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培训心得体会可以促使个人对培训内容和学习方法进行深入思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以下是一些实际案例中的培训心得分享,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培训经历有所启发。
最热新高考改革培训心得体会(模板21篇)篇一
20xx年7月14日下午,我们伴着天公赠予的热情,心怀豫西汤汤洛水般的积极之情来到了豫北卫水之滨求知问道,开启“新课程新高考”专业素养提升的学习之旅,首日的学习便感果硕维宽!
带着付耙牯校长“认清形势、换道超车”的目标指引,通过瞿洪明教授“新高考改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的解读我即随之所思:
首先,我们该做什么?
为国育人、为党育才,为实现新时代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站好教育岗位。同时在瞿教授对新高考改革的'历程、背景、意义、问题、挑战、思考以及我们河南新高考改革七个方面的报告中,进一步使我感到方向的明确,更令我感到“高改也是对教师的革新!”面对机遇与挑战这把双刃利剑,我们该做的就是坚定不移地与时俱进。
然而,扪心自问:我们想做什么?我们当然都不想被时所弃,而是乘着高考改革的风在破浪中超越自我,赢得未来。
那么,为此我们能做什么?学习中受到了大大的启发:教师、学生、家长,课程、选择、赋分,报考、政策、利弊,我们能做学生发展的导师。汪才安老师“基于学生的课堂管理”也为我们从课堂这一关的地方,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良方技法。
两节课,数十页的笔记却让我们看到了未来和明天的样子和需要,带动的思考也不只如此。
总之学校永远都不是“封闭地带”,恰恰是改革的前沿阵地、前进的云梯平台,我们要把握机遇,做好“人师”!
最热新高考改革培训心得体会(模板21篇)篇二
一.高考改革要求我们要在初中做好充足准备。
高考改革后,英语将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考,三年六考,考生可多次参加,取最高成绩。这就意味着考生如果能在自己英语水平最好的时候(中考后)把握时机,在高一就尽早考出最好的成绩,那么就可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拿出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其他科目的学习。这也就要求我们要极其重视英语,要从小抓起,提升孩子的英语能力,第一次英语社会化考试,就考最高分,减轻日后的学习负担。重视英语我们必须要科学合理地规划我们的英语课程。在高一想取得英语社会化考试的最高分,需要在初中做好充足的准备,做好初中三年英语的整体科学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力争在初中四年夯实英语基础,一举决胜中考进名校,摘取英语高考最高分,两全其美。而初中时,孩子们在学校更多学的是死知识,要想做好最充足的准备,孩子们必须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样也就给了我们大北外校更多的机会。因为我们大北外校不仅仅教知识,更加注重孩子能力的培养。
二.高考英语依然重要,对于孩子的能力要求更高。
可以看到,高考并没有削弱英语的重要性,而是巩固了语、数、外作为三大主科的绝对地位。
在基础知识方面,新高考更侧重读语言的感知能力的考察,传统死记硬背单词语法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只有在语境中学会的、带着生命力的英语知识才能帮孩子们赢得高考。
在应试能力方面,新高考更侧重考察用语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英语考试的成绩是基础知识和应试能力的综合结果。只学基础知识而忽视应试能力的培养,孩子很难把所学到的知识在考场上100%发挥出来;而一味迷恋解题技巧而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则会让孩子的成绩提升缺乏后劲。只有系统学习基础知识、科学培养应试能力,不回避真正的问题、不放弃必要的努力,才能让孩子稳步提分。
而以上提到的方面公立学校都没有做到位,这些需要我们大北外校来给孩子们弥补,我们能够做到学校老师做不到的,帮助孩子真正地夯实基础、提高应试能力。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总的来说,高考改革,对我们英语培训学校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契机。高考改革英语变得更加重要,只要家长和孩子意识到这一点,会想要快速提升孩子的能力,而有这么好的机会,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提升自己,提供给孩子他们真正需要的英语学习能力。
本学期,任高三年级两个班(13、14班)的语文。一学期以来,能不折不扣地按学期初的计划实施教学,真正做到开初有计划,过程能落实,期末有总结。
高三的教学,开学之初就入高考备考状态。首先是从第一册到第六册对整个高中的6册书的教学内容进行回顾与梳理,进行全方位的知识大盘点,从整体上明晰各册的重点难点以及在高考中所处的地位。现代文只能作为知识的脉络来掌握,目的是学以致用,具体的考试阅读材料是在课外,所以,在盘点时,不属于侧重点。侧重点应该是古代诗文。在古代诗文中,侧重点又在要求背诵的那些篇目。
比如说,每一册要求背诵的诗文就有两首词、两篇文言文。第二册要求背诵的文言文有五篇(有的要求背全文,有的只要求背重点段落)。如果说,第二册主要是文的话,那么第三册则主要是诗,整个高中阶段,要求背诵的诗词主要都集中在这一册中。此外,还有两篇文言文。第四册又侧重于文,在这一册中,要求背诵的文言文多达五篇,且篇篇都是洋洋洒洒的长篇大论。第五册又侧重于诗,第六册要求背诵的只有一段文言文。
通过这样的回顾与梳理,再一次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以便在复习过程中,能做到有的放矢,突出重点。可以说,要求的背诵的这些诗文,也就是考试的重点所在。
每二步是对语文知识进行分块复习,即分为语音,字形,标点,词语(正确使用实词、正确使用虚词、正确使用熟语),病句,语句、语段,句式,简明、连贯、得体,修辞等若干块。每一块的复习步骤和方法都是先理论,后实践,先讲后练,练后再讲,讲练结合,无论采用哪种方法,主要还是于学生的实践(练)。
逐块瓦解,层层推进,自然不是平均用力、平均用时,每一块需要投入多少时间,需要印发多少资料,要视情况而定。比如说,语音和字形方面,看似最简单的,也是最基本的,实际上,却是最难的,涉及的点和面也是最广的,光常用字就有3500个,要做到都能读会写,而且读音要准确,书写要规范,谈何容易。正因如此,这两块所投入的时间就要多一些。这也是打基础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梳理、盘点和分块复习的过程中,还要有计划地适当穿插必要的测试,通过各种形式的测试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梳理、盘点、分块复习的过程,也就是发现问,解决问题的过程。每一次测试都不是只停留在平均分、及格率、从高分到低分各分数段分布情况的统计上,也不是考完,讲完了事,而是每一次测试之后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总结与反思。也只有通过总结与反思,才会找到存在问题的原因,才会发现哪一个环节薄弱,也才会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以便在后面的复习中少走弯路,更好、更快地达到既定的目标。
作文是高考语文的重头戏,而作文的提高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是短时间很难做到,更不能一蹴而就。作文教学必须贯穿在整个语文教学的始终。高考作文的复习,也是需要长时间的持续不断地进行,说到底,就是围绕着《考纲》的要求,经常写,经常练,多写笔下生花,在作文教学上也是颠破不灭的真理。
怎样才能做到持续不断呢?首先,不能仅限于几次正式作文布置、写作、批改和评讲上。对学生来说,所谓的正式作文,只不过是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并非出自自己的愿意,在写的过程中,自己愿意写、自己写得好的东西不能写。这样的作文,无论是从内容上说,是从形式上说,都很难达到提高的目的。
其次,实践证明,持续不断,最有效的办法是写随笔。随笔,随便写,拿起笔来就写,写自己想写的东西。要求学生以随笔的形式力争每天都动笔写,或多或少。一周检查一次,检查时,不在乎学生写得好不好,而是看学生写不写。叫检查,不叫批改,检查一次,也花不了多长的时间。不费时,也不费力,每一次检查都能落到实处。写随笔的过程,不仅是练习写作提高能力的过程,也是积累写作素材,提高思想认识的过程。
新高考给予学生是更大的选择权。高考的改革主要是给予学生选择权。选择什么呢?第一是选择部分考试科目,第二是选择考试的时间,第三是选择考试分数,有两次考试,学生可以选一个好的分数,改变了"一考定终生"的局面。从选择时间的角度来说,改革把学业规划的权利,部分还给学生了,以前学生学什么,是国家规定的,学校统一开课,学生没有选择。现在高考改革就把部分的选择权给孩子了,比如英语,至少学生可以决定什么时候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要选定的时间来规划自己的学习。
高考改革也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发展。学生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去看学业,比如有的学生英语比较强,可以选择高二考英语,考完后,如果学校的引导得当,学生是不会放弃英语的,学生可以去学更难要求更高的内容,由此学生的个性化就体现出来了。有的学生英语弱一点的,跟英语好的学生的英语水平不一样,那么就可以学得慢一点,花更多时间学习必修和选修i课程的内容,再参加高考,人与人之间能力表现不一样,这很正常。不像原来的高考方案都是一刀切,程度好的学生要陪着同学慢慢走,英语弱的学生拼命赶,还赶不上同学的学习进度。新的高考改革方案给了各类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机会。
新高考改革方案学生面临的挑战是,有可能会增加学习压力,给予学生两次考试机会,增加了考试频率,高中科目多,考试本就频繁,再实行多考,这就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改变家长和学生观念。其次教育系统部门也应该有配套的措施,并提出希望社会机构积极广泛参与帮助学生提前做好学业规划。
新高考改革下,学生应该做好规划。首先是学业规划。因为现在高考有选择性了,学生要学会规划考试科目,选择考试时间,计划学习进程,计划多长时间学什么东西。第二个是升学规划。以后考不考大学?考什么大学?考什么专业?这是与学业规划相关联的。第三个是职业规划。尽管是很遥远,但也应该提前有个想法,学什么,以后做什么,想清楚以后的职业跟学习的关系。第四是生涯规划,人生规划,我想做什么样的人,我具备什么样的特质我要过什么样的生活。
20xx学年已经结束,回顾这一年来的高三教学工作,感觉既辛苦又充实。在高三开学伊始我就根据高考要求以及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本学年的教学工作进行了整体规划。全学年的教学大致分为三轮,第一轮,对三本教材进行全面、系统、仔细地复习,重点是教材上的基础知识,目标是使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第二轮是综合复习,重点是对知识进行整理归纳,按照时间、空间、国家等各种角度整理线索,目的是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形成知识体系。第三轮,以练习为主,对各区的模拟卷进行整理,有选择、有重点的练习、讲解,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技巧。
第一轮:20xx年9~11月上高三教材,20xx年12月~20xx年3月复习高一教材。第二轮:20xx年3月~5月初。第三轮:5月初~放假。
在作业的安排方面,我坚持的原则是适度、有效,每天都布置作业,作业量保持在一个小时左右,第一轮作业内容是复习巩固当天的教学内容。作业方式多样,根据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内容的需要,采取不同的作业方式。
