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质量月的活动,我们可以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满足客户的需求。质量月是一个反思和总结的机会,以下是一些企业在质量月期间发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
热门质量成本管理研究论文(通用20篇)篇一
1.1缺乏良好的成本控制意识。
在开展高速公路项目管理工作中,很多管理者缺乏良好的成本控制意识,并且成本控制理念较为淡薄。要想真正的有效开展成本控制工作,就必须将成本控制的理念进行不断的渗透。在建设过程中,对于技术、管理进行合理的控制与改进,并且通过经济学与统计学进行分析,可以更好的实现对工程成本的控制与调节。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良好的成本控制意识可以提前预知工程项目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针对性的整改,保证工程预算得到良好的执行。但是,现阶段的高速公路项目管理过程中,管理者仅仅通过项目任务的分配来实现项目建设,并没有对于成本控制进行强调,在实际项目开展的过程中,相关人员缺乏成本管理理念,无形中逐渐增加了工程的整体成本与造价,降低了工程的经济效益。
1.2成本控制水平有限。
成本控制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在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采用全过程跟踪的方式进行控制。与此同时,有效的成本控制工作也要依托合理的成本控制制度来进行。但是,很多企业缺乏有效的成本控制制度,成本控制体系不够完善,难以真正的在项目运行期间产生重要的作用。
1.3非生产性费用支出过高。
施工企业在开展项目施工过程中,非生产性费用的支出逐年增长,对工程成本控制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增加了成本控制的难度。非生产性费用支出过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企业的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相关开支费用种类与数额不断增加,组织内部机构设置增加,相关人员费用支出不断膨胀。造成非生产性费用支出过高的原因有很多,由于部分企业缺乏严格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相关费用控制不够深入与严格,进而造成了这种情况的发生。
二、如何提高高速公路项目管理中成本控制水平。
2.1加强对成本控制意识的宣传。
在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的过程中,企业要深入的宣传成本控制与管理的重要性,让参与项目的全体人员都形成良好的成本控制意识,将成本控制理念真正的融入到工程建设的每一个步骤当中。企业要大力的开展日常宣传与培训工作,提高人员成本控制技能水平,让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主动地进行成本控制,进而更好的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实现成本控制的真正目的。
2.2建立良好的成本控制体系。
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是保证成本控制工作科学、高效、有效开展的重要基础。企业要对于成本控制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构建科学的成本管理控制架构。在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之前,对于其项目成本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且提出科学合理的项目预算。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预算进行管理。全过程的成本控制工作,是成本控制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也是直接执行成本控制工作的重要过程。企业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要保证不同部门之间紧密的配合,保证整体成本控制制度得到有效的落实,形成一个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
2.3控制非生产性费用支。
非生产性费用支出是工程管理成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成本控制工作所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由于非生产性费用支出的组成部分较为复杂,并且很多内容都具有较高的控制难度,为成本控制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项目管理工作中,针对于非生产性费用支出的具体情况,要通过机构的合理精简与加强计划管理的方式,保证非生产性费用支出的合理性。企业要避免项目管理人员的结构繁杂与冗余,要对于多余的人员进行精简,进而实现对非生产性费用支出的控制,撤销不需要的机构。科学的费用计划是保证后续费用支出管理效果的重要前提,管理人员要科学的制定费用计划,严格的按照计划进行执行,并且本着节约成本的理念,有效的控制非生产性费用支出。
2.4控制工程直接费用。
高速公路项目中,工程直接费用是主要的成本,并且包括了施工过程中的材料、人工、机械等费用。合理的控制工程直接费用,是提高成本控制效果,降低工程成本损耗,提高工程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在进行材料成本控制的过程中,要严格的`控制相关材料的使用量。在施工之前制定准确的材料采购计划,并且结合实际设计和施工现场情况,保证采购计划的有效性。根据施工设计图纸,对于工程材料的消耗数量进行明确的计算,并且采用限额领料的方法,结合奖惩措施,保证材料成本的有效控制。企业要建立有效的价格信息网络,保证材料的市场价格信息的准确把握。采用投标、审查等方法,保证选购材料的价格与质量,并且合理选择供应方,降低相关材料的成本。与此同时,还要考虑到资金占用、仓储等综合成本,保证材料管理的效率。
三、结束语。
获取经济效益,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目标,也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内容。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项目,要想真正的做好成本控制工作,就必须对于整体项目进行有效的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通过落实相关成本控制措施,全过程的完成成本控制工作。成本控制工作要在保证工程质量与工期的成本之上进行,通过建立成本控制数据库,为企业开展下一步的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执行依据,进而更好的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与发展能力。
热门质量成本管理研究论文(通用20篇)篇二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施工企业能否在竞争中取胜,关键在于企业的信誉和实力。而企业的实力,来源于企业完成的工程项目能否取得较好的盈利,发展和壮大企业。因此,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势在必行,那么就要求项目实行责任成本管理与控制,达到提高效益的目的。为了加强项目部对成本的预测与控制,实现成本的管理目标,并提高项目部的管理能力,项目部应重视责任成本管理。
1.责任中心划分。
根据项目部人员配置,建立责任成本管理体系。参照公司《责任成本管理办法》的各责任中心的划分,项目部依据实际情况成立责任成本中心。根据贵任成本“全覆盖”、“可控性”的原则对各中心进行责任划分,如:工程技术责任中心、物资设备责任中心、计划责任中心、安全责任中心、财务责任中心、后勤保障责任中心。每个中心须有主要责任人,并且制定相应职责。
2.1编制依据。
依据招标文件、招标图纸、答疑及补遗、报价、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等文件。
2.2主要内容。
(1)根据项目的规模和特点,确定组织机构、管理规模及工期,测算项目管理费用;
(2)结合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临建布置、文明施工方案,测算临时工程费用;
(3)核对工程数量,对工程数量进行分析,确定责任预算数量;
(4)确定分包模式,根据市场价格制定劳务分包及专业分包控制价;
(5)根据市场价格、运距、付款方式等,测定物资设备成本。
3.责任预算分解。
责任预算经公司批准后,项目部依据“零利润”的原则分解到各贵任中心。分解时重点突出优化和“可控”,即对总的责任预算进行量化和细化。与各贵任中心签订责任状,明确具体责任人,细化职责分工,制定激励制度,明确考核频率。
4.1工程数量控制。
(1)复核图纸工程量,建立“五量对比”台帐;
(3)如出现不可预见因素造成工程量增加,则由现场技术人员提出申请,报工程部长核实,报总工审核通过,并经项目经理批准后,才能进入责任中心成本。如因各责任中心管理或优化方案不妥造成的工程量增加,均不予以考虑进成本。
4.2人工费的控制。
4.2.1合同内的人工费控制。
采用招标的方式,选择劳务队伍或专业分包队伍。通过市场调研,招标文件中给出合理的控标价格,更利于确定信誉良好、资质达标、价格合理、实力强的队伍。
合同文本采用集团公司、公司的统一合同文本,关键条款不能随意更改,严格执行合同评审制度。严格按照分包合同、项目部验工计价管理办法进行验工计价、付款。
4.2.2零星用工控制。
与施工队签订施工合同后,凡在施工队合同承包范围内的工作内容,不允许出现零星用工;合同外工程形成主体或附属实物工程量的,均按工程项目确定承包单价,并签订补充协议;合同外工程不能形成实物工程量确需使用临时用工的,由施工队与工程部、计划部在施工前现场确定用工数量,工程部填写《零星用工签证单》,施工队签字确认,完工后分管领导验收确认,报项目经理审核,月底验工计价时作为计价依据;凡一次性零星用工总量超过5000元的,确定总费用并签订总价承包协议。当任务完工后,在一周内办理完成零星用工签认单并交至计划部,超过约定时间视为施工队自动放弃结算,并在合同条款中加以明确。
4.3物资成本控制。
4.3.1物资采购计划管理。
物资采购计划的编制应本着统筹兼顾留有余地的原则,与施工组织安排相符。防止计划偏大造成积压浪费、偏小造成停工待料。物资部门必须从工程实际出发,保证物资计划的严肃性、预见性和准确性,并根据工程进展的实际情况,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及时调整、总结、分析,不断提高计划编制的科学性。物资计划必须满足施工需要,未按要求及时、准确提报物资计划造成的停工或影响工期有各工长负责。计划提报后不得随意变更,如确需变更须有充分、合理的理由和时限。
物资计划的上报程序。由施工队编制,提报工长,工长审核后报项目部物资设备部、工程部和计划部共同审核,物资设备部汇总后项目经理审批后组织实施。
4.3.2物资采购管理。
对于进入工程主体的物资必须实行招标采购,其它物资及器材加工一次性货款在五万元以下的以“询价、货比三家、竞标、议标”等方式进行简单程序的招标采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借口规避招标。招标采购应达到本项目物资费开支的90%以上。
实行采购价格公开制,实现阳光采购。严格按照公司制定下发的招标采购相关规定,针对施工现场实际情况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招标采购。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基础上,选择质优价廉的产品。
物资供应要遵循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合理确定物资采购的批量、采购的时间、进场的时间,要尽量组织直达运输,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流通费用,科学经济地组织物资供应。
物资到达施工现场后,由安质部、物资部、施工队材料员进行初步验收:是否有出厂合格证、是否有质量明显缺陷、包装是否符合要求、物资是否受潮、地材含泥量含水量及石粉含量是否超标等。对于砂石料含水量超标的需扣除相应重量。物资验收完成后,及时通知试验室对进场材料抽样检验。
4.3.3材料现场保管控制。
项目部因地制宜设立各类布局合理、方便实用的库房、料场、料棚。所有进场材料,根据不同属性按规格、品种、性能,分区分库存放,加以标识;加强保管防护工作,防止材料丢失、损坏、变质、非正常损耗等现象的发生。
4.4设备成本的控制。
设备配置必须坚持科学合理、优化配置,既要满足施工,又要达到低投高产,做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施工上适用,安全上可靠”的配用原则,设备配置必须充分利用现有设备,按需适当租赁。机械使用费包括自有机械使用费和租用机械使用费,以完成实物工程量或台班核算使用费。月末按工程预算定额所列的机械台班费与实际发生的机械使用费进行对比分析考核节超。
4.5管理费控制。
项目部的办公费、差旅费、劳动保护费、水电费、业务招待费及其他间接费用,实行预算控制,由财务部根据公司有关规定制定间接费用开支实施细则,严格间接费用开支审批手续。项目部根据有关因素,分开支科目、月份核定费用预算,在预算范围内掌握开支。
5.责任成本考核及兑现。
项目部根据各责任中心责任状内容,按照考核周期及时对各责任中心进行考核评价。依据贵任状约定的奖罚标准,依据考核结果,按照责、权、利相当,以及经济成果贡献大小的原则,对各责任中心予以兑现。
6.结语。
工程项目是施工企业的信誉之本,效益之源,文化之根,是施工企业的根基。项目强则企业强,要把项目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来抓。国有企业工程项目要创效,责任成本管理势在必行。责任成本全员化、全覆盖,打破国有企业吃“大锅饭”的传统,给项目提供良好的创效氛围,使企业良性循环,滚动发展。加强考核、及时兑现,是推进项目成本管理主体责任落实、推动创效创誉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通过责任成本管理,确保项目收益,提高员工收入,实现企业、员工共赢的项目管理目标。
热门质量成本管理研究论文(通用20篇)篇三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对西方项目工程管理方面的借鉴学习,我国取得了很大进展。目前,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成本管理包括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成本预测对提高成本计划的科学性、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成本预测也在为投标服务,通过成本预测,估计出企业在该项目中的成本进行投标。但现在各企业为竞标而打价格战的现象在中国是普遍存在的,各竞标企业为中标竞相压低投标价格。这一方面大大影响了各投标企业的现实利益,另一方面由于低于正常价格的中标价也为工程质量埋下了隐患。
二、成本控制具体操作。
(一)投标阶段。
投标阶段由于投标方与招标方目标的不同,其实质上是两方通过对各自利益的权衡尽力使自己利益最大化的一个博弈过程。而且当前我国建筑工程市场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供求关系失衡的情况,在可预计的将来也将呈卖方市场。作为施工方,如何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中求得长久的生存,笔者认为一方面应当加强项目前期预算管理,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压缩成本,并尝试新工艺新技术,不为中标而过低报价。另一方面,稳步调整企业战略,适应微利保本的行业环境,在此期间把握机遇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
(二)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是整个工程成本控制最核心的阶段。对于施工阶段的管理应当从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五大因素(施工有关人员因素;材料因素、机械设备因素、施工方法因素和环境因素)进行全面管理。施工人员方面,管理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及必要的管理技能,从技术上深入管理工程成本,并能够处理工程复杂的人际关系以保证各部工作顺利进行。材料方面应当做好内控制度,尽量做到材料的价格、用量的标准化,防止采购、施工、管理人员、浪费、管理不善对企业造成的损失。机械设备主要应当做好永久性设备及施工设备的租赁或者购买安排的采购、维修保养等工作。施工方法方面主要包括施工方案、方法及工艺,对传统工艺做到精益求精、力求具体、精细、周全,在保证正常工程进度上能考虑到各种突发情况的处理等,同时,应当稳步、适当引入新工艺新技术,以提高工程效率降低成本。环境方面,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有效拉动国内需求,国务院以国发[]19号文件印发了《“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节能环境产业成为了当前的发展方向,建筑工程应当将更多的环境因素考虑进来。
