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劳动课班会教案(通用17篇)篇一
1.使学生懂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是一种美德,从小培养爱劳动的好习惯。
2.减轻父母的负担,增强劳动观念。
一、导言:同学们这节主题班会课,我们共同探讨如何当爸爸妈妈的小帮手
二、质疑
1.你们在家里做家务吗?经常做吗?
2.能够做哪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举例说明
三、讲故事
1.具体内容:星期天,小华在家里帮助妈妈擦玻璃,费了很大的劲,才把整个房间的玻璃都擦完了,心里特别高兴,可是妈妈看见了,却责怪她说:“玻璃擦得不干净,不让你做的事,就别做,只要把学习搞好就行了”。
讨论:
(1)小华和妈妈的做法对吗?
(2)不对的地方应怎么做?
2.具体内容:奶奶正在打扫卫生,小刚放学回来了,就喊:“奶奶我渴了,快给我拿饮料。”奶奶赶紧说:“好好好,我马上给你拿去”。
讨论:小刚的做法对吗?他错在哪里,他该怎么做?
四、判断:
1.小明帮助爸爸抱柴。
2.五芳和小朋友玩,奶奶让她去打酱油,她不去。
3.妈妈不在家,小红自己做饭。
4.刘丽高兴时,就帮妈妈做家务,不高兴时,就不做。
5.宋佳在班级爱劳动,在家就不干了。
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五、竞赛
整理书包比赛
六、总结
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懂得在家里应该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优秀劳动课班会教案(通用17篇)篇二
1、开展“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辛勤劳动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2、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劳动是光荣的,不劳动是可耻的。
3、通过展示自己的劳动才能,品味劳动的愉悦感、自豪感。
优秀劳动课班会教案(通用17篇)篇三
主持人: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节日。1886年5月1日,在美国芝加哥,20万工人举行大罢工,要求实行8小时工作制。这一斗争得到世界各国的支持。后来,国际工人组织为了纪念这个有意义的日子,就把这天定为国际劳动节。
主持人:“小喜鹊,造新房,小蜜蜂,采蜜糖。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每当唱起这支歌,亲爱的同学们,你会想到什么呢?对,小喜鹊靠劳动为自己建造新屋子,小蜜蜂靠劳动换来甜蜜的蜜糖,是劳动为我们带来幸福的生活,劳动最光荣!下面,由我们全班同学齐唱:《劳动最光荣》。
主持人:劳动是人间最亮丽的风景线,幸福的生活靠劳动创造,请听诗朗诵《五一颂》。
主持人:劳动创造了世界,光荣永远属于伟大的劳动者,请听故事《我的名字叫劳动者》。
主持人:浪漫从诗篇中走来,走向轰叫的机床,走向劳动者光荣的岗位。劳动永远是美丽的,劳动永远伴随着芳香的浪漫。
主持人:劳动者的世界丰富多彩,劳动者的心灵细腻透彻,传世的乐曲在思念中,追述着劳动者的浪漫。
主持人:“要学喜鹊造新房,要学蜜蜂采蜜糖,劳动的欢快说不尽,劳动的创造最光荣!”同学们,用我们的双手往劳动,用我们的双手往酿造更甜蜜的生活!