本学年除学校安排的周练、月考、联考、统考外,本人没有额外安排考试。每周练习由于时间较短,考试内容基本是单元练习,主要目标是巩固前一阶段学过的知识。月考、联考、统考结合教学进度以及相关部门的要求,考试的内容有一定的综合性,题型仿照20xx年高考试题。
总结一年来的教学工作,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从学生的角度看。
一、良好的学习氛围。今年的两个历史班的学生,总体来说,学习态度比较认真,班风、学风比较好,对于我布置的作业绝大多数学生能认真完成。
二、扎实的基础。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近几年上海历史试题,虽然题目比较活,能力要求也较高,但基础知识还是占相当比重的,对于学生来说,教材上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掌握扎实,透彻,这是学好历史的前提条件。
从教师的角度看。
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高三的学生学习负担重,时间紧,因此提高课堂效率就显得尤其重要,为此,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第一,课前仔细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第二,严格要求学生,保证良好的课堂纪律。课堂上,绝对不允许做与本节课无关的事情,全神贯注听课记笔记。一年来,两个历史班的课堂纪律很好,因此,课堂效果也比较好。
二、作业练习要适量、有效。课后作业是复习巩固的重要手段,但是要想使作业起到良好的效果,作业量一定要适中,如果作业量过多,需要消耗学生大量的时间,学生就会感到厌烦,疲于应付,那么,他们就不会认真对待,效果自然也大打折扣。
三、试卷要精选、精炼、精讲,不搞题海战术,题目的难度要适合学生的整体水平,每次考试既要能检验学生的水平,又要便于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考试成绩出来后,要全面仔细地分析总结,特别是联考或统考要让学生知道整体水平,以便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从师生的关系角度看。
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一年来,我和两个班级的同学相处融洽,学生对我的工作给与了积极的支持和配合。
总之,通过一年的教学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同时存在不足之处,有待以后工作中进一步改进。
让学校围着学生转,学生选择决定教师岗位,从全国开始推行新的学业水平考试,至逐步试行新的高考方案。语文、数学、外语必考,再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中选择3个科目,参加高考成绩核算,部分省市可能还有技术科目,即“7选3”。
此外,中学教育开始实行走班教学,学生除了可以自主选择高考科目以外,还可以选择自己的任课老师、课程,这被他们称为“选科、选师和选课”。
在传统高考模式下,只有主动适应学校和老师的学生,才可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可以说,在传统的高中学校中,学生是围绕学校转动的。那些有个性、有不同学习风格和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往往会被看成“异类”,认为他们的个性,只是出风头而已。高考新政下,学校将围绕学生转动,通过学生对高考科目、任教老师以及具体课程的选择,彰显自己的个性和学习风格,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从而获得与个人能力相适应的成长。只有学校办学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校资源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才可能真正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推动学校的特色发展。
每个教研组的工作态度与教育业绩,会汇聚成这个教研组的学术声誉,而教研组的学术声誉会成为学生是否选择这个学科作为高考学科的重要依据。学生的选择,将会影响到整个教研组有多少个教学岗位。由于学生有选择任课老师的权利,所以在同一个教研组内究竟特定老师能否上岗,上岗后可以教高考学科班还是学考学科班,每个班会有多少学生,都是由学生的选择决定的。
学校制定规则,学生在选择中学会选择在传统高考模式下,文综、理综是绑定的,在经历二选一之后,学生被分到某个行政班,从此只有班级排名的变化,偶尔有一些活动或者选修课程可以走动。所以说,不是高中教师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而是这样的教育体制已经把学生固化下来了,在不能“行动”的背景下要求学生“心动”,这多少还是违背了“心动不如行动”的规律。于是,如果学生学不好,往往会抱怨学校不好,或者是老师教的不好。而在新高考模式下,把选择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来选择,既可以让学生回避自己的短板,发挥自己的长处;又可以通过选择行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责任感。
借着选择的机会,把学习的责任还给学生。学生在选择的前提下,有了挑选学校教育资源、组合自己擅长科目的机会,但也要承担相应的后果。谁选择,谁就得负责!如果选择后,学生没有取得好的成绩,学生就应该首先想办法来改变这个事实,而不是简单地把结果归因于老师教学水平太差。尽管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但在当下,老师的教学水平是既定的,我们也要认可这个事实,更要告诉学生这个事实,让他们知道哪些方面要借助于老师,哪些方面要依靠自己。
在学生选择的同时,学校还需要做好对学生的生涯指导,将选择的规则告诉,以及可能导致的结果告知学生。学校千万别指望只用一门课程给学生做生涯指导,而是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在选择中学会选择。
此外,在选择的过程中,要让学生遵守选择的规则,要让学生明白选择的边界,在选择中明白你喜欢的课程或老师有可能别人也喜欢。学校只能在已有条件下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但是并不意味着可以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这种情况下,学校制定好规则,学生在这种规则下进行自主选择,并在学习过程中为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学生选科不完全基于兴趣,还有学校学科强弱显而易见,本次高考改革最大的变化,就是把选择的权利交给了学生,尤其是学生可以选择哪些科目作为高考考试科目。面对升学的需求,学生如果完全按照自己兴趣选择,而不考虑就读学校在学科教学上的实力,以及自己在该学科的能力,最后的结果可能就是选了却考不上。当学生普遍把就读学校学科教学实力作为一个选择标准时,特定的某个学科或者几个学科就会成为该校的主导学科,慢慢的这些学科就会演变成这所学校的办学特色;当学生考虑自己的兴趣和具体。
学科实力时,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就得到了照顾。
具体到特定的学科,学生往往会选择学术声望高,态度积极,性格乐观,风趣幽默的老师。当然颜值高肯定也是天然的课程资源。这就要求老师要注重自己的生活品质,与学生的交往方式,以及自己教学风格的可接受程度等。以前讲教师专业发展方向,总是说如何提高老师的学科水平、学术水平、教学能力。当把“选师权”交给学生时,就等于承认了学生选择老师的标准,就是老师提高自己的重要依据。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让学生选老师,目的不是淘汰老师,而是让老师不断的发展自己,而学生的选择标准,就是老师的发展方向,至少是发展方向之一。
学生怎么学,学校怎么管。随着学生选科、选师与选课的深入,走班教学应运而生,顺势而为。可是,走班教学远不只是让学生走走,而是在改变教育中一些本质的问题,重新造就课堂生态模式。比如,在行政班教学中,这个班是班主任建好了的,学科老师去上上课就可以了;但在走班教学中,上课的老师得先得自己组建一个班,然后再给这个班的学生上课,否则这个教学班就是散沙一团。
在传统的行政班教学中,课堂教学目标主要是进行知识讲解,把学生学习和问题的解答放在了课后的作业批改和辅导上,这也是高中老师这么辛苦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实知识讲解与问题解答相比较,不论是所花时间还是难易程度,都是不如后者的。可是,我们却把最重要的上课时间,拿去做了大量的相对简单的知识讲解,于是大家不得不再花大量的课外时间,来完成更为重要的问题解答工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提前一周把学生下周要学的内容告知学生,让学生提前预习,把知识的学习尽量在课前完成,把知识学习时形成的问题与疑惑带到课堂中来。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尽量减少知识的讲解时间,把课堂教学重心用在学生疑惑的解答和问题的解决上。
在走班教学的背景下,仍然靠作业批改和课后辅导来解决学生的困惑与问题,这条路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班级而变得无路可走。同时,这也要求学生在课前认真的做准备,因为课堂会作为学生“厮杀”的阵地,谁预习得好,谁就能在课堂上先行一步,从而主导课堂,谁滞后一步,谁就会被淘汰。
此外,在高考新政下,由于把课程分为了不同的类别与不同的层级,教师也教着不同的学生与不同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学校管理的重心,就不再是教学管理,而应该是课程领导,学校管理课程内容,管理教学难度与教学进度,把课堂教学还给教师,让他们结合自己的个性与风格来展现自己,吸引学生,成就学生。这样既可以保证全校最基本的学科教学质量是得到保障的,还有助于学生在不同老师与不同层级的课程间进行再次选择或者转换。
高考的指挥棒,已经高高的举起,并指向了学生个性成长与学校特色办学的方向,这将深刻地影响我们的高中教育。学生如何在选择中学会选择,从而成就自我;老师如何在学生的选择中完善自我,从而实现自我;学校如何在挑战中抓住机遇,走向成功!
一加强集体备课优化课堂教学。
新的高考形势下,高三数学怎么去教,学生怎么去学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感到压力很大,针对这一问题备课组在学校和年级部的领导下,在姚老师和高老师以及笪老师的的具体指导下,制定了严密的教学计划,提出了优化课堂教学,强化集体备课,培养学生素质的具体要求。即优化课堂教学目标,规范教学程序,提高课堂效率,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其自身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集体备课中我们几位数学老师团结协作,发挥集体力量。
高三数学备课组,在资料的征订,测试题的命题,改卷中发现的问题交流,学生学习数学的状态等方面上,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有统一要求又有各班实际情况,既有"学生容易错误"地方的交流又有典型例子的讨论,既有课例的探讨又有信息的交流。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有我们探讨,争议,交流的声音。集体备课后,各位教师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自我调整和重新精心备课,这样,总体上,集体备课把握住了正确的方向和统一了教学进度,对于各位教师来讲,又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因材施教。
二立足课本夯实基础。
