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心得体会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做到真实客观,客观分析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自己的成长找到突破口。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几篇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家一起来欣赏吧。
专业长征五号发射心得(案例16篇)篇一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实现了我国液体运载火箭直径由3.35米至5米的跨越,是我国航天事业的一个大的进步。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观看长征五号发射。
11月3日20时43分,中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约30分钟后,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任务圆满成功!长征五号为我国目前在研运载能力最大、尺寸最大的火箭,中国未来天宫空间站建设、探月三期工程及其它深空探测都将使用该火箭系列。
长征五号首次采用5米直径箭体结构,首次使用无毒无污染液氢液氧与液氧煤油发动机组合起飞方案,起飞推力超过1000吨。有了长征五号后,中国在空间站的建设上就有了得力的运载工具,但从长远来看,可能对中国的登月工程的意义更为重大。
发射塔架共12层高91.7米。
据报道,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发射塔架高91.7米,一共12层,距离海边850米,和长征七号火箭的发射塔架相隔630米。整个塔架采用钢框架与钢筋混凝土的混合结构,强度足以抵挡台风和地震。塔架四周是四座高120米的避雷塔,可防雷电影响。
文昌航天发射场工程建设指挥部工程师周湘虎介绍:“我们也采取了其它一些措施,就包括用盲板把它封堵,不让空气进入这些管壁的内部从内部进行腐蚀,还有我们这个连接的部位采用这个原子灰进行密封。”
液氢用量是其他发射场十几倍。
据了解,此次发射任务是我国首次大规模应用液氢作为火箭推进剂,对液氢的应用规模是我国现有其它航天发射场的十几倍。
北京特种工程设计研究院液氢副主任设计师高旭表示:“为此我们从液氢的存储、输送、精确加注以及整个液氢系统的安全防护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通过实现远程的控制,来确保加注过程的安全以及塔架上的人员设备的安全。”
发射塔架内部到处都是层层叠叠的楼梯,便于工作人员到达任何一层平台。发射时塔架的三联回转平台将依次打开,而驱动回转平台这个庞然大物,依靠的是位于塔架顶部的液压油泵,它控制着回转平台的展开或合拢。
外媒在对长征五号的报道指出,长征五号的试飞和投入应用,不仅填补了中国重型运载火箭的空白,同时也为中国进一步研发超重型运载火箭打下了稳实的基础。现在一千吨推力的长征五号已经有了,三千吨推力的长征九号离开中国还会远吗?重要的是,在接下去的几年中,造好用好长征五号,在后续的大量发射中发现问题、改进技术、精益求精,把长征五号打造成世界重型运载火箭的金牌,并为长征九号的研发积累更多更宝贵的经验。
11月3日20时43分,中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于今天早晨7点30分28秒从大漠深处发射,7时49分,神舟十一号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2名航天员送上太空。继9月15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之后,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成功发射,将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开启了我国时间最长的载人太空飞行旅程。
在贺电中指出:“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将首次实现我国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开展一批体现国际科学前沿和高新技术发展方向的空间科学与应用任务,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
这一空间技术领域的重大进展,不但是科学上实质性的进步,也是我国综合国力提高、科技实力提升的体现。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的序幕。从“两弹一星”到神舟号飞船,从“东方红”到“嫦娥”飞天,从无人飞行到太空驻留……这一切,都见证着中国航天事业在不断腾飞和跨越。
在今年4月24日首个“中国航天日”,作出重要指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1999年“神舟一号”绕地球14圈并安全重返地球,20xx年间航天人不懈奋斗、开拓创新,20xx年神舟十一号将2名航天员成功送上太空,中国航天史上立起了一个又一个里程碑,航天精神代代传承,航天梦想越来越近,国人为之欢欣鼓舞。
11月3日20时43分,中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xx年10月17日07时30分31秒,神舟十一号飞船搭载着长征二号fy11火箭在酒泉发射场成功发射,入轨后完成与天宫二号的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航天员将在组合体中工作30天。中国空间站建设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今天,中国最大重型火箭长征五号整装待发!而在此之前,我国已经先后成功发射新的长征六号、十一号、七号等新一代火箭,形成完整的体系。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嫦娥之父”欧阳自远特意撰文,深入浅出地解读了这个问题,看看吧!
