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余映潮(案例19篇)

时间:2025-01-08 作者:雁落霞

教学计划的制定还需反复斟酌和修改,以便适应教学过程中的变化和调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计划范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最优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余映潮(案例19篇)篇一

4.能模仿课文写1、2节诗。

难点:仿写诗句。

头饰、实物投影、喜报等。

教师发出各种动作指令,让学生完成。

“反应很快,说明刚才老师的语言大家都能听懂。但是,你们不要以为只有人才会说话,大自然也有它自己的语言。人说的话是靠耳朵才能听懂的,大自然的语言靠什么发现,你们能听懂么?”

“我们这节课就去探索这大自然的奥秘。”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几种大自然的语言,在课文的哪几节?

2.反馈交流。

[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学生能较快且迅速得抓住主要内容。很好]。

1.学习第2节。

(2)作者是怎样用诗歌来介绍的呢?自由读第一节诗。

作者的诗句写的好不好?好在哪儿?随机理解“准是”。

(3)指导朗读。

(4)尝试背诵。

(5)小结学习方法。

想想——品品——读读。

2.运用方法,小组学习选择学习3—6节。

(1)刚才,同学们读懂了白云的语言,下面这些大自然的语言你们能听懂么?

四位带头饰同学表演:

蚂蚁:“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一只蚂蚁,哎,好累呀,我们正忙着搬家呢,要不然……我得赶紧搬家。”

蝌蚪:“我是一只小蝌蚪,刚从妈妈肚子里出来没多少天呢。啊,来到这世上真好!”

大雁:“我是一只大雁,前两天,我们家族排着队飞往南方,可我不小心掉队了,我得赶快追上队伍。”

大树:“我是一棵大树,前两天,伐木工人把我锯断了,我就变成了现在这样,小朋友,你们能从我身上发现什么吗?”

选择一种并找到相应的小节,运用前面的方法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2)小组合作学习。

(3)汇报交流。

第3节:

蚂蚁在说些什么?

作者是怎样用生动的语言来介绍的?(结构上与第二节相同)。

指导朗读。

第4节:

蝌蚪在告诉我们什么?

你喜欢作者写的诗句吗?为什么?(第一句是比喻句,又是反问句,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指导朗读。

第5节:

大雁在说些什么?

品味了作者的诗句,你有什么体会?(结构与第4节一样)。

指导朗读。

第6节:

大树在说些什么?

研究语言。理解“年轮”。

指导朗读。

(3)齐读2—6节。

(4)评价。蚂蚁、蝌蚪、大雁、大树对同学们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奖励喜报。

1.的确,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太美妙了,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今天,我们也来当回小诗人,仿照课文2—6节的写法也来写一写。

2.出示挑战题:

小组合作仿写一节诗。

小组合作仿写两节诗。

小组合作仿写三节或三节以上诗。

3.反馈交流。

评价:喜报奖励。

3.小结。

是啊,其实大自然的语言到处都有,说明大自然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寻的。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发现大自然的语言呢?这是我们下节课要去探究的内容。

最优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余映潮(案例19篇)篇二

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1、理解文章的内容,学习作者写文章时准确的语言和清晰的条理。

2、引导学生养成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学习习惯。

激起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重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文的条理性。

2、学习文章的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

导入:

同学们,七年级时,我们学过《春》和《济南的冬天》这两篇课文,你们还记得里面是怎样描写小草的吗?(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春天,小草“嫩嫩的,绿绿的”;冬天草色“暗黄”)从“绿绿”知道春天到了,从“暗黄”知道冬天已经降临了,大自然仿佛会告诉我们气候的信息似的。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学习的《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将给我们解释其中的道理。

竺可桢(1890—1974年),浙江上虞人,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

1、速读课文。要求以最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做到注意力集中,不出声,用笔画出主要词语,记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争取两分钟内读完。

2、理清文章条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

说明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第二部分:(第4~5自然段)

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第6~10自然段)

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迟早的各种因素。

第四部分:(第11~12自然段)

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1、齐读第1自然段。

(1)本段主要描写了什么?

(2)本段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请标出有关词句。

(3)课文在描写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时运用了哪些词语?仔细揣摩、品味。

讨论明确:

(1)本段以优美生动的写景笔调描写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

(2)本段是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来写的.。表示时间的词语有:立春过后—再过两个月—不久—于是转入—到了秋天—准备迎接,条理十分清楚。

(3)开篇用“沉睡”“苏醒”将“大地”拟人化,给人以种种有关物候的丰富联想。大地苏醒的物候现象共有三种:“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勾勒出一片生机勃发的春色,显得十分舒展。“次第”一词写出春花竞相怒放的热闹景象,用“融化”“萌发”“开放”三个动词具体描绘出了大地苏醒的生动画面。

写燕子归来用“翩然”来修饰,写出燕子轻巧的身体、轻盈的飞舞姿态,十分形象贴切,让人想到“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的景象。写秋风落叶,用“簌簌”一词写出秋天的肃杀景象,用“渐渐变黄”写落叶,写出了落叶颜色逐渐淡化、枯萎的过程,写得有声有色,景观生动,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此外,“北雁南飞”“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等词语,简练而富有表现力,作者把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灵性,说“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既然有灵性,也就能说话了,这样下一段用拟人手法将物候现象说成是“大自然的语言”也就很自然了。

本段寓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之中,既准确又形象,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画卷。

2、学习第2、3自然段。

学生默读这两段,然后总结段意。

第2自然段:举例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

第3自然段: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1)第2自然段以什么为例来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指名回答,教师总结)

本文用“传语”“暗示”“唱歌”等词将动植物拟人化,写得有情有感,这种手法大大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

本段扣住“草木荣枯,候鸟去来”举例,按时间安排农事的顺序来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浅显易懂。

(2)第3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呢?(指名回答)

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从知识到科学,言之有序。(仔细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许多”说数量不少,有范围,不一概而论,措词严密。

文中有许多词语两两相对,十分严谨,体现了作者对语句的精心组织。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关于物候的知识,知道了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以及物候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现在,让我们继续跟随竺可桢,探索物候学的奥秘。

1、指名朗读第4、5两个自然段,然后总结段意。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从观测手段、数据意义两方面写出了物候观测的重要性。观测手段:“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上,比较简便,容易掌握。文中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第5自然段从反面举例说明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更具有说服力。

2、默读第6~10自然段。

(1)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四个:

首先是纬度;

第二个因素是经度的差异;

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此外,还有古今的差异。

(2)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不能。因为四个因素的影响大小不等。由大到小,由主到次,依次排列,很有条理。另外,前三个都是空间因素,后一个是时间因素。

3、齐读第11、12自然段。

思考: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将问题的答案在书上标记)

(1)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

(2)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

(3)还可以利用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4)也可以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4、学完本文,我们知道:物候观测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也与我们的生活、生存密切相关。那么,我们应怎样去保护大自然,去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呢?(组织学生讨论,结合实际,畅所欲言。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1、说明的条理性强。,文章首先说明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接着,课文又在第二部分说明了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第三部分则说明了决定物候现象来临迟早的各种因素,它既是第二部分的深入,又是第四部分说明的基础。最后一部分,在前文说明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希望人们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更大的农业丰收。,2、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作者为了使文章通俗易懂,采取了以下的方法:第一,抽象的事物尽量形象化,把丰富的、不易理解的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使读者容易接受。第二,尽量少用专业术语,而用大众都能理解的词句来表达,在阐述每一个问题时都有举例,把物候学知识介绍得一清二楚,便于读者掌握。第三,运用优美、描写性语句和大量修辞手法,使本来枯燥的事例变得生动形象。

大自然的语言

一、引出物候和物候学,

二、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三、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纬度差异,经度差异,高下差异,古今差异),

四、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学生对说明文的体裁、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已有一定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了解本文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理清说明的顺序、条理,理解说明事物时所运用的语言的特点。本课教学我将课标的新理论渗透进课堂,将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注意引导学生对身边物候现象的关注,培养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实现了以文本走进生活、又从生活回到文本的目的。

最优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余映潮(案例19篇)篇三

了解物候知识,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了解全文的说明顺序。

2、学习准确、生动、典雅的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物候现象,学会在生活中运用物候知识,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进而认识和了解自然的热情。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的能力。

2、学习本文准确、生动、典雅的语言,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生动性。

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一、导入:

在语文学习中我们常常惊叹于诗人敏锐的感受力,在幽幽月光里聆听乡思,在青青柳色上读懂离别,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花一草似乎全在向诗人倾诉柔肠。诗人,或者是有一颗诗心的人是能听懂大自然的语言的,这一点我们深信不疑。可是你知道么?其实农民更懂大自然的语言。他们不但听得懂而且还在农业生产中应用了上千年。好奇吗?今天我们来见识一下《大自然的语言》。

二、初读课文,把握文意。

1、检查预习,学生找出需要积累的词语。

2、学生朗读,初步感知文意。同时思考题目“大自然的语言”究竟指什么?

