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教案模板,教师可以清晰地了解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为教学活动提供有序的指导。教案模板可以帮助教师理清教学思路和步骤,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教案模板,供大家参考。
最新正数和负数说课稿沪科版(模板15篇)篇一
《正数与负数》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本节课是学生学过的自然数与分数的延续和拓展,又是后面研究有理数的基础,因此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作为初中阶段的第一节课,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区分正、负数以及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223团中学作为第二师唯一的一所少数民族团场学校,本身有着自己学校的特色,其次因为刚刚推行民汉混合编班,国语教学有一定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国语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因此数学学科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以巩固基础为主。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制订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让学生理解正、负数的概念,了解正数与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明确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实际例子的引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了解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教学目标,在教法上采用了引导启发法和讲解传授法相结合的方法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这是因为初一的学生个性活泼,学习积极性高,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讲解和分析与学生自己归纳相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法上,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的整个过程,对学生的回答与表现给予肯定、表扬,由此保护并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积极性。
在教学方法和理念的引领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分为五个部分: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3)巩固练习,熟练技能;
(4)总结反思,发展情意;
(5)布置作业。
首先我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三幅图,通过设置问题串,为学生复习小学学过的自然数、零和分数,让学生了解到数是因为实际生活的需要产生的,同时增加一个新的问题:某市某天的最高气温是零上3℃,最低气温是零下3℃,要表示这两个温度,那么都记作3℃,这样就不能把它们区别清楚。所以学生很容易就发现,用以前学过的数不能简洁清楚地表示这两个数,由此需要产生一种新数,自然而然地引入了新课。这样的引入,既符合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又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欲望。
例1:气温有零上3℃和零下3℃;
例2:高于海平面8848米和低于海平面155米;
例3:收入50元和支出32元;
例4:汽车向东行驶4千米和向西行驶3千米;
学生对以上例子中出现的每一对量进行讨论,由于学生的语文基础,很容易就发现:零上和零下,高于和低于,收入和支出,向东和向西都是一对反义词。于是我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特点:零上和零下,高于和低于,收入和支出,向东和向西,都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然后我让学生自己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实例。学生在阅读课本后很容易就会回答:足球比赛中的净赢球和净输球;花生产量的增长和减少;体重的增加和减少等这些例子。这样的举例一方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另一方面也为新知的展开铺平了道路。
帮助学生理解了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后,我带领学生回到创设情境中产生的问题:零上3℃和零下3℃应该如何表示?我将一边引导学生一边归纳总结:对于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如果其中一种量用正数表示,那么另一种量可以用负数表示。通常地,我们规定盈利、存入、增加、上升为正。如零上3℃和零下3℃可以表示成+3℃和—3℃;收入50元和支出32元可以表示成+50元和—32元。这里建立正数与负数的概念时,我会特别强调,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同时指出,0不仅仅是表示“没有”的意义,比如0℃就是一个确定的温度。
为了使学生实现由掌握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转化,教师将通过形式不同的练习,让美好学生把知识转化成技能,如课本上的练习:判断正、负数以及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在判断正、负数的时候,我将再一次强调学生的易错点: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而其中一道练习:如果水位升高3m时水位变化记作+3m,那么水位下降3m时水位变化就可以记作—3m,水位不升不降时水位变化可以记作0m。这里也要特别强调0表示的意义。由此让学生加深对正、负数概念以及零的意义的理解,同时这种课内及时练习,反馈调整,又符合心理学特征,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
教师将引导学生通过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归纳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是用正数与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从而起到了对本节课巩固深化的作用,这样不但可以梳理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记忆,而且可以让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合理,更完善,更有所侧重。
最后,针对所有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作业,并将作业进行分层,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适应了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切实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通过教学过程的设计,我将板书确定为以下内容。
1、负数源于生活;
2、理解正数、零、负数表示的意义;
3、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师将引导学生通过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归纳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是用正数与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从而起到了对本节课巩固深化的作用,这样不但可以梳理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记忆,而且可以让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合理,更完善,更有所侧重。
各位老师,以上说课只是我在短时间内设计出来的一种方案,一定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如果准备时间充分的话,我会在教学过程这一模块进行更多细节的探讨,让本节课的内容讲授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
好了,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最新正数和负数说课稿沪科版(模板15篇)篇二
各位老师、同行,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1.1正数与负数。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今天的说课内容。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正数与负数是七年级数学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本节课是学生学过的自然数与分数的延续和拓展,又是后面研究有理数的基础,因此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了自然数、分数等,对数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鉴于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概念的理解能力不强,精神不能长时间集中,但思维比较活跃。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正负数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明确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会列举出周围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负数表示。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索负数的形成过程,建立正数与负数的数感,培养想象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并渗透“对立统一”,“实践第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情感态度目标:实际例子的引入,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1.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难点:理解掌握负数的意义及0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
1.说教法:采取启发式教学法及情感教学,辅以多媒体教学,增大教学密度。
2.说学法: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的整个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首先观察课本上的三幅图,通过设置问题,复习小学学过的自然数、零和分数。
提出问题:某市某天的最高气温是零上3℃,最低气温是零下3℃,那么要表示这两个温度该怎样来记呢?学生很容易就发现,用以前学过的数不能简洁清楚地表示这两个数,由此需要产生一种新数,从而引入新课。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帮助学生理解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给出4个例子: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例1:气温有零上5℃和零下5℃;。
例2:高于海平面8848米和低于海平面155米;。
例3:收入50元和支出32元;。
例4:汽车向东行驶4千米和向西行驶3千米;】(ppt展示)。
学生分组对以上例子中出现的每一对量的特点进行讨论,由于学生的语文基础,很容易就发现:零上和零下,高于和低于,收入和支出,向东和向西都是一对反义词。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特点:零上和零下,高于和低于,收入和支出,向东和向西,都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然后让学生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实例。这样的互动一方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另一方面也为新知的展开铺平了道路。
这时候,带领学生回到创设情境中产生的问题:零上3℃和零下3℃应该如何表示?一边引导学生一边归纳总结,提炼出可以指导解答其他同类问题的一般性结论。一般而言,我们习惯上把“上升”“盈利”“增加”“收入”等规定为正,把与它们相反的量规定为负。同时举出实例,加深印象。
这里建立正数与负数的概念时,拿出教具:温度计,让学生观察,形象的表示出0具有的意义。同时,提出“0只表示没有吗?”这样的问题,通过讨论黑板上出现的几个实例,加深对0的意义的理解。
3.巩固练习,熟练技能。
通过形式不同的练习,让每位学生把知识转化成技能。
【1.课本例题::(1)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2kg,小华体重减少1kg,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找出解决方法)。
(2)某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年的变化情况是:美国减少6.4%,德国增长1.3%,法国减少2.4%,英国减少3.5%,意大利增长0.2%,中国增加7.5%.写出这些国家这一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学生自主完成)】(ppt展示)。
