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不仅是对过去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的规划和目标的思考。为了更好地总结学习和实践的经验,小编特意收集了一些精彩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家一起来分享。
精选闽南文化心得(案例17篇)篇一
闽南文化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其源远流长,深深地影响了福建地区的历史和文化。然而,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闽南文化逐渐被人们所忽视。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人们开始开展闽南文化培训工作。培训旨在通过教授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闽南文化,促进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闽南文化培训的课程内容广泛,并涵盖了语言、音乐、戏剧、舞蹈、书法等多个方面。学生们可以学习闽南语言的基础知识和语音、语法;了解闽南历史文化的发展历程,并学习其代表性的传统文化,如南音、手信、闽南戏等;此外,学生还可以深入学习闽南的书法、绘画和风俗文化等内容。这些丰富多彩的课程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了闽南文化。
闽南文化培训的效果十分明显。首先,学生们增强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识,培养了文化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学生们的品格和道德修养也得到了提升。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优良的品德,培养了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了个人的整体素质。
第四段:个人收获。
在闽南文化培训中,我深刻地了解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使我对我国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感更加强烈。我还学会了闽南语言,能够和当地人更好地沟通和交流。在学习舞蹈和音乐方面,我体验到了闽南文化的魅力和独特之处,加深了我对闽南文化的喜爱和热爱之情。
第五段:总结。
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闽南文化培训的开展有利于促进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同时也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有效途径。通过闽南文化培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了解闽南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一优秀文化遗产。
精选闽南文化心得(案例17篇)篇二
闽南文化,是中国南方的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历经数千年的流转,熔铸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风貌。作为一个来自闽南地区的人,我对这样一个饱含情感与厚重的文化遗产有着深深的感悟和理解。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结合自身的体验和感受,表达出我对闽南文化的理解和心得。
闽南地区由于丰富的资源和开放的交通,吸引了大量的外来移民,从而构成了多元的文化融合和交汇。伴随着汉族、闽籍华侨、客家人、渔民等多种族群的深入生活,闽南地区的文化逐渐自然形成了她独特的面貌。闽南文化成为了人们对这里地域特点、民间传统、历史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的表述和长期的传承。它诠释了这片土地的肌理和人文内涵,是闽南地区的一张名片。
闽南文化是一种包罗万象的文化,它包括有宗教文化、婚俗文化、民间艺术等多方面的文化成分。其中,宗教文化是闽南地区得以保存下来的一个亘古不变的重点。闽南地区是多教合状況,如福建妈祖信仰、白话文释教与诵经文、道教等,尤其是对妈祖信仰的崇拜,让闽南地区的宗教文化更为根深蒂固。除此之外,闽南地区的婚俗文化也是世界上极为有趣的一种文化类型。比如闽南地区的婚礼中一定会有“闹新娘”这个环节。新娘被新郎带到新家后,由新娘的姐妹们和婆婆们组成的“闹婆媳团”会闹娘家的新娘,这是一种表达彼此情感的方式。此外,民间艺术在闽南文化中也占据了一席之地,其中最代表性的就是潮剧和思明山歌。潮剧中充满了音乐、歌唱、魔术和上演的特效,同时也充分传递了民间传言的信息。思明山歌则表达了闽南地区人民生活的每一面,让人们从中感受到了这个地方文化的真实性和淳朴性。
闽南文化是一种历史渊源、独特风貌的文化,它不仅是闽南地区的文化遗产,更是中国南方人民的文化财富。闽南文化有着独特的性格和价值,她通过一种美妙的方式,披荆斩棘,经过漫长的历史沉淀,才形成了这种深厚、丰富、具有人文内涵的文化,闽南文化既是阐述一个地区的社会风俗、历史文化和民间传说等的重要依据,更是民族文化发展史的精华。
闽南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与众不同的内在价值,是人类进化上的重要成就,它奠定原住民和来自外地的文化群体的生存和发展基础。闽南文化在无数农民的手中,充满着独特的创造力和文化智慧,激发着每个人探究生命存在的价值。闽南文化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审美风格的偏爱,还有一种价值观和人生态度的追求,这种追求,彰显出来的是一种温馨的情感和世界观。在发扬这种文化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坚持文化多样性的观念,更要注重文化的创新,让闽南文化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发扬光大。
作为闽南人,我深刻认识到闽南文化的珍贵,也认识到闽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传承是闽南文化的根基,发展则是闽南文化发扬光大的重要保证。在保持文化传统的同时,我们应该也积极地作出自己的创造性贡献,让闽南文化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满足现代人的生活和审美要求。同时,我们也需要更好地保护闽南文化,使其继续鲜明地屹立不倒。只有让闽南文化持续发展和繁荣下去,才能让她的文化价值真正地得到体现,与世界上的文化相互交流、互相融合。
精选闽南文化心得(案例17篇)篇三
闽南是我国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地区之一,闽南建筑作为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韵味吸引着世人的目光。在我对闽南建筑文化的研究中,我深深感受到了闽南建筑的独特之处和文化内涵。以下是我对闽南建筑文化的几点感悟与体会。
首先,闽南建筑文化的独特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闽南地区,建筑的外观经常以红色的琉璃瓦为主调,搭配着黑色的木雕窗棂和白色的墙壁,这种色彩组合使得建筑显得格外鲜明和夺目。同时,闽南建筑特有的“天井”设计也是其独特风格的一大特点,通过中庭和花园的布局,使得房屋内外形成了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空间。闽南建筑充分考虑到了人们的活动需求和审美感受,营造出了一种温馨、舒适的居住环境。
