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本是对某一类作文进行梳理和总结的集合,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以下是一些经典总结范文,对于理解总结的写作要求和结构有很大帮助。
热门社会体育指导论文大全(16篇)篇一
摘要: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推理法等,对江苏省高校及全国部分高校社会体育办学现状进行对比研究。从师资配备、教学设施、专业课程安排及培养目标等方面深入探索,为促进社会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本文提出对应策略。
关键词:高校;社会体育;研究革新;发展策略。
社会体育专业的新兴与发展适应当下社会背景,在全民健身养生的如今,社会体育专业办学更是居于我国教育事业举足轻重的位置。然而,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办学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在场地设施、师资配备、教学目的、培养模式等方面有许多有待革新的地方。为推进我国教育事业及社会体育办学建设的协调发展,我们应深入研究,勇于创新,积极改革。
一、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办学建设主要现状及问题。
(一)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办学建设的现状。
通过查阅近年来有关社会体育专业办学的资料和文献,了解到我国最早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的高校是天津体育学院,江苏省最早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的是南京师范大学。2000年扬州大学、徐州矿大和南京体育学院都开设了此专业。2002年南通大学和盐城师范学院也先后开设此专业。由于当时社会需求等因素,大部分高校只开设一个班,扬州教育学院和晓庄学院先后于2007年和2009年停止了对社会体育专业的招生。注重因地制宜成为高校发展社会体育办学的重要举措,天津体育学院开设保龄球、高尔夫、太极拳、跆拳道等加强了休闲健身类的课程。除此之外,该高校还有:水中健身、搏击操、普拉提、健身瑜伽、户外运动及形体训练等特色社会体育课程。南京体育学院也因地制宜的'开设了高尔夫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无论何时对社会体育办学建设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据调查,南京体院在10所高校社会体育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安排时间最长。其中,各高校在新生入学时还开设了军事训练,如:南通大学、南体、南师大更是开设了入学教育。南京师范大学更加注重主干教学实践安排了相对最多的课时,其他各高校都在一个月至一个半月之间。
(二)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办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教学经费投入有限,缺少办学条件等基础设施建设。随着各高校招生数量和规模极具扩大,期间受到经费投入和环境资源短缺等的限制,使得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办学不能顺应招生人数的增加,出现负重,这是客观上所述;主观上讲高校盲目求进,强求发展与自身教学资源脱轨,没有积极的评估论证和统筹规划。这些问题将严重影响和制约如今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在培养专业人才方面,部分高校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盲目。调查显示,当下各高校基本按照国家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介绍》中的要求,根据自身资源条件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然而,期间部分高校只知道盲目照搬,缺少因地制宜的特色与优势。导致许多院系领导、教学老师、受教学生对社会体育专业认知模糊不清。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对该新兴专业的科学定位和认知。在课程设置方面,缺少主要课程体系建设的依据,处于盲目模糊状态。面对该专业的建设许多高校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校自身资源条件配置上仍存在较多问题。没有合理配置各学科之间对应课时的比例,以及对专业基础课程、公共课程、实践课程和优势特色课程的设置上缺乏科学完善的依据;在实践课、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课等设置方面存在诸多重复繁杂,重点不明确,特色不突出的问题;在选修课程方面,缺少新兴项目和论证评价。部分高校所设的选修课及素质拓展课形同虚设,有的居于表面,效果不明显,很少落实到实际。根本问题在于对新兴专业的主要课程设置和评估缺少认知,以及受到高校教学资源,办学条件的制约。在实践基础建设方面不够合理,时间设置不完善,依据调查,高校对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比较注重,基本安排了充足的时间。然而盐城与淮阴师范学院的社会实践实践少于其他各高校。其中有部分高校没有合理的安排入学教育及毕业教育,使得学生专业思想不明确很难相对稳定的融入社会。
(一)积极建设基础设施,开展新式社会实践模式。
目前各高校应积极建设基础设施以应对社会体育专业校内实践的需求,以此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应主要建设:专业多媒体教室及校内体育俱乐部、各类实验室等。各高校应积极支持学生俱乐部的建设并给予合理的指引与授课工作。相对于校内实践设施的建设,校外的实践设施会更加自主化,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校外各类基础实践基地包括:公共体育场、公园、广场、社区活动中心、健身俱乐部、街道、企业单位等,这些都能成为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的必备场所。社会体育专业的实习模式包括:认知实习、模拟实践以及毕业实习等模式。在组织方式上应以专业混合的实习方式取代专业集中的实习方式为宜。
(二)完善课程设置,合理调整课时比例。
高校各类课程占比对人才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各高校应根据社会需求与实际发展需要合理安排课时。部分高校开设选修课程过多与体育教育专业重复,应及时调整取消相应选修课程,增加贴近专业的课程,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认知面;然而必修课不足的高校,应及时增加必修课学时,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
(三)明确培养目标,突出特色专业培养。
各高校应顺应社会需要,形成学校、学生、企业多赢可持续发展的链式发展规律。企业需求及时与校方互通,积极主动的培养学生的专业认知,明确所学所用。学校应在全民健身指导、社区体育、体育产业经营管理等目标中合理选择结合自身办学特色的培养目标。
三、总结。
目前在我国社会体育专业办学建设方面,各高校应从改革发展中提高认知,统筹思想。认真落实到实际的培养计划,结合高校自身办学优势及社会基础建设突出完善师资队伍、管理制度、社会实践、专业教学、专业实践设施等建设。采用可持续发展的改革措施,不断加深社会影响力和该专业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热门社会体育指导论文大全(16篇)篇二
校企合作进行社会体育专业滑雪指导人才的培养,是高校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滑雪企业高水平人才资源开发的高度契合,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其拓宽了社会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途径,促进了社会体育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大众滑雪产业的良性发展。伴随2022年冬奥会的成功申办带动滑雪人口迅猛发展及其对滑雪指导人才的需求,校企合作培养滑雪指导人才,体现了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与企业合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理念,有针对性地提高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实用性与实效性。
1.1.1滑雪场。
目前我国建成、运营的滑雪场已有近300家,遍及全国27个省和直辖市。南至广州、深圳、福建、上海,云南的玉龙雪山滑雪场更是我国十大滑雪场之一,仅北京和河北省注册运营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滑雪场就有57家,伴随2022年冬奥会申办成功,“北冰南展、西扩”的战略实施,七年后要建立到3000个滑雪场。高山滑雪、自由式滑雪、单板滑雪是5月1日,国家体育总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第一批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目录公告》六项之中的三项。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条例》中明确规定:以对高危险性体育项目进行健身指导为职业的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经营高危险体育项目,要拥有达到规定数量的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社会体育指导人员。这是两项硬性要求,雪业发展、壮大,相应地就需要滑雪专业指导人才资源的开发。
1.1.2滑雪人口。
大众滑雪群体出现,以此作为中国大众滑雪的起始点,滑雪运动参与人群开始飞速增长,-滑雪人次的年均增幅为109%,-滑雪人次的年均增幅为53%,-滑雪人次的年均增幅为20%。-雪季,中国滑雪人次已经达到1000万,在2010-期间,中国的滑雪人口和滑雪人次依然会保持10%以上的年均增长速度,七年后要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申冬奥的诺言。随着参与滑雪这一高危险运动项目人口的不断增长,更需要高水平的专业指导员来保驾护航,只有专业滑雪指导员的专业指导,才能保证大众参与滑雪运动的安全性,将滑雪这高危险运动项目的危险性降低,给予大众滑雪顺利发展、壮大以专业保障。
1.1.3滑雪指导员现状。
与滑雪产业不断壮大、滑雪人口不断增长,大众滑雪运动迅猛发展不相协调的是我国滑雪专业指导人才的匮乏。世界上拥有百年滑雪历史的法国、瑞士、日本等国都具有相对完备的指导员储备库,比如法国每年有约100多万人次参加滑雪指导员培训,大概有15万人在雪场作专职指导员。与这些国家相比,我国的滑雪指导员储备量远不及他们的万分之一,这与我国所拥有的庞大滑雪市场不成比例,远远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亟待开发。目前在岗的滑雪指导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参差不齐、文化程度不高。除少部分是滑雪运动员退役后从事滑雪指导员工作之外,大部分是经过短期培训之后上岗的非专业人员,有些雪场更存在招收就近乡村无业青年通过短期培训上岗的现象。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职业技能素质教育应围绕着社会的需求而实施。具体是:培养具有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毕业生掌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从事社会体育行业经营管理、咨询指导的能力;在健身指导等方面具有一定专业特长。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是伴随着社会体育的发展设置的,其人才培养目标是针对社会体育发展,服务于社会体育的。因此,就需要根植于社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从事社会体育行业的企业所需人才。以我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为例,我校坐落于北国江城,一个冰雪之城。结合地域特色,与北大壶滑雪场、万科松花湖滑雪度假区等滑雪企业结合,建立实践实训基地,共同培养专业滑雪指导人才,服务于大众滑雪运动的开展,为地区滑雪产业发展做贡献,切实地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校企合作是促进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可持续发展之所需。