高考复习,立足课本,夯实基础。复习时要求全面周到,注重教材的科学体系,打好"双基",准确掌握考试内容,做到复习不超纲,不做无用功,使复习更有针对性,细心推敲对高考内容四个不同层次的要求,准确掌握那些内容是要求了解的,那些内容是要求理解的,那些内容是要求掌握的,那些内容是要求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的;细心推敲要考查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在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教学过程当中,不仅要展现教师的分析思维,还要充分展现学生的思考思维,把教学活动体现为思维活动;同时还适当增加难度,教学起点总体要高,注重提优补差,新高考将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适当增加教学的难度,为更多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有利于优秀的学生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对于差生充分利用辅导课的时间帮助他们分析学习上存在的问题,解决他们学习上的困难,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励他们勇于迎接挑战,不断挖掘潜力,最大限度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
三因材施教全面提高。
我今年带得是一个文科,一个理科班。因此学生的整体情况不一样,同一班级的学生,层次差别也较大,给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这就要求我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又要根据各班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要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区别对待,这样,对课前预习,课堂训练,课后作业的布置和课后的辅导的内容也就因人而异,对不同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课堂提问上也要分层次,基础题一般由学生来做,以增强他们的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对能力较强的学生要把知识点扩展开来,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提高他们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作业的布置,既有全体学生的必做题也有针对较强能力的学生的思考题,教师在课后对学生的辅导的内容也因人而异,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掌握学情,做到有的放矢。深入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课堂容量,提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做到了有的放矢,让每一位同学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属于自己的收益。
四优化练习提高练习的有效性。
知识的巩固,技能的熟练,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通过适当而有效的练习才能实现;首先,练习题要精选,题量要适度,注意题目的典型性和层次性,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练习要全批全改,做好学生的错题统计,对于错的较多的题目,找出错的原因。练习的讲评是高三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效益,课堂的讲评要科学化,要注重教学的效果,不该讲的就不讲,该点拨的要点拨,该讲的内容一定要讲透;对于典型问题,要让学生板演,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多做限时练习,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应试能力。
五加强应试指导培养非智力因素。
充分利用每一次练习,测试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应试技巧,提高学生的得分能力,如对选择题,填空题,要注意寻求合理,简洁的解题途经,要力争"保准求快",对解答题要规范做答,努力作到"会而对,对而全",减少无谓失分,指导学生经常总结临场时的审题答题顺序,技巧,总结考前和考场上心理调节的做法与经验,力争找到适合自己的心理调节方式和临场审题,答题的具体方法,逐步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纠正不良的答题习惯,优化答题策略,强化一些注意事项。
注重"三点",培养学习习惯。高三复习注意到低起点,重探究,求能力的同时,还注重抓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的信息点,易错点,得分点,培养良好的审题,解题习惯,养成规范作答,不容失分的习惯。
最热新高考改革培训心得体会(模板21篇)篇三
近年来,高考制度改革在中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而作为改革的一部分,新高考培训改革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作为一名参与者,我深感新高考培训改革给我们带来的益处和启示。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我的亲身经历出发,总结出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新高考培训改革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过去的高考制度过于功利化,只关注分数和知识点。而在新高考中,学生将对某一学科进行选择,从而更加注重自己的兴趣与特长。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未来的职业发展。对于我们学生来说,这是一种解放,也是一种机遇。
其次,新高考培训改革注重素质教育的培养。过去许多学生在备战高考时,只顾着死记硬背和应试技巧,而忽视了对其他重要素质的培养。而在新高考的改革中,我们不仅需要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科目知识,还需要发展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素质。这样的改革让我们从应试教育的怪圈中走出,真正提升了我们的综合素质。
第三,新高考培训改革加强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过去的高考制度使得学校和社会有着较大的隔阂,学生备战高考时几乎和外界隔绝。然而,在新高考改革中,学生将有更多的时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将使我们更好地了解社会和职业发展的现状。同时,学校与社会的合作也能够更加有效地搭建实习和就业的桥梁,保证我们毕业后的顺利过渡。
再者,新高考培训改革鼓励我们培养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过去的高考制度往往追求标准化的答案和高分,使得我们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创新和自主思考的能力。而新高考的改革给予我们更多的选择权和自主决策权,鼓励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的改革有利于培养我们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使我们成为具有实践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最后,新高考培训改革教会了我们合理规划和时间管理。过去的高考备战过程中,我们常常为了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知识而苦恼。然而,在新高考改革中,我们需要根据自身选择的学科,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这不仅培养了我们的自我管理和时间管理能力,也教会了我们规划未来的能力。
总之,新高考培训改革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机遇和挑战,也对我们的学习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参与改革的实践,我体会到了培训改革给我们带来的益处和启示。在接下来的高中生活和高考备战中,我将紧紧抓住这个机遇,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展示出自己的特长和素质,追求真正的全面发展。同时,也衷心希望这样的改革能够为更多的学生带来希望和机会,让他们能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实现自己的梦想。
最热新高考改革培训心得体会(模板21篇)篇四
高考改革后,英语将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考,三年六考,考生可多次参加,取最高成绩。这就意味着考生如果能在自己英语水平最好的时候(中考后)把握时机,在高一就尽早考出最好的成绩,那么就可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拿出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其他科目的学习。这也就要求我们要极其重视英语,要从小抓起,提升孩子的英语能力,第一次英语社会化考试,就考最高分,减轻日后的学习负担。重视英语我们必须要科学合理地规划我们的英语课程。在高一想取得英语社会化考试的最高分,需要在初中做好充足的准备,做好初中三年英语的`整体科学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力争在初中四年夯实英语基础,一举决胜中考进名校,摘取英语高考最高分,两全其美。而初中时,孩子们在学校更多学的是死知识,要想做好最充足的准备,孩子们必须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样也就给了我们大北外校更多的机会。因为我们大北外校不仅仅教知识,更加注重孩子能力的培养。
可以看到,高考并没有削弱英语的重要性,而是巩固了语、数、外作为三大主科的绝对地位。
在基础知识方面,新高考更侧重读语言的感知能力的考察,传统死记硬背单词语法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只有在语境中学会的、带着生命力的英语知识才能帮孩子们赢得高考。
在应试能力方面,新高考更侧重考察用语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英语考试的成绩是基础知识和应试能力的综合结果。只学基础知识而忽视应试能力的培养,孩子很难把所学到的知识在考场上100%发挥出来;而一味迷恋解题技巧而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则会让孩子的成绩提升缺乏后劲。只有系统学习基础知识、科学培养应试能力,不回避真正的问题、不放弃必要的努力,才能让孩子稳步提分。
而以上提到的方面公立学校都没有做到位,这些需要我们大北外校来给孩子们弥补,我们能够做到学校老师做不到的,帮助孩子真正地夯实基础、提高应试能力。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总的来说,高考改革,对我们英语培训学校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契机。高考改革英语变得更加重要,只要家长和孩子意识到这一点,会想要快速提升孩子的能力,而有这么好的机会,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提升自己,提供给孩子他们真正需要的英语学习能力。
最热新高考改革培训心得体会(模板21篇)篇五
内蒙古新高考改革自2018年启动以来,已经历了三个年头。作为一名高中生,亲身参与了这一改革,深有感触。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新高考改革,是内蒙古省教育厅针对当今社会发展和高中教育实践出现的问题,精心设计的改革方案。通过课程的精简与多元化、评价方式的改变,使得高中教育更加符合时代需求,更加贴近学生需求。
