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对某一事物、经历或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体验和感悟的总结和归纳,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推荐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三步教学法心得体会大全(19篇)篇一
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交流数学的重要方式”。认为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要让学生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
一、创设教学情境,提出数学问题。
数学情境的创设就起到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究的作用。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考虑孩子的天性,尽可能富于童趣,生动活泼。在可能性一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学生从口袋里摸球,每人多摸几次每次摸球后随即把结果记录下来。交流的时候,由于各小组汇报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学生就会产生疑问:怎么有的小组摸到的全是红球;有的小组一会儿摸到红球,一会儿摸到黄球;而有的小组一个红球都没有摸到?这里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去发现问题,提出他们想提的问题,提出他们感兴趣的问题,从而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有一种强烈的需要,那就是急于想知道自己小组口袋里到底装了哪种颜色的球。正是在这种强烈欲望的驱使下,下面的探究活动才显得更具主动性和思考性。
同时儿童好胜心强,对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更乐于尝试、探索。对于数学情境中包含数学问题,教师不是简单地直接给出,而是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自己去发现、去提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更贴近其思维实际,更能引发其探究。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师有意识地刺激了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渴望研究,学习起来自然格外认真、主动。
二、组织有效教学,探究数学本质。独立探究离不开学生对探究权利的自由支配。因此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树立强烈的学生意识,把权利和探究机会让给学生,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探究,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的方式,设计自己的活动方案,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思考等方法,在研学中获取知识。教师必须做到“学生会自己解决的,不提示;学生能自己思考,不暗示;学生能自己评价”。让学生形成自己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例如在《三角形内角和》这一课,教师不暗示学生探究三角形三内角的方法和途径,而是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方法:“你能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180度吗?”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然后通过自主尝试、实验、交流,多角度地探究出问题的结果。事实证明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独立运用“量一量、撕一撕、拼一拼”等方法顺利地开展探究活动,证明三角形的内角是180度。
三、致力问题核心,建立数学模型。
学生独立探究是学中有探,探中有学,一般问题均可以在边学边探中自行解决,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可以进行合作探究。合作探究的形式有三种:一是生生合作探究。即让同桌学生发挥各自的学探优势,就相关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相互研讨,然后四人小组再交流一下相互探讨的结果;二是小组合作探究。合作小组可以是四个、六个人。最多不超过百人,合作探究是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三是大班集体探究。即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集中解决难点。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切不可搞成问答或对话形式,要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答辩、争论,教师只需在关键处加以指点或导拨,要避免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前面说到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时,学生通过运用量一量、撕一撕、拼一拼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我在学生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再安排小组的合作探究,新的探究方法就这样在学生的思维碰撞下产生了,有一个小组用把长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利用长方形四内角的和是360°探究得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如在学习“梯形的面积”中教材把梯形转化成已学的平行四边形来推倒梯形的面积公式,除了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外,有的学生擅长把梯形转化成三角形、长方形来探究。通过不同的转化,学生可以用多种方法推倒梯形的面积公式,思维得到了提高。
四、设计有效检测,解决实际问题。
这既是对探究成绩的巩固,又是对探究效果的检验,其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学会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首先,教师要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合作探究情况,简要归纳、概括讨论要点,掌握什么方法,理清什么概念,明白什么道理,几句画龙点睛的话,就给学生以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交待。然后,要求学生运用自学和讨论探究获得的知识,学会举一反三,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教师设计的练习,不仅要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掌握知识,更要有利于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五、升华经验成果,深化数学内涵。
热门三步教学法心得体会大全(19篇)篇二
“三环三步”数学教学法是以甲高小学“‘53’梦想课堂(见《浅谈甲小“53”梦想课堂》)理念把课堂还给孩子、让教育回归自然”为核心理念创设的,是针对数学学科设计的适应课改要求、以人为本、不做作、不呆板的教学操作模式,更是“53”梦想课堂的拓展延伸。他包括三个环节和每个环节中的三个步骤,在教学操作过程中始终以“小组教学”(见《论小组建教学》)为载体,遵循三点教法要素,三点学法指导,三点时间要求,三个最终目标。以下是笔者对“三环三步”数学教学法的具体阐述:
关键词:自主合作交流展示巩固拓展环节一:自主合作。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确实如此,如果一旦有了学习的兴趣,再难的问题他都会去思考;如果没有激起学习兴趣,即使再简单的问题他都不会去做,更不会思考。所以,我们要采用多种方法(情景创设、直奔主题)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当然,在激发了学生当堂学习的兴趣后,我们应该要立即告诉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同时板书课题。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究竟要学什么,学会什么、会学什么,做到有的放矢,不走学习弯路,不耽误学习时间。告诉学习目标可以用幻灯片、黑板、大屏幕展示或者口诉,一两句话即可。在揭示课题方法和语言上要精心设计,要做到精炼、新颖、有趣,更要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关。如果不采用情景创设法揭示课题,可以直接告知学生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
出示而节约时间),达到铺垫和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反之,这个环节可以取消,直接抛出新知进入尝试练习。
“新知”是教师课前结合教材例题所要学习的知识或技能或情感进行针对性改编而生成的与教材例题相仿的问题或者习题。“新知”可以通过幻灯片、小黑板(课前准备节约时间)、大屏幕展示或者视学习内容而定直接打开课本。抛出“新知”后,通过幻灯片、黑板、大屏幕或者口诉自学“新知”的要求,然后让学生按照自学尝试要求自学课本中的例题。在尝试“新知”练习中,遇到问题后可以与组内成员相互讨论并合作完成。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必须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充分相信学生自主学习潜能,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自学“新知”的要求自学,考虑好自己的见解,找出自己的疑难问题,做好笔记(准备一个自学问题记录专用本),把不能自主解决的问题提到小组内合作解决,小组合作就还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在交流展示环节中全班进行解决;教师要随时加入学生自学活动中去指导学生自学。
环节二:交流展示:(14分钟)。
交流展示是学生认知收获的过程,是享受成功喜悦的过程,是整节课至关重要的环节,我们可以分三步进行操作,并且这三步也是紧密结合不可分割的:
展示在自主合作环节中学生通过自学课本而做的尝试练习题或者对问题的见解。在展示的时候,如果是通过独立自主解决的,可以选取部分有代表(优秀、典型问题)的进行口头汇报和屏幕展示,并采取集体订正和正确(有错要毫不留情的指出、但要从学习态度和表现进行适当激励)评价,发现典型问题准备交流质疑。如果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的问题,可以由小组汇报成果或屏幕展示(每个小组必须展示,让他们体会自己的成果得到展示的成功喜悦),在展示中教师(或让其他组的学员)要发现并及时提炼出有价值(有利于学新知、能培养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准备进行全班交流质疑。
学生(特别是学有困难的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言的机会,让学生主动谈出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在学生交流质疑中,教师不但要时时进行正确评价,让学生明白心中的疑问得到了解决或者未解决,还要根据学生交流质疑的情况,时时发现提出关键问题,让学生再次针对关键问题进行交流质疑。
这个环节是对学生再次质疑的关键问题进行画龙点睛,还可以说是指导学生跳起来摘到桃子。再次质疑的关键问题学生基本无法解决,教师可以即兴设计有针对性的'简单问题进行积极引导而解决问题;也可以直接采用讲授法而解决问题,让学生释怀。不要把时间拖的太久,也就是不要等到学生求知欲望已过再来解决。在问题得到解决后,教师随即就要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小结(可以是知识概念的提炼、计算方法的归纳等),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或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明确的模型建构。
环节三:巩固拓展(12分钟)。
这个环节是独立完成课本或者同步练习教材上相应的练习题,主要是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及时的检测并加以纠正,了解学生是否达成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这个环节是做教师课前针对本节课内容所设计的拓展练习,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和运用拓展,既让学习优秀的学生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又激发了学生探究和挑战的欲望,从而培养学生敏捷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个环节已经接近课堂的尾声,主要是让学生说说自己本节课有何收获(包括课堂中个人和小组取得的成绩),教师边听边评价并且要再一次根据学生的谈话进行课堂小结:一是用简单的一句话进行所学知识的小结,二是对在本节课表现好的个人或小组进行表扬评价,对表现不好的要进行鼓励评价。畅谈收获结束后要科学的布置作业。科学布置作业就是要讲究作业效率,作业效率也就是在很短的单位时间内完成更多的有价值的作业。所以布置的作业要做到三不超:不超量、不超时、不超标。