教育部在第三次普通高校本科目录修改中增设了社会体育专业这是社会体育蓬勃发展的必然社会体育需求专门人才。可是社会体育发展突飞猛进伴随其设置的社会体育专业却处境尴尬。“在教育部高校教育司编的《升学与就业―20高考填报志愿指南》中社会体育专业被列为就业率较低的专业”近几年一直徘徊在各专业就业排名的后3名国家多次亮起了黄牌。究其原因一方面目前我国的国情在群众健身领域中还很少设立专职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岗位入职社区的社会指导工作岗位要通过考公务员来实现其岗位十分有限。社会体育专业的主要服务领域还是在商业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及相关服务领域中存在社会保障不健全社会地位比较低具有很强的不稳定性个人发展受限等问题。另一方面目前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教育模式还有待改善、改革之处仍然延续着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重知轻行”存在着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等问题。社会的客观因素与学校教育的主观因素的不利制约了社会体育专业的良性发展使得社会体育专业渐进呈萎缩态势。要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可持续的良性发展就必须改革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与企业建立合作培养机制签订合作培养合同进行“订单式”培养提高就业竞争力。
3.1建立实践实训基地在滑雪企业建立实践实训基地,将学校教学与滑雪企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强调滑雪企业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充分发挥企业专业的物质资源与人力资源,由滑雪企业指派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滑雪指导技能实训,提高滑雪指导技能水平;加强学校教学与滑雪指导实际的结合,以学校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为支撑,培养和锻炼学生解决滑雪指导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校企共同研究开发培养高技能滑雪指导人才的教材;并将实训期间遇到的社会体育指导代表性案例课题带回学校,在校内对学生进行实际的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3.2订单式人才培养“订单式人才培养就是学校以企业用人协议为依据,根据企业用人要求,组织人才培养工作,产销链接,对口培养”。学校与滑雪企业建立实训、考证、签约就业“一条龙”式人才培养模式。签订专业滑雪指导人才“订单”式培养协议,根据企业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按照滑雪企业对专业滑雪指导人才资源需求计划,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按照企业对滑雪指导员岗位技能的要求开发培养体系,为企业提供所需高技能人才,确保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同步。
4.1品德、职业修养培养。基本构成:(1)爱:爱国家,爱社会,爱岗敬业,爱每一位需要我们指导的人。(2)社会责任感: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才能实现其培养价值。(3)美:美好的品德、健康的身心,美好的滑雪技术,形成楷模效应。(4)礼仪:掌握礼貌、礼节等基本礼仪知识,以尊重为基础,和谐沟通。(5)勇敢、坚韧、团结、协作实施方式:学校:课堂教学;专题讲座。企业:培训、指导、实践。4.2专业技术培养基本构成:专业理论: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营养学、体育健身原理与方法、滑雪运动等理论。运动技术:滑雪运动。实施方式:学校:依据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练”相结合,学习滑雪专业理论知识;学习滑雪运动技术。企业:滑雪场地学习、实践滑雪运动技术,提高技术水平。4.3指导能力培养基本构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交际、沟通能力;合作、管理能力;安全保护与救助等专业能力。实施方式:学校:教学中将学习、锻炼并列为“双元化”体系,学习与锻炼技能并重,通过“角色转换、指导、组织、评定、创新、实习、实践”等系列形式,在学习中锻炼,在锻炼中学习、提高。企业:管理者、从业者等讲授、培训;滑雪场实际指导大众滑雪,提高科学指导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葆衡,等.我国大众滑雪指导员的现状与发展[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3]郑益仙,胡俊波.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
热门社会体育指导论文大全(16篇)篇三
摘要】为了全面认识和发展新时期农村体育,本文针对农村体育发展中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探讨。在对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的现状进行描述基础上,阐明体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论述了我国农村体育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未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势下体育的发展对策,以期加快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促进农村体育的发展。
1.发展农村体育的意义。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近56%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广泛开展农村体育活动对于增强广大农民体质、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丰富农村业余文化生活有着重要作用。为此,中央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新农村的建设不仅要解决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变,提升物质文明建设水平,同时也要在农村建立现代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作为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文化的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农村体育文化的建设对新农村建设和体育事业的繁荣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农村体育发展现状及其原因。
中国城市和农村的差别,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都有体现,体育也不例外。究其原因,存在许多制约农村体育发展的因素,即农村体育在资金、基础设施、体育人才、体育信息、组织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导致了农村体育开展不力,农民体质较差,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也影响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2.1农村体育人口偏低,青壮年流动频繁,主体力量削弱。体育人口是一个反映社会体育发展的重要指标。我国农村人口参与体育的比率很低。而且农村人口中体育参与者在不同年龄段的比例均明显低于城镇人口,且随年龄增长,差距不断加大,呈下降趋势。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农村2亿的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大多数是青壮年劳动力,他们的身体素质要高于一般农村劳动力的平均水平,理应是新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但是由于长年漂泊在外,根本没有时间顾及农村体育,这无形中削弱了农村体育的主体力量,从而导致农村的体育人口偏少。
2.2农民体质状况较差。由于农村的经济落后,农民的生活水平较差,医疗保健体系不完善,所以长期以来农民的体质状况不如城镇人口。农民的身体形态、素质、机能等大部分指标低于科技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工人等人群,部分地区的农民仍然是癌症、心血管疾病和各种传染病的高发人群。
2.3农村体育健身指导员匮乏。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体育服务体系的一项系统工程。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是组织、指导农民进行科学体育健身,传授体育健身知识技能的骨干力量,是新农村体育事业发展不可缺少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在农村,体育健身组织机构缺失、社会体育指导员匾乏的现象较为突出。远远满足不了农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
2.4农村体育资金的筹措渠道单一。经费困难是农村体育工作的共性,落后的体育意识阻碍了人们去进行体育锻炼和体育消费。就全国平均水平来看,我国社会体育消费水平还很低。广大农民还不具备从事社会体育的物质条件。体育消费能力的薄弱是体育筹资不足的主要内在因素。
2.5农村体育资源匮乏。体育资源是农村体育发展的物质载体,是农民进行体育锻炼的必要条件。但是由于我们国家长期对农村体育的投入不足,使农村的体育资源严重匮乏。城市体育设施由国家拨款投资,而农村则由县、乡财政负责,这在客观上造成了城乡居民享有体育资源的不均衡。
2.6农村体育法制建设落后、体育普法宣传力度不够。我国现行体育法是在我国的国情和历史基础上发展和建立起来的,尽管我国体育法制建设在近几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随着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体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体育法制建设相对滞后已是不争的事实。
2健全农民体质监测体系。健立健全国民体质检测体系,可以为农民群众参加体育锻炼提供科学依据。各省、区、市体育行政部门要为农民进行免费体质测定。同时应组织义务开展健身指导和健康咨询服务。
3.3加强农民工和流动人员的体育管理。各地政府应根据当地经济条件以及教育、卫生等项事业发展的规模和水平,把农民工体育的发展纳人到农村文化教育事业的总体发展的规划中,制定切合实际情况的农民工体育发展规划。