(三)结算阶段。
最后的结算阶段是否有正确完整的工程结算对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影响很大。故在此阶段应当做到仔细检查各种资料是否完整,对存在问题的单据进行详细记录。一般情况下,中标价经各种变更及其它费用的调整形成最终结算额。故在向业主提出最终结算额前,项目部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一次成本分析,对结算中发现的如材料价格、数量、采购价等如存在的重大的问题要仔细查明原因。
三、主要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成本分析不够。
就国内企业整体情况来看,建筑施工企业大多没有对成本认真进行分析研究。基于此,我们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解决。第一,成本追踪。成本追踪是对项目发生的成本能够追根溯源,查清发生成本的原因,以判断其成本发生的合理性,防止被列入项目成本预算的成本费用被无效率使用或浪费。第二,成本诊断。成本诊断指对成本发生与预算不一致情况进行详细分析研究。
(二)成本管理认识上存在误区。
现在在施工企业普遍存在着一些对成本管理认识上的一些误区,成本管理是企业各个部门应当协同完成的任务,并不只是财务部门的责任。技术人员负责的技术和工程质量,工程组织人员负责的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材料管理人员负责的材料采购和点验、发放工作都与工程成本有莫大的关系,在企业,任何行为的发生都意味着成本的发生,企业追求的是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达到最大利润最大化。这就需要工程项目分工协作。基于此,我们当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宣传成本管理思想,使中层管理者及员工了解成本控制计划。第二,进行成本监督。企业各项费用支出是否真正发挥了效力需要通过监督进行保证。第三,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和制约机制。
(三)成本控制不成体系。
当前大多工程项目是由项目经理负责制,而有的项目经理是不重视成本管理的,企业在施工前只是由项目小组汇报工程实施情况,没有明确的权利责任关系。如何科学合理地设立成本控制体系对于项目工程管理在有效激励方面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我们当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选择合适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目前项目管理和施工企业管理应该还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选择好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将是至关重要的。第二,理解和整合全过程施工项目管理业务链。对于一个施工项目,管理人员应该充分理解每项工作需要哪些前提条件才能开始,这些前提条件是哪项工作或哪几项工作的结果,同时此项工作又产生哪些结果,产生的结果又作为哪项工作或哪几项工作的开始条件。项目工作只有置于它的制约之下才能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严金海.中国的房价与地价:理论、实证和政策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
热门质量成本管理研究论文(通用20篇)篇四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提升和交通事业的发展,我国交通规模在不断扩大,其中铁路交通一直是我国的重点建设领域。随着铁路建设规模的扩大,以及铁路市场竞争压力的提升,铁路施工企业传统低价中标、高额索赔赢利的方式几乎不能实现。施工企业想要获得经济效益,需要加强项目责任成本管理。该文主要分析了项目责任成本管理的含义,阐述了加强项目责任成本管理的作用,并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针对铁路施工企业加强项目责任成本管理的措施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开始注重对各类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根据我国交通规划,在未来会有较大规模的铁路建设,因此铁路建设市场具有较多的盈利机会,也形成了较大的市场竞争压力,铁路施工企业必须通过提升自身实力和竞争力,才能够提高市场占有率,因此需要注重加强项目责任成本管理。通过加强项目成本管理能够有效降低项目成本,从而为施工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提升,获取更加丰厚的利润。文章就如何加强项目责任成本管理进行了分析。
项目成本主要指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消耗,即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生产资料消耗和劳动者劳动价值消耗等,一个企业只有具备良好的项目责任成本管理才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中更进一步。责任成本管理则是指企业通过降低成本而提高经济效益的管理措施,符合当今市场竞争压力较大的环境。其中企业在降低成本的同时,需要保障产品的质量。实现项目责任成本管理,即需要根据目的的不同要求,而选择失去或放弃一些资源,从而起到降低成本的作用。企业可以通过将产生成本消耗的单位和部门进行责任划分,随后对不同的责任中心和责任范围进行编制,分析不同责任中心的预算,最后采用适合的合同承包形式进行管理。企业项目责任成本管理要注重企业的实际情况,如铁路施工企业则需要注重施工组织方案的编制、审核工程数量、调查内部价格、验收工作量、考核评价责任成果等。
任何企业想要在市场中生存下去,都需要注重利润问题,在铁路施工企业中,其主要通过铁路工程项目产生利润。一般建设单位会采用低价中标的方式选择施工单位,从而致使施工企业无法获得较高的利润。因此铁路施工企业需要通过加强项目责任成本管理来实现效益的增长。责任成本管理主要是通过联合员工实现债权利结合的方式,让员工能够积极主动地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而做出努力,从而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该种管理方式符合人本管理的要求,能够协调企业发展。
目前我国铁路施工企业在项目成本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虽然铁路施工企业非常注重对国外先进管理理念的学习,然而目前我国铁路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没有明显提升;且在我国铁路建设市场相对较好的前提下,铁路施工企业的经营规模在不断扩大,但经济效益却并没有同步增长。通过研究发现,主要是由于项目成本费用在不断提升,致使铁路施工企业难以实现高额利润。如中铁某局施工企业,其在上半年营业收入高达1514.25亿元,超过的一倍,然而其利润率只有6.82%,比20还降低了0.89个百分点,该铁路施工企业20累计亏损36.52亿元。
热门质量成本管理研究论文(通用20篇)篇五
实例如在,中铁某局中标贵广铁路第七标段全长94.048km,投标总价为52.66亿元,合同工期47个月。该标段存在结构多、工程量大、工期紧张、技术含量高、管理跨度大、环保要求高等特点。该铁路施工企业想要对复杂的施工进行成本的控制,需要加强项目责任成本管理。该局通过设立责任成本挂历、评估及其他相关小组组建了责任成本管理组织机构。
首先要注重责任成本管理思想上的宣传推广,因为责任成本管理制度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管理机制,需要管理人员及群众的参与和支持,才能够使该种机制发挥作用。相关领导小组可以通过召开工作会或交流会等方式,实现对责任成本管理的推广。项目责任成本管理制度,能够有效明确各自的责任权利,从而改变传统项目管理模式中存在的粗放和责任模糊问题。各级领导及员工都要对责任成本管理模式有全新的认识,建立项目管理团队的价值标准和职业道德。
5.2责任中心划分和建立。
根据不同的职能,可以将责任中心划分为计划合同中心、工程管理中心、财务中心等,责任与其部门职责分工相对应。该施工单位采用列表法将成本因素全部标明,并分散至每一个部门和岗位上,确保每一个岗位都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如财务责任中心的责任范围是负责成本的归集、核算,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工程管理中心的责任范围是实现对工程数量的控制,负责技术交底、制定施工方案等。计划合同中心的责任范围则是根据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所签订的合同内容,进行验工计价和各类成本的直接管理。通过上述责任成本管理活动,该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6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目前我国铁路建设规模在不断扩大,然而铁路施工企业还是存在经济效益低下的问题,因此在不改变市场环境的情况下,通过加强对自身的管理来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是施工企业的当务之急。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铁路施工企业可以通过管理体系的完善和重点环节的提升,来加强项目责任成本管理。
参考文献。
[6]郭栋.论加强铁路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有效途径[j].价值工程,2011(36):24.
热门质量成本管理研究论文(通用20篇)篇六
[摘要]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经济环境的巨变推动着企业在成本管理的领域不断探索革新。提高我国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增加其竞争力,寻求企业持久的竞争优势,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描述我国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究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寻求实现企业可持续成本效益最大化的途径。
企业降低成本可以提高盈利水平,增强产品的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成本控制是一门花钱的艺术,而不是节约的艺术。如何将每一分钱花得恰到好处,将企业的每一种资源用到最需要它的地方,这是中国企业在新的商业竞争时代共同面临的难题。
一、企业成本管理概述。
1.企业成本概念及分类。
成本是企业为生产商品和提供劳务等所耗费物化劳动、活劳动中必要劳动的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商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一个经济范畴。
成本的构成内容要服从管理的需要,并且随着管理的发展而发展。国家规定成本的构成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原料、材料、燃料等费用,表现商品生产中已耗费的劳动对象的价值;二是折旧费用,表现商品生产中已耗费的劳动对象的价值;三是工资,表现生产者的必要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另外,在实际工作中,为了促使企业厉行节约,减少损失,加强企业的经济责任,对于一些不形成产品价值的损失性支出(如工业企业里的废品损失、停工损失等),也列入产品成本之中。此外,对某些应从为社会创造的价值中进行分配的部分(如财产的保险费用等)也列入产品成本。
企业成本管理以企业的全局为对象,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而制定的。企业成本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关注成本战略空间、过程、业绩,可表述为“不同战略选择下如何组织成本管理”。即将成本信息贯穿于战略管理整个循环过程之中,通过对公司成本结构、成本行为的全面了解、控制与改善,寻求长久的竞争优势。它把企业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综合起来。
1.企业成本管理过分侧重于宏观需要。
成本产生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中,因此成本管理应是企业的一项日常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是成本管理的主体,通过成本管理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因此成本管理应是企业关注的焦点,但是我国有些企业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成本管理仅限于国家颁布的财务法规中关于成本的有关条例方面的遵守与执行上,成本管理只是侧重于宏观需要,却忽略了成本管理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作用。
现阶段,我国企业的成本管理体系是以传统成本观念为基础,以产品成本为核心而建立起来的,和全方位的成本管理体系还相距甚远。在国有企业中,管理者对企业的承包期短,流动性较强,导致企业行为出现明显的阶段性。由于这些管理者在任职期间为了突出工作业绩,因此他们对企业的发展后劲关心很少,对于企业成本费用的划分、成本差异的调整、计提折旧、大修以及存货的盘盈、盘亏、坏账损失和摊或计提等方面,常常出现该提的不提或是该摊的不摊,人为地调整成本等问题,这些现象会给后任的管理者在成本管理改进方面造成很大的困难,甚至在有些情况下,后任的管理者为了完成指标或是达到其他目标,只得继续通过伪造成本管理数据来制作虚伪的财务报表。
3.没有将成本管理与企业的战略联系起来。
在我国许多企业中,对于成本管理只是一味地追求降低成本,将成本最低化做为企业的目标,却忽略了企业产品提质、技术革新等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忽视了企业成本效益分析环节,导致企业成本管理目标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脱节。企业只是片面地追求降低成本,在短期内效益有所改观,但是这种短视行为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却是不利的。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的时候必须同时兼顾企业产品的创新、质量的提高,科学技术的引进、吸收、再创造,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等方面,以企业战略为引导进行成本管理,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绝不能片面地为了降低成本而忽视企业的其他环节,更不能由于片面追求眼前的利益,而采取偷工减料、冒牌顶替、粗制滥造等歪门邪道来降低企业的成本,否则其结果不仅坑害了消费者,而且也会导致企业丧失信誉,危害企业的生存发展。
三、企业成本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市场的不正当竞争挫伤了成本管理的积极性。
在现阶段我国的市场经济运行中由于法律机制的不健全、监管机制的缺失,一些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受到利益地驱动,不追求成本管理创新或是对企业出台具有指导意义的'政策文件,而是大搞行业垄断、地方保护主义,或是搞些假冒伪劣行为以获取利润,这种市场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不仅削弱了企业本身对成本管理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会挫伤整个市场环境中企业对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
2.成本管理缺乏市场意识。
成本反映了企业资源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低成本则意味着企业投入了较少的资源而获得了较多的产品和服务,体现了企业的高效率,但是高效率并不等同于高效益。我国许多企业都采取按照成本习性划分和核算产品成本的办法,认为通过提高产量或是生产率便能降低单位产品成本,进而增加企业的利润。由于这种思想的存在,许多企业不顾及产品市场的需求,一味地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量来达到降低产品单位成本的目的,结果却导致积压了大量产品,仓储成本骤升,反而成本上升。正是由于企业缺乏成本管理的市场意识才造成了这种现象的产生。