在新高考改革方案中,比较突出的一点是高考科目的变化。以我所在学校为例,我们学院的科目从原来的12个被精简到了7个,其中“中国化”和“体育健康”这两门科目被列为了必修。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新高考改革的确让我们的学习负担减轻了不少。原来的12个科目无论是课时还是考试内容,都非常繁重,学习压力大。而现在,科目的精简使得我们的学习压力有所减轻,同时也能够更加专注于所学科目的学习。
当然,新高考改革并不仅仅在课程精简方面有所改变,评价方式的改变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我们学生不再被单一的成绩定义,而是通过多个方面来全面评价。这不仅让我们感到了自己在学习中的进步,也给我们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新高考改革的实施,让我深刻认识到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从根本上改变教育的模式与方式,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
同时,新高考改革的实施,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大环境。只有在这个大环境下,我们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变化,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能力。
第五段:总结。
新高考改革,让我深感教育的力量与魅力。通过这一改革,我们不仅能够享受到更合理的学习环境,更能够扩大我们的成功机会和人生发展空间。希望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我们的高中教育水平能够得到不断提高,我们的未来更加稳健和光明。
最热新高考改革培训心得体会(模板21篇)篇六
近年来,随着中国高考制度的改革,新高考模式逐渐得到广泛推广,不仅改变了传统的高考评价方式,更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育观念。本文将从培训模式、学科融合、实践能力培养、全新的评价体系和学生发展多元性等五个方面,谈谈对新高考培训改革的心得体会。
首先,新高考培训模式的改革让学生不再沉迷于刷题和应试技巧,而是以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为核心。在传统培训模式下,学生常常只注重应对考试,而忽视了对学科知识的深入理解。而新高考培训改革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在新高考培训中,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还要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
其次,新高考改革将学科之间的界限打破,实行了学科融合教学。传统高中教育的问题在于学科之间缺乏联系,导致学生只能从学科知识上单独应对考试。而新高考改革通过学科融合教学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将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进行整合和联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种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第三,新高考改革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传统高中教育中,学生常常只停留在书本知识的表面,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而新高考培训改革将实践教学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从而能够更好地应对高考。
第四,新高考改革引入了全新的评价体系。传统的高考评价体系以分数为唯一标准,容易造成拔尖学生过度应试化,而忽视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而在新高考评价体系下,学生不仅要考试取得高分,还要在课业、实践和创新方面取得丰硕成果。这种全新的评价体系更加公平、科学,能够更好地评价学生的多元发展能力。
最后,新高考改革鼓励学生发展多元性。传统高考制度下,学生被迫选择某一门类的学科进行深入学习,限制了学生的发展空间。而新高考制度取消了文理分科,鼓励学生自由选择学科,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这种多元性的学科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内容,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总之,新高考培训改革从培训模式、学科融合、实践能力培养、全新的评价体系和学生发展多元性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创新。这样的改革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更加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通过新高考培训改革,我们相信学生能够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热新高考改革培训心得体会(模板21篇)篇七
内蒙古新高考改革已经实施多年,自己也参与了其中。在这一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新高考改革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学生全面素质,让高中学生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总结了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在开始对新高考改革作出评价之前,我们必须先了解新高考改革的方针政策和目标。新高考改革明确了培养学生、较为全面的素质,注重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还要着力于考生兴趣和特长的激发。因此,我们需要了解新高考制度的组成部分和各项考试内容,为学习和备考做好准备。
第三段:认真备战新高考。
新高考改革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种类的选修课程,让学生在更宽广的领域中展现自己的才华。因此,在备战新高考的同时,我们也需要认真学习这些课程,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培养自己的兴趣点和优点。考生还需要了解新高考的细节和考试要点,以便在考试中表现自己。
第四段:提升自我意识。
除了学习和考试方面的准备,我们也应该提升自我意识,明确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学生可以通过多方面对自己加强了解,找到自己的热爱和特长,明确自己所要追求的价值和未来的职业规划。这样,学生才能理清自己的思路,全面发展自己的优势,为未来做好充足的准备。
第五段:总结。
综上所述,内蒙古新高考改革不仅是一场教育体制改革,而是一场对学生成长的全方位关注和培养。对于学生来说,要充分认识到新高考改革的意义,认真准备,切实提高自身素质和竞争力,同时加强自我认知,努力发掘自身深层的专业特长和学习动力。
总之,新高考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帮助广大高中学生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提高未来的发展竞争力和个人价值。学生不能对新高考改革贪图小利,而是应该发掘自身潜力,和随时中意志,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最热新高考改革培训心得体会(模板21篇)篇八
关于新高考改革的宣讲会,我参加了近期在本地区举行的一次。在宣讲会上,教育部门的专家详细解读了新高考的改革思路和改革内容,并引导我们深入思考高考改革的意义和影响。通过这次宣讲会,我深入了解了新高考改革,有一些关于新高考改革的心得体会。
宣讲会首先简单介绍了传统高考存在的弊端,如升学负担沉重、培养的能力不够全面、测评标准缺乏科学性等。新高考的改革目的就是为了完善高中课程设置,使之更加符合人类发展需要,同时通过考试内容改革和考试形式改革,促进高中教育改革和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协同推进。
在宣讲会上,专家详细解读了新高考的改革措施,这包括了考试科目的改变、考试方式的改变以及招生录取制度的改变这三个方面。通过改变考试科目,将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结合,强调素质教育和科技创新素养的培养。同时,通过改变考试方式,例如开放式、创新式、实践型等多种考试形式的引入,不仅可以全方位测试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招生录取制度方面,不再只以分数为唯一标准,而是将学生的特长、社会实践经历纳入评分体系,更加综合地考量学生的学习情况。
新高考改革的落实意味着高中教育体系的更加完善和高校人才培养的更加科学化,这对于推动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新高考改革还能够打破传统高考的制约,推动人类素质发展,促进“三全育人”的目标实现。
新高考改革对于学生和教师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对于学生来说,新高考的改革可以让学生更灵活地发挥个人特长和潜能,从而更好地展示自己的能力和优势。同时,新高考又与其他省份考试规则不同,如果学生要申请外省高校、外国高校的话,还需要了解相关考试及申请规则。对于教师来说,新高考需要我们改变传统认识,转变教育教学方法,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思考与行动。
新高考改革是高考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该改革旨在推动教育改革,培养创新人才。作为学生和教师,我们要积极思考高考改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针对改革的要求,不断改善自己的学习和教学方法,培养综合素质和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新的高考制度和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总之,通过这次宣讲会,我充分了解了新高考的改革思路、目的和内容,并对新高考改革带来的意义和影响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思考。我相信,新高考改革将在未来的教育改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希望更多的人们能够关注、学习和参与其中,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最热新高考改革培训心得体会(模板21篇)篇九
作为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新高考改革无疑是我们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为此,学校在近期组织了一场关于新高考改革的宣讲会。同时,我也参加了这次宣讲会,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宣讲会收获。
在宣讲会上,我们了解到,新高考改革是为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将注重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作为核心目标,推动教育从重视知识传输向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转变,进一步促进中国教育的发展。通过深入了解高考改革的意图,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了改革带来的意义和影响。