在这课改洪浪中虽然诞生了数百种教学法,但是任何一种新的教学法,都需要敬业、大胆的教师去尝试和奉献。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热门三步教学法心得体会大全(19篇)篇三
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有的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式封闭,名义上是开放式的,教师主动让学生回答问题、动手操作等。这些教师的教法看上去是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其实学生还是在老师设定的框子内转动,这种教学模式严重桎梏了学生思维的发展。那么,教师应如何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呢?我校教师积极参加各级观摩学习,汲取他人成功经验,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经过反复实践研究,逐步形成了适合我校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四步教学法”。
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模式的基本四步: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自主探究,交流提高;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四)。
总结。
回顾,评价反思。“四步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引入新课是一节课的序幕,教师导入的语言、方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索欲望。著名的教育家于漪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坎上,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适宜的情景创设,可以有效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为本节课做好知识铺垫与导入。教师在教学中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尽量满足他们的新奇感,努力创设情境,充分利用教材,使师生共同对数学充满兴趣和感情,从而达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目的。
答、只有少数同学说是1平方厘米,此时教室里很安静,课堂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涂老师紧紧抓住这个机会,迅速出击,说道:“你们想知道这个图形的面积到底是多少平方厘米吗?”孩子们异口同声说:“想!”,老师继续说:“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发现这个规律。”在涂老师创设的这种情境下,孩子们进入了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促使他们保持继续探索的愿望和兴致。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
(二)自主探究,交流提高1.自主探究。
针对上一环节创设的问题情境,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活动,形成自己的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让学生只按照课本、教师的想法、说法去想、去说,不可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习惯。要学生独立思考,教学要“开放式”。在这一环节要创设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这样的氛围中,思维才会活跃。例如:在教学四年级数学“平行与垂直”这一节知识时,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在白纸上画出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并探究一共有几种情况。通过动手操作又动脑思考,学生不但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尝到了独立思考的“甜头”,使他们乐于思考,这样在学习中就有了积极性和动力。
2.小组讨论。
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见解,在学习小组内进行讨论,可以形成并协助解决探索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困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合作也不例外。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获。如果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几个小组成员自由发挥,那他们便会七嘴八舌,谁也不理会谁,整个合作过程如同一盘散沙,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未等其他学生发言,就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学生从讨论中得不到任何的提高。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在成立小组时给他们分好工显得十分重要。给每个小组成员分好工: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一名操作员,负责具体的操作;一名记录员,负责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还有一名汇报员,负责将小组合作的情况在全班作出汇报。例如:在教学六年级数学“抽屉原理”时,需要探究四支笔放进三个杯子里,有几种放法?这时,就可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让每个小组按分工探究问题答案,一人记录,两个人往杯子里按不同情况放笔,还有一个人监督并汇报有几种方法,小组成员合作完成。让学生感受到与人合作的快乐。每个学生都各尽其责,每次合作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充实而有效的。教师每次组织小组合作时,也轻松了,不用担心谁在小组里无事可做或“唯我独行”了。
3.全班交流。
让各小组尽情发表观点、争辩、质询、接受、吸收;促使学生勇敢的阐述观点。学生的辨析、推理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训练和提高。根据需要可以设一个小组的意见为靶子,让大家对他们的意见发表见解,那么在团体参与的争论中,学生就更容易发现差异,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刻。例如:在教学平行线时,学生首先得出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是相交和不相交的。但对于相交线中的一种情况,“在同一平面内现在两直线画的是不相交的,通过延长后才相交。”其中一个小组学生意见产生了分歧,他们认为两直线是不相交的。这时,其他小组同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把两条直线向一方无限延长,两条直线就相交了。”认为不相交的小组学生便动手操作,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尽管组织这样的交流有时花的时间会长些,但这样很值,因为课堂是属于所有孩子的,教师应该为每一个孩子着想。通过交流让孩子了解不同的思维方法,互相促进,形成互动的学习氛围。
4.形成共识。
白其道理,及时总结归纳。
这一环节教师对汇报交流情况进行总结时,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坚持只有小组团体成功,才能代表小组成员的个人成功,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使学生把个人的成功融入到团体的竞争中去,从而更加激发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热情,从而达到共同提高。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个理念贯穿于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也充分体现在每堂课的练习设计中。我认为一个好的练习设计,直接关系到我们一堂课的成功与失败,练习作为学生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它不仅是巩固知识、运用知识、训练技能技巧的手段,而且还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所以我们倡导:“人人参与有价值的练习,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练习,不同的人在练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1、例2时,基本练习设计了两个题型,一题是判断下面哪些是角;考查学生对角的概念的理解。二题是找出下面各图中分别有几个角;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拓展练习设计的是由一点引出不同方向的三条射线组成几个角?此题培养学生的观察、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巧妙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因此我们教师不断在平时教学中反思,不断归纳总结,以获得实施练习设计的最佳效果,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四)总结回顾,评价反思。
果,而且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体验和感受,关注学生的数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总之,“四步教学法”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注重培养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通过质疑、探究、讨论、交流、体验等活动,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适合我们学校数学教师的一种教学模式。
热门三步教学法心得体会大全(19篇)篇四
甲高小学王立清。
“三环三步”数学教学法是以甲高小学“‘53’梦想课堂(见《浅谈甲小“53”梦想课堂》)理念把课堂还给孩子、让教育回归自然”为核心理念创设的,是针对数学学科设计的适应课改要求、以人为本、不做作、不呆板的教学操作模式,更是“53”梦想课堂的拓展延伸。他包括三个环节和每个环节中的三个步骤,在教学操作过程中始终以“小组教学”(见《论小组建教学》)为载体,遵循三点教法要素,三点学法指导,三点时间要求,三个最终目标。以下是笔者对“三环三步”数学教学法的具体阐述:
关键词:自主合作交流展示巩固拓展环节一:自主合作。
1、揭示课题,出示目标(2分钟)。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确实如此,如果一旦有了学习的兴趣,再难的问题他都会去思考;如果没有激起学习兴趣,即使再简单的问题他都不会去做,更不会思考。所以,我们要采用多种方法(情景创设、直奔主题)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当然,在激发了学生当堂学习的兴趣后,我们应该要立即告诉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同时板书课题。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究竟要学什么,学会什么、会学什么,做到有的放矢,不走学习弯路,不耽误学习时间。告诉学习目标可以用幻灯片、黑板、大屏幕展示或者口诉,一两句话即可。在揭示课题方法和语言上要精心设计,要做到精炼、新颖、有趣,更要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关。如果不采用情景创设法揭示课题,可以直接告知学生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
2、出示旧知,温故知新(2分钟)。
出示而节约时间),达到铺垫和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反之,这个环节可以取消,直接抛出新知进入尝试练习。
3、抛出新知,自主尝试(10分钟)。
“新知”是教师课前结合教材例题所要学习的知识或技能或情感进行针对性改编而生成的与教材例题相仿的问题或者习题。“新知”可以通过幻灯片、小黑板(课前准备节约时间)、大屏幕展示或者视学习内容而定直接打开课本。抛出“新知”后,通过幻灯片、黑板、大屏幕或者口诉自学“新知”的要求,然后让学生按照自学尝试要求自学课本中的例题。在尝试“新知”练习中,遇到问题后可以与组内成员相互讨论并合作完成。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必须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充分相信学生自主学习潜能,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自学“新知”的要求自学,考虑好自己的见解,找出自己的疑难问题,做好笔记(准备一个自学问题记录专用本),把不能自主解决的问题提到小组内合作解决,小组合作就还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在交流展示环节中全班进行解决;教师要随时加入学生自学活动中去指导学生自学。
