信息收集工作,为预算编制提供科学精准的数据。其次,严格成本预算流程,保证决策公开透明,提升预算管理的权威性,从而提高企业员工预算结果的认可度和执行力度。加强预算人才队伍建设,提高预算人才综合素质和技术技能,企业可以组织财务人员参加财务管理相关的培训会,培养技术骨干。再次,除以上对策外,为解决责任预算与财务成本核算科目体系口径不一致的问题,也可考虑信息化形式,调整细化各责任预算科目,将决策结果固化植入业务财务一体化信息平台,实现成本核算、节超分析自动化,责任预算与全面预算无缝对接,为施工企业加强预算管理、优化成本控制提供了决策依据。
3.2上下联动,继续深化成本精细化管理。
施工企业应该重视施工环节成本精细化管理,细化粗放式管理的每个环节,并注重环节之间的衔接成本控制,优化产业链价值成本。在施工之前根据工程的性质、规模和工艺特点,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选用经济、合理、较为科学的施工方案,尽可能缩短工期,减少成本支出。要以降本节支为原则精细化材料采购及其他费用的管理,充分发挥物资创效功能。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预算额度管理人工、工艺的成本支出,要开放思维,积极接受并利用bim、vr/ar、3d打印、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工艺和技术,突破时间、空间限制,提高施工安全和质量。并充分运用新进技术和工艺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为企业吸引合作、延长产业链、集约化发展从而实现提质增效奠定基础。例如可以考虑利用“互联网+物资”的现代化管理模式进一步规范化物资采购工作,推进企业物资精细化管理,并构建以信息共享平台为支撑的核算、监控、预警、考核机制,创建物资集中管控体系,有效节约采购成本,助力企业开源节流,降本节支。
3.3加强对成本控制的研究,创新成本控制方法。
施工企业应该积极探索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成本管理方式,学习了解目标成本法、项目责任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数字化成本管理、“大成本”管理等现代化成本管理模式,将适合企业发展的成本控制模式投入企业管理实践当中。如项目责任成本管理强调项目策划调研、风险评估预测、项目施工及管理团队建设、奖惩机制优化等具体办法对于施工企业加强成本控制具有很强的学习价值;战略成本管理模式瞄准成本多元化趋势,通过制度、技术、机制、管理创新来促进产品价值增长,实现降低成本的目标,这一管理模式可以帮助施工企业解决施工环节成本管理漏洞问题。施工企业也应主动作为,勇于创新适合企业自身的管理模式实现成本控制。以某建筑施工企业为例,强化成本分析,将成本管理与收入、成本、资金、报表分析结合,形成的统一管理、分析系统,切实发挥财务管理的价值创造作用,由项目反哺企业资金达数亿元,成本控制效果明显。
成本控制是施工企业提质增效、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也是企业面临的一场持久战。施工企业成本控制工作起步较晚,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更应该高度重视成本控制,加强成本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人才基础;创新管理模式,提高成本控制效力;深化精细化管理的实际应用。通过有效的成本控制促进企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型升级,提升企业竞争力,巩固企业市场地位。
[1]黄良智。基于价值链的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3).
[2]阮良华。施工企业成本控制措施浅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7(7).
[3]王秋菊。施工企业加强成本控制与管理研究[j].纳税,2017(5).
最热企业生产成本控制论文版范文(20篇)篇十六
近年来,我国纺织服装企业产品国际市场份额不断缩小的同时,劳动力、原材料和能源成本持续上升,出口产品纺织服装的成本在近几年也随之不断攀升。因此,我国出口导向型纺织服装出口企业为了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纷纷进行转型升级,而搞好成本控制是出口导向型纺织服装企业转型升级考虑的重要因素,这既关系到企业在国际市场产品的价格优势和议价能力,也关系到企业销售利润的大小。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出口导向型纺织服装企业的成本控制问题,通过科学的方法将企业成本控制到更具有竞争力的低水平,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出口导向型纺织服装企业转型过程中的成本现状。
纺织服装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力成本在总成本中占比大。近几年,日益高涨的人力成本让“中国制造”优势不复存在,年均增长超10%的工资使中国的人力成本远高于东南亚地区甚至东欧地区的水平。工资增长还带动职工福利等间接费用的支出,在人力成本中除了直接工资之外,还有一部分间接福利费并不是受市场份额大小、经济形势好坏所决定的。由于法定制度成本随着工资增长而上升,我国出口导向型纺织服装企业人力总成本比以前支出也有明显增加。
除了人力成本上升之外,原料价格在这几年也是不断攀升,高品质棉花供应严重不足,其价格连续三年超过国际同等级棉花价格的30%,8月份。新疆阿克苏地区的手摘籽棉零星成交价格在5.8—6元/公斤,9月下旬国家七部委及新疆将陆续公布新年度棉花政策细则,届时新疆新机采棉预计销售价格每吨将在12500元和13000元之间,为此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原料成本将要增加。
我国纺织服装业制造技术仍然达不到国际一流水平,尤其是化纤开发应用严重不足,再生纤维的加工技术及回收渠道发展相对落后。现阶段,我国经济也正出于转型时期,节能减排要求越来越严格,这都明显地增加纺织企业的环保费用支出,这些费用也最终转移到产品的成本中,进而抬高了纺织服装产品的定价,削弱了纺织服装出口商品的价格竞争力。