3.4完善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发展新农村体育事业应以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为突口,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农村现有公共设施。另一方面,多方筹措资金。第一,加大政府体育资金投人向农村地区倾斜的力度。第二,以体育彩票公益金为引导,刺激农民体育消费。第三,积极鼓励社会资金投人新体育文化建设。第四,鼓励农民自筹资金发展新体育文化。
3.5加强农村体育指导员培训。借鉴国外大众体育指导员发展的经验,立足中国国情,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体制。建立和发展农村体育职业教育、成人体育教育体系,是有效地开展农村体育人力资源培训的重要途径。
3.6完善我国新时期农村体育法制建设。努力完善我国新农村体育法律法规体系。1995年我国《体育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体育法制建设进入了新阶段,特别是体育立法,出现了空前的大好形势。
参考文献。
1.王建新.开展农村体育重要性的几点认识.体育文化导刊,2003,8。
2.赵晓红.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体育的发展对策.上海体院学报,2007,9。
3.我国农村体育公平研究.2008。
4.基于国内外比较分析的我国新农村体育发展研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热门社会体育指导论文大全(16篇)篇四
第一条为了促进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发展,规范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社会体育指导员,是指在社会体育活动中不以收取报酬为目的,向公众提供传授健身技能、组织健身活动、宣传科学健身知识等志愿服务,并获得技术等级称号的人员。
第三条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称号由低到高分为: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
第四条鼓励社会体育指导员经常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工作,坚持科学、文明、安全、诚信的原则,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提高被指导者的健身技能和身体素质,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
第五条县级以上体育主管部门对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免费培训和注册管理,组织和推动各种社会力量支持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在体育公共服务中的作用。
第六条对在社会体育指导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和有关组织、单位应当给予表彰、奖励。
第七条国家体育总局主管全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体育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工作。
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应当将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纳入体育工作规划,列入体育工作考核评价体系,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工作提供指导、服务和保障,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管理,依法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进行检查与监督。
各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日常工作,由指导工作所在地的县级体育主管部门实行属地管理。
第八条体育主管部门可委托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和有关社会体育组织(以下简称“委托的组织”),承担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的具体工作。
组织系统性较强且具有较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工作条件和能力的全国性行业、单项体育协会,经向国家体育总局申请并获得批准(以下简称“经批准的协会”),可负责本协会批准范围内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工作。
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应当依据法律法规和协会章程,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为社会体育指导员提供服务,反映社会体育指导员需求,维护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合法权益,承担体育主管部门委托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工作。
社会体育指导员获得技术等级称号后,自愿加入指导工作所在地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
第十条全国和地方各行业体育协会、单项体育协会等体育社会团体和各社会体育指导中心、全民健身指导中心等体育组织,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支持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工作的人员申请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称号,为社会体育指导员接受培训和开展工作提供便利和服务,促进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开展。
第十一条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基层体育组织应当支持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工作,并提供条件和便利。
第十二条热心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工作、符合规定条件的人员,均可依照本办法的规定,申请并获得相应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称号。
第十三条各级体育主管部门按照本办法确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标准(附后),分别批准授予各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称号:
(四)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称号由国家体育总局批准授予。
第十四条申请授予或者晋升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称号的人员,应当向指导工作所在地的县级体育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组织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
(三)所在单位或体育组织的推荐书。
(五)申请授予或晋升有体育专项技能要求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称号的人员,需提交该体育项目的专项技能培训合格证书。
(六)有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交流和展示活动证明的,可一并提交。
第十五条受理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称号申请的县级体育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组织,审查申请人提交的材料齐备后,将二级以上的申请逐级提交相应的体育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组织。
第十六条各级体育主管部门按照批准授予权限,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在收到申请材料一个月内作出是否批准授予的决定并予以公布。对不予批准的.询问和申诉,应当予以答复。
第十七条被批准授予技术等级称号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由批准授予的体育主管部门颁发证书、证章和胸章。
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证书、证章和胸章由国家体育总局统一制作。
第十八条国家体育总局制定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培训大纲,组织编写培训教材,确定培训办法。
地方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可根据实际需要,组织编写补充培训教材,并报上一级体育行政部门备案。
对社会体育指导员有体育专项技能要求的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负责编写该项目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专项技能培训大纲和专项技能培训教材,报国家体育总局备案。
第十九条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在体育教育机构中批准设立各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由培训基地承担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任务,并对培训基地开展培训工作情况进行指导检查监督。
经批准的协会,应当确定本协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或者委托体育主管部门批准的培训基地承担培训任务。
第二十条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组织负责对报名参加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培训的人员进行审查,对符合培训条件的人员进行培训。
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应当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提供相应的培训费用。
第二十一条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组织和经批准的协会,应当每年举办一次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继续培训教育,并根据需要适时举办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交流和展示活动,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
举办继续培训教育、工作交流和展示活动的部门或组织,应当为参加人员颁发证书或提供参加证明。
第二十二条县级体育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组织确定社会体育指导员注册机构,负责办理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登记注册、工作注册和迁移注册。