环节二:交流展示:(14分钟)。
交流展示是学生认知收获的过程,是享受成功喜悦的过程,是整节课至关重要的环节,我们可以分三步进行操作,并且这三步也是紧密结合不可分割的:
1、展示成果,及时订正。
展示在自主合作环节中学生通过自学课本而做的尝试练习题或者对问题的见解。在展示的时候,如果是通过独立自主解决的,可以选取部分有代表(优秀、典型问题)的进行口头汇报和屏幕展示,并采取集体订正和正确(有错要毫不留情的指出、但要从学习态度和表现进行适当激励)评价,发现典型问题准备交流质疑。如果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的问题,可以由小组汇报成果或屏幕展示(每个小组必须展示,让他们体会自己的成果得到展示的成功喜悦),在展示中教师(或让其他组的学员)要发现并及时提炼出有价值(有利于学新知、能培养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准备进行全班交流质疑。
2、发现问题,交流质疑。
学生(特别是学有困难的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言的机会,让学生主动谈出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在学生交流质疑中,教师不但要时时进行正确评价,让学生明白心中的疑问得到了解决或者未解决,还要根据学生交流质疑的情况,时时发现提出关键问题,让学生再次针对关键问题进行交流质疑。
3、点拨难点,小结新知。
这个环节是对学生再次质疑的关键问题进行画龙点睛,还可以说是指导学生跳起来摘到桃子。再次质疑的关键问题学生基本无法解决,教师可以即兴设计有针对性的简单问题进行积极引导而解决问题;也可以直接采用讲授法而解决问题,让学生释怀。不要把时间拖的太久,也就是不要等到学生求知欲望已过再来解决。在问题得到解决后,教师随即就要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小结(可以是知识概念的提炼、计算方法的归纳等),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或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明确的模型建构。
环节三:巩固拓展(12分钟)。
1、练习课本,再次尝试(3分钟)。
这个环节是独立完成课本或者同步练习教材上相应的练习题,主要是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及时的检测并加以纠正,了解学生是否达成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设计练习,拓展提高(7分钟)。
这个环节是做教师课前针对本节课内容所设计的拓展练习,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和运用拓展,既让学习优秀的学生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又激发了学生探究和挑战的欲望,从而培养学生敏捷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3、畅谈收获,作业布置(2分钟)这个环节已经接近课堂的尾声,主要是让学生说说自己本节课有何收获(包括课堂中个人和小组取得的成绩),教师边听边评价并且要再一次根据学生的谈话进行课堂小结:一是用简单的一句话进行所学知识的小结,二是对在本节课表现好的个人或小组进行表扬评价,对表现不好的要进行鼓励评价。畅谈收获结束后要科学的布置作业。科学布置作业就是要讲究作业效率,作业效率也就是在很短的单位时间内完成更多的有价值的作业。所以布置的作业要做到三不超:不超量、不超时、不超标。
在这课改洪浪中虽然诞生了数百种教学法,但是任何一种新的教学法,都需要敬业、大胆的教师去尝试和奉献。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热门三步教学法心得体会大全(19篇)篇五
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讲述知识点的传递者,更需要有良好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从市场调查与学生评价反馈中发现,大三步教学法是一种受欢迎的教学方法。因此,在本文中,将通过谈论自己在大三步教学法中的实践与体会,来分析这种教学法的优缺点以及它对教学提高的作用。
大三步教学法是一种可以用于协助学生更为高效地掌握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方法。该方法将课堂表现分为三步走:预习、精讲和拓展。在预习时,学生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或观看相关视频节目等方式准备课程内容;在精讲阶段,老师将深入讨论相关知识点,并回答学生的问题并针对性地讲解;在拓展阶段,老师将指导学生进行与学科相关的扩展性讨论和了解其他相关内容,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大三步教学法有多方面的优点。首先,它可以把知识串连起来,使学生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形成一个系统化的知识框架。其次,它能够实现信息的有序输出,学生在课堂上理解更深、接受更快、掌握得更牢固。再次,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而且,在这种教学方法中,老师的作用为引导者,学生则是主体,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需求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有动力,也更容易感兴趣。
尽管大三步教学法的优点是十分明显的,但它也存在一些缺点。首先,在这种教学方法中,学生的学习负担较大,造成了某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疲惫和厌烦。其次,在大量的自学和带领的情况下,有些学生遇到难点时,可能会出现负面的情绪,影响了课堂氛围。此外,在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反思改善,不断调整方法以保持其有效性,这对教师个人的耐心和动力也是挑战。
第五段:总结与展望。
总之,大三步教学法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帮助学生掌握更深入的知识与技能。只有通过不断实验、反思、调整,并根据不同学科的个性化需求千变万化的应用,才能真正体现这种教育方法的优越性。我们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学生成长的实际需求,不断揣摩学生的思维模式,并灵活探索适合不同年度的教学方法。未来,大三步教学法将继续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因为它能够更好地适应当今教育领域的多样化要求。
热门三步教学法心得体会大全(19篇)篇六
作者:白。
玉
单位:卧龙区蒲山镇槐树湾小学。
【内容摘要】课前的主动预习,激发兴趣,承上启下;课堂的积极学习,解难答疑,获得新知,课间的互动练习,学以致用,寓教于乐,课后的认真复习,取长补短,巩固新知,温故而知新。使整个教学过程首尾呼应获得良好整体效果,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不仅有利于各国人民的沟通和交流,更有利于文化知识的继承和传播。小学,作为英语教学的启蒙阶段,教师承担着如何播下英语的种子并使其生根发芽的重任。
就会荡然无存,课堂气氛也会随之"降温",学习积极性骤减,根本无法完成预期的教学目的。
鉴于这种现状,联系所教学生的实际特点,我总结出“小学英语三步教学法”,使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首尾呼应,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一、课前的主动预习,激发兴趣,承上启下。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在大部分学生的观念中,预习是语、数这类主科应做好的工作,他们也许会根本不重视教师布臵的这一任务。我竭力提倡英语也要预习,一是预习可以学生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找到自己的困惑。二是预习节省了教师不必要的讲授时间,给学生更充分探讨的时间。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预习可培养自学能力的独立思维能力。三是预习让学生独立地接受新知识,独立阅读和思考,培养他们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通过预习减少课堂上花在单词教学上的时间,使学生掌握英语的自学方法,又为教师在课上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二、课堂主动学习、互动练习,学以致用,寓教于乐。
由于环境不同,学生个体间在学习语言时难免有差异,往往基础差的学生在课堂上就显得消沉,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通过分角色朗读、相互讨论,使学生的思维和心理活动能力较长时间地处于高涨、积极的状态之中。在活动中,学生间互相帮助,学习主动灵活,基础好的带基础差的一同进步,基础差的学生也有更多大胆练习的机会。一定要避免那种“尖子生表演”的场面。在每一次活动中,都应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如小演讲,小话剧、要从为学生提供人人都有“动”的机会的角度出发,巧选活动形式。
心甚至参与学生的学习,在学习问题上少批评最好不批评学生,讽刺、打骂更是要不得的。教师千万不要拿自己学生的缺点同别人家的学生去比。要知道,每个学生的基础、身体、爱好、特别是语言能力是不同的甚至是很不相同的,随便去比只会降低他的学习兴趣。珍惜学生得到的小奖品、小制作等。把学生在班上得到的小红花、彩旗等展示在他们的“英语角”里;把他们的奖状、奖品陈列出来,适当地请亲友们参观,将起到很好的鼓励作用;教师还可以按许诺,在学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小奖品”后,再给一次诸如玩具之类的“大奖”,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三、课后的认真复习,巩固新知,取长补短,温故而知新,对于小学生学习英语来说,听与说是主要的、领先的;读和写,特别是书写是逐步进入并要求的。因此,请教师不必在课本的要求以外,再多加抄写作业。一项实验表明,让学生抄写相同教材,抄写3遍和30遍的效果是接近的;而且,学生的骨骼尚在生长发育中,手指上骨缝尚未长严,如果学生长时间地写字,不但会疲劳,还会使手的指关节受到伤害。这一切都有力地提示我们,“不要好心做错事”。鼓励学生和家长一起做游戏,如问候语、礼貌用语的应答、画图、涂色、剪拼、家居物品贴上英文标签等,既是有效的学习,也增添亲情的交流。
且不时有精彩的表演。学生负担减轻了,成绩提高了,兴趣增长了,一棵棵种子终于顺利的破土而出,只要我们继续用爱作阳光,用心去呵护,他们就会在快乐的学习中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热门三步教学法心得体会大全(19篇)篇七
四步探究教学法实施已经二年,通过学习四步探究教学法的基本理论,及两个学期的课堂实践,使我们都已感受到四步探究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及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学习使我倍受启发,从学习中得到了一定的心得体会。
阅读包括课前自读和课堂阅读,做到有目的而读。课前自读指学生自读文本,存疑置难,要求学生读、查、思、写、记。读要达到初步感知的目的,查指查阅工具书和有关资料,为进一步学习做打基础;思是初步思考本课的主要内容,写是摘记知识要点和难点;记指初步识记定义、公式、定理等。课堂自读要求学生最好默读,即不出声,边读边想,便批注,把读文本的感受,体会及遇到的问题在课本上作旁批,这都是为下一步的质疑做准备。
质疑要引导学生围绕本课学习目标设问质疑,防止漫无边际的设疑。学生自己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需要问题。教师设疑,教师根据教参、自己备课预设提出问题,最后师生相互补充、合并、梳理归纳出本节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即自学提纲。老师要借助文本材料坚持训练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质疑,从标题到内容,从语言形式到层次结构,从关键词句到主题思想都要敢于质疑。质疑的问题忌琐碎重复,要有探究的价值要重视质疑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思考-发现-提问-筛选-梳理的思维过程,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在学生设疑的基础上,随机转化、归纳和补充,最终梳理课文要探究的主要问题。
自主探究,问题来自学生须再回到学生中去,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近文本,让他们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潜心文本,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寻求问题的答案。
在个体自主探究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发表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交流自己的探究收获。教师审时度势,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班级汇报等多重对话。通过生生、师生多边而有效的对话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善问题的答案,提升对文本的认识,以此达到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张扬个性的`目的。
