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读后感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后感篇一
目的:
1.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过程:
一、导入 。
当你完成一份自认为不错的手工作品或是取得优异成绩时,你的爸爸、妈妈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中的小主人公在七岁时作了一首诗,他的妈妈给他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从文中找出答案吧!
二、学习生字新词。
1.合作中自学。通过查字典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小组合作学习,读准字音,分析难记字的字形,交流对字义的理解。
2.、检查、重点指导。
(1)读准字音:誊写:(téng) 皱眉:(zhòu) 分歧:(qí) 谨慎:(jǐn)
(2)记住字形:誊、歧、版。
(3)理解词义
腼腆:因怕生或害羞而神情不自然。
精彩:(表演、展览、言论、文章)等优美,出色。
糟糕:指事物、情况坏得很。
谨慎:对外界事物或自己的言行密切注意,以免发生不利的事。
引入歧途:歧途,指歧路,比喻错误的道路。
极端:事物顺着某个发展方向达到顶点。
三、自由读文,理清脉络。
按照不同内容的分段依据把课文分成三段。
第一段(1—14自然段)主要讲述妈妈对我作的第一首小诗的评价是“精彩极了”,而爸爸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
第二段(15—16自然段)主要讲了几年后正是由于妈妈的鼓励,我一直在写作。由于爸爸的批评使我学会了修改。在他们的下我才成为了一个作家。我为自己有这样慈祥的母亲,严厉的父亲而感到幸运。
第三段(17自然段)两种声音一直鞭策着我不断前进。
第二课时
目的:
1.正确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源自对我的爱。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
一、读课文,体会深意。
1.指名读课文最后一段。联系上文说说“这两种声音”指的是什么?(指的是“精彩极了”这样的赞扬声和“糟糕透了”这样的批评声。)
2.这两种声音对作者有着怎样的意义呢?通过学习课文,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边读边标画语句,找出听到妈妈的表扬和爸爸的批评后,我的表现和心理活动。
2.在小组间交流。把自己找到的语句读给同伴听一听,再谈出自己的体会。
3.汇报学习成果。随机进行点拨和指导。
(1)“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点头告诉她诗确实是我写的。”
“腼腆”是由于“我”第一次写诗,不知好坏,有些不好意思。“得意洋洋”是一个孩子听到对自己夸奖和肯定所表现出的骄傲。
“我”“迫不及待”是因为听到母亲的赞扬后便自认为这首诗写得很好,想马上把这首诗给父亲看,也想得到父亲的夸奖。)
(3)“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我觉得他读了很长时间。”
这里将“诗只有十行”与感觉“读诗读了很长时间”做了对比,一方面说明爸爸对“我”的严肃态度,他并没有马上下结论,而是通过认真读诗再下定论,可以看出爸爸对“我”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另一方面体现了“我”此时复杂的心理,既想听到父亲的赞扬,又害怕听到父亲的批评。
爸爸的批评出乎“我”的意料,“我”没想到爸爸会这么严肃地批评“我”的作品,一点儿也不留情面。
4.试想一下,如果当初“我”的作品得到父母亲一致的称赞会怎么样?(有可能会很骄傲,意识不到自己的不足,无法加以改正,长大后更不可能成为一名作家。)
三、母亲的赞扬和父亲的批评对我有什么作用呢?请读第二段。
母亲的表扬是对“我”的鼓励,是她给“我”带来了写作的力量,成为“我”灵感和创作的源泉。父亲的批评是在提醒“我”不要骄傲,自满,不断发现问题加以改正。这两者的结合,成就了“我”,使我成为一名作家。
一股风指的是赞扬声,一股风指的是批评声。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是说没有因赞扬声而迷失方向,没有因取得的成绩而骄傲、自满,沉浸于赞扬声中而不再去努力;也没有被批评声而吓倒,丧失信心,一蹶而不振。
2.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赞扬声,批评声都代表着两种表现形式的爱。一种是严厉的爱,一种是宽容的爱。这两种爱都体现了父母对子女的爱与关心。
3.再次朗读这段,读出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附:设计
点评:
本课在能力和德育方面的目标是:1、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2、课堂上培养学生动笔墨读书,培养积极思维的能力。阅读理解的能力和书面表达的能力。3、使学生明白批评也是一种爱,“良药苦口利于病”。批评的言词和鼓励的话语一样是促人进取的。培养学生虚心听取他人意见的美德。学生上课要当学习的主人,要认真思考每一个疑难问题。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题目能够大胆发言,参与课堂活动。的重点是在读懂每段的情况下理解课文内容。的难点是理解为什么面对同一首诗,父母的评价是完全相反的。还要解决一个疑问: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通过问题悬念导学,引起学生兴趣,然后针对重点段落,进行“学路指法”,最后“引导自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评议。在学生的总结评议过程中,理清思路,解决重点、难点、疑点。
哑巴救人
提示:
哑巴抱起一个西瓜就往屋外跑,老人当然不饶他,就立即追了出来。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后感篇二
2004 、10、21
教学目标
2、从父母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的爱
3、引导学生要懂得从表扬鼓励、批评挫折两方面获得前进的动力
教学重点
1、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掌握三种不同的语调
教学难点
从父母对孩子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1、应该怎样读?(请同学读)“精彩”和“糟糕”一组什么词?反义词。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会说到这两个词?(赞扬;批评反对)
2、文中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请一位同学简单复述课文内容。
3、为什么面对同一首诗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呢?我们一起来分析!
