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计划书是一个思考和规划的过程,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通过阅读一些优秀的计划书范文,可以了解到不同领域和行业的规划思路和方法。
水土保持方案(优质14篇)篇一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部署,以农村“生产发展、村容整洁”为切入点,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以改善农村水土流失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为着力点,做到水土流失治理与水源和水环境保护、农业集约化生产、人居环境改善相结合,使小流域达到景观优美、自然和谐、卫生清洁、人居舒适,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坚持政府引导、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重实效;坚持地方和农民投入为主,国家适当补助;坚持水土保持与环境治理和新农村建设、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水利水土保持措施与其它措施相结合;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协调推进;坚持示范引导、政策扶持的方法,用好“一事一议”等民主议事的机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发展和完善。工程建设应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基础,全面做好流域治理、生态修复、水系整治和人居环境改善,建立面源污染控制、人为水土流失防治等管理制度,加强相关监测评价等。
1、小流域治理工程。结合当地实际,实施坡耕地改造,修建水窖、水塘和坡面灌排水系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营造水土保持林草,建设乔灌草相结合的入库(河)生物缓冲带。通过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减少土壤侵蚀,发挥梯地、林草植被等水土保持设施控制和降解面源污染的作用。
2、生态修复工程。在有条件的地方,实施封山禁牧、封育保护,加强林草植被保护,防止人为破坏。要充分依靠大自然的力量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涵养水源,保护水资源。
3、河道综合整治工程。编制河道整治规划,采取清淤、护岸、筑堰和绿化等措施,对小流域内河道进行综合整治。封河育草,维系河流良好生态系统。禁止河道采沙,加强河道管理及其维护。防止污水和垃圾进入河道,确保河道清洁和优美环境。
4、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搞好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制定村庄环境卫生保洁制度,实现生活垃圾集中管理、生态污水初步处理后排放。人畜禽粪便应因地制宜推广沼气池等实用技术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居民比较集中和有条件的地区,生活污水应处理达标后排放。
5、生态农业建设工程。推广绿色、无公害技术,发展生态农业。大力推广施用有机肥料,采用生物方法以及易降解、低残留的农药防治病虫害,控制和减少农业污染。
6、面源污染治理工程。在河道周边设置植物缓冲带,种植或抚育具有吸收有机污染物能力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在河道和水库水位变化的水陆交错带建设人工湿地,种植适水树种和草本植物,增强水体自净能力。
7、水土流失和水环境监测。建立水土流失和水质指标动态变化监测点,对土壤侵蚀模数、土壤侵蚀量、入河(库)泥沙量,以及总磷(tp)、总氮(tn)、生化需氧量(bod5)、化学耗氧量(cod)等指标进行监测。
在试点小流域内,制定封山禁牧、封育保护政策和乡规民约,建立水源管理和保护制度,保护林草植被,促进生态自我修复。在有条件的地方,实行生态移民和并村;制定化肥、农药使用推荐种类目录,明确其合理用量及使用方法;严格对生活垃圾、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排放的控制管理。加强流域内集体和私人企业、饮食服务等行业排污的管理;监督开发建设项目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控制新增人为水土流失。积极组织开展文明新农村建设活动等。
工程实施期3年,20xx-20xx年。
中安排。中央投资主要用于水利水保工程、封育管护、宣传、监测等。没有国家重点工程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筹解决。各级水利部门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和相关部门的配合,同时创新投入机制,依靠政策吸引社会力量等多渠道解决投入问题,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试点工程由水利部统一组织实施,负责审批入选工程、实施方案和组织竣工验收工作。流域机构负责工程实施的技术指导和检查验收工作。各省(区、市)水利部门依据批复的实施方案,制定和下达年度计划,组织开展年度检查,并于每年2月底向水利部上报上年度总结报告。县级水利部门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全面负责组织编制试点工程建设实施工作,建立工程管理制度、落实项目责任、明确任务,开展试点工程建设及相关监测工作等。
试点工程实施完成后,各县进行自验,全面总结。自验结束后向所在省(区、市)上报自查验收报告。各省(区、市)组织初验,向水利部上报初验报告。水利部组织流域机构和有关专家进行竣工验收,完成竣工验收报告。
关于会议方案范文汇编五篇。
水土保持方案(优质14篇)篇二
水土保持规划在水土资源保护工作上起着重要的指导性作用。科学、有效、合理化的制定和设计水土保持规划,并且长期正确的去运用,可以促进水土资源的保护工作顺利进行,同时还能实现水土资源的合理化运用以及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可是在现阶段的水土保持规划设计过程中,一些设计问题也在不断的出现,比如说:设计思想落后,技术参数不正确,设计的时间不充足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水土保持规划设计水平的提高,急需有效的方案去解决这些问题。
1.1保护和预防
针对一些需要重点保护的区域在其保护的方向以及保护的方法上面做规划,这些重要区域主要有:高级别的自然保护区域、饮用水的保护区域、湿地保护区等。这些重点保护区保护的方向是水土保持以及生态维护。
1.2综合性的防治
根据水土流失的相关特点、治理的要求以及自然经济条件等因素,对那些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区域做出综合性的防治。这些区域主要有:小流域的防治、坡面的防治、果园地的防治、农耕地的防治、居住环境的防治等。
1.3综合性的监督和管理
针对人类活动所引发的水土流失现象进行综合性的监督和管理,采用一些监管方案的同时还要进行合理化的统筹和规划。内容主要是:建立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的机构,管理和制度上的创新,法律法规的设立等。
1.4水土保持的定期监测
具体的内容有:按照水土保持的相关监测职责和监测要求,去规划监测点的布置;在监测体系完善的基础上,综合提高监测的水平和制度的保障能力;对重点的防护区域以及一些重点的治理工程项目要提出监测管理的目标和监测的要求,同时还要制定出监测的方案和相应的管理制度。
2.1水土规划设计的方法不先进
水土保持的相关技术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可以说是一个综合性并且目标多样化的技术体系。可是,目前在水土保持的规划设计当中,设计的目标比较单一,而且技术方法也不先进,同时还没有进行比较具体的调查和研究,这些情况制约着水土保持治理目标的实现。
2.2相关资料的收集方法不先进
在水土保持规划的设计过程中,相关人员对资料的采集基本上是通过对实地的调查,相关人员的谈话以及查看当地的统计资料来获得。这些方法很容易出现误差,因为土地相关部门提供的那些资料并不是很全面,这样就有可能造成与实际情况不符。要想采集到更加准确的资料,需要应用更加高科技的手段,比如可以使用导航定位测量仪。
2.3规划设计的参数不是很准确
目前在制定水土保持规划设计时所应用的相关技术参数不是很准确。一直以来,因为资料不全,相关技术人员大部分时候都是估计或者是借鉴类似地区的相关资料来制定规划,这样设计的目标就很容易出现误差。为了能够使水土保持规划的设计与实际相符,进一步提高设计的水平,一定要采取合理的技术参数。
2.4对规划的编制时间较短
要想设计出一个比较详细,与实际相符,操作性强的水土保持规划,一定要给水土保持规划的技术人员足够的时间。首先要去实地进行考察,按照规划的目标去布设水土保持的相关措施;之后要进行内部的编写,计算以及绘图等;最后要完成一个完整的水土保持规划报告。
2.5计算的模式不是很合理
水土保持规划在设计的过程中,一些相关报告缺乏严谨性和科学性,同时也没有遵守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地域之间的温度、季节、地质等的差异考虑的也比较少,之后就比较盲目性的去应用一个水土保持规划的设计模式,这样就造成了很多雷同现象的发生,规划的意义就不大了。因此,在实际的工作当中,由于一些自然因素以及一些社会经济条件存在很多的差异,一定不能对国家的标准进行生搬硬套。比如:国家在有关水土保持方面的相关规定中要求,在三到五坡耕地的水土流失防护方法中,可采用改垄的方法。可是有一些规划在设计过程中并没用考虑到当地的自然特点,也进行改垄和修地埂,这样严重的违背了大自然的规律,这就属于没有按照实际的情况去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防治方法。
有关水土保持规划问题的解决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点。
1)水土保持规划的相关设计人员一定要严格坚持科学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才能防止千篇一律设置水土保持方案现象的发生。
2)有效利用先进水土保持的监测方法,正确的判断出水土流失的强度,之后进行详细的实地考察,根据不同的水土流失程度去布设不同的水土保持方法,从而使保证措施布置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最终实现最大的水土保持综合效益。
3)要不断的加强和提高水土保持规划相关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业务能力,逐步的加强和完善规划设计部门的审核资质,尽早建立好水土保持监测的数据信息库,为水土保持规划的设计提供更加科学、有效和准确的数据信息。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水土保持规划的设计水平,同时还能让水土保持的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从而真正的实现水土资源的合理化运用以及水土资源的健康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随着国家和社会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国家在水土保持规划上面做的工作也越来越多,减少水土保持规划中的问题可以让水土资源得到更加合理化的运用,同时还能实现其可持续的发展。本文对目前水土保持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做了详细的论述,希望相关规划设计部门对这些问题给予高度的重视。
参考文献:
[1]王治国,王春红.对我国水土保持区划与规划中若干问题的认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
[2]王治国,郭索彦,姜德文.我国水土保持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现状与任务[j].中国水土保持,20xx(06).