其次,闽南建筑文化不仅体现在建筑的外观上,更体现在其装饰上。闽南建筑以木雕为主要装饰手法,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闽南的木雕工艺独树一帜,其纹饰以花草、鸟兽等生物为主题,栩栩如生,根据木材的质地和特点,巧妙地进行刻画,使得木器更加富有层次感和艺术感。在闽南建筑中,无论是屋檐的雕刻、门窗的点缀还是屋宇的装饰,都可以看到木雕工艺的痕迹,为建筑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再次,闽南建筑文化的内涵丰富而深厚。闽南人民勤劳智慧,他们的建筑文化不仅表现在建筑的外观和装饰上,还体现在建筑的结构和功能上。闽南建筑注重实用性和环保性,结合了地形地势和气候特点,采用了独特的建筑结构和材料。比如,在闽南地区常见的土楼就是一种典型的建筑结构,它是用夯土、青石、木材等材料以现浇混凝土建造而成,具有防火、防盗、耐震等优点,并且能够调节室内温湿度,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环保性。
此外,闽南建筑文化还反映了闽南地区的历史和地域特点。在闽南的古建筑中,很多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如福建土楼、庙宇等,它们记录了闽南人民的智慧和努力,也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闽南建筑文化还展现出海洋文化和思想的独特特点,房屋外墙的海水草图案、墙身上的一幅幅精美图案、挂在门楣上的门神像等,无不彰显着闽南人民对海洋的依赖和崇尚。
总之,闽南建筑文化是我国建筑文化的瑰宝之一,它以其独特的风格、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备受世人的认可。通过对闽南建筑文化的研究与了解,我深深感受到了闽南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勤劳勇敢,也更加欣赏和推崇闽南的建筑艺术和文化魅力。我相信,闽南建筑文化将继续传承下去,并为后人提供更多的启示和灵感。
精选闽南文化心得(案例17篇)篇四
中国拥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这其中包括了数量繁多的文化遗产和习俗传统。其中,福建闽南地区的文化以其独特性和历史性,备受人们关注和研究。闽南文化,是以福建福州和厦门地区为代表的一种地方文化,其绵延千年的历史和多样化的表现形式,让人们对这一地区的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个人经历和体验,探究闽南文化这一主题。
[第二段:探索闽南文化的源起和历史]。
闽南文化的历史悠久,起源可追溯至六七世纪。这里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借助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海洋气候,这一地区逐渐成为陆运货物集散地和贸易大本营。在商贸交流的过程中,闽南文化也逐渐形成。除此之外,受中原文化和南洋文化的影响,这里的饮食、戏曲、音乐、绘画等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创新。因此,闽南文化在许多方面都体现出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第三段:闽南文化的代表性表现形式]。
闽南文化是一种多样性的文化形式,体现在语言、民俗和艺术形式等方面。闽南话是闽南文化的代表,它因为发音清晰、音调变化多,让人耳目一新。此外,闽南文化的各种民俗风俗,如斗鸡、婚陪、空中楼阁、莆田山歌等,也是闽南文化的代表。而闽南文化的漆器、织锦、竹编等形式,则体现了闽南文化在艺术方面的独特性。
闽南文化在现代的流传和保护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现今,许多人为了传承和弘扬闽南文化,展开了各种活动。例如,一些民间团体和个人加入当地的表演舞台,组织游行和庆典,倡导闽南文化在社区、学校、博物馆等各种场所的传播。还有为保护闽南文化负有责任的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也会在拍卖和展览会等活动中,宣传与推广闽南文化。
[第五段:个人体会与展望]。
作为一位旅游者和文化爱好者,我认为闽南文化的复杂性和独特性是非常值得探究的。我的旅行经历让我有机会了解到了闽南文化的多样面貌,也让我理解到了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此外,我认为,闽南文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是其魅力所在,同时,也需要我们去深入了解和尊重。总之,闽南文化无疑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传承闽南文化,不仅是福建省内的责任,更是中国人民的责任。
精选闽南文化心得(案例17篇)篇五
闽南文化是中国南方地区独特的传统文化,包含了音乐、戏剧、节日、宗教、饮食、建筑等多个方面。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闽南文化,因此相应的培训也得以出现,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一文化遗产。
第二段:个人经历与感受。
我曾参加过一次闽南文化培训课程,跟随专业老师学习闽南民间音乐。课程中,老师首先向我们介绍了闽南文化的背景和特点,让我们对闽南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之后,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一些闽南音乐的演唱和演奏技巧,贴身指导我们学习和练习。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闽南文化的独特美妙,也对自己的音乐修养有了新的提高。
闽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形式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都有着重要作用。而闽南文化培训课程能够传授和弘扬这一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保护和传承的行列中来,同时也能够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和艺术修养,增强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通过参加闽南文化培训,我不仅学到了一些新的知识和技能,也感悟到了培训带来的一些启示。比如说,同样是音乐,闽南音乐所传承的是与土地、自然、人文等多方面紧密联系的文化内涵,而现代流行音乐则更多地以商业性和娱乐性为主。这让我意识到,文化的传承不应该是单一的技术和知识层面,还应包含着文化精神和文化自觉等多方面的内容。
第五段:结语。
闽南文化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需要靠更多的人们的共同努力和呵护来传承和发扬。通过参加闽南文化培训,我深深感受到了它的魅力和韵味,也期待更多的人们可以加入到闽南文化保护和传承的行列中来,共同传承和展示这一美丽的文化遗产。
精选闽南文化心得(案例17篇)篇六
闽南文化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因为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而备受推崇。我近期参加了一次闽南文化培训活动,对于这种文化更是有了深刻的了解和体会。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心得和体会,在闽南文化培训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收获。
第一段:闽南文化的背景和特点。
作为一种传统文化,闽南文化历史悠久、渊源流长,自明代以来已经有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和特点。它涵盖了很多方面的内容,例如建筑、艺术、音乐、戏曲、饮食等等。其中,建筑是最具代表性的一面,闽南建筑风格典雅、雕刻精细,结合了东南亚风格,体现了历史文化和地域特征。
在这次闽南文化培训过程中,我通过讲座、实地参观、文物介绍、文化艺术表演等方式深入了解了闽南文化的历史渊源、传统建筑、民俗风情、传统节日等方面内容。从文化内涵到文化延伸,小到习俗风情,大到文明礼仪‘,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了自己的文化身份和自豪感。