二、整体感知,寻找突破口
他为什么说自己是“当初是多么幸运”?文中有揭示原因的语句吗?
“我有个慈祥的母亲……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
“当初”是指什么时候?“我”七八岁的时候
“我”在事业取得巨大成绩时觉得自己是幸运的,但在当时,在七八岁的时候,我觉得幸运吗?(不)
我们来看看七八岁时的我是怎样看待父母的
三、分析课文
2、看写母亲的段落,哪一段写得最生动?
第一段
母亲是怎样赞美我写的诗的?
母亲一念完那首诗……雨点般落在我身上
你能用几个词语来概括母亲这时的心情吗?
兴奋、激动、自豪
其中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这种心情?请圈划出来
亮亮地、兴奋地、嚷道、搂住、雨点般
谁能把母亲这种激动自豪的心情朗读出来?
(高升调、重音)
“这真是你写的吗?”↗
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3、儿子真是母亲的骄傲!那么儿子听了这样热情洋溢的夸奖之后,他有何反应? (腼腆、得意洋洋)
之外还有哪些不寻常的表现呢?
散读2-4段
你能用几个词语概括出巴迪此时的心情吗?兴奋、急切、自豪
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整个下午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的到来
重新誊写,描上了一圈花边
焦急的盼望
4、“我”为什么这么急切的盼望父亲回来呢?
6、父亲的话无疑给我泼了一瓢冷水,我有何反映?圈划出相关语句
7、分角色朗读1-15
要求:“我” 兴奋自豪―――失望、委屈
母亲 赞赏
父亲 严厉
四、深入理解
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说说你的理解
(可从三方面说,一是父亲是严格的人,从他对下属的要求可看出;二是父亲实话实说,从第16段第一句话可看出;三是父亲的良苦用心)
2、在遭到父亲的否定后,“我”是不是从此不再写作了呢?不是
是什么原因让我一直在写作?
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得鼓励我
父亲的态度有何变化?
写得不怎么样,但还不是毫无希望
3、当巴迪事业成功后,他是怎样看待父母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的?请从文中找出原句来回答。
这两个极端的断言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4、这两种爱有何不同?你是怎样理解的?(一种是鼓励,一种是严格的要求)
5、这两种不同的爱对巴迪来说分别有什么作用?
6、这两种爱都是有利的,那么是不是说只要有一种就可以了呢?如果只有一种,想象一下巴迪可能的人生经历。
7、作者是怎样看待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爱给他的影响的?§17
作者还用了一个比喻,把这两种不同的爱比作两股风,
8、齐读第17-18
五、扩展延伸
1、从巴迪的经历中,你想到了什么?
事业的成功既需要鼓励又需要批评。它们都来自爱的力量,都是前进的动力。
2、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情况,需要你作出评价,在学了这篇课文后,你会怎样做?(别人失望时;成功时)
3、反过来,如果别人给了你这样的评价,你该怎么办呢?