(大自然的语言==物候现象)这是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有什么效果?(生动)板书。

明确:说明文在准确的前提下可以有平实和生动两种风格。

3、思考:如果你是作者,要向大家介绍物候现象,你想写些什么内容?学生先思考,试答。再快速浏览课文,筛选信息,小组竞答。

本文为了说明物候现象,介绍内容如下: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三、细读课文,理清结构。

4、寻读课文。试根据课文,概括回答出每一部分的核心内容。(小组合作)。

学生明确:

(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2)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3)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4)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学生阅读有困难的大概是第(4)题。教师可提示学生注意一些标志性词语,如“首先是为了……”“此外还有……”“对于……”“还可以……”“也可以……”“为了……”。这些标志性词语对信息的筛选、概括很有参考价值。

5、根据同学的整理,师生共同理清全文思路,并板书。

明确:第一部分(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四、深读课文,探究顺序。

6、根据结构板书,师生共同探讨全文的说明顺序,体会其优点。

明确:文章全文采用逻辑顺序,首先介绍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然后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介绍的物候学知识通俗易懂,条理分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回顾知识点-----“说明顺序”:通常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7、再读课文6~10段,探究局部的说明顺序。

学生细读6~10段。思考: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这样安排的好处?学生思考,同桌之间交流。

明确:不能调整。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个设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的使用,使这一部分层次井然,条理清晰,易于接受。

五、品味揣摩,生动说明。

8、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

帮助学生体会本文标题的优点——生动形象、引人入胜。

9、回看文章题目,读出文中与题目一样表达生动的文字。(1、2段)。

10、赏读文章第1、2两段,体会说明的生动性。选取二、三个点,引导学生读透妙处即可。

六、小结:

感谢作者化难为易,用生动的语言拉近了我们与科学的距离,感谢作者循循善诱,用符合我们认识规律的说明顺序,将深奥的科学理念深入浅出地传授给我们。这是一位真正的科学家。不故作高深,不故作神秘。让科学着一袭纯朴的布衣,走进寻常百姓家。

让我们用一句话总结: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多一份探究的好奇,多一份考证的细致,我们就可以————走进科学。

七、布置作业。

1、收集身边的农谚、有关物候的诗文或记录研究身边的物候现象,并积累起来。

最优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余映潮(案例19篇)篇四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读课文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从而了解一些自然现象,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2、利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年轮、圆圈、汪洋、妙不可言、思考、发现”等词语在课文中的作用。

3、体会课文“总—分—总”的结构特点。

1、指导朗读课文,从读中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2、利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年轮、圆圈、汪洋、妙不可言、思考、发现”等词语在课文中的作用。

3、体会课文“总—分—总”的结构特点。

学生对有些自然现象缺乏感性认识;有些语句较难理解。

【教法】:谈话、引导

【学法】:朗读、交流、感悟

1.课文及有关大自然的课件、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2.到郊外等自然景区游览:看有关大自然的电视节目等。

听写《语文天地》内容。

1.学读第四节。

(1)指名读第四节。

(2)看课件:“三叶虫”化石的特写,简介。出现词语“化石”,读词语“化石”。

看课件:海洋逐渐演变成雪山。简介“三叶虫”化石年代久远,出现词语“古老”,读词语“古老”。

三叶虫是生活在海里的微生物,可是现在是在哪里找到它的化指名读第一句。

(3)自由试读第四节。指名读、齐读。

(4)这个奥秘是大自然告诉我们的。——出示词语“告诉”,读词。

大自然还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些奥秘——看课件:动物化石(恐龙蛋等)、植物化石。

2.学读第五节

(1)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太奇妙了,我们怎么才能发现它的语言、读懂它的语言呢?

(2)指名读最后一节。读词语“粗心大意”、“永远”。

(3)齐读全文

1.自由读课文。

2.思考讨论:诗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3.口头练习,相机完成课后练习第1题。

(1)水里游动的蝌蚪,是大自然告诉我们——

(2)鱼鳞上的一个个圈圈,是大自然告诉我们——

(3)喜马拉雅山上的“三叶虫”化石,是大自然告诉我们——

1.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记忆本课生字。

2.指导书写。

(3)学生描写、临写。教师巡回辅导。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

说一说,画一画,你还知道大自然能告诉我们什么。

最优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余映潮(案例19篇)篇五

1、学会8个生字,认识8个字。认识米字旁。

2、能抄写指定词语,用“告诉”写一句话。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读课文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从而了解一些自然现象。

4、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从读中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学生对有些自然现象缺乏感性认识,指导较难理解的语句。

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认识8个字,认识米字旁。

2、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读写课后词语,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抓住难写字的关键笔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是爱学习的孩子吗?大自然中的每一个景象,每一种事物,都好像在用无声的语言告诉人们新奇的知识,你想了解大自然的语言吗?出示课题:大自然的语言。

指导学习生字“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按照音节把课文读准确)。

2、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本节课的生字朋友,并划下和它连着的词语)。

3、检查生字读音:小组之间互相读一读,指名读,自愿读,领读。

4、指名读课后的词语。

5、这回大家能把课文读正确、流利了吗,快试一试吧。

6、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小组一起学习喜欢的自然段中的生字。

7、学习汇报,抢答。(自愿说一说自己记住了哪个字,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8、大家有不同意见吗?说一说你的识字方法。

三、指导写字:

1、先观察,说说写这些字时注意什么。师个别指导。

2、先描一个,再写一个。

四、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课文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从而了解一些自然现象。

2、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课文,从读中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教学难点:

学生对有些自然现象缺乏感性认识,指导较难理解的语句。

教学过程:

一、自由读课文。

二、指导学生朗读:

1.学读第一节。

(1)看书中的图片。体会着读一读。

(2)小组讨论:通过看插图,你发现了什么?是怎么知道的?

(4)齐读第一节。

2.学读第二节----第四节。

(1)先自由读,再指名读。

(2)思考: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它告诉了我们什么?

(3)指名回答,书上是怎么说的,请你读一读。

(4)简介:三叶虫是生活在海里的微生物,两亿多年以前已绝灭。

可是现在是在哪里找到它的化石的?这是在告诉人们什么?

讨论:通过学习这一节,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例子?(结合生活实际举例)。

(5)列举树的年轮与年龄,帮助学生理解。

(6)齐读二至四节。

3、学读第五节。

(1)指名读第五节。

(2)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太奇妙了,我们怎么才能发现它的语言、读懂它的语言呢?

(3)读词语“妙不可言”“粗心大意”、“永远”。

(3)范读第五节,必读。

(4)总结:不爱学习,总也看不懂大自然的语言;粗心大意永远也看不见大自然的语言;只有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善于观察的人,才能发现大自然更多的“语言”,探索更多的奥秘。

(5)自由读全文。

4、口头练习:

1)水里游动的蝌蚪,是大自然告诉我们——。

2)鱼鳞上的一个个圈圈,是大自然告诉我们——。

3)喜马拉雅山上的“三叶虫”化石,是大自然告诉我们——。

三、完成课后练习,用“告诉”说一句话。

四、扩展活动:开展一个“考考你”的知道竞赛活动:

请同学说大自然中的现象,请其他同学说大自然的语言告诉我们什么?

生说:看到蚂蚁搬家。

生答:就知道要下雨了。

生说:青蛙冬眠后醒了。

生答:这是大自然的语言,告诉人们春天已经来到人间。

生说:看到枫叶红了。

生答:就知道秋天已经来到了。

说一说,画一画,你还知道大自然能告诉我们什么?

五、看拼音,写词语。

六、组词。

七、按课文内容填空。

1.你看那水里的(),多么像游动的“逗点”。

2.这是大自然的(),()已经来到人间。

3.大自然的()啊,真是()。

()的人总也看不懂,

()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

最优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余映潮(案例19篇)篇六

1、积累“萌发、次第、翩然、销声匿迹”等词语,并学会运用。

2、了解物候知识,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1、整体感知,并在此基础上筛选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

2、探究事理说明文的的说明顺序和写作技巧。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学生注重观察,讲求实证的科学态度。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

2、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顺序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语言,进行全面概括。

教学要点: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筛选主要信息,整体把握文意;划分段落层次,理清说明顺序;探究局部说明顺序,学习作者的说明技巧。

春柳的飘逸,夏荷的袅娜,秋枫的激情,冬梅的傲岸,如诗如画,各具风韵,这就是物候现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物候学知识的文章——《大自然的语言》。作者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先生。

(一)走近作者,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知识。

(二)教师提示需要积累的词语。

(一)那么,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呢?让我们走进文章,请同学们初读课文。要求迅速准确的筛选信息,准备抢答。

1、什么叫大自然的语言?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察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有那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二)听读课文,梳理文脉

思考:全文是采用什么样的顺序进行说明的?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文章第一部分(1——3段),从描写温带、亚热带一年四季周而复始的自然现象入手,说明了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那么,研究物候有什么有途呢?文章顺理成章的在第二部分(4——5段)给以解答,说明了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那么,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那些因素呢?在第三部分(6——10)加以具体说明。最后,第四部分(11——12段),在前文说明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了物候观测的意义,提倡人们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文章从具体现象入手,有条理的说明有关物候学各个方面的知识。

文章的条理性不仅体现在全文的结构布局上,也体现在段落层次的说明顺序上。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第三部分说明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那些因素时,文章指出共有四个: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这四个因素的排列顺序不能随意颠倒。作者以“首先”,“第二”,“第三”,“还有”这些词,说明其作用有大小之分。文章按主次安排说明顺序,符合事物发展规律,也符合读者认识事物的规律。

《大自然的语言》围绕“物候学”这门科学,从物候现象说起,先解释什么是物候学,再回答为什么要研究物候学。文章显得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我们要注意理解并学会运用。

提问:假如下面是几种需要解说的事物,请你判断一下它们分别适宜运用那种说明顺序。

a老师,家访请走这条路b路的变迁c预防近视d美丽的校园一角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饶有趣味。全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思路清晰明了: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这种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方法和行文思路值得我们学习。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物候和物候学现象

对农业的重要性

决定其来临的因素逻辑顺序

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本质

最优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余映潮(案例19篇)篇七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怎样才能发现、看懂大自然的语言。

2、引导学生认识“雁、庐、鉴”3个生字。

:从诗歌中了解大自然然的语言,认识“雁、庐、鉴”3个生字。

懂得怎样才能发现、看懂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手中的画笔色彩斑斓,,大自然独有的语言更是魅力无限。今天,我们就来自主阅读戴巴棣的诗歌《大自然的语言》。

1、认读生字词,并把诗歌读通读顺。

2、为诗歌标上小节号,思考:

诗歌讲了哪几部分内容?

3、小组内交流、订正。

1、选字填空。

燕雁

(1)我家的屋檐下有个()子窝,里面新增的几只小雏儿,可爱极了。

(2)秋风一起,大()就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的队伍向南飞了。

2、查一查

“鉴别”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中的现象现象传递的信息大自然中的现象现象传递的信息

别以为人才说话,

大自然也有语言。

这语言到处都有,

________就能___

(竖起耳睁开眼)(听见看见)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阿基米的洗澡的时候,

学会了鉴别皇冠。

可别人也都洗澡,

为什么不会__________

(计算浮力。把浮力计算?)