第三段:闽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闽南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历经沧桑却从未消失。传承也是保护,保护也是发展。如何传承和发展闽南文化,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位年轻人,应该更加关注和倡导文化保护,创新和推广闽南文化,让我们的后代有更深入的认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下去。
第四段:闽南文化的未来。
文化是多元发展的,但作为维系我们民族的精神纽带,文化的每次传承都是向着更美好的未来迈进。在市场经济的发展浪潮下,闽南文化也应继续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创新和推广,使其成为现代社会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走向国际、走向现代,更好的发扬光大。
第五段:结语。
在这次闽南文化培训中,我深入了解了闽南文化的历史渊源、特点及其重要的地位,更加意识到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我们应该秉承这样的理念:传承和发扬文化,共同推动文化繁荣发展,让我们的自身文化走向更好的未来,让全世界认识和了解中国的文化,倡导文化交流和交融,让世界文化共存、共荣。
精选闽南文化心得(案例17篇)篇七
(一)。
以前的我总是认为闽南文化一点也不出名,只不过古人在闽南地区留下了非物质遗产,但自从我看了那次的梨园戏,我改变了对它的看法。
那一次,学生记者团组织参加了观梨园戏的活动,我欣赏到了《陈三五娘》中的《赏花》,这让我久久的陶醉。你看,演员们的动作时多么的眼花缭乱,五娘和益春在舞台上感叹这春天的美好,却又哀叹着花易落得季节。欣赏了《赏花》我才真正明白,闽南文化不是什么古人留下的非物质遗产,它还有更广阔的天空,之所以有这些演员在艰苦中磨练,才能为闽南文化增添一份光彩。
除了梨园戏另外在我印象中最深刻的就是南音和提线木偶,提线木偶也历史也是很悠久的`,它必须要好的技术才能控制好木偶,否则线就会乱掉。南音也很出名,它的曲调非常的优美,它利用各种民间乐器演奏出各种优美的曲调,每次听到南音我都会被这美妙的音乐久久陶醉。
我把参加闽南文化的活动告诉好朋友,她也不禁赞叹闽南话,还说闽南文化是一颗星永远闪烁着光芒,永不熄灭。在我的课余时间里我也经常了解一些关于闽南文化的节目和有关书籍。
闽南文化永远是那样的灿烂,我想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弘扬闽南文化,让闽南文化的光芒永不熄灭。
(二)。
我虽不是闽南人,但是我五六岁时就来到了厦门,也有六七年了,在这里我过了许多闽南地区的节日,因此,对于闽南文化我也算是熟悉。
福建简称为闽,闽南即指福建的南部,从地理、行政区划、语系等各方面,厦门、漳州、泉州三个地区均合称为闽南。
闽南文化,其内涵除广义中也含农耕文化、海商文化外,更值得一提的是狭义中所含的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民间艺术、宗族文化及方言等。我就给大家介绍其中的民俗文化,民间艺术及方言。
首先是民俗文化。民俗文化内涵十分广泛,其中包括生产习俗、生活习俗、生命礼俗、信仰习俗、文艺风俗、娱乐风俗、社会组织风俗等等,而这些风俗中除与中华民族传统风俗中大同小异外,最富地方特色的有文艺风俗中民间文学(民谣、童谣);娱乐风俗中的民间舞蹈(“拍胸舞”)、“骑竹马”、舞龙、舞狮、“车鼓弄”、“赛龙舟”(端午节)、“博饼”(中秋节)在节庆日中尤为活跃。
其次是民间艺术。闽南民间艺术多的数不胜数。包括布袋戏、提线木偶、南音、陶艺、拍胸舞、剪纸、梨园戏、高甲戏。高甲戏富有闽南民间特色的地方戏,诙谐幽默,尤以丑角表现见长,《桃花搭渡》,《连升三级》载誉戏剧界。
最后是方言。闽南方言是全国八大方言之一。闽南话的流播不只在闽南地区,早已超过省界和国界,在外省传播闽南话最广地区和国家是台湾和新加坡。台湾岛上,除了高山族地区外,差不多都通行着类似于漳州腔和泉州腔的闽南话。除了台湾以外,及东南亚各国的许多侨胞也使用闽南方言。不少被闽南人同化的人也会使用闽南语,在新加坡闽南话叫做“福建话”。
闽南文化博大精神,我们应该将闽南文化世世代代的传承下去,让它发出绚丽的光彩。
(三)。
我的家乡泉州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闽南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的聚集区。她有众多的文化古迹,独特的闽南语。作为新闽南人的我,一直深受熏陶,不久将来,我会是闽南文化的传承者——这是我的新梦,更是我的心梦。
小时候,妈妈一直用闽南语教我说话。小学学校举行闽南歌曲比赛时,我选了《爱拼才会赢》这首家喻户晓的的闽南歌曲,“人生可比是海上的波浪,有时起有时落,好运歹运,总嘛要照起工来行,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羸……”我唱得时而低沉、时而激昂、时而有力,这首闽南歌曲让我获得了校一等奖!从此,我对闽南语更是深深迷恋。
“两岸人文隔海不变”,我们闽南和台湾的人民有着相同的文化和习俗,有着相同的宗教信仰,还有相似闽南话,台湾文化是闽南文化的延伸,两岸文化一脉相承,同根同源,海峡两岸人民亲如一家,情同手足。我将要邀请台湾朋友们登清源山,观老君岩;倚在百源清池旁,欣赏南音;坐在宽敞的剧院里,观看木偶表演,让朋友们感受闽南文化的韵味。
精选闽南文化心得(案例17篇)篇八
闽南文化,是闽南地区独具特色的一种文化现象,是闽南人民的文化底蕴,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有独特的艺术形式、人文景观,又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代表了一个地方的精神和气质。在我接触和认知闽南文化的过程中,我获得了一些体验和感悟,下面将从文化性质、艺术形式、人文景观、文化沉淀、文化传承等方面描述我的心得体会。
闽南文化,是一种地域性的民族文化,是指中国福建省南部沿海一带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民族习惯等多方面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共同体。它包括民俗文化、饮食文化、语言文化、宗教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闽南文化代表了这一地区的历史、艺术、社会风貌,可以说它是这片土地上的精神象征。闽南文化与中华文化和闽北文化不同,其独特性体现在文化内核、艺术表现、人文景观和民族特色等方面。闽南文化的道德、礼仪、认识、审美、生活方式等既与中国传统文化有联系,又吸纳了外来文化的某些因素,其文化内涵丰富而有特性,深深地烙印在了这片土地的历史和现实上。
闽南文化拥有许多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如木雕、瓷雕、石雕、泥塑等手工艺品,福建戏曲等民间表演艺术,以及南音、木鱼诗等音乐艺术和民间文艺等,这些艺术形式都具有独特的地域风格和文化内涵。其中,闽南木雕是闽南地区传统手工艺品之一,由于材料、工艺技术和题材特点的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千姿百态的造型形式。福建戏曲则是闽南民间流传的曲艺形式,以福建大戏为代表,它们的故事情节、唱腔、表演技巧等都体现出了闽南特有的文化风格和艺术魅力。
闽南地区的人文景观与文化背景密不可分,大量的传统建筑、庙宇、祠堂、园林、古镇等,都是闽南文化的一大亮点。这些人文景观以其建筑形式和美学价值的独特性,反映了闽南文化的时代特征和民间信仰,也向人们展现了闽南人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意。比如,闽南传统建筑采取了多种建筑材料和手法,其建筑风格的飞檐翘角、砖雕石刻、百花掩映,无不彰显出闽南地区文化的艺术魅力。闽南园林则以其自然奇异和文化博大,集中了闽南园林文化的多重特征。
闽南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沉淀,它是闽南人民创造和发展形成的一种文化精髓。历经几千年的历史演变,闽南地区相继出现了古代王国、清代盐商、民间艺术家等各类文化人物,他们和当地百姓共同推动了闽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现在,闽南文化的传统仍然活跃在闽南地区的民间生活和艺术表演中。比如,闽南人在节日、祭祀活动、喜事等方面讲究礼节重视仪仗,这些传统文化仍然被人们广泛地传承和发扬,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资产。