这一环节的关键在于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达标训练,以达到运用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通过对四步探究教学法的不断学习,我觉得这一个环节很重要,是检测本节课学生掌握情况的重要依据,所以教师所给的训练检测题要有针对性和典型性,并且一定要注意要以基础知识为主。
学生能够完成目标,称谓达标;大多数完不成任务,教师要及时调整课堂,找出学生没学会的原因,及时进行矫正,直到学生明白。课后还要进行跟踪。
在“迁移应用,拓展探究”环节中,让学生据所学知识发散质疑时,要紧密联系实际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总之,'四步探究教学法'是在课程改革基础上提出的符合我们教育教学实情的一种教学模式,带有鲜明的本土'特色和深深的个性烙印。我感觉它的最可贵之处在于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而不是被动思考问题;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而不是被动解决问题;让学生“会学'而不是单纯的“学会',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真正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由单一接受到发展创新的根本转变,实现了教师由知识的传承者到创新人才的催生者的角色换位。
这就是我们必须理解的“四步探究教学法'的科学实质和深刻内涵,也只有理解了这个内涵,我们在具体运用过程中才能做到融会贯通,才能力戒形似而神异,才能达到心中有模而实际无模的境界。
热门三步教学法心得体会大全(19篇)篇八
通过这次研修学习我感触颇多,此时正值我县大力开展“自主式五步”教学模式的高峰时期,下面本人就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课前训练,激趣明标。
二、合作展示。
学生在自学预习的基础上会提出一些问题。例如,学生在自学新目标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5canyoucometomyparty?sectiona时,有的学生会提出有些单词不会读,比如:another,concert,calendar,whom等;有的学生会不懂某些词组的意思,比如:studyforatest,gotothedoctor,haveapianoleon,helpmyparents,visitmyaunt等;有的学生会问为什么当别人问你canyoucometomyparty?时,你不回答yes,ican,而要说sure,i’dloveto。等等此类的问题。要求学生把他们遇到的问题写在纸条上,教师上课时收集起来,从学生的问题中找到突破口,和学生一起共同归纳、综合,筛选出带有共性、最符合教材要求、最富有求异创新价值的问题来进行探讨。
三、自主学习。
四、当堂测试。
五、提升小节。
在解决了学生疑难之后,教师或学生要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深化小结,这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创新学习的点睛之处。过去许多教师只是将已讲知识重复梳理一遍,使小结成了知识的机械重复,虎头蛇尾,导致学生产生厌倦情绪。而创新学习课堂教学的小结是由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的过程,或者学生提出未解决的问题,或者学生有新的思路……教师可在此基础上高度概括,使之纲领分明、重点突出,帮助学生记忆、综合和掌握。提升小节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将新旧知识串联、重新组合、揭示主题的过程。例如,新目标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5canyoucometomyparty?sectiona在学了如何邀请别人参加自己的生日party,如何回复别人的邀请之后,还要提示学生如何邀请别人一起做其他的事情,如何回复别人其他的邀请。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全面,更完整。
我校自实施五步教学法以来,我们备课组的教师不但积极实施,而且相互交流探讨在实施过程当中的喜悦和困惑,因此,我们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尤其是运用五步教学法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下面把我在实施过程中的的一些喜悦和困惑拿出来和同志们进行交流和分享,以期共同提高。
1、我校五步教学法是:目标导学、自主质疑、合作探究、达成目标、巩固提高这五步中,目标导学相对好操作,具体实施时,我让学生先将导学案中学习目标通读,然后用笔将自己认为的学习重点词画出来,然后,学生阅读教材,画出自己对教材中知识的理解,如果教材内容简单,就让学生总结本节内容包括几点,然后小组交流,小组交流的主要内容是本节教材主要包括那几个问题,如何理解,经过交流学生基本上能将学习内容整理清楚。然后学生完成导学案填空内容,要求学生先不要看书自己做,不会的内容在看书完成。较难的内容,小组交流讨论解决。
2、这五个步骤中,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主要体现在二三五步中,教师除了参与学生的小组讨论中,还应该在学生小组交流的某一关键思考,就学生存在的共同的主要问题进行适时简练清晰的引导点拨,占时一定要少,而且要简洁明了,学生易理解接受,同时通过教师的点拨还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如学习化学平衡时,我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举了几个生活例子人流、水流等让学生理解平衡的本质是进量等于出量,学生听完后兴致勃勃,很快就抓住了化学平衡的本质,解决了学生心中的困惑。
3、教师的主导地位一定要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这个五步教学法中得以体现,引导要到位,还要注意不能喧宾夺主,时间把握要好,不能太长,同时还要点到位,否则学生的学习只是表面的,能力难以提高。这点很重要,在教学中不太好把握,必须要经常思考。
4、在学生自主质疑的过程中,学生由于经验欠缺,对学习的主要内容往往把握不到位,这时候教师就要在学生质疑的时候,帮助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同时,还要通过问题让学生明确一些学习方法。如学习有机物我在学生自主质疑的时候,给学生提出问题,断键方式是什么,同学们一定要关注,可以用前后比较的方法找到断键的方式和规律,学生慢慢习惯了这样学习,实践证明这样的引导比较成功。
总之,五步教学法要运用的得心应手,必须要观察学生的困惑,点拨引导要适时,还要得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断的去实践去思考去学习。
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应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运用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教法,把教学的立足点转到指导学生、点拨学生上,让学生发挥潜能,敢于动手,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创新学习的主渠道。我们在教学中应用创新学习五步教学法,即导--学--议--赛--结,就是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始终把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的培养,创新思维的培养,动手、动脑、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放在教学的首位,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能真正得以体现。
一、设疑导入。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是无疑。到这里方是进步。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学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和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必要方法之一。教师在课前应精心设计导入,在新课导入中可采用讲故事、演示实验、实物、图表、投影片等导入;也可采用一句话、一道题等导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迫切想遨游知识大海的心情去自学、去质疑、去探索,其学习的主动性将被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将进一步得到培养。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要充分肯定,并让学生板演到黑板上,保护其积极性。
二、带着问题去学。
学生在自学预习的基础上会提出五花八门的甚至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师应从学生板演到黑板上的问题中找到突破口,和学生一起共同归纳、综合,筛选出带有共性、最符合教材要求、最富有求异创新价值的问题来进行探讨。捕捉稍纵即逝的智慧火花,激励他们的学习兴趣,启迪他们的思维,才能达到开发潜能的目的。如果这一步处理得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得到充分调动,新知识和重点、难点也能较好得到解决。
三、在合作交流中议与赛。
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符合学生认识特点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借助各种教学手段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给学生留有查找资料、思考、小组讨论、交流时间。人思如涌泉,浚之愈新。把学生置于发现者和探索者的位置上,通过让学生带着自己渴求解答的问题去探寻、讨论和动手实验,加上教师的激励和鼓舞,他们的好奇心,成功欲就能得以极大满足,被动地接受知识就会变成主动地探求知识;独立思考加上团队的合作交流与亲手实践的验证,就能使许多问题迎刃而解。这既改变了满堂灌的陋习,又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另外通过比赛的形式,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四、反馈归纳之结。
学生在自学、讨论、交流和实践过程中反馈出来的问题,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要求和教材的重点、难点及时进行点拨、解惑和归纳。学生的疑难,教师要充分了解其性质、类别,同时要考虑是当堂解决还是课后解决,是个别辅导还是集体解答,是让学生解决还是教师解决以及解决的思路。教师根据实际应采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所学知识,启发学生举一反三;把问题分解,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解难,或启迪学生转换思维角度去解疑。反馈归纳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将新旧知识串联、重新组合、揭示主题的过程。用问题的形式来归纳,使学生思维训练、知识迁移和组合、创新学习能力就能得到更进一步的训练和培养。
热门三步教学法心得体会大全(19篇)篇九
10月十六和十七号去濮阳县听了濮阳市教研室组织的学习活动,听了这次讲座和公开课我感受颇深,从中我也学得了不少的东西,现总结如下:
十六号上午是北京的一位专家夏青峰讲得一节课《小数的初步认识》和一节《小数的意义》,接下来的是他很随意的一篇报告,但是对我们现代的思想和教育方向提出了一定的质疑---东方教育好还是西方教育使用?回来我深深地考虑了好长时间,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东西方结合的教育应该是最完美的教育!就是把中国需要的扎实的根基牢牢地掌握好,但不是把所有的东西都记在脑子里;可是对于中国现在人才发展的现状,我确实需要更深层次的开发人的脑细胞---多动手操作和多创新发展。
著名的教育家于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坎上,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适宜的情景创设,可以有效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为本节课做好知识铺垫与导入,但是,不要为创设情境而创设,切忌盲目的创设情景,应于三维目标有机的结合,不能脱离实际,要有目的性和真实性。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其实这个背景可以来源于生活,就是来源于数学本身。真正的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便于更好的解决问题。
2、阅读质疑 自主探究
阅读:阅读改变人生,悦读享受人生。让学生学会阅读,可以提高学生阅读水平,享受人生的乐趣,并且从阅读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说过“发现一个问题比提出一个问题更重要。”郭志刚说:“创新源于发现”。只有从阅读中才能发现问题,从而自己解决问题,我们的.教学不就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吗?教会了学习方法,学生终身受益。
3、多元互动 合作探究