航空航天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高度综合集成的体系,如阿波罗计划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耗资最多的科技项目之一。参加阿波罗计划的有2万余家企业、200多所大学、80多个研究所,总人数超过40万。
阿波罗计划的实施,促进了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的巨型火箭、微波雷达、无线电制导、合成材料、计算机、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真空技术、低温技术、半导体技术、制造工艺等一大批高技术领域的发展。阿波罗计划产生了3000多种新技术,推动了科技的进步和工业的繁荣,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航空航天活动推动了一系列高新技术的诞生、成长、推广和应用,催生了一大批新学科的形成、创新、开拓和发展。
航空航天活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航空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交通运输的结构,还广泛应用于空中摄影、大地测绘、地质勘察、资源调查、播种施肥、除草灭虫、森林防火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对传统生产方式的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航天技术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的众多领域,卫星通信、卫星广播与电视、卫星气象预报、卫星导航、卫星资源勘查、灾害预报和环境监测等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各种科学探测卫星、天文观测卫星和科学实验卫星的应用,拓展了人类的视野,获得了大量的新发现,更新了人类对地球空间、太阳系和整个宇宙的认识,产生了一系列的新兴学科。
专业长征五号发射心得(案例16篇)篇二
11月3日晚,我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首次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实现升级换代,运载能力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我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出重要一步。
跨越1.65米,成年人只需一两步就能走完。但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将芯级直径从3.35米变为5米,却用了整整。无论是1970年的“东方红”一号、的神舟五号,还是的嫦娥一号,都由火箭送入太空。这也就是说,火箭有多大推力,就能把多重多大的物件从地面送上太空轨道。
而昨晚成功发射的“长征五号”,也被航天人们称为“胖五”,一举将我国运载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由8吨级提升至25吨级。
从“神五”到“神十一”,我国长征二号f火箭把11名航天员送入太空,也把中国一步步推向航天大国。
这一次,“胖五”肩负的使命是推动我国向航天强国迈进。
“长征五号大幅度提升了中国人自主、自由进入空间的能力。”李东说,一切空间活动的前提是建造火箭。正如发展海洋事业一样,造不了船,一切都免谈。“造一个小帆船和一艘万吨巨轮是截然不同的。”
“长征五号带动了整个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技术的发展。”李东说,长征七号、长征六号都是以“胖五”的核心技术衍生出来的,长征八号也正在研制中。通过“胖五”的研制,我国运载火箭的基础水平能力得到了提升。
“长征五号培养出一批年轻的火箭研制队伍。”李东说,通过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研制、历练,我国新一代航天人才也成长起来。而这是中国航天最大的财富。
李东说,航天强国与航天大国的区别在于,强国要建空间站、登月、探测火星。而这些大事需要大火箭,有了大火箭,才有了基础。
专业长征五号发射心得(案例16篇)篇三
航空航天活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下面,本站小编来为你介绍长征五号发射成功。
范文。
17日7时30分,搭载着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将于2天后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牵手”太空,景海鹏和陈冬开启中国航天员迄今最长太空驻留。对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我获益良多。
时光回溯到1956年,在新中国一穷二白、百废待兴之时,一批热爱祖国的科学家,克服了重重险阻从海外回归祖国的怀抱;一批志存高远的青年人,满怀着忠心赤胆从全国各地加入到航天队伍。他们白手起家、从头干起,一步步创建起中国的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渐强,走完了其他国家需要几百年走完的发展道路。
作为举全国之力的重大工程,航天人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研制生产中。
“我们站承担着卫星轨道计算和运载火箭弹道计算的艰巨任务。当时,站里使用的计算机容量小、速度慢、稳定性差,算一条弹道要凑合着算三次,需两三个小时。为按时保质完成计算任务,我们差不多每天晚上工作到深夜两三点,有时一天吃一顿饭。”原航天部二院计算站、现航天科工二院706所老科技工作者宋庆元这样回忆,她在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后受到毛主席、周亲切接见,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此后,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第一颗气象卫星……返回制动火箭固体发动机连续24次参与发射,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苏之后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为我国载人航天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我国航天事业创造了辉煌成就,中国道路充满希望、中国精神充满力量,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决心和信心异常坚定。青年一代要铭记历史、传承精神、艰苦奋斗、敢于创新,走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为建设航天强国,实现中国梦、航天梦、青春梦努力拼搏!
17日7时30分,搭载着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将于2天后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牵手”太空,景海鹏和陈冬开启中国航天员迄今最长太空驻留。对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我获益良多。
时光回溯到1956年,在新中国一穷二白、百废待兴之时,一批热爱祖国的科学家,克服了重重险阻从海外回归祖国的怀抱;一批志存高远的青年人,满怀着忠心赤胆从全国各地加入到航天队伍。他们白手起家、从头干起,一步步创建起中国的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渐强,走完了其他国家需要几百年走完的发展道路。
作为举全国之力的重大工程,航天人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研制生产中。
“我们站承担着卫星轨道计算和运载火箭弹道计算的艰巨任务。当时,站里使用的计算机容量小、速度慢、稳定性差,算一条弹道要凑合着算三次,需两三个小时。为按时保质完成计算任务,我们差不多每天晚上工作到深夜两三点,有时一天吃一顿饭。”原航天部二院计算站、现航天科工二院706所老科技工作者宋庆元这样回忆,她在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后受到毛主席、周亲切接见,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此后,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第一颗气象卫星……返回制动火箭固体发动机连续24次参与发射,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苏之后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为我国载人航天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我国航天事业创造了辉煌成就,中国道路充满希望、中国精神充满力量,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决心和信心异常坚定。青年一代要铭记历史、传承精神、艰苦奋斗、敢于创新,走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为建设航天强国,实现中国梦、航天梦、青春梦努力拼搏!
