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定教案模板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下面是一些教学设计中常用的教案模板,它们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
最新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冀教版(汇总15篇)篇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使学生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掌握新知。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渗透“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思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笔算:少先队员采集中草药,第一小队采集了3735克,第二小队来集了4075克.两个小队一共采集了多少克?(投影片1)。
读题,用竖式解答.(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2.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结合上题的订正进行提问)。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演示课件“小数的加、减法”)。
(1)出示例1(变复习题第2题为例1).。
(2)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3)教师提问:怎样列式?
(5)引导学生比较后说出:要把两个小队采集的千克数合并起来,所以要用加法计算.列式为3.735+4.075(板书)。
(6)教师提示: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板书:小数加法的意义)。
(7)列竖式:
教师板书:3.735+4.075。
(8)引导学生两式比较:
左式是以千克为单位的数相加,它是一道小数加法题,
(9)学生试算3.735+4.075(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10)教师提问:得数7.810末尾的“0”怎样处理?为什么能去掉?
(11)反馈练习:列出0.604+0.8257.58+26.08的竖式和教材第111页“一做”中的题目.(订正时注意是不是小数点对齐)。
(由整数加法类推学习小数加法,由直观到抽象,学生易理解、易掌握.)。
2.教学例2:
(1)出示例2(继续演示课件“小数的加、减法”)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教师提问:这道题是求什么的?应该怎样列式?
(3)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
(4)引导学生观察:例2的.条件和问题与例1比较有什么变化?
教师总结:小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板书:减)。
列出竖式:
引导学生说一说小数减法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
(5)教师提问:这个竖式怎样计算?咱们先把千克数改写成克数.。
板书:
学生尝试:(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教师巡视指导.。
(7)反馈练习:7.81-4.0750.4-0.375(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8)教师总结: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样计算小数减法?
3.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继续演示课件“小数的加、减法”)。
4.练习:教材第113页上面的“做一做”的题目。
计算下面两题,并且验算.。
12.16+5.3470.4-0.125。
5.教学例3。
(1)出示例36.08+12.3+9.72=。
(2)小组讨论:应该怎样计算?
(3)同桌互相检验.。
(4)集体订正。
(三)巩固发展。
1.练习二十六第1题.(在书上做,订正时说出做题的依据)。
2.填空:
3.计算:(投影片3)。
4.改错:(投影片4)。
5.练习二十六第2题的下边一栏3个小题.。
75.8+26.286.07-4.8962.983+0.52。
6.用简便方法算下面各题(116页“做一做”第二小题)。
0.384+0.36+2.641.29+3.7+0.71+6.3。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板书:和)你知道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用小数计算下面各题。
5元6角2分+3元零9分1吨30千克+980千克。
4米35厘米+5米70厘米4千米800米―3千米50米。
10千克―4千克800克6千米―2千米860米。
2.用简便方法算下面各题.。
1.88+2.3+0.75.26+3.43+0.74。
0.9+1.08+0.92+0.118.76―3.47―0.53。
最新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冀教版(汇总15篇)篇二
24.83+51.6=76.43(元)小49.5-32.48=17.02(吨)。
24.83数49.5。
+51.6点-32.48。
—————对—————。
76.43齐17.02。
答:李伯伯家应付水费和天然气费共76.43元。答:大田村比黄桷村多出售小麦17.02吨。
(设计理念:让学生记住,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小数点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纵观整节课的设计,突出了让学生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学习。这样,既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作用,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粗浅的设计,还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最新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冀教版(汇总15篇)篇三
《简单的小数加法、减法》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3年级下册第7单元的内容,本节课属于数的运算部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包括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整数的加减运算,通过列竖式数位对齐进行运算,这些都为这节课做好了很好的知识铺垫。这节课是小数运算的开端,为后续学习复杂的小数加减法运算奠定了基础。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特确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情境中抽离出数学问题,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特点,体会数学探究过程中的乐趣,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根据以上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教学重点:掌握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知道小数点对齐就是数位对齐。
教学难点:理解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算理,能够正确列竖式计算。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于把握和处理教材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说一下学情:三年级的学生己经初步认识了小数,也会计算列竖式进行整数加、减法运算,但是对于小数的加、减法的运算则比较陌生。本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和好奇心较强,善于表达,其思维水平仍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因此,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具体的数学情境有效的建立起学生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之间的关系。