新课程理念就是要打破以讲授、注入为主的教学模式,而多元互动,合作探究,就是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多元互动指的是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材之间等的互动与交流。在本学期的这一环节教学中,我逐渐发现,倾听也是一种学习。在开始合作时,同学之间最大的问题是不能容纳别人的意见。因此,我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同时也要让学生意识到倾听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从别人的发言中会得到很多启发,从小组其他成员身上收获更多的知识、方法。因此我逐步培养了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三听:一是认真听每个同学的发言,不插嘴;二要听出别人的发言要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三是听后需作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反思评价的能力。
4、训练检测 目标探究
这一环节时围绕目标进行的,是有目的的。训练检测并不是考试学生,而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查。
5、迁移运用 拓展探究
我认为,这一环节时留给教师创新的空间,可以作为调整课堂教学时间的缓冲阶段,可以是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鼓励使用“本节课你学会了那些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知识感到困惑?”采用把学到的知识自己说一遍,或者同桌之间互说一遍,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总之,四步探究教学法,是最适合我们农村教师的一种教学模式,唤醒了我们教师的探索欲望,它改变了从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会学的基础上,自主学习知识,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体验、实践操作过程的同时形成各种能力、发展智力。从教师讲、学生听转变为在教师引导、点拔下,学生自主学习尝试,自讲互讲等。从学生被动听讲、死记硬背,转变为学生主动读书、主动探索,主动研讨,主动合作、主动实践操作、主动调查访问、主动上网查找等,解决问题。从学生被动完成教师布置的数学作业,转变为学生主动自主学习,主动做作业,主动课外阅读,主动批改作业,研讨作业;主动交流学习方法、学习心得体会。
热门三步教学法心得体会大全(19篇)篇十
第一段:
在我国篮球运动中,三步上篮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得分方式。三步上篮的核心在于通过优秀的身体素质和技巧,快速移动并完成上篮得分。在多次实践和不断摸索中,我逐渐领会到了三步上篮的要领和技巧,并不断加以改进。在此,我想分享一下自己对于三步上篮的体会和心得。
第二段:
首先,我认为三步上篮的关键在于快速和稳定的移动。在接到球后,我会尽快决定如何移动,通过分析对方防守球员的位置和意图,找到最佳的移动方式。而且,我会保持身体的平衡,在移动过程中保持腰胯的低位,以便更好地应对对方的防守。当然,练习走步和提高移动速度也是至关重要的。
第三段:
其次,对于三步上篮来说,精准的跳跃和出手时间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做出决定后,我会努力提高起跳的高度和速度,以便更好地避开对方的防守。同时,我会注意把握出手时机,通过不断的练习和观察对手,准确判断对方防守球员的动向和出手的最佳时机。这一点对于三步上篮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四段:
此外,三步上篮在技巧层面也需要一定的功底。在接到球后,我会注意保持传球和接球的流畅,并尽量做到一次运球完成。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和提高出手的准确度。同时,尽量利用上篮时的反身动作,干扰对方的视线和封堵。还有一点就是避开对方的防守势力,通过变向、快速切入,找到上篮的机会。这些技巧的训练和实践可以提高三步上篮的成功率。
第五段:
总的来说,三步上篮需要不断地练习和积累经验。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才能更好地理解并应用这一得分技巧。在练习中,我还会注意观察和学习一些篮球大师的比赛录像,从中获取灵感和启发。同时,与队友和教练的沟通和交流,也能够帮助我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只要坚持不懈地训练和改进,我相信我能在未来的比赛中更加准确地完成三步上篮。
总结:
通过不断实践和摸索,我对于三步上篮这一篮球技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移动的快速和稳定、跳跃和出手的准确,以及技巧的熟练掌握,都是成功完成三步上篮所需要具备的要素。而这些要素的提升离不开长期的训练和实践,并能通过观察和学习他人得以完善。相信在不断地努力下,我会在篮球赛场上获得更多的成绩。
热门三步教学法心得体会大全(19篇)篇十一
篮球是一项运动项目,无论是在校园篮球场上还是在职业篮球比赛中,三步上篮都是一种常见的得分方式。作为一位热爱篮球的球迷,我在观赏比赛中不仅对球员们的技术表现感到钦佩,更是深入研究了其中的技巧和心得。三步上篮作为一种常见技术,有其独特之处,以下是我对三步上篮的心得体会的分享。
在比赛中,三步上篮是一种非常实用和高效的得分方式。相比于跳投或者过人上篮,三步上篮更加难以被拦截和防守。首先,三步上篮的步伐短小迅速,能够快速通过防守者并靠近篮筐。其次,三步上篮的动作简单,只需轻松地完成三个步骤,就能将球送入篮筐。最后,三步上篮还能帮助球员避免被防守球员犯规,因为在上篮的动作中,球员往往能够将球保护得更好,减少被抢断的可能性。
在三步上篮中,掌握合适的节奏和速度非常重要。当球员拿到球后,首先需要识别出防守者的位置和速度,以确定什么时候出手。然后,根据自身的速度和对方的防守情况,掌握好三步的步伐和力度,使自己能够在最佳的时机上篮得分。在节奏和速度上的合理把握,能够有效地欺骗防守者,增加得分的机会。当然,这也需要球员在实际比赛中多加练习,磨砺出准确的手感和判断能力。
除了节奏和速度,三步上篮中的观察力和反应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当球员将球传给队友后,往往会出现意料之外的局势变化,包括防守者的位置变动和篮筐的防守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球员必须快速地观察和反应,选择合适的行动。有时候,球员需要突破防守者直接上篮,有时候则需要通过传球吸引防守,再进行上篮。只有通过充分观察和快速反应,球员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比赛中取得得分的机会。
此外,三步上篮中的技巧也不容忽视。球员在上篮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调整起跳的角度和力度,使得自己能够以最佳的姿势将球送入篮筐。同时,球员还需要通过练习,在出手的瞬间把握好球的力量和方向,确保球能够准确地命中篮筐。这种精细的技巧往往需要长时间的磨砺和练习,只有在实际比赛中不断尝试和修正,才能够逐渐达到熟练运用和有效得分。
最后,三步上篮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动作,更是一种精神状态的体现。在比赛中,球员需要有足够的勇气和决心去完成三步上篮。只有充满信心地去拿球、出手,才能够克服对手的防守和压力,取得得分的机会。因此,三步上篮还需要球员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竞技意识,不断锻炼自己的胆量和自信心。
总之,三步上篮作为一种常见的篮球技术动作,具有实用和高效的特点。通过掌握合适的节奏和速度,提高观察力和反应能力,磨砺细致的技巧,以及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球员能够在比赛中有效地应用三步上篮,取得更多的得分机会。无论是在校园篮球场上还是在职业比赛中,通过不断思考和实践,我相信我对三步上篮的心得体会会更加深入和完善,帮助我在篮球运动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热门三步教学法心得体会大全(19篇)篇十二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和“民主合作”的教学观,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拓展和延伸教学空间,实施“教学内容活动化,教学活动内容化”,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学会学习的平台。在实践中,我感觉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够很好的做到这一点。
所谓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由教师根据教材内容,从宏观到微观逐层分解知识,把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归纳概括成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提出来,然后引导学生有目的的阅读教材,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最后请不同程度的学生归纳回答不同难度的问题,教师进行点评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我认为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有以下优点:
(一)贯彻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也就是说我们教学时要面向全体学生,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有些教师上课时学生开小差的较多,课堂效率较低,就是因为单纯依靠教师讲解的课堂教学,没有面向全体学生,使一部分学生感觉自己是课堂教学的旁观者,激发不起他们的兴趣,不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而导致精力不集中。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够解决这个问题。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师把一节课的内容细化成多个问题,并且根据难易程度把问题分为a、b、c三个等级,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不同的问题。这样,就使每个学生都明确了这节课的学习任务,都有被提问的可能。在此背景下,学生就不能再把自己当成课堂的旁观者,否则,回答不出来问题是要脸红的。因而,绝大多数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进课堂教学中,认真阅读教材、积极参与讨论,为回答问题做准备。
比如我班有一名学生,入班成绩比较差,对学习丧失了兴趣,上课不是睡觉就是看小说,好多老师上课都放弃了他。我上课时,针对他这种情况,专门让他回答一些最简单的问题,像“是什么”等通过看书可以在课本上找到答案的问题。刚开始,他也不配合,根本不去看书、思考,起来就说不会。这时,我告诉他在课本就能找到答案,让他读出来。这样,他感觉老师没有放弃他,并且稍加努力他也可以回答出问题,所以他上课不再睡觉或看小说,而是根据要求去看课本,参与小组的讨论,慢慢的有了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了。
(二)贯彻了“民主合作”的教学观。
树立“民主合作”的教学观,就是要摆正教师和学生的关系,通过民主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其实质是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师的任务主要是提出问题,从宏观上把握学生学习的方向,而解决问题的任务则主要是由学生来完成的。这样,教师就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了合作探究的引导者,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解放为主动的知识探究者,通过生生讨论、师生讨论来获取知识。经过这一变化,教师从繁重的讲授知识的任务中解放出来,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则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必须积极地去思考、讨论,否则,就不能得到问题的答案。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通过“提问——讨论——回答——点评”四个环节,让学生各有所谈、各有所识,互相启发,共同寻找答案,领会知识本身的意义。
为实施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我把全班同学分成九个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又根据程度不同分为a、b、c三个等级。小组讨论时,不同程度的学生则成为不同等级问题的中心发言人,比如,对于简单的a级问题,由程度较差的a级同学主要回答,其他同学作补充。并且,我又在小组之间引入竞争机制,引导小组间相同等级的同学进行竞争。比如,一组的a类同学回答a级问题,回答不好,由其他组的a类同学进行补充,哪个小组回答得好,则给予充分的肯定。每两周评选出最佳小组、最佳同学以及进步最快的同学。当然,这个等级的划分只是由我自行掌握,不对外公布的,避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这样,课堂上每个人都有任务,都有竞争对手,学生之间,既是探究问题的合作者,又是竞争对手,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为学生搭建了自主学习的平台,有利于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更多地强调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自主学习的能力则是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培养出来的,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就为学生搭建了自主学习的平台。一节新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讲,往往非常抽象,不知从何处下手学习,更不知重点、难点是什么,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会大打折扣。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把一节课的内容细化为若干个问题,就相当于把一块原先无从下嘴的大肉切成了许多小块,方便了学生“下嘴”,使学生愿意去“吃”。另外,把零碎的知识问题化后,学生知道了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学习起来就有了很明确的目标,努力朝这个目标前进,避免了盲目的低效率的重复。