11月3日20时43分,中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于今天早晨7点30分28秒从大漠深处发射,7时49分,神舟十一号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2名航天员送上太空。继9月15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之后,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成功发射,将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开启了我国时间最长的载人太空飞行旅程。
在贺电中指出:“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将首次实现我国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开展一批体现国际科学前沿和高新技术发展方向的空间科学与应用任务,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
这一空间技术领域的重大进展,不但是科学上实质性的进步,也是我国综合国力提高、科技实力提升的体现。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的序幕。从“两弹一星”到神舟号飞船,从“东方红”到“嫦娥”飞天,从无人飞行到太空驻留……这一切,都见证着中国航天事业在不断腾飞和跨越。
在今年4月24日首个“中国航天日”,作出重要指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1999年“神舟一号”绕地球14圈并安全重返地球,20xx年间航天人不懈奋斗、开拓创新,20xx年神舟十一号将2名航天员成功送上太空,中国航天史上立起了一个又一个里程碑,航天精神代代传承,航天梦想越来越近,国人为之欢欣鼓舞。
专业长征五号发射心得(案例16篇)篇四
据国防科工局、国家航天局获悉,11月3日20时43分,中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约30分钟后,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此次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运载火箭实现升级换代,运载能力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是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大意义的一步。
长征五号是无毒无污染绿色环保型新一代运载火箭的基本型,火箭采用5米直径芯级,捆绑4枚3.35米直径助推器,全长约57米,起飞重量约870吨,起飞推力超过1000吨。长征五号首次采用芯一级2台50吨级氢氧发动机与4枚助推器各2台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的组合起飞方案,10台发动机同时点火,实现了中国异型发动机起飞技术的重大突破。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工程实现了中国液体运载火箭直径由3.35米至5米的跨越,填补了中国大推力无毒无污染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空白,代表了中国运载火箭科技创新的最高水平,为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系列化、型谱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是实现未来探月工程三期、载人空间站、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工程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保障。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工程于20xx年经国务院批准立项研制,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牵头组织实施,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遵循“发展航天、运载先行”,“运载发展、动力先行”的理念,20xx年,中国先行启动了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和50吨级液氢液氧发动机研制攻关,其科研成果直接转化支撑了长征六号、长征七号等新型运载火箭研制并首飞成功。
从1970年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至今,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实施了237次发射,发射成功率高达97%左右。从国际上来看,从1957年到20xx年,全球共发射5400多次,平均发射成功率是91.5%。
如果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比作一个大家族,现在其家庭成员已经有17个了,实现了从常温推进到低温推进、从串联到捆绑、从一箭单星到一箭多星,运载能力覆盖高、中、低各种轨道,能够满足不同载荷的发射要求。
专业长征五号发射心得(案例16篇)篇五
11月3日20时43分,伴随着轰鸣巨响,长征五号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腾空而起。记者连线现场群众和航天工作人员,记录下火箭升空的特殊瞬间,以及航天人庆功的喜悦时刻。
20时43分,当现场广播喊出“50秒倒计时”时,尽管站在3公里外,卢先生还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和朋友一起大声欢呼。
“看到一个巨大的火球缓缓升空,直入云层。”卢先生告诉记者,在现场的人们都纷纷举起手机,记录下这精彩的一刻,直至1分钟后,长征五号消失于视野中,“以往在电视上看火箭发射,比较冷静,今天亲临现场,大家一起鼓掌欢呼,真是太激动了。”
对航天人而言,这种成功的喜悦更是弥足珍贵。在“大火箭”成功发射当夜,海南文昌发射中心举行了庆功会。庆功会上有一个特殊纪念环节,青年歌唱家谭晶演唱了一首名为《飞天利箭》的歌曲,为航天工作者献礼。谭晶在现场表示,作为科学家的家属,这一刻她格外自豪。她希望用歌声,向孜孜不倦的航天人致敬。
参加庆功会的“长五”首飞试验队员钱昌告诉记者,火箭升空他心情很激动,而这首《飞天利箭》更是激发了他的自豪感,“这首歌唱出我们年轻的航天人,不畏艰难,追逐飞天梦的浪漫气息”。
电话中,他还给记者复述了几句歌词,“美丽星球留下了浪漫的云烟,化成万道霞光最美的心愿”。