通过具体问题情境,使学生学会用正数与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方法,通过师生合作,突破用正数、负数表示指定方向变化的量这一难点。通过不断追问,引导学生逐步理解题意。
【2.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b.o是最小的正数。
c.0是最大的负数。
d.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学生抢答,送出小奖品的形式)】(ppt展示)。
感受数0的特殊身份,并为学习有理数的分类做铺垫。回顾上面举的实例,再次强调0表示的意义。
4.总结反思,发展情意。
不断追问的形式引导学生通过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归纳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1、通过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生活中出现的数是不是都能用正负数来表示呢?3、每天前进一步,每周可前进多少;每天后退一步,每周后退多少?)。
5.布置作业。
分层布置作业,既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也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切实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提出课后思题:到目前为止,我们学过的数有哪些?能否用一句话来描述他们呢?为下节课学习有理数做铺垫。
附:板书设计。
定义:
1、正数:大于0的数,如:+2、+10。
2、负数:小于0的数,在正数前面加“-”号,如:-3、-39。
例题:
例1:气温有零上5℃和零下5℃;。
例2:高于海平面8848米和低于海平面155米;。
例3:收入50元和支出32元;。
例4:汽车向东行驶4千米和向西行驶3千米;。
练习题:
某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年的变化情况是:美国减少6.4%,德国增长1.3%,法国减少2.4%,英国减少3.5%,意大利增长0.2%,中国增加7.5%.写出这些国家这一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
学生作答区。
各位老师,以上是我对《正数与负数》这节教材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在实际课堂中,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调整,希望能够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培养学生从现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感知知识的能力,使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发展。由于经验的缺乏,对实际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考虑不够充分,希望大家能够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最新正数和负数说课稿沪科版(模板15篇)篇三
今天我讲的课是《正数和负数》,关于学生以前所学数的知识前面的李x老师已经作了很好的梳理,我现在只就本节课所涉及的相关内容进行说课。
《数学课程标准》安排在小学的第二学段初步认识负数,这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新增加的内容。很久以来,负数的教学一直安排在中学教学的起始阶段,现在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生活基础。因此《标准》将这一内容提前到小学阶段教学。认识负数,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他们以往认识的整数、分数和小数都是算术范围内的数,建立负数的概念则使学生认数的范围从算术的数拓展到有理数,从而丰富了小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这样,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为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根据这一目标,北京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试验教材四年级第八册出现了这崭新的一课《正数和负数》。从《课标》中可以发现,本课的学习,意在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感受学习的内容就在我们的身边,拓展对数概念的认识。并没有复杂的概念与计算,知识层次比较浅。我认为,如何充分地展现负数的产生以及负数的魅力,激起学生学习负数的兴趣,是教师在设计本课时值得关注的问题。
1、以前认识的数。
2、以后将要认识的数。
以后逐步又在第8册和第10册分别又对小数和分数进一步认识,在11册一次完成对百分数的认识。
3、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以上的这些数在第二学段即四年级第二学期第8册中出现了负数的认识,负数在数轴上显示都是"0"左边的数,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使学生认数的范围从算术的数拓展的有理数,这是小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开始。
4、下面就是单元教材分析和课时教材分析以及在分析基础上的有效整合。
现实世界中存在着许多具有相反方向的量,或某种量的增大和减小,也可用这种量的某一状态为标准,把它们看作是向两个方向变化的量。要确切地表示这种具有相反方向的量,仅仅运用原有数(自然数和分数)就不够了,还必须把这两个互为相反的方向表示出来,于是产生了正数和负数。数从表示数量的多少到不但表示数量的多少,还表示相反方向的量,是数的发展的一个飞跃,正数和负数的学习过去安排在中学有理数中学习,本课教材所处位置,是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衔接与过渡,并且是以后学习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
京版教材这部分内容呈现的顺序及方式是:利用主题图引入负数、利用温度统计图加深对负数的认识、通过温度计上不同刻度的位置顺序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利用海拔知识的介绍进一步了解正数和负数是具有相反关系的量,通过知识窗的介绍让学生负数的发展历史,培养民族自豪感。通过负数的认识,使学生明白"数"不仅包括正的,还有负的,从而使学生对数的概念形成一个完善、系统的知识结构,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基于这样的学习起点,本节课必须在学生认知冲突产生矛盾的前提下让学生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并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体会负数的意义,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本节课的难点则是体会正、负数的意义,在学生初步感知了生活中正数和负数的基础上,将这种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通过描述性定义认识正数、负数和"0",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而关键就是通过学生已有知识的转化,来认识新知识,使知识网络得以完善。
1、体现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数感的培养。
依据《课标》的要求,在本节课中,我力图通过一些有效的环节,来着力培养学生的数感。
(1)赢利10000元,用+10000元表示;那么亏损10000元用()元表示。
(2)如果向东走10.5米,用+10.5米表示;那么向西走10.5米用()米表示。
(3)球队胜利4场,用+4场表示;那么失败3场用()场表示。
(4)零上15度用+15度表示;那么零下15度用()度表示。
通过正数和负数的对比,感受负数的意义,初步感知负数和正数是相反的量,负数可能比正数小。
2、体现数学知识形成的逻辑性。
新知的形成往往是在旧知的迁移或是与旧知产生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形成的。在课前我准备了一个小游戏,叫做《对对子》。小游戏,作用未必小。它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迅速地把学生带入到"相反"的意义中,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进入下一个学习环节—信息感悟。我特别提供了一组信息,让学生在横线上填上意义相反的词。这样的设计让两个数量的相反意义凸显在学生面前,然后让学生把这种事件转化为词组,使之表达更加简洁。接着启发学生设计新的记录方法,并展示出来,这些教学活动促使学生不断地进行有意义的数学思考,直到产生"需要找到一种统一的形式"的内需。这时,负数的概念呼之欲出。
根据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我预设会有部分学生用正负号的方式记录。
请一位用这种方法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并及时表扬这位学生——"你用到的符号跟数学家现在用的一摸一样。"学生感悟正、负数的意义时,体验了由具体到抽象的符号化、数学化过程,认识也逐渐从模糊到清晰。这样的过程更让学生简约地经历了人类探索负数的历程,实现了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这样的知识形成过程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符合数学知识和思维的逻辑性。
3、体现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的紧密性。
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可见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有多密切。本节课在学生认识了正、负数,会读写正负数的基础上,我让学生举一举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负数,唤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然后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和理解负数的意义。而"理解负数的意义"是本课难点之一。我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充分利用了学生常见的温度计,在学生认识了温度计上刻度的之后,设计如下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指名学生读出温度计上指示的温度,然后结合多媒体动态演示温度下降,学生回应"越来越冷"的感觉。通过温度计上不同温度水银柱的高低让学生了解正数和负数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正数比负数所表示的温度高。新颖有趣的活动教学效果显著,既深入体会温度计表示温度的特点,同时暗伏了负数大小比较的后继知识。同时通过温度计的展示使"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点"这一道理清晰地建立在学生脑海中。
4、体现数学知识结构形成的严整性。
本节课我是将"认识负数"与"负数的意义"两节教材有效进行整合,在一节课内使学生对正负数的知识结构有了一个系统的形成和完善。我认为既然本节课让学生认识了负数,就应该尽可能地在一节课内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升华,而不是零零散散地将它放在下节课再进行完善。因此我把负数大小的比较、绝对值等后续知识很好地渗透进来,温度计教具突显出优势。在上面的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广泛举例,初步明确正、负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这时,学生对正、负数集合的认识是浅显的、体验是感性的。再适时地引导学生讨论:用圆圈把所有的负数或正数都圈起来,要不要把省略号也圈进去呢?简单而又巧妙的设问给学生创造了体验的机会。通过小小的省略号充分体现了无限的观念、集合的思想,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认识数轴另本课另一难点,我用课件巧妙的演示温度计顺时针转90?后把它与直尺建立起联系,又把直尺进一步延伸得到了一把数轴尺,然后让学生齐读数轴上的正。负数。利用小人左右运动使学生感悟到数轴越往右边数越大,反之越往左边数就越小,而"0"是它们的分界点。在读数、观察、体会等一系列活动中,不仅区分了正、负数,渗透了"无限"的思想,也实现了对"0"的再认识。集合圈、数轴、无限等思想的渗透,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使学生数的认识这一知识网络得到了扩展。
5、体现数学知识中渗透的人文性和趣味性。
数学知识中如果能有效结合教材实际对学生进行精神和思想教育,那就更体现数学教学的人文性了。本节课我就结合了负数的历史,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国负数的渊源历史,有效地对学生渗透了思想教育。
数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从教学的角度看,这一课内容属于"概念教学"的范围,但是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觉得正负数的概念不便下定义,因此在课的结尾处,我设计了一个有趣的环节:孩子眼中的正负数。这一内容不仅是对本课所学负数的一个回顾和总结,也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了正负数之间的关系、学生乐于接受而且印象很深。
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学的真境界应是"朴实无华、真实有效"的。它是真实、真效、真智慧的生动过程,是师生智慧共生的乐园!
