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范文需要经过精心策划和编辑,以确保内容准确、条理清晰、语言简练。阅读以下报告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写作能力和提升学术水平。
最新小学实验报告(案例17篇)篇一
实验室。
蚯蚓适宜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
蚯蚓、泥土、水、盒子。
1、
(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
(3)把5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4)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察和记录。
(5)再做2次。
2、
(1)在另外的盒子两端分别铺上同样土质的泥土,不同的是一边干燥,一边湿润。
(2)把10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3)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记录。
(4)再做2次。
1、蚯蚓向黑暗的一方爬行。
2、蚯蚓向湿润的一方爬行。
1、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
2、蚯蚓喜欢湿润的环境。
仪器管理员签字。
最新小学实验报告(案例17篇)篇二
少先队队室是少先队组织在学校的传统活动阵地,体现着少先队基本的思想教育内容和鲜明的文化特色,是加强少先队员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平台。开学以来,我校为进一步提高少先队队室规范化建设水平,充分发挥其在少先队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根据学区和瑞安市教育局有关“少先队队室规范化建设的考评细则”和文件精神,竭力打造规范化少先队队室,做到了“六有”:
:学校建立少先队队室,队室为少先队专用,面积能达到30平方米以上。队室的布置做到了庄严、简洁、大方、美观而有教育意义。队室门外悬挂“少先队大队部”标牌。
:队室备有大中队旗和一定数量的队干标志、少先队员及辅导员所佩戴的红领巾;队室备有悬挂式星星火炬标志(队徽);下阶段我们将配备少先队鼓号队所需的大鼓、小鼓、大镲、小镲、队号和制服,成立校鼓号队;备有资料柜、展览台(柜)、旗杆、旗架及适量的桌椅和摆设。
:备有中央领导人为少先队题词、队史、队知识、中国少年先锋队章程(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xx年6月3日通过)、少先队的呼号和作风、入队誓词、队歌以及二十一世纪宣言等挂图。
备有少先队的各种资料,包括《辅导员杂志》、会议活动记录、优秀队员、队干部评比方案、培训计划、大队日志、工作计划、光荣册、队员名册(登记表)等。
备有反映本校少先队组织开展具有学校、年级、班级特色的教育活动成就的文字材料、照片展板等活动记录。
备有一定数量的爱国主义教育、科技、文化、道德修养、英雄故事、少先队理论与实践以及少先队主题教育活动等方面的图书。
此外,学校还建立健全队室的各项管理制度,切实加强队室的管理。主要有《轮流管理制度》、《队室管理制度》、《卫生管理制度》等等少先队活动室的规范化建设,为锦湖实验小学向全体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学校利用少先队队室这个阵地,向队员进行组织教育,并将经常性地组织队员参观队室,向队员讲解各部分的目的和意义,利用队室的各种资料,帮助各中队举行主题队会,帮助中队辅导员及队干部查阅活动资料。少先队队室将成为我校德育教育的“主战场”。
锦湖实验小学大队部。
xx年12月1日。
最新小学实验报告(案例17篇)篇三
胡椒粉、盐巴、塑料汤勺、小盘子。
1、将盐巴与胡椒粉相混在一起。
2、用筷子搅拌均匀。
3、塑料汤勺在衣服上摩擦后放在盐巴与胡椒粉的上方。
4、胡椒粉先粘附在汤勺上。
5、将塑料汤勺稍微向下移动一下。
6、盐巴后粘附在汤勺上。
胡椒粉比盐巴早被静电吸附的`原因,是因为它的重量比盐巴轻。
你能用这种方法将其他混合的原料分离吗?