优秀劳动课班会教案(通用17篇)篇四
(一)引言:达.芬奇曾经说过:劳动一日可得一天的安眠,劳动一世可得幸福的长眠。的确,只有亲自参加劳动的人,才能尊重劳动人民,才会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才会懂得幸福的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劳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就更应该热爱公益劳动,珍惜劳动成果。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热爱公益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呢?“五一”是国际劳动节,那让我们为这个全世界劳动人民的节日唱出劳动的赞歌吧。
(二)全班齐声合唱歌曲《劳动最光荣》。
(三)小品表演。
1.请杨黎明、王紫薇、葛梦倩、刘文博同学表演:小品《一件小事》。
2.主持人点拨:确实,在我们之中还有些同学对公益劳动的认识还是不够的。
像小品中的小良同学因为怕苦、怕累、怕脏,怕给人笑话、看着处在危险中的盲人也不敢或者说不愿意去做。这一点又说明了什么呢?请学生讨论、发言。
(四)学生讲话助人为乐的故事。
1.请王兰兰同学讲《毛泽东助人为乐的故事》。
2.主持人点拨,是学生明确:
以上的故事告诉我们:就连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也从小就养成了热爱公益劳动,乐于助人的好习惯,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新时代的学生,是不是更应该热爱公益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呢?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们班也有些同学平时也很热爱公益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3.表扬部分同学。
(五)献给劳动者一首诗。
请高腊玲同学配乐诗朗诵我国著名诗人艾青的诗歌《给乌兰诺娃》。
(六)小品表演。
1.请徐逸凡、吴思怡、豆军、计豪、甘蜜同学。
表演小品《粒粒皆辛苦》。
2.主持人点拨:一粒饭,掉了真的不算什么吗?劳动成果真的是随手可得吗?学生讨论、发言。(指出部分同学不尊重父母、老师、同学--------等等的劳动成果的坏习惯,要求同学们改正)。
(七)拼字游戏。
分组参与拼“劳动光荣,懒惰可耻”游戏,看谁拼得快。
(八)主持人小结。
1.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热爱劳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劳动是每一位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光荣职责。
2.一切劳动都是艰苦的,只有尝到劳动的艰辛,才能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九)班长宣读“热爱公益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倡议书。倡议同学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把热爱公益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行为习惯体现在日常的生活中吧!
(十)“热爱公益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签名活动。让同学们将热爱公益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立志体现在实际的行动中。
优秀劳动课班会教案(通用17篇)篇五
1、使学生在具体活动中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2、初步使学生养成有条理整理事物的习惯。
怎样把学习用品有条理地装进书包。
按类整理,课本类是按照使用次数的多少排列顺序。
书包、课本。
教学时间: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喜欢猜谜语,下面我说一个谜语,大家听好,考虑好了再举手回答谜底。
身体短来耳朵长,各种知识肚中装。上学我要把它背,放学我要它帮忙。
书包是同学们离不开的物品,我们要把各种文具、作业、练习本、书本等装入书包,然后背着书包进入学校学习,放学时,又要把学习用品装入书包,背着它回家去。怎样把学习用品有条理地装进书包,怎样用正确的姿势背书包,正是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装书包
1、整理分类。
我们使用的学习用品较多,有课本、作业本、橡皮、铅笔、文具盒等。先将这些东西大体分为三类。一类是课本类,一类是作业本、练习本类,还有一类是文具类,如橡皮、铅笔、小刀等。然后按类整理,课本类是按照使用次数的多少排列顺序,语文课时多,放在最上面,其次是数学,依次是思想品德、自然、音乐、美术、体育、社会、劳动。要让学生记住这一顺序,以便取放。作业本、练习本也要按照科类或按课上使用课下使用分,文具要装入文具盒内,让学生练习,同桌检查。
2、装书包。
所有的学习用品整理分类后,即可装书包,要先装课本类,再装练习本类,最后装文具类。装好后,同桌要互相检查一下,然后,老师训练学生熟练地取出、装入某种学习用品。反复练习几遍。书包整理好后,要放在桌洞里或桌旁,如果在家里,可以放在自己的写字台上或挂在适当的地方。
三、讲授背书包
1、认识不同样式的书包:单肩式、双肩式、手提式。目前,使用最多的是双肩式书包。
2、背书包的方法。单肩式书包可以将带子直接挂在左肩或右肩上,书包顺势垂挂在左腰或右腰下;也可以将书包带子套过头,带子挂在左肩,书包垂挂在身体右侧。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哪种背法,都要将书包带子的长短调整好,而且左右肩轮换使用。
3、可简单介绍一下手提式、双肩式书包的背法。
四、练习背书包。可按小队分组,让学生背起书包,在教室里走一走。
五、小结。
优秀劳动课班会教案(通用17篇)篇六
1、让学生明白勤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使学生认识到没有劳动,人类就无法生存,社会就不能发展的道理,帮忙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观念。使学生懂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是一种美德,从小培养爱劳动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本事,并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3、使学生体会到爸爸妈妈劳动的辛苦,做到尊敬长辈,热爱长辈,减轻父母的负担,增强劳动观念。
(一)导言。
师:同学们,这节主题班会课,我们共同探讨如何做爸爸妈妈的的小助手。
(二)质疑。
1、你们在家里做家务吗?经常做吗?