(四)从“词语采集”中任选一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小组内交流检测题的答案,意见不统一时,询问老师。

2、自主评价检测题的完成情况。

3、交流、讨论问题

(1)怎样才能发现、看懂大自然的语言?你从课文中提到哥白尼、阿基米德、富兰克林身上受到了什么启发?用自己的说一说。

(2)你还从生活中发现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1、以小组为单位,分小节朗读课文,评选出最好的,参加全班的赛读。

2、各组代表在全班进行赛读。

如:

哗啦,哗啦,风儿刮起,

小河里的冰悄悄融化,叶片飘落。

大自然的语言在小河中流淌,风与叶共同奏出,

带给我们一个春天的童话。秋天的乐章。

最优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余映潮(案例19篇)篇八

教材分析:本课文是知识性小诗,通过一些自然现象,告诉我们只要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大自然的一些规律,14 大自然的语言。全诗共7节。诗歌语言生动活泼,适合朗读背诵。

学生分析:本诗歌的语言生动活泼,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生对大自然现象已有一定的了解,对大自然本身有一定的好奇,有探索的欲望,因此理解本诗歌并没有难度。所以教学时着重于朗读背诵,利用小组活动培养合作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两个生字;理解4个新词的意思。

能力目标:能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能仿照例句用“只要……就能……”写句子;能背诵课文;能用读儿童科普文章的方法阅读课文,了解大自然的语言所接的科学知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大自然的其他的语言,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14 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课文。

1、灯会说话,它能说些什么呢?大自然也有自己的语言。

2、复习单元学习提示。说说阅读儿童科普文章达到方法。

触摸文本。

自由学课文,课文主要写什么?

感知文本。

1、分小组学习本课的生字,提出并讨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2、指名读—轮读—齐读。

3、你最喜欢哪句?为什么?

体味文本。

1、学习第1、7小节。

a自由读第1小节,你读懂了什么?理解“到处”。

b讨论:怎样才能发现大自然的语言?光仔细观察行不行?

c读第7小节,讨论:为什么不行?(还要观察思考。)

d指导朗读。

小结:要懂得大自然的语言,还要动脑筋思考。小作者发现了大自然的哪些语言呢?

2、再读探究。

a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分组学习讨论。

出示学习方法:想想你准备研究什么?(1)读好这首诗歌。(2)品味这节诗歌写得好的地方。(3)懂得这节诗歌中的科学知识。

b分组合作探究、活动。

3、汇报交流。a大雁组 b蝌蚪组 c蚂蚁组 d大树组 e白云组

4、质疑问难。

赏析文本。

1、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朗读课文最喜欢的小节,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练习背诵。

内化文本。

2、你能把你知道的大自然的语言用一节诗歌的形式写出来吗?

3、学生习作,赏析习作。作业:完成《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发现) (理解)

(观察) 白云、蚂蚁——天气 (思考)

蝌蚪、大雁——季节

大树、年轮——年龄

最优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余映潮(案例19篇)篇九

这是一篇介绍物候知识的说明文。文章生动地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准确、生动、简洁的说明语言是本文的学习重点,从感性向理性认识物候和物候学及相关知识是本文的学习难点。本单元说明文的教学是在前一单元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说明文的体裁、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已有一定了解。因此,本单元的教学除了要巩固所学的说明文相关知识外,还应结合学生实际,注重学生学法指导和强化学生学法训练,深化和拓展学生知识。在教学本文时应引导学生了解本文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理清说明的顺序、条理,理解说明事物时所运用的语言的特点。在设计教法时,我参考了邱学华先生的尝试教学法,将学生的旧知识、旧经验和即将学习的新知识相联系,将学生的课外实践和课内学习相结合,注重从感性向理性的升华,注重学法指导和训练,强调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大自然丰富多彩。那么,这些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与人类有何关系呢?为什么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大自然的语言》。

二、明确学习目标。

1.通过自然现象,认识物候及物候学。

2.抓住要点,理清层次,理解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意义和影响物候来临的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3.学习准确、生动、简洁的说明语言。

三、观看图片,想想这些图片中的景色与季节有什么关系,这能说明什么问题吗?

四、第一次尝试练习:假如你是作者,该怎样写这篇文章?试作简要构思,并列出提纲。生同桌讨论,师作简要提示。

五、第二次尝试,理清文章层次和条理,辨别说明方法和认识文章的语言特色。师作方法提示和尝试要求。

1.采用跳读的方式速读课文,理出文章说明的要点。

2.将要点列成提纲,理清文章层次。

3.找出文章使用的说明方法,要能从文中举出实例。

4.本文语言的特点。

六、指名上黑板板书文章层次提纲。师指正、点评。

七、认识学习本文的语言特色和写作特点。

八、通过问题的方式总结本文内容和学习要点。

1.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2.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3.研究物候学有何重要意义?

4.本文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5.本文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6.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本文介绍丰富生动的物候现象很有条理。第一部分的内容是说明的基础,第二部分是第一部分的概括总结。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深入,又是第四部分说明的基础。因此,从文章整体结构来看,是由浅入深地进行介绍,条理分明,逻辑性强。另外,一个部分里段落的安排、一个段落里的句序也讲究条理性,或以时间为序,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一般到特殊。

说明语言十分生动形象,主要体现在第一、二两个自然段。这两段都以时间为序。运用拟人手法把物候现象写得有情有感,这种寓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之中的写法,增强了说明文的生动性、趣味性。

九、学生质疑,先相互释疑,对不懂的问题提交全班讨论解决。师巡视指导。

十、课外拓展:

1.在网上查阅资料,结合地理学上关于地球五带和大气的知识,理解本课涉及到的物候学知识。

2.结合本课所学知识,对照先前拟定的提纲,看一看有哪些地方没有考虑到,进行补充完善。

3.根据本文所学物候学知识,分团小组拟定“爱护大自然就是爱护我们自己”的活动方案,团支部审核后在团队活动中开展。

最优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余映潮(案例19篇)篇十

1.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2.了解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1.训练做读书摘要的能力。

2.训练生动形象进行口头描绘景物的能力。

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热情和兴趣。

一、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字略)

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略)

3.阅读课文,思考自读提示及课后练习。

二、导入

1.作者简介

作者竺可帧,物候学家。

2.导语

本文的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所谓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我们读了这篇文章才会恍然大悟,原来指的是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枯荣,候鸟去来等,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本文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

三、正课

1.速读课文。要求以最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做到注意力集中,不出声,不回视,用笔画出主要词语,记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争取2分钟内读完。

2.请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第一段:从开头到“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说明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第二段:从“物候观测使用的……”到“就可能避免”。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段;从“物候现象的来临的迟早决定于哪些因素呢”到“春天提前9天”。说明决定物候现象迟早的各种因素。

第四段:从物候学这门研究……”到结束。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3.提问:第一自然段描绘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按照什么顺序?

讨论并归纳: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

4.提问:这一段哪些词语说明时间的推移?

讨论并归纳:用了“过后”“再过”“不久”“于是转入”“到了”“准备迎接”等词语,变化灵活。

5提问:这一段哪些词语写得生动典雅?

讨论并归纳;

(1)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地”人格化,显得亲切动人。)

(2)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融化 萌发 次第

用词典雅,富有形象性。)

(3)燕子翩然归来。(翩然指轻快地飞舞的样子,用来描绘燕子的飞行十分恰当、形象。)

(4)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用词典雅,如果改为植物“结果”则显得口语化。

(5)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的落下来。(“簌簌”是纷纷落下的样子,用词形象、典雅。)

(6)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销声匿迹”指消失了鸣叫声,藏起了形迹,用词形象、典雅。如果改为“消失了”则显得口语化。)

(7)到处呈现一片蓑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衰草连天”“风雪载途”用词形象、典雅,给人美感。)

(8)年年如是,周而复始。(用词典雅,有文言色彩。)

以上以优美生动的写景笔调描绘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的画卷,给人种种有关物候的丰富联想。用词形象、典雅。

6.提问:第二自然段举了哪些例子说明“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讨论并归纳;举了三个例子。

7.提问:这一段举的三个例子按照什么顺序?

讨论并归纳:按时间先后顺序。

8.提问:这一段哪些词语写得生动活泼形象?

讨论并归纳:

(l)用“传语”“暗示”“唱歌”这些词语形象地说明大自然的语言,拟人生动。

(2)用“草木荣枯”“候鸟去来”“花香鸟语”“草长驾飞”这些词写物候现象,用词形象、典雅。

(3)用“阿公阿婆,割麦插禾”俗语,模仿布谷鸟的叫声,说成催促农民及时耕作的话,十分形象生动。

9.提问:第三自然段讲到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请一个同学用概括的语言回答。

讨论并归纳: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把一些自然现象称为物候。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作物候学。

10.提问:这一段说明的顺序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按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从知识到科学,言之有序。

四、小结

课文的第一部分以优美生动的写景笔调,描绘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形象地说明了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现象。每一个段落里面的句序也讲究条理性。

五、作业(略)

一、预习

阅读课文第二、三、四段,思考课后练习。

二、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这部分以优美的笔调,描绘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形象地说明了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下面请几个同学使用下列词语复述课文中关于四季的描述。

(苏醒 萌发 次第 孕育 销声匿迹 衰草连天 风雪载途 周而复始)

三、正课

1.提问:文章第二段为什么说利用物候于农事活动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讨论并归纳:

(l)从观测手段上看,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2)从数据意义上看,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

2.提问:文章第11段举北京的物候记录的例子说明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说明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3.提问: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

讨论并归纳:

(l)纬度的差异。(2)经度的差异。 (3)高下的差异。(4)古今的差异。

4.提问:这四个因素按什么顺序说明?

讨论并归纳:这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不等,由大到小,依次排列,很有条理。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地点高下的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因素则是时间因素。由三个空间方面的因素到一个时间因素,又是一种条理。

5.提问:“首先是纬度”这一段,举出挑花和刺槐的例子说明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说明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6.提问:“经度的差异”这一段,举了哪些例子,说明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举了连翘和榆叶梅、苹果开花两个例子,说明了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出内陆要迟若干天。

7.提问:“高下的差异”这一段讲到“逆温层”。什么叫逆温层,逆温层是怎么形成的?

讨论并归纳:按正常的物候现象,植物的抽育开花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但在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逆温层的形成是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8.提问:研究物候学有哪些意义?

讨论并归纳;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第二,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第三,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第四,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9.提问:这四个方面的意义按什么顺序安排?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讨论并归纳:按从主到次的顺序、用“首先”,突出主要意义,其他意义用两个“对于”、两个“还可以利用来”“也可以利用来”这些词语可以看出。

10.提问;研究物候学对我国山区农业发展有什么意义?