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一项长久而艰辛的工程。闽南文化的传承需要全社会的参与与支持,特别是懂得闽南文化的人们需要发挥自己的作用,传承和弘扬文化精髓。近年来,随着全社会闽南文化的普及和宣传,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意识到这种文化的独特性和重要性,积极参与文化活动和文化研究,进一步创新和丰富了闽南文化这一艺术珍品。此外,这也需要政府和文化机构的支持和宣传,让更多人了解这种文化并形成习惯性体验和感受,让闽南文化成为这片土地上的文化瑰宝。
总之,闽南文化的独特性和和文化历程深深地吸引了我这个外乡人。在接触和了解这种文化的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它的厚重和内涵。希望这种文化能够得到更广泛的认同,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成为更加多元化和包容性的文化载体。
精选闽南文化心得(案例17篇)篇九
闽南地区,素有“建筑之乡”的美称。他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以及传承至今的建筑工艺,成为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曾有幸亲身感受到闽南建筑文化的独特魅力,深深地被其所吸引。以下是我对闽南建筑文化的心得体会,分享给大家。
首先,闽南建筑给人一种古朴而庄重的感觉。无论是古厝还是庙宇,他们都拥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凝聚着闽南人的智慧和文化。在闽南古厝中,我看到的是一个个精雕细琢的木质结构,屋檐上的雕刻、门窗的装饰都透露出建筑师的用心之处。而在庙宇里,无论是金壁辉煌的大殿,还是石雕精美的门楣,都让我仿佛穿越到了古代,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和神秘感。这种古朴而庄重的建筑风格,让人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沉淀。
其次,闽南建筑强调“厚重”。无论是建筑的结构还是装饰,闽南人都讲究用厚重的材料和工艺。在古厝中,墙壁和柱子都采用了厚重的青石,耐久而坚固;屋顶采用陶瓦或青瓦,经久耐用;而门窗还嵌入了厚重的木质雕花,增加了建筑的艺术性。整座建筑就像一座坚实的堡垒,不仅能抵挡风雨的侵袭,还可以抵御火灾和敌人的侵略。这种厚重的建筑风格,代表了闽南人勤劳、坚韧的品质。
再次,闽南建筑注重与环境和谐共生。古厝和庙宇的建筑都充分考虑了自然环境,融入了自然元素。在古厝中,我看到很多建筑都把天然的石头、花岗岩、木材等用作建筑材料。屋檐上的装饰物很多都是自然界中的植物和动物,给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感觉。而庙宇则更加注重与自然的融合,比如庙宇后面有人造的池塘或小山,通过倒影和背景色的互动,营造出一种宁静和神圣的氛围。这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风格,反映了闽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
最后,闽南建筑富有文化内涵。从古代至今,闽南人一直注重对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古厝和庙宇中的装饰细节,往往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比如,屋顶上的狮头装饰代表了勇猛和威严,而龙纹则象征着权威和吉祥。这些细节不仅是建筑师的艺术创意,更是闽南人对文化的表达和传承。这些文化内涵的细节,使得闽南建筑独具风格,让人在欣赏建筑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闽南的历史和文化。
综上所述,闽南建筑给人的感觉是古朴而庄重的,他们强调材料的厚重,注重与环境和谐共生,富有文化内涵。这种独特的建筑风格,使得闽南地区的建筑成为了文化的载体,也反映了闽南人民的智慧和品质。通过对闽南建筑的深入了解和体会,我更加热爱和钦佩这片热土上勤劳而坚韧的人们,也更深切地意识到了文化传承和保护的重要性。我相信,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让闽南建筑文化永存,并继续为后代传承。
精选闽南文化心得(案例17篇)篇十
闽南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孕育了丰富多样的建筑文化。走进闽南建筑,我深入感受到这种文化的独特魅力。今天,我将分享我个人对闽南建筑文化的体会和心得。
首先,闽南建筑让我感受到了一种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在闽南建筑中,传统的瓦屋顶、红砖墙与现代的玻璃幕墙、钢结构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种建筑形式不仅充分保留了传统建筑的美感和历史文化,同时又注入了现代设计的元素,使得建筑更加具有时尚感和现代气息。这种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让我感受到了闽南建筑文化的复兴力量以及与时俱进的精神。
其次,闽南建筑让我体会到了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闽南地区素有“山区占三分,水乡占七分”的美誉,环境资源十分丰富。在设计闽南建筑时,设计师们充分考虑到了周边环境的特点,将建筑融入自然,使得建筑与自然环境达到一种和谐统一的境界。比如,在闽南的水乡村落中,常见的建筑有独特的小桥、流水和石板路,融入了水乡特色,而且与周边自然景观相得益彰。如此和谐的建筑环境给人一种宁静和自然之感,让我深深体会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美。
再次,闽南建筑让我领略到了独特的民族文化魅力。闽南地区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底蕴深厚的民俗习惯,这些文化在闽南建筑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比如,在建筑的细节中常会出现一些具有闽南特色的装饰,比如福字、麒麟等。这些装饰不仅美观大方,更加丰富了建筑的文化内涵。此外,在建筑的设计和结构上,闽南建筑借鉴了许多传统手工艺技术,比如石雕、木雕等,使得建筑更加精美而独特。这些民族文化的体现,让我深深体会到了民族文化对于建筑的独特影响和价值。
最后,闽南建筑让我感受到了人文关怀和社区精神的体现。在闽南地区,人们注重社区的建设和居民的共同利益。在闽南建筑中,常常能看到一些公共空间的存在,比如庭院、花园、广场等,这些空间为居民提供了放松、休闲、交流的场所,也加深了居民之间的联系和互动。此外,闽南建筑注重居住环境的舒适性和人性化设计,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安全、温馨、宜居的居住空间。这种人文关怀和社区精神的体现,让我深感闽南建筑的独特魅力和人性化关怀。
综上所述,闽南建筑文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及人文关怀和社区精神的体现,都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闽南建筑文化的生动和魅力。作为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闽南建筑的传承和发扬,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更能够为现代社会提供借鉴和启示。我希望这份珍贵的建筑文化能够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保护,让它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精选闽南文化心得(案例17篇)篇十一
20xx年3月25日,我跟着小记者团一起去参加了一个关于闽南文化的活动。我们到了一个多功能室,里面有几位老人,看上去知识很渊博。我知道,他们是来给我们讲课的。我就说说我最喜欢的两位老师。
第一位老师是张老师,他教了我们三首歌:《您好歌》、《老厦门,欢迎您》、《爱拼才会赢》,虽然我也会讲一点闽南话,但三首歌学下来我发现原来我要学的闽南话还多着呢!