合理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学过程的实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基于以上考虑,我将本节课的`教法确定为创设情境法和自主探究法,教师通过创设购物的生活场景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鼓励学生自主提出小数加减法问题,并自主尝试进行求解,在此过程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来重点说一下教学过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学习新知。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将从激趣导入,探索新知,巩固练习,课程小结和布置作业等5个环节来展开。
环节一:激趣导入。
本篇课题我会通过创设情境方式导入,在教学之初,呈现文具店各种文具的价格情景图,并且引导学生自己提出小数加减法问题“买1个卷笔刀和1支铅笔,一共多少钱?卷笔刀比铅笔贵多少钱?”,从而建立与本篇课题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环节二:探索新知。
在新授部分我会分两个环节来展开:
活动1:算法多样化。
根据导入中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尝试进行计算,其中包括转换单位后口算进行,列竖式计算等方法。教师示范书写过程,参照整数加减法计算过程。经过计算不难得出1只卷笔刀和1支铅笔一共1。4元,卷笔刀比铅笔贵0。2元,另外经过整数竖式计算过程的回顾学生会对于小数加减运算过程要数位对齐有更深入的理解。学生经历了真实情景的探究,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建立与整数加减运算之间的关系。
活动2:感受算法,理解算理。
根据活动1学生的计算方法,提出问题:带橡皮的铅笔比不带橡皮的铅笔贵多少?引导学生通过列竖式笔算。这一活动环节我会更多地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将全班学生每4人分一组讨论计算方法,讨论时间为5分钟,讨论过程中教师指导小数各数位表达意义,讨论结束后由学生代表发言列竖式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争对小组代表的发言给予鼓励性评价为主,不仅评价到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评价到学生学习的过程。通过以上小组讨论的教学过程,师生共同总结出来:列竖式计算时,应该注意小数点对齐。进一步提问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同桌之间讨论,讨论结束后由学生总结:在进行小数加、减法列竖式计算时,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从活动1道活动2学生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去感受小数加减法运算方法和算理,在此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学会思考提出有效问题,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环节三:巩固练习。
我会围绕本篇课题设置小数加减法运算的趣味竞赛,看哪位同学计算又快又准。通过游戏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环节四:课堂小结。
在进行课堂小结的时候,我将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这节课的小数加减法的算法和算理,学生纷纷表达这节课的收获和积累到的活动经验,经历小结过程学生对整节课的知识得到巩固和梳理,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环节五:分层作业。
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我将采用分层布置作业的形式。基础作业:完成课件ppt展示的争对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题目;拓展作业:学有余力的学生将本节课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
最新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冀教版(汇总15篇)篇四
课本p48~49例2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完成练习八的第4~6题。
教学目标。
2、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计算方法的正确运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下列各题:
0.7+0.30.65-0.256+0.340.83-0.59.2-62+2.8。
1.6-0.44.5+0.50.82-0.42。
二、新授。
1、教学例2。
出示例2,指名列出算式。让学生试写竖式,明确相同数位对齐。
思考:被减数百分位上没有数,怎么办,为什么可以看作0。
2、完成p49试一试。
思考:被减数的十分痊和百分位上都可以看作多少?为什么?
2、完成49页”“练一练””的第1~3题。
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还可以自己补充问题:问学生你还想到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八的第4~6题。
1、“小小诊所”:练习八的第4题。
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你能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吗?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2、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八的第六题,让学生从问题出发去思考该用什么方法去做。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冀教版(汇总15篇)篇五
大家好!我是小学数学组的×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简单的小数加法、减法》,对于这节课。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等5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简单的小数加法、减法》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3年级下册第7单元的内容,本节课属于数的运算部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包括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整数的加减运算,通过列竖式数位对齐进行运算,这些都为这节课做好了很好的知识铺垫。这节课是小数运算的开端,为后续学习复杂的小数加减法运算奠定了基础。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特确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情境中抽离出数学问题,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特点,体会数学探究过程中的乐趣,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根据以上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教学重点:掌握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知道小数点对齐就是数位对齐。
教学难点:理解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算理,能够正确列竖式计算.