讨论并归纳。我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特别是目前党中央提出的开发大西北的号召,因此,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很有意义的。

四、小结

本文从具体生动的四季物候现象说起,条理分明地说明了物候现象的有关知识。运用举例子说明,使人清楚明了,确信无疑。此外,本又用词形象、典雅。

五、作业 (略)

最优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余映潮(案例19篇)篇十一

这是一篇介绍物候知识的说明文。生动地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准确、、生动、简洁的说明文的教学要体现文体特点,在教学本文时应引导学生了解本文说明的对象及其说明文的特征,以便能学以致用。

训练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是本文教学致的重点。

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大自然丰富多彩.那么,这些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与人类有何关系呢?为什么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大自然的语言》。

1.本段主要描写了什么?

2.本段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标出有关词句。

1.本段以优美生动的写景笔调描写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

2.本段是接春夏一秋冬的时间顺序来写的。表示时间的词语有:

立春过后再过两个月不久于是转入到了秋天准备迎接,条理十分清楚。

描写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运用了哪些词语?仔细揣摩、品味。

答:开笔用沉睡苏醒等词将大地拟人化,给人以种种有关物候的丰富联想。

本段扣住草木荣枯,候鸟去来举例,按时间安排农事的顺序来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浅显易懂。

本文的第一部分从具体、生动的物候现象说起,条理分明地说明了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释题),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条理十分清楚。此外,生动形象的描写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趣味性。

1. 熟读第一自然段,仔细品味生动形象的写景语言。

2.掌握本文所学的六个多音多义字。

3.用籁籁、销声匿迹、翩然等词造句。

1. 听写上节课所学的词语。

2.2.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从观测手段、数据意义两方面写出了物候观测的重要性。观测手段:活的仪器活生生的生物;数据意义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 ,也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 ;应用在农事上,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

文中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第五自然段从反面举例说明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更具有说服力。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四个:首先是纬度(7);第二个因素是经度的差异(8);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9) ;此外,还有古今的差异(l0)

明确答案:不能。因为四个因素的影响大小不等.由大到小,由主到次,依次排列,很有条理。另外,前三个都是空间因素,后一个是时间因素。

晚着5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纬度因素)

如:大连的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将问题的答案在书上标记。)

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采用大自然的语言这个说法,将大自然拟人化,将物候现象说得生动而有情趣,也含蓄地说明了物候对于农事安排的重要意义。这样的标题形象、生动,颇具文学性。

本文介绍丰富生动的物候现象很有条理。第一部分的内容是说明的基础,第二部分是第一部分的概括;从文章整体结构来看,是由浅入深地进行介绍,条理分明,逻辑性强。另外,一个部分里段落的安排、一个段落里的句序也讲究条理性,或以时间为序,或由主要到次要,由一般到特殊。说明语言十分生动形象,主要体现在第一、二两个自然段。这两段都以时间为序.运用拟人手法把物候现象写得有情有感,这种寓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之中的写法,增强了说明文的生动性、趣味性。

以我的卧室为题写一篇说明文,字数在300-400之间。

最优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余映潮(案例19篇)篇十二

由复习学过的文体导入说明文学习。

二、通读全文,概括内容。

学生自读课文后议论回答,然后教师明确:本文给我们介绍了有关物候的知识及研究它的意义。

三、划分结构层次,理解本文说明的条理性。

1.本文围绕着物候这个中心给我们介绍了哪些方面的知识?全文可划分为几部分?

学生讨论,教师指名回答,然后教师归纳总结:本文作者围绕物候这个中心给我们介绍了四个方面的问题,课文因此也可划分为四部分。(略)。

2.再问:以上四个部分的说明采用了什么样的顺序?

3.请大家快速阅读第三部分“决定物候来临的因素”,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说明的?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课文在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时,是按照由主到次的说明顺序来安排的,在行文上使用了“首先”、“第二个因素”、“第三个因素”。“此外”等词语。

教师提示:我们读一部小说,总是先读到前面的“提要”。提要是对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内容全貌做极为简要和概括的说明。有时我们还经常读到摘要。摘要,顾名思义就是对原文的要点进行摘录。写摘要和写提要有相同的地方,即都是抓住要点,写成文章。不同的地方是提要用自己的语言对原作的内容全貌作简要的概括说明,而摘要却是在不损害原作内容的前提下,摘录原作的要点,将原作的主要内容准确地按原作的顺序写出来,不掺进自己的观点和评论,但为使上下文连续,可适当加上一些词语,原文有的句子太长可取其主要成分。

学生写完以后,教师把预先准备好的投影仪展示出来,供学生参考。(略)。

四、总结。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向人们介绍事物本质特点的一种文体。写说明文应按照一定的顺序,使文章有条理性。《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说明文向我们介绍的是物候学的知识,本文从具体、生动的物候景象说起,条理分明地说明了物候现象的特征、成因和意义。

一、复习导入。

检查作业。叫学生回答上节课布置的作业。

二、理解本文说明的生动性。

1.请三位同学分别朗读前三段课文。

2.理解题目的含义。问:“大自然的语言”指什么?课文为什么以此为题?

学生讨论,回答。第二段结束时说:“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营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第三段开头又说:“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可见“大自然的语言”是指“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物候现象。作者将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比做大自然的语言,显得形象生动。课文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作者是经过一番认真构思的。首先在课文第二段中有“传语”、“暗示”、“唱歌”等词语,将大自然人格化了,生动含蓄地揭示了物候现象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其次,“大自然的语言”概括了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给人以形象生动的印象。说明抽象深奥的物候学知识,从生动丰富的自然现象说起,精彩动人地展示出一幅四季风景图,使人容易对其产生兴趣,也符合人们由表及里认识事物的过程。

学生讨论回答。本段具体描写了“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语言生动、优美、形象,给我们展示了一幅美妙的四季图。写大地回春,用了拟人手法,“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写燕子归来,用“翩然”形容,给人以轻快敏捷的感受。写秋天植物叶枯落地,用“簌簌”一词,写昆虫用“活跃”和“销声匿迹”对比,令人仿佛置身于肃杀的秋天之中。这些贴切生动的词语或状其具体情态,或概括其总体特征,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受。恰当贴切地解释了“大自然的语言”。

(4)口头作文(略)。

三、学习举例说明。

1.导入:本文在说明事物时除了条理清楚和生动形象以外,还有一个特点是采用了举例说明的方法。举例子可以将一些抽象深奥的事理形象明了地说出来,令人容易明白。请大家将课文中的例子找出来。

学生快速读课文,寻找文中的例子。教师指名回答。然后补充说明。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教师指名回答,然后明确:这样的用语,课文中还有“下面是一个例子”、“如”、“又如”等。也有不用的如第二段举了“杏花开和布谷鸟来了”三个例子都没有用。

学生讨论、举手回答。明确:举例多少应根据需要而定,容易明白的就不举或只举一个例子;不容易明白的就要举两个乃至更多的例子。本文在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举两个例子很有必要。因为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地区冬天温和,这是人所共知的。若依此来推论,春天会来得早,但事实上是春天反而来得迟,且又寒冷。举两个例子说明,才能使人对此确信无疑。

四、总结扩展。

1.请学生谈谈学习本课以后的感受。

2.教师总结。

五、布置作业(略)。

一、竺可桢简介。

竺可桢,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领导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气象研究所和首批气象台站,并在台风、季风、气候变迁、农业气候、物候、自然区划等方面有开拓性的研究。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地学系,成为当时培养地学英才的摇篮。以求实精神领导浙江大学工作,培育了多方面的人才。长期领导中国科学院工作,积极倡导并组织和参加中国地学、生物学、天文学、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及自然科学史研究等多方面工作,主编了《中国自然区划》、《中国自然地理》等丛书,是我国地理学和气象学界的一代宗师。

二、物候与物候学。

物候,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例如,植物的冬芽萌动、抽叶、开花、结实、落叶;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繁育、换毛、迁徙等均与节候有密切关系。非生物现象,如始霜、始雪、结冻、解冻等,也属物候现象。

物候学,也称“生物气候学”。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动现象和季节变化关系的科学。

三、二十四节气名称的意义。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立”是即将开始的意思,表示春、夏、秋、冬四季即将来临。

夏至、冬至:古称“日北至”和“日南至”,表示盛夏和寒冬已经到了。

春分、秋分:“分”是平分的意思,表示这两天昼夜相等,正好处在夏至和冬至中间。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增多。

惊蛰:开始打雷,气温上升,经过冬眠的动物开始活动。

清明:天气晴朗,万物滋生。

谷雨:雨量增多,谷物茁壮生长。

小满:麦类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尚未成熟。

芒种:麦类有芒作物成熟,晚季作物抢种时期。

小暑、大暑:“暑”是炎热的意思,表示这是一年最热的季节。

处署:“处”是止的意思,表示夏天结束,气温开始下降。

白露:气温降低,出现露水。

寒露:天冷,露水很凉。

霜降:开始下霜。

小雪、大雪:开始下雪,至大雪时形成积雪。

小寒、大寒:一年中最冷的季节。

四、农谚。

农谚是农民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得经验的概括。一般为通俗的韵语形式,便于记忆,对于传播生产经验和解释农业气象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中国各地农谚非常丰富。例如: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早蚯闻蝉叫,晚蚯迎雨到。

麻雀囤食要落雪。

蚂蚁垒窝要落雨。

鱼跳水,有雨来。

燕子低飞要落雨。

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

龟背潮,下雨兆。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泥鳅静,天气晴。

猪衔草,寒潮到。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探究活动。

组织一次物候观测活动。

要尽量把课堂学习与语文实践结合起来。课外可以让学生进行一次物候观测,做好记录,再写出相关的文章,组织班上同学进行交流,看谁做得好。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沉睡中_______(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_________(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_________(a.纷纷;b.刷刷;c.簌簌)的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去播禾。”这#者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在语段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2.解释词语:销声匿迹翩然。

3.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a.物候现象;b.气候变化;c.物候规律;d.四季景色变化。

5.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

2.销声匿迹:这里指消失了鸣叫声,藏起了形迹。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3.a。

4.时间顺序;举例子。

5.不行。以上情况只限于“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

最优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余映潮(案例19篇)篇十三

由复习学过的文体导入说明文学习。

二、通读全文,概括内容。

学生自读课文后议论回答,然后教师明确:本文给我们介绍了有关物候的知识及研究它的意义。

三、划分结构层次,理解本文说明的条理性。

1.本文围绕着物候这个中心给我们介绍了哪些方面的知识?全文可划分为几部分?

