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范文范本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使我们能够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下面是一些精心挑选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写作上的启示。
优秀鱼我所欲也课后题及答案大全(14篇)篇一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事情,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东西(那就是“不义”)。不仅仅是贤人才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的优厚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优秀鱼我所欲也课后题及答案大全(14篇)篇二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优秀鱼我所欲也课后题及答案大全(14篇)篇三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如果)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争论)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贵义》)。
23.请指出甲文中的一个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2分)。
通意义。
24.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断子之手足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醉翁之意不在酒或以钱币乞之。
c.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c.诲汝知之乎。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投诸渤海之尾。
25.翻译两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26.甲乙两文共同特点是都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论证了的观点,甲文则用论证了的观点。(3分)。
27.甲文用“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阐述了对“义”的认识,这与乙文中表达的观点是相同的。请你指出甲乙两文中“义”的内涵,并简述今天我们是否还有坚持这种“义”的必要。(3分)。
答案:
23.“辟”同“避”,“躲避”的意思。(2分)24.a(3分)。
25.(1)不只是贤明的人,才有这种思想。(2分)[来源:]。
(2)给你天下但要你死,你干这件事吗?(2分)。
26.万事莫贵于义(1分),舍鱼而取熊掌(1分),舍生而取义(1分)。
27.正义(或是“有利于人民和国家的大义”)。(1分)。有必要。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坚持人民和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2分)。
优秀鱼我所欲也课后题及答案大全(14篇)篇四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蹴尔而与之蹴:
(2)是亦不可以已乎已: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呼尔而与之翻译:
14.“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4分)。
优秀鱼我所欲也课后题及答案大全(14篇)篇五
12.(1)及,到践踏(用脚踢;踢)。
(2)停止。这里是“止而不为”的意思。(放弃;止)。
13.轻蔑地呼喝着给他吃(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吆喝着给他)。
14.(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优秀鱼我所欲也课后题及答案大全(14篇)篇六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小题2】下面句子翻译不正确的的一项是()a.是亦不可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这也不是可以的吗?这就叫做失去了他的天良。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译文: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c.乡为身死而不受。
译文: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d.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只不过)贤者能不丢掉它罢了。
【小题3】选出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a.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二者不可得兼”。)lb.首段用“舍鱼而取熊掌”的常情来比喻“舍生而取义”的道理。)c.第二段主要用对比的方法说明不应为物欲所获而丧失本心。d.文中运用了不少排比和对偶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富于文采和气势。
答案。
【小题1】d。
【小题1】a。
【小题1】a。
解析【小题1】a中“辟”通“避”;b中“辩”通“辨”;c中“乡”通“向”。
【小题1】“以”应为:“停止、放弃”。
【小题1】a中观点应是“舍生取义”。
优秀鱼我所欲也课后题及答案大全(14篇)篇七
阅读下面这篇短文。(11分)。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一箪食()(2)蹴尔而与之()。
(3)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与之()(4)是亦不可以已乎()。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3分)。
呼尔而与。
小题3:本文的观点是什么?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列举了“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请你给本文补充一个能证明本文论点的论据。(4分)。
小题1:箪:指装食物的竹制器具,文中作量词。蹴:有脚踢。得:通“德”,感激。已:停止。
小题2:轻蔑地喊着给予食物。
小题3:做人要保持本心。举例略。
小题1:。
试题分析:先要了解全文的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如本题中“得”通“德”。
小题2:。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呼”“与”,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小题3:。
试题分析:抓住本文的论点“做人要保持本心”,再理解“嗟来之食”的含义举一名人不贪图施舍而保持“本心”的例子,比如钱学森、邓稼先等海归科学家舍弃大国优厚的条件毅然回国参加建设,保持了一颗“赤子之心”。
优秀鱼我所欲也课后题及答案大全(14篇)篇八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对加点的词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a.故患有所不辟(躲避)也b.所欲有甚(非常)于生者c.乞人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也d.此之谓失其本心(自己的修养)2、选出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a.得之则生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b.舍生而取义任重而道远c.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今为宫室之美为之d.二者不可得兼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3、指出翻译有误的一项()a.呼尔而与之:没有礼貌地吆喝着你给你吃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c.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d.贤者能勿丧耳:(只不过)贤者能不丢掉它罢了4、选出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a.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二者不可得兼”。b.首段用“舍鱼而取熊掌”的常情来比喻“舍生而取义”的道理。c.第二段主要用对比的方法说明不应为物欲所获而丧失本心。d.文中运用了不少两两相对的句子,形式优美,情感强烈,说理透辟。
1、b。
2、c。
3、b。
4、c。
解析试题分析:
1、b.所欲有甚(超过)于生者。
2、a、代词助词。b、表并列表顺承。c、两个都是“做”的意思。d、代词无意义。经分析,应该选c项。
3、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的恩德吗?
4、c.第二段主要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论证不应为物欲所获而丧失本心这一观点。
优秀鱼我所欲也课后题及答案大全(14篇)篇九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面各句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故患有所不辟也。
b.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c.乡为身死而不受。
d.是亦不可已乎?