第二位是许老师,她一边用普通话,一边用闽南话给我们讲了个闽南俗语故事,她讲的故事既能让我们懂得里面的道理,又非常好笑,我非常喜欢她讲故事。她也教了我们一首歌《月亮月光光》,好听极了!
互动时间到了,我急急忙忙跑过去采访张老师:“张老师,请问怎么才能学好闽南话呢?”别看张老师年纪有点大,讲起闽南话来很大声,这时候他轻声细语地教给了我2个小窍门,一个是天天练,一个是从简单的开始学。怎么天天练呢?每天和爸爸妈妈说话的时候就可以用闽南语说,比如爸爸早上要出门上班,我就可以用闽南语跟他说“爸爸,你要去上班。”,我放学回来就可以用闽南语跟妈妈说“妈妈,我回来了”从哪些简单的开始学呢?比如“我”,可以说“阮”,“他”可以说“伊”,很简单吧!张老师说了,只要认真练习,就一定能说好更多的闽南话。
采访完张老师,我又跑去采访许老师:“老师,请问在哪里可以买到关于闽南文化的.书呢”,还没等我问完,旁边几位老师异口同声地说:“在中山路新华书店里的一个专栏里能买到,童谣、故事、歌曲……都有,不过专栏不是很显眼,你可以问一下。”“谢谢老师!”我高兴地说。
后来我也壮着胆子采访了冒雨前来的林伟志爷爷和《厦门晚报》的戴记者阿姨,他们都热情地接受了我的采访。
通过这个活动,我走近了闽南文化,通过今天的认识,我相信有更多的人会传承闽南文化做贡献!
精选闽南文化心得(案例17篇)篇十二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同仁:
大家早安!我是泉州师范学院闽南文化传播协会负责人陈宗钰,爱拼敢赢、重乡崇祖的闽南人。闽南文化传播协会,成立于4月1日。六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传承闽南文化,服务校园师生”为己任,做有理想,有特色,有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影响力的社团。
一个组织,一个团体不能没有灵魂,不能没有理想,不能不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是为了什么!我们的奋斗目标是明确,那便是通过各种闽南文化的载体、文化传播的媒介,传播、弘扬闽南文化的精神内涵,即重乡崇祖、爱拼敢赢、重义求利、山海交融的闽南精神。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闽南地区的同学了解家乡、传承家乡;让非闽南地区的同学,了解泉州、爱上闽南、奉献海西,也就是让闽南的小伙伴乐意回报乡梓,让省外的小伙伴,愿意留下来建设我们福建。因此,我必须强调,社团的活动,从来都不只是闽南人的独角戏,从来都不为办活动而办活动。
语言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一个文明一旦灭绝了语言,便被宣布死亡,例如玛雅文明、印加文明。因此,在闽南文化传播中,闽南方言文化就显得举足轻重。为此,我们设置了闽南语歌曲大赛、闽南方言文化大讲堂、闽南方言文化大赛三个活动。其中,闽南语歌曲大赛已成功举办了五届,第六届将于5月8日母亲节当天以“爱要大声讲出来”为主题举行,每届的闽歌赛都得到非闽南地区的同学积极参与,更是被入学前从未接触过闽南语的、社团闽南方言文化大讲堂学员、来自新疆的小伙伴张伟同学夺得冠军;闽南方言文化大赛于去年11月首次举办,共吸引了包括陕西、海南、贵州等在内的277人报名参与。足见,社团活动,绝不是闽南人的独角戏。
我们从来不为办活动而办活动,每个项目的设置,都经过我们的调研、思考,并且进行可行性评估。例如,我们闽南语歌曲大赛及闽南方言文化大讲堂的设置。有人说,读大学就是品读一座城市。但是,现实中,许多闽南籍同学,会唱国语、外语,甚至粤语,对于乡音却只停留于《爱拼才会赢》;许多非闽南籍同学,来了泉州四年,却只学会了公交车上提示注意安全的“开门请细腻,落车请行好”。这无疑将会是大学青春时期的遗憾。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结合社团在汉语言方面的优势,开设了闽南方言文化大讲堂,举办了一届又一届结合不同时事、节庆的闽歌赛。
对于一个团体来说,有理想是不够的,还需要理论的武装。市场营销的理论告诉我们,只有明确社团闽南文化传播的对象,设置有针对性的项目,才能真真切切地起到闽南文化传播的目的。从学生社团的性质来说,兴趣是社团成型的原因,因此对闽南文化抱有强烈兴趣的会员是我们的主要的文宣对象。但是,文化的传播也不能忽视潜在市场,立足社团,辐射全校,乃至全市,一直是我们的理想。
在此基础上,我们把社团文宣活动分为对内(即会员、理事)、对外(即全校师生)两个部分。对内文宣活动由闽南方言文化大讲堂、闽南民俗景点采风两部分组成。闽南方言文化大讲堂包含闽南语教学、闽南灯谜教学、闽南文化研讨会三个子项目。闽南文化研讨会是闽南方言文化大讲堂项目中的亮点,能够引导会员深入了解闽南文化,近一年来,先后在社刊《一页刺桐》发表了《论闽南文化重乡崇祖的精神内涵》等近5篇学术论文。对外活动由闽南民间艺人进校园演出、闽南方言文化大赛、闽南美食品鉴会、泉州高校闽南文化微影视大赛、闽南语歌曲大赛、闽南文化摄影大赛及摄影展、“中国灯谜之乡”灯谜展猜、戏曲小品表演等活动组成。我们坚持在实践中,创新、淘汰、升级我们的活动。
闽南美食品鉴会是社团的特色项目之一。在实践中,我们对其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升级。从一开始的单纯品尝,到讲解环节的加入,茶文化、闽南语歌曲表演的加入,到第六届的“自己动手做”。会员通过自制闽南美食,分组讲解美食蕴含的历史文化。既享受了美食和劳动的快乐,又学到了闽南文化知识,可谓一举两得。活动得到了《海峡都市报》半版的专题报道和东南网、闽南网等媒体的报道或。
不仅如此,社团的`许多活动在校内、泉州市内都具有影响力。首届泉州高校闽南文化微影视大赛,吸引了包括华侨大学、闽南科技学院等近5所高校总计58部作品参赛。活动得到了泉州晚报社、泉州网等媒体的宣传和报道,4天网络点击超过4万人次。社团闽南方言文化大赛、闽南美食品鉴会等活动被列为中科院闽南文化研究基地社科普及计划项目。