二、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于把握和处理教材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说一下学情:三年级的学生己经初步认识了小数,也会计算列竖式进行整数加、减法运算,但是对于小数的加、减法的运算则比较陌生。本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和好奇心较强,善于表达,其思维水平仍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因此,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具体的数学情境有效的建立起学生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之间的关系。
三、说教法学法。
合理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学过程的实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基于以上考虑,我将本节课的教法确定为创设情境法和自主探究法,教师通过创设购物的生活场景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鼓励学生自主提出小数加减法问题,并自主尝试进行求解,在此过程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来重点说一下教学过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学习新知。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将从激趣导入,探索新知,巩固练习,课程小结和布置作业等5个环节来展开。
环节一:激趣导入。
本篇课题我会通过创设情境方式导入,在教学之初,呈现文具店各种文具的价格情景图,并且引导学生自己提出小数加减法问题“买1个卷笔刀和1支铅笔,一共多少钱?卷笔刀比铅笔贵多少钱?”,从而建立与本篇课题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环节二:探索新知。
在新授部分我会分两个环节来展开:
活动1:算法多样化。
根据导入中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尝试进行计算,其中包括转换单位后口算进行,列竖式计算等方法。教师示范书写过程,参照整数加减法计算过程。经过计算不难得出1只卷笔刀和1支铅笔一共1.4元,卷笔刀比铅笔贵0.2元,另外经过整数竖式计算过程的回顾学生会对于小数加减运算过程要数位对齐有更深入的理解。学生经历了真实情景的探究,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建立与整数加减运算之间的关系。
活动2:感受算法,理解算理。
根据活动1学生的计算方法,提出问题:带橡皮的铅笔比不带橡皮的铅笔贵多少?引导学生通过列竖式笔算。这一活动环节我会更多地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将全班学生每4人分一组讨论计算方法,讨论时间为5分钟,讨论过程中教师指导小数各数位表达意义,讨论结束后由学生代表发言列竖式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争对小组代表的发言给予鼓励性评价为主,不仅评价到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评价到学生学习的过程。
通过以上小组讨论的教学过程,师生共同总结出来:列竖式计算时,应该注意小数点对齐。进一步提问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同桌之间讨论,讨论结束后由学生总结:在进行小数加、减法列竖式计算时,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从活动1道活动2学生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去感受小数加减法运算方法和算理,在此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学会思考提出有效问题,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环节三:巩固练习。
我会围绕本篇课题设置小数加减法运算的趣味竞赛,看哪位同学计算又快又准。通过游戏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环节四:课堂小结。
在进行课堂小结的时候,我将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这节课的小数加减法的算法和算理,学生纷纷表达这节课的收获和积累到的活动经验,经历小结过程学生对整节课的知识得到巩固和梳理,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环节五:分层作业。
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我将采用分层布置作业的形式。基础作业:完成课件ppt展示的争对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题目;拓展作业:学有余力的学生将本节课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
最新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冀教版(汇总15篇)篇六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这个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节的内容,本单元共有两个内容,包括《小数的认识》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这个内容是在以前学习的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的。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计算做准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小数加减法的算理,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难点:总结并理解算理。
教学用具:课件。
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认识了小数,了解了小数中各个数位的含义,并且学习了整数的加减法,很清楚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所以对于这个知识的学习并不会感到困难。
1、教学方法:因为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内在的联系所以采用迁移类比法引入,并根据这个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因为这个内容简单清晰,所以通过学生的自学,同桌互查,小组内交流展示完全可以学的会。
(1)学生用竖式计算。
(2)你是怎样计算的?(说算理)。
师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小数加减法》师板书。
2、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计算探索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列竖式计算。
1、用情境导入法出示课件——购物情境图(书上96页),引导学生观察,说说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
2、课件出示:文具超市里的三种文具学生说出名称和价格:
卷笔刀:0.8元,橡皮铅笔:1.2元,绿铅笔:0.6元。
3、出示自学提示:
(1)根据已有信息提出一个加法问题和一个减法问题。(口头提出问题)。
(2)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先独立计算,再同座互查。
(3)小组讨论: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试着总结出计算方法。
(4)时间为10分钟左右。
设计理由是:首先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能力,然后在通过独立学习,同伴互助、小组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4、学习后一个或两个小组板前展示,老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点拨和强调。
因为本课内容需在计算的基础上总结计算方法(算理),所以安排以下有基本算理练习、典型的错例分析练习、解决问题练习等系列练习活动。
1、填空: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将()对齐,也就是(),再从()位算起,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先自读再自己填完整,然后齐读。)。
2、下面的计算正确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5+2.4=2.9。
7.5+1.5=8.0。
3.2—1.6=2.6(给出竖式,判断)然后列出正确的竖式。(先独做再小组检查)指名说说每道题错哪了,应该怎么做。
3、列竖式计算。
98页3题选4道题(同桌互查后说出结果,错的改过来)。
4、解决问题:《动脑筋》6。8元《童话故事选》3。4元。
(1)《动脑筋》和《童话故事选》一共多少元?