[3]刘军会,傅小锋.关于中国可持续发展综合区划方法的探讨[m].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
水土保持中保水剂运用分析论文
会议方案范文合集六篇
会议方案范文合集九篇
会议方案范文合集八篇
会议筹备方案范文合集六篇
有关会议方案范文合集八篇
水土保持方案(优质14篇)篇三
1.1洞庭湖区基本情况。
洞庭湖位于长江中游荆江河段南岸、湖南省北部,跨湘鄂2省冲积平原和湖泊水网地区,现分为西洞庭湖、南洞庭湖和东洞庭湖3个湖区,湖体总体近似“u”字形。洞庭湖区位于荆江河段以南,湘、资、沅、澧四水尾闾控制站以下,属于平原、湖泊水网区,高程在50m以下,地势开阔平坦,具有典型的湖区盆地地貌形态特征。在湖北、湖南2省水土保持3区划分中,洞庭湖区均属于省级水土保持重点预防保护区,洞庭湖区域是湖南、湖北2省水土流失程度最轻的地区。洞庭湖区总面积19195km2,其中湖南省15243km2,湖北省3952km2。湖南省范围内有岳阳、湘潭、益阳、长沙、常德、株洲6个地市的39个县(市、区)。湖北省范围内有荆州市的荆州区、松滋市、公安县和石首市4个县(市、区)。
1.2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意义。
洞庭湖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由“三口”(藕池河、松滋河、虎渡河)分泄长江洪水,汇入洞庭湖调蓄。在高洪水期间,“三口”可分枝城流量的1/4。
城陵矶以下,洞庭湖多年平均削峰1.14万m3/s,约为平均入湖洪峰的28%[1],是长江流域重要的调蓄湖泊和水源地,对长江中游地区防洪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由于泥沙淤积和人为围湖造田等原因,洞庭湖近100a来湖泊面积和容积大幅度减小。洞庭湖区多年平均入湖沙量为1.7302亿t,同期由城陵矶输出0.4664亿t,年淤积泥沙1.2638亿t,1951—1996年全湖累计平均淤积1.114m。泥沙淤积致使洞庭湖面积急剧减少,1825年洞庭湖湖区面积6000km2,到1949年湖面已减少到4350km2,1995年已减少至2625km2。洞庭湖区容积已由1949年的293亿m3减少至1995年的167亿m3[2]。三峡水库运行后的2003—2010年,进入洞庭湖的泥沙为2356万t,其中来自三口的泥沙为1234万t,来自四水的泥沙为1121万t。从城陵矶进入长江的泥沙为1682万t,洞庭湖年均淤积676万t[3]。
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下泄,不断淤积河道、水库、塘堰等,使河床抬高,湖泊缩小,工程效益日益降低,调洪效能逐渐减弱,严重威胁洞庭湖区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分析研究洞庭湖区的水土流失现状和综合治理情况,根据洞庭湖区的基本特点,分区规划、分区防治,对合理利用洞庭湖水资源,修复湖泊生态系统,统筹湖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2.1水土流失类型、面积及强度。
洞庭湖区以平原为主,存在少量的岗地丘陵。水土流失治理主要集中在岗地丘陵区。洞庭湖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荒山荒坡、交通用地、居民及工矿用地等,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耕地、荒山荒坡、交通用地等用地类型。
2.2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现状。
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建设重视程度的逐年提高,湖南、湖北2省生态环境建设力度也逐渐增大。
近年来,湖南和湖北2省都对洞庭湖区采取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主要包括水土保持耕作措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湖南省湖区综合治理情况[4]:截止2009年,湖南省洞庭湖区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84km2。
其中封禁治理面积471km2,占总治理面积的39.78%;其次为水土保持林和种草,其中营造水土保持林面积为230km2,占总治理面积的19.42%;种草207km2,占总治理面积的17.48%;营造经果林148km2,占总治理面积的12.50%;基本农田改造128km2,占总治理面积的10.81%。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主要包括蓄拦工程和沟渠防护工程2类,共修建蓄拦工程4986座,工程量达到59.83万m3,沟渠防护工程135.7km,工程量16.28万m3。
2.3防治分区及治理模式。
洞庭湖区水土保持治理基准年为2008年,近期水平年为2020年,远期水平年为2030年。经过水土保持综合防治,湖区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生态环境得到显着改善,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有效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水土流失治理主要目标:以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为重点,建立起湖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措施体系,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58万hm2,治理区年土壤侵蚀量减少70%以上,平均土壤侵蚀模数降低到500t/(km2·a)以下,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根据水土流失防治总体目标、治理模式和总体布局,洞庭湖区水土保持综合防治措施体系主要包括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水土保持治理目标见表5。
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坡改梯、塘堰整治、生产道路(含排水沟)、截流排洪沟和沉沙池等措施。
(1)坡改梯:在交通方便、人口集中、土层较厚、地面坡度较缓的坡耕地实施坡改梯工程,因地制宜建设土坎和石坎梯地。坡改梯规划时应以坡面水系和道路为骨架,适度规模,集中连片布设。梯田田坎沿等高线布设,大弯就势,小弯取直,做到田面平整。有灌溉条件的梯田,应设计田间灌溉沟渠。根据洞庭湖区土地利用类型分析,坡耕地主要分布在湖南省常德市的石门县、澧县,岳阳市的岳阳县,益阳市的赫山区、桃江县,湘潭市的湘潭县,长沙市的望城县和宁乡县,湖北省荆州市的松滋市。根据防治目标及治理措施的总体布局,湖南省坡改梯面积约4.5万hm2,湖北省坡改梯面积约0.35万hm2。
(2)生产道路(含排水沟):生产道路主要解决交通不太方便的农村生产所需要的道路,路沟渠结合,统一规划。道路宽度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在道路的两侧布设排水沟,拦截径流,排水沟与干道排洪沟相同。湖南省修建生产道路280km,主要布设在湖南常德、益阳、长沙、岳阳市。湖北省修建生产道路50km,主要布设在湖北荆州市松滋市、公安县。
(3)塘堰整治:塘堰整治是针对靠近居民点、基本农田、经果林附近因年久失修难于蓄水或已报废的塘堰进行整修,以解决部分人畜饮水和农作物灌溉问题。塘堰整治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单项工程设计,搞好塘堰清淤,增大蓄水容积。湖区整治塘堰430km,其中湖南省塘堰整治400km,主要布设在湖南省岳阳、常德、益阳、株洲市。湖北省整治塘堰30km,主要布设在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石首市、荆州区。
(5)沉沙池:为拦截可能入湖泥沙,在湖区周边地形变化较大区域修建沉沙池,以减少入湖泥沙。
湖区修建沉沙池1730个,其中湖南省湖区修建沉沙池1600个,湖北省湖区修建沉沙池130个。
3.2植物措施。
植物措施主要包括水保林、经果林、种草、灌草带、封禁治理等措施。
(1)水保林:在湖区周边适宜造林区域营造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有利于减少入湖泥沙,改善生态环境。水土保持林的营造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主要在荒山荒坡上进行,总规模3.2万hm2,其中湖南省2.6万hm2,湖北省0.6万hm2。
水土保持林树种选择将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以适生的乡土树种为主,树种选择根系发达,根蘖萌发力强,固土能力强,生长旺盛,郁闭迅速,树冠浓密,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有一定经济价值,兼顾当地群众对燃料、肥料、饲料、木材及开展多种经营的需要。结合湖区土壤、气候条件,水土保持林树种主要选择松树、柏树,其次为栎树、杉树、樟树、枫树、香椿、刺槐等。
水土保持林整地时间一般在冬、春2季进行。
整地方法根据地形、坡度、土壤及树种情况,应主要选用鱼鳞坑和穴状2种整地方式。造林季节通常在春、秋季。造林方法主要分植苗造林和扦插造林。
植苗造林时,要求苗木根系舒展,分层覆土踏实;扦插造林要掌握深埋、少露、踏实的原则。同时,做好封育管理,对幼林的抚育管理包括及时松土、除草、修枝等,有条件的地区还可进行灌溉追肥,成林后要及时间伐或平茬复壮。
(2)经果林:在湖区农村居民点周边区域规划种植经果林,能有效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湖区经果林总规模为2.2万hm2,其中湖南省1.3万hm2,湖北省0.9hm2。经果林主要布设在土质好、有水源的坡地上,交通方便,相对集中,便于管理,能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适合当地生长、市场销售前景好的品种,主要有柑桔、枣树、桃树、李树、油茶、油桐、板栗、核桃、厚朴、杜仲、香榧、枇杷等。根据地形、土壤和树种情况,选择不同的整地方式,主要有鱼鳞坑、穴状、水平阶等,栽植密度根据树种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合理确定。经果林栽植时期多在春、秋雨季,所栽苗木要经过品种质量检查、消毒及根系修剪处理。
在经果林管理上,要注意土壤和水肥管理、整形修剪、保花保果、疏花疏果、病虫害防治。
(3)种草:在不适宜种植水土保持林和经果林的荒山荒坡种草。草种主要选择耐瘠薄、耐干旱、根须发达、萌蘖力强、耐践踏的草种,可选择狗牙根、高羊茅、结缕草、假俭草。播种方式以条播、穴播、撒播等直播方式为主,移栽、插条、埋植等其它方式为辅;播种时间为每年春季的2月下旬至3月中、下旬和秋季的9月下旬至10月下旬;播种后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松土、补种、中耕除草。湖区种草总面积6.12万hm2,其中湖南省种草5.26万hm2,湖北省种草0.86万hm2。