传统纺织服装企业对本行业的先进生产技术、工艺流程、供应链管理和营销方式等认知相对落后,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污染都很严重,企业生产的纺织服装产品有的含有害物质超标,没有达到国际市场要求的安全标准,因此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产品近几年来一直面临着“绿色壁垒”的挑战。企业对成本控制仅仅局限在人工、原料、物流等传统显性成本,而忽视了资源配置到其他产品中的机会成本,忽视产品贸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低于质量标准的诉讼费、赔偿费等随机成本。
迫于当前纺织服装企业对外贸易面临严峻形势,加上新疆拥有政策优势、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等因素,内地纺织服装企业纷纷搬迁到新疆。据统计,截止到今年6月底,已经有118家内地纺织服装企业在新疆投资新项目,其中纺织类项目58个,总投资267.5亿元,服装家纺类项目60家,总投资29.29亿元。然而,新疆与内地距离遥远,其搬迁成本也是一笔很大的开支。当前纺织服装企业的竞争已不是单纯依靠原料和劳动力,而是越来越依靠高素质劳动力组成的技术性人才资源。据统计,新疆纺织产业的高级技工以上技术人员只占整个职工队伍的0.8%,中级技工也只有3%,初级技工占6.2%,同比之下内地有些纺织企业和国外的同类企业高级技工、中级技工和初级技工分别占45%、50%和5%,因此搬迁到新疆的纺织服装企业又要面临一部分高素质产业工人的培训、考核费用。
二、出口导向型纺织服装企业转型过程中的成本压力上升。
(一)制造设备大都缺少更新,产出成本仍然居高不下。
由于纺织服装业属于典型传统行业,行业入门槛相比较低,我国出口型纺织服装企业多数还依靠廉价劳动力成本赚取利润。现阶段国内人力成本急剧上升,传统制造设备能源消耗大、生产效率低,大量的成本开支严重削弱了出口纺织服装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竞争力。传统生产制造设备需要的生产操作人员数量也多,人力开支成本较大。以传统纺织制造设备为例,一台普通络筒机需要35个工人操作,这些工人的工资、福利支出和普通络筒机的电力耗费、维护支出占用了产品大部分成本比例,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台智能络筒机仅需要两名工人操作就能正常运转。单位时间内普通络筒机耗费多、生产效率低下分摊到企业单一产品中的费用多,生产设备落后是导致企业产品的成本水平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二)电子商务利用程度不高,中间环节成本支出大。
近几年跨境电商贸易在我国发展迅速,并保持年均30%的增长率。艾瑞咨询公司研究预测我国的跨境电商贸易额在20xx年将达到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8.9%。从整体来看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的跨境电商利用率还是不高,多数中小外贸企业依然依托贸易代理公司让企业产品顺利通过海关到达国际客户手中。外贸代理商除了替出口企业报关收取费用外,还在代理收取国外货款,帮助企业办理出口退税等环节收费。除此之外,去年5月份国务院出台稳外贸政策之后,一些外贸代理公司纷纷注册成立,他们除虚报出口额骗取出口退税外,还以回扣方式与企业分享出口利润。出口导向型纺织服装企业中间代理环节成本控制不好,会增加企业开支,减少企业利润。
(三)国内制造成本不断攀升,企业承受巨大开支。
在原料成本方面,纺织企业的原料——高品质棉花仍然需求大于供给,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化纤开发技术成本较高,且没有先进的技术对其进行回收和处理,这又制约了纺织服装企业原料供应。在能源成本方面,我国电价依然处在国际较高水平之上,纺织服装企业是传统用电大户,耗费的电力成本较高。从企业生产成本构成看,纺织企业能源资源消耗占成本的比重超过70%,多数出口企业只能被动接受高电价负担。尤其是到夏季用电高峰,电价更是居高不下,例如江苏省物价局针对当地用电大户在7月和8月实施高温错峰用电,导致该地区工业用电价格比峰期电价高出0.1元/千瓦时。在人力成本方面,我国工人工资过去十年间增长了3倍,纺织服装企业除了承担较高的工人工资成本之外还要承担“用工荒”的风险,现在我国制造业整体产品制造成本已经和美国相差在5%以内。
当前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尚处于管理模式转型阶段,受原料成本、人力成本和政府出台棉花进口限额影响,企业产品成本一直持续增加。在纺织服装商品出口下滑背景下,不少企业仍然坚持“薄利多销”“走量获利”的传统道路。企业在接受订单之后,仅把成本控制重点放在每笔订单的整体成本,生产过程中没有具体计量到对每一件出口商品成本。还有不少企业一味的追求订单加工速度,忽视生产过程中隐性成本的计量,没有对生产过程的人力、原料额外消耗采取措施进行有效控制,这都无形中增加了出口商品的成本。出口导向型纺织服装企业依靠消耗大量的物质资源支撑企业发展,且普遍存在重外延、轻内涵的现象。
(五)绿色低碳标准日趋严苛,检验检疫技术投入增加。
近几年,发达国家一方面对绿色纺织品的需求增加,另一方面绿色低碳标准也在不断提升。例如,20xx年4月国际环保纺织协会颁布新的环保纺织品检测标准及限量值,壬基酚和辛基酚的限量就50毫克/千克加严到10毫克/千克,使用环保型助剂需要大量的设备升级,导致企业投入不断增加。欧盟也将五氯苯酚、生物杀虫剂的要求从生产延伸到了运输、采购等环节,这对质量体系不成熟的出口企业来说压力巨大。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在争取产品获得一个绿色认证过程中,必须改变企业原有的生产方式,加大企业检验检疫资金投入;同时,企业在绿色标识测试、认证、评估、审计等方面的也要投入一部分资金,获取绿色认证之后,又要拿出一部分资金投入到企业产品的包装、标识、广告等。企业突破“绿色壁垒”方面的资金投入,也是不能忽视的成本。
(一)加大技术投入,实现智能制造。