(2)《动脑筋》比《童话故事选》便宜多少元?
先独立完成再小组内互查。投影展示讲评,各组长检查一下有错的吗?如果有改正过来。
5、根据自己的实际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一件上衣:27.9元一条裙子:54.6元一条裤子:38.7元。
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自己的学习情况谈谈本节课的收获,老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和鼓励。
最新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冀教版(汇总15篇)篇七
老师教学的本质就在于帮助、激励和引导。本节课是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注重实际,根据新课程解决问题和计算相结合的特点设计的,力争做到“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有机统一。
(根据以上的设计思路,对教材、学生作以下分析)。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近期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及以前较熟悉的整数加减法和三下学习的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内容是学生日常生活及起家一步学习的需要,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也是小学生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根据对我校四年级学生的调查,四年级的学生由于在三下已学过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已掌握了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绝大多数的同学对于二位及以上的小数加减法也能正确计算。而且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本节课采用尝试探索的教学方法。
(依据以上的分析,制定以下目标)。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情景,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通过学生自主尝试探索研究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2.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注意验算检验,提高计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在生活中学数学、想数学、用数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小数加减法的算法(相同数位对齐)。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为位数不够时的小数加减法。
四、设计意图。
一)、课前对我校四年级学生的调查发现,有90%以上的学生很喜欢体育活动,也知道不少的体育名人,中国跳水队也是家喻户晓,所以本节课围绕着奥运会女子3米板的决赛展开。
通过郭晶晶、吴敏霞、帕卡林娜三人的得分,能计算小数的加减法。
在三下的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也不会存在“对位”问题,所以我对数据进行了处理,虽然这样有“伪生活”的嫌疑,但在非正式化的表达中,这样的数据更真实。
2.感受加减法的算理算法。
郭晶晶的二轮后得分计算实际还是停留在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上,所以在这节课上不作过多的停留。
吴敏霞的得分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涉及到对位问题,由于大多数的学生知道整数要和整数相加,因此,引导学生去根据小数的意义对位计算是一个重点,并板书,加深学生的印象。
3.三个人的二轮后总得分得出后就能进行比较,而后引出被减数位数不够的小数减法,这是这节课的难点。当学生出现问题时,要求学生用加法验算,体现验算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而后的“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减少错误”实质就是算法。
4.通过6题的练习,学生对小数的加减法已基本掌握,这时适时地对一般方法进行小结。
这是我这节课的一些想法,回顾这节课,觉得自己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过于仓促,在课堂中,如何把学生的思维作为“挖掘点”顺着学生的'思路走让课堂不仅是学生知识的源泉,更是学生发挥个性的舞台,这是我的的思考,我觉得应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提高专业素质。
最新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冀教版(汇总15篇)篇八
1,一个加数是四位小数,另一个加数是三位小数,它们的和是()位小数.
2,三位小数减去两位小数,所得的差是()位小数.
3,5.47至少加上()才能得到一个整数.
4,7.6与1.342的和比它们的差大().
5,3在十位上比在十分位上大().
6,在一个小数减法算式中,差是5.25.如果被减数增加0.5,减数减少0.4,则现在的差是().
7,被减数比差大5.8,减数比被减数少4.3,被减数是().
8,明明买一件物品,付给营业员50元,营业员把这件物品的标价的小数点看错了一位,找给他46.75元,他说找多了.这件物品的标价是()元.