事实上,对这些航天人而言,他们浪漫的旅程才刚刚开始。航天专家表示,有了长征五号后,中国在空间站的建设上就有了得力的运载工具,从长远来看,可能对中国的登月工程的意义重大。
未来,将由长征五号火箭执行发射中国空间站核心舱以及探月和探测火星任务。北京认为,由军方实施的太空计划象征着该国的进步,标志着该国崛起中的全球地位。
中国的首台月球车于20xx年底发射,尽管受到机械故障困扰,但它还是远远超出了预期寿命。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中国迄今只是在重复美国和苏联数十年前的活动。
值得骄傲的是其中,长征五号首次使用无毒、无污染的液氢燃料,与液氧及液氧煤油燃料交替使用。
新闻结束来,可我还在不停地想起刚才火箭发射的画面。盼望有一天,我能去太空旅游,了解许多星系。看看太空的景色。这个梦想我一定会实现。作为我国运载能力最大的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集成了多项最新的航天技术,首次采用5米直径箭体结构,首次使用无毒无污染的液氢液氧与液氧煤油发动机组合起飞方案,全新研制高可靠的控制系统,对我国运载火箭发展具有升级换代的里程碑意义。垂直转运的顺利完成,标志着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飞任务正式进入发射阶段。目前,文昌航天发射场系统和测控通信系统已完成执行此次任务的相关准备工作。
未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将把嫦娥五号、空间站,甚至火星探测器等送入太空。标志着我国从航天大国迈进航天强国。
专业长征五号发射心得(案例16篇)篇六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中国新型最大推力火箭,将于20xx年11月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中心首次发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使用环保型超低温燃料,所以又被称为“冰箭”。
长征五号火箭和几个月前试射的长征七号一样,是中国新开发的无毒无污染“绿色”火箭(采用液氢+液氧动力,火箭引擎燃烧后只会放出热量并产生氧化物纯水)。长征五号在航天系统内部被称为“大火箭”。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了满足进一步航天发展需而研发的芯级直径为5米的火箭系列。
这一天,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将于海南文昌发射场发射。刚刚好我的同学叫我回去看发射,作为一个中国人,同时也作为一个文昌人,我当然不能错过这个机会。
再去之前我可是做足了功课的。长征五号火箭是一型全新的火箭,它的发动机系统、增压输送系统、控制系统、测量系统、伺服系统、结构系统等都是全新的。火箭长53.1米,捆绑4个直径2.25米的助推器,起飞重量597吨。这可真是个庞然大物啊!据悉长征五号火箭研制应用了96项新技术,光是重大关键技术就有12项,新技术比例超过70%。看来这不仅仅是个庞然大物,还是个浑身都是宝的庞然大物呢。
虽然我们挺早就去到了文昌的清澜大桥,但是一到哪儿,别说是今晚的火箭了,光是这“人海”就可以惊掉你的下巴了。整座桥从桥头到桥尾,黑压压的一片都是人,为了找个好位置,我俩使出了浑身解数,在人海中穿梭着。再听听,大家是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的。光我听得懂的方言就有四川话、北京话、河南话、湖南话……大家你说一句我说一句都是在说“今晚会有多壮观,这次可长见识了”之类的。丝毫没有意识到8:00快到了。
突然有人“哇”!的一声,只见右手边的天空都被染成了橘红色的,天亮起来了。火箭从地平线升起,就像一颗快速飞升火球,看着小但是能量可不小呢!真可谓是直指苍穹啊!火箭的光环呈现出十字的形态,所有的光都被它压下去了。今晚,它是天空中最闪耀的那颗星。依我看它应该是呈曲线飞行的,它直直地往上飞了好一会,然后来了个大转弯,就到了我们前面的空中了,后面拖着一条尾烟,久久不能散去,非常壮观。身边的人们发出阵阵欢呼声,火箭的轰鸣声再加上人们的欢呼声,真是别有一番风味。我目不转睛地看着,情绪高涨,心中有种说不出来的激动,一直到卫星成功进入太空。
它不仅展现中华之雄姿,更尽显中华之骄傲,象征中华之斗志!
这一天我永生难忘,我为中国骄傲,为文昌骄傲。这次发射再一次标志着中国不再是以前那个任人宰割的中国,中国强大起来了!
专业长征五号发射心得(案例16篇)篇七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于九月上旬运抵文昌航天发射场后,按照飞行任务测试发射流程,陆续完成了总装、测试等各项准备工作。后续,完成火箭功能检查和联合测试工作,并确认最终状态后,火箭加注推进剂,按计划实施发射。
今年6月,长征七号在相同的轨道上垂直转运成功,与长征五号垂直转运相比,长征七号还经过了4个60度的弯道。它所采用的“单轨差速转弯行走技术”,目前除日本外,我国是第2个掌握的国家。
长征五号是我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新一代运载火箭,也是我国迄今为止研制的最大推力运载火箭,因此之前都被简称为“大火箭”。
专业长征五号发射心得(案例16篇)篇八
11月3日20时43分,中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约30分钟后,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任务圆满成功!长征五号为我国目前在研运载能力最大、尺寸最大的火箭,中国未来天宫空间站建设、探月三期工程及其它深空探测都将使用该火箭系列。
长征五号首次采用5米直径箭体结构,首次使用无毒无污染液氢液氧与液氧煤油发动机组合起飞方案,起飞推力超过1000吨。有了长征五号后,中国在空间站的建设上就有了得力的运载工具,但从长远来看,可能对中国的登月工程的意义更为重大。
发射塔架共12层高91.7米。
据报道,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发射塔架高91.7米,一共12层,距离海边850米,和长征七号火箭的发射塔架相隔630米。整个塔架采用钢框架与钢筋混凝土的混合结构,强度足以抵挡台风和地震。塔架四周是四座高120米的避雷塔,可防雷电影响。
文昌航天发射场工程建设指挥部工程师周湘虎介绍:“我们也采取了其它一些措施,就包括用盲板把它封堵,不让空气进入这些管壁的内部从内部进行腐蚀,还有我们这个连接的部位采用这个原子灰进行密封。”
液氢用量是其他发射场十几倍。
据了解,此次发射任务是我国首次大规模应用液氢作为火箭推进剂,对液氢的应用规模是我国现有其它航天发射场的十几倍。
北京特种工程设计研究院液氢副主任设计师高旭表示:“为此我们从液氢的存储、输送、精确加注以及整个液氢系统的安全防护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通过实现远程的控制,来确保加注过程的安全以及塔架上的人员设备的安全。”