(4)灌草带:在土地较为贫瘠,水分条件较差,不适合栽植水土保持林和经济果木林的区域种植栽植灌木,灌木林下种草。灌木可供选择的种类包括:紫穗槐、牡荆、刺梨、胡枝子、杜鹃等,规划灌草带总面积4.08万hm2,其中湖南省种植灌草带3.26万hm2,湖北省种植灌草带0.82万hm2。
(5)封禁治理:在以轻度水土流失为主的地类中,采取封育管护、能源替代、舍饲养畜等措施,限制不合理的生产建设活动,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开展生态自我修复。在封禁治理范围设立封禁标志,成立封禁管护组织,固定专人管护;封禁可采取全年封禁、季节封禁、轮封轮放3种形式,湖区封禁治理总面积4.28万hm2,其中湖南省封禁治理3.93万hm2,湖北省封禁治理0.35万hm2。封禁治理区可进行平茬复壮,修枝疏伐,择优选育,促进林木生长。
洞庭湖是流域防洪、水资源综合利用、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保障,水土流失容易造成洞庭湖环境污染,对洞庭湖水质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直接影响到周边居民的生活。洞庭湖区受江湖关系的影响、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湖泊萎缩、生态退化问题日益凸显,统筹湖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刻不容缓[6]。
(1)洞庭湖流域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土地资源,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保护非常重要,应因地制宜地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行分区规划,分区防治,促进生态恢复,维持洞庭湖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2)洞庭湖入湖流量和泥沙主要来源于湘、资、沅、澧四水和长江松滋口、太平口、藕池口三口,同时洞庭湖水系覆盖范围广,江湖关系较为复杂,因此应全面掌握洞庭湖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的变化动态,做好洞庭湖流域上中游的水土保持工作。
(3)洞庭湖区水土流失治理有利于改善河道行洪能力、修复湖泊生态系统、构建新的江湖平衡关系以及保障长江流域水安全和生态安全。
水土保持方案(优质14篇)篇四
资源型城市环城矿山,尤其是环城露天矿山大量固体废弃物被排弃在排土场,容易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周围大气和水体被污染,并严重破坏矿山周围的自然景观,威胁周围居民的生活与身体健康。与此同时,矿山企业,特别是国有老矿山企业的矿山废弃地的综合治理,普遍存在前期投入大,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显着,而经济效益低下的问题,治理维护费用的投入给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不利于治理的可持续发展。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对安徽省马鞍山市姑山铁矿的钟山排土场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进行了研究及示范,通过示范治理控制水土流失,彻底解决了排土场生态环境破坏对居民生活、身体健康带来的威胁和危害,同时通过农、林、副产品收入,提高了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经济效益,改变了综合治理“投入大、产出小”的局面,减轻了国有老矿山企业的经济负担,为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类似资源型城市环城矿山废弃地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提供参考借鉴。
1研究区概况。
1.1研究区简介姑山铁矿位于长江下游南岸的安徽省马鞍山市,矿山采用露天开采,开采规模为150万t/a。钟山排土场主要排弃姑山铁矿露天开采剥离的岩土,已于20xx年停止排土,排土场南北长约550m,东西宽约350m,共形成5个排土平台,标高分别为20m(1平台)、30m(2平台)、40m(3平台)、50m(4平台)及60m(5平台)。排土场总占地面积约22.8hm2,其中4平台是面积最大的平台,面积约5hm2。钟山排土场区域多年平均降雨量1053mm,最大年降雨量1895.5mm,最大1d降雨量316.1mm。梅雨期最长达43d,梅雨量最多达530.9mm,约占全年降雨量的45%。降水季节性强,5~9月份降雨量约占全年的60%以上。所在地区年平均风速2.46m/s,最大风速39.9m/s,年主导风向及频率分别是ene和10.75%,年次导风向及频率分别是e和8.98%。
1.2治理问题的提出钟山排土场位于马鞍山市规划城区,其东侧紧靠宁芜高速公路(g4211),毗邻青山河,北部、西部和南部3面紧邻居民区,西侧有当涂至查湾县级公路沿排土场而过。目前排土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排土场平台土壤贫瘠,土体石砾含量高、压实严重,渗透系数低,遇到大雨,容易形成较大汇水,造成严重水土流失;(2)排土场弃土质地松散,遇到大风天气极易形成扬尘,遇暴雨极易形成严重的水土流失,诱发滑坡等地质灾害;(3)排土场紧邻马芜高速公路及青山河,严重破坏了青山河两岸的自然景观,造成了高速公路的视觉污染。
2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模式研究。
2.1综合治理目标通过治理,彻底解决钟山排土场生态破坏、扬尘及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同时通过农、林、副产品的收入提供较好的经济效益,实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可持续发展。
2.3.1生态农业区(4平台)该功能区主要位于排土场4平台,该平台位于排土场的中间位置,为排土场面积最大的平台,面积达5hm2。该功能区的综合治理目标为控制汇水,并通过农副产品收入提供一定的经济效益,实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可持续发展。(1)设计在钟山排土场4平台修建排灌系统及集水池,收集平台汇水,一方面可以为综合治理提供水源,另一方面可以将4平台集水池建设为渔塘,在外围饲养鹅、鸭等家禽;(2)设计将排土场4平台其余土地建设为农田,种植花生等经济作物。
2.3.2生态用材林、防风林区(1~3平台迎风坡及5平台)该功能区包括钟山排土场1~3平台迎风坡及5平台,该功能区的主要综合治理目标为控制汇水、防风固土、并适当考虑环境绿化。在平台内侧修建排水渠系,排除汇水;在平台营造生态用材林及防风林,一方面可以防治风害,为4平台生态农业区的建设提供保护,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林木蓄积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在高速公路旁栽植雪松、棕榈、紫叶李等观赏树种,营造一条亮丽的风景线,消除视觉污染。
2.3.3生态经济林区(1~3平台背风坡)该功能区包括钟山排土场1~3平台背风坡,该功能区的综合治理目标为控制汇水,防治水土流失,同时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平台内侧修建排水渠系,排除汇水;在平台营造经济林,种植油桃等,通过经济林产品收入提供一定的经济效益;由于1~3平台背风坡紧邻居民区,设计同时在林间开辟道路,修建一些休闲娱乐设施,提高社会效益。
2.3.4水土保持林区(排土场边坡)钟山排土场边坡坡度较大,且流沙和石渣混排,质地松散,是水土流失和粉尘污染的主要源头,该功能区治理方向为建设水土保持林,水土保持林采用乔灌草综合配置。
3示范区建设及运行。
3.1生态农业区建设及运行根据设计,将钟山排土场4平台建设为生态农业区,分为经济作物种植区,鱼塘及家禽饲养区2部分。截至20xx年底,姑山铁矿在4平台开挖鱼塘(集水池)2口,在外围建立围网饲养鸭、鹅等家禽,鱼塘和家禽饲养区面积约0.5hm2,其中水面面积0.3hm2。
利用姑山铁矿剥离的第四系粘土作为客土[2-3],覆盖厚度80cm,建造了约4hm2农田,钟山排土场排弃的混合岩土及客土已经过检测,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值。集水池(鱼塘)现处于蓄水阶段,并已在鱼塘外围饲养了少量的鹅和鸭等家禽,主要供应姑山铁矿食堂;在建造的农田上种植了芝麻、花生等经济作物,20xx年芝麻产量约70kg/667m2,花生产量约300kg/667m2,基本达到附近农田的平均产量,经济效益显着。
3.2生态用材林、防风林区建设及运行根据设计,在钟山排土场1~3平台迎风坡及5平台建设生态用材林、防风林区。选用杨树作为生态用材林、防风林的主要树种[4],采用穴状整地回填客土的方式进行土地整治,杨树栽植株行距2m×2m,林下撒播草籽。在宁芜高速公路(g4211)旁栽植雪松、棕榈、紫叶李等绿化树种。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完成了生态用材林、防风林区的建设,营造了一条长约1000m的生态用材林、防风林带,既起到防风及水土流失,为生态农业区提供了天然屏障的作用,又通过林木蓄积增加了经济效益,更改善了宁芜高速公路(g4211)的自然景观,消除了视觉污染。
3.3生态经济林区建设根据设计,姑山铁矿在钟山排土场背风坡的各个平台建设生态经济林区,选择油桃、葡萄及梨作为生态经济林的主要树种,建设形成了油桃园、梨园、葡萄园等。油桃及梨树栽植株行距为2.5m×3m,葡萄株行距为1.5m×2m,同时在生态经济林地面种植了紫花苜蓿,以改良土壤。由于生态经济林区紧邻居民区,为了给居民提供休闲场所,同时为发展观光农业奠定基础,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在生态经济林区修建人行道路。截至20xx年底,生态经济林区共修建休闲观光道路1400m,栽植油桃约200株,梨树约700株,葡萄约300株,20xx年共出产油桃约2950kg,葡萄约1900kg,梨15000kg,所产水果全部供应马鞍山及附近市场,经济效益显着。
3.4水土保持林区根据设计,20xx年起姑山铁矿对钟山排土场斜坡逐步进行了治理,水土保持林区采用乔灌草综合配置,选择构树、杨树作为水土保持林的主要乔木树种,紫穗槐作为灌木树种,综合考虑覆盖地表速度、根系深度和冷暖季交替的问题,草种选择百喜草、黑麦草、紫花苜蓿、狗牙根混合草籽[4]。截至20xx年底,已完成了水土保持林区的建设,构树、杨树的成活率达95%以上,长势良好,3年生的杨树胸径已达近20cm,钟山排土场斜坡部分的扬尘污染及水土流失得到根本治理。