2、能够做哪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请举例说明。
(三)讲故事。
故事一:
星期天,小华在家里帮忙妈妈擦玻璃,费了很大的劲,才把整个房间的玻璃都擦完了,心里异常高兴,可是妈妈看见了,却责怪她说:“玻璃擦得不干净,不让你做的事,就别做,只要把学习搞好就行了”。
讨论:
1、小华和妈妈的做法对吗?
2、不对的地方应怎样做?
故事二:
奶奶正在打扫卫生,小刚放学回来了,就喊:“奶奶,我渴了,快给我拿饮料。”奶奶赶紧说:“好好好,我立刻给你拿去”。
讨论:
小刚的做法对吗?他错在哪里,他该怎样做?
(四)确定。
1、xx和小朋友玩,奶奶让她去打酱油,她不去。
2、妈妈不在家,小红自我做饭。
3、xx高兴时,就帮妈妈做家务,不高兴时,就不做。
4、xx在班级爱劳动,在家就不干了。
经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
(五)学生齐读关于爱劳动的名言警句与童谣。
(六)班长要求全班同学要做到:
1、会穿衣服和系鞋带;
2、自我会系红领巾和洗红领巾;
3、会自我整理床铺和书包;
4、会自我洗脚、梳头;
5、会叠衣服和摘菜;
6、坚持每一天做一件家务。
(七)竞赛。
整理书包比赛。
优秀劳动课班会教案(通用17篇)篇七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人物在劳动中的动态美,激发热爱劳动的情感。
2、了解劳动时的动态规律,初步学习画人物动态的方法。
3、在创作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
重点:学习人物动态的画法。
难点:劳动场景的美感表现。
课前准备
(学生)记号笔、油画棒、水粉画颜料等
(教师)有关劳动场景的课件资料等
教学过程
1、情境引入。
(2)学生回忆并交流。
2、欣赏感受。
(2)教师小结:人在劳动时产生了有规律、有节奏的优美动态。
(3)小组活动:在小组内欣赏其他绘画作品,分析交流作品中各种劳动动态及特点。
3、研究体验。
(1)设问:人在劳动时身体各部位是如何保持平衡的?
(2)体验:同桌互相模拟动态并观察分析身体各部位的变化,寻找规律。
(3)展示:教师用课件演示人体劳动时的动作变化和身体各部位的协调、平衡关系。
(4)小结:任何动态都有他的动态特点,头、躯干和四肢之间相互配合,发生位置关系。人在活动时都有身体的活动趋向,从而身体产生了不同趋向的线,这就是动态线。绘画时抓住表现出动态趋向的动态线,就很容易表达动态。
4、尝试练习。
(1)作业要求:用记号笔尝试描绘各种劳动的动态。
(2)提出建议:人体活动时肩胛线和骨盆线倾斜呈相反状,可以参考书中的动态线范例。
5、作品交流。
6、课外拓展。
观察各种劳动的场景,用速写的形式记录各种劳动动态。
课前准备
(学生)记号笔、油画棒、水粉画颜料等
(教师)有关劳动场景的课件资料等
教学过程
1、欣赏体会。
(1)欣赏作品《拾穗》,分析作品中人物和背景之间的关系。
(2)教师小结:选择劳动中最典型的动作和周围的环境可以使画面达到传神的效果。
2、讨论研究。
(2)汇报交流,教师小结。
3、创作表现。
(1)提出要求:画一画自己从事过的某种劳动。
(2)教师建议:除画出自己劳动时最典型的动态外,还要画出当时使用的工具以及周围的环境等。色彩的使用也应突出主题。
4、展示评价。
(1)学生展示作品,交流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
(2)同学互评,教师小结。
优秀劳动课班会教案(通用17篇)篇八
1.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什么是公益劳动,怎样正确对待公益劳动,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为人民服务、热爱公益事业、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思想品质。
2.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一切的劳动成果都是来之不易的,从而培养学生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的行为习惯,并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优秀劳动课班会教案(通用17篇)篇九