最新正数和负数说课稿沪科版(模板15篇)篇四
各位老师、同行: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1、1正数与负数。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今天的说课内容。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正数与负数是七年级数学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本节课是学生学过的自然数与分数的延续和拓展,又是后面研究有理数的基础,因此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了自然数、分数等,对数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鉴于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概念的理解能力不强,精神不能长时间集中,但思维比较活跃。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正负数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明确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会列举出周围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负数表示。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索负数的形成过程,建立正数与负数的数感,培养想象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并渗透“对立统一”,“实践第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情感态度目标:实际例子的引入,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1、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难点:理解掌握负数的意义及0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
1、说教法:采取启发式教学法及情感教学,辅以多媒体教学,增大教学密度。
2、说学法: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的整个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分为五个部分: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3)巩固练习,熟练技能;
(4)总结反思,发展情意;
(5)布置作业;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首先观察课本上的三幅图,通过设置问题,复习小学学过的自然数、零和分数。
提出问题:某市某天的最高气温是零上3℃,最低气温是零下3℃,那么要表示这两个温度该怎样来记呢?学生很容易就发现,用以前学过的数不能简洁清楚地表示这两个数,由此需要产生一种新数,从而引入新课。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帮助学生理解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给出4个例子: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例1:气温有零上5℃和零下5℃;
例2:高于海平面8848米和低于海平面155米;
例3:收入50元和支出32元;
例4:汽车向东行驶4千米和向西行驶3千米;】(ppt展示)
学生分组对以上例子中出现的每一对量的特点进行讨论,由于学生的语文基础,很容易就发现:零上和零下,高于和低于,收入和支出,向东和向西都是一对反义词。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特点:零上和零下,高于和低于,收入和支出,向东和向西,都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然后让学生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实例。这样的互动一方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另一方面也为新知的展开铺平了道路。
这时候,带领学生回到创设情境中产生的问题:零上3℃和零下3℃应该如何表示?一边引导学生一边归纳总结,提炼出可以指导解答其他同类问题的一般性结论。一般而言,我们习惯上把“上升”“盈利”“增加”“收入”等规定为正,把与它们相反的量规定为负。同时举出实例,加深印象。
这里建立正数与负数的概念时,拿出教具:温度计,让学生观察,形象的表示出0具有的意义。同时,提出“0只表示没有吗?”这样的问题,通过讨论黑板上出现的几个实例,加深对0的意义的理解。
3、巩固练习,熟练技能
通过形式不同的练习,让每位学生把知识转化成技能。
【1、课本例题::
(1)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2kg,小华体重减少1kg,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找出解决方法)
(2)某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年的变化情况是:美国减少6.4%,德国增长1.3%,法国减少2.4%,英国减少3.5%,意大利增长0.2%,中国增加7.5%.写出这些国家这一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学生自主完成)】(ppt展示)
通过具体问题情境,使学生学会用正数与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方法,通过师生合作,突破用正数、负数表示指定方向变化的量这一难点。通过不断追问,引导学生逐步理解题意。
【2、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0既是正数,又是负数
b.o是最小的正数
c.0是最大的负数
d.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学生抢答,送出小奖品的形式)】(ppt展示)
感受数0的特殊身份,并为学习有理数的分类做铺垫。回顾上面举的实例,再次强调0表示的意义。
4、总结反思,发展情意
1、通过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生活中出现的数是不是都能用正负数来表示呢?
3、每天前进一步,每周可前进多少;每天后退一步,每周后退多少?)
5、布置作业
分层布置作业,既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也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切实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提出课后思题:到目前为止,我们学过的数有哪些?能否用一句话来描述他们呢?为下节课学习有理数做铺垫。
附:板书设计
1、1正数与负数
定义:
1、正数:大于0的数,如:+2、+10
2、负数:小于0的数,在正数前面加“-”号,如:-3、-39
3、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例题:
例1:气温有零上5℃和零下5℃;
例2:高于海平面8848米和低于海平面155米;
例3:收入50元和支出32元;
例4:汽车向东行驶4千米和向西行驶3千米;
练习题:
某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年的变化情况是:美国减少6.4%,德国增长1.3%,法国减少2.4%,英国减少3.5%,意大利增长0.2%,中国增加7.5%.写出这些国家这一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
各位老师,以上是我对《正数与负数》这节教材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在实际课堂中,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调整,希望能够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培养学生从现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感知知识的能力,使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发展。由于经验的缺乏,对实际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考虑不够充分,希望大家能够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最新正数和负数说课稿沪科版(模板15篇)篇五
各位老师、同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1.1正数与负数。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今天的说课内容。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正数与负数是七年级数学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本节课是学生学过的自然数与分数的延续和拓展,又是后面研究有理数的基础,因此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了自然数、分数等,对数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鉴于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概念的理解能力不强,精神不能长时间集中,但思维比较活跃。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正负数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明确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会列举出周围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负数表示。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索负数的形成过程,建立正数与负数的数感,培养想象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并渗透“对立统一”,“实践第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情感态度目标:实际例子的引入,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1.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难点:理解掌握负数的意义及0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
1.说教法:采取启发式教学法及情感教学,辅以多媒体教学,增大教学密度。
2.说学法: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的整个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首先观察课本上的三幅图,通过设置问题,复习小学学过的自然数、零和分数。
提出问题:某市某天的最高气温是零上3℃,最低气温是零下3℃,那么要表示这两个温度该怎样来记呢?学生很容易就发现,用以前学过的数不能简洁清楚地表示这两个数,由此需要产生一种新数,从而引入新课。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帮助学生理解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给出4个例子: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例1:气温有零上5℃和零下5℃;。
例2:高于海平面8848米和低于海平面155米;。
例3:收入50元和支出32元;。
例4:汽车向东行驶4千米和向西行驶3千米;】(ppt展示)。
学生分组对以上例子中出现的每一对量的特点进行讨论,由于学生的语文基础,很容易就发现:零上和零下,高于和低于,收入和支出,向东和向西都是一对反义词。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特点:零上和零下,高于和低于,收入和支出,向东和向西,都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然后让学生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实例。这样的互动一方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另一方面也为新知的展开铺平了道路。