发射塔架内部到处都是层层叠叠的楼梯,便于工作人员到达任何一层平台。发射时塔架的三联回转平台将依次打开,而驱动回转平台这个庞然大物,依靠的是位于塔架顶部的液压油泵,它控制着回转平台的展开或合拢。
外媒在对长征五号的报道指出,长征五号的试飞和投入应用,不仅填补了中国重型运载火箭的空白,同时也为中国进一步研发超重型运载火箭打下了稳实的基础。现在一千吨推力的长征五号已经有了,三千吨推力的长征九号离开中国还会远吗?重要的是,在接下去的几年中,造好用好长征五号,在后续的大量发射中发现问题、改进技术、精益求精,把长征五号打造成世界重型运载火箭的金牌,并为长征九号的研发积累更多更宝贵的经验。
专业长征五号发射心得(案例16篇)篇九
11月3日消息,我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完成了从总装测试厂房到发射塔架的垂直转运。现在,“大火箭”首飞已经进入了倒计时阶段,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
从1970年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至今,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实施了237次发射,发射成功率高达97%左右。从国际上来看,从1957年到,全球共发射5400多次,平均发射成功率是91.5%。
如果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比作一个大家族,现在其家庭成员已经有17个了,实现了从常温推进到低温推进、从串联到捆绑、从一箭单星到一箭多星,运载能力覆盖高、中、低各种轨道,能够满足不同载荷的发射要求。
但是,随着火箭发动机技术的日益成熟和人类对宇宙空间的不断探索,世界主要航天强国纷纷推出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比如欧洲的阿里安5、美国的德尔塔4和宇宙神5。而中国现有的长征家族原有的成员在面对未来载人空间站、探月和探火工程等一系列重大航天工程任务,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长征家族迫切需要新引入一位“大块头”成员扛起重担。
哪怕不算前的研制期,仅仅是立项后的砺“箭”,“胖五”就花了时间。按说在新一代成员里,“老大哥”“胖五”是最先启动研制的,但是却比长征六号和长征七号这些“兄弟们”更晚“成家立业”,足见其难度之大、风险之高。
虽然一路走来道路并不平坦,坚韧不拔的“胖五”却比现役火箭的运载能力提升2.5倍以上,还能够与其他家族新成员共享其研制过程中产生的创新成果。
“新一代运载火箭按照系列化、组合化、模块化思想进行设计,从国家最高层面规划我国运载火箭的整体发展,尽可能多地采用通用技术,降低研制成本。”长征五号总设计师李东说。
比如,“胖五”用到的推力大、比冲高的12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曾被外国专家认为“(中国)能设计出来,也不可能制造出来”,现在已经成为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各个不同构型火箭共用的基础动力装置,在之前长征六号、长征七号火箭首飞任务中,都有过出色表现。再比如,“胖五”先进的“新三垂”测发模式和全三维数字化设计也都率先在长征七号上进行了成功应用。
专业长征五号发射心得(案例16篇)篇十
20xx年11月3日20时43分,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因为我国的长征五号发射成功了!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长征五号发射观后感心得范文。
11月3日20时43分,中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约30分钟后,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任务圆满成功!长征五号为我国目前在研运载能力最大、尺寸最大的火箭,中国未来天宫空间站建设、探月三期工程及其它深空探测都将使用该火箭系列。
长征五号首次采用5米直径箭体结构,首次使用无毒无污染液氢液氧与液氧煤油发动机组合起飞方案,起飞推力超过1000吨。有了长征五号后,中国在空间站的建设上就有了得力的运载工具,但从长远来看,可能对中国的登月工程的意义更为重大。
发射塔架共12层高91.7米。
据报道,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发射塔架高91.7米,一共12层,距离海边850米,和长征七号火箭的发射塔架相隔630米。整个塔架采用钢框架与钢筋混凝土的混合结构,强度足以抵挡台风和地震。塔架四周是四座高120米的避雷塔,可防雷电影响。
文昌航天发射场工程建设指挥部工程师周湘虎介绍:“我们也采取了其它一些措施,就包括用盲板把它封堵,不让空气进入这些管壁的内部从内部进行腐蚀,还有我们这个连接的部位采用这个原子灰进行密封。”
液氢用量是其他发射场十几倍。
据了解,此次发射任务是我国首次大规模应用液氢作为火箭推进剂,对液氢的应用规模是我国现有其它航天发射场的十几倍。
北京特种工程设计研究院液氢副主任设计师高旭表示:“为此我们从液氢的存储、输送、精确加注以及整个液氢系统的安全防护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通过实现远程的控制,来确保加注过程的安全以及塔架上的人员设备的安全。”
发射塔架内部到处都是层层叠叠的楼梯,便于工作人员到达任何一层平台。发射时塔架的三联回转平台将依次打开,而驱动回转平台这个庞然大物,依靠的是位于塔架顶部的液压油泵,它控制着回转平台的展开或合拢。
外媒在对长征五号的报道指出,长征五号的试飞和投入应用,不仅填补了中国重型运载火箭的空白,同时也为中国进一步研发超重型运载火箭打下了稳实的基础。现在一千吨推力的长征五号已经有了,三千吨推力的长征九号离开中国还会远吗?重要的是,在接下去的几年中,造好用好长征五号,在后续的大量发射中发现问题、改进技术、精益求精,把长征五号打造成世界重型运载火箭的金牌,并为长征九号的研发积累更多更宝贵的经验。
11月3日20时43分,中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xx年10月17日07时30分31秒,神舟十一号飞船搭载着长征二号fy11火箭在酒泉发射场成功发射,入轨后完成与天宫二号的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航天员将在组合体中工作30天。中国空间站建设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今天,中国最大重型火箭长征五号整装待发!而在此之前,我国已经先后成功发射新的长征六号、十一号、七号等新一代火箭,形成完整的体系。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嫦娥之父”欧阳自远特意撰文,深入浅出地解读了这个问题,看看吧!