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要阅读课本,分析总结,要求学生从课本的叙述中概括出有用的信息点,构建起知识网络,这就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过程要进行小组讨论,特别是对于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讨论,可以锻炼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能力、辨别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前考试时,学生最怕做的题就是主观题,得分率非常低,原因就是分析材料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差,即使基础知识都会背了,也不会用。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后,经过一学期的实践,学生主观题的得分率有了很大提高,不少学生认为正是课堂上自主学习的过程锻炼了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问题的设置要能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科学家研究发现: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作用是非常大的,特别是情商对学生学习效率和效果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要学”和“要我学”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为此,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学生的情绪处于积极亢奋状态,能自发地去学习,激发学生寻求正确答案的积极性。教师要设计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问题,而且问题设计形式要多样。
比如,在教授“矛盾的概念”时,我是这样设置问题的:我首先把一个比我高的同学叫上讲台和我站在一起,问“我们两个谁高?”学生感觉老师怎么问这样的问题,不知道我葫芦里要卖什么药,兴趣一下子上来了,都在期待着我下一步要干什么。然后,我让他回到座位上,问“我高还是矮?”这样,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也很容易的明白了高和矮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从而明白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二)问题的设置要有启发性。
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要设置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因为启发性的提问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引起学生探究知识本质的愿望,促进学生的思维。启发性提问更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通过这一问收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境来,通过这一问使学生能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大胆想象,更通过这一问使学生产生一种“欲罢不能,跃跃欲试”之态。这样思维的火花,智慧的灵感就会不断产生。
我在课堂上,有时通过一些典型案例情境进行启发,有时通过师生之间的合作讨论、辩论启发,有时通过创设情景模拟试验启发。比如,在教授《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这一框题时,我就创设这样的情景模拟试验:我准备了三个烧杯,一个放入自来水,一个放入白酒,一个放入白醋,我让教室靠后的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杯子里分别放的什么。他没法回答出来,同学们也感觉这个问题没法回答。我又问怎样才能分辨出杯子里放的东西?学生众说纷纭,我请一位学生回答,他走到讲台上闻一闻之后迅速给出了正确答案。我因势利导的问,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同学们很快明白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一道理。
(三)问题的设置要难易适中,难易结合。
探究性提问的难度要适中,既不能设置太容易,也不能设置太难。问题太容易,学生不用过多动脑思考就能回答出来,就失去了探究的意义;问题太难,使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就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要把握住这样的尺度:问题经过学生思考、讨论之后基本可以解决。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把问题解决,更激发了他们探究、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但对一些学习较差的同学,为唤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应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比如让他们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这些问题只需要通过阅读课本就能找到答案,他回答出来后能有一种成就感,有助于恢复他们的自信心,这比学会知识更重要。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再逐步培养他去解决疑难问题,学生就会相信,只要自己努力,不仅能够解决疑难问题,而且能成为一个优秀生。
在问题的设置上,我也走过了弯路。刚开始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时,问题设置得有些难,总认为如果问题设置太简单,一是显得老师太没水平,二来也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经过一段时间,我发现效果很不理想,课堂气氛越来越沉闷,学生对我也越来越敬而远之。我及时召集部分同学的座谈会,经过交谈,问题找到了:本身同学们都刚到了一个新环境,互相还不熟悉,正好我问的问题又有些难,所以同学们都“明哲保身”,都恐怕回答错了,在同学们面前留下不好的印象,因此都三缄其口。找到症结后,我迅速改进,问题的设置不再以我的意志为主导,而是考虑到学生的情况,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面向不同程度的学生。由于每个学生都有问题要思考回答,并且稍加努力都能回答出问题,有成就感,所以课堂气氛很快就活跃起来了。
(四)要有中肯的评价。
在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中,教师的点评是最后一个环节,有人认为通过前面的探究,问题已经解决掉,学生已经掌握知识,教师的点评就可有可无了。其实,这一环节不但不能可有可无,而且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为老师的点评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兴趣。因此,老师的点评要以鼓励为主,力求避免在课堂上批评指责学生。当学生把问题回答出来之后,老师要绝不吝啬溢美之词,哪怕一个“好”字对学生来说都是很好的奖赏。当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我们既不能放弃他另找学生回答,更不能对他批评指责,因为这样,会损伤他的自尊心,使他产生抵触情绪,不愿再学这门课,久而久之,就会自暴自弃。正确的做法应是积极的引导、启发,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他会对你心存感激,“亲其师,信其道”更会激起学习这门课的兴趣。
总之,实践证明,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符合新课改精神,符合“三贴近”原则,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应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推广运用。
热门三步教学法心得体会大全(19篇)篇十三
国职教专家托马斯〃胡格教授及其团队。胡格老师及其团队以其教学法来教我们教学法和展示他们的教育理念,让我们耳目一新,受益匪浅。简单总结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主要有以下三点:
德国的职业教育目标表述为:独立、负责任的在团队条件下有效完成工作任务。这一目标描述很具体,有较强的操作性。针对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应转变理念,从教学和管理两大方面都切实以学生为关注焦点,真正为培养学生的能力服务。作为一线老师来讲,即使再能讲课的老师,也都要认识到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而不是自己表演得多精彩。我们不仅仅是在教人,更是在育人。对于管理者而言,应该帮助老师和学生完成高质量的教学工作进而达到学生能力的培养目标。举办这样的培训活动足以说明我们的理念正在转变。
互认可。有了好的政策,重点在于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
无数现实的例子证明,如今“单打独斗”最多能做好事情,而无法成就事业。教书育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所有教职员工一起团结协作、各尽其能才能做好。所以,持续改进的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意义深远。通过课程教学团队、教科研项目团队、专业教学团队以及各层级的行政管理团队的不断精心建设和打造,将我院建成“持续改进的学习型高职院校”。
教育体制、机制和方法的革新,都可能会触及原有的利益均势,对于既得利者可能形成的阻力应充分认识,需要各级领导,特别是上层领导思想统一并顶住压力。
热门三步教学法心得体会大全(19篇)篇十四
因此,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而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因为教师与学生相互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下面,我就谈一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点体会:
在职业教育已提升到国家议事日程的今天,本地的职业教育仍受到人们意识观念的制约,所以,选择职校就读的学生一般都是人们印象中的“三流”学生:即中考落榜、学习纪律观念淡薄、家庭经济条件差。
这些孩子之所以选择幼师专业,并非因为她们具备美术、音乐等方面的基础或特长,而是因为她们大多有着音乐、美术方面的兴趣爱好,怀着幼师班可以学弹琴、唱歌、跳舞、画画,不用学复杂的数理化的简单想法,通过她们从宣传资料,表面看到的专业介绍和她们对幼师专业浅显的理解,而聚集到了幼师这个班……她们并不知道新形式下的幼师专业不仅要学习各项专业技能,还要学习相关的专业理论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等的真正内涵。
《音乐》是幼师专业班必修的专业课程之一。在新生班的教学中,问起她们对音乐课的理解时,她们的答案几乎一致是“学唱歌”。这种情况、这种答案的出现并非偶然,因为之前她们所接受的教育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并没有系统专业地学习过《音乐》,所以她们就把音乐课概括为单一的唱歌教学,作为专业课的任课教师就应该正确理解、深入分析教材,引导学生正确学习。
目前,我校的教材以声乐教学为主线,将乐理、视唱练耳、声乐、欣赏等教学科目有机地编排在一起,全书各单元根据教学科目的教学内容设计、编排。乐理部分的难度相对较低,包含了幼儿乐理及训练;视唱练耳部分的难度也不大,重点训练高、低音谱表二升二降的视唱曲目;声乐部分不仅有时代气息较强的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的教学歌曲,还选编了幼儿园的歌曲;欣赏部分以“音乐之旅”板块呈现教学内容,以中外儿童音乐欣赏为主,同时还有中外经典音乐作品欣赏。