虽然新高考改革在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新高考改革也引发了很多不安和焦虑。学生们纷纷担心自己的高考成绩会不被认可,导致未来选择的学校和专业受到限制。此外,也存在着家长过度干预的现象,可能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影响,甚至造成不可逆的心理影响。
新高考改革推行以来,我们也能看到不少的优点,如形式更为多样化,注重学校的特色化和个性化发展,促进高考的公平和公正,同时也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多融通选考的选择,更灵活地组合自己的学科内容,采用新三科加选考的形式,让部分考生有充分的自主权,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特长和优势。这些措施让每个学生都有了实现自己理想的机会,帮助学生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
第四段:学生应该怎么做。
新高考改革可能会让学生们感到不安和焦虑,但我们同样也可以从中寻找和发掘机遇。我们可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积极适应改革,认真应对各项考试内容的变化,二是认清自身优势,选择方向,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以及三是关注课外生活,注重培养自身的个性化特长。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顺应这场中考改革,更好的迎接未来。
第五段:展望未来。
展望未来,可以预见,新高考改革的实施将对教育体系构成长期的影响和改变,也会为我们的未来投入更多的尝试和希望。相信未来的教育改革不仅会为我们创造一个更为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更能让我们在未来的学习路上绽放自身的光芒。
总的来说,宣讲会帮助我们了解到了新高考改革的意图和意义,发现了新高考改革的弊端与优势,让我们更好地面对未来的考试和人生挑战,相信新一代的学生们会在这一场改革中自信地迎接挑战,成为未来社会中的有为青年。
最热新高考改革培训心得体会(模板21篇)篇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新高考培训改革已经成为教育界热议的话题。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有幸参与了新高考培训改革的实施,并深切感受到这次改革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和影响。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自己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我认为新高考培训改革的最大亮点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过去,高考是唯一的评价标准,只重视学生的学科成绩。而改革后,高考不再是唯一的标准,学校将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就意味着,学生在培训过程中不再只是做题机器,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领导能力等。这样的改革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也让他们更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其次,新高考培训改革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注重课程结构的调整。过去的高考培训中,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教授基础知识和备考技巧上,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发展。而改革后,培训课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专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课程,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也让他们更加有目标地进行学习。这种个性化的培训方式,既满足了学生的需求,也提高了学习效果。
此外,新高考培训改革还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过去,大部分培训课程都是面向高考科目的独立学习,没有整合学科之间的内容和知识点。而改革后,学生将面临更多的跨学科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掌握各个学科的知识,还需具备整合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改革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提高学习的质量。
最后,新高考培训改革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过去的高考培训中,很多学生都是依赖老师和家长的指导和监督才能学习。而改革后,学生将会面临更多的自主学习和自主生活的责任。这要求他们具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培训课程中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和决策权,让他们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逐渐成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律意识。
综上所述,新高考培训改革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变化和影响。通过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调整课程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这次改革使得学生不再是单纯的应试机器,而是具备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尽管这次改革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我相信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我们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最热新高考改革培训心得体会(模板21篇)篇十一
近年来,我国高中教育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新高考已经初步实施。为了更好地推进新高考改革,聚集更多的对教育质量有追求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一起共同探讨新高考的方向、内容和实施。到这个时候,宣讲会已成为高中生同学和家长最关注的话题。因此,我去参加了新高考改革宣讲会,并获得了许多启示。
第二段:新高考目标和意义。
首先,宣讲会的主持人对新高考的目标与意义进行了阐述。新高考不仅是从高考的评价对象、方式改进切入,更是从教育教学本身入手,科学回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创造性和实践能力。这为改变中学生“面向考试”思维方式、促进中考和高考教育教学改革标准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主持人详细介绍了新高考改革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改革的内容包括选考方案改革、学科结构优化、考试形式改革、录取方式改革等;实施方案要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优化选择考试方案,鼓励学生培养不同领域的学科兴趣和特长。
最后,通过听取主持人的宣讲和与其他同学和家长的交流,我感觉到新高考对于当前高中生教育的启示和考验。首先,要教育学生,不光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和能力;其次,学校教育部门要建立更完善的衔接机制,增强和高等院校的协调,提高统筹运作的能力;再次,家长在这一过程中要期待孩子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是单纯的升学率是否高,而是注重孩子的成长。
第五段:总结。
新高考作为近几年来教育领域最大的改革,对于家长、老师、学生有着重要的示范意义。通过宣讲会,我们有机会更好地了解新高考的改革精神和实施方案,从而为我们的学习和教育孩子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这无疑将会促进我们实现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未来的成功。
最热新高考改革培训心得体会(模板21篇)篇十二
新高考政策改革自2014年起正式启动,经过数年试点调整,于2021年落地实施。这场历时7年的改革对于我国高中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其影响也将持续数年,乃至更久远的未来。在这场改革实践中,我也深受其影响,同时也从实践中汲取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
新高考改革的一大原则是“素质教育”,这意味着对于高中学生的考核不再只关注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将重视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相对于原有的高考制度,新高考的“综合素质评价”将各种能力因素结合起来,真实、全面地评估了学生的潜力。对于我这样的高中生来说,这种改革有一种开创性的意义——强调了自己在综合能力上的发展,而非仅仅关注单一领域的知识掌握。同时,新高考制度下弱化了重视应试技能和信息获取的单一方向,给了我们大量的自主选择时间和空间,增加学习、探索的欲望。
【第二段】。
新高考改革不仅仅是学生自身能力综合提升的保证,还对于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教师为例,老师们需要有更强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不能再只注重课堂上对知识的灌输,而必须强调“培养健康成长的青少年”,注重学生个人兴趣爱好的探讨、实践与发展,弘扬“探究学习”的理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这就为我这样的学生展示了一个更加开放、宽广的教育视野,可以更加积极的整合学校内外的资源,同时注重个人特质和潜能的发掘。
【第三段】。
新高考改革对于大学招生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我们希望考入一流大学,不再仅仅依靠高考总分的评价,而是在综合能力和潜力的考评机制下展示自己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学校的学习外,加强自我能力的提升,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科技创新。这种改革赋予了我们从依赖成绩的重量逐渐转向自我能力和自我发展的打磨。更好的评价模式也给了我更多的信心,相信能够在未来的学习中通过自我努力描绘一个更好的未来。
【第四段】。
新高考改革推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规定中大力强调的“学科竞赛成果”等一些衡量标准并不公平,甚至趋向了某些特定群体。另外新高考下的学科选修也存在政策处置不合理、资源分配不足的问题。这提醒着我们在实践中深刻理解政策意图,以发扬其奏效,遏制其不畅之处,让改革趋于更加完善和优良的方向,同时促进学生们在不合理之处寻找妙招以增强自身竞争力。
【第五段】。
总的来说,新高考政策改革的实践,为中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开创了一个更好的开始,也为广大高中生的学习和为国家的人才培养问题提供了一个更加优化的全面解决方案。我相信,这种改革将在未来的多年中推动中国教育水平的提升,同时为中国的高等教育带来更多的优秀人才,是一次具有深刻影响的改革之举。