这时候,带领学生回到创设情境中产生的问题:零上3℃和零下3℃应该如何表示?一边引导学生一边归纳总结,提炼出可以指导解答其他同类问题的一般性结论。一般而言,我们习惯上把“上升”“盈利”“增加”“收入”等规定为正,把与它们相反的量规定为负。同时举出实例,加深印象。
这里建立正数与负数的概念时,拿出教具:温度计,让学生观察,形象的表示出0具有的意义。同时,提出“0只表示没有吗?”这样的问题,通过讨论黑板上出现的几个实例,加深对0的意义的理解。
3.巩固练习,熟练技能。
通过形式不同的练习,让每位学生把知识转化成技能。
【1.课本例题::(1)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2kg,小华体重减少1kg,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找出解决方法)。
(2)某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年的变化情况是:美国减少6.4%,德国增长1.3%,法国减少2.4%,英国减少3.5%,意大利增长0.2%,中国增加7.5%.写出这些国家这一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学生自主完成)】(ppt展示)。
通过具体问题情境,使学生学会用正数与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方法,通过师生合作,突破用正数、负数表示指定方向变化的量这一难点。通过不断追问,引导学生逐步理解题意。
【2.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b.o是最小的正数。
c.0是最大的负数。
d.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学生抢答,送出小奖品的形式)】(ppt展示)。
感受数0的特殊身份,并为学习有理数的分类做铺垫。回顾上面举的实例,再次强调0表示的意义。
4.总结反思,发展情意。
不断追问的形式引导学生通过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归纳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1、通过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生活中出现的数是不是都能用正负数来表示呢?3、每天前进一步,每周可前进多少;每天后退一步,每周后退多少?)。
5.布置作业。
分层布置作业,既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也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切实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提出课后思题:到目前为止,我们学过的数有哪些?能否用一句话来描述他们呢?为下节课学习有理数做铺垫。
附:板书设计。
定义:
1、正数:大于0的数,如:+2、+10。
2、负数:小于0的数,在正数前面加“-”号,如:-3、-39。
例题:
例1:气温有零上5℃和零下5℃;。
例2:高于海平面8848米和低于海平面155米;。
例3:收入50元和支出32元;。
例4:汽车向东行驶4千米和向西行驶3千米;。
练习题:
某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年的变化情况是:美国减少6.4%,德国增长1.3%,法国减少2.4%,英国减少3.5%,意大利增长0.2%,中国增加7.5%.写出这些国家这一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
学生作答区。
各位老师,以上是我对《正数与负数》这节教材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在实际课堂中,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调整,希望能够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培养学生从现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感知知识的能力,使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发展。由于经验的缺乏,对实际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考虑不够充分,希望大家能够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最新正数和负数说课稿沪科版(模板15篇)篇六
本节内容是有理数的一部分,是对小学所学数的范围的补充,特别是首次提出了负数分概念,是以后学习绝对值、数轴、相反数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结构与内容分析,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结构特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负数是如何产生的,理解正负数及零的含义。
2、知道它们的表示方法,能正确对正负数做一些简单的应用,对生活中的一些正负数现象做一些了解。
3、通过本节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正负数的含义难点:负数和零的含义。
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在从教学方法上谈谈。
鉴于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概念的理解能力不强,而且精神不易长时间集中,但他们的思维活跃,我采用讲解法、讲练结合法,引导学生学生积极思考,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1、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人都是喜欢美丽的东西的,尤其是小孩,两幅美丽的雪景画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空间。
对画中的温度学生可能会给出一些答案如:零下10度等,这些事不正确的。接着由我给出答案-10度。
对于未知的东西,学生总会有强烈的好奇心,想知道-10是什么。
我作出回答-10是一个负数。这样就引入了本节课所要学的主要内容——负数。
2、充分感知,引导构建。
让学生说出一些生活中带负号的数,这样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到我们的身边处处存在着数学。
给出一张山和盆地的海平面高低的数据表,让同学们说明一下表中一些数据的含义。
同学会给出各种不同的答案,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之后由我来说明一下这些数据的正确含义。
接着再问:同学们,既然表中的那些数据有这样的含义,那么正、负数的含义是什么呢?
先由同学们发言,再有老师给出正确的含义。正数:像3、2、0.8这样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负数:像-3、-2、-0.8这样小于0的数叫做负数。
再问同学们:既然正负数的界线是0,那么0又有什么含义呢?
同样,先由同学们发言再由老师总结归纳: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分析归纳能力。
3、结合实践,综合应用。
给出一组正、负数及零在现实中的应用问题,按组抢答,每道题一个组一个机会,答对加一分,打错不扣分。
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也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让他们对生活中负数的应用有一些了解。
再针对本节的各个知识点提出一些相应的问题与学生共同探讨解答,巩固提高一下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在这些解答过程中一学生为主,老师为辅。老师只是在一旁稍作指点及作最后的讲解。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
4、回顾课堂,小结延伸。
先由学生说一下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再由老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下总结,结合板书重新整理一下知识点,这样能让学生的学习目的更加明确。
最后先由和学生探讨一下本节所学内容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帮助再由老师点明这节课所学知识在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作用。
这样能让学生知道我们所学的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有用的,能促使他们把所学的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们的成长。
5、作业。
我所布置得作业是2、4、7(选做)2和4是基础和综合应用,适合大部分的学生,而7是拓广探索,适合于成绩较好的同学,让他们更加的深入学习。
最新正数和负数说课稿沪科版(模板15篇)篇七
尊敬的评委老师,您们好!
今天我的说课是《正数与负数》,选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1节的内容。
1、地位、作用和特点。
本节是在学习自然数与分数之后编排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学习有理数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在学生学习数的只是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所以《正数与负数》是本章的重要内容。此外,《正数与负数》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负数的概念,且了解负数是如何产生的。
(2)能力目标:能够判断一个数的正负性,并能进行负数的运算。
(3)德育目标: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了解负数是从生活实际需要中产生的。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负数概念的理解。
(2)教学难点:负数的意义及零的内涵。
结合基于上面对教材的分析,根据我对研究性学习“启发式”教学模式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认识,结合初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并不成熟以及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
在教法上:创设问题情境,结合生活实际,给学生更加形象的认识,弥补学生在抽象思考能力上的不足。教师讲解引导与学生自我归纳总结相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主动的学习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
在学法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对学生的回答与提问给出肯定,表扬。保护并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向着更高的思维层次发展,注意引导他们的数学思维。
在上面的教学方法和理念的引领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分为五个部分: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首先我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三幅图,通过设置问题串,为学生复习小学学过的自然数和分数,让学生了解到数是因为实际生活的需要产生的,同时增加一个新的问题:某人有100元钱,另一人欠别人100元钱。现在我们要用数表示着两个人所拥有的钱,如果都用100来表示的话,、就不能把这两种显然不一样的情况区别开来。所以学生很容易就发现,用以前学过的数不能简洁清楚地表示这两个数,由此需要产生一种新数,自然而然地引入了新课。这样的引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提出疑问,从而引起学生探索未知的兴趣。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例1:气温有零上3℃和零下3℃;。
例2:高于海平面8848米和低于海平面155米;例3:收入50元和支出32元;。
