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区域地理新疆教案篇一
3.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揣摩本课生字、生词的意思。4.正确、工整地书写8个字,感受汉字结构的和谐美。
5.引导学生自读课文,从严谨的文字中感受新疆地理的复杂,新疆的美。6.激发学生对新疆的喜爱,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自主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会写8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新疆歌曲
上课时间
月 日 星期
写在备课前 终于摸索出一条路。荆棘仍是有的,但也依稀看到花的身影。语文课的安排——
一周阅读。一周听说口语。每天日记。两周一作文。就这样?
我抬头看见一线天的光亮,内心亦开始欢喜。只是脚步仍旧迟疑。真的可以这样么?习惯失落,结果在习惯中习惯。就以为是方向? 是这样吗? 先这样上着吧。教 学 预 案 第一课时
一、语文活动
说排球——昨天的学校排球比赛。
说新疆——要求()的新疆;或者新疆的()
新疆有很多方面可以写,为什么单单要写新疆的地理呢?
从造字法上分析“疆”——左下形,右边声。
尝试说说新疆的地理。
二、读“新疆„„”
(1)自由朗读课文两遍。圈出生字和新词。(2)自由读生字和词语(3)检查认字情况
1.考卡片。
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生字卡片,同桌互相考一考,还可以交流好的记字方法。快开始吧。
2.开火车读生字
在开小火车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用“需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读好这个字?这个字你怎么记住的?你能给它组词吗?”等话提醒“疆、饶、缘、脉、葛”的读音和记字法,并请读得好的同学带领大家读一遍。
(4)教师领读课文(5)学生读课文 抽查读。集体读。
三、抄“新疆” 作业:
生字、新词。专用名词。造句:习惯 自然 约 占 复杂 富饶
反思与后记
第二课时
一、语文活动 p19页 比较下列音节 给一组词。关于背书
只有热汗来背。那就改抄写吧。
二、“走”新疆
(一)读课文第一段。
这一段我们可以了解新疆的哪些方面? 位置。面积。
注意——约 最大 用位于说一句话 读译词组:
总面积 总人口 总任务 总产量 占多数 占一半儿 占位子
(二)读课文第二段。“画”新疆
(1)画出新疆的地形图
(2)画出这段文字的结构图
其实是让学生思考每层各写了些什么,每层之间有什么联系,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地形复杂:
高山:阿尔泰山脉 昆仑山 天山 盆地:准格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塔克拉玛干沙漠 绿洲:
要求一边读,一边画。
(三)再读课文
你觉得这篇文章写得好么? 语言准确 层次清晰。客观冷静——
若写得不好,具体表现在哪里?
如:缺乏感情。沙漠和盆地顺序错位。
区域地理新疆教案篇二
《教育技术学》课程作业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
西部大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qufu normal university
《教育技术学》作业
院系:地理与旅游学院 姓名:迪力木拉提·艾尼瓦尔 专业:地理科学
《教育技术学》课程作业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
西部大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教育技术学》课程作业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
西部大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学号:2012414617
2014年6月
第六章 第四节 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课时)
※设计思路
采用案例教学模式,以问题为线索,开展案例讨论活动,让学生作主角,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争辩,做出决策和选择,解决案例中的特定问题,进而从案例中获得某种经历和感悟。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贯穿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主线,借助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由区内发展扩展到区际间的联系和发展,更好的完成知识的迁移。
※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
通过西部大开发等知识的讲述,对学生进行国情国策教育,培养学生逐步树立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新疆的自然环境特征;
2.使学生了解新疆的人口、城市、交通设施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使学生了解影响新疆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和资料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初步训练学生绘制简图反映地理事物分布的技能和方法; 3.培养学生认识区域特征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新疆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自然环境特征对城市、人口和交通设施分布的影响; 2.能源开发过程应如何不破坏环境。
※教学方法
地图教学法、分析讨论法、讲述法。
※教具准备
《教育技术学》课程作业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
西部大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教育技术学》课程作业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
西部大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大阪城的姑娘》,同时出示反映新疆物产、自然景观、人情风俗的图片。教师提问:“听完这首优美的歌曲《大阪城的姑娘》,结合大屏幕上的图片,会让我们大家想起我国的哪个省区?”
学生齐答:“新疆。” 教师:“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一下新疆。”
出示课题: 第四节 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讲授新课]
一、学习新疆的地理位置
出示中国政区图,回答以下问题。
1、请说出新疆在中国的位置。(我国西北边陲)
2、请说出与新疆相邻的省区。(甘肃、青海、西藏自治区)
3、请说出与新疆相邻的国家。(蒙古 俄罗斯 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
塔吉克斯坦 阿富汗 巴基斯坦 印度)
教师:“新疆与众多的国家相邻,所以在新疆生活的民族很多。”
二、学习新疆的民族分布
出示新疆民族分布图。回答以下问题。
1、从图中,你看到有哪些民族在新疆生活?