3.缺乏成本约束激励机制。
在成本管理中有些企业存在着不严格执行成本管理制度,管理者任意接触、修改成本资料,粉饰会计报表等不良现象。由于企业内部缺乏应有的成本管理的牵制制度,导致企业不仅无法获得准确的成本资料来进行企业管理,而且会破坏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与此同时,由于缺乏激励机制,导致在成本管理较好、经济效益有所提高的企业中难以调动管理者与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未能提升有关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
四、企业细化管理压缩成本的对策。
1.加强成本信息系统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由于成本管理、控制所涉及的范围广,需要的信息量大,并且须要不断进行分析与处理,但是传统的成本管理信息系统难以对企业开展战略成本管理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支持。所以,通过对传统成本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改革,按照企业成本项目与成本要素所提供的现行的成本信息的要求进行重新整合,从而使企业成本管理与企业的各项价值活动相匹配,同时不断地拓展信息的来源渠道,提供企业战略成本管理所需要的上、下游渠道和企业环境以及外部竞争对手的成本信息,以便建立一个网络化、交互式、超企业边界的成本信息系统,为企业实施成本管理改革提供技术保证。
2.扩大成本管理内涵,细化成本考核内容。
目前我国企业影响企业效益的主要因素并非是制造成本而是管理费用,降低和控制企业管理费用已经势在必行。在完善了企业产品成本的考核指标以后,应对企业的管理费用进行逐项分解,并纳入到主管科室的经济责任制考核体系中,同时财务科适时建立“企内银行”,使部门之间的所有费用都可以通过内部银行支票来进行结算,对于年末超过额度的,除个别原因并且经过主管领导批准同意的作适当地调整外,其余都将按责任制协议承担超用金额的年息,在岗效奖中进行扣除。通过这种办法的运行便可在企业中产生成本控制的良好现象:部门用款必先问价格,细算帐目,确定最优的成本策略。
3.优化资源配置,降低企业成本。
优化资源配置就是通过对企业的资源进行重新优化组合,以尽量少的资源耗费取得尽量大的增量资源,从而达到降低企业成本的效果。首先,通过妥善地安置职工,降低人工成本,加强人力资源的培训工作,合理使用企业内部原有的在职职工。其次,通过合理地选择融资方式降低资金成本。一是企业的内部挖潜,如存量资产盘活变现、合理采用分期付款方式使用客户结算资金等;二是间接融资方式,即银行信贷融资,发展银企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降低融资成本;三是直接融资方式,利用上市公司发行股票、债券、配股、增发等形式募集资金。
参考文献:
[1]西南财经大学战略成本管理课题组.四川会计.2009,5:p3-6。
热门质量成本管理研究论文(通用20篇)篇七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公路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问题正逐渐发生改变。新的时代会对应新的问题,而新的问题就会对应新的改进措施。公路工程项目一般都由国家或地方财政投资,且资金投入较大。项目在成本管理的问题上,需要进行严格的考核,防止因成本问题而造成公路工程质量问题的出现。
要想加强公路工程成本管理,就要对其管理方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讨,发挥自己所学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有效的解决方案。
1.1认识不足。
虽然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更上了一层楼,但对于公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认识还存在许多的不足。对于公路工程项目的成本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许多人对此认识不足,以为公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只与施工过程中的花费有关。所以,我们要全面思考影响公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各个因素,找到适当的突破口,对成本进行严格的控制和把关。
1.2编制制度不健全。
实际的公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管理中定额编制存在很大的问题。由于市场经济变化灵活快速,就经常导致其编制的价格不符合实际市场定价,经常需要对现有的定额工程预算进行大幅度的换算。这使得在成本管理过程中很容易导致失误的发生,同时也耽误了项目工程的整体进度,拉低了工作的效率,给公路工程项目带来了极大的风险和损失。
1.3项目的频繁变更导致成本增加。
公路工程项目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复杂,项目工程中成本管理所出现的问题是有多种因素导致的。其中,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过于重视自己的利益而忽略了整体的利益,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导致项目变更现象的发生。项目一但变更,又要对项目进行新的成本管理预算,不仅耗时,还极大地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消耗了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整个工程的工程进度。
1.4施工企业间缺乏竞争。
竞争一直都是促进发展的一条非常有效的道路,因为竞争我们能够让企业具有危机意识,从而产生优胜劣汰的形式出现。由于我国目前的工程实施项目是通过招投标的方式来承包给施工企业进行项目施工和管理工作的,这使得企业之间有了一定的竞争力。但由于招标过程中,财务的预算能力不足,以及招标的标准不够明确,使的招标过程木能严格执行。大大削减了本应存在的企业之间的竞争力。而竞争力是企业进步的一大推动力,没有竞争,就没有企业的进步。只有通过竞争后的筛选才能找出符合施工条件的施工企业,为施工过程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加快了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的工作进程,大大缩减了成本的支出,而企业也将从中得到进步。
我国对于公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较之前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公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问题还存在着很大的进步空间。只有对于上文出现的问题作出及时的解答,才能不断完善公路工程项目中因成本管理控制不足而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下文就以上提出的公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希望对解决公路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问题有所帮助。
2.1提高认识度。
随着中国社会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于公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问题的认识较之前已经有了飞速的提{,但仍旧缺乏一定的深度和高度。影响公路工程项目成本的不仅仅是建筑花费这一单一因素,它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要通过对所有因素的分析和研究才能使成本更有效地进行分配和管理,找到最适合工程进展的平衡点,最大化地节约成本,将成本到读用的地方去,使是整体的利益最大化,而要做到这些必须要深刻的理解公路工程成本管理的真正内涵。加强自己公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认识,督促自己不断学习,到达认识的新高度。
2.2考核制度的完善。
由于企业间缺少竞争力,常常使得公路工程项目的成本浪费在不断的项目变更过程中。而为了找到负责任的施工企业来完成整个项民的施工工作,就要对前期的招标工作进行严格的考核。这样才能从一开始就保障成本的节约。除此之外,在施工过程中要进行严格的考核和监督,防止个人因私利而影响了整个工程的进度。尤其是对管理人员,要进行严格地监督,防止违法乱纪现象的出,最大化的保证公平,这样才能积极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只有将考核工作深入到每个人的身上,才能真正地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成本。
2.3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管理。
由于公路工程项目成本编制体制的不完善,使得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价格变换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就不得不大幅度地对定额与实际价格进行核算,极大的浪费了人力和物力,降低了工作的效率。在施工现场的过程中,对于建筑材料价格的变化应及时更改,严于职守,防止失误的出现,做好自己的工作,防止因自己的环节,出现失误而影响了整个工程的进度。对于已经发生的失误要进行及时的补救工作,防止问题恶化,而影响了工程项目的进行,导致了一些不必要的成本增加。
人工成本一直都是在中国的企业之中占比比较大的成本之一,尤其是在建筑施工企业之中,因为其主要的公共作业人员都是由一个个的人组成的,所有人本成本一直都是其中非常大的一个占比。那么为了较少人工成本,又要保证施工质量,就需要将人工的使用素质上有一定的提升。在公路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过程中,人工成本的管理是一项很大的自变量。由于部分施工人员的素质比较低,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不够。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要对施工人员进行一定的监督工作,防止因其偷懒而造成,工作中失误和拖慢项目进程问题的出现。只有有效且快速的完成工程项目,才能最大化地节约项目的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除此之外,要对施工人员进行一定的培训和素质教育。一方面,可以在失误发生时及时的做出正确判断;另一方面,对自己的修养来说也是一种提高。
3.结语。
相比以往,公路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时代的发展是迅速的,在工作过程中还会有新的问题出现,我们要时刻保持一颗不断进取的心,才能保证公路工程项目工作的顺利进行。
热门质量成本管理研究论文(通用20篇)篇八
近几年来,企业质量成本管理越来越热。随着iso9000族标准在企业的推广和深化,引发了人们对iso9000问题的理性思考,其中最突出的是质量体系的有效性问题。在iso9004-1:1994中,“质量体系的财务考虑”要素明确指出:“以财务用语来度量质量体系的有效性是重要的。有效的质量体系对组织的赢利和亏损的影响至关重大,特别是通过运作的改进从而减少了由于失误造成的损失以及提高了顾客满意时更是如此。”标准为解决质量体系的有效性问题指明了方向,为企业通过开展质量成本管理来改进和完善质量体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对于获证组织而言,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在实现扭亏、摆脱困境的过程中能充分发挥质量体系应有的作用。
考察质量成本要结合企业战略。在质量成本构成诸要素中,外部因素影响最大,所以要格外注意。
在企业实践中,质量成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企业有什么样的战略目标,就有相应的产品质量策略,不同的质量策略,就会产生不同的质量成本。
企业战略与产品有着内在的联系。如果企业奉行的是低成本战略,那么就要制定相应的低成本质量策略;如果企业目标是想凭借优质产品树立企业形象,那么就需要对产品质量进行规划,把研制、生产和销售优质产品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因此,产品质量规划必须与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保持一致。也就是说,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不应一味精益求精。调查中发现,市场上普遍存在着产品质量大大超过实际需要的情况,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浪费或者“质量陷阱”。
质量成本的构成质量成本应包括一切防止质量缺陷的支出、评估及确保产品达到质量标准要求的支出,以及出现质量问题后善后工作的各项支出。质量缺陷是指因产品质量问题而出现的浪费、失误或无法满足客户的要求。因此,质量成本包括3个方面:预防性支出、评估性支出和补救性支出。
预防性支出:预防性支出是企业的计划性支出,专门用来确保在产品交付和服务的各个环节不出现失误。
评估性支出:评估性支出是指在交付和服务环节上对产品或服务进行检查、监测或评估的支出。这类支出项目包括进货检查、内部产品审核、产品检查、库存清点、质量管理人员薪金、供货商评估与审核报告。
补救性支出:如果产品交付或服务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导致产品的维修与更换或重复服务,企业就需要支付补救性支出。
有许多质量成本支出是隐性的,很难通过常规的质量成本评估系统进行测定。即使发现,其中很大一部分也会被当作是企业的正常经营支出。多数质量成本系统无法检测的隐性成本主要集中在客户补救成本、信誉损失成本、客户不满成本3方面。虽然这些成本不能通过常规质量成本系统确定下来,但在成本构成中却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现有与未来客户是否购买产品就与这些成本有关。消除了外部问题因素,这些支出也随之消失。因此,消除企业外部补救支出尤为重要。
评估性支出并不能直接为企业带来价值,应当尽量减少。因为评估并不能改进被评估的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诚然,检查与评估进行得越细致、彻底,客户发现的质量缺陷就越少。但是,这类活动并不能彻底杜绝有质量缺陷的产品。加大预防性支出就可以减少评估性支出,同样能够减少补救性支出。
转变观念走出误区。
对获证组织而言,“取证”是参与市场竞争的“护照”,是促进企业管理上台阶的手段,但不少组织未认识到“取证”的目的是以适宜的产品质量参与市场竞争,导致出现“质量管理体系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因此,企业在成本管理上,应从市场实际需求出发测算每道工序的目标成本,逐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位职工;将其与职工的工资收入挂钩,使每一位职工都切实体会到市场的压力,树立市场观念。
明确职责。
加强考核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必须建立与质量管理体系协调一致的质量成本管理体系(包括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通过建立以质量责任制为核心的经济责任制,明确规定每个职工在质量工作中的具体任务、职责和权限。切实做到人人有专责、事事有人管、办事有标准(制度)、工作有检查、考核有奖罚。
注重培训提高素质。
“以人为本”是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之一,它要求企业必须“始于教育,终于教育”。首先,对企业领导和有关管理人员开展质量成本管理教育,增强他们的质量成本意识。学习的重点应放在质量成本与产品成本的关系、质量成本与产品质量的关系、质量成本在企业各项费用中所占的比例、质量成本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等方面,使企业领导高度重视产品质量。
第二,对质量管理人员、有关技术人员和统计、财会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这些人员是质量成本管理的操作者和执行者)。使其了解和熟悉企业质量管理现状、质量体系结构和实际运行情况,通过他们建立适合企业实际的质量成本管理体系。
第三,随着质量成本管理的开展,企业应针对出现的问题,组织有关人员实事求是地分析原因,采取措施,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
突出重点有的放矢。
合格率(通过率),使企业的质量成本管理效益明显,从而最大限度地得到企业领导的支持,以有利于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全面推广和开展。