9,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7.14-0.53-2.473.68+7.56-2.68。
27.38-5.34+2.62-4.6625.89+(6.35-5.89)。
7.82+5.9+0.18+9.113.75-(3.75+6.48)。
15,王虎给妹妹2.45元钱后,妹妹还是比他少0.24元.原来妹妹比王虎少多少钱。
最新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冀教版(汇总15篇)篇九
本课是学生在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大小及小数的性质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教学内容是两个小数的加法与减法,这节课把探讨小数加法的算法作为重点,把整数减小数作为难点,让学生在理解并掌握小数加法的基础上,独立解决小数减法的算法问题;要让学生能够理解,算式中小数点一定要对齐是由于单位相同的数值才能相加减的缘故,小数点对齐的本质就是数位对齐;让学生了解小数加减法类似于整数加减法,把小数加减法融合到学生已有的整数加减法的经验中,让学生体会到知识间的融会贯通;把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学习加减法计算结合起来,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计算的必要性,体会加减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整体上说,这节课对于学生的挑战并不算大。
基于以上的些认识,因此,我在设计的时候就主要针对以上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认识学习特点。
1、明确目标定位 创设和谐情趣
本节课以“帮老师解决问题“为主线,创设“送礼购书”的情节,并围绕着“书”作文章,把小数加减法的知识串联起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握好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旧知识,并作为教学出发点,积极营造一种和谐、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教师将走出知识技能的重围,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不但能学到知识技能,更能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灵活使用教材 体现数学实用价值
我觉得在运用教材时,教师可以有所选择,要大胆、灵活、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课本上的的例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差甚远,,于是我就选用与学生比较近的“购书”这一情境,让学生通过搭配找到算式,又让学生比较两种方差价,进而让学生算算如果是100元钱,又该找回多少钱呢?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的意义及方法,达到计算的基本要求,真正感知到所学习的数学是有价值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3、重视学生的双基。
当然像这样的计算课,学生计算的基本技能是必须要达到的。如果不会算,那么任何东西都是空谈,学生的有效性学习更如空中楼阁。而这种技能的达成,我想更多的是需要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达到。因此,我也设了一些练习加以巩固,当然,这些练习渗透于实际运用的每一个环节之中。
4、重视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
《标准》第一学段具体目标中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本来在这节课上,我设了这个环节,在比较两种方案相差多少钱时,我想让学生估一下,在付100元后应该找回多少钱?我也试图让学生进行估算,但都没有体现。总之,这方面的体现是非常欠缺的。实际生活中,我们确实很需要这样的估算,比如在付钱时,总会估计一下多少钱再付。
5、练习的设计层层递进。
在设计练习时,我也是分考虑学生的认识特点,注意层层推进。从刚开始的有小点可以对齐,到后来整数加小数,在减法时,从借一位到后来的整百减二位小数,连续的借位,对学生的挑战是逐步上升。
最新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冀教版(汇总15篇)篇十
今天为我们数学组听课日,,通过这种形式,大家一起交流,讨论,共同学习,互相促进,提高。一天内,我听了将四节数学课,受益匪浅。老师们的教学环节设计,教材处理,教学语言等许多地方,都是值得我借鉴和学习的。我们四年级卢老师展示的是《小数加减法》,这是整个小数计算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下面我就结合卢老师的这节课,谈一谈我的一些感受。如有不妥之处,还望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这节课体现了以下几大亮点:
在课前让学生先进行预习,在课堂上进行了预习反馈,在预习反馈过程中,,卢老师是充当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新课标》中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老师在教学中,要学会使用启发性的语言,巧妙的设问和提问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卢伟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通过了这种及时的引导,帮助学生掌握了重点和突破了难点。例如:在教学"小数加法"时,通过学生独立尝试板演后,老师提出了三个有价值的问题。
1,竖式计算时你是怎样对齐数位的?