例4:汽车向东行驶4千米和向西行驶3千米;。
学生对以上例子中出现的每一对量进行讨论,由于学生的语文基础,很容易就发现:零上和零下,高于和低于,收入和支出,向东和向西都是一对反义词。于是我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特点:零上和零下,高于和低于,收入和支出,向东和向西,都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然后我让学生自己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实例。学生在阅读课本后很容易就会回答:足球比赛中的净赢球和净输球;花生产量的增长和减少;体重的增加和减少等这些例子。这样的举例一方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另一方面也为新知识的展开铺平了道路。
帮助学生理解了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后,我带领学生回到创设情境中产生的问题:拥有100元与欠100元该如何表示?我将一边引导学生一边归纳总结:对于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如果其中一种量用正数表示,那么另一种量可以用负数表示。通常地,我们规定盈利、存入、增加、上升为正。如零上3℃和零下3℃可以表示成+3℃和-3℃;收入50元和支出32元可以表示成+50元和-32元。这里建立正数与负数的概念时,我会特别强调,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同时指出,0不仅仅是表示“没有”的意义,比如0℃就是一个确定的温度。
3、巩固练习,熟练技能。
为了使学生实现由掌握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转化,教师将通过形式不同的练习,让学生把知识转化成技能,如课本上的练习:判断正、负数以及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在判断正、负数的时候,我将再一次强调学生的易错点: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而其中一道练习:如果水位升高3m时水位变化记作+3m,那么水位下降3m时水位变化就可以记作-3m,水位不升不降时水位变化可以记作0m。这里也要特别强调0表示的意义。由此让学生加深对正、负数概念以及零的意义的理解,同时这种课内及时练习,反馈调整,又符合心理学特征,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同时这么做,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这是知识巩固的过程,而对于那些学习能力有所欠缺的学生来说,这是第二次学习负数知识的机会,对于我的教学来说,这也是尽量保证全体学生学习进度一致的一个方法。
4、总结反思,发展情意的环节。
在结束本次教学过程之前,我会带领学生一起快速地回顾一下这节课的所学,在这个过程中,采用集体回答的方式为主,必要时可以请个别学生回答,从心理学上来说,在主动去回顾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对知识的理解也是有很大的加深的,同时,这种回顾可以是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与长久。
在回顾的过程,我们会点出重点,梳理难点,帮助学生建立更加坚固的知识体系。还有,我会提醒学生注意一些容易出错的地方。
5、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的过程要考虑到各个层次的学生,作业太简单,能力强的学生会觉得题目很没意思,从而挫伤其学习的兴趣;而作业难度过高,则会挫伤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的积极性。
因此,我会布置作业时不是死板的,而是考虑各个层次,有学生自己去选择自己能够得着的题目。这样来,适应了学生的不同要求,减轻作业负担,关键这样的作业,学生更加愿意去做,作业所带来的对知识的巩固效果也会更好。
各位评委老师,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对课堂的设计,我始终在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以能力、方法为主线,有计划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和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指导思想。并且能从各种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最新正数和负数说课稿沪科版(模板15篇)篇八
在七年级上学期,数学老师为我们讲解了正数和负数,告诉我们数有正负之分,殊不知在我们这平常的生活中也拥有许多正负之分。
这天我像往常一样来到东门,迎面而来的是一个升国旗的石台,台的前方标缀着四个大字:六一广场。在石台之上曾经有一面五星红旗飘扬在空中,紧接着,是两棵参天大树,他们好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在树的周围有许多奇花异草,他们好像巨人的衣裳,让其变得更加美丽。随后一排排整齐的路队来到大树之下,他们好似一条无尽的长龙,从大树旁走过。这时一个不良的因素出现了,他带着一个黑色的方框眼镜,身上穿着红色外套,背着一个宽大结实的书包,在远处看是一幅高大的形象。当他走到这棵大树之下,他迈着稳健步伐,右手时不时提一下眼镜,让我感觉他很有绅士风度,但他却因为疏忽,没有拐直角。我向队伍走去,右手拎住他的衣裳,将他拖到面前。他摆起一副百思不得其解的样子,左手挠了挠头皮,问道:“我怎么了啦?”“你没有拐直角!”我严肃地说道。之后,他坦然地“哦”了一声,随后跟着别的班走了。一般的学生被抓之后会感到很气愤,但他却没有一丝愠怒,这就是一种正能量。
有正,必有负。在过去的一学期里,我遭受了负能量的超级报复。那是一个星期五,同学们都愉快地放学回家了,而我却依然伫立在我的工作岗位上,面对着一个个路队。这时有两个高个子男生没有拐直角,我两步追上他们,妄图翻开他们的校牌。但谁曾料想,他们甩掉了我那脆弱的双手,向校门口跑去。我看到这情况只好作罢,但没过几分钟,这两个的高个子男生从车库出来,用威胁的话语问道:“你为什么要扣我分?”我百思不得其解,转过头不理他们,但出人意料的是,他们立马动起手来真看我的校牌,并愤愤不平地说,“我倒要去问问戴老师,有没有这规矩?”随后抢了校牌便走。这件事过后,我感到我被负能量吞噬了!
通过这两件事,我发现了正能量的可贵,也让我渐渐摒弃了负能量,从负能量的深渊中走出来!
最新正数和负数说课稿沪科版(模板15篇)篇九
尊敬的评委老师:
您们好!
今天我的说课是《正数与负数》,选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1节的内容。
1、地位、作用和特点。
本节是在学习自然数与分数之后编排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学习有理数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在学生学习数的只是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所以《正数与负数》是本章的重要内容。此外,《正数与负数》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负数的概念,且了解负数是如何产生的。
(2)能力目标:能够判断一个数的正负性,并能进行负数的运算。
(3)德育目标: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了解负数是从生活实际需要中产生的。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负数概念的理解。
(2)教学难点:负数的意义及零的内涵。
结合基于上面对教材的分析,根据我对研究性学习“启发式”教学模式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认识,结合初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并不成熟以及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
在教法上:创设问题情境,结合生活实际,给学生更加形象的认识,弥补学生在抽象思考能力上的不足。教师讲解引导与学生自我归纳总结相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主动的学习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
在学法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对学生的回答与提问给出肯定,表扬。保护并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向着更高的思维层次发展,注意引导他们的数学思维。
在上面的教学方法和理念的引领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分为五个部分: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首先我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三幅图,通过设置问题串,为学生复习小学学过的自然数和分数,让学生了解到数是因为实际生活的需要产生的,同时增加一个新的`问题:某人有100元钱,另一人欠别人100元钱。现在我们要用数表示着两个人所拥有的钱,如果都用100来表示的话,、就不能把这两种显然不一样的情况区别开来。所以学生很容易就发现,用以前学过的数不能简洁清楚地表示这两个数,由此需要产生一种新数,自然而然地引入了新课。这样的引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提出疑问,从而引起学生探索未知的兴趣。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例1:气温有零上3℃和零下3℃;。
例2:高于海平面8848米和低于海平面155米;例3:收入50元和支出32元;
例4:汽车向东行驶4千米和向西行驶3千米;
学生对以上例子中出现的每一对量进行讨论,由于学生的语文基础,很容易就发现:零上和零下,高于和低于,收入和支出,向东和向西都是一对反义词。于是我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特点:零上和零下,高于和低于,收入和支出,向东和向西,都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然后我让学生自己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实例。学生在阅读课本后很容易就会回答:足球比赛中的净赢球和净输球;花生产量的增长和减少;体重的增加和减少等这些例子。这样的举例一方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另一方面也为新知识的展开铺平了道路。
帮助学生理解了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后,我带领学生回到创设情境中产生的问题:拥有100元与欠100元该如何表示?我将一边引导学生一边归纳总结:对于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如果其中一种量用正数表示,那么另一种量可以用负数表示。通常地,我们规定盈利、存入、增加、上升为正。如零上3℃和零下3℃可以表示成+3℃和-3℃;收入50元和支出32元可以表示成+50元和-32元。这里建立正数与负数的概念时,我会特别强调,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同时指出,0不仅仅是表示“没有”的意义,比如0℃就是一个确定的温度。
3、巩固练习,熟练技能。
为了使学生实现由掌握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转化,教师将通过形式不同的练习,让学生把知识转化成技能,如课本上的练习:判断正、负数以及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在判断正、负数的时候,我将再一次强调学生的易错点: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而其中一道练习:如果水位升高3m时水位变化记作+3m,那么水位下降3m时水位变化就可以记作-3m,水位不升不降时水位变化可以记作0m。这里也要特别强调0表示的意义。由此让学生加深对正、负数概念以及零的意义的理解,同时这种课内及时练习,反馈调整,又符合心理学特征,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同时这么做,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这是知识巩固的过程,而对于那些学习能力有所欠缺的学生来说,这是第二次学习负数知识的机会,对于我的教学来说,这也是尽量保证全体学生学习进度一致的一个方法。
4、总结反思,发展情意的环节。