第二十三条注册机构或注册分支机构、注册人员应当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建立注册档案,保证档案信息准确、完整和安全。
第二十四条各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应当自获得技术等级称号之日起30日内,持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到指导工作所在地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注册机构或注册分支机构、注册人员办理登记注册手续。
第二十五条社会体育指导员在每年12月,持指导工作所在地体育组织或单位开具的社会体育指导业绩证明及其他相关证明,到社会体育指导员注册机构或注册分支机构、注册人员处,进行年度工作注册。
第二十六条社会体育指导员在一个年度内超过半年未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工作的,不予年度工作注册。未进行工作注册的,当年不得申请晋升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称号。
因中断社会体育指导工作半年以上未能进行工作注册的,在恢复指导工作后应当及时进行工作注册,并自恢复指导工作后计算连续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工作的时间。
第二十七条社会体育指导员因指导工作地离开原登记注册的县市区,应当到原登记注册的注册机构或注册分支机构、注册人员处和新到地区的注册机构或注册分支机构、注册人员处分别办理迁出和迁入的迁移注册手续。
第二十八条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和受委托的组织应当保护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九条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在全民健身活动站点、各类体育健身俱乐部等基层群众文化体育组织以及全民健身设施的建设中,应当明确配备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和等级要求,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依托各类组织和设施开展志愿服务。
第三十条有条件的地方体育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设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公益岗位,或有组织地将社会体育指导员委派到社区、组织、单位开展志愿服务。
第三十一条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应当在本级事业经费预算中列支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经费,在用于全民健身的体育彩票公益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经费,并随着体育工作经费的增长逐步加大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经费的投入。
国家体育总局和省级体育主管部门应当为经费困难地区体育主管部门和有关组织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提供补助经费,并对西部、边疆和贫困地区予以倾斜。
第三十二条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经费应当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克扣、挪用和挤占。
第三十三条行业体育协会、单项体育协会、基层文化体育组织应当保证必要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经费。
第三十四条地方体育主管部门和受委托的组织应当为所管理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办理责任保险或其他保险。
鼓励其他组织、单位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办理责任保险或其他保险。
第三十五条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和受委托的组织应当推进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信息化发展,提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管理与服务的水平。
第三十六条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和有关组织应当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宣传,扩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社会影响,树立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良好形象。
第三十七条有条件的体育院校和其他学校应当在体育专业学生中开设社会体育指导的有关课程,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体育指导实践,对确已符合条件的学生按照规定的程序批准授予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称号,鼓励学生在学期间和毕业之后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工作。
第三十八条开展全国和地方的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评选表彰活动,并对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组织、单位予以表彰、奖励。
鼓励各类体育社会团体和有关组织、单位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表彰激励机制。
第三十九条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荣誉奖章制度。对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称号后连续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工作二十年、十五年和十年,为全民健身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分别授予社会体育指导员金质奖章、银质奖章和铜质奖章。
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荣誉奖章,由社会体育指导员本人申请,经省级体育主管部门或者经批准的行业体育协会、单项体育协会推荐,报国家体育总局批准授予。
第四十条体育主管部门和有关组织、单位违反本办法,未履行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管理职责的,由其上级部门或有关主管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一条体育主管部门和有关体育组织的工作人员在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工作中,侵犯社会体育指导员合法权益,给工作造成不良后果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对社会体育指导员造成人身、财产伤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四十二条违反国家财政、财务制度,截留、克扣、挪用和挤占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经费的,由上级机关责令限期归还被截留、克扣、挪用和挤占的资金,并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三条社会体育指导人员提供虚假材料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称号的,由批准授予的体育主管部门或者批准的协会,撤销其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称号。
第四十四条社会体育指导员在指导活动中有宣扬封建迷信和其他不文明、不健康的内容,给全民健身活动造成不良影响的,由指导工作所在地的县级体育主管部门或其他有关组织予以批评教育,责令改正;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由有关部门依法给予治安处罚直至追究刑事责任,并由指导工作所在地县级体育主管部门提出,经原授予机构批准,撤销其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称号。
第四十五条本办法自20xx年xx月xx日起施行。原国家体委1993年12月4日发布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同时废止。
附件:
(一)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具有志愿服务精神和良好道德素养,遵纪守法;。
(三)热心全民健身事业,正在从事或准备从事经常性的社会体育指导工作;。
(四)接受有关的组织管理,承担指派的工作任务;。
1.具有不少于三个月或30次连续从事或者协同从事社会体育指导的工作经历;。
3.了解社会体育工作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社会体育的组织管理方法,能够组织开展基层组织或者单位的体育健身活动。
1.获得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称号后连续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二年以上;。
4.在基层社区、单位的社会体育指导活动中产生良好的效果和影响;。
1.获得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称号后连续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三年以上;。
1.获得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称号后连续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四年以上;。
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对本项目各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有体育专项技能要求的,申请该体育项目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称号的人员,应当同时符合相应的体育专项技能标准。
(一)对各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应当具备的条件,可以根据申请者的具体情况,分别在技能传授指导或者组织管理方面有所侧重。
(二)近5年取得高等体育专业学历的人员或在职体育教师、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教练员、优秀运动员并实际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工作,在申请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称号时,可放宽培训考核与连续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年限的要求,直接批准授予二级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称号。
(三)在社会体育指导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在申请晋升上一等级称号时,可适当放宽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年限要求;贡献特别突出的可破格或越级晋升。