iso9000族标准提出的企业管理思想仅仅是最基本的质量保证要求,只有深刻领会标准的精髓,利用各种现代管理技术、方法和手段(包括质量成本管理原理和方法)才能使质量体系不断完善和改进并有效地运行。
热门质量成本管理研究论文(通用20篇)篇九
在借鉴有关目标管理、目标成本管理和责任成本管理有关理论研究成果和其他企业成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密切结合xz水利工程公司的实际,提出了以项目成本管理为核心、以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为起点和降低成本的主要手段、以精细的项目成本预算为突破口、以严格的项目责任成本管理绩效考核为保障的公司责任成本管理模式设计思路。
提出了公司责任成本管理模式设计的原则,给出了责任成本管理内容与流程,建立了公司层和项目部层两级责任成本管理组织,提出了过程控制和责任成本管理绩效考核的办法,从宣传、人力资源开发和发挥领导才能三个方面提出了推动责任成本管理模式和使其落实到位的措施。
针对xz公司成本管理中存在的成本预算能力弱、“事后算账”、缺少过程控制和成本管理绩效考核的问题,从建立以精细施工组织设计为中心的项目利润、项目成本测算的`“小循环”成本预算体系、加强成本过程控制、健全项目成本管理绩效考核体系等方面,提出了通过推进责任成本管理模式以解决公司成本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成本管理目标管理责任成本工程项目。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1选题背景。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3研究思路与方法。
1.4论文的内容框架。
第二章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2.1目标管理的概念与基本内容。
2.1.1目标管理的概念。
2.1.2目标管理的属性。
2.1.3目标管理的原则。
2.1.4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
2.2目标成本管理的概念与主要内容。
2.2.1目标成本管理的概念。
2.2.2目标成本确定的方法。
2.2.3影响工程项目目标成本的因素。
2.2.4目标成本管理责任的落实。
2.2.5目标成本管理的原则与方法。
2.3责任成本管理的概念与主要内容。
2.3.1责任成本管理的概念。
2.3.2责任成本管理体系的构建及管理。
2.3.3相关实践经验。
3.1xz公司概况与实施责任成本管理模式需求分析。
3.1.1xz公司概况。
3.1.3工程项目三大成功要素。
3.4建立责任成本体系和划分责任单元。
3.4.1建立责任成本体系。
3.4.2划分责任单元。
3.4.3确定责任目标的原则。
3.5责任成本核算方法。
3.5.1责任成本核算的原则。
3.5.2责任成本核算内容。
3.5.3成本核算工作的组织。
3.6工程分类与责任成本分解。
3.6.1工程分类。
3.6.2责任成本分解。
第四章组织建设与岗位职责。
4.1组织建设。
4.3公司层业务部门职能。
4.4项目部责任成本领导小组职能。
4.5项目部各责任单元责任成本管理职能。
4.5.1工程科。
4.5.2财务科。
4.5.3质检科。
4.5.4安全科。
4.5.5机电设备科。
4.5.6计划统计科。
4.5.7作业队。
第五章过程控制与绩效考核。
5.1工程控制的办法。
5.1.1建立责任成本报表制度。
5.1.2建立工程项目责任成本管理定期分析报告制度。
5.2责任成本管理考核办法。
5.2.1建立分级考核制度。
5.2.2建立奖罚兑现制度。
5.2.3绩效考核的主要依据和内容。
5.2.4不同类型工程的考核办法。
5.3针对责任成本管理绩效的奖惩办法。
5.4推进责任成本管理模式的措施。
5.4.1广泛宣传推行责任成本管理模式重要意义。
5.4.2开发人力资源。
5.4.3发挥领导才能。
参考文献。
热门质量成本管理研究论文(通用20篇)篇十
铁路施工企业想要取得成本优势,并不能只通过在成本方面进行,还需要从管理的高度实现成本的降低,从而有效获取效益。因此铁路施工企业想要通过控制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需要在项目责任成本管理上制定完善的措施。
4.1铁路施工企业需要注重完善管理体系。
铁路施工企业加强项目责任成本管理,需要注重对责任成本原则的研究,并需要对项目责任成本内部运行机制进行完善。根据项目管理调整,明确责任成本运行机制。铁路施工企业还需要注重根据可控原则和可控成本,实现对责任成本预算的编制,从而使项目成本核算能够符合铁路企业的实际情况。铁路企业首先要保证责任成本管理机制的正常运作,即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相应的规范、原则等,创建完整的制度体系。目前中铁系统内有很多企业通过出台《责任成本管理操作流程》《物资消耗控制体系》等内容,实现对责任成本的管理。完善的责任成本管理制度体系的建设,能够使铁路企业在进行责任成本管理时,做到有标准可以依据。铁路施工企业还需要注重以经济性和科学性为原则,创建出适合工程项目的管理机构,根据不同岗位、单位、部门的职权,明确各自的责任内容,使每一个岗位、单位及部门都具有相应的责任,从而实现相互管理、相互监督的作用,以提高责任成本控制的力度。铁路施工企业需要根据不同的责任中心进行责任预算的'编制,从而能够根据编制内容对项目责任成本进行考核。铁路施工企业需要结合企业实际环境和成本管理进行责任预算的编制,其应该根据自身建设和发展中产生的成本控制资料,结合不同行业的水平进行编制,通过编制责任预算,能够有效改善人为因素造成的问题,从而起到使预算更加符合标准,更加合理的作用。铁路施工企业需要采用统计的编制方案,对责任预算的所有内容都采用统一的方案,从而使编制工作更加方便和明确。随着科学技术及计算机网络、应用等发展,越来越多先进应用和软件运用在财务管理、成本控制之中,因此铁路施工企业需要注重对责任成本管理软件的应用,其能够有效解决格式问题,并几乎不会出现重大错误。铁路施工企业还需要注重对责任成本的承包和考核,其如果想要落实责任预算工作,则需要加强责任成本承包、考核、分析等。铁路施工企业需要及时与相关的责任人签订责任书,保证业绩。另外相关责任人及项目,需要根据责任书的内容,对责任成本进行考核和分析,明确责任成本是否按照责任书的内容进行执行。另外,为了保证责任预算符合标准,需要注重对责任预算进行调整,主要是根据相应的条件和事项进行调整。责任成本管理通过将成本、责任、收入等进行关联,因此需要注重考核和制度建立的完善。
4.2铁路施工企业需要注重考虑重点环节。
首先要注重建立经济合理的施工设计,以成本约束方案为主要编制原则。要想提高铁路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就要在建设中,通过最小的投资和成本消耗,获取最高的效益和利益。在施工组织设计中,需要选择最合适的施工方案,通过采用先进施工技术,使施工过程足够现代化,从而起到缩短工期的作用。如中铁某局承建的黎湛铁路施工中,虽然对桥墩设计为25m的空心墩,但由于实际施工环境与设计条件不符,其地面标高超过8~12m,如采用原施工方案,不能保障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变。该施工单位通过将空心墩改为实心墩的方式,保障施工质量,并有效节约成本超过20万元。根据我国铁路投标预算,一般人工劳务费会比较低,因此在实际施工中,需要加强对劳务成本的控制,避免劳务成本出现超额问题。铁路企业首先要根据企业定额,对人工劳务工费进行计算,从而根据相应的指标实现对劳务工费的控制。随后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个人素质、专业素质等培训,确保其施工条件符合铁路施工要求,另外还需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采用合理的管理方式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从而有效缩短施工周期。铁路施工企业需要加强对当地资源的利用,在采用外部施工单位进行施工时,一定要注重对该单位进行考核,并签订合同来进行价款支付。如中铁某局承建的织毕铁路站后四电工程施工中,通过强化责任成本管理、优化劳动力配置以节约成本,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热门质量成本管理研究论文(通用20篇)篇十一
存货成本及产品特征成本决策。jit生产系统认为:订货成本并不是一定会存在的,是可以减少的;如果为了防止发生缺货成本而保持存货,可能掩盖生产质量问题,掩盖生产的低效率,增加企业信息系统的复杂性;企业完全可以通过其他方法防止缺货成本的发生,避免未来价格上涨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及获得折扣优惠;企业持有存货必然占压资金。价值流平均成本=总价值流成本/该价值流销量。如果单位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价值流的生产能力,那么,生产能力的限制决定了价值流的最大产量以及所生产产品的最低成本。因此,对于某条价值流或某单元而言,它的销量完全取决于“瓶颈”单元的流量。而“瓶颈”单元指可利用资源能力最少的单元。该单元决定了整条价值流的生产节奏,因此必须安排好它的工作时间并加以优化。知道每件产品如何使用这个单元的资源后,就可以改变产品的成本。
2.精益价值流成本核算。产品成本计算的重点就在转换成本方面。转换成本的计算比较简单,以活动为基础的概算系统,由此创建一个管理工作单元或制造部门的小时费利用,这种简单的价值流成本核算所得到的结果,可以编制价值流损益表及价值流业绩指标分类统计表,其利润计算公式为:价值流利润=期间内价值流的销售收入-同期间内消耗的原料和转换成本。公司会将损益表提供给价值流经理,价值流经理负责提高由价值流创造的价值,消除浪费并增加价值流的利润。通常情况下,公司从价值流成本核算中获得每周损益表需要的信息。
3.精益价值流业绩指标考核。生产单元业绩指标包括小时报告、首次合格率、在产品/标准在产品比率报告和总体设备效率。价值流业绩指标包括人均销售额、按时发货率、进料到出货时间、首次合格率、平均单位成本和应收账款天数。精益企业通过以上业绩指标实施成本考核,以检验价值流是否正常运行。
4.价值流成本分析。在分类统计表中填写当前状况和未来状况的运营数据和财务数据,除了这些,还应收集与价值流相关的基本信息,并确定计算这些资源信息的分析框架。利用价值流图分析当前状况和未来状况下的资源能力:首先要获得企业的价值流当前状况图,对价值流主要流程的资源能力使用信息进行统计。当前状况是指各计量指标在任何改进计划完成前的状况,其分析包括收集信息和将信息框填入分析框架中。未来状况是指改进计划完成后各计量指标的状况,体现出改进计划的预期利益。
(一)白酒生产价值流当前状况。
实施精益会计成本管理前,集团白酒生产价值流总成本为702044元,价值流产品销售总收入为1337190元。集团每月生产白酒为2370瓶,其中有355瓶白酒因不合格需要重新加工,实际发货数量为2134瓶。集团当前生产性资源占总资源的25%,非生产性资源占总资源的38%,可利用资源占37%,可以明显看出当前集团可利用的资源非常有限。如图1所示。
(二)白酒生产价值流精益改进后状况。
集团占地面积由之前的10万平方米缩减至5万平方米。集团安装了看板系统,以通过价值流拉动客户需求,而不是为每个工作中心安排工作进度以推动客户需求。重新设计手工机器灌装单元,使得该单元的工作流程更加通畅。对设备贴装和手工机器灌装单元实施自检和持续改进,提高产品质量。员工人数由8人减少至4人,释放出来的`员工被分配至其他价值流。表示的是津酒集团白酒生产价值流精益改进后的状况。
(三)白酒生产精益价值流成本核算。
根据价值流平均成本公式可得:销售产品的平均成本=白酒生产价值流的总成本/发货量=702044/2134=328.98(元)。虽然在公认会计原则下,有多种不同的计算销货成本的方法,但是很多公司采用的是下列公式:销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原材料采购成本+转换成本-期末存货成本。白酒期末存货由于精益改进降低了44505元,并使现金流增加。
(四)白酒生产精益价值流业绩指标考核。
1.计算白酒生产价值流业绩指标。根据津酒集团白酒生产价值流基本情况,可以计算出价值流主要业绩指标。
2.价值流利润增加。根据计算销货成本公式可得,集团灌装最后期末销货成本增加了1055元,从理论上会使集团利润下降1055元。由存货降低(44505元)导致的原材料采购的降低直接对价值流利润产生了影响。而且,转换成本降低8450元(189866-181416)也得到了反映。营运成本的降低同时反映在精益改进对现金流的影响中。最终我们可以发现,利润增加了43450元。
(五)白酒生产精益价值流成本分析。
1.价值流当前资源能力分析。主要从员工资源的使用情况和机器资源的利用情况考虑。表2以“手工机器灌装”流程为例进行说明。其中11名员工全部使用这台机器按客户需求进行生产,每灌装一瓶白酒需要1.5分钟,一共有3735瓶白酒。另外,从机器使用记录中可以看出,预防性维护分为4个步骤,每个步骤需要1个小时。除了以上两种活动外,机器再没有其他用途,产品返工的工作由手工完成。
2.价值流精益改进后资源能力分析。精益改革实施完成后,转换时间缩减为零。此外,通过流程改进,每瓶白酒也不再需要准备时间,最终使产品的返工率由5%降至1%。除了以上提到的这些变化外,单元间原料的搬运被消除,行政时间也减少了一半。精益改革会使未来状况下的非生产性工作减少543.9小时(1693.8-1149.9),因此,可利用的员工的资源会有同等程度的增加。由于机器在未来状况下没有发生任何改进,所以不用针对机器编制完整的价值流成本分析表。
3.价值流精益改进后释放的资源汇总。根据白酒生产当前价值流状况图和未来精益改进后价值流状况图,结合价值流中“手工机器灌装”单元精益会计成本管理资源能力分析,可以得出价值流中其他单元的资源能力分析,表3反映了白酒生产价值流精益改进后的资源能力汇总情况。总体来看,价值流经过精益改进,有相当于19.5人(2.5+4+4+2.5+0.3+3.2+2.6+0.4)的资源以及一台设备贴装机器成为可用资源,结合白酒生产价值流各单元单位成本情况,可以计算出各单元节省的人工成本。
4.精益改进后的白酒生产价值流成本。津酒集团白酒生产价值流精益改进后,各单元能够释放出较多的人工成本,为价值流总成本的减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津酒集团实施精益会计成本管理后,白酒生产价值流总成本降低了81783元(702044-620261),达到了降低成本的目标。随着企业不断地实施精益会计成本管理,更多的生产性资源会被转化为可利用资源,使企业持续不断地降低成本,促进经济长久稳定发展。
三、结论。
综上所述,精益会计体系下企业成本管理以价值流为核心,从价值流成本决策、核算、考核与分析对企业进行全面的成本管理,消除生产流程中的无用交易和浪费,不断满足客户需求价值,真正提高企业的资金收益率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本文以津酒集团白酒生产价值流精益会计成本管理为例,进一步说明了企业实施精益会计成本管理的必要性。企业通过实施精益会计成本管理,各价值流能够释放出更多的可利用资源,为企业降低成本与促进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热门质量成本管理研究论文(通用20篇)篇十二
商业银行运作不仅需要依靠外部经营及更为有效的服务项目推广,同时也离不开内部管理,尤其是成本管理的水平提升。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强化成本管理促进银行经营效益提升应该是当前企业管理者与决策者关心的主要问题。然而如何才能够真正实现成本有效控制就是本文想要和大家探讨的问题。本文从商业银行施行有效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分析入手,结合具体实际谈谈如何实现银行成本管理工作质量强化,并提出若干可供参考的意见和建议。
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的发展水平高低不仅关系自身,更加关系着我国乃至世界金融产业发展的总体质量与速度。目前,商业银行想要进一步实现市场竞争力提升以及市场份额扩展不仅仅需要把工作精力放在外部项目扩展及产品升级方面,更加需要加强内部管理方面,然后就目前而言,内部管理尤其是成本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影响成本管理具体质量及作用发挥的因素有很多,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管理人员与具体工作人员个人能力不足,不足以胜任现代商业银行成本管理工作具体要求,从而削弱了管理作用。其次,现行财务管理体系仍然存在着相对松散的问题,各自为政、相互独立的情况比比皆是,难以实现内部管理的有效联动,不仅影响了现行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更加影响到成本管理工作质量提升。再次,在具体管理方面也不够精细化与具体化,在对于商业银行尤为重要的利差管理、贷款管理、经济资本管理方面未能实现专门化,在问责制度方面也显得过于表面化#难以达到实际作用。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够得到及时有效解决不仅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的成本管理工作质量提升#更加会影响到整个银行的建设发展乃至金融产业的稳定与健康。
全成本管理,顾名思义就是将过去片面化、单一化和浅层化的成本管理向更深、更广、更具系统的层面推进,从而真正实现通过成本管理强化商业银行内部管理、促进项目经营及服务提升。
首先,能够有效拉高商业银行在盈利方面的提升幅度。全成本管理以银行财务贡献为核心,通过一系列手段,分析、考察各业务单元的真实贡献值,来实现杠杆支点的合理调整,从而有效巩固商业银行的实际盈利能力,扩大盈利。