3,比较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你发现了什么?正是这三个问题的设计,让学生领会了小数计算的重要方法,即相同数位对齐,按照整数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形式多样体现在设计的练习有基本的竖式计算,找错,解决问题以及拓展题,同时也体现了练习的层次性,设计的第二题练习先找出错在哪里,再改正,这三道题目的设计让学生明白计算小数加减法中容易出现的三种情况:(1)漏写小数点;(2)整数没有与小数的整数部分对齐;(3)当两个小数相减时,整数部分为0,但0漏写了;这里把小数减法的重难点得到落实和突破。
新课标中有提到让学生学会自己归纳。卢老师如果把自己小结小数加减法的方法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归纳总结是否会好点。这样有利于学生归纳能力的培养。
以上是我个人肤浅的看法,有不对之处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最新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冀教版(汇总15篇)篇十一
一、说教材:
本节课主要通过在简单的购物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生活及进一步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掌握这部分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及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特点以及本节课的地位和要求,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自我探究、讨论交流,让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乐趣。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和计算法则。
三、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是一堂计算教学课,我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现状采用了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性和主动性。按照自主探究-讨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发现新知,掌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讨论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感知、讨论、合作、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掌握程度,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二、自主探索,发现方法;三、深化认识,实践应用;四、归纳总结,提高认识。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例1的情境图。
2、再让学生根据上面的算式,讨论交流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这时相机揭示课题,并板书(小数加法和减法)。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从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数学思想。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自主探索,发现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不同的算法,选取不同的算法板演,让全班交流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列式计算。最终得出结论: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一样,也要数位对齐,而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可以做到相同数位对齐。
2.在教学例1的第(2)问小数减法时。我把探究知识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已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解决问题,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能学习,爱学习的目的。
(设计理念:数学活动中,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在例题教学中,我力求体现由扶到放的思想,让学生通过讨论、判断、分析等方法进行列竖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学习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能力。)。
3、“试一试”的练习让学生计算后说说自己的做法,然后把计算结果化简,着重让学生说一说化简的结果和依据。使学生知道小数末尾有0时一般要根据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进行化简。
(设计理念: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实现迁移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学生自由总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序地回忆自己在进行小数计算时先做了什么(列竖式);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对于计算的结果,当小数末尾有0时,是怎么处理的(去掉末尾的0)。这样,不但帮助学生总结了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而且使学生懂得总结、概括的一般方法。)。
三、深化认识,实践应用。
练习是数学学习中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答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了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对法则的应用,更好的领会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以便学生掌握知识并能熟练应用。
1.基础性练习:完成“练一练”第1题和第2题。
做“练一练”第1题可以直接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一说计算中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别是24加9.9是整数加小数,也应该把小数点对齐着算。7.56减4.56的差的小数部分是0,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差应该怎样化简?差是多少。
做“练一练”第2题时,先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找出每道题中的错误,再分别改正,并组织交流。
相关数据的对比),看谁的表现较好!”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归纳总结,提高认识。
引导学生小结所学知识,并谈谈今天的学习收获。
通过这样的归纳与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再次进行系统地整理与巩固,突出本课的重点,构建了知识结构,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认识。
纵观整节课的设计,突出了让学生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学习,这样,既体现的新课程的理念,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粗浅的预设,还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最新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冀教版(汇总15篇)篇十二
1、让学生简单了解数的产生过程,对人类发展进程中所出现的计算工具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简单了解一些计算工具计数的方法,接受数学事实的教育。
2、认识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探索简单的规律。
3、通过对计算器的运用,体验它的有用性,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1、认识计算器。
你知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计算器吗?
你了解计算器吗?今天假如你是一位计算器的推销员,你打算怎样向大家介绍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的构造?(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后再全班交流)。
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最常用的一些键,熟悉加减乘除等运算和运算顺序。
2、用计算器计算。
大家已经认识了计算器,你会操作他吗?现在咱们就用计算器来算一些题目,请把计算器准备好。
3、教学例4。
要求李芸一共用了多少元应怎样做,先把算式列出来。
你会在计算器上按出买铅笔的钱数吗?同桌交流按键的方法。
你会用计算器算出结果吗?核对结果。
同桌之间说说是怎样用计算器计算的。
4、完成“试一试”题目。
你怎样求应找回多少元?
可不可以把刚才的计算结果用起来?
试着求出结果。
5、巩固练习。
通过计算,我们发现,用计算器计算时只要从左往右依次按键就可以了。现在我们要来比一比谁算的最快,请准备好。
完成“练一练”的第1、2题。
提醒学生看清数目和运算符号,认真按键进行计算,对正确率较高的同学给予鼓励。
6、完成练习九的第8题。
先示范计算出“小明开学缴费”后的余额,使学生明确计算每次收支后余额的方法。再让学生分别算出其余各栏的余额。
合计支出数怎样算,合计结余数呢?最终余额是多少?与刚才的计算结果一样吗?