4结论。
通过研究,构建了包括生态农业区、生态用材林及防风林区,生态经济林区及水土保持林区等功能区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钟山排土场模式,通过治理,不仅控制了水土流失,同时还通过农、林、副产品的收入提供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实现了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可持续发展。钟山排土场模式可以为长江流域乃至国内资源型城市类似矿山排土场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提供借鉴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安徽省马鞍山市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专项规划(20xx-2015年)[z].马鞍山市人民证府,20xx.
会议方案本站合九篇。
会议方案本站合八篇。
水土保持方案(优质14篇)篇五
蓄集峡筹建处:
省蓄集峡水利枢纽建前工程(一期)报告书审查意见收悉,现批复如下:
一、项目名称:省蓄集峡水利枢纽建前工程(一期)水土保持项目。
二、建设地点:省蓄集峡水利枢纽建前工程(一期)场外道路区、场内1号道路区、弃土场、取土场、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便道区等6个防治区。
三、建设规模: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总面积为28.76hm2,其中项目建设区为20.62hm2,直接影响区为8.14hm2。工程建设扰动原地貌面积20.62hm2,破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9.66hm2。
四、项目总投资:省蓄集峡水利枢纽建前工程(一期)投资230.25万元,其中工程措施费90.93万元,植物措施费6.86万元,临时工程费12.30万元,独立费用102.58万元,基本预备费12.76万元,水土保持补偿费4.83万元。
五、建设年限:工程计划于年月开工,计划年建成。
请你处接此批复后,抓紧办理招投标、施工、监理等相关手续,方案实施后,设计水平年项目区均达到目标值扰动土地整治率95.0%,水土流失总治理度79.0%,土壤流失控制比1.0,拦渣率95.0%,林草植被恢复率89.0%,林草覆盖率10.0%的目标。
水土保持方案(优质14篇)篇六
有关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情况说明。
1.批复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与实际发生的责任范围对比,调整变化的原因。
2.扰动土地的治理面积、治理率。
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水土保持措施,在设计报告中的设计要点,重大设计变更。
1.工程量及进度。各项防治工程完成的数量、实施时间,与批准的方案实施时间、工程量比较,并分析其原因。
2.施工质量管理。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的质量控制体系,施工事故及其处理。
3.工程建设大事。包括有关批文,较大的设计变更,有关合同协议,重要会议等。
4.价款结算。批准的工程量及其投资,施工合同价与实际结算价对比,分析增减的原因。
1.项目划分。水土保持工程的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单元工程划分情况。
2.质量检验。监理工程师、质量监督机构的质量检验方法,检验结果。
3.质量评定。初步验收确定的各单位工程的质量等级,对整体水土保持工程质量评价。
1.工程运行情况。各项水土保持工程建成运行后,其安全稳定性、暴雨后的完好情况,工程维修、植物补植情况。
2.工程效益
(1)水土流失治理。工程试运行期间控制水土流失面积,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及治理程度,项目区水土流失强度变化值。废弃土、石、渣的拦挡量、拦渣率,各类开挖面、拆除后的施工营地的平整、护砌量,植被恢复数量。
(2)植被变化。建设前、施工期间、竣工后林草植被面积,植被恢复指数。
(3)土地整治及生产条件恢复。土地整治率,施工临时占用耕地的恢复数量,土地生产力恢复能力。
(4)水土流失监测。根据水土流失专项监测报告,提出施工期间、工程运行后水土流失量,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限值。对水系、下游河道径流泥沙影响,水土流失危害情况变化。
(5)综合评价。主体工程建设对水土流失及生态环境的实际影响范围、程度、时间,水土保持工程的控制效果,防治成效。
水土保持方案(优质14篇)篇七
有关工程、报批、实施过程情况简介。
1.主体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建设内容,有关设计文件批复、调整过程。
2.报批过程,主要建设内容、建设时限、投资概算,中确定的防治措施设计落实、调整情况。
1.组织领导。包括水土保持工作领导及具体管理机构,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
2.规章制度。有关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过程中建立的.各类规章、制度、办法。
3.监督管理。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及水土保持监督管理部门检查、监督情况。
4.建设过程。包括水土保持工程招标投标过程,合同及其执行情况,施工材料采购及供应。
5.建设监理。包括监理规划及实施细则,监理制度、机构、人员、检测方法,水土保持工程的质量、进度、投资控制情况。
6、工程投资。包括批准的水土保持投资概算,资金到位时间,年度安排,概算调整情况,经费支出。
7、完成主要工程。包括治理措施类型及数量变更情况,实际完成水土保持工程、植物、临时防护工程等的类型、数量,与设计工程量增减情况及原因分析。
在实施过程的主要经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今后管理运行的建议。
水土保持工程移交、使用,管理维修养护责任、办法。运行期水土保持监测任务。
1.及其批复文件。
4.投资到位及使用情况说明。
5.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意见。
6.主体工程总平面图。
水土保持方案(优质14篇)篇八
摘要:水土保持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对于环境的破坏,特别是水土流失,是显而易见的。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水土保持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整个区域内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文章简要介绍了水土保持的基本内容,分析了我国水土保持的现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引言:水利工程的不断增多,其建设地点的范围也不断加大,因此造成水土流失的地域也不断扩大。开展水土保持是山区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基本意义。
水土流失危害十分严重,影响水资源的利用,在某种程度上讲,是中国的头号环境问题。遏制水土流失,实施水土保持,是当前唯一选择,尤其是在些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的地方,水土保持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科学技术。具体说来,水土保持在水利中的作用主要有: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水土保持可以维持或增加土壤的入渗量,一些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如梯田、水库等)还可以拦蓄径流,一方面在汛期可以削减洪峰,提高防洪能力,另一方面,在枯水季节可以补充径流,减少径流的年际变化。水土保持可以减少水土流失量,很多水土保持设施(如水平梯田、小山塘、排灌沟渠等)还可以拦泥拽沙,增加塘库蓄水,提高水利工程的效益,减少水库、湖泊、河道等的淤积,延长水库的使用寿命。水土保持可以减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从而也降低了滑坡、泥石流对水利工程损坏率。水土保持可以提高水环境的质量。
水土流失使枯水季节水量减少,但在洪水季节恰恰相反。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植被大部分遭到了破坏。山区更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当暴雨发生时,由于地面坡度大,植被不够,坡面截流能力较差,土壤表层涵水能力低,使得降雨强度远远大于土壤入渗速度,雨水来不及入渗,迅速大量产流,瞬时形成山洪。
由于植被破坏、径流改变,土壤乃至地质结构受到影响,一遇暴雨极易形成山体滑坡和泥石流,造成山洪灾害。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除了冲毁房屋、道路、水利设施,严重的还会影响航运,使河道断流,形成堰塞湖,对下游造成更大的危害。
从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入手首先,要对可能会引起的水土流失做出初步的防治方案设计,科学地估算水利工程项目中的水土保持设施,水利工程中不管是点型工程还是线型工程,其中引起水土流失的源头都是不可忽视的。其次,在水利工程项目进入初步设计时期,要细分和完善项目区的水土保持设施种类及规模,详细分析水利工程规模中的项目人为扰动原地表,并制定出细致的规划设计,同时针对项目区占用的耕地以及挖填方区,也要制定出妥善的水土保持设施设计。虽然水土保持的防治措施只是水利工程中的一个小部分,但是其成效却是不容忽视的,正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在初步规划设计中水土保持的防治措施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对主体工程设计提出的方案比选、总体布置、施工组织设计等进行水土保持评价,进行工程建设的水土保持制约性因素分析根据综合评价结论,提出水土保持要求与建议;确定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分析计算工程建设过程中扰动地貌植被的面积、弃土弃渣(石)量、损坏水土保持设施数量、预测水土流失面积及危害以及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新增水土流失量;拟定水土流失防治目标,明确水土流失防治分区、措施体系及总体布局;按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对拟定的防治措施进行典型设计,并推算各类工程的工程量;初步确定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明确与主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相关联的主要问题;提出水土保持监测的初步方案和管理要求。