在结束本次教学过程之前,我会带领学生一起快速地回顾一下这节课的所学,在这个过程中,采用集体回答的方式为主,必要时可以请个别学生回答,从心理学上来说,在主动去回顾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对知识的理解也是有很大的加深的,同时,这种回顾可以是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与长久。
在回顾的过程,我们会点出重点,梳理难点,帮助学生建立更加坚固的知识体系。还有,我会提醒学生注意一些容易出错的地方。
5、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的过程要考虑到各个层次的学生,作业太简单,能力强的学生会觉得题目很没意思,从而挫伤其学习的兴趣;而作业难度过高,则会挫伤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的积极性。
因此,我会布置作业时不是死板的,而是考虑各个层次,有学生自己去选择自己能够得着的题目。这样来,适应了学生的不同要求,减轻作业负担,关键这样的作业,学生更加愿意去做,作业所带来的对知识的巩固效果也会更好。
各位评委老师,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对课堂的设计,我始终在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以能力、方法为主线,有计划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和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指导思想。并且能从各种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最新正数和负数说课稿沪科版(模板15篇)篇十
今天我讲的课是《正数和负数》,关于学生以前所学数的知识前面的李x老师已经作了很好的梳理,我现在只就本节课所涉及的相关内容进行说课。
《数学课程标准》安排在小学的第二学段初步认识负数,这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新增加的内容。很久以来,负数的教学一直安排在中学教学的起始阶段,现在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生活基础。因此《标准》将这一内容提前到小学阶段教学。认识负数,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他们以往认识的整数、分数和小数都是算术范围内的数,建立负数的概念则使学生认数的范围从算术的数拓展到有理数,从而丰富了小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这样,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为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根据这一目标,北京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试验教材四年级第八册出现了这崭新的一课《正数和负数》。从《课标》中可以发现,本课的学习,意在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感受学习的内容就在我们的身边,拓展对数概念的认识。并没有复杂的概念与计算,知识层次比较浅。我认为,如何充分地展现负数的产生以及负数的魅力,激起学生学习负数的兴趣,是教师在设计本课时值得关注的问题。
1、以前认识的数。
2、以后将要认识的数。
以后逐步又在第8册和第10册分别又对小数和分数进一步认识,在11册一次完成对百分数的认识。
3、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以上的这些数在第二学段即四年级第二学期第8册中出现了负数的认识,负数在数轴上显示都是"0"左边的数,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使学生认数的范围从算术的数拓展的有理数,这是小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开始。
4、下面就是单元教材分析和课时教材分析以及在分析基础上的有效整合。
现实世界中存在着许多具有相反方向的量,或某种量的增大和减小,也可用这种量的某一状态为标准,把它们看作是向两个方向变化的量。要确切地表示这种具有相反方向的量,仅仅运用原有数(自然数和分数)就不够了,还必须把这两个互为相反的方向表示出来,于是产生了正数和负数。数从表示数量的多少到不但表示数量的多少,还表示相反方向的量,是数的发展的一个飞跃,正数和负数的学习过去安排在中学有理数中学习,本课教材所处位置,是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衔接与过渡,并且是以后学习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
京版教材这部分内容呈现的顺序及方式是:利用主题图引入负数、利用温度统计图加深对负数的认识、通过温度计上不同刻度的位置顺序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利用海拔知识的介绍进一步了解正数和负数是具有相反关系的量,通过知识窗的介绍让学生负数的发展历史,培养民族自豪感。通过负数的认识,使学生明白"数"不仅包括正的,还有负的,从而使学生对数的概念形成一个完善、系统的知识结构,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基于这样的学习起点,本节课必须在学生认知冲突产生矛盾的前提下让学生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并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体会负数的意义,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本节课的难点则是体会正、负数的意义,在学生初步感知了生活中正数和负数的基础上,将这种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通过描述性定义认识正数、负数和"0",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而关键就是通过学生已有知识的转化,来认识新知识,使知识网络得以完善。
1、体现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数感的培养。
依据《课标》的要求,在本节课中,我力图通过一些有效的环节,来着力培养学生的数感。
如:用正数或负数表示下列数量。
(1)赢利10000元,用+10000元表示;那么亏损10000元用()元表示。
(2)如果向东走10.5米,用+10.5米表示;那么向西走10.5米用()米表示。
(3)球队胜利4场,用+4场表示;那么失败3场用()场表示。
(4)零上15度用+15度表示;那么零下15度用()度表示。
通过正数和负数的`对比,感受负数的意义,初步感知负数和正数是相反的量,负数可能比正数小。
2、体现数学知识形成的逻辑性。
新知的形成往往是在旧知的迁移或是与旧知产生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形成的。在课前我准备了一个小游戏,叫做《对对子》。小游戏,作用未必小。它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迅速地把学生带入到"相反"的意义中,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进入下一个学习环节—信息感悟。我特别提供了一组信息,让学生在横线上填上意义相反的词。这样的设计让两个数量的相反意义凸显在学生面前,然后让学生把这种事件转化为词组,使之表达更加简洁。接着启发学生设计新的记录方法,并展示出来,这些教学活动促使学生不断地进行有意义的数学思考,直到产生"需要找到一种统一的形式"的内需。这时,负数的概念呼之欲出。
根据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我预设会有部分学生用正负号的方式记录。
请一位用这种方法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并及时表扬这位学生——"你用到的符号跟数学家现在用的一摸一样。"学生感悟正、负数的意义时,体验了由具体到抽象的符号化、数学化过程,认识也逐渐从模糊到清晰。这样的过程更让学生简约地经历了人类探索负数的历程,实现了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这样的知识形成过程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符合数学知识和思维的逻辑性。
3、体现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的紧密性。
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可见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有多密切。本节课在学生认识了正、负数,会读写正负数的基础上,我让学生举一举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负数,唤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然后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和理解负数的意义。而"理解负数的意义"是本课难点之一。
我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充分利用了学生常见的温度计,在学生认识了温度计上刻度的之后,设计如下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指名学生读出温度计上指示的温度,然后结合多媒体动态演示温度下降,学生回应"越来越冷"的感觉。通过温度计上不同温度水银柱的高低让学生了解正数和负数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正数比负数所表示的温度高。新颖有趣的活动教学效果显著,既深入体会温度计表示温度的特点,同时暗伏了负数大小比较的后继知识。同时通过温度计的展示使"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点"这一道理清晰地建立在学生脑海中。
4、体现数学知识结构形成的严整性。
本节课我是将"认识负数"与"负数的意义"两节教材有效进行整合,在一节课内使学生对正负数的知识结构有了一个系统的形成和完善。我认为既然本节课让学生认识了负数,就应该尽可能地在一节课内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升华,而不是零零散散地将它放在下节课再进行完善。因此我把负数大小的比较、绝对值等后续知识很好地渗透进来,温度计教具突显出优势。在上面的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广泛举例,初步明确正、负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这时,学生对正、负数集合的认识是浅显的、体验是感性的。再适时地引导学生讨论:用圆圈把所有的负数或正数都圈起来,要不要把省略号也圈进去呢?简单而又巧妙的设问给学生创造了体验的机会。通过小小的省略号充分体现了无限的观念、集合的思想,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认识数轴另本课另一难点,我用课件巧妙的演示温度计顺时针转90度后把它与直尺建立起联系,又把直尺进一步延伸得到了一把数轴尺,然后让学生齐读数轴上的正。负数。利用小人左右运动使学生感悟到数轴越往右边数越大,反之越往左边数就越小,而"0"是它们的分界点。在读数、观察、体会等一系列活动中,不仅区分了正、负数,渗透了"无限"的思想,也实现了对"0"的再认识。集合圈、数轴、无限等思想的渗透,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使学生数的认识这一知识网络得到了扩展。
5、体现数学知识中渗透的人文性和趣味性。
数学知识中如果能有效结合教材实际对学生进行精神和思想教育,那就更体现数学教学的人文性了。本节课我就结合了负数的历史,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国负数的渊源历史,有效地对学生渗透了思想教育。
数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从教学的角度看,这一课内容属于"概念教学"的范围,但是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觉得正负数的概念不便下定义,因此在课的结尾处,我设计了一个有趣的环节:孩子眼中的正负数。这一内容不仅是对本课所学负数的一个回顾和总结,也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了正负数之间的关系、学生乐于接受而且印象很深。
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学的真境界应是"朴实无华、真实有效"的。它是真实、真效、真智慧的生动过程,是师生智慧共生的乐园!