航空航天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高度综合集成的体系,如阿波罗计划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耗资最多的科技项目之一。参加阿波罗计划的有2万余家企业、200多所大学、80多个研究所,总人数超过40万。
阿波罗计划的实施,促进了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的巨型火箭、微波雷达、无线电制导、合成材料、计算机、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真空技术、低温技术、半导体技术、制造工艺等一大批高技术领域的发展。阿波罗计划产生了3000多种新技术,推动了科技的进步和工业的繁荣,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航空航天活动推动了一系列高新技术的诞生、成长、推广和应用,催生了一大批新学科的形成、创新、开拓和发展。
航空航天活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航空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交通运输的结构,还广泛应用于空中摄影、大地测绘、地质勘察、资源调查、播种施肥、除草灭虫、森林防火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对传统生产方式的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航天技术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的众多领域,卫星通信、卫星广播与电视、卫星气象预报、卫星导航、卫星资源勘查、灾害预报和环境监测等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各种科学探测卫星、天文观测卫星和科学实验卫星的应用,拓展了人类的视野,获得了大量的新发现,更新了人类对地球空间、太阳系和整个宇宙的认识,产生了一系列的新兴学科。
长征五号是中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它首次采用5米直径箭体结构,首次使用无毒无污染液氢液氧与液氧煤油发动机组合起飞方案,起飞推力超过1000吨。有了长征五号后,中国在空间站的建设上就有了得力的运载工具,但从长远来看,可能对中国的登月工程的意义更为重大。
虽然一路走来道路并不平坦,坚韧不拔的“胖五”却比现役火箭的运载能力提升2.5倍以上,还能够与其他家族新成员共享其研制过程中产生的创新成果。
“新一代运载火箭按照系列化、组合化、模块化思想进行设计,从国家最高层面规划我国运载火箭的整体发展,尽可能多地采用通用技术,降低研制成本。”长征五号总设计师李东说。
比如,“胖五”用到的推力大、比冲高的12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曾被外国专家认为“(中国)能设计出来,也不可能制造出来”,现在已经成为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各个不同构型火箭共用的基础动力装置,在之前长征六号、长征七号火箭首飞任务中,都有过出色表现。再比如,“胖五”先进的“新三垂”测发模式和全三维数字化设计也都率先在长征七号上进行了成功应用。
不仅如此,长征五号还推动了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和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等配套设施的建设,促进了我国相关技术领域的科技进步,为我国航天运载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长征五号的研制不仅标志着长征系列火箭的升级换代,而且带动了整个研制平台和产业链的更新,对构建我国新一代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的型谱发挥牵引和辐射作用,使中国运载火箭的整体技术水平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杨保华说。
专业长征五号发射心得(案例16篇)篇十一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中国新型最大推力火箭,将于2016年11月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中心首次发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使用环保型超低温燃料,所以又被称为“冰箭”。
长征五号火箭和几个月前试射的长征七号一样,是中国新开发的无毒无污染“绿色”火箭(采用液氢+液氧动力,火箭引擎燃烧后只会放出热量并产生氧化物纯水)。长征五号在航天系统内部被称为“大火箭”。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了满足进一步航天发展需而研发的芯级直径为5米的火箭系列。
这一天,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将于海南文昌发射场发射。刚刚好我的同学叫我回去看发射,作为一个中国人,同时也作为一个文昌人,我当然不能错过这个机会。
再去之前我可是做足了功课的。长征五号火箭是一型全新的火箭,它的发动机系统、增压输送系统、控制系统、测量系统、伺服系统、结构系统等都是全新的。火箭长53.1米,捆绑4个直径2.25米的助推器,起飞重量597吨。这可真是个庞然大物啊!据悉长征五号火箭研制应用了96项新技术,光是重大关键技术就有12项,新技术比例超过70%。看来这不仅仅是个庞然大物,还是个浑身都是宝的庞然大物呢。
虽然我们挺早就去到了文昌的清澜大桥,但是一到哪儿,别说是今晚的火箭了,光是这“人海”就可以惊掉你的下巴了。整座桥从桥头到桥尾,黑压压的一片都是人,为了找个好位置,我俩使出了浑身解数,在人海中穿梭着。再听听,大家是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的。光我听得懂的方言就有四川话、北京话、河南话、湖南话……大家你说一句我说一句都是在说“今晚会有多壮观,这次可长见识了”之类的。丝毫没有意识到8:00快到了。
突然有人“哇”!的一声,只见右手边的天空都被染成了橘红色的,天亮起来了。火箭从地平线升起,就像一颗快速飞升火球,看着小但是能量可不小呢!真可谓是直指苍穹啊!火箭的光环呈现出十字的形态,所有的光都被它压下去了。今晚,它是天空中最闪耀的那颗星。依我看它应该是呈曲线飞行的,它直直地往上飞了好一会,然后来了个大转弯,就到了我们前面的空中了,后面拖着一条尾烟,久久不能散去,非常壮观。身边的人们发出阵阵欢呼声,火箭的轰鸣声再加上人们的欢呼声,真是别有一番风味。我目不转睛地看着,情绪高涨,心中有种说不出来的激动,一直到卫星成功进入太空。
它不仅展现中华之雄姿,更尽显中华之骄傲,象征中华之斗志!
这一天我永生难忘,我为中国骄傲,为文昌骄傲。这次发射再一次标志着中国不再是以前那个任人宰割的中国,中国强大起来了!