学生讨论,教师指名回答,然后教师归纳总结:本文作者围绕物候这个中心给我们介绍了四个方面的问题,课文因此也可划分为四部分。(略)。

2.再问:以上四个部分的说明采用了什么样的顺序?

3.请大家快速阅读第三部分“决定物候来临的因素”,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说明的?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课文在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时,是按照由主到次的说明顺序来安排的,在行文上使用了“首先”、“第二个因素”、“第三个因素”。“此外”等词语。

教师提示:我们读一部小说,总是先读到前面的“提要”。提要是对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内容全貌做极为简要和概括的说明。有时我们还经常读到摘要。摘要,顾名思义就是对原文的要点进行摘录。写摘要和写提要有相同的地方,即都是抓住要点,写成文章。不同的地方是提要用自己的语言对原作的内容全貌作简要的概括说明,而摘要却是在不损害原作内容的前提下,摘录原作的要点,将原作的主要内容准确地按原作的顺序写出来,不掺进自己的观点和评论,但为使上下文连续,可适当加上一些词语,原文有的句子太长可取其主要成分。

学生写完以后,教师把预先准备好的投影仪展示出来,供学生参考。(略)。

四、总结。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向人们介绍事物本质特点的'一种文体。写说明文应按照一定的顺序,使文章有条理性。《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说明文向我们介绍的是物候学的知识,本文从具体、生动的物候景象说起,条理分明地说明了物候现象的特征、成因和意义。

一、复习导入。

检查作业。叫学生回答上节课布置的作业。

二、理解本文说明的生动性。

1.请三位同学分别朗读前三段课文。

2.理解题目的含义。问:“大自然的语言”指什么?课文为什么以此为题?

学生讨论,回答。第二段结束时说:“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营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第三段开头又说:“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可见“大自然的语言”是指“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物候现象。作者将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比做大自然的语言,显得形象生动。课文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作者是经过一番认真构思的。首先在课文第二段中有“传语”、“暗示”、“唱歌”等词语,将大自然人格化了,生动含蓄地揭示了物候现象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其次,“大自然的语言”概括了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给人以形象生动的印象。说明抽象深奥的物候学知识,从生动丰富的自然现象说起,精彩动人地展示出一幅四季风景图,使人容易对其产生兴趣,也符合人们由表及里认识事物的过程。

学生讨论回答。本段具体描写了“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语言生动、优美、形象,给我们展示了一幅美妙的四季图。写大地回春,用了拟人手法,“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写燕子归来,用“翩然”形容,给人以轻快敏捷的感受。写秋天植物叶枯落地,用“簌簌”一词,写昆虫用“活跃”和“销声匿迹”对比,令人仿佛置身于肃杀的秋天之中。这些贴切生动的词语或状其具体情态,或概括其总体特征,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受。恰当贴切地解释了“大自然的语言”。

(4)口头作文(略)。

三、学习举例说明。

1.导入:本文在说明事物时除了条理清楚和生动形象以外,还有一个特点是采用了举例说明的方法。举例子可以将一些抽象深奥的事理形象明了地说出来,令人容易明白。请大家将课文中的例子找出来。

学生快速读课文,寻找文中的例子。教师指名回答。然后补充说明。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教师指名回答,然后明确:这样的用语,课文中还有“下面是一个例子”、“如”、“又如”等。也有不用的如第二段举了“杏花开和布谷鸟来了”三个例子都没有用。

学生讨论、举手回答。明确:举例多少应根据需要而定,容易明白的就不举或只举一个例子;不容易明白的就要举两个乃至更多的例子。本文在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举两个例子很有必要。因为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地区冬天温和,这是人所共知的。若依此来推论,春天会来得早,但事实上是春天反而来得迟,且又寒冷。举两个例子说明,才能使人对此确信无疑。

四、总结扩展。

1.请学生谈谈学习本课以后的感受。

2.教师总结。

五、布置作业(略)。

最优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余映潮(案例19篇)篇十四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怎样才能发现、看懂大自然的语言。

2、引导学生认识“雁、庐、鉴”3个生字。

教学重点:

从诗歌中了解大自然然的语言,认识“雁、庐、鉴”3个生字。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师:一份阅读检测题;一份阅读材料——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自然手中的画笔色彩斑斓,大自然独有的语言更是魅力无限。今天,我们就来自主阅读戴巴棣的诗歌《大自然的语言》。

二、初次自学诗歌。

1、认读生字词,并把诗歌读通读顺。

2、为诗歌标上小节号,思考:

诗歌讲了哪几部分内容?

3、小组内交流、订正。

三、再次深入阅读诗歌,独立完成下面的检查题。

(一)字词练习。

1、选字填空。

燕雁。

(1)我家的屋檐下有个()子窝,里面新增的几只小雏儿,可爱极了。

(2)秋风一起,大()就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的队伍向南飞了。

2、查一查。

(二)照诗歌内容填一填。

大自然中的现象现象传递的信息大自然中的现象现象传递的信息。

(三)选择填空,并写出理由。

别以为人才说话,

这语言到处都有,

________就能___。

(竖起耳睁开眼)(听见看见)。

阿基米的洗澡的时候,

学会了鉴别皇冠。

可别人也都洗澡,

为什么不会__________。

(计算浮力。把浮力计算?)。

(四)从“词语采集”中任选一词,写一句话。

四、小组学习。

1、小组内交流检测题的答案,意见不统一时,询问老师。

2、自主评价检测题的完成情况。

按错1—2处为a级。

错3—5处为b级。

错5处以上为c级。

3、交流、讨论问题。

(1)怎样才能发现、看懂大自然的语言?你从课文中提到哥白尼、阿基米德、富兰克林身上受到了什么启发?用自己的说一说。

(2)你还从生活中发现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五、朗读课文。

1、以小组为单位,分小节朗读课文,评选出最好的,参加全班的赛读。

2、各组代表在全班进行赛读。

六、仿照2—9小节自创诗歌一节。

如:

哗啦,哗啦,风儿刮起,

小河里的冰悄悄融化,叶片飘落。

带给我们一个春天的童话。秋天的乐章。

七、作业。

最优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余映潮(案例19篇)篇十五

一、学习生动地有条理地说明事物。

二、学习写读书摘要。

三、了解物候知识的掌握和物候学的研究在农业上的重要意义,激发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两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春》和《济南的冬天》这两篇课文,还记得里面是怎样分别描写小草的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春天,小草“嫩嫩的,绿绿的”;冬天草色“暗黄”。从“绿绿的”知道春天到了;从“暗黄色”知道冬天已经降临。大自然仿佛会告诉我们气候的信息似的。这是怎样回事呢?今天学习的《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将给人们解释其中的道理。

(二)通读全文。

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对一些难字难词也已经查阅过字典词典,下面一起读读课文中这几个字词。

[利用课文“预习提示”内的5组字词,让学生个别读,齐读。]。

接下来讨论下面几个问题:

1.这篇课文介绍了什么知识?

[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归纳]。

课文介绍了物候知识,说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

“大自然的语言”用来比喻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把大自然中种种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形象地说明了认识它、研究它的重要性。

课文把原来的标题改为“大自然的语言”,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生动而有情趣,又很新颖,比直接说“物候学”更容易吸引读者;也更合乎“科学小品”这类文章的特点。

下面再通读全文。先替各自然段标上序号(一至十二),用5分钟时间快读一遍,并思考第一道练习题中的4个小题,填写段的序号。

[学生读、练后简要讨论。]各小题后括号内应填的序号为:

第1题(一至三);第2题(四至五);。

第3题(六至十);第4题(十一至十二)。

(三)理清层次,剖析条理。

说明文要把事理说明得清清楚楚,让人读了容易理解,就必须讲究条理性。请同学们围绕课文的中心——物候现象的介绍,划分段落,简要归纳段落大意。

[在解答第一题的基础上,引导讨论,然后归纳]。

第1大段(一至三段):从一年四季中自然现象的变化说明什么是物候,并进一步说明物候学和它研究的对象。

第2大段(四至五段):说明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第3大段(六至十段):分项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4大段(十一至十二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讨论后归纳]。

说明应有条理,即使是并列的几个方面,也不能任意推测,而是要以一定的标准理清条理,依恰当的顺序逐项说明。课文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是按照从主要(七、八、九段)到次要(十段),从空间(七、八、九段)到时间(十段)的顺序来安排的,并分别用了“首先”、“第二个因素”、“第三个因素”、“此外”等词语,表明四个因素所起的作用,程度上有所不同。

(四)学习编写读书摘要。

同学们通过几次通读课文和讨论内容、层次,对课文已经大致理解。在阅读实践中,为了加深理解,抓住重点,或是为了记录资料,以备日后使用,我们常常会在大致理解内容之后,做一些读书摘要。摘要,实质上就是对信息进行筛选,要把文章的要点或主要的内容摘录在卡片或笔记本上。摘录的形式,可以是分条的提纲,也可以是浓缩的文字;可以摘引原文的重要语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

今天我们先练习最简单的读书摘要;从课文中选出一些重要的语句,分条抄录在笔记本上,构成本文的“摘要”。第一步,先围绕课文第一道练习中的4个小题,从文章中找出答案,在有关的句子下划一条曲线。第二步,把这些句子分别摘抄在笔记本上,有时可适当调整语句或在句子前、后加上一些词语,使表达完整。

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是大自然的语言。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2.物候观测应用在农事活动,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它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3.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四个因素:首先是纬度,第二是经度,第三是高下差异,此外还有古今的差异。

4.物候学研究,首先是为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利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一)交流读书摘要,加深对课文理解。

〔交流二三人后归纳,鼓励学生向课外阅读延伸,经常自觉地做读书摘要〕。

(二)继续研讨写法。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

说明文中例子举多举少是有讲究的。读者容易明白的地方举一个例子就可以了,不容易明白的地方就要多举两个例子。近海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如果依次类推,就会误以为春天也一定来得早,一定温暖,但是事实上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接连举了“大连——北京”和“烟台——济南”两个例子加以说明,使人确信无疑。