最热新高考改革培训心得体会(模板21篇)篇十三
湖南省新高考改革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对于整个教育界而言,是一个引人关注的议题。我是一名在湖南省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了这一改革所带来的影响。在新高考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很多,面对着这个重大的教育改革,我的内心充满着感悟,同时也有些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多元化考试方式宽宏大度。
在新高考改革中,多元化的考试方式给我印象最深刻。相比以往,高考的科目确实多了一些,更为显著的一点是,考试方式有了很多变化。从“3+1”到“新春联考”,这些新考试方式既增加了考试的难度,也丰富了考试内容。此外,新高考实行“六选三”,所有选择题的部分不能重叠,这可以大大消除原来单纯的知识背诵,强调考生的灵活应用和运用能力。在改革中,可见湖南省高考考试具有宽宏大度的特点,考生们能够更好地体验科学的教育,更细致地认识自己的强项和不足。
第三段:教育内容拓宽了视野和思维。
新高考改革中,教育内容的拓宽和深化被赋予了越来越重要的意义。不仅是教育的模式得到了升级,同时也突破了单一的思维模式,拓宽了我对未来世界的认识。特别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新高考设立了社会实践与创新科技这一科目。现实的社会与科技发展迅速,新高考实施的这项改革,可以让我们有良好的知识储备,更好地面对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变化。这才是真正具有教育意义的改革。
第四段:拓宽学科门类,让学生更自由发挥。
新高考改革中,学科门类的拓宽得到了重视和加强。除了已有的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文综、理综等学科之外,新高考还增加了信息与科技、中国语言文学、数学等学科。这使得不同专业的考生能够更多地自由发挥,多个学科的试题更能体现出考生的综合能力。湖南省高考的这种改革确实给予了考生们自由选择的机会,能够帮助他们更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力,从而更加符合个性化发展,也为未来走向决定了更加宽广的道路。
第五段:结尾。
总之,在新高考改革的过程中,我所体会到的之一,是教育出现了难得的升级和增强,另外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不断创新,并对考生产生更好的审美共鸣。新高考改革,是一次迈向未来,追求更广泛、更具创新性、更有教育意义的新教育时代的跳跃。
最热新高考改革培训心得体会(模板21篇)篇十四
2022年xx月xx日,我校高三地理组教师参加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举办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培训会”。在潘xx老师的带领下详细解读了高中地理新教材的内容结构体系及新高考考试出题方向特点,并从理论与案例两个维度讲解如何上一堂好课。此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对于我今后的教学,无论从思想上,还是具体操作上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现把收获总结如下:
新教材在知识结构体系、编写手法、教学要求、版式设计等方面,与旧教材相比都有不少变化,只有明晰教材特点,才能用好教材。地理必修一在经典自然地理基础上,适当扩充了地理科学科普性内容(地球历史、土壤、植被等),整体设计以气、水、土、地、生五要素为主,旨在认识自然地理要素及自然环境,突出地理实践力及人地协调观的培养。必修二以人文地理为基础,适当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和国家关切的内容,整体设计以基本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特点为线索,从人文地理要素的角度出发,重视地理实践力。在实际必修内容教学中,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理学基础知识,注重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切忌深挖、讲解过度,应把具有难度的知识讲授放在选择性必修部分,做好必修内容与初中地理以及选择性必修内容的衔接。
选择性必修内容分为自然地理基础、区域发展、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三大模块。《自然地理基础》是对必修一的加深,旨在提高学生认识自然环境的能力与水平,整体设计以自然环境系统及其要素发展、演变过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为线索,以“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过程”为主线,突出圈层之间的联系。《区域发展》是对必修一的拓展,以认识区域地理条件、特征和发展方向为线索,重在学习“发展”而非系统学习区域地理。《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是全新模块,以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的关系为线索,重在学习“安全”而非系统学习资源、环境知识。选择性必修教学要相对增强教学的系统性,注重与必修内容的衔接,着力阐明地理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注意地理思想的渗透,充分挖掘利用教材中蕴含的地理核心素养成分。
地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更好地在真实情境中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地理情景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良好途径之一。新课标下,情境教学以“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为源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非常适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帮助学生迅速而准确的理解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在“导入”过程中创设情境可以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能自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就像名演员亮相那样,能一下子镇住台脚,抓住观众。要做到巧妙导入新课,教师在教学新课前,针对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学情,精心设计生动有趣的语言、幻灯、影像、音乐、图表等,创设或再现与地理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通过对某一特定情境氛围的渲染,以引起学生的好奇,让学生怀着强烈的探究欲望,进入后面主干教学内容和流程的学习。就如培训会上张老师提到的案例,在讲解地形对交通的影响时,截取鸟瞰重庆市山区公路、沿江公路等镜头制成新课导入视频,这样既能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又能与后续讲解自然过渡。
把切合教材内容的、典型有趣的教学材料和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有机地融合在讲课内容中,使讲授内容对学生有磁铁般的吸引力,就可以创造出一种和谐生动的课堂氛围。值得注意的是材料的选择要精彩,也可以多联系生活实际,而且始终要为课堂服务,讲述时要注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注重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
地理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方法很多,包括各种教学活动,如实践类、资料分析类、讨论类等。但教师进行活动设计时,要注意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学情设计,活动形式既要活泼,又要能引起学生深度思考。同时,活动中提出的探究问题也要有研究价值,过于简单的不能充分激发学生求知欲,达不到锻炼学生思维及能力的目的;存在争议或难度太大,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且可能打击学生积极性。
通过这次培训,能使我们更加深入把握教材的编撰意图、框架结构,更深刻理解教材包含的教育理念,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教学,更好的直面新高考,把握好考题方向。面对新教材、新课程、新高考,我们只有积极努力学习,勇于探索与实践,践行课程改革,才能进一步提升教学能力,稳步提升教学质量。
最热新高考改革培训心得体会(模板21篇)篇十五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从1977到2021年,中国的高考走过了44年,考试内容,形式,录取形式的不断改变都是为了更好的选拔出人才,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陈志文《高考改革进展与思考》帮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我国高考改革走过的历程,以及今天中国为什么要进行高考改革、在改革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我们的应对的策略是什么。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社会的发展,我们需要多样化高素质的人才,“一考定终身”不利于培养选拔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不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影响了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高考改革势在必行。唐处长的《高考综合改革初步设想》的报告,让我们再次深入的了解我国高考走过的路以及取得经验和不足,和我省在顶层设计上对高考改革的所做的努力、做法以及取得进展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明确了今后我们工作的目标和方向。也同时阐述了新高考改革目标坚持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坚持有利于促进教育的公平,坚持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全面推动我国教育从外延发展转向内涵发展,从快速普及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从最初的茫然到今天稳步全面推进,从2省份的试点到今天的全面展开,一路来点点积累总结,不断的反思完善形成今天的立体框架,担任改革试点的省份砥砺前行,在浙江东阳中学卢飞进校长《高考改革下学校教学、管理转变》中,详细介绍了东阳中学应对高考改革采取的具体措施,用数据说明选拔制度的变革以后,学生选科的情况,通过艰苦的探索,东阳中学在解决高考改革校级层面落实中的实操性问题,卢校长从“选择性教育的顶层设计与实操”“基于奠基的现代化育人模式”“聚焦素养的现代化教育平台”“特色发展、描绘现代化学校发展蓝图”等四个方面,介绍了改革先进学校的丰富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可借鉴、可操作的改革路径,为陕西省基层各校在2022年新高考实施提供了宝贵的探索借鉴经验。