从现有阶段看,实现纺织服装企业的低成本制造必然要走智能制造之路。从企业的智能设备升级开始,逐渐形成产品设计、制造工序和供应链的智能化,并将企业中的生产设备、计算机和操作人员结合起来进行低成本生产。佛山爱斯达服饰有限公司就通过自主研发智能激光雕刻裁剪一体机,能够在18秒内裁剪好一条牛仔裤,3分钟内完成水洗效果,这种智能设备投入到企业进行生产之后,生产效率大大提升,成本有了显著下降。同时企业还要积极探索新型生产方式,结合纺织行业高度自动化生产流程的特点,推进重点行业智能制造应用示范,不断探索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应当注意的是,随着企业智能生产设备推广范围扩大,生产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实现操作人员和智能生产设备的有效配合,让智能生产设备产生最大效能,才会最大程度降低纺织服装企业的产品成本。
(二)融合互联网技术,利用跨境电商出口。
出口导向型纺织服装企业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提升企业的精准制造能力和优化供应链能力。跨境电子商务模式下企业与客户省去中间贸易代理商环节,这样企业的产品承担成本会更低,增加了企业利润。例如,现在国内以“阿里巴巴一达通”和“敦煌网”为代表的外贸服务平台,企业可以在此平台注册账号直接与国际市场客户进行贸易,节省中间贸易代理商的代理费用。今年5月,阿里巴巴更是面向出口外贸企业推出免费出口代理服务,同时还给予成功订单的出口加工企业补贴。过去三年,跨境电商贸易在全球经济缓慢复苏下大幅上涨,有些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已开始从事跨境电商贸易,大幅省掉中间代理成本,把自身的产品成本尽可能限度降低。如报喜鸟企业在今年5月12日宣布与多家互联网金融公司合作,参与到供应链金融业务之中,加快了产品资金流通速度,也降低产品生产资金再利用的机会成本。
(三)设立境外制造分厂,降低制造成本。
据国际纺织制造商协会统计,中国纱线生产的成本已经高于美国30%。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可以考虑将制造工厂设在低制造成本国家,降低自身产品的制造成本。20xx年4月,浙江航民科尔棉纺厂在美国产棉区设立,美国拥有廉价的能源和棉花原料,当地税收优惠力度大,算上节省掉的物流运输成本,科尔棉纺的制造成本大大下降,其生产的产品除了供应美国市场之外,还能低价销往墨西哥。企业在境外设立制造基地,还能更早的接触国际先进制造工艺,加快企业生产设备更新速度,实现低成本生产和高技术制造良性发展。在海外设立制造厂,除了能维持低成本的制造价格之外,还能让企业更及时了解国际市场需求变化,让企业生产出更适合国际市场上的产品。
(四)实行精细化管理,控制成本费用。
企业在转型中的成本控制,要将精细化成本控制贯穿到整个生产过程始终,在接受订单开始就要编制成本预算计划,并制定每类产品的目标成本。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就是要将这一部分可控成本降到最低,给予具体的定额消耗数据,在生产一段时间后将这些数据进行考核评估,与开始接受订单时做出的目标成本预算对比,并不断完善成本指标。管理成本的控制方面,企业要规范自身的管理制度,改进组织管理模式,降低管理成本,对于生产设备,企业要将生产设备运行、维护细化到具体产品种类生产中,提高设备生产的使用效率;对于人员精细管理,企业要提高生产人员的操作技能,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减少人员不当操作造成的原料、能量消耗。
(五)立足绿色低碳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
纺织服装企业要加大绿色研发技术,注重绿色技术积累,以绿色环保为导向,实现企业产品的“绿色采购”、“绿色生产”和“绿色出口”。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要立足长远眼光,紧紧抓住国际绿色标准发展机遇,加大自身产品的研发投入,积极完成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oshms18000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认证。企业还要积极参与国际认证,以便企业产品尽早符合国际市场需求,应对国际绿色壁垒体系和相关贸易保护措施。所以,企业还要与行业同类企业共同建立“绿色壁垒”信息平台,及时获取国际绿色壁垒信息,提高绿色壁垒预警。同时,企业在日常生产过程也要提高自身产品绿色出口标准,尽快与国际绿色环保标准相一致。
最热企业生产成本控制论文版范文(20篇)篇十七
目前服装生产企业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加上高昂的人工成本,对企业的经济利益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文章从思想、原材料、人工以及企业成本战略方面对成本控制的问题进行了阐述。为了扩大利润压缩成本,企业可以通过培训等方式加强员工成本控制意识,从原材料的采购、供应商的管理、人工地域的选择以及国家政策等方面降低企业成本。同时企业应该重视成本战略化策略,与企业发展目标相结合,加强企业综合竞争力,为企业在竞争洪流中稳稳占领一席之地。
[关键词]。
1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纺织业和服装业快速发展,目前处于成熟阶段。随着市场全球化和国际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服装企业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外部挑战,如何在激烈的市场中赢得挑战,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文章从思想、材料、人工以及战略等方面对服装成本进行系统的分析,找出服装生产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全面管理的对策,使企业实现最终的战略目标。同时希望文章对整个服装行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服装企业的发展谋取更大的生存空间。
2.1服装生产企业的业务特点。
2.1.1劳动密集型企业。
服装生产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较大,人工成本包括人工工资、社会福利、商业保险、福利费、培训费、工会经费、住房费用、辞退福利、非货币性福利以及使用劳动派遣费等。服装生产流程较多,环节较多,这样算下来人工成本数据非常大,对于服装生产企业来说压力很大。