2、植被种植。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会破坏地表植被,因此首先要防治风沙侵蚀。在前期工作中,就要种植林带,按照农田规划进行林带建设,沿着条田的长短边布置主、副林带,主林带与主风向垂直。同时考虑经济效益,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布置一定的经济林。在水利工程建设阶段,多种植一些根系发达,并与工程当地环境相适应的树木,如意杨、雪松、迎春等,对于水利工程中的稳固水土、坡面防护都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除了种植树木外,还可以种植一些再生性强,并耐旱、耐涝的草种,比如可以在弃土区顶面及坡面等地种植三叶草或是狗牙根草等,以增加土壤表层的植被覆盖,降低发生水土流失的概率。
3、通过宣传来增加意识。
社会的宣传,和各种舆论的力量对于加强农村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中,我们要通过电视。报纸和网络的方式.面向社会,面向群众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尽可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水土保持,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到它对于我国农村的建设.对于促进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人意识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必要性,从而提升人们的`水保意识。要实现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政府要制定相应的管理政策和制度。形成整体的发展目标。
施工临时占地防治区在施工结束后要进行全面恢复,所以,应对表土进行分层剥离,集中堆放并进行苫盖和挡护。施工准备期场地平整后,应先在场地周围布置排水沟,拦截附近地面来水及收集施工布置区内降雨,将其排入附近河道中,以便于后期恢复。工程施工开始,对施工生活区内的空闲地进行绿化,绿化措施主要为植草和种植花卉。草种的选择,要充分考虑水利工程项目所在地的气候、土壤性质、水文条件、生物种类等各种因素,对施工临建区的临时排水,主要包括施工道路、施工生产堆料区及剥离表土堆存区的临时排水3部分。在临时道路两侧应设临时排水沟,在成品堆料场、成品料平台和施工骨料堆放场应设置临时排水。
5、强化监督,促进发展。
为使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健康发展,建立健全监督执法体系,规范、完善地方法规体系,严格执行“三权、一方案、三同时”制度,大力加强水保法制建设,严格依法行政,加强预防监督,确保水土保持工作成效。根据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水土流失预防监督工作,实施执法工作人员“约法三章”等措施,避免因执法人员素质问题影响执法效果,确保行政执法工作的严肃性和规范性。加大对农村“四荒”治理开发的监督管理,控制农业开发中造成的生态破坏和水土流失,对集中连片、动土量大的治理开发项目,要严格执行开发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加强对滑坡、泥石流易发区和其他生态极度脆弱区、生态敏感区的防范,严格控制进行任何形式的开发建设活动,遏制人为水土流失恶化的趋势。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的水土流失情况相当严重,生态系统也因大量的开发和破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对于水土的保护非常重要,对于我国水资源的保护,能够有效的遏制我国土地面积的减少。伴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腾飞和人口数量的急剧膨胀,人们需要越来越多的水土资源。由于开发利用的不合理,会使得水土流失不断加剧,由此恶性循环,水利工程项目的功效也长期无法得到发挥。因而,要认真贯彻《水土保持法》,对水土流失进行依法防治。做到水土防治工作有法可依,有规律可循。
水土保持方案(优质14篇)篇九
水土保持规划在水土资源保护工作上起着重要的指导性作用。科学、有效、合理化的制定和设计水土保持规划,并且长期正确的去运用,可以促进水土资源的保护工作顺利进行,同时还能实现水土资源的合理化运用以及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可是在现阶段的水土保持规划设计过程中,一些设计问题也在不断的出现,比如说:设计思想落后,技术参数不正确,设计的时间不充足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水土保持规划设计水平的提高,急需有效的方案去解决这些问题。
1.1保护和预防。
针对一些需要重点保护的区域在其保护的方向以及保护的方法上面做规划,这些重要区域主要有:高级别的自然保护区域、饮用水的保护区域、湿地保护区等。这些重点保护区保护的方向是水土保持以及生态维护。
1.2综合性的防治。
根据水土流失的相关特点、治理的要求以及自然经济条件等因素,对那些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区域做出综合性的防治。这些区域主要有:小流域的防治、坡面的防治、果园地的防治、农耕地的防治、居住环境的防治等。
1.3综合性的监督和管理。
针对人类活动所引发的水土流失现象进行综合性的监督和管理,采用一些监管方案的同时还要进行合理化的统筹和规划。内容主要是:建立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的机构,管理和制度上的创新,法律法规的设立等。
具体的内容有:按照水土保持的相关监测职责和监测要求,去规划监测点的布置;在监测体系完善的基础上,综合提高监测的水平和制度的保障能力;对重点的防护区域以及一些重点的治理工程项目要提出监测管理的目标和监测的要求,同时还要制定出监测的方案和相应的管理制度。
2.1水土规划设计的方法不先进。
水土保持的相关技术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可以说是一个综合性并且目标多样化的技术体系。可是,目前在水土保持的规划设计当中,设计的目标比较单一,而且技术方法也不先进,同时还没有进行比较具体的调查和研究,这些情况制约着水土保持治理目标的实现。
2.2相关资料的收集方法不先进。
在水土保持规划的设计过程中,相关人员对资料的采集基本上是通过对实地的调查,相关人员的谈话以及查看当地的统计资料来获得。这些方法很容易出现误差,因为土地相关部门提供的那些资料并不是很全面,这样就有可能造成与实际情况不符。要想采集到更加准确的资料,需要应用更加高科技的手段,比如可以使用导航定位测量仪。
2.3规划设计的参数不是很准确。
目前在制定水土保持规划设计时所应用的相关技术参数不是很准确。一直以来,因为资料不全,相关技术人员大部分时候都是估计或者是借鉴类似地区的相关资料来制定规划,这样设计的目标就很容易出现误差。为了能够使水土保持规划的设计与实际相符,进一步提高设计的水平,一定要采取合理的技术参数。
2.4对规划的编制时间较短。
要想设计出一个比较详细,与实际相符,操作性强的水土保持规划,一定要给水土保持规划的技术人员足够的时间。首先要去实地进行考察,按照规划的目标去布设水土保持的相关措施;之后要进行内部的编写,计算以及绘图等;最后要完成一个完整的水土保持规划报告。
2.5计算的模式不是很合理。
水土保持规划在设计的过程中,一些相关报告缺乏严谨性和科学性,同时也没有遵守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地域之间的温度、季节、地质等的差异考虑的也比较少,之后就比较盲目性的去应用一个水土保持规划的设计模式,这样就造成了很多雷同现象的发生,规划的意义就不大了。因此,在实际的工作当中,由于一些自然因素以及一些社会经济条件存在很多的差异,一定不能对国家的标准进行生搬硬套。比如:国家在有关水土保持方面的相关规定中要求,在三到五坡耕地的水土流失防护方法中,可采用改垄的方法。可是有一些规划在设计过程中并没用考虑到当地的自然特点,也进行改垄和修地埂,这样严重的违背了大自然的规律,这就属于没有按照实际的情况去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防治方法。
1)水土保持规划的相关设计人员一定要严格坚持科学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才能防止千篇一律设置水土保持方案现象的发生。
2)有效利用先进水土保持的监测方法,正确的判断出水土流失的强度,之后进行详细的实地考察,根据不同的水土流失程度去布设不同的水土保持方法,从而使保证措施布置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最终实现最大的水土保持综合效益。
3)要不断的加强和提高水土保持规划相关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业务能力,逐步的加强和完善规划设计部门的审核资质,尽早建立好水土保持监测的数据信息库,为水土保持规划的设计提供更加科学、有效和准确的.数据信息。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水土保持规划的设计水平,同时还能让水土保持的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从而真正的实现水土资源的合理化运用以及水土资源的健康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随着国家和社会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国家在水土保持规划上面做的工作也越来越多,减少水土保持规划中的问题可以让水土资源得到更加合理化的运用,同时还能实现其可持续的发展。本文对目前水土保持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做了详细的论述,希望相关规划设计部门对这些问题给予高度的重视。
参考文献:
[1]王治国,王春红.对我国水土保持区划与规划中若干问题的认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
[2]王治国,郭索彦,姜德文.我国水土保持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现状与任务[j].中国水土保持,20xx(06).