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懂得学习要靠勤奋,不能投机取巧,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找到适合自己学习方法,努力学习,取得优异成绩。同时使学生认识到没有劳动,人类就无法生存,社会就不能发展的道理,更使他们初步了解我们的祖国,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表演来歌颂、赞美祖国,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优秀劳动课班会教案(通用17篇)篇十
1、认识擦地板的作用,教育学生自觉地积极参加家里和学校的擦地板活动。
2、学会正确用运常用工具去擦地板。
每组准备拖把一把,抹地布一条,水桶一个。洗衣粉少许。
1、创设情景明确要求。
(2)学生自主阅读教材9至12页。
2、引导示范动手实践。
(1)教师讲解和直观示范相结合,让学生明确并掌握擦地板的每一个步骤的道理和操作方法。
第一步:打扫地面,整理桌凳物品。
第二步:浸泡拖把。
第三步;有次序地拖地两次。双手一上一下握住拖把柄,身体向前微倾,量比均匀用力来回移动拖把,从一个角落开始,一边拖一边往后退,一般要拖两次。
第四步:整理桌凳,晾晒拖把。将拖把清洗干净,拧干,挂在通风的地方晾晒,等地板干了,再把移动的物品放回原处。
(2)实践练习。按各组分定的区域学习擦洗地板。
温馨提示:
a、特别脏的地方要放少许洗衣粉去擦。
b、拖把、抹布要勤洗,水脏了要及时更换,最后要换上一桶清水,把地板重新擦洗一次。
3、展示评比交流收获。
(1)写一写:我的主要收获,并与同桌交流分享。
(2)评一评:从活动准备情况、步骤方法、成果质量三方面进行小组自评。
(3)请拖得最干净的小组说说收获或体会。
4、拓展延伸实践创新。
(1)小结:积极参加家里和学校的`擦地板活动不仅能使地面保持清洁卫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而且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培养娴熟的劳动技能。
(2)回家后按照拖地板的步骤方法做一次家务劳动。
优秀劳动课班会教案(通用17篇)篇十一
洗澡可以让我们的身体变干净整洁,本次活动主要是让幼儿体会洗澡的快乐,愿意勤换衣,成为一个爱干净的人,知道勤洗澡、勤换衣是使自己变漂亮的好办法。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1、知道勤洗澡、勤换衣是使自己变漂亮的好办法。
2、通过故事的感染,学说其中的象声词。
3、体会洗澡的快乐,愿意勤换衣,成为一个爱干净的人。
4、教育幼儿养成清洁卫生的好习惯。
5、积极的参与活动,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故事:小猪变干净了。
1、教师讲述故事:小猪变干净了。
2、幼儿学说故事中的象声词。
师:小猪是怎么洗澡的呢?我们一起来学学。教师与幼儿共同边做动作边说:洗洗洗,擦擦擦;洗洗洗,擦擦擦。
师:我来说,你们做做小猪洗澡的'样子。(教师与幼儿共同合作两次)接着,小朋友说,教师学学小猪洗澡。(幼儿说象声词,教师模仿幼儿的动作,做小猪洗澡的动作)。
3、迁移故事中的情感,乐意做个爱干净的小朋友。
4、师:你们平时爱干净吗?你们是怎么爱干净发呢?
教师与幼儿玩“闻一闻“的游戏。教师说:我要来闻一闻,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很干净,变成了干净的小猪。(教师走到每一个幼儿的身边,用鼻子闻闻)。最后,教师说:家都很干净,有香香的味道,但是有的小朋友衣服没有换,还不够干净,希望你们都变成最干净的小猪。
故事:小猪变干净了。
猪妈妈有一个小猪,最喜欢在泥土里玩,他经常在泥土中滚来滚去,弄的满身都是泥。妈妈喊他回家洗澡,他说:“不好不好。”妈妈喊他换衣,他说:“不好不好。”
有一天,小猪去找朋友玩,可是朋友们都说,“你太脏了,我们不想跟你玩。”小猪非常伤心,就回到了家,他声对妈妈说“妈妈,我要洗澡,我要换衣服。”他高兴地站在水龙头下面,一边洗一边说:“洗洗洗,擦擦擦;洗洗洗,擦擦擦。”他太开心了,洗完澡,他说:“我要换衣服。”他一边穿干净的衣服一边说:“穿穿穿,真高兴;穿穿穿,真高兴。”
他穿上了干净的衣服,朋友们都来和他玩了。家真开心呀!