继浙江、上海之后,北京、天津、山东和海南担任了第二批试点工作,在北京丰台区教育学院曾拥军院长《新高考、新课程、新课堂》中指出当下在新高考改革中高中教研员的角色和责任,以及他们教研团队在改革过程中如何履行教研员的职责,分享了他们的做法,作为高中教研工作者,我深感肩负的责任重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密切关注国家有关高考改革的教育政策方针,仔细研究新课程标准的变化,认真解读学科核心素养,不断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发挥教研员的示范引领作用。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尚志教授三个多小时的讲座和互动交流,年近75岁的王教授《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思路和实施建议》让我们这些基层的老师和教研员深刻理解了国家政策制定的初衷和不易,也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真正本质和价值。我们现在教育的现状是:用过去的方法教现在的学生做未来的事,因此高考要改革,最重要的是育人方式和观念的转变。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高考改革的号角已吹响,在新高考、新课程、新评价的背景下,我们教研工作者未来的路该怎么走?从西安市教科院解慧明院长《基于高质量发展的育人方式变革》和中国教育学会评价办主任秦建平《教研员如何落实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我们体会到:教研室与教研员在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无疑是一股中坚力量,尤其是在新高考新课程新评价中,各级教研机构和教研人员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新高考背景下的课程体系发生的重大变革,教师素养亟待提升,作为“教师之师”的教研员自然面临着新的挑战,我们责任在肩:第一是对学校在新高考新课程新评价背景下的发展规划,包括学校的理念,有什么样的特色构想,校园文化主旨是什么,等等,作为教研员,要能够进行策划、论述、研究、指导。第二是对学校课程整体的设计。我们国家现在是“三级课程”,怎么把“三级课程”融入到学校当中进行具体实施,教研员同样需要做好策划、论述、研究和指导工作。比如说国家课程,这是国家对课程限定的最基础水平,是一个底线,学校必须做到。作为教研员,需要拥有对整体课程的设计和论证的发言权,不然,解读也解读不清楚。过去,教研员只要对国家课程标准做好传达和解释工作就行了,但是现在不行了,还必须要研究课程标准出台的背景和途径,同时通过自己的研究提高不同层次学校对课程的理解,这是一个二度创作的过程。一个教研员如果没有课程意识,不知道课程是如何建构的,那么他就很难理解课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学校到底应该怎样开展课程。所以,我认为教研员应该是课程和教学的研究员,是理论指导的服务员。第三学校主导的课程设计,校本化的课题设计、论证、实施和成果提炼,在这些方面,教研员也要有发言权。第四在学校的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上,教研员也要进行指导和论证。一所学校,如果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的意识不强的话,是没有持续发展力的。在这个方面,一定要细,一定要有一套适合学校发展需求的教研、培训规划,一定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开展教研、培训活动。作为教研员,这个时候就需要你根据不同性质的学校、不同的发展层次,设计出不同的教研、培训主题、内容和形式。第五就是对新中考新高考的考试命题的研究。考试是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这谁也不能否认。但是我们怎样在考试中实现新课程所追求的培养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命题时,必须聚焦新课程的理念,设计出旨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试题。
培训虽是短暂的,但感悟至深,在陕西省新高考改革的前沿阵地,教育研究的繁盛之处,我被这些专家们对教育的执着和热情所打动,被他们的专业精神所折服,我们反思着,总结着,则行为重要!
最热新高考改革培训心得体会(模板21篇)篇十六
新高考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全国各省市纷纷加入到新高考改革的行列中。作为湖南省在新高考改革方面的先行者,湖南省教育局通过改变高考科目和考试方式等方式,力求减轻学生的压力,优化教育资源,成为新高考改革中的佼佼者。
第二段:改革对学生的影响。
新高考改革针对学生们的影响首先体现在高考难度的减轻上。改革后,湖南省的高考科目不再是历史、思想政治、地理三门选考科目,而是分为两种类型,统考科目和选考科目。其中,高中三年的历史、思想政治、地理课程都可以随时随地地课题教学法进行学习,在选择选考科目的阶段通过考试来分数。同时,选考课程也不再是A、B、C三类科目,而是变成了非常有用的实践类科目和普及科目。在这一改革中,学生们的知识面扩大了,考试十分灵活,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们的考试压力。同时,高校招生录取的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通过整合各个学科的专业分数线,打破了单补脑,全面素质的笛卡尔分叉,极大程度上满足了社会的招人需求。
第三段:改革对教师的影响。
新高考改革对于教师们来说同样极大地提升了教学水平。一方面,通过新高考改革要求更高的、更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外行老师可以提升教学水平,让学生真正地了解知识,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另一方面,通过数字化技术和完善的评价体系,教师们能够更清楚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准确的预测每一个学生的未来,更好地管理课堂,创造更加急切而充满良心的新环境,让学生真正健康,积极,完美地发展。
第四段:改革对与社会的联系。
新高考改革中建立的社会联系方便了社会人员的参与到学生发展的办法当中,使其成为一个真正流入市场的教育资源。社会人员是探究社会教育的主体,湖南省新高考能够做到这点,提供了专业而务实的教育环境和优质的教育资源。通过与社会开展深入合作,带动社会共和国优质教育资源的发展进步,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
第五段:个人体会与未来展望。
从学生的角度看,新高考改革是一场非常值得期待的变革。曾经,许多学子为应对传统高考而奋斗,在考场中捶胸顿足,几经伟大挫败才走出来。但是现在,新高考改革不仅简化了高考考试流程,缓解了学生考试压力,同时也为学生今后更好的人生规划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从教师的角度看,新高考改革推进了教育的现代化,不仅拓展了知识结构的桥梁,而且探索了新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增强教师的创造力和专业水平,提升整个社会的素质。从今往后,我们也应该引入更多的新教育理念和方法,为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增添智慧和力量。
总结:
湖南省新高考改革让学生从传统模式中解脱出来,老师们也从中受益,社会也得到了尊重。面对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湖南的教育不再是单纯接受,而是主动地研究、共同进步。湖南省的新高考改革是为教育注入新的为时间、为空间的流动,推动湖南教育向着更加开放、更加灵活的方向发展。
最热新高考改革培训心得体会(模板21篇)篇十七
随着新高考政策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作为一名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对此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受。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结合自身的经历和观察,阐述我对新高考政策改革的心得体会,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高考科目调整的影响、文化课和综合素质评价的平衡、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学科融合发展的启示以及改革中的问题和不足。
高考科目的调整是新高考政策改革中的一大亮点,从传统的“3+X”模式转变为“2+X”模式,既减轻了应试负担,又增加了学生的选择自由度。经过一年的实施,我深刻感受到了这一政策带来的影响。新的高考科目设置使得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学习自己所擅长的学科,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需要全面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养。调整后,我本人也更加专注于我所选择的学科,认真学习吸收,培养自己在这方面的优势,喜爱的科目让我更有信心和动力去攻克高考。
二、文化课和综合素质评价的平衡。
除了高考科目调整外,新高考政策改革还加强了对文化课教育和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视。这让我们不再盲目地追求高分,而是注重全面发展,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在这个新的考试模式中,高考成绩不再是唯一的区分标准,所有“不可评价”的优秀特质将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肯定。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参加超课程、课外活动、志愿者等综合素质评价的项目,我也学会了更好地展现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多元化兴趣爱好,提升了参加这些评价活动的积极性和效果。
三、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新高考政策改革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在学习中重视实践体验的提升,以促进学生的更好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课程设置更加贴近实践,更能带给我们好的学习体验。在实际学习中,我们需要更多地思考和探究,这也提升了我们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对课业的重读记忆压力,更多的为我们留出了思考,尝试,创新的空间。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也在不断地得到提高。
四、学科融合发展的启示。
高中学习中,每个学习方向都有着相对独立的课程体系,但新高考政策改革提出了学科融合发展的思想,将学习与创新贯通起来,让我们在更深刻的层次上认识到学科之间的相关性和交叉性,开发出不同领域间的交叉创新。由此可见,学科融合发展也给学生带来了很好的启示,能够激发出协同创新,组合进取的学习动力,通过跨学科的合作,实现互补的学习、创新和思维。
五、改革中的问题和不足。
不可避免的,任何一个制度的改革都难以做到完美,为在推进新高考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评价标准不规范、文化课和综合素质评价权重不够明确等。这些问题带来了不必要的误会和不便,导致改革成效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认真总结问题,呼吁更多的专家、学者、家长和学生参与其中,积极发表建议,共同完成改革。
总之,新高考政策改革在给我们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机会,积极拥抱变化,逐渐形成适应改革的自身特点,着力发展多元化的实践、思维和创新的素养和能力,继续关注改革的动态,慢慢地,我们一定会成为那些有远见的“新高考”人。