其次,能够有效提升各资源在利用方面的'实际效率。资源合理化利用一直是管理工作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但是从目前的管理模式和手段上来看却并未对这一重要内容进行积极体现。全成本管理模式能够通过加强投入产出比的科学分析来更好的实现资源配比,从而避免一系列的浪费、无辜消耗及闲罝,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为商业银行实际效益增长做出贡献。
再次,能够促进商业银行向着真正的财务精细化管理方向大踏步迈进。全成本管理工作已经不仅仅是作为财务管理、具体成本控制等实务性工作存在,它已经逐渐从实务性职能向着全面参与银行管理的管理型职能转变,能够通过自身工作将全面管理、全成本管理的先进理念渗透到商业银行管理工作的各个层面和环节之中,从而真正让成本管理区域统一化和系统化,实现财务管理精细化。
最后,能够帮助商业银行有效降低管理风险与信用风险。全成本管理不仅仅关注实际成本支出等问题,更加会把工作重点放在过程监督与风险评测方面i从而一方面能够有效遏制即将发生的管理风险,另一方面也能够通过宣传引导帮助更多人了解和掌握风险的危害以及如何防范风险的手段,从而帮助银行更稳更好的持续发展。
总之,商业银行的传统成本管理主要是把精力放在如何有效扩大财务运作规模方面,如公司业务扩大、零售业务增加、中间业务扩展以及资金业务有效聚集等,对于这些部分能够体现出多大的财物价值以及能够实实在在帮助银行提升多少有效收益却不甚关心,这种粗放式的经营管理模式已经无法实现现代商业银行的管理需要。全成本管理则将两者的位置进行了调换,虽然并不是毫不顾忌财务管理及运作规模#毕竟银行想要生存发展仍然需要不断扩充自己、扩大市场份额。但是全成本管理更多的关注如何有效实现财物价值扩大化,如何提高单位产出,从而有效提升实际收益,为银行的发展贡献出实实在在的价值。
前文我们就目前商业银行成本管理的现状及全成本管理能够为商业银行带来的实际作用进行了简要分析。但是明确了全成本管理的重要和作用并不代表就能够将其作用真正发挥出来。想要发挥就还需要我们进行具体管理手段及应用方面的研究,笔者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强化队伍培养。全成本管理与传统成本管理存在着一定关联性,都要对实务性操作进行强化,但是全成本管理却更偏重于全面管理方面的工作#因此现有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就会因为自身工作能力达不到工作要求等原因而无法胜任。银行应该对现役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培训,通过考核筛选合格人员继续参加管理工作#对于不合格人员要么进行调职要么予以辞退,从而保证工作队伍的总体素质。此外,还要根据商业银行全成本管理工作具体要求进行复合型人才积极引入,充实管理队伍。
2.加强新型财务管理体系建设。财务管理体系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着财务管理工作是否能够有序与有效,为了适应全成本管理工作具体需要,现有财务管理体系也应该进行积极改造。首先,要加强成本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对于财务管理工作来说,其对象是资金,而资金管理的两个重要方面就是预算管理与成本管理,虽然分别加强这两方面的工作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资金管理#但是仍然不免存在相互孤立以致难以有效协作的局面。所以加强预算管理与成本管理相结合能够形成资金管理的内部循环#能够实现资金管理首尾相顾,从而真正将资金管理纳入规范、科学、有序的管理体系之中。其次,要建立以成本管理为核心的财务管理新秩序,全面成本管理是将成本管理渗透于管理工作方方面面#所以财务管理体系建设也应该以成本管理为中心,从而实现各管理部门有效联动,实现财务会计数据传输畅通、财务管理部门数据收集、分析、应用的无障碍,推进成本管理在各环节的有效应用。
3.强化具体管理。商业银行全成本管理应该强化利差管理、贷款议价管理、不良贷款管理以及经济资本管理等几个方面。在利差管理方面要尽量缩小存款时间,从而扩大利差,提升银行收益。在贷款方面应该加强市场分析评估,合理议价,为银行争取利差最优方案。其次,在贷款议价管理方面要根据贷款客户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议价,在能够保证客户基本需求的前提下尽量缩短贷款期限,获取更多贷款利率。在不良贷款管理方面要密切关注客户财务状况,设罝专门调查岗位实行对客户的跟踪了解,对呆滞、呆账进行及时催收,在应收账款管理方面也要推行问责制度,从而督促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尽量减少不良贷款发生几率。在经济资本管理工作方面要建立信用贷款数据库,有效收集市场信息及客户信息,强化风险分析能力,降低贷款风险,降低实际经济损失。同时还要强化管理,努力提升贷款抵押物审核力度,尽量提高抵押物与贷款的比重和实际经济价值,避免风险发生而给银行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四、结语。
强化商业银行成本管理不仅有利于自身建设与发展,对于整个金融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虽然就目前的情况来说想要在短期内实现管理工作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并无可能,但是笔者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寻找更适合商业银行自身特点的管理方法,必然能够在今后的工作当中让成本管理工作得到不断强化,进而推动商业银行更好更平稳的向前发展。
热门质量成本管理研究论文(通用20篇)篇十三
美国旧金山当地时间2010年6月7日上午10点,备受期待的苹果开发者年度盛会wwdc2010(appleworldwidedevelopersconference2010)拉开帷幕,苹果ceo乔布斯在开幕演讲中公布了新一代iphone的名称为“iphone4”。在功能上新一代iphone升级之处多达百项,很多方面超出之前的预期。其中硬件方面包括全新的外观设计、革命性的retina显示技术和ips硬屏显示屏幕、三轴陀螺仪、a4处理器、全新的拍摄系统等。系统和软件方面iphone4的升级包含ibooks商店引入、ios4的装载以及iads广告系统和facetime视频通话功能的加入。除此之外,电池性能、802.11n无线网络支持、企业功能的增强都非常强大。
iphone4自问世以来各大地区销售异常火爆,消费者排队竞购,还出现卖断货现象。毫无悬念的拿下了销量冠军的宝座,充分体现了苹果手机在当前市场的超高人气和无与伦比的影响力。iphone4的成功再一次印证了苹果一直追求的是尖端技术创新与高品质的人性化特色产品。
苹果公司具有一种敏锐的感觉和能力,能将技术转化为普通消费者所渴望的东西,并通过各种市场营销手段刺激消费者成为苹果俱乐部的一员。每当有重要产品即将宣告完成时,苹果都会退回最本源的思考,并要求将产品推倒重来,以至于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病态的品质、完美主义控制狂的标志。“在苹果公司,我们遇到任何事情都会问:它对用户来讲是不是很方便?它对用户来讲是不是很棒?每个人都在大谈特谈‘噢,用户至上’,但其他人都没有像我们这样真正做到这一点。”乔布斯曾骄傲地说道。乔布斯是一个极端追求完美的人,奉行质量比数量更加重要。
根据美国著名质量管理学家朱兰的观点,产品质量就是产品对用户的适用性,即产品在使用时能成功地适合用户目的的程度。对用户来说,用户对质量的评价,是以到手的产品是否适用,并且它的适用性是否持久为其基础的。质量包括设计质量和符合性质量,设计必须体现适用性的要求,而生产出来的产品又必须符合设计的要求。设计要求与顾客需求之间的差异就是“市场质量”。如果产品设计质量过高,不切合实际,对顾客来说并没有多大的益处,造成功能过剩,不能满足顾客的要求,而且设计质量脱离顾客需求,成本必然上升。而“质量意味着成本”,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越高,成本也越高。产品质量的高低要以顾客的需求为基础,质量是顾客想要得到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质量是顾客对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所感知的优良程度。
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因未达到规定质量水平而造成的一切损失之和。质量成本除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外故障成本外,还应包括为改进和提高产品质量而发生的质量提高成本,它主要包括:新产品试制、评审费、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多支出的费用,采用新的检测手段而发生的费用。
(1)预防成本:是为预防故障发生所支付的费用,即在质量体系运行中为了避免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和偏差而出现的质量管理费用。
(2)鉴定成本:为达到质量要求而进行的试验、检验和检查费用。质量鉴定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发现质量问题的所在,从而可以立即采取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保证质量能够持续得到改善,进而减少质量问题带来的成本。
(3)内部故障成本:前因产品未能满足质量要求所造成的损失,包括报废、降级、停工损失和返修、质量事故处理等费用。
(4)外部故障成本:后因产品未能满足质量要求所发生的费用,包括保修、索赔等费用。
通过质量成本特性曲线(见图1)可以看出,预防和鉴定成本曲线随产品合格质量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增加,内外部故障成本曲线随着合格质量水平的增加而不断降低。质量成本曲线是曲线和曲线的合成曲线,其上存在着一个最低点,所对应的合格率就是组织生产时应当控制的合格质量水平,所对应的质量成本就是适当的质量成本水平。
与有形产品不同的是,服务企业为顾客提供的服务主要是一种消费的经历或体验。对于服务企业而言,顾客满意往往取决于顾客对服务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期望与实际感知的比较程度,顾客期望得到产品或服务的响应时间越短、质量越高,顾客的满意度就越高,反之将导致顾客满意度下降。与此同时,服务企业凭借服务设施设备为顾客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也是服务企业各种资源的消耗或者成本的支出过程,只有在顾客满意的前提下,服务企业的资源消耗或成本支出才是合理有效的。服务质量成本对顾客满意产生积极影响。
服务质量成本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经济范畴,它所包含的内容反映了服务质量经济性的重要方面,反映了服务质量对服务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服务总质量成本随着服务质量水平提高而下降后,又会随着服务质量水平的提高而上升,因此服务在达到某个质量水平或最佳区域后,就应保持现状,如果再进行改进就会提高服务总质量成本,使经济效益降低。由于顾客满意是顾客的一种动态心理状态,它会随着顾客服务经历的增加而对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期望不断提高,要使顾客满意度提高就只有不断加大服务质量的保证和评价成本,才能降低顾客的消费风险,满足顾客的需求。
基于服务的无形性、生产与消费的同一性、顾客的高度参与性,使得服务企业的质量成本控制和管理较之制造企业的质量成本控制和管理难度更大,任务也更艰巨。服务企业只有树立全新的服务质量成本观,持续不断地改进服务质量,加强质量成本的经济核算、统计和分析,提高顾客满意度,才能既满足顾客利益需求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顾客和企业的双赢。
医院是带有一定公益性质的社会福利事业,每个医院都有自己的市场定位和相对的患者消费群体,不同的患者群体对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有不同的需求标准。现代社会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各级各类医院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在质量和成本两个方面都取得优势地位。高质量的服务能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医院的声誉和形象,增加收入和利润。但服务质量的高低是与付出成本的多少密切相关的。
目前医界普遍存在着一些过度医疗行为,如过度临终治疗,新技术过度使用以及过度急救治疗等。目前质量成本管理中有一种普遍存在的错误导向,觉得质量成本主要是质量不足导致的成本,而忽视了质量过剩问题所导致的成本。
当前质量成本的定义是在工程导向的质量观念指导下提出的,自始至终都体现出对高质量的不懈追求。医院在质量成本管理过程应转变观念,提倡“合理质量”成本管理。质量工作必须始终以患者需要为根本,质量水平也应以达到患者期望的质量为最低界限。另外,为了减少成本耗费,赢得利润,医院又不能盲目地提高质量。质量只有能被患者所认知和接受时才是有意义的,否则就是无效质量或不必要质量。无效质量是医疗服务质量完全或部分与患者需要发生背离,从而不能为患者所接受,这实际上是质量传递的失效;而不必要质量则是指医疗服务的质量远远超出了患者的期望,虽然它也可能实现患者的需要,但要以失去后续提高质量的潜力为代价。无效质量和不必要质量共同导致了医院医疗服务的质量过剩,它意味着成本的损失和浪费,是“合理质量”所不容许的。质量成本管理应把握一个合理的“度”,以寻求患者与医院双方利益的满足,这才是质量管理所要达到的真正目标。
随着建筑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建筑施工企业逐渐认识到质量成本管理的重要性。由于我国的招投标普遍采用低价中标的策略,施工企业在投标时为了中标不得不尽可能压低报价。在施工过程中为了降低施工成本会倾向于减少施工相关质量预防措施费用的投入会造成质量缺陷从而产生质量缺陷成本,最终反而增加施工成本。
建设工程的三大目标是质量、进度和成本,如何将其辩证统一是施工企业一直研究的课题,而其中的质量管理目标便是最适质量。对于建筑施工项目来说,在适量投入工程预算内的质量预防成本的同时,建立健全的项目管理制度和项目质量管理工作流程,加强过程控制,在项目进行过程中严格按规范、工法及工作流程开展项目的各项工作,能显著的降低质量问题发生的概率。一旦发生质量问题则需要及时整改,才能避免质量问题扩大,真正做到有效的降低质量缺陷成本,降低预算外成本,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在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还需要考虑到社会效益以及企业的持续发展,有时候为了企业的整体利益,必须加大质量成本的支出,提高质量的水平使之超出经济范畴的最适质量水平。因此,建筑施工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目标应该是在满足企业整体目标(包括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企业信誉、经营策略等的综合考虑)的条件下,对质量成本进行分析、测算、控制和审核,使质量水平和支出成本达到统一,避免“质量不足”或“无效的质量过剩”。
物流企业的产品是为顾客提供物流服务,这种服务能使货物的潜在使用价值转化为现实使用价值。物流服务是由多个环节组成的,物流服务的总体质量受到物流各个环节质量的影响。物流服务质量管理活动不是物流企业服务中的具体环节,而是为达到顾客认同的合理质量标准发生的应有支出。
对物流企业来讲,虽然在产品的提供过程中大多数基本实体并不是直接被消耗掉,但其构成的好坏同样会影响产品的服务质量。投入技术性、适应性及成套性不足的物流设备,操作人员的素质不高等都会影响物流服务质量,发生的成本费用就是实体质量不足成本。相反,虽达到了物流客户的质量要求,但对物流企业来讲,由于投入过大,造成浪费,这种支出就属于实体质量过剩成本。在质量过剩条件下,物流服务价格相对于正常情况偏高,从而影响顾客对本企业服务选择的欲望,业务量减少,产生间接质量成本,这也是一种潜在的隐性成本。
物流企业应明确符合客户需求的质量水平并对自身的质量战略有一个清晰的定位,根据各个顾客群的不同需求,在尽量低的成本和风险下求得差异化的服务质量。质量成本管理要落实到物流作业的每一个环节,离不开员工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向员工普及质量成本理论基本知识,使员工相信质量可以提高、成本可以控制并愿意长期为之努力。建立严格的质量责任奖惩制度,并使之制度化、经常化,对于发生的质量事故要追究原因和责任,运用经济手段增强员工质量成本意识,保证合理服务质量水平。
热门质量成本管理研究论文(通用20篇)篇十四
2011-1-2514:41:29来源:环球网校(edu24ol)频道:质量专业技术资格分享:
在企业实践中,质量成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要把它与企业战略结合起来考虑。企业有什么样的战略目标,就有相应的产品质量策略,不同的质量策略,就会产生不同的质量成本。
环球网校2012年质量专业技术资格辅导方案。
考题预测更多课。
精讲班。
辅导科目班程。
课时试听课时试听报名。