优秀劳动课班会教案(通用17篇)篇十二
向节日里不休息,辛勤劳动的人们问好。
1、学生在家长的帮助支持下大胆、自然地向成人问好,向人们表达节日的祝贺。
2、学生在父母的帮助下学会关注四周的`的人和事。
3、通过讨论,激发过节日的情感,知道要愉快、合理地过节。
4、了解节日中应注意的安全和卫生,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1、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在校园制作好慰问礼物和心意卡。
2、节日父母带孩子外出的时候,帮助孩子发现在节日里正在工作的人。
3、学生将自己的慰问礼物送给节日里正在工作的人,请接受礼物的人填好心意卡交给孩子。(家长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可以帮助孩子一起送,也可以让孩子自己主动去送,这个环节是对孩子的一个挑战)。
4、节日过后,孩子将心意卡带到校园。大家互相交流自己向谁慰问了,是自己主动完成慰问任务的、还是父母帮助完成。
优秀劳动课班会教案(通用17篇)篇十三
教学目的:
学会做简单的'家务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增添生活情趣。
工具、材料:
高压锅或电饭锅,水、米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动手煮饭的兴趣。
二、学学做做。
(一)高压锅煮饭:
1、拣米、淘洗、加水。
2、检查密封圈、排气孔后加盖。
3、先用旺火烧煮,冲气后调成小火焖3——5分钟。
4、待锅冷却,锅内气压下降后,才能旋开锅盖。
(二)用电饭锅煮饭:
1、注意电饭锅内胆与外表面要抹干净。
2、插电时要注意安全。
三、想想练练。
1、淘米时,是不是淘洗的次数越多,洗得越干净就越好呢?
2、回家练习煮饭,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做妈妈的好帮手。
优秀劳动课班会教案(通用17篇)篇十四
1、让幼儿了解豆芽的'外型特征及生长过程,知道豆芽是蔬菜,有营养。
2、学习给两种豆芽进行分类并品尝豆芽,养成爱吃蔬菜的好习惯。
3、通过幼儿自己亲自种植豆芽,掌握一些基本的种植方法,培养幼儿参与种植活动的兴趣。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了解豆芽的外型特征及生长过程。
1、黄豆芽,绿豆芽若干,小脸盆,每人一个,人手一把小铲子,黄豆种,绿豆种若干。
2、多媒体课件。
3、烧熟的豆芽每人一份。
(一)导入激趣:
演示画面“豆芽宝宝在跳舞”,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了解豆芽的特征。
1、洗豆芽。
请小朋友帮豆芽宝宝洗澡,提醒幼儿一边洗一边仔细观察豆芽宝宝是什么样子的?
提问:“你洗的豆芽宝宝是什么样子的?”幼儿自由讲述,老师出示电脑画面,帮助幼儿了解黄豆芽和绿豆芽的特征。
2、分豆芽。
请幼儿把脸盆里的黄豆芽和绿豆芽分在两个点心盆里,然后送它们回家,边送边说:“黄(绿)豆芽,我送你回家。”
(三)了解豆芽的生长过程。
提问:“你知道豆芽宝宝是怎样长出来的吗?“幼儿自由回答。
演示电脑画面,让幼儿了解豆芽的生长过程。
(四)了解豆芽的作用。
“你们知道豆芽有什么作用?”
出示烧好的豆芽,让幼儿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让幼儿知道豆芽是有营养的,要多吃豆芽。
(五)师幼合作种豆芽。
教师带领幼儿到自然角种豆芽。
小百科:豆芽,也称芽苗菜,又名巧芽、豆芽菜、如意菜、掐菜、银芽、银针、银苗、芽心、大豆芽、清水豆芽,是各种谷类、豆类、树类的种子培育出可以食用的“芽菜”,也称“活体蔬菜”。品种丰富,营养全面,是常见的蔬菜。
优秀劳动课班会教案(通用17篇)篇十五
1.引导幼儿能根据色彩想象各种菜肴,并用语言说出菜名,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思维的流畅性。
2.引导幼儿根据菜的不同,撕出不同的形状来,培养幼儿对撕纸的兴趣。
3.通过活动体验到自己劳动的喜悦及与别人分享的快乐。
4.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5.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活动前丰富多种菜名、菜的做法、颜色等。
2.将做好的一些花样菜及图片布置于四周环境之中。
3.餐厅门、冰箱模型。
4.彩色挂历纸、一次性盘子、废物筐。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咦,小朋友快来看,这是什么地方呀?(稍作停顿)噢,原来是小熊新开了一家餐厅,小熊非常欢迎我们到他的餐厅来,你们高兴吗?那我们赶快去吧!(幼儿依次从布置的餐厅门走进去坐到位置上)。
2.师:啊,小熊的餐厅里已经来了这么多客人(以手势指向周围的老师)小熊都来不及炒菜了,谁愿意来帮忙当厨师呀?噢,小朋友们真热心帮忙,那我们就来当一回小厨师吧!