[3]刘军会,傅小锋.关于中国可持续发展综合区划方法的探讨[m].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
水土保持方案(优质14篇)篇十
水土保持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对于环境的破坏,特别是水土流失,是显而易见的。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水土保持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整个区域内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文章简要介绍了水土保持的基本内容,分析了我国水土保持的现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水利工程的不断增多,其建设地点的范围也不断加大,因此造成水土流失的地域也不断扩大。开展水土保持是山区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基本意义。
水土流失危害十分严重,影响水资源的利用,在某种程度上讲,是中国的头号环境问题。遏制水土流失,实施水土保持,是当前唯一选择,尤其是在些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的地方,水土保持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科学技术。具体说来,水土保持在水利中的作用主要有: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水土保持可以维持或增加土壤的入渗量,一些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如梯田、水库等)还可以拦蓄径流,一方面在汛期可以削减洪峰,提高防洪能力,另一方面,在枯水季节可以补充径流,减少径流的年际变化。水土保持可以减少水土流失量,很多水土保持设施(如水平梯田、小山塘、排灌沟渠等)还可以拦泥拽沙,增加塘库蓄水,提高水利工程的效益,减少水库、湖泊、河道等的淤积,延长水库的使用寿命。水土保持可以减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从而也降低了滑坡、泥石流对水利工程损坏率。水土保持可以提高水环境的质量。
水土流失使枯水季节水量减少,但在洪水季节恰恰相反。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植被大部分遭到了破坏。山区更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当暴雨发生时,由于地面坡度大,植被不够,坡面截流能力较差,土壤表层涵水能力低,使得降雨强度远远大于土壤入渗速度,雨水来不及入渗,迅速大量产流,瞬时形成山洪。
由于植被破坏、径流改变,土壤乃至地质结构受到影响,一遇暴雨极易形成山体滑坡和泥石流,造成山洪灾害。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除了冲毁房屋、道路、水利设施,严重的还会影响航运,使河道断流,形成堰塞湖,对下游造成更大的危害。
从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入手首先,要对可能会引起的水土流失做出初步的防治方案设计,科学地估算水利工程项目中的水土保持设施,水利工程中不管是点型工程还是线型工程,其中引起水土流失的源头都是不可忽视的。其次,在水利工程项目进入初步设计时期,要细分和完善项目区的水土保持设施种类及规模,详细分析水利工程规模中的项目人为扰动原地表,并制定出细致的规划设计,同时针对项目区占用的耕地以及挖填方区,也要制定出妥善的水土保持设施设计。虽然水土保持的防治措施只是水利工程中的一个小部分,但是其成效却是不容忽视的,正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在初步规划设计中水土保持的防治措施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对主体工程设计提出的方案比选、总体布置、施工组织设计等进行水土保持评价,进行工程建设的水土保持制约性因素分析根据综合评价结论,提出水土保持要求与建议;确定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分析计算工程建设过程中扰动地貌植被的面积、弃土弃渣(石)量、损坏水土保持设施数量、预测水土流失面积及危害以及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新增水土流失量;拟定水土流失防治目标,明确水土流失防治分区、措施体系及总体布局;按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对拟定的防治措施进行典型设计,并推算各类工程的工程量;初步确定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明确与主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相关联的主要问题;提出水土保持监测的初步方案和管理要求。
2、植被种植。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会破坏地表植被,因此首先要防治风沙侵蚀。在前期工作中,就要种植林带,按照农田规划进行林带建设,沿着条田的长短边布置主、副林带,主林带与主风向垂直。同时考虑经济效益,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布置一定的经济林。在水利工程建设阶段,多种植一些根系发达,并与工程当地环境相适应的树木,如意杨、雪松、迎春等,对于水利工程中的稳固水土、坡面防护都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除了种植树木外,还可以种植一些再生性强,并耐旱、耐涝的草种,比如可以在弃土区顶面及坡面等地种植三叶草或是狗牙根草等,以增加土壤表层的植被覆盖,降低发生水土流失的概率。
3、通过宣传来增加意识。
社会的宣传,和各种舆论的力量对于加强农村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中,我们要通过电视。报纸和网络的方式,面向社会,面向群众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尽可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水土保持,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到它对于我国农村的建设,对于促进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人意识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必要性,从而提升人们的水保意识。要实现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政府要制定相应的管理政策和制度。形成整体的发展目标。
施工临时占地防治区在施工结束后要进行全面恢复,所以,应对表土进行分层剥离,集中堆放并进行苫盖和挡护。施工准备期场地平整后,应先在场地周围布置排水沟,拦截附近地面来水及收集施工布置区内降雨,将其排入附近河道中,以便于后期恢复。工程施工开始,对施工生活区内的空闲地进行绿化,绿化措施主要为植草和种植花卉。草种的选择,要充分考虑水利工程项目所在地的气候、土壤性质、水文条件、生物种类等各种因素,对施工临建区的临时排水,主要包括施工道路、施工生产堆料区及剥离表土堆存区的临时排水3部分。在临时道路两侧应设临时排水沟,在成品堆料场、成品料平台和施工骨料堆放场应设置临时排水。
5、强化监督,促进发展。
为使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健康发展,建立健全监督执法体系,规范、完善地方法规体系,严格执行“三权、一方案、三同时”制度,大力加强水保法制建设,严格依法行政,加强预防监督,确保水土保持工作成效。根据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水土流失预防监督工作,实施执法工作人员“约法三章”等措施,避免因执法人员素质问题影响执法效果,确保行政执法工作的严肃性和规范性。加大对农村“四荒”治理开发的监督管理,控制农业开发中造成的生态破坏和水土流失,对集中连片、动土量大的治理开发项目,要严格执行开发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加强对滑坡、泥石流易发区和其他生态极度脆弱区、生态敏感区的防范,严格控制进行任何形式的开发建设活动,遏制人为水土流失恶化的趋势。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的水土流失情况相当严重,生态系统也因大量的开发和破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对于水土的保护非常重要,对于我国水资源的保护,能够有效的遏制我国土地面积的减少。伴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腾飞和人口数量的急剧膨胀,人们需要越来越多的水土资源。由于开发利用的不合理,会使得水土流失不断加剧,由此恶性循环,水利工程项目的功效也长期无法得到发挥。因而,要认真贯彻《水土保持法》,对水土流失进行依法防治。做到水土防治工作有法可依,有规律可循。
水土保持方案(优质14篇)篇十一
县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站),要进一步强化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职能,充实配备与执法任务相适应的专职监督管理人员,定期参加监督执法培训和考核;改善现有办公场所条件,在20xx年前配齐与管理工作相适应的电脑、打印机、传真机、扫描仪、照相机、摄像机、全站仪、录音设备、gps等办公设备,在监督执法时由县水务部门保障用车;建立健全稳定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经费渠道,保证监督管理工作正常开展,确保监督检查、案件查处公正、公平;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数据库和标准规范的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监督检查、验收及案件查处等相关档案资料,达到查阅方便,统计准确,操作规范的要求。
1、方案审批规范。建立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流程图,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履行水土保持方案的受理、审查、批复、送达等工作,坚决杜绝逾期审批、越权审批、“人情”审批和“吃拿卡要”等现象。
2、监督检查规范。县水务部门每年至少对本级及上级审批水土保持方案的生产建设项目进行2次以上监督检查。对违法违规的生产建设项目单位要给予批评、通报和曝光,并依法进行处理。