六、作业
1、联系自己的实际,写一篇读后感
2、背诵§17-18
七、板书
得意洋洋 失望
一直在写作 进行修改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后感篇三
本课主在体现“先学后教”模式,根据课前“导学单”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后的情况开展选择性教学指导。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增加练习巩固的时效。本课重点以课堂作业本深入阅读分析题为介入点,检查学生对文中巴迪父母的这两种不同的爱的理解程度,渗透学法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
2.通过重点词句的研读分析,理解巴迪父母不同评价的原因,体会父母的用心良苦。
3.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体会文章中不同描写方法在突出人物特点中的好处。
三、教学过程:
(一)交代本节课学习内容,交流课题
1.今天让我们来共同交流19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希望大家在交流自学成果中能产生更多的智慧碰撞,获得新的认识和收获。
2.交流课题,了解此处引号的作用。
(二)自学检测:
1.生字词:(小组负责组织)
(1)小组确定检测方式及内容
(2)组织开展
(3)评价反馈
(4)教师点评
2.练习反馈(小组交流)《课堂作业》1、2
(1)各小组根据课前交流情况,由一人反馈基础练习完成情况。
(2)教师根据反馈选择指导或点评
【以上为《导学单》☆1内容】
3、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以上为《导学单》☆☆2内容】
(三)重点精读
根据《导学单》☆☆☆3展开本课1-14自然段的精读。
(四)练习自纠,教师巡视指导【分层指导】
《课堂作业》第3题自主修订。
附导学单: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导学单
一、学习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父母对作者的两种不同形式的爱。
4、积累语言,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二、学习重、难点:
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三、预习导学题
☆1、初读课文,利用课后生字表和词语手册,识记生字,新词,并理解词语意思。基础练习自我检测:完成课堂作业本1---2题,配套练习“词语广角”与“句子长廊”一、二题。
☆☆2、读通课文,尽可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试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深入阅读1-14自然段:当“我”写了第一首诗后,母亲的反应是怎么的?“我”的心情怎样?父亲又是怎样评价的?“我”有什么反应?想一想:父亲和母亲为什么对巴迪的诗会有不同的看法。结合完成作业本第3题(2)、(3)、(4)。
☆☆☆4、自读感悟16、17自然段:成年以后,巴迪又是如何看待父母的爱?找出句子读一读,谈谈作者的体会。
☆☆☆5、读读文章的结尾,说说“两股风”指什么风?“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股风刮倒”这句话你是怎么体会的?完成配套练习“句子长廊”第三题。
☆☆6、背诵并默写课文最后一段。完成课堂作业本第4题。
◎9、拓展阅读:阅读配套练习“阅读平台”《拐弯处的回头》,完成练习,体会父爱的与众不同。
?10、提出不懂的问题: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后感篇四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当你完成一份自认为不错的手工作品或是取得优异成绩时,你的爸爸、妈妈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中的小主人公在七岁时作了一首诗,他的妈妈给他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从文中找出答案吧!
二、学习生字新词。
1.合作中自学。通过查字典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小组合作学习,读准字音,分析难记字的字形,交流对字义的理解。
2.教师教学、检查、重点指导。
(3)理解词义
腼腆:因怕生或害羞而神情不自然。
精彩:(表演、展览、言论、文章)等优美,出色。
糟糕:指事物、情况坏得很。
谨慎:对外界事物或自己的言行密切注意,以免发生不利的事。
引入歧途:歧途,指歧路,比喻错误的道路。
极端:事物顺着某个发展方向达到顶点。
三、自由读文,理清脉络。
按照不同内容的分段依据把课文分成三段。
第一段(1—14自然段)主要讲述妈妈对我作的第一首小诗的评价是“精彩极了”,而爸爸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
第二段(15—16自然段)主要讲了几年后正是由于妈妈的鼓励,我一直在写作。由于爸爸的批评使我学会了修改。在他们的教育下我才成为了一个作家。我为自己有这样慈祥的母亲,严厉的父亲而感到幸运。
第三段(17自然段)两种声音一直鞭策着我不断前进。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源自对我的爱。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
一、读课文,体会深意。
1.指名读课文最后一段。联系上文说说“这两种声音”指的是什么?(指的是“精彩极了”这样的赞扬声和“糟糕透了”这样的批评声。)
2.这两种声音对作者有着怎样的意义呢?通过学习课文,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边读边标画语句,找出听到妈妈的表扬和爸爸的批评后,我的表现和心理活动。
2.在小组间交流。把自己找到的语句读给同伴听一听,再谈出自己的体会。
3.汇报学习成果。教师随机进行点拨和指导。
(1)“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点头告诉她诗确实是我写的。”
“腼腆”是由于“我”第一次写诗,不知好坏,有些不好意思。“得意洋洋”是一个孩子听到对自己夸奖和肯定所表现出的骄傲。