打铁还需自身硬,社团现设决策团、顾问团,秘书处、财务处,组织部、实践部、文宣部等七大机构,及隶属文宣部的社刊工作组、闽南语教研组、灯谜教研组,拥有一间闽南文化学术研究室。值得一提的是,社团组织部由会长直接领导,负责社团理事凝聚力、向心力的建设工作,确保文宣队伍具有极强的战斗力。社团的顾问团,由社团离任理事自愿组成,负责监督社团,为社团发展献计献言、发挥余热。
泉谚:“站着要像东西塔,躺着要像洛阳桥。”闽南文化传播协会一步一个脚印,做切切实实地闽南文化传播志愿工作。
谢谢!
附件:
答辩材料。
1.社团活动理论联系实践。
文化的研究、传播离不开切身的体验,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做到切实地文化传播。闽南民俗景点采风便是社团为此设立的活动项目。“闽台缘博物馆采风活动”是项目中的传统,其目的在于促使新一届会员了解闽台五缘,领略以泉州为代表的闽南文化的独特魅力,对闽南文化形成初步认识。文化骑行是该项目的另一传统,也是社团活动中最受会员欢迎和好评的活动之一。11月社团组织会员开展了新一届“y-滨海”民俗调研骑行活动。在本次活动中,社团依托y“王爷生”等重大民俗活动,结合y村蚵壳厝及传统闽南“皇宫起,燕尾脊”建筑和宗法产物,结合“y女”服饰、头饰,进行实地讲解,让会员们能够更直观地感受闽南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此外,社团的闽南民俗景点采风也会结合时事热点和月份民俗,灵活增加项目。如,20因永春达埔镇获评“中国香都”而开展的“香都古韵、文传千里”暑期采风活动、泉州广播电视台“香恋?中国香都”文艺演出现场采风活动,结合泉州“海丝国际艺术节开幕式”举行的“源和1916”采风,20结合第14届泉州亚洲艺术节开展的泉州戏曲采风(含泉州南音、提线木偶戏),4月的晋江五店市传统街区采风等。采风活动所征集的采风报告、诗歌、散文,都择优发表在社团《一页刺桐》宣传栏、微信公众号。
2.社团活动宣传:节俭实用原则、闽南文化同活动一并宣传原则。eg.宣传书签、会员证钥匙扣。
3.社团文化宣传:敬畏传统,大胆创新。重视“大字报”,否定报纸与微博。开发微信功能。
4.社团文宣核心:语言文字与历史。立足学院专业设置与优势。明确精神与语言宣传的重要性,高瞻性。
精选闽南文化心得(案例17篇)篇十三
闽南地区位于中国福建省的南部,是一个以海滨城市厦门为中心的地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文化传统使得闽南地区成为中国南方的一颗璀璨明珠。在我多次到闽南旅行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独特魅力,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体会和感悟。
首先,闽南地区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尤其是其迷人的海滩。每当我踏上闽南的海滩,我总会被绵延不绝的沙滩和瑰丽的海岸线所震撼。闽南的海岸线曲折多样,形成了许多独特的岩石地貌和风景名胜。我曾沿着闽南的海岸线漫步,欣赏着壮丽的海景,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和无限魅力。同时,闽南的海滩也是我追求放松和休闲的理想场所。在海滩上,我可以沐浴在阳光下,感受海风的拂动,尽情享受身心的放松和宁静。
其次,闽南地区以其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而闻名,这也是我在闽南之行中最感兴趣的一部分。闽南拥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曾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在这里,我能够探索到许多古老建筑和历史文化遗迹。比如,厦门鼓浪屿上的建筑风格独特,保留着厦门市区的百年风情;南靖土楼则是我最喜欢的景点之一,土楼是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既具有实用性,又融入了福建传统的建筑特点。通过参观这些历史古迹和建筑,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闽南地区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
闽南的美食也是我在这里的体会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闽南菜以其独特的口味和精致的制作工艺而著称,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表之一。我曾品尝过闽南的各种美食,包括鲍鱼、蚵仔煎、土笋冻等。每一道菜肴都展现着闽南人的智慧和对食物的热爱。尤其是闽南的海鲜,新鲜度和味道都十分出色,让人回味无穷。在品尝这些美食的同时,我也意识到了闽南人的热情好客和尊重食物的态度,这让我对闽南的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最后,闽南的人民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闽南人以勤劳、善良和好客而闻名,无论是在商贸中心的厦门岛上,还是在闽南的农村地区,我都感受到了他们的热情与友善。和闽南的人民交流和沟通,我被他们的乐观和豁达所感染,这让我更加珍惜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和友谊。