2.1.2服装企业具有生命周期。
服装生产企业具有生命周期,即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每个生产周期都有其各自的特点。生产应该结合产品生产周期和市场份额,结合消费者喜好,来决定生产什么款式产品,每种款式生产多少,避免生产冗余,成本浪费。服装生产不管处于什么阶段,产品设计都是它的灵魂。因为款式设计一旦被市场淘汰,就算质量再好也无法销售出去,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反而侵占了企业的成本份额。
2.2.1人工成本是服装成本的关键。
因为服装生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因此有必要对人工利用率、人工数量、人工来源进行研究,来降低产品人工成本。如果忽视了企业人工成本的控制,企业将很难在服装行业中立足。因此要加强人工管理,提高员工的素质,减少次品数量,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员工工作效率,这些细节都影响着产品单位成本。
2.2.2结合服装生命周期加强服装成本管理。
服装生产企业具有生命周期这一特点决定人们要遵循规律,按照规律的特点来决定人们的生产特点。生产应该结合市场,在初创期,注重研发,注重成本控制,在把握市场方向之后再加大成本投入。成本控制理念在产品的生命周期一直存在,就像一个警钟时时刻刻提醒着人们谨慎投入,节省成本,为企业的利润留下更多的空间。
企业上下没有形成正确的节约意识,领导也不重视员工的培训与学习,没有将企业成本与企业发展目标相结合去思考如何从根本上节约成本的方法。员工责任感不强,只是觉得完成任务拿到自己的工资就可以了,完全没有考虑过成本的概念,更不会把自己的前途跟公司的发展结合在一起。
3.2原材料的成本没有精细化的控制。
首先,预算不够精准,跟市场需求有出入,造成采购失误,存货周转慢,仓储成本高,加大了产品的成本。预算执行力度也不够,监督不力,制度不健全,没有明显的惩罚制度。其次,没有建立供应链平台,供应商管理不完善。目前企业采购成本处于传统采购,无法对采购信息进行深层次分析,对采购价格和采购质量综合下来无法达到最优状态。最后,采购决策系统不够完善。没有对决策进行严谨把关,数据不够精准,造成决策失误。
3.3人工成本日益增加。
服装生产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花费了较高的人工成本,并且有些人工利用率并不高,工作岗位也不够精简,加大了企业的人工成本。企业相关的惩奖制度也没有建立,员工工作效率也不高,员工的内在积极性没有调动,没有为企业带来更好的效益,变相地增加了企业的产品成本。同时很多企业都忽略了国家政策对企业的扶持,应该多关注这些政策,对他们加以利用,为企业造福。
3.4忽视成本战略管理。
产品成本控制没有和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相结合,忽视了企业成本战略化管理。服装产品是有生命周期的,企业没有使用波士顿矩形分析对产品进行有效的分析,造成企业在产品不同的发展阶段乱投入、乱购买、没有章法,最终形成库存过多,无法及时变现,造成资金占用,加大企业的机会成本,没有为企业创造更好的效益。
4对策。
加强对管理者和员工成本理论知识的教育和培训,学习同行业管理成本的经验,提高员工成本管理控制的意识。提高员工工作责任感,形成“企业是我家”的氛围,同时可以利用晨练的时间提出一些口号,振奋员工精神,提高成本节约意识;提高管理者的素质,让管理者在成本控制中起带头作用,建立竞争机制和相互监督机制,设计奖惩制度,让每一个员工都参与到成本建设的工作中。
4.2对原材料的成本进行精细化管理。
4.2.1建立预算管理体系。
预算管理体系应当结合市场环境、政策变动、行业发展、市场预期、产品竞争力等制订科学、有效的计划。预算可以根据工作需要按照年、半年、季度、月、周来编制。编制预算的目标是降低库存,减少资金占用。
预算编制后要加强预算的执行,如果实际与预算出现偏差,要找出原因,及时调整。预算管理跟财务是一体的,财务根据预算做出资金安排,保证无缝连接,减少资金占用。生产部门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编制生产计划,制定产品成本预算,全体参与预算管理系统,建立权责分明、奖惩分明的激励制度,实施战略化预算管理。
4.2.2建立价值供应链,完善供应商管理。
供应商的选择是一个综合业务,要考查供应商的资质认证、价格优惠力度、供应能力等,建立由客户、供应商、研发商和服务商一体化的供应链。选择合适的供应商是建立供应链基础最重要的工作。为了加强企业竞争力,建立价值供应链,要选择最有核心竞争力,又有相同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发展战略的供应商。相同的企业价值观才能保持市场政策一致,而不是简单的资金投放收回,而是站在长远的角度发展,在价格和产品质量之间保持平衡,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利益联盟。
4.2.3完善采购管理决策系统。
决策把控着方向,一旦决策失败,就会浪费成本,占用资金。如何把控决策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首先,决策来源于数据分析,所以要保证企业系统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制定准确无误的决策。其次,要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制定决策。最后,决策要严谨把关审核,层级分明,从下至上,从上至下,全体监督,避免企业决策失误,材料多余浪费,减少库存,加大存货周转率。
4.3减少人工成本,扩大企业利润。
服装生产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可以在欠发展的地区或国家设立生产基地,利用人工成本低下的优势,降低产品成本。例如宁波申州针织有限公司是大型的服装生产企业,目前在越南、柬埔寨等国家设立了生产基地,在国内安徽等地区也设立了生产基地,就是为了利用廉价劳动力为企业降低成本,加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对于企业内部,建立人工成本控制机制,优化岗位结构,精简员工岗位,节省人工成本。