热门社会体育指导论文大全(16篇)篇五
第十九条县级体育主管部门或委托的组织是社会体育指导员注册机构,免费办理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登记注册、工作注册和迁移注册。
第二十条注册机构应当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建立档案,保证档案信息准确、完整和安全。
第二十一条社会体育指导员应当自被批准授予或晋升技术等级称号之日起30日内,持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证书,到开展志愿服务所在地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注册机构办理登记注册。
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志愿服务所在的基层文化体育组织、群众性体育组织或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有关组织开具其志愿服务情况证明。
社会体育指导员在一个年度内超过半年未开展志愿服务或志愿服务少于30次,不予年度工作注册。未进行工作注册的,不得申请晋升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
第二十三条社会体育指导员离开原注册地开展志愿服务,应当办理迁出和迁入的迁移注册。
热门社会体育指导论文大全(16篇)篇六
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中存在的基本问题,进而探究了辅导员在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中的作用,指出了辅导员应当针对不同年级的不同学生,开展全程化、个性化、数字化的就业指导工作。
辅导员 全程化 就业指导
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770万,比2015年增加21万多人,再次创下毕业生人数的新高,社会就业竞争更激烈,同时也为大学生增加就业心理压力。辅导员应做好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为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发挥重要作用。
就业指导全程化是指从大学一年级开始,依据双向选择,人职匹配的职业指导理论和大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以职业生涯设计、学业指导、择业指导、创业指导为主要指导体系,结合学生的共性和个性,分年级、分阶段进行指导,并使之贯穿大学生活的全过程。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认识社会需求和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掌握职业基本技能,完成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
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处于增长放缓的经济新常态。作为就业重点群体的大学生面临新的挑战,同时也给辅导员开展全程化就业指导工作提出更多的要求。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实施阶段缺乏连贯性
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是贯穿于大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很多学校对新生的入学教育和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比较重视,往往存在重两头轻中间的趋势。某些学校在大一时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希望大学生在课程中进行人职匹配,确定职业锚。实际上,大一学生刚开始专业学习,缺乏足够的社会实践,同时,某些学生可能是被调剂入校的,缺乏专业认同。他们的职业兴趣正在探索中,能力和价值观在变化中,自我探索得出的信息非常有限。对于大四同学的就业指导,更多局限于就业信息的发布、简历的修改、就业礼仪、各类面试技巧等方面的指导。对于其他年级的就业指导则缺乏相应的引导和监督。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很多大二大三阶段的学生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实践经历有限、传统就业观念的制约,对不同途径的就业类型和具体职位要求并不明确,只有简单刻板印象。因此,这些学生不注意学业规划和能力规划,不积极参与各种锻炼,对职业素养和技能缺乏重视,对自我的就业能力要求不高,错过就业技能提高的关键时期。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实施对象没有突出个体性
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应突出个性化。因为大学生在择业和就业的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个体倾向。当前,多数高校实施就业指导都以院系、年级、专业、班级等集体为单位进行就业指导,缺乏对个体有针对性的指导。就业指导课程限于班级人数和课程课时,往往组织大班授课。学校或者学院组织宣讲就业政策、传授就业技巧的讲座,一般针对特定年级或者特定专业。但是每位学生在职业的选择以及需要解决的就业问题是不一样的,需要个性化的指导。针对大学生开展的职业规划大赛、简历大赛、职业访谈等就业类的比赛,能够使部分积极参与的学生从中受益,但对不少缺乏独立意识参与性,不足学生的就业指导效果不明显,尤其对存在学习困难、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作用更是微乎其微。大学生中,某些学生因学业困难、家庭经济困难、网络成瘾、身体残疾、因违纪受到处分及心理异常等状况,在就业时自信心不足,社会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弱,需要个性化的就业指导使其适应激烈的就业环境。
(三)大学生就业指导实施方式缺乏系统性
(1)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是全员育人的就业指导。在办学方法上,涉及专业设置与学科建设;在教育方法上,既需要专门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又需要把教育内容融入专业课的教学之中,更需要对大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就业咨询和指导;在师资队伍方面,既要求专业教师参与就业教育,又要求从事就业服务工作的人员参与教学活动,使就业教育具有全员化的性质;在理念教育方面,应主动与思想政治工作、学生工作联系在一起,在日常理想信念教育中贯穿就业指导教育。
(2)目前,很多高校已经意识到思政部、招生就业处、教务处、心理咨询中心、学工处等各个部门在就业课程的开展、就业信息的搜集、发布、专场招聘会的组织、就业心理调适等方面的重要性。但从整体效果看,某些高校各部门的工作缺乏系统性,缺少对同一个学生大学四年各个方面信息的整合并发挥全员育人的功效。某些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和就业积极性受家庭影响较大。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需要了解不同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生活、心理情况,进而开展实践活动、学业情况督促、专业技能提高、心理状态调整等方面的工作,帮助学生提高能力、正确定位、认知社会。
辅导员工作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就业思想,与学校各个部门有紧密的工作联系,在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一)根据不同阶段实施全程化就业指导
辅导员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针对大一学生,大二、大三学生及大四学生。在大一阶段,辅导员应从专业教育中合理切入就业指导,启发学生认识到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今后就业的重要性。在大二和大三阶段,辅导员的就业指导侧重能力培养和职业定向指导。通过开展第二课堂,让学生苦练基本功,多掌握复合型技能,提高求职能力;鼓励学生在寒暑假期间进行专业社会实践,通过在不同类型的平台实习,让学生了解职业、行业的动态,促使学生认清自己、明确定位;根据学生的就业期望、就业问题,结合职业规划课程和已经毕业学生的亲身经历,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就业途径真实的就业情况,让大学生树立多渠道就业、理性就业、竞争就业的观念,并做出行之有效的计划和安排。学生进入大四后,辅导员在掌握学生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及时对大学生的优势及劣势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制订合理、科学的求职计划;通过讲座、小组活动等方式开展简历、面试、模拟招聘等专题化的就业技巧指导,为每位同学指导简历设计、指导面试要点、调研目标企业等,帮助学生做好应聘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同时建立移动新媒体和社交平台为途径的就业平台,不定期发布就业信息进行就业指导,满足大学生碎片化和动态化的信息接收习惯。学生就业后,辅导员要做好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反馈工作,及时了解他们的就业去向、工作情况,听取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意见,建立并维护支持学生探索、校友成长的就业资源共享平台,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就业工作。
热门社会体育指导论文大全(16篇)篇七
1.体育课淡化学生基本身体素质练习方法的学习。
近年来,陕西省高校体育教学过分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扩大学生自由度的情况明显,课程设置过于自由化,脱离了体育课的系统性,严重忽视学生身体素质练习方法的学习,体育课只传授学生喜爱的专项技术,学生运动量小,强度不够,学生的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普遍较差。
2.高校课外体育活动与体育表演、竞赛活动开展中,学生的参与率不高。
高校课外体育活动与竞赛活动参与的对象主要是少数体育爱好者和体育强势群体。普通大学生不同于体育专业学生,他们的受教育目标不是为了竞技比赛、创造优异成绩,而是以身心健康、培养终身锻炼技能与习惯,为适应国家、社会需要做贡献为宗旨。因此群体活动的开展要明确活动目的,针对受教育对象设计、选择活动内容,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参与率,同时要尽可能满足体育弱势群体的参与需要。
3.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剖析。
目前,陕西省部分高校已经开始实施大学生体质测试网络化,但还有部分学校仍然运用传统的测试统计方法,无专项经费,测试结果的好坏对学生没有任何影响,没有建立学生测试档案,学生体质测试结果对学生的反馈缺失,学生对后期锻炼感到盲目,得不到对症指导,体质测试项目锻炼与体育课教学脱节。尽管也有体质测试小组,但对体质健康测试重视不够,监管力度不严,仅满足于能按时上报数据,由此造成测试结果不能准确反映出学生真实情况,体质测试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1.倡导生命质量,更深层次定位高校体育课程理念。
高校体育课程应以促进人的身体健康和完善人的发展为目标。体育的属性决定了体育课程能满足人锻炼身体、掌握生存技能的需要,这是人生命存在的基础,是人生命活动的第一需要,是高校体育课程的基本目标,也是实现最终目标的前提。但这仅仅体现的是生存质量,而注重生命质量更深刻的含义在于对人的健全人格的培养,因此体育课程要从关注人的生存质量转化为注重生命质量。