1、我们已经能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了,那么计算器还有没有其他的作用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索。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在计算器位数不够的情况下学生小组讨论发现计算的规律,再集体交流。
2、自主探索:
1122÷34=。
111222÷334=。
11112222÷3334=。
再出示:111111222222÷333334=。
111…122…2÷333…34=。
20xx1002。
最后我们来一次比赛,分两组:一组用计算器,一组用笔算,愿意用计算器的请举手。
完成练习九的第7题。
教后记。
通过对计算器的运用,体验它的有用性,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最新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冀教版(汇总15篇)篇十三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或下午)好,今天我是来应聘小学数学教师的xx考生。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数的加法与减法》,以下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具体的阐述。
《小数加法与减法》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的内容。学生在学习此内容之前,已经学过了小数的性质以及整数加法与减法的计算方法,为学习这部分内容做好了有力的知识支撑。学好这部分内容,为学习后面的相关内容积累了知识经验,并且在今后的生活和进一步的学习中有广泛的运用。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与分析,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一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小数加法与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法与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材提供的素材,是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下,建立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乐于学数学,在数学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小数加法与减法》这一知识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掌握小数加法与减法的计算方法,根据五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小数点对齐数位对齐的道理。
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有效地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由于他们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的主观性和能动性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并且他们开始有意识的主动的去探索周围未知的世界,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写一些关于学生的特征)根据他们的这些特征,我设计了创设情景法、自主探索法、合作交流法等数学教学方法,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具体的情境中亲自体验小数加法与减法的计算过程。
新课标指出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必须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为此,本课教学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验证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全面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例1的情境图,让学生通过观察从图中你观察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从现实的生活情境中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数学思想,并从主题图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列算式计算,学生会发现今天学习两个加数都是小数,而以前学习的事整数相加,从而很自然的引出今天的课题《小数加法与减法》。
第二环节:自主探索,感悟新知。
布鲁纳提出,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倡导探索性的学,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理念。
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算法,选取不同的算法进行板演,让全班交流讨论,哪一种算法是正确的,重点让学生讨论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列式计算。最终得出结论: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一样,也要数位对齐,而只要小数点对齐就可以做到数位对齐。
2、这时我引导学生,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能帮我解决吗?我想知道小明比小丽多用了多少元?学生们都知道要用减法进行计算。在这一过程中,我把探究知识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解决问题,达到让学生会学习、能学习爱学习的目的。
在数学的学习活动中,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在这题教学中,我力求体现由扶到放的思想,让学生通过讨论、判断、分析等方法进行列竖式计算、解决问题等学习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能力。
3、试一试的练习让学生计算后说说自己的做法,然后吧计算结果化简,着重让学生说一说化简的结果和依据。使学生知道小数末尾有0时一般要根据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4、最后进行小结与归纳。现在小组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小数加法与减法与整数加法与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吗?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这样可以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实现迁移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在自由总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序的回忆自己在进行小数计算时先做了什么,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对于计算的结果,当小数末尾有0是,是怎么处理的。这样,不但帮助学生总结了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而且使学生懂得总结、概括的一般方法。
第三环节:练习巩固。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径,是检查教学目标落实情况的重要手段,为了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与应用,更好的领会小数加法与减法的意义和整数加法与减法的意义相同,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以便学生掌握知识并能熟练应用。
1、基础性练习既课本的练一练,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作业,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巩固新知。
2、应用性练习。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pkg/,让学生近一半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第四环节,引导总结,强化新知。
引导学生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学生通过归纳与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再次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巩固,突出本课的重点构建了知识结构,并通过学生自己回答,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体现新课标评价的多样性,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发展能力。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针对五年级学生认知结构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与减负的目的。
以上是我的板书设计,我的板书设计力求体现知识性与简洁性/article/,教学内容一目了然,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
我的说课本着新课标的教育理念,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最新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冀教版(汇总15篇)篇十四
今天为我们数学组听课日,通过这种形式,大家一起交流,讨论,共同学习,互相促进,提高。一天内,我听了将四节数学课,受益匪浅。老师们的。
教学。
环节设计,教材处理,教学语言等许多地方,都是值得我借鉴和学习的。我们四年级卢老师展示的是《小数加减法》,这是整个小数计算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下面我就结合卢老师的这节课,谈一谈我的一些感受。如有不妥之处,还望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小数加减法是在学习了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小数的意义基础上教学的,生活中许多学生在购物时,已经有了小数计算的经历和自己的方法。卢老师在预习作业中设计了,两道整数加减法的计算题,并复习了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很好地把握了学生学习的起点,预习目标得到了有效的落实。
这节课体现了以下几大亮点:
一、体现了以自学为主的课堂模式。
在课前让学生先进行预习,在课堂上进行了预习反馈,在预习反馈过程中,卢老师是充当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新课标》中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老师在教学中,要学会使用启发性的语言,巧妙的设问和提问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卢伟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通过了这种及时的引导,帮助学生掌握了重点和突破了难点。例如:在教学小数加法时,通过学生独立尝试板演后,老师提出了三个有价值的问题。
1,竖式计算时你是怎样对齐数位的?