3、设施验收规范。实行水土保持验收许可制度,严格按照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程序、标准进行验收,做到档案齐全、程序规范,杜绝逾期验收、越权验收和故意刁难建设单位等现象。
4、规费征收使用规范。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征收程序、标准、方式和使用管理规范,公开透明,坚决杜绝擅自降低标准或超标准征收现象;征收的费用主要用于水土保持勘测、规划、宣传、培训、差旅补助、奖励和监测仪器设备及交通工具的购置、维修。除生产建设单位无力治理的,不得违规征收水土流失防治费。
5、案件查处规范。立案查处水土保持违法违规案件,做到依据充分,执法身份、取证方式和程序合法,法律适用正确,文书规范。
1、督查制度。对人为造成水土流失的现象,随时发现、随时检查、随时处理;深入监督检查水土保持措施的落实情况及工程质量情况;建立并落实好水土保持违法违规案件的督办制度;全县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随时接受县人大及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2、报告制度。对于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求的上报事项,做到及时准确上报;对于重大水土流失事件(一次水土流失1000立方米以上),县水务部门要在事件发生1周内正式向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特殊事件(一次水土流失10000立方米以上)随时报告。
3、管理制度。县水务部门设立水土保持专业技术评审小组,对从事水土保持方案评审、设施验收、技术咨询等技术支撑服务的工作人员制定规范化工作制度和廉政制度。实行严格的“进出”考核制度,依法约束执法人员行为,保证执法队伍纯洁。
4、社会监督制度。建立完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公示、公告制度,公告水土保持方案审批、验收等行政许可的依据、程序、条件、时限、内容和结果,公告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成果和其它重要事项,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设立举报电话、邮箱,规范举报的记录、接收、处理、协调、反馈等各环节工作。
从20xx年到20xx年5月,分四个阶段,实施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一是启动阶段(20xx年12月底前)。
1、结合全县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细化监督管理能力建设的目标、任务、要求;
2、全面启动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各项工作。二是培训阶段(20xx年1月—6月)。
2、对照本次能力建设标准,完善配套规章体系,提高监督管理能力,明确监督管理规范化要求,健全监督管理工作制度。三是全面推进阶段(20xx年7月—20xx年8月)。
2、定期召开监督管理能力建设情况汇报会,落实能力建设各项目标要求。各部门密切配合,上下联动,共同搞好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工作。四是总结阶段(20xx年9月—20xx年5月)。
1、20xx年9月—12月,完成能力建设县的总结和自验工作,迎接省水利厅的初验;
2、20xx年1月—5月,按照省水利厅的验收要求,进一步完善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各项工作,迎接上级抽查复验。同时,向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报送总结报告,对事迹突出的先进单位、先进个人报省、市表彰。
经费保障。多方争取,安排经费,可从征收的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中列支专项经费,用于监督管理能力建设,保障工作正常开展。加大宣传。加大对水土保持监督执法能力建设的宣传,及时报道重大事件、先进做法和经验,营造舆论氛围,争取社会各界支持。
激励措施。对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工作中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并积极宣传先进事迹,促进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工作全面提高。
水土保持方案(优质14篇)篇十二
资源型城市环城矿山,尤其是环城露天矿山大量固体废弃物被排弃在排土场,容易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周围大气和水体被污染,并严重破坏矿山周围的自然景观,威胁周围居民的生活与身体健康。与此同时,矿山企业,特别是国有老矿山企业的矿山废弃地的综合治理,普遍存在前期投入大,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显着,而经济效益低下的问题,治理维护费用的投入给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不利于治理的可持续发展。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对安徽省马鞍山市姑山铁矿的钟山排土场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进行了研究及示范,通过示范治理控制水土流失,彻底解决了排土场生态环境破坏对居民生活、身体健康带来的威胁和危害,同时通过农、林、副产品收入,提高了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经济效益,改变了综合治理“投入大、产出小”的局面,减轻了国有老矿山企业的经济负担,为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类似资源型城市环城矿山废弃地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提供参考借鉴。
1研究区概况。
1.1研究区简介姑山铁矿位于长江下游南岸的安徽省马鞍山市,矿山采用露天开采,开采规模为150万t/a。钟山排土场主要排弃姑山铁矿露天开采剥离的岩土,已于20xx年停止排土,排土场南北长约550m,东西宽约350m,共形成5个排土平台,标高分别为20m(1平台)、30m(2平台)、40m(3平台)、50m(4平台)及60m(5平台)。排土场总占地面积约22.8hm2,其中4平台是面积最大的平台,面积约5hm2。钟山排土场区域多年平均降雨量1053mm,最大年降雨量1895.5mm,最大1d降雨量316.1mm。梅雨期最长达43d,梅雨量最多达530.9mm,约占全年降雨量的45%。降水季节性强,5~9月份降雨量约占全年的60%以上。所在地区年平均风速2.46m/s,最大风速39.9m/s,年主导风向及频率分别是ene和10.75%,年次导风向及频率分别是e和8.98%。
1.2治理问题的提出钟山排土场位于马鞍山市规划城区,其东侧紧靠宁芜高速公路(g4211),毗邻青山河,北部、西部和南部3面紧邻居民区,西侧有当涂至查湾县级公路沿排土场而过。目前排土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排土场平台土壤贫瘠,土体石砾含量高、压实严重,渗透系数低,遇到大雨,容易形成较大汇水,造成严重水土流失;(2)排土场弃土质地松散,遇到大风天气极易形成扬尘,遇暴雨极易形成严重的水土流失,诱发滑坡等地质灾害;(3)排土场紧邻马芜高速公路及青山河,严重破坏了青山河两岸的自然景观,造成了高速公路的视觉污染。
2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模式研究。
2.1综合治理目标通过治理,彻底解决钟山排土场生态破坏、扬尘及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同时通过农、林、副产品的收入提供较好的经济效益,实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可持续发展。
2.3.1生态农业区(4平台)该功能区主要位于排土场4平台,该平台位于排土场的中间位置,为排土场面积最大的平台,面积达5hm2。该功能区的综合治理目标为控制汇水,并通过农副产品收入提供一定的经济效益,实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可持续发展。(1)设计在钟山排土场4平台修建排灌系统及集水池,收集平台汇水,一方面可以为综合治理提供水源,另一方面可以将4平台集水池建设为渔塘,在外围饲养鹅、鸭等家禽;(2)设计将排土场4平台其余土地建设为农田,种植花生等经济作物。
2.3.2生态用材林、防风林区(1~3平台迎风坡及5平台)该功能区包括钟山排土场1~3平台迎风坡及5平台,该功能区的主要综合治理目标为控制汇水、防风固土、并适当考虑环境绿化。在平台内侧修建排水渠系,排除汇水;在平台营造生态用材林及防风林,一方面可以防治风害,为4平台生态农业区的建设提供保护,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林木蓄积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在高速公路旁栽植雪松、棕榈、紫叶李等观赏树种,营造一条亮丽的风景线,消除视觉污染。
2.3.3生态经济林区(1~3平台背风坡)该功能区包括钟山排土场1~3平台背风坡,该功能区的综合治理目标为控制汇水,防治水土流失,同时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平台内侧修建排水渠系,排除汇水;在平台营造经济林,种植油桃等,通过经济林产品收入提供一定的经济效益;由于1~3平台背风坡紧邻居民区,设计同时在林间开辟道路,修建一些休闲娱乐设施,提高社会效益。
2.3.4水土保持林区(排土场边坡)钟山排土场边坡坡度较大,且流沙和石渣混排,质地松散,是水土流失和粉尘污染的主要源头,该功能区治理方向为建设水土保持林,水土保持林采用乔灌草综合配置。
3示范区建设及运行。
3.1生态农业区建设及运行根据设计,将钟山排土场4平台建设为生态农业区,分为经济作物种植区,鱼塘及家禽饲养区2部分。截至20xx年底,姑山铁矿在4平台开挖鱼塘(集水池)2口,在外围建立围网饲养鸭、鹅等家禽,鱼塘和家禽饲养区面积约0.5hm2,其中水面面积0.3hm2。
利用姑山铁矿剥离的第四系粘土作为客土[2-3],覆盖厚度80cm,建造了约4hm2农田,钟山排土场排弃的混合岩土及客土已经过检测,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值。集水池(鱼塘)现处于蓄水阶段,并已在鱼塘外围饲养了少量的鹅和鸭等家禽,主要供应姑山铁矿食堂;在建造的农田上种植了芝麻、花生等经济作物,20xx年芝麻产量约70kg/667m2,花生产量约300kg/667m2,基本达到附近农田的平均产量,经济效益显着。