通过教师正确的分析,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中职幼师专业的音乐课程不象她们想象中的那么单一,它包括:乐理、简谱视唱、五线谱视唱、声乐、练耳、音乐欣赏等;音乐课在整个专业课的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它给键盘乐器的学习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保障,给舞蹈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节奏基础,给今后的幼儿园活动教程创设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中国古代儒家提倡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指的是教学既要按照内容的深浅程度由易到难,又要按照学生的年龄特征由浅入深;当代的教育学同样提倡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因为循序渐进中的“序”包括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和认识的顺序,是三种顺序的有机结合;只有循序渐进,才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系统的知识,发展严密的思维能力……由此看来,“循序渐进”这一教学规律是古今中外都必须遵循的教学规律之一。但在我看来,在高科技时代,瓜果蔬菜可以改变其生长规律反季节生长,为什么教学就不能一反常规进行呢?所以在我的幼师班音乐课教学中,我常常反“循序渐进”其道而行之。先“收获”后努力,让学生先体会成功的喜悦:常言道“没有付出何来收获”。我却常常让学生在还没有付出汗水前便让她们先体会到“收获”的喜悦,以增强她们学习的信心和激发她们学习的兴趣。
1,在一般人看来,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就开始学习键盘乐器是无从下手的,更何况幼师专业的《音乐》、《键盘》教材都是针对有音乐基础的学生编写的。可我并不这样认为,因为我知道我们学校幼师班的学生大多都来自乡镇,她们的家庭经济情况承受不起让她们从小就系统地学习音乐、键盘乐器。刚进校的她们在音乐方面就象是一张白纸,而教师就是一支画笔,画笔在白纸上画出什么白纸上就留下什么。所以在给每届幼师新生上第一节课时我便结合学生的实际从她们会、她们懂的地方入手。一般我都会问学生:“从幼儿园到现在,你印象最深的歌曲是哪首歌?”随着学生的回答我便在键盘乐器上把她们所回答的歌曲弹奏出来,然后还让学生合着老师的伴奏集体拍手齐唱歌词;我还结合当前流行的通俗歌曲把学生喜欢唱的歌曲合着她们的歌声,她们唱一句我弹奏一句……如此一来,学生的注意力便高度集中到了教学当中,因为她们的“老师,这些歌你是怎么弹出来的呀?”“老师,钢琴中哪里是do呀?”“老师,你的手是怎么知道该按哪个地方的?”等等足以说明她们正在因为感兴趣而认真听讲、因为不懂而问。
我从来不认为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是学生的无知,相反,我觉得这恰恰是学生学习的兴趣所在。我从不轻易放过她们的任何一个问题,我会围绕她们的问题通过一段时间来帮她们解决,这里所指的“帮”不是教师全权代理,而是指教师处于主导的地位引导学生通过她们自己的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
2,比如她们所提到的“这是怎么弹的”,我会通过一首她们都很熟悉、很简单的幼儿歌曲(《两之老虎》、《数星星》、《上学歌》、《粉刷匠》《小红帽》等)先让她们唱词(反常规一:教学不先结合教材,唱歌先唱词。因为这是每个学生都会唱的,她们会唱得很整齐)、唱简谱(反常规二:没有先认识音符就先唱谱。因为她们已经熟悉歌词的旋律、音高、音准、音值,这时唱谱她们不会觉得有难度)的顺序告诉她们:弹琴之前要先知道这首歌的旋律是由哪些音符组成的;之后便教给她们认识简谱记谱法中的音符、休止符、小节、小节线、终止线、连音线(反常规三:教学没有按照教材编写的顺序而是结合学生的实际)等相关的乐理知识。如此一来,她们在很短的时间里便掌握了该掌握的知识,并且通过她们的认真劲我知道她们正沉浸在成功、收获的喜悦中。
在职校幼师班的教学中,我还运用了“先应用后探究、先社会实践后课堂学习”等与通常教学规律相反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调查及教学效果显示,如果一开始就按照教材编排的顺序让这些只知道1、2、3、4、5、6、7(do、re、mi、fa、sol、la、si)、只会唱一些流行歌曲的新生马上学习五线谱、半音与全音等的知识,她们肯定会被这些“小豆芽”“小蝌蚪”弄得晕头转向;如果在她们刚接触键盘乐器时就指着键盘告诉她们音的分组,结果可能会让她们患上“恐琴症”、“厌琴症”……反季节的瓜果蔬菜在农民悉心的种植下能让人们享受另一番丰收的喜悦,反常规的教学方法在园丁的潜心研究下同样也能培育出别样红的满园桃李。
热门三步教学法心得体会大全(19篇)篇十五
十二月十二、十三日(周四、周五),我到德州跃华参加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暨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实施论坛。在这一天半的时间里,我们学习的内容有:德州跃华小学、莱芜市凤城中心小学以及浙江富阳永兴小学教师团队带来的单元整体教学展示课,吴中豪教授的报告《课改,路在何方?——语文课程改革的讨论》,崔峦老师的报告《深化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学生实践活动展示,微论坛等。
莱芜市凤城中心小学的教师团队为我们展示了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成长故事”主题的单元整体教学。以单元为整体,教师引领学生自主预习,把握单元学习目标,领悟文本内容,进行语言文字运用,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在这一单元,教师主要引领学生理解并尝试运用借景抒情和叙事抒情,其间还向大家推荐了课外读物《成长不烦恼》。
跃华小学部的教师团队为我们呈现的是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艺术的魅力”主题单元整体教学。他们先后为我们呈现了预习〃理解、领悟〃表达以及语文实践活动等三种课型。老师们,首先检查和交流学生预习情况,然后组织学生自主交流和感悟艺术的魅力,接着进行语言文字的应用练习,也就是本单元的主要写作手法——联想想象。
浙江富阳永兴小学的教师团队为我们展示的同样是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成长的故事”主题单元整体教学。老师们分别为我们展示了导学、聚点探究和回顾拓展的课型。其间,为学生推荐了课外读物《大名人小故事》、《名人成才故事》、《100个裙子》《烟囱着火了》。
这些教师展示的单元主题教学模式无疑为我们推进单元整体教学提供了一定指导和借鉴的价值。首先,我们应该转变教学观念,认识到单元整体教学对实现语文课堂高效的重要意义;其次,我们应学会尊重学生的见解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交流;再次,我们应重视语言文字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最后,我们应当鼓励并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内容到本体性课程内容的转变;3,从教过到学会的转变。吴教授讲述这个问题时列举了于永正教学《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文的例子,对于一篇某校学生曾经学过的文章,于老师再次执教时,围绕三方面内容进行教学:第一,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教学生学会如何做批注;第三,教学生代儿子给父亲写回信。就这样,于老师用自己的独特教学方式带给了孩子们耳目一新的感觉,他的这个事例启示我们一定要增强语文课程意识。
吴教授还提出了探索语文课改的三个路径:第一个路径,从理解到运用。这里,他列举了自己教一个五年级后进生写作文《梧桐树》的事例,起初孩子用非常简短的语言写了不足百字的小文,可以想象此文犹如白开水或流水账一样毫无文采可言,但是吴教授教孩子将学过文中的可以用来描述树木的词汇找出来,尽量尝试用到文中,一番努力过后,孩子的《梧桐树》修改稿出炉,这次学生的文章明显变得生动形象。在此,吴教授提醒我们,要注意情境的创设,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点拨和评价。第二个路径,从教课文到学方法。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此我的理解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的方法,结合文本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的方法,将自己心中所想组织好语言进行表达的方法。第三个路径,从课内阅读到课外阅读。对此,我联想到了自己的教学实际,在进行每单元的教学时,我会将配套练习册、导学训练、方法报等资料上的文章围绕单元主题进行联系或总结回顾。我也会引导学生利用体会课内文章的方法去品悟课外的同类文章。我也曾在阅读课上给学生声情并茂地讲述《水浒传》并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笔记的摘录,如教学生把人物绰号、四字成语、俗语或相关歇后语分类分行摘录。
崔峦老师做的报告《深化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首先为我们细致解读了各个年段的课标要求,提醒我们要明确各年段的目标,不要“越位”或者“缺位”。还提醒我们要有行之有效的指导策略:
问题看似比较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但是我提问的有些突兀,而且并没有很好地考虑学生的年龄所限,也许不能完全理解问题,因此交流时学生的表现不算很踊跃,而且交流的事例不是很贴题。而教《地震中的父与子》时,在感受儿子的勇敢和先人后己品质时,我引领学生想象黑暗的废墟里,漫长的等待里,阿曼达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这个问题的情境创设比较到位,学生也比较容易理解,因此学生的发言很积极踊跃,也很生动实际。由此可见,提出好的问题不仅可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更有利于学生很好地理解文本和语言的表达。
二、引导学生作批注。现在,在我的语文教学中,几乎每堂课我都留时间给学生默读作批注为交流做准备。但是,对于学生的指导还比较欠缺,有些学生在默读时做批注关注的点比较单一,只关注人物情感,不关注语言特点或者作者的写法,作批注时写感受时比较肤浅不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还有个别学生并不投入其中,只是走马观花式。对此,我应该加强指导,正如崔峦教授所言,要努力做到让“学生人人有事做,人人有收获”。
三、交流时,教师要进行点拨和诱导。教学时,要给予学生自主感悟和交流的空间和平台,更应该给予一定点拨和诱导,确保教学目标的集中。
除此之外,崔峦老师还对作文批改提出一些建议。他不主张全批全改,他建议三分之一精批,三分之一略批,三分之一面批。对此我的理解是,对于那些比较优秀的文章,我想我们略批指出优点给予鼓励即可;对于出现一些问题和不足的中等文章我们需要精批给予学生一定指导,让学生可以按照批语指导自主修改;而对于一些较差或者是后进生的文章,我想面批近乎于手把手的指导了,应该是较有效的方式。
对于一个小学生老说,崔峦教授认为他们应做到六个一,那就是掌握一定词汇量,能写一手好字,能读会写一篇好文,一副好口才,一身好习惯,一颗博爱的心。我想,作为教师,这应是我们不断追求,努力实现的目标。也许路途并不平坦,也许有坎坷荆棘相伴,但是只要心怀理想,坚定方向,梦想的王国总会到达。
是不断在自己的教学中用探索的实际行动去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屋外,那料峭的寒风,让我感受到冬日的严寒;然而,恍惚间,我也听到了春天的脚步正在慢慢靠近。
热门三步教学法心得体会大全(19篇)篇十六
“三环三步”数学教学法是以甲高小学“‘53’梦想课堂(见《浅谈甲小“53”梦想课堂》)理念把课堂还给孩子、让教育回归自然”为核心理念创设的,是针对数学学科设计的适应课改要求、以人为本、不做作、不呆板的教学操作模式,更是“53”梦想课堂的拓展延伸。他包括三个环节和每个环节中的三个步骤,在教学操作过程中始终以“小组教学”(见《论小组建教学》)为载体,遵循三点教法要素,三点学法指导,三点时间要求,三个最终目标。以下是笔者对“三环三步”数学教学法的具体阐述:
关键词:自主合作交流展示巩固拓展环节一:自主合作。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确实如此,如果一旦有了学习的兴趣,再难的问题他都会去思考;如果没有激起学习兴趣,即使再简单的问题他都不会去做,更不会思考。所以,我们要采用多种方法(情景创设、直奔主题)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当然,在激发了学生当堂学习的兴趣后,我们应该要立即告诉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同时板书课题。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究竟要学什么,学会什么、会学什么,做到有的放矢,不走学习弯路,不耽误学习时间。告诉学习目标可以用幻灯片、黑板、大屏幕展示或者口诉,一两句话即可。在揭示课题方法和语言上要精心设计,要做到精炼、新颖、有趣,更要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关。如果不采用情景创设法揭示课题,可以直接告知学生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
出示而节约时间),达到铺垫和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反之,这个环节可以取消,直接抛出新知进入尝试练习。
“新知”是教师课前结合教材例题所要学习的知识或技能或情感进行针对性改编而生成的与教材例题相仿的问题或者习题。“新知”可以通过幻灯片、小黑板(课前准备节约时间)、大屏幕展示或者视学习内容而定直接打开课本。抛出“新知”后,通过幻灯片、黑板、大屏幕或者口诉自学“新知”的要求,然后让学生按照自学尝试要求自学课本中的例题。在尝试“新知”练习中,遇到问题后可以与组内成员相互讨论并合作完成。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必须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充分相信学生自主学习潜能,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自学“新知”的要求自学,考虑好自己的见解,找出自己的疑难问题,做好笔记(准备一个自学问题记录专用本),把不能自主解决的问题提到小组内合作解决,小组合作就还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在交流展示环节中全班进行解决;教师要随时加入学生自学活动中去指导学生自学。