同时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建立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制度,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人才发展方向,要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一专多能型的人才。同时也要加强人工成本核算分析体系,更加精准的核算人工成本。
4.4对成本进行战略化管理。
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利用波士顿矩形分析,在产品不同发展阶段制定相应的成本战略。在产品的初创期,产品呈现低市场占有率、低市场增长率、高风险低收益,此时更加容易出现问题业务和瘦狗业务。
在产品初创期要充分分析产品成本,总结影响产品成本的因素,初创期是控制成本的最好阶段,此时客户群少、价格弹性小、市场竞争也小,此时价格可以稍微提高一些。在产品的成长期,要关注产品带来的现金流量,对于现金流业务,要抓住时机加大推广。对于现金流少的业务分析原因,是产品设计款式造成还是市场推广不够。在产品的成长阶段,产品呈现高风险高收益,此时消费群扩大了一些,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产品进入成熟期,对于现金流业务尽可能拉长成熟期,尽力改善产品性能,加强售后服务,对产品进行精细化管理。对于瘦狗业务,要尽快让它退出市场,谨慎投入,减少成本支出。产品进入衰退期,要全面控制成本,转向新的增长,如果产品潜力小,选择退出市场,及时清算,避免资金占用。
5结论。
文章从人工成本、材料成本、员工思想、企业战略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以压缩企业成本。对于原材料方面,从来源、利用率以及管理方面加强原材料管理,提高原材料周转率,加强企业资金回笼,为企业更好的战略做好准备。
同时根据服装生产企业具有生命周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策略,减少企业库存,提高存货周转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是一个永不褪色的话题,永远存在。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ai也在慢慢发展,各方面更新换代都很快,以后降低企业成本还是有空间可寻,为企业更好的发展谋求更大的空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热企业生产成本控制论文版范文(20篇)篇十八
煤炭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能源行业,在其黄金时代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转型,煤炭行业的发展模式和速度也经历着相应的变化。煤炭流通企业作为煤炭行业中联通煤炭开发和消费的中间环节,通过贸易的形式提供衍生服务,在行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煤炭流通企业主营业务的特点,决定了加工运输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对其经济效益的提()升具有重大影响。一般而言,其成本的发生主要涉及运输、仓储和装卸等几大环节,要想获得对成本的有效控制,则需要对上述环节进行精准分析和具体把控,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拓展运用,以形成一套专门的成本控制内控体系,从而有利于企业成本的把控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2.1缺乏健全的预算控制制度。
我国煤炭流通企业由于缺乏对预算控制制度的足够重视,导致预算的设计、执行和效能发挥都流于形式,未能体现实质作用。而煤炭流通企业预算控制制度的主要缺陷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企业未能形成严格的预算管理文化,从企业的管理层到具体职位的员工,并未能认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预算管理在成本方面的控制也更流于形式,并没有设置具体的支出限额和项目;第二,预算控制的目标设置缺乏合理性,适宜的预算控制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成本,而且可以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但是煤炭流通企业对预算控制目标的设置由于未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考察,目标存在着过高或者过低的缺陷,不利于实际操作的进行,难以给员工形成激励作用,导致目标设置的效能难以发挥。正是软文化和硬设置两者不足的交互作用,导致煤炭流通企业的预算控制制度不够健全,从而难以形成对成本有效的控制。
2.2各环节成本损耗的把控存在缺陷。
煤炭流通企业成本发生环节主要集中在原煤的采购、运输、洗选加工成精煤以及精煤产品的相应储存,各个环节以其不同的特点对成本的管理控制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但煤炭流通企业在相应环节对成本损耗的把控却存在较大不足。具体而言,煤炭流通企业对成本损耗把控的主要缺陷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对于原煤的采购未能通过尽量全面的竞价比对确定优质的供应商,没有在企业形成一套集体决策的程序和政策,以此作为确定供应商的决策依据,造成采购经济效益的低下;第二,在原煤的运输过程中,运输途中的非必然损耗过大,造成了资源的不必要浪费,调高了企业的运输成本,同时对于运输模式和运输企业的选择,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不能以较为科学和独立的形态确定相应的运输供应商;第三,在洗选加工过程中,由于技术落后以及管理不善的问题,造成产率的低下,使得精煤的质量和产量都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从而导致企业的成本也较高;第四,在精煤产品的储存过程中,由于储存管控和地点存在问题,导致储存损耗的经常发生,造成了产品较大的浪费,因而也使得企业成本上升。煤炭流通企业各成本环节的不善管理,导致成本把控能力不足、相应成本不断上升,最终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发展。