点击查看2012年质量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辅导招生简章。
重要的是,在对质量成本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之后,经理人对失误与浪费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企业在努力增加收益的同时,常常忽略对战略规划与质量规划进行整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企业对战略、质量、生产率、收益率、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并不十分了解。
整合企业战略与产品质量为什么重要呢?这是因为战略与产品有着内在的联系。如果企业奉行的是低成本战略,那么就要制定相应的低成本质量策略。如果企业目标是想凭借优质产品树立企业形象,那么就需要对产品质量进行规划,把研制、生产和销售优质产品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因此,产品质量规划必须与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保持一致。若企业的目标是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产品质量规划就应该侧重于那些影响当前与未来客户购买决策的因素。然而,如果企业只是想提高某一产品的利润,那么在产品质量方面就应该注重减少失误、消除非增值活动与浪费现象,以降低质量成本。
对上述那种关系缺乏了解的另一个原因是对质量这一概念还认识不足。质量的含义是,花费尽可能小的成本来满足客户的要求,并杜绝各种失误。因此说对质量的要求并不一味精益求精。调查中发现,市场上普遍存在着产品质量大大超过实际需要的情况,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浪费或者“质量陷阱”。
产品质量的改进能够带动生产效率的提高。消除了失误、非增值活动和浪费,企业资源的利用会更加充分。但这也为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如果节约下来的资源无法加以利用,那就不会对企业收益产生实际影响。
经历了惨痛的教训,高层管理人员发现,一旦出现企业资源的闲置,企业改善计划也就彻底失败了。产品质量的提高缩短了生产周期,产品返修现象的减少降低了机器设备的使用率,企业资产投入也随之减少。由于废品率、返工率和浪费现象不再频繁出现,对原材料的需求也下降了。此外,由于消除了质量缺陷、浪费和非增值活动,行政运作费用也随之降低。
以往,企业总是把战略规划和产品质量改善割裂开来,分别对待。战略规划通常有固定的方式与程序,一般每年进行一次。而质量改善却往往是心血来潮、缺乏计划性。很常见的情况是刚忙完了手头的工作,就开始规划新工作。多数情况下,承担质量改善工作的人员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因此只能利用空闲时间。这种工作方式使许多改善计划无法按期完成,有些甚至不了了之。
企业战略规划的制定虽然非常规律,也很正式,但是由于其内容涉及商业秘密,因此往往不会在企业内完全公开。尽管员工对规划的内容并不十分了解,企业通常还是能够完成规划的目标。
质量改善或许应当被纳入到企业的战略规划当中去。质量改善应当着眼于现有与未来客户的需求,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经营目标。应详细制订质量改善计划并在资源方面给予充分支持。
质量成本(coq)这一概念已经提出了很多年,但是对其含义仍然是众说纷纭。质量成本这一说法本身就存在着模糊之处。它可以是因质量问题而产生的支出,或是为确保质量而必须有的支出。更有甚者,把这一概念理解为“质量缺陷成本”。而实际上,这种质量缺陷成本仅仅是指因补救产品质量问题而产生的支出。
总体来说,质量成本应包括一切防止质量缺陷的支出、评估及确保产品达到质量标准要求的支出,以及出现质量问题后善后工作的各项支出。质量缺陷是指因产品质量问题而出现的浪费、失误或无法满足客户的要求。
质量成本支出可以分为三方面:预防性支出、评估性支出和补救性支出。
预防性支出:预防性支出是企业的计划性支出,专门用来确保在产品交付和服务的各个环节不出现失误。交付环节是指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与运输。预防性支出项目包括教育与培训、持续的质量改善工作、质量管理人员投入、流程控制、市场调查、实地检测以及预防性维护。
评估性支出:评估性支出是指在交付和服务环节上对产品或服务进行检查、监测或评估的支出。这类支出项目包括进货检查、内部产品审核、产品检查、库存清点、质量管理人员薪金、供货商评估与审核报告。
补救性支出:如果产品交付或服务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导致产品的维修与更换或重复服务,企业就需要支付补救性支出。补救性支出还可以细分为两类:内部补救支出与外部补救支出。
内部补救支出是指产品在送达客户之前发现问题的补救支出,涉及的方面包括废品、返工、库存、维修点、重新设计、运输救援、补救行动汇报,以及因产品或服务不合要求导致的延误。
外部补救支出则是指因客户发现问题而由企业承担的补救性支出,包括的项目有保修、接待客户投诉、产品更换、产品回收、运费、担保数据分析、客户跟踪调查和区域服务机构。
有许多质量成本支出是隐性的,很难通过常规的质量成本评估系统进行测定。即使发现,其中很大一部分也会被当作是企业的正常经营支出。多数质量成本系统无法检测的隐性成本主要集中在客户补救成本、信誉损失成本、客户不满成本三方面。虽然这些成本不能通过常规质量成本系统确定下来,但在成本构成中却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现有与未来客户是否购买产品就与这些成本有关。消除了外部问题因素,这些支出也随之消失。因此,消除企业外部补救支出尤其重要。
质量成本数据可以视为是一种重要的评估手段。可以用来确定改善计划的时机并排定工作顺序。如果变革发生,还可以用来跟踪变革带来的影响。
把质量成本数据应用于质量改善,其目的是减少直至最终消除企业补救性支出。实施这一策略,就能够解决问题,并对产品或服务程序进行改善或做相应的变革。企业通过预防性支出,对各种问题加以调查和解决,从而减少了补救性支出,进而确保了利润。
评估性支出并不能直接为企业带来价值,应当尽量减少。之所以说这类支出无附加价值,是因为它们并不能改进被评估的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诚然,检查与评估进行得越细致、彻底,客户发现的质量缺陷就越少。但是,这类活动并不能彻底杜绝有质量缺陷的产品。加大预防性支出就可以减少评估性支出,同样能够减少补救性支出。
不同类型的质量问题对企业利润的影响程度也各不相同。其中以外部质量问题的影响最大,因为这种问题为客户带来了额外的支出负担,因而影响到客户未来的购买行为。潜在的未来客户同样会受到影响。他们一旦听说了存在质量问题,很可能影响到他们的购买决策。确定了各类质量问题的标准和平均成本,就能够选择优先解决的质量问题,更好地帮助企业完成战略目标。
确定成本标准的第一步,就是详细列出各种必要补救措施,如从客户处取回存在问题的产品、生产备换产品和运送新产品等等。把所有补救措施的标准支出加在一起,并分别乘以同类事故发生的频率,就是企业每年在质量问题补救方面的总支出。
质量改善规划的选择应当结合企业的宏观战略目标。企业的经营目标可能各不相同,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到增加市场份额,不一而足。外部补救活动对企业经营目标的影响最大,因此应当作为改进的重点。
热门质量成本管理研究论文(通用20篇)篇十五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市场经济的全面开放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电力工程作为工程建设的重点领域,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国民建设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由于传统电力系统运作模式运输思想和管理能力的影响,电力工程质量还存在不合格的现象,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社会效益,生产流程复杂,环节多样,资源的浪费非常严重,不利于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与现代化建设的新思路相背离。精益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方式,它强调的是绿色、环保、干净的管理理念,注重对电力工程质量进行全方位地控制,在保证资源合理利用的基础上提高电力工程的质量。当然,由于精益管理在我国的起步较晚,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很多不足。电力企业必须了解精益管理的内涵和意义,从电力工程的生产实际入手,全面推行新的管理办法,为电力行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精益管理;电力工程;安全质量。
众所周知,电力工程是我国最基础的建设项目之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生产工作更是关系到企业和百姓的生活。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市场经济全面推行,电力行业之间的竞争也变得异常激烈,电能的输送和供应受到了多方的限制,想要提高市场竞争力,不单单需要从生产和技术上着手,还要关心管理职能的发挥。现如今,我国的电力工程施工在管理阶段还存在很多不足,粗放管理严重,不利于企业的全面发展,还会影响工程的顺利施工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精益管理是与粗放管理模式对立存在的管理办法,它能够减少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全面控制整个管理工作,提高电力工程的质量。本文就结合我国电力工程的实际情况,从管理方式上着手研究,提出精益管理的有效对策,解决过去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确保整个电力企业协调发展。
精益管理最早发端于制造业,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该种管理理念也被应用到了电力行业之中。顾名思义,精益管理是与粗放型管理模式相对立的管理方式,它的目标在于通过科学的手段,降低生产成本,改变资金的产出方法,按照客户的需要加快生产流程,节约资源,并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精益管理办法需要电力工程在施工中全面贯彻“精益思维”,通过降低资源的使用数量创造更多的财富和价值。这种管理模式的使用,从最初的生产系统管理到目前的普遍推广,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当前,国内电力发展的如火如荼,强化新型的管理对策,是电力质量得到保证的关键,也是符合现代化管理理念的科学策略,有助于电力工程的各个环节得到完善,改进电力工程的质量。
二、浅议通过精益管理提升电力工程质量的意义。
电力工程建设是国家最基础的建设项目,工程生产和施工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其涉及的管理内容多样,流程复杂,一般来说投资规模也较大,再加上施工周期长的特点,使得工程管理难度较大,一旦管理不严格,就会影响工程施工的进度,不利于保证电力质量。精益管理思想就是针对目前的`粗放管理模式提出的新的管理办法,其积极作用如下:
(一)精益管理的方法与电力企业生产过程的特点具有一致性。
精益管理的关键要素在于过程,重视和强调过程的有效管理和控制是强调、利用系统的先进管理思想。精益管理所谓的过程即为根据客户的实际需要开发设计到产品最终满足客户需求的全过程。而电力企业主要的生产过程包括发电、供电和用电,其能够瞬间完成,拥有极强的过程性,任何一部分都不容有半点失误,否则会影响整个电网的正常运作。所以,精益管理的方法与电力企业的生产过程特点具有一致性。
(二)精益管理的方式可以推动电力生产技术的革新和制度体系的创新。
创新是进步的源泉,是发展的动力,传统的电力工程生产技术薄弱,管理工作不严格,不利于企业的全面发展。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电力管理的方法仍旧无法摆脱固有模式的局限性,在市场经济全面推动的大背景下,缺乏系统性与规范性,内部控制不协调,各部门的职责也难以发挥。与此同时,电力工程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对管理本身的要求就很高,只有推动革新,坚持开展精益管理,才能有效解决传统管理方式存在的不足,在推动技术变革的同时,制定管理的新制度,为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电力工程生产追求的根本就是安全质量,无法输送合格、稳定的电能,就会影响企业生产和百姓用电。当然,由于电力施工包含的工序复杂,对技术要求较高,其中的任何疏漏都会影响电力工程的质量。因此,电力工程必须坚持精益管理的原则,完善管理体系,避免质量缺陷和施工问题,从而确保工程顺利开展,确保工程质量。
三、通过精益管理提升电力工程质量的有效对策。
从以上内容中,我们已经直观清晰地认识到了电力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诸多不足,想要提高其质量,在坚持技术革新的同时还要推动精益管理模式的运用。坚持确定价值、价值流动的原则,在减少资源浪费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的目标,创造巨大的价值。针对电力工程开展精益管理的意义,也必须通过科学的方法确保实现。
(一)实现需求拉动的经营管理和识别顾客价值。
构建电力工程的主要环节包括电力工程的策划、设计以及采购等。电力企业的管理者应当熟悉和掌握客户的实际需求,并把客户需求融入具体的工作中。在电力工程的施工和运营中也要积极主动地听取和分析电力用户的诸多要求与建议,并且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电力工程的最终服务对象是电力用户,必须对顾客的实际需求进行准确确认,这样,电力企业才能够真正实现需求拉动经营管理及识别客户的实际价值,从而推动电力企业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精益管理理念。
(二)构建精益管理新体系。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电力工程生产质量的保证必须要以健全的精益管理制度做基础,严格控制,管理创新,确保内部工作协调开展,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当然,在质量管理体系中还要规范行业操作基本条例,控制好生产的全过程,及时掌握客户的需求,制定系统计划,确立管理的权利和职责,并定期开展考核,为实现精益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
(三)完善质量认证体系。
对于实际的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所执行的质量管理标准体系,电力工程的建设部门应当积极申请权威认证机构进行第三方认证,选择和使用得到行业内部和专业化的国际认证机构普遍认可的科学标准。电力企业部门实施第三方认证不仅有利于获取业界的普遍认同,有效地提升客户的信任程度,提高行业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十分有利于强化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以及增加市场的占有率。与此同时,完善和健全电力工程项目的质量认证体系也符合精益管理的精神,也有利于精益管理更加深入有效地融入电力工程的管理过程当中。
(四)逐步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管理人员是精益管理能够实施的核心,在市场经济的运行背景下,电力工程更是要突出人员的使用。具体而言,电力企业要选拔优秀的管理人才,对管理者进行集中培训,让他们掌握最新的精益管理办法,明确管理的原则和思路,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管理团队。另外,企业还要培养青年骨干力量,为后期的人才供应提供保障,适当地提供青年管理者外出学习的机会,扩展他们的眼界,并针对精益管理的原则组织学习,更新他们的理念,打好管理的人才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工程作为国家最基础的建设项目之一,传统的管理方法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不符合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在市场经济运行的条件下,企业必须直面挑战,坚持管理方式的创新,推动精益管理模式的发展,明确精益管理的内涵,逐步降低资源的使用数量,制定健全的管理制度,并完善质量认证体系,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保证电力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2]张继军,王胜利,王志刚.刍议精益管理提升电力工程质量的路径[j].科技资讯,(17):166.