(维吾尔族、汉族、回族、满族等10多个民族)
2、哪些民族分布的比较广?(维吾尔族、汉族)教师小结:“新疆是一个以维吾尔、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 教师提问:“在新疆生活的民族很多,新疆的总人口有多少?新疆的面积又是多少?” 学生:“新疆的人口有1934万(2003年),面积是160多万平方千米。” 教师:“新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谁能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一下新疆的
面积和人口的情况?” 学生:“地广人稀。” 教师:“新疆这种地广人稀的情况是当地的自然环境造成的。”
三、学习新疆的地形特点
出示新疆地形与城市的分布图。回答以下问题。
《教育技术学》课程作业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
西部大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教育技术学》课程作业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
西部大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新疆以什么地形为主?(山地和盆地)
2、在位置分布上有什么特点?(三山夹两盆,新疆北部是阿尔泰山,中部是天山,南部是昆仑山。天山把新疆分为南疆和北疆两大部分,南为塔里木盆地,北为准噶尔盆地。
学生活动:将以上山脉和盆地在课本41页新疆轮廓图上画出。
教师利用多媒体检查学生对新疆地形的掌握情况(出示三山夹两盆示意图,让学生说出山脉和盆地的名称)
四、学习新疆地区的水源和主要的河流
再次出示新疆地形和城市的分布图。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海拔超过多少米会出现“雪被”?(5000米)
2、新疆的哪些主要山脉有“雪被”?(天山、昆仑山)教师:“这些山脉上的积雪溶化后变成水流下来,是当地河流主要的水源。” 让学生说说新疆有哪些主要的河流。
(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额尔齐斯河,是新疆地区唯一的外流河)教师:“新疆地区的很多河流最终都消失在沙漠里,在新疆,沙漠广布。我们看几幅图片。”
五、学习新疆的气候特点 出示新疆沙漠和荒漠的图片。提问:“大家看到这些图片,心里有什么感受?” 学生:“新疆地区很干旱。”
出示新疆的年降水量图。让学生说出新疆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是多少。教师小结:“新疆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这种气候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六、学习新疆气候的成因 出示新疆海陆位置图。说出新疆的海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思考: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容易到达新疆么?为什么?
(不容易到达,新疆远离海洋,周围又有高大山脉环抱)出示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新疆所属的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出示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说出新疆所属的干湿地区。(主要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小结新疆气候的形成原因:由于远离海洋,周围又有高大山脉环抱,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不易到达,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教师:“新疆的地形和气候限制了人的生存范围。”
七、学习绿洲
出示新疆的荒漠及周围环境图,回答以下问题。
1、哪些地区适合人居,为什么?(绿洲,因为绿洲有水)
2、绿洲的水是从哪里来的?(绿洲的水源主要来自山区降水和冰雪融水)
3、观察绿洲的分布位置有什么特点?(绿洲分布在盆地边缘的山前平原和部分沿河地区)教师:“我们已经知道绿洲是最适合人生存的地方,在新疆地区,人口是不是主要《教育技术学》课程作业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
西部大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教育技术学》课程作业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
西部大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集中在绿洲地区呢?”
八、完成活动第2题
出示“塔里木盆地的沙漠和绿洲”图,引导学生回答。(是,绿洲地区分布着城市和城镇,公路和铁路把绿洲地区联系在一起。)
出示资料:新疆的绿洲面积只占总面积的8%,却集中了新疆90%以上的耕地、人口及国内生产总值。教师提问:“观察绿洲之间的距离,这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会有怎样的影响?怎样改善?” 学生回答:“绿洲之间相距遥远,导致新疆的物流、人流不畅,极大地影响、制约新疆的经济发展。面对这种情况,应从实际出发,加大新疆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扩大新疆的对外交流,加快经济的发展速度。” 教师:“在加快新疆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新疆的生态环境很脆弱,是我国荒漠化比较严重的地区。”
出示图片,回答问题:荒漠化最容易在哪些区域发生?人们在这些地区生产、生活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最容易发生在绿洲的边缘。我们要保护水土资源,保护植被,节约用水,合理放牧、轮牧等)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新疆的自然地理特征,新疆的气候以干旱为突出特点,环境特征也会影响到人类的活动,干旱的自然环境导致人口、城市等主要分布在水源充足的绿洲和内流河沿岸,同时人类的某些过激行为也会破坏生态,导致环境恶化。人类与环境应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反馈练习]
1、出示新疆的地形图,比比看,你能从新疆找出多少个“中国之最”。
(中国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中国最热,陆地海拔最低的地方——吐鲁番盆地 中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2、请学生回答问题,帮助老师补充完整知识提纲,完成板书。
本课板书:
第四节 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位置:我国西部边陲