最新正数和负数说课稿沪科版(模板15篇)篇十一
各位评委老师,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对课堂的设计,我始终在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以能力、方法为主线,有计划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和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指导思想。并且能从各种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最新正数和负数说课稿沪科版(模板15篇)篇十二
《数学课程标准》安排在小学的第二学段初步认识负数,这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新增加的内容。很久以来,负数的教学一直安排在中学教学的起始阶段,现在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生活基础。因此《标准》将这一内容提前到小学阶段教学。认识负数,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他们以往认识的整数、分数和小数都是算术范围内的数,建立负数的概念则使学生认数的范围从算术的数拓展到有理数,从而丰富了小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这样,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为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根据这一目标,北京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试验教材四年级第八册出现了这崭新的一课《正数和负数》。从《课标》中可以发现,本课的学习,意在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感受学习的内容就在我们的身边,拓展对数概念的认识。并没有复杂的概念与计算,知识层次比较浅。我认为,如何充分地展现负数的产生以及负数的魅力,激起学生学习负数的兴趣,是教师在设计本课时值得关注的问题。
1、以前认识的数。
教材在1、2册安排完成对10以内、20以内和百以内数的认识以后在第4册安排了万以内数的认识;在第二学段四年级上册完成多位数的认识,至此,完成了对正整数的认识。在第6册和第8册教材中分两次安排了分数与小数的初步认识。
2、以后将要认识的数。
以后逐步又在第8册和第10册分别又对小数和分数进一步认识,在11册一次完成对百分数的认识。
3、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以上的这些数在第二学段即四年级第二学期第8册中出现了负数的认识,负数在数轴上显示都是0左边的数,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使学生认数的范围从算术的数拓展的有理数,这是小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开始。
4、下面就是单元教材分析和课时教材分析以及在分析基础上的有效整合。
数的发展的一个飞跃,正数和负数的学习过去安排在中学有理数中学习,本课教材所处位置,是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衔接与过渡,并且是以后学习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
京版教材这部分内容呈现的顺序及方式是:利用主题图引入负数、利用温度统计图加深对负数的认识、通过温度计上不同刻度的位置顺序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利用海拔知识的介绍进一步了解正数和负数是具有相反关系的量,通过知识窗的介绍让学生负数的发展历史,培养民族自豪感。通过负数的认识,使学生明白数不仅包括正的`,还有负的,从而使学生对数的概念形成一个完善、系统的知识结构,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基于这样的学习起点,本节课必须在学生认知冲突产生矛盾的前提下让学生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并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体会负数的意义,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本节课的难点则是体会正、负数的意义,在学生初步感知了生活中正数和负数的基础上,将这种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通过描述性定义认识正数、负数和0,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而关键就是通过学生已有知识的转化,来认识新知识,使知识网络得以完善。
1、体现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数感的培养。
依据《课标》的要求,在本节课中,我力图通过一些有效的环节,来着力培养学生的数感。
(1)赢利10000元,用+10000元表示;那么亏损10000元用()元表示。
(2)如果向东走10.5米,用+10.5米表示;那么向西走10.5米用()米表示。
(3)球队胜利4场,用+4场表示;那么失败3场用()场表示。
(4)零上15度用+15度表示;那么零下15度用()度表示。
通过正数和负数的对比,感受负数的意义,初步感知负数和正数是相反的量,负数可能比正数小。
2、体现数学知识形成的逻辑性。
新知的形成往往是在旧知的迁移或是与旧知产生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形成的。在课前我准备了一个小游戏,叫做《对对子》。小游戏,作用未必小。它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迅速地把学生带入到相反的意义中,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进入下一个学习环节—信息感悟。我特别提供了一组信息,让学生在横线上填上意义相反的词。这样的设计让两个数量的相反意义凸显在学生面前,然后让学生把这种事件转化为词组,使之表达更加简洁。接着启发学生设计新的记录方法,并展示出来,这些教学活动促使学生不断地进行有意义的数学思考,直到产生需要找到一种统一的形式的内需。这时,负数的概念呼之欲出。
根据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我预设会有部分学生用正负号的方式记录。
请一位用这种方法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并及时表扬这位学生——你用到的符号跟数学家现在用的一摸一样。学生感悟正、负数的意义时,体验了由具体到抽象的符号化、数学化过程,认识也逐渐从模糊到清晰。这样的过程更让学生简约地经历了人类探索负数的历程,实现了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这样的知识形成过程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符合数学知识和思维的逻辑性。
3、体现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的紧密性。
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可见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有多密切。本节课在学生认识了正、负数,会读写正负数的基础上,我让学生举一举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负数,唤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然后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和理解负数的意义。而理解负数的意义是本课难点之一。我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充分利用了学生常见的温度计,在学生认识了温度计上刻度的之后,设计如下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指名学生读出温度计上指示的温度,然后结合多媒体动态演示温度下降,学生回应越来越冷的感觉。通过温度计上不同温度水银柱的高低让学生了解正数和负数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正数比负数所表示的温度高。新颖有趣的活动教学效果显著,既深入体会温度计表示温度的特点,同时暗伏了负数大小比较的后继知识。同时通过温度计的展示使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点这一道理清晰地建立在学生脑海中。
4、体现数学知识结构形成的严整性。
本节课我是将认识负数与负数的意义两节教材有效进行整合,在一节课内使学生对正负数的知识结构有了一个系统的形成和完善。我认为既然本节课让学生认识了负数,就应该尽可能地在一节课内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升华,而不是零零散散地将它放在下节课再进行完善。因此我把负数大小的比较、绝对值等后续知识很好地渗透进来,温度计教具突显出优势。在上面的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广泛举例,初步明确正、负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这时,学生对正、负数集合的认识是浅显的、体验是感性的。再适时地引导学生讨论:用圆圈把所有的负数或正数都圈起来,要不要把省略号也圈进去呢?简单而又巧妙的设问给学生创造了体验的机会。通过小小的省略号充分体现了无限的观念、集合的思想,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使学生数的认识这一知识网络得到了扩展。
5、体现数学知识中渗透的人文性和趣味性。
数学知识中如果能有效结合教材实际对学生进行精神和思想教育,那就更体现数学教学的人文性了。本节课我就结合了负数的历史,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国负数的渊源历史,有效地对学生渗透了思想教育。
数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从教学的角度看,这一课内容属于概念教学的范围,但是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觉得正负数的概念不便下定义,因此在课的结尾处,我设计了一个有趣的环节:孩子眼中的正负数。这一内容不仅是对本课所学负数的一个回顾和总结,也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了正负数之间的关系、学生乐于接受而且印象很深。
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学的真境界应是朴实无华、真实有效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正数和负数说课稿沪科版(模板15篇)篇十三
今天我讲的课是《正数和负数》,关于学生以前所学数的知识前面的李x老师已经作了很好的梳理,我现在只就本节课所涉及的相关内容进行说课。
一、我对课标要求的理解。
《数学课程标准》安排在小学的第二学段初步认识负数,这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新增加的内容。很久以来,负数的教学一直安排在中学教学的起始阶段,现在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生活基础。因此《标准》将这一内容提前到小学阶段教学。认识负数,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他们以往认识的整数、分数和小数都是算术范围内的数,建立负数的概念则使学生认数的范围从算术的数拓展到有理数,从而丰富了小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这样,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为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根据这一目标,北京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试验教材四年级第八册出现了这崭新的一课《正数和负数》。从《课标》中可以发现,本课的学习,意在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感受学习的内容就在我们的身边,拓展对数概念的认识。并没有复杂的概念与计算,知识层次比较浅。我认为,如何充分地展现负数的产生以及负数的魅力,激起学生学习负数的兴趣,是教师在设计本课时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研读教材的结果。