综上所述,闽南地区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美食以及人民的热情都让我深感魅力。从我在闽南的旅行中获得的这些体会和感悟中,我明白了何为“闽南心得体会”。闽南是一个独特的地方,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历史和人文元素,同时也拥有迷人的风景和美食。我相信,闽南这颗璀璨明珠将继续吸引着更多的人来欣赏和体验它的魅力。
精选闽南文化心得(案例17篇)篇十四
语言:闽南语起源于泉州,但闽南语的流播已不仅仅在闽南地区,早已超过省界和国界,在外省传播闽南话最广地区和国家是台湾和新加坡。
2、建筑:依功能可分民居、祠堂、寺庙、宫观、牌坊、塔、幢、亭、台、榭及桥梁、海防建筑(崇武古城)等,丰富多彩的闽南建筑,堪称既富有独创性又集中外建筑之大成。
3、宗教:闽南人的宗教信仰和民间信仰,是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闽南地区宗族文化十分发达,重视宗族亲情、重视编修族谱和重视宗祠建筑是其标志。
4、民俗:指闽南人共同创造、享用和传承的民间文化事象(事物和现象)的泛称。
5、饮食:闽南菜的发展与传承也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它从泉州发源,流传到漳州、台湾、厦门等闽南文化圈中。
饮食文化。
饮食习俗“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们物质生活的第一需要。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和鲜明的地方文化色彩。闽南人晨起的第一件事一般是泡茶饮用。厦门人称茶叶为“茶米”,与米相提并论,称饮茶为吃茶,与吃饭摆在同等地位,是以说明茶和米在人们生活中同样重要,正如王安石所说的“茶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
闽南的茶俗以饮功夫茶为首,由于所费的时间,功夫多于喝茶,故称“功夫茶”,饮茶一般要有“茶配”,尤其是饮功夫茶,浓度高,有茶配可防“茶醉”,酒宴是闽南人酒俗中最主要的一种。俗话说“无酒不成宴”,逢年过节饮酒庆贺,如春节的迎春酒,端午节的雄黄酒,中秋节的的赏月酒等。
戏曲文化。
梨园戏。
梨园戏,戏曲剧种。孕育于福建省泉州,流行于晋江、龙溪地区及厦门、台湾省闽南方言区域。东南亚各国华侨聚居地,也有演出活动。梨园戏历史比较悠久,至今尚保留不少南戏剧目和音乐。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已有“潮泉二部”的《荔镜记》刊本,可见当时梨园戏已经流行。梨园戏有大梨园和小梨园之分,大梨园又分“上路”、“下南”两支,三种流派都有各自的“十八棚头”(保留剧目)和专用唱腔曲牌。
南管戏。
南管戏早期由大陆传到台湾属于闽南语系的戏剧。包括有“七子戏”、“高甲戏”、“白字戏”三种。七子戏:台湾的“七子戏”源自于福建泉州的“小梨园”(童伶)和“大梨园”(成人),一般狭义的“南管戏”即指“七子戏”(小梨园)。“梨园戏”为闽南语戏中最古老的剧种,约于康熙三十六年以前传入台湾。
打城戏。
泉州素有“宗教博物馆”之称。宋代大理学家朱熹曾留下两句传世名言:“此地古称佛国,满街皆是圣人。”那千年古刹开元寺的法事活动,更是终年不断,香火不绝。尤其是闽南民间每年七月都流行普渡,请和尚、道士念经拜忏,以“超度亡魂”。其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由和尚表演地藏王菩萨打开鬼门关,放出阴间冤鬼的故事,俗称“打地下城”;一种是由道士表演芭蕉大王巡视冤鬼城,四方出屈死冤魂的故事,俗称“打天堂城”。这“打城戏”名称的由来。“打城戏”又有“和尚戏”、“法事戏”之称。若由道士单独演出,则民间称之为“师公戏”。总而言之,它属于宗教剧。
精选闽南文化心得(案例17篇)篇十五
大年腊月三十、小年腊月二十九,是农历一年里的最后一天,也指最后一天的晚上,泉俗称“年兜”、除夕。
二:备节。
节前,要完成扫尘、拆洗被褥蚊帐等大扫除,炊年糕、年米果,给大人小孩买衣服,操办“敬神敬佛敬公妈”的供品及年货,请先生写春联,有的还到各宫庙“烧过年金”。
三:馈岁。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二十·风俗》:“除夕:前一、二日,以豚糕相遗,谓之馈岁。”
四:女儿女婿日。
大团圆欢宴。
五:挑水盖井。
文化特点。
1、闽南文化具有传统性、连续性特征。这除了继承连绵不断的中华传统文化外,闽南文化自身的传统也是连绵不断,且不断发展。
2、闽南文化具有一体多元特征。即与中华传统文化为同一体又以闽南文化为主体,兼吸纳了南洋文化、阿拉伯文化、西方文化的某些因素等。如建筑文化中除以“宫殿式”古大厝、临街骑楼为主流建筑外,也可见到中国传统建筑、中西合璧建筑、阿拉伯式建筑、侨乡特色建筑等。
3、闽南文化具有兼容性和开拓性特征。这在宗教信仰(多种宗教)、民间信仰(多神)、建筑、戏剧、方言等等都有所反映。
4、闽南文化中的方言具有古老性独造性特征。法国语言大师马伯乐曾说过,闽南话是世界上特别古老的语言。它不仅形成历史悠久,而且还保存了中古汉语和上古汉语的许多特点,同时还保存了许多古汉语的词语。这些词语在普通话和汉语的其他方言中,有的没有,有的不用,有的少用,而在闽南话中则是基本词儿。故闽南方言被学术界称为“语言的活化石”。这在汉语诸方言中是非常突出的,也是区别汉语的重要标志之一。而闽南方言的独创性则主要表现在语言词汇、语法诸方面者有许多自己的特点。
5、闽南文化具有开放性特征。这同闽南人中多为中原汉族移民及多侨民(闽南人移居国外,外国侨民留居闽南)息息相关,也与闽南海商文化发达有密切关系。此外,闽南文化具有上承下传的双重传播性特征。即主体文化由中原传播而来,融合土着文化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闽南文化,尔后又通过移民台湾传播到台湾及通过移居国外的华侨华人传播到国外。
文化的创造者是人,且人又是“文化最忠实、最积极、最活跃的传播者。而文化远距离的传播,有赖于人口的迁移”闽南文化的传播是通过闽南人移居国内外而传播的。国内传播达闽北、闽中、闽西、浙东南、赣东、粤东、港澳、海南及台湾。