最新小学实验报告(案例17篇)篇四
实验地点室外。
实验目的`物体的颜色和吸热。
实验器材白色纸、粉色纸、黑色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对折做成的纸带,温度计。
1、把不同颜色的直对着做成袋状。
2、分别插上温度计放在阳光下。
实验现象。
1、深色纸比浅色纸升温快。
2、黑色蜡光纸比黑色无光纸升温慢。
实验结论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
备注:
实验人。
最新小学实验报告(案例17篇)篇五
塑料杯一个、米一杯、竹筷子一根。
1、将米倒满塑料杯。
2、用手将杯子里的米按一按。
3、用手按住米,从手指缝间插入筷子。
4、用手轻轻提起筷子,杯子和米一起被提起来了。
讲解:
由于杯内米粒之间的挤压,使杯内的空气被挤出来,杯子外面的'压力大于杯内的压力,使筷子和米粒之间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所以筷子就能将成米的杯子提起来。
最新小学实验报告(案例17篇)篇六
实验目的分析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阳光)。
实验器材绿豆芽、实验盒、
实验步骤将种有相同绿豆芽的两个花盆中的一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过一段时间观察。
实验现象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的绿豆芽生长较好,放在黑暗的地方的绿豆芽生长的.不好甚至死亡。
实验结论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
实验效果。
仪器管理员签字。
最新小学实验报告(案例17篇)篇七
2、书写整齐,实验数据真实,明确。
3、书写杂乱,
4、实验目的明确,经过数据分析等到的结果很好。
5、实验过程有些乱,但总体还好。
6、实验设计合理,数据正确。
7、通过这份实验报告,可以看出你能很好的完成实验。
8、看了这份实验报告,可以看出你对知识的`掌握很好。
9、通过实验报告,可以看出你严谨的实验态度。
最新小学实验报告(案例17篇)篇八
实验地点实验室。
实验目的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水、空气、温度。
实验步骤1、准备好6个水杯,每个水杯都放好纸巾(中间挖两个洞)贴上标签。
2、将种子放入洞中。
3、6个小盘中1号杯不滴,其余的都滴上适量的水。
4、用塑料纸将3号杯口密封,用塑料杯子罩住5号杯,用纸箱罩住6号杯。
5、将1号杯和2号杯,3号杯和4号杯,5号杯和6号杯进行对比。实验现象。
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水、空气、温度。
实验结论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水、空气、温度缺一不可。
实验效果。
实验人实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
实验内容2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
实验地点实验室。
实验目的分析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阳光)。
实验器材绿豆芽、实验盒、
实验步骤将种有相同绿豆芽的两个花盆中的一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过一段时间观察。
实验现象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的绿豆芽生长较好,放在黑暗的地方的绿豆芽生长的不好甚至死亡。
实验结论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
实验效果。
实验人实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
实验内容3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
实验地点实验室。
实验目的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
实验器材绿豆芽、水、纸巾。
实验步骤1、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终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
2、3----5天后观察观察。
实验现象豆芽的根会向有水的方向生长。
实验结论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实验效果。
实验人实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
实验内容4蚯蚓的选择。
实验地点实验室。
实验目的蚯蚓适宜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
实验器材蚯蚓、泥土、水、盒子。
实验步骤1、(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
(3)把5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4)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察和记录。
(5)再做2次。
2、(1)在另外的盒子两端分别铺上同样土质的泥土,不同的是一边干燥,一边湿润。
(2)把10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3)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记录。
(4)再做2次。
实验现象1、蚯蚓向黑暗的一方爬行。
2、蚯蚓向湿润的一方爬行。
实验结论1、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
2、蚯蚓喜欢湿润的环境。
备注。
实验人实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
实验内容5做一个生态瓶。
实验地点实验室。
实验目的能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
实验器材大饮料瓶、泥土、水草、水生小动物。
实验步骤1、先在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如要加几块小石子也就在这时候放)。
2、装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3、往瓶里种上自己准备的水草。
4、再放入小动物。
5、进行观察记录。
实验现象生物和非生物是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实验结论生物和非生物是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实验效果。