最热新高考改革培训心得体会(模板21篇)篇十八
xx月xx日,在xx四个多小时的旅程后,我来到了美丽的江城xx。作为三大火炉之一,今年的xx貌似辜负了这一称谓。一场大雨洗去了大家舟车劳顿的疲惫,适宜的温度更加适合大家静心、潜心、专心地学习。
培训以陈xx老师的课程标准解读开始。开场前,他问大家:送走一届毕业生,面对高考成绩,大家有没有总结得与失?这一灵魂拷问开启了我本次培训之旅。聆听了专家们的理论解读,观摩了优秀教师的课例,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1、依据新教材的精神和新高考的发展趋势,在今后的词汇教学中,不能单纯孤立地讲授词汇,要结合语境或以词块的形式呈现,教师要通过教材内的任务层层滚动浮现,同时引导学生查字典自主学习词汇。依据主题引导学生构建思维导图,并通过听说读写看等多重方式练习巩固,从而帮助理解,内化运用。
2、吃透教材,构建单元主题。
3、研读语篇是教师落实核心素养的需要。首先要回答“what”“why”“how”这三类核心问题。
4、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观。
本次培训,是短暂的邂逅,更是思想的洗礼。都说教学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希望在即将到来的秋季新学期,我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核心素养真正提现在平时教学中。
最热新高考改革培训心得体会(模板21篇)篇十九
新高考政策改革自2017年开始,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推行,已经逐渐成为中国教育的重要一环。新高考政策的实施针对的是追求思想、品德、才能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多元化的人才,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在本文中,笔者将对新高考政策的学科和考试形式方面做出总结和心得体会。
第二段:学科调整。
在新高考政策下,学科设置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最为明显的变化是取消文理分科,实行学生自主选课制度。这种做法首先给予了学生成长的自由度,他们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未来的职业规划进行选择。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身处地区和不同高校的招生要求,自由选择科目组合和加权方案。这使得教育更加贴近学生,有助于引导学生根据自身不同的特点和价值进行全面发展。
第三段:考试形式。
在新高考政策下,考试形式更加多元化、趋向实践性。实施高考科目增加、选考课取得较高成绩加分等措施,是为了让应试者更准确全面地考查出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程度。从学科角度看,语文考试涉及到的内容扩展到阅读、写作和语文应用等方面。数学考试强调应考者对数学应用和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英语考试除了基础知识的检测外,还加入了听力测试。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发扬实践创新精神,深化知识内容的掌握,并能更准确地衡量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技能的能力。
第四段:评价标准。
新高考政策重视学生思想、品德、兴趣特长等方面的表现。评价标准更加体现成长性评价,尤其是在选考课评价方面,提出了多种多样平等的评估方式,采取正常化、综合化的方法进行评价。同时学校和教育局都根据新高考政策制定了一系列的质量要求和标准,各主体单位相应执行,以便更好地适应这一新政策。这样做有助于评估学生的多种考试表现,避免过于强调单一成绩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全面、多元化的发展。
第五段:总结。
总之,在新高考政策下,学生选课自由度扩大、考试形式多样化、评价标准丰富化,更加贴近学生特点,有助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在未来,学生和老师应该更加深入地了解新高考政策的实质和意义,积极拥抱变化,适应和与时俱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需要。同时,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应该坚持教育公平原则,注重高等教育的质量提升和人才培养,由此强化人才培养的国际竞争力,助推经济快速发展。
最热新高考改革培训心得体会(模板21篇)篇二十
为贯彻落实xx市教育局关于“三新”培训的相关文件精神,扎实推进我校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工作,为进一步加强教师对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相关精神的学习,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打造一支素质高、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为新高考工作顺利开展进行能力储备。我校认真组织开展了本次“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培训工作。现将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接到教育局通知后,我校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并于xx月xx日,组织召开了“三新”培训工作推进会,会上刘xx副校长带领全体教师学习了本次“三新”培训相关文件精神,传达了培训相关要求。丁伟校长要求全体教师要高度重视本次“三新”培训,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认真学习领会,不断提升自己,为新高考工作不断充电蓄力。会后学校制定了详细的培训工作计划表,每项培训安排专人负责,确保每次培训传达到位、督促到位、落实到位。
xx月xx日,我校“三新”培训工作正式启动,由于临近期末,学校各项工作任务较为繁重,但我校全体中层以上领导能够克服诸多困难、率先垂范,保障培训时间,按时到位,认真聆听并及时记录重点学习内容,撰写高质量的培训心得。在领导们的带领下,全体教师以极高的热情参与到本次“三新”培训中来。
本次“三新”培训内容非常丰富,包括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的主要变化和突破以及学科教学实施策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学科核心素养如何在新教材中落实;区域和学校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思路、机制和举措等诸多内容。因此,本次培训我校始终秉持面向全体教师的原则,要求教师全员参与培训学习,每次学习结束后,每位教师都要求上交高质量的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进而做到学有所思,学以致用。
在当前“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大背景下,新课程教学理念所呈现出的科学性、先进性以及学习理念、学习方式等的不断变化,促使广大教师必须打破传统教学的围栏,我校一直以来鼓励教师在努实践探索中,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因此,在本次培训中面对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实施指导、学生生涯规划指导等培训主题时,我校采用了同组、同学科教师交流研学的学习形式,相信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能够让本次培训的效果在今后工作实际中绽放出新光芒。
培训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这次“三新”培训开展的扎实高效,内容丰富,引人思考,有助于教师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多维度对“三新”内容进行把握,相信对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大有裨益。同时,一系列新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也让老师们耳目一新,受益匪浅,深感任重道远。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次“三新”培训开阔了教师们的视野,让教师们更科学地领会新课程的精神,更精准地把握了新教材,同时明确了新高考的方向。相信全体三中教师一定会在在新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提升,砥砺奋进。新高考的种子我们已经播撒,相信通过全体教师的努力耕耘,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开出绚烂之花,结出丰硕之果。
最热新高考改革培训心得体会(模板21篇)篇二十一
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基于强国战略,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需要全面、自主、有个性、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为此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为了加强对新课改的理解,我有幸参加了这次九江市举办的为期三天的“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培训,现将收获梳理如下: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新课标作为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文件,它从课程性质,学科核心素养,甚至实施建议等等方面都对我们的课堂有着根本指向。但许多人对它的认识不够,特别其中和学科紧密联系的化学核心素养,老师们可以利用他它来设计自己的课堂,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不过这更加应该是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们应该让学生也了解核心素养,并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它,领悟它。
化学教材变化幅度很大,我们由原来的四本书,增加了一本选择性必修,变成五本书,但是课时没变,课程比较紧张。所以老师可以将必修二和选择性必修内容整合在一起。教材中的栏目也发生了许多变化,增设了很多新的栏目。化学职业这块老师们可以让学生多多了解,增加学生兴趣,学生必做实验这块需要老师增加学生实验的次数,增加学生动手能力。具体内容也有删增,并且将难点分散,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具体知识点的设计上更加注重真实情景对问题的解决。这就提醒我们老师上课的时候更应该让学生走进真实情景,解决实际问题。
高中课程结构发生变化,由原来的三加三,变为三加一加二。考试也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高考的得分机制变为赋分制,由排名来决定分值,这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合理。而化学高考难度一直居高不下,命题特点更加注重基础型和应用型的题目,增设更多的情境性的试题,综合性更强,对学生知识迁移运用的要求更高。所以老师在平时的课堂和题目中应该更加注意情境设计,和题目质量。并且在平时答题中应该注意学生的答题规范,抓住要点,并且平时小考当大考,到时候大考当小考考,才能发挥出更好的水平。
这次培训收获满满,总得来说就是以新课标为根本指导,落脚于我们的新教材,老师们落实于新课堂,更加从容的面对新高考,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