专业长征五号发射心得(案例16篇)篇十二
改革开放的30年,是我国航天事业创新探索、开拓中国特色航天发展之路的30年。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要求航天科技工业把力量集中到发展实用、急用的应用卫星上来,实行军民结合。我国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技术获得长足进步,航天技术广泛应用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党中央批准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后,仅20xx年的时间就实现了载人航天飞行,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自主掌握载人航天技术、实现载人航天飞行的国家。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党中央先后作出实施月球探测工程、载人航天二期工程等一系列重大决策,为航天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各行各业的大力协同和无私支持下,我国航天科技工作者立足基本国情,充分利用国内的材料、技术和产品,按照系统工程的科学方法和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系统集成,掌握了型号研制发展的规律和关键技术,在研制中真正做到了“少花钱、办大事”,又好又快地发展。
回忆起中国人首次遨游太空的21小时,杨利伟感慨万千:“是改革开放托起了神舟,是千千万万人把我送上了太空。”航天事业的每一项重大成就,都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体现。
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航天事业在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的同时,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用自主研制的运载火箭发射美国、欧洲制造的卫星,跻身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与巴西联合研制中巴地球资源卫星,成为南南合作的典范。
“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航天生产力,为航天科技铸造新时期的辉煌业绩创造了体制和机制优势。”马兴瑞说。
专业长征五号发射心得(案例16篇)篇十三
2016年11月3日晚20时43分,中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海南文昌发射中心成功升空。
这枚高达56.97米,重达869吨,因为粗壮的外形而被形象地称为“胖五”的重型火箭,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达13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25吨,这比它的“助推器”,同时也是我国之前运载能力最大的长征七号火箭高出了两倍多,长征五号也因此超越俄、日、欧的同级别火箭,一跃成为了这个世界上运载能力第二的现役火箭。
长征五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了重型火箭时代,我国也因此成为了包括美国、俄罗斯在内的世界主流火箭阵营的一员。
专业长征五号发射心得(案例16篇)篇十四
我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于20xx年11月3日20时43分成功发射。今天,本站小编为大家推荐的观长征5号有感。
范文。
终于,1960年,中国的火箭将士们,忍着饥饿的肚子,开始了从仿制苏联导弹到自己设计导弹的艰难跋涉,当中国宣布导弹核武器发射成功的消息时,全世界都被震动了。从此,中国航天在艰难中步向辉煌!
1992年,我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仅仅7年后,北京时间1999年11月21日凌晨3时41分,我国发射的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号在完成了空间飞行试验后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作为我国航天史上的又一里程碑,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的成功发射与回收,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获得了新的重大突破。
20xx年10月16日6时23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实际着陆点与理论着陆点相差4.8公里。返回舱完好无损。航天英雄杨利伟自主出舱。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全世界震动了!中国的航天事业在蒸蒸日上,在中国航天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取得了辉煌业绩,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在长期奋斗中,我国航天工作者不仅创造了非凡的业绩,而且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是“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期的发扬光大,是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永远值我们学习。看到我国的航天事业,这么突飞猛进,做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小主人,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长大了为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我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长征五号运载火箭10月28日通过垂直转运从总装厂房转运至发射塔架,即将展开首次飞行试验。这是我国首次发射直径达到5米,起飞推力超过1000吨的大运载火箭,标志中国航天迈向全新的时代。
我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长征五号运载火箭10月28日通过垂直转运从总装厂房转运至发射塔架,即将展开首次飞行试验。这是我国首次发射直径达到5米,起飞推力超过1000吨的大运载火箭,标志中国航天迈向全新的时代。
“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点火!”总指挥大声说道。
新闻结束来,可我还在不停地想起刚才火箭发射的画面。盼望有一天,我能去太空旅游,了解许多星系。看看太空的景色。这个梦想我一定会实现。
作为我国运载能力最大的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集成了多项最新的航天技术,首次采用5米直径箭体结构,首次使用无毒无污染的液氢液氧与液氧煤油发动机组合起飞方案,全新研制高可靠的控制系统,对我国运载火箭发展具有升级换代的里程碑意义。垂直转运的顺利完成,标志着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飞任务正式进入发射阶段。目前,文昌航天发射场系统和测控通信系统已完成执行此次任务的相关准备工作。
未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将把嫦娥五号、空间站,甚至火星探测器等送入太空。标志着我国从航天大国迈进航天强国。
中国现役主力运载火箭的发动机仍然基于20世纪60年代技术,无论火箭总体设计如何变化,也无法与使用20世纪90年代火箭发动机技术的日本运载火箭一较高下。
20世纪80年代,中国同样提出了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研制计划,不过由于种种原因,直到21世纪初火箭研制才步入正轨。20xx年和20xx年,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和50吨级液氧液氢发动机先后立项研制,20xx年国家批准了长征五号火箭的研制立项。
11月3日晚上20:41,我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成功。从20xx年正式立项至今,长征五号“十年磨一剑”,核心技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是我国迄今为止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
作为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中的大型火箭,长征五号火箭长度56.97米,其中芯级部分直径5米,全部使用液氧液氢发动机,助推器配置为4个3.35米直径的液氧煤油发动机。形象地说,长征五号的助推器就有长征二号火箭那么粗,而芯级横着放就有约两层楼高。