[3]陈静,孙学锋,高鹏,等.供电企业以精益化为导向的经营绩效管理[a].全国电力行业企业现代化管理创新5年经典案例集(《中国电力企业管理》第一期增刊)[c].:4.
热门质量成本管理研究论文(通用20篇)篇十六
1、质量成本是企业的无形成本对象。
在企业整个经营过程中,资源的投入不仅产生了有形的经营成果——产品,而且也培育了无形的经营成果——质量水平、效率水平(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人力资源水平、市场网络和增值作业水平等。这些有形和无形的经营成果,就是所谓的有形和无形成本对象。
2、质量成本属于企业的管理不善成本。
质量成本是由于存在的或潜在的质量问题而投入改善的资源消耗。因此,它属于企业的管理不善成本。所有处理质量问题的过程都是非增值作业。这些非增值作业是不可能消灭的,而只能不断地减少和提高其效率水平。
1、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在开展质量成本管理活动时,通过进行质量经济分析,合理确定的最佳质量成本,提升产品的适用性、经济性,在保证生产出符合客户需要产品的同时,尽可能地降低质量成本。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有利于提高社会效益。
2、能够提高企业的市场挑战能力
有效的质量管理可以改善经营管理,发展科学技术,培训高级管理和技术人才,不断开拓质量方面的新领域和潜在需求,努力寻找更多更好的机会,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是正确的经营之道。
3、有利于成本控制
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对质量成本中的各项目进行分解,落实到相关的责任部门。通过编制质量成本预算和计划进行控制和考核是实现目标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降低产品总成本的重要途径。
4、提高产品品牌口碑
较好的质量会给企业带来较高的利润回报;质量管理是公司品牌的保护伞,严抓质量管理可以提高品牌美誉度;加强质量管理也是维护人们的生活以及身心健康的必要措施。
1、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质量成本管理是企业质量管理的定量管理,同时也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顺利和有效地运行的保证。质量成本管理目的之一是使投入于质量管理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当如果质量成本投入过大或得不到控制,质量管理体系就不能取得良好的成本效益效果。
2、对企业总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质量成本是企业总成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持续性经营中不断发生的动态成本。通常而言,质量成本与企业总成本的关系是:当质量预防成本投入后,由于次品率和赔偿金额的减少抵消了质量成本的增加,企业总成本相应的减到最少;而随着质量预防成本的不断投入,由于次品率和赔偿金额的减少不能抵消了质量成本的增加,企业总成本体现了相应的增加。因此,企业也不可能无休止地追加质量预防成本而导致企业总成本的增加。质量成本管理的好坏直接反映出企业总成本控制的好坏以及相应的利润大小。
有资料显示,在2001年,全球发生了日本的三菱汽车和东芝笔记本电脑的两大质量问题诉讼案。其中,三菱汽车公司在全球大规模召回280多万辆轿车,造成3300万美元的直接费用损失。东芝公司则在2001财政年度(2001年4月至2002年3月)由于质量问题的影响,第三季度净亏损849亿日元(6.38亿美元),而2000年同期公司税后净利润高达111亿日元。由此可见,质量内部和外部损失不仅给企业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而且也造成直接的非正常效率损失。
热门质量成本管理研究论文(通用20篇)篇十七
摘要:本文分析和阐述了我国现阶段研究质量成本管理会计的重要意义,介绍了质量成本管理会计的特点和主要内容,探讨了目前在我国推广和应用质量成本管理会计所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并提出了“企业应把质量成本管理会计提升到战略层次”的意见和建议。
一、研究质量成本管理会计的必要性和在我国的现实意义“质量第一”的经营之道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提高到企业战略的高度。现代企业管理的实践也充分证明:保证企业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是企业获得长足发展的根本。邓小平同志早在改革开发初期就曾强调:“产品不能只讲数量,首先要讲质量;要打开出口销路,关键是提高质量。质量不高,就没有竞争力。”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的商品社会中,企业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然要求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能找到市场打开销路,或赢得消费者的信赖。要持续得到消费者的亲睐绝非易事,保证产品质量就是企业赢得市场和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日本的许多大公司在这方面有成功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不少榜样。上个世纪末,提起电子产品,像“索尼”、“松下”这样的品牌,曾在全世界消费者心目中成为高质量的象征,其产品曾一度横扫世界、所向披靡。提起汽车、电器产品,“德国制造”成为高精尖的象征,也往往成为人们选择优质产品的首选。社会化大分工迫使许多中国企业立足国内、走向世界。在当前的竞争中我国许多企业已普遍取得低成本的优势,但要赢得“高质量”的美誉和全世界对1中国产品的普遍认可,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质量管理发展到现在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及质量管理学,美国学者最早开始研究。早在上世界60年代初,菲根斯堡姆即提出“全面质量管理”(t.q.c)概念,并为大多数企业所接受,在提高企业信誉和竞争力方面收到了良好效果,继而日本和西欧争相效仿,使得质量管理逐渐国际化,对质量管理学的研究也不断深入。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开始引入质量管理学,并在许多大企业中推广应用。这些企业在进行质量管理活动中发现,质量管理像其他生产活动一样,也会发生大量的成本,如为了提高产品质量进行的新产品开发和设计费、为保证产品质量的检验费、为消费者提供废次产品的包退保修而发生的损失等。这些成本费用皆因企业的质量管理活动而引起,必然要求与企业的收益相匹配。质量管理的成本与企业的经济效益需要挂钩、综合考虑,使得质量成本管理会计应用而生。它把企业的质量管理活动同管理会计方法结合起来,通过对企业产品质量成本的事前决策、事中控制和事后核算分析,不断寻求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的途径,以达到增强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究竟什么是质量成本?根据国际上公认的说法,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由于产品质量未达到既定标准而造成的一切损失的总和。
根据上述定义,可知质量成本内容应包括以下两大部分:一是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它又可分为检验费用(亦称“鉴定成本”)和预防费用(亦称“预防成本”)。检验费用是指按照质量标准对产品质量进行测试、评定和检验而发生的各种费用,它通常包括进货测试费、工序和成品检验费、在库物资复检费、对测试设备的评价费、质量评审费等。预防费用是指为减少质量损失和降低检验费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它通常包括质量管理大纲制定费、工序控制费、产品评审费、质量信息费、质量管理实施费等。
二是由于产品质量未达到规定标准而发生的各种损失。它又可分为内部质量损失(亦称“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质量损失(亦称“外部故障成本”)。内部质量损失是指工厂企业内部由于生产的产品有质量缺陷而造成的损失和为处理质量缺陷而发生的费用总和。如果在产品装运给顾客之前不存在不合格产品,那么就不会发生这类成本。它一般包括废品损失、返修费、复检和筛选费、停工损失、不合格产品的处理费等。外部质量损失是指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产品缺陷而产生的由制造厂支付的一切费用总和。它一般包括保修费、索赔费、诉讼费、退货费、降价费等。
质量成本管理会计,即将质量成本管理纳入企业企业管理会计的范畴。目前,较成熟的质量成本管理会计理论将其分为三部分内容:即最佳质量成本决策、质量成本控制和质量成本的核算与分析。
1、最佳质量成本决策。通过对上述质量成本组成的分析可知,质量管理项目的成本具有规律性:检验费用和预防费用在开始时一般较低,随质量要求提高而增大;内部和外部质量损失的情况正好相反。开始时,由于合格频率低,质量损失较大,随着质量提高,质量损失就会下降;质量达到一定水平后,质量损失下降的速度逐渐减弱。上述规律正好说明:在产品质量管理上必然有一个理想点,使产品质量总成本最低,因而企业的收益也会达到最大化,这就是“最佳质量成本决策问题”,也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回避的管理决策内容,通过企业管理会计和成本分析可以帮助找到这个“理想点”。
2、质量成本控制。它是根据质量成本目标,对质量成本形成过程中的一切耗费进行严格的计算和审核,揭示偏差,及时纠正,实现预期的质量成本目标,并进而采取措施,不断降低成本。质量成本控制一般包括四部分内容,即新产品开发的质量成本控制、生产过程的质量成本控制、销售过程的质量成本控制和质量成本的日常控制。
3、质量成本的核算与分析。质量成本核算就是按产品形成的全过程,从投产前技术准备过程、生产制造过程到产品销售过程的质量成本核算。它是用货币形态反映产品质量状况,进行全面质量控制的依据。实行质量成本管理核算一般可设立“质量成本”一级科目,再按质量成本的分类设置“内部质量损失”、“外部质量损失”、“检验费用”、“预防费用”四个二级科目,各二级科目下还可按具体内容设置明细项目,从而把质量成本核算同正常会计核算结合在一起。同时加强对相关科目的比较、研究分析,探讨质量成本形成和变化规律,可定期编制“质量成本报告”,提出改进措施,加强质量成本控制。
(一)我国目前推进质量成本管理会计存在的困难。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引入全面质量管理,虽已积累一定的质量成本管理的经验,但仍欠缺一个完善的质量成本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企业对质量成本管理会计普遍不够重视。
1、中国企业普遍未进行质量成本核算和会计分析。许多企业管理者都认为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只要依据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满足合法合规的财务信息对外披露即可,对管理会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质量成本管理会计更是缺乏认识和研究。
2、我国现行的“企业成本法”中尚无明确的质量成本核算项目。企业管理费用中包含的“包退、包修、包换”三包费用,只反映企业产品出厂后在用户使用过程中发现质量缺陷又未超过保修期所引起的一切损失费用。至于因质量而引起的降价退货以及索赔费用等均为包括,因而实质上只包括质量成本中的外部质量损失,对于预防成本和检验成本没有进行可靠计量和单独核算,包括目前成本核算的科目设置也普遍不能适应质量成本管理会计的推广和实施。
3、我国对质量成本管理会计的研究还很欠缺,特别是对于怎样将质量成本管理会计的应用缺乏探讨。在现有的研究中,容易吧质量管理与管理会计方法割裂开来,把质量管理看做是行政行为,从而使质量管理脱离成本核算,缺乏经济效益研究,没有实现产品质量与经济效益的统一、质量成本与管理会计方法的统一。
企业应从战略层面进行质量成本管理,以“战略定位”分析为核心,从根源上实施质量成本管理,改变传统质量成本管理以“产品”为对象的管理方式,根据不同的战略定位,采取不同的对策,为优化质量成本提供战略定位的分析框架。企业应当以质量成本动因分析为导向,引导企业从质量成本发生根源上寻求减少或消除无效的质量作业,控制企业资源消耗,使企业质量成本管理更加有效。充分发挥战略质量成本管理的功效。以长远性、全面性的战略理念为指导。力求各个质量作业中心和环节,实现“零缺陷”,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增值的质量作业,提高战略质量管理水平。企业还应以价值链分析为重点,通过质量成本的行业价值链分析,内部价值链分析和竞争对手的价值链分析,实现价值链的有效整合,提升质量作业价值,降低质量成本。
从战略层面讲,公司战略可分为“成本领先”、“差异化”和“集中化”三种,企业在寻找和定位自己的发展战略时,无论最终选择哪个战略,进行质量成本的科学管理是不可回避的管理命题。
四、结束语。
质量成本管理会计作为一门新兴的管理会计学科,从二十世纪末以来对西方国家许多企业的质量成本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许多企业从公司战略的高度将质量成本管理纳入企业经营决策范畴,并利用管理会计的一些方法进行质量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实践表明,推广和应用质量成本管理会计有利于企业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从而增强竞争力。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的重要时期,企业质量成本管理将成为从政府到企业必然研究的重要课题,而质量成本管理会计也必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热门质量成本管理研究论文(通用20篇)篇十八
1.1转变服务思维与观念:为了使精益化管理模式在医院管理中得到有效实施,要求医务人员必须要转变服务思维与观念,才能改变自身服务行为,使医院服务水平得到有效提高。首先,要求每个医务人员必须树立良好的服务理念,以患者作为服务中心。其次,树立良好的质量观念,明确服务质量与患者生命间的关系。再者,树立良好的危机意识,正确认识到“提升医院服务水平,才能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最后,明确每个部门、科室、医务人员的职责,定期开展精益化管理培训活动,以使医务人员服务观念与思想得到更新和统一,为精益管理实施提供重要动力。
1.2强化项目团队培训工作:精益管理属于系统性项目,涉及范围较广,管理较为复杂。所以在开展精益管理项目之前,必须建立一支精益化管理的项目队伍,不仅精益管理项目部门、各个科室负责人及一线管理人员要参与其中,同时必须与其他有合作关系的部门进行联合,组成一个项目团队。最后组织人员参与到精益化管理培训活动中,使其能够掌握精益管理的相关措施与方法,并壮大精益管理项目团队。