3.2生态用材林、防风林区建设及运行根据设计,在钟山排土场1~3平台迎风坡及5平台建设生态用材林、防风林区。选用杨树作为生态用材林、防风林的主要树种[4],采用穴状整地回填客土的方式进行土地整治,杨树栽植株行距2m×2m,林下撒播草籽。在宁芜高速公路(g4211)旁栽植雪松、棕榈、紫叶李等绿化树种。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完成了生态用材林、防风林区的建设,营造了一条长约1000m的生态用材林、防风林带,既起到防风及水土流失,为生态农业区提供了天然屏障的作用,又通过林木蓄积增加了经济效益,更改善了宁芜高速公路(g4211)的自然景观,消除了视觉污染。
3.3生态经济林区建设根据设计,姑山铁矿在钟山排土场背风坡的各个平台建设生态经济林区,选择油桃、葡萄及梨作为生态经济林的主要树种,建设形成了油桃园、梨园、葡萄园等。油桃及梨树栽植株行距为2.5m×3m,葡萄株行距为1.5m×2m,同时在生态经济林地面种植了紫花苜蓿,以改良土壤。由于生态经济林区紧邻居民区,为了给居民提供休闲场所,同时为发展观光农业奠定基础,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在生态经济林区修建人行道路。截至20xx年底,生态经济林区共修建休闲观光道路1400m,栽植油桃约200株,梨树约700株,葡萄约300株,20xx年共出产油桃约2950kg,葡萄约1900kg,梨15000kg,所产水果全部供应马鞍山及附近市场,经济效益显着。
3.4水土保持林区根据设计,20xx年起姑山铁矿对钟山排土场斜坡逐步进行了治理,水土保持林区采用乔灌草综合配置,选择构树、杨树作为水土保持林的主要乔木树种,紫穗槐作为灌木树种,综合考虑覆盖地表速度、根系深度和冷暖季交替的问题,草种选择百喜草、黑麦草、紫花苜蓿、狗牙根混合草籽[4]。截至20xx年底,已完成了水土保持林区的建设,构树、杨树的成活率达95%以上,长势良好,3年生的杨树胸径已达近20cm,钟山排土场斜坡部分的扬尘污染及水土流失得到根本治理。
4结论。
通过研究,构建了包括生态农业区、生态用材林及防风林区,生态经济林区及水土保持林区等功能区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钟山排土场模式,通过治理,不仅控制了水土流失,同时还通过农、林、副产品的收入提供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实现了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可持续发展。钟山排土场模式可以为长江流域乃至国内资源型城市类似矿山排土场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提供借鉴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安徽省马鞍山市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专项规划(20xx-2015年)[z].马鞍山市人民证府,20xx.
水土保持方案(优质14篇)篇十三
1.批复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与实际发生的责任范围对比,调整变化的原因。
2.扰动土地的治理面积、治理率。
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水土保持措施,在设计报告中的设计要点,重大设计变更。
1.工程量及进度。各项防治工程完成的数量、实施时间,与批准的方案实施时间、工程量比较,并分析其原因。
2.施工质量管理。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的质量控制体系,施工事故及其处理。
3.工程建设大事。包括有关批文,较大的设计变更,有关合同协议,重要会议等。
4.价款结算。批准的工程量及其投资,施工合同价与实际结算价对比,分析增减的原因。
1.项目划分。水土保持工程的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单元工程划分情况。
2.质量检验。监理工程师、质量监督机构的质量检验方法,检验结果。
3.质量评定。初步验收确定的各单位工程的质量等级,对整体水土保持工程质量评价。
1.工程运行情况。各项水土保持工程建成运行后,其安全稳定性、暴雨后的完好情况,工程维修、植物补植情况。
2.工程效益。
(1)水土流失治理。工程试运行期间控制水土流失面积,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及治理程度,项目区水土流失强度变化值。废弃土、石、渣的拦挡量、拦渣率,各类开挖面、拆除后的施工营地的平整、护砌量,植被恢复数量。
(2)植被变化。建设前、施工期间、竣工后林草植被面积,植被恢复指数。
(3)土地整治及生产条件恢复。土地整治率,施工临时占用耕地的恢复数量,土地生产力恢复能力。
(4)水土流失监测。根据水土流失专项监测报告,提出施工期间、工程运行后水土流失量,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限值。对水系、下游河道径流泥沙影响,水土流失危害情况变化。
(5)综合评价。主体工程建设对水土流失及生态环境的实际影响范围、程度、时间,水土保持工程的控制效果,防治成效。
1.工程竣工后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图。
4.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报告。
5.水土流失专项监测报告。
水土保持方案(优质14篇)篇十四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部署,以农村“生产发展、村容整洁”为切入点,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以改善农村水土流失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为着力点,做到水土流失治理与水源和水环境保护、农业集约化生产、人居环境改善相结合,使小流域达到景观优美、自然和谐、卫生清洁、人居舒适,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坚持政府引导、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重实效;坚持地方和农民投入为主,国家适当补助;坚持水土保持与环境治理和新农村建设、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水利水土保持措施与其它措施相结合;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协调推进;坚持示范引导、政策扶持的方法,用好“一事一议”等民主议事的机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发展和完善。工程建设应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基础,全面做好流域治理、生态修复、水系整治和人居环境改善,建立面源污染控制、人为水土流失防治等管理制度,加强相关监测评价等。
1、小流域治理工程。结合当地实际,实施坡耕地改造,修建水窖、水塘和坡面灌排水系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营造水土保持林草,建设乔灌草相结合的入库(河)生物缓冲带。通过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减少土壤侵蚀,发挥梯地、林草植被等水土保持设施控制和降解面源污染的作用。
2、生态修复工程。在有条件的地方,实施封山禁牧、封育保护,加强林草植被保护,防止人为破坏。要充分依靠大自然的力量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涵养水源,保护水资源。
3、河道综合整治工程。编制河道整治规划,采取清淤、护岸、筑堰和绿化等措施,对小流域内河道进行综合整治。封河育草,维系河流良好生态系统。禁止河道采沙,加强河道管理及其维护。防止污水和垃圾进入河道,确保河道清洁和优美环境。
4、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搞好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制定村庄环境卫生保洁制度,实现生活垃圾集中管理、生态污水初步处理后排放。人畜禽粪便应因地制宜推广沼气池等实用技术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居民比较集中和有条件的地区,生活污水应处理达标后排放。
5、生态农业建设工程。推广绿色、无公害技术,发展生态农业。大力推广施用有机肥料,采用生物方法以及易降解、低残留的农药防治病虫害,控制和减少农业污染。
6、面源污染治理工程。在河道周边设置植物缓冲带,种植或抚育具有吸收有机污染物能力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在河道和水库水位变化的水陆交错带建设人工湿地,种植适水树种和草本植物,增强水体自净能力。
7、水土流失和水环境监测。建立水土流失和水质指标动态变化监测点,对土壤侵蚀模数、土壤侵蚀量、入河(库)泥沙量,以及总磷(tp)、总氮(tn)、生化需氧量(bod5)、化学耗氧量(cod)等指标进行监测。
在试点小流域内,制定封山禁牧、封育保护政策和乡规民约,建立水源管理和保护制度,保护林草植被,促进生态自我修复。在有条件的地方,实行生态移民和并村;制定化肥、农药使用推荐种类目录,明确其合理用量及使用方法;严格对生活垃圾、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排放的控制管理。加强流域内集体和私人企业、饮食服务等行业排污的管理;监督开发建设项目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控制新增人为水土流失。积极组织开展文明新农村建设活动等。
工程实施期3年,20xx-20xx年。
中安排。中央投资主要用于水利水保工程、封育管护、宣传、监测等。没有国家重点工程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筹解决。各级水利部门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和相关部门的配合,同时创新投入机制,依靠政策吸引社会力量等多渠道解决投入问题,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试点工程由水利部统一组织实施,负责审批入选工程、实施方案和组织竣工验收工作。流域机构负责工程实施的技术指导和检查验收工作。各省(区、市)水利部门依据批复的实施方案,制定和下达年度计划,组织开展年度检查,并于每年2月底向水利部上报上年度总结报告。县级水利部门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全面负责组织编制试点工程建设实施工作,建立工程管理制度、落实项目责任、明确任务,开展试点工程建设及相关监测工作等。
试点工程实施完成后,各县进行自验,全面总结。自验结束后向所在省(区、市)上报自查验收报告。各省(区、市)组织初验,向水利部上报初验报告。水利部组织流域机构和有关专家进行竣工验收,完成竣工验收报告。
会议方案范文合集六篇。
会议方案范文合集九篇。
会议方案范文合集八篇。
会议筹备方案范文合集六篇。
有关会议方案范文合集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