实验人实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
实验内容6改变生态瓶。
实验地点实验室。
实验目的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实验器材生态瓶、小鱼、水草。
实验步骤1、减少生态瓶里的水。
2、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
实验现象1.由于水量减少,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减少,氧气量减少,水少的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比较多。
2.水草增加,产生的氧气量就增加,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减少;小鱼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会增多。
实验结论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发生态群落的变化。
备注。
实验人实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
实验内容7阳光下的影子。
实验地点室外。
实验目的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
实验器材木板、白纸、橡皮泥、木棒。
实验步骤1、做一个简易的日影观测仪。
2、每隔十分钟,量铅笔影子的长度,在白纸上做下记录。
实验现象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实验结论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实验效果。
实验人实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
实验内容8光是怎样传播的。
实验地点实验室。
实验目的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实验步骤1、用夹子夹住卡纸,横立在桌面上排成整齐的一行,间隔距离为15cm(没有孔的放在最末端)。
2、用手电筒照射有孔卡指和管口。
实验现象光在物质中是直线传播。
实验结论光在同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备注。
实验人实验时间。
实验内容9光的反射能力。
实验地点五年级教室。
实验目的认识光的反射及应用。
2、将夹横立在桌上,并在桌面上放一页有字的纸。
3、打开手电筒开关,对着卡纸,观察文字。
实验现象黑色反光弱,红色反红光,黄色反黄光,绿色反绿光,白色反光能力强。
实验结论深色反光弱,浅色反光能力强。
实验效果。
实验人。
试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
实验内容10光与热。
实验地点实验室。
实验目的认识阳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
实验器材温度计1支,镜子3面,胶布。
实验步骤1、用胶布将温度计固定在墙上。
2、用镜子反光对着温度计(一镜反射或多镜反射)。
实验现象一次照射的温度比多次照射光的温度低。
实验结论一次照射的温度比多次照射光的温度低。
备注。
实验人实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
实验内容11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实验地点室外。
实验目的物体的颜色和吸热。
实验器材白色纸、粉色纸、黑色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对折做成的纸带,温度计。
实验步骤1、把不同颜色的直对着做成袋状。
2、分别插上温度计放在阳光下。
实验现象1、深色纸比浅色纸升温快。
2、黑色蜡光纸比黑色无光纸升温慢。
实验结论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备注。
实验人实验时间。
实验内容12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实验地点室外。
实验目的阳光直射、斜射与吸热。
实验器材温度计、黑色纸袋。
实验步骤1、把三个同样的黑色纸袋分别按和地面水平、垂直、和太阳光垂直的方式摆放。
2、看哪个升温快。
实验现象和阳光接触面集越大升温越快。
实验结论和阳光接触面集越大升温越快。
备注。
实验人实验时间。
最新小学实验报告(案例17篇)篇九
五年级教室。
认识光的反射及应用。
卡纸(红、黄、绿、黑、白)各一张,手电筒一支,夹子。
1、夹子夹住卡纸。
2、将夹横立在桌上,并在桌面上放一页有字的纸。
3、打开手电筒开关,对着卡纸,观察文字。
黑色反光弱,红色反红光,黄色反黄光,绿色反绿光,白色反光能力强。
深色反光弱,浅色反光能力强。
实验人、试验时间、仪器管理员签字。
最新小学实验报告(案例17篇)篇十
操作:
1将两个气球分别充气并在口上打结。
2用线将两个气球连接起来。
3用气球在头发(或者羊毛衫)上摩擦。
4提起线绳的中间部位,两个气球立刻分开了。5将硬纸板放在两个气球之间,气球上的电使它们被吸引到纸板上。
讲解:
最新小学实验报告(案例17篇)篇十一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结构框架”意在从宏观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各要素之间的内部关系;“活动程序”意在突出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行性。
自然学科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知识。它与人的认识过程有较高的一致性,最适用于发现式的学习方法。实验是传授自然科学知识和培养与发展学生各种能力的重要手段。我校的教研组推出的四环节实验课教学模式,以其较完美的操作性、开放性、优效性和灵活性形成了自然实验课的基本框架,较好地揭示课堂教学的一般程序、课堂教学诸因素的内在联系和课堂教学的普遍规律。现就模式谈一下我在教学中的实践与几点体会。
(一)提出问题阶段。
提出问题阶段是当研究一个问题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探索并调动他们积极性的阶段。教师可结合要研究的问题,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恰如其分地提问,让学生在观察和思维中发现问题。
例如,《物体的热胀冷缩》一课,先进行演示实验,在铁架台上放一平底烧瓶,瓶中装满水,用酒精灯加热,水还没烧开,瓶中的水就往外溢。教师接着问大家,你们看了这个现象有什么想法?学生一下子提出许多问题:“为什么水加热后往上溢呢?”“水难道会变多吗?”