2、下面句子翻译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a.是亦不可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译文:这也不是可以的吗?这就叫做失去了他的天良。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译文: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c.乡为身死而不受。译文: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d.贤者能勿丧耳。译文:(只不过)贤者能不丢掉它罢了。
3、选出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a.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二者不可得兼。
b.首段用舍鱼而取熊掌的`常情来比喻舍生而取义的道理。
c.第二段主要用对比的方法说明不应为物欲所获而丧失本心。
d.文中运用了不少排比和对偶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富于文采和气势。
参考答案:
1、d。
2、a。
3、a。
优秀鱼我所欲也课后题及答案大全(14篇)篇十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辟,通“避”。下同)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故不为苟得也苟:(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
(3)所恶有甚于死者恶:(4)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译文: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译文:
【小题3】诵读下列句子时,每句至少应有一处停顿,请用“/”把这一处停顿标示出来(2分)。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2)山河破碎风飘絮。
【小题4】请用原文填空。(3分)。
《过零丁洋》的主旨句是:
能体现两个主人公共同的价值取向的句子是。
参考答案。
【小题1】(4分)(1)茍且。(2)假如,假使。(3)厌恶。(4)史册。(各1分)。
【小题2】(4分)(1)(如果二者不能够同时得以,(那么就)舍弃鱼而选取熊牚。
(2)不仅仅贤人有这样的心(或:本心)。(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3】(2分)(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2)山河破碎/风飘絮(各占1分)。
优秀鱼我所欲也课后题及答案大全(14篇)篇十一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欲有甚于生者甚:厉害。
b.故不为苟得也苟得:苟且得到。
c.万钟于我何加焉加:增加。
d.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
12.与“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这句话中“而”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b.学而不思则罔。
c.然得而腊之以为饵d.朝而往,暮而归。
13.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将鱼与熊掌进行对比,提出了他的主张:当二者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
b.作者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证明自己的观点。
c.屈原纵使路途再漫长,也要上下求索,终遭奸臣毁谤,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怀着悲愤投入汨罗江。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孟子舍生取义这一主张。
d.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的名言,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
14.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译文:
(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译文:
20xx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11.c(加:益处,好处。)。
12.b(原句中的“而”与b项中的“而”都是转折连词,但是。a.并列连词,又,并且;c.顺承连词,来,就;d.表修饰,可不译。)。
13.a(将生比作鱼,将义比作熊掌,是比喻论证。)。
14.(1)那么一切可以用来得到生存的办法,什么手段不用呢?(则:那么,0.5分;可以:可以用来,1分;者:……的方法,0.5分;句意通顺1分)。
(2)用脚踢着(践踏或踩过)(的东西)来给别人(人家)吃,是乞丐也不愿意接受。(补充省略充分“之”:东西,0.5分;“之”:代词,别人,人家,0.5分;句意通顺2分。)。
优秀鱼我所欲也课后题及答案大全(14篇)篇十二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2)二者不可得兼。
(3)蹴尔而与之(4)此之谓失其本心。
【小题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小题3】课文开头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分)。
【小题4】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至少写出两种。(2分)。
【小题5】在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作出怎样的选择呢?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3分)。
【小题1】使所要论述的道理通俗易懂,形象具体,为下文议论正题做好铺垫。
【小题1】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写出两种即可)。
【小题1】观点正确、结合实际、表述流畅即可。
优秀鱼我所欲也课后题及答案大全(14篇)篇十三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9、对加点的词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1分)。
a、故患有所不辟(躲避)也b、所欲有甚(超过)于生者。
c、乞人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也d、此之谓失其本心(自己的修养)。
10、选出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1分)。
a、得之则生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b、舍生而取义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c、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d、二者不可得兼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
11、指出翻译有误的一项()(2分)。
a、呼尔而与之:没有礼貌地吆喝着你给你吃。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c、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d、贤者能勿丧耳:(只不过)贤者能不丢掉它罢了。
12、选出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2分)。
a、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二者不可得兼”。
b、首段用“舍鱼而取熊掌”的常情来比喻“舍生而取义”的道理。
c、第二段主要用对比的方法说明不应为物欲所获而丧失本心。
d、文中运用了不少两两相对的句子,形式优美,情感强烈,说理透辟。
9、d10、b11、a12、a。
优秀鱼我所欲也课后题及答案大全(14篇)篇十四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史,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被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惠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敏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删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带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拉史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官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见而不受.夸为官宣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幂受,夸为妻要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夸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主: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孟子·告子上》)。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辟:同“避”,躲避)。
b.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丧:丧失)。
c.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蹴:践踏)。
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得到)。
10.下列甸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a.相与步于中庭b.苛政猛于虎也。
c.箕畚运于渤海之尾d.管夷吾举于士。
11.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译文:
(2)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
孟子认为人之“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他通过的取舍、箪食豆羹的取舍、的取舍等方面论证了“义”和“不义”的存在。
20xx年广西区柳州市中考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9.d(得:同“德”,动词,感激恩德。)。
10.b(于:比,介词)。
11.(1)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这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2)这就叫做丧失了本来的思想。
12.鱼与熊掌,万钟(丰厚的俸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