2.民族体育文化与本土文化相结合,建构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民族体育固有的文化性体现出民族的传承,凸显地域体育文化的独特性,帮助学生得到文化的熏陶。在文化视角下,体育与文化并存是高校体育发展的方向,是引导大学生建构正确体育价值观的有效途径。面对西方体育文化价值观与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价值观的相互冲撞,我们更应最大限度地挖掘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将传统体育文化渗透到大学生体育价值观的'主流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体育兴趣与国家、社会需要间的关系,树立正确体育价值观。让学生从内心重视体育锻炼,通过上体育课领悟体育文化魅力。
3.体育教学始终贯彻人文教育思想,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人文教育是高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突出表现在人的精神层面,能够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是对大学生人格的升华。人文教育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实施:一是显性教育,针对学生。在体育学习态度、学习注意力、身体素质练习、小组学习等方面都应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二是隐性教育,针对教师。教师准时上下课、仪容仪表、语言动作、亲和力等方面同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这种教育无形中是对学生良好品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能提高教师在学生中的形象、地位,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热情。
4.体育课教学要紧密围绕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内容。
正确处理学生兴趣需要与发展身体素质间的关系,发挥体育游戏的作用。学生的锻炼兴趣、习惯固然很重要,但过于放任,盲目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必然偏离体育锻炼本质。体育课程设置要以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为中心,在保证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学习兴趣与需求。体育游戏在教学中能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兴奋度。但为了避免身体素质练习枯燥,产生疲劳,体育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针对不同对象,选择、创新适合学生的体育游戏,保证体育游戏的趣味性和运动量。
5.科学整合项目内容,保证体育课程设置的基础性、渐进性、连续性。
大学一年级要加强体育基础理论的学习,注重对体质测试项目的技术学习和练习,掌握多种方法,适当安排学生感兴趣的专项内容。大学二年级设置丰富多彩的体育项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同时围绕体质健康测试内容,增加发展速度、力量等内容,拓展体育理论知识,两学年每个学生必须掌握两项锻炼项目。对于大学三、四年级学生,实施运动项目小型化分层,以满足学生多元化、多层次的体育需求。学生可以继续学习提高之前的项目,也可以重新选择新的项目,同时增加发展速度、力量等内容。增加体育理论课学时,丰富理论课程内容。
6.发挥多方作用,积极开展学生参与度高的课外体育活动、体育表演与竞赛活动。
学校体育部门、团委要加强对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体育表演与竞赛活动的组织、管理及指导工作,大力发展学生体育社团,充分发挥学生体育社团和体育协会作用。从全体学生参与的角度深入研究,创新多形式、多内容的项目,并能保证合理、有效实施。
7.各级相关部门加强管理,完善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体系。
各高校要将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与学生评优、毕业考核或升学挂钩。拨出专项经费,调动教师积极性,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体质测试工作,保证教学课时、任务不受影响。学校要成立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督导组,负责监管,体育教学部要成立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小组,做好安排、监督、管理、总结、上传等工作,并加强对体育教师的体质健康咨询与科学指导能力的培养。构建系统、科学的体质健康测试网络体系,建立、完善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个人网络档案,及时反馈学生测试结果、评价与建议,明确后期教学目标任务。
8.端正测试态度,确保测试的准确性、有效性。
加强体育教师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重要性的认识,保证测试成绩的准确性。同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重要性的宣传力度,端正学生态度,避免出现教师测试敷衍了事,学生测试时不努力,只为应付测试任务的现象,以确保数据结果的有效性,为掌握真实情况以及后期教学计划的修订、学生自觉锻炼计划的指导和实施提供有效依据。
热门社会体育指导论文大全(16篇)篇八
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包括初级培训和升级培训。初级培训是指导员的岗前培训。本调查所指的培训主要是指升级培训。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日渐加快。人民大众对指导员的指导工作更是追求高质量、高水平。因此,社会体育指导员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及时地参加培训工作就很重要。我国城市社区社会体育指导员对培训所持态度由调查可知,在调查的60人中,有52人认为有必要,占86.7%,6人认为没有必要占总数的10.0%,选择其他的2人,占3.3%。数据表明,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对培训持非常支持的态度,有必要进行培训,取得高级技术等级,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和提高专业知识技能,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对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调查中,有76.0%的调查对象选择了参加培训是体育主管部门支付培训费用,说明我国体育主管部门贯彻执行了义务培训的要求,承担起了对社会体育指导员义务培训的职责。
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大纲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内容作了具体的要求。三级、二级、一级、国家级各个内容的比例及学时有所不同。内容都包括工作规范、基本知识、健身指导、组织管理自设教材内容。其中工作规范、基本知识、组织管理均为理论培训的内容。健身指导中含有一定学时的技能培训内容。从各个内容的比例来看,各个技术等级的.培训内容理论学时所占的比例较大,技能培训学时所占的比例较小。以大纲的要求及目前辽西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内容的现状,对60名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对培训内容的看法中,有34.6%的调查对象认为大纲规定的各部分培训内容比例合理,增加理论学时数的0人,有65.4%的调查对象认为应该增加技能学习的学时数。可见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对技能培训要求比较强烈。分析原因,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中,二级和三级的比例较大,青年人居多,都想在技能上有所提高,以满足晋级和高质量指导需求人群的需要。
为了解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对培训方式的看法,对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认为合适的20人,比较合适的29人,一般7人,三者共占93.3%。表明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对培训方式持肯定的态度,仅有4人持否定的态度,认为不合适,主要是因为集中培训的时间与自己工作的时间互相冲突,单位又无相关的支持政策,单位领导不给假,参加集中培训受到限制。
为了解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考核内容情况,以“你参加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考核的内容情况”为题,对60名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有61.7%的调查者回答的是考核的理论知识,选择考核理论和技能的只有38.3%。表明对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考核内容单一,多为理论考核。应考虑体育项目学习示范性的特点,将技能的学习情况作为培训评价的内容之一。引导社会体育指导员把提高自身的运动技能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通过调查表明,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考核均为理论考核,考核中无技能考核。游泳是在水中进行的项目,其运动环境比较特殊,决定了游泳学习中技能示范的重要性,只有游泳的动作方法理论而无动作示范,很难学会。在培训的过程中,集中面授的理论知识太多,学时较短,学员未能充分地领会,为了应付考试只能被迫学习,学习成效不高。
六、结论。
1.我国城市社区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对培训的态度较为积极,但受培训经费的限制,培训效果较差。
2.从各个内容的比例来看,各个技术等级的培训内容理论学时所占的比例较大,技能培训学时所占的比例较小。
3.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对技能培训要求比较强烈。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中,二级和三级的比例较大,青年人居多,都想在技能上有所提高,以满足晋级和高质量指导需求人群的需要。
4.培训考核内容单一,培训效果较差。
参考文献:
[1]曾超凡.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现状及其市场需求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热门社会体育指导论文大全(16篇)篇九
摘要:近几年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人们的社会环境建设水平更加高质量,人们的社会生活设施更加完善。物质生活的不断提升,使人们的接触到更多的食物,很多人由于饮食的不健康和缺乏合理的锻炼导致身体出现亚健康的现象,甚至是出现一些“富贵病”,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随着亚健康现象的增多,人们越来越重视科学合理的运动,体育运动的方式受到到更多人们的欢迎,出现了很多社会性质的体育组织。人们可以在这些社会性质的体育组织中实现运动的同时结交到更多有着共同兴趣的朋友,但是很多体育组织由于没有被政府承认,很多活动的开展受到限制,影响着整体市民体育活动的开展。