其中移居台湾为最多,且分布广泛于台北、台东、台中、台南、高雄、桃园、苗粟、基隆、南投、屏东、彰化、花莲、嘉文、宜兰、云林、新竹、澎湖等绝大部分地区,而均有闽南人在那里一代代休养生息。已知从唐代始,先辈移居台湾,不仅带去方言,也带去闽南人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民间信仰、民间艺术、民居建筑等等,并代代传承、发展和创新。但发展迄今,仍语言相同,生活习惯、民俗风情、宗教信仰、民间信仰、民间艺术、民居建筑也仍相同或近同。
从现有台湾人口中讲闽南话的就多达1700万人,表明闽南话在台湾是其主要语种,由此可窥见闽南文化与台湾文化教育几近相同。而国外传播则达世界各地,堪称世界各地都要找到闽南籍华侨(居多)华裔人群的足迹。
移居国外的闽南籍华侨、华人(指入居住国外籍者)有数百万之多,其中称居东南亚诸国最多。华侨、华人先辈不仅带去闽南方言,而且也把闽南的民俗风情、民间信仰、民间艺术传播到居住国闽南人社区,并一代代传承、渲变和发展。迄今侨居于世界各国的华侨、华人已多达近1400万人,分布于近百所国家和地区,由此可窥见闽南文化在国外传播广泛之一。
精选闽南文化心得(案例17篇)篇十六
闽南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各种各样的形式令人目不暇接,五花八门的艺术中充满了民间的万种风情,而其中欢乐激昂的“拍胸舞”令我情有独钟。
在泉州地方,大到政府举办的各种重大文化活动、大型文艺踩街,小到里巷乡村民间的迎神赛会,以至普通百姓家的婚丧喜庆,无不随处可见“拍胸舞”身影。“拍胸舞”的舞步十分滑稽,动作以蹲裆步为主,双手依次拍击胸、胁、腿、掌,配合怡然自得的颠头,并随着舞蹈环境和情绪的变化不同,动作节奏、幅度相应产生不同变化。高昂、激越时可双脚反复顿地,双手使劲将胸、胁、全身拍得通红;舒缓和畅时则抚胸翻掌、扭腰摆臀,动作圆柔而诙谐,活泼而妙趣横生。“拍胸舞”基本动作为“打七响”:双手首先于胸前合击一掌,接着从右手开始,双手依次拍打左、右胸部,随后双臂内侧依次夹打右、左胁部,双手再依次向外拍打右、左腿部,共得“七响”,时值合七拍。同时配合双脚于蹲裆步位置有节奏的跳动,身体随之左右晃动。如此循环往复,动作始终不变,只在队形上稍作些进退、出入、交叉变化,即可完成一场“拍胸舞”的精彩表演。“拍胸舞”舞者赤足裸身,头上都戴着一个形制特殊的草箍,强调以身体拍击出声响节奏,一方向体现舞蹈本身的动律特色,一方面也用来协调群体动作,喧染舞蹈气氛,较好地保留了远古闽越舞蹈粗犷、古朴的民族舞蹈遗风。“使我们至今得以领略古闽越图腾祭祀舞蹈古朴、庄重、整齐划一、如醉如痴的动人情景和舞蹈遗存。
别有一番风味的闽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古老的“拍胸舞”更是其中最璀璨的明珠。它蕴含了民间生活的酸甜苦辣,是一门最朴实但意义最深的艺术。
精选闽南文化心得(案例17篇)篇十七
淡黄的山峦渐渐淡出画面,伴随着动听的音乐,山峦的形体也慢慢变化,最终一锤定音般地在画面上定格,现出“文明之旅”四个大字。我们跟随着市委书记黄少萍女士,与海内外观众一起,品读多姿多彩,博大精深的闽南文化。
在这短短四十多分钟的视频中,我读出了巧夺天工的技艺,听出了唱响千年的乐曲,感受了爱拼敢赢的气质,目睹了富丽堂皇的皇宫起……从这些极具代表性的闽南文化符号中,我更深刻地感受了闽南文化的独特魅力、深厚渊源以及闽南文化在凝聚两岸的情感,推动和平发展上的重要作用。
我爱泉州,爱她的“老”。提线木偶在泉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小时候的我曾无知的认为提线木偶也不过是几个手指掌控着一只小小的玩具,让它跳起来,走起来,仅此而已。欣赏了木偶表演《钟馗斩妖》后,我彻底改变了对表演提线木偶的看法,它不仅展现了用十只手指表演36条线的高难度动作,也向世人秀出了巧夺天工的技艺,唱出了泉州千年的历史。
我爱泉州,爱她的“言”。听了那翱翔太空的“旅行者”号宇宙飞船里传来的闽南方言,我不由自主地哼起,小时候妈妈教我唱的《爱拼才会赢》的这首歌。这首歌,让我领会了闽南人的那种爱拼敢赢的精神,学会了敢于吃苦耐劳、勇于奋斗的气质。市委书记在观众面前引亢高歌这首闽南歌曲时,传递给我们的正能量。我们作为一名中学生也要学会唱这首歌,唱出我们的精神,唱出我们的气质。
我爱泉州,爱她的“秀”。视频上的惠安女“头戴黄斗笠,披花头巾,身穿蓝上衣,系银腰带,穿宽长裤。”在海边,在田间,我们总能见到一群群犹如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婀娜多姿,优美动人,这就是泉州唯美的一道风景线。惠安女的服饰让人觉得美不胜收,美得无法用语言形容。但惠安女让我们觉得美的更是隐藏在华丽的服饰下的“惠女精神”。惠女水库就直接地体现了惠女精神,体现了那种美丽大方、勤劳坚韧的气质。正如方志远教授说:“惠安女的这种精神是当代女孩子所要学习的美好品质。”这就是泉州的美人,这就是泉州人的自豪。
我爱泉州,爱她的“俊”。在荧幕里,摄影师给了我们时空隧道,让我们目睹了一座座闽南古大厝,一排排“皇宫起”,让我们再次地感受到了泉州经济的辉煌、建筑的富丽堂皇。我们置身其间,无法用语言来修饰,用话语来表达,我们只能用心去体会,去感悟。
一首首委婉动听的“御前清曲”,一座座造型特异的宗教寺庙,一个个生动离奇的故事……都让我们感受到泉州历史的悠久与生机勃勃。观看《海纳百川闽南韵》,我们领略了“海滨邹鲁”的美景,欣赏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涨海声中万国商”的古港商埠”,我们陶醉在刺桐花飘香,陶醉在泉州这个古老的摇篮。我们学会了闽南文化中爱拼敢赢的精神气质、包容并蓄的人生哲学、重乡崇祖的价值观和重义求利的生活理念。
爱的就是你——我的泉州,我的闽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