3,比较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你发现了什么?正是这三个问题的设计,让学生领会了小数计算的重要方法,即相同数位对齐,按照整数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二、设计的练习形式多样,有层次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形式多样体现在设计的练习有基本的竖式计算,找错,解决问题以及拓展题,同时也体现了练习的层次性,设计的第二题练习先找出错在哪里,再改正,这三道题目的设计让学生明白计算小数加减法中容易出现的三种情况:(1)漏写小数点;(2)整数没有与小数的整数部分对齐;(3)当两个小数相减时,整数部分为0,但0漏写了;这里把小数减法的重难点得到落实和突破。
新课标中有提到让学生学会自己归纳。卢老师如果把自己小结小数加减法的方法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归纳。
总结。
是否会好点。这样有利于学生归纳能力的培养。
以上是我个人肤浅的看法,有不对之处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最新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冀教版(汇总15篇)篇十五
1、教学内容。
《小数加减法》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第95至97页的例1、例2及“做一做”)。
2、教材简析。
本课教材是在学生近期把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前面非常熟悉的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学习的,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进一步学习、研究的需要,理解和把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是小学生基本的而且是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这一教学内容与老教材相比,突出了计算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选择学生熟悉的感爱好的素材作为计算教学的背景,让学生感到计算学习同样是生动、有趣的,使学生在解答用小数计算的实际问题时,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把握小数运算的基本方法。再说,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对于小数加减法,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教材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有意不给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不概括小数的加减法法则,而是刻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把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这一新知中。使学生懂得应用旧知来学习新知是获得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3、教学目标。
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的原则并结合学生的学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
(2)合作交流,总结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4)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4、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笔算方法。
(2)教学难点: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的道理。
5、教学预备。
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课前预备了2004雅典奥运会女子双人10米跳台跳水两幅画面,投影仪等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
小数加减法的教学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我在教学时力求体现以下三点:
第一,紧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盛会奥运会设置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与爱好。让学生提出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爱好。顺理成章地引入小数加减法,使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解决问题的活动,主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巩固提高环节设置买体育用品的问题情境。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学生更能体会出学习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意义,感受数学的价值。
第二,教师大胆放手,学生自主探索。
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由学生自己收集有用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中,教师不给学生任何提示,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第三,重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是,使学生逐渐形成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学时充分利用2004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情境,为学生提供各种素材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空间。首先根据奖牌榜联想数学问题,带这问题观看比赛,寻找其中隐含的数学信息,然后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是学生提出的,所以学生想方设法解决问题的动力也就更大。
三、说学法。
(3)疑难让学生研讨;(4)评价让学生参与。
以上的“四让”,既符合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也体现了自主探究课堂教学的特色。
四、说教学程序。
为达成以上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课件出示一个整数加法算式:7680+274=。
师:同学们,你们这是一道什么算式?(学生回答)。
师:对,这是一道我们早已学过的整数加法算式,你们能很快列竖式计算吗?
算出结果后,你怎样证实你算的结果是正确的。
学生独立计算,并选其一展示。
师:同学们,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点一名学生说说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