2.3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执行不够完善。
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企业管理和治理的重要手段和保障措施,能够提升企业在成本的控制、核算方面的效益。但是,现阶段我国大部分煤炭流通企业都未能建立起一套相对完善、科学且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导致其成本控制水平不高,各方的监管职能也难以充分履行。究其原因,可以探知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首先,企业的管理层对于内部控制的重视有限,其认为花费精力构建内控,并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其次,当前的煤炭流通企业在内控的设计上,对于组织机构、人员安排和职能划分,都十分笼统,财务核算工作总体较为混乱,更不能形成有效的成本核算与控制;最后,企业对于风险的认识和把控都存在意识层面和行为层面的双重不足,其并不能通过对风险予以识别、评估,从而设置相应的应对措施。上述因素的存在,导致企业内控的设计和执行难以运转,成本控制也举步维艰。
3.1健全相应的预算控制制度。
预算控制制度的健全,能够从整体把控的角度,对煤炭流通企业的成本控制起到规范管理的作用。企业应该从企业文化构建的基础出发,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制定相应的经营方案,在以主营业务为导向的模式下,编制适宜的财务预算表,并同时带动各相应部门按照各自的分目标有计划地安排和开展业务。在目标设置环节,一定要考虑到各职能部门的管控范围和成本发生的特点,并将各环节的实际情况、具体供应商及客户状况都予以完整考虑,从而形成契合实际又具有激励性的成本控制分目标,以调动相应层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此外,煤炭流通企业在预算制度的设置和执行上必须具备规范性和科学性,将预算控制的职能予以充分发挥,从而规范成本的控制,提升企业的经管水平和经济效益。
3.2不断强化各环节的成本管控。
煤炭流通企业由于其经营运转的特点,使得其主要在采购、运输、洗选加工和储存等环节发生关键的成本金额,因而想要对其成本进行具体针对性的控制,则需要在各个环节进行针对性的措施制定和实施。根据分析,可以从以下四个层面对各环节成本进行把控:第一,针对于原煤的采购,企业应该根据采购事项的具体情况,确定是否经历一般的授权审批、还是需要经过集体的决策审批,并辅助于科学的决策方法,已确定最佳的供应商和供应模式,从而利于成本的最小化;第二,针对于原煤的运输,则需要结合供应商实际的地理位置和对于交通运输的直接把握,选择适合的运输方式和运输公司,并制定严格的运输管理,将途中损耗予以最小化;第三,针对于原煤的洗选加工,则一方面要求企业从硬件技术层面不断推进,采用尽可能先进的技术提升加工的质量和效益,另一方面则要求企业从软件层面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构建严谨的企业文化,双重并进,管控成本;第四,针对于产品的储存,则需要不断强化仓库的管理职责以及相关人员的监督职能,以形成一套严密的管理制度,应对储存过程中出现的意外问题。
3.3不断完善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
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提升煤炭流通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其通过一套严密的政策程序,将成本从发生、核算、监督和反馈的整个流程予以科学严格的管控,从而实现成本控制的经济目标和管理目标。煤炭流通企业为了构建完善的内控制度,可以借鉴同行业先进企业的做法,将其作为指导、结合自身的组织结构和业务特点,健全自身的内控制度。例如,中煤能源山东有限公司作为中煤能源的全资子公司,在具有较大的控股企业支持的背景下,从集团层面设置了较为严密的内控制度,以构建内控环境为基准要素,将各环节的风险点予以精准考虑,设置相应业务循环的控制要点,在以风险为导向的指引下,不断健全了企业的内控制度。因此,其他煤炭流通企业应该以先进经验为借鉴,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企业的内控制度。
成本控制是现代企业力求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关注的重点领域,煤炭流通企业由于本身经营业务的特性,更需要对成本控制予以充分关注。成本的良好精准控制,有助于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和经济效益的提升,因而煤炭流通企业应该针对性地分析其成本控制存在的重要问题,并进行问题的解决,以实现既定目标。
最热企业生产成本控制论文版范文(20篇)篇十九
现代企业之间竞争异常激烈,要想抓住市场,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必须及时感知到市场需求的变化,做到决策的快速反应。而要实现决策的快速反应,一方面必须有扎实的信息基础平台提供预测、决策所需的基础数据;另一方面则需要合适的管理模式保证决策流程的科学性和及时性。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很好的管理模式,为使其在企业运营中充分发挥作用,要注意采用有效的方法来确定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目标,选择合适的预算指标编制方法,还要进行有效地考核与绩效评价。
首先,根据企业情况选择预算管理节点及其目标。全面预算管理是指在企业管理中,对与企业存续相关的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的未来情况进行预期并控制的管理行为及制度安排,可以提供各节点的管理信息。