“我”“迫不及待”是因为听到母亲的赞扬后便自认为这首诗写得很好,想马上把这首诗给父亲看,也想得到父亲的夸奖。)
(3)“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我觉得他读了很长时间。”
这里将“诗只有十行”与感觉“读诗读了很长时间”做了对比,一方面说明爸爸对“我”的严肃态度,他并没有马上下结论,而是通过认真读诗再下定论,可以看出爸爸对“我”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另一方面体现了“我”此时复杂的心理,既想听到父亲的赞扬,又害怕听到父亲的批评。
爸爸的批评出乎“我”的意料,“我”没想到爸爸会这么严肃地批评“我”的作品,一点儿也不留情面。
4.试想一下,如果当初“我”的作品得到父母亲一致的称赞会怎么样?(有可能会很骄傲,意识不到自己的不足,无法加以改正,长大后更不可能成为一名作家。)
三、母亲的赞扬和父亲的批评对我有什么作用呢?请读第二段。
母亲的表扬是对“我”的鼓励,是她给“我”带来了写作的力量,成为“我”灵感和创作的源泉。父亲的批评是在提醒“我”不要骄傲,自满,不断发现问题加以改正。这两者的结合,成就了“我”,使我成为一名作家。
一股风指的是赞扬声,一股风指的是批评声。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是说没有因赞扬声而迷失方向,没有因取得的成绩而骄傲、自满,沉浸于赞扬声中而不再去努力;也没有被批评声而吓倒,丧失信心,一蹶而不振。
2.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赞扬声,批评声都代表着两种表现形式的爱。一种是严厉的爱,一种是宽容的爱。这两种爱都体现了父母对子女的爱与关心。
3.再次朗读这段,读出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附:板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后感篇五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敬仰、出版、谨慎、迫不及待、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从父母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1.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从父母亲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生字生词卡片、小黑板(或课件)
2课时
1.说出“糟糕”的反义词和“极”的近义词。
1.检查预习情况。
朗读课文,重在校正字音和纠正读破的词。
2.学生当场识记生字词。
⑴给本课的七个生字组词。(可以在文中找,也可以自己想或)
⑵课件出示“读读写写”。
老师建议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再请同学们根据个人喜好,在后边的横线上试着添上自己喜欢的三至五个词语。)
(3)互相交流识记方法。
学生也可以动手抄个别字词一两遍。(课堂上学生“动口不动手”不好。)
学生默读课文,也可以轻声读书,可以查找资料,可以直接在课本上画画写写(在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旁加一点批注,有疑问的地方打个问号),还可以写读书笔记。学生既可以同座交头接耳;也可以离开座位找谈得来的同学切磋。老师则密切关注学生的自学状况,释疑解惑。
组织学生就初步阅读的收获和不懂的问题进行交流。此时,教师则扮演类似“实话实说”主持人崔永元(或和晶)的角色,尽可能地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表现。教师可进行画龙点睛式的插话,随机指导,并把来自学生的各种学习方法、学习所得及尚存问题以简要的表述方式写在黑板上。
1.听录音(或老师)范读,后自由读,个别读,分角色读。最后请几位学困生读个别段落。
2.朗读指导要点:
⑴母亲和父亲对“我”的诗不同的评价及“我”不同的反应。如,母亲的兴奋和赞美,父亲的严肃近乎冷酷;“我”听到母亲表扬后盼望父亲回来的心情、表现等孩子的一系列体验,都应努力读出来。
⑵课文最后两段,是作者对两种评价的冷静思考和独到见解,是成年后的理性认识,也应有别于前面的朗读。
3.想想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1.抄写生字。
2.抄写要求正确读写的.词语。
1.在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短语,并画记起来。
2.在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三至五个句子并熟读成诵。
1.听写以下短语。听写后自己对照课文订正,再读一读。
2.背记自己喜欢的三两个句子,互相交流启发。
1.课文中讲了作者成长过程中的哪几个阶段?(七八岁时;几年后,似乎还未满12岁;现在。)
3.几年后,作者对自己写的第一首诗又是如何看的?
(参考答案:母亲的爱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而父亲的“警告”则时常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他既拥有母亲慈祥的爱,激励他满怀信心地前进;又拥有父亲严厉的爱,使他不至于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
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相机诱导,但不要把自己的认识强加于学生。
5.父母师长的不同评价对孩子会起什么样的作用呢?
构建“生问师答”的阅读教学模式。有时候可以尝试“不问则不讲”。学生如不发问,说明他们没有问题,那老师还一厢情愿地讲什么呢?结合本课学习,学生可能会问及下列问题。教师可实实在在地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1:假如父母都说“精彩极了”或“糟糕透了”,那又将如何?
生3:“我”一定是作者自己吗?(可以是作者本人,也可以不是作者自己,仅仅是一种“第一人称”的写法而已。)
生4:父亲和母亲的不同评价到底谁对谁错?
师:世界并不是简单的是非组合体,他们都对,但父亲似乎过火了点。母亲善意的谎言,动机是好的,也没错。肯定容易,否定也容易,难的是有机结合,恩威并济。
生5:如何让二者有机结合呢?
师:肯定是主要的,否定和惩罚(不是体罚)也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