(三)理解语言的生动性。

这篇说明文的语言很生动。生动的说明才能让人爱读易懂。先请同学们把第一、二段仔仔细细地轻声读两遍。

[同学们自读后教师范读一遍,然后挂上预先准备的小黑板]。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回暖。

2.再过两个月,燕子飞来了。

3.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掉到地上。

4.杏花开了,就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叫了,该及时耕作。

要求学生通过比较对照,指出上述语句同课文中相应的语句有什么不同,启发学生了解;两者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但课文的语句要生动得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优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余映潮(案例19篇)篇十六

文章通俗生动地介绍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学现象来临的有关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与知识,提倡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的大丰收,大自然的语言。

本文作者围绕物候这个中心介绍了四个方面的问题,课文因此也可划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l—3),说明什么是物候、物候学及其研究对象。

第二部分(4—5),说明物候研究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逐项说明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各个因素。

第四部分(11—12),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文章首先从一年四季的物候变化谈起,用短短百十来字,描写了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情况,既生动形象,又高度概括,自然引起读者的兴趣,使人对物候学有了直观的认识。接着,作者再以具体现象作例,以“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和“花香鸟语,草长莺飞”这样典雅而富有概括性的语言,告诉读者,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语言”。在此基础上,第三段,作者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从知识到科学,自然引出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等问题。这就是由表及里的说明。第四、五段,话题引到农业上,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这两段实际上与文章最后形成了照应。文章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纬度、经度、高下差异和古今差异。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不等,由大到小,依次排列,有条有理;一个设问句下有“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清楚。值得注意的是,每一个问题,都有举例,这样文章就有说服力,也容易让人明白。文章最后两段,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首先”“对于”“还可以利用”“也可以利用”四层意思,有轻有重,突出了物候学在四个方面对于农业的重要意义。最后,再次突出“大自然的语言”,与课文第一部分照应。全文条理分明,介绍的物候学知识通俗易懂,给人深刻的印象。

本文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科普文章。对于一般读者,尤其是文化层次较低、科学知识较少的读者来说,物候学不是一门容易懂得的科学。而文章正是要写给这样的读者看的。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充分考虑读者对象,采取了以下策略。第一,抽象的事物尽量形象化,把丰富的、不易理解的物候现象比做“大自然的语言”,使读者容易接受。文章取名“大自然的语言”,本身表明这是一篇寓抽象于形象的科普文章。第二,作者在行文中尽量少用专门术语,而用大众都能理解的词句来表达,并在阐述每一个问题时都有举例,把物候学知识介绍得一清二楚,便于读者掌握。第三,大量运用优美词语、描写性语句和修辞手法,使本来枯燥的事情变得生动形象。总之,这是一篇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很强的科普佳作。

开头一段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这是一种描写的方法,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四季风景画,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大自然的语言》。“大地”“苏醒”是拟人的笔法,再用“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两个结构相同的四字句配以一个长句,具体描述大地的“苏醒”,同时给人一片扑面而来的春色。“次第”用得非常典雅。“燕子”是“翩然归来”,活泼伶俐的小燕子的形象一下子就浮现在眼前。变黄的树叶在秋风中是“簌簌”地落下来,有声有色,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此外,“北雁南飞”“田间草际”“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等词语,典雅、简练、生动,富有表现力,如一个个电影镜头。“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又是拟人的手法,把大自然写活了,为下文用另一个拟人“大自然的语言”做准备。最后,作者用“年年如是,周而复始”八个字概括这一段的四季更替情况,极其简洁。总之,作者在第一段运用的优美词语,美不胜收,使人目不暇接,以这些优美词语为主,又构成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简直像一篇写景散文的开头。第二段的“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和“花香鸟语,草长莺飞”两组词,一句四字,极其概括、雅致,文气扑面。这一段更让人注意的是拟人手法的运用:“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三句话中“传语”“暗示”“唱歌”把大自然中无比丰富的物候写活了。这样写的效果,是大大加强了说明的生动性,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本文的学习重点是概括要点和学习语言,必须扣住这两个重点进行教学。概括要点就是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能够用课文中的话或自己的话概括文章有关的内容要点,比如,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影响物候的因素有哪些,物候观测对于农业有什么意义,等等。学过本文之后,对每一个问题的答案,都要使学生能够用一两句话概括出来。而学习本文的语言,主要是学习本文生动优美的语言,特别是第一、二段描写四季景象的语言,要指导学生把它们积累下来,并学会运用。

最优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余映潮(案例19篇)篇十七

文本细读:

这是一首文笔优美,语言生动活泼的科学儿童诗。文章共十个小节,从动物、植物、气象这些自然现象中给我们揭示了大自然的语言所蕴含的丰富内容和现象。从最常见的自然现象入手,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语言的奥秘:白云高飘,蚂蚁搬家,蝌蚪游泳,大雁南飞,昭示了自然界中季节的的更替。鱼鳞上的圈圈,“三叶石”“庐山漂砾”则可推算鱼儿的年龄,推知史前地质。作者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文本生动而有情趣,文章活泼而简洁的文字吸引孩子饶有兴趣的去读。在读中去感受“你看那……”“不就像……”时与大自然的亲密之情,让孩子去体会这有着无穷奥秘的诗句的意蕴和涵义。《大自然的语言》更是一份大自然的召唤书——召唤我们走进大自然,去读懂大自然妙不可言的语言。所以教学中我们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词句,在读中对大自然的“语言”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熏陶。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鳞、嵌、撒”3个生字,会正确书写“睁、晴、蚂、蚁、搬、泳、逗、雁、略、钓、汪、撒”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背诵。

3、引导学生将生活与课文内容结合起来,了解大自然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诗歌,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诗歌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积极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策略与方法: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课前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走进图书王国、走进网上世界,进行活动,寻找大自然的语言,如:春、夏、秋、冬的语言,晴天、雨天的语言,地震的语言,或其它语言,以及一些谚语。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教师先板书“大自然”,指名学生读。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对大自然的了解。

2、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大自然中神奇的自然景观,多姿多彩的花草树木,调皮可爱的鸟兽虫鱼……给学生以整体感知大自然的美妙神奇。

3、师:看过之后,你最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4、师:美丽神奇的大自然多么令人神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吧!

5、完成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2、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如:“鱼鳞”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或图片加以理解;

如:“嵌在”、“撒在”等词语可以结合诗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或让学生根据词语的不同进行造句的训练。

(学生有可能会提出其它不明白的词语,比如:山巅、汪洋、漂砾、妙不可言等,“山巅”可以看图片;“汪洋”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漂砾“则由教师读有关的资料;“妙不可言”可以结合诗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4、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按小节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读完课文后,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感觉,什么样的印象或是什么样的看法。(你知道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印象或看法。

3、引导学生抓住自己观点的支撑点,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交流,也可以读书中的句子)。

a:天上的白云是大自然的语言,白云飘得高,明天准是个晴天;

b:地上的蚂蚁是大自然的语言,蚂蚁搬家,出门要带雨伞;

c:小蝌蚪一出现,春天就来到了人间;

d:大雁往南飞,就证明秋天就在眼前;(在理解第4、5小节时,让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f:鱼身上的鱼鳞一圈就是一岁,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

g:“三叶虫”化石嵌在喜马拉雅山巅,可以告诉我们这里曾经是汪洋的大海;

h:大自然把一块“漂砾”撒在江南的庐山,告诉大家这儿有过寒冷的冰川;

i:人有语言,大自然也有语言;大自然的语言妙不可言,不爱学习的人从来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

(在学生读文交流的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直观理解“逗点”“年轮”“鱼鳞”“三叶虫”“漂砾”,唤起学生对已有生活经验的回忆,理解大自然的语言。不仅让学生明白这种现象,理解词句的意思,感受句子的内容,还能令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对大自然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朗读,就能够读出真情实感,水到渠成。并引导学生理解“妙不可言”的意思。从而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规律,激发学生观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教师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随机的板书:

白云高飘——晴天。

蚂蚁搬家——要下雨。

……)。

(学生用自己的话理解,做一个爱学习、细心观察的人)。

5、整体回顾全文,美读中品位始终所蕴涵的情感。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识字:对于本课出现的生字,要求学生尽量自学,识记。

读准“撒、鳞、嵌、略”几字的读音。

2、指导书写时,让学生注意观察“搬”“撒”的字形结构,注意各部分的书写比例。“钓”字右半边是“勺”,不要写成“勾”。“雁”半包围结构,注意里面的写法。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让学生搜集更多的有关大自然的语言,最好能用诗歌的形式说一说写一写。

最优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余映潮(案例19篇)篇十八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

3、了解物候现象,学会在生活中运用物候知识。

学习本文的思路概括本文要点——理清本文的结构、说明顺序——赏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1、给加点词注音:

连翘()销声匿迹()翩然()阻挠()忌讳()。

悄然无声()风雪载途()草长莺飞()。

2、读课文,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1、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顺序、顺序、顺序。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2、精读课文6~10段,思考: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为什么?

3、本文运用最多的说明方法是举例子,仔细阅读课文,划出句子,举两例说说它们的作用。

最优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余映潮(案例19篇)篇十九

由复习学过的文体导入说明文学习。

二、通读全文,概括内容。

学生自读课文后议论回答,然后教师明确:本文给我们介绍了有关物候的知识及研究它的意义。

三、划分结构层次,理解本文说明的条理性。

1.本文围绕着物候这个中心给我们介绍了哪些方面的知识?全文可划分为几部分?

学生讨论,教师指名回答,然后教师归纳总结:本文作者围绕物候这个中心给我们介绍了四个方面的问题,课文因此也可划分为四部分。(略)。

2.再问:以上四个部分的说明采用了什么样的顺序?