关键词:体育视角;全民体育;社会体育组织。
人们越来越不满足原有的生活模式,更加重视体育锻炼,更加重视自身健康情况,人们在不断地调节和优化自身的运动行为。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升,人们的基本需求得到更高质量的实现,人们健康情况出现了而一些问题,为了解决自身的健康问题,人们越来越重视体育锻炼对身体质量的优化作用,人们积极投身到各项体育锻炼中。随着人们运动兴趣的提升,很多社会性质的体育组织应运而生,引领着全民运动的风潮,在人们体育锻炼的发展中占据中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没有政府部门的指导和引领,这些社会性质的体育组织面临着众多的发展困境。
1、体育锻炼的思想优化着我国人民的运动行为。
1.1全民锻炼。
可以说,锻炼是全民性质的,无论年龄之分,性别之分还是民族之分。在我国,体育锻炼是我国人们的主要活动之一,在工作之余,人们会积极利用时间强化自身的体育锻炼,努力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锻炼的人员不分年龄,很多老年人重视体育锻炼,很多幼儿也积极的锻炼自己,努力提升自身的健康程度。
1.2锻炼形式多样化。
我国人们的体育锻炼形式比较丰富,没有出现单一化的锻炼形式。就目前看,比较受我国人们欢迎的体育锻炼形式有:慢跑,快走,球类运动,自行车骑行等活动。人们会根据自身的情况和运动爱好锻炼形式的选择,锻炼形式丰富多样,通过各种形式的锻炼,提升着我国人们的身体健康情况。1。3社会性质的组织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全民运动的形式没有政府的引领,很多人都是自发的进行体育锻炼,很多社会性质的组织出现在人们的锻炼活动中。这些社会性质的体育组织都是很据人们的主要运动形式产生的,深入人们的喜爱。参加社会团体进行体育锻炼可以减少锻炼的孤寂感,可以帮助人们在运动的过程中结交志趣相同的朋友,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
2、我国社会性质体育团体发展取得的成效。
2.1壮大了体育运动的规模。
我国众多社会性质的体育团体的成立,吸引了更多的人们加入到体育锻炼这一行列中,参与锻炼的人数越来越多,壮大了体育运动的规模。众多社会性质的体育团体减少了人们运动的孤寂感,更多的人加入到锻炼的群体中,在锻炼的同时可以结交到兴趣相同的朋友。随着社会团体数量的不断增加,团体规模的日益壮大,我国人民的体育锻炼规模实现了更大的壮大。
2.2成功举办一些赛事提升人们的运动热情。
社会性质的体育组织不仅使运动的人数实现了增加,同时成功举办了一些体育赛事,提升了人们的体育热情。例如广州信鸽协会举办的四个级别的全民健康信鸽系列比赛[1]。这些社会团体通过赛事的举办,向人们积极推广体育锻炼的理念,提升人们健康生活的意识。人们通过参加这些体育活动,可以强化他们的身体素质,提升身体的健康程度。
2.3激发了社会的活力。
以前人们一直把自己局限在家庭和小范围的朋友圈中,没有深入到社会的活动中。随着全面健身的开展,社会性质体育团体的出现,打破了人们原有的生活模式和理念,人们从家中走出,投身到体育锻炼中。数量众多体育团体给人们提供了众多的体育锻炼的选择机会,吸引着人们的运动兴趣,使人们积极参与到社会的活动中。每天都可以看到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员或是群体,他们的锻炼行为给人们带来了生机感,激发了社会的活力。
3、我国社会性质体育团体发展的阻碍。
3.1缺少专业的指导。
这些社会性质的体育组织的成立不是为了实现经济利益,而是一种兴趣使然,没有成立专门的指导机构和专业人员的指导。我国的社会性质的体育团体正处于初级的发展阶段,没有成熟的经验进行活动的指导,很多人员参与到团体中是为了减少运动的孤寂感,没有期望得到专业的指导,这样就导致没有形成强烈的专业指导意识。整体看,我国各类社会体育团体缺少专业的人员指导,没有形成专业的管理形式,对参与人员未能进行专业的指导,帮助他们实现更好的体育锻炼[2]。
3.2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
虽然我国的社会性质的体育组织数量众多,但是他们大都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没有在政府相关部门登记,没有合法的地位。我国相关的法律政策对这些没有合法地位的社会团体的规定是进行处罚或是取缔,但是目前很多体育组织担负着一定的民间体育活动或是比赛的组织和开展,这样的政策阻碍着社会性质体育团体的发展和进一步的壮大[3]。这样的法律形式也阻碍着全民运动的顺利开展和更高质量的推进。
3.3没有形成一定制度的政府资助。
在我国,社会性质的体育组织没有被政府部门承认,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政府没有明确鼓励社会性质的团体举办各类体育活动,也没有形成一定制度的政府资助,很多体育赛事的举办都是靠民间力量进行的。我国没有形成购买服务等形式对社会团体进行体育经费的援助,很多口头提到的鼓励政策也没有在实际中落实,社会团体只能靠自身的努力实现活动以及赛事的举办。
4、优化我国社会性质体育团体的有效策略。
4.1强化政府的政策支持。
由于我国目前没有制定科学的政策进行民间体育指导和帮助,我国的社会性质体育团体没有形成科学的发展道路,在实际的发展中受到相关法规的制约。为了帮助我国社会性质的体育团体实现更好的发展,更高质量的举办体育赛事,我国政府应该加大相关政策的制定,帮助体育团体实现更好的开展。我国的.体育部门应该将社会性质的团体当成合作的伙伴,而不是进行强制的管理,尽快建立政府购买服务的制度[4]。
4.2利用新技术强化团体的生命力。
现今生活是一个科技水平较高的时代,各种先进的技术产品应用到人们的生活中。虽然我国的社会性质的体育团体没有专业的技术指导,但是由于体育锻炼的人数的逐年增多,这些团体依旧呈现着强大的生命力。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为民间体育爱好者成立体育社团提供了便利,人们使用软件进行沟通和交流,进行活动的安排[5]。通过这些新技术的使用,强化了锻炼群体的联系和沟通,提升了整体的生命力,使体育锻炼实现更好的开展,更好的提升人们的身体素质。
4.3明确法律地位。
很多社会性质的体育团体在实际的工作开展中,因为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受到众多的政策限制,阻碍着社会团体的进一步发展。据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调查,我国95%以上的体育社会组织还没有“正式身份”,按照民政部《取缔非法民间组织暂行办法》的规定,还有可能面临处罚甚至取缔[6]。为了解决此问题,我国政府应该改变现有的政策,出台有利于社会体育团体发展的政策和法规,明确这些群体的法律地位。
4.4强化锻炼活动的主体性。
社会性质的体育团体在目前我国的体育锻炼组织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很大程度上速进群众积极进行体育锻炼,提升人们的身体素质。公共体育服务的主体,正逐步突破政府垄断的“单中心”结构,走向“多元化”[7]。为了更好的提升群众的锻炼意识,强化社会团体在体育锻炼中的积极引导作用,我国政府应该积极改善现有对社会性质体育团体的态度,重视这些社会团体对提升人们体育锻炼的引导作用,提升这些团体在体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4.5体育团体应该强化自身的管理能力。
从我国社会性质的体育团体整体的管理情况看,我国民间的体育团体对自身会员或是队员的管理程度不够科学,整体的管理体系不够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民间体育的顺利、安全的开展。为了提升整体的社会团体的体育锻炼能力和对人员的管理能力,这些团体应该强化自身的管理能力,提升自身的管理效能[8]。只有完善的管理机制和有效的管理手段才会使民间的体育锻炼的科学性更高,管理的能力更强,使群众能够在最好的程度上进行体育锻炼,最终提升我国的整体体育素养。
5、结论。
我国人们对体育锻炼可以提升自身的健康程度有着正确的认知,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体育的锻炼热潮中。随着人们体育锻炼热情的高涨,很多社会性质的体育团体出现在人们的眼前,促进着人们实现更多的体育锻炼。但是由于这些团体没有被政府部门承认,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不能开展更深层次的体育活动。同时由于这些团体没有专业人员的指导,很多体院活动的开展有着一定的不科学性。为了提升这些社会团体的体育锻炼引导能力,政府应该强化相关政策的支持,明确这些民间体育团体的法律地位。同时,这些团体应该强化自身的管理能力和专业的体育锻炼能力,利用先进的手段进行体育锻炼和人员之间的交流,使自身的体育引导能力更强,我国群众的体育锻炼活动实现更优质的开展。
作者:李甜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程晖,雍世仁,王麒麟。城市社会体育组织发展的困境及解决路径―――以甘肃省天水市为例[j]。社科纵横,2016(04):53―56。
〔2〕刘凯。城市社区草根体育组织依托高校发展模式的构建[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4(04):117―120。
〔3〕邵丽华。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城市体育发展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4(06):149。
〔4〕丁洁。探究城市社会体育组织参与体育公共服务的困境与对策[j]。才智,2016(25):258。
〔5〕蒋善华。城市社会体育组织公共服务职能与专业化建设[j]。当代体育科技,2015(18):151―152。
〔6〕刘淑彬。基于全民体育视角分析休闲体育与大众体育教育的改革思路分析[j/ol]。体育科技,2016(02)。
〔7〕秦小平,chen云龙,王健,等。我国社会体育组织发展路径―――基于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的视角[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05):1―4。
〔8〕张伟,李建国。创新社会治理视域下社会体育组织研究述评与前瞻[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01):4―7。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社会体育指导论文大全(16篇)篇十
12月31日,20xx年哈尔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二级培训班在新媒体网络平台开班。本次培训以健身气功八段锦为内容,由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级太极拳教练员姜忠范担任主讲。来自全市各区、县的346名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接受了培训。
课堂上,姜忠范为广大学员做了标准的动作示范,受到了学员们的一致好评,点赞量突破1.3万。课后,学员们纷纷表示,姜老师细致、耐心的讲解让他们受益匪浅。
本次培训由哈尔滨市体育局主办,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承办,培训的开展为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壮大哈尔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才队伍,提升全市科学健身指导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热门社会体育指导论文大全(16篇)篇十一
20xx年6月5日,河北东方学院作为培训基地举办了《20xx年廊坊市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线上培训》工作。人文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韦启旺、体育教研室全体职工、辅导员王尚杰、朱广平及20xx、20xx级休闲体育共计138名学生参加培训。