教学时,为了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应千方百计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方法,如:做游戏、讲故事、变魔术、猜谜语、出示挂图、运用幻灯等。引起学生要研究问题的兴趣,提出自己的想法。
(二)作出假设阶段。
学生提出了问题,但在还没有学习有关的知识时,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问题作出假设的回答。教师再从学生假设中引导学生逐渐进入要研究的问题中去。
例如,《水蒸气的凝结》,教师将还在冒白气的温水杯加盖,过一会儿再揭开盖,请同学们看盖上的水珠,水蒸气碰到什么样的物体在上面结成水珠呢?引导学生作出假设,发表不同意见。有的同学说:“水蒸气遇到热的物体结成水珠。”有的说:“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结成水珠。”教师接着说:“那么我们就一起研究一下,水蒸气在什么条件下能变成水呢?”这样就逐渐地把学生引入要研究的课题。
物理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格式·实验报告模板。
在这个阶段中,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的经验,通过演绎、归纳、推理而提出的假设,不少带有猜测的性质。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作出假设,不应压抑学生的思维,不管是对是错,都不要忙于作出评价。
(三)设计实验阶段。
让学生自己设计或选择实验来证明自己假设的正确性。当然实验方法也可以和书本上提供的方法相同,但要让学生自己动脑,而不要一下子把整个实验的过程介绍给学生。
例如,《电磁铁》一课,研究线圈缠绕的铁钉通电是否能产生磁性,教师问:“我们可以设计什么样的实验来证实线圈缠绕的铁钉通电能产生磁性?”学生积极动脑思考,设计了许多实验,如:“让铁钉接近大头针,看是否吸引。”“让指南针靠近铁钉,看指南针是否发生偏转”等。教师让学生按次序都实验一下。
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可以启发他们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又能逐步训练他们研究问题的思维方法。教师在备课中要多方面考虑到学生可能在设计实验中运用的器材,并要提前做一做。
(四)验证结论阶段。
学生设计实验后,就让他们自己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假设的正确性。
再如,《电磁铁》一课,课前每一个实验桌上放一些实验报告单,让学生把实验结果填在实验报告单上,然后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学生知道了线圈缠绕的铁钉通电带有磁性。
在这一阶段教学中,要使学生注意不要将实验结果轻易认为是实验结论。教师要积极引导,肯定正确的实验结果,帮助学生得出结论,有实验结果与实验结论相矛盾的实验,要引导学生查找原因。
1.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能力。
运用此模式教学,对学生思维的培养有极大的帮助。整堂课中,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状态。教学中的1、2阶段,是培养学生扩散思维能力。学生为了尽可能地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而积极开动脑筋。教学中的3、4阶段是培养学生集中思维能力。
教师在学生扩散思维阶段(在教学时间许可范围内),不应压抑学生的思维,要积极地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在集中思维阶段,则应积极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
2.运用此模式教学,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教师应在课前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精心制定研究项目及所需要的各项材料。在课上主要是观察学生的研究情况,倾听他们的意见。学生开展讨论,教师不要用言语或表情去干扰他们的思考。学生发言时,教师要善于捕捉矛盾,引导他们开展讨论或争论,必要时也需做适当的启发。
3.运用此模式,教学中的每个阶段不一定分得很清楚。在一课中,有时可把两个阶段的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时可用一两句话把两个阶段教学衔接起来。