1.3增强精益管理凝聚力:精益管理项目团队建立后,组织负责人必须积极调动团队人员,明确精益管理的最终目标,并以精益管理目标作为讨论核心,充分发挥“头脑风暴”的作用,制定具体的实施措施与方法。再者,与医院各个部门、科室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让全院人员都能够了解到精益管理的目标与方案,并形成统一的共识与责任感,凝聚全院人员力量,才能保证精益管理项目的有效开展。
1.4明确精益管理部门职权:在精益管理项目开展前,要求医院领导者必须明确项目部门职权,以避免精益管理项目受到阻碍。医院领导者必须给予精益管理项目充分肯定与支持,并给精益管理项目调配充分资源,并提供改善对策。通过明确精益管理部门职权,能够提高管理人员积极性,团队人员提出改善意见与建议,均由项目团队进行通过采纳与分析,无需经过审批程序。精益管理部门在获取职权后,应以“5s”管理制度作为重要基础,即整理、整顿、清洁、自律及标准化,才能达到短期管理效果,为精益管理项目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1.5实行有效的激励机制:为了巩固精益管理效果,要求医院必须实行有效的激励机制。当精益管理项目取得短期效果后,医院领导者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与祝贺,同时在精益管理项目组织大会上,表彰优秀团队与优秀人员,并给予适当的奖励。通过实施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提高精益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精益管理创造更高的效益。
2.1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首先,精益化管理模式的实施,能够转变医务人员的管理服务理念。其次,在精益管理项目实施过程中,医院每个部门与科室服务主动性、管理主动性得到有效提高。再者,医院从原有的经验管理模式转变为科学化管理模式,不仅提高了全院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提升了医院管理水平。
2.2改善医院服务流程:通过在医院管理过程中实施精益管理模式,改善医院服务流程,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服务环节。从医疗设备维修上来看,维修流程较为简便、快速,通过建立多个报修电话系统,以形成完善的.设备报修中心,能够提高医疗设备报修效率与质量。从药库采上来看,能够使库存管理与采购流程得到有效改善,大大缩短药品采购审批时间,同时减少库存经费,保证采购资金流通性与周转率。从出院带药上来看,从原有八个管理环节缩短为四个管理环节,缩短了出院带药时间。
2.3促进医院文化建设:从医院文化建设角度来看,医院文化建设与精益管理有着密切联系,以患者作为核心价值取向,使医院文化得到不断更新与完善,并发展到新的阶段。同时通过强化医院内部服务理念,提高临床服务水平,将服务患者作为医院文化建设宗旨,以提高患者满意度作为医院文化建设重要内容。医院通过实施精益化管理模式,能够将以患者作为管理核心的理念有效落实到医院管理工作中。
2.4提高医院服务满意度:精益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就是为了改善医院服务流程,提高医院服务效率,缩短患者等候时间,提高患者对医院服务的满意度。从医院实行精益管理项目以来,患者满意度得到有效提高,并吸引很多患者前来就诊,门诊量也大大增加。再者,医务人员对取药管理、设备维修管理及手术室管理等管理流程也较为满意。
三、结语。
精益管理主要通过对医院管理操作面流程进行完善,以此来改变医务人员的服务行为,同时使医院管理组织结构发生改变,促进医院文化建立与发展。因此,医院领导者必须正确认识到精益化管理的重要性,并给予充分的肯定与支持,才能确保精益化管理项目在医院管理中得到有效实施。大量实践证明,精益管理是一种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在医院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热门质量成本管理研究论文(通用20篇)篇十九
摘要:本文对建设工程管理有效性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对管理工作的影响因素、管理过程中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行分析,以期为建设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可供参考的建议。
建设工程管理工作能够为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等方面奠定坚实基础,为了提高建设工程质量,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建设施工单位需要对管理工作产生更多的重视,对其有效性进行提高,为建设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支持。下面对建设工程管理有效性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参考文中观点对管理工作进行调整,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及企业发展提供更多支持。
1建设工程管理。
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理及监管便是建设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为了对建筑质量进行提升,需要做好质量控制、检验等方面的工作,对质量监督和质量保证方面的工作进行加强。首先,质量检验即定期和不定期的组织开展检验工作,对建设过程中或已经建设完成的部分进行检验,使建设工程符合预期质量目标要求;其次,质量控制即风险问题的预防及控制工作,通过数理统计能够完成对质量的统计分析,进而对预期之外的因素进行控制,避免其对建设工程质量造成影响,人们可将其视为质量检测后续补充,基本目标并未发生过多改变;再次,质量检验及控制工作的目的便是质量保证,一般而言人们将质量评价当作检验工作的标准和参考;最后,所谓质量监督,即根据国家司法监督机关或行政机关要求,依法对偷工减料或是质量不合格的建设行为进行惩处,为建筑市场的稳定和谐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对建筑企业权益进行维护的手段。
2建设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分析。
2.1建设工程质量管理问题。
建设工程的复杂性较高,很多方面的因素均会对其质量产生影响,并且质量检验工作难度系数较高,管理人员仅能通过较为单一的手段对其质量进行检验,对建设工程质量方面的管理工作产生阻碍,下面对其进行具体分析:首先,建设工程质量通病多发性方面的问题。若基础环节的管理力度不够,未能为其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质量通病问题便会发生,例如墙体裂缝、外墙渗漏等。其次,质量管理问题造成的影响较大。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因工作任务重、建设周期长、施工人员众多等方面特点,在出现质量事故的情况下便会酿成较多的经济损失,对施工企业及施工人员人身安全等方面造成影响和威胁。建设工程在日后需要应用于人的生活生产,并且和人民财产及生命安全具有重要影响,一旦出现质量问题,造成的影响及后果极为恶劣。再次,质量管理问题的成因较为多变。建设工程的建设任务较为繁重,涉及到较多的繁琐工序步骤,一旦出现疏忽便会产生质量隐患。最后,质量管理问题具有潜伏期较长的特点。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细小的质量问题及疏忽往往不能在第一时间被人们察觉,这种情况导致质量瑕疵长期存在,长此以往便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2.2建设工程管理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
为了对建设工程管理有效性进行提升,需要做好管理工作影响因素的分析工作,下面进行具体分析:材料可谓是建设工程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在一定程度上未能完全摆脱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材料市场较为混乱,市场中存在不达标材料的流通情况及以次充好的情况,对建设工程的建设、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开展产生影响。科学技术在建设工程实施工作中有两个更多的应用,机械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多,然而大型机械设备自身具有质量问题,在操作错误和型号选择错误的情况下便会为建设工程管理工作造成更多负担。此外,人为因素、机械因素、环境因素等同样对管理工作产生影响,下面结合问题及影响因素对提升对策进行分析。
建设工程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需要做好环境、机械设备和材料以及人员等各个方面的管理。某建设工程5月开始,10月竣工,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的施工人员和大型机械设备较多,下图为该建设工程管理部门应用的管理系统图。从该管理系统图中人们能够了解管理部门对几方面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在信息化建设的支持下,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效率及质量大幅度提升,下面对其具体分析:第一,做好施工环境的管理工作。建设工程施工工作对照明条件具有较高的要求,并且需要对操作精确度方面具有较高的要求,适宜的照明条件能够提高建设工程施工工作的精确度;此外交通方面的畅通性同样是管理人员需要关注的问题,建设工程管理的有效性能够对其进行提升,确保施工工作能够获得不间断的材料供应,管理人员还需要做好作业环境整体的划分工作,对施工区域、办公区域、消防区域等进行明确划分,做好保护措施,最终对施工环境的秩序性、规范性进行提升,为标准、文明施工奠定坚实基础。第二,做好人员管理工作。建设工程管理人员需要做好工程质量重要性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建设工程施工人员、领导层等对质量问题产生更多重视,从思想层面上认识到质量管理便是提升管理有效性的基础,对施工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加强管控。此外需要对作业人员专业素质进行提升,进而在应用难度系数较高、复杂性较高的技术时能够更加得心应手,防止因施工人员技术方面的.问题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对持证上岗制度进行严格落实。最后,需要对施工人员责任意识及安全意识进行提升和培养。第三,对建设工程管理体系进行健全。健全的体系能够为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支持,为管理工作按部就班的开展提供更多保障,基于此,人们需要对职业健康、环境、质量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进行完善,避免出现牺牲环境效益、健康效益等换取经济效益和质量效益的情况,为管理有效性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此外,需要围绕施工企业监管工作对管理体系进行建设,将政府行政单位和监理部门等融入其中,促进各方工作的协调和融合,提高管理有效性。第四,对先进工艺、设备等进行应用。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先进设备、工艺技术等应用至建设工程建设工作中,管理有效性与上述工作具有较大的联系,基于此施工企业需要对行业最新资讯进行了解,对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等进行引进,为施工效率及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管理人员方面同样需要加强对工程技术、设备操作、管理方法等相关知识的学习,为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4结束语。
总结全文,重建轻管的问题在以往的建设工作中较为常见,较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建设工程管理水平存在一定差距,管理体系、监管工作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对工程的建设工作产生一定影响。上文对建设工程质量、人员、机械设备和施工环境等几方面管理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对管理体系进行健全、做好材料设备的把关工作、提高人员管理水平等措施,希望为建设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启发和参考。
参考文献。
[1]黎勤.建设工程管理有效性分析及研究[j].商品与质量,(47):88.。
[5]张志刚.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建设工程管理和评价体系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8):1071。
热门质量成本管理研究论文(通用20篇)篇二十
2、收发文、合同、预结算等资料协助收集、整理;。
3、目标成本的编制,管理收方、认价、索赔、上会、变更等台账;。
4、协助部门进行供应商管理等工作项目;。
5、完成上级安排的其他任务;。
1.成本标准化管理:包括目标成本标准编制,成本数据库管理,供应商管理等。
___项目全过程成本管控:包括项目经济测算,造价咨询公司选择,施工图预算管理,合同管理,成本动态管理,结算管理,成本后评估等。
2.负责属下公司工程项目的目标成本核定、跟踪管理工作;。
3.负责属下公司工程项目成本月报、成本分析报告的汇总初审工作;。
4.负责属下公司采购招标台帐的收集、汇总、上报工作;。
6.负责业务的工作台账、资料归档,统筹整体成本管理业务的台账及资料归档管理工作。
2、人力配置及标准产能的建立;。
3、工厂布局规划与优化;。
4、标准化sop的制作;。
5、ie持续改善;。
4、负责生产成本的核算、新产品预测和报价;。
6、参加公司精益成本改善项目及评审;。
7、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
2、完成项目投资概算、预算、结算跟踪审核;。
3、完成项目公司资产结转;。
4、完成项目公司投资分析;。
5、负责项目公司账务检查;。
6、完成其他临时工作。
1.建立和完善成本核算和控制体系;。
2.负责成本策划,确定成本总控指标;分解成本控制指标,提出控制要点;。
3.负责成本预算、分析、控制运行系统的审核与监督;。
4.负责项目建设、运营过程中的成本管控;。
5.编制成本管理动态评估报告,提供相关财务管理信息及建议;。
6.协助建立成本信息系统,健全成本控制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