3.请大家快速阅读第三部分“决定物候来临的因素”,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说明的?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课文在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时,是按照由主到次的说明顺序来安排的,在行文上使用了“首先”、“第二个因素”、“第三个因素”。“此外”等词语。

教师提示:我们读一部小说,总是先读到前面的“提要”。提要是对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内容全貌做极为简要和概括的说明。有时我们还经常读到摘要。摘要,顾名思义就是对原文的要点进行摘录。写摘要和写提要有相同的地方,即都是抓住要点,写成文章。不同的地方是提要用自己的语言对原作的内容全貌作简要的概括说明,而摘要却是在不损害原作内容的前提下,摘录原作的要点,将原作的主要内容准确地按原作的顺序写出来,不掺进自己的观点和评论,但为使上下文连续,可适当加上一些词语,原文有的句子太长可取其主要成分。

学生写完以后,教师把预先准备好的投影仪展示出来,供学生参考。(略)。

四、总结。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向人们介绍事物本质特点的一种文体。写说明文应按照一定的顺序,使文章有条理性。《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说明文向我们介绍的是物候学的知识,本文从具体、生动的物候景象说起,条理分明地说明了物候现象的特征、成因和意义。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检查作业。叫学生回答上节课布置的作业。

二、理解本文说明的生动性。

1.请三位同学分别朗读前三段课文。

2.理解题目的含义。问:“大自然的语言”指什么?课文为什么以此为题?

学生讨论,回答。第二段结束时说:“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营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第三段开头又说:“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可见“大自然的语言”是指“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物候现象。作者将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比做大自然的语言,显得形象生动。课文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作者是经过一番认真构思的。首先在课文第二段中有“传语”、“暗示”、“唱歌”等词语,将大自然人格化了,生动含蓄地揭示了物候现象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其次,“大自然的语言”概括了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给人以形象生动的印象。说明抽象深奥的物候学知识,从生动丰富的自然现象说起,精彩动人地展示出一幅四季风景图,使人容易对其产生兴趣,也符合人们由表及里认识事物的过程。

学生讨论回答。本段具体描写了“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语言生动、优美、形象,给我们展示了一幅美妙的四季图。写大地回春,用了拟人手法,“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写燕子归来,用“翩然”形容,给人以轻快敏捷的感受。写秋天植物叶枯落地,用“簌簌”一词,写昆虫用“活跃”和“销声匿迹”对比,令人仿佛置身于肃杀的秋天之中。这些贴切生动的词语或状其具体情态,或概括其总体特征,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受。恰当贴切地解释了“大自然的语言”。

(4)口头作文(略)。

三、学习举例说明。

1.导入:本文在说明事物时除了条理清楚和生动形象以外,还有一个特点是采用了举例说明的方法。举例子可以将一些抽象深奥的事理形象明了地说出来,令人容易明白。请大家将课文中的例子找出来。

学生快速读课文,寻找文中的例子。教师指名回答。然后补充说明。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教师指名回答,然后明确:这样的用语,课文中还有“下面是一个例子”、“如”、“又如”等。也有不用的如第二段举了“杏花开和布谷鸟来了”三个例子都没有用。

学生讨论、举手回答。明确:举例多少应根据需要而定,容易明白的就不举或只举一个例子;不容易明白的就要举两个乃至更多的例子。本文在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举两个例子很有必要。因为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地区冬天温和,这是人所共知的。若依此来推论,春天会来得早,但事实上是春天反而来得迟,且又寒冷。举两个例子说明,才能使人对此确信无疑。

四、总结扩展。

1.请学生谈谈学习本课以后的感受。

2.教师总结。

五、布置作业(略)。

扩展资料。

一、竺可桢简介。

竺可桢,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领导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气象研究所和首批气象台站,并在台风、季风、气候变迁、农业气候、物候、自然区划等方面有开拓性的研究。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地学系,成为当时培养地学英才的摇篮。以求实精神领导浙江大学工作,培育了多方面的人才。长期领导中国科学院工作,积极倡导并组织和参加中国地学、生物学、天文学、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及自然科学史研究等多方面工作,主编了《中国自然区划》、《中国自然地理》等丛书,是我国地理学和气象学界的一代宗师。

二、物候与物候学。

物候,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例如,植物的冬芽萌动、抽叶、开花、结实、落叶;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繁育、换毛、迁徙等均与节候有密切关系。非生物现象,如始霜、始雪、结冻、解冻等,也属物候现象。

物候学,也称“生物气候学”。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动现象和季节变化关系的科学。

三、二十四节气名称的意义。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立”是即将开始的意思,表示春、夏、秋、冬四季即将来临。

夏至、冬至:古称“日北至”和“日南至”,表示盛夏和寒冬已经到了。

春分、秋分:“分”是平分的意思,表示这两天昼夜相等,正好处在夏至和冬至中间。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增多。

惊蛰:开始打雷,气温上升,经过冬眠的动物开始活动。

清明:天气晴朗,万物滋生。

谷雨:雨量增多,谷物茁壮生长。

小满:麦类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尚未成熟。

芒种:麦类有芒作物成熟,晚季作物抢种时期。

小暑、大暑:“暑”是炎热的意思,表示这是一年最热的季节。

处署:“处”是止的意思,表示夏天结束,气温开始下降。

白露:气温降低,出现露水。

寒露:天冷,露水很凉。

霜降:开始下霜。

小雪、大雪:开始下雪,至大雪时形成积雪。

小寒、大寒:一年中最冷的季节。

四、农谚。

农谚是农民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得经验的概括。一般为通俗的韵语形式,便于记忆,对于传播生产经验和解释农业气象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中国各地农谚非常丰富。例如: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早蚯闻蝉叫,晚蚯迎雨到。

麻雀囤食要落雪。

蚂蚁垒窝要落雨。

鱼跳水,有雨来。

燕子低飞要落雨。

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

龟背潮,下雨兆。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泥鳅静,天气晴。

猪衔草,寒潮到。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探究活动。

组织一次物候观测活动。

要尽量把课堂学习与语文实践结合起来。课外可以让学生进行一次物候观测,做好记录,再写出相关的文章,组织班上同学进行交流,看谁做得好。

习题精选。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沉睡中_______(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_________(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_________(a.纷纷;b.刷刷;c.簌簌)的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去播禾。”这#者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在语段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2.解释词语:销声匿迹翩然。

3.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a.物候现象;b.气候变化;c.物候规律;d.四季景色变化。

5.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

参考答案:

2.销声匿迹:这里指消失了鸣叫声,藏起了形迹。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3.a。

4.时间顺序;举例子。

5.不行。以上情况只限于“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心得体会是在一段时间内对个人经历、感悟和领悟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文字记录。接下来是一些值得一读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启示。人大代表,是每届
公益是不求回报、奉献社会的一种行为,它使我们感受到人间的温暖和美好。以下是一份关于公益活动的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和借鉴。县人社局:我叫xx,20xx年毕业
我希望通过写下工作心得体会,能够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和总结,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工作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
教学计划要围绕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进行设计,确保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教学计划的编写和实施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密切合作和积极配合。教学要求:1、正确有感情朗读课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得出的宝贵经验和教训。以下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写作技巧的范文,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烟酒成为了现代社会中的
写心得体会可以激发内在的动力和热情,让我们更加积极主动地面对挑战和困难。以下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精选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猫和老鼠”是一部经典的美国动
培训心得体会是在培训结束后对整个过程进行总结和回顾的重要方式。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优秀的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学前教育培训心得体会范文x篇亲爱的朋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小编精心挑选了一些关于成长和进步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第一段:引言(150字)。
通过撰写培训心得体会,可以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体验分享给他人,促进交流和学习的深化。以下是一些通过培训课程学习后所写的培训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启示。
通过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深入思考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和短板,并制定相应的提升计划。如果你还在犹豫如何写一份较为完美的月工作总结,不妨参考以下的范文,也许能够给你一
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手机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社交互动的重要工具。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手机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在选购手机时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首先,这次的社会实
诚信是学术研究中的基本要求,它确保了研究结果的真实可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诚信名人名言,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传承他们的诚信精神。国家奖助学金是国家对品学兼优、
心得体会是对于某个经历或学习过程的反思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下面是一些工作心得体会的例子,希望可以对大家在工作中的总结有所启示。
在工作心得体会中,我们可以总结出自己的成功经验和教训,为未来提供参考。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团队合作和领导力的工作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处理人际
通过写培训心得可以促进个人对所学知识的内化和巩固,提高学习成果的应用能力。接下来是几篇精心挑选的培训心得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和参考。
写心得体会是一个培养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过程,有助于我们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以下是一些在工作中总结的心得体会,其中包含了一些职场技巧和个人成长的经验分享。
主持人:非常荣幸能够担任今天的主持人,让我们一起度过这个难忘的时刻。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
写心得体会是一个思考过程,可以让自己更好地总结和梳理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经验总结和感悟。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能够更好地总结、梳理和归纳自己学习和工作中的经验,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附上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与帮助。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便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改善不足之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优秀范文,希望能为
范文范本是指在某一领域中,具有代表性和借鉴意义的样本文章或作品,可以为我们提供写作的参考和指导。在这里为大家挑选了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学期总结是在一个学期结束时对自己学习成绩、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进行回顾和总结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学期总结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在学习方面的优点和不足,以及制定下一
写心得体会能够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新时代塑造新青年”,这是当前社会文化主题之一。作
优秀范文是作者对某一科学理论、学术观点等进行系统总结和科学表达的文献,它能够指导我们的科学研究和学术探索。这些优秀范文涵盖了各个领域的作品,从文学、历史到科技、
写心得体会是一种对所学知识进行沉淀和应用的方式,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心得体会是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得出的一些重要经验和感悟,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
活动方案的制定应该充分考虑到参与者的需求和背景,以确保活动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感谢各位网友的分享,以下是一些优秀的活动方案范文,供大家借鉴参考。20____年_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进而做出更好的改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近日,我参观了一次关于数控技
更多申请书的准备和撰写需要时间和精力,但是它是实现自己目标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类型申请书的结构和内容要点,为自己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所经历和学到的东西进行思考和归纳的过程,可以促进我们的成长和进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家可以参考借鉴,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风格和
写心得体会是一个反思和思考的过程,通过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可以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成功人士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思考与启示。
教师心得体会可以帮助其他教师更好地借鉴和应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请大家共同学习下面这些优秀教师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经验和见
自我评价是一个反思和总结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和改进方法,进一步提高我们的能力和素质。自我评价范文:我在学习和工作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潜力,取得了全面的进
培训心得体会是对培训机构、讲师和学习环境的一种反馈和评价,有利于培训质量的提升。这些培训心得体会范文包含了不同领域和不同层次的学习经验,可以让大家有更多的选择和
心得体会是个人对学习或工作中的重要事件或经历的深入思考和领悟。心得体会是我们对某一事物或某一经历的真心表达和思考,以下是一些精选的范文,供大家参考。
在写报告之前,我们需要对相关领域的文献和资料进行细致的调研和阅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我们的主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报告范文范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优秀作文是一种精神的表达,它可以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感谢以下作者为我们提供了这些精彩绝伦的优秀作文,让我们收获了很多启发和思考。夏天,晚风徐徐地吹着。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良好的经营能够帮助企业获得竞争优势。以下是一些经营策略的案例,希望对大家的经营有所帮助。甲方: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号:电话:乙方:法定代表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高我们的学习效果和工作能力。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通过阅读他人的经验和思考,不断提
通过撰写报告范文,我们能够培养扎实的调研和分析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下是一些备受赞誉的报告范文,它们展示了不同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水平。摘要:交通运输对于任何
应急预案的制定需要充分的调研和分析,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各种灾害和紧急情况,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救援措施。具备一份完善的应急预案,能够在危机发生时,提供有效的指导和
党员心得体会是党员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并运用于实际工作的有效方式,是思想成熟和思维深刻的标志。为了提高党员同志的写作水平,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党员心得体会的范文。
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和出借人之间的约定,具有严肃性和法律效力。借款合同是双方就借款事项达成的协议,具有法律效力。在经济活动中,借款合同常常被用来规范借贷关系。借款合
演讲稿范文的撰写需要注重逻辑性和说服力,能够打动和引起听众的共鸣。在这里我们给大家分享了一些精选演讲稿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水利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会议讲话(三
心得体会是在工作和学习中总结经验和感悟的重要方式,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提升自己。以下是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在写作心得体会时有所帮助和启发
通过发言稿的准备和演讲的实践,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演讲能力和公众表达能力。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成功演讲家的经典发言稿,希望能给你一些启示和灵感。
培训心得的撰写是对自己学习效果的检验,也是进一步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的重要方式。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彩的培训心得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写作灵感和启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记录下自己的成长历程。接下来,请您关注一些来自名人和专家的心得体会,他们的经验将给我们带来启发。岗位练兵活动是近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
国旗下讲话稿要简短明了、通俗易懂,使每位听众都能理解并接受其中的观点和内容。下面是一些经典的国旗下讲话稿,希望能够给大家关于国旗下讲话的写作启示与思考。
通过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心得体会范文6:我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意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实践能够帮助我们将理
写心得体会是对个人成长和进步的一种自我评价和激励,也是对他人分享经验和启示的一种方式。推荐大家阅读这些心得体会范文,可以拓宽自己的思维和视野。艺术解剖是一项重要
总结经验教训,根据过去的工作经验和数据,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计划。通过阅读这些计划书范文,你可以了解到不同行业、不同目标的规划方式和实施策略。岁月如梭,转眼又快迎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于某个问题或经历的深入思考和独特见解的呈现。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写心得体会,小编整理了一些典型的范文供参考。煤矿保卫是一项关乎安全的工作,通过多年
年度总结是对过去一年学习和工作生活等方面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重要书面材料,它可以反思过去的成就和不足,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年度总结例
写心得体会可以激发我们学习的热情和动力,让我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去。请大家阅读以下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分享和交流自己的写作心得。发展经济离不开法治,
通过参考范文范本,我们可以学习到优秀作品的结构和语言运用,从而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这些范文范本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整理的,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备课总结是对课程的一
党课是提高党员党性修养、增强党员党纪观念的有效途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党课学习实践经验,供大家参考和借鉴。焉,见不贤而内省也”。人民好公仆焦裕禄、孔繁森精神
通过自我介绍,我们可以为他人提供一种信任和了解的感觉,进而促进更好的合作和共同发展。自我介绍是一种展示自我的方式,我会尽力让大家对我有更多的了解和认可。
通过写下培训心得体会,可以加强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这里有许多培训心得体会的范文可供选择,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总结和反思。我是来自杜集镇曙光学校的一名语
我发现,通过对过去的经历和体验的总结,我对自己的认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能够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这里为大家收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在写作心得
工作汇报是对工作过程和成果的正式记录,可以作为对工作效果进行评估的依据。工作汇报是在工作中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进行整理、总结和反思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审
写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己学习和工作的总结和概括,通过这个过程,我们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表现和问题,并寻找解决之道。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人写心得体会的不同
心得体会是一个记录自己成长轨迹和思考历程的重要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改进自己的行为方式。接下来,请大家一起阅读一些具有启示意义的心得体会,共同提高。
心得体会是通过对自身经历和感悟进行归纳和总结的一种写作方式,它有着深刻的思考和反思意义。在面对各种学习和工作生活的挑战时,我们常常需要借助心得体会来提高自己的认
国旗下是一个见证国家历史变迁的地方,让我们缅怀先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国旗下感人故事,让我们一起感受爱国之情。人之一世,殊为不易,在看似平坦的人生旅途中,却
写月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工作中的短板和不足,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和提高工作效率,使自己不断成长和进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精选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
离婚申请书通常包括夫妻双方的个人信息、婚姻状况、离婚原因以及财产分割等内容。以下是一些离婚申请书的案例,希望对您的申请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申请人:住所地:法定代
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更好地梳理自己的思维,提升学习和工作的效果。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心得体会的写作方式,下面是一些实用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物理教研共同体
心得体会可以是对于某一特定主题的总结,也可以是对于生活中点滴细节的思考和悟得。以下的心得体会范文,是一些优秀的案例和参考,希望能够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
活动策划是一项需要创意、执行力和团队协作的工作,可以展现出组织者的专业能力和创新精神。活动策划是一个创意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优秀的策划案例吧
总结范文可以提供给他人参考,帮助他们了解和评估我们的工作和学习表现。通过阅读下面这些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写作上的一些新思路和灵感。新时期教师应该是什么样
公司的竞争力来自于创新、高效的运营以及与客户的良好合作关系。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优秀的公司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借鉴。防安全责任书,并确定业主(住户)负
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我们分解复杂的工作任务,达到整体目标。以下是一些工作计划范文的实际案例,它们涵盖了不同领域和职业的范畴,希望对您有所启发。2016年是公司经营压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得失、成败、经验和感悟的总结和概括。通过总结,我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下一步,我将努力弥补这些不足,提
在申请书中,可以适当突出自己独特的经历、技能或特长,以增加成功申请的机会。申请书范文中的表达方式和论证逻辑不同,我们可以针对自己的申请目标和特点进行选择和借鉴。
看一下这些优秀的总结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总结的写作要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精选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思考。甲方:乙方:根据《中华人民共
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发掘自己的潜力和优点,并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加出色地表现。以下是一些来自不同领域的心得体会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
作为一名教育岗位上的新兵,工作一年来我对自身有了一定的要求。在新理念的充实和园领导、老教师的帮助下,经过幼儿园多次培训,使我在工作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教学工作
调研报告是一种科学的方法,通过系统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数据和信息来达到研究目的。提供一些关于调研报告的实用范文,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调研报告的写作要领。
在制定策划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项目或活动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保证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策划方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每个工作方案都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和期望成果,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工作的开展和评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常见工作方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
诚信是一种重要的品德,它体现了一个人的真实和可信程度。通过随机选择一条第一部分的数据、一条第二部分的数据和一条第三部分的数据,可以生成:作为一名现代人,诚信正直
在编写更多申请书时,我们要注意语言的简练和准确性,力求用精炼的文字表达出自己的实力和价值。更多申请书范文是广大申请者的助力,通过借鉴其中的亮点和特点,我们可以写
学校是培养国家栋梁的摇篮,承担着培养未来社会人才的重要责任。以下是一些学校总结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为大家写作提供一些建议。甲方:乙方:甲方将水库承包给乙方
在学习过程中,及时总结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的知识,并提高学习效果。以下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案例,供大家阅读和参考,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读后感是对自己阅读经历的一个总结,通过写读后感可以更好地回顾和记忆所读过的书籍。以下是一些热门书籍的读后感分享,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一起来看看。活着真叫累,有人这么
写下心得体会是为了保留那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方便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借鉴和应用。以下是一些写心得体会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够提高大家的写作水平。
范文范本是指一类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样本,可以作为学习参考和借鉴的标杆。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和借鉴。为落实安全生产责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激励和鼓励自己,增强自信和积极性。以下是一些老师的心得体会,他们在教育教学中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每个家长都很疼爱的自己的孩子,幼
在编写计划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情况和挑战,以便制定出相应的预案和对策。10.如果你对写计划书没有头绪,可以阅读下面这些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启发
护士作为医疗团队中重要的一员,承担着照顾病人,提供医疗服务等职责。在这些护士总结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护士们在日常工作中所遇到的挑战和困难,以及克服这些困难所付出
教师心得体会是教师在教学中对于学生发展和成长的关注和思考,以及对于自身发展的反思。请参考下述教师心得体会,或许对您的教学实践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是"人类灵魂的
写下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清自己的思路和认识自己的成长。请看以下心得体会范文,或许能够给大家一些关于写作和总结的新思路。20xx年是充满希望的一年,也是充
通过面试,公司可以更好地了解求职者的工作经验和背景。接下来是一些面试技巧和心理准备的建议,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xxx公司:作为公司即将离职的员工,我慎重承诺在
心得体会是我们学习和工作中的宝贵财富,通过总结我们能够更好地利用这些财富实现自己的成长。在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后勤工作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任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后勤保障经验,希望对大家的工作能够有所帮助。围绕学校办学思想,坚持
心得体会是通过对一段经历或一项任务的思考和总结得出的个人感悟。以下是一些小编为大家精选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对大家的总结写作有所帮助。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过去的经历和成就进行总结和回顾,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通过阅读这些范文,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某一事件、经验或学习的感受和体验的总结和反思。9.以下是一些启发性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把握写作方法和技巧。医务社工志愿活动是一
通过写培训心得体会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学习效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培训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属性,教育的价值在于促
在幼儿园中班,孩子们开始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以下是幼儿园中班教学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1对生活中特殊的电话号码(11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