官方资料称,长征五号火箭起飞质量约879吨,起飞推力约1078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约14吨,在运载能力上远高于日本运载能力最高的h-iib火箭,即使是未来h-iii系列火箭中运载能力最大的型号,运载能力也无法媲美我国的长征五号火箭。
长征五号火箭虽然在运载能力和运载系数上实现了对日本运载火箭的超越,但由于我国工业基础尤其是基础的材料和机械等部分落后于日本,长征五号火箭的技术水平和日本现役运载火箭仍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火箭发动机上差距比较明显。即使首飞时间比日本h-ii火箭晚了20多年,但长征五号火箭的yf-77液氧液氢发动机仍然在推力和比冲两项关键性能上,还是落后于日本的le-7液氧液氢发动机,长征五号第二级使用的yf-75d发动机在这两项指标上也略逊一筹。
但是,长征五号火箭之后,我国还在研制220吨推力的液氧液氢发动机和25吨级、460秒真空比冲的上面级液氧液氢发动机,这将使中国火箭发动机技术上赶超日本,有助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全面超过日本。
长征五号火箭是一种“二级半”设计构型的火箭,这与日本的h-iia和h-iib火箭相似,更相似的是它们的一子级和二子级不约而同的都使用了液氧液氢发动机,不过长征五号火箭助推器使用高压补燃循环液氧煤油发动机,而日本h-ii系列火箭使用的是固体火箭助推器。长征五号火箭的助推器基于120吨地面推力的yf-100高压补燃循环液氧煤油发动机,具有较高的比冲和总冲。尽管长征五号火箭的一子级使用的yf-77液氧液氢发动机和二子级的yf-75d液氧液氢发动机的性能,稍逊于h-iib火箭的le-7a和le-5b发动机,但火箭运载系数还是相对较高,体现了长征五号总体设计的成功。
专业长征五号发射心得(案例16篇)篇十五
20xx年10月17日07时30分31秒,神舟十一号飞船搭载着长征二号fy11火箭在酒泉发射场成功发射,入轨后完成与天宫二号的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航天员将在组合体中工作30天。中国空间站建设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今天,中国最大重型火箭长征五号整装待发!而在此之前,我国已经先后成功发射新的长征六号、十一号、七号等新一代火箭,形成完整的体系。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嫦娥之父”欧阳自远特意撰文,深入浅出地解读了这个问题,看看吧!
航空航天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高度综合集成的体系,如阿波罗计划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耗资最多的科技项目之一。参加阿波罗计划的有2万余家企业、200多所大学、80多个研究所,总人数超过40万。
阿波罗计划的实施,促进了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的巨型火箭、微波雷达、无线电制导、合成材料、计算机、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真空技术、低温技术、半导体技术、制造工艺等一大批高技术领域的发展。阿波罗计划产生了3000多种新技术,推动了科技的进步和工业的繁荣,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航空航天活动推动了一系列高新技术的诞生、成长、推广和应用,催生了一大批新学科的形成、创新、开拓和发展。
航空航天活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航空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交通运输的结构,还广泛应用于空中摄影、大地测绘、地质勘察、资源调查、播种施肥、除草灭虫、森林防火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对传统生产方式的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航天技术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的众多领域,卫星通信、卫星广播与电视、卫星气象预报、卫星导航、卫星资源勘查、灾害预报和环境监测等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各种科学探测卫星、天文观测卫星和科学实验卫星的应用,拓展了人类的视野,获得了大量的新发现,更新了人类对地球空间、太阳系和整个宇宙的认识,产生了一系列的新兴学科。
航天器为人类创造了一个具有众多特殊环境的实验平台,开展在高真空、微重力、超低温、强辐射太空环境中新材料、生物制品和新工艺的综合研究。
深空探测的开展能带动一系列先进新兴技术的突破与发展,并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与服务。
它带动了人类对生命的起源、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的研究,使比较行星学兴起与成长,还推进了太阳活动与小行星撞击对地球的灾害性影响、对地外资源与能源的开发利用、建立月球与火星基地拓展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空间等领域的进展。深空探测还有助于我们了解并保护地球。
航空航天活动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航空航天活动始终不渝地追求和平开发利用空间,造福全人类的崇高目标,是人类在探索未知世界中成就辉煌而又最令人激动鼓舞的领域;航空航天活动展示出人类最新科技成就的综合、集成、交汇与创新的完美融合,集中体现了人类探索未知、不畏风险、献身科学、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因此,普及航空航天知识,弘扬航空航天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思想,发扬“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精神,对于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激励青少年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精神都会发挥重大作用。
专业长征五号发射心得(案例16篇)篇十六
终于,1960年,中国的火箭将士们,忍着饥饿的肚子,开始了从仿制苏联导弹到自己设计导弹的艰难跋涉,当中国宣布导弹核武器发射成功的消息时,全世界都被震动了。从此,中国航天在艰难中步向辉煌!
1992年,我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仅仅7年后,北京时间11月21日凌晨3时41分,我国发射的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号在完成了空间飞行试验后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作为我国航天史上的又一里程碑,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的成功发射与回收,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获得了新的重大突破。
10月16日6时23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实际着陆点与理论着陆点相差4.8公里。返回舱完好无损。航天英雄杨利伟自主出舱。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全世界震动了!中国的航天事业在蒸蒸日上,在中国航天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取得了辉煌业绩,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在长期奋斗中,我国航天工作者不仅创造了非凡的业绩,而且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是“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期的发扬光大,是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永远值我们学习。看到我国的航天事业,这么突飞猛进,做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小主人,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长大了为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我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长征五号运载火箭10月28日通过垂直转运从总装厂房转运至发射塔架,即将展开首次飞行试验。这是我国首次发射直径达到5米,起飞推力超过1000吨的大运载火箭,标志中国航天迈向全新的时代。