从内容上看可将预算目标分解为以经营计划为起点的销售预算与资本预算,根据销售预算编制的生产预算及存货、采购、材料、工资、制造费用、成本等预算,将期间费用细分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及财务费用,与各预算并行编制的现金与筹资预算等。其中业务类预算是基础,财务类预算是关键,在企业扩大或收购期资本预算又成为重点。
当前,我国企业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企业管理越来越规范,预算管理也随之日臻完善,分级更加科学、编制更加清楚,但个人认为目前已达到了一个“压预算”的瓶颈阶段,必须引入一系列科学编制的理念,真实诱导预算不失为一种值得借鉴的方法。
传统的预算激励原理是对于超出预算实施奖励,而且超额与奖励往往成正比,结果编制者都竞相绞尽脑汁将预算做得很低,夸大完成预算的困难等;或者为了争取新投资项目,在项目申报时压低支出预算,当项目被批准后,又不断扩大投资规模等。大家比的是谁编制的预算留出的余地最大,这样就将预算管理的初衷扭曲化了。当然这里也有道德管理的缺陷,个人认为更重要的还是方法不完善。
真实诱导预算的基本思路是少报罚、多报不奖,超额按系数奖励,不足补差额。系数制定过程中要注意少报惩罚系数,要介于超基数奖励系数的一半至一倍之间。这里举个例子,基本条件是上级要求的利润为120万元、两个下级部门a与b分别自报100万元与160万元、合同基数取上级要求与下级自报的平均数、假设期末实际都完成160万元,超基数奖励系数为0.8,少报惩罚系数为0.6。根据上述资料可计算得知,部门a的合同基数为110万元,超基数奖励为40万元,少报惩罚为36万元,净奖励为4万元;部门b的合同基数为140万元,超基数奖励为16万元,少报惩罚为0万元,净奖励为16万元。在这个例子中不是自报越多奖励得越多吗?当然,自报数也不是无止境的,个人认为当实际完成数与自报数基本一致时所得到的奖励应该是最多的。在这种预算编制方法下,向广大下级部门编制者引入了一个“务实”的导向,又由于实际完成情况存在很多不确定性,编制者将不得不根据实际情况努力做出真实的预算。
二、选择合适的编制方法。
不管是何种预算的编制程序与方法,都需要内部认真研究与部署,围绕关键点展开,上下结合,达成共识。
在销售预算编制过程中,有些目标制定者盲目地要求每年递增一个固定比例,这样非常不科学。本人认为,目标利润分析与市场预测是两个非常关键的要点。目标利润可以根据行业趋势、企业发展战略确定,在此基础上可测算得出“保利点”,即能够使固定成本与目标利润的和得到满足的最低销售额。市场预测也很重要,它是对目标利润的平衡修正。企业要充分考虑经济周期、行业发展、竞争对手等客观因素,并适时调整定价策略、信用政策、宣传促销等销售手段。
在规模较大的企业中,下级单位对固定成本及其对应的保本点没有充分的认识,造成预算编制过程中出现过度自足的现象。这就需要强化固定成本的意识,将下级单位尽可能划分为利润中心,将集团资产合理地分解到下级单位以使其自行承担折旧费用,从而准确计算该利润中心所创造的贡献。
在期间费用预算编制中,可以将其分解为变动费用与固定费用,分别参考变动水平与固定额度来确定。此类预算中寻找驱动因素成为关键。如研究工资项目时应该考虑职工岗位、工人人数及人均工资水平,奖金项目应考虑业绩指标与奖励额度及比率,广告宣传费、包装运输费及售后服务费要考虑销售收入与费用比率等因素,修理费要考虑大修的维修计划与可行性研究、小修的成本额度,租赁费要考虑租赁时间与租金标准,折旧费应考虑固定资产原值、净残值与折旧年限,业务招待与差旅费要考虑人次、地点及人均费用标准,培训费应考虑立项计划与培训明细等。这些驱动因素往往体现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规章制度中,所以预算编制者要深入研究与体会经营者的言行意图。
三、全面预算的考核与评价。
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地方是,要建立有效地考核与绩效评价。本人认为股权激励制度与经济附加值管理值得借鉴。
首先,股权激励是一种“放长线钓大鱼”的绩效考核制度。股权激励是一种通过经营者获得公司股权形式给予企业经营者一定的经济权利,使他们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分享利润、承担风险,从而勤勉地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服务的一种激励方法。这种激励方法又可分为现股激励、期股激励和期权激励。在期股和期权激励中,公司员工在远期支付购买股权的资金,但购买价格参照即期价格确定,同时从即期起就享受股权的增值收益权,因此,实际上相当于公司员工获得了购股资金的贴息优惠。企业可以根据情况采取不同形式的激励措施,将既会达到激励的目的,又为企业节约了大量资金。
其次,经济附加值是一种突破传统“井底之蛙”思维模式的考核制度。比如在营口港务集团目前的财务管理模式下,由于投资与筹资基本处于有计划控制的阶段,基层众多的管理人员更多关心的是实际经营运作层面,很少考虑本基层运营所需资金的筹措、运营的项目是否满足目前的可行性要求,更加不会顾及由此产生的财务风险。比如,基层部门会在完成计划的时候认为本单位实现了很多收入,从而为企业做出了贡献。其实,如果没有集团从银行、股市、基金机构、债券市场筹集来的大量资金,没有集团各职能部门审时度势确定的良好资金投向,就不会有如此好的业务可供运作,更谈不上能为企业做多少贡献了。所以,大家都要有经济附加值(eva)管理的思想。
eva管理的基本要点是不仅要看企业实现的会计利润,还要考虑机会成本。如果放在目前本集团来看,本人认为可以将机会成本理解为还未分解到基层的筹资费用、资金使用费用、职能部门费用。比如某一专业化泊位,其运营效益很好,但如果考虑如此庞大的泊位筹资费用、资金使用费用、职能规划与设计费用的话,其经济指标会大打折扣,这个经济指标就是经济附加值的运用。如果全集团都用这种经济指标来考核,让那些创造高收入的基层人员都有一种大局意识,将会使绩效考核走向更加科学、更加全面的道路。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目前一个较成熟的管理模式,以其提前的预见性,实现了集团业务流、信息流的整合,通过量化的方式为集团公司的业务发展指明了运营方向。如果能够通过有效的方法来确定其目标,选择合适的预算指标编制方法,并且进行有效地考核与绩效评价,会使我们“有的放矢”,降低运营风险,优化资源配置,引领企业管理走向更加科学、系统、与时俱进的道路。
最热企业生产成本控制论文版范文(20篇)篇二十