教学模式是在教学过程中产生、发展、完善,并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其作用。在四环节自然实验课教学模式的正确指导下,必将实现整个教改过程科学化、高效化,必将大面积提高自然实验课教学质量。
最新小学实验报告(案例17篇)篇十二
实验室。
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1、用夹子夹住卡纸,横立在桌面上排成整齐的一行,间隔距离为15cm(没有孔的放在最末端)。
2、用手电筒照射有孔卡指和管口。
光在物质中是直线传播。
光在同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实验人、实验时间。
最新小学实验报告(案例17篇)篇十三
【实验目的】了解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物体的表面光滑程度和物体轻重。
【实验器材】长木板、毛巾、弹簧测力计、被拉动物体(钩码及小车代替)。
1.检查实验仪器是否齐全。
2.用弹簧测力计在光滑的木板上匀速拉动物体,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
4.在光滑木板上再拉动物体,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变化;向小车内加放钩码来改变物体重量,再拉动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化。再减少钩码,再拉动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化。你会发现:物体重了,摩擦力大;反之,摩擦力小。
5.整理实验仪器,各就各位。
【实验结论】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表面光滑程度和物体轻重有关。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物体越重,摩擦力也越大。
【实验目的】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
1.检查实验仪器是否齐全。
3.在3处分别挂一个钩码,观察。右侧挂两个钩码,观察(怎样做才能平衡?)。
4.将左侧钩码挪到4处,观察(怎样才能平衡呢?)。
5.整理实验仪器,各就各位。
【实验结论】左侧距离×左侧质量=右侧距离×右侧质量。
最新小学实验报告(案例17篇)篇十四
1.检查实验仪器是否齐全。
2.观察风的形成实验材料。
3.点燃蜡烛,罩上实验材料,观察。
4.整理实验仪器,各就各位。
【实验结论】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表面光滑程度和物体轻重有关。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物体越重,摩擦力也越大。
【实验名称】探究小灯泡亮起来的实验。
【实验目的】让小灯泡亮起来。
【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开关导线。
1.检查实验材料是否齐全。
2.观察材料的特点。
3.把电池、开关、小灯泡依次用导线连接起来。
4.接通开关,观察现象。
5.断开开关,观察现象。
6.整理实验材料。
【实验结论】一个完整的电路主要包括电源(如电池)、开关、导线、用电器(如小灯泡)四部分。
【注意事项】实验时不能用导线直接把电池的正负极连接起来。
最新小学实验报告(案例17篇)篇十五
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室外。
阳光直射、斜射与吸热。
温度计、黑色纸袋。
1、把三个同样的黑色纸袋分别按和地面水平、垂直、和太阳光垂直的方式摆放。
2、看哪个升温快。
和阳光接触面集越大升温越快。
和阳光接触面集越大升温越快。
实验人实验时间。
最新小学实验报告(案例17篇)篇十六
材料:1支铅笔;1张报纸。
步骤:
1.展开报纸,把报纸平铺在墙上。
2.用铅笔的侧面迅速地在报纸上摩擦几下后,报纸就像粘在墙上一样掉不下来了。
3.掀起报纸的一角,然后松手,被掀起的角会被墙壁吸回去。
4.把报纸慢慢地从墙上揭下来,注意倾听静电的声音。说明:
1.摩擦铅笔,使报纸带电。
2.带电的报纸被吸到了墙。
3.当屋子里的空气干燥(尤其是在冬天),如果你把报纸从墙上揭下来,就会听到静电的劈啪声。
创造:请试一试,还有什么物品能不用粘和剂,而用静电粘在墙上。
最新小学实验报告(案例17篇)篇十七
实验室。
认识阳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
温度计1支,镜子3面,胶布。
1、用胶布将温度计固定在墙上。
2、用镜子反光对着温度计(一镜反射或多镜反射)。
一次照射的温度比多次照射光的温度低。
一次照射的温度比多次照射光的温度低。
仪器管理员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