民族:以维吾尔、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
地形特点:三山夹两盆
(三山:阿尔泰山 天山 昆仑山)(两盆: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气候特点:降水稀少 气候干旱
气候成因:远离海洋,周围又有高大山脉环抱 适合人居的地区:绿洲
水源:山区降水和冰雪融水
《教育技术学》课程作业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
西部大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教育技术学》课程作业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
西部大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教育技术学》课程作业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
西部大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区域地理新疆教案篇三
第六章 第四节 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课时)
※设计思路
采用案例教学模式,以问题为线索,开展案例讨论活动,让学生作主角,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争辩,做出决策和选择,解决案例中的特定问题,进而从案例中获得某种经历和感悟。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贯穿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主线,借助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由区内发展扩展到区际间的联系和发展,更好的完成知识的迁移。※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
通过西部大开发等知识的讲述,对学生进行国情国策教育,培养学生逐步树立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新疆的自然环境特征;
2.使学生了解新疆的人口、城市、交通设施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使学生了解影响新疆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和资料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初步训练学生绘制简图反映地理事物分布的技能和方法; 3.培养学生认识区域特征的方法。※教学重点
1.新疆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
1.自然环境特征对城市、人口和交通设施分布的影响; 2.能源开发过程应如何不破坏环境。※教学方法
地图教学法、分析讨论法、讲述法。※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型
新授课。※课时安排
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大阪城的姑娘》,同时出示反映新疆物产、自然景观、人情风俗的图片。教师提问:“听完这首优美的歌曲《大阪城的姑娘》,结合大屏幕上的图片,会让我们大家想起我国的哪个省区?”
学生齐答:“新疆。” 教师:“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一下新疆。”
出示课题: 第四节 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讲授新课]
一、学习新疆的地理位置
出示中国政区图,回答以下问题。
1、请说出新疆在中国的位置。(我国西北边陲)
2、请说出与新疆相邻的省区。(甘肃、青海、西藏自治区)
3、请说出与新疆相邻的国家。(蒙古 俄罗斯 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
塔吉克斯坦 阿富汗 巴基斯坦 印度)
教师:“新疆与众多的国家相邻,所以在新疆生活的民族很多。”
二、学习新疆的民族分布
出示新疆民族分布图。回答以下问题。
1、从图中,你看到有哪些民族在新疆生活?
(维吾尔族、汉族、回族、满族等10多个民族)
2、哪些民族分布的比较广?(维吾尔族、汉族)教师小结:“新疆是一个以维吾尔、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 教师提问:“在新疆生活的民族很多,新疆的总人口有多少?新疆的面积又是多少?” 学生:“新疆的人口有1934万(2003年),面积是160多万平方千米。” 教师:“新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谁能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一下新疆的
面积和人口的情况?” 学生:“地广人稀。” 教师:“新疆这种地广人稀的情况是当地的自然环境造成的。”
三、学习新疆的地形特点
出示新疆地形与城市的分布图。回答以下问题。
1、新疆以什么地形为主?(山地和盆地)
2、在位置分布上有什么特点?(三山夹两盆,新疆北部是阿尔泰山,中部是天山,南部是昆仑山。天山把新疆分为南疆和北疆两大部分,南为塔里木盆地,北为准噶尔盆地。
学生活动:将以上山脉和盆地在课本41页新疆轮廓图上画出。
教师利用多媒体检查学生对新疆地形的掌握情况(出示三山夹两盆示意图,让学生说出山脉和盆地的名称)
四、学习新疆地区的水源和主要的河流
再次出示新疆地形和城市的分布图。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海拔超过多少米会出现“雪被”?(5000米)
2、新疆的哪些主要山脉有“雪被”?(天山、昆仑山)教师:“这些山脉上的积雪溶化后变成水流下来,是当地河流主要的水源。” 让学生说说新疆有哪些主要的河流。
(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额尔齐斯河,是新疆地区唯一的外流河)教师:“新疆地区的很多河流最终都消失在沙漠里,在新疆,沙漠广布。我们看几幅图片。”
五、学习新疆的气候特点 出示新疆沙漠和荒漠的图片。提问:“大家看到这些图片,心里有什么感受?” 学生:“新疆地区很干旱。”
出示新疆的年降水量图。让学生说出新疆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是多少。教师小结:“新疆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这种气候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六、学习新疆气候的成因 出示新疆海陆位置图。说出新疆的海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思考: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容易到达新疆么?为什么?