环节二:交流展示:(14分钟)。
交流展示是学生认知收获的过程,是享受成功喜悦的过程,是整节课至关重要的环节,我们可以分三步进行操作,并且这三步也是紧密结合不可分割的:
展示在自主合作环节中学生通过自学课本而做的尝试练习题或者对问题的见解。在展示的时候,如果是通过独立自主解决的,可以选取部分有代表(优秀、典型问题)的进行口头汇报和屏幕展示,并采取集体订正和正确(有错要毫不留情的指出、但要从学习态度和表现进行适当激励)评价,发现典型问题准备交流质疑。如果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的`问题,可以由小组汇报成果或屏幕展示(每个小组必须展示,让他们体会自己的成果得到展示的成功喜悦),在展示中教师(或让其他组的学员)要发现并及时提炼出有价值(有利于学新知、能培养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准备进行全班交流质疑。
学生(特别是学有困难的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言的机会,让学生主动谈出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在学生交流质疑中,教师不但要时时进行正确评价,让学生明白心中的疑问得到了解决或者未解决,还要根据学生交流质疑的情况,时时发现提出关键问题,让学生再次针对关键问题进行交流质疑。
这个环节是对学生再次质疑的关键问题进行画龙点睛,还可以说是指导学生跳起来摘到桃子。再次质疑的关键问题学生基本无法解决,教师可以即兴设计有针对性的简单问题进行积极引导而解决问题;也可以直接采用讲授法而解决问题,让学生释怀。不要把时间拖的太久,也就是不要等到学生求知欲望已过再来解决。在问题得到解决后,教师随即就要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小结(可以是知识概念的提炼、计算方法的归纳等),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或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明确的模型建构。
环节三:巩固拓展(12分钟)。
这个环节是独立完成课本或者同步练习教材上相应的练习题,主要是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及时的检测并加以纠正,了解学生是否达成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这个环节是做教师课前针对本节课内容所设计的拓展练习,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和运用拓展,既让学习优秀的学生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又激发了学生探究和挑战的欲望,从而培养学生敏捷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个环节已经接近课堂的尾声,主要是让学生说说自己本节课有何收获(包括课堂中个人和小组取得的成绩),教师边听边评价并且要再一次根据学生的谈话进行课堂小结:一是用简单的一句话进行所学知识的小结,二是对在本节课表现好的个人或小组进行表扬评价,对表现不好的要进行鼓励评价。畅谈收获结束后要科学的布置作业。科学布置作业就是要讲究作业效率,作业效率也就是在很短的单位时间内完成更多的有价值的作业。所以布置的作业要做到三不超:不超量、不超时、不超标。
在这课改洪浪中虽然诞生了数百种教学法,但是任何一种新的教学法,都需要敬业、大胆的教师去尝试和奉献。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热门三步教学法心得体会大全(19篇)篇十七
篮球是一项充满激情和技巧的运动,而“三步上篮”是其中一项非常受欢迎的技术动作。通过精确的跑位和灵活的步伐,球员可以有效地突破防守,成功上篮得分。在我多年的篮球训练中,我逐渐领悟到了“三步上篮”的技巧和要点,并从中收获了很多心得体会。
首先,掌握跑位是三步上篮的关键。在比赛中,球员需要通过迅速的跑动来寻找到上篮的机会。当球队快速进攻时,我常常选择沿着底线突破,靠近对方篮筐。这样一来,不仅可以缩短进攻距离,还可以有效地避开对方的防守。同时,我还会与队友默契配合,通过突破的方式吸引对方防守,为自己创造出更好的上篮机会。
其次,正确的步伐是取得成功的基础。三步上篮的步伐是一种复杂而精确的动作,需要球员具备良好的身体控制能力。在上篮的过程中,我首先会进行大步跑,并保持身体的平衡。然后,我会利用反向步的力量迅速停下来,做好起跳的准备。最后,我会用最后一步的力量进行上篮,同时保持上半身的稳定,将球准确地投进篮筐。通过不断的训练和调整,我渐渐掌握了这些步伐的技巧,并能在比赛中灵活运用。
除了技术动作,在三步上篮中,战术的运用也是至关重要的。在比赛中,我会根据场上的情况和对手的防守方式,选择最佳的上篮路线。例如,当对方采取紧逼的防守时,我会通过变向突破来选择更好的上篮角度。而当对方的内线防守较强时,我则会选择外线投篮,以提高得分的概率。综合运用各种战术和技术,可以更好地突破对方防线,达到得分的目的。
最后,心理素质也是三步上篮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在面对激烈的比赛压力和对手的防守时,保持冷静和自信是至关重要的。我保持着对自己技术的自信,并不断鼓励自己在比赛中发挥出最佳水平。同时,我也会时刻保持专注,集中精力,做好充分的准备。只有在心理上保持稳定和积极的状态,才能在比赛中更好地发挥,成功地完成三步上篮动作。
总结而言,三步上篮作为一项重要的篮球技术动作,需要球员对跑位、步伐、战术和心理素质进行全面的掌握和提高。通过不断的训练和实践,我逐渐领悟到了这些要点,并获得了宝贵的经验。三步上篮不仅是一种得分方式,更是对球员技术和意志力的严峻考验。在今后的训练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心理素质,以期在比赛中取得更大的突破和进步。
热门三步教学法心得体会大全(19篇)篇十八
篮球是一项集身体素质、技术和智力于一体的运动项目,其中三步篮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篮球技术。通过三步篮的练习,不仅可以提高个人的得分能力,还可以提高球队的整体战术执行水平。在我长期练习三步篮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三个步骤的重要性:接球准确、速度快捷和射门准确。下面将从这三个方面来探讨我的体会。
接球准确是进行三步篮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在比赛中,球往往以高速传递,接球者必须做好跑位,并准确预判球的落点。过早或过晚的跑位会使球失手,而无法准确预判球的落点则会导致接到球后无法迅速调整方向。这就要求接球者对球场位置和队友们的运球习惯要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跑位,并准确接到球。在我的练习中,我注重观察并了解队友们的特点,提前预判他们的传球路径,从而在比赛中能够更好地接球。
速度快捷是进行三步篮的第二步,主要是指在接到球后迅速反应,进行带球突破。当我接到球时,过多的停顿和拖延会给防守者更多的机会来抢断或包夹。因此,我需要迅速地接住球,并立即开始突破。在突破过程中,我会利用身体和速度优势,以及变向运球等技巧来甩掉防守者。为了在比赛中更好地进行速度快捷的突破,我会通过体能训练和技术训练来提高自己的爆发力和敏捷度。此外,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对于对手防守人的观察力,以便在比赛中更容易找到弱点并进行突破。
射门准确是进行三步篮的最终步骤,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经过接球准确和速度快捷的过程,我将带球突破到离篮筐不远的位置,接下来就需要准确地投篮。对于射门动作,我注重正确的起跳、稳定的身体控制和目视篮筐。在起跳的瞬间,我会用力腾空,以便获得更好的射篮角度。同时,我还要确保自己的身体保持平衡,稳定地发力,以确保投篮的准确性。练习中,我经常进行针对性的投篮训练,尤其是在比赛中能够面对不同防守者的压力情况下进行投篮练习,从而提高自己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通过长时间的练习和实践,我深深地意识到三步篮对于一个篮球运动员来说有多么的重要。接球准确、速度快捷和射门准确是三个相辅相成的步骤,缺一不可。只有在这三个方面都做好,才能真正提高个人的得分能力,也能带动球队的整体进攻水平。因此,我会不断地练习这些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动作协调性和灵活性,以便更好地运用三步篮技术在比赛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综上所述,通过练习和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接球准确、速度快捷和射门准确是进行三步篮的关键。在日常训练中,我注重提高接球能力、突破速度和射篮准确性。只有在这三个方面都做到位,才能更好地发挥三步篮的优势,提高自己的个人能力和球队的整体战术执行水平。
热门三步教学法心得体会大全(19篇)篇十九
通过借助永威中学以学生为主体,“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对我影响很大,学习这种先进教学经验,根本在于改变观念,要实实在在的学,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打造高效优质课堂。
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不能学形式。如果不看自己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把整个教学模式的形式的一切照搬过来,可以说,收获一定大不了,甚至会出现退步,可能要出现成语中“鸡飞蛋打”的效果。要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实质和所教班级、学情联系起来,取其精华,这样才会取得较大的成绩。遵循的原则:凡是能使学生学习变好、能使学生习惯好转的方法、要求都可以强化,但千万不要在原方法和制度的基础上动作过大,否则学生、老师都吃不消,循序渐进,使这些方法和制度逐渐加强。
2、“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有利于分层推进,这就需要教师一步一步地扔掉原来的不好的方法和经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最主要的就是:学生是主体,在知识的学习中主要以学生自学、学生讲解为主。平时教学中总认为自已不讲,学生不会,不自己讲,学生总结不全面,这是错的。如果学生总结的深度不够或者各方面不全,那是老师“引导”这个工作没有做好。就需要我们在“引导”的内容上下功夫。只要引导得当,学生可能比老师想得全面。
3、“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无论是自习还是作业批改,要真正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去教好学,工作量是特别繁重的。课前预习你一定要分析清课程的知识点、重点、难点,还要把引导的内容和过程设计一下,即使在上课时的设计和实际不一定相吻合也要认真设计好,因为这是有的放矢的第一步。课上的巡回指导和提问会使感到劳累。课下的辅导和作业更需要的细心和奉献。
师严格落实“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一滴不漏的学习要求、始终如一的学习习惯”的学风训练,执行好学习常规。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每节课刚一上课,老师就把当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用语言的形式告诉同学们,同时提出3-5个问题让同学们看书后解决。问题用课件显示在屏幕上或刻在学案上,接着同学用6-15分钟的时间看课本。在些过程中,数学老师可能还要在黑板上出几个准备板演的练习。看完书,或者让先让同学进行板演,或者先解决提出的问题。对于我所教班级现阶段来说,学生没有养成很好的自学能力,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同学自学时还会有一部分同学看不出应该掌握什么、什么内容是重点、自己什么地方还是薄弱环节。这就要求我在学生自学前为同学们写出引路提纲,引路提纲就是把与教学要求相关的提纲都写出来,只让学生根据提纲在书中找答案,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高效率发挥提问的应用。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上课提问是学生集中注意力和学好知识的必用方法了。在提问过程中,一个相同的问题可能要同时问四五个同学,有时一个问题通过几个同学象成语接龙一样共同完成。这些对学生们认真读课本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无论是什么学科,几乎都要讨论,因为通过看书,还有许多总是没有解决。通过问题讨论先要让同学们几个一组进行讨论,比较后,再提问或到黑板上演练,会使许多同学的思路比老师还宽,有时还会弥补老师没有想到的情况或方法。所以教师根据课本内容、班级或个人实际情况,应该有意识地设计或组织学生尽可能多的对实际的问题讨论解决,而不是老师直接说了答案。
4、对练习和当堂达标题的操作。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练习有讲前板演练习,讲后书面作业或者小考。这是同学们形成能力,把知识和应用联系起来的过程。尽量避免出现以讲带练,以练代测。第二类练习是同学们在学了解题方法后,进行的作业或当堂达标。
我虽没有身临其境的去感受永威模式,但通过录象和老师们的讲解,对永威教学模式也有了自己的一套方法,教学目标的展示,让学生听课更有针对性,以学生思考为主,让他们积极的成为课堂的主人。只要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努力,便逐渐会发现思考中的学生最美,思考中的学生最可爱!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能够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每一个学生在我们这里都可以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