企业成本决定着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关系到企业市场地位。成本控制是谋求利润最大化的手段之一。在实施低成本战略的企业中,成本控制更关系企业的生死存亡。
如果一个企业忽视了对企业成本的控制,产品的成本可能较高,为了弥补过高的成本耗费,势必要提高产品的售价,较高的售价会影响到企业的销售业绩。不佳的业绩,就影响到企业生存的根基。为此,必须将成本处于可控状态。
(二)成本控制是增强企业竞争力之手段。
企业都面对着错综复杂的经营环境,要提高市场竞争力,外部环境因素往往无法直接控制。可行之处从内部环境因素入手,优化工艺,调整流程,降低不良耗费,适度缩减费用支出,努力提高效率,取消无效的工作时间,充分挖掘内部潜力,用低成本的产品参与市场竞争,增强竞争能力。同时,较低的成本可形成行业进入壁垒,可有效地抵御竞争对手的进攻。
产品售价、成本决定着企业盈利水平。在成本一定的情况下,提高售价,或在售价不变的情况下,控制降低成本,都可以增加企业的盈利。然而,在科技创新不高、产品差异化不明显的情况下,市场中存在着许多同质或类似性能的产品。提高售价会导致客户流失,业绩下降等。为此,要增加企业盈利,需要在成本控制方面下功夫。
(一)成本目标原则。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科学地开展成本费用预算工作,设定、分解、细化成本控制目标,才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二)因时因地原则。
成本控制要考虑到产品生产周期,要结合不同的产品特点、部门岗位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成本控制措施。其次,当环境或假定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时,有必要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措施进行修正,或调整目标值。
(三)领导推进、全员参加、全方位联动原则。
成本控制涉及到各部门、各班组、各工作环节,面广量大,必须要有企业管理层的支持,领导的有力推进,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才能确保成本控制措施的有效执行。有效执行,才能检验控制措施的科学性、合理性。
(四)坚持经济可行原则。
实施成本控制,必定会产生新的耗费。不能为成本控制而控制,必须将预期降少的成本是否能弥补新发生耗费进行评估分析。这就要求企业制定成本控制措施,对如何优化执行方案,减少执行控制成本进行考虑。
(一)成本控制意识水平较低,缺乏协同机制。
在部分员工中,有这样一种观念:企业成本控制是领导的事,是财务的事,与我无关。殊不知,成本控制需要各部门各环节共同努力。领导是成本控制的总策划,财务部门负责核算与监督,采购部门负责采购质优价廉的材料,生产部门负责减少残次品、提高生产效率,仓储部门负责库存的安全完整、防范霉变腐烂……可见,在成本控制的过程中,需要人人负责,协同工作。
(二)对成本因素分析不足,造成成本乱削减,片面追求低成本。
提及成本控制,往往就认为是削减成本,缩减产品料工费的支出,而材料、费用是必须的,只能在人工成本方面做文章,这样势必影响工人的情绪,导致残次品率的提高。忽视了对加班原因的分析,是生产计划安排不恰当还是物料供应的延误所致?其次,忽略了对产品工艺改良、生产设备场所布置等考虑。
(三)成本控制的制度不完善,控制执行力有待加强。
通常在成本核算后,对影响成本因素进行差异分析,并在企业经营会议上进行讨论改善。然而,对差异原因的改善对策方面,不能有效执行。在经营状况恶化时,还有所重视;在经营状况良好时,则将成本控制抛在一边,导致成本分析、控制改善流于形式,缺少制度保障。
(四)成本控制管理滞后,缺乏前瞻性、战略性。
企业成本控制主要还处于事后控制,在实行成本预算管理的企业中,通常是年初根据全年预算的材料单价、加工费用,确定本年度所生产的产品成本目标。忽视了对成本目标进行战略考虑,忽视了在既定的目标下,再确定材料单价、加工费水平。其次,在固定设备投入时,对未来市场预测能力不足,导致设备利用率较低,产品的固定成本较高。
(五)对外部环境因素重视不够,应对能力不足近年来,原材料上涨、人民币升值、汇率波动、税收政策变动等,缺乏应对措施,阻碍了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
(一)强化全员成本意识,构建协同机制。
成本的高低影响着销售业绩,影响着企业盈利,企业盈利影响着员工的薪酬水平。企业可通过内网、教育培训、企业文化等形式,让这意识耕植于员工心中,形成成本控制是大家共同的责任,不是某部门、某个人的事情。
(二)充分认识成本要素、引入价值链管理。
企业成本控制不只涉及产品制造成本,即材料、人工、费用三方面。应引入价值链管理观念,包括在产品设计、采购、试产、量产、存储、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实施全面成本控制。在设计阶段,要考虑到工艺的优化、流程的简便。在采购方面,选择价廉物美的供应商。对于进口部件采购,可考虑国产化。在生产方面,力求降低不良耗用,合理布局生产现场,减少物料的拿取移动时间。在销售环节,降低存储运送的损耗,减少销售费用等等。
(三)健全完善控制制度,提高执行力。
完善成本控制制度,特别是奖惩激励制度。可以举办每月费用节约改善会议、生产工艺改良比赛等,积极鼓励员工献计献策,促使自觉自主执行。夯实成本核算的基础性工作,强化成本数据采集、分析能力,落实控制责任,将成本控制目标分解到部门,具体到个人。
(四)树立成本控制战略意识,提升竞争力。
在开展成本控制工作中,不仅要做好成本控制的事后分析,更要做好成本控制的事前谋划。制定的成本控制目标,不仅要考虑本年度的成本控制目标,还要考虑未来年度的成本控制目标,要结合行业内优秀企业进行比较分析。制定目标要遵循smart原则。形成成本形势,增加企业竞争力。
(五)加强对外部环境重视,采取应对策略。
对价格波动比较大的原材料,可以采取期权、期货等金融工具对应;对人民币升值、汇率波动等,可以采取在签定国际购销合同中锁定某一汇率,或提前或推迟付款。对税收法律环境因素,可通过研发创新,享受在企业所得税方面的优惠政策。
成本控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断摸索总结,采取适合企业自身发展需求的成本控制措施,达到企业成本控制效果,实现企业经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