1、以前认识的数。
2、以后将要认识的数。
以后逐步又在第8册和第10册分别又对小数和分数进一步认识,在11册一次完成对百分数的认识。
3、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以上的这些数在第二学段即四年级第二学期第8册中出现了负数的认识,负数在数轴上显示都是“0”左边的数,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使学生认数的范围从算术的数拓展的有理数,这是小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开始。
4、下面就是单元教材分析和课时教材分析以及在分析基础上的有效整合。
现实世界中存在着许多具有相反方向的量,或某种量的增大和减小,也可用这种量的某一状态为标准,把它们看作是向两个方向变化的量。要确切地表示这种具有相反方向的量,仅仅运用原有数(自然数和分数)就不够了,还必须把这两个互为相反的方向表示出来,于是产生了正数和负数。数从表示数量的多少到不但表示数量的多少,还表示相反方向的量,是数的发展的一个飞跃,正数和负数的学习过去安排在中学有理数中学习,本课教材所处位置,是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衔接与过渡,并且是以后学习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
京版教材这部分内容呈现的顺序及方式是:利用主题图引入负数、利用温度统计图加深对负数的认识、通过温度计上不同刻度的位置顺序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利用海拔知识的介绍进一步了解正数和负数是具有相反关系的量,通过知识窗的介绍让学生负数的发展历史,培养民族自豪感。通过负数的认识,使学生明白“数”不仅包括正的,还有负的,从而使学生对数的概念形成一个完善、系统的知识结构,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基于这样的学习起点,本节课必须在学生认知冲突产生矛盾的前提下让学生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并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体会负数的意义,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本节课的难点则是体会正、负数的意义,在学生初步感知了生活中正数和负数的基础上,将这种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通过描述性定义认识正数、负数和“0”,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而关键就是通过学生已有知识的转化,来认识新知识,使知识网络得以完善。
三、通过研读教材,我在设计本课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体现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数感的培养。
依据《课标》的要求,在本节课中,我力图通过一些有效的环节,来着力培养学生的数感。
(1)赢利10000元,用+10000元表示;那么亏损10000元用()元表示。
(2)如果向东走10.5米,用+10.5米表示;那么向西走10.5米用()米表示。
(3)球队胜利4场,用+4场表示;那么失败3场用()场表示。
(4)零上15度用+15度表示;那么零下15度用()度表示。
通过正数和负数的对比,感受负数的意义,初步感知负数和正数是相反的量,负数可能比正数小。
2、体现数学知识形成的逻辑性。
新知的形成往往是在旧知的迁移或是与旧知产生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形成的。在课前我准备了一个小游戏,叫做《对对子》。小游戏,作用未必小。它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迅速地把学生带入到“相反”的意义中,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进入下一个学习环节—信息感悟。我特别提供了一组信息,让学生在横线上填上意义相反的词。这样的设计让两个数量的相反意义凸显在学生面前,然后让学生把这种事件转化为词组,使之表达更加简洁。接着启发学生设计新的记录方法,并展示出来,这些教学活动促使学生不断地进行有意义的数学思考,直到产生“需要找到一种统一的形式”的内需。这时,负数的概念呼之欲出。
根据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我预设会有部分学生用正负号的方式记录。
请一位用这种方法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并及时表扬这位学生——“你用到的符号跟数学家现在用的一摸一样。”学生感悟正、负数的意义时,体验了由具体到抽象的符号化、数学化过程,认识也逐渐从模糊到清晰。这样的过程更让学生简约地经历了人类探索负数的历程,实现了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这样的知识形成过程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符合数学知识和思维的逻辑性。
3、体现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的紧密性。
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可见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有多密切。本节课在学生认识了正、负数,会读写正负数的基础上,我让学生举一举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负数,唤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然后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和理解负数的意义。而“理解负数的意义”是本课难点之一。我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充分利用了学生常见的温度计,在学生认识了温度计上刻度的之后,设计如下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指名学生读出温度计上指示的温度,然后结合多媒体动态演示温度下降,学生回应“越来越冷”的感觉。通过温度计上不同温度水银柱的高低让学生了解正数和负数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正数比负数所表示的温度高。新颖有趣的活动教学效果显著,既深入体会温度计表示温度的特点,同时暗伏了负数大小比较的后继知识。同时通过温度计的展示使“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点”这一道理清晰地建立在学生脑海中。
4、体现数学知识结构形成的严整性。
本节课我是将“认识负数”与“负数的意义”两节教材有效进行整合,在一节课内使学生对正负数的知识结构有了一个系统的形成和完善。我认为既然本节课让学生认识了负数,就应该尽可能地在一节课内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升华,而不是零零散散地将它放在下节课再进行完善。因此我把负数大小的比较、绝对值等后续知识很好地渗透进来,温度计教具突显出优势。在上面的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广泛举例,初步明确正、负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这时,学生对正、负数集合的认识是浅显的、体验是感性的。再适时地引导学生讨论:用圆圈把所有的负数或正数都圈起来,要不要把省略号也圈进去呢?简单而又巧妙的设问给学生创造了体验的机会。通过小小的省略号充分体现了无限的观念、集合的思想,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认识数轴另本课另一难点,我用课件巧妙的演示温度计顺时针转90?后把它与直尺建立起联系,又把直尺进一步延伸得到了一把数轴尺,然后让学生齐读数轴上的正。负数。利用小人左右运动使学生感悟到数轴越往右边数越大,反之越往左边数就越小,而“0”是它们的分界点。在读数、观察、体会等一系列活动中,不仅区分了正、负数,渗透了“无限”的思想,也实现了对“0”的再认识。集合圈、数轴、无限等思想的渗透,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使学生数的认识这一知识网络得到了扩展。
5、体现数学知识中渗透的人文性和趣味性。
数学知识中如果能有效结合教材实际对学生进行精神和思想教育,那就更体现数学教学的人文性了。本节课我就结合了负数的历史,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国负数的渊源历史,有效地对学生渗透了思想教育。
数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从教学的角度看,这一课内容属于“概念教学”的范围,但是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觉得正负数的概念不便下定义,因此在课的结尾处,我设计了一个有趣的环节:孩子眼中的正负数。这一内容不仅是对本课所学负数的一个回顾和总结,也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了正负数之间的关系、学生乐于接受而且印象很深。
四、结束语。
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学的真境界应是“朴实无华、真实有效”的。它是真实、真效、真智慧的生动过程,是师生智慧共生的乐园!
最新正数和负数说课稿沪科版(模板15篇)篇十四
结合基于上面对教材的分析,根据我对研究性学习“启发式”教学模式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认识,结合初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并不成熟以及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
在教法上:创设问题情境,结合生活实际,给学生更加形象的认识,弥补学生在抽象思考能力上的不足。教师讲解引导与学生自我归纳总结相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主动的学习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
在学法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对学生的回答与提问给出肯定,表扬。保护并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向着更高的思维层次发展,注意引导他们的数学思维。
最新正数和负数说课稿沪科版(模板15篇)篇十五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很荣幸能获得投资集团xx年先进团队和先进个人的这个荣誉称号,再此,我代表所有获奖的优秀团队对集团各位领导和同事的认可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感谢公司为我提供这样充分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感谢集团所有同仁在工作中的配合,感谢分管领导的支持,感谢总经理的信任!
回首难忘的xx年,我还清楚的记得当初来到现场,工地长满了荒草,也没有施工。公司领导告诉我5月1日就要开始销售,面对这种情况,大家对销售信心不足,在张总的鼓励下,我们经过前期市场调研,分析项目潜在客户,和公司领导一起制定了销售百问和销售措施,克服了销售过程中的种种困难。连续几个月超额完成公司销售任务,销售部顺利进展奠定了基矗xx年一切的成绩和荣誉都已经成为过去,在这崭新的一年里,我们必定克尽职守,为我们投资集团明天的“宏伟蓝图”增添一份色彩,我们一定再接再厉、奋发向上,不辜负公司领导及同仁对我们的信任与厚望。
在这里我郑重承诺,将一颗感恩的心投入工作之中,继续发扬吃苦耐劳、不屈不挠的工作精神,团结同事,在工作中不断克服自己缺点与不足,力求高效的完成公司各项工作任务,让我们与公司同舟共济、荣辱与共,迎接挑战,共创辉煌。最后祝大家工作顺利,身体健康,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