(不容易到达,新疆远离海洋,周围又有高大山脉环抱)出示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新疆所属的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出示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说出新疆所属的干湿地区。(主要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小结新疆气候的形成原因:由于远离海洋,周围又有高大山脉环抱,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不易到达,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教师:“新疆的地形和气候限制了人的生存范围。”
七、学习绿洲
出示新疆的荒漠及周围环境图,回答以下问题。
1、哪些地区适合人居,为什么?(绿洲,因为绿洲有水)
2、绿洲的水是从哪里来的?(绿洲的水源主要来自山区降水和冰雪融水)
3、观察绿洲的分布位置有什么特点?(绿洲分布在盆地边缘的山前平原和部分沿河地区)教师:“我们已经知道绿洲是最适合人生存的地方,在新疆地区,人口是不是主要集中在绿洲地区呢?”
八、完成活动第2题
出示“塔里木盆地的沙漠和绿洲”图,引导学生回答。(是,绿洲地区分布着城市和城镇,公路和铁路把绿洲地区联系在一起。)
出示资料:新疆的绿洲面积只占总面积的8%,却集中了新疆90%以上的耕地、人口及国内生产总值。教师提问:“观察绿洲之间的距离,这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会有怎样的影响?怎样改善?” 学生回答:“绿洲之间相距遥远,导致新疆的物流、人流不畅,极大地影响、制约新疆的经济发展。面对这种情况,应从实际出发,加大新疆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扩大新疆的对外交流,加快经济的发展速度。” 教师:“在加快新疆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新疆的生态环境很脆弱,是我国荒漠化比较严重的地区。”
出示图片,回答问题:荒漠化最容易在哪些区域发生?人们在这些地区生产、生活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最容易发生在绿洲的边缘。我们要保护水土资源,保护植被,节约用水,合理放牧、轮牧等)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新疆的自然地理特征,新疆的气候以干旱为突出特点,环境特征也会影响到人类的活动,干旱的自然环境导致人口、城市等主要分布在水源充足的绿洲和内流河沿岸,同时人类的某些过激行为也会破坏生态,导致环境恶化。人类与环境应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反馈练习]
1、出示新疆的地形图,比比看,你能从新疆找出多少个“中国之最”。
(中国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中国最热,陆地海拔最低的地方——吐鲁番盆地 中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2、请学生回答问题,帮助老师补充完整知识提纲,完成板书。
本课板书:
第四节 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位置:我国西部边陲
民族:以维吾尔、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
地形特点:三山夹两盆
(三山:阿尔泰山 天山 昆仑山)(两盆: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气候特点:降水稀少 气候干旱
气候成因:远离海洋,周围又有高大山脉环抱 适合人居的地区:绿洲
水源:山区降水和冰雪融水
区域地理新疆教案篇四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参考教学设计
一、教学课题: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进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释洋流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各类地图的判读,提高整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及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三、教学重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难点:各大渔场的分布和成因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利用“世界洋流分布图”复习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通过对寒、暖流的理解导入新课。
(二)教学新课: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影响气候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3的案例(1)。第一、二组阅读“北大西洋暖流与西北欧气候”,第三、四组阅读“秘鲁寒流与南美大陆西岸气候”。注意图文结合,阅读后各学习小组围绕下列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并由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第一、二组讨论的问题:
(1)在书本上图3.6的相应位置,画出大西洋的西岸经过拉布拉多半岛东侧的洋流,判断是暖流还是寒流?
(2)挪威卑尔根属于什么气候类型?与之同纬度的大洋西岸又是什么气候类型?(3)大西洋东西两岸的自然景观有什么明显的差异?为什么?(4)北极圈内气候寒冷,为什么会出现终年不冻港? 第三、四组:
(5)秘鲁伊基克最冷月、最热月的平均气温各是多少?该地属于什么气候类型?(6)南美西海岸的热带沙漠为什么南北延伸很长?
【小结】从案例(1)的分析中,我们知道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是显著的,也是普遍的,如:北非的热带沙漠、澳大利亚西部的热带沙漠直逼近西海岸,也都有寒流的作用。那么,哪位同学能归纳一下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呢?
【转入】洋流除了对气候产生影响,还会对地理环境或人类活动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呢? 2.渔场的成因(1)课件展示:“世界洋流和四大渔场分布图”(2)学生观察、讨论、分析:
①纽芬兰渔场、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及秘鲁渔场的形成与洋流有什么关系? ②四大渔场中,成因相似的渔场有哪几个?
③为什么寒、暖流交汇处的海区往往能形成大规模的渔场呢?
④秘鲁渔场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探究】在“世界洋流分布图”上,我们能否根据渔场的成因(或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流的海区),找到其它可能形成大渔场的海区呢?
【知识延伸】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的成因是什么? 【小结】本节课我们从四个方面了解了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重点学习洋流对气候和对渔场形成的影响。同学们听说过“厄尔尼诺”现象吗?“厄尔尼诺”现象会影响秘鲁渔场的渔获量;也会对气候产生影响,导致全球气候异常。(三)探究学习
“神奇的厄尔尼诺”现象
(四)布置作业:自己动手画一幅世界各大渔场分布图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