本次培训我们有幸请到廊坊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党委书记,河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副主席,廊坊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会长张英建老师对学生们进行培训。张老师从社会体育概述、社会体育指导员概述、科学健身每一天、运动技能传授的基本环节与教法组织四方面进行了讲解。
疫情虽然隔绝了我们的空间距离,但没有隔绝我们的学生学习动力,社会体育指导员作为全民健身的宣传者,科学健身的指导者,群众活动的组织者,健康生活方式的引领者大家有着艰巨的'使命。通过本次线上培训,增强了学生的认知感、责任感与使命感,激励大家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体育服务者。
热门社会体育指导论文大全(16篇)篇十二
20xx年6月5日,河北东方学院作为培训基地举办了《20xx年廊坊市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线上培训》工作。人文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韦启旺、体育教研室全体职工、辅导员王尚杰、朱广平及20xx、20xx级休闲体育共计138名学生参加培训。
本次培训我们有幸请到廊坊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党委书记,河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副主席,廊坊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会长张英建老师对学生们进行培训。张老师从社会体育概述、社会体育指导员概述、科学健身每一天、运动技能传授的基本环节与教法组织四方面进行了讲解。
疫情虽然隔绝了我们的空间距离,但没有隔绝我们的`学生学习动力,社会体育指导员作为全民健身的宣传者,科学健身的指导者,群众活动的组织者,健康生活方式的引领者大家有着艰巨的使命。通过本次线上培训,增强了学生的认知感、责任感与使命感,激励大家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体育服务者。
热门社会体育指导论文大全(16篇)篇十三
由嘉兴市体育局主办、嘉兴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嘉兴市女子体育协会承办、经开区塘汇实验学校协办的20xx年嘉兴市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跳绳)培训班于近日举办。嘉兴市体育局二级调研员黄伟明、嘉兴市体育局群体处处长项志萍出席本次开班仪式,嘉兴市女子体育协会秘书长王虹霞主持开班仪式。
嘉兴市体育局二级调研员、嘉兴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主席黄伟明进行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鼓励学员们认真学习,提高技能指导能力,积极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职责,为提高嘉兴市社会体育水平,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丰富人民群众体育文化生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嘉兴市群体处项志萍处长为学员们作了《践行“健康中国”理念当好社会体育指导员》专题讲座,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传达“如何当好一名社会体育指导员”。
本期培训班的培训对象是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取得高等体育专业学历人员、在职体育教师、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教练员和优秀运动员及社会人员跳绳爱好者。来自嘉兴市各县市区的50余名人员参加了此次培训。
本期培训班为期两天,特邀国家级花样跳绳教练李华、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中心认证跳绳专业教练员、裁判员李辉进行理论和技能培训指导,对花样跳绳的起源、竞赛规则、花样编排进行解读,并组织全休学员进行花样跳绳的`实践学习和考试。
全体学员在李华和李辉两位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兴致高昂地学习了单摇跳、双摇跳、交互绳、“8”字跳等计数跳后又实践了个人花样跳绳。操场上绳影飞舞,欢声四起,大家相互学习、探讨、练习,进步很快,得到了两位指导老师的称赞。
热门社会体育指导论文大全(16篇)篇十四
近日,白银市20xx年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在靖远县体育中心圆满结业。此次培训为期两天,由白银市体育局主办,靖远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承办,靖远县体育中心协办,来自各乡镇的50余名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参加培训。本次培训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政策措施,以理论学习与技术实践相结合为原则,由白银市体育局聘请专业的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和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担任教练,以广场舞和太极拳为教学内容,通过理论综合讲解、动作分解指导,对参训学员开展了全方位培训,为全面深入开展科学健身指导奠定了基础。
培训中,老师孜孜授业、亲自示范,参训学员认真听讲、反复练习,老师与学员之间进行了充分交流。培训结束后,经考试合格,为学员颁发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证。学员们纷纷表示,将以本次培训为契机,继续秉承“奉献、服务、健康、快乐”的宗旨,无私奉献、热心服务,真正成为全民健身的宣传者、科学健身的指导者、群众健身活动的`组织者、体育场地设施的维护者、健康生活方式的引领者。
热门社会体育指导论文大全(16篇)篇十五
近日,白银市20xx年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在靖远县体育中心圆满结业。此次培训为期两天,由白银市体育局主办,靖远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承办,靖远县体育中心协办,来自各乡镇的50余名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参加培训。本次培训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政策措施,以理论学习与技术实践相结合为原则,由白银市体育局聘请专业的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和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担任教练,以广场舞和太极拳为教学内容,通过理论综合讲解、动作分解指导,对参训学员开展了全方位培训,为全面深入开展科学健身指导奠定了基础。
培训中,老师孜孜授业、亲自示范,参训学员认真听讲、反复练习,老师与学员之间进行了充分交流。培训结束后,经考试合格,为学员颁发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证。学员们纷纷表示,将以本次培训为契机,继续秉承“奉献、服务、健康、快乐”的`宗旨,无私奉献、热心服务,真正成为全民健身的宣传者、科学健身的指导者、群众健身活动的组织者、体育场地设施的维护者、健康生活方式的引领者。
热门社会体育指导论文大全(16篇)篇十六
7月8日上午9时,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扬州市二级社会指导员线上培训正式开班。本次培训首次采用了按类分班、线上培训的方式进行,1000名活跃在基层一线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参加培训。
作为全民健身的宣传者、科学健身的指导者、群众健身活动的组织者、体育场地设施的维护者、健康生活方式的引领者,社会体育指导员承担着为群众体育运动传授技能、指导锻炼和组织管理的重任,是全民健身的骨干力量。截至目前,扬州共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万余人,每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45人,每年参与各级各类活动近千场次,服务晨晚练健身点近4000个,是扬州市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主力军。近年来,扬州每年都举行社会体育指导员公益培训,不断发展体育指导员队伍,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为更好地团结服务广大社会体育指导员,为广大群众提供更高水平的科学健身指导,去年10月,扬州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成立。协会成立后,提升指导员培训的质量,成为协会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疫情防控的要求和培训的实际需求,经多方征求意见,最终形成了大规模、有组织、高质量的线上培训模式。
本次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分理论必修课和实践必修课两大类,共18门课程。其中,理论必修课除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法律法规外,还开设了运动心理学、运动营养与运动减肥等健康生活方式相关课程。实践必修课共有健身广场舞、健身气功、太极拳等10门课程。为提升本次培训的`课程质量,在理论必修课方面,特别是健康生活方式指导方面的课程,主办方联合市疾控中心邀请相关专家进行授课、录课;在实践必修课方面,联合扬州大学体育学院的专业师资力量,就各具体项目分别进行课程录制。相对以往培训,本次培训项目更全、师资力量也更强,专程录制了40余课时的视频资料,既保证了课程质量和专业水准,也抓住了实践中的痛点和难点,针对性强。
除了面向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理论和技能的提升外,本次培训项目同时融合了面向健身群众的需求,也是群众科学健身的一次大型公益课程。在实践课程中,健身广场舞选用了广受群众欢迎的曲目《健康赢未来》《时代感》,健身气功选用了“五禽戏”“导引养生功十二法”等具体项目,健身走跑和健身路径使用课程也是选用了马拉松方向和大众健身方向,这些课程,不仅面向社会体育指导员,更是为广大健身群众提供专业指导。此外,在理论课程方面,《体育健身的科学基础》《运动技能形成的心理学基础》《运动营养与运动减肥》以及健康生活方式指导等相关课程,都是面向群众的科学健身、运动营养等方面的常识课程。
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称号分为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本次由市级体育部门实施的培训,是面向符合晋升二级条件的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凡取得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证书2年以上,并在基层一线从事全民健身指导工作的人员,参加本次培训,经考核合格后可获得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合格证书和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证书。本次培训虽是线上组织形式,但规范要求更严,1000名培训学员按100人一个班,组织了10个专类培训群。每个班配备班主任,老师们通过腾讯会议等方式进行线上实时授课,班主任负责每班的出勤考勤等记录。本次集中线上培训将持续一个月时间,课程全部结束后,将组织线下考核,分笔试和技能考核。本次考核相比以往也会更加严格,除了评选出优秀学员外,还将设定一定的淘汰率,以保证培训的严肃性和考核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