二、出示蔬菜图片,引起联想。
1.师:啊,这有一个大冰箱,我们看看小熊的冰箱里都有些什么菜。
引导幼儿说出所知道的菜名及菜的颜色。
2.启发幼儿说出多一些同颜色的菜。
三、说出菜名、做法。
1.师:小厨师们,你们今天想给客人炒什么菜?你炒的菜是什么颜色的?
2.师:你打算怎样炒呢?是切成丝呢还是切成块,还是做一个美味的大拼盘?
3.引导幼儿大胆地将自己要炒的菜的菜名、做法说出来。
四、幼儿动手炒菜。
1.师:噢,小朋友说得真好,我想做出来的菜也一定美味可口。你们看客人们都等急了。我们赶快动手做菜吧。
2.幼儿在一次性小盘子内进行自由、大胆地创作。教师根据幼儿的需要及时给予相应的帮助。
五、评价。
1.请做好菜的小厨师把用不着的材料收拾整齐,放入废物筐里。
2.请个别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做的菜。
师:哪位小厨师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做的美味可口的菜呀!
3.鼓励幼儿大胆地向别人讲述自己的作品。
师:小厨师们把自己做的菜介绍给客人,请他们品尝吧!
4.结束。
优秀劳动课班会教案(通用17篇)篇十六
1.使学生懂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是一种美德,从小培养爱劳动的好习惯。
2.减轻父母的.负担,增强劳动观念。
同学们这节主题班会课,我们共同探讨如何当爸爸妈妈的小帮手。
1.你们在家里做家务吗?经常做吗?
2.能够做哪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举例说明。
1.具体内容:星期天,小华在家里帮助妈妈擦玻璃,费了很大的劲,才把整个房间的玻璃都擦完了,心里特别高兴,可是妈妈看见了,却责怪她说:“玻璃擦得不干净,不让你做的事,就别做,只要把学习搞好就行了”。
讨论:(1)小华和妈妈的做法对吗?
(2)不对的地方应怎么做?
2.具体内容:奶奶正在打扫卫生,小刚放学回来了,就喊:“奶奶我渴了,快给我拿饮料。”奶奶赶紧说:“好好好,我马上给你拿去”。
讨论:小刚的做法对吗?他错在哪里,他该怎么做?
1.小明帮助爸爸抱柴。()。
2.五芳和小朋友玩,奶奶让她去打酱油,她不去。()。
3.妈妈不在家,小红自己做饭。()。
4.刘丽高兴时,就帮妈妈做家务,不高兴时,就不做。()。
5.宋佳在班级爱劳动,在家就不干了。()。
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整理书包比赛。
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懂得在家里应该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优秀劳动课班会教案(通用17篇)篇十七
1.知道5月1日是国际劳动节。
2.知道身边的人都是劳动者,他们用劳动为大家服务,有尊敬和热爱他们情感。
3.体验节日的快乐氛围。
4.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1.挂历一本、幼儿带家长工作照一至两张。
2.工人、农民、医生、教师、科技人员、司售人员、服务人员的工作录像片断。
1.介绍“五一”国际劳动节。
(2)讲解“五一”节的来历,告诉幼儿这是全世界劳动、工作的'人都过的一个节日。
2.认识谁是劳动的人,他们都做哪些工作。
(1)观看录像片断,边看边穿插提问和引导,启发幼儿理解劳动者是用自己的劳动为大家服务的人。
(2)谈谈自己身边的劳动者。请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拿出家人的照片说一说他们都是干什么的。教师引导孩子们发现他们的工作和小朋友生活的关系,引导幼儿尊重他们。
3.师生共同布置“劳动的人最光荣”的展览,将家长工作照装饰后张贴在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